岩屑描述实例

岩屑描述实例
岩屑描述实例

岩屑描述实例

一、泥岩类

描述顺序:颜色主次、质地、硬度、造浆程度、含有物。

二、煤层

描述顺序:颜色,质地,光泽,染手程度,含有物,可燃性

三、页岩类

描述顺序:颜色,质地,页理发育情况,含有物,可燃性(碳质页岩),荧光性(油页岩)。

四、膏盐岩类

泥膏岩:以灰白色或浅灰白色为主,局部泥质含量重者呈浅褐色或浅褐灰色。微含灰质(碳酸钙含量1~3%),泥质分布不均,局部富集(岩心可见泥质呈条带状分布);石膏手捻呈粉末状,有滑腻感,性软。岩屑呈团块状。

五、砂岩类

描述顺序:颜色主次,砂粒成分(矿物、岩屑或岩块----砾石,含砾或砾状砂岩要估计砾石的百分含量)、结构、分选、磨圆、胶结物及胶结程度;构造、含有物、物理化学性质;含油气性描述。

六、砾岩类

描述顺序:砾石及胶结物颜色在3种以上,应描述主要颜色、次要颜色、少量、微量颜色;砾石成分(三大类岩块)、结构、直径、外形、分选、磨圆,充填物成分、充填物结构、含量,胶结物成分及胶结程度;构造、含有物、物理化学性质;含油气性描述。

七、碳酸盐岩类

按标准规定的顺序:颜色、矿物成分、结构、含有物、物理性质、构造、成岩后生作用、孔隙缝洞、含油气情况。

八、火山岩类

安山岩:红褐色为主,部分浅褐色(蚀变后多呈褐色、绿色及灰白色)。肉眼可见斑晶矿物,通常以斜长石、角闪石、辉石为主,少量黑云母。斑状玻璃质结构。常见大小不一的圆形气孔,气孔发育者可见熔渣构造,气孔被碳酸盐、硅质、绿泥石充填后则为杏仁构造。性硬、脆,致密。岩屑呈碎块状。

凝灰岩(火山碎屑岩):以灰白色为主,少量灰色。成分属玻屑为主的火山灰。凝灰结构,疏松多孔,粗糙感明显。岩屑呈豆状。

玄武岩1:黑色、灰黑色为主,局部可见暗红及暗绿色。肉眼可见的斑晶矿物有辉石、斜长石及褐红色伊丁石(由橄榄石变化)。斑状隐晶质结构。常见气孔和杏仁构造,杏仁石常

为方解石、绿泥石、斜长石、蛋白石、玉髓等。性硬。岩屑多呈碎块状,少量片状。

玄武岩2:即蚀变玄武岩,现场极易与泥岩相混。深灰色为主,部分绿泥石化明显者呈灰绿色或墨绿色;蒙脱石化明显者可见灰白及浅红色。可见的斑晶矿物较少,主要为斜长石,部分可见晶屑、辉石颗粒,由暗色、浅色矿物转化成粘土矿物后,绿泥石、蒙脱石含量视其蚀变程度而增加。性较软,易碎,岩屑多呈小碎块及泥团状。局部可见红色氧化铁斑点,气孔或脉状、粒状石英,偶见方解石。视电阻率相对未蚀变玄武岩要低。

辉绿岩:灰黑色为主,深绿灰色次之。矿物成分以辉石为主,次为基性斜长石、少量绿泥石。斜长石自形晶程度比辉石高,具辉绿结构。性硬、脆。岩屑呈碎块状及片状,少量扁平状。

(4)、纯度(泥页岩)分为五级:富含×质(25~20%),含×质较强(20~15%),含×质中等(15~10%),含×质较弱(10~5%),微含×质(<5%=或不描述。

成分中相对含量描述:为主(大于50%);次之(50~25%);少量(25~5%);微量(5~1%);偶见(小于1%)。

一、碎屑岩中的碎屑、碳酸盐岩中的颗粒、晶粒的粒级划分

(1)、分为泥质、灰质、白垩土质、泥灰质、云质、膏质、高岭土质、铁质、硅质、凝灰质胶结等。其中灰质胶结可分为三类:强灰质胶结(碳酸钙含量〉15%);中灰质胶结(碳酸钙含量10~15%);弱灰质胶结(碳酸钙含量5~10%);〈5%可视其胶结物情况描或不描。云质胶结结合参照灰质胶结描述。

岩性定名:按照样品分析后得出的全称,包括颜色和岩性。岩性定名一定与碳酸钙含量要一致【碳酸钙含量<25%的,不参与定名;25%≤碳酸钙含量<50%的,为灰质XXXX岩;50%≤碳酸钙含量<55%的,为泥灰岩;55%≤碳酸钙含量<75%的,为泥质灰岩;75%≤碳酸钙含量<90%的,为含泥灰岩;碳酸钙含量≥90%的,为灰岩。若碳酸镁钙含量达到一定值时,请参照白皮书、红皮书及上述标准有关云岩的定名方法进行岩性定名。】

电测项目对应代码

阵列感应=DOL单位(ohm.m)深=DEEP(rd) 浅=SHALLOW(rs) 补偿声波=2FT.DELTA-[dt24]单位(us/ft)

自然伽玛=GAMMA RAY[gr]单位(gr)

标准井径=BIT SIZE单位(in)

实际井径=CALIPER[cal]单位(in)

自然电位=SP单位(mv)

磁性定位=CCL

井径=CAL;方位=DAZODQI;井斜;DEVODQI

岩心描述

钻孔描述 一、杂填土:杂色,松散,大孔隙,上部为砼地坪,含较多的碎石。 二、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灰黑色,流塑,部分夹有机质;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低,韧性低,有腐味 三、粘土:灰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局部分布。 四、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少量的铁,锰质结核,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五、粉质粘土:青灰色,软~可塑状,为后期沉积,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六、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青灰色粘土团块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七、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八、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局部含团块状密实粉土。 九、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钙质结核,硬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粉质粘土:灰黄~灰色,软~可塑,粉粒含量高,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中等,韧性中等。 十一、粉质粘土:上部浅灰色,中下部褐黄色,硬塑,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十二、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青灰色,可塑,含少量云母片,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三、粉砂:黄色,含云母片,中密。主要由石英等矿物组成,饱和状态。 十四、粉砂:上部灰黄色,底部浅灰色,含云母片,饱和状态,密实。 十五、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色,软~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局部夹薄层粉土。 十六、粉土:灰黄,含云母片,很湿,稍密。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七、粉砂:灰黄,含云母片,饱和,密实,主要成分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组成,磨园度好、分、选性好。 十八、粉土:浅灰色,含云母片,摇振反应中等,无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九、粘土夹粉砂:灰黄色,褐黄色,可塑,含少量钙质结核核径为3cm。夹薄层壮中密粉砂,具水平层理,无摇振反应,切面稍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二十、粘土:灰黄,褐黄色,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二十一、粉质粘土:褐黄色,硬塑,含白色高龄土条带用钙质结核,(核径为0.3~2cm),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二十二、粉质粘土夹粉土:浅灰色,可塑,粉粒含量高,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局部夹30cm厚薄层粉土,湿,中密~密实。 二十三、碎石土:浅黄色,灰黄色,中密~密实,碎石含量50%~70%棱角形,次

岩屑描述讲课

岩屑、岩芯描述其主要意义是建立本井所在部位的地层岩性剖面和油气水显示层剖面,并且为油气田开采及油气储量计算提供可靠的各类参数,因为通过岩屑、岩芯描述可以初步了解本井乃至本区块地层岩性、油气水显示层特征、生储盖组合关系及岩相古地理沉积相特征,故做好岩屑、岩芯描述其重要性就是不言而喻了。 岩屑签定要有专人负责,现场签定除肉眼观察外,必须用放大镜、双目镜、各种及简易签定方法。签定过程中应剔去泥皮、掉块等假屑,目估各种岩屑百分含量变化,遵循签定上下对比,大套观察,分层描述的原则。岩性描述的内容包括颜色、矿物成份、结构、构造、含油气性、化石、含有孔洞裂隙(缝)发育情况、次生变化等。要求定名准确,条例清楚,文字简练。 1、碎屑岩描述方法 1.1 颜色描述 观察描述颜色时,要以干燥、新鲜面为准,要求采用“复合色"的描述方法(主要颜色在后,次要颜色在)。不用实物类比描述方法,如砖红色、猪肝色等。要注意局部变化情况,如均不均匀,色斑及条带的分布规律。 1.2 碎屑岩粒度分级及定名如下表: 1.2.1 砂岩结构定名方法

a、优势粒级定名方法:岩石中某个粒级的含量>50%,其他粒级含量<20%,则以>50%的那种粒级命名。 b、主、次粒级命名法:岩石中2中粒级的含量均<50%,但又都大于>35%,则分主次联合命名,次要粒级(量少者)放在前面,主要粒级(量多者)放置后。 c、不等砂粒岩的命名:岩石中有3种粒级相近,每个粒级含量都<50%,但都>20%,任何2种粒级的含量之和又<70%时,则称为不等砂粒岩。 d、砂、泥岩过渡型岩石分类定名(见下表) 1.2.2砾岩和角砾岩 1.23.1 粒度分类 a、砾石含量>50%者称砾岩; b、砾石含量在30—50%之间者称砂砾岩; c、砾石含量占10—30%为砾质砂(泥)岩; d、砾石含<10%为含砾砂(泥)岩。 1.2.3.2 圆度分类: 砾石:圆状、次圆状砾石>50%; 角砾岩:次棱角状、棱角状砾石含量超过砾石含量的50%。 1.2.3.3成份分类: a、单成分砾(角砾)岩:成份单一,某成份砾石占75%以上,叫xx砾(角砾)岩 b、复成分砾(角砾)岩:岩石成份复杂,由2种或2种以上岩石成份组成,亦统称 砾(角砾)岩 1.3.1 成份分类 a、按杂基信号分类。杂砂岩:杂基含量>15%,(净)砂岩:杂基含量<15%。 b、按石英、长石、岩屑相对含量分类:1、石英砂岩,2、长石石英砂岩,3、岩屑石英砂岩,4、长石

工程地质岩芯描述细则及范例

工程地质岩芯描述细则及范例 有机质土的描述 颜色、状态、气味、有机质含量及其分解情况、夹杂物质量等特征。 ★描述范例: 淤泥:灰黑色,流塑,饱和。含贝壳及有机质,手捻具滑腻感,略具腥臭味。 淤泥质土:深灰色,软塑,主要由河流环境沉积而成的软土,大多数为粉质粘土和粘质粉土,含各种有机质和贝壳。 泥炭质土:深灰色或黑色,主要由炭质有机质及粘土组成,有腥臭味,能看到未完全分解的植物残渣。浸水体胀,易崩解,干缩现象明显。 泥炭:深灰色或黑色,主要由炭质有机质组成,结构松散,土质很轻,暗无光泽,浸水体胀,易崩解,干缩现象极为明显。 土类的描述 碎石类土的描述 颜色、颗粒级配、颗粒形状、颗粒排列、颗粒的母岩成份及其大小(一般和最大粒径)、含量、硬度(风化程度)、湿度、密实度,充填物的性质、物质成份、充填程度等。 ★描述范例: 碎石土:黄褐色,饱和中密,主要成分为弱风化页岩、砂岩等,呈尖棱状及少量岩夹土状。充填物为杂粒砂和粘性土,其中7-7.2m为粘性土,灰褐色,软塑。岩芯采取率=75%。 细圆砾土:褐黄色,母岩为花岗岩、闪长岩、片麻岩,粒径2-20mm约占60﹪、20-40mm约占20﹪,余为砂类土充填,多呈圆棱状,大小混杂,分选性差,稍密-中密,1.70-2.40m潮湿,2.40m以下饱和。或:2-20mm的占55﹪、20-60mm的占10﹪、大于60mm 的占5﹪,余为杂砂充填…岩芯呈散状。 粗圆砾土:褐黄色,母岩为片麻岩、花岗岩,砾径20-40mm约占10﹪、40-60mm约占20﹪、60-100mm约占60﹪,间隙充填物为石英砂和粘性土,岩石多呈圆棱状,稍密,潮湿,饱和。或:20-60mm的占55﹪,60-100mm的占5﹪,100-200mm的10﹪,余为土砂充填…。 卵石土:灰褐色,密实,饱和母岩以砂岩为主,少量花岗岩,呈圆棱状,质硬,粒径60-80mm,最大120mm,含量约60%,间隙充填石英砂及粘性土...。 粗角砾土:灰褐色,中密,稍湿。母岩为灰岩、砂岩,呈尖棱状,质硬,粒径20-60mm,最大100mm,含量约55%,间隙充填石英砂及粘性土。 砂类土的描述 颜色、砂的矿物成份、颗粒级配、颗粒形状、粘粒含量、湿度、密实度、夹杂物等。★描述范例: 中砂:灰白色,稍密,潮湿。以石英、长石为主,浑圆状,级配良好。含少量粘性土。 粉土的描述 颜色、夹杂物、湿度、密实度、摇震反应、光泽反应、干强度、韧性等。 ★描述范例: 粉土:褐黄色,稍密,潮湿。以粉粒为主、粘粒为次,部分细砂。摇震表面反水,粘性小。刀切面不光滑,手捻摸时感觉有细颗粒存在或感觉粗糙,干土时用手易捏碎。

岩屑描述方法资料

岩屑、岩芯描述要领以及岩屑、岩芯描述要领 发布时间:2008年1月9日阅读次数:569 岩屑、岩芯描述其主要意义是建立本井所在部位的地层岩性剖面和油气水显示层剖面,并且为油气田开采及油气储量计算提供可靠的各类参数,因为通过岩屑、岩芯描述可以初步了解本井乃至本区块地层岩性、油气水显示层特征、生储盖组合关系及岩相古地理沉积相特征,故岩屑、岩芯描述的好差衡量标准也就显而易见了。本文就岩屑、岩芯描述要点依据规范进行探讨,仅供广大描述者参考,谬误之处,敬请同行们批评指正。 1、岩屑描述 1.1砂质岩 (1)细粒岩屑长石砂岩:浅灰色。成分石英60%、长石25%、岩屑15%。具细粒结构:其中细砂75%,粉砂20%,中砂5%。次棱角状,分选中等。胶结物泥质为主,灰质次之,较疏松。 油气显示:无。 (2)泥质粉砂岩:浅灰色,色因含泥质不均略显深浅不均。泥质30%,粉砂70%。成份石英为主、长石次之,岩屑少量。具泥质粉砂结构:粉砂90%,细砂10%。普含泥,局部富集,

且成条带状、团块状分布。次棱角状,分选好。泥质胶结,较疏松。 油气显示:无。 (3)含砾中粒岩屑石英砂岩:浅灰色。砾石8%,砂质92%。砾石成份以硅质岩砺为主,少量变质岩砾,粒径一般1—3mm,最大可达9mm。砂岩成份石英80%、长石5%、岩屑15%。具含砾中砂岩结构:其中中砂52%,细砂40%,砾石8%。砾石次圆状,砂岩次棱角状,分选中等。泥质胶结,较疏松。 油气显示:无。 (4)砾质中粒长石岩屑砂岩:浅灰色。砾石30%,砂质70%。砾石成份以硅质岩砾为主,少量变质岩砾,粒径一般2—4mm,最大可达10mm。砂岩成份石英65%、长石15%、岩屑20%。具砂粒结构:其中砾石40%,砂质60%。砾石次圆状,砂岩次棱角状,分选差。泥质胶结,疏松。 油气显示:无 1.2泥质岩 (1)泥岩:深灰色,色深且均。性硬、脆,平坦状断口。局部可见少量植物茎化石,滴酸不起泡。 (2)粉砂质泥岩:浅灰色,色因含粉砂不均略显浅不均。粉砂30%,泥质70%。普含粉砂,局部富集,且成条带状、团块状分布。性硬、脆,差次状断口,滴酸起泡中等。 (3)灰质泥岩:褐灰色,灰质45%,泥质55%。灰质分布

地质录井岩屑描述英文-中英文对照

地质录井岩屑描述英文 Lithology description Description cutting by microscope显微镜下描述岩性, check color颜色, grain size粒度, roundness圆度, hardness硬度, texture结构,Structure构造, porosity孔隙度, cement胶结, content 含有物,mode of occurrence产状。 1.Color颜色:example例如: gray灰色,light gray浅灰色,dark gray深灰色,greenish gray绿灰色,olive greenish gray橄榄绿灰色,brownish gray褐灰色, green绿色, brown褐色, black黑色,red红色, white白色, off white无色, mottled 杂色的,etc等等. 2. Litho logy name 岩性定名: clay stone 泥岩,siltstone 泥质粉砂岩,very fine sandstone粉砂岩,fine sandstone 细砂岩, medium sandstone 中砂岩,coarse sandstone 粗砂岩,very coarse sandstone 砂砾岩,granule 细砾岩,小砾岩,pebble 鹅卵石(中砾岩),couble大砾岩,boulder 巨砾岩。Coal 煤, lignite 褐煤,limestone 灰岩,mudstone 泥灰岩,packstone 泥粒灰岩,iolite 鲕粒灰岩,wackstone 灰泥石灰岩,grainstone 颗粒石灰岩,boundstone 粘结岩,crystalline carbonate 结晶碳酸岩,dolomite 白云岩,basalt 玄武岩,tuff 凝灰岩,magna 岩浆岩,metamorphic rock, 变质岩,gypsum 石膏,anhydrite 硬石膏,igneous rock 火成岩,chart 燧石,quartzite 石英岩, Check grains by microscope with grains chart,显微镜下观察粒度并与粒度板对比确定岩屑粒度。Grain size as follow (FIG1)粒度见下及图1: 3.Roundness very angular , angular 棱角状,sub angular 次棱角状,sub rounded 次圆状,rounded 圆状,well rounded,as show in FIG 1见图1 4 sorting: very well sorted 分选极好的,well sorted 分选好,moderately sorted分选中等,poorly sorted 分选差。 5.hardness determine hardness by needle 用钢针来判断,岩石硬度: very soft 极软,soft 软, firm较软, moderately hard 较硬, hard硬, very hard 极硬. 6. cement胶结and cement 胶结物: clay 粘土, argillaceous泥质,kaolinite 高岭土(高岭石),chalk白垩土,glauconite

岩芯描述与鉴定方法

岩芯描述与鉴定方法 1.取芯前的准备工作 钻井取芯前应进行以下准备工作: 1.1.了解钻井取芯的目的 钻井取芯通常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目的: (1)获取岩性、岩相特征资料,为分析和判断沉积环境提供依据。 (2)获取古生物化石特征资料,确定地层时代和进行地层对比。 (3)取得储集层有效厚度及其物理化学等方面的特征资料,弄清其岩性、物性、电性、含油气性这“四性”关系,获得保护开发油气层的化验分析(物性、含油饱和度等)资料数据。 (4)取得生油气层的生油气指标及其特征资料,弄清其生油气(有机质)丰度和阶段,确定区域勘探开发前景。 (5)取得地层倾角、接触关系、断层、岩石裂缝及缝洞资料,为研究油气田类型(油气藏类型),确定开发系统和方案提供依据。 (6)获取有关油气田开发储量计算资料。 (7)检查开发效果,取得开发过程中所必须取得的资料数据。 (8)解决钻井现场临时出现的工程、地质问题。根据塔河油田目前勘探开发工 作,钻井的取芯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为解决地层界线划分而进行地质取芯 如在奥陶系几个组段界面附近进行的取芯,这种取芯以取到两个组段的界面为目的。

(2)以获取油气层储集性能和含油气性而进行取芯此种取芯在评价井中经常会设计,是在探井已发现油气显示层,但取芯资料不全为取全油气层各项资料及参数而进行的取芯,要求:一揭开油气层不能超出规范要求的范围,二要取至油(气)水界面之下。 (3)对钻进过程中新发现的油气层进行取芯此种取芯在探井中和评价井设计外的油气层段常出现,由于具有事前不确定性,其取芯层段的卡取较困难,需要有预前性和果断性,钻前要对井区地质特征有一定的研究。 1.2 岩芯出筒时要进行的工作 (1)观察和记录岩芯出筒的特征:出筒是否顺利?岩芯出筒是否完整?岩芯出筒是否有油、气外溢现象?有无油味? (2)观察和记录岩芯出筒顺利,参与岩芯的丈量和岩芯的编号,确定岩芯的顶、底界。 (3)进行岩芯的粗描和含油气水初步观察、试验,确定本回次取芯是否完成了设计和预定取芯任务,参与确定是否继续取芯。 1.3 岩芯编录 (1)岩芯按出筒顺序收放,确保次序排列不乱。 (2)准确丈量岩芯长度,计算取芯率,根据岩芯含油气情况确定岩芯的清洗方式,含油气岩芯不得用水冲洗,擦干后及时描述,用无色玻璃纸包装蜡封。 (3)岩芯出筒2 日内要完成对岩芯进行编录、描述。 (4)编录前对岩芯进行认真核查, 核实岩芯次序是否正确,然后在在每一岩 芯自然段的上方(顶端)用白漆涂4cm x 2.5cm长方形块,在漆块上用黑色绘图墨汁标注岩芯编号,破碎岩芯用白布袋盛装,白布袋上用黑色笔进行编号

岩心描述和取样

.

岩心编录描述和取样(讲课提纲) 引言 长期以来,浅海地区都是利用表层取样和柱状取样进行海洋地质调查和研究,研究深度有限。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在近海海域进行钻探取样,使海域第四纪研究深度大大增加。到目前为止,研究陆架区海洋第四纪沉积和地层的最深钻孔是渤海BC1孔(孔深240.5m),时间跨度最长的钻孔是南黄海QC2孔,达到古地磁Olduvai亚时顶界以下(约1.70Ma)。海域超过100个全取心的浅钻为研究我国陆架海域中更新世以来的沉积和地层奠定了基础。 不容讳言,海区的多数钻孔还不能在整个钻孔中采取未经扰动的岩心,加上岩心保管及地质编录和取样中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从而大降低了原始地质资料的可靠性。 作为课题人员,尚无力改变钻探取心的落后状态,但通过地质编录确认岩心的可靠度则是责无旁贷的。 地质观察是基础这是地质工作的至理名言。是以探索发现、解释自然为目标的地质科学的性质所决定的。它曾经是20世纪60年代,地质部门在“设计革命化”中提出的最重要的要求之一。它针对了当时出现的地质观察薄弱,原始资料质量降低而提出来的。对于海洋地质工作而言,“地质观察是基础”也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海洋地质学的发展历史说明,它的任何进展都是由于技术进步——人的手和眼的延长,使观察能够更加深入细致。发展新技术,

谋求长柱状样和合格的钻孔岩心一直是近年来我国海洋科学技术发展的重点项目。可惜至今未取得突破性进展。大多数海洋地质调查仍然袭用着旧的取样设备。 目前为止,海洋地质调查中最常规的可以直接观察到地质现象的只有各种取样器采取的样品——表层取样、柱状岩心、钻孔岩心。 浅海钻孔岩心,按现行的工程承包价,每进尺一米,获得的岩心靠港价格大概是10000-20000元/米(意味着用100元的人民币来裱糊岩心切面,可以裱糊15-30层)。国家每年耗费大量资金在浅海打钻,所获得的有限岩心是弥足珍贵的。 1 岩心地质编录 1.1岩心地质编录的目的: 岩心的地质编录,是将岩心所固有的原始数据进行科学的、客观的记录和编排;使用规化的地质术语描述岩心的观察结果;登记所有的样品编号、采取位置、分析目的。这应该是一份岩心处理过程最完整的原始科学记录和数据,具体要求如下: 1.1.1核对钻探施工及现场描述记录; 在核对钻探记录与岩心保存状况无虞的情况下才能剖开岩心,核对钻探过程的重要原始数据,如扫孔记录及残留岩心。提取岩心次数,目的在于确认该回次岩心在钻孔中的位置。并评价岩心可能丢失部位。 当岩心剖开以后,必须重新丈量每个回次,每管岩心的实际长度,并记录在案。认真查看每回次岩心头尾是否是真岩心,以便决定取舍。确认一个回次多个岩心管中岩心是否连接。 1.1.2确认岩心的扰动程度,以评价取样的可靠性 对岩心进行地质编录,首先是鉴别岩心的扰动程度。当岩心修平之后,第一件事是确认岩心的扰动程度,我们将岩心扰动分为3级:第一级——轻微扰动的,沉积构造基本未遭破坏,岩心的边缘受钻具压力,呈现轻微的上凸弯曲,但岩心的中心部分保持了原状,未变形(完全未扰动的岩心,在当前钻探技术条件下,几乎不存在。);第二级——严重扰动的,沉

比较全面岩芯描述(编录模版)

比较全面岩芯描述(编录模版) 1种植土:灰褐色,松散,含大量植物根系及腐殖物。 2填筑土:杂色,松散,主要由砖块、混凝土及垃圾组成。为修建洲边化肥厂而堆积。 3素填土:灰黄(褐)色,松散,主要由粉质黏土及少量碎石腐殖物组成。 4粉质黏土:黄褐色,流塑/软塑/硬塑/坚硬,含约10%角砾,粒径为10~20mm,棱角状,成分主要为灰岩及砂岩,分布不均匀,中下部角砾含量约为30%,其中在0.5~0.6m夹粉砂。 5黏土:褐黄色,5.3m以下为灰黄色,流塑/软塑/硬塑/坚硬,含约10%角砾,成分主要为灰岩及砂岩,粒径为12~25mm,棱角状,分布不均匀,其中4.2~4.6m角砾含量较多,粒径最大为40mm,黏性较好,可搓细条。 6粉土:灰黄色,6.2~6.7m为灰白色,潮湿,稍密,手捏有砂感,不能搓条,含约5%细砂,局部夹黏土。 7粉砂/细砂/中砂/粗砂/砾砂:灰白色,松散/稍密/中密/密实(根据标贯试验确定),稍湿/潮湿(初见水位以下)/饱和(稳定水位以下),砂粒成分为长石,石英,粒径为5~8mm,偶见卵石,粒径为10~50mm,其中7.0~7.3m夹粉质黏土。 8细/粗角砾土:灰褐色夹褐黄色,松散/稍密/中密/密实(根据标贯试验确定),稍湿/潮湿(初见水位以下)/饱和(稳定水位以下),粒径一般为10~20mm,尖棱状,成分为石英砂岩及灰岩,充填约20%粉质黏土。 9细/粗圆砾土:黄褐色夹紫红色,松散/稍密/中密/密实(根据标贯试验确定),稍湿/潮湿(初见水位以下)/饱和(稳定水位以下),粒径一般为10~20mm,浑圆状和圆棱状,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充填约15%粉质黏土,中下部达30%。(初见水位以下) 碎石土:灰褐色夹灰红色,松散/稍密/中密/密实(根据标贯试验确定),稍湿/潮湿(初见水位以下)/ 饱和(稳定水位以下),粒径60~120mm,尖棱状,成分主要为石英砂岩及灰岩,充填约10%粉质黏土,下部可达25%。 卵石土:青灰夹黄色,松散/稍密/中密/密实(根据标贯试验确定),稍湿/潮湿(初见水位以下)/饱和(稳定水位以下),卵石含量约65%,粒径一般60-120mm,最大为180mm,主要组成成分为砂岩及石英砂岩,充填约35%细粗砂及黏性土。 泥岩:棕红色,结构构造基本被破坏,全风化,岩芯呈土状。 泥岩:棕红色,泥质结构,层状构造,强风化,泥质胶结,岩质较软,手掰易碎,岩芯破碎,多呈块状,

岩心描述

筒次:1, 分段编号:1,岩芯描述:色均,性硬,质不纯,吸水、造浆性差。 分段编号:2,岩芯描述:泥质含量较重,泥质胶结,疏松。 ,分段编号:3-6,岩芯描述:色均,性硬,质不纯,粉砂分布较均,吸水、造浆性差。 分段编号:7-8,岩芯描述:(浅灰色泥质砾状不等粒砂岩)砾成分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砾径最大4×3mm,一般2×1-1×1mm,次圆状;砂质成分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分选差,次圆状,泥质含量较多,分布较均。 分段编号:9-11,岩芯描述:色均,性硬,质不纯,粉砂分布不均,吸水、造浆性差。

筒次:1, 分段编号:1-4,岩芯描述:粉砂分布均,成岩性中等。 分段编号:5-6,岩芯描述:见零星白云母碎片,泥质胶结,疏松。油味较淡,不染手,滴水缓渗,直照浅黄色荧光发光全面,强度中等,含油呈条带状,溶剂浸泡溶液浅黄色,荧光乳白色,系列对比10级。 分段编号:7,岩芯描述:含泥质重,分布较均匀,见零星白云母碎片,泥质胶结,疏松。油味较淡,不染手,滴水缓渗,直照浅黄色荧光发光全面,强度中等,含油呈条带状,溶剂浸泡溶液浅黄色,荧光乳白色,系列对比10级。 分段编号:8-23,岩芯描述:砂成分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见少量白云母片及暗色矿物,次圆状-次棱角状,砾成分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砾径最大4×5mm,最小1×1mm,一般2×3mm,含泥不均匀,泥质胶结,疏松。距顶3.56m及4.00m。分别见0.02m、0.03m炭质条带。油味较浓,微染手,滴水半珠状,直照浅黄色荧光,发光全面,强度较强,含油呈条带状,溶剂浸泡溶液黄色,荧光黄白色,系列对比11级。 筒次:2, 分段编号:1-2,岩芯描述:粉砂分布不均,呈团块状,成岩性较差,局部含油斑,薄砂条。油味较淡,不染手,滴水缓渗,直照浅黄色荧光,发光全面,含油呈斑块状,溶剂浸泡溶液浅黄色,系列对比10级,溶液荧光乳白色。

岩心编录模版教学教材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比较全面岩芯描述(编录模版) 种植土:灰褐色,松散,含大量植物根系及腐殖物。 填筑土:杂色,松散,主要由砖块、混凝土及垃圾组成。为修建洲边化肥厂而堆积。 素填土:灰黄(褐)色,松散,主要由粉质黏土及少量碎石腐殖物组成。 粉质黏土:黄褐色,流塑/软塑/硬塑/坚硬,含约10%角砾,粒径为10~20mm,棱角状,成分主要为灰岩及砂岩,分布不均匀,中下部角砾含量约为30%,其中在0.5~0.6m夹粉砂。 黏土:褐黄色,5.3m以下为灰黄色,流塑/软塑/硬塑/坚硬,含约10%角砾,成分主要为灰岩及砂岩,粒径为12~25mm,棱角状,分布不均匀,其中4.2~4.6m 角砾含量较多,粒径最大为40mm,黏性较好,可搓细条。 粉土:灰黄色,6.2~6.7m为灰白色,潮湿,稍密,手捏有砂感,不能搓条,含约5%细砂,局部夹黏土。 粉砂/细砂/中砂/粗砂/砾砂:灰白色,松散/稍密/中密/密实(根据标贯试验确定),稍湿/潮湿(初见水位以下)/饱和(稳定水位以下),砂粒成分为长石,石英,粒径为5~8mm,偶见卵石,粒径为10~50mm,其中7.0~7.3m夹粉质黏土。 细/粗角砾土:灰褐色夹褐黄色,松散/稍密/中密/密实(根据标贯试验确定),稍湿/潮湿(初见水位以下)/饱和(稳定水位以下),粒径一般为10~20mm,尖棱状,成分为石英砂岩及灰岩,充填约20%粉质黏土。 细/粗圆砾土:黄褐色夹紫红色,松散/稍密/中密/密实(根据标贯试验确定),稍湿/潮湿(初见水位以下)/饱和(稳定水位以下),粒径一般为10~20mm,浑圆状和圆棱状,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充填约15%粉质黏土,中下部达30%。(初见水位以下) 碎石土:灰褐色夹灰红色,松散/稍密/中密/密实(根据标贯试验确定),稍湿/潮湿(初见水位以下)/饱和(稳定水位以下),粒径60~120mm,尖棱状,成分主要为石英砂岩及灰岩,充填约10%粉质黏土,下部可达25%。 卵石土:青灰夹黄色,松散/稍密/中密/密实(根据标贯试验确定),稍湿/潮湿(初见水位以下)/饱和(稳定水位以下),卵石含量约65%,粒径一般60-120mm,最大为180mm,主要组成成分为砂岩及石英砂岩,充填约35%细粗砂及黏性土。 泥岩:棕红色,结构构造基本被破坏,全风化,岩芯呈土状。 泥岩:棕红色,泥质结构,层状构造,强风化,泥质胶结,岩质较软,手掰易碎,岩芯破碎,多呈块状,块径一般为3㎝~8㎝,最大为11cm,少量短柱状。其中12.1~12.60m岩芯呈土状。

岩屑描述

2.6 岩心描述 2.6.1 岩心描述总的要求 岩心描述要及时、准确、特征突出,对特殊的地质现象,如含油、冒气与岩石结构、构造的关系及油气水界面应附比例尺1:20的素描图和照片。 2.6.1.1 岩石名称、块号、厚度、累积厚度; 2.6.1.2 颜色:岩石颗粒、基质胶结物、次生矿物、含有物的颜色及其分布变化状况等; 2.6.1.3 矿物成份:单矿物成份或岩块及其含量; 2.6.1.4 结构:粒度、圆度、分选性; 2.6.1.5 构造:层理、层面特征、接触关系、生物扰动等; 2.6.1.6 胶结:胶结物成份,胶结程度、类型; 2.6.1.7 晶粒:指碳酸盐岩的晶粒大小、透明度、形状以及晶间、晶内孔隙;2.6.1.8 缝洞情况:类型、分布和数量统计; 2.6.1.9 化石及含有物; 2.6.1.10 物理性质:硬度、断口、光泽等; 2.6.1.11 化学性质:指与盐酸反应情况及各种染色反应情况; 2.6.1.12 含油气情况:包括含油气岩心的显示颜色、级别、产状、含油面积百分比、原油性质、油气味、 滴水试验、荧光、含油气试验(放入水中)。 2.6.2 岩心观察描述方法 2.6.2.1 含油气情况 A) 肉眼或借助放大镜、双目显微镜观察,确定岩样孔隙或缝洞含油饱满程度、产状和占岩石总面积的 百分比,一般可分为饱含油、富含油、油浸、油班、油迹等(见表4-8); 注:若为沥青或黑油砂,需参加直接定名,如沥青质油斑。

B) 滴水试验:在含油岩样新鲜面上滴一滴水,观察水的渗入速度和停止渗入后水珠所形成的形状,一般分为五级(见图4-4); C) 荧光分析:确定有无荧光显示和显示强度、级别。 图4-4 滴水试验示 意图 2.6.2.2 岩石的颜色 A) 确定岩石的颜色要在 明亮的自然光下进行,只能以色描色,不能以物描色; B) 岩石为单一颜色时,直接参加定名,由于有时与标准色具深浅之别,可在标准色前冠以深、浅等形 容词,如深灰色、浅灰色、暗紫红色; C) 同种岩石中出现多种单一颜色,并且有主次之分时,主要颜色参加定名,次要颜色放在描述中加以 叙述; D) 同种岩石中出现三种以上单一颜色且比例相近时,定名为杂色; E) 岩石中出现的颜色不是单色,而是复合色时,将次要色作为形容词,放在主色之前。如灰绿色、黄 褐色、绿灰色等; F) 当岩石呈散粒状时,参考井壁取心及区域地层颜色特征确定色名; G) 岩石颜色名称及代号见附录I.7。两种颜色的以中圆点相连,如灰绿色为“7·5”;颜色深浅用“+” 和“-”表示,如深灰色为“+7”,浅灰色为“-7”。 2.6.2.3 岩石的成分 碎屑岩中单矿物成分或岩块(如石英、长石、云母、暗色矿物、岩块、砾石等)及其含量,凡肉眼或借助放大镜、双目实体显微镜可见的均要描述;描述时主要矿物以“为主”表示,其余矿物以含量多少,用“次之”(含量为30%—20%),“少量”(含量10%—5%),“微含”(含量<5%)等表示,若不能估计百分比时则用“偶见”、“少见”表示; 4.7.6.2.4 几种常见矿物的现场鉴定方法 A) 石膏:白色、无色透明或较少染有不同颜色,具有燕尾双晶,解理发育,常呈板状、纤维状、粒状、 柱状,具玻璃、珍珠、丝绢光泽,硬度2—3.5,密度2.3—2.9。鉴定方法是用热盐酸溶解后,加氯化钡溶液有硫酸钡白色沉淀; B) 盐岩:呈白色、无色透明,极少数染有其它颜色,具立方晶体,吸潮、有咸味、易溶于水; C) 煤:黑色或褐黑色,染手,条痕为黑色,密度低,可点燃; D) 碳质沥青:外形似煤,黑色、质纯、脆、光滑、具贝壳状断口、可点燃、有臭味; E) 铝土矿:灰、褐灰、深绿灰色,硬而脆、具贝壳状断口、破碎后呈块状,部分具粒状结构; F) 白垩土:白色,手能捻碎且污手,有滑腻感,加10%稀盐酸起泡剧烈,反应后残留物较少或无残 留物; G) 方解石:通常呈乳白色,含杂质时为黄、褐红、灰黑等色,玻璃光泽,硬度小于3,三向完全解理, 加10%稀酸起泡剧烈; H) 云母:无色透明或稍具浅色者为白云母,含铁多呈黑色、绿黑色或褐黑色者为黑云母,一向完全解 理,易于揭裂呈簿片,具弹性,玻璃一珍珠光泽,硬度小,近于指甲; I) 黄铁矿:常呈完好的立方体或五角十二面体,晶面有条纹,也呈粒状集合体或块状、结核状、粉末 状等,强金属光泽,浅铜黄色,条痕为带绿的黑色,硬度小于小刀,性脆、无解理; J) 普通角闪石:细长柱状晶体,绿黑一黑色,二向解理完全,解理交角近60°或120°,断面呈菱形,玻璃光泽,硬度大于小刀,多出现在岩浆岩,变质岩和碎屑岩中; K) 普通辉石:晶体为短柱状,横切面为八边形,黑色、带绿或带褐的黑色,玻璃光泽,两组解理 夹角近于90°; L) 海绿石:通常直径为1毫米(mm)至数毫米(mm)的圆粒状浸染体,分布于沉积岩中,暗绿色或黄 绿色,性脆,硬度小。 2.6.2.5 碳酸盐岩方解石、白云石、硅质、泥质和砂粒百分含量的现场鉴定见表4-9;

岩芯描述范例

岩芯描述范例 土的描述 1.有机质土的描述 颜色、状态、气味、有机质含量及其分解情况、夹杂物质量等特征。 ★描述范例: 淤泥:灰黑色,流塑,饱和。含贝壳及有机质,手捻具滑腻感,略具腥臭味。 淤泥质土:深灰色,软塑,主要由河流环境沉积而成的软土,大多数为粉质粘土和粘质粉土,含各种有机质 和贝壳。 泥炭质土:深灰色或黑色,主要由炭质有机质及粘土组成,有腥臭味,能看到未完全分解的植物残渣。浸水体胀,易崩解,干缩现象明显。 泥炭:深灰色或黑色,主要由炭质有机质组成,结构松散,土质很轻,暗无光泽,浸水体胀,易崩解,干缩 现象极为明显。 2.土类的描述 1.碎石类土的描述:颜色、颗粒级配、颗粒形状、颗粒排列、颗粒的母岩成份及其大小(一般和最大粒径)、含量、硬度(风化程度)、湿度、密实度,充填物的性质、物质成份、充填程度等。 ★描述范例: 碎石土:黄褐色,饱和中密,主要成分为弱风化页岩、砂岩等,呈尖棱状及少量岩夹土状。充填物为杂粒砂 和粘性土,其中7-7.2 m为粘性土,灰褐色,软塑。岩芯采取率=75 %。细圆砾土:褐黄色,母岩为花岗岩、闪长 岩、片麻岩,粒径 2— 20 mm约占60 %、20 — 40 mm约占20 %,余为砂类土充填,多呈圆棱状,大小混杂,分选性差,稍密一中密, 1.70 — 2.40 m潮湿,2.40 m以下饱和。或: 2-20mm 的占55 %、20-60mm 的占10 %、大 于60mm的占5 %,余为杂砂充填,岩芯呈散状。 粗圆砾土:褐黄色,母岩为片麻岩、花岗岩,砾径 20 — 40 mm约占10 %、40 — 60 mm约占20 %、60 — 100 mm约占60 %,间隙充填物为石英砂和粘性土,岩石多呈圆棱状,稍密,潮湿,饱和。或:20-60mm的占55 %,60-100mm 的占 5%,100-200mm 的 10 %,余为土砂充填,。 卵石土:灰褐色,密实,饱和母岩以砂岩为主,少量花岗岩,呈圆棱状,质硬,粒径60-80mm,最大120mm, 含量约60%,间隙充填石英砂及粘性土…。 粗角砾土:灰褐色,中密,稍湿。母岩为灰岩、砂岩,呈尖棱状,质硬,粒径20-60mm,最大100mm,含 量约55%,间隙充填石英砂及粘性土。 3.砂类土的描述:颜色、砂的矿物成份、颗粒级配、颗粒形状、粘粒含量、湿度、密实度、夹杂物等。 ★描述范例: 中砂:灰白色,稍密,潮湿。以石英、长石为主,浑圆状,级配良好。含少量粘性土。 4.粉土的描述:颜色、夹杂物、湿度、密实度、摇震反应、光泽反应、干强度、韧性等。 ★描述范例: 粉土:褐黄色,稍密,潮湿。以粉粒为主、粘粒为次,部分细砂。摇震表面反水,粘性小。刀切面不光滑, 手捻摸时感觉有细颗粒存在或感觉粗糙,干土时用手易捏碎。 5.粘性土的描述:颜色、状态、夹杂物、光泽反应、干强度、韧性、粘性、土层结构等。 ★描述范例: 砂质黄土:褐黄色,土质较均匀,粘性土含量较高,手搓有明显砂感,岩芯多呈饼状,散状为次,稍密,潮 湿,0.00 — 0.40 m为种植土,含植物根茎和有机质。或:浅黄色,土质均匀,具孔隙,粉粒含量高,稍湿、稍密,岩芯多呈散状。或:,以黏粒为主,坚硬、硬塑,稍湿、密实,岩芯呈长、短柱状。 粉质粘土:褐黄色,硬塑,成份以粘粒为主,粉粒为次。粘性较好,刀切面稍光滑(或较光滑),土质均匀。干土时用锤易击碎、用手难捏碎。为泥岩风化残积土。 粘土:灰褐色,软塑,成份以粘粒为主,粘性良好,刀切面光滑,土质均匀、局部含约5%粗砂,偶见少量 有机质。

岩屑描述要领

岩屑描述要领 岩屑、岩芯描述其主要意义是建立本井所在部位的地层岩性剖面和油气水显示层剖面,并且为油气田开采及油气储量计算提供可靠的各类参数,因为通过岩屑、岩芯描述可以初步了解本井乃至本区块地层岩性、油气水显示层特征、生储盖组合关系及岩相古地理沉积相特征,故岩屑、岩芯描述的好差衡量标准也就显而易见了。本文就岩屑、岩芯描述要点依据规范进行探讨,仅供广大描述者参考,谬误之处,敬请同行们批评指正。 1、岩屑描述 1.1 砂质岩 (1)细粒岩屑长石砂岩:浅灰色。成分石英60%、长石25%、岩屑15%。具细粒结构:其中细砂75%,粉砂20%,中砂5%。次棱角状,分选中等。胶结物泥质为主,灰质次之,较疏松。 油气显示:无。 (2)泥质粉砂岩:浅灰色,色因含泥质不均略显深浅不均。泥质30%,粉砂70%。成份石英为主、长石次之,岩屑少量。具泥质粉砂结构:粉砂90%,细砂10%。普含泥,局部富集,且成条带状、团块状分布。次棱角状,分选好。泥质胶结,较疏松。 油气显示:无。 (3)含砾中粒岩屑石英砂岩:浅灰色。砾石8%,砂质92%。砾石成份以硅质岩砺为主,少量变质岩砾,粒径一般1—3mm,最大可达9mm。砂岩成份石英80%、长石5%、岩屑15%。具含砾中砂岩结构:其中中砂52%,细砂40%,砾石8%。砾石次圆状,砂岩次棱角状,分选中等。泥质胶结,较疏松。 油气显示:无。 (4)砾质中粒长石岩屑砂岩:浅灰色。砾石30%,砂质70%。砾石成份以硅质岩砾为主,少量变质岩砾,粒径一般2—4mm,最大可达10mm。砂岩成份石英65%、长石15%、岩屑20%。具砂粒结构:其中砾石40%,砂质60%。砾石次圆状,砂岩次棱角状,分选差。泥质胶结,疏松。 油气显示:无 1.2 泥质岩 (1)泥岩:深灰色,色深且均。性硬、脆,平坦状断口。局部可见少量植物茎化石,滴酸不起泡。 (2)粉砂质泥岩:浅灰色,色因含粉砂不均略显浅不均。粉砂30%,泥质70%。普含粉砂,局部富集,且成条带状、团块状分布。性硬、脆,差次状断口,滴酸起泡中等。 (3)灰质泥岩:褐灰色,灰质45%,泥质55%。灰质分布不均,多呈斑块状分布,性较硬,平坦状断口,滴酸起泡强烈。 1.3 碳酸盐岩 (1)泥质灰岩:褐灰色。灰质55%,泥质45%(整包岩屑中的成份)。成份方解石75%,泥质25%(灰岩中的成份比)。性硬、脆,贝壳状断口,滴酸起泡强烈,溶液混浊,沉淀物为泥质。 (2)孔洞缝发育情况分析:根据本段次生矿物统计、钻时、井漏、油气显示情况,分析该层属于哪类储层(岩芯结合孔洞缝统计资料分析)。 油气显示:无。 (3)泥晶灰岩:黄灰色。成份方解石96%,陆屑4%。具泥晶结构:其中泥晶82%,砂屑8%,鲕粒5%,亮晶5%。砂屑成份为方解石,次圆状,分选中等,直径1mm。鲕粒成份为方解石,多为负鲕。性硬且脆,贝壳状断口,滴酸起泡强烈,溶液较清澈。 (4)孔洞缝发育情况分析:根据本段次生矿物统计、钻时、井漏、油气显示情况,分析判断该

岩屑鉴定及描述方法

岩屑鉴定及描述方法 1、碎屑岩的描述方法 岩屑鉴定要有专人负责,现场鉴定除用肉眼观察外,须使用放大镜、双目镜、各种试齐及简易鉴定方法。鉴定过程中应剔去泥皮、掉块等假屑,目估各种岩屑百分含量变化,遵循逐包鉴定,上下对比,大套观察,分层描述的原则。岩性描述的内容包括颜色、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含油气性、化石、含有物、孔洞裂隙(缝)发育情况、次生变化等。要求定名准确,条理清楚,文字简练。 1.1 颜色描述 观察描述颜色时,要以干燥、新鲜面为准,要求采用“复合色”的描述方法(主要颜色在前,次要颜色在后)。不用实物类比描述方法,如砖红色、猪肝色等。要注意局部变化情况,如均不均匀,色斑及条带的分布规律等。 1.2 碎屑岩粒度分级及定名 1.2.1 粒级划分标准(见表1) 1.2.2 砂岩结构定名方法 a.优势粒级定名法:岩石中某个粒级的含量>50%,其它种粒级含量均<20%,则以>50%的那种粒级命名。 b.主、次粒级定名法:岩石中两种粒级的含量均<50%,又都≥35%,则分主次联合命名,次要粒级(量少者)放在前面,主要粒级(量多者)放在后面。c.不等粒砂岩的命名:岩石中有三种粒级相近,每个粒级含量都<50%,但都>20%,任何两种粒级的含量之和又<70%时,则称为不等粒砂岩。 d.砂、泥岩过渡型岩石分类定名(见表2) 1.2.3 砾岩和角砾岩的分类及命名 1.2.3.1 粒度分类 a.砾石含量≥50%者称砾岩;b.砾石含量在30-50%之间者称砂砾岩;c.砾石含量占10-30%为砾质砂(泥)岩;d.砾石含量≤10%为含砾砂(泥)岩1.2.3.2 圆度分类:砾石:圆状、次圆状砾石≥50%;角砾岩:次棱角状、棱角状砾石含量超过砾石总量的50% 1.2.3.3 成分分类:a.单成分砾(角砾)岩:成分单一,某成分砾石占75%以上,叫××砾(角砾)岩 b.复成分砾(角砾)岩:砾石成分复杂,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岩石成分组成,亦统称砾(角砾)岩 1.3 碎屑岩成分命名 现场鉴定除用肉眼观察外,须使用放大镜、双目镜、各种试齐及简易鉴定方法,对能够识别的矿物成分,岩石碎屑成分及指相矿物(如海绿石、菱铁矿、黄铁矿等)进行描述,并目估重要矿物的百分含量。对已收到的分析、鉴定成果,要反映到完井地质报告中去。 1.3.1 成分分类 a.按杂基信号分类。杂砂岩:杂基含量>15%。(净)砂岩:杂基含量<15%。b.按石英、长石、岩屑相对含量分类(见下图) Ⅰ.石英砂岩;Ⅱ.长石石英砂岩;Ⅲ.岩屑石英砂岩;Ⅳ.长石砂岩;Ⅴ.岩屑长石砂岩;Ⅵ.长石岩屑砂岩;Ⅶ.岩屑砂岩 石英单元Q:石英、燧石、石英岩,其它硅质岩岩屑等,反映成分熟度。 长石单元F:各种长石及花岗岩、花岗片麻岩类的长石岩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气侯、风化作用、母岩性质及物源区。 岩屑单元R:各种火山岩、板岩、千枚岩、结晶片岩等变质岩、沉积岩及云母绿泥石等岩屑。F/R的比率既反映物质来源,又反映大地构造状况。 1.3.2 综合命名通式 颜色+含油气情况+构造+结构+成份。如灰白色油斑块状细粒长石石英砂岩。钻井地质中构造不参加定名,但需描述。 a.以某粒级含量砾石含量≥50%为基本名称。如:细粒石英砂岩;b.某填隙物含量25-50%,应参加定名。如:泥质细砂岩:c.特殊矿物:如海绿石、铜等,也应参加定名。如:含铜砂岩;d.岩屑砂岩中,某一种单一岩屑含量>75%时应将岩屑名称参加定名。如玄武岩质岩屑砂岩、安山岩质岩屑砂岩。e.当砾岩或砂岩由三种粒级组成,各粒级含量都>25%而<50%时,称不等粒砂(砾)岩。若一种粒级<25%,另两种粒级都>25%而<50%时,两种占优势的粒级参加定名,多者放后。如砂岩细砂级占35%,中砂级占20%,为砂级占45%,称细-粉砂岩。 1.4 磨圆及分选 1.4.1 颗粒形状:根据岩石颗粒磨蚀圆化程度划分为四级:a.棱角状:棱角明显;b.次棱角状:部分棱角明显;c.次圆状:部分磨圆良好;d.圆状:磨圆良好 1.4.2 颗粒分选程度分为三级:a.分选好:某一粒级含量>75%;b.分选中等:某一粒级含量为50%-75% ;c.分选差:两种以上粒级含量都<50% 1.5 胶结物、胶结类型及程度 1.5.1 胶结成分:常见的有泥质(粘土质)、灰质、白云质、铁质、硅质、石膏质等。一般可用简易试验鉴定。 1.5.2 胶结类型及程度:胶结类型可分为基底式、孔隙式、接触式及其过渡类型,大都需在显微镜下判定。现场可观察胶结程度,一般分为四级: a.松散:多为泥质胶结,且胶结物含量少,常呈散粒状。b.疏松:一般为泥质(粘土质),岩石容易捻碎。c.较疏松:胶结物含量较多,主要为泥质,有时少量灰质胶结,岩石用手可以捻碎成颗粒状,但较困难。d.致密:胶结物含量多,多为灰质、白云质、铁质或硅质胶结,岩石不能用手捻成颗粒。 1.6 泥质岩的描述方法 一般描述颜色、厚度、可塑性、造浆性、吸水性、硬度、结核、化石、有机质丰度分布特征、岩层倾角、接触关系、加酸反应等。泥质岩的物理性质如下:1.6.1 软硬程度:a.软:用指甲可刻动;b.较硬:用小刀可刻画;c.硬:用小刀用力才能刻画 1.6.2 可塑性:a.好:吸水后可揉成细条而不易断裂;b.中等:吸水后可揉成条而易断裂;c.差:吸水后不能揉成细条 1.6.3 断口:受外力敲击后发生的断裂面 a.平坦状:断面平坦,但不均匀,无一定方向;b.贝壳状:断面呈圆滑的曲面,有的还有同心圆纹,似贝壳的内膜;c.参差状:断面粗糙,参差不齐d.鱼鳞状:断面呈参差状断口,并可呈小片剥落;e.锯齿状:断口象锯齿 1.7层的组合分类名称 按两种以上不同岩性的单层厚度比来划分:单层厚度比为<2:1者称等候互层;2:1-5:1者称略等候互层;5:1-10:1者称不等候互层;>10:1者称夹层。

岩屑(芯)描述示范学习班总结报告

岩屑(芯)描述示范2006年6月

石油地质勘探规范中涉及的标准 二、描述内容: 碎屑岩描述:颜色、成分(矿物碎屑、岩石碎屑)、纯度(泥岩类)、结构、构造、物理化学性质、胶结情况、充填情况、含有物、含油气情况、素描或拍照。 碳酸盐岩描述:颜色、矿物成分、结构(颗粒、基质、胶结物、晶粒、生物格架)、含有物、物理化学性质、构造、成岩后生作用、岩心缝洞的统计及描述(各类缝洞的大小及数量、缝洞密度及开启程度、裂缝产状、缝洞充填物之晶形大小及透明度、缝洞排列与联通情况、岩心破碎及原因、重结晶或白云化程度)、岩屑要落实次生矿物名称、含量、颜色、透明度、晶形、大小(间接反应地层缝洞发育情况)、含油气情况。 1、颜色图例及代号 2、成分中相对含量描述:为主(大于50%);次之(50~25%);少量(25~

5%);微量(5~1%);偶见(小于1%)。 3、结构描述:颗粒大小、形状、表面特征及分选情况。 (1)颗粒大小:最大、最小和一般粒径的主次及百分含量。 (2)颗粒形状:细砂岩以上描述,大于1.0mm的颗粒(砾)要描外形。 (3)外形(>1.0mm颗粒)分为四类:卵圆形、扁圆形、扁长形、圆柱形。 (4)圆度分为四级:圆状、次圆状、次棱角状、棱角状。可采用过渡型。 (5)分选分为三级:分选好(均一粒径占70%以上);分选中等(均一粒径50~70%);分选差(均一粒径小于50%)。 4、胶结物 (1)分为泥质、灰质、白垩土质、泥灰质、云质、膏质、高岭土质、铁质、硅质、凝灰质胶结等。 其中灰质胶结可分为三类:强灰质胶结(碳酸钙含量>15%);中灰质胶结(碳酸钙含量>10~15%);弱灰质胶结(碳酸钙含量>5~10%);<5%可视其胶结物情况描或不描。云质胶结参照灰质胶结描述。 (2)胶结程度分为四级:坚硬、致密、中等、疏松。可采用过渡型。 (3)胶结形态:栉壳状、镶嵌晶粒状等,主要用于碳酸盐岩类。 5、构造描述:层理、层面特征、接触关系、颗粒排列、地层倾角、擦痕、裂隙等。 (1)层理描述 1)层理分为:水平层理、波状层理、斜层理、交错层理、洪积层理、透镜层理、脉状层理、韵律层理、沙纹层理、均质层理、平行层理、变形层理、对其它层理,如丘状层理、生长层理、羽状层理、攀升层理等,也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描述。显现清晰的层理应有素描图及彩色照片。 2)层理厚度划分为:块状层理:厚度大于100cm的层理;厚层理:厚度在50cm~100cm的层理;中厚层理:厚度在10cm~50cm的层理;薄层理:厚度在1cm~10cm的层理;微层理:厚度在0.1cm~1cm的层理;纹理:厚度小于0.1cm的层理。 (2)层面特征的描述 波痕、冲刷痕、压刻痕、其它层面构造,如沙球、沙枕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