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核物理第二版习题答案杨福家复旦大学出版社详解

原子核物理第二版习题答案杨福家复旦大学出版社详解
原子核物理第二版习题答案杨福家复旦大学出版社详解

第一章

1-3.试计算核素He和Li,并对比结合能之差别作讨论。

1-4.试计算Zr,Zr,Zr,三个核素的中子分离能;比较这三个分离能,可得出

什么重要结论?

1-5.求出U的平均结合能;如果近似假定中等质量原子核的平均结合能为8.5MeV,试估计一个U核分裂成两个相同的中等原子核时,能放出多少能量?

1-6.试由质量半经验公式,试计算Ca和Co的质量,并与实验值进行比较。

1-7.利用质量半经验公式来推导稳定核素的电荷数Z与质量数A的关系式,并与β稳定线的经验公式作比较?

1-8.试利用镜核(A相同,中子数N和质子数Z互换的一对核)N和C质量差以及质量半经验公式来近似估算原子核半径参量r。

1-11.在核磁共振法研究原子Mg的基态(Iπ=5/2+)的磁特性实验中,当恒定磁场的强度B0=5.4×103Gs以及高频磁场的频率为v=1.40MHz时,发现了能量的共振吸收,试求gI因子及核磁矩。

1-12.假定核电荷Ze均匀分布在两个主轴分别为a和c(c沿对称轴)的旋转椭

球内,试推导公式(1.6.6)。(Q=2

Z(c2-a2))

5

第二章

2-1.核力有哪些主要性质?对每一种性质,要求举一个实验事实。

2-3.试计算从N 715O 816F 917中取出一个质子所需的能量;并进行比较,从中可得出什么结论?

2-4.由质量半经验公式估算O 17和F 17的基态质量差,并与实验值比较。(r0取

1.4fm )

2-5.根据壳层模型决定下列一些核的基态自旋和宇称:He 23,Li 37,Mg 1225,K 1941,

Cu 2963,Kr 3683,Sb 51123,Pb 82209.

原子核物理知识点归纳

原子核物理重点知识点 第一章 原子核的基本性质 1、对核素、同位素、同位素丰度、同量异位素、同质异能素、镜像核等概念的理解。 (P2)核素:核内具有一定质子数和中子数以及特定能态的一种原子核或原子。 (P2)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质量数的核素所对应的原子。 (P2)同位素丰度:某元素中各同位素天然含量的原子数百分比。 (P83)同质异能素:原子核的激发态寿命相当短暂,但一些激发态寿命较长,一般把寿命 长于0.1s 激发态的核素称为同质异能素。 (P75)镜像核:质量数、核自旋、宇称均相等,而质子数和中子数互为相反的两个核。 2、影响原子核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P3~5) 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之间的比例;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奇偶性。 3、关于原子核半径的计算及单核子体积。(P6) R =r 0A 1/3 fm r 0=1.20 fm 电荷半径:R =(1.20±0.30)A 1/3 fm 核力半径:R =(1.40±0.10)A 1/3 fm 通常 核力半径>电荷半径 单核子体积:A r R V 3033 434ππ== 4、核力的特点。(P14) 1.核力是短程强相互作用力; 2.核力与核子电荷数无关; 3.核力具有饱和性; 4.核力在极短程内具有排斥芯; 5.核力还与自旋有关。 5、关于原子核结合能、比结合能物理意义的理解。(P8) 结合能:),()1,0()()1,1(),(),(2 A Z Z Z A Z c A Z m A Z B ?-?-+?=?= 表明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会释放的能量。 比结合能(平均结合能):A A Z B A Z /),(),(=ε 原子核拆散成自由核子时外界对每个核子所做的最小平均功,或者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平均每一个核子所释放的能量。 6、关于库仑势垒的理解和计算。(P17) 1.r>R ,核力为0,仅库仑斥力,入射粒子对于靶核势能V (r ),r →∞,V (r ) →0,粒子靠近靶核,r →R ,V (r )上升,靠近靶核边缘V (r )max ,势能曲线呈双曲线形,在靶核外围隆起,称为库仑势垒。 2.若靶核电荷数为Z ,入射粒子相对于靶核 的势能为:r Ze r V 2 0241 )(πε=,在r =R 处, 势垒最高,称为库仑势垒高度。

原子核物理及辐射探测学 1-4章答案

第一章 习题答案 1-1 当电子的速度为18105.2-?ms 时,它的动能和总能量各为多少? 答:总能量 ()MeV ....c v c m m c E e 92400352151101222 2=??? ??-=-==; 动能 ()MeV c v c m T e 413.011122=???? ??????--= 1-2.将α粒子的速度加速至光速的0.95时,α粒子的质量为多少? 答:α粒子的静止质量 ()()()u M m M m e 0026.44940 .9314,244,224,20=?+=≈-= α粒子的质量 g u m m 23220 10128.28186.1295.010026.41-?==-=-=βα 1-4 kg 1的水从C 00升高到C 0100,质量增加了多少? 答:kg 1的水从C 00升高到C 0100需做功为 J t cm E 510184.41001184.4?=??=?=?。 () kg c E m 1228521065.4100.310184.4-?=??=?=? 1-5 已知:()();054325239;050786238239238u .U M u .U M == ()()u .U M ;u .U M 045582236043944235236235==

试计算U-239,U-236最后一个中子的结合能。 答:最后一个中子的结合能 ()()()[]M e V .uc .c ,M m ,M ,B n n 774845126023992238922399222==?-+= ()()()[]MeV .uc .c ,M m ,M ,B n n 54556007027023692235922369222==?-+= 也可用书中的质量剩余()A ,Z ?: ()()()()MeV ....,n ,,B n 806457250071830747239922389223992=-+=?-?+?= ()()()()MeV ....,n ,,B n 545644242071891640236922359223692=-+=?-?+?= 其差别是由于数据的新旧和给出的精度不同而引起的。 1-6当质子在球形核里均匀分布时,原子核的库仑能为 RZZeEc024)1(53πε?= Z 为核电荷数,R 为核半径,0r 取m15105.1?×。试计算C13和N13核的库仑能之差。 答:查表带入公式得ΔΕ=2.935MeV 1-8 利用结合能半经验公式,计算U U 239236,最后一个中子的结合能,并与1-5式的结果进行比较。 答:()P sym C S V B A Z A a A Z a A a A a A Z B +??? ??----=--12 312322, 最后一个中子的结合能 ()()()[]2,1,,c A Z M m A Z M A Z S n n -+-= ()()()()[]()()A Z B A Z B c m Z A ZM m m Z A ZM n n n ,1.1,111,12+--?---+--+= ()()1,,--=A Z B A Z B 对U 236,144,236,92===N A Z 代入结合能半经验公式,得到

原子物理学 杨福家 第四版(完整版)课后答案

原子物理学杨福家第四版(完整版)课后答案 原子物理习题库及解答 第一章 111,222,,mvmvmv,,,,,,,ee222,1-1 由能量、动量守恒 ,,,mvmvmv,,,,,,ee, (这样得出的是电子所能得到的最大动量,严格求解应用矢量式子) Δp θ mv2,,,得碰撞后电子的速度 p v,em,m,e ,故 v,2ve, 2m,p1,mv2mv4,e,eee由 tg,~,~~,~,2.5,10(rad)mvmv,,,,pm400, a79,2,1.44,1-2 (1) b,ctg,,22.8(fm)222,5 236.02,102,132,5dN(2) ,,bnt,3.14,[22.8,10],19.3,,9.63,10N197 24Ze4,79,1.441-3 Au核: r,,,50.6(fm)m22,4.5mv,, 24Ze4,3,1.44Li核: r,,,1.92(fm)m22,4.5mv,, 2ZZe1,79,1.4412E,,,16.3(Mev)1-4 (1) pr7m 2ZZe1,13,1.4412E,,,4.68(Mev)(2) pr4m 22NZZeZZeds,,242401212dN1-5 ()ntd/sin()t/sin,,,,,2N4E24EAr2pp 1323,79,1.44,106.02,101.5123,,(),,1.5,10,, 24419710(0.5) ,822,610 ,6.02,1.5,79,1.44,1.5,,8.90,10197 3aa,,1-6 时, b,ctg,,,,6012222 aa,,时, b,ctg,,1,,902222 32()2,dNb112 ?,,,32dN1,b222()2 ,32,324,101-7 由,得 b,bnt,4,10,,nt

原子核物理实验方法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习题 1. 设测量样品的平均计数率是5计数/s,使用泊松分布公式确定在任1s 内得到计数小于或等于2个的概率。 解: 05 1525 (,)!5(0;5)0.0067 0!5 (0;5)0.0337 1!5(0;5)0.0842 2! N N r r r r N P N N e N P e P e P e ----=?=?==?==?= 在1秒内小于或等于2的概率为: (0;5)(1;5)(2;5)0.00670.03370.08420.1246r r r P P P ++=++= 2. 若某时间内的真计数值为100个计数,求得到计数为104个的概率,并求出计数值落在90-104范围内的概率。 解:高斯分布公式2 222)(2 2)(2121 )(σπσ πm n m m n e e m n P -- -- = = 1002==σm == =-- --2 2 22)104(2 2)(2121 )104(σπσ πm m m n e e m P 将数据化为标准正态分布变量 110 100 90)90(-=-= x 4.010100 104)104(=-=x 查表x=1,3413.0)(=Φx ,x=,1554.0)(=Φx 计数值落在90-104范围内的概率为

3. 本底计数率是500±20min -1,样品计数率是750±20min -1,求净计数率及误差。 解:t n = σ 本底测量的时间为:min 2520500 2 === b b b n t σ 样品测量时间为:min 35207002 === s s s n t σ 样品净计数率为:1min 200500700-=-=-= b b s s t n t n n 净计数率误差为:1min 640-== +=+= b s b b s s t n t n σσσ 此测量的净计数率为:1min 6200-± 4. 测样品8min 得平均计数率25min -1,测本底4min 得平均计数率18min -1,求样品净计数率及误差。 解:1min 71825-=-=-= b b s s t n t n n

智慧树知到《原子核物理》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原子的质量单位叫做碳单位 对 错 答案: 对 2、质子和中子的轨道角动量的矢量和就是原子核的自旋对 错 答案: 对 3、原子中的电子磁矩比核的磁矩小 对 错 答案: 错 4、长椭球形原子核具有负的电四极矩 对 错 答案: 错 5、在经典物理中存在宇称概念 对 错 答案: 错 6、质子和中子不是点状结构

对 错 答案: 错 7、核子之间的主要作用是库仑力 对 错 答案: 错 8、原子核的磁矩包含 质子的磁矩 中子的磁矩 电子的磁矩 答案: 质子的磁矩,中子的磁矩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原子核是球形的 核内电荷分布半径就是质子分布的半径 核的电荷分布半径比核力作用半径大 电子在核上散射的角分布是核内电荷分布的函数答案: 核内电荷分布半径就是质子分布的半径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原子核的形状是长椭球形的 电四极矩多数是负值 利用原子核本身能级间的跃迁可以测出电四极矩

大多数原子核是球形的 答案: 利用原子核本身能级间的跃迁可以测出电四极矩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宇称是微观物理领域中特有的概念 在一切微观过程中宇称是守恒的 原子核是由中子、质子、电子组成的微观体系 经典物理中存在宇称 答案: 宇称是微观物理领域中特有的概念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质子和中子具有内部结构 自旋为整数的粒子叫费米子 自旋为半整数的粒子叫玻色子 电子、质子、中子的自旋为整数 答案: 质子和中子具有内部结构 13、为什么会产生超精细结构 核自旋与电子的总角动量相互作用 核自旋与电子自旋相互作用 质子的轨道角动量与电子的总角动量相互作用 质子的轨道角动量与电子自旋相互作用 答案: 核自旋与电子的总角动量相互作用 14、下来说法错误的是 对于两核子体系,总同位旋是两个核子同位旋的矢量和

原子物理学 杨福家第二章习题答案

第二章习题 2-1 铯的逸出功为1.9eV ,试求: (1)铯的光电效应阈频率及阈值波长; (2)如果要得到能量为1.5eV 的光电子,必须使用多少波长的光照射? 解:(1) ∵ E =hν-W 当hν=W 时,ν为光电效应的最低频率(阈频率),即 ν =W /h =1.9×1.6×10-19/6.626×10-34 =4.59×1014 ∵ hc /λ=w λ=hc /w =6.54×10-7(m) (2) ∵ mv 2/2=h ν-W ∴ 1.5= h ν-1.9 ν=3.4/h λ=c /ν=hc /3.4(m)=3.65×10-7m 2-2 对于氢原子、一次电离的氦离子He +和两次电离的锂离子Li ++,分别计算它们的: (1)第一、第二玻尔轨道半径及电子在这些轨道上的速度; (2)电子在基态的结合能; (3)由基态到第一激发态所需的激发能量及由第一激发态退激到基态所放光子的波长. n e e πε Z n a ∴H: r 1H =0.053×12/1nm=0.053nm r 2 H =0.053×22/1=0.212nm V 1H =2.19 ×106×1/1=2.19 ×106(m/s) V 2H =2.19 ×106×1/2=1.095 ×106(m/s) ∴He+: r 1He+=0.053×12/2nm=0.0265nm r 2He+=0.053×22/2=0.106nm

V 1 He+=2.19 ×106×2/1=4.38 ×106(m/s) V 2 He+=2.19 ×106×2/2=2.19 ×106(m/s) Li ++: r 1 Li++=0.053×12/3nm=0.0181nm r 2 Li++=0.053×22/3=0.071nm V 1 Li++=2.19 ×106×3/1=6.57 ×106(m/s) V 2 Li++=2.19 ×106×3/2=3.28 ×106(m/s) (2) 结合能:自由电子和原子核结合成基态时所放出来的能量,它 ∵ 基态时n =1 H: E 1H =-13.6eV He+: E 1He+=-13.6×Z 2=-13.6×22=-54.4eV Li ++: E 1Li+=-13.6×Z 2 2(3) 由里德伯公式 =Z 2×13.6× 3/4=10.2Z 2 注意H 、He+、Li++的里德伯常数的近似相等就可以算出如下数值。 2-3 欲使电子与处于基态的锂离子Li ++发生非弹性散射,试问电子至少具有多大的动能? 要点分析:电子与锂质量差别较小, 可不考虑碰撞的能量损失.可以近似认为电子的能量全部传给锂,使锂激发. 解:要产生非弹性碰撞,即电子能量最小必须达到使锂离子从基态达第一激发态,分析电子至少要使Li ++从基态n =1激发到第一激发态n =2. 因为Z n ++ ⊿E =E 2-E 1=Z 2R Li ++hc (1/12-1/22)≈32×13.6×3/4eV=91.8eV 讨论:锂离子激发需要极大的能量

原子物理学杨福家第二章习题答案

第二章习题 2-1 铯的逸出功为,试求: (1)铯的光电效应阈频率及阈值波长; (2)如果要得到能量为的光电子,必须使用多少波长的光照射 解:(1) ∵ E =hν-W 当hν=W 时,ν为光电效应的最低频率(阈频率),即 ν =W /h =××10-19/×10-34 =×1014 ∵ hc /λ=w λ=hc /w =×10-7(m) (2) ∵ mv 2/2=h ν-W ∴ = h ν ν=h λ=c /ν=hc /(m)=×10-7m 2-2 对于氢原子、一次电离的氦离子He +和两次电离的锂离子Li ++,分别计算它们的: (1)第一、第二玻尔轨道半径及电子在这些轨道上的速度; (2)电子在基态的结合能; (3)由基态到第一激发态所需的激发能量及由第一激发态退激到基态所放光子的波长. n e e Z n a ∴H: r 1H =×12/1nm= r 2 H =×22/1= V 1H = ×106×1/1= ×106(m/s) V 2H = ×106×1/2= ×106(m/s) ∴He+: r 1He+=×12/2nm= r 2He+=×22/2= V 1 He+= ×106×2/1= ×106(m/s) V 2 He+= ×106×2/2= ×106(m/s) Li ++: r 1 Li++=×12/3nm= r 2 Li++=×22/3=

V 1 Li++= ×106×3/1= ×106(m/s) V 2 Li++= ×106×3/2= ×106(m/s) (2) 结合能:自由电子和原子核结合成基态时所放出来的能量,它等于把电子从基态电离掉所需要的能量。 ∵ 基态时n =1 H: E 1H = He+: E 1He+=×Z 2=×22= Li ++: E 1Li+=×Z 2=×32= (3) 由里德伯公式 Z 2××3/4= 注意H 、He+、Li++的里德伯常数的近似相等就可以算出如下数值。 2-3 欲使电子与处于基态的锂离子Li ++发生非弹性散射,试问电子至少具有多大的动能 要点分析:电子与锂质量差别较小, 可不考虑碰撞的能量损失.可以近似认为电子的能量全部传给锂,使锂激发. 解:要产生非弹性碰撞,即电子能量最小必须达到使锂离子从基态达第一激发态,分析电子至少要使Li ++从基态n =1激发到第一激发态n =2. 因为 Z n ⊿E =E 2-E 1=Z 2R Li ++hc (1/12-1/22)≈32××3/4eV= 讨论:锂离子激发需要极大的能量 2-4 运动质子与一个处于静止的基态氢原子作完全非弹性的对心碰撞,欲使氢原子发射出光子,质子至少应以多大的速度运动 要点分析:质子与氢原子质量相近,要考虑完全非弹性碰撞的能量损失.计算氢原子获得的实际能量使其能激发到最低的第一激发态. 解: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 p V =(m p +m H )V ' ∵ m p =m H V’=V /2 由能量守恒定律,传递给氢原子使其激发的能量为:

原子物理学杨福家第六章习题答案

练习六习题1-2解 6-1 某一X 射线管发出的连续X 光谱的最短波长为0.0124nm ,试 问它的工作电压是多少?解:依据公式 答:它的工作电压是100kV . 6-2莫塞莱的实验是历史上首次精确测量原子序数的方法.如测得某元素的K α )(10Z ;将值代入上式, 10 246.0101010 )??= = =1780 Z =43 即该元素为43号元素锝(Te). 第六章习题3,4 6-3 钕原子(Z=60)的L 吸收限为0.19nm ,试问从钕原子中电离一个K 电子需作多少功? 6-4 证明:对大多数元素K α1射线的强度为K α2射线的两倍. 第六章习题5,6参考答案 6-5 已知铅的K 吸收限为0.014 1nm,K 线系各谱线的波长分别为:0.016 7nm(K α);0.0146nm(K β);0.0142nm(K γ),现请: (1) 根据这些数据绘出有关铅的X 射线能级简图; (2) 计算激发L 线系所需的最小能量与L α线的波长. 分析要点:弄清K 吸收限的含义. K 吸收限指在K 层产生一个空穴需要能量. 即K 层电子的结合能或电离能.

解: (1)由已知的条件可画出X 射线能级简图. K K α L α K β K γ (2) 激发L 线系所需的能量: K 在L 壳层产生一个空穴所需的能量 E LK = φK -φL φL =φK - E LK =87.94 keV -84.93keV=3.01 keV φ为结合能. 或

即有 m 即L α线的波长为0.116nm. 6-6 一束波长为0.54 nm 的单色光入射到一组晶面上,在与入射束偏离为120?的方向上产生一级衍射极大,试问该晶面的间距为多大? ?的方向上产生一级衍射极大sin θ n =1 解得 d =0.312 nm 第六章习题8参考答案 6-7 在康普顿散射中,若入射光子的能量等于电子的静止能,试求散射光子的最小能量及电子的最大动量. 6-8 在康普顿散射中,若一个光子能传递给一个静止电子的最大能量为10 keV ,试求入射光子的能量. (1)其中c m 光子去的能量为电子获得的能量 k E h h ='-νν 依题意,如果电子获得最大能量,则出射光子的能量为最小,(1)式E 由此可算出: ν γγh E E 22=+

西南科技大学--最新-原子核物理及辐射探测学-1-10章答案

西南科技大学 原子核物理与辐射探测学1-10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习题答案 1-1 当电子的速度为18105.2-?ms 时,它的动能和总能量各为多少? 答:总能量 ()MeV ....c v c m mc E e 92400352151101222 2=??? ??-=-==; 动能 ()MeV c v c m T e 413.011122=???? ??????--= 1-2.将α粒子的速度加速至光速的0.95时,α粒子的质量为多少? 答:α粒子的静止质量 ()()()u M m M m e 0026.44940 .9314,244,224,20=?+=≈-= α粒子的质量 g u m m 23220 10128.28186.1295.010026.41-?==-=-=βα 1-4 kg 1的水从C 00升高到C 0100,质量增加了多少? 答:kg 1的水从C 00升高到C 0100需做功为 J t cm E 510184.41001184.4?=??=?=?。 () kg c E m 12285 21065.4100.310184.4-?=??=?=? 1-5 已知:()();054325239;050786238239238u .U M u .U M == ()() u .U M ;u .U M 045582236043944235236235==

试计算U-239,U-236最后一个中子的结合能。 答:最后一个中子的结合能 ()()()[]MeV .uc .c ,M m ,M ,B n n 774845126023992238922399222==?-+= ()()()[]MeV .uc .c ,M m ,M ,B n n 54556007027023692235922369222==?-+= 也可用书中的质量剩余()A ,Z ?: ()()()()MeV ....,n ,,B n 806457250071830747239922389223992=-+=?-?+?= ()()()()MeV ....,n ,,B n 545644242071891640236922359223692=-+=?-?+?= 其差别是由于数据的新旧和给出的精度不同而引起的。 1-6当质子在球形核里均匀分布时,原子核的库仑能为 RZZeEc024)1(53πε?= Z 为核电荷数,R 为核半径,0r 取m15105.1?×。试计算C13和N13核的库仑能之差。 答:查表带入公式得ΔΕ=2.935MeV 1-8 利用结合能半经验公式,计算U U 239236,最后一个中子的结合能,并与1-5式的结果进行比较。 答:()P sym C S V B A Z A a A Z a A a A a A Z B +??? ??----=--12 312322, 最后一个中子的结合能 ()()()[]2,1,,c A Z M m A Z M A Z S n n -+-= ()()()()[]()()A Z B A Z B c m Z A ZM m m Z A ZM n n n ,1.1,111,12+--?---+--+= ()()1,,--=A Z B A Z B 对U 236,144,236,92===N A Z 代入结合能半经验公式,得到

原子核物理试题

期末考试试卷(B 卷) 课程名称: 原子核物理 学院: 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姓名: 校园卡号: (共150分,请选其中的100作答) 1. 我们知道原子核体积近似地与A 成正比,试说明其内在的物理原因。 2. 重核裂变后,生成的中等重的核常伴随着β衰变,为什么? 3. Bi 21183 衰变至Tl 20781,有两组α粒子,其能量分别为6621keV ,6274keV 。前 者相应是母核衰变至子核基态,后者为衰变至激发态。试求子核Tl 20781激发态的能量。 4. 对于Ca Sc s 42 2068.04221??→?, 查表得3.310),(=m E Z f ,并已知子核的能级特性为+O 。试判断母核的能级特性。 5. 质子轰击7Li 靶,当质子的能量为0.44, 1.06, 2.22 和3.0MeV 时,观测到共振。已知质子和7Li 的结合能为17.21MeV ,试求所形成的复合核能级的激发能。 6. 简述处于激发态的复合核的中子蒸发能谱,并推导之。 7. 什么是内转换电子,内转换电子与β跃迁电子的区别。 期末考试试卷(B 卷)答案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 分 分 数 阅卷教师

1.解: 核力的作用要比库仑力强,而且主要是吸引力,这样才能克服库仑力形成原子核。核子之间的磁力也比核力小很多,万有引力更是微不足道。 核力是短程力,粗略的说,核力是短程力的强相互作用,而且起作用的主要是吸引力。 2.解: 重核的中质比大于1,甚至达到1.54.对于重核,核内的质子数增多,库仑力排斥增大了,要构成稳定的核就必须要还有更多的种子以消耗库仑排斥力作用。贝塔稳定线表示原子核有中子,质子对称相处的趋势,即中子数和质子数相当时原子核比较稳定。 3.解: 子核的激发能量: MeV E E A A E 7.353]62746621[207211)]()([410=-=--= αα 4.解: 4242 21 20 0.68 3.31/2log log(0.6810) 3.13 s Sc Ca f T β+ ???→?=?= 1/2 l o g f T ?判断跃迁种类几次规则知道该β + 衰变为容许跃迁 01,0;0,1 (1)1;1 i i i i I I I πππ?=-=±=?=?+=+=+故而,故而, 所以,母核42 21 Sc 的能级特性为:0+1+。 5.解: 复合核的激发能为: 代入数据得到: **12**3417.60,18.1319.15,19.84E M eV E M eV E M eV E M eV ==== 6.解: 再通过复合核的反应中,出射粒子的能量也具有麦克斯韦分布的特点,在适当的条件下叫分布也是各向同性的。因此,我们可以用液滴蒸发的图像来处理复合核的衰变,这就是中子蒸发能谱。 推导如下: 令剩余核的激发能 n E E E -=0*由于复合核的衰变至剩余核的激发能为n E E E +→**之间的概率与此间的能级成正比,同时与复合核的中子宽度)(n n E Γ成正比, 于是: n n n n n n dE E E E dE E n )()()(0-Γ∝ρ 又反应截面可以写为 ΓΓ=b CN ab ) (ασσ *A aA a A m E E B m m =++

原子核物理学发展史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序言 (2) 1.伦琴和X射线的发现 (3) 1.1偶然的发现 (3) 1.2机遇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3) 2.贝克勒尔发现放射性 (3) 2.1贝克勒尔发现铀盐辐射 (4) 3.居里夫人和镭的发现 (4) 3.1钋的发现 (4) 3.2不知疲倦的科学家 (5) 3.3生活的不幸成为研究的动力 (6) 4.卢瑟福和α射线的研究 (6) 4.1卢瑟福发现α射线 (7) 4.2卢瑟福提出有核原子模型 (8) 5.总结 (9) 参考文献 (10) 致谢 (11)

摘要:在21世纪,原子核物理学已经在人类生活,军事上都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有多少人知道其发现的历程呢!在以牛顿理论系统建立的经典力学的大厦笼罩下,原子核物理学又是经过多少科学家的反复推导和验证诞生的呢!或许岁月的长河会掩盖住过往的尘沙,但它无法遮挡住那如黄金般闪耀的历程! 在本文中我们将通过文献研究法和调查法,跟寻科学家的脚步,来重新认知原子核物理的发展的历程。并且着重通过对卢瑟福对α射线的研究,尤其是α粒子的大角度散射实验,来亲自感受原子核发现的经过。最后讨论原子和物理的发现和发展给人类带来的好处和坏处,正确的对待科学,应用科学,使我们的家园变得更美好。 关键字:X射线放射性α射线 Abstract:In the 21st century, nuclear physics has been in the human life, the military has been widely used, but how many people know that their findings of course! In Newton's theory of classical mechanics system set up for our shadowat, omic nucleus physics and after how many scientists of derivation and validation is born again and again! The long river of years may obscure past dust, but it cannot block the shine like gold of course! In this article, we will through the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survey method and steps of scientists, to the cognitive development of nuclear physics. And emphatically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the rutherford to alpha rays, especially of alpha particles, large Angle scattering experiment, after found to experience personally the nucleus. Finally discussed the discovery and development of atoms and physical brings to the human,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correct treatment of science, applied science, make our home more beautiful. Keywords:X ray radioactive alpha

原子与原子核物理学张国营习题答案

第一章 1.1 若卢瑟福散射用的α粒子是放射性物质镭' C 放射的,其动能为6 7.6810?电子伏特。散射物质是原子序数79Z =的金箔。试问散射角150ο θ=所对应的瞄准距离b 多大? 解:根据卢瑟福散射公式: 2 02 22 442K Mv ctg b b Ze Ze αθ πεπε== 得到: 21921501522 12619079(1.6010) 3.97104(48.8510)(7.681010) Ze ctg ctg b K ο θαπεπ---??===??????米 式中2 12K Mv α=是α粒子的功能。 1.3 钋放射的一种α粒子的速度为71.59710?米/秒,正面垂直入射于厚度为7 10-米、密度 为4 1.93210?3 /公斤米的金箔。试求所有散射在90οθ>的α粒子占全部入射粒子数的百 分比。已知金的原子量为197。 解:散射角在d θθθ+之间的α粒子数dn 与入射到箔上的总粒子数n 的比是: dn Ntd n σ= 其中单位体积中的金原子数:0//Au Au N m N A ρρ== 而散射角大于0 90的粒子数为:2 ' dn dn nNt d ππσ =?=? 所以有: 2 ' dn Nt d n ππσ=? 2 221800 2 903 cos 122( )( )4sin 2 Au N Ze t d A Mu ο ο θ ρπθθπε= ??? 等式右边的积分:180 18090903 3 cos sin 2221 sin sin 2 2 d I d ο ο ο οθθ θθ θ =?=?= 故

'22202012()()4Au N dn Ze t n A Mu ρππε=?? 64 8.5108.510--≈?=? 即速度为7 1.59710/?米秒的α粒子在金箔上散射,散射角大于90ο 以上的粒子数大约是 4008.510-?。 1.4能量为3.5兆电子伏特的细α粒子束射到单位面积上质量为2 2 /1005.1米公斤-?的银 箔上,α粒子与银箔表面成ο 60角。在离L=0.12米处放一窗口面积为2 5 100.6米-?的计数 器。测得散射进此窗口的α粒子是全部入射α粒子的百万分之29。若已知银的原子量为107.9。试求银的核电荷数Z 。 解:设靶厚度为' t 。非垂直入射时引起α 度' t ,而是ο 60sin /'t t =,如图1-1所示。 因为散射到θ与θθd +之间Ωd 立体 角内的粒子数dn 与总入射粒子数n 的比为: dn Ntd n σ= (1) 而σd 为: 2 sin )( )41( 42 2 2 20 θ πεσΩ=d Mv ze d (2把(2)式代入(1)式,得: 2 sin )()41(422220θπεΩ=d Mv ze Nt n dn ……(3) 式中立体角元0 '0'220,3/260sin /,/====Ωθt t t L ds d N 为原子密度。'Nt 为单位面上的原子数,1 0')/(/-==N A m Nt Ag Ag ηη,其中η是单位面积式上的质量;Ag m 是银原子的质量;Ag A 是银原子的原子量;0N 是阿佛加德罗常数。 将各量代入(3)式,得: 2 sin ) ()41(324 2222 0θπεηΩ=d Mv ze A N n dn Ag

原子物理学杨福家第一章答案

第一章习题1、2解 速度为v的非相对论的α粒子与一静止的自由电子相碰撞,试证明:α粒子的最大偏离角约为10-4rad. 要点分析: 碰撞应考虑入射粒子和电子方向改变.并不是像教材中的入射粒子与靶核的碰撞(靶核不动).注意这里电子要动. 证明:设α粒子的质量为Mα,碰撞前速度为V,沿X方向入射;碰撞后,速度为V',沿θ方向散射。电子质量用m e表示,碰撞前静止在坐标原点O处,碰撞后以速度v沿φ方向反冲。α粒子-电子系统在此过程中能量与动量均应守恒,有: (1) (2) (3) 作运算:(2)×sinθ±(3)×cosθ,得 (4) (5) 再将(4)、(5)二式与(1)式联立,消去V’与v, 化简上式,得 (6) 若记,可将(6)式改写为 (7) 视θ为φ的函数θ(φ),对(7)式求θ的极值,有

令,则 sin2(θ+φ)-sin2φ=0 即 2cos(θ+2φ)sinθ=0 (1)若 sinθ=0, 则θ=0(极小)(8) (2)若cos(θ+2φ)=0 则θ=90o-2φ(9) 将(9)式代入(7)式,有 由此可得 θ≈10-4弧度(极大) 此题得证。 (1)动能为的α粒子被金核以90°散射时,它的瞄准距离(碰撞参数)为多大? (2)如果金箔厚μm,则入射α粒子束以大于90°散射(称为背散射)的粒子数是全部入射粒子的百分之几? 要点分析:第二问是90°~180°范围的积分.关键要知道n, 注意推导出n值. ,其他值从书中参考列表中找. 解:(1)依和金的原子序数Z2=79 答:散射角为90o所对所对应的瞄准距离为. (2)解: 第二问解的要点是注意将大于90°的散射全部积分出

原子核物理第三章课后习题答案

3-3. 60Co 是重要的医用放射性同位素,半衰期为5.26年,试问1g 60Co 的放射性强度?100mCi 的钴源中有多少质量60Co ? 解:放射性强度公式为: 000.693,==t t A dN m A N e N N N e N N dt T M λλλλλ--=- ===其中,,,T 为半衰期,0A 231330.6930.6931 6.022*******.2636524360059.93384.1977810/1.13510t dN m A N e N N dt T M Ci λλλ-∴=- ===?=?????≈?≈?次秒 其中103.710/i C =?次核衰变秒, 1039100 3.71010/i mC -=????10010=3.7次核衰变秒,利用公式 00.693t A dN m A N e N N dt T M λλλ-=- ===,可知2390.6930.693 6.022*********.2636524360059.9338 A m m A N T M ==??=???? 3.7 解可得,-58.8141088.14m g g μ=?= 3-5用氘轰击55Mn 可生成β-放射性核素56Mn ,56Mn 的产生率为8510/s ?, 已知56Mn 的半衰期2.579h,试计算轰击10小时后,所生成的56 Mn 的放射性强度。 解:利用放射性强度公式 /(1)(12),P t t T A N P e P λλ--==-=-其中为核素的产生率。 可知生成的56 Mn 的放射性强度为: /810/2.57988(12)510(12) 4.6610 4.6610t T A P Bq --=-=??-≈??次核衰变/秒=。 3-6已知镭的半衰期为1620a ,从沥青油矿和其他矿物中的放射性核素数目226()N Ra 与238()N U 的比值为73.5110-?,试求238U 的半衰期。

原子物理学杨福家第一章答案

第一章习题1、2解 1.1 速度为v的非相对论的α粒子与一静止的自由电子相碰撞,试证明:α粒子的最大偏离角约为10-4rad. 要点分析: 碰撞应考虑入射粒子和电子方向改变.并不是像教材中的入射粒子与靶核的碰撞(靶核不动).注意这里电子要动. 证明:设α粒子的质量为Mα,碰撞前速度为V,沿X方向入射;碰撞后,速度为V',沿θ方向散射。电子质量用m e表示,碰撞前静止在坐标原点O处,碰撞后以速度v沿φ方向反冲。α粒子-电子系统在此过程中能量与动量均应守恒,有: 2 2 2 2 1 2 1 2 1 v m V M V M e + ' = α α(1) ? θ α α cos cos v m V M V M e + ' =(2) ? θ α sin sin 0v m V M e - ' =(3) 作运算:(2)×sinθ±(3)×cosθ,得 ) sin( sin ? θ θ α+ =V M v m e(4) ) sin( sin ? θ ? α α+ ='V M V M(5)

再将(4)、(5)二式与(1)式联立,消去V’与v , 化简上式,得 (6) θ?μ?θμ222sin sin )(sin +=+ (7) 视θ为φ的函数θ(φ),对(7)式求θ的极值,有 令 θ+φ)-sin2φ=0 即 2cos(θ+2φ)sin θ=0 (1) 若 sin θ=0, 则 θ=0(极小) (8) (2)若cos(θ+2φ)=0 则 θ=90o-2φ (9) 将(9)式代入(7)式,有 θ ?μ?μ2202)(90si n si n si n +=-

由此可得 θ≈10-4弧度(极大) 此题得证。 1.2(1)动能为5.00MeV的α粒子被金核以90°散射时,它的瞄准距离(碰撞参数)为多大? (2)如果金箔厚1.0 μm,则入射α粒子束以大于90°散射(称为背散射)的粒子数是全部入射粒子的百分之几? 要点分析:第二问是90°~180°范围的积分.关键要知道n, 注意推导出n值. 其他值 解:(1)依 金的原子序数 Z2=79 答:散射角为90o所对所对应的瞄准距离为22.8fm. (2)解: 第二问解的要点是注意将大于90°的散射全部积分出来. (问题不知道nA,但可从密度与原子量关系找出) 从书后物质密度表和原子量表中查出 Z Au=79,A Au=197, ρAu=1.888×104kg/m3

光电效应、量子理论、原子及原子核物理(专题考试)

光电效应、量子理论、原子及原子核物理(专题复习) 一、光地波动性(略) 二、光地粒子性 1、光电效应 (1)光电效应在光(包括不可见光)地照射下,从物体发射出电子地现象称为光电效应. (2)光电效应地实验规律: 装置: ①任何一种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入射光地频率必须大于这个极限频率才能发生光电效应,低于极限频率地光不能发生光电效应. ②光电子地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地强度无关,光随入射光频率地增大而增大. ③大于极限频率地光照射金属时,光电流强度(反映单位时间发射出地光电子数地多 少),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 ④金属受到光照,光电子地发射一般不超过10-9秒. 2、波动说在光电效应上遇到地困难 波动说认为:光地能量即光地强度是由光波地振幅决定地与光地频率无关.所以波动 说对解释上述实验规律中地①②④条都遇到困难 3、光子说 (1)量子论: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郎克提出:电磁波地发射和吸收是不连续地,而是一份一份地,每一份电磁波地能量E=hv (2)光子论:1905年受因斯坦提出:空间传播地光也是不连续地,而是一份一份地,每一份称为一个光子,光子具有地能量与光地频率成正比. 即:E=hv ,其中h为普郎克恒量h=6.63×10-34J·s 4、光子论对光电效应地解释 金属中地自由电子,获得光子后其动能增大,当功能大于脱出功时,电子即可脱离金属表面,入射光地频率越大,光子能量越大,电子获得地能量才能越大,飞出时最大初功能也越大. 三、波粒二象性 1、光地干涉和衍射现象,说明光具有波动性,光电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所以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2、个别粒子显示出粒子性,大量光子显示出波动性,频率越低波动性越显著,频率越高粒子性越显著 3、光地波动性和粒子性与经典波和经典粒子地概念不同 (1)光波是几率波,明条纹是光子到达几率较大,暗条纹是光子达几率较小 这与经典波地振动叠加原理有所不同 (2)光地粒了性是指光地能量不连续性,能量是一份一份地光子,没有一定地形状,也不占有一定空间,这与经典粒子概念有所不同

原子物理学-杨福家第二章习题答案上课讲义

原子物理学-杨福家第二章习题答案

第二章习题 2-1 铯的逸出功为1.9eV ,试求: (1)铯的光电效应阈频率及阈值波长; (2)如果要得到能量为1.5eV 的光电子,必须使用多少波长的光照射? 解:(1) ∵ E =hν-W 当hν=W 时,ν为光电效应的最低频率(阈频率),即 ν =W /h =1.9×1.6×10-19/6.626×10-34 =4.59×1014 ∵ hc /λ=w λ=hc /w =6.54×10-7(m) (2) ∵ mv 2/2=h ν-W ∴ 1.5= h ν-1.9 ν=3.4/h λ=c /ν=hc /3.4(m)=3.65×10-7m 2-2 对于氢原子、一次电离的氦离子He +和两次电离的锂离子Li ++,分别计算它们的: (1)第一、第二玻尔轨道半径及电子在这些轨道上的速度; (2)电子在基态的结合能; (3)由基态到第一激发态所需的激发能量及由第一激发态退激到基态所放光子的波长. n e e Z n a ∴H: r 1H =0.053×12/1nm=0.053nm r 2 H =0.053×22/1=0.212nm V 1H =2.19 ×106×1/1=2.19 ×106(m/s) V 2H =2.19 ×106×1/2=1.095 ×106(m/s) ∴He+: r 1He+=0.053×12/2nm=0.0265nm r 2He+=0.053×22/2=0.106nm

V 1 He+=2.19 ×106×2/1=4.38 ×106(m/s) V 2 He+=2.19 ×106×2/2=2.19 ×106(m/s) Li ++: r 1 Li++=0.053×12/3nm=0.0181nm r 2 Li++=0.053×22/3=0.071nm V 1 Li++=2.19 ×106×3/1=6.57 ×106(m/s) V 2 Li++=2.19 ×106×3/2=3.28 ×106(m/s) (2) 结合能:自由电子和原子核结合成基态时所放出来的能量,它 ∵基态时n =1 H: E 1H =-13.6eV He+: E 1He+=-13.6×Z 2=-13.6×22=-54.4eV Li ++: E 1Li+=-13.6× 22(3) 由里德伯公式Z 2×13.6× 3/4=10.2Z 2 注意H 、He+、Li++的里德伯常数的近似相等就可以算出如下数值。 2-3 欲使电子与处于基态的锂离子Li ++发生非弹性散射,试问电子至少具有多大的动能? 要点分析:电子与锂质量差别较小, 可不考虑碰撞的能量损失.可以近似认为电子的能量全部传给锂,使锂激发. 解:要产生非弹性碰撞,即电子能量最小必须达到使锂离子从基态达第一激发态,分析电子至少要使 Li ++从基态n =1激发到第一激发态n =2. 因为Z n ⊿E =E 2-E 1=Z 2R Li ++hc (1/12-1/22)≈32×13.6×3/4eV=91.8eV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