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政治《体味文化》导学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二政治《体味文化》导学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二政治《体味文化》导学案 新人教版.

人教版英语必修5Unit2词汇导学案

Unit 2 The United Kingdom 语言点导学案2号 以后要加第二篇阅读上的几个句子 Class Group Name 使用时间学案完成得分双色笔使用得分 Learning Aims(学习目标): 1.Remember the words and phrases in the first part. 能记住第一部分所学单词与短语 2.Be familiar with the usage of the words and phrases in the first part. 熟知所学语言点的用法 Learning importance (学习重点): Master the usage of the new words and phrases in the first part by reciting and practising repeatedly. 通过反复识记与练习,掌握第一部分所学单词与短语的用法。Teaching and learning methods(教学方法): Tasked-based; Independent任务型、自主型 Learning Contents (学习内容): Ⅰ. Words单词集结 1.consist vi. 组成;在于;一致。常用搭配: consist of 由……组成(注意:没有实行时态和被动语态) =be made up of/be composed of consist in =lie in 在于,存有于 consist with 与……一致 完成句子 ()1.The United Kingd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高中思想政治导学案使用反思

高中思想政治“导学案”使用之反思 “学案导学”模式在我校已经推行了一年多的时间,老师们的教学都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出发点,以导学案为依托,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共同提高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下面我就从我个人使用以及在使用过程中的思考粗略谈谈导学案导学。 一、“导学案”使用的优势 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学案导学”比以往的教案教学有很多的优势,从指导思想出发“导学案”为学生自学提供导和助的功能,为教师实施提供了依据。从学习的目标上实现了知能的统一。从内容上看给学生明确了结构,理清了思路。从方法上看指导学生如何学,老师教学避免随意性。不仅如此,“学案导学”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自学的能力,合作能力,创新的能力,在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提出不同的见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无论什么问题,都不是把现成的答案呈现给学生,而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找问题的答案,让学生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能力,更重要的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在学案导学的各个环节中,都力图让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发展学生的个体素质和思维能力,突出了学生主体作用。学生根据预习案、导学案和巩固案,能清晰地掌握老师的教学思路,提高了课堂听课效率,实现了知识和能力统一的目的。思想政治课的特点决定了“学案导学”在政治课堂上的新颖性、开放性和趣味性的结合,学生在使用过程中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 二、导学案的设计思路及环节

我校的“学案导学”的模式体现导学案这个载体上,而我们政治备课组根据政治课的特点设计出了适合我们自己的导学案思路,备组内成员先利用导学案的设计模式自行设计每节课需要学习的内容,包括学习要求、前知回顾、新知预习、新课导学、当堂练习、本课小结、课后巩固、探索与思考几个教学环节,这些环节主要分为三个层次:预习案(学习要求、前知回顾、新知预习)---导学案(新课导学、当堂练习、本课小结)---巩固案(课后巩固、探索与思考),然后经备课组全体成员集体讨论,需要修改和补充的一起完成,确定学案的定稿。具体的环节有: 1、学习要求环节。学习要求的确定要让学生能一目了然,让学生在预习和课堂的开始就引起注意并落实。 2、前知回顾环节。此环节主要是让学生简单重温前面课学习的知识,这些知识是否和这节学的内容有联系,引起学生的思考。 3、新知预习环节。此环节非常重要,“学案导学”模式侧重把以前的复习环节提到预习这一环节,旨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此同时通过预习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探究的能力等,为课堂提高的教学效率打下坚实的基础。预习可分为填空式、图解式、图表式、习题式、问题式等。实际上一个预习案往往是以上几种形式的综合运用。 4、新课导学环节。导学问题的设计不是把课本所学知识变成问题然后简单逻列,而是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能力,联系社会现实问题,设计成不同层次的问题。问题的设计和问题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是问题式、简答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导学案二范文整理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导学案(二)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导学案 1诺贝尔 【教学目标】 ⒈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⒉学会本课7个生字,认识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⒊读懂课文,了解诺贝尔的辉煌业绩,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诺贝尔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虽历经失败,痛苦,但他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到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 【养成教育训练点】培养学生面对失败不气馁,勇敢追求的品质。 【教学方法】引导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课时

一、揭示课题。 ⒈同学们听说过诺贝尔这个名字吗?他是什么人?谁来 介绍一下?诺贝尔奖又是怎么来的?学生交流。 ⒉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介绍诺贝尔的。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⒈自由轻声读课文,思考《诺贝尔》一文向我们介绍了他的那些事迹呢? ⒉检查生字词。 ⑴读准字音:诺、颁、凿、瑞、摩、盛、逝、械、锤、砸、残、毫、滚等字。提示:“盛”是后鼻音,“颁、残”是前鼻音;“逝、锤、瑞”是翘舌音,“残、隧、凿”是平舌音;“械”读音。 ⑵注意字形。指导写“机械”的“械”,“残废”的“残”。学习课后词语 盛会机械艰苦爆炸劈山筑路 残废威力运输逝世荒山野岭 ⑶指名读课文。 ⑷概括课文重要内容。 想一想,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 课文主要记叙了诺贝尔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历经失败,痛苦,但他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至成功的事。 三、根据提示理清脉络。

⒈初读了课文,你能说说诺贝尔的主要业绩是什么吗? ⒉那么课文哪些自然段分别写了这两件事情。 ⒊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 段简要介绍了诺贝尔奖的授奖仪式。 第二段写了诺贝尔为发明炸药所付出的代价和取得的成就。 第三段简要介绍诺贝尔立下遗嘱,设立诺贝尔奖。 四、学习课文第1-2小节。 ⒈指名读,思考:第1-2小节主要写什么? ⒉默读,思考:诺贝尔奖授奖仪式的地点和时间的确定依据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设定? ⒊朗读第1-2小节。 五、作业布置: ⒈读抄词语。 ⒉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⒈听写生字词 机械艰苦威力劈山筑路 逝世瑞典盛会毫不气馁 ⒈上节课我们读通、读顺了课文,还学习了段。回忆一下:段主要讲了什么?从这一段中你还知道了什么?

选修7 unit2词汇导学案

Book 7 Unit 2 Robots 词汇导学案 Step I Prepare Words and Expressions before class【词汇预习】 一.单词翻译 1. n.渴望,欲望vt.想要,渴望 2. n.满意,满足 3. 警报 4. 服从,顺从 5. 离婚 6. 喜爱,偏袒 7. 堆积 8. 宣告,宣布 9. 忌妒 10. 全体员工 二.短语翻译: 1.考验_________________ 2 。不管,别惹,让…一个人待着_________ 3.同情某人_________________ 4.转向,回转_________________ 5.打电话给_______________ 6。将…放在一边,为…保留/节省_________ 7.让某人做某事________________ 8.更确切地说_________________ 9. 陪伴某人去某地_________________ 10. 在…方面有天赋_________________ Step II Detailed Study of Vocabulary(Necessary) 1. Do you think it is possible for a robot to have its own needs and desires 你认为机器人有可能有自己的需求吗 eg.①We all happiness and health. 我们都希望幸福健康。 ②Everyone success, but not everyone desires to get rich.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 但并非人人都渴望有钱。 ③He to see him at once. = He go to see him at once. 他要求你马上去见他。 n. ( 【反义词opp. 】dissatisfaction) eg: ①I heard the news . 我听了这个消息非常满意。 ② ,he passed exam.使我感到满意的是他通过了考试。 ③ The teacher the work the students did yesterday. 老师对学生们昨天干的工作感到十分满意。 3. test out 试验;(彻底)检验;考验=try out=put sth. to the test【对新试做的物品或新产生的理论进行“试用”或“检验考验”, 检验其试用的程度或有效性, 以便加以改进。】

高二英语导学案unit2book7词汇篇 (1)

高二英语导学案Unit 2 Book 7 词汇篇 学习目标:认识本单元的单词和短语,并能够顺利读懂本单元的2篇课文和warming-up 的内容。 词汇学习方法:本单元词汇分4 部分学习和巩固,操作方法:先英译汉后汉译英并能记住几个典型例句。 第一课时 1. household adj. n. 2. fiction n. 3. desire n. 4. satisfaction n.; 5. test out 6. bonus n. 7. alarm vt. 8. alarmed adj. 9. apron n. 10. sympathy n. 11. overweight adj. 12. elegant adj. 13. favour n. 14. pile n. 15. scan vt. 16. fingernail n. 17.We are not in favour of testing out the new medicine on human beings. 18.I had a strong desire to help and care for people. 19.We expressed our sympathy for her loss. 20.On hearing the alarm the fire brigade rushed to the scene. 第二课时 词汇学习方法:本单元词汇分4 部分学 习和巩固,操作方法:先英译汉后汉译英 并能记住几个典型例句。 1.haircut n. 2.makeup n. 3.accompany vt. 4.cushion n. 5.bedding n. 6.necklace n. 7.clerk n. 8.counter n. 9.ring up 10.turn around 11.awful adj. 12.affair n. 13.armchair n. 14.declare vt. 15.cuisine n. 16.envy vt. 17.I don't envy you your journey in this bad weather. green with envy : 十分妒忌 18.I declare to you that I have never lied about the affair. 19.Your income must be declared on this form. 必须在这张表格上申报你的收入。 21.He'll remain to accompany you. 他将留下来陪你。 22.I'll accompany you home. 我陪你回家。 第三课时 词汇学习方法:本单元词汇分4 部分学 习和巩固,操作方法:先英译汉后汉译英 并能记住几个典型例句。 1. leave…alone 2. digital adj. 3. mailbox n. 4. aside adv. 5. set aside 6. grand adj. 7. alphabetical adj. 8. receiver n. 9. in all 10. affection n. 11. bound adj. 12. be bound to do 13. biography n. 14. holy adj. 15. imagination n. 16. transfusion n. 17. part-time adj. 18.Let's set aside an hour a day for review purpose. 我们每天留出一小时用于复习吧! 19.Things were bound to improve. 事情必定是会好转的。 19.The ship was bound for Italy. 这艘船驶向意大利。 20.Students of arts study six subjects in all. 21.Go away and leave me alone.走开, 不要管我。 第四课时 词汇学习方法:本单元词汇分4 部分学 习和巩固,操作方法:先英译汉后汉译英 并能记住几个典型例句。 1. master’s degree 2. staff n. 3. Philadelphia n. 4. navy n. 5. junior adj. 6. PhD=Doctor of Philosophy 7. biochemistry n. 8. talent n. 9. chapter n. 10. empire n. 11. theoretical adj. 12. framework n. 13. thinking n. 14. divorce n. 15. obey vt. & vi. 16. disobey v. 17. assessment n. 18.The outpatient program has a staff of six people...门诊部有6 名工作人员。 19.Most of the staff were supportive. 职 员大多数表示支持。 20.She is my junior by three years. 她比 我小三岁。 21.Tom is junior to me in the company. 在公司里汤姆比我地位低。 22.Her husband divorced her last year.

高二政治导学案62《意识的作用》

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中政治必修四《6.2意识的作用》导学案 一·探究 1. 有人说:“意识就像一面镜子,镜子外面有什么,镜子里面才会有什么。”请从意识能动性 的特点角度评析。 2.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你是怎样理解的? 3.巴甫洛夫说:“无论鸟翼是多么完美,但如果不凭借着空气,它是永远不会飞翔高空的,事 实就是科学家的‘空气’,你们如果不凭借事实,就永远也不能飞腾起来。” 想一想,巴甫洛夫的论断说明了什么? 4. 议一议,这一诊断对我们的生活有何指导意义? 二·知识网络结构 三·考点诠释 考点1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1)意识能动反映活动的特点。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在实施行动之前还要制订蓝图、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这与动物纯粹无目的的本能的活动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只有当人们的实践活动需要时,人们才会去主动地反映它。 ③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④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2)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每一时期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的,但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又总是在不断地深化、扩展、向前推移的。随着人们实践的发展和认识能力的提高,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科学知识正在迅速增加。人类应当为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

事物而自豪,思维着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 【例题1】面对公布的“孔子标准像”,有人说像,有人说不像。这表明()。 ①人们的意识对对象的反映具有主观特性②人们认识对象的过程就是创造对象的过程③“孔子标准像”的像与不像并无客观根据④“孔子标准像”是一种有一定历史根据的艺术再现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考点2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①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是指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②意识能动作用的突出表现就是意识可以根据客观实际在观念中构建客观上尚未出现的事物,并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进行实践活动,使意识反作用于现有的客观事物,从而引起客观事物的某种变化,制造出新的事物,促进人们改造世界活动的发展,为人类造福。 ③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们的活动引入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过程,又对生理过程有着积极的反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考点3 关于“主观能动性”、“意识能动性”、“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的比较(1)“主观能动性”是指“想”“做”和精神状态。“想”是认识世界的能力与活动,“做”是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与活动。主观能动性既包括意识能动性,也包括实践活动,而且这两项内容密不可分。 (2)“意识能动性”是指人的意识能动地反映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可见,第一,意识能动性仅限于“想”,不包括“做”,属于意识范畴;而主观能动性除了“想”还包括“做”,即包括实践,意识能动性虽然体现在“做”,即实践中,但实践不等于意识的能动性。第二,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是意识能动性的表现之一。所以,也不能把意识能动性与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等同起来。 (3)“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是指以意识为指导,通过实践把观念东西变为现实,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它既不等于意识的能动性,更不等于主观能动性。 上述分析说明,“意识的反作用”属于“意识的能动性”,“意识的能动性”属于“主观能动性”,后者的外延比前者的外延要大。 【例题2】右边的漫画《爱鸟工程》给我们的启示是()。 A.人能够认识和改造世界 B.要勇于突破和改变现状 C.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D.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考点4 关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的理解 (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物质决定意识,这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意识对物质 具有能动作用,它不仅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而且能够能动 地改造世界,这要求我们重视精神的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 意识。

2019-2020年高二政治《第一章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导学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二政治《第一章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导学案新人教版 理解: ①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 ②民主集中制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 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运用:运用事实分析说明我国人民是如何当家作主的; ⑵能力方面: ①全面深刻认识问题的能力; ②自学阅读分析能力、综合归纳能力; ③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⑶觉悟方面: 明确我国人民当家作主是真实的,人民在人民代表大会上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我们对国家的热爱、关注及发展国家的种种设想,对国家的发展提出的种种建议可通过人民代表反馈给政府,人民代表通过行使职权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并通过对事实情况的分析让学生真正认识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整体感知】 复习提问: 上节课结束前,请同学们回家去思考一道辨析题。现在请一位同学回答。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一般地说,一个国家采用什么样的政体形式,是由其国体即国家性质决定的。但它也会受到这个国家的历史特点、阶级力量对比、传统习惯和国际环境的影响。因此,国体相同的国家,政体不一定相同。该题后半句认为“同一国体必然采取同一政体”的结论是错误的。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关于政体及其与国体相互关系等方面的知识,讲的是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形式来组织自己的政权机关,以维护和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再进一步研究,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是怎样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体现我国的国家性质。 二、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板书) 1、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板书) 前面一课,我们曾经讲到,国体与政体的关系,展开讲就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由国家的阶级性质决定,并且反映这一阶级性质的关系。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性质决定了“人民必须当家作主”。因此,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那么,通过什么样的组织形式,才能体现出这一点呢?这就是我们要讲的第一点: (1)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板书)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需要一定的组织形式来实现。就是说,不但要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形式把全国人民组织起来,并保证人民要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这个国家权力机关来实际行使国家和社会事务权力。具体体现在:国家的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板书)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板书)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监督) 这四个方面的最高权力具体表述在教材25页上端的楷体字,请同学们阅读。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板书) 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它由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组成委员长会议,处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重要日常工作。 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它的部分职权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主要职权有以下几大类:行使国家立法;监督国家机关工作;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决定和规定国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教材25页下端的楷体字,着重介绍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工作。请同学们阅读。 (教师可列举本地人代会讨论通过并执行的某项决定说明这一观点) (4)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是民主集中制。(板书) 请同学们先阅读26页上端楷体字部分的材料,并思考:“为什么材料最后说‘三峡工程的拍板定案,可以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具体体现’”。 (学生阅读,讨论,教师引导归纳、小结) 首先,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是由民主选举产生的,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蕨在三峡这样事关全国的重大问题决策上,全国人大进行了充分讨论,有赞成的,有反对的,有弃权的,还有没有按表决机器的。但最后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获得通过。现在三峡工程已得到迅速的实施,完成了大江截流,使一项对国家对人民有得大影响的跨世纪工程得以实现。因此,三峡工程的拍板安定案,体现了我国人代会制度既民主,又集中,真正集中和代表了人民的意志和人民的利益,是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具体体现。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与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有何不同? 力和活动原则不同 2、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板书) (1)人民代表是各级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板书) 教材26页下端的小框“谈一谈”中问题:为什么说我国国家的权力来源于人民?请同学们根据教材,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因为,一方面,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无论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还是地方各级人民代表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综合学案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综合学案(二) 一、课堂练习 1.近年来,我国改革开放事业不断向前推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多年来,以惊人的速度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二大对外投资国。加入世贸组织扩展了我国发展的国际空间,极大地发挥了我国的比较优势,推动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变和产业升级,扩大了我国就业总量,提升了我国人民生活水平。10多年来,我国发展的内外环境都出现了很多新变化。一方面,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世界经济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主要经济体复苏步伐放缓;另一方面,我国传统的劳动力等资源比较优势正在减退,经济增长的环境资源约束强化,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日显紧迫。 材料二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主席在安徽凤阳县小岗村主持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时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促进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深化农村改革需要多要素联动,要在稳定粮食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规划先行,补农村短板,扬农村长处,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住田园乡愁。要因地制宜搞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创造干净整洁的农村生活环境。 (1)结合材料一,运用联系的多样性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如何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2)结合材料二,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应如何实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中所描绘的美好愿景。 2.“十二五”期间,我国各地深入推进开发式扶贫,全力推进农村贫困地区发展,扶贫、脱贫工作成效显著。 材料一经济贫困背后隐藏着文化的贫困。贫困地区长期固有的落后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形成所谓贫困文化,这种长期的贫困文化积淀,又反过来成为人们摆脱困境、谋求发展的桎梏。 材料二当前,我国扶贫开发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必须创新扶贫开发思路,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研究贫困人口致贫的原因,把握区域和个体因素的差异,对有劳动能力、无劳动能力、生存条件恶劣等不同类型的贫困户,逐户制定差异化的帮扶措施,做到措施精准;要改变以往“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做法,杜绝“扶富不扶贫”“扶强不扶弱”等问题的发生,要将国家的扶贫政策和当地的实际相结合,坚决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 (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有关知识,说明在扶贫工作中注重解决文化贫困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精准扶贫政策的正确性。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6年美国研制出第一台计算机,引发了信息革命,1952年中国科学家开始研究计算机技术,但以字母为主的输入方式把方块汉字拦在了门外。“中国必须摒弃传统汉字,走拼音文字道路”,外国专家如此定论,国内也泛起一些废除汉字的主张。不放弃汉字,中国就可能错过信息化机遇;放弃汉字,中华文化势必面临竭泽断流的危险。面对冲击,一批中国科学家和语言学家开始专攻汉字信息处理技术,经过不懈努力,汉字输入输出方法、汉字编码程序、汉字智能终端、汉字打印系统等难题被一一攻克。现在,在计算机使用、出版印刷等方面,汉字的输入速度、简洁程度等都显示出明显优势,以信息化为由否定汉字的鼓噪逐渐消退。 材料二技术进步会不会使人的能力下降?早在几千年前,先哲老子就提醒人们:“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曾几何时,技术进步帮助汉字转危为安。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脑、智能手机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各种即时通信工具使“鸿雁传书”离我们远去;各种便捷的输入法使许多人患上了键盘依赖症,提笔忘字的情形不时发生;层出不穷的网络词语使有的人忘记了许多字词本来的含义……汉字的传承又遇到了新的挑战,这种挑战虽然没有过去那样直接和猛烈,但其潜在的杀伤力却绝不能等闲视之。 结合材料,说明在看待技术进步对汉字传承的作用问题上如何坚持对立统一的观点。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云南怒江大峡谷被誉为世界第二大峡谷。这里地质结构复杂,峡谷两岸山体、断层以及岩层的破碎、变质、旁侧牵引现象分布广泛,构成丰富多彩的地质构造遗迹景观。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旅游资源丰富,除拥有独一无二的峡谷自然景观、“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以外,还拥有傈僳族、怒族、独龙族、普米族等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文化,如傈僳族的阔时节、同心酒,怒族的桃花节、仙女节,独龙族的文面女,普米族的吾昔节、火塘文化……怒江是亚洲最天然的水道之一,中下游河段天然落差达1 578米,可开发装机容量达2 132万千瓦,年发电量超过1 000亿度。过去10年来,由于在生态环境保护与水电开发之间存在争议,怒江大峡谷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2016年初,在云南省“两会”上,原云南省委书记、云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纪恒郑重表态,云南将停止一切怒江小水电开发,把生态保护起来,推动怒江大峡谷申报国家公园,使之成为旅游天堂。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特殊性原理阐明停止一切怒江小水电开发的合理性。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名是历史命运的容器,是国家的历史文化遗产。近年来,当城市建设的推土机轰鸣驶过,大量古建筑遭到毁坏,由于对地名文化缺乏认知,地名随意更改和废止现象屡禁不止,致使很多意蕴丰富的地名不断消失。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约有6万个乡镇名称、40多万个建制村名称被废弃。 很多离家远行的游子都有过这样的感受:离家多年,家乡变化令人欣喜,但地名变了让人惆怅。乡愁无处寄,梦里寻踪迹,地名不仅承载了大量的个体记忆与情感,也承载着传统文化和城市的历史密码,众多独特地名其实都是历史留下的“活化石”,是宝贵的文化遗产。令人痛惜的是,一个个生拼硬造的怪名、洋名抹去了很多富有丰富内涵的老地名。 珍惜那些有文化积淀的老地名,才能留住我们的乡愁;精心设计有文化内涵的新地名,接续和发展地名文化,传统文化才能有血脉传承,城市才能有厚度和温度。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否定观知识,分析如何“接续和发展地名文化”。

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 怎样搜集资料》导学案 课件(2份打包)

最大最全最精的教育资源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014290756.html, 新世纪教育网 天量课件、教案、试卷、学案免费下载 第 1 页 共 2 页 第二课时 六、引导学生赏析本文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特色 1.学生齐背课文。 2.提问:作为一篇游记,作者是怎样处理写景、叙事、抒情的关系的?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叙事是行文的线索。作者开头用俭省的笔墨交代了看雪的时间、目的地、天气状况,中间交代了游踪“到亭上”“及下船”,并且记叙了湖心亭巧遇一事。 但是叙事中处处有情。比如“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西湖经历三天大雪后,人鸟声俱绝,空阔的雪景使天地间呈现出一股肃杀、冷寂,作者偏偏此时去赏雪,可见他此时的心态及与众不同的情趣。再如“独往湖心亭看雪”“舟中人两三粒”,看似矛盾,实则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文人雅士式的孤傲。又如湖心亭巧遇一事,虽是叙事,但重在抒情,有独自赏雪的落寞,有意外相遇的惊喜,有分别的伤感,也有天涯巧遇知音的愉悦。 景中有情,情景交融。作者抓住了夜色中雪景的特点,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正是茫茫雪景中的亮点,这正透露出作者游湖观雪的雅趣,显得悠远脱俗,卓然独立。 3.学生齐背课文。 七、课堂练习 提问:柳宗元的《江雪》描写的也是雪景,也写到人的活动,体会它和本文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感情上的不同之处。 学生共同回忆《江雪》,背诵“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学生思考,交流。 明确:在描写手法上,《湖心亭看雪》主要使用白描,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相互映照。《江雪》主要使用烘托手法,景为人设。 在表达的情感上,《湖心亭看雪》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超凡脱俗的感情,《江雪》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 八、课堂小结 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清淡雅致的西湖雪景,白描手法的运用娴熟老练,浑然天成;写景、叙事、抒情水乳交融,浑化无迹;文中所展示的作者高雅脱俗的情怀,颇让我们这些生活在都市忙碌不堪的人唏嘘感叹。如此精美绝伦、形神兼备的小品文,学起来简直是一种享受。但是不容忽视的一点就是对作者这种消极避世的意绪,还应该批判地对待。 九、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研讨与练习题。 ●板书设计

必修二unit2词汇导学案

必修2 Unit2 第1课时词汇 主备人:授课人:_________ 授课时间: ________ 评价:_______ 教学目的:1..让学生熟练地掌握重点单词。 2.让学生对重点单词能达到灵活组成句子。 预习案 重点单词: 1. adv. 现今;现在 2. adj.古代的;古老的(反义词现代的) 3. ______ vi 比赛→n._______比赛→n.__________比赛者 4._________n.志愿者 adj.志愿的 vi,vt 自愿自愿做某事 5._____n.基础→﹙pl﹚________ 6._______n.运动员﹙同义词______﹚ 7.________vi,vt容许,承认→n.______允许,承认 8. n. 奖章;勋章;纪念章 9._______n.责任,职责→ ______ adj.责任的→_______ adv.责任地 10.________vt取代,代替,替换 11._______ vi,vt收费n.费用,主管12.________vi讨价还价 n.便宜货 13._______ v.应该,值得 14. n. 祖国;本国 15. adj. 规则的;定期的 adv. 探究案 1. compete vi 竞争,比赛 He will compete with Jim in the next round. 用法总结: More than 100 people compete for the post. He is hoping to compete in the london marathon. 2.admit vt 允许进入,承认;容纳, 容许 admit-- -- admit(to) doing sth 承让做某事 = admit sth. / that-clause admit sth./sb. to be 承认某人是…… admit sb into?to→be admitted to?into 允许进入;吸收某人为…的成员e.g T he thief admitted his crime. I had to admit that I had done wrong. She admitted having stolen the necklace. The cinema admits about 2000 people This ticket admits two people to the football match. He the Peak University. He ﹙break﹚the window. 3.replace v 代替,取代replace sth/sb with/by sth/sb用…代替 e.g: He ____a broken window ____a new one. 代替,取代 replace sth/sb=take one’s place take the place of sth/sb

四年级语文第六单元导学案

四年级语文第六单元导学案 安吉县天荒坪中心小学编写者:徐林娥审核人:陈亮点案备课时间:年月日总课时:20.《古诗两首》课题:第一课时《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共2 课时本课为第1 课时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教学准备 1.通过想象古诗画面、创编故事等方法感悟诗情。2.熟读成诵3.积累学习古诗的一些方法。想象画面、创编故事,感悟诗情。通过想象画面等方法走进诗的意境,感悟诗情。多媒体课件学案点案基础部分:一、知诗人通过上网搜索、查阅工具书等方式,我了解到了李白某一方面的资料,我能用一句话概括地说一说★ 二、明背景在李白还未成名时,孟浩然已经名声在外,那时孟浩然40多岁,李白20多岁。李白听说孟浩然是个大才子,就主动拜访他,孟浩然大加赞赏李白的诗,而且盛情招待他。孟浩然虽比李白大10几岁,但他们生活上相互照顾,学业上相互帮助,情投意合,感情深厚。我能用一个词来形容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的友情:★ 要点部分:探究一:读诗题、解诗题1.我能借助《词语手册》、字典等工具书读懂诗题的意思。★ 2.字典中,“之”字基本解释有(①的;②他、她、他们、她们、它、它们;③到,往),我觉得诗题中的“之”的意思应该是★ 3.我(我们)带着理解将诗题读好。★ 探究二:读古诗,明韵味1.每行七个字的诗句一般在第二、第四个字上停顿,根据这一点,我要带领大家把这首诗的节奏读好。★★ 2.古人诵读古诗讲究把第一、二声的字读得比较长,三四声读得较短,我(我们)能学着古人读出诗的味道。★★ 探究三:抓字词,明诗意1.通过借助注释、翻阅工具书等方式,我已经读懂了部分诗句的意思,我要和大家交流交流。★ 2.结合这幅图,我读懂了“西辞”、“下”的意思。★★ (注:需手写,主要呈现提升点的组织序。是个体教师了解学生课前完成学案情况后的二次备课) ⑴结合这幅图,我知道“西辞”是指⑵结合这幅图,我知道作者说

人教版新目标七年级下册英语Unit2导学案

Unit 2 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 Section A 寄语:Time waits for no man. 时不待人 【课前准备】 I. 英译汉 1. what time ___________ 2.get up ____________ 3.take a shower __________ 4. go to school ___________ 5. eat breakfast _________ https://www.360docs.net/doc/e014290756.html,ually__________ 7. seven o’clock __________ 8. twelve twenty _________ Ⅱ.从B栏中找出A栏问题的恰当答语。 A B ( ) 1. What time do you get up ? A. She goes to school at eight o’clock. ( ) 2.What time does he eat breakfast ? B. I go to school at six o’clock. ( ) 3.What time does she go to school? C. He eats breakfast at seven o’clock. 【课堂活动】 1. 用英语读出下列时间:6:15 9:10 8:40 5:15 12:20 1:30 11:00 3:i8 7:00 10:05 2:45 4:00 ---What time is it? ---It’s… 2. 对话操练:--- What time do you usually go to school? --- I usually go to school at 7:10. 替换词组:go to school, get up, eat breakfast, take a shower, go to bed 用第三人称练习:--- What time does Gina usually go to school? --- She usually goes to school at 6:50. 替换词组:play soccer, do one’s homework, play the guitar 3. 听力练习,完成1b,2a和2b. 【重点导学】 1. 怎样表示时间: ★用基数词按钟点+ 分钟的顺序直接写出时间。如:eleven five 十一点过五分,six forty 六点四十 ★表示整点,用基数词+ o'clock,注意o'clock须用单数,可以省略。如:eight o'clock 八点钟,ten (o'clock) 十点钟 2. What time 和when都表示:_______________但是它们的区别如下:  (1) 用what time提问时间,回答应为具体的时间点,即几点、几点几分等。 eg. ---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 ---At 7:00.  (2) 用when提问时间,回答为不具体的时间点,如:可以是年、月、日、上午、下午、晚上等。eg. ---When is your birthday? ---It's May 3rd. 【巩固提升】 1. 翻译下列词组。 get up ___________ 去上学___________ take a shower ___________ 什么时候___________ play the guitar ___________ 踢足球___________ at seven o’clock ___________ 穿上衣服——— 吃早饭___________ 2. 根据句意和首字母提示完成单词。 (1)What t_____ do you get up ? At five thirty. (2) Tom is a student .He goes to s_________ at 8:10 . (3) I take a s________ every day . 3. 按要求完成句子。 (1)usually , six-thirty , at , get up , I(连词成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活动单导学案

7的乘法口诀(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课本第72页例1和练习十七第2、4题。【学习目标】: 1.掌握口诀的特征,并熟记口诀。 2、运用7的口诀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经历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 【教学难点】:掌握口诀的特征,并熟记口诀。 导学过程: 一、独学 (1)6个5相加是多少? (2)一个因数是2,另一个因数是5,积是多少? (3)5乘6是多少? 二、群学对学 活动一:比比看谁做得好。 1.独立完成教材第72页例1的图案和统计表。 2. 仔细观察统计表里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1个7是多少,2个7是多少,……7个7是多少49? 3.想一想:“求几个几是多少?”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 4.独立写出相应的乘法算式。 活动二:看谁口诀编的好,记得快。 1.根据算式自己独立编7的口诀。 2.小组合作编出口诀。全班交流一下编口诀的方法。 3.比一比谁先记住7的全部口诀。交流记口诀的方法。 三、展示评价 方案一:说说你们组是怎样算的,其他组补充点评。

四、检测反馈 1.计算,说口诀。 7×3 7×5 7×6 7×4 7×7 7×2 7×1 3×7 5×7 2×7 6×4 6×5 4×7 6×7 5×2 1×7 6×6 5×4 2. 73页第4题。 学生说明图意,你能提出问题吗?自己独立解答。 学习反思 今天的学,我学会,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7的乘法口诀(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练习十七第3、5、6、7题 【学习目标】: 1.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意义,记熟7的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 2.会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记熟7的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 【学习难点】: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导学过程: 一、独学 1、背诵1~7的乘法口诀。 2、出示口算卡,开火车计算。 7×5=7×3=7×6=6×4= 5×2=7×2=7×4=7×7= 6×3=6×5=7×1=7×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