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肝论治失眠探微

从肝论治失眠探微

中医中药治疗失眠.doc

中医中药治疗失眠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中医中药治疗失眠》的内容,具体内容:失眠无疑是痛苦的,特别是对于上班族来说,晚上睡不着早上醒不来实在是让人头疼,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希望能帮到你。百合百合性微寒、味甘苦,可入心经、肺经,具有润肺止... 失眠无疑是痛苦的,特别是对于上班族来说,晚上睡不着早上醒不来实在是让人头疼,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希望能帮到你。 百合 百合性微寒、味甘苦,可入心经、肺经,具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的功效,适合有长期咳嗽、痰中带血、虚烦惊悸、多梦、精神恍惚等阴虚肺燥、心神失养症状的失眠患者服用。 酸枣仁 酸枣仁性平、味甘、可入心经、肝经,具有养心安神、益阴敛汗的功效,适合有烦躁不安、惊悸怔忡、烦渴、盗汗等心肝阴血不足症状的失眠患者服用。 合欢皮 合欢皮性平、味甘,可入心经、肝经,具有安神解郁、活血消肿的功效,适合有郁闷不乐、烦躁不安、健忘等情志抑郁症状的失眠患者服用。 柏子仁 柏子仁性平、味甘,可入心经、肾经、大肠经,具有养心安神、润肠通便的功效,适合有头昏目眩、面色少华、唇甲色淡、惊悸、盗汗、便秘等

血不养心症状的失眠患者服用。 珍珠母 珍珠母是贝类动物贝壳的珍珠层,其性寒、味咸,可入肝经、心经,具有平肝潜阳、清肝明目的功效,适合有头目眩晕、耳鸣心悸、两目干涩、视物昏花、胁肋隐痛、口干咽燥、心中烦热等肝阴不足、肝阳上亢症状的失眠患者服用。 灵芝 灵芝,有益气、养心安神、止咳平喘之功效,用于心气虚或气血不足的失眠、心悸、健忘等症的治疗有较好的效果。《中国药植图鉴》记载,灵芝"治神经衰弱、失眠、消化不良等慢性疾患"。现代研究证实:灵芝能增强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降低心肌耗氧量及耗糖量,增强心肌及机体对缺氧的耐受力;能降血脂、调节血压;有良好的安神定志作用,所以对长期失眠有明显的临床改善疗效。 治疗失眠的五款药膳 桑椹大枣汤 桑椹15g,大枣50g煮汤吃。每日1次,2周为一疗程。 珍珠汤圆 珍珠粉0.3g,枣泥50g拌匀,加糖适量,包入糯米粉中做成汤圆20个,每次10个。经常吃可缓解精神紧张,有助于改善失眠。 五味鸽蛋 五味子50g煎汁、鸽蛋30枚,煮熟去壳后放入五味子汁中略煮,然后浸泡在汁中2天。每次吃鸽蛋3枚,食前煮沸一下。一日1~2次,连服2

中医药治疗失眠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失眠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失眠研究进展 失眠是因为躯体、生理、心理、药物性、人为性、营养缺乏等因素导致体内儿茶酚胺分泌过多,5-羟色胺分泌不足引起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功能发生紊乱,从而导致睡眠时相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发生了紊乱,表现为人睡困难,或者维持睡眠障碍(易醒、早醒和再入睡困难)。中医将本病归为“不寐”、“不得眠”等范畴。现代医学对其治疗以镇静安眠药为主,但有一定的副作用,而中医对于该病有多种分型,并因证立法、随法选方、据方施治,取得良好疗效。现对近几年中医药治疗失眠的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病因病机 通过总结中医治疗病案,笔者发现中医学对于不寐的病机,主要归结于阳盛阴衰,阴阳不交。《类证治裁?不寐》曰:“阳气自动而之静,则寐;阴气自静而之动,则寤;不寐者,病在阳不交阴也。”刘彦廷等经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和总结,认为失眠在临床上主要为痰热内阻所致,多侵犯阳明和少阳两经,为多火多痰之疾病,且失眠的兼夹证较多。张其慧认为,导致失眠的原因与肝脾失调有关,肝主疏泄,主藏血、藏魂;脾主统血,藏意、主思;心主血、藏神。若肝血不足或肝失调达,即可导致心神失养或心神被扰而失眠。脾运失常;一

方面不能运化气血,导致气血生化乏源,营血亏虚,另一方面运化水湿失常,酿生痰饮,积而生热,痰热扰心而导致失眠的发生。徐云生认为,病因有七情内伤、劳倦过度、饮食不节等,但以情志内伤最为多见,病位则以心肝胆脾胃为主,总的病机是阳盛阴衰,阴阳失交。贾斌认为,失眠的病因主要有内伤、外邪两端。内伤主要是七情太过或不及,进而导致脏腑气机逆乱、升降失常、气血不调、阴阳失交而致失眠;外邪主要是风、寒、火、热等邪气作用于人体,导致气血壅塞,进而干扰卫气的正常运行,致营卫不和而致失眠。吕慰秋认为,失眠的发病主脏在心,心为君主之官,主血脉、神明。心受外邪侵袭,脏腑、经络机能紊乱,气血阴阳相对失衡,是失眠产生的重要原因。陈己明等认为,气滞血瘀是导致本病的病机之一。 辨证分型 失眠的病因病机较为复杂,可致多个脏器受累,故临床辨证分型也较为多样。高虹等将失眠分为脾胃失调、筋肉疲劳、肾阴虚3型;裘昌林按邪正虚实辨证将本病分为9型,其中实证分为心火亢盛型、肝郁气滞型、痰热扰心型、食积胃气不和型、肝胆湿热型,虚证分为胆气虚型、心脾两虚型,虚实夹杂者为心肾不交型、阴虚火旺型。孙巧云等一。将失眠分为肝郁化火、痰火扰心、血脉瘀阻、心胆气虚、阴虚火旺、心脾两虚6型。徐厚平。将亚健康失眠分为肝郁化火型、痰

从肝论治失眠症

从肝论治失眠症 1、中医辨证分型:根据当今失眠症的社会特点和临床实际所见证候,以及定位定性辨证的要求,我们认为失眠症的发病与先天体质因素有关,源于脑,表现于肝,涉及五脏。故定位于肝,立从肝论治分型。计分八证。 2从肝论治 2.1人与自然同纪,睡眠与醒寤与自然界阴阳消长规律同步,而不可分离、违背,《素问·金匮真言论》、《灵枢·营卫生会》多有论述。笔者认为古人关于人与自然同纪(天人相应)的理论较之当今对失眠 症的认识是更高一层次的概括,更符合当今临床实际,应该加以充分肯定和深入研究。我们有关“昼开夜合”花叶治疗失眠症的研究,就是以此理论指导而获得成效的。即自然界阴阳消长规律——人体睡眠与醒寤——植物“昼开夜合”花叶三者相关,人居其中可得其所养,受其所约。故取“昼开夜合”之花叶,有较好疗效。 2.2脑主神明,肝主情志,心主血脉。失眠症是脑功能失衡的一种表现,多因情志而诱发,重则气血逆乱,而影响心、肾、脾、肺功能。现代医学解剖生理早已证明,主宰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中枢是脑,而不是心。这一点在中西医之间,应该加以求同。我们提出“脑主神明”的观点,作为指导研究失眠症的理论基础。中医所讲的肝有体用之分,除肝的实质病变与现代医学一致以外,它的生理病理功能表现,实际上是脑的生理病理功能表现。如肝主情志,调达气机,肝

开窍于目,通于脑,以及“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均说明肝与脑的关系比较密切。心不是主神明,而是主血脉,它与脑的关系,也是很明确的,脑需要心血的供养,脑功能才能正常活动。如果心脏功能不好,或上达脑的颈—椎基底动脉硬化、狭窄,可使脑供血不足,而致失眠。由于情志不悦、精神紧张、惊吓等,也会发生神经官能性心脏病。表现心慌,心悸、胸闷、失眠、心动过速或早搏等。这种情况也是由于脑的功能变化所致,而不是单纯心的自身功能或实质性病理的表现。故常有内科心电检查不出心实质性病变,而神经科又查不出脑的实质性病变。这类病人,我们根据“脑主神明”,“肝主情志”,投以解郁活血安神之剂屡收实效。这也证明了“脑—肝—心”三者之间的关系。 3辨证论治 辨证:分肝气偏旺、肝阳上亢、肝胃不和、肝郁瘀阻、肝郁化火、肝气横逆、肝肾两亏、胆怯心虚等八证。 分型:虚型、实型、虚实夹杂型。 治则:以“从肝论治”为基本原则,采取标本兼治的方针,以平肝、活血、安神为主,再根据出现的症状和病因病机不同酌情辨证加减。基本方:桑叶、菊花、天麻、钩藤、柴胡、龙牡、赤白芍、丹参、夜交藤、合欢皮等,加花生叶制剂。桑叶、菊花可平肝明目,天麻、钩藤平肝熄风、柴胡、龙牡平肝潜阳中有疏肝之意。赤白芍、丹参有活血柔肝之效。夜交藤、合欢皮均有“昼开夜合”之特殊功能,再加花生叶“昼开夜合”同气相求,引阳入阴,解郁忘忧,则神自安矣。 加减法:

以少阳病论治失眠症

从少阳病论治失眠症 以张仲景《伤寒论》为指导,从六经辨证的少阳病为切入点论治失眠症。《伤寒论》中少阳病是指病邪侵犯少阳,胆火敷布被郁,枢机不利所导致一种疾病,是外感病发展过程中病邪既不在表阳之太阳,又未深达里盛之阳明,居于太阳、阳明之间的一种疾病。少阳为三阳顺利运行的枢机,为阴阳相交之门户,因此治疗阴阳失交的失眠症,重要的方法是使其枢机条畅。少阳病归结其病因,有本经病变及他经传入两种。本经病变,多因本经受邪所致,先天禀赋不足,无力与外邪抗争,致使病邪侵犯少阳;他经传入,多因太阳病失治误治,病邪传人少阳;或三阴经正气来复转出少阳经脉,邪留少阳而致发病。少阳病其临病特点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脉弦细为主证。其生理特点可以概括为:疏利气机,通调水道;阳气始生,正气偏弱;三阳离合,少阳为枢。著名《伤寒论》研究者刘渡舟教授认为,少阳经脉为营卫气血阴阳转运之枢纽,喜条达,恶抑郁,若情志不舒,肝气郁滞,少阳经脉不畅,而致其气机不利,导致阳不入阴,阴阳不交而致不寐。以少阳病代表方小柴胡汤化裁,确立和解枢机,重镇安神法小柴胡汤可和解少阳,疏利三焦,疏肝泻火,调达枢机,为少阳病的代表方,该方不仅能改善肝郁化火型失眠症患者白天烦躁易怒,胸闷胀痛,口干,眼干,头晕目眩等症状,而且还能改善患者夜间入睡困难,延长睡眠时间,改善睡眠结构。崔梅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失眠症患者 1 例,该患者遵医嘱服药,并改掉一些不良的睡眠习惯,经治疗 2 周后,失眠证候基本痊愈。高

霖雨等通过对前人经验的总结,通过临床数据观察,认为失眠症可以从少阳论治,临床应用经方小柴胡汤治疗失眠症患者,通过服药 2 周后,失眠状况明显好转,睡眠时间延长,睡眠结构得以改善,疗效肯定。张丽平等应用经方小柴胡汤治疗失眠症患者 2 例,效果理想。田嵘棒等总结著名伤寒论专家刘渡舟教授经验,认为小柴胡汤治疗由于气郁痰火所导致的失眠症疗效肯定。《内经》认为:“卫气昼行于阳,夜行于阴,……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明言不寐是卫阳不入于阴所致,本病患者也每每陈述,夜间睡眠时常交睫即醒,无法进入睡境,即是卫阳不能入于阴之明征。在人身中具调节阴阳枢机功能的为少阳经脉。同时,细审此类病人,心烦,口苦,咽干,眼干等亦是最常见之伴症,因而,导师从中悟出不寐从少阳论治之法,遵循《内经》“木郁达之”之思想,树立疏肝解郁、调畅气机为基本治疗原则,目的使肝郁之机条达,疏泄之机恢复。在小柴胡汤方的基础上,自拟开郁安神汤,药物组成为:柴胡25g、黄芩10g、清半夏10g、夏枯草20g、党参15g、生龙骨50g(先煎)、生牡蛎25g(先煎)、炙甘草10g、生姜10g、大枣8 个。该方可和解枢机,重镇安神。柴胡:性寒,味苦、辛,归肝、胆经。功能主治: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截疟。《本草纲目》:“乃手足厥阴,少阳必用之药;劳在脾胃有热,或阳气下陷,则柴胡乃引清气退热必用之药。”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等疾病。且经实验研究实验表明,柴胡煎剂、柴胡皂甙等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抑制作用,使环己巴比妥的睡眠作用时间延

失眠的中医辨证和治疗

失眠的中医辨证和治疗 失眠是指外邪扰动,或正虚失养,导致神不安舍,临床以经常性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证。 【范围】 西医学的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脑震荡后遗症、以及高血压、肝病、甲状腺机能亢进、贫血、脑动脉硬化、慢性中毒、精神分裂症早期患者,以失眠为主要临床表现者,可参照本篇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人的寤寐,由心神控制,而营卫阴阳的正常运行是保证心神调节寤寐的基础。《灵枢·营卫生会》云:“阴阳相贯,如环无端……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凡影响营卫气血阴阳的正常运行,使神不安舍,都会成为失眠的病因病机。 一、病因 1.感受外邪《灵枢·邪客》云:“邪气之客人也,或令人目不瞑,不卧出”。外邪中以火热为直接原因较多,其它如阴寒、水湿、风寒等多是形成失眠的间接原因。 2.情志失常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志过极是失眠常见的直接病因,而思虑劳倦是长期不寐的重要原因。 3.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是失眠的原发病因。《素问·逆调论》:“阳明者胃脉也……胃不和则卧不安”。有些饮料如酒、咖啡、浓茶也是造成失眠的直接原因,长期嗜食肥甘厚味亦可成为不寐的间接原因。 4.体虚不足或因禀赋不足,心胆虚怯;或因年老体衰,阴阳亏虚。如明代《证治准绳·杂病·不

得卧》云:“年高人,阳衰不寐”。 5.久病之人失眠常继发于各种疾病过程中或疾病之后。病久或因耗伤正气而致体虚不足,或因痰火内扰,致心神失舍而失眠。 二、病机 1.发病凡因外感火热之邪。或饮浓茶,或大喜大悲大惊大恐等因素直接影响心神者,发病多较急;凡因体虚不足,或它病之后等以内伤为主者,发病一般较缓。 2.病位本病病位在心,总因心神失舍而成。但与肝(胆)、脾(胃)、肾有关。 3.病性总属营卫失和,阴阳不交,心神失守,虚多实少之证。因饮食、火热、痰饮所致者为实,但实中有虚;因气血阴阳亏虚,心神失养,或阴虚火扰所致者为虚,但时有虚中夹实。4.病势本病为心不藏神,神不安其宅,其病势总是由外向内,由其它脏腑向心主发展。5.病机转化本病的根本病机在于外邪侵袭、饮食不节、情志所伤、体虚劳倦等因素所致,造成脏腑功能失调,产生火(实火、虚火)、湿、痰等病邪及气、血、阴阳亏虚,互相联系,相互转化,最终形成邪气扰动心神,或心神失其濡养温煦,致使神不安宅而成为失眠。 一、诊断依据 凡症见轻者入寐困难或寐而易醒,醒后不寐,重者彻夜难眠,并伴有头痛头昏、心悸健忘多梦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者,均可诊断为本病证。 二、鉴别诊断 喘息不得卧《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证》曰:“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中的“不得卧”,是指烦躁不眠,辗转反侧的病证。《素问·评热病论》“诸水病者,故不得卧,卧则惊,惊则咳甚也”、《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治》“咳逆倚息不得卧”、《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胸痹不得卧”等虽病不同,亦或出现失眠,但所指的“不得卧”,均是因其

中医治疗失眠症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失眠症的研究进展 失眠又称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DIMS),是指无法入睡或无法保持睡眠状态,导致睡眠不足,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病证,祖国医学称之为“不寐”“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等,主要病因病机为脏腑功能紊乱,阴阳失调。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压力增大,失眠症的发生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很多患者使用镇静剂治疗虽有一定疗效,但长期使用副作用较大,且易产生依赖和成瘾性。近年来,中医特色疗法以其独特的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失眠治疗,现将有关中医疗法在失眠方面的应用综述如下。 标签:失眠症;中医药;作用机制;综述 [文献标识码]A 失眠,中医称为”不寐”,又称“目不瞑”“不得眠”等。近10年来中医治疗失眠方法多种多样,疗效明显、副作用少、适用人群广等优势日益显著,临床研究与日俱增。不但可以预防发作、控制或缓解症状,而且有很好的远期疗效。但中医药的滥用也日益明显,临床工作中应该加强管理。人一生当中约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它是人生命中必须经历的过程之一,缺乏好的睡眠质量会对人体健康产生重要影响。根据相关报道显示,我国有35%以上的人群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睡眠问题,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为了能够有效治疗患者的失眠症,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必须找出合适的治疗方法。现代中医认为,失眠症的产生主要与患者的心、肝、脾、肾等器官有关,下文主要对失眠症的治疗现状以及中医治疗的方法和优势进行详细分析,从而为治疗失眠症提供几点科学的建议。 1.失眠症治疗存在的问题分析 很多患者在失眠之后,由于对失眠症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患者躺在床上不可避免出现精神紧张。一些患者误以为数绵羊、数数字等方式能够有效缓解失眠症状,因此强制性数数,这样反而容易导致失眠程度的加深。此外,一些患者在失眠的时候,以为安眠药能够缓解失眠症状,并长期大量地服用安定药物,容易导致上瘾症状,在停药之后因为药瘾的出现而变得焦虑、抑郁、甚至出现严重的精神疾病。根据相关调查显示,目前有半数以上的患者在患上失眠症状的同时患上焦虑或抑郁症状,这说明失眠和焦虑等精神状态是有着密切关系的,在治疗的时候应该以精神情绪方面的调节为主。 2.中医对失眠治疗的作用机制 从临床研究可知,在治疗失眠症上应用中医具有良好疗效,研究其作用机制非常有必要。事实上,其作用机制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2.1对中枢神经递质具有调节作用

中医对失眠的研究

中医对失眠的研究 年级:2012级中西医4班学号:201208010427 姓名:李琳 摘要:失眠在中医中称“不寐”,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症,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有很多因素可以导致失眠,如精神方面和饮食方面等。本文将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与论治等方面进行研究方面做一综述。关键字:失眠;病因病机;辩症分析与论治 失眠是大脑兴奋性增高,造成睡眠时间不足或睡眠不深熟,大都两者兼有。中医称为“不寐”、“不得卧”、“目不瞑”等,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症,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寐,重者彻夜不寐。现在失眠很普遍,但对于中医来说这已经不是什么难事。目前中医对失眠已经研究的很透彻,通过了解中医对失眠辩证与论治,就能减轻失眠带来的痛苦。 1.中医对不寐认识的发展 不寐在《内经》称为“不得卧”、“目不瞑”。《灵枢·营卫生会》曰:“老人之夜暝者,何气使然?少壮之人不昼暝者,何气使然?”“卫气昼行于阳,夜行于阴,阴者主夜,夜者卧。阳者主上,阴者主下,故阴气积余下,阳气未尽阳引而上,阴引而下,阴阳相引,故数欠。阳气尽,阴气盛则暝,阴气尽,阳气盛则寐。”《内经》认为不寐是邪气客于脏腑,卫气行于阳,不能入阴所致。汉代张仲景将其病因病机分为外感和内伤两类,提出“虚劳虚烦不得眠”的论述,至今临床仍有价值意义。明代张景岳《景岳全书·杂症谟·不寐》中“不寐证虽病有不一,然唯知邪正二字则尽之矣,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忧,一由营气不足耳。有邪者多实证,无邪者多虚证。”其中将不寐病机分为邪正虚实,概括为有邪无邪两种类型。明代李中梓《医宗必读·不得卧不能食》中“不寐之故,大约有五:一曰气虚,六君子汤加酸枣仁、黄芪;一曰阴虚,血少心烦,酸枣仁一两、生地黄五钱、米二合,煮粥食之;一曰痰滞,温胆汤加南星、酸枣仁、雄黄末;一曰水停,轻者六君子汤加菖蒲、远志、苍术,重者控涎丹,一曰胃不和,橘红、甘草、石斛、茯苓、半夏、神曲、山楂之类。” 从多方面解释了不寐的病因与治疗。清代冯兆张提出“壮年肾阴强壮,睡则沉熟而长;老年阴气衰弱,则睡轻而短。”说明不寐的病因与肾阴盛衰有关。 2.中医对失眠病因病机的认识 睡眠以心神为主宰,睡眠与脏腑功能息息相关,其中发挥关键作用的是心神。涉及到肝脾肾三脏。关于不寐的病因病机《诸病源候论之虚劳病诸侯上》指出“阴气虚,卫气独行于阳,不入于阴,故不得眠。”巢元方总结出来老年人气血亏虚,真元亏衰等病因可导致营卫运行失常,而致不寐。《素问·逆挑论》指出“胃不合则卧不安”,脾胃是卫气形成的基础,也是其运行的枢机,脾胃生化乏源,则影响卫气形成,进而引起失眠。《灵枢·口问》云:“阳气尽,阴气盛,则目暝;阴气尽,则阳气盛,则寤矣。”提示“阴阳失交”是本病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就如《景岳全书》中“真阴精血不足,阴阳不交,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失眠研究进展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失眠研究进展 摘要: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人们工作压力的增加,很多人面临失眠的困扰。失眠不仅仅影响人们的休息质量和日常的生活工作,还增加了其他疾病产生 的可能。在失眠治疗上西医主要是通过药物治疗为主,见效快,但是往往会伴随 较大的副作用。因此,近些年许多专家学者从中医角度对失眠的治疗开展了大量 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本文将这些年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以 期为临床失眠的中医治疗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医;辨证施治;失眠;研究进展 失眠主要是指患者不容易入睡,或者时睡时醒,甚至出现彻夜难眠的现象,导致患者睡眠时间以及睡眠深度严重不足[1]。因为失眠患者得不到充分的休息, 进而对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临床上西医主要是采用药物进行 治疗,虽然见效快,但是副作用较大,如果长期服用该类药物容易导致神经系统 受损[3]。因此很多专家学者尝试从中医角度对失眠进行治疗,开展了大量的理论 和临床实践研究工作,本文将其综述如下。 1 失眠的病因病机 在中医理论中失眠属于“目不瞑”和“不寐”的范畴,《黄帝内经》中认为,“邪气客于脏腑,卫气常留于阳,不得入于阴,故目不瞑”。后来张仲景、李中梓 以及戴元礼等人分别在其著作中对失眠的中医辨证论治进行了阐述。近代以及现 代医学家在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并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论。目前主流的病学观点认 为失眠的因素主要包括病人自身因素和外界因素两个方面,自身因素主要是指自 身的体质、情绪以及遗传因素等;外界因素主要包括生活环境和流行疾病等[4]。 袁拯忠研究发现失眠患者最主要的中医证型主要包括:阴虚火旺证、心脾两虚证、肝郁化火证、痰热内扰证以及心胆气虚证,其中阴虚火旺型和心脾两虚型约占总 数的60%。李奕祺等人选取149例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 示其中医证型主要包括气虚、阴虚、痰湿和血虚[5]。 2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2.1 肝火扰心型 肝火扰心型失眠应以疏肝泻火和镇心安神为主。在中医理论中肝火的产生 往往跟患者的情绪有关,而睡眠质量和情绪之间也存在密切关系。Mauss等通过 对失眠患者的情绪进行研究,发现睡眠质量和情绪之间密不可分,相互影响。袁 运硕等对56例肝火扰心型失眠患者采用中药龙胆泻肝汤进行治疗,有效率达到90%。邓树峰等选取60例肝火扰心型失眠患者采取腹针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取得 了较好的效果。 2.2 痰热扰心型 痰热扰心型失眠应该以清化痰热,和中安神为主。马锋对观察组痰热扰心 型失眠患者采用情志干预联合黄连温胆汤加味进行治疗,对对照组痰热扰心型失 眠患者采用黄连温胆汤加味进行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失眠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8%,对照组失眠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陈丹姗等对61例痰热扰心型失眠患者采用针灸放血疗法配合针刺进行治疗,选 取患者耳尖穴进行放血,选取患者神门、丰隆、百会、安眠、中脘、内关以及内 庭穴进行针刺,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7]。 2.3 心脾两虚型 心脾两虚型失眠应该以补益心脾,养血安神为主。荆红存等对观察组痰热

李润东导师从肝论治失眠经验

Clinic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2019 V ol.(11) No.18 -4- 中华医学·国医名师 李润东导师从肝论治失眠经验 Li Rundong's experience in treating insomnia from liver 侯婷 (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250355) 中图分类号:R24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860(2019)18-0004-证型:GBA 【摘要】李润东导师在多年临床实践中,结合现代社会失眠的常见原因及临床表现,认为肝气郁滞、肝阴不足为失眠的主要病机。采用从肝论治的思路,主张疏肝解郁,养阴安神为主要治疗原则,并注重辨证论治,配合健脾、和胃、泻火、滋肾等方法,其临床疗效甚佳,具有参考指导意义。 【关键词】不寐;从肝论治;名医经验 【Abstract】In many years of clinical practice, combined with the common causes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insomnia in modern society, Professor Li Rundong holds that stagnation of liver-qi and insu?ciency of liver-yin are the main pathogenesis of insomnia. The main therapeutic principle is to soothe the liver and relieve depression, nourish yin and tranquilize the mind, pay attention to syndrome di?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the methods of strengthening spleen, stomach, purging ?re and nourishing kidney, and so on. The clinical e?ect is very good, which has a guiding signi?cance for reference. 【Keywords】Insomnia; Liver treatment; Famous doctor's experience doi:10.3969/j.issn.1674-7860.2019.18.002 失眠,即睡眠障碍,是指睡眠时间、深度或质量不足并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类病症。失眠属中医学“不寐”之范畴,病名首见于《难经·第四十六难》,《黄帝内经》称“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中医主张凡能扰乱营卫运行、破坏阴阳平衡的因素均可导致失眠。李润东导师从事临床工作多年,对治疗失眠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认为其致病以气血失和为主要原因,并主要责之于肝,采用从肝论治的方法,疗效满意,现就其学术思想述要如下。 1肝气郁滞,肝阴不足为不寐的主要病机 现代社会,随着生活、工作等压力逐渐增大,人们常出现精神抑郁、思虑过度、情绪急躁,或过度劳累、病后体虚等,从而导致睡眠减少,甚则夜不能寐,痛苦难耐,从而引发多种身心性疾病。 李润东导师根据《丹溪心法》中“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怫郁,百病生焉。”认为身心的健康依赖于气血的调和,气血和则百病消。情志致病可引起五脏气机失调,尤以肝气表现最为突出。肝脏的生理功能主要包括肝主疏泄和肝主藏血,二者与失眠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肝主疏泄,指肝具有升发调达气机的作用,表现在调畅情志、促进津血运行输布、促进消化、调节生殖等方面。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各脏腑的活动正常,气血冲和,心神得养;若情志不畅,肝失疏泄,则气机郁滞,血行不畅,气郁化火,火扰心神,神不安则不寐。其次,肝藏血是指肝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及防止出血的功能。肝能够贮存一定的血液以制约肝的阳气,勿使过亢,使肝脏既能升发疏泄,又不致升腾过亢,以遂其条达之性。《灵枢·本神》说:“肝藏血,血舍魂。”肝的藏血功能正常,则魂有所舍。若因情志过激、劳逸失度等原因,导致肝藏血功能失调,肝血不足,心血亏损,则魂不守舍而致失眠。因此,李润东导师结合现代社会失眠的常见原因及临床表现,认为肝气郁滞、肝阴不足为失眠的主要病机。 2不寐的治疗 2.1 疏肝解郁,养阴安神为主要治疗原则 结合不寐肝气郁滞、肝阴不足的病机,李润东导师治以疏肝解郁、养阴安神为主。临床以柴胡、白芍、郁金、合欢皮、夜交藤、麦冬、沙参等为主加减应用。柴胡味苦,性微寒,质轻清,归肝、胆经,本品辛行苦泄,性善条达肝气而疏肝解郁。现代研究证实柴胡皂苷能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减少神经细胞凋亡,具有抗抑郁作用。肝郁日久,耗伤阴血,常用白芍、沙参、麦冬滋养阴血。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归肝脾经。功善平抑肝阳,柔肝养阴。目前研究认为白芍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延长睡眠时间。肝体阴而用阳,柴胡与白芍同用,既疏肝解郁以治肝用之不达,又养阴柔肝而补肝体。二者一散一合,一泻一补,一气一血,体用兼顾。麦冬、沙参养阴生津而“培土抑木”,同时可助养阴清心除烦。郁金,金,言其色黄;郁,言其善治郁病。朱丹溪云:“古人用治郁遏不能升者,恐命名因此也。”《本草汇言》:“其性轻扬,能散郁滞,顺逆气。”其药性偏寒,归肝胆心经,气分血分皆入,善活血止痛,行气解郁。现代药理学研究认为郁金也可能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抑制作用,延长动物的各期睡眠。配伍合欢皮、夜交藤解郁养心安神。《神农本草经》:“合欢,味甘平。主安五脏,利心志,令人欢乐无忧。”陈藏器曰:“(合欢皮)其叶至暮即合,故云合昏。”夜交藤因其藤夜则相交,昼则分离而得名。二者均可引阳入阴,取其“昼开夜合”之 (下转11页)

治疗失眠的中药方

治疗失眠的中药方 治疗失眠的中药方治失眠的中药方一: 柴胡、木香各9克,白芍、丹参各12克,檀香、五味子各6克,玉竹、熟枣仁各20克,夜交藤、生龙骨、牡蛎各30克。心烦口苦加栀子、黄芩各8克;痰多胸闷者加陈皮、胆南星各9克,去玉竹、五味子;口干便秘加生地黄、玄参各12克;易惊醒加琥珀粉4克冲服。水煎服,每日一剂,7天为一疗程。主治肝气不舒、心神失养所致失眠。 治失眠的中药方二: 生地黄12克,百合30克,枣仁20克,炙远志10克,五味子10克,女贞子10克,旱莲草20克,龙齿10克,珍珠母30克。水煎服,日服一剂,每日两次。主治心阴亏虚、神魂失养之失眠。 治失眠的中药方三: 竹茹10克,枳实10克,陈皮10克,法半夏15克,茯神15克,黄连6克,牡丹皮10克,栀子10克,珍珠母30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日服一剂,每日两次。主治虚热内扰之失眠。 治失眠的中药方四: 当归12克,柴胡10克,生地黄10克,川芎10克,赤芍10克,枳壳10克,桔梗10克,川牛膝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黄连5克,法半夏30克,甘草6克。水煎服,日服一剂,每日两次。主治阴血不足、血行不畅之顽固性失眠。

治失眠的中药方五: 太子参10克,炙远志10克,炙黄芪20克,当归12克,炒白术10克,茯神15克,枣仁30克,龙眼肉12克,夜交藤30克,炙甘草6克,大枣5枚,生姜一片。水煎服,每日一剂,日服两次。主治心脾亏损、心血失养之失眠。 治失眠的中药方六: 甘草15克,大枣8个,小麦30克,百合30克,竹茹10克,生地黄10克,麦冬12克,桑椹20克,黑芝麻20克,夜交藤3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每日两次。主治阴虚血少、神失血养之失眠。 失眠吃的食物1、蜂蜜 蜂蜜健脾养胃,同时能够帮助提高睡眠质量。建议女性朋友在热牛奶中加入适量的蜂蜜,可以一整夜让你睡得又香又沉哦。 2、热牛奶 我们常说夜晚临睡前喝一杯热的牛奶能够有助于睡眠,事实上,的确如此,牛奶中含有一些能够帮助人的神经镇静的某种氨基酸和钙质成分,能够帮助女性朋友尽快入睡。因此,临睡前来一杯热的牛奶是很有必要的。 3、黑芝麻 黑色诸肾,肾好了自然不影响休息。建议有失眠困扰的女性朋友们每天喝一杯黑芝麻糊,长期坚持不仅能够帮助保护肾脏,而且还能够睡得安稳哦! 4、香蕉 香蕉中含有可以令肌肉变得松弛的镁元素,它能够平复人的

心理生理性失眠从肝论治

心理生理性失眠从肝论治 睡眠是生命的基本需求,关乎人的身体健康。过度的心理和精神压力导致心理生理性失眠,成为现代人睡眠障碍的主要体现。根据心理生理性失眠情志致病的特点和临床表现,中医认为肝功能失调为关键性因素,从肝论治能通过恢复肝主疏泄和主藏血的功能治疗心理生理性失眠。本文探讨心理生理性失眠的病因、发病特点和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路。 Abstract:Sleep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human life,but insomnia is influencing the modern people’s health. Extra psychological and mental pressure has led psycho-physiologic insomnia to be the main types of sleep disorders.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athogenesis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the dysfunction of liver has played a key role in this insomnia. Psycho-physiologic insomnia should be treated by restoring the liver function of controlling dispersion and storing blood. Therefore,this article investigated the causes,clinical characteristic and treatment method of psycho-physiologic insomnia,and provided clinical treatment thoughts. Keyword:psycho-physiologic insomnia;treatment from the theory of liver;liver;TCM treatment 研究显示,全球大约30%的人有睡眠困难,且慢性失眠的患病率达到10%[1]。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方式的转变、社会和家庭压力的增大,心理生理性失眠已成为现代人睡眠障碍的主要体现[2]。治疗上,现代医学主要使用药物进行干预,但疗效较为局限,且易产生药物依赖。中医从肝论治往往起到满意疗效,兹探讨如下。 1 心理生理性失眠 心理生理性失眠也称原发性失眠,可由任何引起情绪冲突的原因而诱发,以精神和生理状态失调导致失眠为特征的一种睡眠障碍,是因患者过度思虑睡眠问题而出现兴奋或焦虑的异常情绪,进而诱发的失眠。 本病典型临床表现为:入睡困难,并集中精神努力迫使自己入睡,但越接近睡眠时,越显得焦虑或兴 奋,从而使入睡更加困难。次日晨起后,患者常出现头脑不清、昏沉、四肢倦怠、手足不温等躯体症状,并可伴见情绪低落、焦虑或急躁、易怒等不良情绪。这些生理和心理上的不适又进一步影响睡眠,从而再次发生失眠。但在平时看书或坐车时,精神不专注睡眠的情况下,患者却很轻松入睡。这也是心理生理性失眠患者所特有的现象,被称为“首夜颠倒效应”。该现象的产生是由于患者将睡眠的时间、环境和睡眠行为等与失眠进行了条件性的联系,习惯性地将卧室、床铺当作成睡眠唤醒的因素,而在客厅的沙发上、酒店或其他新环境中却能很好入睡。

中医对失眠的研究进展

中医方剂对失眠的治疗进展 摘要:失眠在《皇帝内经》中又称“不得卧”、“不得眠”、“目不瞑”等,是因火、热、郁、瘀、痰、湿、燥等实邪内扰,或脏腑气血虚损,如阴血不足、心肾不交等,使心、肝、胆、脾、胃、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心神不安所致。本文分析失眠的病因病机,并通过整理近几年代表方的治疗效果,总结讨论传统及自拟中医方剂对失眠的治疗进展。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Inner Canon of Huangdi ,insomnia is also described as “sleeplessness” “shall not sleep” and “eyes can’t be closed” . It’s because fire , heat, stasis , stagnancy , phlegm , wetness , dryness and some other evil elegants disturbing inside or the qi-blood deficiency for viscera.,such as Ying-blood deficiency and heart-kidney imbalance ,which can make malfunction for heart , live , gallbladder , spleen , stomach ,kidney and other viscera and the unsettlement for heart.. This thesis will analyze the pathogenesis for insomnia and summarize and discuss the traditional and innovative Chinese medicing’s development for the remedy of insomnia by trimming therapeutic effect of representative prescriptions recent years. 关键词:失眠方剂治疗进展传统方自拟方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的加剧,工作压力的增大,人们承受着越来越多的压力,失眠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2006年中国六城市失眠调查显示,我国成年人失眠的发病率占受调查人员的57 %,失眠已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其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以及不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与精力,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失眠虽不属于危重病症,但长期持续影响人的精神,醒后会出现神疲乏力、头晕头痛、心悸健忘及全身无力等一系列症状,会影响人们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长期的顽固性的失眠,还会使人们形成对安眠药物的依赖,久而久之,恶性循环,易患药源性疾病。中医注重整体的观念,治疗失眠审症求因从整体调节下手,在治疗失眠上有其明显优势。本文从传统方剂入手,着重整理了传统失眠证型代表方以及一些自拟方的治疗效果,以此讨论并总结中医传统方法对失眠证的治疗效果以及进展。 1.病因病机: 《景岳全书·不寐》所论:“不寐证虽病由不一,然惟知邪正二字则尽之矣。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营气之不足耳”。所以失眠证在中医中有虚实之分。虚者为脾虚不运,心肝血虚,神失所养,不寐由生。实者或因气滞,或因湿(痰)阻,影响脾胃气机,扰动心神而不寐。而卢世秀(14)等人认为一些虚实错杂病也可导致失眠,多为脾胃虚弱、气血不足与气滞、食滞、湿浊、痰热等邪实并存。中医藏象学说认为(6):五脏藏五神,主五志,睡眠的本质是神安于其所,神有五种,分属五脏,不寐的本质在于五神不能安舍于五脏。首先心为君主之官、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心主血脉、主神志。心乃神之本,主宰人的七情、五志,故不寐与心的关系较其他脏腑更为密切。心血不足,邪热扰心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情志方面的病症。肝为刚脏,性属木,主藏血,主气机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调节人体的七情、五志。木火同气,一方面肝所主的情志是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神往往易受情志因素的影响,导致心神失养或心神被扰而失眠。另一方面,肝主疏泄而调畅气机,心主血脉而濡养诸脏,心与肝共同协调调节

经方治疗失眠症

经方治疗失眠症 《伤寒论》、《金匮要略》、《内经》等中医经典著作中所记载的药方大多药味较少,组织严谨,义理精深。笔者(本文观点只代表原作者意见,此帖为转来,鄙人不懂。有什么问题和本版版主探讨。)常用这些方治疗失眠症,获得良效。 一、虚劳不眠用酸枣仁汤 酸枣仁汤为《金匮要略》方,辨证要点为虚烦不得眠,心悸盗汗,头目眩晕,咽干口燥,脉弦或细数。长期睡眠不足的人,特别是老年人、病后体虚者、有慢性病者都可选用此方。酸枣仁的用量临床需根据病人的体质、胖瘦决定,一般用炒酸枣仁,用量为6~15克。根据现代研究证明,酸枣仁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催眠作用。茯苓宁心安神,对心脾两虚的失眠健忘作用较好,若病人伴有心悸、健忘、胸闷则选用茯神。知母清虚热。川芎开郁调肝,用量不宜太大,一般以6克为宜。甘草调理诸药,共治肝血不足,心失所养之不寐。临床中可随症加减,偏于阴虚肝旺者,配白芍药、石决明、龙齿、牡蛎等;忧思劳伤心脾而出现虚烦出汗、口渴、心悸者,可配生地黄、白芍药、五味子、牡蛎等。 二、阴虚火旺、虚烦不寐用黄连阿胶鸡子黄汤 黄连阿胶鸡子黄汤为《伤寒论》方,主治“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辩证要点为心中烦躁,辗转不眠,手足心热,口干盗汗,小便短赤,舌质红、脉弦。鸡子黄不可与药同煮,应该用煮好后的汤液冲服,虽味腥难咽,但效果明显,一般两剂后病人可平烦躁而安静。若阴虚明显,加用麦门冬、天门冬、五味子、生地黄等。 三、心阳虚不寐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为《伤寒论》方,辨证要点为心悸不寐,四肢不温,胸痛气急,怔忡不适,脉细或迟。方中桂枝、甘草辛甘化阳、补益心阳。甘草要重用,《伤寒论》原文中甘草用到二两,与牡蛎、龙骨同分量,是桂枝用量的一倍(桂枝用一两),临床上笔者用到15~20克。 四、脾湿不寐用半夏秫米汤 半夏秫米汤出自《灵枢·邪客》,辨证要点为不寐伴心悸、胸闷、纳呆,苔腻,脉沉或濡。半夏“治腹胀,目不得瞑”(《本草纲目》),秫米“治胃不和,夜不得眠”(《名医别录》)。若湿重加陈皮、茯苓、薏苡仁、白豆蔻等;纳差加苏梗、谷芽、麦芽、鸡内金等;伴脘闷嗳气加佛手、木香等。 五、胃虚痞满不寐首选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辨证要点为心窝部胀闷,肠中咕咕作响,夜间不寐,情绪不宁,嗳气,纳差。方中半夏既可蠲痰化饮,治心下痞闷。此方是治疗胃肠病引起的夜寐不安的有效方剂。 六、久病胸闷烦惊之不寐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治疗失眠老中医整理的12种方法真的-太管用了

治疗失眠老中医整理的12种方法真的-太管用了

治疗失眠:老中医整理的12种方法!真的,太管用了 失眠,往往令人很头疼,导致人们白天工作效率降低,情绪暴躁,容颜憔悴。现在给出治疗失眠的12种妙方。1、一杯酸奶,一个香蕉,每晚睡前食用。此方对半夜不能入睡的患者尤为有效,饮用后可使患者血糖升高,快速入睡。 2、啤酒半瓶,每晚睡前半小时饮,连饮数周,可着枕即睡,通宵熟睡。 3、牛奶煮蛋黄,可治“虚烦不眠”之症,效果良好。 4、小米100克,加水煮成粥,加白糖适量调服,睡前半小时进食1小碗,能使人迅速发困、安眠入睡。 5、大枣、大米两味同煮粥食用,每晚适量食用,催眠作用很好。 6、龙眼:龙眼(桂圆)是南方一种佳果。《日用本草》述其能“益智宁心”、《滇南本草》载其可“养血安神”。现代科学分析,龙眼含葡萄糖、蔗糖、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酒石酸等。果肉鲜吃、浸酒饮或干品煎服,能补血安神。著

名的中成药“归脾丸”专治神经衰弱失眠病,就是以龙眼肉为主药的。 7、莲子:是莲花的果实。《神农本草》载它“主补中养神”,《中药大辞典》说它“治夜寐多梦”。据分析,莲子含淀粉、柿子糖、蛋白质、钙、磷等,晚餐吃莲子粥,或睡前食碗莲子汤,能使人安然入睡。 8、百合:百合鳞茎含蛋白质、脂肪、淀粉等,治夜寐不宁,可用百合一两煎水,调蜂蜜于睡前服用。《本草纲目》说它能“温肺止咳”。 9、荔枝:荔枝味甘甜微酸,性温和。《本草纲目》称它能“通神、益智”,可用来养血、生津液。荔枝中含丰富的葡萄糖、蔗糖、维生素C、B、A以及柠檬酸、叶酸、苹果酸和游离氨基酸,是思虑过度、健忘失眠者不可多得的“安神益寿”果品,以鲜食为佳。 10、核桃:又名胡桃。宋代《开宝本草》说“食之令人肥健,温脾润肠,治虚寒咳嗽,腰部肿痛”。核桃营养价值很高,500克核桃仁的营养可以和2500 克鸡蛋或4500克牛奶相媲美。其中脂肪钙、磷含量在果品中均名列前茅。每晚睡前吃

中医中药辨证治疗失眠的体会

中医中药辨证治疗失眠的体会 失眠在祖国医学典籍中,称之为“不寝”、“不得卧”、“不得眠”,表现为入睡困难,时常觉醒,及晨醒过早,常伴有睡眠不深及多梦。失眠既是一种与多种病因有关的症状,亦可作为疾病单独出现。根据临床辨证可将该病分为肝郁化火型、痰热内扰型、阴虚火旺型、心脾两虚型、心胆气虚型、心火炽盛型六种类型,治则为根据不同证型辨证施治收到奇效。 标签:中医中药;失眠;辨证施治;临床分型 The experie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insomnia LIU Zheng sheng (Shandong province Caoxian Suji Town Health Center,Shandong Heze,274400,China) 失眠癥,现代医学多称为神经衰弱,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1]。笔者根据中医药研究理论,结合临床实践,采用中医中药辨证治疗失眠取得明显疗效,总有效率达95%以上。现将临床分型及辨证施治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 失眠症的发病因素错综复杂,多为虚实夹杂之证,与体质因素、精神心理因素、疾病因素、环境因素、药物因素有密切关系,心神不宁和阳不入阴是失眠的病机关键[2]。 中医对失眠的认识,主要基于心主神志的理论,强调阴阳交泰,水火互济,阳入于阴则寐,阳出于阴则寤。由此所呈现出的阴阳平衡失调、阳气不足、阴气衰微,五脏之气乡搏,营气衰,卫气内伐,表现为夜不能寐,难以入寐或睡而不深,多梦易惊醒,昼而不精,头昏头痛、因此凡影响这种生理特性的诸多因素,皆可导致失眠。而临床辨证过程中,则多从正邪两个方面入手,分析正气强弱与邪气盛衰,在失眠产生机理中的不同作用,从而作为辨证论治的依据。 2 临床分型 2.1 肝郁化火型 症见不寐、心烦易怒,性情急躁,喜叹息,目赤口苦,小便赤,大便结,舌红苔黄,脉弦数。证属肝郁化火,热扰心神。治宜疏肝泻火,解郁安神。方用丹栀逍遥散加减,重用丹参。药用丹参30 g、山栀子10 g、丹皮10 g、生白芍15 g、泽泻10 g、车前草10 g、知母10 g、珍珠母30 g、夜交藤15 g、柴胡10 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