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5全国卷各题归纳电化学

2009-2015全国卷各题归纳电化学
2009-2015全国卷各题归纳电化学

2009-2015全国卷各题归纳电化学

2009 28.(15分)下图所示装置中,甲,乙、丙三个烧杯依次分别盛放100g5.00%nNaOH 溶液、足量的CuSO 4溶液和100g10.00%的K 2SO 4溶液,电极均为石墨电极。

⑴接通电源,经过一段时间后,测得丙中K 2SO 4浓度为10.47%,乙中c 电极质量增加,据此回答问题:

①电源的N 端为__________________极

②电极b 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列式计算电极b 上生成的气体在标状况下的体积___________________

④电极c 的质量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g

⑤电解前后各溶液的酸、碱性大小是否发生变化,简述其原因:

甲溶液 乙溶液 丙溶液 ⑵如果电解过程中铜全部析出,此时电解能否继续进行,为什么?

答案:⑴①正 ②4OH --4e - === 2H 2O +O 2↑ ③水减少的质量:100g ×(1-10.00%10.47%

)=4.5g 生成氧气体积: 4.5g 18g·mol

-1×12×22.4L·mol -1=2.8L ④ 16g ⑤甲,碱性增大,因为电解后,水量减少溶液中氢氧化钠浓度增大。乙,酸性增大,因为阳极上OH -

生成O 2,溶液中H +浓度增大。丙,酸碱性大小没有变化,因为K 2SO 4是强酸强碱盐,浓度增加不影响溶液的酸碱性。⑵能继续进行,因为CuSO4溶液已转变为H 2SO 4 溶液,反应也就变为水的电解反应。

201010.右图是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示意图。电池的一个点极由有机光敏燃料(S )涂覆在2TiO 纳米晶体表面制成,另一电极由导电玻璃镀铂构成,电池中发生的反应为:

22TiO /S TiO /S h ν*??→(激发态) +-22TiO /S TiO /S +e *??→

3I +2e 3I ---??→

223

2TiO /S 3I 2TiO /S+I +--+??→ 下列关于该电池叙述错误..

的是:

A.电池工作时,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B.电池工作时,I-离子在镀铂导电玻璃电极上放电

C.电池中镀铂导电玻璃为正极

I-的浓度不会减少

D.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中I-和

3

201110.用石墨作电极电解CuSO4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欲使电解质溶液恢复到起始状态,应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

A.CuSO4B.H2O C.CuO D.CuSO4·H2O

2012

201310、银质器皿日久表面会逐渐变黑,这是生成了Ag2S的缘故,根据电化学原理可进行如下处理:在铝质容器中加入食盐溶液,再将变黑的银器浸入该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黑色会褪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处理过程中银器一直保持恒重

B、银器为正极,Ag2S被还原生成单质银

C、该过程中总反应为2Al+3Ag2S=6Ag+Al2S3

D、黑色褪去的原因是黑色Ag2S转化为白色AgCl

答案:B

201427、(15分)

次磷酸(H3PO2)是一种精细化工产品,具有较强还原性,回答下列问题:

(1)H3PO2是一元中强酸,写出其电离方程式:

(2)H3PO2及NaH2PO2)均可将溶液中的银离子还原为银单质,从而可用于化学镀银。

①(H3PO2)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

②利用(H3PO2)进行化学镀银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则氧

化产物为:(填化学式)

③NaH2PO2是正盐还是酸式盐?其溶液显性

(填弱酸性、中性、或者弱碱性)

(3)(H3PO2)的工业制法是:将白磷(P4)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PH3气体和Ba(H2PO2),

后者再与硫酸反应,写出白磷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H3PO2)也可以通过电解的方法制备。工作原理如图所示(阳膜和阴膜分别只允许阳离

子、阴离子通过):

①写出阳极的电极反应式

②分析产品室可得到H3PO2的原因

③早期采用“三室电渗析法”制备H3PO2,将“四室电渗析法”中阳极室的稀硫酸用H3PO2

稀溶液代替,并撤去阳极室与产品室之间的阳膜,从而合并了阳极室与产品室,其缺点是杂质。该杂质产生的原因是:

201511.微生物电池是指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微生物电池的说法错误的是()

A.正极反应中有CO2生成

B.微生物促进了反应中电子的转移

C.质子通过交换膜从负极区移向正极区

D.电池总反应为C6H12O6+6O2=6CO2+6H2O

高考题分类汇编—电化学(精校版)

2014高考题分类汇编(电化学基础) 全国卷新课标版I 26.(节选) 次磷酸(H3PO2)是一种精细磷化工产品,具有较强还原性,回答下列问题: (4)H3PO2 也可用电渗析法制备。“四室电渗析法”工作原理如图所 示(阳膜和阴膜分别只允许阳离子、阴离子通过): ①写出阳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分析产品室可得到H3PO2 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③早期采用“三室电渗析法”制备H3PO2:将“四室电渗析法”中阳极室的稀硫酸用H3PO2 稀溶液代替,并撤去阳极室与产品室之间的阳膜,从而合并了阳极室与产品室。其缺点是产品中混有杂质。该杂质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国卷新课标版II 12.2013年3月我国科学家报道了如图所示的水溶液锂离子电 池体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为电池的正极 B.电池充电反应为LiMn2O4=Li1-x Mn2Ox+xLi C.放电时,a极锂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D.放电时,溶液中Li+从b向a迁移 27.(节选) 铅及其化合物可用于蓄电池,耐酸设备及X射线防护材料等。回答下列问题: (3)PbO2可由PbO与次氯酸钠溶液反应制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PbO2也可以通过石墨为电极,Pb(NO3)2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为电解液电解制取。阳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 ,阴极观察到的现象是:若电解液中不加入Cu(NO3)2,阴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这样做的主要缺点 是。 36.[化学选修—2:化学与技术] (节选) 将海水淡化和与浓海水资源化结合起来是综合利用海水的重要途径之一。一般是先将海水淡化获得淡水,再从剩余的浓海水中通过一系列工艺提取其他产品。 回答下列问题: (4)采用石墨阳极.不锈钢阴极电解熔融的氯化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电解时,若有少量水存在会造成产品镁的消耗,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5电化学专题(答案)

2015电化学专题 (2015新课标2)二氧化氯(ClO 2,黄绿色易溶于水的气体)是高效、低毒的消毒剂,答下列问題: (1)工业上可用KC1O 3与Na 2SO 3在H 2SO 4存在下制得ClO 2,该反应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 (2)实验室用NH 4Cl 、盐酸、NaClO 2(亚氯酸钠)为原料,通过以下过程制备ClO 2: 【答案】 (3)①2ClO 2+10I -+8H +=2Cl -+5I 2+4H 2O ②吸收残余的二氧化氯气体(避免碘的逸出) ③淀粉溶液;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溶液颜色不再改变 ④0.02700 (4)d 解:(1)KClO 3在H 2SO 4存在下与Na 2SO 3反应制得ClO 2,可知SO 32-被氧化成SO 42-,由电子、电荷守恒可知该离子反应为2ClO 3-+SO 32-+2H +═2ClO 2+SO 42-+H 2O ,氧化剂为KClO 3,还原剂为Na 2SO 3,由离子反应可知该反应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2:1,故答案为:2:1; (2)①由生产流程可知氯化铵在盐酸溶液中电解,阴极生成氢气,阳极生成NCl 3,电解方程式为 NH 4Cl+2HCl=NCl 3+3H 2↑,故答案为:NH 4Cl+2HCl=NCl 3+3H 2↑; ②在NCl 3溶液中加入NaClO 2,可生成ClO 2、NH 3和X ,溶液X 中大量存在的阴离子有Cl -、OH -, 故答案为:Cl -、OH -; ③a .ClO 2易溶于水,不能利用饱和食盐水吸收氨气,故错误; b .碱石灰不能吸收氨气,故错误; c .浓硫酸可以吸收氨气,且不影响ClO 2,故正确; d .ClO 2易溶于水,不能利用水吸收氨,故错误; 故答案为:c ; (3)①由题目信息可知,ClO 2通入锥形瓶与酸性碘化钾溶液反应,氧化I -为I 2,自身被还原为Cl -,同时生成水,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ClO 2+10I -+8H +═2Cl -+5I 2+4H 2O , 故答案为:2ClO 2+10I -+8H +═2Cl -+5I 2+4H 2O ; ②玻璃液封装置的作用是吸收残留的ClO 2气体(避免碘的逸出),故答案为:吸收残留的ClO 2气体(避免碘

电化学近三年高考真题

电化学 高考真题训练 1.【2017新课标1卷】支撑海港码头基础的钢管桩,常用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进行防腐,工作 原理如图所示,其中高硅铸铁为惰性辅助阳极。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 .通入保护电流使钢管桩表面腐蚀电流接近于零 B .通电后外电路电子被强制从高硅铸铁流向钢管桩 C .高硅铸铁的作用是作为损耗阳极材料和传递电流 D .通入的保护电流应该根据环境条件变化进行调整 2.【2017新课标2卷】用电解氧化法可以在铝制品表面形成致密、耐腐蚀的氧化膜,电解质溶液 一般为混合溶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待加工铝质工件为阳极 B .可选用不锈钢网作为阴极 C .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D .硫酸根离子在电解过程中向阳极移动 3.【2017新课标3卷】全固态锂硫电池能量密度高、成本低,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电极a 常用掺有石墨烯的S 8材料,电池反应为:16Li+x S 8=8Li 2S x (2≤x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电池工作时,正极可发生反应:2Li 2S 6+2Li ++2e -=3Li 2S 4 B .电池工作时,外电路中流过 mol 电子,负极材料减重 g C .石墨烯的作用主要是提高电极a 的导电性 D .电池充电时间越长,电池中Li 2S 2的量越多 4.【2016新课标2卷】Mg —AgCl 电池是一种以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的水激活电池。下列叙述错误的 是 A .负极反应式为Mg-2e -=Mg 2+ B .正极反应式为Ag ++e -=Ag C .电池放电时Cl -由正极向负极迁移 D .负极会发生副反应Mg+2H 2O=Mg(OH)2+H 2↑ 5.【2016新课标1卷】三室式电渗析法处理含Na 2SO 4废水的原理如图所示,采用惰性电极,ab 、 cd 均为离子交换膜,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两膜中间的Na +和可通过离子交换膜,而两端隔室中离子被阻挡不能进入中间隔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通电后中间隔室的SO 42- 离子向正极迁移,正极区溶液pH 增大 B .该法在处理含Na 2SO 4废水时可以得到NaOH 和H 2SO 4产品 C .负极反应为2H 2O ? 4e – = O 2+4H +,负极区溶液pH 降低 D .当电路中通过1mol 电子的电量时,会有的O 2生成 6.【2016浙江卷】金属(M)-空气电池(如图)具有原料易得、能量密度高等优点,有望成为新能 源汽车和移动设备的电源。该类电池放电的总反应方程式为:4M+nO 2+2nH 2O=4M(OH)n 。己知:电池的 “理论比能量”指单位质量的电极材料理论上能释放出的最大电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2020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电化学基础

2020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电化学基础 电化学基础 1.〔2018全国卷1〕右图是一种染料敏化太 阳能电池的示意图。电池的一个点极由有机光敏 燃料〔S 〕涂覆在2TiO 纳米晶体表面制成,另一 电极由导电玻璃镀铂构成,电池中发生的反应 为: 22TiO /S TiO /S h ν*??→〔激发态〕 +-22TiO /S TiO /S +e *??→ 3I +2e 3I ---??→ 2232TiO /S 3I 2TiO /S+I +--+??→ 以下关于该电池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 A .电池工作时,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B .电池工作时,I -离子在镀铂导电玻璃电极上放电 C .电池中镀铂导电玻璃为正极 D .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中I -和I 3-的浓度可不能减少 【解析】B 选项错误,从示意图可看在外电路中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也即镀铂电极做正极,发生还原反应:I 3-+2e -=3I -;A 选项正确,这是个太阳能电池,从装置示意图可看出是个原电池,最终是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应为把上面四个反应加起来可知,化学物质并没有减少;C 正确,见B 选项的解析;D 正确,此太阳能电池中总的反应一部分实质确实是:I 3-3I -的转化〔还有I 2+I -I 3-〕,另一部分确实是光敏有机物从激发态与基态的相互转化而已,所有化学物质最终均不被损耗! 【答案】B 【命题意图】考查新型原电池,原电池的两电极反应式,电子流向与电流流向,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总反应式等,还考查考生变通能力和心理素养,能否适应生疏的情境下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新的咨询题等 【点评】此题立意专门好,然而考查过为单薄,而且取材不是最新的,在3月份江苏省 氧化 还原

2015电化学测量习题集

页脚 2015《电化学测量》习题集 第一章 知识点 1.稳态极化测量系统主要由那几部分组成? 略 2.线性极化法的基本公式 (也叫Stern 公式) ()P A K A K corr R b b b b i 13.2?+= 3.利用塔菲尔关系测定电极过程动力学参数的前提条件是强极化区和浓差极化可忽略。 4.极化阻力方程式中,极化阻力()corr P E dI dE R ?=/。 现性极化方程式中,极化阻力I E R P ??=/或corr c a c a i b b b b 1)(33.2?+。 5.极化阻力P R 的测量方式: 所有测定反应电阻r R 的方法都可用来测定p R 。稳态法和暂态法,控制电流法和控制电位法。 6.从波形上可分为直流法、阶跃法、方波法、线性扫描法和交流阻抗法。7.腐蚀金属电极的动力学方程: ]303.2exp 303.2[exp c a corr b E b E I I ?--?= 的适应条件是活化极化控制和强极化区或n /100≥η。 8.鲁金毛细管的作用是消除溶液的欧姆电位降,其管口直径通常为0.25~1毫米,要求毛细管管口距电极表面的距离是两倍的直径。 9.一般情况下,电化学测量中,要求恒电位仪对电位的控制精度为毫伏级,频响时间为微妙级,零点漂移为正负0.2毫伏。 10.盐桥的作用是减小液界电位和减少溶液的相互污染(导通回路),在中性水溶液中最常用的盐桥介质是饱和氯化钾溶液与琼脂。 11.恒电位仪的性能要求参比电极的输入阻抗大于109,以便使通过参比电极的电流趋近于零。

页脚 12.写出下列有机溶剂的英文简称:甲醇MeOH ,乙腈AN ,碳酸丙烯酯PC 。 13.下列有机溶剂的英文简称:DMSO (二甲亚砜),DMF (N ,N 二甲基甲酰胺),NMP (N 甲基吡咯烷酮)。 14.物质传输的类型有:对流,扩散和电迁移。 15.去除溶液中溶解氧的方法是通氮气、或氩气;真空减压。 16.极化曲线在自腐蚀电位附近真正呈直线的条件是: 0/22=dE I d 。 17.扩散和对流的定量处理方式滴汞电极, 旋转圆盘电极, 循环伏安法。 18.处理电化学平衡体系的一个最基本、最重要的方程式: Nernst 方程 或 R c C C nF RT E E log 203030+= 19. )])1(exp()exp([0ηαηαRT nF RT nF i i -+--= 无浓差极化 20.纯水的电导率5.49×10-8S.cm -1 21.三电极是指:工作电极,辅助电极或对电极,参比电极。 22.仪器输出的电信号加到工作电极和对电极上,被研究的物质在工作电极上发生电化学反应。辅助电极与工作电极连成通路,且发生的反应与工作电极相反,反应的电流通过工作电极和对电极。 23.参比电极用于稳定工作电极的电位并确定电流-电势曲线中的峰电位、半波电位等。 24.交换电流密度(0 i )表示在过电位为0的理论电位下的反应速度。 25.氢过电位小的Pt 和Pd 上氢气容易产生。 26.氢过电位大的Pb 和Hg 上氢气不容易产生。 27.利用极化曲线测量系统确定材料的腐蚀速度时,可将极化曲线分为强极化,弱极化,线性极化三段。 28.电位窗口的大小主要由溶剂的分解电位以及所添加的支持电解质的分解电位等决定。 29.Hg 电极因为氢过电位非常大,电位窗口几乎移向阴极一侧,由于在阳极一侧Hg 容易发生溶解,因此与pH 值无关,电位窗口的上限在0.1V(vS.SCE)左右。 30.写出溶剂(C 2H 5)4NClO 4的英文缩写TEAP 。 31.写出溶剂(n-Bu)4NClO 4的英文缩写TBAP 。

高考电化学历年真题大全练习版

2009-2013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电化学基础 2009年高考化学试题 1.(09广东理科基础?25)钢铁生锈过程发生如下反应: ①2Fe +O 2+2H 2O =2Fe(OH)2; ②4Fe(OH)2+O 2+2H 2O =4Fe(OH)3; ③2Fe(OH)3=Fe 2O 3+3H 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①、②中电子转移数目相等 B .反应①中氧化剂是氧气和水 C .与铜质水龙头连接处的钢质水管不易发生腐蚀 D .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不能发生电化学腐蚀 2.(09安徽卷?12)Cu 2O 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基于绿色化学理念设计的制取。Cu 2O 的电解池示意图如下,点解总反应:2Cu +H 2O Cu 2O +H 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石墨电极上产生氢气 B .铜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C .铜电极接直流电源的负极 D .当有0.1mol 电子转移时,有0.1molCu 2O 生成。 2.(09江苏卷?12)以葡萄糖为燃料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关于该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该电池能够在高温下工作 B .电池的负极反应为: C 6H 12O 6+6H 2O -24e - =6CO 2↑+24H + C .放电过程中,+ H 从正极区向负极区迁移 D .在电池反应中,每消耗1mol 氧气,理论上能生成标准状况下CO 2气体22.4 6L 3.(09浙江卷?12)市场上经常见到的标记为Li —ion 的电池称为“锂离子电池”。它的负极材料是金属锂和碳的复合材料(碳作为金属锂的载体),电解质为一种能传导Li + 的高分子材料。这种锂离子电池的电池反应为: Li +2Li 0.35NiO 2 2Li 0.85NiO 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Li ? e - =Li + B .充电时,Li 0.85NiO 2既发生氧化反应又发生还原反应 C .该电池不能用水溶液作为电解质 D .放电过程中Li + 向负极移动 4.(09广东理科基础?34)下列有关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手机上用的锂离子电池属于二次电池 B .铜锌原电池工作时,电子沿外电路从铜电极流向锌电极 C .甲醇燃料电池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 .锌锰干电池中,锌电极是负极 5.(09福建卷?11) 控制适合的条件,将反应2Fe 3+ +2I - 2Fe 2+ +I 2设计成如右图所示的原 电池。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反应开始时,乙中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 .反应开始时,甲中石墨电极上Fe 3+ 被还原 放电 充电

2010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电化学基础

2010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电化学基础 1.(2010全国卷1)右图是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示意图。电池的一个点极由有机光敏燃料(S )涂覆在2T iO 纳米晶体表面制成,另一电极由导电玻璃镀铂构成,电池中发生的反应为: 22T iO /S T iO /S h ν * ??→(激发态) + - 22T iO /S T iO /S +e * ??→ 3I +2e 3I --- ??→ 223 2T iO /S 3I 2T iO /S+I + - - +??→ 下列关于该电池叙述错误..的是: A .电池工作时,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B .电池工作时,I -离子在镀铂导电玻璃电极上放电 C .电池中镀铂导电玻璃为正极 D .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中I -和I 3-的浓度不会减少 【解析】B 选项错误,从示意图可看在外电路中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也即镀铂电极做正极,发生还原反应:I 3-+2e -=3I -;A 选项正确,这是个太阳能电池,从装置示意图可看出是个原电池,最终是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应为把上面四个反应加起来可知,化学物质并没有减少;C 正确,见B 选项的解析;D 正确,此 太阳能电池中总的反应一部分实质就是:I 3- 3I -的转化(还有 I 2+I -I 3-), 另一部分就是光敏有机物从激发态与基态的相互转化而已,所有化学物质最终均不被损耗! 【答案】B 【命题意图】考查新型原电池,原电池的两电极反应式,电子流向与电流流向,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总反应式等,还考查考生变通能力和心理 氧化 还原

素质,能否适应陌生的情境下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新的问题等 【点评】本题立意很好,但是考查过为单薄,而且取材不是最新的,在3月份江苏省盐城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化学试题第17题(3)问,与此题极为相似的模型,这对一些考生显得不公平! (2010浙江卷)9. Li-Al/FeS 电池是一种正在开 发的车载电池,该电池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2Li ++FeS+2e -=Li 2S+Fe 有关该电池的下列中,正确的是 A. Li-Al 在电池中作为负极材料,该材料中Li 的化合价为+1价 B. 该电池的电池反应式为:2Li+FeS =Li 2S+Fe C. 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Al-3e -=Al 3+ D. 充电时,阴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2Li s+Fe-22e L i F eS -+=+ 试题解析: 本题涵盖电解池与原电池的主体内容,涉及电极判断与电极反应式书写等问题。根据给出的正极得电子的反应,原电池的电极材料Li-Al/FeS 可以判断放电时(原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Al-3e -=Al 3+。A 、Li 和Al 分别是两极材料。B 、应有Al 的参加。D 、应当是阳极失电子反应。 本题答案:C 教与学提示: 原电池与电解池的教学一定要重视电极反应式书写。电极反应式书写是原电池和电解池内容或原理的核心。原电池的教学可以从原电池反应的总反应式:可以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负极反应(因负极就是参加反应的电极)开始。电解池的教学要从外加电源的正负极,分析阳极(活性电极时本身参加反应)开始,最终获得被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简单记住:沸(负)羊(阳)羊(氧化)。 (2010广东理综卷)23.铜锌原电池(如图9)工作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正极反应为:Zn —2e -=Zn 2+ B 电池反应为:Zn+Cu 2+=Zn 2+ +CU C 在外电路中,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

电化学复习题Word版

电化学复习题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当组成原电池的两个电对的电极电势相等时,电池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 ) 2.将两个电对组成原电池,其中电极电势数值较大者为原电池的正极。 ( ) 3.由能斯特方程式可知,在一定温度下减小电对中还原态物质的浓度,电对的电极电势值增大。 ( ) 4.两电对组成一原电池,则标准电极电势o大的电对的氧化型物质在电池反应中一定是氧化剂。( ) 5.在原电池:(-)Cu|CuSO4(c1)‖CuSO4(c2)|Cu(+)中,c2一定大于c1。 ( ) 6.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失去电子,氧化值升高,进行的是氧化过程。 ( ) 7.在氧化还原反应中,H2O2既可以是氧化剂,也可以是还原剂。 ( ) 8.根据标准电极电势:o(I2/I-)=0.535V,o(Fe3+/Fe2+)=0.770V,可知反应 I2+2Fe2+=2I-+2Fe3+ 在标准状态下能自动进行。 ( ) 9.在非金属氢化物中,氢元素的氧化值为+1。 ( ) 10.电极电势只取决于电极本身的性质,而与其它因素无关。 ( ) 11.将两个电对组成原电池,其中电极电势数值较大者为原电池的正极。 ( ) 12.当电池反应达到平衡时,原电池的标准电动势E o=0。 ( ) 13.由能斯特方程式可知,在一定温度下减小电对中还原态物质浓度时,电对的电极电势数值增大。 ( ) 14.在原电池中,正极发生还原反应,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 ) 15.生物化学标准电极电势是指c(H3O+)=10-7 mol/L(pH=7)、电对中的其它物质的浓度均为1mol/L时 的电极电势。 ( ) 16.在氧化-还原电对中,其氧化态的氧化能力越强,则其还原态的还原能力就越弱。 ( ) 二、选择题(将每题一个正确答案的标号选出)[TOP] 1.对于电池反应Cu2++Zn=Cu+Zn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当c(Cu2+)=c(Zn2+)时,反应达到平衡 B. 当o(Cu2+/Cu)=o(Zn2+/Zn)时,反应达到平衡 C. 当Cu2+/Cu Zn2+/Zn时,反应达到平衡 D. 当原电池的标准电动势等于零时,反应达到平衡

COD电化学检测方法

这两天查了电化学之羟基(OH)检测方法: 1.主要参考论文: 《掺硼金刚石薄膜微电极阵列的性质及其测定水体COD的方法研究》 《船载海水COD值的检测系统》 《电化学法直接快速测定COD初步研究》 《化学需氧量测定法研究进展》 《利用嵌入式计算机实现污水COD在线监测》 《密封式COD反应器快速测定法》 《一种新型的COD在线自动监测仪》 《Ti_PbO_2电极在测定COD中的应用》 2.主要原理: 基于特殊电极电解产生的羟基自由基(OH)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可同步迅速氧化水中有机物,羟基自由基消耗的同时,工作电极的电流将发生变化。当工作电极电位恒定时,电流的变化与水中有机物的含量成正比关系,通过计算电流变化便可测量出COD的值。 3.测量方法: 系统为三电极系统: 工作电极采用铂金丝涂上PbO2金属材料; 参比电极采用Hg/Hg2SO4电极,其中参比液为:K2SO4溶液;它对工作电极提供一个稳定的参比电位; 辅助电极采用铂金电极; 当对工作电极施以一定的电压时,工作电极上的金属涂层PbO2表面将产生大量的羟基自由基。 4. PbO2电极的制作: 制备工艺参照日本专利,采用电化学方法将多孔性的β-PbO2 沉积在清洁的钛上。电镀液的配方为Pb (NO3) 2·3H2O30g/L 和少量添加剂(十二烷基硫酸钠) 。电镀时以铜片为阴极,电流密度、温度和酸度分别控制在30mA/cm2 和65℃和pH=3,电沉积2h。在钛基体上可以得到表面平整而多孔的PbO2 涂层,

厚度约0.1mm。 另外的铂片电极和饱和甘汞参比电极则需要购买 5.实验所需仪器 双恒电位仪,磁力恒温搅拌器 6.实验所需试剂 葡萄糖标准储备液的配制:准确称取 1.0321g分析纯的葡萄糖,溶于1L 去离子水中,得到COD为1000mg/L 的溶液。 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准储备液的配制:控制烘箱温度100 ℃,将分析纯邻苯二甲酸氢钾烘干2h,待冷却后,准确称取0.8504g邻苯二甲酸氢钾,溶于1L 去离子水中,得到COD为1000mg/L 的溶液。 电解质溶液的配制:称取4.26g无水Na2SO4 溶于1升去离子水,此时溶液的浓度为0.03mol/L。 再生液的配制:称取28.42g无水Na2SO4 溶于1升去离子水,此时溶液的浓度为0.2mol/L。 7.总结 如果要实现COD的在线检测的话,就是不用双恒电位仪来测电流,则需要一组运放来实现电流电压的变化,处理器来实现电压的变化来间接地实现电流的检测。可参考《船载海水COD值的检测系统》一文,里面有简单的实现。

三年高考两年模拟2017版高考化学专题汇编专题十一电化学

专题十一电化学 A组三年高考真题(2016~2014年) 1.(2016·课标全国卷Ⅱ,11,6分)Mg-AgCl电池是一种以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的水激活池。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负极反应式为Mg-2e-===Mg2+ B.正极反应式为Ag++e-===Ag C.电池放电时Cl-由正极向负极迁移 D.负极会发生副反应Mg+2H2O===Mg(OH)2+H2↑ 2.(2016·课标全国Ⅲ,11,6分)锌—空气燃料电池可用作电动车动力电源,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反应为2Zn+O2+4OH-+2H2O===2Zn(OH)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充电时,电解质溶液中K+向阳极移动 B.充电时,电解质溶液中c(OH-)逐渐减小 C.放电时,负极反应为:Zn+4OH--2e-===Zn(OH)2-4 D.放电时,电路中通过 2 mol电子,消耗氧气22.4 L(标准状况) 3.(2016·浙江理综,11,6分)金属(M)-空气电池(如图)具有原料易得、能量密度高等优点,有望成为新能源汽车和移动设备的电源。该类电池放电的总反应方程式为:4M+n O2+2n H2O===4M(OH)n。 已知:电池的“理论比能量”指单位质量的电极材料理论上能释放出的最大电能。下 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 A.采用多孔电极的目的是提高电极与电解质溶液的接触面积,并有利于氧气扩散至电 极表面 B.比较Mg、Al、Zn三种金属-空气电池,Al-空气电池的理论比能量最高 C.M-空气电池放电过程的正极反应式:4M n++n O2+2n H2O+4n e-===4M(OH)n

D.在Mg-空气电池中,为防止负极区沉积Mg(OH)2,宜采用中性电解质及阳离子交换膜4.(2016·四川理综,5,6分)某电动汽车配载一种可充放电的锂离子电池,放电时电池 的总反应为:Li1-x CoO2+Li x C6===LiCoO2+C6(x<1)。下列关于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放电时,Li+在电解质中由负极向正极迁移 B.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Li x C6-x e-===x Li++C6 C.充电时,若转移 1 mol e-,石墨(C6)电极将增重7x g D.充电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LiCoO2-x e-===Li1-x CoO2+x Li+ 5.(2016·北京理综,12,6分)用石墨电极完成下列电解实验。 实验一实验二装置 现象 a、d处试纸变蓝;b处变红,局部褪 色;c处无明显变化两个石墨电极附近有气泡产生;n处有气泡产生;……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或推测不合理的是( ) A.a、d处:2H2O+2e-===H2↑+2OH- B.b处:2Cl--2e-===Cl2↑ C.c处发生了反应:Fe-2e-===Fe2+ D.根据实验一的原理,实验二中m处能析出铜 6.(2016·新课标全国Ⅰ,11)三室式电渗析法处理含Na2SO4废水的原理如图所示,采用惰性电极,ab、cd均为离子交换膜,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两膜中间的Na+和SO2-4可通过离子交换膜,而两端隔室中离子被阻挡不能进入中间隔室。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通电后中间隔室的SO2-4离子向正极迁移,正极区溶液pH增大 B.该法在处理含Na2SO4废水时可以得到NaOH和H2SO4产品

《应用电化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应用电化学》思考题 第一章电化学理论基础 1.什么是电化学体系?基本单元有那些? (1)由两类不同导体组成,且在电荷转移时不可避免地伴随有物质变化的体系,通常有原电池、电解池、腐蚀电池三大类型。 (2)1.电极 2.电解质溶液 3.隔膜 2.试举例说明隔膜的作用。 隔膜是将电解槽分隔为阳极区和阴极区,以保证阴极、阳极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反应物和产物不互相接触和干扰。例如采用玻璃滤板隔膜、盐桥和离子交换膜,起传导电流作用的离子可以透过隔膜。 3.试描述现代双电层理论的概要. 电极\溶液界面的双电层的溶液一侧被认为是由若干“层”组成的。最靠近电极的一层为内层,它包含有溶剂分子和所谓的特性吸附的物质(离子或分子),这种内层也称为紧密层、helmholtz层或stern层,如图1.5所示。实际上,大多数溶剂分子(如水)都是强极性分子,能在电极表面定向吸附形成一层偶极层。特性吸附离子的电中心位置叫内holmholtz层(IHP),它是在距离为x1处。溶剂化离子只能接近到距电极为x2的距离处,这些最近的溶剂化离子中心的位置称外helmholtz层(OHP)。非特性吸附离子由于电场的作用会分布于称为分散层(扩散层)的三维区间内并延伸到本体溶液。在OHP层与溶液本体之间是分散层。 4.什么是电极的法拉第过程和非法拉第过程。 电极上发生的反应过程有两种类型,法拉第过程和非法拉第过程。 前者是电荷经过电极/溶液界面进行传递而引起的某种物质发生氧化或还原反应时的法拉第过程,其规律符合法拉第定律,所引起的电流称法拉第电流。 后者是在一定条件下,当在一定电势范围内施加电位时,电极/溶液界面并不发生电荷传递反应,仅仅是电极/溶液界面的结构发生变化,这种过程称非法拉第过程。 5.试述电极反应的种类和机理。 电极反应种类:(1)简单电子迁移反应;(2)金属沉积反应;(3)表面膜的转移反应;(4)伴随着化学反应的电子迁移反应;(5)多孔气体扩散电极中的气体还原或氧化反应;(6)气体析出反应;(7)腐蚀反应 电极反应的机理: (1)CE机理:指在发生电子迁移反应之前发生了化学反应,其通式为: X O X+ne Red H2HCHO + H2O C步骤 HCHO + 2H+ + 2e →CH3OH E步骤 (2) EC机理:指在电极/溶液界面发生电子迁移反应后又发生了化学反应,其通式为: O X+Ze→Red X 如:对氨基苯酚在Pt电极上的氧化反应

电化学近三年高考真题.doc

电化学高考真题训练 1.【2017 新课标 1 卷】支撑海港码头基础的钢管桩,常用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进行防腐,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高硅铸铁为惰性辅助阳极。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通入保护电流使钢管桩表面腐蚀电流接近于零 B.通电后外电路电子被强制从高硅铸铁流向钢管桩 C.高硅铸铁的作用是作为损耗阳极材料和传递电流 D.通入的保护电流应该根据环境条件变化进行调整 2.【2017 新课标 2 卷】用电解氧化法可以在铝制品表面形成致密、耐腐蚀的氧化膜,电解质溶液一般为混合溶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待加工铝质工件为阳极B.可选用不锈钢网作为阴极 C.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D.硫酸根离子在电解过程中向阳极移动 3.【2017 新课标 3 卷】全固态锂硫电池能量密度高、成本低,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电极 a 常用掺有石墨烯的 8 材料,电池反应为: 16Li+ x 82 x(≤x≤)。下列说法错误的是S S =8Li S 28 A.电池工作时,正极可发生反应:2Li 2 6 + - 2 4 S +2Li +2e =3Li S B.电池工作时,外电路中流过mol 电子,负极材料减重g C.石墨烯的作用主要是提高电极 a 的导电性 D.电池充电时间越长,电池中Li 2S2的量越多 4.【 2016 新课标 2 卷】 Mg—AgCl 电池是一种以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的水激活电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2+ +- A.负极反应式为 Mg-2e=Mg B.正极反应式为 Ag +e =Ag C.电池放电时- 由正极向负极迁移D .负极会发生副反应 Mg+2HO=Mg(OH)+H↑ Cl 2 2 5.【 2016 新课标 1 卷】三室式电渗析法处理含Na2SO4废水的原理如图所示,采用惰性电极,ab、cd 均为离子交换膜,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两膜中间的Na+和可通过离子交换膜,而两端隔室中离子被阻挡不能进入中间隔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2- A.通电后中间隔室的SO4离子向正极迁移,正极区溶液pH 增大 B.该法在处理含 Na2SO4废水时可以得到 NaOH和 H2SO4产 品C.负极反应为 2HO - 4e – = O2+4H+,负极区溶液 pH 降低 D.当电路中通过1mol 电子的电量时,会有的O2生成 6.【 2016 浙江卷】金属 (M)- 空气电池(如图)具有原料易得、能量密度高等优点,有望成为新能源汽车和移动设备的电源。该类电池放电的总反应方程式为:4M+nO2+2nHO=4M(OH)n。己知:电池的“理论比能量”指单位质量的电极材料理论上能释放出的最大电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化学】2009年高考试题分类汇编:电化学基础(含详细解析)

2009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电化学基础 1.(09广东理科基础25)钢铁生锈过程发生如下反应: ①2Fe+O2+2H2O=2Fe(OH)2; ②4Fe(OH)2+O2+2H2O=4Fe(OH)3; ③2Fe(OH)3=Fe2O3+3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①、②中电子转移数目相等 B.反应①中氧化剂是氧气和水 C.与铜质水龙头连接处的钢质水管不易发生腐蚀 D.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不能发生电化学腐蚀 答案:A 解析: ①②反应中消耗O2的量相等,两个反应也仅有O2作为氧化剂,故转移电子数是相等的,A 项正确。①中H2O的H、O两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故不作氧化剂,B项错;铜和钢构成原电池,腐蚀速度加快,C项错;钢铁是铁和碳的混合物,在潮湿的空气的中易发生吸氧腐蚀,属于电化学腐蚀,故D项错。 2.(09安徽卷12)Cu2O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基于绿色化学理念设计的制取.Cu2O的电解池示意图如下,点解总反应:2Cu+H2O==Cu2O+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墨电极上产生氢气 B.铜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C.铜电极接直流电源的负极 D.当有0.1mol电子转移时,有0.1molCu2O生成。 答案:A 解析: 由电解总反应可知,Cu参加了反应,所以Cu作电解池的阳极,发生氧化反应,B选项错误;石墨作阴极,阴极上是溶液中的H+反应,电极反应为:2H++2e-=H2↑,A选项正确;阳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C选项错误;阳极反应为2Cu+2OH--2e-=Cu2O+H2O,当有0.1mol 电子转移时,有0.05molCu2O生成,D选项错误。 3.(09江苏卷12)以葡萄糖为燃料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关于该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电化学复习题

电化学复习题 、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X) 1?当组成原电池的两个电对的电极电势相等时,电池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2?将两个电对组成原电池,其中电极电势数值较大者为原电池的正极。() 3?由能斯特方程式可知,在一定温度下减小电对中还原态物质的浓度,电对的电极电势值增大。() 4两电对组成一原电池,则标准电极电势o大的电对的氧化型物质在电池反应中一定是氧化剂。 () 5?在原电池:(—)Cu|CuSO 4(c i) II CuS04(a)|Cu(+)中,C2一定大于C i。() 6?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失去电子,氧化值升高,进行的是氧化过程。() 7?在氧化还原反应中,H2O2既可以是氧化剂,也可以是还原剂。() 8?根据标准电极电势:o(l2/I -)= 0.535V, o(Fe3+/Fe2+)= 0.770V,可知反应 12+ 2Fe2+= 2I-+ 2Fe3+在标准状态下能自动进行。() 9?在非金属氢化物中,氢元素的氧化值为+1。() 10. 电极电势只取决于电极本身的性质,而与其它因素无关。() 11. 将两个电对组成原电池,其中电极电势数值较大者为原电池的正极。() 12?当电池反应达到平衡时,原电池的标准电动势E o= 0。() 13?由能斯特方程式可知,在一定温度下减小电对中还原态物质浓度时,电对的电极电势数值增大。 () 14 ?在原电池中,正极发生还原反应,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15?生物化学标准电极电势是指C(H3O+)= 10-7 mol/L(pH = 7)、电对中的其它物质的浓度均为 1 mol/L 时 的电极电势。() 16. 在氧化-还原电对中,其氧化态的氧化能力越强,则其还原态的还原能力就越弱。() 二、选择题(将每题一个正确答案的标号选出)[TOP] 1?对于电池反应Cu2++ Zn = Cu+ Zn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当c(Cu2+)= c(Zn2+)时仮应达到平衡 B. 当&(Cu2+/Cu)= &(Zn2+/Zn)时,反应达到平衡 C. 当Cu2+/Cu Zn2+/Zn 时,反应达到平衡

(完整版)2019年全国卷三高考化学真题

2019年全国卷三高考化学真题 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高纯硅可用于制作光感电池 B .铝合金大量用于高铁建设 C .活性炭具有除异味和杀菌作用 D .碘酒可用于皮肤外用消毒 8.下列化合物的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的是 A .甲苯 B .乙烷 C .丙炔 D .1,3?丁二烯 9.X 、Y 、Z 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X 与Z 同族,Y 最外层电子数等于X 次外层电子数,且Y 原子半径大于Z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熔点:X 的氧化物比Y 的氧化物高 B .热稳定性:X 的氢化物大于Z 的氢化物 C .X 与Z 可形成离子化合物ZX D .Y 的单质与Z 的单质均能溶于浓硝酸 10.离子交换法净化水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经过阳离子交换树脂后,水中阳离子的总数不变 B .水中的3NO - 、24SO - 、Cl ?通过阴离子树脂后被除去 C .通过净化处理后,水的导电性降低 D .阴离子树脂填充段存在反应H ++OH ? H 2O 11.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关于常温下pH=2的H 3PO 4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每升溶液中的H +数目为0.02N A B .c (H +)= c (42H PO - )+2c (24HPO - )+3c (34PO - )+ c (OH ?)

C .加水稀释使电离度增大,溶液pH 减小 D .加入NaH 2PO 4固体,溶液酸性增强 12.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目的 实验 A 制取较高浓度的次氯酸溶液 将Cl 2通入碳酸钠溶液中 B 加快氧气的生成速率 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MnO 2 C 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 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分液 D 制备少量二氧化硫气体 向饱和亚硫酸钠溶液中滴加浓硫酸 13.为提升电池循环效率和稳定性,科学家近期利用三维多孔海绵状Zn (3D?Zn )可以高效沉积ZnO 的特 点,设计了采用强碱性电解质的3D?Zn —NiOOH 二次电池,结构如下图所示。电池反应为 Zn(s)+2NiOOH(s)+H 2O(l)???→←??? 放电 充电 ZnO(s)+2Ni(OH)2(s)。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三维多孔海绵状Zn 具有较高的表面积,所沉积的ZnO 分散度高 B .充电时阳极反应为Ni(OH)2(s)+OH ?(aq)?e ?NiOOH(s)+H 2O(l) C .放电时负极反应为Zn(s)+2OH ?(aq)?2e ? ZnO(s)+H 2O(l) D .放电过程中OH ?通过隔膜从负极区移向正极区 26.(14分)高纯硫酸锰作为合成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的原料,工业上可由天然二氧化锰粉与硫化锰矿(还含Fe 、Al 、Mg 、Zn 、Ni 、Si 等元素)制备,工艺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相关金属离子[c 0(M n+)=0.1 mol·L ?1]形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 范围如下: 金属离子 Mn 2+ Fe 2+ Fe 3+ Al 3+ Mg 2+ Zn 2+ Ni 2+ 开始沉淀的pH 8.1 6.3 1.5 3.4 8.9 6.2 6.9 沉淀完全的pH 10.1 8.3 2.8 4.7 10.9 8.2 8.9

高考电化学2014-2019真题练习详解版

电化学2014-2019真题练习 班级__________ 座号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2015天津理综,4)锌铜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其中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和水分子通过。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铜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甲池的c(S)减小 C.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乙池溶液的总质量增加 D.阴阳离子分别通过交换膜向负极和正极移动,保持溶液中电荷平衡 2.(2018·全国卷Ⅱ·12)我国科学家研发了一种室温下“可呼吸”的Na-CO2二次电池,将NaClO4溶于有机溶剂作为电解液,钠和负载碳纳米管的镍网分别作为电极材料,电池的总反应为3CO2+ 4Na2Na2CO3+C。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放电时,ClO-4向负极移动 B.充电时释放CO2,放电时吸收CO2 C.放电时,正极反应为:3CO2+4e-=== 2CO2-3+C D.充电时,正极反应为:Na++e-=== Na 3.(2014·北京卷·8) 下列电池工作时,O2在正极放电的是() A.锌锰电池 B.氢燃料电池 C.铅蓄电池 D.镍镉电池 4.24-H2C2O4混合溶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待加工铝质工件为阳极 B.可选用不锈钢网作为阴极 C.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Al3++3e-===Al D.硫酸根离子在电解过程中向阳极移动

5.(2017·全国Ⅲ·11)全固态锂硫电池能量密度高、成本低,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电极a常用掺有石墨烯的S8材料,电池反应为16Li+x S8===8Li2S x(2≤x≤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电池工作时,正极可发生反应:2Li2S6+2Li++2e-===3Li2S4 B.电池工作时,外电路中流过0.02 mol电子,负极材料减重0.14 g C.石墨烯的作用主要是提高电极a的导电性 D.电池充电时间越长,电池中Li2S2的量越多 6.(2016·课标全国Ⅱ,11)Mg-AgCl电池是一种以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的水激活电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负极反应式为Mg-2e-===Mg2+ B.正极反应式为Ag++e-===Ag C.电池放电时Cl-由正极向负极迁移 D.负极会发生副反应Mg+2H2O===Mg(OH)2+H2↑ 7.(2014·福建卷·11)某原电池装置如右图所示,电池总反应为2Ag+Cl2=2AgC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极反应为AgCl +e-=Ag +Cl- B.放电时,交换膜右侧溶液中有大量白色沉淀生成 C.若用NaCl溶液代替盐酸,则电池总反应随之改变 D.当电路中转移0.01 mol e-时,交换膜左侧溶液中约减少0.02 mol离子 8.(2014·大纲卷·9)右图是在航天用高压氢镍电池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金属氢化物镍电池(MH-Ni电池)。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放电时正极反应为:NiOOH+H2O+e-→Ni(OH)2+OH- B.电池的电解液可为KOH溶液 C.充电时负极反应为:MH+OH-→M+H2O+e- D.MH是一类储氢材料,其氢密度越大,电池的能量密度越高 9.(2015北京理综,12)在通风橱中进行下列实验: 步 骤 现象Fe表面产生大量无色气泡,液面上方 变为红棕色 Fe表面产生少量红棕色气泡后, 迅速停止 Fe、Cu接触后,其表面均产生红棕 色气泡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Ⅰ中气体由无色变红棕色的化学方程式:2NO+O22NO2 B.Ⅱ中的现象说明Fe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阻止Fe进一步反应 C.对比Ⅰ、Ⅱ中现象,说明稀硝酸的氧化性强于浓硝酸 D.针对Ⅲ中现象,在Fe、Cu之间连接电流计,可判断Fe是否被氧化 10.锌-空气燃料电池可用作电动车动力电源,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反应为2Zn+O2+4OH-+2H2O===2Zn(OH)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充电时,电解质溶液中K+向阳极移动 B.充电时,电解质溶液中c(OH-)逐渐减小 C.放电时,负极反应为Zn+4OH--2e-===Zn(OH)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