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采收时间对中药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谈采收时间对中药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更新日期:2010-03-30 点击: 莫文先

中药大多来自自然界,而且分布面广,品种类型繁多。中药品质的好坏,取决于其有效成分含量的多少,有效成分含量的高低又与产地、品种、生长年限、生长环境、采收季节、时间和方法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试就相同品种、产地,不同生长年限、采收季节及时间等因素对其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作一简单的概述。

1 不同生长年限采收对中药材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不同植物的寿命长短不一,有的只有1 a,有的则长达10多a,甚至1 000 a以上。因此对于多年生的中药材的采收,宜选择其生长代谢最旺盛的时期,此时植物体内贮藏的物质较丰富,有效成分含量也较高。如采收15 a树龄的厚朴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含量为15.60%,而27 a 树龄的厚朴有效成分总含量为25.18%,30 a以上树龄的有效成分总含量则呈下降的趋势,所以厚朴的采收期应为20~30 a树龄之间,此时正是厚朴次生代谢最旺盛期[1]。又如1 a生野生和家种猪苓菌核中多糖的含量分别为0.08%、0.06%,而2 a生野生和家种猪苓多糖含量明显升高,分别为0.73%、0.50%,蛋白质和微量元素含量也明显增高[2]。

2 不同生长时期采收对中药材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药材的采收不仅要选择适当的生长年限,而且不同的采收季节对其有效成分含量也有很大的影响。
2.1 根及根茎类、茎木类药材的采收:此类药材的采收多选择在秋、冬季节及春初发芽前。此时药材中贮藏的营养物质最丰富,通常有效成分含量也比较高。如桔梗中皂甙的含量以4月份返青前最高(10.17%),随着地上植株的不断生长发育,根中皂甙的含量呈不断下降的趋势,10月份时最低(4.19%),以后又逐渐回升[3]。又如一匹叶时采收的野生川贝母样品,总皂甙、生物碱及西贝素的含量分别为0.683%、0.137%、0.0 367%,而花期时采收总皂甙、生物碱及西贝素的含量明显下降,分别为0.516%、0.127%和0.0 269%[4]。
2.2 果实种子类、花类药材的采收:花类药材多在含苞待放,即花朵将开未开时采收;果实种子类药材则在自然成熟或将近成熟时采收。如猪牙皂中皂甙的含量,在7月份果实刚成形时采收皂甙的含量为20.02%。随着果实的进一步成熟皂甙含量也逐渐升高。10月份以后果实充分成熟,皂甙含量到达最高,为38.53%[5]。诃子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变化也同样呈现出与其成熟度成正比例的关系[6]。又如不同发育阶段的金银花,其氯厚酸的含量也呈动态变化,幼蕾(2.16%)>成熟蕾(1.67%)>花期(1.40%),但由于幼蕾质量不稳定,性状欠佳,产量少,

采收时还是以成熟蕾为佳[7]。再如青蒿花(蕾)期和果期青蒿素含量比生长盛期分别高3.389%和14.90%[8]。
2.3 叶类药材的采收:叶类药材多在植物光合作用旺盛期,开花前或果实未成熟前采收。此时叶中营养成分最丰富,有效成分含量也比较高,如艾叶、番泻叶、臭梧桐叶等。如7月份采收的酸枣叶中总黄酮、芦丁的含量分别为1.96%、1.82%,而10月份采收总黄酮和芦丁的含量明显升高,分别为2.76%和2.257%[9]。另有报道类叶番泻叶和卵叶番泻叶在90~150 d生长中蒽醌甙分布规律,证明幼嫩小叶生长至0 d左右时,叶中含蒽醌类成分最高[10],此时是其生长最旺盛期。

3 1 d不同时刻采收对中药材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对有些药材的采收除注意生长年限、生长时期以外,还应注意采收时间。有些植物体内有效成分的含量具有周日性变化的特点,因此采收药材时应注意这方面的因素。如青蒿在同一天的不同时间采收,有效成分含量变化很大,早上采收的样品中青蒿素含量为0.415%,而中午12时和下午4时采收的样品中青蒿素含量分别为0.577%、0.543%。说明光照强度对青蒿素含量变化有很大的影响[8]。再如唐古特莨菪中生物碱的含量在同一天中也存在节律性的变化,早上采收的样品山莨菪碱含量为1.24%;中午采收含量为0.104%;晚上采收含量为0.114%。唐古特东莨菪叶中黄酮体含量和生物碱含量昼夜间变化很大。在开花盛期黄酮体含量最高在12时,而后降低,20时最低,至24时后又开始升高;生物碱含量变化较大,主要生物碱莨菪碱和东莨菪碱含量最高是在12时,最低是在24时;另一种未鉴定的生物碱在16时含量最高,而后逐渐降低,至24时则在叶中完全消失[11]。
另外,采收时外界气候以及植物的生长环境也可影响药材有效成分含量。如薄荷,如果以晴天采收时挥发油含量为1计算,则雨后2~3 d为1/4;如果雨天采收含量甚微,最好的采收时节以天晴1周后,在上午11时至下午2时采收挥发油含量最高[11]。
总之,采收时间与中药有效成分含量关系密切。元*李杲谓:“……根、叶、花、实,采之有时……失其时,则气味不全。”又有“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采回当柴烧”的农谚,说明适时采收对保证临床疗效的重要性。关于这问题,应该引起广大药学工作者的重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加强对影响药材有效成分含量的各个因素的研究,研究药材有效成分含量变化规律与产量的关系,找出每种药材的最适宜采收时间,对于提高中药材质量,保证临床疗效,保护和扩大药材资源,将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单位:广西龙泉山医院,柳州 54500

5

参考文献

 1 赵中振,胡 梅,唐晓军等.不同树龄3种厚朴中厚朴酚与和2厚朴酚的含量研究.中国中药杂志,1992,17(1)∶17
 2 郭顺星,徐锦堂,王春兰等.不同年龄的野生与家种猪苓菌核中糖类等成分含量测定.中国中药杂志,1992,17(2)∶78
 3 赵耕先,黄泉秀,彭国平.影响桔梗皂甙有关因素的研究.中草药,1989,18(6)∶18
 4 赵永德.4种川贝母的总甙、总生物碱及西贝素的含量测定.中国中药杂志,1994,19(2)∶72
 5 贾元印,聂 克.不同生长期猪牙皂中皂甙的含量测定.中国中药杂志,1989,14(11)∶657
 6 林 励,徐鸿华.不同品种及采收期诃子质量研究.中国中药杂志,1997,22(3)∶149
 7 李 强,任 茜,张永良,生 境.采收期、贮藏时间等因素对秦岭金银花氯原酸含量的影 响.中国中药杂志,1994,19(10)∶595
 8 钟凤林,陈和荣,陈 敏.青蒿最佳采收时期、采收部位和干燥方式的实验研究.中国中药杂志,1997,22(7)∶405
 9 李兰芳,赵淑云,吴树勋等.不同生长期酸枣叶总黄酮和芦丁的含量测定.中国中药杂志,1992,17(2)∶8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