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甘草采收时间与加工方法

中药材甘草采收时间与加工方法
中药材甘草采收时间与加工方法

中药材甘草采收时间与加

工方法

甘草是豆科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也是我国历史比较悠久的中药材。主要入药部位为植株根茎部,有着清热解毒、止咳祛痰等各种药效左右。现在在我国的种植面积是非常广泛的,在种植甘草时,其采收时间与方法也是非常关键,那么具体该什么时候采收呢?如何采收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甘草什么时间采收,如何采收和加工甘草?

1、采收时间

甘草的采收时间,要根据甘草的种植方法进行合理的调整。如果是种子直播的话,那么在种植第四年的时候进行采收。如果是根茎或者是分株繁殖的话,那么可在第三年采收。而如果是育苗移栽的话,那么在翌年便可采收。甘草在种植3年内,甘草酸的分泌较多,然后在第四年,甘草酸含量达到2.5%左右。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播种后第四年采收的原因。在采收的时候根据种植地区的气候等因素选择在春秋进行,一般在秋季等到甘草植株茎叶枯萎之后进行采挖。

2、采收方法

采收方法同样要根据种植方法来合理确定,如果是直播与育苗移栽的话,那么一般以人工、机械为主。人工采收时,现在植株两行旁将表土挖开25厘米左右,露出甘草植株根头后再抓住将其拔出。然后再将第二行的挖出的土放在第一行上,一次类推,能够明显的提高产量,并且保护土壤质量。如果是利用机械采收的话,那么首先要将犁深切35厘米左右,将植株侧根切断。再将根搂出即,在采收后理顺好甘草根茎部,将其捆起来,及时加工。

3、加工方法

甘草的加工场所不宜过远,要选择在地势高、干燥、通风正常且干净的地方。采收后的鲜草要将芦头、侧根及烂了的地方切除。然后按照层次将其切成30厘米左右的条,再扎成小堆进行晾晒。大约5天左右后堆成大草垛,再放在适宜的环境中阴干。最后根据国家的标准做好打捆工作,或者人工降低半加工的甘草切成片进行风干。

以上就是甘草采收时间及方法的简单介绍了。甘草的采收时间及方法都要根据种植方法来合理控制调整,保证甘草的产量,扩大种植效益。

中药材的适宜采收期

中药材的适宜采收期 中药材的适宜采收期⒈板蓝根 10月中、下旬,地上茎叶枯萎时挖取根部。先在畦沟的一边开60cm的深沟,然后顺着向前小心挖取。切勿伤根或断根。 ⒉地黄 春地黄于栽后当年11月前后,当地上茎叶枯黄且带斑点时采挖。先割去茎叶,然后在畦的一端开深35cm的深沟,小心挖取根块。 ⒊山药 以块根供药用。春栽的当年霜降前后收货。10月下旬当地上茎叶枯黄时,先采收株芽,拆除支架,割去茎蔓,挖出地下块根。注意保持山药块根完整。挖取后,切下芦头贮藏做种载,块根加工成药材。 ⒋人参 于生长6年后的10—11月份参叶变黄、越冬芽长大前采收。收获过早,浆液不足;过迟,人参品质下降,产量减少。先拆除参棚,顺行挖出参根,切勿伤根,然后抖掉泥土,去掉茎叶,装入箱内,运回加工。 ⒌蛇舌草 9—10月果实成熟后,平齐地面割去地上茎叶,除去杂质和泥土,晒至半干捆扎成小把,继续晒至全干即成商品。

⒍玄参 栽后当年11月,当地上茎枯萎时采挖。先割去茎秆,挖松根际周围土壤,小心将根块挖起,剪去茎叶,掰下块根。 ⒎穿心莲 栽后当年8—10月开花期和种子成熟初期为最佳采收期,产量高、质量好。采收时割去全草晒干;或将植株拔起,剪除根部,晒干即成商品。 ⒏北沙参 栽后1年可收获。春栽的于当年9—10月,秋栽的于翌年9月下旬,当叶片枯黄时开始采挖。先除去茎叶,小心挖取参根后,用草席覆盖,避免干后难以去皮。 ⒐当归 秋季直播繁育的于第二年,育苗移栽的于当年10月下旬植株枯黄时采挖。采收前10天地上茎叶割取,作为提取当归油的原料,然后小心挖取全根。 ⒑白术 当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中旬采挖为适期。当白术茎秆变黄褐色、叶片枯黄时采挖。过早,根块茎较嫩,药材质量差、产量低;过迟,已萌生侧芽,白术干后表皮皱缩,降低品质。采挖时选择晴天,小心挖出全根,抖去泥土,剪去茎秆,运回加工。 以下药材适宜冬春季采收。⒈苦参 栽后2年—3年收获,每年茎叶枯黄后至翌年春季萌发前挖取全根,按根条生长状况将其分割成单根,芦头、细根晒干或烘干即成商品。

中药材生产与品质

第二章中药材生产与品质 第一节中药材的品种与栽培 一、品种对药材质量的影响 在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中,品种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中药有效成分多来源于次生代谢产物,不同品种的植物由于遗传特性的不同,合成与积累次生代谢产物的种类及量可能存在着很大差异。 中药的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中药材的质量。 一药多基原情况普遍存在,有的来源于同属不同种,有的甚至为不同属或不同科。来源为同科不同属的中药如葶苈子;不同科的中药如青黛、珍珠等。有些不同基原的中药材,质量差异较大,例如《中国药典》收载的柴胡。由此可见,品种对中药质量的影响不容忽视。 二、栽培对药材质量的影响 中药材的生产主要有两种途径,即野生和栽培(养殖)。我国目前许多药材的栽培主要靠药农分散种植,种植技术粗放,再加上盲目扩大种植范围,造成种质不佳,种质特性退化的情况较为严重。 另外,在栽培过程中滥施农药、除草剂,过量使用化肥,造成中药材中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偏高,影响药材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成为影响中药材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对中药材的生产过程进行科学的管理,是提高药材质量和保证药材质量稳定的基础与关键。 第二节中药材的产地 一、产地对药材质量的影响 产地是影响中药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中药有效成分的形成和积累与其生长的自然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土地辽阔,同种药材会因产地不同(土壤、气候、光照、降雨、水质、生态环境的各异)引起药材质量上的差异。这直接影响中药质量的可控性,也会导致临床疗效的差异,因此,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规范化种植中药材,在建立种植基地时一定要选择该药材生长最适宜的地域。 二、道地药材 道地药材(又称地道药材)是指药材质优效佳,这一概念源于生产和中医临床实践,数千年来被无数的中医临床实践所证实,有着丰富的科学内涵。 辨别优质中药材质量的独具特色的综合标准,也是中药学中控制药材质量的一项独具特色的综合判别标准。 通常认为:“道地药材就是指在一特定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的区域内所产的药材,并且生产较为集中,具有一定的栽培技术和采收加工方法,质优效佳,为中医临床所公认。” 在药名前多冠以地名,以示其道地产区。如西宁大黄、宁夏枸杞、川贝母、川芎、秦艽、辽五味、关防风、怀地黄等。例外的情况是有少数药材,药名前所冠的地名不是指产地,而系指进口或集散地而言,如广木香,并非广州所产,而是从广东进口,藏红花亦非西藏所产,而是从西藏进口。 目前常用的道地药材包括: 1.川药 主产地四川、西藏等。如川贝母、川芎、黄连、川乌、附子、麦冬、丹参、干姜、白芷、天麻、川牛膝、川楝子、川楝皮、川续断、花椒、黄柏、厚朴、金钱草、五倍子、冬虫夏草、麝香等。 2.广药 又称“南药”,主产地广东、广西、海南及台湾。如阳春砂、广藿香、广金钱草、益智仁、广陈皮、广豆根、蛤蚧、肉桂、桂莪术、苏木、巴戟天、高良姜、八角茴香、化橘红、樟脑、桂枝、槟榔等。

中药材的最佳采收时期

中药材种类繁多,药用部位不同,其最佳采收的时间也不相同。所谓最佳采收期,是针对中药材的质量而言的。中药材质量的好坏,取决于有效成分含量的多少,与产地、品种、栽培技术和采收的年限、季节、时间、方法等有密切关系。为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和产量,大部分中药材成熟后应及时采收。中药材的成熟是指药用部位已达到药用标准,符合国家药典规定和要求。药材质量包括内在质量和外观性状,所以中药材最佳采收期应在有效成分含量最高、外观性状如形、色、质地、大小等最佳的时期进行,才能得到优质的药材,达到较好的效益。 现根据前人经验,结合影响药材性状和品质的因素及药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营养物质贮失规律,按中药材药用部分的不同,对中药材的最佳采收期简述如下。 一、以根及根茎类入药的中药材品种此类中药材一般以根及根茎结实、根条直顺、少分叉、粉性足的质量较好,采收季节多在秋、冬、或早春,待其生长停止、花叶凋谢的休眠期及早春发芽前采收。大部分品种春季发芽前采收为最适时期,因为初春时药用植物准备萌发,根茎部贮存的大量营养物质还没有或刚开始分解,所以有效成分含量最高,营养物质最丰富,质量最好。但也有例外情况,如黄芪、草乌、黄连、党参等在秋季采收,而太子参、半夏、附子等则以夏季刨收有效成分含量高,质量好。现把部分品种最适宜的采收期分述如下(见附表),供参考。 附表 1.早春采收:甘草、丹参、拳参、虎杖、赤芍、北豆根、地榆、苦参、远志、甘遂、白蔹、独活、前胡、藁本、防风、柴胡、秦艽、白薇、紫草、射干、莪术、天麻、黄芩,南沙参、桔梗、苍术、紫菀、漏芦、三棱、百部、黄精、玉竹等。 2.秋季采收:黄芪、狗脊、防己、威灵仙、草乌、白芍、黄连、升麻、商陆、常山、人参、三七、当归、羌活、北沙参、龙胆、白前、徐长卿、地黄、续断、党参、香附、白附子、重楼、天冬、山药、白及等。 3.冬季采收:大黄、何首乌、牛膝、板蓝根、葛根、玄参、天花粉、白术、泽泻、天南星、木香、土茯苓、姜黄、郁金等。 4.夏季采收:延胡素、附子、川乌、太子参、贯众、川芎、白芷、半夏、川贝母、浙贝母、麦冬等。 二、以花入药的中药材品种 花类中药材多在花蕾含苞未放时采收,质量较好,如花已盛开,则花易散瓣、破碎、失色、香气逸散,严重影响质量。如,金银花应在夏秋花蕾前头蓬大由青转黄时,丁香在秋季花蕾由绿转红时,辛夷在冬末春初花未开放时,玫瑰在春末夏初花将要开放时,槐米在夏季花蕾形成时,采收最适宜,其有效成分含量高,质量好。但也有部分花类中药材品种需在花朵开放时采收,如月季花在春夏季当花微开时,闹羊花在4~5月花开时,洋金花在春夏及花初开时,菊花在秋冬花盛开时,红花在夏季花由黄变红时等,为最适宜的采收期。 三、以果实及种子类入药的中药材品种 果实类中药材多在自然成熟或将近成熟时采收较好;种子类中药材应在种子完全发育成熟、籽粒饱满、有效成分含量高时采收较好。如火麻仁、马兜铃、地肤子、青箱子、五味子、王不留行、肉豆蔻、莱菔子、覆盆子、木瓜、山植、瓜蒌、苦杏仁、郁李仁、乌梅、金樱子、沙苑子、草决明、补骨纸、胡芦巴、枳壳、吴茱萸、巴豆、酸枣仁、胖大海、大风子、使君子、河子、小茴香、蛇床子、山茱萸、连翘、女贞子、马钱子、菟丝子、牵牛子、天仙子、枸杞子、牛蒡子、薏苡仁、砂仁、草果、益智仁等。对成熟度不一致的品种,应在成熟时随熟随采,分批进行。如急性子、千金子等。

中药材采收注意事项

中药材采收注意事项 1、采收对药材质量的影响 中药材质量的好坏,与其所含有效成分的多少密切相关。有效物质含量的高低除取决于药用植物品种、药用部位、产地、生产技术外,药材的采收年限、季节、时间、方法等直接影响药材的质量、产量和收获率。 槐花在花蕾期芦丁的含量最高可达28%,如已开花,则芦丁含量急剧下降。 所以中药材的合理采收,对保证药材优质高产,保护和扩大药源,以及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2、药材的适宜采收期 确定中药的适宜采收期,必须把有效成分的积累动态与药用部分的产量变化等因素结合起来考虑。一般以药材质量的最优化和产量的最大化为原则,而这两个指标有时是不一致的,所以必须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 中药材适宜采收期确定的一般原则: ①双峰期,即有效成分含量高峰期与产量高峰期基本一致时,共同的高峰期即为适宜采收期。许多根及根茎类中药,在秋冬季节地上部分枯萎后和春初植物发芽前或刚露苗时,既是有效成分高峰期,又是产量高峰期,这个时期就是它们最适宜采收期。如莪术、郁金、姜黄、天花粉、山药等。 ②当有效成分的含量有一显著的高峰期,而药用部分的产量变化不大时,此含量高峰期,即为适宜采收期。 ③有效成分含量无显著变化,药材产量的高峰期应为最适宜采收期。 ④有效成分含量高峰期与产量不一致时,有效成分总含量最高时期即为适宜采收期。如人参,对吉林抚松栽培的不同年龄人参的皂苷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皂苷的积累是随人参栽培年限的增加而逐渐增加,至4年生含量达到最高(4.8%),以后两年增加较慢或略有下降,6年生者在秋季药材产量和人参皂苷总含量均较高,故栽培人参应以6年生者秋季为适宜采收期。对多年生药用植物适宜采收期生长年限的选择,应根据有效成分含量高峰期,兼顾产量高峰期,经综合分析来确定。 ⑤有些药材,除含有效成分外,尚含有毒成分,在确定适宜采收期时应以药效成分总含量最高、毒性成分含量最低时采集为宜。 3、各类药材的一般采收原则 利用传统的采药经验,根据各种药用部位的生长特点,分别掌握合理的采收季节是十分必要的。 (1)植物药类 不同的药用部分,采收时间也不同。 ①.根及根茎类 一般在秋、冬两季植物地上部分将枯萎时及春初发芽前或刚露苗时采收,此时根或根茎中贮藏的营养物质最为丰富,通常所含有效成分也比较高,如牛膝、党参、黄连、大黄、防风等。有些中药由于植株枯萎时间较早,则在夏季采收,如浙贝母、延胡索、半夏、太子参等。但也有例外,如明党参在春天采集较好。 ②.茎木类 一般在秋、冬两季采收,此时有效物质积累丰富,如大血藤、鸡血藤、首乌藤、忍冬藤等。有些木类药材全年均可采收,如苏木、降香、沉香等。 ③.皮类

中药材一般采集方法

中药材一般采集方法 合理采收中药材对保证药材质量十分重要,现将常用中药材的一般采集原则简要介绍给大家。 合理采收中药材对保证药材质量十分重要,现将常用中药材的一般采集原则简要介绍给大家。 1、果实与种子类药材一般多在果实接近成熟时或成熟时采收,如栝楼、栀子、山楂;有的在果实成熟后经霜变色时采摘,如川楝子经霜变黄,山茱萸经霜变红时采摘。有的专采未成熟的果实,如积实、青皮等。如果实成熟期不一致,可随熟随采,过早采收则其肉薄,过迟则其果肉松泡,影响质量与产量,如木瓜等。种子类药材必须在果实完全成熟时采收,如牵牛子、决明子、白芥子等。 2、动物类中药材因其种类不同,药用部位不同而异。一般动物及虫类药材大多在春、夏、秋三季,在其活动期中捕捉,如斑螫、蚯蚓、蟾酥、全蝎、蛇等。有的以卵鞘入药的,则在3月中旬前收集,过时则虫卵孵化成虫。以成虫入药的均应在其活动期捕捉;有翅昆虫的清晨露水未干时便于捕捉;鹿茸则应在5月中旬至7 月下旬锯取,过时就骨化为角;牛黄、马宝结石类药材应在屠宰时注意收取。两栖动物如蛤土瞑,则于秋末进入冬眠时捕捉,不可用炸药或通电捕捉,泽渔而竭、杀鸡取卵的办法应予禁止。 3、根及根茎类药材根为植物贮藏器官,当地上植株开始生长时,往往会消耗根中贮藏的养分,所以一般根及根茎类药材多宜在其休眠期采收,即秋季及冬季采收。例如地黄在秋末或冬季采收,此时质地

坚实,干燥后粉性也足。可是到了春天,地上部位长出后,这时采收就松泡,干燥后其性状干瘪如柴,没有粉质,不能入药。但也有例外,如明党参春天来收,太子参则在夏天采收较好,延胡索(元胡)是早春植物,则应在立夏后地上植株部分枯萎前采挖。 4、叶类及全草类药材应在中草药地上部分生长最旺盛时或在花蕾将开放时,亦或在花盛开,果实尚未成熟时采收,如艾叶,紫苏叶均在开花前采收。少数叶类药材秋冬时采收,如桑叶即如此。全草类的青蒿、薄荷均在茎叶旺盛生长时采收。益母草、荆芥、香需等在开花时采收。全草类一般割取地上部分,少数连根挖起,全株药用,如蒲公荚、细辛等。 5、花类药材一般宜在花含苞待放时采收,不宜在花完全盘开时采收,更不可在花衰败欲落时采收。因为后两种情况不仅影响药材性状、颜色、气味,更重要的是药效成分的含量也会显著减少。如金银花、辛夷花、丁香、槐花米等都应在花含苞待放时采收。红花、洋金花等均宜在花刚开放时采收。菊花等在花盛开时采收。对花期较长,花朵陆续开放的植物,应分批采摘以保证药材质量。个别如松花粉、蒲黄更要掌握采集花粉时间,否则自然脱落,影响产量。 6、茎木类药材一般在秋、冬两季采收,如关水通、大血藤、忍冬藤、首乌藤等。有些木类药材全年可采,如苏木、降香、沉香等。 7、皮类药材一般在春末夏初采收,此时树皮养分及液汁增多,形成层细胞分裂较快,皮部与木部容易剥离,伤口较易愈合,如黄柏、厚朴、秦皮。少数皮类药材于秋冬两季采取,如川楝皮、肉桂等,此

中药材得最佳采收时期

中药材种类繁多,药用部位不同,其最佳采收得时间也不相同。所谓最佳采收期,就是针对中药材得质量而言得。中药材质量得好坏,取决于有效成分含量得多少,与产地、品种、栽培技术与采收得年限、季节、时间、方法等有密切关系。为保证中药材得质量与产量,大部分中药材成熟后应及时采收。中药材得成熟就是指药用部位已达到药用标准,符合国家药典规定与要求。药材质量包括内在质量与外观性状,所以中药材最佳采收期应在有效成分含量最高、外观性状如形、色、质地、大小等最佳得时期进行,才能得到优质得药材,达到较好得效益。 现根据前人经验,结合影响药材性状与品质得因素及药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营养物质贮失规律,按中药材药 用部分得不同,对中药材得最佳采收期简述如下。 一、以根及根茎类入药得中药材品种此类中药材一般以根及根茎结实、根条直顺、少分叉、粉性足得质量较好,采收季节多在秋、冬、或早春,待其生长停止、花叶凋谢得休眠期及早春发芽前采收。大部分品种春季发芽前采收为最适时期,因为初春时药用植物准备萌发,根茎部贮存得大量营养物质还没有或刚开始分解,所以有效成分含量最高,营养物质最丰富,质量最好。但也有例外情况,如黄芪、草乌、黄连、党参等在秋季采收,而太子参、半夏、附子等则以夏季刨收有效成分含量高,质量好。现把部分品种最适宜得采收期分述如下(见附表),供参考。 附表 1、早春采收:甘草、丹参、拳参、虎杖、赤芍、北豆根、地榆、苦参、远志、甘遂、白蔹、独活、前胡、藁本、防风、柴胡、秦艽、白薇、紫草、射干、莪术、天麻、黄芩,南沙参、桔梗、苍术、紫菀、漏芦、三棱、百部、黄精、玉竹等。 2、秋季采收:黄芪、狗脊、防己、威灵仙、草乌、白芍、黄连、升麻、商陆、常山、人参、三七、当归、羌活、北沙参、龙胆、白前、徐长卿、地黄、续断、党参、香附、白附子、重楼、天冬、山药、白及等。 3、冬季采收:大黄、何首乌、牛膝、板蓝根、葛根、玄参、天花粉、白术、泽泻、天南星、木香、土茯苓、姜黄、郁金等。 4、夏季采收:延胡素、附子、川乌、太子参、贯众、川芎、白芷、半夏、川贝母、浙贝母、麦冬等。 二、以花入药得中药材品种 花类中药材多在花蕾含苞未放时采收,质量较好,如花已盛开,则花易散瓣、破碎、失色、香气逸散,严重影响质量。如,金银花应在夏秋花蕾前头蓬大由青转黄时,丁香在秋季花蕾由绿转红时,辛夷在冬末春初花未开放时,玫瑰在春末夏初花将要开放时,槐米在夏季花蕾形成时,采收最适宜,其有效成分含量高,质量好。但也有部分花类中药材品种需在花朵开放时采收,如月季花在春夏季当花微开时,闹羊花在4~5月花开时,洋金花在春夏及花初开时,菊花在秋冬花盛开时,红花在夏季花由黄变红时等,为最适宜得采收期。 三、以果实及种子类入药得中药材品种 果实类中药材多在自然成熟或将近成熟时采收较好;种子类中药材应在种子完全发育成熟、籽粒饱满、有效成分含量高时采收较好。如火麻仁、马兜铃、地肤子、青箱子、五味子、王不留行、肉豆蔻、莱菔子、覆盆子、木瓜、山植、瓜蒌、苦杏仁、郁李仁、乌梅、金樱子、沙苑子、草决明、补骨纸、胡芦巴、枳壳、吴茱萸、巴豆、酸枣仁、胖大海、大风子、使君子、河子、小茴香、蛇床子、山茱萸、连翘、女贞子、马钱子、菟丝子、牵牛子、天仙子、枸杞子、牛蒡子、薏苡仁、砂仁、草果、益智仁等。对成熟度不一致得品种,应在成熟时随熟随采,分批进行。如急性子、千金子等。

中药材的采收时间

中药材的采收 (1)全草: 大多数在植物枝叶茂盛、花朵初开时采集,从根以上割取地上部分,如益母草、荆芥、紫苏、豨莶草等;如须连根入药的则可拔起全株,如小蓟、车前草、地丁等;而须用带叶花梢的更需适时采收,如夏枯草、薄荷等。 (2)叶类: 通常在花蕾将放或正盛开的时候,此时叶片茂盛、性味完壮、药力雄厚,最适于采收,如枇杷叶、荷叶、大青叶、艾叶等。有些特定的药物如桑叶,需在深秋经霜后采集。 (3)花、花粉: 花类药材,一般采收未开放的花蕾或刚开放的花朵,以免香味散失、花瓣散落而影响质量,如野菊花、金银花、月季花、旋覆花等。对花期短的植物或花朵次第开放者,应分次及时摘取。至于蒲黄之类以花粉入药者,则须在花朵盛开时采取。 (4)果实、种子: 果实类药物除青皮、枳实、覆盆子、乌梅等少数药材要在果实未成熟时采收果皮或果实外,一般都在果实成熟时采收,如瓜蒌、槟榔、马兜铃等。以种子入药的,通常在完全成熟后采集,如莲子、银杏、沙苑子、菟丝子等。有些既用全草又用种子入药的,可在种子成熟后割取全草,将种子打下后分别晒干贮存,如车前子、苏子等。收集整理有些种子成熟时易脱落,或果壳易裂开,种子散失者,如茴香、牵牛子、豆蔻等,则应在刚成熟时采集。容易变质的浆果如枸杞子、女贞子等,最好在略熟时于清晨或傍晚时分采收。 (5)根、根茎: 一般以秋末或春初即二月、八月采收为佳,因为春初“津润始萌,未充枝叶,势力淳浓”,“至秋枝叶干枯,津润归流于下”,且“春宁宜早,秋宁宜晚”。现代研究也证明早春及深秋时植物的根茎中有效成分含量较高,此时采集则产量和质量都较高,如天麻、葛根、玉竹、大黄、桔梗、苍术等。但也有少数例外,如半夏、太子参、延胡索等则要在夏天采收。

各类中药材采收有技巧

各类中药材采收有技巧 树皮类药材的采收:通常在春夏之交、植物生长旺盛期、树液流动时应尽快采剥。此时,树皮类汁液充足,形成层生长最活跃,皮部与木质部最容易分离,如杜仲、黄柏、厚朴、肉桂等树皮。其采收方法:一般剥取环状块或采取“剥皮再生法”进行采收。 花类药材的采收:这类药材采摘季节性很强,如辛夷花、款冬花、金银花等要采摘未开放的花蕾供药用;绿梅花等要采摘即将开放的花朵入药;菊花、凌霄花、红花、西红花等要采摘盛开的花或花柱供药用。采收方法:选择晴天分期分批采摘,采摘后避免挤压,并注意遮阳,防日晒变色。 全草类药材的采收:通常在枝叶生长茂盛、初花时收割,如荆芥、藿香、穿心莲、益母草、半边莲等。但有些应在开花前采收,如佩兰、青蒿等;也有些是采集嫩苗,如春柴胡等;而马鞭草要在花开后采。极少要连根挖出入药,如北细辛、紫花地丁等。采收方法:割取或挖取。 叶类药材的采收:一般在植物的叶片生长旺盛、叶色浓绿,花蕾开放前采收,如青叶、紫苏叶、艾叶等品。植物一旦开花结果,叶肉内储藏的营养物质就向花、果转移,从而降低叶类药材的质量。也有极少数叶类药材宜在秋后经霜打后采摘,如桑叶、银杏叶等,而枇杷叶则要在落叶后采。采

收方法:摘取、割取或拾取。 根及根茎类药材的采收:当植物正在生长发育时,会消耗根部储藏的养分,因此一般在植物休眠期,即秋冬季落叶后至翌年早春萌发前采收根及根茎类药材,如黄芪、党参、丹参、桔梗、丹皮、地骨皮、前胡等。此时地下根和根茎储藏的营养物质和有效成分含量最高。少数药材如白芷、当归、川芎等应在生长期采收。采收方法:选雨后的晴天或阴天,在土壤较湿润时用锄头或特制的工具挖取。采挖时注意保持根皮完整,避免损伤而降低药材质量。 根皮类药材的采收:采收时期同根茎类。先将根部从土中挖出,然后进行砸打或搓揉使皮肉与木心分离,如五加皮、远志肉等根皮。 果实类药材的采收:多数果实类药材在果实完全成熟时采收,如瓜蒌、黄栀子、薏苡仁、花椒、八角等;也有些要求果实成熟经霜打后再采,如山茱萸霜后变红、川楝子霜打变黄时才采收;还有些应在果实未成熟时采收,如青皮、枳实、桔红等。果实成熟期不一致的药材,如山楂等,要随熟随采,过早采收肉薄产量低,过期采收肉松泡,质量差。多汁浆果,如枸杞子、山茱萸等,采摘后应避免挤压和翻动。采收方法:摘取或剪取。同一果序上的果实成熟期一致的,如女贞子、五味子等,可将整果序剪取,放置若干天后摘取果实。

2015年执业药师中药专一《中药材的采收》

2015年执业药师中药专一《中药材的采收》知识点一、采收对药材质量的影响 中药材质量的好坏,与其所含有效成分的多少密切相关。 有效物质含量的高低除取决于药用植物品种、药用部位、产地、生产技术外,药材的采收年限、季节、时间、方法等直接影响药材的质量、产量和收获率。 如槐花在花蕾期芦丁的含量最高可达28%,如己开花,则芦丁含量急剧下降;甘草在生长初期甘草甜素的含量为6.5%,开花前期为10.5%,开花盛期为4.5%,生长末期为3.5%。 中药材的适时采收是生产优质药材的重要环节。 历代本草早有记载:如《本草经集注》载:“其根物多以二月八月采者,谓春初津润始萌,未充枝叶,势力淳浓也。至秋枝叶干枯,津润归流于下也。大抵春宁宜早,秋宁宜晚,花、实、茎、叶,各随其成熟尔。” 李杲谓:“凡诸草、木、昆虫,产之有地;根、叶、花、实,采之有时。失其地,则性味少异;失其时,则气味不全。” 所以中药材的合理采收,对保证药材优质高产,保护和扩大药源,以及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知识点二、适宜采收期的确定 确定中药的适宜采收期,必须把有效成分的积累动态与药用部分的产量变化等因素结合起来考虑。一般以药材质量的最优化和产量的最大化为原则,而这两个指标有时是不一致的,所以必须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 中药材适宜采收期确定的一般原则: 1.双峰期,即有效成分含量高峰期与产量高峰期基本一致时,共同的高峰期即为适宜采收期。许多根及根茎类中药,在秋冬季节地上部分枯萎后和春初植物发芽前或刚露苗时,既是有效成分高峰期,又是产量高峰期,这个时期就是它们最适宜采收期。如莪术、郁金、姜黄、天花粉、山药等。 2.当有效成分的含量有一显著的高峰期,而药用部分的产量变化不大时,此含量高峰期,即为适宜采收期。如三颗针的根在营养期与开花期小檗碱含量差异不大,但在落果期小檗碱含量增加一倍以上,故三颗针根的适宜采收期应是落果期。 3.有效成分含量无显著变化,药材产量的高峰期应为最适宜采收期。如牡丹皮5年生者含丹皮酚最高为3.71%,3年生者为3.20%,两者的含量差异并不显著,且3年生者少两年生长期,故以3年生者为最佳采收年限。 4.有效成分含量高峰期与产量不一致时,有效成分总含量最高时期即为适宜采收期。如人参,对吉林抚松栽培的不同年龄人参的皂苷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皂苷的积累是随人参栽培年限的增加而逐渐增加,至4年生含量达到最高(4.8%),以后两年增加较慢或略有下降,6年生者在秋季药材产量和人参皂苷总含量均较高,故栽培人参应以6年生者秋季为适宜采收期。 对多年生药用植物适宜采收期生长年限的选择,应根据有效成分含量高峰期,兼顾产量高峰期,经综合分析来确定。 某些全草类药材,有效成分存在于各种器官中,而各器官中物质的积累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又各不相同。所以,单凭一种器官中有效成分的积累动态确定合理的采收期是不可行的。 5.有些药材,除含有效成分外,尚含有毒成分,在确定适宜采收期时应以药效成分总含量最高、毒性成分含量最低时采集为宜。

中药材的加工目的和方法

中药材的加工目的和方法 中药材加工: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对作为中药材来源的植物、动物、矿物(除人工制成品及鲜品)进行采收、加工处理的技术。又称中药材初加工或产地加工。 中药材加工的目的是:一、除去杂质和非药用部分,保持药材的纯净。二、分离不同药用部位。三、进行初步处理,利于药材干燥。四、保持有效成分,保证药效。五、整形、分等,利于按质论价。 加工药材一般都要达到形体完整,身干无杂,色泽好,不变气、味,有效成分破坏少等。所以,药材加工对中药材商品形成、中药饮片、中成药以及市场流通和临床使用都有重要意义。 中药材常用加工方法: 一、洗涤与挑选 洗涤主要是洗除药材泥沙和污垢,多用于根及根茎类药材。直接晒干或阴干的药材、具有芳香气味的药材一般不用水淘洗。挑选主要是清除杂质和非药用部分,同时初步分级,利于分别加工和干燥。 二、修整切制 运用修剪、切削、整形等方法,去除非药用部分和不合规格的部分,使药材整齐,利于包装,如剪去芦头、须根,进行切片、切瓣、截短等。 目前,药材多在产地趁鲜加工切制,这样易切制,片形好,干燥快,减少一些工序,成本低。 去皮、壳。对果实种子或根及根茎类药材以及皮类药材去除表皮或外壳,使药材表面光洁,有利于干燥和储藏。对果实种子类药材,一般采收后晒干去壳,去除种子;或先去壳去除种子,而后晒干。 三、蒸、煮、烫

对某些药材经蒸、煮、或烫后进行干燥。含黏液汁、淀粉、或糖分多的药材,不易干燥,经蒸、煮或烫处理后,则干燥快,不易生虫。加热时间长短及采取何种加热方法,视药材性质而定,药材加热处理后,不仅容易干燥,而且利于刮皮抽芯。 四、熏硫 是在药材干燥前后用硫磺熏制。有些药材,为使表面色泽洁白,防止霉烂,常用硫磺熏制。目前在基层此方法常用,其效果好、成本低、运用历史悠久。但二氧化硫残留高,往往出口受限,应引起重视。新版药典已对部分药材进行二氧化硫残留限量规定。 五、发汗 将药材晒或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煮(蒸)后,堆置起来发热,使其内部水分散发的方法习称“发汗”,可根据情况反复多次,有利于干燥,可使药材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等。 六、干燥 除去药材中的大量水分,避免发霉、虫蛀以及有效成分分解和被坏,利于贮藏,保证药材质量。除少数鲜用的药材外,均需要干燥。常用的有以下方法: 1)晒干。利用阳光直接晒干,是一种最简便、经济的方法。多数药材用此方法干燥。需注意:①含挥发油的药材不宜采用此法,以避免挥发油散失。②药材的色泽和有效成分受日光照射后易变色者,不宜用此法。③有些药材在烈日下晒后易爆裂。④药材晒干后,药凉透才可以包装,否则将因内部温度高而发酵,或因部分水分未散尽而造成局部水分过多而发霉等。 2)烘干。利用加温的方法使药材干燥。一般温度以50~60℃为宜,此温度对一般药材的成分没有大的破坏作用,同时抑制了酶的活性。对含维生素C的多汁果实药材可用70~90℃的温度以利干燥。含挥发油或需保留酶活性的药材,不宜用此法。富含淀粉的药材如需保持粉性,烘干温度应缓缓升高,以免新鲜药材遇高热淀粉发生糊化。

适于春夏采收的10种中药材

适于春夏采收的10种中药材 金银花“四月八,采银花”。农历小满前后,是采收加工的大忙季节。采摘应掌握在花蕾开放前进行,花蕾在上午8~9时开放,采收最好在清晨日出前进行,摘下含苞欲放的花蕾,这样采摘产量高,质量好。 金银花“四月八,采银花”。农历小满前后,是采收加工的大忙季节。采摘应掌握在花蕾开放前进行,花蕾在上午8~9时开放,采收最好在清晨日出前进行,摘下含苞欲放的花蕾,这样采摘产量高,质量好。采收下来的花蕾可在平整无尘土的地方晾晒,也可撒到纱筐或秸秆上面晾晒,每筐撒鲜花2~3千克,将筐子南北向置于通风向阳处。花蕾撒开要均匀,八成干以后方可翻动,否则花蕾变黑,降低等级。一次晒干的金银花,过些日子要再翻一次,直至完全干燥,即可贮藏待售。 远志生长3~4年后,在初春出苗前或秋后地上部分枯萎后,挖取根部,除去地上残茎及泥土,趁新鲜时选择无病害根茎,然后按根茎的粗细分别加工。选择较粗的根茎,用木棒敲打或用手揉搓,使其松软,抽去木心,晒干即为“远志筒”;选择较细的根茎,用木棒锤打裂开,除去木心,晒干后称为“远志肉”。 猫爪草块根繁殖栽后生长1年采收,种子繁殖生长2~3年采挖,一年四季均可收获,但以春季5月、冬季11月为宜。采挖时轻轻地将全株挖起,剪去茎部及须根,掰下块根、洗净泥土,晒干后即成商品。 半支莲用种子繁殖的半支莲,从第二年起每年5、7、9月,都

可收割一次。分株繁殖的,当年9月收获一次,以后每年都可收割3次。采收时用镰刀齐地,割取全株,拣除杂草,捆成小把(约500~1000克),晒干或阴干即可。 益母草全草入药为益母草,果实入药为茺蔚子。在夏秋间花开时,割取地上全草,晒干。果实(茺蔚子)在秋季成熟后采收、晒干,筛去杂质,即可出售。 藿香北方收1年,南方可连续收2年,在每年6~7月,花序抽出而未开花时择晴天齐地面收割全草,薄摊晒至日落,收进室内堆放过夜,次日再晒,也于日落后收进,次晨理齐,捆扎包紧,以免走失香气。第二次为10月收割,迅速晾干、晒干、烤干,即可供药用。 知母春秋两季均可采收。种子繁殖的以生长3年采收为宜,于4月中旬、5月上旬或10月上旬采挖,用锹崛起地下根茎,挖出后用手掰掉残茎和须根。晒干后即为“毛知母”,趁鲜剥去外皮晒干,为“知母肉”。 玉竹一般在栽种后第3年收获,于春季采挖,选雨后天晴、土壤稍干时,将茎叶割下,然后用齿耙顺行挖取,注意防止把根茎挖断、撞伤。挖起后,抖去泥沙,运回加工。加工方法:将鲜根茎大小分级后,放在阳光下曝晒3~4天,待外表变软,有黏液渗出后,用竹篓轻轻撞去根毛及泥沙,继续晾晒,由白变黄时,用手搓擦或两脚反复踩揉,如此反复数次,至柔软光滑、无硬心、色黄白时晒干。夜晚待凉透后加覆盖物。 红花在7~8月间,花冠由黄变红色时采收。由于植株带刺,故

中药材的最佳采收期

中药材的最佳采收期 中药材种类繁多,药用部位不同,其最佳采收的时间也不相同。所谓最佳采收期,是针对中药材的质量而言的。中药材质量的好坏,取决于有效成分含量的多少,与产地、品种、栽培技术和采收的年限、季节、时间、方法等有密切关系。为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和产量,大部分中药材成熟后应及时采收。中药材的成熟是指药用部位已达到药用标准,符合国家药典规定和要求。药材质量包括内在质量和外观性状,所以中药材最佳采收期应在有效成分含量最高、外观性状如形、色、质地、大小等最佳的时期进行,才能得到优质的药材,达到较好的效益。 现根据前人经验,结合影响药材性状和品质的因素及药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营养物质贮失规律,按中药材药用部分的不同,对中药材的最佳采收期简述如下。 一、以根及根茎类入药的中药材品种此类中药材一般以根及根茎结实、根条直顺、少分叉、粉性足的质量较好,采收季节多在秋、冬、或早春,待其生长停止、花叶凋谢的休眠期及早春发芽前采收。大部分品种春季发芽前采收为最适时期,因为初春时药用植物准备萌发,根茎部贮存的大量营养物质还没有或刚开始分解,所以有效成分含量最高,营养物质最丰富,质量最好。但也有例外情况,如黄芪、草乌、黄

连、党参等在秋季采收,而太子参、半夏、附子等则以夏季刨收有效成分含量高,质量好。现把部分品种最适宜的采收期分述如下(见附表),供参考。 附表 1.早春采收:甘草、丹参、拳参、虎杖、赤芍、北豆根、地榆、苦参、远志、甘遂、白蔹、独活、前胡、藁本、防风、柴胡、秦艽、白薇、紫草、射干、莪术、天麻、黄芩,南沙参、桔梗、苍术、紫菀、漏芦、三棱、百部、黄精、玉竹等。 2.秋季采收:黄芪、狗脊、防己、威灵仙、草乌、白芍、黄连、升麻、商陆、常山、人参、三七、当归、羌活、北沙参、龙胆、白前、徐长卿、地黄、续断、党参、香附、白附子、重楼、天冬、山药、白及等。 3.冬季采收:大黄、何首乌、牛膝、板蓝根、葛根、玄参、天花粉、白术、泽泻、天南星、木香、土茯苓、姜黄、郁金等。 4.夏季采收:延胡素、附子、川乌、太子参、贯众、川芎、白芷、半夏、川贝母、浙贝母、麦冬等。 二、以花入药的中药材品种 花类中药材多在花蕾含苞未放时采收,质量较好,如花已盛开,则花易散瓣、破碎、失色、香气逸散,严重影响质量。如,金银花应在夏秋花蕾前头蓬大由青转黄时,丁香在秋季花蕾由绿转红时,辛夷在冬末春初花未开放时,玫瑰在春末

五类中药材最佳采收期在何时

五类中药材最佳采收期在何时 此类中药材一般以根及根茎结实、根条直顺、少分叉、粉性足的质量较好,采收季节多在秋、冬、或早春,待其生长停止、花叶凋谢的休眠期及早春发芽前采收。 一、以根及根茎类入药的中药材品种 此类中药材一般以根及根茎结实、根条直顺、少分叉、粉性足的质量较好,采收季节多在秋、冬、或早春,待其生长停止、花叶凋谢的休眠期及早春发芽前采收。大部分品种春季发芽前采收为最适时期,因为初春时药用植物准备萌发,根茎部贮存的大量营养物质还没有或刚开始分解,所以有效成分含量最高,营养物质最丰富,质量最好。但也有例外情况,如黄芪、草乌、黄连、党参等在秋季采收,而太子参、半夏、附子等则以夏季刨收有效成分含量高,质量好。现把部分品种最适宜的采收期分述如下,供参考。 1、早春采收:甘草、丹参、拳参、虎杖、赤芍、北豆根、地榆、苦参、远志、甘遂、白蔹、独活、前胡、藁本、防风、柴胡、秦艽、白薇、紫草、射干、莪术、天麻、黄芩,南沙参、桔梗、苍术、紫菀、漏芦、三棱、百部、黄精、玉竹等。 2、秋季采收:黄芪、狗脊、防己、威灵仙、草乌、白芍、黄连、升麻、商陆、常山、人参、三七、当归、羌活、北沙参、龙胆、白前、徐长卿、地黄、续断、党参、香附、白附子、重楼、天冬、山药、白及等。 3、冬季采收:大黄、何首乌、牛膝、板蓝根、葛根、玄参、天

花粉、白术、泽泻、天南星、木香、土茯苓、姜黄、郁金等。 4、夏季采收:延胡索、附子、川乌、太子参、贯众、川芎、白芷、半夏、川贝母、浙贝母、麦冬等。 二、以花入药的中药材品种 花类中药材多在花蕾含苞未放时采收,质量较好,如花已盛开,则花易散瓣、破碎、失色、香气逸散,严重影响质量。如,金银花应在夏秋花蕾前头蓬大由青转黄时,丁香在秋季花蕾由绿转红时,辛夷在冬末春初花未开放时,玫瑰在春末夏初花将要开放时,槐米在夏季花蕾形成时,采收最适宜,其有效成分含量高,质量好。但也有部分花类中药材品种需在花朵开放时采收,如月季花在春夏季当花微开时,闹羊花在4~5月花开时,洋金花在春夏及花初开时,菊花在秋冬花盛开时,红花在夏季花由黄变红时等,为最适宜的采收期。 三、以果实及种子类入药的中药材品种 果实类中药材多在自然成熟或将近成熟时采收较好;种子类中药材应在种子完全发育成熟、籽粒饱满、有效成分含量高时采收较好。如火麻仁、马兜铃、地肤子、青箱子、五味子、王不留行、肉豆蔻、莱菔子、覆盆子、木瓜、山植、瓜蒌、苦杏仁、郁李仁、乌梅、金樱子、沙苑子、草决明、补骨纸、胡芦巴、枳壳、吴茱萸、巴豆、酸枣仁、胖大海、大风子、使君子、河子、小茴香、蛇床子、山茱萸、连翘、女贞子、马钱子、菟丝子、牵牛子、天仙子、枸杞子、牛蒡子、薏苡仁、砂仁、草果、益智仁等。对成熟度不一致的品种,应在成熟时随熟随采,分批进行。如急性子、千金子等。

中药材的加工目的和方法

中药材的加工目的与方法 中药材加工:就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对作为中药材来源的植物、动物、矿物(除人工制成品及鲜品)进行采收、加工处理的技术。又称中药材初加工或产地加工。 中药材加工的目的就是:一、除去杂质与非药用部分,保持药材的纯净。二、分离不同药用部位。三、进行初步处理,利于药材干燥。四、保持有效成分,保证药效。五、整形、分等,利于按质论价。 加工药材一般都要达到形体完整,身干无杂,色泽好,不变气、味,有效成分破坏少等。所以,药材加工对中药材商品形成、中药饮片、中成药以及市场流通与临床使用都有重要意义。 中药材常用加工方法: 一、洗涤与挑选 洗涤主要就是洗除药材泥沙与污垢,多用于根及根茎类药材。直接晒干或阴干的药材、具有芳香气味的药材一般不用水淘洗。挑选主要就是清除杂质与非药用部分,同时初步分级,利于分别加工与干燥。 二、修整切制 运用修剪、切削、整形等方法,去除非药用部分与不合规格的部分,使药材整齐,利于包装,如剪去芦头、须根,进行切片、切瓣、截短等。 目前,药材多在产地趁鲜加工切制,这样易切制,片形好,干燥快,减少一些工序,成本低。 去皮、壳。对果实种子或根及根茎类药材以及皮类药材去除表皮或外壳,使药材表面光洁,有利于干燥与储藏。对果实种子类药材,一般采收后晒干去壳,去除种子;或先去壳去除种子,而后晒干。 三、蒸、煮、烫

对某些药材经蒸、煮、或烫后进行干燥。含黏液汁、淀粉、或糖分多的药材,不易干燥,经蒸、煮或烫处理后,则干燥快,不易生虫。加热时间长短及采取何种加热方法,视药材性质而定,药材加热处理后,不仅容易干燥,而且利于刮皮抽芯。 四、熏硫 就是在药材干燥前后用硫磺熏制。有些药材,为使表面色泽洁白,防止霉烂,常用硫磺熏制。目前在基层此方法常用,其效果好、成本低、运用历史悠久。但二氧化硫残留高,往往出口受限,应引起重视。新版药典已对部分药材进行二氧化硫残留限量规定。 五、发汗 将药材晒或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煮(蒸)后,堆置起来发热,使其内部水分散发的方法习称“发汗”,可根据情况反复多次,有利于干燥,可使药材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等。 六、干燥 除去药材中的大量水分,避免发霉、虫蛀以及有效成分分解与被坏,利于贮藏,保证药材质量。除少数鲜用的药材外,均需要干燥。常用的有以下方法: 1)晒干。利用阳光直接晒干,就是一种最简便、经济的方法。多数药材用此方法干燥。需注意:①含挥发油的药材不宜采用此法,以避免挥发油散失。②药材的色泽与有效成分受日光照射后易变色者,不宜用此法。③有些药材在烈日下晒后易爆裂。④药材晒干后,药凉透才可以包装,否则将因内部温度高而发酵,或因部分水分未散尽而造成局部水分过多而发霉等。 2)烘干。利用加温的方法使药材干燥。一般温度以50~60℃为宜,此温度对一般药材的成分没有大的破坏作用,同时抑制了酶的活性。对含维生素C的多汁果实药材可用70~90℃的温度以利干燥。含挥发油或需保留酶活性的药材,不宜用此法。富含淀粉的药材如需保持粉性,烘干温度应缓缓升高,以免新鲜药材遇高热淀粉发生糊化。 3)阴干。将药材放置或悬挂在通风的室内或荫棚下,避免阳光直射,利用水分在空气中自然蒸发而干燥。主要适用于含挥发性成分的花类、叶类及草类药材。

中药材采收时期及采收原则

中药材采收时期及采收原则 及华李雪艳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遗传生理研究所/河北省现代农业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河北石家庄050051) 中药材的采收时期对中药材的产量和质量有直接影响。确定药材的采收期须把有效成分的累计动态与药用部位的产量变化结合起来综合考虑,同时关注药材的商品形状。现将各类药材的一般采收时期及采收原则总结如下,供参考。 1根和根茎类药材 一般在秋、冬季节植物地上部分即将枯萎时到初春发芽前采收最为适宜。此时绝大多数植株生长停止待进入或已进入休眠期,根和根茎贮藏了大量的营养物质,有效成分的含量相对也较高,此时采收的药材质量好。如葛根在秋末或冬季采收,天麻适宜初冬时采收,此时期采收的葛根、天麻质坚体重,质优。但也有少数根及根茎类药材采收时间是夏季至秋初,此类植物生长期较短,夏季就枯萎了,如延胡索、浙贝母、平贝母、半夏、太子参等。其中延胡索和贝母应在夏季初采收,半夏和太子参在夏末和秋初采挖。也有些药材如防风和明党参在春天采挖较好。 2皮类药材 主要来源于木本植物的干皮、枝皮和根皮,如厚朴,少数根皮药材来源于多年生草本植物,如白鲜皮。树皮于春夏之交剥取,此时容易剥离,皮中的有效成分含量较高,剥离后的伤口也易愈合。根皮于秋季挖根后剥取或趁鲜抽取木心,晒干或阴干,如白鲜皮、香加皮、地骨皮、五加皮等。 3茎木类药材(木本植物) 一般在秋冬落叶后或春初萌芽前采收,如鸡血藤、大血藤等。木质藤本植物或木本寄生植物宜在全株枯萎后采收,或者秋冬至早春前,如忍冬藤、络石藤、桑寄生等,此时药材质地好,有效成分含量高;极少数草质藤本植物宜在开花前或果熟期之后采收,如首乌藤。有些茎木类药材全年可采,如苏木、降香、沉香等。 4叶类 多在植物生长旺盛期,开花前或果实种子尚未成熟前采收,此时植物光合作用旺盛,有效成分含量高。如:艾叶、臭梧桐叶等。少数药材适宜在秋、冬季节采收,如桑叶等。叶类药材采收时要除去病残叶、枯黄叶,晒干、阴干或炒制。 5花类药材 花类药材一般是在花蕾含苞待放花苞初放时采收。此时花的香气未散逸,有效成分含量高,宜晴天清晨分批采集。忍冬、丁香、款冬、槐花、番红花等多在花蕾膨大,但尚未开放时采收;芙蓉腊梅花等宜在花初放时采收;蒲黄、西红花、菊花、凌霄花等宜在花盛开时采收;金银花应在花蕾膨大变白色时采收,花蕾的重量重、绿原酸的含量高;款冬花应在12月或地冻前当花尚未出土时采挖。花类药材主要是人工采摘或收集,选择晴天分批采收;采收后在较弱的阳光下晒干或在干燥通风处阴干。 6果实种子类药材 果实一般在完全成熟时采收,如枸杞子、五味子;少数在近成熟、未成熟或幼果时采收,如木瓜,以近成熟果实入药,夏、秋两季果实绿时采收;枳壳以未成熟果实入药,7月果皮尚绿时采收,枳实以干燥幼果入药,5~6月收集自落的幼果。种子入药时应在果实成熟期采收,成熟期采收的种子有效成分、经济产量及折干率均高。收集成熟饱满的种子入药,如决明子、白扁豆、王不留行等;也有使用种子的一部分,如龙眼肉(假种皮)、肉豆蔻(种仁)、莲子心(胚);此外,还有其制品,如淡豆豉、大麦芽等。成熟期不一样的果实或种子应随熟随采。 果实多为人工采摘;种子可割取或摘取后脱粒。干果类一般在干燥后取出种子;蒴果类通常敲打脱粒后收集;果皮可做药用的,应先剥取果皮,留下种子和果核;核果类可压碎种壳取出种仁。 7全草类药材 多在进入生长最旺盛时期,如花蕾期或初花期采收,有效成分含量高,如青蒿、藿香、龙牙草、细辛、益母草,荆芥等;但马鞭草宜在开花后采收,全株(带根)全草类如蒲公英宜在初花期或果熟期之后采收,少数药材必须在幼苗时采收,如绵茵陈。 全草类采收方法一般用割取法,可一次割取或分批割取。连根入药的,则可拔起全株,如车前草、紫花地丁。采收后大部分需要趁鲜切段,晒干或阴干。8藻菌地衣类药材 藻类、菌类、地衣类的采收期,因品种和药用部位的不同而采收时间和方法各异,如茯苓在立秋后采收质量较好;麦角在寄主(黑麦等)收割前采收生物碱含量很高;冬虫夏草在夏初座出土孢子未发散时采挖;海藻在夏、秋两季采捞;松萝全年均可采收;马勃应在子实体刚进入成熟期及时采收,过迟则子实体破溃孢子飞散。 贮藏加工现代农村科技2019年第3期95 ··

不同中药材的最佳采收时间

不同中药材的最佳采收时 间

中药材种类繁多,药用部位不同,其最佳采收的时间也不相同。所谓最佳采收期,是针对中药材的质量而言的。中药材质量的好坏,取决于有效成分含量的多少,与产地、品种、栽培技术和采收的年限、季节、时间、方法等有密切关系。为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和产量,大部分中药材成熟后应及时采收。中药材的成熟是指药用部位已达到药用标准,符合国家药典规定和要求。药材质量包括内在质量和外观性状,所以中药材最佳采收期应在有效成分含量最高、外观性状如形、色、质地、大小等最佳的时期进行,才能得到优质的药材,达到较好的效益。 现根据前人经验,结合影响药材性状和品质的因素及药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营养物质贮失规律,按中药材药用部分的不同,对中药材的最佳采收期简述如下。 一、以根及根茎类入药的中药材品种 此类中药材一般以根及根茎结实、根条直顺、少分叉、粉性足的质量较好,采收季节多在秋、冬、或早春,待其生长停止、花叶凋谢的休眠期及早春发芽前采收。大部分品种春季发芽前采收为最适时期,因为初春时药用植物准备萌发,根茎部贮存的大量营养物质还没有或刚开始分解,所以有效成分含量最高,营养物质最丰富,质量最好。但也有例外情况,如黄芪、草乌、黄连、党参等在秋季采收,而太子参、半夏、附子等则以夏季刨收有效成分含量高,质量好。现把部分品种最适宜的采收期分述如下,供参考。

1、早春采收:甘草、丹参、拳参、虎杖、赤芍、北豆根、地榆、苦参、远志、甘遂、白蔹、独活、前胡、藁本、防风、柴胡、秦艽、白薇、紫草、射干、莪术、天麻、黄芩,南沙参、桔梗、苍术、紫菀、漏芦、三棱、百部、黄精、玉竹等。 2、秋季采收:黄芪、狗脊、防己、威灵仙、草乌、白芍、黄连、升麻、商陆、常山、人参、三七、当归、羌活、北沙参、龙胆、白前、徐长卿、地黄、续断、党参、香附、白附子、重楼、天冬、山药、白及等。 3、冬季采收:大黄、何首乌、牛膝、板蓝根、葛根、玄参、天 花粉、白术、泽泻、天南星、木香、土茯苓、姜黄、郁金等。 4、夏季采收:延胡素、附子、川乌、太子参、贯众、川芎、白芷、半夏、川贝母、浙贝母、麦冬等。 二、以花入药的中药材品种 花类中药材多在花蕾含苞未放时采收,质量较好,如花已盛开,则花易散瓣、破碎、失色、香气逸散,严重影响质量。如,金银花应在夏秋花蕾前头蓬大由青转黄时,丁香在秋季花蕾由绿转红时,辛夷在冬末春初花未开放时,玫瑰在春末夏初花将要开放时,槐米在夏季花蕾形成时,采收最适宜,其有效成分含量高,质量好。但也有部分花类中药材品种需在花朵开放时采收,如月季花在春夏季当花微开时,闹羊花在4~5月花开时,洋金花在春夏及花初开时,菊花在秋冬花 盛开时,红花在夏季花由黄变红时等,为最适宜的采收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