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

最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
最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

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

力之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是一场涉及到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以及日常学校管理等全方位的变革。它给我们学校带来的是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这场变革,学校该进行怎样的脱胎换骨式的再造,以全新的组织形态来应对变局,以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经过我们的深思熟虑,一致认为,学校的发展靠质量,质量的提升靠教师的素质,提高教师的素质靠学习,因此,学习型组织的建设摆上了我们的日程。

那么学习型团队如何建立,以什么为突破口?恰在此时南岗区教育局高瞻远瞩,指出了最有价值的问题是教师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基于问题的研究”活动的实施方案;我们根据要求,组织教师学习讨论,采取“问卷调查”和“行动研究”的方法,对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困惑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梳理,根据教师的需要和我们平时深入课堂听课的情况,把重点研究的问题确立为“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具实效性?”我们采用学习、实践、研究、再实践的做法,使科研和教学的研究内容、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合一,形成“课题攻关型的学习团队。

1.激发合作学习活力——构建课题攻关型的学习团队

我们说个体学习虽然是有用的,是必不可少的,却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个人的自我学习和自我超越并不能从深层次上推动学校向学习型组织转化。因此学校必须采取更积极的措施来鼓励教师个体的学习与学校整体行动有机结合,这就需要进一步上升到学校的团队学习的层次。我们组织团体学习的主要形式是:课题攻关研究型的团体学习。

所谓“课题攻关型的学习团队”,是一种根据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将它概括、提炼为不同的教育科研课题,组织广大教师采用边学习、边研究、边实验、边改进、边总结的方式进行的团体学习。

我们学校的“课题攻关学习团队”的学习活动流程是:各教师团队集思广益提出需我们解决及我们想要解决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集体筛选形成可研究的重点问题——各小团队就重点问题根据学年、学科实际选择准备研究的问题,并就此问题进行研讨,逐步将问题收缩为可研究的子课题——团队学习、查找有关资料,交流、研讨,形成初步课题方案的设计意见——全校互动式交流课题设计的初步意见——根据修改意见团队进行修改完善——进行第二轮全校课题设计方案设计交流——根据课题方案设计教师团队开展课题研究——团队进行中期的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展示(课题研究课、相关研究成果展览、学生作品展览、中期成果集汇编等)——探讨下阶段课题研究努力的方向——团队继续开展课题研究——终期通过对课题研究过程中的理论思考、操作策略、体会进行总结,从而提炼出规律性的认识——进行终期的课题成果展示,课题报告答辩等——对课题的下一轮研究作前景分析,找出新的课题研究的萌芽,进行更深入的第二轮研究,使团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这种以课题研究为载体的团体学习,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理论学习的深化,有力地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进程,推动了广大教师做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加快了学习型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我们欣喜地看到这种学习团队的建设给我们带来的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焕发出新的生机,教师的研究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建立起了科学有效的合作小组,培养出了组织能力极强的小组长,教师们整理出了1—5年级各学科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资源包”,形成了资源

共享的体系。并总结出小组合作学习汇报的几种类型:归纳式、连锁式、补充式、赞同重复式。我们的成绩也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在座谈会上有的家长谈到:“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自私自利,独来独往,以自我为中心。而在学校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以来,发现自己的孩子愿意与院子里的小朋友一起活动,能和谐相处,彼此宽容了。”有的家长谈到:“他的孩子担任合作组中的小组长后,明显感觉到孩子比以前懂事了、成熟了,与人交往的能力强了。这些可喜的变化使我们更加坚信以小问题入手设立课题,针对小问题展开“课题攻关式的团队学习”对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能力、促进“学习型学校”的创建是行之有效的。

2.学习型团队的建设——学校发展的动力之源

2.1学习型学校的构建促进了教师的专业的成熟与自身的成长

今天,对于老师们而言,学习不再是一件被动和痛苦的事情,不再是一种折磨,而是一种在幸福的状态里,一种主动的带着向往的追求。由此,教师们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在日臻提高与完善。如教师的自我学习、发展的能力,理解他人、和他人交往、合作的能力、有效地管理能力、教育研究的能力等都在课题研究中逐步提升。

学习型团队的建设也使我们的老师在工作中体验到了生命的意义,越来越多的老师正在超越纯粹的物质欲望的追求,而把自己所做的平凡的工作与新一代的成长联系在一起,与个人收获的快乐、自我价值的实现联系在一起。我们相信当一个学校中有越来越多的老师把教师这个职业看作是发挥自己才能的形式,看作自己参与社会历史创造的途径,看作是个人达到自我完善的境界,是

生活中一个不可分割无法舍弃的部分,是自己的又一生命时,这个学校就拥有了无限发展的可能性。

3.学习型学校在“问题式”的课题探索中自然地孕育并生长

课题的扎实研究使学校表现出一种整体性的“向学之心,向善之志”,教师个体的充满激情的自我学习、自我越超使学习型学校的最小单元的细胞越来越活跃,而一个个充满活力、全心投入的上下通力合作的学习型团体不仅使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获得提升,它也为整个组织塑造了一种互助学习的氛围和榜样。正是在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协作共享的氛围中,我们期望的这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能让生活其中的人活出生命意义的组织——学习型学校在自然地、逐渐地、实在地孕育并生长。而学校的核心精神与核心能力——终身学习和持续创造的精神、持续学习的能力也在学习型团队的创建过程中逐步生成。

“学习虽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学习虽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这富有哲理的名言,蕴含着“学习改变人生”的真谛。目前,我校全体教职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团结一致,行动积极,与时俱进,群策群力地创建“学习型学校”,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而奋斗。我们将加倍努力,坚持走探索与创新之路,进一步把“学习型学校”的创建工作抓好、抓实、抓深,为最终促进学校这一特色的形成,为实现全体教职工的“永久性福利”而不懈努力!

毕业生就业工作与高校可持续发展

毕业生就业工作与高校可持续发展 摘要: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高校的一项重要工作,越来越受到高校和社会的关注。就业工作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毕业生的前途、学校的声誉、社会的稳定,而且对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也有较大的影响。本文从提高招生生源质量、培养在校学生综合素质、促进高校教育体制改革和发展、有利于校企合作以及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就业工作对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就业;高校;可持续发展 一、有利于吸引众多优质生源 生源、师资、设备并列为学校生存发展的三大要素,招生质量的好坏必然影响学校的声誉和知名度。在现阶段的生源市场上,各高校之间的竞争也是白热化的。但好的生源需要好的条件吸引,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会促进招生工作的有效开展。在目前形势下。学生交费上大学,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毕业以后有个好去向、好工作。就业不好将直接影响优秀生源的招收,我们在招生宣传工作中发现,学生家长和中学教师特别关心学校的就业情况,特别是意向报考专业的就业率。学生报考志愿的时候,最关心的也是就业问题。如果毕业等于失业,谁还会报考你这个学校或专业?近几年某些行业不景气,就直接导致了本来生源较好的这类院校生源质量逐年下降。因此,从方方面面做工作,开拓就业市场,做到就业形势良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源问题。 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招生和就业之间联系不大。这种观点就好像认为企业里的原材料与市场销售关系不大一样,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这样认为或许还有一定的市场,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行不通。市场经济是市场决定生产,没有“销售”市场,企业生产得越多可能对企业越不利。招生工作是重要,可以为培养工作打好基础,但仅重视招生工作,而忽视就业,这无异于企业的短期行为,必然对高校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如果招生和就业工作有机配合,根据社会需求适当调整招生层次结构和专业结构,做到资源的合理配置,才能培养出适销对路的“产品”,也促进了毕业生的合理就业。只有抓好毕业生就业工作。为毕业生就业广开门路,才能推动招生工作的开展,使高等学校充满生机与活力。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培养的效率

依托发展学校 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依托发展学校促进教师可持续发展 教师成长与学校发展是有很大关系的,教师的成长能够促进学校发展,学校的发展又能带动教师的进步,而这一切,都是首先以教师的成长为抓手的,教师是所有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教师发展学校是借助高等学校的教育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校中校、教学研共同体,是对教师教育改革与基础教育发展在思想与实践上的新探索,是教育专业化、终身化和一体化的新途径。自2004年起,学校先后与职业技术学院教育学院、山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合作建立了教师发展学校,几年来,我们在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书香溢校园——教师发展的源泉 我国传统文化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思想资源,当前的教育现状呼唤传统道德的精神,中国特色的学校教育应该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为此,学校以博大精深的孔子教育思想作为引领,“实行x型、三个1工程”的实施策略。x型发展路线,即确立两条培训路线,一条线为自主读书,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另一线为开展文史通识培训,提高教师综合素养;两条路线同时从一个起点出发,形成立体交叉,聚焦教师的发展。 首先从创建浓郁的读书氛围入手,将国学文化融入校园,各教师办公室里,悬挂的是孔子的精典话语,三楼古典文化长廊,展示的是古代十大名家生平、作品简介及孔子故事等内容,浓厚的文化氛围无声地启迪着师生的心田。凭借浓郁的特色文化,2007年4月,学校获得“全国十佳创新学校”殊荣,校长荣获“全国十佳卓越校长”称号。 读书要有一个合适的场所。2005年1月,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创建了教师阅览室,阅览室采用开放式样管理方式,征订了教育管理、教学设计、娱乐休闲等方面的128种报刊杂志,使教师的读书真正做到了精而深,广而博。学校重点提倡阅读经典名著,尤其重视阅读国学经典,要求教师做好“六读”:提高认识,重视读;制定计划,自觉读;研讨交流,展示读;开展研究,深入读;撰写体会,实践读;评价导向,激励读,以此促进教师在读书中学以致用,不断提升自我,2007

为学校可持续发展而努力

为学校可持续发展而努力 ——XX中心小学迎接教育局主题调研之汇报 一、学校基本情况 1、学校规模及生源构成情况(面积小学生多) 我校座落在红XX军组建地XX镇--村,占地面积9100平方米,建筑面积2703平方米,服务9个行政村及镇直街道,约10000人口。目前在校生含学前班共808人,其中正规班623人,学前班185人。共18个教学班,其中一至六年级14个班,学前4个班。这些学生大都是服务范围内的学生,随着XX集镇建设的发展,人口相对集中在镇街道,我校的生源将会越来越充足。 2、教师队伍情况(呈“三化”格局) 我校现有教职工X人,其中在编在岗教师X人。从年龄结构上看,老龄化比较严重,50岁以上有X人,占50%,55岁以上有6人,占20%,30岁以下的教师6人仅占20%;从学历层次上看,可算标准化,大学本科学历6人占20%,专科学历7人,中师学历15人,基本达到国家原定标准;从任教学科上看比较单一化,绝大部分是语数老师,只有英语一科专职教师,体音美教师都是由语数教师兼任。 3、学校特色及教育质量(体现“四个化”) 我校的特色可用“四个化”来概括: 校园精致化。我校校园小巧、精致、紧凑,初步达到了绿化、美化、亮化的标准,浓缩的是精华,置身其中给人以清新舒服的感觉。 氛围文气化。我校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民族美德的传播。具体体

现在对国学经典的弘扬。校园西头的文化长廊,教学楼道及室内的古诗词牌匾,都在说话,都在呼唤,学生目之所及倍受教益。 管理人性化。我校在对师生的管理上体现在“两个本”上,即办学师为本,育人生为本。对教师用情,情感管理;对学生给爱,爱护每一个学生。关心师生生活,关注师生疾苦,想师生之所想,急师生之所急。我校目前呈现一派和谐共处、友好共存、阳光进取的大好局面。 教育教学优质化。我校近年来教学质量不断上升,二0-年全县四年级抽考,进入全县前三名;二0--年六年级抽考跻身前三名。全镇调考位居前列,各项竞赛比赛都取得好成绩。二0--年我校学生陈XX同学参加全省农村小学英语口语比赛荣获第七名。近五年来,我校三次被教育局评为“先进单位”。 目前,我校尚存两大困难两大问题: 困难一,校园场地窄小,房屋严重不足,特别是缺学生生活用房和教学辅助用房。 困难二,教师的老龄化及工资低待遇带来的职业倦怠,加之体育美专职教师的缺乏给学校的发展套上绊脚绳。 问题一,大量的留守儿童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加上读书无用思潮泛起,给学校教育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学校成了独木船,前进缓慢还危机四伏。 问题二,学校根基不牢,软实力不足,办学深度不够,办学品位不高,没有形成有影响力的特色。 解决的思路:一个争取两个努力。 争取教育局领导的再关怀,解决硬件不足,补充专职教师。努力创

学校环境与人的发展 (1)

学校环境与人的发展 学校:广州广播电视大学 专业:教育管理 班级:16春教育管理(本科) 学号:1644101213712 姓名:李月珩

目录 摘要 关键词 一、前言 (1) 二、学校环境 (1) (一)、陶冶学生的情操 (1) (二)、培养学生的高尚品德 (1) (三)、养成学生的良好习惯 (1) 三、学校环境的影响 (2) 四、学校环境的发展 (2) 五、人的发展 (3) 六、环境及其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4) 参考文献……………………………………………

学校环境与人的发展 李月珩 【摘要】:学校是教育、培养人才的特定的场所,学校环境的优劣,对孩子的全面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开发学生智能、促进学生个体发展、培养兴趣和良好行为习惯方面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学校是国家培养人才的地方,只有在良好的校园环境中才可以培育出为国家做贡献的人才。“孟母三迁”的故事就很好的说明了环境与人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 【关键词】:学校环境;人;发展; 一、前言 学校作为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组合部分,其环境的优美程度自然也是现代学校文明的重要标志。学校环境当中,校园环境文明建设是至关重要的。校园环境的美化和建设对学生文化素质的教育有着无可代替的推动作用。学校环境是一所学校的窗户,是办学素质和师生员工精神风貌的集中表现。环境是人发展的重要外在因素,因此,我们在教育中为学生创设健康、良好的学习环境、校园文化等,努力实现环境与人。但是,我们同事不能夸大社会环境对人影响的决定性作用。对于学生来说,校园环境有“孩子的第三任教师”之称,它的优劣对学生有着深刻的影响。 二、学校环境 学校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物质环境主要是指校舍建设、场馆设施、花草树木等一切有形的物体。精神环境主要是办学思想、办学模式、校风校纪等。 环境教育的含义及育人的作用 环境教育是指学校与教育活动相关的一切因素的综合。 (一)陶冶学生的情操 优美的校园环境,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心理,还能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进而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在学习和生活中,只有让学生感到心情愉悦,才能更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陶冶学生的情操。 (二)培养学生的高尚品德 合理科学的规划校园环境,让校园绿化和教育有机地相结合,不仅增加校园的绿化环境,还可以达到育人的双重目的。 (三)养成学生的良好习惯

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及其培养

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及其培养 ※杨淑欣李相佑赵志川 所谓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是指大学生作为个体的人在大学阶段及其以后的职业生涯中连续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其追求的目标是大学生个体素质的不断完善、和谐和臻美。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简而言之为大学生保持自身具有可持续发展态势的能力,是指大学生持续不断地获取运用和创新知识的能力、完善其个性的能力,也就是说大学生个体有意识地自觉地按照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发展规律,与时俱进,不断地调整自身的行为方式,提升自身生存发展质量与层次,从而达到人与自然、个体与社会的持续和谐发展的目的,以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大学生可持续发展是基于对人发展的一些现实问题反思,受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启发而提出来的。这些现实问题是:第一,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多数人仍然自觉或不自觉地把人的一生分为两个阶段,前一个阶段用来学习,其目的是为后一个阶段做好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准备,后一个阶段从事工作,并且工作仅仅被看作是一种谋生的手段而不是实现和表达自身价值的手段。如此以来,人的内在素质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就局限在了第一个阶段,而在第二个阶段就很少发展或没有发展甚至是倒退了。第二,有些人把人的发展仅仅定位于对外在功

利目标的追求上,一味只求物质享受,就会使人异化为动物或工具,就会使人个性的发展受到极大的局限。第三,有些人的发展是以牺牲后续的发展为代价的,以透支脑力和体力为条件的,他们尽管在人生的某一阶段获得了较大的和较快的发展,但他们的发展却不是可持续的。第四,有些人为了自己的所谓“发展”,把别人当成跳板,这些人的发展是以损害自己的人际关系为代价的,消耗了自己的人际关系资源,损害了自己人际关系的可持续发展,他们的发展同样是不可持续的。 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中存在着的一些矛盾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对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也制约着大学生完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需要。 第一,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中的理论灌输与社会环境影响之间的矛盾。这一对矛盾直接影响着大学生政治修养和政治文明程度,制约着一个人政治鉴别力的提高。各高校为了培养大学生政治修养,提高其政治鉴别力,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极大地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但是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大大降低了素质教育的作用,大学生对社会上的拜金主义、唯利是图、行贿受贿、贪赃枉法、奢侈浪费、沉迷酒色等违法乱纪的腐败现象,尽管深恶痛绝,但又无可奈何;不但思想受到侵蚀,有的甚至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也去刻意模仿,这无疑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是极为不利的,对培养其敏锐的政治洞察力更为不利。 第二,文化素质教育中知识与能力之间的矛盾,这一对矛盾直接

校园内的可持续发展

校园内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大学》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中国由来已久,从汉初的休养生息,到明末朱熹的“取之有时,用之有节”,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一直是重要的指导性思想之一。建国以来的高速发展或多或少地违背了发展的客观规律,使得人们在现代突变的环境状况中意识到可持续思想的重要性。 同济大学校长裴钢25日称,同济大学正着力建设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大学。什么是“可持续发展”的大学,怎样付诸行动?裴钢解释说,所谓建设“可持续发展”大学,就是要在“绿色校园”的基础上通过循序渐进的方法实现可持续性校园的发展理念。“要实现校园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将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与人才培养相融合。”【1】可持续发展最初于1972年提出,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早期认为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随着发展问题的进一步暴露以及认识的加深,人们对可持续发展认识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经济的发展(更不是经济增长的意思),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四大支柱是经济、社会、环境和文化,只有四个方面协调发展,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基地,作为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前线,有很多的优势:首先大学为社会源源不断的输送人才,学生处于思维敏锐的青年阶段,学校采取的可持续发展措施很容易与学生产生共鸣,使得学生在学习的阶段贯彻养成可持续的思维模式,这一点在后期社会时间的环节有奠基的作用;同时,大学学生的迭代使得可持续发展的思维方式更加显而易见,学生在大一的时候刚入学时接触到前几届学长留下的书本会自然而然的呢想到可持续,而即将升学的学生也会明白自己这么做的双重含意,作为学校方面,在各个专业领域中,可持续发展的精神也可以渗透进去,从科学、社会学、经济学的角度出发,让不同专业的学生对可

努力构建校园文化,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努力构建校园文化,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 今天我交流的题目是《努力构建校园文化,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一、对校园文化的理解与认识 文化无处不在,走进一所学校,师生精气神及文明程度是文化,教师在温 馨的办公室精心的备课、批改作业也是文化,学校窗明几净、秩序井然还是文化。 所以校园文化指的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具有独 特性,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 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建设包括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建设的全面、协调发展,缺一不可。 校园文化有三个特征。 第一,互动性。校园文化是学校教师与学生共同创造的。校长的办学理念、办学意识和行为对师生员工的影响不可低估,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是巨 大的。这里教师的教师作用是关键。 第二,渗透性。校园文化,象和熙的春风一样,漂散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渗透在教师、学生的观念、言行、举止之中,渗透在他们的教学、科研、读书、做事的态度和情感中。 第三,传承性。校风、教风、学风、思维方式的形成,不是一代人,而 是几代人或数代人自觉不自觉地缔造的,而且代代相传,相沿成习。 任何一种校园文化,一经形成之后,必然传承下去,不因时代变迁、社 会制度不同而消失,其精神实质是永续的,永生的。 二、谈谈我校在构建校园文化上探索与实践 既然校园文化有传承性,这里就不得不回顾学校的历史。 1、学校文化背景 在几任校长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积淀了一定的文化:学校注重教师学习, 凡有学习机会,都不惜一切让教师学习,教师学习氛围浓;学校注重特色建设,利用艺术教师业务素质高,教学能力强的条件,以美术教学为特色,开展了一 系列活动,取得了一定成绩,在师生及社会中有一定影响,在济水及市区内有 一定名气;学校围绕美术和师生读书在校园中进行环境文化布置,美术和读书 氛围浓厚;学校教师敬业、爱岗、奉献、团结,教学质量在济水一直处在前列;美术教师赵黎明身上体现出的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敬业爱岗的精神持续不断 影响着全体教师。 2、寻找学校校园文化的“灵魂”

浅谈高校可持续发展的五种观念

浅谈高校可持续发展的五种观念 摘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高等教育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办学者必须坚持五种办学观念,即树立以人为本的治校理念,增强抓机遇的理念,坚持特色办学的理念,确立面向世界办学的理念,坚持不懈创新的办学理念。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办学理念 高等教育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从不适应当代高等教育发展需要的观念、做法、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形成与新形势相适应的思想观念,用思想的大解放推动学校的大发展,用观念的与时俱进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的稳步前进。 一、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治校理念 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教育工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任务。这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1.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这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为此,要强化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狠抓名师工程、精品课程,强化教学督导,从根本上调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人才培养要以教学工作为先,教学工作要以提高质量为重。要突出“质量至上”的观念,明确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关系着学校的声誉与地位,决定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全校教职员工都要增强质量意识,重视人才培养质量,把培养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作为根本任务。不仅要为年轻人创造一个能激发兴趣、产生好奇心的环境,还要营造一个能够使其静心苦干的宽容氛围。 2.必须紧紧地依靠教师办学。有人做过这样的研究:在西方研究型大学里,什么东西都可以失去,但不能失去一流的教授。我国高校的师资大多是学术型的,从学校到学校,不少是在同一学校里从助教做到教授。而国外一流大学的教授很少“近亲繁殖”,如哈佛大学的教授绝大多数是从世界范围招聘来的。社会科学、工学等应用科学部,很多教授来自政府机关、企业部门。例如,耶鲁大学的工学院院长原是美国总统科技顾问,商学院院长原是美国商业部部长,就连原美国副总统戈尔也可以到哥伦比亚大学任教授。他们丰富的经历、与社会各界广泛的联系,为大学的教学、科研带来了非常珍贵的资源,他们能发挥一般教授无法替代的作用。在人们的眼光里,教授、院长的社会地位是很高的,从部长、副总统到教授、院长,一点都没有降低身份。广大教师是我们办学的主体,是我们办学的支撑力量。我们要加快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采取超常规措施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稳定人才,全力建设一支结构优化、素质优良、富有创新能力、满足学校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 二、必须增强抢抓机遇的理念

2.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实施方案

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实施方案 校园文化环境是一个不断建设、反思、提高的整体工程,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更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需要。为了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 切实落实教育局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任务,强化我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实践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校园”为统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不断深化课程改革,以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优化、美化、净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打造“环境优美、特色发展”为目标,体现我校“让学生快乐地成长让教师幸福地工作”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教师的专业成长,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领导小组 小组长:张永江 副组长:吴学耕朱加林 成员:邹红艳、代平安、刘智勇及各班主任 三、实施原则 1.育人性原则:根据学校实际,结合时代特点和形势需要,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使广大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整体素质。 2.整体性原则:校园文化环境建设要符合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密切联系社会实际,体现时代精神,同时,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在功能中应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3.特色性原则:创新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途径和方法,丰富校园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在传统中挖掘新意,通过新事物来领悟传统文化,用融合的手段来为校园文化注入生机与活力。 4.继承与发展原则: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继承与发展的原则,精心设计、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色明显,做到硬化、净化、美化,各个场所布置个性鲜明,符合特点,能使用规范字,体现浓厚的学校文化底蕴和办学特色。

学校如何才能创新驱动,促进可持续发展

学校如何才能创新驱动,促进可持续发展当今的国际形势对于 培养和造就我国的一代新人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同样给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赋予了新的使命。面对困难和挑战,基础教育要保持健康稳步的发展势头,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将可持续发展思想渗透到中小学学校的办学思想、队伍建设、学校管理等方面。中小学校可持续发展有助于适应教育的发展变化,有助于学校自主管理的形成,有利于校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以及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谁先认识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意义,谁先构建并实施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策略,谁就能使学校健康持续快速地发展。 我们正面对着一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未来的一切挑战和压力将集中在人的发展这一主要的和决定性的因素上。21 世纪的国际竞争将主要表现为教育竞争、人才竞争。教育将从社会边缘走向社会大舞台的中心。这种形势对于培养和造就我国的一代新人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同样给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赋予了新的使命。处于这样的时代,基础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也使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随着学校办学体制的多元化和学校办学自主权的扩大,学校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学校如何才能创新驱动,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各学校都在积极探索发展之道。 、学校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教育模式制约学生可持续发展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原因很多,除了与教师的教育方法有关外,还存在着以下问

题: 一是学生对所学专业无兴趣。在我国,可谓是“一考定终身” ,学生在高考填志愿时往往对大学专业一无所知,因此所选专业常常不是自己感兴 趣的专业,等进了大学,学习过一定时间,对专业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之后,却又由于我国现行高校管理制度的限制,无法转专业,改学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虽然现在我国有些高校已对此进行了一些改革,如辅修专业、跨专业学习甚至允许一部分学生转专业等,但数量也是极为有限的。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无兴趣,专业选择度不高,不愿学习,影响其可持续发展。二是课程设置不尽合理。我国在大中专教育阶段就过早实行了所谓的“专业教育”。这种“专业教育”变相演变为一种急功近利的“就业教育”。三是评价指标单一。考试仍然是教师考察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武器”,分数仍然是学生的“命根儿” 。四是学校管理和课程内容缺乏个性和弹性,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国传统的教学管理过于模式化,缺乏适应性。这千篇一律的模式似乎是面向全体学生,实际却事与愿违,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二)教育与实际相脱节不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传承知识、培养人才、造福于社会。学校专业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为社会中各行业提供人力资源,整个专业教学课程设置应该与社会实际相结合,以 适应市场的需求,而不会造成人才的隐性 失业。受教育者不仅要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和其他人文主义思想的熏陶,还要学习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必要的专业实际可操作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缩短工作实习时间和减少就业压力,提高整个社会的工作效率和节约社会资源,从实际当中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但在当前学校教学中,课程设置与实际脱离甚远,注重的理论成分(甚至是重复过滥的理论),缺乏专业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另一方面是课本过时导致了知识的滞后,学生掌握不了最新的前沿专业知识。这些都不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特性学校可持续发展是指学校内各主要方面和要素有

行业特色高校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行业特色高校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行业特色高校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文章导读:这一历史性的变革,对我国高等教育格局及其长远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当前,行业特色高校正处于新的重要发展时期,如何保持和强化其自身办学特色,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大问题。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之后,行业高校与原行业系统之间的沟通正不断弱化,原行业主管部门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学术发展、科技创新等方面给予的指导和扶持也日渐减少,进而导致行业特色高校发挥传统特色优势、为行业服务的空间在一定程度上缩小。 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还需进一步为行业特色高校建立和完善良好的政策环境,理顺项目渠道,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在办学的各个方面以及毕业生就业上给予更多的关注、指导和支持。 我国的行业特色高校,大多是在解放初期根据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整合了全国高校有关专业组建的单科性院校发展起来的。经过几十年的建设与发展,这些高校在促进国家科技进步和服务社会、行业、地方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形成了自己显着的办学特色和一批优势学科。他们在这些学科领域里,不仅取得了开创性的科研成果,而且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创新人才和行业技术骨干。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行业特色高校中的一部分合并为综合性大学,另外相当一部分已经逐步发展成为行业特色明显的多科性大学。

这一历史性的变革,对我国高等教育格局及其长远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当前,行业特色高校正处于新的重要发展时期,如何保持和强化其自身办学特色,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大问题。 行业特色高校在服务国家及行业需求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在几十年的行业办学过程中,行业特色高校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成为行业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源的主要支撑,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行业特色高校是行业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以河海大学为例,建校90多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为国家的经济和国防建设、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为水利行业培养输送了近10万名高层次专门人才。 其次,行业特色高校是行业科技进步的重要技术支撑。自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以来,行业特色高校出于自身发展的考虑,努力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与科技进步发展的需求,积极拓展科学研究与科技创新的覆盖领域和服务方向,原有的学科布局发生了较大变化。但另一方面,这些高校依旧保持着行业办学的鲜 明特色,继续承担着行业技术创新和产业技术升级改造的主要任务,其科研课题、技术研发的重点依然主要围绕和服务于行业发展需要,在推动国民经济整体发展中作出了自己特殊的贡献。 第三,行业特色高校具有参与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独特优

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剑门关高中校本研修实施情况 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的提高。学校为了更有实质性的进行校本研修工作,立足教研,聚焦课堂,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益,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对校本研修进行了改革,用课堂实践来提升教学。我校本研修工作总体思路是:以教师岗位大练兵为主线,以“构建有效课堂,提升实践能力”为主题。根据《关于深入推进中小学校本研训工作的通知》、《中小学校本研训指南》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本次校本研训实施方案。 一、现状总结: 在各位老师的共同努力下,一方面我校已经基本形成了以教研组为中心的集体研训体系以及个人自主发展为基础的自我专业发展体系,在学科教研中语文组以省级资源开发课题为载体基本上形成了具有一定水准的研修模式,但是,各个教研组的集体研训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部分研修组还存在许多低效甚至是无效的研修;另一方面,我们许多个人教师能够通过专业阅读、自我反思、博客撰写、交流学习、参与专业竞赛等形式自主的发展自己,同时也存在着非常大的发展不均衡问题。教师的自我发展动力和自觉性有待提升。 二、研训目标: 本学期着眼我校的长期教师发展规划,主要围绕以下目标展开我校的校本研训 1.提高教师自我发展的主动性 这是我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和根基,只有每位教师具有了自我发展的自觉性,才能够为教师间的高层次的交流与分享提供保障,也只有在教师的交流与共享形成了一定的文化制度,教师的发展才能够步入快车道。 2.构建教师间合作交流,资源共享的共同发展体系,形成一种内在的文化机制。只有建立了一套高水平的教师间的合作交流体系,才能快速提升教师的个人素养,推动并相互影响教师走向新的高度。

创设良好的教师生态环境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创设良好的教师生态环境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我们常说教师是学校的筋骨和脊梁,名校培养名师,名师支撑名校。以笔者多年任教任职的体会而言,一所学校的教育和教师生态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职业自豪感,直接影响着教师专业发展和专业成长的水平,直接影响着学校履行教育职责的能力,更决定着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学校教育和教师生态环境既是教师成长的土壤,更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对于一所学校的校长及其管理团队而言,其核心职责就是营造良好的教育和教师生态环境,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培育涌动不竭的源泉和动力。 一、良好的生态环境应该具有系统性。学校是一个生态系统。在该系统中,包含由教师、学生、家长、教育管理者、社会监督人士等多个角色组成的人际网络,也包含由学校周边环境、校园文化环境、办公环境等组成的物质环境网络,还包含由教学实践活动、师生交流活动、教学科研活动等组成的实践网络。学校生态系统中的教师生态系统是一个由不同组成部分互相联系、互相依赖而形成的整体。这个系统中的主要生态关系包括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育管理者、教师与其所处的环境之间的关系等。就像自然生态系统一样,在教师的生态系统中,任何一个要素和其他要素之间都存在着纵向和横向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从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在这一系统中,任何一个具体因素的变化都会影响到整个系统的稳定和变化。 对于学校这个系统来说,教师在工作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有时

在所难免,但通常情况下我们会认为这些问题是由当事教师自身原因造成的,于是解决问题时仅从教师个体入手。但从生态系统的角度看,有些问题的出现不单是某个要素的原因或者不单是某个要素能够起主导作用而引发。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对待和解决教师工作中的失误和问题,应该更多地从学校教育生态系统和教师生态系统的各要素、各环节、各关系的整体把握中去寻找突破口才是比较科学的方法。一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社会声誉和综合竞争能力的高低,是该校办学思想、招生制度、师资力量、生源素质、管理特色、教学条件等主导性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所以从根本上看,教师或学生中存在的任何问题都是一所学校的整体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因此要按照系统论的思想,从能够主导整个系统的管理要素入手才能执解决问题之牛耳,找出解决问题的根本之策。 二、良好的生态环境应该具有多样性。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和谐的生态系统必须具有物种的多样性,它们以互补的方式共同运作、自我调控又充满生机。同理,学校教育和教师的生态环境,也应该具备多样性,并且彼此之间能够和谐互补,互助共赢。良好的教师生态环境应该有许多不同类型的个体因子,诸如兴趣爱好的差异,生活习惯的差异,工作阅历的差异,思维方式的差异,这些差异正好体现出一所学校生态结构的多样化。一所学校具有这种多样性,才是一所正常的学校,才是一所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学校,才是一所有希望可持续发展的学校。 在学校教育和教师生态环境建设中,要充分认识知识分子思想活

对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

对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 郭元镇郭元初级中学沙春华 作为人类对社会漫长发展历程的一种深刻反思,作为人类对自身发展条件提出的新的展望观,“可持续发展”这一推动社会继续发展的重要理论将不可避免地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也必将对教育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它一方面要求教育充分发挥其在社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基础作用;另一方面则要求教育变革自身原有的生产方式,注重教育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拟从教育自身发展的角度对学校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作一些探讨。 一.坚持正确科学的教育理叙是确保学校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观念问题是一切行动的纲领,更新观念是一切教育改革的首要工作。没有科学理论指导的教育行为是盲目的、低效的。看看教育的现实,我们一些学校的工作不可谓不卖力,但办学水平却总是在低谷徘徊,即使偶或成功,也是昙花一现。究其原因大多是教育群体在教育理念上出了问题,导致教育行为的偏差或出现追求短期效益的倾向。而反观一些在社会上久负盛名的学校,其成功没有一个不是在正确、先进的教育理念的强大推动下促成的,洋思初中的成功,平潮中学、白蒲中学的崛起,通中、如中等校的长盛不衰无不昭示着坚持正确科学的教育理念是学校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那么,如何形成正确教育理念并使之最终成为教育群体的自觉行为呢?(1)领导集体尤其是校长要致力于先进科学教育理念的宣传、倡导、身体力行,明诏大呼与无言之教有机结合,以最大限度地辐射、影响教育群体的思想。在学校管理工作中,要有强烈的教育、引导教师群体认同先进、科学教育理念的意识。要充分利用一切宣传阵地和宣传机会,利用多种传播形式宣传先进教育理念,使全校上下人人熟知。可采用的方式有:其一,同一性教育的方式。领导集体要形成共识,坚持用同一个“声音??说话,在不同的场合或同一场合,传递同一种教育理念的信患。其二,根据分工不同对教职工分门别粪地,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思想的教育与管理。其三,发挥骨干的作用。通过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等骨干力量上下沟通,带动教职工认同并实践先进教育理念。(2)努力营造一种凝聚型的“信任文化环境??,以期使全体教育成员形成共识,成为一个具有共同价值观念的真正的“组织体??。达成此目标的基本方法有二。第一是展开对话,学校管理者除了要

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大学生如何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中实现全面协调发展2009-03-25 08:12:14 作者:浏览次数:1 文字大小:【大】【中】【小】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对全党进行的一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洗礼。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今年三月至八月,全省高校作为第二批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单位。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大学生是青年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他们承担着继往开来、迎接挑战、推动中国走向世界强国之林的历史使命。大学生如何在实践科学发展观中实现全面协调发展,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首先要深刻学习、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要求大学生首先要通过认真、深入的学习,全面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要求,让科学发展观入耳、入脑、入心,真正树立科学发展观,用先进的思想武器武装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理论修养。大学生必须懂得科学发展观的涵义: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兼顾。大学生还要懂得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只有真正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涵义和要求,真正树立了科学发展观,才能自觉地去实践科学发展观。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把我们自身的发展与理论的学习结合起来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运用到我们个人发展上,就要求我们每个大学生要全面协调发展。在知识结构上,我们应该学有所专,识有所长,但知识的广博

加强学校管理制度建设-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加强学校管理制度建设,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重庆市巫山大昌中学校戴直楷 学校规章制度是学校各项工作全面落实的基本保障。对全校各部门与师生起着约束、规范、激励和引导作用,既能促进教师不断自主学习,提升业务,又有利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不自觉的成为了学校的一种深层次的校园文化。加强学校管理制度建设,能够有效推进学校可持续发展。所谓学校管理制度是调节和控制学校各部门与师生员工行为的的统一准则,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管理部门管理的权限和职能不同,所以,学校管理制度又是一个多种类、多层次、多职能的完整的约束、规范、激励和引导体系。如何加强学校管理制度建设呢? 一、深刻领悟学校教育内涵,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明确学校制度建设目的意义。 学校教育的真正内涵,就是价值引导和自主建构的统一。从学生的成长过程来说,是精神的唤醒、潜能的激发、内心的明朗、主体性的弘扬和个性的彰显。从师生共同活动的角度来说,是经验的共享、世界的融合和灵魂的感召。教育源于生活,教育不光是要培养一个人的生活技能,增加其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安顿其灵魂,并使其灵魂变得高尚。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教育要着力培养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的人。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问题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关涉教育的方向和本质;怎么培养人的问题关系到教育的途径和方式方法。 加强学校制度建设是学校依法治校、依法治教、依法办学的必然要求,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调动全体教职员工的积极性,提高教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必由之路,是教育事业适应新发展、面向新世纪的必然要求。加强学校管理制度建设,能够约束、规范、激励和引导学校及师生的行为和发展方向,推进学校教育可持续发展。 二、转变观念,创新学校管理体制,确保学校制度建设的实效性。 学校管理制度就是学校的办学法规,也是学校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基本保障。建章立制的目的一是服务,二是规范,三是最大限度的挖掘教育的潜能,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四是优化教育资源,使学校健康、全面、和谐、稳步快速发展。学校在建立健全学校管理制度时,务必遵循相应教育教学原则,创新学校管理体制,彰显学校管理特色。 (一)明确新时期学校管理制度的内涵,确定建立健全学校管理制度的流程与措施。

关于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

关于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 内容摘要:决定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很多,具备正确的办学理念并内化为行动习惯;规划科学的办学目标;特有的学校文化氛围;推陈出新的能力;科学管理理念与方法;学校队伍建设等都是决定的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关键词:学校可持续发展办学理念办学规划学校文化预见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改革与发展中的一项重大的战略决策,同时,更是一所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策略。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就是按照教育规律办学,使学校在科学、有序的轨道上不断超越、不断创新,长期康健运转。影响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很多,我认为最重要的有以下几点: 一、正确的办学理念,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灵魂。 灵魂,决定着一切。没有灵魂,也就没有一切。 一所学校能否持续发展取决于校长的办学理念。同时,校长还要把正确、科学的理念转变成学校教师的教学观念,并且成功的将观念内化为教育行为。校长对学校的领导,不是管事儿,不是管人,是对教师教育思想的引导。管理者正确把握教育理念,对学校的办学实践深刻反思,对复杂的办学环境作理性思考,不断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形成顺应时代潮流、富有鲜明个性、适应教育现状和本校实际的办学理念、办学思路和价值观。 并努力减小办学理念与教育行为的落差,落差越小,教育效果越好,落差越大,教育效果越差。就如目前的新课程推行存在着三个落差,课程理论与课程标准的落差、课程标准与教材的落差、教材与教师行为的落差。这三个落差造成的高位理念、低位实践的现象成为新课程实施中的瓶颈。 同时,要在实践中不断更新理念,创新思维,不断扬弃和继承,办学理念要不断更新,要适应时代的发展,不能一成不变,落后于时代,就无法实

校园环保倡议书模板集合六篇

校园环保倡议书模板集合六篇 校园环保倡议书篇1 亲爱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们: 你是否正畅享于清雅悠静的校园美景?你是否快乐于轻松舒适的校园生活?你是否愉悦于明亮整洁的学习环境?似乎我们的日常行为无人约束,似乎我们的生活富裕充足、似乎我们的水电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然而,就在我们的日常校园生活中,一个小小的行为都可能为我们美丽的校园留下永久令人痛心的踪迹。看看那白色墙壁上跳动的足迹;看看绿色草地上散散点点的废纸果皮;听听那宿舍楼上多么“嘹亮”的夜半歌声;看看垃圾堆里有多少半新的衣服饰品;看看饭后碗里有多少剩下的饭菜被奢侈地倒进泔水桶中;看看那长流不息的自来水管;看看那彻夜长明的路灯;再看看那飞速转动的电表和水表……相信每位同学都不会目视校园环境的污染及能源的严重浪费而无动于衷。 据调查,校园的能源浪费及污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水电浪费 我们来看看这些水电浪费的现象吧:有一些老师上完课,不关投影仪就走——并非一两次忘记了,而是长期这样;教室里,大白天经常也是灯火通明;寝室里,最常见的是,人不在,电脑却都常期处于开机状态;半夜里,若大的校园,上百盏大功率的路灯彻夜亮着;走廊里的灯,经常是二十四小时开着;有的宿舍,早上开的灯,走时忘

了关掉,就那样一直亮一整天直到晚上;自来水管开了忘关或关的不紧,大量的水便哗啦啦地流着;洗衣服时,小小的衣服漂了无数遍,大盆大盆的水毫不犹豫地泼了出去……这一切,都让人不寒而栗! 据有关资料统计,在北京,学校用水占全部城市用水的13%,用电占6%。足见这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对全国来讲,绝大多数学校,由于条件差、资金相对不足,再加上认识不到位,所以投入到校园节能设备改造中的资金可以说是少之又少。另一方面,由于管理方面的问题,学校的长明灯、长流水也屡禁不止。学校厕所用水和学生洗刷用水浪费情况可以说十分严重。在用电上,教师用电开关不合理,一般一个开关控制 2—4支灯管,减少了布线的麻烦,却造成了长期的浪费,所以许多时候,一个人在教室,也要开全教室的灯。另外随手关灯、随手关掉用电器开关的还没能够真正成为自觉,也是造成浪费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纸张浪费 随着人们经济收入、生活水平的提高,敬惜字纸的良好传统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为了追求作业的整洁,写错字要撕掉,写的潦草要撕掉,大量的被随意撕掉的废纸被丢弃。大量的考试和复习资料,也是造成纸张浪费的重要因素。 三、粮食浪费 现在校园中粮食浪费可以说触目惊心。在学生食堂,我们总可以在餐桌上看到学生就餐后留下来的剩饭剩菜,有的馒头仅仅只咬了一口,菜只吃了一半。在路上、垃圾池里,经常可以看到学生随手丢弃的半边火烧、整个的馒头、成根的油条。有的学校附近居民区的居民会不定期的到学校里捡拾学生丢弃的馒头等来喂猪、喂狗。

福建省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福建省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摘要]福建民办高校(主要是民办高职院校)的发展,拓宽了高校筹集资金的渠道,减轻了国家财政的负担,扩大了高等教育的资源,缓解了高等教育供求失衡的矛盾。但是,福建省民办高校在发展中仍然存在着包括政策、资金、生源、师资、机制等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政府应当在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服务意识、加快地方立法、优化办学环境、改善办学监控、提供财政资助等方面采取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福建省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问题对策 当前,福建省民办高校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给福建省高等教育增添了活力和生机。福建民办高校的成长和发展,改变了长期以来高等教育投资机制完全由国家财政独家承担的局面,拓宽了高等教育筹集资金的渠道,扩大了高等教育的资源,缓解了高等教育供求失衡的矛盾。但不可否认,福建省民办高校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涉及政策、资金、生源、师资、机制等方面。如何妥善解决这些问题,确保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课题。 一、福建省民办高校发展的现状特点 1.发展态势良好。福建省民办高校起步早,有全国第一所民办高校华南女子学院(创办于1908年),全国第一所民办本科高校仰恩大学(创办于1994年),并于21世纪初迅速崛起。截至2006年年底,全省共有民办普通高校18所(现为22所),其中民办本科高校1所、民办高职学院17所;普通本科高校举办的独立学院9所,在校生135008人,占全省普通高校在校生总数的20.23%;招生人数48320人,占全省普通高校招生总数的2 2.55%;比2005年分别提高了 3.12个百分点和1.86个百分点;在校生人数是2000年的8.36倍,招生人数是2000年的12.16倍,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