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中考语文试卷(II )卷

苏教版中考语文试卷(II )卷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 (共7题;共17分)

1. (2分) (2019八下·营山期末)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 褶皱(zhě)翌日(yù)龟裂(ɡuī)挑拨离间(jiān)

B . 归省(shěnɡ)锵然(qiānɡ)雾霭(ǎi)暴风骤雨(chòu)

C . 斡旋(wò)拾级(shí)蛮横(hénɡ)怒不可遏(è)

D . 羁绊(jī)巉峻(chán)撺掇(duo)霓裳羽衣(ní)

2. (2分) (2019八上·玉溪期末) 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 赃物渴慕烦燥五彩斑斓

B . 肃穆疏懒噩耗物竟天择

C . 制裁霹雳狼藉充而不闻

D . 荒谬取缔帷幕重峦叠嶂

3. (2分) (2018八下·芒市期中) 下列划线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她在商场里看到一条名牌裙子极其精美,天衣无缝,一时冲动花了半个月的工资把它买了下来。

B . 有个气血方刚的“大丈夫”听说妻子生的是女孩,竟冲进产房,在场的医护人员,都瞠目结舌。

C . 王大伯惟妙惟肖地讲起了当年打鬼子的故事,我们都听得入迷了。

D . 新时代、新追求,我们要怀着目空一切的豪情与壮志去搏击长空、翱翔天际。

4. (2分)根据句意选择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黑刺莓刚一采摘下来_________可以食用,________把它放入馅饼中烘制_______会减少其中的维生素C;玉米刚采摘下来时全是糖,_________几个小时后________会转变成为淀粉,________煮过,_________没有任何营养

A . 就如果就但是就除非否则就

B . 如果就但是就就除非否则就

C . 就但是就除非否则就如果就

D . 除非否则就就如果就但是就

5. (2分)(2019·自贡模拟)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今年五一节前夕,发改委发出紧急通知,禁止空调厂商和经销商不得以价格战的手段进行不正当竞争。

B . 据报道,某市场被发现存在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伪造质检报告书,管理部门将对此开展专项检查行动,进一步规范经营行为。

C . 随着个人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互联网以不可阻挡之势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影响社会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变革浪潮。

D . 打车软件为乘客和司机搭建起沟通平台,方便了市民打车,但出租车无论是否使用打车软件,均应遵守运营规则,这才能维护相关各方的合法权益和合理要求。

6. (2分)下列关于文学名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 《格列佛游记》是一部杰出的游记体讽刺小说,小说通过格列佛周游“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慧驷国”的奇遇,对l8世纪前半期的英国社会进行了全面的讽刺和批判。

B . 武松是《水浒》中最著名的打虎英雄,他在血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后,逃亡途中在二龙山落草,后来合并到梁山泊,排名第十四,江湖上称之为“行者武松”。

C . 《童年》中儿童视角和成人视角交替使用。以儿童的视角观察描写生活,使“童年”更加生动,充满童趣;偶尔用成人的视角评点生活,更富思想性和哲理性。

D . 《西游记》中的猪八戒,勇敢中带着怯懦,憨厚中带着奸诈,他的形象体现了人类普遍存在的欲望和弱点,比孙悟空更具有日常生活中人物的真实性。

7. (5分) (2019九下·弥勒模拟) 根据提示填空。

(1) ________,壮士十年归。(北朝民歌《木兰辞》)

(2)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3)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________,再而衰,________。(左传《曹刿论战》)

(4)杜甫的《春望》一诗中刻画出一个忧国思家的爱国者形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5)请你写出连续两句含有“绿”字的古诗词名句:“________,________。”

二、语文综合运用 (共1题;共15分)

8. (15分) (2019八下·凤翔期末) 近期,一档旨在“用书信打开历史”的读信节目——《见字如面》,刷爆了朋友圈。某校开展“书信与阅读”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材料—:不久前,综艺节目《见字如面》悄然走红,这相以明星读信为主要形式的阅读推广节目,从开播到第一季播出结束,几乎一直保持着“零差评”的惊人成绩,在豆瓣上最初评分高达9.8分,并连续三周登上豆瓣综艺榜榜首。截至目前,全网点击量超过2亿,而受众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材料三:书信作为私人内心话语的承载,一笔一画,一字一符,无不灌注着写信人的真情。每一封书信都是一个历史节点,封存着一个鲜活的时代场景。看见这些文字,就如同看见写信者本人一样,即使相距几十年、几百年、甚至几千年,虽然有距离,但通过对文化的解读,朗读书信的内客,也能让这些离我们遥远的文化碎片粘连起来,被世人学习并传承。

(1)借助材料二,在材料一的横线处填写一句话,总结节目受众情况。

(2)根据“材料3”补写两个句子,使之与“书信里灌注着作者的真情”构成一组排比句。

(3)有媒体评价:“《见字如面》让人们重新认识到了‘阅读的力量’。”根据你的阅读经验,谈谈你对“阅读的力量”的理解。

三、阅读理解 (共5题;共77分)

9. (10分) (2018七下·金华期中)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桂源铺

(宋)杨万里

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

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①溪水出前村。

【注】①堂堂:形容阵容或力量壮大。

(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一,二句诗。

(2)朱光潜《诗论》说:“诗有说理的,但是它的‘理’融化在炽热的情感和灿烂的意象之中。”这首哲理诗的第三,四句中能够表现“理”的意象是什么?从中告诉我们怎样的人生哲理?

10. (16分) (2019七下·建平期末)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宋陈谏议①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② ,蹄啮伤人多矣。一日,谏议入厩③ ,不见是马,因诘仆:“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④矣。尧咨者,陈谏议之子也。谏议遽⑤召子,曰:“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畜之?是移祸于人也!”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⑥ ,戒⑦仆养之终老。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人⑧之风。

【注】①陈谏(jiàn)议:北宋陈省华(939年—1006年),字善则,北宋阆州阆中人,官至左谏议大夫,故称之。②驭:驾驭,控制。③厩:马棚。④贾(gǔ)人:商人。⑤遽:急忙,马上。⑥直:通“值”,价值,这里指钱。⑦戒:通“诫”,告诚。⑧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蹄啮伤人多矣________

②因诘仆________

(2)翻译句子。

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停一处)。

家中左右尚不能制

(4)用自己的话说说陈谏议具备怎样的“古仁人之风”。

11. (20分) (2018九上·密山期中)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安笠,演绎万般风情

①在我国,笠帽的历史悠久,无论是皇室贵族,还是平民百姓,形形色色的笠帽都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伴侣。笠帽也经常出现在文人墨客的笔下,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咏“笑”。“饭颗山头逢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唐代诗人张志和在《渔歌子)一词中写道:“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在《江雪》一诗中也写道:“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蓑衣笠帽,犹如拆不开的搭档,经常出现在我国劳动人民的身上,同时也是画家喜欢撷取的写意画:屡见渔翁穿蓑衣戴笠帽,驾着小舟在水墨渲染下的水畔柳岸垂钓自乐:身披蓑衣头戴笠帽的老农,赶着老牛手扶木犁在雨天耕田;即便是田园吓唬鸟兽的稻草人,农家人也不忘给它戴上一顶选风档雨的笠帽。笠帽,成为一道独特的田园风光。

②在闽南地区有一种外地鲜见、当地人情有独钟的安笠。安笠以细小的竹篾为经纬,在编好的上下两层篾丝网中间衬嵌竹叶,状如硕大的圆锥形大漏斗,远远望去,颇似埃及金字塔。它直径一般为五六十厘米,尖顶、圆边、低垂,戴上它可选掩半个脸庞;因为锥形,顶部不招风,不易被大岚吹落。

③史载,旧时闽南沿海草木稀疏,风沙肆虐,人们外出劳作常被晒得很黑,患眼疾、皮肤者甚多,老百姓苦不堪言。明代时,闽南沿海人从威继光军队使用的大藤牌(形似安笠的手持盾牌)得到启示,他们破竹制笠,取名“安笠”,从此染疾者渐少。民间还流传一首《咏安笠》的歌谣:“安笠圆圆裁头端,遮阳挡风又美妆。大人细因皆喜欢,保健防病渡难关。”

④据当地老一辈人回忆说,由于安笠看起来有几分神秘感和奇异感,人们外出山野,途中倘遇老虎,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就是解下头上的安笠,反转过来像盾牌一样对着老虎,老虎见到就会拔腿退避。

⑤闽南地区沿海的女性特别喜爱安笠,视其为必不可少的生活伴侣,骄阳下,风雨中,滩涂上,随处可见女性头戴安笠辛勤劳作,呈现一幅充满诗意的画面。安笠的实用价值也得到女主人们的认可:除了遮风挡雨、遮阳防晒,赶集时,想买海鲜山货也不用发愁没有盛器,只要把安笠反转,铺垫菜叶纸张,就可充当菜篮子使用。

⑥安笠不但实用,名称也很吉祥。“安”字,多么像一个妇女头上戴顶帽子呀!姑娘们把对安笠的钟爱化成行动,有的涂以网油使之坚固耐用,有的买来彩线在笠檐、笠尖编织缀以吉祥美丽的图案,把它装点得更加妩媚动人。行走在城镇街市,可见一顶顶新潮笠帽如彩蝶般在女人的头上飞舞,令人眼花缭乱。

⑦对娇羞忸怩的姑娘来说,安笠还是爱情的辅助工具。戴上安签后,看得见别人,但别人不易瞅见她的芳容,平添几分神秘感。至于姑娘是否长得眉清目秀,只有慢慢去猜想了。这种朦胧之美,独具一番情趣。

(1)文章以“安笠,演绎万般风情”为题有什么表达效果?

(2)文章第②段中的加下划线词语“一般”有何作用?

(3)文章第②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第⑥段的主要内容。

12. (13分) (2018八上·沈阳月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朗读者》的成功是人文精神的回归

江德斌

①文化类节目在近期制造了一个小高潮。继《中国诗词大会》之后,董卿以制作人、主持人双重身份推出的文化类节目《朗读者》在央视一套黄金档开播。嘉宾们念诗,读散文和家书,分享曾经打动过、甚至改变过自己生命轨迹的文字。首期节目以“遇见”为主题,嘉宾有知名演员濮存昕、企业家柳传志、世界小姐张梓琳、96岁高龄的翻译家许渊冲,也有从四川成都鲜花谷里走来的普通夫妇等。

②一段文,一首诗歌,一封信,一个故事……《朗读者》并没有复杂的情节,也没有故意设置的煽情,只是由朗读者简单地回顾人生片段,以及打动和改变自己命运的文字,并当众朗读一遍。《朗读者》首播的收视率和口碑双丰收,可谓获得了巨大成功,是继《中国诗词大会》之后,又一个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现象级文化类节目。

③《朗读者》给观众带来的并非视觉冲击和戏剧化情节,而是在平静的阅读氛围里,将这些感人的文字,传递给荧屏内外的广大观众,为大家在浮躁的繁华世俗里,搭建一座沉淀心灵的人文殿堂。朗读是很多人在学生时代都经历过的,有些人会忘却,有些人则会爱上朗读,并保持这种习惯,忙里偷闲,朗读自己喜爱的文字。

④总体而言,朗读是一个小众化的领域,与歌舞、真人秀、小品等娱乐节目相比,《朗读者》乃是一股清流,显得平淡恬静,似乎很难吸引到观众。然而,《朗读者》节目唤起了大众对朗读的记忆,带领大家沉浸在文字的意境里,享受人文艺术之美。如今的荧屏到处都是喧闹的娱乐节目,观众逐渐产生观赏疲劳,希望看到不同的节目类型,这就给《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文化节目,创造了空间。

⑤经过多年的社会经济发展,我们在物质方面,已经越来越充裕,但在精神方面,仍然寥落荒芜。社会文化整体呈现出低俗化、碎片化、快餐化等状态。很多人感觉精神过于紧张,心理压力太大,希望生活节奏能够慢一点,大家都能心平气和一些。而这恰恰需要文化方面的熏陶,这也是《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的意义所在。

⑥事实上,很多电视台也都有读书节目,这些节目大都偏重于介绍图书、作者和时代背景等,传递内容局限于知识,并没有延伸到情怀方面,也就容易走“高冷化”,导致受众面相对狭小。而《朗读者》比较贴地气,将朗读者的个人经历与文字连接在一起,更容易触动观众的同理心,抵达每个人内心的深处。

⑦诸如《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文化节目的兴起,并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这不仅是人文的复苏,也反

映出时代潮流的嬗变。在经历多年的娱乐化节目轰炸后,观众也开始分化,部分人希望在忙碌繁琐的生活里,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回归人文精神。《朗读者》做到了这一点,让观众感受到心灵的宁静、优美文字对精神的陶冶,从而喜欢上朗读,重新拾起书本,轻声朗读起来。

(选自2017年2月21日《中国青年网》,有改动)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

(2)第⑥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第⑦段中划线字“这”指什么?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 . 《朗读者》的成功,说明不依靠视觉冲击力一样可以办好文化类节目。

B . 《朗读者》唤起大众对朗读的记忆,给浮躁的社会带来一股清流。

C .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财富的充裕必将导致精神世界的空虚。

D . 文中的“人文精神”包含人们对文化艺术之美的追求和对心灵宁静的渴望。

13. (18分) (2017九上·泉港期中)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人生是一场场目送

①还记得人生的第一场有记忆的目送,那年六岁,是暖意融融的春日。母亲坐在从邻居那里借来的小毛驴车上,围着家里那床大红花的被子,毛驴车驶过院外的桃花树,一阵风来,粉红的桃花瓣纷纷飘落,落在她灰白头和新穿的淡青色碎花衬衫上,她只是挥着手,脸因为瘦削而越发显得笑得夸张,可她就那样笑着离开我们视线,再也没有回来。目送者站在自家院子的土墙旁,看着母亲渐行渐远,无奈的抽泣。一个六岁的孩子无法主宰自己,更无法主宰别人的命运。

②第二次的目送,是作为被送者,十七岁,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离开,离开小镇,离开县城,到省城求学。清晨赶火车,夏末秋初的凉风,乌瓦红砖的小站在晨曦中朦胧,长长的铁轨从远方来,延伸到远方去。我拖着行李挤上车,站在过道上向窗外看去时,看见父亲寻找的目光,孤单的身影。垂下头时眼泪已滴在行李箱上,列车启动,哐当哐当声中,越来越远的是故乡和父亲,还有曾十二万分盼着离开的家,如今都因离别而蒙上了暖色调,就像渐起的朝阳,暖橘。

③人生最大意义的那次目送,发生在六年后。我要嫁到远方去,独自一人出发。行李已先行托运,只随身携带

一个小包。早春二月,天还蒙蒙亮,我赶早车,父亲早起送我,他站在简陋的门楼下,黑漆的大门半掩在他身后,启明星在遥远的天际寂寞闪烁。我摇摇手,“爸爸,回去吧。”爸爸嗯了一声,我回头看不清他的表情。于是我转过头来一直走去。(A)街上空寂无人,父亲的目光在孤单中无限地拉长。心里稍稍有了酸涩,又觉无聊。多年的独立让我知道,我从来不是那个有点事儿就可以哭哭啼啼耍情绪的孩子,我的情绪给谁看呢?那天早晨,我坐上车,车在晨曦微明中驶出小城,我不知父亲站在门口目送了我多久。那是意义重大却简约的目送。

④生命里最无法忘怀的目送,发生在去年。父亲走了。幼年时目送母亲,她笑着在桃花纷落的春日。这一次目送父亲在深冷的浓秋。父亲躺在玻璃棺里,似乎在一个梦境中微皱着眉,慢慢沉落下去,只剩下无声不知所措的白色百合。(B)痛苦像铅海,又重又黑,深不见底,压制了撕心裂肺的哭喊。只有沉默,似乎才能表达一切。我目送了生我养我的两个人的离开,目送自己真正意义上的孑然一身的到来。

⑤目送便是离别,即使有时它也意味着出发,可对另一方仍是离别。

⑥人生自古伤离别。

⑦但真正理解目送,却因为龙应台人生三书里的《目送》,关于华安和“我”的故事。小学,16岁,21岁。一个孩子在母亲的目送中长大了,每一段目送似乎也引领着各种酸甜苦辣。龙应台也在目送中永别了自己最亲爱的父亲,沉痛在理智中熨平。

⑧她说“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⑨人生不过是一场场目送,成长或衰败。你是目送者,或者被目送。

(1)根据选文内容将下面表格填写完整。

(2)选文以“人生是一场场目送”为题有何妙处,请谈谈你的理解。

(3)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回答下列问题。

①有人认为第③段A句中“无限地拉长”用得精妙,请说说理由。

②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析第④段中的B句。

(4)请谈谈你对第⑧段龙应台这番话语的理解。

(5)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选文采用对比手法,将我与龙应台的目送经历对比描写,突出父母的难忘印象。

B . 文末作者认为人生会经历一场场目送,作为目送者抑或是被目送,情绪消极无奈。

C . 第⑥段化用柳永的词句“多情自古伤离别”,增添语言的趣味性,揭示文章的主旨。

D . 选文深情地叙述我的四次目送经历,我因龙应台的《目送》而真正理解目送的含义。

四、写作 (共2题;共30分)

14. (25分)(2011·昭通) 请按要求完成下面这篇习作。

感恩父亲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父亲头上寸草不生,也许是满足于光头的清凉,也许是仰慕光头明星的帅气,他也弄了个光头,眼睛虽然近视,但又大又有神,好像什么谎言都能被他看破;他脸上已留下岁月的痕迹,细看已不太年轻;他衣着讲究,常穿得整整齐齐,很有风度的样子。

③我的父亲是个工作狂,一工作起来就不着家了。

④冬天的早晨,他送我上学,我似一只刚出生的小猫,蜷缩在他身后,吹向我的冷风被他的身子挡住,悄然向四处逃窜。他虽然双耳冻得由红转紫,仍然腰板挺直地走着。到了学校,他总是站在校门口,一副道貌岸然的样子,一直要目送我走进学校才离开。

⑤有几次,我看见他那瘦削的身影在车影人影里穿梭,

(1)

请根据文意,在第①段横线上写一个句子,作为这篇习作的开头。

(2)

第②段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请找出并修改。

(3)

第④段中有一个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替换。

(4)

从结构上看,有一段与文章内容不符,请找出来,并说说该怎样修改。

(5)

请为这篇习作补写一句话作为结尾,使之与开头照应。

15. (5分) (2019七下·萧山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荒芜冷清的百草园让童年的鲁迅感受意趣,荷香月色让朱自清找到宁静,默默奉献的人构成生活中亮丽的风景,而你一定也遇见过不少独特的风景。

请以“风景,这边独好”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记叙中穿插适当的写景;②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 (共7题;共17分)

1、答案:略

2、答案:略

3、答案:略

4、答案:略

5、答案:略

6、答案:略

7、答案:略

二、语文综合运用 (共1题;共15分)

8、答案:略

三、阅读理解 (共5题;共77分)

9、答案:略

10、答案:略

11、答案:略

12、答案:略

13、答案:略

四、写作 (共2题;共30分)

14、答案:略

15、答案: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