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哲学原理总结

考研哲学原理总结
考研哲学原理总结

哲学原理总结

(辩证)唯物论(三观两原理一方法论)

1

第一,凡物质都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否认这一点会致形而上学的绝对静止论。

第二,凡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题,否认这一点会导致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把运动的主体归结为人的感觉或观念,客观唯心主义把

运动的主体归结为“绝对精神”、“天理”等客观精神。

★2)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第一,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这就是说,事情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处于运动之中。

第二,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的状态。

第三,运动和静止相互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

第一,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理解事物的多样性,把不同的事物加以区分。

第二,相对静止时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第三,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理解运动,相对静止是绝对运动的参照系。

★3)运动的物质与时间空间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的相互依存)

时间、空间同运动着的物质是不可分的。

第一,运动着的物质不能离开时间和空间。任何事物,无论其过程怎样短暂,总要经历一定的时间;任何事物,无论其体积怎样微小,总要占据一定

的空间。

第二,时间和空间也不能离开运动着的物质。离开了具体事物的抽象空间和抽象时间的事物是不可思议的。

第三,时间和空间二者之间也是不可分割的,世界上既不存在着只有空间而没有时间的事物,也不存在只有时间而没有空间的事物。

4)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的相互依存)

第一,时间、空间的绝对性是指,时间、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它是客观的。时间、空间在客观性上是不变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否

认时间、空间的绝对性、客观性必然导致唯心主义。、

第二,时空的相对性是指,时空的具体特性受到物质运动的具体特性的制约,时空的具体特性是可变的,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否认时间、空间的相

对性是形而上学观点。

5)时空的有限性和无限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的相互依存)

第一,时间的无限性是指整个物质师姐发展的总过程是无始无终的,它既没有开

端,也没有终结;时间的有限性是指具体事物发展的过程是有始有终的,

事物的存在具有暂时性。

第二,空间的无限性是指整个物质世界的存在范围无边无际;空间的有限性是指具体事务的存在范围是有边际的。

第三,然而,无限的物质世界是有无数有限的具体事务构成的,这就是说,无限存在于有限之中,有限包含着无限。我们要善于通过有限把握无限。

2

第一,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意识不仅可以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可以通过抽象思维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第二,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意识具有指导性。其一,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获得成功;其二,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使人们的实践活动遭到失败。意识的这一作用是意识能动作用最突出的表

现。

第三,意识能够反作用于主体,影响人的生理过程。

3

7

实践的主体指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之中的具有实践能力的人;时间的客体是指实践的主体所要探索和改造的对象。

主体通过实践对客体进行改造。一方面,实践要创造客体的价值,另一方面,又优化了主体,而优化了的主体能够更好的改造客体,更好的改造客体反过来再一次优化了主体。于是形成良性循环,主体与客体不断地协调发展。

8)自在世界和人化世界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黄金原理1】所谓自在世界,是指人类还没有认识、实践尚未影响到的世界;所谓人化世界,是指人类通过实践活动改造过并打下自己烙印的世界、

自在世界是人化世界的基础,人化世界是由自在世界转化而来的,实现这一转化的决定性条件是实践,人的实践越发展越深入,对世界的认识就越广泛越深刻,人化世界的边缘就越扩大。

【两原理】

9)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从属)

第一,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不过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第二,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①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

观事物的发展。

10)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第一,辩证唯物主义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这里的物质是指客观实在。自然界具有客观实在性,人类社会具有客观实在想,一是作为物质的产物、人脑

的机能和对客观物质的反映,也必须统一于客观实在性。

第二,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统一是无限多样的统一,是包含着质的差别的统一。

第三,辩证唯物主义还认为,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运动和发展的充满联系的统一。

【一方法论】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唯物)辩证法(一个一,两个二,三个三,四个四)

【一个一是指一个核心----矛盾】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第一,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这是指它的条件性。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条件,矛盾双方才能相互依存,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一旦这些条件发生了变化,

旧的统一体就会破裂。

第二,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只是指它的无条件性。这里所说的无条件,是指矛盾在任何条件下都会有斗争。矛盾的斗争性可以打破旧的同一性,建

立新的同一性,使旧的矛盾统一体让位给新的矛盾统一体。矛盾的斗争性

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是具有一定要贯彻下去的趋势

第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矛盾的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有差别的具体的同一,而这种同一必须包含着斗争;

另一方面,矛盾的斗争性也离不开同一性,斗争性总是寓于同一性之中,

斗争总是统一体内部的斗争。

2)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辩证法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第一,矛盾的普遍性是指事物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事物的个性,二者相互区别,不容混淆。

第二,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依存、相互联结,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一方面,矛盾的普遍性不能离开矛盾的特殊性,矛盾

的普遍性存在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换句话说,共性不能离开个性,共性

存在于个性之中。另一方面,矛盾的特殊性也总是和矛盾的普遍性相联系

而存在的,个性总是包含着某第一种共性。

第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由于事物存在的范围及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在一定场合下为普遍性的东西即共性

的东西,在更大的场合中可以转化为特殊性即个性的东西;在一定场合下

为特殊性的东西即个性的东西,在更小的场合中可以转化为普遍性的东西

即共性的东西。

补充:矛盾的普遍性原理[万能原理]

第一,矛盾的普遍性的含义。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的共性,他两方面含义:其一,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其二,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

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第二,把握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矛盾的观点是辩证法最根本的观点,因此,坚持矛盾的普遍存在是坚持辩证法的前提。根据矛盾普遍存在的原

理,我们应当学会用矛盾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第一,刀盾的特殊性含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的个性,即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及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第二,把握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只有具体地分析特

殊的矛盾,我们才能把不同的事物加以区分,找出事物发展变化的特殊原

因,从而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的方法。

★3)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包括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矛盾的

次要方面[见原理4、5])

A.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

含义:在复杂的矛盾系统中,矛盾可分为主、次矛盾。主要矛盾是指居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是指处于服从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B.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含义:矛盾的两个方面有主、次之分。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是指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

C. 把握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4)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第一,主要矛盾在矛盾体系中起主导作用,它制约着次要矛盾,因此,我们在处理问题时应用主要精力解决主要矛盾。

第二,次要矛盾影响主要矛盾,次要矛盾解决得好,有利于主要矛盾的解决。

因此,我们必须在抓住主要矛盾的同时,也要注意解决次要矛盾。要统筹

兼顾,全面安排。

第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一旦出现转化,我们工作的重点也相应的转移。

5)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第一,矛盾的主要方面支配次要方面,事物的兴致是有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

第二,矛盾的次要方面也影响

第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一旦出现转化,我们工作的重点也相应的转移。

★6)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的原理

矛盾双方的既同一又斗争,推动事物的发展。

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使每一方在相互统一中得以存在和发展。

第二,矛盾双方相互包含,使任何一方都对从对方那里吸收到了有利于自身的

因素,从而在相互利用、相互促进中共同的得到发展。

第三,矛盾双方相互贯通,规定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第四,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相互斗争,推动事物的发展。矛盾的斗争性首先引起事物的量变,一旦矛盾双方的斗争突破原有事物的限度,就

会引起事物的质变。

7)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第一,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它是第一位的,它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向。

第二,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外部条件,它是第二位的,它对事物的发展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第三,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其作用。

8)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原理(联系的含义和特征)[万能原理]

●联系的含义: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

互影响、相互制约。

●联系的特征:

第一,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它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否认联系的客观性,会导致唯心主义。

第二,联系具有普遍性:其一,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其二,联

系的普遍性同时还指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之内部各要素、部分、环

节也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其三,

事物一方面存在着普遍联系,另一方面又存在着相对独立性,即任何

事物都同其他事物相对独立地存在。事物的普遍联系和事物的相对独

立存在是互为前提的。

第三,联系具有多样性:从大的方面说,联系可分为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主要联系和次要联系、

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

第四,联系具有条件性:事物总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发展、灭亡。“一切以条件、地点、时间为转移。”

9)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从属)、

第一,整体与部分相互依赖,没有部分,不会有整体;没有整体,也无所谓部分。

第二,整体对部分起支配、统帅、决定的作用,二部分处于被支配、被决定的地位。

第三,整体的各个部分有机的结合,其功能大于各个部分机械相加之和,整体具有部分所没有的新功能。

第四,部分影响整体,对整体具有反作用。在特殊情况向,当某一部分成为整体的主要环节时,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10)系统与要素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从属)

系统是有事物内部互相联系着的各个要素、部分所组成的有机整体。

系统由要素构成,系统和要素的关系,是整体(全局)与部分(局部)的关系。

11)新事物必然要战胜旧事物的原理

第一,新事物符合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具有存在的必然性和前进性,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第二,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的母腹,它对旧事物采取扬弃的态度,具有旧事物所没有的优越性。

第三,社会领域的新事物符合人民利益,得到人民的拥护、支持。

12)尊重客观规律性与发挥主观能动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正、反、换)此原理用于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

第一,由于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所以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

第二,同时我们还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其一,在认识世界是,由于规律隐藏在事物的内部,我们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都过现象认识、把握事物的

规律。其二,在改造世界时,我们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实践目的的

需要改变规律赖以起作用的条件,从而限制和防止规律的有害作用,利用

其有利作用。

13)唯物辩证法过程轮的原理【黄金原理2】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的发展是无限的,而每一个具体事物的发展史有限的,世界的无限发展是由无数个有限的发展过程的集合而成的

由于世界是一个过程,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不要留恋旧事物,要满腔热情的扶持新事物。

【三个三是指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

第一,度是质和量的统一。把握事物的度可以全面而深刻的认识事物,做到心中有数,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统一。

第二,把握事物的度,要求我们再实际工作中掌握“适度”的原则,不能随意超出事物所允许的范围。

15)质变和量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第一、任何事物的变化总是在一定值得基础上先从量变开始的。

第二、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第三、质变又会引起新的量变。一方面,质变体现并巩固着量变的结果;另一

方面,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第四,量变可以转化为质变,质变又可以转化为量变。如此循环反复,以至无穷,体现着事物的永恒的变化和发展

16)改变了物的量的结构引起的质的飞跃的原理【黄金原理3】

第一,肯定和否定式相互对立的。当肯定方面处于支配地位时,事物就保持自身的存在和原有的性质;如果否定方面在斗争中取得支配地位,事物就转

化为自身的方面,实现对自身的否定。

第二,肯定和否定是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的。所谓相互依赖,是指而这互为前提,无肯定即无否定,无否定既无肯定;所谓相互渗透,是指而二者相互

包含,肯定之中有否定,否定之中有肯定。

18)辩证的否定观的原理

第一,事物的否定是自我的否定。

第二,辩证的否定式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

第三,辩证的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四个四是指四对范畴:原因与结果,现实与可能,必然与偶然,现象与本质】

19)现象与本质(并列、都有)

第一,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表现在:a、现象外露于事物的表面,可以为人的感官所感知,本质则隐藏在事物的内部,只能靠抽象思维来把握。b、现象

是事物个别的具体的方面,本质是事物一般的共同的方面。c、现象是易逝

多变的,本质是相对稳定的。

第二,现象和本质又是统一的,表现在:a、现象离不开本质。任何现象都是由本质决定的,都是本质的表现。真相表现着本质,它从正面直接的表现着

本质。假象也表现着本质,它从反面歪曲的颠倒的表现着本质。b、本质也

离不开现象。本质不能赤裸裸的存在,任何本质都要通过现象表现出来20)必然与偶然(并列、都有)

第一,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的,表现在:a、它们的地位不同。必然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于支配地位,偶然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于从属地位。b、它

们的根源不同。必然性是由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决定的,偶然性由事物内

部的非根本矛盾或外部矛盾决定的c、它们的作用不同。必然性决定着事

物发展的前途和方向,偶然性对事物的发展进程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是

事物发展的趋势带有这样或那样的特点和偏差。

第二,必然性和偶然性又是统一的,表现在:a、必然性离不开偶然性。必然性总是存在于偶然性之中并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必然性要通过偶然性为自

身开辟道路。b、偶然性也离不开必然性。偶然性总是表现着必然性,补充

着必然性,受必然性的制约。c、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向可以相互转

化。

21)原因与结果(并列、都有)

原因和结果是解释客观世界中普遍联系着的事物具有先后相继、彼此制约的一堆范畴。原因是自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结果是指由于原因的作用而引起的现象。

二者的辩证关系为:

第一,原因和结果是对立的,二者不能混淆。无论倒因为果还是倒果为因,都会引起极大的混乱和危害。

第二,原因和结果又是统一的。表现在:a、原因和结果相互依存,世界上既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之因。b、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有

两种情形:①、同一现象,相对于它所引起的现象而言,是原因,相对于

引起它的现象而言则转化撑了结果;反之亦然。②、原因和结果可以相互

作用,不仅原因可以作用于结果,而且结果也可以作用于原因。

22)现实与可能(并列、都有)

第一,可能性与现实性事对立的,可能性是尚未实现的显示,二现实性真是已经实现了的可能,而这不饿能混淆

第二,可能性与现实性又是统一的,表现在:

a、可能性与现实性相互依存。可能性离不开现实性,可能性的根据存在于

现实性之中;现实性也离不开可能性,现实性是由可能性发展而来的。

b、可能性和现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一方面,可能性在一定条

件下可以变成现实,这是可能性向现实性的转化;另一方面,现实性又包

含着新的可能,这是现实性向可能性的转化

★23)形式与内容(从属)10年新增,没考

内容与形式是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任何事物的内柔都有一定的形式,任何形式也都有一定的内容,没有无内容的空洞的形式,也没有无形式的纯粹的内容。事物的内容是无限丰富的,事物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当形式适合内容时,对内容的发展起着积极地推动作用;当形式不适合内容时,对内容的发展起着消极的阻碍作用。

认识论(三个一,一观一论一方法)

【一观--真理观】

1)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真理的两个基本属性,它们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第一,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对立的。(详见两者概念)

第二,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又是统一的。

A、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相互联结、相互渗透的。一方面,相对之中有

绝对,任何相对真理都包含着绝对真理的成分、颗粒,绝对真理寓于相

对真理之中;另一方面,绝对之中有相对,绝对真理要通过相对真理表

现出来,无数相对真理之综合,构成了绝对真理。

B、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辩证转化的。真理的发展史一个过程,是一个

由相对走向绝对的永无止境的转化和发展的过程。人类对于客观事物的

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是属于由相对真理转化为绝对真理的过程中的一

个环节。

第三,任何客观真理都是绝对和相对的统一,都是有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的一个环节。

2)真理的具体性的原理

第一,真理的具体性,从内容上讲,真理是运动发展着的事物的多方面规定的综合,是多样性的统一。从形式上讲,真理是由一系列的概念、原理所构

成的理论体系。

第二,真理的具体性所包含的内容和要求是:真理是全面的,历史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是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主管与客观的符合,它要受条件

的制约,并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离开具体的时间、地点、条件,真理就

是抽象的、无意义的,超出一定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3)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成功与失败)

第一,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的。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谬误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歪曲反映。

第二,真理和谬误又是统一的。a、真理和谬误相互依存。真理和谬误总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没有真理,无所谓谬误;没有谬误,也无所

谓真理。真理战胜谬误的过程也就是发展自己的过程。b、真理和谬误在一

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4)真理的价值性和客观性原理

第一、真理既具有客观性又具有价值性。

第二、真理的客观性是指,真理的内容是对客体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不附加任何主观随意想象的成分。

第三、真理的价值性是从真理对主体的意义和效用上考察,是对真理的作用、意义、功能的揭示和反映。

第四、真理的价值性是以真理的客观性为基础的。

5)价值的主体性和客观性原理

价值,是指客体一自身属性满足主体需要的效用关系。价值由两方面构成:一是主体的需要和利益,二是课题的某种属性和性能,价值是在二者的关系中生成的。一次,价值既有客观性,又有主体性。

第一,价值的客观性表现在:价值必须以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属性为现实基础,人的需要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第二,价值的主体性表现在:客观事物的某种属性是否能实现价值的满足要以人的需要为基准,另外,同一客体对于不同的主体的价值满足带有主体的

个性特征

6)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原理(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辩证唯物主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时间的特点决定的。

第一,所谓真理,就是主观符合客观的认识,要判定主观是否符合客观,就必须对主观和客观进行比较,这也就是说,作为真理的标准,必须具有把主

观和客观联结起来的特点。

第二,在人的主观认识范围内不可能找到真理的标准,我们不能有主观检验主观,用认识检验认识。客观事物本身也不可能成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因为

客观事物也不能把主观认识和其自身加以对照。

第三,实践是精神见之于物质、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实践除具有普遍性的有点外,还具有直接现实性的优点。所谓“直接现实性”,就是指实践可把正确的认识变成直接的现实。这样,实践就成为沟通主观和客观之关系的桥梁。

【一论--认识论】

★7)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从属)

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a、认识是根据实践的需要产生的。b、认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产生的。c、一切真知归根到底都来源于实践,人的知识不外乎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直接经验是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的知识,间接经验通

过学习和交流获得的知识。由于间接经验是从直接经验转化而来的,间接

经验是“流”不是“源”,所以实践是知识的唯一源泉。

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a、实践不断地给认识提出新课题,提供经验材料,实践的需要推动着人们去研究和解决这些客体,实践规定了认识发展

的方向。b、实践创造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大大延伸了人的感官,使认识

得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c、实践的发展,锻炼和提高了人类的认识能力。

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第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为实践服务,为人类造福。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

②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第一,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可是实践获得成功,达到预期的效果。

第二,错误的认识指导实践,会对实践产生消极乃至破坏性的作用,使实践找到失败。

8)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①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

第一,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它是通过感官获得的关于事物的现象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感性认识具有直接性和形象性的特

点。

第二,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它是人们通过抽象思维获得的关于事物的本质的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理性认识具有间接性和抽

象性的特点。

②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联系。

首先,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离开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坚持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

识,这是坚持认识论中的唯物主义。

其次,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升华,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只能解决对现象的认识的问题,理性认识才能解决对本质的认识的问题。

坚持感性认识发展成为理性认识,这是坚持认识论中的辩证法再次,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世界上没有纯粹的感性认识,往往感性之中有理性;世界上也没有纯粹的理性认识,往往理性之中有感性。

9)实践和认识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与时俱进)

具体的同一,是指认识、理论要同一定时期、地点、条件下的具体时间相适应。认识、理论要根据具体时间不断地补充,丰富和完善。

历史的同一,是指认识、理论要同不断发展的时间相适应,要根据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不能落后于实践。

10)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①认识的全过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是认识从

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无限发展的全过程。

②认识的不断反复,是因为:

其一、主体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客观事物本身的发展过程及其表现成都的限制。物质世界是无限的,客观事物作为系统也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客观

事物存在着一个产生、变化和发展的过程,其本质和规律也有一个暴露的

过程。所有这些,使得人类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其二、主体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还受历史条件和科技水平的显示,人类的认识只有在不断打破限制的基础上才能不断得到发展。这也使得认识具有反复性。

其三、主体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还受到主体本身的限制。这些限制包括;人的实践范围、知识水平、认识能力、实践能力、立场、观点、方法以及生理素

质。所有这些,也使得人类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③认识的无限发展:

就整个认识过程而言,认识的反复具有无限性。这种无限性表现为螺旋式的上升。

【一方法--辩证思维的方法】

注意:辩证的思维方法、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唯物史观(社会发展的因素、规律、特点和动力)

【因素:】

1)人口--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

2)地理环境--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

3)生产方式--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规律:】

4)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从属)

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第一,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水平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必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总是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而建立的。

第二,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变化和发展。如果生产力仅仅发生量的变化,那么生产关系也只是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中发生某些部分、某

些方面的变化;一旦生产力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旧的生产关系再也容纳

不下生产力的发展的时候,就必然要引起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

②、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第一,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时,生产关系就能够为生产力诸要素结合,特别是人的要素和物的要素的结合,提供较好的形式,从而促进生

产力的发展。

第二,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时,生产关系就会严重的影响生产力诸要素的结合,从而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在不变革旧的生产关系,生产力就不能发展,甚至遭到严重破坏时,生产关系的变革就成为整个社会进步的

决定环节。然而这种反作用任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为前提。

5)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从属)

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第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经济基础是第一性的,是上层建筑的根源;上层建筑是第二性的,是经济基础的派生物。上层建筑是适应经济基

础的需要而产生出来的为经济基础服务的。

第二,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必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

第三,经济基础的变化发展决定着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上层建筑变化发展的方向由经济基础决定,当某种经济基础向上发展时,它的上层建筑也处于

前进之中;当某种经济基础走向没落的时候,它的上层建筑也日渐腐朽。

经济基础的根本质变决定全部上层建筑也必然或迟或快地发生根本质变;

经济基础的部分质变也决定上层建筑要发生的部分质变。

②、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第一,从服务方向上看,上层建筑要保证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上层建筑要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帮助它形成、巩固、发展,并派出自己的经

济基础的对立面。

第二,从服务方式上看,上层建筑通过对社会生活的控制来为经济基础服务。

政治上层建筑力图把人们的行动控制在一定的秩序之内,思想上层建筑通

过影响人们的思想来支配人们的行为,

第三,从服务性质上看,上层建筑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当上层建筑为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基础即进步的经济基础服务时,

它就促进社会的发展;当上层建筑为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基础即腐朽的

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阻碍社会的发展。显然,上层建筑的进步与否,归

根到底取决于它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特点:】

6)社会形态更替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只记标题,内容理解即可)

①、社会发展道路的统一性是就人类历史总体而言的,社会形态的发展将经历原始

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的依次演化。

②、社会发展道路的多样性是就具体国家和民族而言的。由于矛盾的复杂性和特殊

性,有些民族、国家并不是按照五种社会形态的基本秩序依次更替,而是表现

出了某种跳跃,即越过某一种或某几种社会形态向前发展。此外,处于同一社会形态的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具有各自的特点,各个国家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所具有的典型意义的不同,不同国家和民族在社会形态转变中所采取的过渡形式各有其特点,也属于社会形态与社会发展道路的多样性的表现。

③、社会发展道路的统一性和多样性是辨证的统一,统一性寓于多样性之中并通过

多样性表现出来,多样性不能背离统一性。

7)社会形态更替前进性与曲折性的原理。(只记标题,内容理解即可) 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但是具体道路是迂回曲折的,又是还会出现暂时的停滞和倒退。然而,由于生产力不断地发展,由于生产方式不断地进步,社会总要前进,不肯能绝对的倒退。

★8)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和主体选择性的原理。P59

①、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是指社会发展的必然性,它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

力发展状况的规律和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的制约,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②、主体的历史选择性是指社会发展要通过一定的历史主体的选择活动来实现,在

一定条件下呈现出不确定性和跳跃性。由于社会条件的复杂和矛盾的特殊,往往为一定名字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究竟哪一种可能会变成现实,则取决于这个民族的自觉选择,取决于该民族内部不同的阶级或集团的力量对比。

③、主体的历史选择性并不否认社会发展的必然性,因为主体选择的对象只能存在

于可能性空间中,而这一可能性是由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的生产力和其他既定条件决定的。显然,主体的选择并不是绝对自由的选择,它不能改变社会发展的总体进程。

④、社会发展的决定性与必然性是在主体的选择和创造过程中实现的,人类社会的

发展史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是自然历史过程与人的自觉创造过程的统一。

【动力:】

9)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力量。

社会基本矛盾以生产力为起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并通过生产关系(经济基础)最终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是社会存在与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历史活动的物质前提。因此,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10)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只记标题,内容理解即可) 第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贯穿于人类社会的自始至终。

第二、社会基本矛盾包括三个环节,即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其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最基本的矛盾。

第三、社会基本矛盾以生产力为起点。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同生产关系发生冲突,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的变革,最终是整个上层

建筑或快或慢也要发生变革。由此,推动着社会形态有低级向高级演化。

11)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只记标题,内容理解即可) 第一,阶级斗争的作用,突出的表现在社会形态的质变过程中。当生产关系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时,反动的统治阶级总要利用国家政权来保护腐朽的

生产关系,而革命的阶级只有通过革命推翻反动统治的阶级,才能实现社

会形态的质变。

第二,阶级斗争的作用,还表现在同一社会形态内部发展的量变过程中。被统治被剥削阶级每一次反抗反动的统治阶级的斗争,都会在不同程度上打击

统治阶级的反动统治,从而不同程度的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12)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只记标题,内容理解即可) 第一,科学技术可以破除旧思想、旧观念、树立新思想、新观念,起到解放思想、追求真理的作用。

第二,科技技术具有变革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作用。

第三,科学技术具有社会管理的功能。

第四,科学技术具有改变社会关系的功能。

第五,科学技术具有推动物质生产力发展的功能。

★1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

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创造的社会物质财富,是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保障。人民群众的这一创造作用同生产力是社

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这一原理具有逻辑上的一致性,因为作为人民群众

主体的劳动群众,乃是生产力的体现者。

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首先,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活动是科学、文化、艺术的唯一源泉;其次,劳动群众为人们从事精神文化活动

提供了一切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再次,劳动知识分子在精神财富的创造

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即时社会革命的决定力量,又是社会改革的决定力量。社会革命、社会改革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但生产关系

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

况的规律不可能自发的起作用,必须通过人民群众这一社会变革的主体才

能实现其作用。

总而言之,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是社会变革的主体,同时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注意,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以人为本、三个代表第三个方面的哲学依据。

14)社会革命和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

社会改革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的原理

第一,社会改革可以巩固新生的社会制度或使原有的社会制度持续存在并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

第二,在社会主义社会以前的社会形态中,社会改革为新社会制度的诞生做了量变和部分质变的准备。、

第三,社会改革可以破除旧思想,、旧观念、旧风俗、旧习惯、树立新思想、新观念、新风俗、新习惯,提高精神文明水平。

注,本章还有一个原理:

★社会存在和省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从属)。

第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A、任何社会意识,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必有什么样

的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或正确或错误,都是对社会存在或如实或颠倒的反

映。社会意识的根源存在于社会物质生活之中。

B、社会意识随社会存在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发展。社会存

在是具体的、历史的。抽象的永恒不变的社会意识是不存在的。

C、在无阶级社会中,社会意识不具有阶级性。在阶级社会中,同经济基础有联

系的那部分社会意识具有强烈的阶级性。社会上有多少个阶级,就有多少种

社会意识

第二,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A、社会意识同社会存在在发展变化上具有不同步性。

B、社会意识的发展水平同某一国家、某一地区的经济的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

C、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D、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

E、社会意识具有能动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推动社会

的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的作用,延缓历史的发展。

★P64、11年的材料分析。

考研心得体会

考研心得体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考研,不在于努力,而在于再努力;不在于坚持,而在于再坚持。用正确的方法,加上你强大的自信心和意志力,考上理想的大学不是困难。一份耕耘不一定有一份收获,但十份耕耘一定有一份收获,天道酬勤。 ——题记 考研是一种心态,一次选择,一个理想,一场战争,一场恋爱…… 一年又一年,多少人实现了理想,多少人黯然离去,多少人成为这场战争中的新成员,多少人坚守着进入下一个轮回。对于考研人来说,欢乐、痛苦、心酸、无奈,还有迷茫,都是时而上演的剧情。但更多时候,无悔与坚持在一切复杂纠结的情绪中占了上风,在无数个冰冷而疲惫的夜晚,给予温暖。第二天清晨,双手捧着书继续上路,沉浸书海中。 回忆考研的路,有太多太多发自内心的话想说。总结考研的经验,我想从以下几个阶段和大家分享。 第一阶段:思想准备阶段 考研之前最先要做的就是确定考研动机。相信每个人做一件事情都有自己的理由或者原因,对于考研也是同样的。考研动机就意味着,你需要深刻认真地思考为什么要考研。实际上,考研的动机无非就是这几种:有的是为了从事科学研究,有的是为了谋取更好的工作,有的是为了跟随大众的趋势,有的是为了逃避社会,有的是为了实现梦想等等。至于我,也曾给自己想过很多理由,到底考还是不考。说实话,是我女朋友的决心感动了我,在去年的3月份,我做出了决定,最终我们一起踏上了这条路。要说动机的话,我觉得研究生的学历是以后参加工作的需要,即使现在不考将来参加工作后也是需要的。同时,通过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不仅自己的层次得到提升,你的人际关系也会提升也是一个档次。还有,可能也是我觉得自己还没有作好参加工作的准备,还想在学校再锻炼一下。当然,我比较赞同为了追求梦想而奋斗的人,因为这会给你带来无穷的动力。 实际上,不管是那种考研动机,这是你自己需要决定的。但是,你的考研动机应该有着完全充分的理由让自己把这件事情进行到底。如果能够做到如此,考研已经成功一半了。写到这里,我还是希望你对考研动机问题做一个成熟的思考,做一个理智的分析。当你决定考研的那一刻,也就意味着你的考研之路开始了。 第二阶段:学校、专业的选择阶段 学校和专业的选择,也就是考研方向的选择。对于准备考研的人来说,确定考研方向也是至关重要的。对自己要进行全面的分析,了解自己对哪个方面感兴

考研马哲原理必背

马哲原理必背 一、唯物论 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会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我们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还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反对割裂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2、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 1、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联系和必然的趋势。意识主观能动性是指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实践能力和作用。 2、二者的辩证关系:A、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愈深刻、全面,主观能动性愈充分地发挥。如果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它的惩罚。B、要在掌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因为客观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C、实践是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依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利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d、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有机统一起来。 3、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表现出主体的选择性。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无论是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反作用于物质,都离不开社会实践,只能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实现。 二、辩证法 联系 1、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 2、任何事物与其他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3、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当代中国正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就要求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坚持统筹兼顾,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和持续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之间的相互联系日趋紧密,这就要求我们树立世界眼光,顺应世界潮流,把握世界发展进程中诸方面的相互联系,抓住机遇,努力发展自己。) 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它揭示出,社会和思想领域中的任何事物以及事物之间都包含着矛盾性,事物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辩证法是解决一切矛盾的方法论。 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即矛盾双方互为存在的条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矛

《生活与哲学》原理与方法论总结

《生活与哲学》原理与方法论总结 一、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8、唯物辩证法19、认识论3)(共30条原理) 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物质和意识、规律和主观能动性)(共8条原理) 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的派生。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3、〖反对〗:反对实际工作中,违背世界物质性原理的表现是主观主义。 ☆☆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它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二、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2、〖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3、〖反对〗: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三、意识能动作用原理(或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原理) 1、〖原理内容〗:(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2、〖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反对〗: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四、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反对〗: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和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考研心得体会体会

考研心得体会 考研这一年来太多太多的酸甜苦辣,不是一篇心得能够记录下来的,但知道自己这一年中走过弯路,也知道太多弟妹们还挣扎在考研这条大路上,我知道你们有多需要那些质朴不过的提醒和经验。所以,我把自己能想到的,可以让你们少走些弯路,不用那么迷茫的走完考研路的话都说出来,希望能有些帮助。 我考的是本校,沈阳师范大学的应用数学,本科专业是数学与应用数学,所考的专业课都是本科时学习过的。学起来没有那么困难。但是真的坚持一年也并非易事。称考研的人们为勇士一点都不过分,真的,无论在这条路上你走了多远,如果你真心地付出了,并踏踏实实的坚持考完最后一门考试,都会有所获。先说心理准备,及所要注意的问题,再说实施方案吧。 第一:选择。 每个人都会经历一段难以忘记的选择过程,那就是自己要不要考研,对于这个问题没有人能帮助你做决定,他们能做的是帮你分析各种利弊,但最后做决定的依然是你自己.一旦你决定了考研就不要三心二意的还去找工作或者考其他证。这个都会影响你的复习质量。当时学校举行了很多的招聘会,老师也给了我们很多的招聘信息,周围的好多同学也都陆续找到了比较好多工作,但是当时我一心就只想考研,对于这些一点也没有影响到我。对待考研,你也不能太重视,太重视会加重压力,影响复习的心情,后果不说你也清楚。你得淡泊点。 此后,你生活将是考研室、食堂、寝室三点一线的生活,每天只有书本和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你不能太安逸,不能因为冷或者下雨等客观原因就不去上自习,复习过程中,你最好不要老是移窝,选定了你自习的地方就不要三心二意了,就得像高三那样,那里就是你上课的地方,坚持每天什么时候上课,什么时候下课。给自己做好时间上的计划。 第二:规划。 经得起每天坐十几个小时,经得起每天只睡几个小时,经得起每天吃最简单而不可口的饭菜,经得起屁股坐的生疼,经得起天天看书却不见成效的心理折磨。总之,想起过去那么久非人的折磨,可以用一个词形容:“心有余悸”!但是一定要记住,健康的身体很重要,不要疲劳作战,要给自己制定适合自己的作息时刻表,并且严格遵守,时刻表要充分的细,细到每周什么时间去洗澡,去超市购物,上网查相关资料的时间等。个人计划仅供参考,早上六点左右起床,六点半到自习室,七点到九点英语,八点到十二点是政治;十二点四十到一点半午休,这个时间不能少,即使是最后的考试我也要午休,没有它,你下午和晚上的学习质量会打折扣。一点五十左右到自习室座到五点半,两门专业课,六点半到十点英语,十一点左右上床睡觉。 第三:坚持。

生活与哲学原理总结(自己归纳)

《生活与哲学》基本原理总结 马克思主义者哲学 (一)唯物论(又叫辩证唯物论) 唯物论共有8个哲学原理 1、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2、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4、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 5、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6、规律的客观性和发挥主观能动性原理 7、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原理 8、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原理 1、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能动作用原理: 【原理内容】(1)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2)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要求我们①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 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变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4、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 :自然界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方法论】: ①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②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必须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5、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 【方法论】一方面要求我们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另一方面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6、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人在规律面前辨证唯物主义(包括辨证唯物论、认识论、唯物辩证法) 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历史观、价值观、人生价值)

马哲原理

1有些事,想多了头疼,想通了心疼。意识的能动性……影响生理 2生活要往前看,不要回头看过去。我们如果不知道探索前方,一味地回顾往事,只有悲伤,人也会无精打采、昏沉度日。因为,我们不知今日该如何做,从而会为明日烦恼。所以,人不要活在回忆中,要去做有意义的事情。要学会让自己从自己悲伤中解脱出来,全身心地投入自己喜爱的事情中,排解心中的不快。时间的一维性。意识影响心理。意识……实践……意识、 3有一次,美国总统克林顿和他老婆希拉里去一加油站,加油站一小工是希拉里的初恋。克林顿自我得意的跟老婆吹嘘说:“你要是不嫁给我,你老公可能还是一加油站小工。”希拉里看了眼初恋小工对克林顿答说:“我要是嫁给他,当总统的可能是他,哪里会轮得到你?”矛盾的特殊性。因果联系。现象和本质 3弱者从来不懂得宽容,宽容是强者的特质。矛盾的特殊性。因果联系。现象和本质4. 【人生处处是天堂】你若渴了,水便是天堂;你若累了,床便是天堂;你若失败,成功便是天堂;你若痛苦,快乐便是天堂。人生天堂其实并不遥远,欲望满足了就是天堂,满足不了便是地狱;管好自己欲望,人生处处都是天堂。价值评价是主体性。主观唯心主义5初生的路,跟着父母走;学生的路,跟着老师走;社会的路,跟着名人走;这已成了人们成长的模式。其实,跟着是要学会独立,而不是随从,更不是模仿。让心灵中开出属于自己的花,结出与众不同的果,虽然可能要付出代价,经历风雨,但也会让你自豪,让别人羡慕。——运用相关哲理加以论述内因和外因的作用 6 人的眼睛有5.76亿像素但却终究看不懂人心感性认识的局限 7人生在世,无法预知未来。幸与不幸,总须坚持到最后才能知道。有时候,明明很幸运的人,因为一点儿小事就乐极生悲倒大霉;而有时明明很倒霉的人,只因平静地面对不幸,反而得到幸运之神的眷顾。所以,人生的好坏都取决于心态。你的心态好,坏事变好事;你的心态不好,好事也变成坏事。第一句:实践决定认识;因为一点儿小事就乐极生悲倒大霉——量变可以导致质变;平静地面对不幸——意识的能动性;你的心态好,坏事变好事——主观唯心主义 8 读经典,练翻译:“宗教是受压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是失魂社会的灵魂。宗教是人们的鸦片”(卡尔.马克思)--Religion is the sigh of the oppressed creature, the heart of a heartless world, and the soul of soulless condition. It is the opium of the people.(Karl Marx)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9 【易中天语典】:“人都是逼出来的”。每个人都是有潜能的,死于忧患,生于安乐。所以,当面对压力的时候,不要焦燥,也许这只是生活对你的一点小考验,相信自己,一切都能处理好,逼急了,好汉可以上梁山。时世造英雄,穷者思变,人只有压力才会有动力。@活着就要去旅游外因的作用。物质决定意识。矛盾的转化 10 生活中有很多不经常联系的人却一直在默默的关心着你真的很感动现象和本质 11忍人所不能忍,方能成人之所不能成。天称其高,以无不覆;地称其广,以无不载;日川称其明者,以无不照;江海称其大者,以无不容。忍的最高境界是以博大的胸怀包容一切。能忍住痛苦,才能分享痛苦带来的成长;能容忍他人的短处,才有机会用到他的长处。不屑于什么,你必将与什么无缘。一,非理性因素。二,意识的能动性……指导实践 12 成长是一种经历,成熟是一种阅历。每个人都能会成长,但不是每个人都会成熟。成熟的人,不为得而狂喜,不为失而痛悲,竭心尽力之后,坦然接受而已;成熟的人,不因功成名就而目中无人,也不因籍籍无名而卑躬屈膝,持一颗平淡的心,不卑不亢地生活。成熟的人,能够担当,懂得感恩,心静气和,淡定从容。一,实践决定认识。经历阅历……实践,成长成熟……认识。二,量变质变规律。成长……量变,成熟……质变 13习近平: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我们

生活与哲学原理总结自己归纳

《生活与哲学》基本原理总结 唯物论共有8个哲学原理 1、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2、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4、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 5、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6、规律的客观性和发挥主观能动性原理 7、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原理 8、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原理 1、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能动作用原理: 【原理内容】(1)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2)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要求我们①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 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变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4、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自然界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方法论】:①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②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必须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5、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 【方法论】一方面要求我们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另一方面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6、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原理内容也表述为,尊重客观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

考研心得体会4篇

考研心得体会4篇 首先,我见到了我们市的英语教研员张xx老师。他流利、地道的英语发音彰显了一个英语老师特有的魅力。不断的学习与研究使得他在理论水平方面比我们走得远了很多。除此之外,张老师对工作的认真程度让我们折服。在全市的“阳光师训”活动中,他为了给大家总结课堂中所存在的问题,光听课记录就翻阅了200多本。到各个地方学校进行验收检查时,他听课后反馈从来不把问题藏着掖着,而是直言不讳,将问题一一列举。使得有些老师不敢让他听课,还有人背后偷偷叫他“大魔头”呢?但是大家都说他工作认真,一丝不苟,被指导的教师也能尽快在课堂教学方面提高。希望我们身边多一些这样的人,让我们尽快地在教育教学路上成长起来。 xx中学的精彩我们耳熟能详,短短几年跻身于全国名校之列,靠的是真正的实力。学生自主管理已不陌生,可是张xx老师介绍的走班教学使我为之一振。对学生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学有所获,量力而行难道不是对人的一种尊敬吗?这种以前只是在报纸上看到过的外国的教学模式,想不到xx中学已经付诸了实践,这种学习意识和实践精神令人刮目相看。我们做不到大刀阔斧的全校进行改革,为何不能在自己的教学班内分层分组实施教学活动呢? xx一中的魏xx老师已是第二次来xx进行交流了。她依然是那么健谈、活泼,善于总结、富有经验。从她身上,我看到了城里老师

的压力之重,更看到了城里老师对工作的敬畏。每天的听力播放、阅读指导、校本材料的编写、的批改等占用了他们大量的时间,可是他们却激情饱满、脸上洋溢着一个做教师的自豪与幸福。我想,这种职业幸福感才是城市教师与乡下教师最大的不同吧。 参与交流的还有xx中学的刘xx,实验中学的周xx。刘老师能将外出培训所学即时实践运用,这一点难能可贵。比如思维导图,他的学生做得挺棒。我则是培训时激动,回家不动。周老师一上场,自信与干练的形象便映入我们眼帘。倾听其漂亮的英语口语也是一种享受。 开研讨会本身也是一种全市同学科教师的交流机会。见到老朋友是一种幸福,结交一些新朋友亦是一种快乐。学人之长、补己之短就是一种收获。其实、不断的学习才是一种提高自己的真正路径。 考研考研心得体会2篇| 虽然考研结束已经半年了,我也正式成为华中科技大学的一名硕士研究生了,但是四五个月的考研备战经历我终生难忘,这段经历已经深深地烙在我的心里。还记得每天早晨天还没亮就从床上爬起来去占座的情景,每天晚上十点钟拖着路灯下疲惫的身影回寝室的场景也历历在目。这段经历将成为我人生宝贵的财富,不仅仅是因为它让我获得了攻读研究生的资格,更重要的是它教给我一个人生哲理:凡事必须得坚持。我是从10年九月一号开始正式投入到考研备战之中,一直到09年一月八号,除去国庆节休息三天,我每天都坚持去图书馆上自习。 除了坚持天天上自习外,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目标,包括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原)必考知识点总结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原)必考知识点总结 考点1:运动和静止,时间和空间(选择题) 运动观: 1、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 2、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3、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4、静止是运动的衡量尺度/标准。 5、静止是过去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开始。 时空观: 1、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2、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考点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上。 从意识的起源来看,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也是社会历史的产物。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在人们的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展。

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意识的能动作用,即人特有的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反映世界具有自觉性、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具有创造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考点3:联系的内涵和特点 联系具有一系列特点: ①联系具有客观性。②联系具有普遍性。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有三层含义:其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即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其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其三,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成分或环节,并通过它表现出联系的普遍性。③联系具有多样性。④联系具有条件性。条件是对事物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的诸要素的总和。其一,条件对事物发展和人的活动具有支持或制约作用;其二,条件是可以改变的,人们经过努力可以创造出事物发展所需要的条件;其三,改变和创造条件不是任意的,必须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考点4:发展与过程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趋势、规律、进程、必然性都可以代替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趋势、规律、进程、方向都可以代替方向)、日趋灭亡的东西。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因为:第一,就新生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有新的结构和功能;第二,就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成熟的,它既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腐朽的东西,又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的、仍然适合新的条件的因素,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第三,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事物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因而必然战胜旧事物。

考研心得体会

考研心得体会考研是一段沉默的时光,那是一段付出了努力和汗水,不抱怨,不诉苦,日后想起连自己都被感动的时光。本以为很多微不足道的坚持,静静地发现,这一切都有着无法细数的刻度——题记 翻开昨日的日记,考研的味道依旧那样熟悉,飘逸着快乐和辛酸,写满了充实和感动,更散发着追寻梦想的执着和喜悦!感谢那段弥足珍贵的经历,感谢我的学校、老师和同学。现在我想把一些个人的考研经验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帮到一些准备考研的师弟或者师妹!首先,决定是否考研。一定要有自己清晰的目标,不是盲目的跟风,不是逃避的借口,而是给自己精确的定位和足够开始的理由,考研不是一劳永逸的开始,也不是投机取巧的幸运,明确的目标会是自己前进的不懈动力。我当时考研,曾经也不停地追问自己:为什么考研?是工作还是升学呢?爸妈年纪大了,自己应该如何选择?后来,我把自己的想法和家人、老师、同学进行了交流,再结合自己的职业规划做了清晰的总结,这样,仰望着星空,也感觉到了脚踏实地,选择了远方,便能只顾风雨兼程! 其次,选择学校。我觉得学校的选择要根据个人的追求和自己大体的实力水平进行衡量,如果你想求稳就选择比较有把握的学校;如果你想要对自己提出挑战就选择相对有些难度的学校,应该也会因人而异。我只想说的是:在暑假复习的时候,一定要定好学校,因为专业课的复习要根据自己所定的学校进行,收集资料也是学习的一种能力。 在定好学校之后,最好能够找到你报考学校相应专业的师哥师姐,因为他们 毕竟是过来人,不仅在专业课上的复习会给你一些建议,而且能告诉你导师的一些学术动态,这些信息的把握很重要,尤其是选择报外校的同学,一定要注意这个。当然,没有师哥师姐的也无所谓,自己努力就是了,毕竟主观这方面是最重要的。至于找不找导师,我觉得初试之前自己努力就是了,等分数下来有复试机会的话再找也不迟。然后就是加入一些复习群或者所考学校专业的论坛,在这里,你能结交到志同道合的人和找到很多复习的资料和经验。 再次是讲到复习。我觉得心态和方法很重要,心态上,要知道考研是一次持久战,如果把考研比作成长跑,我想最适合不过了。有些人也许会赢在开始,但是骄傲的心理会拉下前进的步伐,有些人拼命地奔跑却不知道什么时候选择了放弃,也有些人在弯道的时候,摔倒的一塌糊涂。诚然,考研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很少有人说考研是快乐的,既然本身就是痛苦的,就不要以战线长为借口来怠慢考研。考研就是要不留遗憾,要对自己说我要努力,不停的努力,天天努力。考研是对心志的一种磨炼。当你坚持不下去的时候,不妨提醒自己“天将降大任与斯人也,必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我是考研复习准备相对比较早的人,而且一开始便竭尽全力的奔跑,在暑假下来的时候,我感觉到了自己基本上累得不行了,生理和心理的折磨让我感觉到了效率的持续下降,后来我坚持每天的跑步,而且一跑就是八圈,在跑步的时候,我也不是随意的奔跑,我把最外圈的跑道作为起点,最内圈的跑道作为终点,在跑步的时候,不时的和考研复习结合起来,从中也学会了计划、坚持和自我激励。这样,身体素质加强了,心理素质也提了上去。 随后,说到复习方法,我不想侃侃而谈,我只想说几个字,计划+行动+总结 =效率,这是自己总结最深的学习方法,我会有自己很清晰的复习计划,从总体再具体到每天、每个小时,我都会列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并且在复习的过程中不断地调整和总结,每天按时完成任务之后,我便会适当的放松自己,比如给自己画一个微笑,听一下音乐,喝一杯茶??对了,想重点提一下总结,很多人认为心里知道就行了,或者不愿意花时间,我觉得这样会得不偿失,有时候方向比努力更重要,少走弯道,从总结开始!当然,复习方法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我以前也听过很多师兄师姐说过考研方法,不尽一样,但是从中总结出适合自己的方法才能真正对自己有所帮助。 最后谈一下辅导班,我觉得这些都应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精力来把握!有自己的主见,不要轻信别人的结论,非常有用或者一点用都没有之类的话,前提是我很清楚自己需要什么,缺少什么,更重要的一点是自己的努力总是在辅导班和别人的帮助之前的,千万不要有打算靠辅导班而坐享其成。要知道,考研,很多时候要靠自己走过来!落笔之际,将蒲松龄说过的一句话送给考研的师弟师妹: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

考研政治各科最后点题 马哲原理

政治:考研政治各科最后点题 马哲原理 2007年01月17日 16:03 来源:百灵教育 复习提要 【重点考点所在】重点是第三、四、五、六章,尤其是前三者。它们本身是该学科的重点难点内容;历年试题,尤其是辨析题和分析题这类主观大题也主要集中在这几章,这就更证明了它们应该成为复习重点。其他各章主要考到选择题,其中某些知识点和原理有出到大题的可能性。 『出题特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出题特点有:①题干部分常用历史典故、科学事例、社会现实事例来命制,考察考生对原理的理解运用能力。但一般而言,不直接涉及现阶段的方针政策事例,相对而言与社会现实保持一定距离;②只要把握好考点,选择题和分析题都可以在相对脱离题干和材料的情况下解题。选择题多数只要是选项正确的就考虑选。分析题更侧重于要求答出较完整的原理。 『06年、07年分析题出题特点』06年所有分析题的出题特点是:问到两个以上的问题,考察到两个以上的跨章节考点。体现了试题的综合性考察方向。07年很有可能沿用这种出题特点。 第一章 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1、哲学基本问题――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旧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唯物史观的意义(选择题) 【96年理科第11题,97年文理科第11题】 第二章 唯物论 1、物质与运动、时空的不可分割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选择题) 【96年第1 题:“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表明惠能的观点是。06年第1题: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这一论断的哲学涵义是】 2、实践的定义、特点、形式等(选择题) 3、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及其与人的实践活动的关系(多年考到的选择题) 【02年文科第1题,理科第1题,03年第2题,04年第2题,05年第34题】 4、物质与精神的辩证关系(非常可能的选择题) 【99年文科第2题,00年理科第1题,01年文科第2题,理科第3题,02年文科第16题,理科第17题,05年第1题: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其哲学上的含义是】 第三章 辩证法

考研政治必背哲学概念原理条

考研政治必背哲学概念原理条

————————————————————————————————作者:————————————————————————————————日期:

2016考研资料分享群:248600511 2015年考研政治必背哲学概念原理83条 1.哲学 世界观的理论形态,或者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世界观 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看法、根本观点。 3.方法论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方法论与世界观是统一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4.哲学基本问题 存在和思维、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派别的依据;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依据。 5.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 6.唯心主义. 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哲学派别。唯心主义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种形式。 7.马克思主义哲学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无产阶级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8.一元论与二元论 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而形成的哲学派别。认为世界本原是一个的是一

元论哲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是一元论哲学。认为世界有物质和意识两个独立自存的本原的是二元论哲学。 9.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而形成的哲学派别。凡认为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的哲学派别都属于可知论哲学,认为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的哲学是不可知论哲学。 10.物质 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的根本特征是客观实在性。 11.运动 物质的存在方式,是标志物质世界一切事物和过程的变化的哲学范畴。 12.时间 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它的特点是一维性或不可逆性,即时间只能沿着过去、现在、将来的方向进行。 13.空间 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指事物的体积、形态、位置、距离和排列次序等。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即任何物体都有长、宽、高三个方向。 14.意识 自然界和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15.人工智能 又称机器思维,本质上是对人的思维的模拟。 16.唯物主义一元论 凡是把世界万物的本原归于物质的,都是唯物主义一元论。 17.唯心主义一元论

《生活与哲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高考考点总结

《生活与哲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 《生活与哲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 ---福建省永定县坎市中学高三(1)班赖启发整理 (一)唯物论(5个)(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辩证唯物论:物质、意识、规律 1、世界物质性统一性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决定意识,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主观符合客观,反 对主观主义。 2、意识的指导作用原理 【原理内容】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 想意识。 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方法论】我们要处理好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既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 符合客观,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举例:家庭实际消费、自身实际就业、省情制定发展战 略等) 4、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是不可违抗的。规律是普遍的,事物在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 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 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5、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关系 【原理内容】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 利用客观规律的重要条件。 【方法论】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 性结合起来。 (二)认识论(3个) 唯物主义认识论:实践、认识 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做到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上升性) 【原理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考研心得体会总结_心得体会

考研心得体会总结 本文是关于心得体会的考研心得体会总结,感谢您的阅读! 考研心得体会总结 前言--总结是为了警醒自己!在复习的过程中暴露了很多我的缺点,很多都是一直以来都有的。我一直认为,成功和运气关系不大,或者说,根本就没有运气这个东西,很多时候,你或许侥幸成功了,但当你仔细回过头去看的时候,没有一丝一毫的幸运背后不是堆积了厚厚的努力。虽然我能够正确认识到这一点,我也在挫折后没有怨天尤人,但是我内心一直有种逃避的倾向,显示到表面就是拖拉,在这几个月的考研复习过程中这个问题尤其明显,还有另外的许许多多的小毛病,另一方面,值得欣慰的是,我也获得了一些积极的经验。我觉得在这个过程中的体会、缺点或是经验都很有必要记录下来,以便以后警醒或是鼓励自己。 政治,我觉得10月份开始看《要点精编》刚好吧,看第一遍的时候一定要仔细地看,对觉得不理解或是重点的地方画线。我觉得要点精编编排得挺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整套严密的理论体系,他们之间都是有逻辑关联的,根据他们的逻辑关联来理解比较容易而且牢固。有的时候看这本书会觉得很枯燥,所以要给自己定任务,每天20页吧。看完第一遍后我觉得我还是没能对整个体系有较好的把握,我想如果有序列一的提纲就好了,就是细到列出第四级(数字开始)的那一级提纲,但是网上找不到,所以我开始自己打,打提纲所花的时间大概是十一月份每天下午、下午吃完饭后回宿舍和晚上闭馆后回到宿舍这段时间吧,打了200多页,打成电子版后我打印出来,然后再看一遍序列一,把每个提纲下面的知识要点记在空白处。这样相当于看两遍半吧。我觉得序列一看两遍非常有必要,但是像我这样把提纲打出来好像是浪费时间,因为到考前我再没看过提纲(也是因为没有时间)。这样做完后我开始看真题解析,中间停了一段时间到考前一天看完真题解析,同时还看完了《命题人》的形势政策。考前那天晚上我又翻了一遍《命题人》还快速翻了下真题解析。考政治的时候答题中规中矩吧,有一道时事题竟然没有在辅导资料里面看过,真不知道编书的人是怎么编的。最后一道世界经济与政治的题目是我前天晚上看《命题人》时事政策里面温家宝讲话提到的。 经验呢,我觉得一开始要踏踏实实看序列一,至少看两遍吧。序列二绝对是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原理整理 1.哲学的来源和作用 (1)来源:①产生于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②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作用:①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②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 (1)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方法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3)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与方法论是同一问题两个方面,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4)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与具体科学 (1)具体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思维科学知识,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4.哲学的内涵和基本问题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①思维和存在何为本原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各种哲学由 此分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此问题的肯定与否回答,形成了可知 论和不可知论。 6.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1)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包括古代朴素、近代形而上学、辩证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 (2)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的,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包括: ①主观唯心主义:个人的主观精神,如个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 ②客观唯心主义:众人的共同(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 7.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1)哲学来源于时代,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①哲学是社会和时代的政治和经济在精神的反映;②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2)哲学反作用于时代,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和推动力量:①哲学批判旧制度和旧思想,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

个人考研心得体会

最近一段时间,考研论坛上,希望了解北大通信考研情况的朋友很多。学弟们都有种迫不及待大显身手的精神,值得尊敬。对研友们去一一回复显得很耽误大家的时间,也担心我有记忆上的小错误会给让学弟们绕弯子。这里我就一并写下我的初试,复试亲身体会,希望对广大考研朋友有所帮助。 先说一点点的题外话,相比于清华通信北大通信对大家来说似乎显得陌生一些。也有人拿去和邮电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之类的比较。许多师弟关心这个,这里说一点点我的看法,北大的通信一届不超过30个硕士研究生,毕业去向(包括就业+出国)绝对是顶级的,这个大家可以在网上搜一搜比较一下就知道了(不过记住专业叫通信与信息系统,是信息科技学院的不是软件学院的)硕士能进的通信,计算机方面的顶级公司总部,国家的研究院,这里都有。据师兄说进入国家机关的也很多,出国的学校也都非常理想。也有人谈到这里所说的某些单位,邮电大学,电子科大的也有人进,这个不容质疑。可是这些地方的电子类的专业是以千人为单位的,通信也是最少几百人的队伍,进这些单位的又是百分之几呢?又该有百分之几十的是去不如意的小企业呢?这些就当作题外话了,有兴趣的话师弟们可以去做下了解,我就不多说了。 言归正传,关于初试,毫无疑问最重要的就是专业课和数学了。北大的电子线路确实不太好把握,考的范围太广,及格率比较低。而且最近几年跟过去相比更有很大的变化,关于电子线路我有一点点的复习经验,大家可以参照一下(后面会提到)。电子线路在初试是最重要的一门,能否顺利进入复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专业课的成绩,希望大家能够引起足够重视。 数学也是一门很拉差距的课程,大家也应该严阵以待。考好这2门你在总分上就应该会有个不错的名次了。 不得不提到的是英语,最近2年考研英语难度加大,有许多同学其余科目很优秀,因为英语受限而遗憾的没有进入复试的,大家要引以为鉴。不管题目是难还是易,通信都会是50的英语分数线,因为通信生源非常充足(比如今年90个里面录4个),本来录的人就少,不存在去降线的必要。像微电子,计算机录取的人多一些,还可能会出现破格,而对通信来说微乎其微,所以希望大家也能重视英语,最少不能拖后腿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