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什么是高校的核心竞争力

究竟什么是高校的核心竞争力
究竟什么是高校的核心竞争力

究竟什么是高校的核心竞争力?

来源:《河北学刊》2009年第2期作者:李秋夫张立红

核心竞争力是现代企业理论中的一个概念,后来被广泛地移植到包括教育学在内的众多领域。21世纪前后,伴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了在竞争中求得更广阔的生存空间,培养或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便成为高校建设中一个十分关键的因素。

一、需要辨析的几个概念

尽管经过近十年的研究和探讨,国内学术界对大学核心竞争力的认识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和提高,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研究相比,教育领域的学者们对于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对于究竟什么是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学术界尚未形成比较一致的看法。在大学发展中,这一最基本理论问题不解决,其他一系列问题便无从谈起。

首先要对人们在高校核心竞争力理解上的几个误识作出辨析。

第一,不能将高校核心竞争力简单地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相类比。高校核心竞争力问题的提出源于人们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但企业与高校具有本质上的区别。有些研究者仿照经济学家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要素的界定,提出了有关高校核心竞争力的五个特性,即偷不去——不可模仿性;买不来——不可交易性;拆不开——资源互补性;带不走——资源的企业归属性;溜不掉——资源的延续性,实际上这并不完全符合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基本属性。企业竞争与大学竞争是两种不同性质和类型的竞争,前者发展的目标在于获取利润,其核心竞争力在于发展自身独特技术、开发独特产品和创造独特营销手段的能力;后者发展的目标在于培养人才,这一方面取决于教师的劳动和知识的更新,另一方面取决于大学制度、办学理念、大学文化等因素。其核心竞争力在于与人才培养相关的关键性能力。由于企业竞争以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即通过全面占有市场来击败竞争对手,所以表现为弱肉强食式的激烈竞争;而高校竞争以获得社会声誉,进而通过招收优质生源来培养优秀人才为目的,所以,一般表现为长期、持续和有限的竞争,有时甚至是竞争与合作相结合的、优势互补性的“双赢”竞争。

从总体来看,高等教育竞争在目的、内容和形式上与经济组织竞争具有显著的区别,大学的发展周期长,成长速度慢,受外在因素影响小,因此,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性质和特征绝不应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简单推演,比如,难以模仿性就不应作为高校核心竞争力的一个特质。模仿是指企业产品和技术层面上的仿制,在工业产品的设计和生产方面比较多见。而作为高校竞争力基本要素的大学制度、办学理念、师资队伍、教育技术、优秀生源、财力支持等,均可以通过学习、交流和借鉴来获得,问题的关键显然不在这里。更重要的是,高校核心竞争力具有教育性的基质,其最终目标是最大效率地培育社会所需要的各种类型的人才,进而发展学术文化和服务现实社会,因此,在界定高校核心竞争力概念的时候,应当首先尊重教育规律,力避走人大学产业化的误区。

第二,高校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不等于高校核心竞争力。在高校核心竞争力的研究中,许多学者在难以准确和清晰解说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情况下,采取外围突破的办法,将研究的范围扩大到高校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上,这种所谓的“要素观”认为,大学核心竞争力是“在大学竞争中起关键作用的要素”,并先后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构成类型,如有的研究者把核心竞争力分为硬件要素和软件要素,其中,“硬件包括师资力量、资本存量、科学研究与开发能力、区位力、结构优化程度、聚集力”,软件则由“由文化要素、制度要素、管理要素、开放要素、秩序要素构成”。有的研究者把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大学制度都归结为大学文化类要素,把学科资源、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无形资产等战略性资源视为高校核心竞争力的物质类要素。有的研究者则认为:“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是指那些促进大学走向成功,在大学竞争中起关键作用的要素,为积极提高我国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办学者尤其要重视以下核心要素:教师、管理和大学校长。”

很明显,竞争力与竞争力构成要素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把竞争力构成要素等同于竞争力,竞争力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而构成要素只是其中可能具有的成份,其作用和功能必须通过必要的资源整合才能发挥出来。即使是高校的战略性资源也不能简单地视为高校的核心竞争力,而只能是高校核心竞争力形成的重要基础。一般来说,关系到国家和社会各评价主体对大学认可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对外界而言,左右着社会对大学认可程度的因素有大学制度、大学文化、大学师资、教学资源、学科排名、社会声誉等;对内而言,左右着教师对大学认可程度的因素有教学资源、大学文化、大学制度、教师待遇、学科实力、社会声誉等。这些部分重合的因素构成了高校竞争力的基本影响要素,它们在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培育过程中具有奠基与导向功能,是大学核心竞争力实现的环境条件与主要途径,但这些静态的资源本身并不能与高校核心竞争力本身划等号,因为核心竞争力不是一种资源要素,而是一种能力。

第三,高校竞争力不等同于高校核心竞争力。在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研究中,很多学者所阐述的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几乎包括了一般意义上的高校竞争力。尽管高校核心竞争力包含在高校竞争力的构成之中,但高校竞争力与高校核心竞争力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高校竞争力并不等于核心竞争力。高校竞争力是指高校获得国家和社会各界认可,并在一定范围内的高等教育竞争中获得优势的能力。高校竞争是通过高等教育中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大基本职能来实现的,所竞争的对象是优厚的办学经费、优秀的师资力量、优质的学生来源、优等的毕业生就业率等。不同的高校在学科资源、人才资源、财物资源、校园文化、社会声誉上的差别决定了其竞争能力的大小。一些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某个方面能力较强的高校可谓具有高校竞争力。而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是指高校中因某方面特点突出而具有超越性竞争优势的能力。一般来说,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某个方面具有竞争力的高校,或者说在这三个方面具有综合性竞争实力的高校,可能拥有核心竞争力,也可能不具有核心竞争力。因为高校核心竞争力不是高校各种竞争能力的简单叠加,而是综合竞争力的关键部分,也就是说,高校竞争力与高校核心竞争力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呈现的是整体优势领先的特点,

后者体现出关键节点性;前者是“大学之间的各学科专业的综合性比较,受地理区位、历史积淀、总体规模、内部机制、外部环境以及政府政策等全方位影响……是由各因素构成的有机、系统的统一整体能力”,后者作为一个动态平衡的开放系统,可以通过制度和机制创新,将所拥有的基础竞争力、分项竞争力和潜在竞争力转化为核心竞争力。

二、优势学科和专业是高校的核心竞争力

如上所述,高校核心竞争力既不等同于高校竞争力,也并非高校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更不是如某些研究者所言,是高校多种竞争力综合而成,即由先进的大学制度、优良的大学文化、优秀的师资、强大的科研能力、雄厚的办学资源、一系列学科制高点、高效的组织管理和社会服务能力等多种竞争能力或要素相互联系而形成的一种合力。那么,究竟什么是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呢?笔者认为,优势学科和专业才是高校的核心竞争力。理由有三:第一,学科是体现高校职能的最基本单元。高校作为一个教学和科研机构,学科是其基本元素和细胞,是高校履行职能的基本载体。从学理上来说,学科是某一科学领域或某一门科学的分支,是人类经过长时期的探索和创造,经过不断经验积累和知识创新而逐渐积淀下来的科学分类,是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中而形成的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对于一所高校来说,学科是高校教学与科研业务的一个核心成分,是高校聚集教学与研究的学术力量、从事知识创新、推出优秀科研成果、为社会培养各类服务人才的平台。高校的基础教学、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都以学科为基本单元来划分和组合,一所高校学科和专业是否具有实力,已经成为同其他高校竞争的核心要素。

由于学科在高校中所具有的这种显豁地位和重要作用,学科建设逐渐成为高校发展的核心,成为衡量高校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的主要标志。而且,当代的“学科”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广义的概念,已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教学单位,而成为包容性相当强的学术组织和具有管理职能的办学实体。在目前的高等学校,学科已经成为连接教学人员、研究力量、争取项目、开发业务、集聚资金、培养人才的基点,学科建设则成为高校从吸引优质高中毕业生、传播现代科学知识,到从事科学研究、生产相关产品,再到输出高层次毕业生等一系列工作的主体,也就是说,学科已经成为当代高校集多种职能于一身的重要实体。正因为学科成为高校发展的动力和支点,因此在高等学校中,传播知识和培养人才的职能,主要是由以学科为依据的专业来承担,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也依托学科的基础条件、组织形式和科研团队攻关而获得。总之,高校的一切工作都与学科建设有关,高校能否很好地承担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三大职能,主要看其学科建设的成就。

第二,优势学科构成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如果说学科是高校履行其职能的基本载体,那么,优势学科则构成了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对于任何一所高校来讲,社会声誉的提高,学术地位的确立,市场号召力的增强,主要反映在该校的一些学科和专业是否达到了相当的高度。没有一流的学科,就不会有一流的大学,从而也无法培养各类高质量人才,更不可能取得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从某种意义上讲,高校的核心竞争力集中体现在其优势学科和专业上。

一般来讲,优势学科是指在具有可比性的高校学科中具有竞争力的学科,具有竞争力的

学科,其学科方向和研究领域一定处在世界科技发展的前沿,同时拥有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梯队,拥有良好的学科基地和工作条件,还形成了科学高效的学科制度和运行机制。学科的竞争力直接构成了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所以说,一所高校只有在学科或学科群中占据明显的优势,才会拥有核心竞争力。最明显的例证是,世界一流的高校都拥有一批具有很强竞争力的优势学科。如哈佛大学的商学、政治学、法学和医学;牛津大学的环境科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学、医学、化学;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电子工程、植物学、教育学;麻省理工学院的经济学、语言学、物理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和航空航天工程等,正是这些优势学科的科研实力支撑了这些世界一流高校的社会地位和学术水平。

世界上具有竞争力的一流高校,尽管在总体上都拥有综合性的办学实力,但并非在所有的领域都居于世界一流的地位,人们谈起这些高校,主要还是他们所拥有强势竞争力的那些学科,而这些高校的学科竞争力则形成了其办学特色。正因为如此,每一所高校为了取得自身的发展优势,办出高校的特色,纷纷加强优势学科的建设。比如,斯坦福大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只是一所二流的地区性大学。战后,时任该校副校长兼教务长的弗雷德里克?特曼根据世界各国著名高校的学科特点,选择了化学、物理和电子工程作为重点发展学科,从而构筑了本学校的“学术制高点”,不仅争取到了政府拨款和社会资金资助,吸引了一批知名学者和教授,极大地增强了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实力,而且一跃而成为世界一流的高校。英国的牛津、剑桥,美国的哈佛、耶鲁、麻省理工学院等世界著名高校,其办学特色大都体现在优势学科建设上,他们依靠这些处于世界前沿位置的优势学科,一方面为世界的科学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另一方面也极大地提升了学校的国际地位和知名度。可以说,高校的优势学科形成了高校的办学特色,并构成了其核心竞争力。

第三,优势学科有助于强化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在高校,各学科之间具有一种特殊的生态效应,一个学科的成长可以为另一个学科的发展提供“溢出”营养和动力支持,这样,高校的优势学科便可以通过“互动”和“共生”的作用,将自身的能量扩散到其他学科,并经过学科间的能量转移,将具有强势竞争力的优势学科的“溢出”部分转移到其他前沿学科领域,促成新的优势学科的生长,从而增强和扩大高校的核心竞争力。

一般说来,优势学科具有深厚的历史积累,拥有雄厚的学术实力,学科竞争力十分明显。优势学科作为高校的宝贵财富,其中蕴涵着众多新学科和新专业的生长点,通过积极的、有目的的引导与培育,便可以不断衍生出相关的新学科和新专业,进一步带动高校的学科建设。这样,既可以强化已有的优势学科,同时培育出新的优势学科,以至于形成具有群体优势的特色学科群,使高校的多个优势学科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对于高校整体的人才培养必然产生重要的支撑和提升作用,极大地丰富高校的人力资本和知识资产,进而强固高校的办学实力。世界各国大学的发展历史表明,优势学科和优势学科群是推动高校发展的强大动力,其发展水平直接决定了一所高校的核心竞争力。

三、正确看待高校的核心竞争力

如上所述,具有竞争力的优势学科构成了高校的核心竞争力,但在高校具体的实际工作

中,必须分层次、分区域地理解和培育高校核心竞争力。不能简单地用一个标准来衡量,应当量力而行,分类指导,根据不同的条件和基础来确定各自的奋斗目标。

应当认识到,高校核心竞争力具有不同的层级和类别,从世界范围内来讲,高校核心竞争力既有一个绝对值的衡量标准,同时也是一个相对值的衡量标准,两者之间不可混淆。一些世界知名的高校,如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都各自拥有占据全球科学研究前沿的优势学科,这些具有超强实力的学科和专业,拥有具有绝对值的竞争力,即世界学术高地上的“珠穆朗玛峰”。还有一些高等院校,其核心竞争力尽管比不上前述的世界一流高校,但在本大洲或本国的范围内,一些学科在某些科学研究领域拥有相当大的学术影响力,在本区域形成了一种比较优势,这些优势学科则构成了区域性的高校核心竞争力。

根据高校核心竞争力的这种层级和区域的特点,我们在进行学科建设,培育和增强高校的核心竞争力的时候,首先要根据学校的地理区位、周边环境、国情和省情,以及学校本身的现有情况来确定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对于教育部所属的全国重点院校,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应当将学校建设的目标定位于世界一流的大学,致力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特色和优势学科,这是中国现代化建设和中国和平崛起的现实需要,也是这些聚集了全国各种优质资源的高校义不容辞的职责。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国家应当给予这类高校以政策、财力、人力等各方面的支持,即使举全国之力来扶持这样高校也会物有所值。因为中国一旦真正拥有了公认的世界一流的大学,中国的许多高校就会借助优势学科的资源转移效应,迅速提升自己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而对于中国大多数高校来说,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应当根据相对值的标准,把竞争的目标确定在国内、大区域或省界范围内。所有地方性高校都处在某一特定的区域,该区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直接关涉到高校的生存与发展,区域经济和社会建设的方向、目标及实际需求,具体地决定了区域内高校人才的种类、数量和质量。为此,地方高校在确定优先发展学科和重点扶植学科时,第一要切实根据本区域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实际需要。因为社会需要是学科发展的推动力,学科建设只有紧密结合国家和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发展对科学技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学科,才能有所作为,创出特色。第二要综合考虑本区域内其他高校同一学科的现状及发展潜力,通过对学科未来前景的可行性论证,努力找准学校发展的正确方向,通过差异化发展的思路来提高本校的核心竞争力,并通过在本地占有相对优势的若干学科,尽快培育学校在本地区的竞争实力,同时有效地带动高校整体快速发展。

需要强调的是,地方高校要培育自己在区域内具有竞争力的学科,眼光必须面向世界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地方。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是能够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应用型人才,而地方高校的社会价值则主要体现在解决当地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现实问题的能力上,这就要求地方高校必须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通过高校所设置的学科和专业,开展以科技开发、科技应用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为基点科学研究,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优

秀毕业生,这样,高校才能在本区域拥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和较强的竞争力。(作者李秋夫系华北电力大学高级工程师,张立红系河北大学副教授)

高校图书馆十三五规划

某高校图书馆十三五发展规划 一、“十三五”规划的依据与目标 (一)规划的依据 1.教育部、建设部等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的通知》(教高 [2002]3号);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教高 [2004]2 1号); 《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教发[2004]2号)中明确规定:基本办学条件指标(合格),综合性本科院校生均图书100册/生;生均年进书量4册; 《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建标[1992]245号》明确规定:5 000学生规模的综合性大学图书馆规划建筑面积指标为生;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评估指标(修改稿)》规定:阅览座位与学生数之比(1: 4)。 2. 我校转型发展的有关文件和领导讲话精神 3. 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4. 我馆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 (二)总体目标 坚持“资源、管理、服务”三位一体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思路。将图书馆建设成资源配置合理、馆藏布局科学、服务功能完善、技术保障有力、员工素质全面、管理工作有序、阅览环境优美, 能够适应我校“应用型、综合型”办学需要的现代化图书馆。 二、“十三五”期间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改扩或新建图书馆馆舍,强化图书馆服务功能 1.现状:馆舍面积不达标,功能不全

图书馆大楼现有建筑面积万平方米,与我省高校图书馆相比处于居后的位置。见表一。 表一我省部分高校图书馆馆舍面积情况 学校馆舍面积(平方米) 江西财经大学万 南昌大学6万余 江西师范大学5万 井冈山大学万(正建新馆) 九江学院万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万 江西理工大学万 上饶师范学院万 新余学院万 萍乡学院万 (数据来源:2015年6月检索各高校图书馆网站) 阅览座位紧张,经常出现一座难求的状况。 书库的承受能力已饱和,导致有些图书无法上架。 教育培训、学术研究、讨论交流、展览、休闲等现代图书馆功能缺失。 2.建设目标 通过选择新址新建图书馆或在现有图书馆的左-后-右侧面扩建新馆舍万平方米,使图书馆的总馆舍面积达到4万平米以上。 3.建设内容 扩大书库藏书容量,设立密集书库,使新馆的藏书目标在200万册 以上。 增加阅览座位,设立考研阅览室等,使其总数达到5000座以上。

核心竞争力相关理论1

核心竞争力相关理论 1、企业核心竞争力寿命周期理论。企业核心竞争力寿命周期可划分如下几个阶段:无竞争力阶段、一般竞争力阶段(核心竞争力未形成阶段)、初级核心竞争力阶段、成熟核心竞争力阶段、核心竞争力弱化阶段、核心竞争力新生阶段。不同企业,其核心竞争力所处寿命周期阶段不同,这跟企业所处的企业寿命周期阶段不尽相同(后者指新生企业、成长企业、成熟企业、衰老企业等数个阶段),也跟企业的“年龄”长短不尽相关。有的企业虽然很“年轻”,但是由于注重其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就有可能具备较其它企业更成熟的核心竞争力。相反,另一些“大龄”企业,由于主客观条件不利于其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却使其仍处于核心竞争力早期阶段,包括许多一时很成功的企业,如当年曾盈利30个亿的万利达也只停留在一般竞争力阶段上。 2、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层次竞争理论。该理论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竞争是在四个层面上展开的:获取和开发构成核心竞争力的技术和能力的竞争,这些技术和能力的整合的竞争,核心产品市场占有率的竞争,最终产品市场占有率的竞争。第一层次竞争的目标在于获取和开发构成核心竞争力所需的技术、人才、结盟伙伴和知识产权等方面。第二层次竞争目标在于将所获取和开发的能力与技术整合成核心竞争力,是对企业内部能力、技术的调整和组合过程,只有经过整合这些单个的能力与技术才能升华为支持企业可持续生存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不同企业的竞争表现在整合能力和整合效果的差异上。 第三层次表现在由核心竞争力而产生出来的核心产品的竞争,核心产品可以是实体性的中间产品,对无形产品如服务等而言也可以是核心平台。一个行业内的竞争往往可归结为核心产品的竞争,竞争目标在于争取核心产品的更大市场占有率。第四层次是通常意义上的竞争,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强弱的最终结果。此理论阐明了企业竞争的本质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竞争,同时这样的竞争是围绕着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多个层面上开展竞争。该理论另一个启示是:企业独家拥有控制生产其核心产品的能力和技术时,企业只须集中于核心产品的生产上,并通过将核心产品销售给竞争对手,来保证自己在行业中的主导地位。这是一种创新性的经营思路。它告诉人们:一个中小型企业只要能掌握核心产品,就有可能在业界中取得主导地位,它可以拥有的大品牌,将非核心产品的生产委托给他人生产,通过开展这样的虚拟经营,成为虚拟大企业。 3、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流理论。该理论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源于企业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又源于能力,而能力又源于资源。企业需要包括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在内的各种资源的投入才能得以运行,资源的战略价值取决于其对核心竞争力形成的贡献程度,单一资源无法形成产生核心竞争力的能力。能力是整合一组资源来执行一个任务的本事,它是以知识为基础来对资源进行整合的,首要因素是员工的知识和技能。能力的反复使用会变得愈有战略价值。能力往往是在一些功能领域中发展起来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积累和学习如何应用不同资源和能力的长期过程中形成的,是一种能够使企业在长时期内为顾客提供价值的能力。不是企业的所有资源与能力都属于企业战略资产,而只有核心竞争力才能成为竞争优势之源。企业必须通过不断创新来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只有当竞争对手试图模仿企业竞争优势却无法成功,或者失去模仿的信心时,企业的竞争优势才能是一种可持续性的竞争优势,由核心竞争力创造出的竞争优势才是一种可持续性的竞争优势。该理论集中阐明了企业可持续性的竞争优势是由企业长期运行中将具有战略价值的资源和能力进行综合、升华而形成的核心竞争力所产生的。这样一个整合过程正是企业素质的提升过程,企业只有自觉提升核心竞争力,才能保持竞争中的长期主动性。 4、企业核心竞争力与市场机会匹配理论。该理论将核心竞争力划分为现有核心竞争力和要培育的核心竞争力,将市场机会划分为现有市场机会和可能出现的新的市场机会,形成

如何提高管理者的学习力 (精选)

学习导航 通过学习本课程,你将能够: ●明白学习力的重要性; ●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明确学习目的,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了解管理者需要具备的知识结构。 如何提高管理者的学习力 一、学习力的重要性 学习力相当于竞争力,没有学习力,就没有竞争力。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比竞争对手学习更快的能力。 广义的学习力不仅局限于读书、名牌大学,而是超越自我、突破自我的能力。实际上,一些在学校成绩优异的学生,进入社会后的成就,往往会落后于成绩一般,甚至较差的学生。究其原因,中国的教育与社会的实际需求严重脱节,书本上的很多知识在

实际社会工作中是用不到的,成绩优异的学生缺少相应的学习力。反之,成绩差的学生却有较多的社会阅历。 在实际社会工作中,不仅要具备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社会知识,人际交往和应酬的能力,缺乏足够的学习力,就很难适应其中。对于管理者而言,所提及的学习力是指广义的学习力,而不是“死读书”。因此,想要成为职场的跳跃者,学习力是关键。 二、如何正确学习 作为管理者,想要正确学习,需要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掌握学习方法。 1.明确学习目的 对普通管理者来讲,要结合实际情况重新定位自己的学习。要明确自己学习的目的。一般而言,学习的目的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拿来“用”的武器

学习不需要空喊口号,不用把自己定位太高,让自己成为所在组织当中的20%重要就够了,即建立在“重要的少数与琐碎的多数”原理基础上,按事情的重要程度编排行事优先次序的准则,称为“80/20原则”。 学习时一定要看到问题的本质。书本上很多东西是经过美化的,虽有道理,但带有一定 的欺骗性。李嘉诚和比尔﹒盖茨的成功被描绘成艰辛刻苦的奋斗史,当然不可否认两人自身的努力和天赋,但书中却无一例外地淡化他们遇到的的贵人。 学会面对现实。单独依靠自身的艰苦奋斗是很难成功的,除此之外,还要学习有用但不是很有道理的创新。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起来的一批人多数是勇于冒险、敢于创新的人。因此,往往没有道理的知识,却很能发挥其用途,学习的关键就是“拿来用”。 很多家长让孩子从小参加各种培训,却忽视了培养孩子生存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然而人们无法拿有限的生命学无限的知识,关键是学习有用,能拿来“用”的知识。

办学特色就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

办学特色与大学的核心竞争力 宋孝忠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河南郑州450011) 什么是办学特色?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的表述,办学特色是指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本校特有的、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优质风貌。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办学特色沉淀着一所大学的历史底蕴,彰显着大学的个性;办学特色是一所大学所特有的比较优势,体现着大学独特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办学特色也就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引领大学不断向前,是使一所大学走向一流的最重要的因素。可以这样说,虽然大学的办学特色看不见,摸不着,但确有其独特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办学特色一旦形成,它不仅会潜移默化地塑造一所大学的方方面面,也会成为大学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在社会上产生久远的影响。 一、办学特色是一所大学的历史积淀 办学特色不是一种暂时的、局部的现象,而是大学在长期的历史积淀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对大学办学经验的总结,也是一代代大学人反复提炼上升为理性的结晶,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因此,一所大学的办学特色离不开它的历史文化传统,优良的历史文化传统是一所大学形成办学特色的重要基础,其实,大学历史文化传统的形成过程也就是大学办学特色逐步形成的过程。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因水而生,源水而长,三次搬迁,四易校址,历经磨难聚而不散,在50多年的办学过程中,有无到有,由弱变强,已发展为以工科为主,理、工、农、经、管、文、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大学,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历史文化传统,也彰显了自己独特的个性。特殊的历史形成了华北水利水电学院“育人为本,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铸就了“情系水利,自强不息”的办学精神,也因此培养了一大批“下得去,留得住,吃得苦,用得上”的优秀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学校虽历尽沧桑,但不断发展壮大,而“这种办学精神贯穿于学校的发展历史之中,更融入历代‘华水人’的血脉之中,支撑着我校教职工在艰难曲折的办学历程中团结奋斗,引领着学校不断前进。”[1] 二、办学特色是一所大学的比较优势 特色是一个关系范畴,是相对于参照物存在的。没有比较,就没有特色。所以,办学特色不是绝对的,而是一所大学在与其他大学相比较而表现出来的特有的品质,是其在历史演进过程中形成的比较优势。大学的办学特色是在办学传统和办学优势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离开了办学传统和办学优势,办学特色也必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50多年办学历史积淀的基础上,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已经成为一所特色鲜明的学校,具有自己的比较优势。笔者以为,相比之下,我校最大也最为鲜明的特色就是形成了“情系水利,自强不息”的办学精神。朱海风书记曾对此有过深刻的阐释:所谓“情系水利”,一是情系水利事业;二是情系水利科技;三是情系水利工程;四是情系华北水院及其办学特色,其实质是“爱国爱校爱水爱教”的情结,是华水人事业心、责任感、使命感的集中体现。所谓“自强不息”,一是指在顺境中乘势而上、奋发有为,在逆境中励精图治、矢志不移;二是指在创业中精诚团结、艰苦奋斗,守业中居安思危、积极向上;三是指在竞争中敢为人先、力争双赢,在合作中善于学习、优势互补;四是指在成绩面前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在问题面前高度重视、迎难而上,其实质是“自醒自警自励自强”的豪气,是华水人忧患意识和锐意进取、与时俱进精神的集中体现[1]。具体到教育教学实践中来说,我校的办学特色也十分鲜明,水利水电学科是学科特色;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并重、理论教学与实习实践教学并行是教学特色;重视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和横向科研课题是科研特色;从严治校、从严治教,、从严治学是管理特

推荐-高校核心竞争力系统层次结构探析 精品

高校核心竞争力系统层次结构探析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同济大学经管学院博士研究生冯敏 同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方耀楣 摘要:高校核心竞争力系统的各形成要素并非平面分布,而具有明显的层次结构:科研、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职能要素直接体现核心竞争力,是系统的表层结构;制度、管理等组织要素起到指导和协调作用,是系统的中层结构;理念、学术氛围等文化要素则是推动系统稳态运行和持续发展的序参量,是系统的深层结构。 关键词:高校核心竞争力;系统层次结构 在高校核心竞争力研究日益受关注的今天,有关研究成果正在不断丰富。学者们在各自研究分析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对高校核心竞争力进行了有益探索,形成了多样化的认识。但现有成果中,鲜有人从系统角度对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进行层次分析,并构建相应的结构。事实上,高校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问题,需要借助系统论方法分析、认识。在此,笔者期望通过分析高校核心竞争力系统的层次结构来认识其要素的不同特征、地位、价值,从而为科学、有效地开展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管理提供参考。 一、高校核心竞争力系统的内涵 1990年,普拉哈拉德和哈默(Prahalad & Hamel)在《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一文中提出了“核心竞争力”(core petence)这一概念,并论述了其内涵:以企业的技术能力为核心,通过对战略决策、生产制造、市场营销、组织管理等的整合而使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是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建立与发展起来的一种资产与知识的互补系统。[1]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核心竞争力的概念被引入高等教育管理,并引起中国高教界的广泛关注。自此之后的近十年间,学者们开展了一系列相关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就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内涵而言,目前的主要观点有:(1)高校核心竞争力是指高校办学理念、管理模式及教学科研等多方面、全方位的相互协调和有机结合,能够促进高校持续发展,凸显优势或特色学科,在竞争中显示自身能力的一种运作模式。它是一个由制度体系、学科体系和文化体系等有机结合而成的系统。[2](2)高校核心竞争力是高校独有的、长期形成并融入其内质中支撑高校竞争优势,使高校在竞争中取得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能力系统;[3]它是高校参与市场竞争所形成的融入其内质中支撑其竞争优势的、独特的可持续的生存和发展能力,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4](3)高校核心竞争力指高校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职能活动中形成某方面或某些方面核心能力后,对高校资源有效运作所产生的整体竞争能力。这一整体能力的形成与提升涉及到高校内外诸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是一项系统工程。[5]综上所述,高校核心竞争力是一个系统或复杂的系统已成为共识。但这个复杂系统的构成要素有哪些?要素间的关系如何?其结构怎样?这些问题至今没有达成共识。然而,厘清这些问题是开展进一步研究的基础。已有的研究成果认为,高校核心竞争力包括多个层次,其形成既不是个别因素之间的简单组合,也不是影响高校竞争的所有要素的集合,而是一个由构成高校核心要素整合而成的有机整体。[6]笔者认为:高校核心竞争力是从高校核心能力系统中形成的一种系统质或整体质。高校核心能力系统由职能要素、组织要素及文化要素三个分系统组成,经过分系统、其下属子系统及分(子)系统与总系统间的组织学习、协同整

如何提升大学生核心竞争力

收稿日期:2007-10-23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编号:06JA790098)。作者简介:沈 超,徐州工程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教育经济学;郭 鹏,徐州工程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如何提升大学生核心竞争力 沈 超,郭 鹏 (徐州工程学院,江苏徐州 221008) 摘要:高等学校应加强教育教学改革、构建提升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体系,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文教育、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全人格、培育创新精神,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以提高大学生在就业、创业过程中的竞争优势。 关键词:提升;大学生;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G 40-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14(2007)12-0118-03 大学生核心竞争力是其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是相对于其他学生的比较优势能力,是人文精神、创新能力、专业技能和健全人格的有机统一。这种竞争力不同于大学生的一般能力,它是在一般能力基础上加以提炼和提升,所形成的独有的、支撑大学生现在甚至将来的竞争优势,并使大学生长时间内保持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可以说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核心竞争力具有不同的内涵,对于大学生来说,核心竞争力突出表现为及时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经济增长与大学生就业不同步的原因研究”课题组(以下简称课题组)于2007年2月对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在就业方面的核心竞争力体现为专业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核心竞争力体现为综合能力、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意志力。 一、提升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性 1.及时就业的需要。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的不断 提高,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也在逐年增加。据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的相关数据表明:2005年毕业生人数为338万人、2006年413万人、2007年495万人,分别增加75万人和82万人,增长率分别为22.18%和16.57%。据课题组于2007年2月的调查结果表明:自2001年至2006年大学生的当年就业率虽然有逐年提高的趋势,但是增长幅度缓慢,由2001年的74.42%增长到2006年的77.82%,年均增长率仅为0.68%,六年来平均就业率为76.25%。调查表明当年未能及时就业的毕业生数量的绝对值是在逐年增加的,就业形势依然很严峻,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依然很大。 表1 《课题组于2007年2月对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问卷调查》———总体当年就业率当年就业率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平均 研究生83.33%100.00%68.42%85.71%82.54%85.42%83.85%本科74.45%73.13%79.22%77.13%79.19%77.18%77.13%专科75.16%72.25%71.32%75.99%73.88%79.00%74.40%合计 74.42%73.18%75.23%76.15%77.53%77.82% 76.25% 调查显示,找工作的途径主要是现场招聘会47.41%、上 网8.90%、上门推销8.16%、报刊信息2.76%、其他13.36%、亲友介绍19.40%,由此看来80%的毕业生在求职就业过程中主要是依靠自身的能力。 为了能够在激烈的求职竞争中脱颖而出,早日就业,目前在校大学生就必须培育和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表2 《课题组于2007年2月对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问卷调查》———找工作的途径找工作的途径 现场招聘会亲友介绍上网上门推销报刊其他百分比 47.41%19.40%8.90%8.16% 2.76%13.36% 2.实现人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据《2006中国大学生择业价值观及求职心理调查报告》显示,四成大学生希望工作5年后成为主管或经理。大学教育仅仅是人生旅途的一个阶段,是接受专业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学会思考、完成社会化的基础阶段。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曾说:“21世纪是一个选择的世纪。”在全球化、多元化的时代,人的一生当中将会有很多的机遇与选择,大学生在25岁以前,通常都会面临两个重要的选择:一是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专业,二是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工作。对于青年学生来说,大学阶段最重要的不是掌握具体的准则或方法,而是培养自己在复杂情况下权衡各种影响因素,并以最为智慧的方式作出正确抉择的能力,以实现其人生的可持续发展。 表3 《课题组于2007年2月对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问卷调查》———在求职过程中遇到与能力相关的主要问题环境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外语能力专业能力自我表达能力 本科生 8.47%16.83%13.17%37.76%23.77%研究生 6.84%15.26%13.68%40.53%23.68%专科生8.12%14.41%15.15%39.11%23.21%总计 8.14%15.87%14.42%37.93%23.64% 据调查显示:求职过程中遇到与能力相关的主要问题是:专业能力37.93%,其次为自我表达能力占23.64%,人际交往能力占15.87%,外语能力占14.42%。因此,大学生更应该从自身着手,做好就业的充分准备,在学校要学好专业课以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学好语言课、多接触社会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自我表达能力,着力培育和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为实现人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007年第12期总第164期 黑龙江高教研究HeilongjiangResearches onHigherEducation N o.122007 serial.N o.164

试论地方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构建

试论地方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构建 [摘要]文章论述了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内涵与特征、制约地方高校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及提升地方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关键词]地方高校核心竞争力构建 地方高校核心竞争力是地方高校基于自身条件和定位,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和人才成长规律,有效获取资源,优化内部运行,强化办学特色,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深入分析和准确把握地方高校核心竞争力的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对于有针对性地解决地方高校存在的问题,指导地方高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效地获取资源,优化运行,构建特色,培育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内涵与特征 核心竞争力理论是美国学者普拉哈拉德和哈默首先提出的一种企业发展战略理论,其主要观点是:核心竞争力是指以企业的技术能力为核心,通过对战略决策、生产制造、市场营销、组织管理等的组合而使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建立与发展起来的一种资产与知识的互补系统。虽然企业与学校具有很大的不同,但作为特殊性的社会组织,我们仍可以将这种企业理论运用到大学中。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是指大学以其核心资源为中心,通过对战略决策、教学、科研、人力资源开发等的组织管理,使某一资源的效用凸显,从而使学校在长时期内获得较大竞争优势的能力,其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普遍特征: 1.核心优势形成的长期性。核心优势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包括教学、科研、文化、社会认同等各个方面。一般来讲,一所大学的核心优势要经过较长时期的历史沉淀才能获得,但也存在经过大力投入、关键人才引进在短时期内形成自己核心优势的特例。 2.核心技能的独特性。核心技能是识别核心竞争力的主要特征,包括科研、成果转化、教学、培训等技能。没有一所学校在各种技能上都很出色,但成功的学校往往是因为在关键技能上具有显著优势。 3.核心价值的用户性。学校作为类企业组织,其核心竞争力的价值追求也体现在提供优质服务、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上,并最终获得消费者的认同。

学习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上课讲义

学习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 广钢电炉厂赖柳祥 一个企业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很多:比如战略方向是否正确;宏观环境是否向好;产品的市场需求是否持续增加;竞争态势力等等。但是笔者觉得学习的能力,也就是学习力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无论是企业之间的竞争还是个人之间的竞争,终究科学技术才是竞争的核心要素,而科技创新需要强大的学习能力做支撑。因此,竞争的实质是学习力的竞争,从这个层面上说,学习力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学习力就显得极其重要。知识经济时代要求我们要更加重视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员工从“学会”向“会学”转变、从“要我学”到“我要学”转变,以学习力提升企业竞争力。 一、正确认识理解学习力,是创建“学习型广钢”的基石 所谓"学习力",就是把知识资源转化为知识资本的能力。个人的学习力包括知识总量、知识质量、知识流量、知识增量,也就是个人知识素质不断提升的过程。翻阅任何一名成功人士、知名学者、精锐人才的成功经验,无不发现他们具有相同的共性--超强的"学习力"。"学习力"对于学习者来说,是其高质量获取知识的制胜法宝。要想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精尖"人才,就必须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身的"学习力"。只有拥有超强的"学习力",才能汲取更多的知识,才能跟上社会进步的步伐,才能获得生存发展的空间,才能实现人生的理想,才能超越自我。 对企业而言,"学习力"同样重要。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

业可谓是危机四伏、困难重重。如何才能突出重围,屹立于不败之地呢?笔者认为,"学习力"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企业必须具备"学习力",即学习先进企业的管理模式,学习国际前沿的科学技术,学习最新的法规制度,全方位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地位,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学习力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始终,是企业获得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一个企业的学习力是企业最本质的竞争力,真正有生命力和竞争力的企业是那些善于学习的企业。因此,对于一个优秀企业而言,学习力是其最重要的能力。 学习力由三个要素组成,分别是学习的动力、毅力和能力。学习的动力来源于学习的目标;学习的毅力反映了学习者的意志;学习的能力则来源于学习者掌握知识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一个人或组织是否具有很强的学习力,完全取决于这个人或组织是否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坚强的意志和丰富的理论以及大量的实践经验。当你有了学习目标和意志,但缺少学习能力时,仅能知道“应学”;当你有了学习目标和学习能力,却缺乏意志时,只说明你“能学”;而当你既有学习能力,又有学习意志,但是还没有找到学习目标时,你只是处在“也许能学”的状态。只有将三者集于一身,你才能真正地拥有学习力。 毋庸讳言,目前还有不少企业对学习力认识不够。有的企业认为职工培训增加了企业的负担;有的企业片面追求眼前利益,对职工的生产要求很多,而对职工的学习重视不够,不注意培养知识型职工;有的企业只是进行应急性的岗位培训,谈不上知识和技能的创造;还

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所谓核心竞争力,就是指在某一个时间段内企业能够拥有,而竞争对手却没有的资源、能力、优势等。如果企业有,竞争对手也有的就不能算作核心竞争力,只是普通竞争力。 仔细研究我们会发现,在大自然中能够存活的动物虽然具有很多特长,但是往往只有一个特长是最关键的,这一特长确定了它在自然界的地位。世界上的一些优秀企业都有核心竞争力的准确定位,而国内的一些企业好像什么都会涉足,但是什么都不精,结果每一项都比不过对手。所以说,每个企业都必须拥有核心竞争力。 动物的启迪与优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动物关键一招企业核心竞争力 老鹰眼睛英特尔研发 老虎凶猛索尼产品 豹子速度松下超强的仿制能力 蛇毒牙戴尔渠道管理 刺猬全身的刺思科对网络的理解 变色龙伪装耐克品牌 乌龟背上的硬壳麦当劳服务

竞争力的强弱是相对的概念,如对于美国零售巨头沃尔玛而言,质量和低价都很关键,但是从核心竞争力的角度来讲,只有价格才是沃尔玛的核心竞争力。并不是沃尔玛不重视质量,而是质量只是其一个普通竞争力,它的核心竞争力只在一个点上体现,那就是价格最低。 核心竞争力来自哪里? 企业的核心业务是指能够为企业带来最大效益的、企业在行业内占据优势的业务。在确定企业的核心业务之前,请先问自己几个问题: ◆企业是如何成长的? ◆有没有核心业务? ◆过去的核心业绩是什么? ◆今天的核心业务是什么? ◆明天的核心业务是什么? 中国的许多企业都陷入了这样一个误区,就是看到什么产品获利高就从事这种产品的生产,所以今天做饮食,明天出售水泥,后天又经营房地产,结果企业没有核心业务,经不起市场风险。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 企业在构建核心竞争力的时候,要从八个方面考虑,但是最后必须凝聚在一个点上。 构建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可以从八个方面考虑:

校长学习力就是学校持续竞争力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08806843.html, 校长学习力就是学校持续竞争力 作者:蔡成祥 来源:《读与写·上旬刊》2018年第11期 摘要:校长是一个学校的核心,一个好的校长就是一所好的学校。当今世界,校际间的竞争,越来越取决于校长的竞争,校长的竞争,越来越取决于校长学习力的竞争。校长学习力成就学校的竞争力,持续的竞争力必须具备持续的学习力。 关键词:校长;学习力;学校;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31-0006-01 1.校长学习力成就校长领导力,引领教师学习,合成学校竞争力 学习力就是竞争力。当今世界,社会知识的增量和翻新速度惊人,不学习就意味着被淘汰,被边缘化,最后被迫出局。世界著名未来学家埃德加·沙因曾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认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指出:“未来唯一持 久的优势,是你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可见,唯有学习,可以让我们拥抱变化,抓住教育的机会,主动赢得发展。校长更是如此。 学习力成就校长的领导力,高屋建瓴,纵横捭阖。校长应该是学校站得最高、跑得最快的人,惟其如此,方能高瞻远瞩,运筹帷幄;方能冲锋在前,引领示范。校长领导力的本质在于引领、导向,引领教师,导向学校共同的目标愿景;校长领导力的核心是影响,用权力、思想、行为影响教师显性和隐性的成长,最终体现在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一终极旨归上。领导的最高境界是用精神塑造精神,用人格影响人格,这是一种精神的浸染,文化的熏陶与征服。校长的学习力的价值不仅在于自己个人的提升和完善,更在于以身体力行的示范,引领教师的学习,提升整个学校的学习力,共同合成学校核心竞争力,致力于学校的发展。 2.校长学习力提升决策力和执行力,塑造学校核心竞争力 校长领导力首先是决策力和执行力,这是它的两大支柱,直接支撑校长领导的效能。决策重在学校的把脉和导航,重在学校战略发展的规划和制定,重在全局把控,运筹帷幄。关键时刻的拍板,危机疑惑处的决断,机会的抓取,风险的规避,都靠校长的决策力,既是战略又是战术,还是智慧和能力。而执行力就是将蓝图变成现实,将学校战略规划转化为效益、成果的关键,既是行动力又是转化力,更是实实在在的生产力和竞争力。决策是谋略,执行是关键,作为校长,唯有落实好决策力和执行力,做到知行合一,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浅谈专业建设与高等学校的发展-模板

浅谈专业建设与高等学校的发展 ” 论文关键词:专业建设高等学校建设与发展 论文摘要: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人民群众对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需求日益旺盛,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在从外延发展向内涵建设、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因此各高等学校开始关注自身的专业建设及未来的发展,努力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本文从专业建设的重要性、如何进行专业建设及高等学校的发展方面进行了分析。 “十二五”乃至今后较长一段时期仍是我国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科学发展的重要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任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人们把希望都投入到祖国的未来莘莘学子的身上,而大学的教育是他们步入社会的踏脚石,因此大学的教学及学校的专业建设得到了人们的足够重视,但是在进行专业建设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综合地考虑,不要因为思考的偏差导致建设的误区。 1 高等学校专业建设的现状 现在的社会人才需求量很多,涉及的专业也是多方面的,现在的学生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专业,以后希望做什么工作。因此学生在步入高等学校之前都会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再根据自己喜欢的专业来挑选心仪的学校。我国的高等学校一般分为教学型、研究型及教学研究并重型的综合性学校这三类,每个学校都有自身的办学特色。但是当今的高等院校,越来越多的开始向综合性大学转变,盲目追求大而全,文学、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门类往往都要涉及,有的专业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质量差,只能勉强把基本的课程授完,离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的标准相差甚远。 2 如何进行专业建设及专业建设的重要性 为了不断地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与招收生源的范围,学校开始转变专业建设的思路,不断地开设新的专业并招收本专业的第一批生源,使学校真正成为综合性的大学。但是学校在追求专业数量扩张的同时,也要重视质量,加强内涵建设,

经验分享:学习能力是一种工作能力

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使我们的知识迅速贬值,掌握很好的学习能力,学会管理知识技能,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充分地利用知识,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提高我们的工作能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论述“学习能力是一种工作能力”,首先我们要弄清两个概念即“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学习能力则是从学习中获得知识、经验从而转化成一种能量,也就是说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而形成的、概括化了的经验。工作能力也是如此,是衡量我们工作水平的重要依据,也是工作完成效率的重要前提之一。作为一名企业员工,我们首先应该明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管理知识的技能,这对企业的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我们都知道,即使在同等条件下,学习同样的内容,不同的人也会取得不同的效果。这种不同效果的产生,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学习能力的不同造成的。工作能力同样如此,同样的工作不同的人完成的效率也是不一样的,这是由于工作能力的差异造成的。工作能力只有在工作活动中才能表现出来。知识和技能是能力的组成部分,如果缺乏了知识和技能,就不能进行相应的工作活动,也就不存在相应的工作能力,更何况,能力又是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定的能力又是进一步接受知识和技能的必须条件,可以讲,能力的发展比较知识和技能来说要慢得多,也重要的多,但能力的发展离不开知识和技能的发展,而获取技能和知识最直接的途径就是学习,学习能力成为其他能力的基础,因为学习能力就是学习的方法与技巧,有了这样的方法与技巧,学习到知识后,就形成专业知识,学习到如何执行方法与技巧,就形成执行能力,所以说学习能力是所有能力的基础。教育界权威人士曾这样解释:“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可见学习能力尤为重要,它和工作能力的强弱息息相关,亦可换言之:“学习能力就是工作能力”。古今中外,因勤奋学习成就事业的事例举不胜举,举世瞩目的史蒂芬·霍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是本世纪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之一。霍金的生平是非常富有传奇性的,在科学成就上,他是有史以来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担任的职务是剑桥大学有史以来最为崇高地教授职务,那是牛顿和狄拉克曾担任过的卢卡逊数学教授。他拥有几个荣誉学位,是皇家学会会员。他因患卢伽雷氏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禁锢在一张轮椅上达20年之久,他没有因病痛折磨放弃了对学习的渴望,而是克服了残废之患成为当今国际物理界的超新星。尽管他那么无助地坐在轮椅上,但通过不断的学习,使自己的思想出色地遨游到广袤的时空,解开了宇宙之谜,成为世界公认的引力物理科学巨人。身残者如此学习,更何况健全的我们,为什么不去好好把握自己学习的机会,不去通过学习增强自己的能力使自己有一技之长呢,又为何不用自己出色的能力去撑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呢。随着人对世界认知态度的转变,会发现自己的知识越来越匮乏,必须认认真真的学习知识,才能不断的提高自己。根据测算,一个大学毕业生所学习到的知识,在毕业之后的2年内,有效的不过剩下5%。那么要使自己能够满足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现代社会中人们所应有的知识结构,就必须学会学习,学会管理知识,学会如何使用知识的综合素质。《礼记·学记》篇说:“学者有四失……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如果我们稍做变通,可以这么理解:学习的人往往会出现四种情况,一种是过分贪多,一种是只学皮毛,一种是只学容易学的,一种是稍微学一点就停止,不能持久。这四种情况是一般人身上都容易出现的,要想改变这种情况,最好就是要充分理解知识的重要性,明确知识与职业的关系。也就是说,你要学会如何管理你所学得的知识,让它们发挥作用。所以我们要学会学习,明确知识与职业的关系,掌握管理知识是提高工作能力的最基本条件。在竞争激烈的今天,仅有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远远不够,我们要学的东西不仅仅是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那么简单,而要涉及生活起居,为人处事,接人待物等点点滴滴、方方面面。经常所说的学有

谈地方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及提升策略

谈地方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及提升策略 摘要:地方高校核心竞争力是地方高校在与学校内外部环境互动过程中,有效整合学校现有办学条件,依据办学思路,采用制度建设、合作教育、特色发展等途径向外拓展,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三大职能上创造并保持优势,实现最大办学效益的能力的总和。它由基础能力、拓展能力和履行学校三大职能能力共同构成。让具有先进办学理念的教育家担任校长、联合办学、实行董事会制度和构建战略联盟是提升地方高校核心竞争力的策略选择。 关键词:地方高校;核心竞争力;内涵;提升策略 党的十七大明确作出了“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地方高校占我国高等学校的93%以上,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主力军。提升地方高校核心竞争力,加强地方高校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强国的必由之路。 一、地方高校核心竞争力及其内涵 1.地方高校核心竞争力及其内涵 核心竞争力是竞争主体建立在资源有效整合利用基础上获得的持续竞争的优势能力。地方高校的发展,受学校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在纷繁复杂的因素中,办学条件、办学思路和办学效益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办学条件是地方高校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办学思路决定着学校的发展方向,办学效益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职能的发挥和办学目标的实现。地方高校对资源的整合,既包括对校内办学条件资源的整合,也包括依据办学思路通过制度建设、合作教育、特色战略等手段对外部资源的整合,其竞争的优势,最终体现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上。由此,笔者认为,地方高校核心竞争力是指地方高校在与学校内外环境互动过程中,有效整合学校现有办学条件,依据办学思路,采用制度建设、合作教育、特色发展等途径向外拓展,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职能上创造并保持优势,实现最大办学效益的能力的总和。 地方高校核心竞争力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履行三大职能能力。它是学校当下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是现实社会根据学校办学效益对其核心竞争力进行评价的主要依据。第二层次是基础能力。它是学校潜在的核心竞争力的内在因素。基础能力的充分发挥,办学条件的有效使用,可以立即转化为学校当下核心竞争力。第三层次是拓展能力。它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决定着学校能否持续发展。如果学校的办学思路符合科学发展观,符合教育规律,能够主动适应社会的需要,学校就拥有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三个层次的内容如表1所示。 表 1 地方高校核心竞争力及其内涵 (1)履行三大职能的能力

学习力是企业竞争的决定力

学习力是企业竞争的决定力 学习力是指一个人或一个企业、一个组织学习的动力、毅力和能力的综合体现。 学习力是把知识资源转化为知识资本的能力。个人的学习力,不仅包含它的知识总量,即个人学习内容的宽广程度和组织与个人的开放程度;也包含它的知识质量,即学习者的综合素质、学习效率和学习品质;还包含它的学习流量,即学习的速度及吸纳和扩充知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看它的知识增量,即学习成果的创新程度以及学习者把知识转化为价值的程度。 组织学习力是人们创新能力的集中体现,能直接转化为创新成果。它倡导团队学习比个人学习更重要,团队具有整体搭配的学习能力,

团体内信息和知识自由流动,高度共享,团队学习既是团队成员相互沟通和交流思想的过程,也是团队成员寻求共识和统一行动的过程,从而也是产生团队的“创造性张力”的过程。 学习力是本质 学习力是本质的竞争力。当今世界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在上个世纪60 年代,被《财富》杂志列为世界500 强的大公司,堪称全球竞争力最强的企业。然而,1970 年的500 强到80 年代三分之一销声匿迹,到上世纪末更是所剩无几了。这一方面反映了风起云涌的新科技革命和新经济的产生迅速切换或淘汰传统产业的大趋势,但同时也反映出这些大企业不善于与时俱进,跟不上时代的节拍而被时代抛弃的必然。实践证明,企业凡通过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团体学习等提高学习的修炼,都能在原有基础上重焕活力,再铸辉煌。 美国的微软、日本的松下是这样,我国山东的莱钢、青岛的海尔

也是这样。 其成功奥秘在于: ●一是能以最快速度,最短时间学到新知识,获得新信息; ●二是组织的员工尤其是领导层能不断提高学习能力; ●三是加强"组织学习",形成具有特色的组织文化,集思广益,获 得最大成效; ●四是以最快速度、最短时间把学习到的新知识、新信息用于企业 变革与创新,最大限度地适应市场和客户的需要。 管理学领域的学习力 “学习力”一词,是学习型组织管理理论中的核心理念,最早源于彼德·圣吉的导师——美国人弗瑞斯特于1965 年发表的一篇文章。该文运用系统动力学的原理描述未来组织的理想形态,这也是圣吉五项修炼模型的重要思想雏形。

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核心竞争力的概念、特点及构成 (1)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企业兴衰更迭、大小变化的根源何在?决 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最根本因素是什么?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以及怎 样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问题,是我们研究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1990年著名管理学家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在权威杂志《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文,首次提出了核心竞争力这个概念。认为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内部的积累性学习,尤其涉及如何协 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多种技术流的问题”。众多学者在此后实行了 大量的研究工作,关于核心竞争力的研究,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理 论框架,也没有形成一个普遍接受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2)核心竞争力的特点: 1、价值性。核心竞争力是富有战略价值的,它能为企业创造更高价值;它能为企业降低成本;它能为顾客提供独特的价值和利益,最终 使企业获得超过同行业平均利润水平的超额利润。 2、独特性。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长期培育和积淀而 成的,企业不同,它的形成途径不同,它为本企业所独具,而且不易 被其它企业模仿和替代。 3、延展性。核心竞争力的延展使企业获得核心专长以及其它水平, 它对企业的一系列水平或竞争力都有促动作用,它为企业打开多种产 品市场提供支持,能够较大水准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不但是当前的 而且包括潜在的需要。这种需要的满足往往是通过核心竞争力在新领 域的积极使用得以实现的,从而可为企业持续创造新的利润点。企业 在某一方面的核心竞争力一旦形成之后,可在相关的领域衍生出众多 技术和产品,给企业带来巨大利益。

4、动态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虽然内生于企业自身,但它是在企业 长期的竞争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与一定时期的产业动态、企业的 资源以及企业的其它水平等变量高度相关的。随着彼此相关的变化, 核心竞争力内部元素动态发展,导致核心竞争力动态演变,这也是一 个客观必然。 5、长期培育性。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是一个企业能在短期内形成的, 而是企业在长期的经营管理实践中逐渐形成并培养发展的。核心竞争 力具有的独特性、动态性的特征,也都与其长期培育性有直接的关系。(3)核心竞争力的构成 1、企业文化力。有人问世界前10强,为什么你们能在激烈的市场竞 争中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他们的回答是:我们在留住一流人才的方 面是成功的,也就是说我们在构筑留住人才的文化环境方面是成功的。由约翰科特和詹姆斯赫斯特于1997年所写的《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 一书,明确地指出:“企业文化在下一个10年中将成为企业兴衰的关 键因素。在当今日新月异的世界里,一成不变的企业文化在未来10年中,对企业经营管理会有更大的负面影响,这个点是能够预见的。” 由此可见,企业文化的竞争表现为企业竞争的高级阶段,对企业核心 竞争力的构筑能够起到决定作用。 文化的含义非常丰富,我们在此不再展开讨论。企业文化也被认为是 现代管理理论发展的最高阶段。企业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通过 企业成员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的高度统一,通过组织独特的管理制度 体系和行为规范的确立,使管理的效率得以提升,使企业得以迅速发展。文化作为一种可传承性的资产,本身就具有巨大的价值,当企业 文化力作用到企业的产品时,这种价值更是难以估量的,从消费产品 到消费文化,企业文化力的价值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从文化的 特征来看企业文化力,它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企业文化 在长期的培育过程中,因为每个企业的员工、企业的发展过程、经营 管理手段方法及成长的环境各不相同,企业文化具有鲜明的企业特征,伴随着企业的成长,独特的企业文化力也在动态的发展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