瓣膜置换术治疗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疾病临床观察

瓣膜置换术治疗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疾病临床观察
瓣膜置换术治疗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疾病临床观察

探讨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

探讨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 发表时间:2016-09-28T14:15:30.54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12期作者:郭双敏 [导读] 加强对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工作,可以极大的提高患者的治愈效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对患者的康复有很大的意义。 山东省枣庄市中医医院 277000 【摘要】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4例风湿性心脏病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通过分析研究这些患者的病例,对观察组采取的是采用术前术后的护理方法进行分析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的方法。结果: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发现观察组的治愈的人数有23例,好转人数为5例,总有效率达到了87.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0.0%。结论:加强对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工作,可以极大的提高患者的治愈效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对患者的康复有很大的意义。 【关键词】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护理 风湿性心脏病已经成为了我国常见的疾病,近年来风湿性心脏病的发病率逐年的提高,主要的特点为心肺功能较差、病史较长,手术之后容易产生对中并发症,甚至会出现心跳加速、心率紊乱的现象,容易在季节变换的过程中复发,尤其是受凉和受寒的过程中,瓣膜置换术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主要手段,主要的病因是溶血性链球菌受到了让感染,患者在患上此病之后很难痊愈。 本次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通过分组比较的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其中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0.0%,这些数据强有力的说明了通过对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和指导,能有效的提高治疗的效果,具体的反洗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接受治疗的64例进行瓣膜置换术的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每个分组中的人数各32例,其中观察组的男性有16例,女性有16例,年龄28~64岁,平均年龄(46.5±3.2)岁,病程2~5年,平均病程(3.5±1.63)年;对照组中的男性患者有14例,女性患者有18例,年龄26~68岁,平均年龄(45.0±0.4)岁,病程3~5年,平均病程(3.2±1.4)年,经过对患者的年龄、性别数据的研究之后P>0.05无统计学差异;所有的64例患者经过专家诊断之后均为风湿性心脏病的患者,排除了肾脏等功能的病变引起的疾病,对研究的效果有了保障,在上述患者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心慌、气短的现象,尤其是在患者活动之后变得更加的明显,另外出现主动脉瓣病变的有16例,出现二尖瓣病变的有19例,所有患者的手术都是在患者的各项指标稳定的前提之下进行的。 1.2 护理方法 对风湿性心脏病的治疗方法主要采用的是手术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主要通过术前和术后护理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术前护理主要包括心理护理、药物护理和呼吸功能锻炼,心理护理主要是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了解,在出现问题的过程中,及时得进行心理的疏导;药物治疗是指除了常规的药物治疗之外,给患者加入激化液的治疗,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的压力;呼吸功能锻炼是指在手术前通过指导患者做深呼吸、腹式呼吸的方式,给患者减轻心理压力;另外术后的护理主要有心电监测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主要观察患者在手术之后的身体各项指标的恢复情况。 1.3 观察指标 通过专业的医疗设备的监测,观察患者术前术后身体的各项功能,以及相关指标是否恢复正常。 1.4 评价指标 根据患者住院时间的长短和恢复的程度评价护理的效果。 1.5统计学方法 通过所有数据均进行统计学分析,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x2进行检验,统计结果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综合比较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发现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的数据分析如下表1。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手术病人的健康教育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手术病人的健康教育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临床医院心血管外科病房刘明明 风湿性是在风湿性反复发作和修复过程中,造成的瓣膜相互粘着融合,瓣叶纤维的增厚、挛缩、变窄和钙化所致的血液动力学改变。对于此病诊断明确后,宜早期行心脏瓣膜成形、瓣膜置换术,病人及家属需了解风湿性心脏病手术治疗的有关知识。为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针对性地进行教育,现小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47例患者系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临床心血管外科2011年11月~2012年6月的住院病例,男20例,女27例,年龄18~65岁,双瓣置换术25例,单瓣置换术22例。 2 进行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一般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的病人要经历评估、等待手术、术后监护、出院和复查随访等几个阶段,各个时期病人的心理状况都有着不同的特点,病人整体文化水平低,对知识缺乏,导致术前术后不能主动配合医护人员治疗,不能正确自我,对患者进行调查了解,针对性进行健康教育。 3 健康教育的方法 3.1 新入院病人的健康教育(1)新入院患者对医院环境陌生,护士应热情地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生活环境、作息时间、陪伴制度、技术水平、责任护士资历,帮助促进病友之间的良好关系,使患者及家属对我们产生亲切感和信任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2)介绍心脏病的基本知识。患者一般农村较多,文化水平低,医学知识缺乏,我们可采用科内墙报,及个别宣教,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心脏瓣膜病的起因过程,患者自身瓣膜病病变类型、程度,并说明手术的必要性和手术方法。(3)心理健康指导。①病人担心病情重,害怕手术危险程度大,应讲解手术的目的和必要性,介绍手术成功的病例,并请已接受手术的患者现身说法,谈自己的感想,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②患者的经济收入有限,担心手术费用承受不了,应

什么是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什么是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导语: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大家知道是什么疾病吗,它也叫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它是一种慢性的心脏病,在我国目前这一疾病已经很常见了,这一疾病的发病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大家知道是什么疾病吗,它也叫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它是一种慢性的心脏病,在我国目前这一疾病已经很常见了,这一疾病的发病年龄一般是在30岁左右,是需要尽早的治疗的,如果没有及时的治疗,一般到了50岁左右这一疾病就会威胁到患者的性命,下面我们来看看什么是什么是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临床表现】 二尖瓣狭窄病例就医时年龄大多在30岁左右,随着二尖瓣病变逐步加重,左心室功能也受到损害,起病后10~15年心功能往往降到3~4级,内科治疗虽可缓解心力衰竭症状,但不能解除二尖瓣和肺血管梗阻性病变,未经手术治疗的病人多数在50岁左右死于肺动脉高压,心力衰竭,心房颤动,体循环栓塞或感染性心内膜炎。 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病例中约仅50%有风湿热或游走性多关节炎病史,一般呈现二尖瓣狭窄症状的时间至少距风湿热已有10年以上,多数病例发病年龄在20岁以上,二尖瓣狭窄的临床症状进展缓慢,初期症状为瓣口狭窄肺郁血引致的呼吸困难,起初在重体力劳动后出现气急,继而中等度和轻度劳动后也出现气急,在体力劳动,呼吸道感染,情绪激动或心房颤动时出现端坐呼吸,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和肺水肿,咳嗽也是常见的症状. 劳动后,夜眠时和发作支气管炎时更常发生,痰液呈白色粘液,有的病例呈现类似哮喘的发作,心悸,阵发性心房颤动,乏力,易倦,头昏等症状,病人可有反复咯血,出血的数量多少不等,支气管粘膜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规范

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规范 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由于置入的人造瓣膜表面无内皮细胞覆盖,容易激活凝血机制而导致血栓形成。如发生血栓脱落,则会造成各脏器血管栓塞,引起相应并发症。严重者甚至会卡住人工瓣叶,使瓣膜不能开启,导致心衰或猝死。因此,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常规要求抗凝治疗。(一般而言,生物瓣需6个月左右的短期抗凝,而机械瓣则须终生抗凝。)如何正确掌握抗凝治疗是减少换瓣术后并发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抗凝药物的选择 当前瓣膜置换术后使用的抗凝药物主要有四类:(1)香豆素类药(华法林);(2)抗血小板类药(潘生丁、阿司匹林等);(3)肝素/低分子肝素。(4)凝血酶抑制剂(西米拉坦)。研究表明,人工心脏机械瓣置换术后未用抗凝药物者,其栓塞率为4%病人年;采用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者,栓塞率为2.2%病人年;而采用香豆素类药物抗凝者,栓塞率最低,为1%病人年,说明后者抗凝效果最好。因此,目前公认人工瓣膜置换术后抗凝药物首选华法林(Warfarin)。西米拉坦(Ximelagatran)作为华发林可能的替代药物目前还尚需长期临床试验的观察以确定其疗效。 二、华法林的药理作用 华法林为维生素K拮抗剂,它能妨碍维生素K参与Ⅱ、Ⅶ、Ⅸ、Ⅹ四种凝血因子转录后分子的修饰,防止谷氨酸残基的γ-羧化作用。使用华法林后,肝脏仅能合成Ⅱ、Ⅶ、Ⅸ、Ⅹ四种凝血因子的前体蛋白质,这些前体蛋白质具有凝血因子的抗原性,而无凝血活性。因此,华法林在体外无抗凝作用,只在体内有效。服用华法林后,虽然上述四种凝血因子的合成受阻,但体内原存的凝血因子的代谢需要一定的时间,华法林的抗凝作用需要等体内原有的因子Ⅱ、Ⅶ、Ⅸ、Ⅹ耗竭后才能出现。华法林口服后36~48h起效,而完全发挥抗凝作用需要72~96h。一次给药抗凝作用可维持3~4d,停药后,随着新的有活性的凝血因子合成,凝血功能也需经多日渐渐恢复。 华法林水溶性好,口服后迅速由胃肠道吸收,其生物利用度>95%,健康人于90min后血浆药物浓度即可达到最高峰,其半衰期为36~42h。在服用过程中,血浆中97%以上的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并且很快聚集于肝脏,通过不同代谢方式形成R-华法林(R-W)和S-华法林(S-W)两种同分异构体。在体内,发挥药理作用的是华法林的游离型,它被肝微粒体酶水解为具有微抗凝作用的代谢产物后由肾脏排出体外。 三、华法林的给药方法 华法林给药有维持量给药法和饱和量给药法两种。维持量给药法适用于不需要紧急抗凝的病人,为术后1~2天引流量明显减少或拔除引流管后口服华发林抗凝,开始每天用小剂量(2.5~3mg),2~3天后根据检验结果调整用药量,一般7~14天后可达到稳定抗凝效果。饱和量给药法适用于抗凝治疗比较紧迫的病人,为术后1~2天开始静脉使用肝素(0.5mg/kg,Q4~6h)和口服华法林共同抗凝,华法林每天5~10mg,连续应用3天,当4 ~5天后PT/INR达到治疗范围时停用肝素,以后华法林改为维持给药,再根据检验结果调整用药量。由于术后早期患者体内凝血因子仅及正常的4

心脏瓣膜置换手术

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相关问题 心脏瓣膜置换术是采用由合成材料制成的人工机械瓣膜或用生物组织制成的人工生物瓣膜替换的手术,简称换瓣。生物瓣中心血流,具有良好的血流动力学特性;血栓发生率低,不必终身抗凝,但其寿命问题至今未获得满意解决,多数患者面临二次手术;机械瓣具有较高的耐力和持久性等特性,临床应用广泛,但机械瓣最大的难题是患者必须终身抗凝且潜在易发血栓栓塞和出血的可能,给患者的工作、生活带来诸多不变。故出院后患者是否能做好自我管理,对提升生活质量以及预防术后并发症有着重要的意义。 术后注意事项 专家表示,对心脏瓣膜病病人而言,做"换瓣"手术可有效改善心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不过,手术只是治疗的第一步,病人在术后还需严格遵循6大注意事项,以便巩固手术效果,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1 术后3月内充分休息 一般情况下,"换瓣"手术后1周,病人即可出院。回家以后,病人一般需休养3~6个月。术后3个月内是恢复手术创伤、稳定各系统和器官功能的重要阶段,病人在此期间应充分休息,避免感冒。生活要有规律,不宜过度疲劳和过度兴奋。可适当活动(如散步、做少许家务等),但若在活动中有心慌、气短等不适,应立即休息,并适当减少活动量。 一般来说,病人在术后2周即可洗淋浴,洗澡时应注意避免受凉,也不要搓擦伤口,洗澡后应用消毒药水清洁伤口。若发现切口有渗液、红肿等异常症状,应立即去医院就诊。由于胸骨的愈合时间一般为3个月左右,故病人在术后早期应避免扩胸运动,也不要提重物或抱小孩。另外,病人在术后3个月内不要开车。 2 术后3~6个月逐渐恢复常态 若恢复顺利、无并发症发生,病人可于术后3个月起,循序渐进地增加活动量(以"无心慌、气短"为度),直至逐渐恢复到正常的工作、生活状态。康复过程中,病人应时刻保持愉快的心情和乐观、积极的心态,不要急躁,也不要过分担忧。同时,也不要因一时兴起或急于求成,猛然增加活动量或工作负荷,以免造成心功能损害。 3 饮食清淡,戒烟戒酒 出院后,病人可根据个人的饮食习惯逐步恢复正常饮食,适当加强营养,以促进伤口愈合。当然,"加强营养"并不代表天天吃山珍海味或狂吃补品,而是要多吃有营养、易消化的食品,如瘦肉、鱼、鸡蛋、水果和时令蔬菜等。"换瓣"病人一般无特殊忌口,但由于部分食物(如菠菜、番茄、猪肝等)富含维生素K,可能会干扰抗凝治疗,故应避免大量食用。另外,为避免加重心脏负担,病人不要吃太咸的食物,绝对不能酗酒和吸烟。心功能较差的病人还应限制饮水量,不要进食大量稀饭和汤类。 4 遵医嘱服药,不擅自停药 由于大多数"换瓣"病人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心功能损害,而手术对其脆弱的心脏而言,无疑是一次沉重"打击"。为保护和改善心功能,病人在术后不能骤然停药,应严格按照医嘱服药。同时,病人还应密切留意自己的尿量变化,观察是否有水肿或四肢沉重感,还要监测自己的脉搏,若脉搏小于每分钟60次,应暂停服用地高辛。一般地说,病人在术后需服药3个月,以后可根据复查情况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减少药量。停药前,病人一定要去医院复查,绝不能擅自停药。

瓣膜置换术治疗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疾病临床观察

瓣膜置换术治疗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疾病临床观察 目的总结瓣膜置换术治疗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疾病的经验,探讨提高重症风湿性瓣膜疾病患者手术生存率的措施。方法搜集2008年1月~2010年1月50 例重症风湿性瓣膜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了中、低温下的体外循环式的阻断主动脉的手术。其中25例进行了二尖瓣置换,8例患者进行了主动脉瓣置换,17例患者进行了主动脉瓣、二尖瓣联合置换。结果没有手术死亡现象的出现;手术完毕后,有18例患者出现早期并发症,有2例患者出现术后早期死亡,最终有48位患者痊愈,随访中的患者心脏功能均恢复至Ⅰ~Ⅱ级。结论进一步加强患者在围术期的检测与护理,则能够进一步提高瓣膜置换术在治疗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疾病上的治愈率。 标签:瓣膜置换术;心脏瓣膜疾病;围术期 对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手术其风险很大,其具体表现为其病程长、心功能较差、心肌损害较为严重,进而继发多脏器功能性障碍,这些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的同时,且有数据显示其手术死亡发生率高于10%。但是,目前治疗重症心脏瓣膜疾病的主要有效方法之一仍是进行瓣膜置换术[1]。因此,笔者选取2008年1月~2010年1月50 例重症风湿性瓣膜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试图总结提高瓣膜置换术在治疗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疾病上的治愈率的方法与途径。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搜集2008年1月~2010年1月50例重症风湿性瓣膜疾病患者,其中男18例,女32例,年龄为38~75岁,病史为8~30年,体重为40~60 kg。术前检查结果为:二尖瓣狭窄较为严重的二尖瓣病变16例,二尖瓣关闭不全较为严重的二尖瓣病变有12例,主动脉瓣重度狭窄的患者有7例,主动瓣膜重度关闭不全的患者有6例,二尖瓣、主动脉瓣联合病变9例。所有患者的心胸比约为0.71~0.87,心脏的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范围约为5.97~6.87 cm,心脏的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范围约为7.49~8.55 cm,患者心功能等级处于Ⅲ级的有19例,Ⅳ级的31例,所有患者的平均肺动脉压约为(67.59±9.46) mm Hg。患者在手术之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活动之后的气短、心悸、面色呈青紫色以及反复心衰。其中,有20例患者存在中度的贫血现象,有27例患者存在肝肿大,肝腹水患者有6例,存在心脏恶液质的患者10例。手术前有4例患者存在着大面积脑梗死,16例患者同属于糖尿病患者,存在高血压的患者有12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3例,2冠心病双支血管病变,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有8例。 1.2手术方法所有患者均进行了气管插管静脉复合式全麻,且进行了中、低温下的体外循环式的阻断主动脉的手术,所有患者均进行了4∶1的含血心肌保护液灌注。其中25例进行了二尖瓣置换,8例患者进行了主动脉瓣置换,17例患者进行了主动脉瓣、二尖瓣联合置换。

《心脏瓣膜置换手术》 知情同意书

《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知情同意书 尊敬的患者: 您好! 根据您目前的病情,您有此手术适应症,医师特向您详细介绍和说明如下内容:术前诊断、手术名称、手术目的、术中拟使用高值医用耗材和仪器、术中或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手术风险及替代医疗方案等。帮助您了解相关知识,作出选择。 一般项目患者姓名________ 性别_________ 年龄___________ 科室________ 病房_________ 病案号_________ 医师告知【术前诊断及主要病情介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治疗方案及预期效果介绍】 根据您的病情,目前主要有如下治疗方法和手术方式: □药物治疗:写明药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创治疗:写明治疗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手术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用的特殊、贵重药品说明】(详见“特种检查、治疗、贵重药品审批表(自费项目协议书)”)【手术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患者自身存在高危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术中或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手术风险及应对措施】 □1、麻醉意外; □2、体外循环风险:气栓,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血液破坏,长时间转机导致重要脏器损伤; □3、心脏破裂、大出血,严重导致休克,死亡; □4、术中损伤邻近组织结构,如胸膜、邻近大血管等,导致气胸,血胸,出血,胸腔积液,神经损伤等; □5、根据术中具体情况决定行瓣膜修复或置换手术; □6、瓣膜修复手术效果不理想,术中改为瓣膜置换手术; □7、术中损伤心脏传导束,导致房室传导阻滞,需用临时起搏器或安置永久起搏器; □8、体外循环后心脏不复跳,或不能脱离体外循环机; □9、术中鱼精蛋白等药物过敏,导致低血压或过敏性休克等; □10、术中、术后室速、室颤、心跳骤停等严重心律失常,无法纠正导致死亡; □11、术后出血导致低血压、心包填塞,需紧急再次开胸探查等情况,不再另行通知家属; □12、术后发生心肌梗塞、低心排、心衰等意外,必要时需应用IABP或ECMO等辅助治疗; □13、术后多脏器衰竭:呼吸功能,肾功能,肝功能等,以及应激性溃疡导致消化道大出血等;

风湿性心脏病疑难病例讨论

2014年5月关于风湿性心脏病 护理疑难病例讨论 患者姓名:xxx 性别:女 年龄:57岁 住院号:13050269 时间:2014年5月30日7PM 地点:内一科护士值班室 讨论目的:提高护理质量 参加人员: 主讲人:xxx 责任护士xxx进行病情介绍: 病例特点: 1.中老年女性患者,病程急,起病长,因"反复喘累14年,双下肢水肿9年,腹胀1年,加重2天"入院。 2. 14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活动后心累、气促,休息后稍缓解,无胸闷、胸痛,于大足县人民医院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间断输液治疗后缓解。9年前,患者于上诉症状基础上出现双下肢水肿,间断治疗。1年前,患者在上诉症状基础上出现腹胀,右侧肝区疼痛不适。2天前,患者上述症状较前加重,喘累、腹胀较前明显,门诊以"风心病"收治入院。 3.既往史:13年前因腹痛于永川人民医院诊断为慢性胃炎。诊断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11年。1年前于我院住院期间诊断为2型

糖尿病、心源性肝硬化失代偿期。 4.查体:T:36.7℃,P:111次/分,R:24次/分,BP:119/92mmHg。端坐呼吸,二尖瓣面容。口唇紫绀,咽充血,桶状胸,呼吸动度减弱,语颤无增强,叩诊呈过清音,双肺呼吸音粗糙,双肺未闻及湿啰音。心率125次/分,律不齐,心音强弱不等,二尖瓣膜听诊区可闻及隆隆样杂音。腹部膨隆,右侧肝区压痛明显,腹围110cm。双下肢无水肿。 5.辅助检查:心电图:心房纤颤;轻度的ST-T异常;胸导低电压;心电轴右偏;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初步诊断:1、风湿性心脏病,心房纤颤,二尖瓣关闭不全心功能Ⅳ级;2、腹腔积液;3、心源性肝硬化;4、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5、慢性胃炎;6、2型糖尿病。 诊断依据:1、风湿性心脏病; 1.1心房纤颤;1.2二尖瓣关闭不全;1.3前间壁梗塞?1.4心功能Ⅲ级依据:(1)老年患者,起病缓,病程长;(2)以"反复喘累"为主要表现;(3)查体:P:111分,心率125次/分,律不齐,心音强弱不等,二尖瓣膜听诊区可闻及隆隆样杂音。双下肢无水肿。(5)辅查:心电图支持,故诊断。 2、腹腔积液依据:(1)中年患者,起病缓,病程长;(2)以"腹痛、腹胀"为主要表现;(3)查体:腹部膨隆,右侧肝区压痛明显,腹围110cm。故诊断。 3、心源性肝硬化失代偿期依据:(1)中年患者,起病缓,病程长;(2)以"反复喘累、腹痛、腹胀"为主要表现;(3)查体:腹部膨隆,右侧肝区压痛明显,腹围110cm。(4)既往有风心病病史14年。(5)既往诊断已明确,故诊断。 4、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依据:(1)既往有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11年,故诊断。

风湿性心脏病的护理要点

风湿性心脏病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简称‘风心病’。是风湿性心瓣膜炎遗留的慢性瓣膜病,表现为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致心脏负荷增加,往往导致心功能不全,以至心衰等。本病在我国常见,多见于20—40岁,女多于男,约1/3病人无风湿热史,二尖瓣病最常见,出现率达95%—98%,次为主动脉瓣病,出现率为20%—35%,三尖瓣病为5%,肺动脉瓣病仅约为1%,两个以上瓣膜同时累及者称联合性瓣膜病,约占20%—30%。 西医也称风心病,主要症状: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夜间不能平卧。中医也称风湿性心脏病,主要病因:溶血性链球菌感染。 一、病因病理 风湿性心脏病是甲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病态反应的一部分表现,属于自身免疫病。它在心脏部位的病理变化主要发生在心脏瓣膜部位。病理过程有以下三期: 1)炎症渗出期:由于链球菌的感染,使心脏的瓣膜出现炎性反应,瓣膜肿胀、变性,那么其活动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2) 增殖期:由于瓣膜长期处于充血水肿状态,瓣膜血液循环不良,瓣膜会发生纤维样变性坏死,结缔组织增生,这种结缔组织会成为瓣膜上的累赘。因为它并不具备正常心肌细胞的功能。此期引起瓣膜增厚变形,失去弹性。 3)瘢痕形成期:由于胶原纤维等增生,损伤处机化,形成瘢痕,从而影响心脏瓣膜功能。感染反复发作,以上病理变化在瓣膜部位的变化,也是此起彼伏,一个部位通常发生重叠的病理变化。 注意事项 应注意与感染性心内膜炎,病毒性心肌炎,类风湿性关节炎,Poncet综合征,急性化脓性关节炎,链球菌感染后状态,结缔组织病等鉴别。 二、分类 (1) 风湿性心内膜炎(rheumatic endocarditis):病变主要侵犯心瓣膜,其中二尖瓣最常受累,其次为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同时受累,三尖瓣和肺动脉瓣极少受累。病变初期,受累瓣膜肿胀,瓣膜内出现粘液变性和纤维素样坏死,浆液渗出和炎细胞浸润,病变瓣膜表面,尤以瓣膜闭锁缘上形成单行排列、直径为1mm~2mm的疣状赘生物(verrucous vegetation)。这些赘生物呈灰白色半透明状,附着牢固,不易脱落。赘生物多时,可呈片状累及腱索及邻近内膜。光镜下赘生物由血小板和纤维素构成,伴小灶状的纤维素样坏死,其周围可出现少量的Aschoff细胞。病变后期,由于病变反复发作,赘生物被机化,引起纤维组织增生,导致瓣膜增厚、变硬、卷曲、短缩、瓣膜间互相粘连、腱索增粗、短缩,最后形成慢性心瓣膜病。当炎症病变累及房、室内膜时,引起内膜灶状增厚及附壁血栓形成。由于病变所致瓣膜口狭窄或关闭不全,受血流返流冲击较重,引起左房后壁粗糙,内膜增厚,称为Mc Callum 斑。 (2) 风湿性心肌炎(rheumatic myocarditis):病变主要累及心肌间质结缔组织,常表现为灶状间质性心肌炎,间质水肿,在间质血管附近可见Aschoff小体和少量的淋巴细胞浸润。病变反复发作,Aschoff小体机化形成小瘢痕。病变常见于左心室、室间隔、左心房及左心耳等处。风湿性心肌炎在儿童可发生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累及传导系统时,可出现传导阻滞。

什么是风湿性心脏病联合瓣膜病

什么是风湿性心脏病联合瓣膜病 近日,根据相关部门的统计调查发现,有很多患者会在线咨询或者查询风湿性心脏病联合瓣膜病。可能很多人对于这个疾病存在着很多的疑问,比如什么是风湿性心脏病联合瓣膜病呢?这个疾病都有些什么症状呢?这个疾病又是怎样患上的呢?相信很多患者都有这样那样的疑问,今天尽让我们跟着来一起详细的了解一下这个疾病。 一、病因: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一般先有风湿热病史,如风湿性咽喉炎、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肌炎等。其致病微生物是A型溶血性链球菌。经济落后、生活水平低、卫生条件差的地区较易发病。 二、表现: 该病的临床表现因不同的病种而有差别。最常见的症状是活动后心慌、气促、胸闷,反复咳嗽及头晕等。严重者有咯血、晕厥、心前区痛、浮种、腹水等。晚期患者可因左、右心功能衰竭或心脏骤停而猝死。

三、诊断方法: 患者既往有风湿热病史。体检心前区可闻及心脏杂音等。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O),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等化验检查对诊断有帮助。心电图、X线胸部平片、心脏超声心动图及彩色多普勒检查能明确诊断。 四:相关的并发症: 风心病并发的心律失常中以房颤较常见。近20年统计,发生心律失常者占全部风心病的31%,几乎全部见于二尖瓣病变,其中以二尖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较多见,约占39%,其余依次为单纯二尖瓣狭窄、二尖瓣联合瓣膜病变和二尖瓣关闭不全,分别约占27%、20%和14%,而主动脉瓣病变则无一例。 按病变分析,以二尖瓣狭窄最多见,可高达75%;晚期严重二尖瓣关闭不全伴有明显左房增大者,亦常发生房颤。房颤发生与患者年龄、左房大小和病变轻重有关,年龄较大者,房颤较多见;左房壁肌有中度以上纤维化者,约80%发生房颤,如左房壁肌有广泛纤维化,100%发生房颤。

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出院后的生活指导

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出院后的生活指导 人工机械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出院后若能有效地做好自我管理,对提升生活质量以及预防术后并发症有着重要意义。 一、生活护理 1. 伤口护理 如果伤口已愈合,可以开始洗澡,在医生没有允许之前不要在浴缸、游泳池中直接浸泡伤口。不要使用过热的水,那会感到头晕,并且要避免直接用水喷洒在伤口上。不要摩擦伤口,清洁伤口时要使用中性肥皂,动作轻柔,然后用干毛巾轻轻沾干伤口。这也是检查伤口变化的一个较好的时间,如有红肿、渗出情况,及时和医生取得联系。 2. 活动 有规律的运动是保持健康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手术后3个月根据身体情况适当室内、室外活动,量力而行,以不引起心慌、气短为度;术后3~6个月,根据心功能、体力及工作性质,进行半天工作;术后6个月以后可以考虑全天工作。体力劳动须循序渐进,避免剧烈活动,心功能较差者遵医嘱行事,不可勉强。 3. 饮食 摄入低胆固醇、低脂肪、高纤维的食物最理想。在动物类食物中胆固醇含量较高(如肉、鸡蛋和奶制品),在牛肉和猪肉中胆固醇含量最高,鸡和鱼类胆固醇含量较少,但这些食物最好是烘、烤、煮、蒸,不要油炸,以防脂肪含量增加。 富含VitK的食物对抗凝药物有拮抗作用,可使凝血酶原时间缩短,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如菠菜、番茄、花菜、鲜碗豆、猪肝、瘦肉、水果等。故不宜长期单调食用某种含VitK 多的绿色青菜,避免暴饮暴食或过分节食,严禁吸烟酗酒。 4. 性生活和婚育

如果已经能爬二层楼梯,就同样可以恢复性生活,但有一些事项必须注意:如果感到疲劳或紧张,就等自己感觉舒服一点再进行性生活;如果体位让你有胸部不适感,那么尝试一下别的体位;如果在性生活之前感到心神不定,那需要放松一下自己,多抚摸和拥抱对方。女性患者婚后应避孕,方法可服用避孕药或应用避孕工具,不宜使用避孕环,以免引起慢性炎症形成病灶。女性患者术后1~2年心功能良好要求生育者,在整个怀孕过程必须与医生保持密切联系,并接受孕期保健和生活上的指导。 二、心理调节 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在安静状态下能闻及心脏瓣膜的开关机械声音,早期不适应,甚至影响睡眠。应保持乐观平静的良好心态,学会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自我护理,遇事勿激动、少发怒,保证充足的睡眠,必要时口服镇静催眠药。 三、服用抗凝药的注意事项 行人工机械瓣膜置换的患者需终身服用抗凝药物,抗凝不足时有发生机械瓣膜血栓形成造成动脉栓塞的危险,抗凝过量又有出血的危险,所以抗凝是关系到生命安全的大事,一定要掌握好。目前,我国用于抗凝治疗的口服药物主要以香豆素类药(华法林为主)。(1)在服药期间必须仔细观察有无出血征象,如有黑便、血尿、较大范围不明原因的淤肿、呕吐出咖啡样物、出鼻血或牙龈出血、女性患者月经过多等现象,应及时就诊,复查INR,在医生指导下减少抗凝药用量。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外伤和其他引起出血的因素,如剃须引起皮肤切口出血等。 (2)有许多药物会干扰华法林的抗凝作用。有的药物与华法林有拮抗作用,使凝血酶原的时间缩短,如VitK、巴比妥类、雌激素、口服避孕药等,应指导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加以重视,保证安全。有的药物与华法林有协同作用,使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如解热镇痛药、氯

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常规辅助药物治疗方案探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111146716.html, 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常规辅助药物治疗方案探讨 作者:管一平刘志辉陈岗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3年第32期 【摘要】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瓣膜金属瓣置换术(简称风心换瓣术)后常规药物辅助治疗方案。方法将2011年10月~2012年3月本院门诊及住院的风心换瓣术后3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9人,两组同时服用华法林基础上,同时都服用氢氯噻嗪、地高辛6个月后停后两药;治疗组治疗开始就加用螺内脂、贝那普利、富马酸比索洛尔,用至18个月后两组做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左心房内径(LA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以及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R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测定6 min行走距离指标。结果治疗组LAD、LVESD、LVEDD、RVEDD、LVEF、6min行走距离都优于对照组(P 【关键词】风心病瓣膜置换术后;药物;辅助治疗方案 风心病换瓣术后患者心功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恢复,但部分患者仍存在心脏结构的 改变,慢性心功能不全,甚至因此死亡,如何尽快进一步恢复心功能,改善心肌重塑逆转程度,是否需要通过合理应用药物辅助治疗等方面问题的研究并不多。作者通过对于风心病换 瓣术后,给予不同药物辅助治疗18个月后测定患者心功能、心脏结构的变化,探讨不同药物的辅助治疗效果,以寻求风心病换瓣术后有一个更好的常规药物辅助治疗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观察对象为本院2011年10月~2012年3月门诊及住院的风心病换瓣术后38例患者,其中男17例,女21例,年龄为36~65岁,平均年龄(48.28±11.45)岁,术后1~4月,其中二尖瓣置换术23例,主动脉瓣置换术7例,主动脉瓣、二尖瓣联合瓣膜置换术8例,术后心功能NYHA分级:Ⅱ级28例,Ⅲ级10例。 1. 2 方法将以上38例风心病换瓣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9人,两组在同时服用华法林基础上,同时服用氢氯噻嗪25~50 mg/d(根据血钾情况补钾),地高辛0.125~0.25 mg/d,治疗半年后停氢氯噻嗪和地高辛;治疗组治疗开始就加用螺内脂20 mg/d,贝那普利5~20 mg/d(根据血压从5 mg/d逐渐加量至最大耐受量,最大用量患者达到了20 mg/d)、富马酸比索洛尔1.25~10 mg/ d(根据心率从1.25 mg/d逐渐加量至最大耐受量,最大用量患者达到了10 mg/d)),从开始治疗至18 周时两组做常规超声心动图(荷兰飞利浦电子公司75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机)检查,观察左心房内径(LA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R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测定6 min行走距离指标。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复习题及题解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复习习题 【A1型题】 1.风湿性心脏病中最常见的联合瓣膜病是 A.二尖瓣狭窄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B.二尖瓣关闭不全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C.二尖瓣关闭不全伴主动脉瓣狭窄 D.二尖瓣狭窄伴主动脉瓣狭窄 E.二尖瓣狭窄伴三尖瓣关闭不全 2.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者,二尖瓣口面积狭窄达多少即可引起血流动力学障碍? A.<0.75cm2 B.<1.0cm2 C.<1.5cm2 D.<2.0cm2 E.<3.0cm2 3.二尖瓣狭窄患者最常见的早期症状为 A.劳力性呼吸困难 B.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 C.端坐呼吸 D.咯血 E.声音嘶哑

4.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者,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 A.房室传导阻滞 B.室性期前收缩 C.心房颤动与扑动 D.室性心动过速 E.束支传导阻滞 5.风湿病二尖瓣狭窄病人经常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和咯血等症状,随病程延长,上述症状减轻,但出现腹胀、肝大,提示 A.二尖瓣狭窄程度减轻 B.发生二尖瓣关闭不全 C.合并主动脉瓣狭窄 D.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E.进入右心功能不全期 6.下列关于二尖瓣关闭不全听诊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第二心音出现延后 B.不出现第三心音 C.杂音可掩盖第一心音 D.杂音多呈递增型 E.杂音不向胸骨左缘及心底部传导 7.下列哪项不是主动脉瓣狭窄的主要临床表现? A.栓塞 B.心绞痛

C.晕厥 D.左心功能不全 E.猝死 8.二尖瓣狭窄确诊最敏感可靠的方法是 A.心电图 B.心脏超声 C.胸片 D.胸部CT 【A2型题】 9.患者,女性,心脏联合瓣膜病10年,发热1个月,体温37.2~37.6℃,厌食,消瘦,贫血貌。确诊手段首选 A.胸部X线 B.血培养 C.测定血红蛋白 D.心肌酶检查 E.测定血沉 10.男,30岁,劳累时心悸,胸骨后疼痛1年,查体可闻及主动脉瓣区收缩期粗糙的喷射性杂音,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减弱。X线检查示:左房扩大和升主动脉扩张,可能的诊断是 A.冠心病心绞痛 B.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 C.主动脉瓣狭窄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考纲要求(两个瓣膜,两种情况)(打不开、关不严) 二尖瓣狭窄 二尖瓣关闭不全 主动脉瓣狭窄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测试方向: ①各种瓣膜病较特征临床表现 ②杂音特点(两步法攻克杂音问题) 杂音专题 彻底攻克心脏杂音 ☆ 为何产生杂音 ☆ 两步法原理,分步详解 ☆ 两步法实战训练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瓣膜狭窄→流速过快 瓣膜状态——开放 瓣膜关闭不全→流动方向不同→湍流 瓣膜状态——关闭 两步法解决杂音问题 二尖瓣狭窄:心尖部舒张期杂音 二尖瓣关闭不全:心尖部收缩期杂音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胸骨右缘第二肋间舒张期杂音主动脉瓣狭窄:胸骨右缘第二肋间收缩期杂音

肺动脉瓣狭窄:胸骨左缘第二肋间收缩期杂音 空间的对应(听诊部位——瓣膜) 时间的对应(心脏时态——瓣膜状态) 两步法的实质:两个步骤解决两个对应关系 步骤一:空间的对应(听诊部位——瓣膜) 二尖瓣狭窄:心尖部舒张期杂音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胸骨右缘第二肋间舒张期杂音 进一步阐明两步法【DR.SHAO原创】 两步法口诀:一定瓣膜位置,二定瓣膜开关 二尖瓣狭窄:心尖部舒张期杂音 二尖瓣关闭不全:心尖部收缩期杂音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胸骨右缘第二肋间舒张期杂音主动脉瓣狭窄:胸骨右缘第二肋间收缩期杂音 肺动脉瓣狭窄:胸骨左缘第二肋间收缩期杂音 步骤1:定瓣膜位置 二尖瓣:心尖部 肺动脉瓣:胸骨左缘2肋 主动脉瓣:胸骨右缘2肋 胸骨左缘3肋 三尖瓣:胸骨左缘4、5肋间 学习方法:记忆心脏瓣膜的相对位置

步骤2:定瓣膜开关 经典例题(一定瓣膜位置,二定瓣膜开关)【1~4小题共用备选答案】 A.胸骨右缘第二肋间收缩期杂音 B.胸骨右缘第二肋间舒张期杂音 C.胸骨左缘第二肋间收缩期杂音 D.胸骨左缘第二肋间舒张期杂音 E.心尖部收缩期杂音 F.心尖部舒张期杂音 问题: 1.主动脉瓣狭窄 [答疑编号700372070101:针对该题提问]

风湿性心脏病护理查房

风湿性心脏病 概述 风湿性心脏病是指由风湿热活动,累及心脏瓣膜而造成的心脏病变。变现为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中有一个或几个瓣膜狭窄和(或)关闭不全。患病初期常常无明显症状,后期则表现为心慌气短、乏力、咳嗽、肢体水肿、咳粉红色泡沫痰,直至心力衰竭,典型二尖瓣狭窄者可见颧面部暗红、唇紫。有的则表现为动脉栓塞以及脑梗塞而死亡。若病情加重,心脏代偿功能失调时会出现呼吸困难、咯血、咳嗽、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尿量减少、夜尿多等心力衰竭症状。 病因 风湿性心脏病发病原因与生活环境寒冷、潮湿以及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扁桃腺炎、咽炎等疾病有关。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链球菌及其代谢产物引起机体免疫反应,导致心脏产生急性非化脓性的炎症变化,造成心脏损害。 分型 风湿性心脏病是甲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病态反映的一部分表现。它在心脏部位的病理变化主要发生在心脏瓣膜部位。病理过程有以下三期: 1) 炎症渗出期:由于链球菌的感染,使心脏的瓣膜出现炎性反映,瓣膜肿胀,变性,那么其活动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2) 增殖期:由于瓣膜长期处于充血水肿状态,瓣膜血液循环不良,瓣膜会纤维样变性坏死,结缔组织增生,这种结缔组织会成为瓣膜上的累赘。因为它并不具备正常心肌细胞的功能。此期引起瓣膜增厚变形,失去弹性。 3) 瘢痕形成期:由于胶原纤维等增生,损伤处机化,形成瘢痕,从而影响心脏瓣膜功能。感染反复发作,以上病理变化在瓣膜部位的变化,也是此起彼伏,一个部位通常发生重叠的病 理变化。临床上常见的心脏瓣膜病变有:1:二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2:主动脉狭窄或关闭不全3:三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4:联合瓣膜病变(多个瓣膜受损)等 病理生理 风湿热导致四中形式的二尖瓣结构粘连融合,可致二尖瓣狭窄: ①瓣膜交界处;②瓣叶游离缘;③腱索;④以上部位的结合。单独的交 界处增厚占30%,单独瓣叶游离缘增厚占15%,单独腱索增厚占10%,其

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临床应用

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临床应用 发表时间:2016-04-18T14:25:56.257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31期供稿作者:李靖1 张文杰 2 [导读] 1威海市立医院心内一科 264200;2威海市立医院重症医学科 264200 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运用可以保证治愈效果,改善相关手术指标效果。 1威海市立医院心内一科 264200;2威海市立医院重症医学科 264200 摘要:目的:探讨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运用效果。方法:研究我院在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风湿性心脏瓣膜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二尖瓣分离术,观察组运用瓣膜置换术,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结果:在主动脉阻断时间与体外循环时间上,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为35%,术后运用呼吸机时长为10至63h, 在开放升主动脉之后有57.5%达到心跳自动恢复,而42.5%需要电击复跳;有5%患者出现术后早期死亡,其余患者均痊愈。结论: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运用可以保证治愈效果,改善相关手术指标效果。关键词: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治疗效果 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进行手术具有较大风险性,主要呈现出病程较长,患者心功能状态差,心肌损害情况严重,从而引发多脏器的功能损害,进而导致术后有更高的并发症与死亡率等。相关数据表明该类患者的手术死亡率在10%以上,而有效治疗的手术之一可以采用瓣膜置换术,其手术的效果需要进一步研究[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我院在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风湿性心脏瓣膜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14例,女性26例;年龄范围为37岁至76岁,平均年龄为(56.2±5.4)岁;病程时长为7至29年,平均时长为(14.3±2.5)年;体重范围为45kg至78kg,平均为(59.9±4.1)kg;心功能分级上,Ⅲ级为16例,Ⅳ级为24例;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在5.96至6.77cm范围,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为7.51至8.56cm;观察组男性16例,女性24例;年龄范围为39岁至74岁,平均年龄为(54.7±4.8)岁;病程时长为6至27年,平均时长为(12.8±3.1)年;体重范围为48kg至81kg,平均为(62.2±5.8)kg;心功能分级上,Ⅲ级为12例,Ⅳ级为28例;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在5.99至6.75cm范围,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为7.47至8.54cm;术前患者在活动后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颜面青紫、心悸与气短等情况,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具备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运用二尖瓣分离术,使用左胸径路,通过左心房或者左心耳切口置入手指,通过触觉感受置入二尖瓣扩张器,将瓣膜交界粘连部分做有效分离;观察组运用瓣膜置换术,采用气管插管全麻处理,运用中温或者低温的体外循环来阻断主动脉采用手术操作,运用4:1比例的含血心肌保护液做灌注处理。如果存在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则需要运用硝酸甘油来避免其冠状动脉痉挛,同时术中需要进行高浓度氯化钾的输入,属于顽固性低钾性患者,还需要适量的做镁补充,务必让血钾水平保持在正常范围,这样可以有效降低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可能[2-3]。 1.3 评估观察 评估观察两组患者主动脉阻断时间与体外循环时间,同时对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治愈率、死亡率、呼吸机使用时间和心跳复跳等情况做了解。 1.4 统计学分析 将采集的数据通过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作为组间数据具备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 结果 在症状消除时间和住院时长上,观察组均少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为35%(14例),术后运用呼吸机时长为10至63h,在开放升主动脉之后有57.5%(23例)达到心跳自动恢复,而42.5%(17例)需要电击复跳;有5%(2例)患者出现术后早期死亡,其余患者均痊愈。 3 讨论 风湿性心脏瓣膜疾病属于高发性心脏病类型,主要是因为风湿病所引发的心脏问题。主要表现为瓣膜口闭合不全或者狭窄,一般以女性患者居多,而治疗的主要手段以手术方式为主。采用手术方式也有其不利之处,由于患者心肌受损情况严重,病程较长,心功能整体较差,进而手术风险难以避免,术后并发症以及多脏器功能受损的可能性较大,同时也可能造成患者死亡,因此手术治疗也成为一把双刃剑。而采用瓣膜置换术属于临床常用方式,其中要注意好几项问题才能有效保证治疗效果。首先需要选择患者整体状态较为良好的情况下开展手术治疗,提升患者手术的耐受力,同时患者均需要做重症监护,提升监护质量,对患者所能承受的手术耐受力做评估观察;其二,如果患者有肾功能障碍,应该做好术前透析治疗,保证其肾功能较为正常情况下开展手术;其三,如果患者存在心脏恶液质,需要进行红细胞和血浆的支持;其四;手术操作中要确保患者心肌功能保护,同时及时有效的应对调整相关病变情况,做好并发症的预防管理[4]。 本研究中在主动脉阻断时间与体外循环时间上,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p<0.05;5%患者出现术后早期死亡,其余患者均痊愈,心脏自然复跳率高于电击复跳情况,呼吸机使用时间较少,对于大多数患者而言具有较为显著有效、安全的治疗效果,整体治疗效果更为显著,患者相关治疗的满意度状态也较为良好。只是在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上仍旧不可避免,而可以进一步做的就是不断压缩死亡率和并发症率,尽可能的保证治疗效果的整体提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