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GPS卫星钟差预报方法分析与比较[1]

几种GPS卫星钟差预报方法分析与比较[1]
几种GPS卫星钟差预报方法分析与比较[1]

几种GPS 卫星钟差预报方法比较及精度分析

摘 要

精密单点定位技术在高精度的坐标框架维持、地球动力学研究及区域性或全球性的科学考察及低轨卫星定轨、海陆空间导航等动态应用方面都有不可估量的前景。但是IGS 现在还不能提供实时和外推的精密卫星钟差,GPS 卫星钟差仍然是实现PPP 技术实时应用的瓶颈问题,制约了实时PPP 技术的应用。本文分别利用二次多项式模型、灰色模型和线性模型进行了大量卫星钟差资料分析,分析总结了它们的优点与不足,为GPS 卫星钟差预报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GPS 精密单点定位 卫星钟差预报 灰色模型 二次多项式模型 线性模型

Comparison and Precision Analysis of Several GPS Satellite Clock Bias Prediction Methods

ABSTRACT

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PPP) is very important in keeping high precise coordinates frame, geodynamics research, local or global scientific expedition, LEO orbit determination and spatial navigation and so on. GPS satellite clock bias(SCB) is an obstacle to PPP applications because that IGS can not offer realtime and extrapolation precise SCB. We analyze SCB and its prediction with quadratic polynomial model, grey model, and linear model, respectively, and conclude their merits and shortcoming, it offers a new idea and reference for GPS SCB prediction.

Keywords: GPS; 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 Satellite Clock Bias Prediction; Grey Model; Quadratic Polynomial Model; Linear Model

1. 引言

在GPS 定位中,影响定位精度的主要误差来源可分为三类,即与GPS 卫星有关的误差、与信号传播有关的误差和与用户接收设备有关的误差。在所有这些误差影响中,电离层延时的影响、地球自转参数、天线相位中心改正、相对论效应等误差源可以模型化予以扣除。于是,只要给定卫星的轨道和精密钟差,采用精密的观测模型,就能像伪距一样,单站计算出接收机的精确位置、钟差、模糊度以及对流层延时参数。根据PPP 技术的要求,定位中需要系统提供卫星的精密轨道和钟差。目前,国际GPS 服务组织(IGS )的几个数据分析中心具备这个能力提供卫星的精密轨道和钟差,但是,这些都是后处理结果。根据IGS 的产品报告,IGS 提供的卫星最终产品,轨道精度能够达到5cm ,卫星钟差的精度优于0.1ns ,这种精度的卫星钟差和轨道,完全能够满足厘米级精度的定位要求,但是这个产品要13天后才能获取,不能满足实时单点定位的要求。近10年,由于IGS 的努力,GPS 卫星预报轨道的精度已经达到1-2米,预报轨道的时间也由24h 预报缩短到3h 预报,卫星轨道的精度已经能够满足一般定位的要求。但是由于星载GPS 原子钟频率高,非常敏感,极易受到外界及其本身因素的影响,从而很难掌握其复杂细致的变化规律,IGS 现在还不能提供实时和外推的精密卫星钟差,精密的卫星钟差仍然是PPP 技术实时应用瓶颈,制约了实时PPP 技术的应用。本文分别利用二次多项式模型、灰色模型和线性模型进行了大量卫星钟差资料分析,分析总结了它们的优点与不足,为GPS 卫星钟差及其预报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2. 二次多项式模型

目前,已经有许多学者和专家深入研究了提高卫星钟差预报精度的方法,并且取得了一些成果,JPL 已经可以提供s 30的卫星钟差产品,现在常用的钟差预报模型主要有:线性模型、二阶多项式模型和高阶多项式模型,大多使用最小二乘法来估计多项式系数,其中又以二阶多项式最为常用,即

?+?+?+=?s

t t SV dt t f t a t a a t 0

)(2210 21t t t ≤?≤ (1)

其中,0t t t s -=?,SV t ?为s t 时刻GPS 卫星钟差,0a 为参考时刻0t 时的卫星钟差;1a 为参考时刻0t 时的卫星钟速;2a 为参考时刻0t 时的卫星钟漂移率;

?

s

t t dt t f 0

)(是由于频率的随机误差而引起的一种随

机钟差,只能通过钟的稳定度来描述其统计特性,无法知道其具体数值;0t 表示星历表参考时刻,t 为当前历元时刻,()21,

t t 为钟差二次多项式拟合的有效区间,主要取决于钟的稳定性,该有效区间选择

图1. PRN1卫星二次多项式预报残差 Fig.1 Prediction difference of PRN-1 with QP

从式(1)和图1可以看出,利用二次多项式进行卫星钟差预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卫星钟差SV

t ?是时间函数,其误差积累会随着预报时间的延长而增大(注:所有预报或拟合资料都与IGS 精密钟差比较,下同)。另外,最小二乘法多项式模型易受多项式拟合的阶数和已知(观测)数据的个数等人为因素的影响。IGS 的超快预报星历是由8个数据处理中心各自算法(不同模型)基础上加权平均得到的,其中也包括二次多项式模型。

图2利用7日的二次多项式拟合模型对8日的钟差预报

Fig.2 Predicting 8th SCB according to quadratic polynomial model fitted from 7th Dec. 2004

图2 为利用前一天的卫星钟差资料拟合的二次多项式模型系数预报后一天的卫星钟差情况,从图2可以看出,当天的拟合精度比较高,但是利用前一天的资料拟合所得的二次多项式模型预报后一天的卫星钟差,精度随着预报时间的增加而降低,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说明GPS 卫星钟差具有较强的随

机性;另一方面进一步说明二次多项式预报模型的局限性,其误差积累会随着预报时间的延长而增大。

3. 线性模型

(3.1)利用前一天钟差观测资料对后一天预报的情况

图3 利用7日的线性拟合模型对8日的钟差预报

Fig.3 Predicting 8th SCB according to linear model fitted from 7th Dec. 2004 图3为利用7日的卫星资料线性拟合模型系数对8日的钟差进行预报,从图中可以看出,线性拟合精度比二次多项式拟合精度略低,但是利用前一天的拟合系数对后一天进行预报,线性预报精度略优于二次多项式模型。

(3.2)分别利用前两天观测资料预报第三天钟差精度分析

图4 PRN-1(左)和PRN-4(右)卫星钟差分别用第一天和第二天预报第三天的钟差情况

图中,ultra表示超快卫星钟差预报值;polyfit表示线性拟合;case A表示用第一天的线性模型预报第三天的情况;case B表示用第二天的线性模型预报第三天的情况;case C表示用前两天资料所得模型预报第三天的情况,

从图中可以看出,线性拟合的精度均高于超快卫星钟差预报精度,且相对比较稳定,对于三种不同的预报方案而言,caseA预报精度高于caseC,caseC的预报精度略高于caseB的情况。

4.灰色模型

我们发现,星载GPS原子钟频率高,非常敏感,极易受到外界及其本身因素的影响,从而很难掌握其复杂细致的变化规律,这些属性比较符合灰色系统理论的特点。因此,我们考虑将钟差的变化过程看作一个灰色系统。灰色预测系统是我国邓聚龙教授20世纪80年代首次提出的一个新的信息处理方法

[1]

。灰色系统[2, 3]是指部分信息已知,部分信息未知的预测系统,即信息不完全确知的系统。信息完全状态为“白色”,信息缺乏状态为“黑色”。它是以灰色模块为基础,通过对原始数据实行累加或累减生成新的数据序列,然后对生成的新的数据序列进行建模,它不用随机变量的概念,只把它看作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的灰色量。而且,它不需要大样本的原始数据,只需要少量的已知数据(只要原始数列有4个以上数据)就可以建立灰色模型,减少了要使用的数据量,提高了建模速度。

本文利用修正的GM(1,1)模型进行GPS 卫星钟差实时预报的研究。我国赵云胜[4]等人在20世纪90年代将灰色系统引入地学研究中,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焦文海[5, 6]等人将灰色预测模型引入导航卫星的长期钟差预报研究中,得到较好的效果。但是进一步研究表明:经典灰色模型在卫星钟差短期预报中存在一些局限性。在探讨二阶多项式和经典灰色模型卫星钟差预报局限性基础上,提出了利用改进的GM(1,1)灰色模型实时预报GPS 卫星钟差的研究,

(4.1)传统灰色模型的局限性

图5. 不同模型指数系数得到的预报结果

Figure 5 SCB predictions with different exponent coefficient (EC)

图5中,为2006年7月30日PRN23卫星钟差资料,采样间隔为30秒,利用30个初始历元作为初始观测资料进行钟差预报,左图是指数M 系数为1的钟差预报情况,与IGS 精密产品比较,误差达到25ns ,而右图指数M 系数不为1(为-17)的钟差预报情况,与IGS 精密产品比较,误差仅为1~2ns 。因此,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同的模型指数系数对预报精度有很大的影响,而且,把模型指数系数固定一个常量将会带来很大的误差,甚至是错误的。

(4.2)改进的灰色模型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灰色模型指数系数为1时对GPS 卫星钟差预报并非最佳,因此,我们在传统灰色模型基础上,引入一个指数系数变量λ,对传统灰色模型进行了改进,改进的灰色模型为:

)1()1()(?)1()0()0(a p k a e e a b x p k x

-??????

?

-=+-+??-λ (1) 为了研究不同卫星钟差类型情况下的指数系数,可以得到指数系数变量λ的一般表达式:

()

)

1(1)1()(?log

)0()0(-+?-??????-+-

=p k a e a b x p k x

a

λ (2)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卫星不同时刻其钟差变化不尽相同,预报模型的指数系数也不相同,但能反映出一定的趋势与取值范围,见文献[7]或本文(4.3)部分。

图6. PRN8

Figure 6. SCB prediction and EC of PRN-8

图6中,分别为2006年7月30日PRN-8卫星利用30个初始历元作为初始观测资料的钟差预报精度情况和模型指数系数情况,采样间隔为30秒,从图中可以看出,利用灰色模型预报卫星钟差,预报一天(24小时)精度可以达到5ns的精度,高于超快星历预报,但是,其灰色模型指数系数非常数1而是在0.6-0.7之间。

(4.3)卫星钟差类型与模型指数系数的一般关系

下面我们简单分析卫星钟差变化线性化较强情况下,其灰色模型指数系数变化的一般规律。卫星钟差基本可以分为两类情况:一类是单调递增或递减的情况;另一类是非单调(序列中既有递增也有递减)递增或递减的情况。每类还可分为四种情况讨论:(1)递增且为正值;(2)递增且为负值;(3)递减且为正值;(4)递减且为负值。值得说明的是,为了研究不同类型的卫星钟差与灰色模型指数之间的一般关系,我们进行了2001年、2004年和2006年约30天(每天约30颗卫星)的卫星钟差资料分析,得出不同类型卫星钟差与模型指数系数的一般规律。

(1)卫星钟差递增,改正量为正值

图7. 卫星钟差递增且为正值的模型指数系数变化趋势

Figure 7 SCB and model EC

(2)卫星钟差递增,改正量为负值

图8. 卫星钟差递增且为负值的模型指数系数变化趋势

Figure 8 SCB and model EC

(3)卫星钟差递减,改正量为正值

3000

图9. 卫星钟差递减且为正值的模型指数系数变化趋势

Figure 9 SCB and model EC

(4)卫星钟差递减,改正量为负值

图10. 卫星钟差递减且为负值的模型指数系数变化趋势

Figure 10 SCB and model EC

图7-10中,左图为一天的卫星钟差变化情况,右图为相应指数系数变化趋势(蓝色部分)以及其7阶多项式拟合(红色曲线),通过上述图7-10以及其它大量算例资料可以初步得出不同类型卫星钟差与灰色模型指数系数的一般规律:(1)卫星钟差变化递增时,当卫星钟变化量为负值,模型指数系数大于1,并呈递增趋势,相反,当卫星钟变化量为正值,模型指数系数小于1,并呈递减趋势;(2)卫星钟差变化递减时,当卫星钟变化量为负值,模型指数系数小于1,并呈递减趋势。相反,当卫星钟变化量为正值,模型指数系数一般大于1,并呈递减增趋势。

图11.PRN-8用二次多项式和灰色模型预报残差比较 Fig.11 the prediction difference of QP and GM of PRN-8

图11为PRN-8卫星的某天资料分别用二次多项式模型和附有系数的灰色模型预报得到的GPS 卫

星钟差与IGS最终产品的残差,从图中可以看出,二次多项式模型预报误差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即随着时间增加误差积累,而附有系数的灰色模型其预报精度不随预报时间而积累,进一步说明了二次多项式模型预报的局限性和附有系数的灰色模型预报的优越性。

5. 结论与展望

到目前为止,已经提出多种GPS卫星钟差预报方法,本文分别利用二次多项式模型、线性模型和附有系数条件的灰色模型进行卫星钟差预报分析,从上述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在选择恰当系数情况下,附有系数的灰色模型预报精度优于其他两种模型,但是灰色模型系数的有效确定有待进一步研究。在短期预报中,线性模型预报精度优于二次多项式模型,而且,利用当天的拟合系数预报后一天的卫星钟差,线性模型效果好于二次多项式模型。通过分析,我们得出了预报过程中,卫星钟差的类型与灰色模型指数系数的一般规律。我们将在传统灰色模型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不同卫星钟差类型与附有系数灰色模型之间的直接联系。

参考文献

[1].邓聚龙,灰色系统基本方法,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7。

[2].严智渊,戴玉生编著,灰色系统预测与应用,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3].严智渊,戴玉生编著,灰色系统程序设计,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4].赵云胜等,灰色系统理论在地学中的应用研究,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

[5].焦文海,卫星导航系统坐标基准建立问题的研究,博士后工作报告,上海: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2003。

[6].崔先强,焦文海,灰色系统模型在卫星钟差预报中的应用,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武汉:武汉大学,2005年5月,30(5),pp:447-450。

[7].郑作亚,陈永奇,卢秀山,灰色模型修正及其在实时GPS卫星钟差预报中的应用研究,天文学报.(已录用)

[8].ZHENG Zuoya, CHEN Yongqi, YI Zhonghai (2007), Primary Analysis of GPS Satellite Clock Bias Prediction with Observations from IGS Ultra-rapid Products, FIG2007, 7-12, May, Hong Kong.

[9].郑作亚,卢秀山,陈永奇,利用IGS超快星历中观测资料预报卫星钟差初步分析,2007中国大地测量学术年会,2007,11月14-17日,中国,青岛。

GPS时钟技术方案

GPS时钟系统 目录 5、GPS时钟系统 (2) 5.1系统功能 (2) 5.1.1卫星接收转换系统 (2) 5.1.2 中心母钟 (2) 5.1.2.1高精度石英基准时钟 (2) 5.1.2.2信号处理切换 (2) 5.1.2.3中心监控及故障报警 (3) 5.1.2.4系统信息显示 (3) 5.1.2.5中心传输接口 (3) 5.1.2.6内部在线不间断电源 (3) 5.1.3监控计算机(软件名称:UNITIME) (3) 5.1.3.1硬件要求 (4) 5.1.3.2系统监控软件 (4) 5.1.4子钟 (4) 5.1.4.1指针式子钟 (4) 5.1.4.2数显式子钟的功能 (5) 5.2 系统组成 (5) 5.2.1卫星接收转换器 (5) 5.2.2中心母钟 (6) 5.2.3监控计算机(软件名称:UNITIME) (7) 5.2.4数字式日历子钟 (7) 5.2.5指针式子钟 (8) 5.3系统部署 (8) 5.4系统连接 (8)

5、GPS时钟系统 5.1系统功能 5.1.1卫星接收转换系统 卫星接收转换系统为整个时钟系统提供绝对准确的时间基准,其核心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信号接收天线和信号接收转换器,自动接收并以GPS时间信号作为系统标准时间信号。 GPS接收转换系统是以目前形成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的卫星信号传输网络为基础,接收并分析卫星信号进而获得时间信息。GPS时间信号的特点是覆盖全球、精度高、无累积误差,是全球统一的时间标准。经GPS 接收转换系统处理后,时间信号以两种方式向时钟系统及其它应用设备发送信号,两种方式的信号在设备上均采用: 1、标准秒脉冲信号:精度为110nS,信号无累积误差; 2、全时标信号:信号含年、月、日、时、分、秒数字信号。 5.1.2 中心母钟 中心母钟是整个时钟系统的核心,通过GPS卫星时间接收器接收标准时间,并传输给系统内各级时钟设备,使整个时钟系统保持同步并监测管理系统的运行状况。如果系统需要,可以采用主备冗余设计,在系统需要时,自动切换。 5.1.2.1高精度石英基准时钟 由高精度的石英振荡器通过分频及译码电路产生高精度时间信息,作为中心母钟的自身时间基准。当GPS时间信号不能完整获得时,系统将采用中心母钟自身的时间基准同步系统。中心母钟的自身时间基准精度高于0.1秒/天。 5.1.2.2信号处理切换 信号处理切换单元接收来自卫星接收转换系统的标准时间信号,用以同步自身时间精度,并将同步信号通过系统接口传送给子钟、监控计算机和其它系统,同时与之相关联设备的工作信息、指令也需经信号处理单元处理后再进行相应的馈送、显示、动作等。 当GPS接收转换系统的标准时间信号无法完整获得时,时间信号处理

卫星时钟服务器简述

卫星时钟服务器简述 一、卫星时钟服务器原理及构成 卫星时钟服务器主要是由接收单元、时钟单元和输出单元3部分组成。接收单元以接收的无线和有线时间基准信号作为外部时间基准(例如GPS、北斗卫星信号和IRIG-B 码等),接收单元含内部时钟源(晶体钟或原子钟)。时钟单元从接收单元获取时间源,并按照优先级选择一路时间源为当前使用的时间源。时钟单元使用选中的时间源对内部时钟对时。使内部时钟源与外部源同步,然后以内部时钟控制输出单元输出信号。输出单元输出各类时间同步信号和时间信息。 卫星时钟同步系统利用RS232接口接收gps卫星传来的信号,然后经过CPU中央处理单位的规约转换,将当地的时间转换成满足各种要求的接口标准。譬如 (RS232/RS422/RS485)和时间编码输出(IRIG-B码,ASCII码等)。现行的gps卫星和时钟同步系统支持硬件对时(脉冲节点PPS、PPM、PPH)、软件对时(串口报文)、编码对时(IRIG-B码)和网络NTP对时,满足国内外不同设备的对时接口要求。 卫星时钟服务器,从字面意思来了解就是从卫星上获取时间,通过内部的科技手段处理后,从设备上输出多路网口,多路路串口时间信息和经纬度位置信息。 其中1路网口通过NTP/SNTP协议可以在同一时间给不同的物理隔离的局域网进行授时。同时也可以进行跨网段授时,互不影响,也可以互为冗余备份。 每路串口有标准的GPS时间信息,输出的方式为标准GPS语句和经纬度位置信息。 目前,世界上主要的卫星导航授时系统且技术相对成熟的有美国的GPS、俄罗斯的GLONASS、欧洲的Galileo和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授时系统。这些卫星授时系统可以提供10纳秒级的授时精度。 二、卫星时钟服务器厂家现状 国内从事卫星时钟服务器的厂家不是很多,其中专注时间频率研究生产销售的厂家更是少之又少。这些单位有三大类:专门代理销售国际高端授时产品的公司、中途转行捎带做授时产品的公司以及自成立之日起就一直专注于时间频率产品的厂家。 代理销售国际高端授时产品的这些公司,别的不说,在价格上就要高出市场很多。毕竟,这些产品不属于他们。他们也只能得到一小部分利润。再者,如果设备出现问题,他们也提供不了大力的技术支持。产品的核心科技依然掌握在人家那些原本公司手中。 有些公司因为自身就是做电力相关的产品,为了配套使用会代理或研发出自己的授

什么是钟差

1、什么是钟差?钟差有什么特性?卫星钟差与接收机有什么处理方式? 钟差,在GPS定位系统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直接影响到GPS定位系统的精度。 我们知道在地球上每一个实体都有三维坐标,从理论上讲三维坐标(x,y,z)三个未知数求解需要三个方程,这三个方程是立体几何里面学的,三个方向上的坐标差的平方和再开方就是直线距离了。当然想到的就是三个卫星确定三个方程了。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这个距离(d)是通过计算光在空间传输的时间来计算的,这就需要非常准确的时间了,在我们的接收设备中不可能投资很大(估计至少几万吧!)太浪费了,由此想到钟差的概念,就是我们的设备与标准的卫星的时钟差了。这个时钟差是未知的,所以为了确定时钟差,我们定位是实际上是需要4颗卫星。 方程的改进就是将根据时间差求的的距离(d)减去因钟差带来的误差C*(Vti—Vt0)。这样就可以实现GPS精确定位了。 如图所示:

假设t时刻在地面待测点上安置GPS接收机,可以测定GPS信号到达接收机的时间△t,再加上接收机所接收到的卫星星历等其它数据可以确定以下四个方程式: 上述四个方程式中x、y、z为待测点坐标,Vto为接收机的钟差为未知参数,其中di=c△ti,(i=1、2、3、4),di分别为卫星i到接收机之间的距离,△ti 分别为卫星i的信号到达接收机所经历的时间,xi 、yi 、zi为卫星i在t时刻的空间直角坐标,Vti为卫星钟的钟差,c为光速。 由以上四个方程即可解算出待测点的坐标x、y、z 和接收机的钟差Vto。 这时候就有人说了,干嘛要四颗卫星呢,三颗不就够了吗?想想还蛮有道理的,三个球面,交汇于一点,不就可以定出接收机所在的位置了吗?但是实际上,GPS接收器在仅接收到三颗卫星的有效信号的情况下只能确定二维坐标即经度和纬度,只有收到四颗或四颗以上的有效GPS卫星信号时,才能完成包含高度的3D定位。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大家忽略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时间。先来看一颗卫星,它在一个规定的时间发送一组信号到地面,比如说每天8:00整开始发送一组信号,如果地面接收机就在8点零2秒收到了这一组信号,那么就是说信号从卫星到接收

全球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的原理及应用论文

浅析全球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原理及应用 一、前言 导航定位的需求,可以说不是历来就有的,在人类早期物质生产活动中以牧猎为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当时人们离不开森林和水草,或是随着水草的兴衰而漂泊不定,根本不需要什么明确的定位。但是,随设社会的发展,到了农业时代,在人们开发农田,兴修水利等相应活动中就逐渐产生了测绘定位的需求,可以说在这时,导航定位就在慢慢酝酿之中。等到了工业时代,人类的活动遍及全球,而一些工程比如航海、航空、洲际交通工程,通信工程,矿产资源勘探工程,地球生态及环境变迁的研究,就需要精确地定位。这些需求促使导航定位技术的发展,并把这项技术带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它的手段也从光学机械过渡到光电子精密机械仪器的时代。社会是不断发展的,科技是不断进步的,20世纪末,出现了电子计算器技术、半导体技术、激光技术、航天科学技术,它们的出现,把人类带到了电子信息时代和航天探索时代。当1957年前苏联发射了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人类跟踪无线电信号中发现了卫星无线电信号的多普勒频移现象,这预示着一种全新的天空定位技术的可行性,由此,人类进入了卫星定位和导航的时代。 二、简介 1: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global navigation and positioning satellite system)采用极轨道星座和无源定位方式为美国提供全球覆盖的导航及定位系统。简称GPS。其轨道高度约为2×104 km,在6条轨道上运行有24颗卫星,每12 h绕地球一周,能保证地球上任何地点的用户都能至少同时看到4颗卫星。它属于非静止卫星定位系统。移动用户利用导航定位接收机来接收4颗(或4颗以上)卫星的导航定位信号,并测量不同信号的到达时间,求出移动用户的三维空间坐标,自动给出经度和纬度显示,从而实现用户的自主定位。也可通过无线传输手段将用户定位信息传送到调度中心,实现对移动用户的调度控制。 GPS向用户广播的导航信号为双频,分别为1 575.42MHz 和1 226.60MHz。采用多种直接序列扩频码的码分多址和伪码测距技术。直接序列扩频码主要有P码和C/A码。P码的定位精度高,三维精度可达5 m之内;C/A码定位精度较低,三维精度在50m内。目前C/A 码是对民用免费开放的。因为它是无源定位系统,移动用户的数量没有限制。 2: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简单地说,这是一个由覆盖全球的24颗卫星组成的卫星系统。这个系统可以保证在任意时刻,地球上任意一点都可以同时观测到4颗卫星,以保证卫星可以采集到该观测点的经纬度和高度,以便实现导航、定位、授时等功能。这项技术可以用来引导飞机、船舶、车辆以及个人,安全、准确地沿着选定的路线,准时到达目的地。 全球定位系统(GPS)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陆海空三军联合研制的新一代空间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其主要目的是为陆、海、空三大领域提供实时、全天候和全球性的导航服务,并用于情报收集、核爆监测和应急通讯等一些军事目的,是美国独霸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经过20余年的研究实验,耗资300亿美元,到1994年3月,全球覆盖率高达98%的24颗GPS卫星星座己布设完成。 3:卫星导航系统 顾名思义,就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主要采用最新GPS技术在导航通讯领域的最新应用系统。卫星导航全球性大众化民用,刚刚开始,有百种应用类型。卫星导航的生命期至

北斗卫星系统(BDS)差分定位性能研究

北斗卫星系统(BDS)差分定位性能研究近几年随着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PS(美国)、GLONASS(俄罗斯)、Galileo(欧洲)、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中国)及区域增强系统,例如QZSS(日本)及IRNSS(印度))的不断更新,播发信号质量提高以及全球卫星星座的改善,其定位技术也不断革新,我国着眼于国家安全和经济领域,极其重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全力研发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卫星导航系统。同别的卫星星座相比较,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目前正逐步的走向成熟,并计划于2020年实现从亚太地区区域性覆盖到全球覆盖,实现从第二代到第三代北斗系统的过渡。 北斗卫星系统是由同步地球高轨道卫星(GEO)、中圆地球轨道卫星(MEO)和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IGSO)组成的混合星座,并且每颗卫星可播发三个频段的信号。北斗卫星系统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与独特优势,这使其拥有极高的研究价值,近几年随着国内外对北斗卫星系统研究的加深,其对定位精度的要求也愈来愈高,已经由传统的定位精度较低的单点定位方式逐渐发展到高精度差分定位方式,频段也从仅使用单频定位发展到多频组合定位,定位精度大幅提升,并且在民用化建设层面也在稳步推进中,国产北斗终端产品例如廉价导航定位芯片的市场份额日益增加。 目前国内的研究者对北斗多频差分定位解算中窄巷模糊度与卡尔曼滤波新息向量相结合的相关研究较少,并且在北斗廉价单频导航定位芯片的研究中,对基于网络基站的动态RTK定位性能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在北斗中长基线的差分定位中给出一种将窄巷模糊度和卡尔曼滤波结合的历元挑选策略,并且基于网络基站对北斗廉价单频导航定位模块特别是对其动态RTK定位性能进行评估分析,具体工作内容如下:(1)基于北斗三频的独特优势并使用实测数据,研究其中长基

全球四大卫星定位系统

全球四大卫星定位系统 一.GPS系统(美国) 二.北斗系统(中国) 三.GLONASS系统(俄罗斯) 四.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欧盟) GPS系统(美国) GPS系统是美国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历时20年,耗资近200亿美元,于1994年全面建成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GPS利用导航卫星进行测时和测距,具有在海、陆、空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它是继阿波罗登月计划、航天飞机后的美国第三大航天工程。如今,GPS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实用,也是应用最广泛的全球精密导航、指挥和调度系统。 GPS系统概述GPS系统由空间部分、地面测控部分和用户设备三部分组成。 (1)空间部分GPS系统的空间部分由空间GPS卫星星座组成。 (2)控制部分控制部分包括地球上所有监测与控制卫星的设施。 (3)用户部分GPS用户部分包括GPS接收机和用户团体。 主要功能: 导航 测量 授时

标准: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1 Specifications for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surveys 种类: GPS卫星接收机种类很多,根据型号分为测地型、全站型、定时型、手持型、集成型;根据用途分为车载式、船载式、机载式、星载式、弹载式。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统(GPS)、俄罗斯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 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 度0.2米/秒,授时精度10纳秒。 系统构成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空间段由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 道卫星组成,中国计划2012年左右,“北斗”系统将覆盖亚太地区,

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

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 美国GPS系统 目前世界使用最多的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是美国的GPS系统。它是世界上第一个成熟、可供全民使用的全球卫星定位导航系统。该系统由28颗中高轨道卫星组成,其中4颗为备用星,均匀分布在距离地面约20000千米的6个倾斜轨道上。 俄罗斯格洛纳斯系统 格洛纳斯是前苏联国防部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建设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冷战的产物。该系统耗资30多亿美元,于1995年投入使用,现在由俄罗斯联邦航天局管理。格洛纳斯是继GPS之后第2个军民两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欧洲伽利略系统 伽利略系统是欧空局与欧盟在1999年合作启动的,该系统民用信号精度最高可达1米。 计划中的伽利略系统由30颗卫星组成。2005年12月28日,首颗实验卫星Glove-A发射成功,第2颗实验卫星Glove-B在2007年4月27日由俄罗斯联盟号运载火箭于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基地发射升空。 中国北斗系统 北斗全球卫星定位导航系统由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提供开放服务和授权服务两种模式。根据系统建设总体规划,2020年左右,建成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2011年4月10日,我国成功发射第八颗北斗导航卫星,标志着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的基本系统建设完成,我国自主卫星导航系统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从当初的“最高机密”,到今日向民用市场推广,北斗计划已经走过了20多年。曾经的主力科学家已经成了白发苍苍的院士,北斗系统的理论创始人也已经故去。4月10日4时4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第八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这是一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这颗卫星将与2010年发射的5颗导航卫星共同组成“3+3”基本系统(即3颗GEO卫星加上3颗IGSO卫星),经一段时间在轨验证和系统联调后,将具备向我国大部分地区提供初始服务条件。今明两年,我国还将陆续发射多颗组网导航卫星,完成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建设,满足测绘、渔业、交通运输、气象、电信、水利等行业,以及大众用户的应用需求。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冉承其介绍,目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按照“三步走”发展战略稳步推进第一步,2003年建成北斗导航试验系统。系统由三颗地球同步静止轨道卫星和地面系统组成,可为我国及周边地区的中、低动态用户提供定位、短报文通信和授时服务,已应用于水利、渔业、交通、救援等国民经济领域,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第二步,2012年左右,将建成由10余颗卫星组成的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具备覆盖亚太地区的服务能力,采用无源定位体制,具有定位、导航、授时以及短报文通信功能。第三步,2020年左右,建成由30余颗卫星组成,覆盖全球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系统性能达到同期国际先进水平。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除了能够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还保留了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的短报文通信、差分服务和完好性服务特色,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大空间信息基础设施。

关于钟差的认识

关于钟差的认识 摘要:本文主要从钟差的产生及定义,造成钟差的因素,卫星钟差的估计,钟差改正(其中钟差改正包括精密卫星钟差估计中消除钟差的方法以及在GPS伪距测量中,解决接收机钟差的改正)等几个方面来讲述有关钟差的认识,通过此,来加深对钟差的理解,对GPS的学习。 关键字:卫星钟接收机精密估计 一.有关钟差产生及定义 卫星钟是用卫星上的信号作为统一的时间标准来定义的一种时间计时装置。对于一个卫星来说,由于不同的接收地点,卫星信号的传输的距离不同,对于同一个速度,距离和时间成正比的,距离远时自然用时长,时间一点一点的过去,到达接收点时,自然跟时间的时间有一个差值的,这个差值即为卫星钟的钟差。 由于卫星的位置是时间的函数,因此,GPS的观测量均发精密测时为依据,而与卫星位置相对应的信息,是通过卫星信号的编码信息传送给接收机的。在GPS定位中,无论是码相位观测或是载波相位观测,均要求卫星钟与接收机时钟保持严格的同步。实际上,以尽管GPS卫星均设有高精度的原子钟(铷钟和铯钟),但是它们与理想的GPS时之间,仍存在着难以避免的偏差和漂移。 对于卫星钟的这种偏差,一般可由卫星的主控站,通过对卫星钟运行状态的连续监测确定,并通过卫星的导航电文提供给接收机。经钟差改正后,各卫星之间的同步差,即可保持在20ns以内。 在相对定位中,卫星钟差可通过观测量求差(或差分)的方法消除。 GPS接收机的钟差也就是我们的设备与标准的卫星的时钟差。 二.造成钟差的因素 卫星钟差:卫星钟差是GPS卫星上所安装的原子钟的钟面时与GPS标准时间的误差。 卫星钟的钟差包括由钟差、频偏、频漂等产生的误差,也包含钟的随机误差。在GPS测量中,无论是码相位观测,还是载波相位观测,均要求卫星钟和接收机钟保持严格同步。尽管GPS卫星采用的是原子钟(铯钟和铷钟),但由于上述因素的影响,卫星钟的钟面时与理想的GPS时之间存在着偏差或漂移。这些偏差的总量可达1MS,产生的等效距离误差可达30KM。 接收集钟差:接收机钟差是GPS接收机所使用的钟的钟面时与GPS标准时之间的差异。 三.卫星钟差的估计

GPS时钟同步原理简介

GPS时钟同步原理 1.有关时间的一些基本概念 时间(周期)与频率 互为倒数关系,两者密不可分,时间标准的基础是频率标准,所以有人把晶体振荡器叫‘时基振荡器’。钟是由频标加上分频电路和钟面显示装置构成的。 四种实用的时间频率标准源(简称钟) ◆晶体钟 ◆铷原子钟 ◆氢原子钟 ◆铯原子钟 常用的时间坐标系 时间的概念包含时刻(点)和时间间隔(段)。时系(时间坐标系)是由时间起点和时间尺度单位--秒定义(又分地球秒与原子秒)所构成。常用的时间坐标系: ◆世界时(UT) ◆地方时 ◆原子时(AT) ◆协调世界时(UTC) ◆ GPS时 定时、时间同步与守时

◆定时:是指根据参考时间标准对本地钟进行校准的过程);授时(指采用适当的手段 发播标准时间的过程); ◆时间同步:是指在母钟与子钟之间时间一致的过程,又称时间统一或简称时统); ◆守时:是指将本地钟已校准的标准时间保持下去的过程,国内外守时中心一般都采 用由多台铯原子钟和氢原子钟组成的守时钟组来进行守时,守时钟组钟长期运行性能表现最好的一台被定主钟(MC)。 2.GPS时间是怎样建立的 为了得到精密的GPS时间,使它的准确度达到<100ns(相对于UTC(USNO/MC)): ◆每个GPS卫星上都装有铯子钟作星载钟; ◆ GPS全部卫星与地面测控站构成一个闭环的自动修正系统; ◆采用UTC(USNO/MC)为参考基准。 3.GPS定位、定时和校频的原理 GPS定位原理 是基于精确测定GPS信号的传输时延(Δt),以得到GPS卫星到用户间的距离(R)R=C×Δt ----------------------- [1](式中C为光速)同时捕获4颗GPS卫星,解算4个联立方程,可给出用户实时时刻(t)和对应的位置参数(x、y、z)共4个参数。R={(Xs- Xu)2+(Ys-Yu)2+(Zs-Zu)}1/2 ---- [2](式中Xs、Ys、Zs为卫星的位置参数;Xu、Yu、Zu为用户的的位置参数)。 GPS定时原理 基于在用户端精确测定和扣除GPS时间信号的传输时延(Δt),以达到对本地钟的定时与校准。GPS定时准确度取决于信号发射端、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和接收端所引入的误差,主要误差有:

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对比

简单对比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 2011年12月27日,对于中国的高精度测绘定位领域来说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CNSS)正式向中国及周边地区提供连续的导航定位和授时服务,这是世界上第三个投入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 在此之前,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行。与此同时,欧盟也在打造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伽利略”计划。 那么,这四大卫星导航系统之间到底有着怎么样的区别和联系呢?下面,就让我们来逐个分析一下,通过四大卫星导航系统的优劣分析,给大家一个较为明显的概念。 四大卫星导航系统各有优势,详情如下: GPS:成熟 GPS,作为大家最为熟悉的定位导航系统,她最大的特点就是技术方面最为成熟。 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也是技术最成熟的导航定位系统。GPS空间部分目前共有30颗、4种型号的导航卫星。1994年3月,由24颗卫

星组成的导航“星座”部署完毕,标志着GPS正式建成。 中国北斗:互动开放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正在实施的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系统建设目标是:建成独立自主、开放兼容、技术先进、稳定可靠的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目前市面上定位导航仪器公司如国外的天宝、拓普康,国内的华测导航等都已支持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欧盟伽利略:精准 伽利略定位系统是欧盟一个正在建造中的卫星定位系统,有“欧洲版GPS”之称。伽利略定位系统总共发射30颗卫星,其中27颗卫星为工作卫星,3颗为候补卫星。该系统除了30颗中高度圆轨道卫星外,还有2个地面控制中心。 俄罗斯格洛纳斯:抗干扰能力强 早在美苏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就各项技术特别是空间技术方面争锋相对,在美国GPS技术遍布全国的同时,苏联也没闲着,一直忙于研发自己的全球导航定位系统。俄罗斯的这套格洛纳斯系统便是其不断努力的结果。格洛纳斯由24颗卫星组成,也是由军方负责研制和控制的军民两用导航定

全球四大导航系统

全球四大卫星定位系统 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国家能够自主研制生产卫星导航系统。当前全球有四大卫星定位系统,分别是美国的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GPS、俄罗斯的格罗纳斯GLONASS系统、欧洲在建的"伽利略"系统、和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一、美国GPS长期垄断 美国国防部从1973年开始实施的GPS系统,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垄断了全球军用和民用卫星导航市场。GPS全球定位系统计划自1973年至今,先后共发射了41颗卫星,总共耗资190亿美元。GPS原来是专门用于为洲际导弹导航的秘密军事系统,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首次得到实战应用。随后,在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大显身手。从克林顿时代起,该系统开始应用在了民用方面。现运行的GPS系统由24颗工作卫星和4颗备用卫星组成。美国利用GPS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多年来在出售信号接收设备方面赚取了巨额利润。以1986年为例,当时一台一般精度的GPS定位仪价格5万美元,高精度的则达到10万美元。现在价格虽然有所下降,但也可推算出20年来GPS"收获颇丰"。以GPS为代表的卫星导航定位应用产业,已成为八大无线产业之一。据美国国家公共管理研究院进行的调查评估表明,GPS的全球销售额将以每年38%的速度增长,2005年全球GPS市场已达到310亿美元。长期以来,美国对本国军方提供的是精确定位信号,对其他用户提供的则是加了干扰的低精度信号--也就是说,地球上任何一个目标的准确位置,只有美国人掌握,其他国家只知道个"大概"。在海湾战争时,美国还曾置欧盟各国利益不顾,一度关闭对欧洲GPS服务。 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战争爆发。大批轰炸机、战斗机猛扑向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用炸弹准确地将一座建筑彻底摧毁,行动代号:"斩首行动";4月,一架B-1B"枪骑兵"轰炸机临时接到任务,用炸弹摧毁了另一座建筑。他们的目标都是一个人:萨达姆侯赛因,他们所使用的炸弹都是一种:联合攻击炸弹(JDAM),这些炸弹之所以都能够精确的打击目标,是因为他们都是通过卫星定位来实现定位,提供这种定位服务的正是由24颗美国卫星组成的全球定位系统--GPS。 由于GPS技术所具有的全天候、高精度和自动测量的特点,作为先进的测量手段和新的生产力,已经融入了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个应用领域。 随着冷战结束和全球经济的蓬勃发展,美国政府宣布,在保证美国国家安全不受威胁的前提下,取消SA政策,GPS民用信号精度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改善,利用C/A码进行单点定位的精度由100米提高到10米,这将进一步推动GPS技术的应用,提高生产力、作业效率、科学水平以及人们的生活质量,刺激GPS市场的增长。 二、俄罗斯GLONASS(格洛纳斯)系统 "格洛纳斯GLONASS"是俄语中"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的缩写。作用类似于美国的GPS、欧洲的伽利略卫星定位系统。最早开发于苏联时期,后由俄罗斯继续该计划。俄罗斯1993年开始独自建立本国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1995年俄罗斯耗资30多亿美元,完成了GLONASS导航卫星星座的组网工作。它也由24颗卫星组成,原理和方案都与GPS类似,不过,其24颗卫星分布在3个轨道平面上,这3个轨道平面两两相隔120°,同平面内的卫星之间相隔45°。每颗卫星都在19100千米高、64.8°倾角的轨道上运行,轨道周期为11小时15分钟。地面控制部分全部都在俄罗斯领土境内。俄罗斯自称,多功能的GLONASS系统定位精度可达1米,速度误差仅为15厘米/秒。如果必要,该

GPS卫星同步时钟说明书16K-(2)解析

GPS卫星同步时钟 说 明 书 烟台国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选型手册 型号配置说明机箱结构 TD-2000 2路RS-232串口,2路RS-485串口,天线 长30米,智能型1U19〞上架式优质铝合金机箱 TG-2000B8 2路RS-232串口,2路RS-485串口,8路 IRIG-B码输出,天线长30米,智能型1U19〞上架式优质铝合金机箱 TG-2000B16 2路RS-232串口,2路RS-485串口,16路 IRIG-B码输出,天线长30米,智能型2U19〞上架式优质铝合金机箱 TG-2000B24 2路RS-232串口,2路RS-485串口,24路 IRIG-B码输出,天线长30米,智能型2U19〞上架式优质铝合金机箱 TG-2000B32 2路RS-232串口,2路RS-485串口,32路 IRIG-B码输出,天线长30米,智能型2U19〞上架式优质铝合金机箱 TG-2000B40 2路RS-232串口,2路RS-485串口,40路 IRIG-B码输出,天线长30米,智能型2U19〞上架式优质铝合金机箱 TG-2000B48 2路RS-232串口,2路RS-485串口,48路 IRIG-B码输出,天线长30米,智能型2U19〞上架式优质铝合金机箱 TG-2000M8 2路RS-232串口,2路RS-485串口,8路 脉冲输出,天线长30米,智能型1U19〞上架式优质铝合金机箱

一.简介 TD系列GPS卫星同步时钟系选用美国专业公司制造的GPS 卫星信号接收机,经二次开发研制的高科技产品。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力、民航、铁路、交通调度、数字电视、实时通信网络等需要授时或校时领域。因采用卫星星载原子钟作为时间标准,无累积误差,所以是当今世界首选的高精度对时设备(相当于原子钟)。 系统采用12通道高品质GPS接收机,具有并行跟踪12颗卫星的能力,一旦初始化完成,即使锁定一颗卫星也能实现授时功能,因此系统具有强大的抗干扰能力。 产品设计符合《静态继电保护装置及安全自动装置通用技术条件》、《华东电网时间同步系统技术规范》、《广东电网变电站GPS时间同步系统技术规范》及《电力系统的时间同步系统技术规范》。装置软硬件采用多项抗干扰措施,符合电磁兼容标准。 二.产品主要功能 1.可显示和输出北京时间、协调世界时(UTC)及其它任何时区时、分、秒、

全球四大卫星定位系统

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简介 一、美国的GPS 系统: 美国的GPS系统,由24 颗(3 颗为备用卫星) 在轨卫星组成。 的信号有两种GPS码。码,P C/A 米。一般的接收机利用29.3m 到2.93 民用:

C/A 码的误差是码计算 C/A 代中期为了自身的安全考虑,在信号上加入了90 定位。美国在 米左右。在 SA(SelectiveAvailability),令接收机的误差增大,到100 精度应该能在GPS年2000 5 月2 日,SA取

消,所以,咱们现在的米以内。20 码P C/A 0.293 米是码的十分之一。但是2.93 军用:P 码的误差为米到 AS(Anti-Spoofing) 只能美国军方使用,码上加上的干扰信号。P,是在 二、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北斗”卫

星导航定位系统需要发射35 颗卫星,足足要比GPS多出11 颗。按照规划,“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将有 5 颗静止轨道 卫星和30 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采用“东方红”-3 号卫星平台。30 颗非静止轨道卫 星又细分为27 颗中轨道(MEO)卫星和3 颗倾斜同步(IGSO) 卫星组成,27 颗MEO卫星平均分布在倾

角55 度的三个平面上, 轨道高度21500 公里。“北斗” 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将提供开放服务和授权服务。开放服务在服务区免费提供 纳秒,测速精度50 定位,测速和授时服务,定位精度为10 米,授时精度为 为0.2 米/ 秒。授权服务则是军事用途的马甲,将向授权用户提供更安全与更

高精度的定位,测速,授时服务,外加继承自北斗试验系统的通信服务功 能,精度可以达到重点地区水平10 米,高程10 米,其他大部分地区水平20 的水平是差不多的。秒。这和美国GPS 0.2 米/ 米,高程20 米;测速精度优于 另外,“北斗一号”还可以提供用户的双向通讯功能,

北斗三频差分定位关键算法研究与实现

北斗三频差分定位关键算法研究与实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不同于美国的GPS 系统和俄罗斯的GLONASS系统,北斗系统还是全球首个具备全星座播发三种频率卫星导航信号能力的卫星导航系统。多频观测值是未来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发展的趋势,多频观测值的出现不仅极大地增加了多余观测值,提高了卫星定位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更意味着可以形成更多性质优良的组合观测值,这些组合观测值一般都具有较长的波长,同时其电离层延迟及组合噪声较小,利用这些组合观测值可以显著提高导航定位的精度。 鉴于多频观测值的诸多优势,开展对北斗三频组合定位算法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重点研究了北斗三频观测值组合理论、基于三频观测值的三频周跳探测算法和三频模糊度解算算法以及基于奇异谱分析法的北斗恒星日滤波算法,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从北斗系统观测方程出发,推导了三频组合观测值的观测方程及其各项误差的表达式,并分析了各项误差之间的关系,最后以波长、电离层延迟以及观测噪声为标准选取了最优整系数线性组合,结果表明:满足较长波长并且电离层延迟和观测噪声较小的组合观测值其系数之和等于零;(2)研究了两种基于三频观测值的周跳探测与修复方法:伪距相位组合法和无几何相位组合法。 介绍了两种方法的周跳探测原理,然后分析了两种周跳探测方法各自存在的局限性,并针对伪距相位组合法探测周跳时容易受到电离层延迟影响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的顾及伪距组合系数的弱电离层周跳探测方法。首先在构造周跳检测量时通过设定伪距相位组合的电离层延迟系数阈值并以周跳估值的标准差最小为原则搜索得到具有最小电离层延迟系数的伪距相位组合系数,筛选出的伪距相

估计北斗卫星钟差频间偏差的一种方法_李浩军

第45卷 第2期测 绘 学 报 Vol.45,No.2  201 6年2月Acta Geodaetica et Cartograp hica Sinica February,201 6引文格式:李浩军,李博峰,王解先,等.估计北斗卫星钟差频间偏差的一种方法[J].测绘学报,2016,45(2):140-146.DOI:10.11947/j .AGCS.2016.20150226. LI Haojun,LI Bofeng,WANG Jiexian,et al.A Method for Estimating BeiDou Inter-frequency  Satellite Clock Bias[J].ActaGeodaetica et Cartographica Sinica,2016,45(2):140-146.DOI:10.11947/j .AGCS.2016.20150226.估计北斗卫星钟差频间偏差的一种方法 李浩军1, 2,3,李博峰1,王解先1,徐天河2,3 1.同济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上海200092;2.地理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54; 3.西安测绘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54 A Method for Estimating BeiDou Inter-frequency  Satellite Clock BiasLI Haojun1,2, 3,LI Bofeng1, WANG Jiexian1,XU Tianhe2, 3 1.College of Surveying and Geo-Informatics,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 200092,China;2.State Key Laboratory ofGeo-information Engineering,Xi’an 710054,China;3.Xi’an Research Institute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Xi’an710054,China Abstract:A new method for estimating the BeiDou inter-frequency satellite clock bias is proposed,consideringthe shortage of the current methods.The constant and variable parts of the inter-frequency satellite clock bias areconsidered in the new method.The data from 10observation stations are processed to validate the new method.The characterizations of the BeiDou inter-frequency satellite clock bias are also analyzed using the computedresults.The results of the BeiDou inter-frequency satellite clock bias indicate that it is stable in the short term.The estimated BeiDou inter-frequency satellite clock bias results are molded.The model results show that the 10parameters of model for each satellite can express the BeiDou inter-frequency satellite clock bias well and theaccuracy reaches cm level.When the model parameters of the first day  are used to compute the BeiDou inter-frequency satellite clock bias of the second day,the accuracy also reaches cm level.Based on the stability andmodeling,a strategy  for the BeiDou satellite clock service is presented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of our BeiDou.Key words:triple-frequency signals;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inter-frequency clock bias;BeiDou NavigationSatellite Sy stemFoundation supp ort: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Nos.41204034;41174023;41374031);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mission of Shanghai Municipality Project(No.14511105000)摘 要:针对北斗频间卫星钟差偏差现有估计方法的不足,提出一种估计方法。该方法不仅顾及频间卫星钟差偏差的变化部分也顾及了其常数部分。采用10个观测站数据,验证了本文提出的算法,分析了北斗频间卫星钟差偏差的特性。在短期内, 北斗频间卫星钟差偏差常数部分具有稳定性。对采用新算法计算得到的北斗频间卫星钟差偏差进行了模型化,结果表明,每颗卫星对应的频间钟差偏差可以利用10个参数予以高精度表示, 对应精度可以达到厘米级。当采用第1天的模型参数进行第2天频间卫星钟差偏差值计算时,可实现厘米级结果。基于北斗频间卫星钟差偏差的稳定性与可模型化性,提出了高精度北斗卫星钟差服务策略,为我国高精度北斗卫星钟差服务提供参考。关键词:三频信号;精密单点定位;频间钟差偏差;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中图分类号:P2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595(2016)02-0140-07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04034;41174023;41374031);上海市科委项目(14511105000) 随着GN SS的发展,现代化之后的GPS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1] 等已经开始三频信号的发射,其中北斗是目前唯一全星座提供三频信号 的卫星导航系统。研究表明,受卫星、接收机硬件延迟、太空环境等影响,采用不同频率观测、观测 组合解算得到的卫星钟差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2- 5]。

GPS时钟的作用

GPS时钟的作用 什么是GPS时钟呢?大多数人都不能说出个所以然来,GPS时钟是一种利用GPS卫星技术研究和开发的新型科技产品,它具有两项重大的功能,一个就是能够定点定位,另一个则是能够精确授时,很少出现信号、信息的延误。除了这两大功能之外,GPS时钟被人们利用最多的还是能够为一些部门和机构提供最为精确的地方时间,GPS时钟是利用先进的GPS技术来定点定位定时的装置。我们知道不同地区之间的网络和媒体时间之间是有一定的差异和延迟的。生活中,时间的误差是普遍存在的,要想获得最为精确的时间,那么GPS时钟是非常重要的。该设备采用的是先进的GPS设备,能够确定时钟所在的位置,根据所在时区或者所在经纬度来确定具体的时间。GPS时钟的信息接收是非常迅速的,因此所获取的时间信息与位置信息都是非常精确的,很少出现误差。 GPS时钟的作用 GPS时钟到底有什么作用呢?首先,GPS时钟可以用在各种工业领域的控制系统中,使用GPS时钟能够使各个工作系统实现时间同步,能协同工作,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其次,GPS时钟也用在广播与媒体行业,能够提供正确的时间,为

听众与观众们提供最正确的时间信息与节目信息。另外,GPS时钟还多用在监控与安防系统中,能够实时监控各个区域,维护正常的秩序。 目前,GPS时钟已在各个领域广泛应用,其中我公司主生产GPS时钟已在四川电力研究院、光电技术研究所、长春光机所、苏州电科院、哈工大,西交大、西工大、上海大学,平安集团,湖北银行、10所、20所、22所,西核所(21所),航天13所、503所、513所、中船重工717所、760所等企事业单位应用,并得到一致好评,是您选择GPS时钟的首选。了解更多GPS时钟信息可与我们销售人员联系。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世界第三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图)来自网络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世界第三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工程总投资:100亿元 工程期限:1994年——2020年 北京时间2007年2月3日凌晨零时28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第四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送入太空。 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是由中国自行研发的区域性有源三维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CNSS),

是继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GLONASS)定位系统之后世界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 该系统分为“北斗一代”和“北斗二代”,分别由4颗(两颗工作卫星、两颗备用卫星)和35颗北斗定位卫星、地面控制中心为主的地面部份、北斗用户终端三部分组成。北斗定位系统可向用户提供全天候、二十四小时的即时定位服务,定位精度可达数十纳秒(ns)的同步精度,其精度与GPS相当。中国在2000年至2007年先后发射了四颗“北斗一号”卫星,这种区域性(中国境内)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正在为中国陆地交通、航海、森林防火等领域提供着良好服务。 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制造,四颗导航定位卫星的发射时间分别为: 日期火箭卫星轨道 2000年10月31日长征三号甲北斗-1A 地球静止轨道140°E 2000年12月21日长征三号甲北斗-1B GEO 80°E 2003年05月25日长征三号甲北斗-1C GEO 110.5°E 第三颗是备用卫星 2007年02月03日长征三号甲北斗-1D GEO 86°E 第四颗是备用卫星 2007年04月14日长征三号甲北斗-2A 中地球轨道(21500KM) 北斗二代首颗卫星

军用新型北斗卫星导航手持机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历史 我国早在60年代末就开展了卫星导航系统的研制工作,但由于多种原因而夭折。在自行研制“子午仪”定位设备方面起步较晚,以致后来使用的大量设备中,基本上依赖进口。70年代后期以来,国内开展了探讨适合国情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体制研究。先后提出过单星、双星、三星和3-5星的区域性系统方案,以及多星的全球系统的设想,并考虑到导航定位与通信等综合运用问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方案和设想都没能够得到实现。 1983年,“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陈芳允院士和合作者提出利用两颗同步定点卫星进行定位导航的设想,经过分析和初步实地试验,证明效果良好,这一系统被称为“双星定位系统”。双星定位导航系统为我国“九五”列项,其工程代号取名为“北斗一号”。 双星定位导航系统是一种全天候、高精度、区域性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可实现快速导航定位、双向简短报文通信和定时授时3大功能,其中后两项功能是全球定位系统(GPS)所不能提供的,且其定位精度在我国地区与GPS定位精度相当。整个系统由两颗地球同步卫星(分别定点于东经80度和东经140度36000公里赤道上空)、中心控制系统、标校系统和用户机4大部分组成,各部分间由出站链路(即地面中心至卫星至用户链路)和入站链路(即用户机至卫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