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内固定术的材料主要有哪些

骨折内固定术的材料主要有哪些
骨折内固定术的材料主要有哪些

骨折内固定术的材料主要有哪些

骨折内固定术是指当发生骨折时用金属螺钉、钢板、髓内针、钢丝或骨板等物直接在断骨内将断骨连接固定起来的手术。

内固定术的主要优点是可以较好地保持骨折的解剖复位,比单纯外固定直接而有效,特别在防止骨折端的剪式或旋转性活动方面更为有效。成都中山骨科医院专家介绍有些内固定物有坚强的支撑作用,术后可以少用或不用外固定,可以减少外固定的范围和时间,坚强的内固定有利于伤肢的功能锻炼和早期起床,减少因长期卧床而引起的并发症(如坠积性肺炎、静脉血栓、膀胱结石等)。

骨科内固定材料是许多骨折病人手术时需要用到的手术器材。目前在临床上应用的传统骨科内固定材料主要有不锈钢系列、钴铬钼合金、钛和钛合金等,这些都是永久性植入材料。

(1)不锈钢系列:均为奥氏体的铁基合金。以奥氏体不锈钢为基础,再加入钛元素,使材料具有较高的抗腐蚀性能。加入了钼元素,并相应地减少硫、磷等杂质,从而提高了材料的硬度和耐腐蚀性。镍在不锈钢中的主要性能是防锈、抗腐蚀、提高材料的韧性。316、316L、317、3l7L牌号的不锈钢,惰性好、耐蚀性强。它的机械性能也适合制作内固定器材,是目前国际选用最广的医用不锈钢材料。

(2)钴、铬、钼合金:钴的硬度大,耐腐蚀性好;钼在合金中含量较不锈钢系列高,故合金的硬度大、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缺点是钴对细胞的毒性较大.植入人体后也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甚至有致癌作用。而且价格昂贵,制品加工困难,现已少用。

(3)钛及钛合金:包括纯钛和钛基合金两大类。

钛元素较活泼,晶体表面极易氧化。材料表面氧化后形成一层钝性氧化膜,性质稳定、惰性大、耐酸、耐腐蚀性和组织相容性好,对细胞的毒性极低。而且质量轻,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均较不锈钢、钴铬钼合金低。弹性模量接近人体皮质骨,作为骨折内固定材料有其优点,并有广泛应用价值。

纯钛的硬度低、质轻、不耐磨。如在真空800摄氏度氮化炉中经表面氮化处理后,可增加它的硬度、耐磨性和惰性。

常用的钛合金内固定材料有两种。

a.T-6A1—4V:国产牌号为TC4。其硬度和耐腐蚀性大于纯钛.而且质轻,是目前较为常用的内固定金属材料之一。

b.镍钛形状记忆合金:材料的组织相容性好,耐腐蚀性强。它在低温下可产生可塑性变形,当温度升高后又能恢复原来形状,故可制作特殊需要的内固定用品,如特殊形状的钉和Ender针等。但记忆复形的机械强度有限,目前尚不能广泛应用,还须进一步研究。

中国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教案资料

《中国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8 版) 背景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类创伤因素所致四肢骨折的患者日趋增多,接受内固定治疗的患者也逐年增加,由于患者伤情复杂多变,加上临床医生对患者自身感染高危因素认识的不足,导致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患者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目前,国内仍缺乏 相应的诊疗共识,本着遵循科学性、先进性及实用性的原则,经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创伤骨科学组、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外固定与肢体重建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创伤外科医师分会创伤感染专家委员会和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创伤专家工作委员会成员讨论一致通过,制定本共识。 概述 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是骨科医生所面临的临床难题之一,原因在于其诊断时常困难,治疗相对棘手,一旦不能及时有效控制感染,极易产生慢性骨髓炎,导致感染迁延不愈、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同时,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也是灾难性的,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 的社会、经济负担。早期准确诊断与合理规范治疗是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与致残率、恢 复肢体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 定义 国际上最新研究表明: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仍缺乏规范统一的概念,既往绝大多数相关研究并未明确给出其定义,而使用一些界定骨折术后感染的关键词,如细菌培养阳性、伤口脓性渗出、 C 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升高等。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同为内置物,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与关节假体周围感染在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应将其视为与假体周围感染不同的一类疾病。 建议将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定义为: 骨折内固定置入术后由于致病微生物污染或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所致的、与内置物接触的、伴或不伴周围软组织感染的骨组织感染。 分类 (一)时间分类 根据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发病时间的不同分为 3 期: 早期感染(<2 周):多因高毒力致病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感染所致,此期致病菌可能已初步形成生物膜,但其尚处于未成熟阶段,骨组织及周围软组织炎症变化并不明显; 延迟期感染(2? 10 周):多由毒力稍弱的致病菌(如表皮葡萄球菌等)感染所致, 此期致病菌形成生物膜逐步成熟,对抗生素及宿主免疫有更强的抵抗力,骨组织出现溶解进而不愈合,软组织出现进一步坏死; 慢性期感染(>10 周):多由低毒力致病菌感染所致,此期骨与软组织感染进一步加重,出现以骨质炎症性破坏伴新骨形成为特点的慢性骨髓炎。感染持续时间的不同,骨组织及其周围软组织病理学变化的不同,决定了其在治疗策略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二)骨髓炎Cierny-Mader 分型 Cierny-Mader 分型包括解剖分型和宿主分型。

下肢包扎和骨折固定

外伤急救四项技术 一、包扎——肢包扎 1、腹部包扎: 三角巾底边向上,顶角向下横放在腹部,两底角围绕到腰部后打结,顶角由两腿间拉向后面与两底角连接处打结。 2、单侧臀部包扎: 三角巾叠成燕尾式,夹角约60度朝下对准外侧裤线,伤侧臀部的后大片压着前面的小片,顶角与底边中央分别过腹腰部到对侧打结,两底角包绕伤侧大腿根打结。 3、手(足)包扎: 三角巾展开,手指或足趾尖对向三角巾的顶角,手掌或足平放在三角巾的中央,指缝或足缝间插入敷料,将顶角折回,盖于手背,两底角分别围绕手背或足背交叉,再在腕部或踝部围绕一圈后在手背或足背打结。 4、膝部带式包扎: 将三角巾折叠成适当宽度的带状,将中段斜放于伤部,两端向后缠绕,反回时两端分别压于中段上下两边,包绕肢体一周打结。 二、现场骨折固定: 现场骨折固定是创伤救护的一项基本任务。正确良好的固定能迅速减轻病人疼痛,减少出血,防止损伤脊髓、血管、神经等重要组织,也是搬运的基础,有利于转运后的进一步治疗。如不固定,在搬动过程中

骨折端会刺破周围的血管、神经,甚至造成脊髓损伤截瘫等严重后果。 当受到猛烈的外力撞击、旋转、弯曲和肌肉过度牵拉时,骨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遭到破坏,发生完全或不完全的断裂,称为骨折。 临床表现:一般表现:局部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 特有体征:畸形(缩短、成角或旋转畸形)、异常活动、骨擦音或骨擦感。具有以上三个骨折特有体征之一者,即可诊断为骨折。 分类: (一)根据骨折处皮肤、粘膜的完整性分为: 1.闭合性骨折:骨折处皮肤或粘膜完整,骨折端不与外界相通。 2.开放性骨折:骨折处皮肤或粘膜破裂,骨折端与外界相通。 (二)根据骨折的程度和形态分为: 1.不完全骨折:骨的完整性和边疆性部分中断,按其形态双可分为:裂缝骨折、青枝骨折; 2.完全骨折:骨的完整性和边疆性全部中断,按骨折线的方向及其形态可分为:横形骨折、、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粉碎性骨折、嵌插骨折、压缩性骨折、凹陷性骨折、骨骺分离; (三) 骨折固定的目的: ●减少伤病人的疼痛; ●避免损伤周围组织、血管、神经; ●减少出血、肿胀; ●防止闭合性骨折转化为开放性骨折; ●便于搬动病人。

骨科内固定的材料主要有哪些

骨科内固定的材料主要有哪些 骨科内固定材料是许多骨折病人手术时需要用到的手术器材。目前在临床上应用的传统骨科内固定材料主要有不锈钢系列、钴铬钼合金、钛和钛合金等,这些都是永久性植入材料。 (1)不锈钢系列:均为奥氏体的铁基合金。以奥氏体不锈钢为基础,再加入钛元素,使材料具有较高的抗腐蚀性能。加入了钼元素,并相应地减少硫、磷等杂质,从而提高了材料的硬度和耐腐蚀性。镍在不锈钢中的主要性能是防锈、抗腐蚀、提高材料的韧性。316、316L、317、3l7L牌号的不锈钢,惰性好、耐蚀性强。它的机械性能也适合制作内固定器材,是目前国际选用最广的医用不锈钢材料。 (2)钴、铬、钼合金:钴的硬度大,耐腐蚀性好;钼在合金中含量较不锈钢系列高,故合金的硬度大、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缺点是钴对细胞的毒性较大.植入人体后也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甚至有致癌作用。而且价格昂贵,制品加工困难,现已少用。 (3)钛及钛合金:包括纯钛和钛基合金两大类。 钛元素较活泼,晶体表面极易氧化。材料表面氧化后形成一层钝性氧化膜,性质稳定、惰性大、耐酸、耐腐蚀性和组织相容性好,对细胞的毒性极低。而且质量轻,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均较不锈钢、钴铬钼合金低。弹性模量接近人体皮质骨,作为骨折内固定材料有其优点,并有广泛应用价值。 纯钛的硬度低、质轻、不耐磨。如在真空800摄氏度氮化炉中经表面氮化处理后,可增加它的硬度、耐磨性和惰性。 常用的钛合金内固定材料有两种。 a.T-6A1—4V:国产牌号为TC4。其硬度和耐腐蚀性大于纯钛.而且质轻,是目前较为常用的内固定金属材料之一。 b.镍钛形状记忆合金:材料的组织相容性好,耐腐蚀性强。它在低温下可产生可塑性变形,当温度升高后又能恢复原来形状,故可制作特殊需要的内固定用品,如特殊形状的钉和Ender针等。但记忆复形的机械强度有限,目前尚不能广泛应用,还须进一步研究。

手术指南-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踝关节骨折包括单踝、双踝、三踝骨折、踝上骨折和胫骨下关节面前缘骨折等。这些骨折都可以合并内、外侧副韧带、胫腓联合韧带断裂,还可以合并胫腓下关节分离,或距骨脱位。踝关节骨折除踝上骨折外,均有关节内骨折,此外,踝关节的关节面比髋关节和膝关节小,但负重则大于髋、膝关节。因此,踝关节骨折如治疗不当,极易引起损伤性关节炎。由于上述原因,踝关节骨折的治疗要求尽量达到解剖复位,并尽早进行功能锻炼,使骨折部位能经常受距骨体的模造,则骨折愈合后能更符合关节活动的要求。因此,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较能满足上述要求,可作为踝关节骨折治疗的首选方法。但手法复位失败和陈旧性骨折等仍需手术治疗。 [适应症] 1.内踝骨折,两骨折端之间有软组织嵌入者。 2.双踝骨折手法复位失败者。 3.单踝或双踝骨折合并胫腓下关节分离,闭合复位未成功者。 4.三踝骨折,其后踝骨折超过胫骨下关节面的1/3者。 5.有移位的陈旧性骨折。 [术前准备] 1.骨折部位有明显肿胀者,应抬高患肢促使肿胀消退。 2.骨折部位有擦伤或水泡者,应当用注射器将水泡抽瘪,待擦伤完全愈合,水泡干瘪,表皮脱落后,方可手术。 3.踝关节骨折多用螺钉作内固定,术前应根据X线片选妥长短合适的螺钉。 [麻醉]

腰麻或硬膜外麻醉。 [手术步骤] (一)内踝骨折 1.体位仰卧位,患肢外旋;或侧卧于患侧,两膝间垫以软枕,双足分开,使伤侧内踝向上。 2.切口、显露沿内踝前外侧作弧形切口,长约4~5cm,下行向后绕过内踝远端[图1 ⑴]。切开皮下组织时,注意勿损伤大隐静脉及隐神经。向后翻开皮瓣,即可显露骨折,骨折远端经常向前移位。分离内踝后侧时注意勿伤及胫后肌及其腱鞘[图1 ⑵]。 图1 内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⑴切口 ⑵显露内踝骨折 ⑶利用巾钳复位 ⑷螺钉固定 3.复位复位前,先用巾钳夹住骨折块稍加牵引,显露关节腔,清除腔内血肿和碎骨屑,仔细探查骨折端间有无软组织嵌入,如有软组织嵌入,应作分离后取出。复位时,助手牵引,术者用巾钳夹住骨折块帮助复位,并纵向夹住骨折两端保持复位[图1 ⑶]。 4.内固定较大的骨折块多用螺钉固定,小骨折块只可用克氏针内固定。在骨折块中心先钻一孔,然后与胫骨纵轴成45°角,斜向对侧钻孔和拧入螺钉(或钻入克氏针)[图1 ⑷]陈旧性骨折应作骨钉移植,以促进愈合。 (二)外踝骨折

骨折内固定术后注意事项

骨折内固定术后注意事项 姓名:性别:年龄:床号:科别:术后并不是治疗的结束,是您康复的开端,医生帮您将断裂畸形的骨折矫正好,并用内植物将其固定,以此保护好骨头有一个稳定的生长环境。术后适当时间积极进行肢体功能恢复训练,改善肢体血液循环,最大限度地保存肢体关节活动范围,防止关节功能丧失,也是治疗必不可少的环节,请按医嘱功能锻炼,康复过程是漫长的,一般要6个月到一年的康复时间,有些严重损伤,很难恢复到伤前的运动水平。 内固定所起的作用是有限的,在骨折未愈合前剧烈运动或下地负重,极易发生金属钢板疲劳断裂,导致骨折的再移位。骨折的愈合时间不能一概而论,简单骨折愈合时间需3月左右,复杂粉碎性骨折及老年人骨折愈合时间更是需要3到6个月以上。目前临床上在判断骨折愈合能力,骨折愈合程度,以及预测骨折愈合时间上,除了X线片提供有限的信息外,而无更准确、更有效的方法。所以术后病人需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嘱咐,及时复诊,定期复查X线片。 上肢:术后1月、2月、3月、6月及一年各来院复诊摄片,按医嘱进行患肢功能锻炼;末经医生允许,禁止患肢剧烈活动、提重物及粗重工作,患肢请用吊带(围巾,三角巾均可)起码悬吊一个月。 躯干,下肢:术后1月、2月、3月、6月及一年各来院复诊摄片,按医嘱进行患肢功能锻炼;末经医生允许,禁止患肢下地负重行走,半年内禁止剧烈体力活动(有些特殊复杂骨折,骨折愈合较慢,需要更长时间)。 脊柱骨折:末经医生允许,禁止下地负重行走,否则导致骨折再压缩,会遗留严重后遗症。 髋部骨折:术后保持患肢中立外展位(足尖向上),禁止内收、内旋及外旋,禁止盘腿,避免侧卧位。 出院后如有伤口红、肿、热、痛及分泌物等,请及时与医生联系,来院复查。 患者或家属意见及签名:主治医师签名: 年月日年月日

骨折内固定材料的种类

骨折内固定材料的种类 G a m m a--钉 优点: 1.是一种微创髓内固定方法,切口小、创伤小。 2.G a m m a钉通过髓内钉和拉力螺钉的结合,使股骨上段和股骨颈牢固结合成一体,通过远端自锁钉固定髓内钉,可防止旋转和短缩移位,固定可靠。 缺点: 1.抗旋转能力差。 2.G a m m a钉外翻角度过大有明显应力集中,容易出现髓内钉远端股骨干骨折及锁钉断裂。 3.股骨头坏死的发生及并发症率高, 4骨质疏松、过早负重及拉力螺钉偏离股骨头中心等情况下拉力螺钉容易从股骨头颈切出。 5.G a m m a钉主钉粗大的尾端(17m m)要求对近端进行充分扩髓,对股骨颈的血运的影响较大。 P F N(p r o x i m a l f e m o r a l n a i l)(股骨近端髓内钉) A O/A S I F系统对G a m m a钉的改良: 1.钉体直径较小(一般为9m m),可以不扩髓打入.(优于G a m m a钉粗大的尾端--17m m) 2.P F N的近端有一个大概是6度的外倾角,外翻角度减小,牵引时不必强内收。 3.上端可置入2枚螺钉进入股骨头,增加了防旋螺钉,股骨颈内双钉承载,抗疲劳能力增大。可用于治疗严重股骨近端粉碎性骨折。 4.远端锁孔与主钉远端(锥形延长)距离较长,可减少股骨干应力集中,避免造成远端锁钉骨交界的骨折。并发症大大降低。 5.是一种微创手术。 大粗隆比较完整,粗隆下和粗隆间粉碎骨折,使用D H S创伤太大,效果欠佳。建议使用短重建P F N固定。 缺点: 辐射量大,手术器械昂贵,对外科医生的技术要求较高。 D H S动力髋螺钉 1.稳定性髋部骨折-------疗效肯定,治疗髋部骨折已作为一种标准术式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 2.粉碎性不稳定髋部骨折------尤其是当骨折累及大粗隆、粗隆下----尤其是当大粗隆外侧皮质----骨折粉碎严重时,D H S颈钉也会部分进入到骨折线,影响固定效果。另外,术中广泛剥离,破坏血供!妨碍骨折愈合,所以要慎重使用 其主要优点是: 1.螺丝钉在股骨头内固定作用强,即使在骨质疏的情况下亦能有效固定: 2.套筒内滑行机制可避免钉端穿透股骨头或髋臼,负重力直接传导至骨。 3.动力滑行装置保持骨折复位嵌紧,减少不愈合。 最大的缺点是: 1.抗旋能力较差。术后常穿丁字鞋。

股骨近端骨折内固定种类

股骨近端骨折内固定种类 Gamma--钉 优点: 1.是一种微创髓内固定方法,切口小、创伤小。 2. Gamma钉通过髓内钉和拉力螺钉的结合,使股骨上段和股骨颈牢固结合成一体,通过远端自锁钉固定髓内钉,可防止旋转和短缩移位,固定可靠。 缺点: 1.抗旋转能力差。 2.Gamma钉外翻角度过大有明显应力集中,容易出现髓内钉远端股骨干骨折及锁钉断裂。 3.股骨头坏死的发生及并发症率高, 4骨质疏松、过早负重及拉力螺钉偏离股骨头中心等情况下拉力螺钉容易从股骨头颈切出。 5.Gamma钉主钉粗大的尾端(17mm)要求对近端进行充分扩髓,对股骨颈的血运的影响较大。 PFN(proximal femoral nail)(股骨近端髓内钉) AO/ ASIF系统对Gamma钉的改良: 1.钉体直径较小(一般为9mm),可以不扩髓打入.(优于Gamma钉粗大的尾端--17mm) 2.PFN的近端有一个大概是6度的外倾角,外翻角度减小,牵引时不必强内收。 3.上端可置入2枚螺钉进入股骨头,增加了防旋螺钉,股骨颈内双钉承载,抗疲劳能力增大。可用于治疗严重股骨近端粉碎性骨折。 4.远端锁孔与主钉远端(锥形延长)距离较长,可减少股骨干应力集中,避免造成远端锁钉骨交界的骨折。并发症大大降低。 5. 是一种微创手术。 大粗隆比较完整,粗隆下和粗隆间粉碎骨折,使用DHS创伤太大,效果欠佳。建议使用短重建PFN固定。 缺点: 辐射量大,手术器械昂贵,对外科医生的技术要求较高。 DHS动力髋螺钉 1.稳定性髋部骨折-------疗效肯定,治疗髋部骨折已作为一种标准术式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 2.粉碎性不稳定髋部骨折------尤其是当骨折累及大粗隆、粗隆下----尤其是当大粗隆外侧皮质----骨折粉碎严重时,DHS颈钉也会部分进入到骨折线,影响固定效果。另外,术中广泛剥离,破坏血供!妨碍骨折愈合,所以要慎重使用 其主要优点是: 1.螺丝钉在股骨头内固定作用强,即使在骨质疏的情况下亦能有效固定: 2.套筒内滑行机制可避免钉端穿透股骨头或髋臼,负重力直接传导至骨。 3.动力滑行装置保持骨折复位嵌紧,减少不愈合。 最大的缺点是: 1.抗旋能力较差。术后常穿丁字鞋。 2.术中术中骨膜损伤大、广泛剥离软组织,破坏血供! DCS动力髁部螺钉

胫骨骨折内固定方法探讨

胫骨骨折内固定方法探讨 发表时间:2012-11-23T10:46:29.577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22期供稿作者:王文全 [导读] 胫骨平台是人体重要的负重关节之,胫骨骨折对关节功能的影响较大。 王文全 (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贵州遵义 563000) 【摘要】目的比较加压钢板内固定及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探讨合适的内固定方法。方法将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60例胫骨骨折患者,采取加压皮钢板内固定治疗30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30例。比较两组术中情况,骨折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60例患者经过6-12个月随访,加压内固定组比锁定钢板内固定切口大,手术时间长。骨折愈合率低。术后加压钢板内固定组4例发生感染,锁定钢板内固定组组无感染发生。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固定可靠,骨折愈合率高等优势,是目前较理想的固定方式。 【关键词】胫骨骨折内固定方法 【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2-0314-02 胫骨骨折是膝关节创伤中常见的一种骨折,多由外力直接所致[1]。患者往往胫骨平台关节面压缩,劈裂,局部软组织受伤严重,甚至半月板及韧带损伤,致残率较高。目前,手术是治疗胫骨骨折的主要手段。我院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患者3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60例患者,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20-68岁,平均年龄3 2.4岁。骨折原因:车祸42例,跌倒10例,其他8例。胫骨近端骨折26例,胫骨干骨折20例,胫骨远端骨折14例。A型骨折18例,B型骨折28例,C型骨折14例。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0例给予锁定钢板内固定,对照组30例给予加压钢板内固定方法。 1.2手术方法开放性骨折需清创后行钢板内固定,实验组给予硬膜外麻醉方法,患者取仰卧位,消毒后止血带止血。在C型臂X线机监视下采用间接复位技术。A型骨折患者用2根克氏针经皮临时固定,B和C型手法牵引复位。切口设计在胫骨内侧踝上方,长约3cm,皮下钝性分离并保护。选用较长的锁定板沿隧道骨膜外插入。将3-4枚锁定螺钉旋入近端,4枚锁定螺钉旋入远端,螺钉应穿透对侧皮质。冲洗缝合后放置引流管。对照组30例采取加压钢板内固定方法,硬膜外麻醉后,小腿前外侧切口,对位后,采用6-8孔加压钢板螺丝钉内固定。60例患者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防止感染,在24-48h后拔除引流管;1个月后扶双拐进行非负重的行走;术后两月复查骨折愈合情况,若愈合良好,可扶拐无负重活动。之后半年复查一次。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情况。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 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60例患者术后6-12个月随访,实验组手术时间短,手术切口较对照组短,骨折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骨折愈合率比较 组别手术时间(min)手术切口长度(cm)骨折愈合率(%) 锁定钢板 64±9 4.5±1.1 96.7 加压钢板 87±11 13.1±3.4 80 3 讨论 胫骨平台是人体重要的负重关节之,胫骨骨折对关节功能的影响较大。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手术治疗,其手术治疗原则为关节面的解剖复位,坚强的固定。骨折部位的复位和加压固定影响骨折愈合的生物学环境,容易影响骨折愈合[2]。传统钢板内固定手术容易操作,但分离对骨外膜破坏大,影响胫骨的血供,导致骨折难以愈合。局部应力过于集中,固位钉容易导致松动,断裂。钢板材料固定力量较大甚至发生局部骨吸收。锁定加压钢板是一种新型内固定物,具有锁定和加压双重功能。锁定加压钢板消除了骨折端额外的应力负荷。锁定钢板内固定适合于螺旋形、长斜形、多段骨折、粉碎性骨折等骨折较为严重的情况。能保护骨愈合的生物学环境,促进了骨折的愈合。皮肤切口小,分离深筋膜与骨膜,能最大程度保护软组织,减少了周围组织的损伤,减少手术创伤和出血量,切口愈合好[3]。此外,锁定钢板内固定具有有效抗弯曲和扭转力量,较加压钢板牢固。本文中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时间及切口长度明显比加压钢板短,愈合率高于加压钢板组。在应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手术时机:胫骨骨折后软组织损伤较严重,血运差,易感染。对于开放性骨折,应采取急诊手术,闭合性损伤且血管损伤较轻的患者可给予消肿,牵引等处理,局部循环恢复后采取内固定手术。②半月板有稳定维持协调关节的作用,如果半月板损伤可导致膝关节活动障碍。在手术中,一定要维持半月板的功能。③术中技巧。胫骨骨折比较容易复位时可以用牵引,点状复位钳,克氏针撬拨等方法。如果复位后骨折端不稳定,可以先用克氏针临时固定。软组织损伤严重者,骨折达对位线即可,反复手法复位会加重软组织的损伤和骨折端血运的破坏[4]。正确指导患者术后功能锻炼对于恢复有积极意义,我们应鼓励患者术后做到早锻炼,晚负重。总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手术切口小、术后愈合率高等诸多优点,是目前治疗胫骨骨折的一种较佳手术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余润泽,喻德富,锁定钢板微创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1):31-32. [2]李林,蒋亦军,邓家仁,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临床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7):932-934. [3]周雁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2):46. [4]蔡文龙,赵强,邓攀,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38例[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1,11(5):51-52.

几种常见骨折的临场固定方法

几种常见骨折的临场固定方法 (一)锁骨骨折固定: 1.在两腋下各垫上一块棉垫或毛巾。 2.用“8”字绑带法或锁骨带固定两肩部。 3.两肘关节屈曲,两腕在胸前交叉,再用一条三角巾,从上臂肱骨下端处绕过胸廊,两端相遇时打结。 (二)前臂骨折固定: 固定时,必须做到肘关节屈曲成直角,腕关节稍向背屈,掌心朝向胸部。 1.取两块长短适当的木板(由肘至手心),垫以柔软衬物。 2.将两块夹板分别放在前臂掌侧与背侧(只有一块夹板时放在前臂背侧),并在手心放棉花等柔软物,让伤员握住,使腕节稍向背屈。 3.上下两端扎牢固定。 4.再屈肘90度,拇指向上,用大悬臂带吊起。 (三)肱骨骨折固定: 固定时,要达到肘关节屈成直角,肩关节不能移动。 ●夹板固定法: 1.木夹板两块置于上臂内、外侧(如只有一块夹板时则放在上臂外侧)。 2.用绷带或三角巾将上下两端扎牢固定。 3.肘关节屈曲90度,前臂用小悬臂带吊起。

●躯干固定法: 1.现场无夹板时,可用三角巾躯干固定。 2.三角巾折成约10-15公分宽(将三角巾叠成三折的宽带,其中央要正对骨折处)的带子,将上臂固定在躯干上,屈肘90度,再用小悬臂带将前臂悬吊胸前。 (四)股骨(大腿)骨折固定: 1.伤员仰卧,伤腿伸直。 2.用两块夹板放于大腿内、外侧。 3.外侧由腋窝到足跟,内侧由腹股沟到足跟(只有一块夹板则放到外侧),将健肢靠向伤肢,使两下肢并列,两脚对齐。 4.关节及空隙部位加垫,用五至七条三角巾或绑带将骨折上下两端先固定,然后分别在腋下,腰部及膝、踝关节等处扎牢固定。 5.必须使脚掌与小腿呈垂直,用“8”字形包扎固定。 6.脱去伤肢的鞋袜,以便随时观察血液循环。 (五)小腿骨折固定: 1.两块由大腿中段到脚跟长的木板加垫后,放在小腿的内侧和外侧(只有一块木板时,则放在外侧),关节处垫置软物 2.用五条三角巾或布带分段扎牢固定。首先固定小腿骨折的上下两端,然后,依依固定大腿中部、膝关节、踝关节并使小腿与脚掌呈垂直,用“8”字形固定。 上述方法只适用于骨折后的临场救护,如果现场没有任何材料或

全面部骨折开放复位固定的手术入路

全面部骨折开放复位固定的手术入路 【摘要】目的探讨全面部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的各种手术入路方法。方法对37例全面部骨折根据骨折部位、类型、损伤程度设计口内或口外手术入路,切开复位坚强内固定治疗。结果37例中6例采用头皮冠状切口+口内上下颌前庭沟切口;5例采用眶周切口+口内上颌前庭沟切口+下颌下、颌后切口;26例采用口内上下颌前庭沟切口+口外局部切口,线型骨折处辅助内镜、90°侧壁螺丝刀复位固定。术后随访3个月至2年,骨折复位愈合良好,咬合关系、张口度及面形恢复较好。结论全面部骨折开放复位固定的手术入路,应在影像学诊断、特别是CT三维重建指导下,明确骨折位置、形态、移位情况,遵循显露好、操作方便、复位固定可靠、切口隐蔽、注重美观的手术原则,综合设计具体选用。 【关键词】全面部骨折;开放复位;手术入路 我们对37例全面部骨折根据骨折部位、类型、损伤程度设计开放复位内固定的手术入路,取得了良好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0年1月至2011年10月收治37例经临床检查、X线片、CT平扫、CT三维重建检查确诊为全面部骨折的病例,即面中1/3与面下1/3骨骼同时发生的骨折[1],均有不同程度面部畸形、咬合错乱、张口受限。男27例,女10例,年龄20~46岁。交通事故伤25例,高空坠落伤5例,暴力伤4例,工程伤3例。所有病例均为通过初期救治,颅脑外伤、全身脏器伤已经相关科室妥善处理,伤后1~2周左右全身病情稳定、无手术禁忌证,非陈旧性骨折。37例均同时涉及不同程度、类型、伤情的单侧或双侧颧骨颧弓(颧骨复合体)、上颌骨、下颌骨多处骨折,合并鼻眶筛区骨折6例。 12 手术方法根据螺旋CT三维重建显示的骨折部位、骨折形态、移位程度,设计口内或口外各种手术切口入路,暴露全面部骨折各部位骨折线进行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治疗。 121 口外切口入路①头皮冠状切口入路:切口自一侧耳屏前向上,经颞部转向额部发际后约2~3 cm至对侧耳屏前,在头皮帽状腱膜下向前下锐性分离,在距眶上缘2 cm处切开骨膜,沿骨膜下分离至眶上缘,凿开眶上孔两侧骨质、松解眶上神经血管束,暴露眶上缘、眶外缘、眶顶、鼻骨、颧额缝。两侧颞部向下分离至距颧弓上1~2 cm (颧弓后段lcm,颧弓前段2 cm)处,切开颞深筋膜浅层,暴露颞浅脂肪层,沿颞浅脂肪层分离至颧弓,在颧弓上缘偏内侧切开骨膜,沿骨膜下暴露颧弓和颧骨[1,2]。在直视下对面中份各骨折处,颧骨颧弓、眼眶和鼻骨等区域的骨折进行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②眶周切口入路(下睑缘下和眉弓外):最常用的是下睑缘下切口和眉弓外侧切口。下睑缘下切口,沿下睑缘下2~3 mm作水平切口,切开皮肤、皮下至眼轮匝肌表面,钝性分离眼轮匝肌至眶隔浅面,然后沿眶隔表面向下达眶下缘,切开骨膜,显露眶下缘和眶底,对涉及眶下缘和眶底的骨折复位固定。下睑缘下切口可向外眦延长(不超过外眦角外2 cm)显露眶外缘、颧额缝、颧骨体,行颧骨骨折复位固定。眉弓外切口是于眉弓外侧直接切开皮肤、皮下、骨膜显露颧额缝区,用于涉及颧额缝骨折的复位固定。③下颌下切口入路:自下颌骨下缘下方15~20 cm处平行下颌骨下缘,处依次切开皮肤、皮下、颈阔肌,剥离显露咬肌附着,切断翼咬肌联合韧带,切开骨膜,骨膜下分离上推咬肌显露下颌体、下颌角和下颌升支及后缘,向前延长至颏下可

肱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肱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一、体位:仰卧位,想肢曲胸前。 二、麻醉方式:臂丛麻醉 三、一般用物:ft科包、大盆包、敷料包、手术衣、电刀、吸引器连接管+头、纱布、纱球;刀片:11’ 及22*刀片各1;缝针:10X24圆针、10X24角针^$2个;缝线:子、7窒线。 四、特殊用物:六角螺丝ZI及电钻。 五、器械护士配合 1、消毒:保尔康纱球常规消毒。 2、铺单: (1)先对折剖腹单铺于胸前。 (2)铺开刀巾并用巾钳固左。 (3)中单包手。 (4)铺两层剖腹单。 (5)无菌绷带固左包脚中单。 (6)角针『线固泄无菌单、电刀及吸引器头,酒精纱球再次消毒。 2、眾露术野:22稠刀切皮,电刀止血、弯钳分离,并切开皮下组织,必要时1域4戮结扎出血点, 递助手甲状腺拉钩牵开术野。 3、复位:递术者卄膜剥离子剥离骨膜,牵拉复位,或借助单钩复位,递持柠器固折线,对与良好后,换以三爪柠折固立器固左钢板与竹而相合。 4、固迫:选择适合大小得钢板及钻头,递术者电钻钻孔,然后用攻丝扩大钻孔,测深器测S,六角螺终刀带钉固定钢板于fi■面,同法依次固,将钢板固定牢靠。 5、淸点用物:庆大盐水冲洗切口,淸点物品。 6、关闭切口: (DiW点无误后,以10X24圆针T线或10*线缝合筋膜及肌肉,广线缝合皮下。 (2)再次淸点无误后,以10X24角针4=线缝合皮肤。 (3)两把钩银对皮。 (4)洒精纱条覆盖,敷料帖覆盖切口。

一、体位:仰卧位,患侧臀下垫高。 二、麻醉方式:连续硬膜外麻醉三、一般用物:骨科包、大盆包、敷料 包、手术衣、电刀、吸引 器连接管+头、纱布、纱球;刀片:If及2273片各1;缝针:10X28 圆针.10X28角针各2个;缝线:4\ 7”丝线。 四、特殊用物:六角螺丝刀及电钻。 五、器械护士配合 1、消毒:保尔康纱球常规消毒。 2、铺单: (1) 先对折剖腹单铺于患侧腿下,如此两层。 铺开刀巾并用巾钳固定。 中单包脚。 铺两层剖腹单。 无菌绷带固定包脚中单。 (6)角针厂线固定无菌单、电刀及吸引器头,酒精纱球再次消毒。 2、暴露术野:22”圆刀切皮,电刀止血、弯钳分离,并切开皮下组 织,必要时r或r线结扎出血点,递助手甲状腺拉钩牵开术野。 3、复位:递术者骨膜剥离子剥离骨膜,牵拉复位,递持骨器固定 骨折线,骨折线对和良好后,换以三爪骨折固定器固定钢板与骨面相合。 4、固定:选择适合大小的钢板及钻头,递术者电钻钻孔,然后用 一、体位:仰卧位,患侧臀下垫高

肱骨干骨折治疗3种内固定方法比较

肱骨干骨折治疗3种内固定方法比较 【摘要】目的对肱骨干骨折的不同内固定治疗的再认识,并比较其疗效及适应症。方法采用切开复位用普通钢板,加压钢板,交锁隋内钉内固定等治疗方法。结论对于切开复位的方法很多,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选择合适内固定材料,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符合生物力学要求,有利于骨折的顺利愈合。 【关键词】肱骨骨折;内固定;疗效比较 1998年7月至2008年7月,本院共收治肱骨干骨折110例(不包括合并有神经血管损伤的病例),其中普通钢板固定21例,加压钢板固定49例,交锁髓内钉固定40例,现就这3种内固定方法的治疗效果探讨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本组110例,男78例,女32例,年龄14~68岁。右侧63例,左侧47例。骨折部位:肱骨上段骨折18例,中段骨折57例,下段骨折35。骨折类型:横断骨折49例,斜形骨折38例,蝶形骨折11例,粉碎性骨折12例。受伤原因:车祸伤48例,高处坠落伤21例,摔伤31例,重物砸伤10例。闭合性骨折96例,开放性骨折14例。 1.2治疗方法开放性骨折入院后急诊手术清创内固定,闭合性骨折入院后3~5d内手术。其中普通钢板固定21例,加压钢板固定49例,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约40例。 1.3术后处理普通钢板固定术后石膏固定4~6周后,改用小夹板固定10例,术后外固定支架固定4~6周后小夹板固定11例。8孔自动加压钢板固定49例均采用三角巾前臂悬吊于胸前固定4~6周。交锁髓内钉固定40例未采取外固定。所有患者术后均给予有效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 2随访及结果 本组110例均获随访,时间为1~3年,平均一年六个月。 2.1普通钢板固定21例,骨折愈合17例,愈合率81%。发生骨延迟愈合2例,骨不连2例,术后桡神经牵拉性损伤2例,术后3个月功能恢复。 2.28孔加压钢板固定49例,骨折愈合46例,愈合率9 3.8%。发生延迟愈合2例,1例骨不连,桡神经牵拉损伤2例,术后3个月内功能恢复。 2.3交锁髓内钉固定40例,骨折全部愈合,无桡神经损伤,肩关节功能基本正常。

骨科内固定的材料主要分类(附带图片)

骨科内固定的材料主要分类 骨科内固定材料是许多骨折病人手术时需要用到的手术器材。目前在临床上应用的传统骨科内固定材料主要有不锈钢系列、钴铬钼合金、钛和钛合金等,这些都是永久性植入材料。 (1)不锈钢系列:均为奥氏体的铁基合金。以奥氏体不锈钢为基础,再加入钛元素,使材料具有较高的抗腐蚀性能。加入了钼元素,并相应地减少硫、磷等杂质,从而提高了材料的硬度和耐腐蚀性。镍在不锈钢中的主要性能是防锈、抗腐蚀、提高材料的韧性。316、316L、317、3l7L牌号的不锈钢,惰性好、耐蚀性强。它的机械性能也适合制作内固定器材,是目前国际选用最广的医用不锈钢材料。 (2)钴、铬、钼合金:钴的硬度大,耐腐蚀性好;钼在合金中含量较不锈钢系列高,故合金的硬度大、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缺点是钴对细胞的毒性较大.植入人体后也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甚至有致癌作用。而且价格昂贵,制品加工困难,现已少用。 (3)钛及钛合金:包括纯钛和钛基合金两大类。 钛元素较活泼,晶体表面极易氧化。材料表面氧化后形成一层钝性氧化膜,性质稳定、惰性大、耐酸、耐腐蚀性和组织相容性好,对细胞的毒性极低。而且质量轻,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均较不锈钢、钴铬钼合金低。弹性模量接近人体皮质骨,作为骨折内固定材料有其优点,并有广泛应用价值。 纯钛的硬度低、质轻、不耐磨。如在真空800摄氏度氮化炉中经表面氮化处理后,可增加它的硬度、耐磨性和惰性。 常用的钛合金内固定材料有两种。 a.T-6A1—4V:国产牌号为TC4。其硬度和耐腐蚀性大于纯钛.而且质轻,是目前较为常用的内固定金属材料之一。 b.镍钛形状记忆合金:材料的组织相容性好,耐腐蚀性强。它在低温下可产生可塑性

中国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中国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2018 版) 背景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类创伤因素所致四肢骨折的患者日趋增多,接受内固定治疗的患者也逐年增加,由于患者伤情复杂多变,加上临床医生对患者自身感染高危因素认识的不足,导致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患者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目前,国内仍缺乏相应的诊疗共识,本着遵循科学性、先进性及实用性的原则,经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创伤骨科学组、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外固定与肢体重建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创伤外科医师分会创伤感染专家委员会和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创伤专家工作委员会成员讨论一致通过,制定本共识。 概述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是骨科医生所面临的临床难题之一,原因在于其诊断时常困难,治疗相对棘手,一旦不能及时有效控制感染,极易产生慢性骨髓炎,导致感染迁延不愈、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同时,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也是灾难性的,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 的社会、经济负担。早期准确诊断与合理规范治疗是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与致残率、恢 复肢体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 定义国际上最新研究表明: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仍缺乏规范统一的概念,既往绝大多数相关研究并未明确给出其定义,而使用一些界定骨折术后感染的关键词,如细菌培养阳性、伤口脓性渗出、 C 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升高等。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同为内置物,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与关节假体周围感染在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应将其视为与假体周围感染不同的一类疾病。 建议将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定义为:骨折内固定置入术后由于致病微生物污染或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所致的、与内置物接触的、伴或不伴周围软组织感染的骨组织感染。 分类 (一)时间分类根据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发病时间的不同分为 3 期:早期感染(<2 周):多因高毒力致病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感染所致,此期致病菌可能已初步形成生物膜,但其尚处于未成熟阶段,骨组织及周围软组织炎症变化并不明显;延迟期感染(2? 10 周):多由毒力稍弱的致病菌(如表皮葡萄球菌等)感染所致,此期致病菌形成生物膜逐步成熟,对抗生素及宿主免疫有更强的抵抗力,骨组织出现溶解进而不愈合,软组织出现进一步坏死; 慢性期感染(>10 周):多由低毒力致病菌感染所致,此期骨与软组织感染进一步加重,出现以骨质炎症性破坏伴新骨形成为特点的慢性骨髓炎。感染持续时间的不同,骨组织及其周围软组织病理学变化的不同,决定了其在治疗策略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二)骨髓炎Cierny-Mader 分型Cierny-Mader 分型包括解剖分型和宿主分型。解剖分型: I型髓内型:感染仅累及髓腔; II 型浅表型:通常有原发软组织的感染,感染累及骨皮质外层; III 型局限型:感染侵袭骨皮质内层,累及一侧骨皮质和髓腔,有边缘明确的皮质死骨形成,骨结构尚稳定; IV 型弥散型:累及整个骨皮质和髓腔,骨结构不稳定。 宿主分型: A 型:生理功能正常,免疫及血液循环等系统正常; B 型:全身和/ 或局部生理功能异常;

骨折内固定术适应证及固定方法选择应用分析

骨折内固定术适应证及固定方法选择应用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骨折内固定术适应证及固定方法的选择应用,以提升患者治愈率。方法13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获随访,观察不同治疗方法对应的治疗效果。结果随访2~18个月,平均随访10个月,术后前4个月每月均需入院复查,随访患者大多恢复良好,骨折愈合时间5~18个月,平均愈合时间11.5个月。非手术治疗42例患者,优23例、良19例、中0例、差0例,优良率为100.0%;钢板内固定治疗48例,优30例、良15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为93.8%;外固定支架治疗28例,优20例、良6例、中1例、差1例,优良率为92.9%;交锁髓内钉治疗12例,优7例、良4例、中1例、差0例,优良率为91.7%。结论不同程度骨折患者选用相适宜的固定处理方式,患者均可获得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骨折内固定术;固定方法选择;应用 骨折指的是骨结构发生部分或是完全的断裂现象,属于临床常见病症[1-3]。骨折后患者肢体功能下降或丧失,局部存在不同程度疼痛,并伴随有局部变形或肢体移动,部分还合并有肌肉组织损伤,有淤血、肿胀等症[4,5]。对骨折展开治疗时,选用适宜的固定方法是关键,其最终目的在于尽可能地恢复肢体功能,本文对骨折内固定术适应证及固定方法的选择应用进行分析,特收集本院2013年2月~2016年3月诊治的13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收集本院2013年2月~2016年3月诊治的13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其中男69例,女61例,年龄17~72岁,平均年龄(44.5±10.2)岁。骨折原因:车祸52例,跌伤28例,砸伤22例,斗殴致伤13例,其他损伤患者15例;骨折类型:开放性骨折78例,閉合性骨折52例;合并其他组织损伤:肺内脏器损伤6例,脑外伤11例,胸外伤9例;治疗方式:手术治疗88例,非手术治疗42例;开放骨折的Gustilo分型:Ⅰ型17例,Ⅱ型47例,ⅢA型51例,ⅢB型15例。 1. 2 方法患者入院后对伴随其他部位创伤患者,应积极进行对应处理及治疗,完成骨折修复准备后对不同程度损伤患者进行相适应的骨骼固定处理,非手术治疗方式:石膏+小夹板固定+根骨牵引。手术治疗方式:开放性骨折,Ⅰ~Ⅱ型损伤8 h内肿胀程度不显著患者酌情给予钢板内固定术或是交锁髓内钉固定术,肿胀程度明显者先给予跟骨牵引或是用石膏托,做好临时固定,再按闭合性骨折形式处理。ⅢA~ⅢB型患者先使用克氏针或钢板固定腓骨,再采用外固定支架来固定胫骨;闭合性骨折,持续进行石膏托、骨牵引等治疗,观察患处消肿,可见皮肤组织褶皱时再行切开行钢板内固定或交锁髓内钉固定。

骨折内固定材料的种类

骨折内固定材料的种类 1 一般资料 本组144例,男性92例,女性52例;年龄17~64岁,平均34岁。按a11 man分类[1]中段骨折103例,外侧段骨折41例;左侧骨折46例,右侧98例。本组均为闭合性骨折,合并有肩锁损伤患者未纳入本组病例分析。克氏针组62例,重建钢板组44例,镍钛记忆合金锁骨环抱器内固定组38例。 2 手术治疗 2.1 克氏针内固定切开后采用克氏针逆行穿入外侧骨折端髓腔至肩峰后穿出皮肤,骨折复位后克氏针再顺行穿入内侧骨折端髓腔内约4~6cm,最好穿透表面骨皮质。注意避免损伤锁骨下动脉。克氏针外侧端折弯,约留0.5cm,剪除多余部分,将针尾埋入皮下,伤口按期换药、拆线,患肢制动4周后逐步行功能锻炼。 2.2 重建钢板内固定切开显露骨折断端,清理血肿或肉芽组织,少量剥离骨膜及软组织。夹持两骨折端复位钳固定。如为粉碎性骨折先将大的骨折块用细钢丝或粗丝线捆绑复位固定。也可用拉力螺钉固定,选用6~8孔的重建钢板根据锁骨表面形状折弯成相应的弧度贴上。逐一钻孔,攻丝,拧入螺钉固定。术后伤口按期换药拆线,患肢制动2周后逐步行功能锻炼。 2.3 镍钛记忆合金锁骨环抱器固定显露骨折端,清理血肿及肉芽组织,稍作骨折两端骨膜剥离。复位骨折及骨折块,选择形状、大小合适的镍钛记忆合金锁骨环抱器,放在0~5℃无菌冰盐水中浸泡约2分钟,用撑开钳依次撑开各锁环抱臂,使张开距离大于锁骨干直径,然后将环抱器其中心对准骨折中心套在已复位好的骨折段上。用45℃左右的温盐水纱布覆盖,使环抱器自动恢复原环抱状态而固定骨折段。术后伤口内放置引流条24小时。患肢制动2周后逐步行功能锻炼。 3 结果 本组病例随防4~18个月。克氏针内固定组,8例克氏针外滑退出,针尾顶破皮肤致炎症反应,1例骨折不愈合,6例骨折愈合时间超过4个月,1例骨折端畸形愈合,4例肩关节活动功能受限;重建钢板内固定组及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组,全部均在术后12周内摄x片检查,全部骨性愈合,肩关节活动功能恢复正常,内固定无松动。

掌骨骨折行手术内固定治疗

掌骨骨折行手术内固定治疗 【摘要】掌骨骨折是手部骨折的常见类型,愈合后轻微的短缩和成角畸形对功能无严重影响,但严重的短缩、背部成角及旋转畸形常引起临近关节活动受限及影响外观。Huffaker等认为,切开复位及内固定术可获得正确的解剖复位,患者可早期行关节功能锻炼,是掌指骨骨折较好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掌骨骨折;手术;固定;复位 掌骨骨折在临床手外科中较为常见,早期良好复位和可靠内固定对手部功能恢复至关重要。如不及时恢复其解剖位置,可造成手功能残疾。采用掌骨骨折进行手术内固定治疗,疗效满意,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1 手术方法 采用臂丛麻醉,在止血带控制下操作。闭合性骨折,采用背侧纵形切口,相邻两掌骨骨折可用一个切口完成。开放性骨折先进行清创,根据伤口情况适当延长暴露骨折端。术中对骨膜适当剥离,注意保护伸肌腱、支持带、关节囊。直视下牵引复位,掌骨颈和基底骨折用T型或L型钢板固定,掌骨干粉碎或横形骨折用直型钢板固定,将钢板适当塑形后一般安放在骨折端背侧方,缝合或邻近掌背筋膜瓣转移覆盖钢板。掌骨干长斜形骨折用单纯螺钉固定,一般用2~3枚螺钉垂直于骨折线固定。术中察看骨折端解剖标志是否还原,以确定复位情况,同时活动手部各关节检查内固定是否牢固。经C臂透视检查骨折复位固定满意后,止血,闭合伤口。对于合并伸肌腱损伤者同时予以修复。术后一般不需外固定,但对有合并肌腱损伤者,术后石膏外固定3~4周。 2 术后处理 对于无合并肌腱损伤的骨折用钢板或螺钉固定者,术后24 h换药,开始主动性的手部功能锻炼,指导患者适度的主动屈伸掌指关节和各指间关节,术后1周内手部功能锻炼为每天1~2次,每次2~3下的主动屈伸指活动,1周后逐渐增加锻炼次数,3~4周后可施适当外力被动活动手部各关节。对有合并肌腱损伤者应在术后3周开始进行渐进性功能锻炼。术后2、6、12、16周时复查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 3 讨论 3.1 移位掌骨骨折的手术必要性第2~5掌骨微弯曲,凹面在掌侧,四个掌骨呈放射状排列,远端由掌骨深横韧带相连,掌侧骨间肌和背侧骨间肌附着于掌骨上。其完整与稳定对手功能发挥至关重要,虽然多数掌骨骨折可以通过保守治疗获得满意效果,但对有移位骨折、粉碎骨折、多发骨折、关节内骨折、开放骨折等常需考虑手术治疗。移位不稳定骨折,手法复位及外固定维持比较困难,掌骨易发生旋转、短缩、成角畸形,从而影响手部外形和功能。而手术治疗可使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