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信息化建设

高校信息化建设
高校信息化建设

高校信息化建设

高校信息化是指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高等院校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构建信息化校园,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强化教学质量、促进科研教研、提升服务水平。以高性能校园网为基础,实现教务管理、教学资源管理、科研管理、后勤与服务管理的全面整合,实现信息化增值服务,是信息经济条件下高等院校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我国高校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的必由之路。

1目前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近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所有高校都接入了Internet,绝大部分高校建成了自己的校园网,主干网络达到100M甚至1000M或万兆,高校信息化体系初现规模;主管部门和高校自身非常重视信息化建设,人、财、物各方面的投入很大;制定了中长期规划,信息化的内容建设逐渐丰富。但经过十多年的基础设施建设后,下一步的投入方向、整体目标不明,暴露出不少隐患,阻碍了高校信息化向深层次发展。

1.1部门之间条块分割,缺乏统一接口和标准

全校的信息化建设得不到统一的规划,各院、系、职能机构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各自为战。教务、办公、财务、图书、后勤、保卫、科研都建立了自己的管理信息系统,由于所采用的软件系统不一致、数据标准不统一,在全校范围内人为地形成了一个个的信息孤岛,不但导致了校内大量的低水平重复建设,资金浪费严重,还给教学、科研带来了极大的麻烦。1.2服务粗糙,缺乏深层次的增值服务

毫无疑问,高校信息化建设是基于高质量的校园网络,但仅依靠传统的WWW、FTP、E-mail、BBS、电子教室等服务远远不能满足信息化建设的要求,短信平台、消息中心、招生就业数据仓库、知识库、评估系统等增值服务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却没有充分实现。

1.3重设备购置,轻软件投入在高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这种趋势表现得非常明显,硬件投资大,软件投资小,网络利用率低,教师、学生、管理方面的许多资源没有及时整合,信息服务粒度大。

1.4缺少有力的组织机构,信息化建设方向不明确虽然各高校均成立了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但往往对信息化建设的进度和规模估计不足,当把1000M校园网建立起来后,接下来如何充分利用校园网,实现虚拟大学、无纸化办公、管理决策智能化等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和成熟的方案,致使信息化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无所适从,甚至停滞不前。

2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结构

校园综合信息平台是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硬件环境(包括设备、教室、办公室)、教学资源(如图书杂志库、教案讲义库、软件课件库、试题成绩信息等)、到教学活动(包括上课、学习、辅导、答疑、作业)、最后到管理(检查、督促、考核、评比等)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从而提升了传统校园的效率,扩展了传统校园的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

校园综合信息平台建设是分阶段、分层次的,它经历的是由硬到软、由下而上、螺旋上升的建设过程。

2.1校园网络架构

校园网络是高校信息化平台最底层的基础的设施,由校园网各种计算机、路由器、交换机、通信线路、防火墙、专用服务器等组成,具备连入Internet的环境,没有相应的网络基础设施,信息不能流动,就不可能形成信息空间。

2.2共享数据库

整个信息化平台的数据基础,由学生信息库、教师信息库、文件档案库、教学资源库、管理资源库组合而成,不同的数据库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在数据仓库的基础之上,可以进行更高级的应用扩展。

2.3基础信息服务

基础信息服务是信息流动的软件基础,包括校园一卡通管理系统、E-mail、FTP、WWW、BBS站、DNS、图书馆管理系统、身份认证、目录服务、安全服务、计费管理等信息化应用系统。

2.4增值与拓展服务

是在基础信息服务基础之上对数据仓库的应用挖掘,生成的各个应用系统直接管理各种信息资源,并提供接口方便用户使用和继续开发。高级应用服务由以下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即对校园内部综合管理部分,如无纸化办公系统、数字图书馆、学籍管理系统、教务信息系统、后勤服务系统、信息查询系统、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统计分析系统、多媒体网络教学与课件制作系统、教学管理系统、专家评估系统等;

第二部分,即学校对社会以及校园外部的服务管理部分,如招生管理系统、就业服务管理系统、网上社区管理系统、毕业生跟踪反馈系统。

2.5数字化虚拟校园

是校园信息化系统建立后,大学功能的自然扩展,使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突破传统的概念,延伸其内涵,成为一个可以覆盖网络可达范围的无围墙的电子化校园。

3校园信息化规划

通过校园信息化平台的建设,用层次化、整体的观点来实施校园的信息化建设,将校园网上信息进行更好的组织和分类,让用户在网上快速发现自己需求的信息,为师生提供网上信息交流的环境,让管理人员科学地、规范地管理自己的数据,并将这些信息很方便地发布出去,能够对学校所有信息资源进行统一的、科学的组织与管理,并以最有效的方式提供给更多的用户,达到数字化目的。

3.1信息化校园的内涵

信息化校园不只是信息技术在校园中的应用,更加重要的是要全面建立起信息时代的教育理念、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在互联网空间中,建立起虚拟校园,实现现实校园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扩展与延伸,扩大办学规模、增强办学效益。“数字校园”建设就是以现实的校园为依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全面处理、整合、存储各种资源,重组、构建、提升各类活动的过程,它是一项涉及学校各方面工作的系统工程,是一个需要长期建设、不断完善的过程。其内容分为三个方面:高性能校园网络及软件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教学、科研和管理资源建设;以提高管理效率为目的的各类应用系统的开发与集成。

3.2信息化校园建设的基本原则

原则一:校园资源的数字化

在各个层次系统的建设中,始终贯穿着资源的数字化。资源数字化的程度反映了各个系统的应用水平,也代表了校园综合信息平台的建设程度。在校园综合信息平台建设中,已有的非数字化资源需要数字化,新的资源经过数字化加入数据仓库中,因此需要建立起长期的数字资源集成的体制和机制。

原则二:数字信息的标准化

在校园综合信息平台的建设中应遵循一定的标准,特别是公共信息的标准。各部门在建设信息管理系统时,只有遵循统一的信息标准,才能使不同部门建设的应用系统之间数据相互流通共享。

原则三:应用系统的统一化

为了便于在校园综合信息平台内进行应用系统的集成和建立应用系统合理的分布和构架,需要制定应用系统的标准,采用统一的数据库平台、开发环境和运行环境,建立全局的数据字典,统一归口信息化校园管理办公室(校园信息化建设办公室)协调管理。

原则四:数字资源的集成化

信息化校园包括硬件环境(信息化校园的基础平台、应用系统、信息化资源和人力资源等)和软件环境(信息化校园建设项目的组织结构、项目投资、综合管理、师生对信息化校园的态度等),更注重信息化教学、科研、管理、服务行为。因此,基于信息化管理平台上的数字资源应该是集成并经过整合的信息,通过数据仓库存贮,利用数据挖掘技术为学校领导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原则五:以应用推动网络基础服务的发展

校园网建设一般都是从网络基础设施开始,随着服务要求的提高,特别是增值和拓展服务的发展,软件系统反过来向硬件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底层的软件开发平台、支撑系统提出了新的需求,这些都要求软硬件基础设施有新的发展。例如建立校园内的数据仓库,必须统一规划、建设、管理服务器软硬件资源,以满足校园网中多层次立体化服务对系统管理、系统安全、数据共享、降低成本的要求。通过应用带动基础设施建设,达到更高性能的数字化服务。结束语

校园信息化建设是推进高校教学和科研,实现高校向高水平、国际化、研究型方向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基础性、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工作,是学校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部分,其建设水平是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学校形象和地位的重要标志。

校园信息化和信息化校园的建设实施将深入地影响到校园内各类用户、各个管理机构和部门,它的建设要适应、更要推动学校的发展。在校园综合信息平台的建设中,现有的一些管理模式、管理机构将发生变革,向着更合理、更科学的方向发展,一些新的管理理念也会产生,如电子签名和电子认证。

信息化建设不单纯是一个技术问题,搞教育信息化一定会触及管理机构的重组、人员的优化等敏感问题,仅依靠一个技术部门是难以胜任的。在实施过程中,需要一个部门能够超越各职能管理部门的权威,对学校信息化有决策能力,起到协调各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的作用。

高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高校信息化是指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高等院校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构建数字化校园,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和教学质量,促进科学研究,提升服务水平。高校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形成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正推动着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的全面创新和深刻变革。当前高校信息化发展已经呈现不断增长的势头,然而学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研究和寻找一条可行的、适合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道路是很有必要的。 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近几年来,高校信息化建设工作成绩显著,在校园网基础设施建设、基础信息数据源建设、教学信息化建设和管理信息系统以及信息化保障制度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设施建设有了较快发展 目前,高等学校已经全部建成了校园网络,校园在学生宿舍、教学、科研与管理楼宇的覆盖率达到83%,学校无限网络覆盖学校公共区域的比例达到了16.7%,学生人均信息点数达到了0.59;我国自主研发的Cernet软件系统,连接了分布在200多个城市的大学,教育机构、科研单位,互联单位达到了2000多个,用户超过了2000万人,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学术互联网。 2.数字资源体系基本形成 目前我国建立了“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成员图书馆超过500家,联合目录数据库数据量180万条,馆藏总量近700万条;“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集中收录了近2800种中外文期刊和37万种外文图书,面向全国高校开放文献传递服务,注册用户近4000个,成员馆遍及全国。“大学数字博物馆”建设项目收集了30所高等院校的10余万件优质教学标本和特色藏品等基础资源,涵盖了地球科学、人文科学、生命科学和科学技术四大领域。此外,绝大多数高校建立了教学数据库,包含多媒体素材,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库和题库等。 85.7%的高校建立了电子图书资源,校均电子图书资源达到29.3万册。 3.信息化教学与应用取得长足进步 高等学校普遍采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课程比例

大学信息化建设规划

关于目前学院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及解决方案的报告 “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我国实现教育现代化战略的基本指导方针。为实现学院提出的二次创业的跨越式发展战略,校园信息化建设是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内容和基本前提,研究和实施学院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基础性和经常性的工作,其建设水平是高校整体办学水平、学校形象和地位的重要标志。 随着近几年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各高校信息化建设工作已经全面铺开,我院与其他院校相比,信息化建设方面起步晚、投入少,无论在信息化硬件还是软件建设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为尽快缩小差距,全面提升学院信息化建设水平,特建议如下: 一、学院网站建设 1、学院门户网站建设及维护 学院门户网站是学院进行网上宣传与展示、提供各类在线服务、实现校内外互动交流的重要平台。为进一步办好我院门户网站,完善网站信息公开、在线服务、学术参与、宣传展示的功能,提升学院的网上知名度,支撑学院各项事业发展,应对门户网站进行全面改版。改版后的网站应体现学院的办学特色与人文内涵,突出学术氛围,整体风格精美简约、典雅大方。 改版工作的实施方案建议: (1)网站页面制作 现教中心网络管理科负责门户网站的首页、一级栏目页、二级栏目页和内容展示页的页面设计和最终的网站制作。 (2)网站栏目设置 现教中心提出网站一、二级栏目设置建议,经院党委宣传部审定,最终确定各级栏目设置。 (3)网站栏目内容 根据网站栏目设置情况,各栏目内容由所涉及到的相关部门提供,经党委宣传部审核,由现教中心网络管理科设计发布。

(4)网站内容更新维护 党委宣传部应根据学院信息变更情况及时通知现教中心网络管理科对网络栏目内容进行更新。 2、二级网站建设及维护 各系、部、中心业务网站建设由部门提供网站页面设计和栏目设置方案,现教中心网络管理科协助系统搭建和建设网站,网站内容和后期数据及更新由各部门自行维护。 3、网站群建设规划 更新现有内容管理系统,部署站群管理系统,建设以学院门户网站为中心和部门网站、信息系统为基础支撑的学院网站群。实现统一规划,建立在一个软件平台之上,分布式维护;应用分级权限管理机制,保证信息共享和信息安全;实现信息资源统一存储,统一分类,充分挖掘和利用信息价值。 二、网络中心机房建设 1、现有网络中心机房存在的问题 (1)使用面积小 我院现有网络设备规模较建网初期发生了很大变化,服务器从最初的4台增加到16台,核心设备从最初的3台增加到6台,光纤线路从最初的2条增加到10条。随着规模的扩大,现有机房变的越来越拥挤,已经不能满足现有网络中心运行需要,更没有今后扩容的空间。 (2)配电系统不匹配 随着网络设备的增加,线路负荷逐年递增,给现有配电系统带来巨大压力。由于现有机房没有电源分配柜,仅有的几路供电都是插座级联,存在超负荷隐患,增加了网络设备损坏风险。一旦配电系统出现问题,就可能出现核心设备损毁,甚至引起火灾,造成不可挽救的后果。 (3)给排水存隐患 我院网络机房所在的一号办公楼属于八十年代砖混结构建筑,墙面、墙体均无防水措施,每年到雨季和冬季化雪时间,经常发生墙体阴水现象。现有暖气管道已经使用多年,虽然目前没有发生故障,但

高校信息化建设方案

信息化建设方案 一、建设背景 我校自2000 年建立校园网络以来,学校各职能部门利用校园网络已初步实现了办公自动化。目前我校各部门所应用的办公自动化系统有学生处的学生管理系统,教务处的教务系统,网管中心的网络管理系统,图书馆的图书系统,人事处的人事系统,OA 办公自动化系统等等。 从我校的信息化建设现状可见,以上大量的业务系统、基础数据均分布在二级部门进行低水平,重复管理。各重要数据的产生源大多分布在各二级部门没有统一的标准,目前现有的比较重要的应用几乎都没有应用级别的备份。 因此建立一个集中管理、规范的数据中心成为数字化校园建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二、数据不统一为学校带来的影响 由于这些系统没有进行过统一的规划与统一的管理,因此经常会出现以下的一些问题: 1、数据的及时性 由于缺乏数据的统一管理,在数据上报时总是不能够及时有效的上报数据。 2、数据的准确性 由于工作人员各人做事方式和能力以及责任心等方面上的差异,管理执行过程中难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正确、即时、协同高效。

3、数据的重复性 由于数据不统一各院系及各职能部门经常会出现重复统计数据的现象发生,增加了各工作人的工作量。 4、数据的安全性 由于工作人员可以在本地机器上导出,拷贝并借助第三方工具 (QQ/OUTLOOK/FT等)在公网上传递文件,学校的机密也容易从内部泄露;计算机的硬件损坏造成学校重要数据丢失,造成学校经济损失。 三、我校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根据我校信息化现状和需求,结合数字校园发展大方向,我校校园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应是建设一个中心、一套标准、四个应用支撑与管理平台;开发一系列应用系统,集成部分原有系统;为全校师生员工提供个性化、可订制的综合校园信息服务门户。“一个中心”是立足于应用系统长期发展与建设的需要,集中管理全校网络应用和软硬件平台的校园网数据中心;“一套标准”是指符合国家、教育部、相关行业标准并用于规范学校各业务系统持续建设的信息编码标准集;“四个应用支撑与管理平台”是为实现全校数据共享和信息编码统一的共享数据平台,为业务系统开发提供快速定义和开发集成接口的业务构建平台,为全校师生用户在校园网上提供惟一数字身份的统一认证授权平台,为全校师生用户提供惟一的服务访问入口的信息门

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摘要]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的教务管理工作朝着信息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成为必然趋势。文章主要阐述了高校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的一些实践和思考。 [关键词] 教学管理信息化系统 教务管理工作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务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近年来,高等教育规模持续扩大,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高校教学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使传统的教务管理模式面临着极大的挑战,而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给高校教务管理工作带来了机遇,该项工作必将向着信息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 一、建立教务管理系统的重要性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大背景下,高校的办学规模逐年扩大,专业不断分化,学生人数迅速增加,特别是学分制的实践,传统的教学管理手段已经不能适应当前高校教学环境,高校建立现代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势在必行,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2l世纪,社会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发展和应用,并已成为各行各业管理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教务管理信息化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普及,高等教育逐渐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高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专业增加,师生人数日益增多,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所要处理的事务和数据越来越多,工作量越来越大。为保证教学管理能稳定、高效、经济地运行,只有充分利用飞速发展的现代化计算机技术,才能使教务管理工作准确、高效,从而提升教学管理水平。 我国许多高校已经实施了学分制,学分制的实践使教务管理的对象由群体转向个体,即由班级转向单个学生,赋予了学生充分的选择权、决定权和参与权,突出了教务信息的多样化、个性化、具体化和复杂化。教务管理的内容不断增加,难度也逐渐加大,若仍然维持原有的手工管理方式不变,必将成为教育改革的障碍。面对新的形势,高校必须进行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更好地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抓住教育改革的机遇,加快发展。因此,教务管理信息化是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 二、教务管理系统建设模式 目前,很多高校在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已取得了显著成果,其建设途径主要有高校自主开发、高校与软件公司联合开发和直接购买软件公司的产品。三种途径各有利弊,高校应根据自身的特点,采取适合自己的建设途径。 1. 高校自主开发教务管理信息系统 自主开发的优点是:高校的人才、知识、设备高度集中,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根据本校管理的特点量身定做,这样开发的软件有较强的适应性,软件的维护、修改和完善有自主权,有利于以后软件的扩充。其缺点是: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周期比较长,开发出来以后的软件跟不上业务的变化,面临繁重的修改任务。 2. 高校与软件公司联合开发 由高校的业务管理人员参加软件开发的全过程,根据高校自身的特点,提出开发意见和建议,由软件公司技术人员编写程序。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直接购买软件导致的弊病,

高校信息化建设教学文案

高校信息化建设

高校信息化建设 高校信息化是指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高等院校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构建信息化校园,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强化教学质量、促进科研教研、提升服务水平。以高性能校园网为基础,实现教务管理、教学资源管理、科研管理、后勤与服务管理的全面整合,实现信息化增值服务,是信息经济条件下高等院校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我国高校 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的必由之路。 1目前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近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所有高校都接入了Internet,绝大部分高校建成了自己的校园网,主干网络达到100M甚至1000M或万兆,高校信息化体系初现规模;主管部门和高校自身非常重视信息化建设,人、财、物各方面的投入很大;制定了中长期规划,信息化的内容建设逐渐丰富。但经过十多年的基础设施建设后,下一步的投入方向、整体目标不明,暴露出不少隐患,阻碍了高校信息化向深层次发 展。 1.1部门之间条块分割,缺乏统一接口和标准 全校的信息化建设得不到统一的规划,各院、系、职能机构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各自为战。 教务、办公、财务、图书、后勤、保卫、科研都建立了自己的管理信息系统,由于所采用的软件系统不一致、数据标准不统一,在全校范围内人为地形成了一个个的信息孤岛,不但导致了校内大量的低水平重复建设,资金浪费严重,还给教学、科研带来了极大的麻烦。

1.2服务粗糙,缺乏深层次的增值服务 毫无疑问,高校信息化建设是基于高质量的校园网络,但仅依靠传统的WWW、FTP、E-mail、BBS、电子教室等服务远远不能满足信息化建设的要求,短信平台、消息中心、招生就业数据仓库、知识库、评估系统等增值服务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却没有充分实现。 1.3重设备购置,轻软件投入在高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这种趋势表现得非常明显,硬件投资大,软件投资小,网络利用率低,教师、学生、管理方面的许多资源没有及时整合,信息服务粒度大。 1.4缺少有力的组织机构,信息化建设方向不明确虽然各高校均成立了信息化工作领导 小组,但往往对信息化建设的进度和规模估计不足,当把1000M校园网建立起来后,接下来如何充分利用校园网,实现虚拟大学、无纸化办公、管理决策智能化等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和成熟的方案,致使信息化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无所适从,甚至停滞不前。 2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结构 校园综合信息平台是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硬件环境(包括设备、教室、办公室)、教学资源(如图书杂志库、教案讲义库、软件课件库、试题成绩信息等)、到教学活动(包括上课、学习、辅导、答疑、作业)、最后到管理(检查、督促、考核、评比等)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从而提升了传统校园的效率,扩展了传统校园的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

大学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

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某某大学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

目录 1 项目背景 (2) 1.1图书馆概况 (2) 1.2现状和问题 (2) 1.3项目目标 (3) 2 项目范围 (4) 3 系统解决方案 (4) 3.1 技术解决方案 (5) 3.2 业务解决方案 (6) 3.3 系统实施策略 (8) 3.4 实施阶段和交付成果 (9) 4 项目费用预算 (11) 4.1 项目费用一览表 (11) 4.2 硬件配置清单及预算 (11) 4.3 网络配置清单及预算 (11) 5 项目实施的组织架构 (12) 6 项目实施的风估 (13)

某某大学图书馆信息化项目规划方案设计 1 项目背景 1.1图书馆概况 某某大学图书馆成立于195*年。她历史悠久、藏书丰富、建筑宏伟、环境幽雅,文化底蕴浓厚。她是学校的图书文献信息中心,是参与学校教学、科研、学术等活动的重要机构,是育人德学的核心机构,也是学校服务社区的窗口。 图书馆现由@@馆和@@馆组成,总建筑面积达4.7万平方米。其中@@分馆1987年建成使用,建筑面积0.4407万平方米。@@分馆2006年建成交付使用,建筑面积4.3265万平方米。入口门禁系统实行计算机管理,可以采集进馆人员的数据和产生详细的进馆记录,各种不同功能的阅览室20多个,可同时接纳*000多位读者进馆阅览。馆内设有:文献建设部、流通阅览部、网络技术部、学科建设服务部、办公室等部门,现有工作人员120人。经过50余年的发展,我馆馆藏纸本文献总量已达*25万余册(件)、中外文期刊近4800余种。除纸本资源外,在图书馆网站上还运行有Ei、SD、 CNKI、万方、书生等商家的电子期刊论文全文或摘要、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电子图书、报纸等多种类型的数字资源,供全校师生使用。 1.2现状和问题 现状:某某大学图书馆在信息化建设上,馆内有500多个有线信息点,无线网络覆盖整个图书馆,每层公共区域都为读者配备了检索机;图书馆网络中心也通过兆光纤与学校网络中心相连,可供千读者获取图书馆文献信息;与省内高校图书馆和省级科技信息研究机构建立协作,可以跨空间享用资源。图书馆建设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1999年已实行馆藏资源的微机化管理; 2006年新馆采用“大开间、大开

大学校园信息化建设方案

大学校园信息化建设方案 摘要:作为学校公共服务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校园网络已成为学校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在“211工程”的支持下,东北大学校园网络基础设施面貌得到了根本改变,与之相适应的校园信息化水平也得到了较大提高,本文提出了东北大学信息化建设的指导原则和总体目标,并给出了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分阶段实施方案,以期对今后进一步的校园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 1.引言 在“211工程”的支持下,东北大学校园网络基础设施面貌得到了根本改变,实现了“千兆主干、百兆接入”的目标,可以向全校师生提供高质量基本网络服务,部分应用支持系统与信息服务系统在校园网上平稳运行。这些都为东北大学深入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最终实现“校园信息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积累了有益的经验。搞好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是事关学校能否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中之重的大事。一个较为实际的校园信息化建设规划,将对长期的校园信息化建设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校园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首先,做一个长远而系统的整体规划是实施任何系统工程必需的步骤和一贯做法。其次,校园信息户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分步、分层次逐步实施,逐步完善。同时,校园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异常艰巨而复杂的任务,需要全校师生员工下大力气和不懈努力,才能使校园信息化的成果更加巩固。另外,校园信息化建设应该以点带面,逐渐突破,逐步全面铺开。从长远着想,用发展的眼光规划设计校园信息化的蓝图是进行校园信息化建设的首要任务。 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统一全校教职员工对校园信息化的思想认识,加大各个二级部门的信息化建设考核力度,将信息化建设变成一个人人支持的大环境。使得全校师生员工投入到信息化校园建设环境中来,才能不断开发出来网络上的应用系统。 2.建设原则和总体目标 校园信息化是以校园网络为基础,从教学环境、教育资源到教学科研活动全部信息化。其特点在于利用信息技术把学校教育科研机构、教育科研基础设施、教学资源等进行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使得校园内的教师、学生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各种教学、科研

某大学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正式样本

文件编号:TP-AR-L6013 There Are Certain Management Mechanisms And Methods In The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s, And The Provisions Are Binding On The Personnel Within The Jurisdiction, Which Should Be Observed By Each Party. (示范文本) 编制: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某大学信息化建设管理 办法正式样本

某大学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正式样 本 使用注意:该管理制度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管理机制和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设置的规范,条款对管辖范围内人员具有约束力需各自遵守。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 纲要(2010-2020)》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2011-2020)》要求,为规范学校信息化建设和管理 工作,维护校园各类信息系统的稳定、可靠和安全, 有效发挥信息系统作为公共服务体系在教学、科研和 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有序推进学校信息化工作的开 展,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贯彻“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平 台、归口管理”的原则,实行学校、业务主管单位、

使用单位分级管理制度,明确责任,逐步实现“硬件集群、数据集中、应用集成、安全可靠”的建设目标。 第三条信息化建设是指直接应用于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以计算机和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系统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信息基础设施。是指由学校和各电信运营商在校园范围内建设的各类通讯管线、通讯电缆和光缆、通讯基站、弱电机房、网络设备、楼内弱电布线、无线网(WiFi)室外和室内接入设备等。 2. 信息系统建设。包括各类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应用平台、应用软件及中间件等的采购、开发和集成;以及相关信息化硬件设备的采购,包括服务器、存储、网络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设备,但

高校校园信息化建设方案

校园信息化建设方案 摘要:作为学校公共服务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校园网络已成为学校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在“211工程”的支持下,东北大学校园网络基础设施面貌得到了根本改变,与之相适应的校园信息化水平也得到了较大提高,本文提出了东北大学信息化建设的指导原则和总体目标,并给出了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分阶段实施方案,以期对今后进一步的校园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 1.引言 在“211工程”的支持下,东北大学校园网络基础设施面貌得到了根本改变,实现了“千兆主干、百兆接入”的目标,可以向全校师生提供高质量基本网络服务,部分应用支持系统与信息服务系统在校园网上平稳运行。这些都为东北大学深入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最终实现“校园信息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积累了有益的经验。搞好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是事关学校能否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中之重的大事。一个较为实际的校园信息化建设规划,将对长期的校园信息化建设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校园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统一规划、分

步实施。首先,做一个长远而系统的整体规划是实施任何系统工程必需的步骤和一贯做法。其次,校园信息户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分步、分层次逐步实施,逐步完善。同时,校园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异常艰巨而复杂的任务,需要全校师生员工下大力气和不懈努力,才能使校园信息化的成果更加巩固。另外,校园信息化建设应该以点带面,逐渐突破,逐步全面铺开。从长远着想,用发展的眼光规划设计校园信息化的蓝图是进行校园信息化建设的首要任务。 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统一全校教职员工对校园信息化的思想认识,加大各个二级部门的信息化建设考核力度,将信息化建设变成一个人人支持的大环境。使得全校师生员工投入到信息化校园建设环境中来,才能不断开发出来网络上的应用系统。 2.建设原则和总体目标 校园信息化是以校园网络为基础,从教学环境、教育资源到教学科研活动全部信息化。其特点在于利用信息技术把学校教育科研机构、教育科研基础设施、教学资源等进行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使得校园内的教师、学生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各种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活动。 东北大学校园信息化建设应本着“统一规划、软硬并重、分步

高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高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网络技术的发展给高校财务管理带来巨大的挑战,财务管理信息化是财务管理改革的必然趋势。在校园网络化为财务信息化管理提供技术保障的条件下,从某种意义上讲,财务信息化建设是对学校的人财、物等资源在管理机制、管理理念、工作方式、信息应用等方面进行的一次创新和变革。 一、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1、有利于高校财务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可以利用现代发达的网络环境改变传统的财务信息化管理,为高校财务管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例如高校可利用自动化网络办公系统,实现财务信息的无纸化网上传输,既节约了资源,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另外,高校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发财务信息网络查询系统,公布各方面的财务信息,使各部门使用者可以随时随地获得需要的财务信息。 2、有利于高校之间的相互学习和沟通 高校财务信息化是一个广泛的信息化概念,重要意义在于各高校可以加强信息交流与沟通。由于各高校办学历史、办学条件、地理环境及组织结构存在差异,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不同情况也是正常现象。通过网络平台,彼此学习和相

互交流对方的管理经验,可以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有助于使高校的会计系统由封闭型走向开放型。 3、有利于向使用者提烘更为及时、准确的信息 财务信息化管理可以在经济业务发生进行会计处理的同时,将信息集成一个管理信息系统,及时对外公布。使用者可以随时到财务网查询所需要的信息。财务部门能够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财务信息情况,为高校财务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领导层也可以根据最新的财务信息进行预测分析,进而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决策。 二、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l、高校领导忽视财务信息化的作用。 高校是吃“财政饭”,许多校领导思想中普遍存在“重进轻出”、“重经费分配、轻财产监督”的观念,凭借个人经验与能力决定资金的分配与使用,忽视财务信息在财务管理决策中的作用,也因此忽视了财务信息化的作用。另一方面,没有看到财务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建设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反而认为财务信息化会占用大量的信息资源,从而与教育信息化发生冲突。 2、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随着高校财务信息化的建设,要求高校财务人员工作性质,如工作的效率、服务的品质;高校财务人员素质,如知识结构、工作技能、道德观念及人际关系;高校财务人员品

浅谈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战略

浅谈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战略 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信息网络广泛普及,逐渐渗透人们的生活,高等教育信息化不再遥不可及。为适应教育现代化的方针,高等教育走上了变革创新的道路,不断突破自我。在更高更新的教育教学、管理、人才培养等模式要求下,高等教育信息化已是势在必行,未来的高等教育势必出现更宏伟的蓝图。 现今的社会是信息化社会,各种信息资源的分享交流已逐渐演变为人们的日常活动。在高校中,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学校发展的重点工作,各大高校均投入较大的财力、物力进行信息化建设,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科研和管理,实现本校的教育信息化。然而,高等教育信息化绝非一朝一夕便能建成,在其发展进程中势必存在各种问题,我们只有整体把握研究高等教育信息化,才能使其实践更具科学性。 1 教育信息化的产生与构成 20世纪90年代末,网络技术的迅速普及使社会发展与信息技术密切联系,人们开始提出“社会信息化”,投射到教育方面,便出现了“教育信息化”。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信息化,并将信息技术的引进视为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 1.1 产生背景 教育信息化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根有据,随时代发展逐步衍生开来的。教育信息化的产生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1)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三次世界性教育改革的内在要求;(2)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改革提供新的支撑;(3)新的社会形态要求产生与之相应的新的教育形态。 1.2 构成要素 进过对教育信息化的不断研究和实践,教育信息化的基本构成要素已被揭示,即观念形态的要素、物质形态的要素、人的要素。教育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决定了教育形态的性质,制约着教学形式与模式的改革和变化。如果教育构成要素及其关系与教育信息化的要素及其关系不相符合,那么当下的教学模式就无法跳出传统教育形态的框架,更遑论符合现代化社会的教育信息化形态。 2 教育信息化的特点与作用 教育信息化促进了教育现代化,改变了教育手段、教育思想、教育模式等。 2.1 教育信息化的特点

浅谈高校信息化建设

1.2 服务粗糙,缺乏深层次的增值服务 毫无疑问,高校信息化建设是基于高质量的校园网络,但仅依靠传统的WWW、FTP、E-mail、BBS、电子教室等服务远远不能满足信息化建设的要求,短信平台、消息中心、招生就业数据仓库、知识库、评估系统等增值服务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却没有充分实现。 1.3 重设备购置,轻软件投入 在高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这种趋势表现得非常明显,硬件投资大,软件投资小,网络利用率低,教师、学生、管理方面的许多资源没有及时整合,信息服务粒度大。 1.4 缺少有力的组织机构,信息化建设方向不明确 虽然各高校均成立了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但往往对信息化建设的进度和规模估计不足,当把1000M校园网建立起来后,接下来如何充分利用校园网,实现虚拟大学、无纸化办公、管理决策智能化等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和成熟的方案,致使信息化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无所适从,甚至停滞不前。 2 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结构 校园综合信息平台是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硬件环境(包括设备、教室、办公 室)、教学资源(如图书杂志库、教案讲义库、软件课件库、试题成绩信息等)、到教学活动(包括上课、学习、辅导、答疑、作业)、最后到管理(检查、督促、考核、评比等)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从而提升了传统校园的效率,扩展了传统校园的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 校园综合信息平台建设是分阶段、分层次的,它经历的是由硬到软、由下而上、螺旋上升的建设过程。 2.1 校园网络架构 校园网络是高校信息化平台最底层的基础的设施,由校园网各种计算机、路由器、交换机、通信线路、防火墙、专用服务器等组成,具备连入Internet的环境,没有相应的网络基础设施,信息不能 浅谈高校信息化建设 张永利 哈尔滨工程大学网络信息中心数据中心 150001 高校信息化是指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高等院校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构建信息化校园,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强化教学质量、促进科研教研、提升服务水平。以高性能校园网为基础,实现教务管理、教学资源管理、科研管理、后勤与服务管理的全面整合,实现信息化增值服务,是信息经济条件下高等院校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我国高校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的必由之路。 1 目前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近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所有高校都接入了Internet,绝大部分高校建成了自己的校园网,主干网络达到100M甚至1000M或万兆,高校信息化体系初现规模;主管部门和高校自身非常重视信息化建设,人、财、物各方面的投入很大;制定了中长期规划,信息化的内容建设逐渐丰富。但经过十多年的基础设施建设后,下一步的投入方向、整体目标不明,暴露出不少隐患,阻碍了高校信息化向深层次发展。 1.1 部门之间条块分割,缺乏统一接口和标准 全校的信息化建设得不到统一的规划,各院、系、职能机构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各自为战。教务、办公、财务、图书、后勤、保卫、科研都建立了自己的管理信息系统,由于所采用的软件系统不一致、数据标准不统一,在全校范围内人为地形成了一个个的信息孤岛,不但导致了校内大量的低水平重复建设,资金浪费严重,还给教学、科研带来了极大的麻烦。 流动,就不可能形成信息空间。 2. 2 共享数据库 整个信息化平台的数据基础,由学生信息库、教师信息库、文件档案库、教学资源库、管理资源库组合而成,不同的数据库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在数据仓库的基础之上,可以进行更高级的应用扩展。 2.3 基础信息服务 基础信息服务是信息流动的软件基础,包括校园一卡通管理系统、E-mail、FTP、WWW、BBS站、DNS、图书馆管理系统、身份认证、目录服务、安全服务、计费管理等信息化应用系统。 2.4 增值与拓展服务 是在基础信息服务基础之上对数据仓库的应用挖掘,生成的各个应用系统直接管理各种信息资源,并提供接口方便用户使用和继续开发。高级应用服务由以下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即对校园内部综合管理部分,如无纸化办公系统、数字图书馆、学籍管理系统、教务信息系统、后勤服务系统、信息查询系统、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统计分析系统、多媒体网络教学与课件制作系统、教学管理系统、专家评估系统等; 第二部分,即学校对社会以及校园外部的服务管理部分,如招生管理系统、就业服务管理系统、网上社区管理系统、毕业生跟踪反馈系统。 2.5 数字化虚拟校园 是校园信息化系统建立后,大学功能的自然扩展,使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突破传统的概念,延伸其内涵,成为一个可以覆盖网络可达范围的无围墙的电子化校园。 3 校园信息化规划 通过校园信息化平台的建设,用层次化、整体的观点来实施校园的信息化建设,将校园网上信息进行更好的组织和分类,让用户在网上快速发现自己需求的信息,为师生提供网上信息交流的环境,让管理人员科学地、规范地管理自己的数据,并将这些信息很方便地发布出去,能够对学校所有信息资源进行统一的、科学的组织与管理,并以最有效的方式提供给

高校校园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建设 (一)园区网络建设 科教基地的校园网络主干采用万兆互联,采用核心层(汇聚)、接入层大二层网络架构,有线无线一体化方案设计。 园区网络建设主要包括四个部分: 1.园区承载网规划。包括弱电管道(依托科教基地管廊)、弱电井的设计,每个分区设置双路由光缆汇聚节点,保证到各个楼宇链路冗余;两个园区主干网主要采用光缆延伸,以保证信息传输及网络扩展。 2.楼宇综合布线系统规划,建设各个楼宇的垂直布线系统与水平布线系统,万兆骨干,千兆桌面。核心设备放置在科教基地数据中心,各楼宇内设置汇聚节点,并设置4-8个弱电间,将楼内的信息点全部集中到各弱电间内,采用千兆接入交换机提供各信息点接入的需要,通过万兆连接到相对应的汇聚设备上。教学楼采用光纤到教室以满足智慧教室的网络应用。 3.有线无线一体化网络建设。无线局域网与有线网络的互为补充提高了网络的灵活性,扩大了网络覆盖的范围。在新校区大面积的公共露天活动区域,以及大型会议室、报告厅采用无线网络覆盖。实现师生在基地(含创新及实践站园)内随时、随地接入的需要,扩展网络的使用范围,提升基地智慧校园网络应用的水平。 4.校区互连及园区本地网络出口建设,满足访问校内资源及本地高速出口需要。采用访问控制、入侵检测、防火墙等技术保障网络安全,从网络结构、链路冗余、设备冗余、模块冗余、路由冗余、电源冗余等方面保证网络系统的高可靠性。基于承载网能够支持校园安防、广播、门禁、一卡通、财务、视频会议、物联网等专网业务,同

时也能够满足教学、科研和办公需要。 校区互联拓扑图如下: (二)园区数据中心机房建设 建设具有一定规模、较为先进的数据中心机房,机房面积为1000平方米,实现全校网络安全设备、服务器、存储、异地备份等大型IT 基础设施集中化管理,提高数据中心的安全性及平台的虚拟化建设、智能化管理。 作为标准化数据中心机房,机房建设按照核心机房区、UPS设备间、电池间、消防间、监控区、备品备件间、调试间、准备间、大屏展示区等进行功能划分。核心机房区主要包括电气子系统、弱电子系统、制冷子系统、智能监控运维子系统等。 需建设网络中心办公室四间、电池室一间、会议室一间(可容纳20人)、仓库一间(至少60平方米)、学生值班室一间。 (三)会议室和学术报告厅: 定位服务于学校高端学术交流,基本的日常会议,满足不同规模、模式类型的使用方式。建议学校建设大型会议中心,会议中心配备不

高校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

XXXXX学院 信息化建设规划(201X年X月X日)

目录 1信息化建设背景及需求分析 (1) 1.1人文背景 (1) 1.2学校信息化现状 (1) 1.3学校目前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2) 1.4需求分析 (5) 2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设计 (6) 2.1建设原则 (6) 2.2核心建设思路 (7) 2.3总体建设目标 (8) 2.4阶段建设目标 (8) 2.4.1第一阶段建设:应用为先,为师生提供便捷服务 (8) 2.4.2第二阶段建设:整合数据,消除信息孤岛 (9) 2.4.3第三阶段建设:利用信息技术全面实现教育管理现代化 (9) 3总体规划及建设内容 (10) 3.1一期项目建设内容 (10) 3.1.1招生管理系统 (10) 3.1.2迎新管理系统 (12) 3.1.3学生缴费管理系统 (15) 3.1.4宿舍管理系统 (16) 3.1.5就业管理系统 (16) 3.1.6教务管理系统 (19) 3.1.7人事管理系统 (88) 3.1.8学工管理系统 (93) 3.1.9图书管理系统 (119) 3.1.10一卡通管理系统 (120) 3.1.11站群管理系统 (146) 3.1.12应用系统集成 (151) 3.2二期项目建设内容 (160) 3.2.1信息标准建设 (160)

3.2.2数据智能采集平台 (160) 3.2.3数据质量探测工具 (161) 3.2.4数据标准管理平台 (162) 3.2.5数据服务平台 (163) 3.2.6信息门户平台 (164) 3.2.7统一身份认证平台 (166) 3.2.8移动智慧校园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三期项目建设内容 (167) 3.3.1统一支付平台 (167) 3.3.2非结构化数据的存储及分析 (170) 3.3.3大数据应用-学生安全预警及教学趋势分析 (171) 4数字校园建设的成果展望 (174) 4.1总体建设效果 (174) 4.2用户体验效果 (175) 5保障措施 (178) 5.1组织保障 (178) 5.2项目培训和推广措施 (179) 6投资预估 (180)

论高校信息化建设

论高校信息化建设 摘要:当代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速度十分迅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信息化生活,同时信息化也影响着我们日常生活。教育部下达了规定,亟需高校建立信息化的评价指标体系,但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还不是特别乐观。本文就如何加强高校信息化的建设进行分析及提出可行的方案。 关键词:高校信息化;评价体系;战略计划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contemporary society is very fast. More and more people begin to contact the information life. At the same tim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lso influences our daily life.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has issued regulations, and it is urgent for universities to establish 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informatization. However,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our country is not particularly optimistic at this stage. In this paper, how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analyze and propose feasible solutions. Key word: University Informatization;Evaluation system; Strategic plan 伴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飞速进步,信息技术也会进一步加剧高等教育的深入变革,高校如果想要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扮演关键角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就要尽可能的建立与现代化教育相对应的信息化体系,让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部分能够起到十分良好的作用,它是高校在面对改革和发展的大环境下所面临的一种迫在眉睫的战略任务。高等学校要想跟上社会的发展步伐,那么必须要让自己信息化建设尽早的完成体系化的建设,走在信息化时代的前面。现在是全民信息化时代,学科评价逐渐从单纯的纸质的评价在向信息化的评价体系进行转变,在转变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但这不代表不进行体系的构建。教育部下达的文件曾提到,当下的高校信息化建设,如果不能尽早的落

某大学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2021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某大学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 (2021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某大学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2021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要求,为规范学校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工作,维护校园各类信息系统的稳定、可靠和安全,有效发挥信息系统作为公共服务体系在教学、科研和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有序推进学校信息化工作的开展,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贯彻“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平台、归口管理”的原则,实行学校、业务主管单位、使用单位分级管理制度,明确责任,逐步实现“硬件集群、数据集中、应用集成、安全可靠”的建设目标。 第三条信息化建设是指直接应用于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以计算机和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信息系统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信息基础设施。是指由学校和各电信运营商在校园范围内建设的各类通讯管线、通讯电缆和光缆、通讯基站、弱电机房、网络设备、楼内弱电布线、无线网(WiFi)室外和室内接入设备等。 2.信息系统建设。包括各类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应用平台、应用软件及中间件等的采购、开发和集成;以及相关信息化硬件设备的采购,包括服务器、存储、网络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设备,但不包括各种教学仪器、实验室设备、文体设备。 第四条信息化建设遵循需求调研、立项申请、可行性论证、项目审批以及变更、验收、投入运行等规范程序。 第二章组织机构 第五条学校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是负责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审议决策机构,负责审议学校信息化建设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与经费预算;审议学校信息化建设、运维管理及信息安全规章制度;审议信息化建设各单位的责任分工、资源分配;对学校信息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和政策性问题进行审议和决策。

浅谈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内涵和发展现状分析

浅谈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内涵和发 展现状分析 【论文关键词】高等教育信息化 【论文摘要】教育信息化是信息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目标和趋势,本文针对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内涵,进行深入的分析,剖析目前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现状,并提出建议,旨在促进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高等教育的体制和模式等诸多方面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目前,教育信息化建设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 一、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内涵[1] 何为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是指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充分的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利用信息资源进行教学,培养适合信息时代所需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针对高等院校而言,信息化建设包含三个基本内容:信息化环境建设、信息资源建设、信息化体制建设。 1、环境建设。信息化环境建设包括信息化硬件建设和信息化软件建设。信息化硬件建设包括校园网、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计算机终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信息化软件的建设包括办公系统、教务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校园

一卡通系统等应用系统的建设。软、硬件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和前提。 2、资源建设。信息化资源建设是指各种电子资源的建设,具体包括多媒体教学素材、网络课程、网络题库、数字图书馆等。这是在已有的硬件和基础软件的前提下更高层次的建设,目前各高校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基本在这个层次。 3、管理体制建设。信息化建设要想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而不仅仅停留在软件和硬件的购置上,相应的管理体制建设尤为重要。如信息化建设的管理队伍和专业技术队伍的建设、具有信息化意识和信息化操作本领的教师队伍的培养等。如果说环境建设是基础,资源建设是核心,那么管理体制建设就是信息化建设的关键。 二、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2] 1、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相关部门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大幅增加。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并以较快的步伐向前发展。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目前高校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各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已经从单机应用、基础软硬件建设发展到向数字化、一体化整合。校园网的覆盖范围和出口带宽、多媒体教学的种类与科目均大幅增加,应用管理系统的水平和使用率也有较大程度的提高。 2、信息化资源建设由数量到质量逐步转变。起初进行信息化资源建设主要集中在大量的购置和使用各种数字化软硬件资源,如今已经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