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 古代中国的文化

专题三  古代中国的文化
专题三  古代中国的文化

专题三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和科技

【备考说明】

1.从宏观上把握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阶段特征,春秋战国“百家争鸣”、西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宋代程朱理学、明清反封建的民主思想是重中之重。

2.把握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的基本脉络,掌握科技发明特别是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

3.从总体上了解中国古代绘画艺术、文学艺术的阶段特点并分析其成因;关注京剧的发展历程及其艺术成就。

4.思想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产物,复习本专题内容应注意结合政治文明历程和经济成长历程中同时代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深刻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

5.用唯物辩证法观点认识中国古代文化,既要看到辉煌的一面,又要看到不足的一面。【阶段特征】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标志着古代中国许多思想流派的基础开始形成,并成为中国思想文化取得显著进步的重要条件。儒家思想经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家的创造和总结,较早进入了比较成熟的阶段。从汉代开始,儒学被确立为思想的正宗,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之后,儒学对道家思想和佛教思想加以吸收,形成了宋代程朱理学。宋明时期理学的出现与走向成熟,体现了儒学的新发展。当程朱理学被官方利用,逐渐丧失自身活力以后,明清一些有文化个性的学者再一次开创了思想活跃的局面,大大冲击了儒学正统,但没从根本上动摇儒学作为文化主导的地位。

李约瑟难题。

【主干知识】

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含义:“百家”指思想流派多。“争鸣”指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展开争论,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

(2)背景:

①经济

②政治

③阶级关系

④思想文化

(3)主要派别、代表人物及主张:

①儒家

②道家

③法家(李悝、商鞅、韩非子)

④墨家

(4)评价:①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成为中国思想文化取得显著进步的重要条件。

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作用……(详见教材)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焚书坑儒”

(2)汉代儒学兴起的条件

(3)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①含义

②评价:政治

思想文化

(4)正统地位的确立

3.宋明理学

(1)历史背景

①经济

②政治

③文化

(2)代表人物及主张

①二程

②朱熹

③陆九渊

④王守仁

(3)评价: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但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4.明末清初儒学的新发展

(1)历史背景

①经济

②政治

③文化

(2)代表人物及主张

①李贽

②黄宗羲

③顾炎武

④王夫之

(3)评价:

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分别从概况和影响角度复习四大发明)

1.造纸术

2.指南针

3.火药的发明和使用

4.印刷术

5.古代中国的科学思想

三、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

1.文学(时代背景、特点、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

(1)《诗经》(2)楚辞(3)汉赋(4)唐诗(5)宋词(6)元曲(7)明清小说2.书法

(1)汉字的起源与发展演变

(2)历代著名书法家

3.绘画——中国画

(1)分类:①画科②表现技法

(2)山水画

(3)文人画

(4)风俗画:适应民间需要,绘画成为商品。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最为有名。

4.音乐成就:

(1)先秦(2)秦汉东晋(3)南北朝、隋唐(4)明清

5.舞蹈:(1)宫廷舞(2)民间舞

6.戏曲

(1)起源

(2)宋代说唱

(3)元杂剧:把中国戏曲艺术推向成熟阶段

(4)明代传奇

(5)京剧的起源、形成与特点

【模块链接】

1.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特色与社会存在的关系。

(1)先秦: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制度逐步确立,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思想活跃,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由此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

(2)秦汉:秦汉时期,国家统一,生产发展,各民族间政治经济联系加强。西汉儒学独尊,文化由此得到迅速发展,文学艺术各放异彩。

(3)隋唐:盛唐时期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民族融和、文化艺术全面辉煌,同时社会走向正轨,法度规范成为普遍的社会需要。中唐以后,安史之乱、藩镇割据,政治黑暗,出现了大量表达人民痛苦、揭露统治阶级罪恶的作品。

(4)宋元:宋代重文,商业繁荣,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彩。两宋之际,太平景象被金人铁蹄踏破,士人南下,流落异乡。南宋民族屈辱、山河破碎、民众痛苦激发了诗人救亡图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但朝廷不思进取。元代实行民族分化政策,汉族文人进取无望,心情压抑。

(5)明清:封建制度渐趋衰弱,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文化专制、八股取士,从而出现了揭露封建制度腐朽黑暗的小说和艺术作品

【重点拓展】儒家思想在各个历史时期地位的演变及其认识

(一)演变

(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产生,但被冷落

①孔孟在政治上主张“仁”,实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提倡放宽刑罚,减轻赋税。其学说强调道德教化,重视伦理亲情,有一定进步性。

②但这些主张脱离当时的现实,无助于实现统一,不能适应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必然会受到统治者的冷落。

(2)秦朝时期:儒家思想遭打击

①秦朝时,儒生依旧遵循旧的思想主张,攻击郡县制,站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不仅不能为封建统治者服务,而且落后于形势的发展。

②统治者用政治权力强制干预和控制思想,焚书坑儒,儒学遭受毁灭性摧残。

(3)西汉时期:儒家思想取得独尊地位

①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了革新,增添了“君权神授”和“春秋大一统”等思想内容,这些主张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政治的需要,不仅为封建专制政治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为政治上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

②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4)宋明时期新的发展

①宋朱熹吸收佛道思想,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理学实际是为封建纲常辩护。

②明王阳明创立心学,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善”,通过“内心自省”、“致良知”。但他夸大了“心”即良知的作用,助长了明中叶以后不务实际的清谈之风。

③宋明理学是北宋之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理论表现,开创了儒学的新时代,集中反映了儒学的复兴。它使儒家思想理论化和哲学化,使儒学服务统治的政治作用和修养身心层面的社会功能走向一致化。

(5)明清之际出现创新

①“异端”李贽指责批判孔子,揭露道学虚伪。

②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反对君主专制提倡法治,工商皆本,提倡经世致用等思想。既继承了宋明理学的许多思想观念,又对其中不少陈腐之处不满,力求有所更新。这使得儒学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从而又一次发展了儒学。儒学在这一时期仍居于社会主流地位。

(6)维新变法时期:儒家思想“被附会”新意

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作为资产阶级代表,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旨在宣传维新变法。他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目的是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思想制造历史依据,减少改革阻力。

(7)新文化运动时期:儒家思想遭受抨击

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等人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把斗争的矛头指向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宣扬资产阶级的新文化、新道德,目的是动摇封建统治思想的统治地位,宣扬民主与科学,解放人们思想。

(8)新中国成立至文革时期:儒家思想遭到冷遇和打击

①新中国成立后,马克思主义以其科学性无可挑战地成为占据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长期和马克思主义意见不一的儒学遭遇厄运,受到更为猛烈、更有组织的批判。

②“文革”时期,更是开展“批林批孔”、“批周公”运动等闹剧,对儒学文化进行全民规模的、彻底性地破坏,也最终将反传统文化的运动推向了历史的顶点,儒学思想在我国影响进一步减弱。

(9)改革开放以来:儒家思想重现价值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在思想文化领域推行“思想解放”运动,儒家学说也得到了实事求是的评价。儒学主要作为民族文化遗产被人们认识。

②当前国家新一代领导人号召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儒学能真正做到“古为今用”,在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前提下焕发出新的光辉,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二)对儒家思想的综合认识

(1)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对待儒家思想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2)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①儒家强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的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有积极作用。

②儒家提倡“孝”“仁义”“诚信”等伦理道德观,有助于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培养现代公民意识。

③儒家强调“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加强道德修养,有助于约束和规范市场经济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正常、有序的进行;义利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

④儒家提倡的“仁”“德治”“民本”思想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经济发展。

⑤儒家思想主张的“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今天更具现实意义。

(3 )儒家思想的世界影响

儒家思想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影响,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儒家思想在日本、韩国、东南亚乃至欧洲影响巨大。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对其大加赞扬。东南亚从东西方文化中吸取营养,合理地处理了东西方文化的关系,建立了令人称羡的“东方工业模式”、“儒家资本主义”,证明了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文学 第一编先秦文学 第一章上古神话 识记:一、神话的概念::所谓神话,就是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马克思语)。 二、上古神话的保存:《山海经》,《诗经》,《楚辞》,《淮南子》 理解:一、上古神话的分类:(P35-39) ◆创世神话——盘古的故事 ◆始祖神话——女娲的故事 ◆洪水神话——鲧禹父子《山海经?海内经》 ◆战争神话——黄帝和炎帝《史记?五帝本纪》 ◆发明创造神话——后羿发明弓箭 除了以上这些类型外,还有一些神话显示了人类英雄突出的个性、勇气,显示了人类对自身不可动摇的信念。 二、中国神话的民族特色:(与西方神话比较)(P40-41) (一)深重的忧患意识(如:女娲补天、鲧禹治水、后羿射日等神话) 古希腊神话的享乐精神更为明显。 (二)厚生爱民(如:神农尝百草、大禹治水等神话) 古希腊神话不重视普通民众,体现鲜明的天神(或英雄)情结。 (三)为公为群(如:尧杀子让位等神话) 西方神话突出个人英雄行为,张扬自我。 (四)主张顽强抗争(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刑天争神等神话) 西方神话宣扬命定。 总的来看:1.中国神话重点突出人本身的力量和人的社会性;西方神话重点突出命运的主宰力量和人的自然本性。 2.中国神话的实质是将人神化,着眼于现实的人类生活,中心是“人”;西方神话将神人化,着重表现神的故事,中心是“神”。 第二章《诗经》 识记:一、《诗经》概况:包括数量、编订、分类、采集、传播等(P51-53)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诗。 编订——1.采诗说——派官员到民间收集民歌; 2.献诗说——很大部分由卿大夫所献; 3.删诗说——《诗经》经孔子删定。 分类——1.风,国风,各地的民歌; 2.雅,大雅31篇,小雅74篇,符合礼仪规范的乐曲; 3.颂,祭祀所以的音乐,歌颂祖先的功德。 用诗——政治参考书,社交工具书,国学教科书

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专题

后母戊鼎(也称“司母戊鼎”) 中蕴含的中国古代文化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仅创造了灿烂的精神文化,而且也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化。物质文化生产既是精神世界的源头,又是精神文明的参与者,由此形成兼具物质与精神双重特性的文化现象。直到封建社会中期,在古代物质文化的几乎所有方面,中国都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后母戊鼎(也称“司母戊鼎”)、川菜、汾酒、长城、故宫等物质文化就是最为显著的代表。这些物质文化也被称为文物,它们受到了重点的保护,这体现出我们国家对于保护和发扬我国古代物质文化是相当重视的。而对于我们这些新世纪的年轻人来说,熟悉古代物质文化将会对一个人的历史文化素养的提高有着重大意义,也对于传承华夏悠久璀璨的历史文明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文物特征 华夏文明起于商周,商周文明也被称为青铜器文明。后母戊鼎(也称“司母戊鼎”)厚立耳(其中一耳为后配),折沿宽缘,直壁深腹平底,腹部呈长方形,下承四中空柱足。器耳上饰一列浮雕式鱼纹,首尾相接,耳外侧饰浮雕式双虎食人首纹,腹壁四面正中及四隅各有突起的短棱脊,腹部周缘饰饕餮纹,均以云雷纹为地。足上端饰浮雕式饕餮纹,下衬三周凹弦纹。腹内壁铸有“后母戊”(一说为“司母戊”)三字。字体笔势雄健,形体丰腴,笔划的起止多显峰露芒,间用肥笔。该鼎是商王为祭祀其母“戊”而作,造型厚重典雅,气势恢宏,纹饰美观,铸造工艺高超,亦是已发现最大的商代青铜礼器。 二、文物价值 它是迄今为止所有出土的鼎中最大最重的。鼎重832.84公斤,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宽78厘米,足高46厘米,壁厚6厘米。鼎大得可以做马槽,所以人们又叫它“马槽鼎”。 后母戊鼎(也称“司母戊鼎”)纹饰美观庄重,工艺精巧,一向为世人所钦羡。它的价值因此而更高。鼎身四周铸有精巧的盘龙纹和饕餮纹,增加了文物本身的威武凝重之感。饕餮是传说中好吃的野兽,把它铸在青铜器上,表示吉祥、丰年足食。耳廓纹饰俗称虎咬人头纹,这种纹饰是在耳的左右作虎形,虎头绕到耳的上部张口相向,虎的中间有一人头,好象被虎所吞噬。耳的上面还有两尾鱼形。足上铸的蝉纹,图案表现蝉体,线条清晰。 后母戊鼎(也称“司母戊鼎”)是中国殷代青铜器的代表作,标志着商代青铜铸造技术的发展水平。后母戊鼎(也称“司母戊鼎”)是世界上罕见的青铜器贵重文物。

16秋《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作业11

16秋《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作业1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5 道试题,共 60 分) 1. 饮食文化在中国文化的重要地位的原因理解有误的是() A. 农业是最重要的经济部门 B. 农业是为轻工业中的食品工业提供原材料的部门 C. 中国精神文化领域中也广泛涉及到饮食文化 D. 饮食与官场腐败有联系 满分:4 分 正确答案:A 2. 以下不是茶的文化内涵的是() A. 待客 B. 婚俗受礼 C. 健身、美容、防病 D. 养廉、雅志 满分:4 分 正确答案:C 3. 沛公狗肉属于()的代表名菜。 A. 鲁菜 B. 淮扬菜 C. 粤菜 D. 徽菜 满分:4 分 正确答案:B 4. 中国茶文化产生的原因不包括() A. 气候条件对茶树生长的适宜性 B. 悠久的农业文明史 C. 茶在全中国人民生活中成为不可缺少的饮料 D. 调治疾病 满分:4 分 正确答案:D 5. 不在“四大菜系”的是() A. 鲁 B. 川 C. 闽 D. 粤

满分:4 分 正确答案:C 6. 不属于“淮扬菜”特点的是() A. 以炖、焖、烧、煨、炒著名 B. 重于酥烂,鲜香,原汁原汤,浓而不腻 C. 十分讲究清汤与奶汤的调制,清汤色清而鲜,奶汤色白而醇 D. 用料考究,注意配色,讲究造形,菜谱四季有别 满分:4 分 正确答案:C 7. 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美名的菜系是() A. 湖南菜 B. 淮扬菜 C. 粤菜 D. 川菜 满分:4 分 正确答案:D 8. 不是北京菜系代表名菜的是()。 A. 白片肉 B. 太爷鸡 C. 酱汁活鱼 D. 翡翠羹 满分:4 分 正确答案:B 9. 红烧鮰鱼是()的名菜。 A. 沪菜 B. 湖北菜系 C. 闽菜 D. 淮扬菜 满分:4 分 正确答案:A 10. 金陵盐水鸭、文思豆腐属于下列那一菜系() A. 福建菜 B. 粤菜 C. 鲁菜

中国古代文化专题03(75.2分)

1. 《尚书》孔传:“月经于箕则多风,离于毕则多雨。”成语箕风毕雨 即来源于此。 2. 称“皇帝” 由秦 朝开始,直至 辛亥革命 才结束。 3. 金陵是南京 的古名,扬州的古名叫 广陵 。 4. 古代室内的四角有专名,西南角叫奥 ,西北角叫 屋漏 ,东北角叫 宦 ,东南角叫窔 ,其中以 奥 为最尊。 5. 清人张之洞撰写的《书目答问 》是指导初学者的目录学著作。 6. 三桓即孟 桓、 叔孙 桓和 季 桓。 7. 六部 是隋唐以后主要的政务部门。 8. 历代的古籍目录著作,大体有三种类别:史志目录 、 官修目录 、 私家目录 。 9.

黄钟宫确定下来后,按三分损益的方法,可以产生五音,加上变宫和变徵,就是七音。五音指的是 宫 、 商 、 角 、 徵 、羽。 10. 杜甫《登高》:“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诗中的“浊酒”指的是浇愁 的酒。 11. 堂的正面没有墙,堂前有两个阶梯,称东阶和西阶。古人在室外尊左,因此西阶是宾客走的。 ?√ ?× 12. 墓志也是一种碑刻。汉朝时就有墓志。古人在坟里埋上一块石头,或长或方,上面记载着死者的事迹,其性质与碑刻一样。 ?√ ?× 13. 秦汉时期有“九卿”之说,“九卿”是对中央各部门长官的一种尊敬的称号。君主家事与国事不分,政治事务与宫廷事务混杂在一起,是秦汉九卿的重要特点。 ?√ ?× 14. 帞头后代音转称为幞头。后来幞头又在脑后扎成两“脚”,自然下垂,再往后取消了前边的结,后面的两“脚”用金属丝扎起,衬以木片,称为展脚幞头,为文官所戴;后面的“脚”向上在脑后相交,称为交脚幞头,为武官所戴。幞头通常用青黑色的纱制成,所以也叫乌纱,后代俗称乌纱帽。

中国古代文学史1复习资料

三、先秦三古七段 上古:先秦两汉1先秦2秦汉 中古:魏晋至唐中叶 3魏晋-明中叶4唐中叶至南宋5元初至明中叶 近古:明中叶-“五四6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7鸦片战争至“五四” 先秦文学的特点:文史哲不分,诗乐舞结合 掌握三首诗歌《擊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 《彈歌》:“斷竹,續竹,飛土,逐宍。” 《蜡辞》: “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神话产生与内容:1、自然神话2创世神话3英雄神话 神话的演变1、历史化2、宗教化3、文学化扩充下如何历史化等等 《诗经》又称《诗三百》存目311篇,其中《南陔》、《白华》等六篇“笙诗”,有目而无辞, 故实有305篇。 《诗经》主要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至前6世纪)五百多年间的作品。 采诗、献诗、删诗孔子 风: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共160篇。 雅:小雅、大雅,共105篇 颂:周颂31,鲁颂4,商颂5,共40篇。 《毛公鼎》,长四百九十七字, “抵得一篇尚书”。 《尚书》的概念: 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尚书》原称《书》,“尚”通“上”,指“上古之书”;又称《书经》。《尚书》的内容:《虞书》2篇,《夏书》2篇, 《商书》5篇, 《周书》19篇。 《春秋》:第一部编年体断代简史。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72),下迄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共二百四十二年。 《春秋》笔法:“不虚美,不隐恶,以一字寓褒贬。”(教材在扩充) 春秋三传:《左传》与《春秋公羊传》(公羊高)、《春秋榖梁传》(谷梁赤)合称“春秋三传”。《左传》的叙事特征 1、以叙事体现道德评价。2、叙事手法的多样化:倒叙、预叙、插叙、补叙等。3、注重完整叙述事件的过程与因果关系,且常有道德化与神秘化的特点。4、富有戏剧性。5、善于写人,个性鲜明,以对话为主要表现手段。6、善于写战争。7、擅长细节描写。 《国语》的成书与体制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

8073中国古代文化专题模拟题

8073中国古代文化专题模拟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根据古代的历法,每月最后一日叫做“”,最初一日叫做“”。 2.唐代诗人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西陆指,诗中借指。 3.六世纪初隋炀帝下令开凿的是从和两条运河。 4.秦朝的行政区划分为和两级。 5.清朝实际任宰相之职的在康熙时期是“”,雍正以后是“”。 6.监官和谏官,古代并称,亦通称。 7.魏晋以后,汉代原先的察举制发展为。 8.由朝廷用公开考试的方法来甄别选用士人始于。 9.中国古代男子二十岁行礼,女子十五岁行礼,是作为成年的标志。 10.在唐太宗时传入中国的基督教,当时称作“”。 11.杜甫《春望》:“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簪在古代的作用是。 12.我国的图书目录工作和目录学研究的奠基之作是和。 13.金星晨见于东方为,昏见于西方为。 14.古人用干支纪日。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组成六十个单位,称为。 15.黄钟宫确定下来后,按三分损益的方法,可以产生五音,加上变宫和变徵,就是七音。五音指的是。 16.贾谊《过秦论》:“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文中山东指以东的地区。《汉书·儒林传》:伏生得《尚书》二十九篇,“以教于齐鲁之间,齐学者由此颇能言《尚书》,山东大师亡不涉《尚书》以教。”文中山东指地方。 17.汉武帝后,宰相的职权转到尚书台,其长官叫。 18.清人孙诒让所作86卷内容丰赡,是研究《周礼》最好的本子。 19.道教的经典文献叫。 20.成语“连衽成帷”、“举袂成幕”中的衽是,袂是。 21.到了才逐渐出现了精美的文人画,其影响延续至今。 22.最早的书,要算以竹木作为书写材料的。 23.清人张之洞撰写的《》是指导初学者的目录学著作。 二、单选题(每择2分,共10分) 1.泉州、无锡和松江的古名分别叫()。 A温陵梁溪广陵B梁溪云间金陵 C温陵梁溪云间D温陵云间梁溪 2.传统的观点认为礼分“五礼”,即()。 A吉礼凶礼军礼冠礼嘉礼 B吉礼凶礼军礼笄礼嘉礼 C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D吉礼凶礼军礼仪礼嘉礼 3.六部是隋唐以后主要的政务部门,其确切名称是()。 A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B吏部户部礼部法部政部工部 C政部官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D学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医部 4.秦汉九卿的重要特点是()。 A区分君主家事与国事,政治事务与宫廷事务不相混杂。

《中国古代文学史》练习题及答案完整

《中国古代文学史》练习题及答案 先秦文学 一、填空 1、中国最初的诗歌是和-------结合在一起的 2、约在以后,诗歌从乐舞中逐步发化独立出来。 3、《弹歌》是一首----------言诗。 4、《蜡辞》大约是一首---------事祭歌。 5、先秦时期----------不分,文化呈现一种综合的形态。 6、上古巫史不分,商周之际,--------------官从原始宗教中脱离出来,成为新兴文化的代表。 7、西周时期,文化为-----------所垄断,春秋战国之际,兴起了一个---------的阶层,成为文化创造的主要的承担者。 8、先秦文学作者身份发生了由巫到史,到------,再到------的演变。 9、夏商文化以--------文化最有代表性。 10、自西周开始,----------文化成了主流文化。 11、在所有的古代文献中,以----------最有神话学价值。 12、中国古代创世神话以----------故事最为著名。 13、女娲的神话主要应是产生于----------社会。 14、神话形象经历了从动物形、----------形到---------这么一个发展过程。 15、雅颂多为---------时期的作品。 16、国风多为---------时期的作品。 17、雅颂多为---------句,较少杂言。 18、《诗经》的句式以---------言为主。 19、《诗经》常见的押韵方式是---------------押韵。 20 、雅颂多出自----------------之手。 21、周族史诗有《生民》、《公刘》、《绵》、-------------、-------------。 22 、------------、--------------是我国记言叙事文之祖。 23 、《尚书》分-------、---------、-------、--------四部分,其中---------、------------。 24、《左传》的体例是---------史。 25 、 ---------确为先秦“叙事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 26 、-----------------最擅长写战争。

中国古代文化专题02(68.7分)

古代驾车以四马 马为常。 2.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宰相之职,分属于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所以三省的长官并称宰相 。 3. 王勃《滕王阁序》:“星分翼轸”的翼轸分别指 天上的方位 和 轸两星宿的分 。 4. 《诗经》:“东方未明,颠倒衣裳。”其中衣指裤子 ,裳指 上衣 。 5. 以朔望月为单位的历法是阴历,以太阳年为单位的历法是阳历。中国古代的历法不是纯阴历,而是阴阳合历 。 6. 春秋初年齐桓公 设大谏,为谏官设置之始。 7. 监官和谏官,古代并称台谏 ,也通称 言官 。 8. 北魏、北齐设置的昭玄寺 ,以大统、统为长官,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掌管佛教的专门机构。 9. 古人以牛 、 羊 、 猪 为三牲。

古人用干支纪日。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组成六十个单位,称为六十甲子 。 11. 今天北京的八达岭长城是秦始皇修筑的。 ?√ ?× 12. 殷代称一旬以内的未来日为“翌”,一旬以外的未来日为“来”。 ?√ ?× 13. 郭沫若先生取名的缘由大概是因为沫、若是两条河流的名称。沫水就是今天的大渡河,若水就是今天的雅砻江以及与雅砻江合流后的一段金沙江。郭老是四川乐山人,就在沫水之滨,离若水也不远。 ?√ ?× 14. 魏晋以后,历代宗室和功臣的封爵大多以王、公、侯、伯、子、男为号。 ?√ ?×

苏轼《江城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中“天狼”是井宿中的星组。 ?√ ?× 16. 杜甫《赠卫八处士》诗中说:“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参,参宿。商,心宿。参在西,商在东,不能同时出现在天空。所以拿“参与商”来比喻“人生不相见”。 ?√ ?× 17. 《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后代据此称内讧为萧墙之祸。萧墙,就是围墙。 ?√ ?× 18. 周代贵族有姓氏,而一般平民没有姓氏。在贵族中,女子称氏,男子称姓,这是因为氏是用来“别婚姻”的,而姓是用来“明贵贱”的,两者作用不同。 ?√ ?× 19.

中国古代文化史专题总结

中国古代文化史专题总结

一、儒家思想的形成和演变及儒家学说的现实意义 1.儒家思想的形成和演变 (1)春秋时期: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奠定了儒家思想的基础。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仁就是“爱人”,就是“克己复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主张“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使百姓“足食”,国家“足兵”,取得“民信”。 (2)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经过孟子、荀子的总结和改造,体系更加完整,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①孟子把孔子“仁”的学说发展成为更加系统的“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在伦理观上,主张“性善论”。 ②荀子认识到人民力量的巨大,提出“君舟民水”的观点,主张“性恶论”。 (3)汉代: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它也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他大力宣扬“君权神授”的思想,还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提出“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

标准。 (4)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发展出现了危机。 (5)隋唐时期儒学的发展:吸收了佛教、道教的精华,三教合一,我国儒学发展进入一个 辉煌的时期。 (6)宋代:儒学从佛、道之中汲取了有益的内容,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成 为新兴的儒学。 ①二程认为,“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二程把天理和伦理道德 直接联系起来,认为“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二程认为仁是与万物俱生的。 ②朱熹提出“理气论”和“心性论”。 (7)明朝:王阳明是明朝中期儒学的代表人物,他把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号称“心 学”。王阳明宣扬“宇宙便是吾心”“心即理也”“心外无物”等主观唯心论的宇宙观。 王阳明还提出“致良知”的学说,认为“良知”是人所固有的善性。 (8)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思想的批判继承,促 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2.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1)儒家强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的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代教育事业 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有积极作用。 (2)儒家提倡“孝”、“仁义”“诚信”等道德伦理观,有助于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促进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儒家强调“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加强道德修养,有助于约束和规范市场经济 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正常、有序地进行。 (4)儒家提倡的“仁”“德治”“民本”思想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5)儒家主张的“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巩固中华民族的统一,在今天更具有现实意义。 二、儒家、法家、道家政治思想及其关系 (1)思想特点 ①儒家提出德政、礼治和人治,强调道德感化。当国家稳定,步入正常轨道后,宜用儒家 路线。儒家思想构成了传统文化中的人道主义精神。 ②法家提倡法治,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在动荡年代,实现全国大一统法家 路线能收到奇效。法家思想成为历史进步思想家改革图强的理论武器。 ③道家提倡顺乎自然、“无为而治”。大动荡后,与民休息,恢复和发展生产,以道家路 线为宜。道家思想构成了封建传统思想中的哲学基础。 (2)关系:三者具有很大的互补性 ①经过秦、西汉初年的治国实践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在动荡年代,军阀割据,难以用儒 家路线实现全国大一统,而法家路线却能收到好的效果。 ②在动荡结束之初,人口凋敝,生产破坏,应该实行道家无为政治,与民休息,以恢复和 发展生产。 ③当国家稳定,走上正常运行轨道之后,不能再实行严刑峻法的暴力统治,而以儒家路线 为宜。三者之间表现出了互相融合的趋势。

浅谈中国古代物质文化

浅谈中国古代物质文化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仅创造了灿烂的精神文化,而且也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化。物质文化生产既是精神世界的源头,又是精神文明的参与者,由此形成兼具物质与精神双重特性的文化现象。直到封建社会中期,在古代物质文化的几乎所有方面,中国都居于世界领先地位。那么,中国的古代物质文化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文化呢? 所谓物质文化,顾名思义,给我们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文物”了,地球上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文物,一切文物都是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产物,它是凝固的历史,同时蕴含着丰富多彩的历史信息。除此之外,还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所以,研究中国的古代物质文化,最重要的是应该是把物质文化放在人类所能了解的大的文化背景下,解读它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进而认识社会历史的真实及沧桑变化,从而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就中国而言,可以把文物分成两大类,分别是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不管是可移动文物还是不可移动文物,凡是具备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纪念价值的文化遗迹都属于中国古代物质文化的范畴,这些不可再造的弥足珍贵的物质文化,可以说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那么文物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也有自己的特点。首先,物质文化的研究对象跨越的时间很长,刚才也提到,自从有了人类,便有了文物。其次,物质文化研究的内容十分丰富,古代地上的,出土的近代乃至当代的文物都属于物质文化研究的范畴,包括各种器物、古书画、古文献,古代服饰以及古建筑等等。 作为物质文化,还应该具备四个特性,第一,无论是文物还是遗迹,都是人类历史上创造的物质文化遗存,所以必然会具有一定的历史性,通过文物从不同的侧面探讨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艺术、科学、宗教等。第二,有些物质文化,比如说玉器和陶瓷等会给人以艺术启迪和美的享受,这些可以称之为物质文化的艺术性。第三,物质文化还具有科学性,原因就在于它蕴含着各种各样的知识、科学与技术信息。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比如说青铜器的发明是人类划时代的创举,它表示人类已经掌握了合金冶铸技术,再如陶器的发明是人类对土调水具有可塑性的物理性质认识的标志等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2)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 1.元代剧作家_________创作的《赵氏孤儿》是一部著名的历史悲剧,剧中表现了屠岸贾的残暴奸诈,突出了程婴等义士赴汤蹈火的牺牲精神。 2.明代剧作家________创作的传奇《宝剑记》写林冲被逼上梁山的故事,具中的《夜奔》一场至今仍在曲场经常上演。 3.《大雅堂乐府》是明代_______创作的杂剧,剧中写四个古代的风流遗事,表现了文人的雅兴和情调。 4.明代作家_______的剧作很注意对诙谐的追求,他的《博笑记》就是一部演“可喜、可怪之事”,“俱可绝倒”的作品。 5.孟称舜的《_______》描写了崔护和叶茶儿的爱情故事,体现了他关于婉丽风格的理论。6.延寿马和王十朋分别是南戏《_______》和《_______》中的人物。 7.明代剧作家_______《邯郸记》和《南柯记》都是借梦表现现实的黑暗的作品。 8.明代剧作家_______的“渔阳三弄”,借张建封、杨慎、杜默三人的遭遇,表现了对个性和自我的追求。 9.明代剧作家王衡的杂剧《_______》写唐代大诗人王维科举考试的经历,表现了对 科举制度的批判和反思。 二、简答 1.简述《梧桐雨》一剧的艺术成就。 2.简述梁辰鱼《烷纱记》在中国戏曲史上的价值。 3.宋元时期的话本小说有什么样的基本特点? 4.《儒林外史》中的真儒形象有什么特点和局限? 5.举例谈谈《西游记》充满谐趣的艺术风格。 三、论述题(1,2题必选一题回答,3,4题必选一题回答,若二题都答,则只给前者判分。每题20分.共40分) 1.试析《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形象。 2.以剧本为例,分析关汉卿杂剧的文人色彩。 3.《水浒传》在思想上取得的独特成就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4‘举例分析《红楼梦》人物描写的特色。 答案: 一、填空 1.纪君祥 2.李开先 3.汪道昆 4.沈璟 5.桃源三访 6.宦门子弟错立身荆钗记 7.汤显祖

中国古代文化史复习资料

一、名词、填空、判断 1、国学:专为统治阶级贵族子弟所设的学校 2、乡学:专为统治阶级下层子弟所设的学校 3、辟雍:是天子设立的大学 4、清代学塾: ①教馆或坐馆,有钱人聘请教师在家教读子弟; ②家塾或私塾,教师在家设馆教授生徒; ③义学或义塾,地方出钱聘请教师在公用场所设馆教授贫寒子弟; ④书院: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大体形成于唐末五代,兴盛于宋元,延续于明清,与官学、私学构成三足鼎立的局面。书院具有:藏书、供祀、讲学等功能。 5、北宋初年著名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茅山书院、石鼓书院 6、成年礼仪:包括男子冠礼,女子笄礼,可以追溯到夏商二朝,备于周朝。我国先前的成年礼仪以服饰 改变为最大特征 7、封禅礼仪:皇帝祭祀天神、地袛活动中最隆重的典礼。封指筑土为坛祭天,泰山上祭祀上帝;禅指祭地,在泰山下小山举行。 8、三纲五常: ①三纲:董仲舒正式提出“三纲”的学说,班固将董仲舒的“三纲”学说正式概括为“君为臣纲”、“父为 子纲”、“夫为妻纲”。 ②五常:包括仁、义、礼、智、信等五种道德原则。仁——是儒家思想最高理想,也是中国古代伦理思想的核心;义——是仁的具体规范之一,即价值标准;礼——具有政治和道德原则;智——即知,指由智慧的知识,具有鉴别是非善恶能力,智从属于仁,是实现仁的重要条件;信——诚实不欺,是为人立身的根本,每个人都应遵守的一项基本道德原则。 9、七出:古代丈夫休弃妻子的七种理由:不顺父母、无子、淫僻、嫉妒、恶疾、口舌、盗窃 10、三不去:亦称三不出,是中国古代婚姻制度中,用以规定丈夫不得任意要求与妻子离婚的三种情况,即有所取无所归;与更三年丧;前贫贱后富贵 11、泮宫:是诸侯国设立的大学 12、太学:是中国最早的大学,即以传授儒家经典知识、研究学问为主要目地的中央官学。它的建立为封建统治者奠定一条根据自己需要选拔官吏的道路。太学的首创是汉武帝根据董仲舒等人的建议而设立的,置五经博士为教官,太学生称为“博士子弟”,学习内容为“五经”。 13、鸿都门学:是东汉灵帝时在洛阳鸿都门设立的学校,专门学习辞赋书画等技艺,是一所专科性质的学校,在我国艺术教育史上有一定的贡献。 14、三舍法: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兴学内容之一。将太学生分为外舍、内舍和上舍三等,凡始入太学的学生为外舍,以后每月每岁考试其业,成绩优异者依次升舍。上舍生按科举的考试法分别规定其出身,并授官职。这种学校与科举相结合的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5、五礼:指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吉礼——是祭祀之礼,祭祀的对象是天神、地袛、人鬼,包括封禅礼仪、郊祀礼仪、祭社礼仪等;凶礼——主要有丧、荒、吊、桧、恤五种礼仪;宾礼——主要指觐见礼;军礼——主要指战事礼仪,也包括田猎,建造城邑等大规模活动礼仪;嘉礼——指冠、婚、睦、敬等。 16、辽宁兴城:明代著名的“宁远城”,清称“宁远州”,明宣德五年(1430)始建,明末袁崇焕镇守宁远 时重修,为明清两代著名的古城。 17、高句丽王城:中国古代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主要分布于吉林省集安市境内以及辽宁省桓仁县境内。高句丽墓葬群大约有2300 多年历史,其中一些保存着生动的壁画。 18、辽宁九门口长城:中国唯一的水上长城。 19、五不取:亦称五不娶,是古代礼教以为五种家族女子不能聘娶,即逆家子不取;乱家子不取;世有刑人不取;世有恶疾不取;丧妇长子不取。 20、帝服十二章:帝王服饰最具代表性的冕服是玄衣和纁裳。玄衣即黑色质料的衣服,纁裳是红色围裳,上面皆绣十二章纹。玄衣饰品六章:日、月、星辰、山、龙、华虫。纁裳饰品六章:宗彝、藻、火、粉米、黻、黼。帝王十二章是礼仪典服必须具备的饰品。 21、朝臣补服:文官朝服补子为鸟,武官朝服补子为禽,定九品制。

中国古代物质文化

201203考试批次 《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大作业 学生姓名雒姝霖学习中心北京学习中心学号 100316211010291 考号 0015568 专业工商管理年级层次高起专

中国酒文化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中国是卓立世界的文明古国,中国是酒的故乡,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酒和酒类文化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酒是一种特殊的食品,是属于物质的,但酒又融于人们的精神生活之中。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中国酒文化是中国璀璨的传统文化之一,自从人类发明了酿酒,酒不仅与人结下了不解之缘,更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炎黄子孙。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人们谈论着酒得酒失,品评着酒色酒香,吟咏着酒诗酒歌,遵从着酒礼酒俗…… 于是,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酒文化。中国是文明古国,是酒的故乡。酒不仅仅是一种食物,它还是中国精神文化的象征。提到中国酒文化,我想大多数人都会莞尔一笑,酒数千年来都是中国人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渗透于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中,与政治、经济和文化紧密联系。无论从文学艺术作品、文化娱乐、饮食烹饪还是养生保健等各个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中国酒文化 一、中国酒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中国的酒大多数是以粮食为原料酿制的,酒紧紧地依附于农业,成为农业经济的一部分。粮食生产的丰歉是酒业兴衰的晴雨表,各个朝代的统治者根据粮食的收成情况,通过发布酒禁活开禁,来调节酒的生产,从而确保民食。在一些局部地区,酒业的繁荣直接对当地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对于整个国家经济而言,从酿酒业收

北语19春《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作业1

(单选题)1: 关于帝王陵寝,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国君的墓大如山陵,称为“山”或“陵” B: 帝王陵寝还当包括地下宫殿在内 C: 明十三陵规模庞大,共十三个陵园 D: 地宫是放置棺椁的地方 标准答题: (单选题)2: 不属于“鲁菜”的代表名菜的是() A: 糖醋鲤鱼 B: 北京烤鸭 C: 德州扒鸡 D: 油爆海螺 标准答题: (单选题)3: 不是清真菜的特点的是()。 A: 不食猪肉 B: 不食牛肉 C: 不食自死物 D: 不食动物的血 标准答题: (单选题)4: 中东南地区民居中,住“麻栏”式建筑的是()。 A: 壮族 B: 仫佬族 C: 毛南族 D: 瑶族 标准答题: (单选题)5: “人民的思想就像宗教的一切法则一样,也有它们自己的纪念碑,人类没有任何一种重要的思想不被建筑艺术写在石头上”是()的言论。 A: 恩格斯 B: 雨果 C: 歌德 D: 罗丹 标准答题: (单选题)6: 对装饰品的历史认识有误的是()。 A: 山顶洞人除以石珠、海蚶壳为装饰品外,也以兽牙、鱼骨和骨管装饰自己 B: 商代的遗址中出土的装饰的东西更多,而且能看出明显的等级区分 C: 大汶口遗址中出土有许多骨制装饰品,而且有梳理头发的镂空漩纹梳 D: 在殷代,玉饰和象牙笄、骨笄,其雕琢与造型等工艺已相当精美 标准答题: (单选题)7: 有拔除胡须习俗的少数民族是()。

A: 德昂族 B: 傣族 C: 黎族 D: 彝族 标准答题: (单选题)8: 清氽鲤鱼属于哪个菜系()。 A: 鲁菜 B: 川菜 C: 淮扬菜 D: 闽菜 标准答题: (单选题)9: 东北内蒙古地区民居中,有四合院的是()。 A: 朝鲜族 B: 满族 C: 鄂温克族 D: 鄂伦春族 标准答题: (单选题)10: “上古……衣毛而冒皮”出自(   ) A: 《后汉书·舆服志》 B: 《禹贡》 C: 《释名》 D: 《尚书大传》 标准答题: (单选题)11: 全国最大的一座亭子是()。 A: 万寿山“铜亭” B: 北海“五龙亭” C: 天坛“双环亭” D: 颐和园“廓如亭” 标准答题: (单选题)12: 对于干栏式民居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干栏亦名麻栏,即楼房式 B: 底层不一定都封围 C: 建筑的显著特点是在地基上先竖立桩柱,然后离开地面扎横木,横木上铺木板或竹片篱笆构成地板 D: 产生时间较晚,但是分布很广 标准答题: (单选题)13: 《茶经》对茶文化的改进没有() A: 减少添加物

高考历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练习(一)有答案

高考历史专题练习(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卷共25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祖先崇拜从远古时代起就一直是中国宗教独有的重要特征,对一个人的姓十分重视与这一点有密切的联 系。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名字之后。中国人的祖先崇拜()A.推动了宗教的产生 B.强化了家庭在社会关系中的地位 C.是宗法制的必然结果 D.调和了贵族在爵位继承上的矛盾 2.谢维扬在《周代家庭形态》中说:“(宗法制度)就是国家承认血缘团体的领袖对其成员有代替法律来实 施的管理和处置权,承认这种血缘团体是国家行政及司法的基本单位。”他认为,宗法制的根本目的是()A.强化国家管理B.提高族长权力 C.均衡权力分配D.维护贵族特权 3.中国古代社会有“出妇之道”:女儿出嫁后,娘家的户口、土地、生活用品一律清除;不能继承娘家财 产;改姓氏;不在传统伦理的三族(父族、母族、妻族)中;若一个家族因罪连坐,嫁出去的姑娘也不必 受牵连。对以上现象理解最准确的是() A.古代社会重男轻女B.三纲五常束缚女性 C.妇女家庭地位低下D.宗法观念根深蒂固 4.西戎犬戎与申侯伐周,杀幽王骊山下。周避犬戎难,东徙(迁徙)洛邑,(秦)襄公以兵送周平王。封 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岐、丰是周族祖先发源之地,周平王将之赐给秦襄公。以上史实说明当时 () A.随从作战是诸侯对周王应尽的义务B.商鞅变法后秦国迅速成为诸侯霸主 C.周天子无力自保须依赖诸侯国保护D.秦襄公劳苦功高理应受封富饶之地 5.商代的统治者在封赏贵族时,往往会冠以相应名号。例如,血缘相近而辈分低者称为“子”;辈分高或年长者称为“公”、“伯”;负责边境地区警戒安全任务者称为“侯”、“卫”;在畿内主要负责垦殖者称为“男”、“甸(田)”。这说明商代() A.宗法分封制已完善B.存在贵族爵位等级 C.统治秩序尚未稳固D.神权色彩比较浓厚 6.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及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 度’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材料中的“此制度”是指()A.禅让制B.分封制C.宗法制D.中央集权制 7.《左传》载:“周公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尚书·大传》又载: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 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作礼乐”。上述材料说明()

最新中国古代文化专题试题难点合集

中国古代文化专题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根据古代的历法,每月最后一日叫做(),最初一日叫做()。 2.唐代诗人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西陆指(),诗中借指()。 3.六世纪初隋炀帝下令开凿的是从()和()两条运河。 4. 清朝实际任宰相之职的在康熙时期是(),雍正以后是()。 5. 魏晋以后,汉代原先的察举制发展为()。 6. 由朝廷用公开考试的方法来甄别选用士人始于()。 7. 中国古代男子二十岁行()礼,女子十五岁行()礼,是作为成年的标志。 8. 杜甫《春望》:“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簪在古代的作用是()。 9. 我国的图书目录工作和目录学研究的奠基之作是()和()。 10. 黄钟宫确定下来后,按三分损益的方法,可以产生五音,加上变宫和变徵,就是七音。五音指的是()。 11. 贾谊《过秦论》:“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文中山东指()以东的地区。《汉书·儒林传》:伏生得《尚书》二十九篇,“以教于齐鲁之间,齐学者由此颇能言《尚书》,山东大师亡不涉《尚书》以教。”文中山东指()地方。 12. 汉武帝后,宰相的职权转到尚书台,其长官叫()。 13. 清人孙诒让所作()86卷内容丰赡,是研究《周礼》最好的本子。 二、单选题(每题2分,共10分) 1.泉州、无锡和松江的古名分别叫()。 A.温陵梁溪广陵 B.梁溪云间金陵 C.温陵梁溪云间 D.温陵云间梁溪 2.传统的观点认为礼分“五礼”,即()。 A.吉礼凶礼军礼冠礼嘉礼 B.吉礼凶礼军礼笄礼嘉礼 C.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D.吉礼凶礼军礼仪礼嘉礼 3.六部是隋唐以后主要的政务部门,其确切名称是()。 A.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B.吏部户部礼部法部政部工部 C.政部官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14秋《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作业2答案

作业名称:14秋《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作业2-答案 标准题总分:100 标准题得分:100 详细信息: 题号: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 内容: 有拔除胡须习俗的少数民族是()。 A、德昂族 B、傣族 C、黎族 D、彝族 标准答案:D 学员答案:D 本题得分:5 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 内容: 身体毁饰的目的不包括()。 A、为了美或吸引异性 B、表现勇武 C、图腾崇拜 D、适应环境 标准答案:D 学员答案:D 本题得分:5 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 内容: 从历史资料看,中原地区多()。 A、披发 B、编发 C、束发髻 D、编发和束发髻 标准答案:C 学员答案:C 本题得分:5 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 内容: 对服饰文化理解有误的是()。 A、在我国传说时代,就已创造了衣服 B、先有衣服,后有装饰用的饰物 C、衣裳形制既备,帽子、发饰和鞋便相继产生 D、发型式样很多,大致的演变过程应是先有结发而后出现披发 标准答案:D 学员答案:D 本题得分:5 题号: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 内容: 衮服、冠冕是从哪个角度对服饰的分类()。

A、按服饰的制作材料来划分 B、按不同历史时期划分 C、按不同的礼仪场所来划分 D、按不同的社会职业来划分 标准答案:D 学员答案:D 本题得分:5 题号:6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 内容: 关于服饰的起源,其根本原因是()。 A、衣服的观赏性 B、衣服可以遮羞 C、衣服的地位象征 D、衣服的实用性 标准答案:D 学员答案:D 本题得分:5 题号:7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 内容: 在耳孔中塞细竹管或其它筒状饰物,即古代所说的瑱、珥,但不是玉石料的民族是()。 A、独龙族 B、傣族 C、凉山彝族 D、台湾高山族 标准答案:B 学员答案:B 本题得分:5 题号:8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 内容: 以下不属于装饰的是()。 A、簪子 B、发式 C、束腰 D、筒裙 标准答案:D 学员答案:D 本题得分:5 题号:9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 内容: “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为长夜之饮”,最终导致亡国的是()。 A、夏桀 B、周厉王 C、汉哀帝 D、殷纣王 标准答案:D 学员答案:D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试题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试题 1.自秦朝开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起来,历代封建王朝在巩固政权方面做了很多大胆的尝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个行政区,每一个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判断“新皇帝”是谁?为巩固统治,“新皇帝”在地方推行什么制度? ①秦始皇;②郡县制; 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唐太宗 (2)材料二表明唐太宗采取了怎样的民族政策?在唐太宗一系列措施的作用下,促进了什么历史局面的形成? ①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②贞观之治; 材料三:(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元史·地理志》 (3)元世祖忽必烈为实现对“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疆域的有效管辖实行了什么制度? 行省制度 材料四:秦始皇以武力得天下,以武力治天下,二世而亡。汉高祖以武力得天下,以文功治天下,汉祚四百年(指西汉和东汉四百多年的统治历史)。于是大家明白,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著名学者周有光 (4)材料四中“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的含义是什么? 利用武力可以夺取天下做君主,但是却不能只用武力来治理国家,含义是指要用文、用德、用科学的管理... (5)概括指出三位封建帝王在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起的共同作用。 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2.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 材料一: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张岂之《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1)材料一中“占主导地位的制度”指的是什么制度?该制度开创者是谁? ①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分)②秦始皇(1分) 材料二: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吏选拔制度。这种制度执行到后来就演变成只从名门望族中选拔官吏,久而久之,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局面。 (2)隋朝开创了什么选官制度改变“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局面?选官依据发生了怎样变化?除选官之外,还给思想文化的发展带来了哪些变革? ①科举制。(1分)②由注重门第向注重才能转变;凭才学做官;③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答对其中的一点即可得1分) 材料三:1368年至1848年是明朝和清朝前期。这一时期,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和巩固。

中国古代文化专题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化专题》教学纲要 第一部分说明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的 《中国古代文化专题》是为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选修课。课程针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在阅读古书时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选讲十个专题的基础知识。这些知识,不论对平时阅读古书,还是专门从事研究,都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从不同侧面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并有助于专业课程的学习。 本课程课内学时36,共2学分,开设时间为一个学期。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分七个专题,涉及天文历法、历史地理、职官科举、宗法礼制、宗教、衣食住行、金石书画、经典选讲。要求学生掌握各专题的主要内容及相关例证。 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有一定古代汉语基础和古代文学常识。 三、教学媒体的使用 (一)文字教材 本课程的主教材是《中国古代文化史讲座》(王力等著,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4年6月第1版),由各有关学科的知名专家学者编著。该教材是组织教学和复习考试的主要依据。 辅助教材可参考《中国古代文化史概要》(谭家健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9月第1版),或《中国文化概论》(李宗桂著,中山大学出版社,1988年10月第1版),有条件的教学点可酌情选用。 学生延伸阅读可参考《中华文明之光》。 (二)网上辅导 网上辅导包括以下内容: 1、定期发布与教学有关的各种信息。 2、定期发布教学重点难点辅导,定期刊载作业,供学生学习。 3、利用BBS讨论板进行网上讨论,解答学生问题,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 四、教学建议 (一)与本课程相关的课程有:专科阶段的《古代汉语》、《古代文学》,本科阶段的《汉语专题(2)》、《古代文学专题》等。学生要具备一定的古 代汉语、古代文学知识。 (二)本课程涉及面比较广,每个专题都由相关学科的知名专家撰写,有相当的深度和难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学生则要多注意练习,通过必要的练习去掌握有关的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