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菩提书院的基本认知

对菩提书院的基本认知

菩提书院,全称苏州西园菩提书院,是经政府主管部门批准、注册的佛学社团,是引导大众修学佛法、走向生命觉醒的心灵学院,是开展人生关怀和心灵慈善的精神家园,是面向海内外进行佛教文化交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民间组织。

一、书院成立的意义

菩提书院的成立,目的是引导广大信众有次第地深入佛法,从中获益。最初的缘起,称为“四个一工程”,即一个修学组织、一套修学模式、一群辅导员和一个基金会。这四个一,都是以修学和弘法为核心。其中,以修学组织为依托,以修学模式为途径,以辅导员为桥梁,以基金会为后盾。

当今时代,学佛风气日盛,各种佛教团体很多,导师为何要创建菩提书院?原因有二:

首先是因为大众修学的无序。现在学佛十分便利,学人能从各种渠道获取大量的资源,各语系、各宗派的修学资料也随处可见。但是这种便利也造成了困扰,一般人很难有足够的智慧进行抉择,反而导致修学的混乱、无序。很多人学佛几十年,还是不得其门而入,无法契入佛法纲要,更遑论及解脱成佛了。这种现象令人深感遗憾和担忧。

另一方面,与此相对应的是,很多寺院或是发展旅游,或是热衷经忏,多不具备完善的弘法功能,这就使得有心修学的信众难以得到有效引导。即使有些道场在开展弘法活动,但多半只是根据自身条件随缘地做一做,缺乏对佛法修学体系的完整引导。

正因为如此,导师在对教界现状和大众修学进行深刻的反思之后,指出要建设一套大众化的修学体系以适应日益迫切的需求。为此,导师施设了初、中、高三级修学模式,并倡导建立一个用于推广修学模式的平台,即菩提书院。

菩提书院的建设,着重于连锁式的、可以规模化的教育模式。这代表着佛教在当代传播的探索,目前还没有现成的套路可以照搬,还需要不断探索和修正。

我们希望将书院建成一所没有围墙的佛教院校,在各地进行推广,让不同程度的修学者都能得到有效引导。今后,还将进一步在网络上弘扬,以更好地服务大众。

二、书院的院训——悲智和敬

悲智和敬,即以悲心利他,以智慧处事,以和乐生活,以恭敬待人。

三、书院的总纲

1、理念——引导人们正确认识佛法,走上生命的觉醒之道。

2、宗旨——悲智双运,自觉觉他。

3、模式——三级修学,解行合一。

4、特色——依据五大要素,构建三级修学,营造良好氛围,提供有效引导。

四、书院的四大方针

作为修学组织,菩提书院以佛法的修学和弘扬为核心,与世俗利益毫无干系,纯粹是为佛法服务。因此,书院的方针是:

1、以发菩提心为根本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菩提心的意义和重要性,发真切的菩提心,通过三级修学走向解脱,走向觉醒,同时还要帮助一切众生走向觉醒、走向解脱。在践行三级修学的同时,应培养传灯和慈善的意识,积极参与书院的传灯和慈善活动。在参与过程中,还要保持纯正的发心和引导,避免陷入世间八法或偏向自了的习性中。

2、以佛法修学为核心

书院的成立,是为了给大众修学佛法提供一套系统、次第的引导。所以,修学佛法是书院一切工作的核心。书院依照佛法修学的五大要素——皈依、发心、戒律、正见、止观而建立了初、中、高三级修学。不管是传灯还是慈善,都要围绕三级修学展开,都要导向三级修学。而通过三级修学,又可以培养出更多的传灯和慈善的人才。

另外,修学佛法要遵循“十八字”方针:在态度上——真诚、认真、老实;在方法上——理解、接受、运用;在结果上——观念、心态、品质,即观念改变、心态改变到生命品质的改变。

3、以自觉觉他为目标

作为大乘佛子,我们要向佛菩萨学习,以追求究竟的觉醒为生命目标。通过三级修学,完成自觉的修行,同时以传灯、慈善成就觉他的修行,并在觉他的过程中圆满自觉,最终导向自觉觉他、自利利他的目标。

4、以六和为管理方针

书院以六和为管理方针。具体内容为:

(1)戒和同修:在制度上人人平等。

(2)见和同解:认同并依照三级模式修学,共同走在菩提大道上。

(3)利和同均:机会均等,交流分享,同沾法益。

(4)身和同住:保持行动的统一性,身业清净。

(5)口和无诤:顾全大局,不制造事端,语业清净。

(6)意和同悦:以欢喜调柔之心待人处事,常行忍辱,慈悲柔和,意业清净。

通过六和精神的实践,建立清净和谐、民主如法的团体,最大限度避免修学偏差和人事不和谐,将书院建设成为修学标准化、活动规范化、管理人性化的修学型组织,为大众追求觉醒、追求解脱提供有力的保障。

五、书院的组织架构与职能设置

1、组织架构

本院的组织架构,见下图:

菩提书院组织架构图

2、职能设置

如图所示,导师为本院大众修学的根本依止,院务委员会为本院的最高决策机构,由院长、常务副院长、秘书长、各委员会常务委员等组成。

书院总部设立辅导委员会、督察委员会、修学委员会、传灯委员会、慈善委员会、文化传播委员会以及基金会。各委员会的职责主要有三方面:一,探索、建设本委员会的工作模式;二,培训相关人才;三,宏观指导。

对三级修学模式的基本认知

一、内涵和意义

在生产中,模具是最重要的。有什么样的模具,就会制造出什么样的产品。修学模式就像模具。有什么样的修学模式,就能造就出什么样的生命品质。对书院来说,修学模式是最核心的要素。

佛教传统的教育模式和传播方法,侧重于师徒间的单独传授,虽然有因材施教、量身定做的独特优势,但这种个性化也恰恰是难以大量复制的局限所在。在学佛群体日益壮大,而教界师资严重缺乏的今天,这种模式显然是无法平衡供求需要的。因此,教界需要探索出一套契合当今时代的普及性教育模式和传播方法。而书院所倡导的这套三级修学模式,可以说是填补了这个空白。

从宏观的角度讲,三级修学模式就是初、中、高三级修学及其配套的修学总则。具体来说,还包含了每个班级组织修学的方式。这套模式,一方面是为大众确定一套修学次第,知道各个修学阶段的重点是什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并让各地形成一种修学氛围,使学人在这种氛围的熏陶和带动下,不至于因为懈怠、挫折而轻言放弃。依照这个模式修学,学人不论身处何方,都可以按部就班地次第深入;另一方面,它也是一种弘法模式、传播模式。因为依靠的是群体、制度,而非个人魅力,它能够同时在各地推广,具有可复制性和可操作性,更不会因个人的力量而改变、走形,具有稳定性。模式建设得好,推广得好,对于解决大众修学缺乏引导和教界师资匮乏的问题,将具有巨大的意义。

要指出的是,这套模式已经有了数年的推广实践,在苏州、上海、厦门、温州、哈尔滨、深圳、广州、靖江等地都开设了学习班,探索出了一定的办班经验。我们发现,学员若能认真、老实地按照这套模式来修学,短时间内便能对佛法产生极大信心,迅速掌握整个修学理路,从观念到心态都有显著改变,学习效果非常理想。这足以证明模式的殊胜性。

相对于其他修学团体来说,书院的特胜之处,正在于这套模式的施设。我们不是以学习某部经典为全部,而是将佛法的核心要素系统地融入于这套模式中,通过三级的次第引导,将学人稳妥地导向成佛之道。对于辅导员来说,辅导工作的核心点、意义也在于引导学员对模式获得充分认识,并按照这个模式认真修学。因此,深刻认识到这套模式对当今时代所具有的重大价值、殊胜性,是做好辅导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二、关于三级修学

1、初级修学的内容和目标

初级班的修学以人生佛教为基础,以信仰建设为核心,修学时间约30周,分为两个进度:

(1)第一进度(18周)

A、内容:学习导师的人生佛教小丛书,选读《坐看云起》。

B、目标:纠正对佛教的误解;学会以佛法的智慧看人生、看世界。

通过对人生佛教丛书的学习,了解佛法是如何看人生、看世界,进而把这种认识、这种智慧的观念,转变成自己的认识、自己的观念,并学会以此看人生、看世界,解决生活问题。

(2)第二进度(11周)

A、内容:先修学佛传,听2010年菩提静修营讲的《走近佛陀,认识佛法》,参考学习星云法师《释迦牟尼佛传》,或一行禅师《故道白云》,从认识佛陀的生平及教法中,建立对三宝的信心,了解佛法的精髓;再修学皈依,学习《皈依修学手册》,认识皈依意义,了解佛陀功德,对三宝生起真切的皈依之心。

B、目标:通过学习佛传,认识三皈,走入佛门,建立对三宝的信仰。

通过佛传和皈依的修学,认识三宝功德,建立对三宝的皈依之心。皈依是五大要素的第一个要素,是佛法根本的根本,是一切修行的基础。通过初级课程的引导,使学员生起真切的皈依之心,将为进一步修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2、中级修学的内容和目标

中级修学以《菩提道次第略论》为基础,以菩提心的修学为核心。修学时间为4年,分三个进度:

(1)第一进度(一年半)

A、内容:修学《三主要道》、《菩提道次第略论》,听《三主要道》、《菩提道次第略论》光盘,参考《菩提大道》、《道次第之道》,掌握菩提道的修学理路。通过观察修和安住修,逐步改变观念,调整心态,走上菩提大道。

以《皈依共修》为常课,不断强化三宝在心目中的地位和份量。

B、目标:认识修学理路,调整观念和心态

(2)第二进度(一年半)

A、内容:先学习《百法明门论》(半年);再深入听闻《略论》光盘(一年),结合参考《皈依修学手册》、《普贤行愿品观修原理》、《认识菩提心》、《修学菩提心》的修习,深化对法义的理解,接受和运用,从而舍凡夫心,真正的发起菩提心。

以《修习菩提心仪轨》为常课,通过不断的提醒,将发菩提心落实于每日的生活中。

B、目标:舍凡夫心,发菩提心

(3)第三进度(一年)

A、内容:修学《瑜伽菩萨戒品》,听《瑜伽菩萨戒品》音像,受菩萨戒,实践菩萨行。参考宗喀巴大师《菩萨戒品释》、太虚大师《瑜伽菩萨戒本讲录》。

以读诵受持《瑜伽菩萨戒》为常课,把瑜伽菩萨戒的规范落实于心行中。

B、目标:发菩提心,行菩萨行

3、高级修学的内容和目标

高级修学以正见为基础,以止观禅修为核心,修学时间为3年,也分为三个进度:

(1)第一进度(一年)

A、内容:学习《唯识三十论》,听闻《唯识三十论》音像,阅读《认识与存在》(《唯识三十论》解读),了解八识差别,认识唯识中道正见及唯识学的修证的理路。通过禅修把唯识的正见,转化成自身的正知正念。

以止观禅修为常课,将唯识见地转化为自身心行。

B、目标:了解妄心差别,认识唯识中道见及唯识学的修证次第。

(2)第二进度(一年)

A、内容:学习《心经》、《金刚经》。听《心经的禅观》、《心经的般若正观》及《金刚经》音像,阅读《心经的人生智慧》,了解般若中观正见,依此正见修观照般若,通达空性。

以止观禅修为常课,将中观正见转化为自身心行。

B、目标:了解般若中观的正见及修证。

(3)第三进度(一年)

A、内容:学习《四念处经》、《坛经》,听《坛经》的见地与修证、《六祖坛经》,认识禅宗的见地及明心见性的禅修。

以止观禅修为常课,将禅宗见地转化为自身心行。

B、目标:了解禅宗的见地与修证。

三、修学总则与十八字方针

在三级修学的过程中,我们依据的总体原则有四个方面:

其一,修学方式上,自修与共修相结合;

其二,修学态度上,要“真诚、认真、老实”;

其三,修学方法上,掌握“理解、接受、运用”的八大步骤;

其四,修学效果上,要达到“观念、心态、品质”的次第转化。

以上四个方面对于修学的意义都非常重要,也是我们在辅导过程中要着重把握、引导、落实的关键。后三个方面合起来就是导师在不同场合多次开示、强调的十八字方针。学员唯有切实遵循这十八字方针进行修学,积极、认真地展开自修和共修,才能从书院的三级修学模式中真正获益,稳步走上菩提大道。

下面分而述之。

1、修学方式:自修与共修相结合

书院的三级修学,采用学员个人自修与集体共修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自修,为共修做好准备;通过共修,为个人自修营造良好的氛围,提供及时的引导。自修和共修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对修学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缺一不可。

(1)自修的意义

书院虽然施设了三级修学班,为学员提供修学引导,但定期参加共修并不是修学的全部。自修也是修行的重点。作为佛弟子,我们都知道学佛修行主要是靠自己,如同吃饭、睡觉一样,没有人能够代劳。佛菩萨也好,善知识也好,都只能为我们开示解脱的道路,我们要自己迈开双脚去走,才有解脱的希望。

共修也是为了增上个人的修学,是为更好地自修服务。另外,自修也是有效共修的前提和保障。如果没有认真自修,共修时未能如理如法地分享,既未能自利,更不能利益他人。共修的效果也可想而知。因此,我们应充分认识到自修的重要性。

(2)自修的方式

学员每天应保证有一定的时间来闻思经教,养成精进修学的良好习惯,主要是按照三级修学的进度,看光盘、书籍、听MP3等法宝资粮,多闻熏习、数数思惟,并结合每一期班级共修的主题,认真准备。遇到疑惑,应当积极跟辅导员或班级同修交流。同时,还应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佛法,发菩提心、行菩萨行,接引大众修学佛法。

自修要切实按照导师所开示的十八字方针来展开,修学态度上要到位,方法上应切实掌握,效果也就水到渠成。修学能否将所学佛法转换成自身的认识、观念,并运用于现实生活,逐步消除凡夫心,成就佛菩萨的生命品质,这都跟修学态度、修学方法是否落实有密切的关系。

(3)共修的意义

很多人也许会认为:既然自修很重要,我自己在家里自修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参加共修?

书院倡导共修这样一种修学方式,有重要的意义:首先,个人在修学中,对佛法的理解、领悟往往存在局限性和片面性,只能从某个角度、某个层面上去理解法义。通过共修,同修间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享,互相碰撞、启发、提醒、纠正,能弥补个人自修的局限和不足,对个人修学是非常好的促进;复次,共修为学员营造了良好的修学氛围,有助于学员形成良好的修学习惯,是对个人修行的强有力支持。我们常说这是末法时代,主要是因为现在社会人心浮躁、动荡。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都在美化轮回盛事,支撑和强化贪嗔痴等种种烦恼。学人想在这种社会环境下修行,想要解脱,往往会面对各种质疑和压力,何止是与万人敌!在这个追求真理、追求解脱的团体中,学人所处的环境正好相反,这对个人来说是很重要的支持,能淡化和消除来自社会环境的压力和不利因素,有助于学人将心安住在善所缘,培养善的力量;复次,共修有助于学员养成检讨自身不足、随喜他人功德的良好习惯,是修行很好的增上缘。一个人闭门自修很难发现自身的问题,要走出凡夫心的强大串习更是谈何容易!通过共修,学人以佛菩萨的功德作为参照,有同修道友相伴,时时能看到自己的不足,生惭愧心,努力调整心行。同样地,当学员有一丝一毫的进步时,同修间的鼓励、赞叹对他又是很大的促进,能坚定修行的信心道念。因此,共修对修行的助益是不可小视的。

(4)共修的方式

共修有班级共修和班级内部的小组共修两种形式,主要是班级共修。为了让大家都能时常安住在善所缘,闻法向道之心时时得到滋润,共修的周期统一规定为每周一次。

A、班级共修:以某个三级修学班为单位,在辅导员的跟进下,全体同修一起交流心得、正确抉择法义。共修时,学员围绕每期的闻思主题,重点从三个方面进行分享:一是谈对法义的理解;二是谈心得,即学习了法义之后,内心受到哪些触动。我们通过自修闻思法义,用佛法来检讨自己生命中存在的过患和不足,将法义与现实人生、生命发生连接起来,共修时再与同修分享从中获得的感悟和体会。这是共修分享的重点。班级共修能否让大家真正感到有收获,这个部分的分享很关键;三是谈疑问,修学中对法义存在疑惑之处,或运用到现实中出现疑问等,都可以提出来一起讨论。班级共修应该起到解决问题的作用,尽量不要让同修带着疑惑回去。

以上三个方面的分享,对整个共修效果有着关键性的作用。辅导员应善巧引导学员形成这样的分享意识和习惯,确实让大家从共修中获益。

另外,每期共修都要遵照三级修学的教材和进度来学习,严格按照三级《学员手册》中的共修仪轨来进行。共修由小组轮流主持。

B、小组共修:每个班级按照学员的多寡,分为几个小组。每周的共修由小组轮流主持。本周轮值的小组,可以提前组织小组共修,讨论当期闻思的内容,交流心得,探讨疑问。当期的思考题,可以由小组长进行分工,安排不同的学员来准备、主持。这样能够调动大家的积极性。非轮值组的学员,也可以参加,这样就有更多交流、学习的机会。

小组共修相对于班级共修来说,比较轻松、活泼,话题不必紧扣每期共修的内容,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对法义的运用、修学上遇到的疑惑等,进行交流。它可以视为班级共修的辅助。

当然,在个别地区,比如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因交通等原因,每周两次召集大家一起分别进行班级共修和小组共修,较为不便,可以将二者组合在一起进行。按照上海办班的经验,可以先小组共修,然后再进行班级共修。前提是,二合一的共修必须比通常的共修时间长。延时多长,则根据班级规模等情况,具体确定。

2、修学态度:真诚、认真、老实

无论是自修还是共修,我们首先都要端正学习态度,做到“真诚、认真、老实”。

(1)真诚,就是要真诚面对生命存在的过患,意识到自己是充满迷惑、烦恼的凡夫,是轮回的重病患者,真诚认识自己的现状,勇于自我检讨,不自欺、不逃避。唯有看清这些问题,我们才能本着治病的心态来修学。否则,学佛可能只是生活中的一种点缀,一种姿态,甚至是一种伪装。我们不仅要真诚面对自己,还要真诚地面对法,面对法师。就像急切期盼康复的患者那样,把法当做疗病的良药,把法师当做救命的良医。

(2)认真,即用心投入修学,严格要求自己,要按照《道次第》中听闻规则的要求,扎实、深入地学好每一层级的课程,认真学习法义,多下功夫、反复闻思,让纯净的佛法进入心相续中。

(3)老实,既然认定三级修学模式是殊胜的修学途径,就要老老实实按照这个模式来修学,专心学习,不要被混乱的凡夫心带着到处攀缘,东学西学,不能安住当下的学习,不能珍惜难得的法缘,结果是贻误终身,蹉跎岁月。

3、修学方法:理解、接受、运用

在修学过程中,尤其是自修时的听闻、思惟,应掌握好学习方法,遵循“树立正见,认清真相,摆脱错误,重复正确”的修行窍诀,反复去“理解、接受、运用”。具体包含了八个步骤:

第一,读懂教材的每句话和每个概念。

第二,理解每个段落和章节的意思。

第三,带着问题学习,知道每个章节所要说明的问题是什么。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必须认识到,这部分内容究竟要说明什么问题,经论中又是以什么方式进行说明。

第四,把经论所说的这些问题和自己的现实人生联系起来。学习佛法,一定要将法和人生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佛法从空中落地,进入我们的心田,进而产生作用。否则,即使把所有经论都背下来,那也只是佛菩萨的境界,只是经典中的说法,和自己是不相干的。

第五,学会用佛法的智慧重新认识人生,看待实际问题,并逐步转化成自己的认识。比如《道次第》提到暇满人身的重大意义,对于这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能否理解,能否接受?再如佛教所说的无常无我,究竟是不是世间真相?我们需要去思惟,去检验,去消化。唯有这样,佛法才能真正成为我们自己的认识。

以上五个步骤,包含了从理解到接受的过程,也就是“树立正见,认清真相”的过程。我们之所以会有种种烦恼,根源在于对世界、对人生有着错误的认识。错误的观念导致轮回和痛苦。所以,解脱的修行是从树立正确观念、认清世界真相开始的。我们如何树立正见,认清真相?比如讲“无常”,我们要先准确、完整地理解无常的含义,然后再去观察,看看现实生活中的一切,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是不是都无常,有没有一样东西是恒常不变的。我们带着这样的问题去一一思考,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发现确确实实找不到一个恒常不变的东西,人生确实是无常的,世界确实是无常的。这样一来,“无常”这个法义,就不再是书本上的教理,而是我们自身的观念了。我们原先对世界“恒常”的错误认识,就转化为“无常”的正确认识。这时就意味着佛法真正进入我们的生命,真正在改造我们的生命。这个过程对应于《道次第》的禅修方式来说,就是导师一再强调的“观察修”。

第六,依佛法正见摆脱不良串习。无明造就了我们现有的凡夫品质,而正见所造就的,则是圣贤的品质,是解脱的人格。这是非此即彼的两个选项。通过对经论的学习,我们要把其中阐述的佛法正见运用起来,以此替代原有的错误认识,这是修行非常重要的一步。

第七,不断重复正确的心行,以此强化正念。

第八,完成生命品质的改善和提升。

这三个步骤,重点在于运用,简而言之就是“摆脱错误,重复正确”的过程。正见初步树立之后,接下来就要用这些正见来重新认识人生,运用这些观念来调整不良习气。这是不断重复的过程。因为我们固有的错误观念、不良习气,是无

始以来就形成的,根深蒂固,仅仅通过一两个次的观察思维,未能撼动其根本。稍有松懈,固有的观念、情绪都会卷土重来,重新主导我们的心灵,这时我们就要再进行观察修。通过这样的轮番观修,数数思维,使佛法的正见扎下根来,牢固、稳定地对我们的生命产生作用。这个过程,需要反复去理解、接受、运用,才能够使正念牢固地树立起来,最终完成生命品质的改善。对应于《道次第》的禅修方式来说,这是“安住修”的过程。

这八个步骤包含了理解——接受——运用的次第。无论哪个层级的修学,都要按照这样的思路来进行。尤其要指出的是,它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好的禅修过程。我们的三级修学,不是到了高级阶段才开始禅修,从初级到中级,再到高级,随时随地都包含着禅修。因为,禅修的意义主要在于培养正念,凡是能将佛法正见转化为我们心念的,都可以说是禅修。而这八个步骤就是很好的禅修过程。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其中的修行奥妙。

只有真正落实这八大步骤,真诚、认真、老实地按照这八个步骤进行修学,才能从观念、心态和品质上发生次第的转变,我们的生命才会真正被佛法改造。

4、修学效果:观念、心态、品质

学员通过在自修和共修中切实贯彻、落实修学态度和修学方法之后,将会在“观念、心态、品质”上有次第的改善。这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凡夫的生命,是一大堆错误的观念和混乱情绪的综合体。错误的观念导致了贪嗔痴种种烦恼,正确的观念会带来健康的心态。在修学过程中,我们对世界、对人生的固有观念会逐渐被佛法的智慧所替代,从而转变在错误观念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心态、情绪。同时,我们也会逐渐从无明、烦恼的迷惑系统中走出来,从贪嗔痴的串习中走出来,使生命品质得到净化和提升,最终成就佛菩萨的生命品质。这就是生命改造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