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的存在性(一)(含答案)

九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的存在性(一)(含答案)
九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的存在性(一)(含答案)

学生做题前请先回答以下问题

问题1: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有哪些?

问题2:全等三角形存在性问题的处理思路是什么?

全等三角形的存在性(一)

一、单选题(共3道,每道33分)

1.已知抛物线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侧),与y轴交于点C,

直线与x轴交于点D.在第一象限内,若直线上存在点P,使得以P,B,D为顶点的三角形与△OBC全等,则点P的坐标为( )

A.(4,1),(0,3)

B.(4,1),(3,2)或(1,2)

C.(4,1),(0,3)或(3,2)

D.(4,1),(4,-1),(3,2)或(3,-2)

答案:B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二次函数背景下的存在性问题

2.如图,直线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C是直线上不与A,

B重合的动点.过点C的另一直线CD与y轴相交于点D,若以B,C,D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OB全等,则点C的坐标为( )

A.

B.

C.

D.

答案:C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全等三角形的存在性

3.如图所示,抛物线的顶点为A,直线与y轴的交点为B,其中.若Q为抛物线的对称轴直线上一个动点,在对称轴左侧的抛物线上存在点P,使以P,Q,A为顶点的三角形与△OAB全等,则点P的坐标为( )

A.

B.

C.

D.

答案:D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全等三角形的存在性

中考数学之全等三角形的存在性(讲义)

1. 2. 3. 1.

2.

3.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抛物线2y ax bx c =++与 y 交于点C (0 ,4),对称轴直线2x =与x 轴交于点D ,顶点为且DM =OC +OD .(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 (2)设点P (x ,y )是第一象限内该抛物线上的一动点,△的面积为S ,求S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设点Q 是y 轴右侧该抛物线上的一动点,若经过点Q 直线QE 与y 轴交于点E ,是否存在以O ,Q ,E 形与△OQD 全等?若存在,求出直线QE 的解析式;请说明理由.

4.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1l 过点A (1,0)且与 y 轴平 行,直线2l 过点B (0,2)且与x 轴平行,直线1l 与2l 相交于点P .点 E 为直线2l 上一点,反比例函数k y x =(0k >)的图象过点E 且 与直线1l 相交于点F . (1)若点E 与点P 重合,求k 的值. (2)连接OE ,OF ,EF .若2k >,且△OEF 的面积为△PEF 面积的2倍,求点E 的坐标. (3)是否存在点E 及y 轴上的点M ,使得以M ,E ,F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PEF 全等?若存在,求出点E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 (1)223y x x =-++ (2)a =7,b =2或a =7,b =-2或a =-1,b =2或a =-1,b =-2或 a =1, b =-4或a =5,b =-4或a =5,b =4 2. (1)213442 y x x =-++ (2) (18(18-+-+---,, (4(4+, 3.(1) 21242y x x =-++(2)21 4(022 S x x x =-+<<+ (3)122y x =+,y =6或7 24 y x = - 4.(1)2 (2)(3,2)(3)3(2)8,,8 (2)3,

(完整word版)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难题集锦

1. 如图①,在△ABC中,∠ACB=90°,AC=BC,过点C在△ABC外作直线MN,AM⊥MN于点 M,BN⊥MN于点N. (1)试说明:MN=AM+BN. (2)如图②,若过点C作直线MN与线段AB相交,AM⊥MN于点M,BN⊥MN于点N(AM>BN),(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说明理由. 【答案】(1)答案见解析;(2)不成立 【解析】试题分析:(1)利用互余关系证明∠MAC=∠NCB,又∠AMC=∠CNB=90°,AC=BC,故可证△AMC≌△CNB,从而有AM=CN,MC=BN,即可得出结论; (2)类似于(1)的方法,证明△AMC≌△CNB,从而有AM=CN,MC=BN,可推出AM、BN 与MN之间的数量关系. 试题解析:解:(1)∵AM⊥MN,BN⊥MN,∴∠AMC=∠CNB=90°. ∵∠ACB=90°,∴∠MAC+∠ACM=90°,∠NCB+∠ACM=90°,∴∠MAC=∠NCB. 在△AMC和△CNB中, ∵∠AMC=∠CNB,∠MAC=∠NCB,AC=CB,∴△AMC≌△CNB(AAS),∴AM=CN ,MC=NB. ∵MN=NC+CM,∴MN=AM+BN; (2)图(1)中的结论不成立,MN=BN-AM.理由如下: ∵AM⊥MN,BN⊥MN,∴∠AMC=∠CNB=90°. ∵∠ACB=90°,∴∠MAC+∠ACM=90°,∠NCB+∠ACM=90°,∴∠MAC=∠NCB. 在△AMC和△CNB中, ∵∠AMC=∠CNB,∠MAC=∠NCB,AC=CB,∴△AMC≌△CNB(AAS),∴AM=CN ,MC=NB. ∵MN=CM-CN,∴MN=BN-AM.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关键是利用互余关系推出对应角相等,证明三角形全等.

(完整版)二次函数与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的解法

二次函数与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 一、预备知识 1、坐标系中或抛物线上有两个点为P (x1,y ),Q (x2,y ) (1)线段对称轴是直线2x 2 1x x += (2)AB 两点之间距离公式:221221)()(y y x x PQ -+-= 中点公式:已知两点 ()()2211y ,x Q ,y ,x P ,则线段PQ 的中点M 为??? ??++222121y y ,x x 。 2、两直线的解析式为11b x k y +=与 22b x k y += 如果这两天两直线互相垂直,则有121-=?k k 3、平面内两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两直线分别为:L1:y=k1x+b1 L2:y=k2x+b2 (1)当k1=k2,b1≠b2 ,L1∥L2 (2)当k1≠k2, ,L1与L2相交 (3)K1×k2= -1时, L1与L2垂直 二、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探究: 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主要涉及到的是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一)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1、等腰三角形 性质:两腰相等,两底角相等,三线合一(中线、高线、角平分线)。 判定:两腰相等,两底角相等,三线合一(中线、高线、角平分线)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直角三角形 性质:满足勾股定理的三边关系,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判定: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等腰直角三角形 性质:具有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所以性质,两底角相等且等于45°。 判定:具有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所以性质的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4、等边三角形 性质:三边相等,三个角相等且等于60°,三线合一,具有等腰三角形的一切性质。 判定:三边相等,抛物线或坐标轴或对称轴上三个角相等,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初三数学-全等三角形练习题 最新

图形全等——学习卷 学校 姓名 (一)三角形全等的识别方法 1、如图:△ABC 与△DEF 中 2、如图:△ABC 与△DEF 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BC ≌△DEF ( ) ∴△ABC ≌△DEF ( ) 3、如图:△ABC 与△DEF 中 4、如图:△ABC 与△DEF 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BC ≌△DEF ( ) ∴△ABC ≌△DEF ( ) 5、如图:Rt △ABC 与Rt △DEF 中,∠____=∠_____=9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t △ABC≌Rt △DEF( ) (二)全等三角形的特征 ∵△ABC ≌△DEF ∴AB= ,AC= BC= ,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 ) ∠A= ,∠B= ,∠C= ;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 )

(三)填空题 1、已知△ABD ≌△CDB ,AB 与CD 是对应边,那么AD= ,∠A= ; 2、如图,已知△ABE ≌△DCE ,AE=2cm ,BE=1.5cm , ∠A=25°∠B=48°;那么DE= cm ,EC= cm , ∠C= 度;∠D= 度; 3、如图,△ABC ≌△DBC ,∠A=800,∠ABC=300, 则∠DCB= 度; (第4小题) 第5小题 4、如图,若△ABC ≌△ADE ,则对应角有 ; 对应边有 (各写一对即可); 5、如图,已知,∠ABC =∠DEF ,AB =DE ,要说明△ABC ≌△DEF , (1)若以“SAS ”为依据,还须添加的一个条件为 ; (2)若以“ASA ”为依据,还须添加的一个条件为 ; (3)若以“AAS ”为依据,还须添加的一个条件为 ; 6、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中,图中的全等三角形 是 ; 7、如图,已知∠CAB=∠DBA ,要使△ABC≌△B AD ,只需 增加的一个条件是 ; (只需填写一个你认为适合的条件) F E D C B A E D C B A C B A D C B A

七年级下全等三角形练习题经典综合拔高题

1. 已知:如图,点B,E,C,F 在同一直线上,AB ∥DE, 且AB=DE,BE=CF.求证:AC ∥DF . 2. 如图,已知: AD 是BC 上的中线 ,且 DF=DE .求证:BE ∥CF . 3. 如图, 已知:AB ⊥BC 于B , EF ⊥AC 于G , DF ⊥BC 于D , BC=DF .求证:AC=EF . 4. 如图,在ΔABC 中,AC=AB ,AD 是BC 边上的中线,则AD ⊥BC ,请说明理由。 5. 如图,已知AB=DE ,BC=EF ,AF=DC ,则∠EFD=∠BCA ,请说明理由。 F G E D C B A A B C D E F A B C D

F E D C B A 6. 如图,在ΔABC 中,D 是边BC 上一点,AD 平分∠BAC ,在AB 上截取AE=AC , 连结DE ,已知DE=2cm ,BD=3cm ,求线段BC 的长。 7. 如图,ΔABC 的两条高AD 、BE 相交于H ,且AD=BD ,试说明下列结论成立的 理由。 (1)∠DBH=∠DAC ; (2)ΔBDH ≌ΔADC 。 8. 如图,已知ABC ?为等边三角形,D 、E 、F 分别在边BC 、CA 、AB 上, 且DEF ?也是等边三角形. (1) 除已知相等的边以外,请你猜想还有哪些相等线段,并证明你的 猜想是正确的; (2) 你所证明相等的线段,可以通过怎样的变化相互得到?写出变化 过程. 9,已知等边三角形ABC中,BD=CE,AD与BE相交于点P,求∠APE的大小。 A B C D E A B C D E H

一次函数之全等三角形存在性

一次函数之全等三角形存在性(北师版)11.26 1.(本小题16分)如图,直线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若x轴的负半轴、y轴的负半轴上分别 存在点E,F,使得△EOF与△AOB全等,则直线EF的表达式为( ) ? A. B. ? C. D. 1 2 2.(本小题16分)如图,直线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点C是直线上不与A,B重合 的动点.过点C的另一直线CD与y轴相交于点D,若使△BCD与△AOB全等,则点C的坐标为( ) ? A. B. ? C. D.

3.(本小题16分)如图,直线y=-2x+4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点P(x,y)是直线y=-2x+4上的一个动点, 过P作AB的垂线与x轴、y轴分别交于E,F两点,若△EOF与△AOB全等,则点P的坐标为( ). A. B. ? C. D. 4.(本小题16分)如图,直线y=x+2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点C是直线y=x+2上不与A,B重合的动点.过 点C的另一直线CD与x轴相交于点D,若使△ACD与△AOB全等,则点C的坐标为( ) ? A. B. ? C. D. 4 5 5.(本小题18分)如图,直线AB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已知A(2,0),B(0,4),线段CD的两端点在坐标 轴上滑动(点C在y轴上,点D在x轴上),且CD=AB.若满足点C在y轴负半轴上,且△COD和△AOB全等,则满足题意的点D有( )个. A. 2 B. 3 C. 4 D. 5

6.(本小题18分)如图,直线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点C的坐标为(-3,0), P(x,y)是直线上的一个动点(点P不与点A重合).当△OPC的面积为时,点P的坐标为( ) ? A. B. C. D. 一次函数之等腰三角形存在性(北师版) 11.25 1.(本小题16分)如图,直线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点P是x轴上的动点, 若使△ABP为等腰三角形,则点P的坐标是( ) A. B. C. D.

八年级数学下册全等三角形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数学下册全等三角形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数学下册全等三角形知识点归纳 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称为全等三角形.(注: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中的特殊情况) 当两个三角形完全重合时,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由此,可以得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 (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 (3)有公共边的,公共边一定是对应边; (4)有公共角的,角一定是对应角; (5)有对顶角的,对顶角一定是对应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公理及推论1、三组对应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SSS或“边边边”),这一条也说明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原因. 2、有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或“边角边”). 3、有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或“角边角”). 由3可推到 4、有两角及其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或“角角边”)

5、直角三角形全等条件有:斜边及一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或“斜边,直角边”) 所以,SSS,SAS,ASA,AAS,HL均为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定理. 注意:在全等的`判定中,没有AAA和SSA,这两种情况都不能唯一确定三角形的形状. A是英文角的缩写(angle),S是英文边的缩写(side). 性质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高对应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平分线相等. 4、全等三角形的对应中线相等. 5、全等三角形面积相等. 6、全等三角形周长相等. (以上可以简称: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相等) 7、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SS) 8、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 9、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 10、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 等.(AAS) 11、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运用1、性质中三角形全等是条件,结论是对应角、对应边相等.而全等的判定却刚好相反. 2、利用性质和判定,学会准确地找出两个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边与对应角是关键.在写两个三角形全等时,一定把对应的顶点,角、边的顺序写一致,为找对应边,角提供方便.

第48讲压轴之函数与几何综合类型⑥全等三角形存在性问题探究

第48讲全等三角形存有性问题探究 【考点】抛物线上是否存有一点,使之与另3个点构成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重点】抛物线上是否存有一点,使之与另3个点构成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难点】1.一般有2个不确定的点,三角形形状不明确,学生分析对应边有困难.2.原理是“边角边”的全等判定理解有困难 【典型例题及针对训练】 【例】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P(x,y)是抛物线y=-1 2x 2-2x+4上的一个动点,抛 物线的对称轴与x轴交于点D,经过点P的直线PE与y轴交于点E,是否存有△OPE与△OPD全等?若存有,请求出直线PE的解析式;若不存有,请说明理由. 1. 如图所示,m∥n,点B,C是直线n上两点,点A是直线m上一点,AB与AC的长不相等,在直线m上另找一点D,使得以点D,B,C为顶点的三角形和△ABC全等,这样的点D()A.不存有B.有1个C.有3个D.有无数个 2. 在如图所示的5×5方格中,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是格点三角形(即顶点恰好是正方形的顶点),则与△ABC有一条公共边且全等的所有格点三角形的个数是() A.1 B.2 C.3 D.4 3.(2016·赤峰)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3 cm,P,Q分别从B,A出发沿BC,AD方向运动,P点的运动速度是1 cm/s,Q点的运动速度是2 cm/s,连接AP并过点Q作QE⊥AP,垂足为E. (1)求证:△ABP∽△QEA; (2)当运动时间t为何值时,△ABP≌△QEA;

【提升训练】 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抛物线y =ax 2+bx -8与x 轴交于A ,B 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直线l 经过坐标原点O ,与抛物线的一个交点为D ,与抛物线的对称轴交于点E ,连接CE ,已知点A ,D 的坐标分别为(-2,0),(6,-8). (1)求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并分别求出点B 和点E 的坐标; (2)试探究抛物线上是否存有点F ,使△FOE ≌△FCE ,若存有,请写出点F 的坐标;若不存有,请 说明理由. 5.(2015·蚌埠六校联考)正方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点P 在线段BC 上(不含点B),∠ BPE =12 ∠ACB ,PE 交BO 于点E ,过点B 作BF ⊥PE ,垂足为F ,交AC 于点G. (1)当点P 与点C 重合时(如图1).求证:△BOG ≌△POE ; (2)通过观察、测量、猜想:BF PE =12 ,并结合图2证明你的猜想; (3)把正方形ABCD 改为菱形,其他条件不变(如图3),若∠ACB =α,求BF PE 的值.(用含α的式子表示)

初三中考数学全等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 一、选择题 1. (?年山东东营,第4题3分)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 A.如果a2=b2,那么a=b B.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C.旋转前后的两个图形,对应点所连线段相等 D.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考点:命题与定理. 分析:利用菱形的判定、旋转的性质及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对每个选项进行判断后即可得到正确的选项. 解答:解:A、错误,如3与﹣3; B、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故错误,是假命题; C、旋转前后的两个图形,对应点所连线段不一定相等,故错误,是假命题; D、正确,是真命题,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菱形的判定、旋转的性质及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2.(?四川遂宁,第9题,4分)如图,AD是△ABC中∠BAC的角平分线,DE⊥AB于点E,S△ABC=7,DE=2,AB=4,则AC长是() A.3B.4C.6D.5 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 分析:过点D作DF⊥AC于F,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可得DE=DF,再根据S△ABC=S△ABD+S△ACD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解答:解:如图,过点D作DF⊥AC于F, ∵AD是△ABC中∠BAC的角平分线,DE⊥AB, ∴DE=DF, 由图可知,S△ABC=S△ABD+S△ACD, ∴×4×2+×AC×2=7, 解得AC=3.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性质,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3.(?四川南充,第5题,3分)如图,将正方形OABC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是原点,A的坐标为(1,),则点C的坐标为() A.(﹣,1)B.(﹣1,)C.(,1)D.(﹣,﹣1) 分析:过点A作AD⊥x轴于D,过点C作CE⊥x轴于E,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求出 ∠OAD=∠COE,再利用“角角边”证明△AOD和△OCE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OE=AD,CE=OD,然后根据点C在第二象限写出坐标即可. 解:如图,过点A作AD⊥x轴于D,过点C作CE⊥x轴于E, ∵四边形OABC是正方形,∴OA=OC,∠AOC=90°,∴∠COE+∠AOD=90°, 又∵∠OAD+∠AOD=90°,∴∠OAD=∠COE, 在△AOD和△OCE中,,∴△AOD≌△OCE(AAS), ∴OE=AD=,CE=OD=1,∵点C在第二象限,∴点C的坐标为(﹣,1).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方形的性质,坐标与图形性质,作辅助线构造出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也是本题的难点. 二、填空题 1.(?福建福州,第15题4分)如图,在Rt△ABC中,∠ACB=90°,点D,E分别是边AB, AC的中点,延长BC到点F,使 1 CF BC 2 ..若AB=10,则EF的长是.

七年级下册全等三角形证明题

七年级下册全等三角形 证明题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七年级数学下册《全等三角形》专题练习 1、已知:AB=4,AC=2,D 是BC 中点,AD 是整数,求AD 2、已知:D 是AB 中点,∠ACB=90°,求证:12 CD AB = 3、已知:BC=DE ,∠B=∠E ,∠C=∠D ,F 是CD 中点,证 21∠=∠ 4、已知:∠ 1=∠2,CD=DE ,EF C D B B A C D F 2 1 E A D B C A

如图,四边形ABCD 中,AB ∥DC ,BE 、CE 分别 平分∠ABC 、∠BCD ,且点E 在AD 上。求证:BC=AB+DC 。 9、已知: AB 园里有一条“Z ”字形道路ABCD ,如图所示,其中AB ∥CD ,在AB ,CD ,BC 三段路旁各有一只小石凳E ,F ,M ,且BE =CF ,M 在BC 的中点,试说明三只石凳E ,F ,M 恰好在一条直线上. 25.已知:点A 、F 、E 、C 在同一条直线上, AF =CE ,BE ∥DF ,BE =DF .求证:△ABE ≌△CDF . 26.已知:如图所示,AB =AD ,BC =DC ,E 、F 分别是DC 、BC 的中点,求证: AE = AF 。 27.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E 是AC 上的一点,∠1=∠2,∠3=∠4,求证: ∠5=∠6. 28.已知AB ∥DE ,BC ∥EF ,D ,C 在AF 上,且AD =CF ,求证:△ABC ≌△DEF . 29.已知:如图,AB =AC ,BDAC ,CEAB ,垂足分别为D 、E ,BD 、CE 相交于点F ,求证:BE =CD . 30、如图,在△ABC 中,AD 为∠BAC 的平分线,DE ⊥AB 于E ,DF ⊥AC 于F 。 求证:DE =DF . A B C D D C B A F E A D B C P E D C B A O E D C B A F E D C B A M F E C B A F E D C B A D B A F E A C B D E F A

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经典例题练习及解析

全等三角形单元 预习测试题 小题3分,共30分) 一、选择题(每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B.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C.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D.全等三角形的高相等 2.如图,△ABC≌△CDA,并且BC=DA,那么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1=∠2 B.AC= C A C.AB=AD D.∠B=∠D 第2 题第3 题第5 题第7 题 3.如图,AB∥DE,AC∥DF ,AC= D F ,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ABC≌△DEF 的是() A .A B =DE B.∠B=∠E C.EF =B C D.EF∥BC 4.长为3cm,4 c m,6 c m,8cm 的木条各两根,小明与小刚分别取了3cm 和4cm 的两根,要使两人所拿的三根木条组成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则他俩取的第三根木条应为() A .一个人取6cm 的木条,一个人取8cm 的木条B.两人都取6cm 的木条 C.两人都取8cm 的木条D.B、C 两种取法都可以 5.△ABC 中,AB= A C,三条高AD,BE,CF 相交于O,那么图中全等的三角形有() A . 5 对B.6 对C.7 对D.8 对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三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②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③两角、一 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④两边、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 . 1 个B.2 个C.3 个D.4 个 7.如图,已知△ABC 中,∠ABC=45°,AC =4,H 是高AD 和BE 的交点,则线段B H 的长度为() A .B.4 C.D.5 8.如图,ABC 中,AD 是它的角平分线,AB=4,AC=3,那么△ABD 与△ADC 的面积比是() A .1:1 B.3:4 C.4:3 D.不能确定

中考压轴题等腰三角形存在性问题 -

中考压轴题等腰三角形存在性问题 数学因运动而充满活力,数学因变化而精彩纷呈.动态题是近年来中考的的一个热点问题,以运动的观点探究几何图形的变化规律问题,称之为动态几何问题,随之产生的动态几何试题就是研究在几何图形的运动中,伴随着出现一定的图形位置、数量关系的“变”与“不变”性的试题,就其运动对象而言,有点动、线动、面动三大类,就其运动形式而言,有轴对称(翻折)、平移、旋转(中心对称、滚动)等,就问题类型而言,有函数关系和图象问题、面积问题、最值问题、和差问题、定值问题和存在性问题等.解这类题目要“以静制动”,即把动态问题,变为静态问题来解,而静态问题又是动态问题的特殊情况.以动态几何问题为基架而精心设计的考题,可谓璀璨夺目、精彩四射. 动态几何形成的存在性问题是动态几何中的基本类型,包括等腰(边)三角形存在问题;直角三角形存在问题;平行四边形存在问题;矩形、菱形、正方形存在问题;梯形存在问题;全等三角形存在问题;相似三角形存在问题;其它存在问题等.本专题原创编写面动形成的等腰三角形存在性问题模拟题. 在中考压轴题中,面动形成的等腰三角形存在性问题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应用分类思想和数形结合的思想准确地进行分类. 原创模拟预测题1.如图,抛物线 223 y x x =-++与y轴交于点C,点D(0,1),点P是 抛物线上的动点.若△PCD是以CD为底的等腰三角形,则点P的坐标为. 【答案】(122)或(122). 【分析】当△PCD是以CD为底的等腰三角形时,则P点在线段CD的垂直平分线上,由C、D坐标可求得线段CD中点的坐标,从而可知P点的纵坐标,代入抛物线解析式可求得P 点坐标. 【解析】 ∵△PCD是以CD为底的等腰三角形,∴点P在线段CD的垂直平分线上,如图,过P作 PE⊥y轴于点E,则E为线段CD的中点,∵抛物线 223 y x x =-++与y轴交于点C,∴C (0,3),且D(0,1),∴E点坐标为(0,2),∴P点纵坐标为2,在 223 y x x =-++中, 令y=2,可得 2232 x x -++=,解得x=12 ±,∴P点坐标为(122)或(12, 2),故答案为:(122)或(12,2).

九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九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全等三角形的 性质 一、全等图形、全等三角形: 全等图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就是全等图形。 2全等图形的性质:全等多边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分别相等。 3全等三角形:三角形是特殊的多边形,因此,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分别相等。同样,如果两个三角形的边、角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说明: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中线相等,对应角的平分线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周长,面积也都相等。 这里要注意:(1)周长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2)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也不一定全等。 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1)边边边公理: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边边边”或“SSS”)。 (2)边角公理: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角边角公理:两个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角角边定理: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利用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都能证明直角三角形全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注意:两边一对角和三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三、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 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该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判定定理: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该角的角平分线上。 四、证明两三角形全等或利用它证明线段或角的相等的基本方法步骤: 确定已知条(包括隐含条,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 2回顾三角形判定公理,搞清还需要什么;3正确地书写证明格式(顺序和对应关系从已知推导出要证明的问题)。 知识点总结 一、全等图形、全等三角形: 全等图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就是全等图形。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全等三角形-章节测试

可编辑 全等三角形章节测试 一、细心选一选(每小题3分,共36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周长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B.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C.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D.三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下列各组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3cm ,3cm ,6cm B.7cm,4cm,5cm C.3cm,4cm,8cm D.4.2cm,2.8cm,7cm 3.下列图形中,与已知图形全等的是……………………( ) 4.如图,已知△ABC ≌△CDE, 其中AB=CD,那么下列结论中, 不正确的是……………………… ( ) A.AC=CE B.∠BAC=∠CDE C.∠ACB=∠ECD D.∠B=∠D 5.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是……………………………………( ) A.三条边对应相等 B.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 C.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 D.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 6. 如图,把图形沿BC 对折,点A 和点D 重合,那么图中共有全等三角形…………………( ) A.1对 B.2对 C.3对 D.4对 7.在△ABC 和△A ′B ′C ′中,已知AB= A ′B ′,∠B=∠B ′要保证△ABC ≌△A ′B ′C ′,可补充的条件是………………………………………………………………………………………………( ) A.∠B+∠A=900 B.AC= A ′C ′ C.BC=B ′C ′ D. ∠A+∠A ′=900 8.已知在△ABC 和△A ′B ′C ′中,AB= A ′B ′,∠B=∠B ′,补充下面一个条件,不能说明△ABC ≌△A ′B ′C ′的是……………………………………………………………………………………( ) (A) (B) (C) (D) 第3题图 D E 第4题 A B D C E

一次函数之全等三角形存在性

一次函数之全等三角形存在性(北师版)11.26
1.(本小题 16 分) 如图,直线 与 x 轴、y 轴分别交于 A,B 两点,若 x 轴的负半轴、y 轴的负半轴上分别 )
存在点 E,F,使得△EOF 与△AOB 全等,则直线 EF 的表达式为(
?
A.
B.
?
C.
D.
1
2
2.(本小题 16 分) 如图,直线
与 x 轴、y 轴分别交于 A,B 两点,点 C 是直线
上不与 A,B 重合 )
的动点.过点 C 的另一直线 CD 与 y 轴相交于点 D,若使△BCD 与△AOB 全等,则点 C 的坐标为(
?
A.
B.
?
C.
D.
3.(本小题 16 分) 如图,直线 y=-2x+4 与 x 轴、y 轴分别交于 A,B 两点,点 P(x,y)是直线 y=-2x+4 上的一个动点, 过 P 作 AB 的垂线与 x 轴、y 轴分别交于 E,F 两点,若△EOF 与△AOB 全等,则点 P 的坐标为( ).
A.
B.
?
C.
D.

4.(本小题 16 分) 如图,直线 y=x+2 与 x 轴、y 轴分别交于 A,B 两点,点 C 是直线 y=x+2 上不与 A,B 重合的动点.过 点 C 的另一直线 CD 与 x 轴相交于点 D,若使△ACD 与△AOB 全等,则点 C 的坐标为(
? ?
)
A. C.
B. D.
4
5
5.(本小题 18 分) 如图,直线 AB 与 x 轴、y 轴分别交于 A,B 两点,已知 A(2,0),B(0,4),线段 CD 的两端点在坐标 轴上滑动(点 C 在 y 轴上,点 D 在 x 轴上),且 CD=AB.若满足点 C 在 y 轴负半轴上,且△COD 和△AOB 全等,则满足 题意的点 D 有( )个. A. 2 B. 3 C. 4 D. 5
6.(本小题 18 分) 如图,直线
与 x 轴、y 轴分别交于 A,B 两点,点 C 的坐标为(-3,0),
P(x,y)是直线
上的一个动点(点 P 不与点 A 重合).当△OPC 的面积为
时,点 P 的坐标为(
)
?
A.
B.
C.
D.

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复习题及答案

初二数学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综合复习 切记:“有三个角对应相等”和“有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例1. 如图,,,,A F E B 四点共线,AC C E ⊥,BD DF ⊥,AE BF =,AC BD =。求证: AC F BD E ???。 例 2. 如图,在A B C ?中,BE 是∠ABC 的平分线,A D B E ⊥,垂足为D 。求证:21C ∠=∠+∠。 例3. 如图,在A B C ?中,A B B C =,90ABC ∠= 。F 为AB 延长线上一点,点E 在BC 上,BE BF =,连接,A E E F 和C F 。求证:A E C F =。 例4. 如图,AB //C D ,AD //BC ,求证:A B C D =。 例5. 如图,,AP C P 分别是A B C ?外角M A C ∠和N C A ∠的平分线,它们交于点P 。求证: BP 为M BN ∠的平分线。

例6. 如图,D 是A B C ?的边BC 上的点,且C D A B =,ADB BAD ∠=∠,AE 是ABD ?的中线。求证:2AC AE =。 例7. 如图,在A B C ?中,A B A C >,12∠=∠,P 为AD 上任意一点。求证:AB AC PB PC ->-。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能使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 ) A. 两直角边对应相等 B. 一锐角对应相等 C. 两锐角对应相等 D. 斜边相等 2. 根据下列条件,能画出唯一A B C ?的是( ) A. 3A B =,4B C =,8C A = B. 4A B =,3B C =,30A ∠= C. 60C ∠= ,45B ∠= ,4A B = D. 90C ∠= ,6A B = 3. 如图,已知12∠=∠,AC AD =,增加下列条件:①A B A E =;②B C E D =;③C D ∠=∠;④B E ∠=∠。其中能使A B C A E D ???的条件有( )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 4. 如图,12∠=∠,C D ∠=∠,,AC BD 交于E 点,下列不正确的是( ) A. D AE C BE ∠=∠ B. C E D E = C. D EA ?不全等于C B E ? D. E A B ?是等腰三角形

七年级全等三角形证明经典题

七年级数学下册《全等三角形》专题练习1、已知:AD平分∠BAC,AC=AB+BD,求证:∠B=2∠C(做AB=AE交AC于E点) 6、已知:AC平分∠BAD,CE⊥AB,∠B+∠D=180°,求证:AE=AD+BE(做AD=AF交AB于F 点) 8. 如图,四边形ABCD中,AB∥DC,BE、CE分别平分∠ABC、∠BCD,且点E在AD上。求证: BC=AB+DC。 C D B A

9、已知:AB//ED ,∠EAB=∠BDE ,AF=CD ,EF=BC ,求证:∠F=∠C 10、已知:AB=CD ,∠A=∠D ,求证:∠B=∠C 13.如图,OM 平分∠POQ ,MA ⊥OP ,MB ⊥OQ ,A 、B 为垂足,AB 交OM 于点N . 求证:∠OAB =∠OBA 14.如图,已知AD ∥BC ,∠PAB 的平分线与∠CBA 的平分线相交于E ,CE 的连线交AP 于D .求 证:AD +BC =AB .(做AF=AD 交AB 于F 点) A B C D D C B A F E P E D C B A

15.如图,△ABC中,AD是∠CAB的平分线,且∠C=2∠B,求证:AB=AC+CD 19、如图:DF=CE,AD=BC,∠D=∠C。求证:△AED≌△BFC。 20、如图:AE、BC交于点M,F点在AM上,BE∥CF,BE=CF。 求证:AM是△ABC的中线。 22、AB=AC,DB=DC,F是AD的延长线上的一点。求证:BF=CF D C B A M F E C B A F E D C B A F D C B A

23、如图:AB=CD ,AE=DF ,CE=FB 。求证:AF=DE 。 26.已知:如图所示,AB =AD ,BC =DC ,E 、F 分别是DC 、BC 的中点,求证: AE =AF 。 35.在△ABC 中,?=∠90ACB ,BC AC =,直线MN 经过点C ,且MN AD ⊥于D , MN BE ⊥于E .(1)当直线MN 绕点C 旋转到图1的位置时, 求证: ①ADC ?≌CEB ?;②BE AD DE +=; (2)当直线MN 绕点C 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请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说明理由. F E D C B A D A F E

全等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针对演练

第二部分 攻克题型得高分 题型八 二次函数综合题 类型四 全等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 针对演练 1. (2017常州节选)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二次函数y =-12x 2 +bx 的图象过点A (4,0),顶点为B ,连接AB 、BO . (1)求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2)若点D 在线段BO 上,OD =2DB ,点E 、F 在△OAB 的边上,且满足△DOF 与△DEF 全等,求点E 的坐标. 第1题图 第2题图 2. (2017包头)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抛物线y =3 2x 2 +bx +c 与x 轴交于A (-1,0),B (2,0)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 (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 (2)直线y =-x +n 与抛物线在第四象限内交于点D ,与线段BC 交于点E ,与x 轴交于点F ,且BE =4EC . ①求n 的值; ②连接AC ,CD ,线段AC 与线段DF 交于点G ,△AGF 与△CGD 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

答案 1. (1)解:∵二次函数图象过点A(4,0), ∴将点A(4,0)代入二次函数表达式y =-12x 2+bx 可得-1 2×42 +4b =0, 解得b =2, ∴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 =-12x 2 +2x ; (2)此二次函数的对称轴为x =-b 2a =2,∵点B 在二次函数的对称轴上, ∴B 点为(2,2) ∴OB =22, ∴OD =2BD ,∴OD =42 3. 如解图①,当点F ,点E 均在OA 上,且△DFO ≌△DFE ,则DF ⊥OA , 第1题解图① ∴DF =43=OF =EF ,此时点E 的坐标为(8 3,0); 其他情况不存在; 如解图②,当点F 在OA 上,点E 在AB 上,

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专题练习(word版

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专题练习(word版 一、八年级数学轴对称三角形填空题(难) 1.已知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0,3),(2,0),以线段AB为直角边,在第一象限 内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使∠BAC=90°,如果在第二象限内有一点P(a,1 2 ),且 △ABP和△ABC的面积相等,则a=_____. 【答案】-8 3 . 【解析】 【分析】 先根据AB两点的坐标求出OA、OB的值,再由勾股定理求出AB的长度,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出△ABC的面积;连接OP,过点P作PE⊥x轴,由△ABP的面积与△ABC的 面积相等,可知S△ABP=S△POA+S△AOB﹣S△BOP=13 2 ,故可得出a的值. 【详解】 ∵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0,3),(2,0),∴OA=3,OB=2, ∴22 3+213 AB==, ∵△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90°, ∴ 1113 ?1313 222 ABC S AB AC?? ===, 作PE⊥x轴于E,连接OP, 此时BE=2﹣a, ∵△ABP的面积与△ABC的面积相等, ∴ 111 ??? 222 ABP POA AOB BOP S S S S OA OE OB OA OB PE ++ =﹣=﹣, 111113 3322 22222 a ??+???? =(﹣)﹣=, 解得a=﹣8 3 . 故答案为﹣8 3 .

【点睛】 本题考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坐标与图象性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解题的关键是根据S △ABP =S △POA +S △AOB -S △BOP 列出关于a 的方程.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在x 轴的正半轴上,点B 在y 轴的正半轴上, 36ABO ∠=?,在x 轴或y 轴上取点C ,使得ABC ?为等腰三角形,符合条件的C 点有__________个. 【答案】8 【解析】 【分析】 观察数轴,按照等腰三角形成立的条件分析可得答案. 【详解】 解:如下图所示,若以点A 为圆心,以AB 为半径画弧,与x 轴和y 轴各有两个交点, 但其中一个会与点B 重合,故此时符合条件的点有3个; 若以点B 为圆心,以AB 为半径画弧,同样与x 轴和y 轴各有两个交点, 但其中一个与点A 重合,故此时符合条件的点有3个; 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与x 轴和y 轴各有一个交点,此时符合条件的点有2个. ∴符合条件的点总共有:3+3+2=8个. 故答案为:8.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可以观察图形,得出答案. 3.在锐角三角形ABC 中.32∠ABC=45°,BD 平分∠ABC .若M ,N 分别是边BD ,

2020中考数学 全等三角形与尺规作图(含答案)

2020中考数学全等三角形与尺规作图(含答案) A组基础题组 一、选择题 1.用直尺和圆规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示意图如下,则说明∠CAD=∠BAD的依据是( ) A.SSS B.SAS C.ASA D.AAS 2.尺规作图要求:Ⅰ.过直线外一点作这条直线的垂线;Ⅱ.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Ⅲ.过直线上一点作这条直线的垂线;Ⅳ.作角的平分线. 下图是按上述要求排乱顺序的尺规作图: 则正确的配对是( ) A.①—Ⅳ,②—Ⅱ,③—Ⅰ,④—Ⅲ B.①—Ⅳ,②—Ⅲ,③—Ⅱ,④—Ⅰ C.①—Ⅱ,②—Ⅳ,③—Ⅲ,④—Ⅰ D.①—Ⅳ,②—Ⅰ,③—Ⅱ,④—Ⅲ 3.用直尺和圆规作Rt△ABC斜边AB上的高线CD,以下四个作图中,作法错误的是( ) 4.在△ABC中,∠ABC=45°,AC=4,H是高AD和BE的交点,则线段BH的长度为( )

A. B.4 C.2 D.5 5.如图,在△ABC中,∠C=90°,∠B=30°,边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AB于点E,交BC于点D,CD=3,则BC的长为( ) A.6 B.6 C.9 D.3 6.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DF分别是△ABD和△ACD的高,得到下列四个结论:①OA=OD;②AD⊥EF;③当∠BAC=90°时,四边形AEDF是正方形;④AE+DF=AF+DE.其中正确的是( ) A.②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两组邻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叫做“筝形”,如图,四边形ABCD是一个筝形,其中AD=CD,AB=CB,某同学在探究筝形的性质时,得到如下结论: ①AC⊥BD;②AO=CO=AC;③△ABD≌△CBD.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二、填空题 8.如图,OC为∠AOB的平分线.CM⊥OB,OC=5,OM=4.则点C到射线OA的距离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