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城市发展水平简介(doc)

成都城市发展水平简介(doc)
成都城市发展水平简介(doc)

成都城市简介

成都(Chéngdū)位于中国四川省中部,是四川省省会,中国副省级城市之一,四川省政治、经济、文教中心,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单列市,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成都是中国西南部重要的交通枢纽。成都古为蜀国地,秦并巴、蜀为蜀郡并建城,汉因织锦业发达专设锦官管理,故有“锦官城”之称,五代蜀时遍种芙蓉,故别称“芙蓉城”,简称“蓉”,1921年设市。

1993年,成都被国务院确定为西南地区的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及通信枢纽,综合实力西部第一。

2007年,成都市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已获国务院正式批准,成为继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海滨新区之后又一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一、历史沿革

市名来历

成都历史悠久。据史书记载,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的古蜀国开明王朝九世时将都城从广都樊乡(今双流县)迁往成都,构筑城池。关于成都一名的来历,据《太平环宇记》记载,是借用西周建都的历史经过,“以周太王从梁山止岐山,一年成邑,三年成都,因之名曰成都”。五代十国时,后蜀皇帝孟昶偏爱芙蓉花,命百姓在城墙上种植芙蓉树,花开时节,成都“四十里为锦绣”,故成都又被称为芙蓉城,简称“蓉倍讯易//https://www.360docs.net/doc/e117246388.html,/

城”。成都是中国城址未变、延续至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建于前311年),仅次于江苏的苏州(建于前514年)。

历史沿革

成都是我国西南开发最早的地区,是全国第一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从有确切记载算起。成都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早在公元前四世纪,蜀国开明王朝迁蜀都城至成都,取周王迁岐“一年成邑,二年成都”,因名成都,相沿至今。秦汉时期,成都经济文化发达。公元前316年,秦国吞并巴蜀。公元前311年,秦人按咸阳建制修筑城垣。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在全国设13州剌史部,在成都置益州剌史部,分管巴、蜀、广汉、犍为四部。秦末、汉初成都取代中原而称“天府”。西汉末年,公孙述称帝,定成都为“成家”。东汉末年,刘焉做“益州牧”,移治于成都,用成都作为州、郡、县治地。西汉时期,成都的织锦业已十分发达,设有“锦官”,故有“锦官城”即“锦城”之称;其他手工业如巢丝、织绸、煮盐、冶铁、兵器、金银器、漆器等手工业也很发达。秦汉成都的商业发达,秦时成都即已成为全国大都市,西汉时成都人口达到7.6万户,近40万人,成为全国六大都市(长安、洛阳、邯郸、临洮、宛、成都)之一。“少城”为成都商业最发达的城区,那里商品堆积如山,商店、货摊栉比。此外,汉代成都的文学艺术也达到很高的水平,司马相如、扬雄、王褒是为时全国最有名的文学家,成都出土的汉代画象砖和画象石,绘画精美,内容广泛。

隋唐时期,成都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佛教盛行。成都成为全国四大名城(长安、扬州、成都、敦煌)之第三位,农业、丝绸业、手工业、商业发达,造纸、印刷术

发展很快,经济地位有所谓“扬一益二”(扬州第一,成都第二)。“蜀绣”为全国三大名绣之一,“蜀锦”被视为上贡珍品,产量全国第一。成都是中国雕板印刷术的发源地之一,唐代后期,大部分印刷品出自成都。成都除了有全国重要的菜市、蚕市外,还有“草市”,即分布在邻近地区的乡镇集市。唐代成都文学家云集,大诗人李白、杜甫、王勃、卢照邻、高适、岑参、薛涛、李商隐、雍陶、康术等短期旅居成都。唐代成都开发了开摩河池、百花潭等旅游胜地,贞观年间在城北修建了建元寺,唐朝大中年间改名为昭觉寺,称“川西第一丛林”。

宋元时期,成都鼎兴,经济文化更加发达。丝绸业规模扩大,品种增多,蜀锦花样由唐时的10多种发展到宋元时期的40多种,能织出天马、流水飞鱼、百花孔雀、如意牡丹等新花样,每年成都上交丝绸商品,占全国各地上交总数的70%以上。成都造纸水平很高,唐朝廷曾规定,国家图书馆的书必须用成都造的麻纸来抄写。唐宋之时,成都城东西南北都设有专门的蚕市、药市、花市灯会。由于商业发达,成都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北宋仁宗时,在益州(即成都)设官办交子业务,由官府公开印刷,发行“交子”。

宋元以后,成都为四川乃至整个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明在四川设立布政使司,设所在成都。公元1654年,清顺治将四川布政使司改为四川省,四川省名在历史上正式出现。辛亥革命后的1914年,北京政府通令废除成都府设治所,改称西川道,领成都、华阳等31县,1921年,成都、华阳两县合并为市,成立市政筹备处,处以下设总处、文牍、法治、会计、调查、庶务六科。1922年,市政筹备处改名为市政公所。1928年,设市政公所为市政府,国民政府置成都市为省辖市和四川省省会。1949年12月27日,成都解放,始为川西行署所在地。1952年,撤销行署,恢复四川省建制,成都市一直为四川省省会。1989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都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享有省一级经济管理权限,成为全国14个计划单列城市之一。

载入史册

世界第一:始建于公元前250年左右,历时2000多年一直效益不衰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公元前61年在临邛开采深井天然气,用于制盐、煮饭和照明;成都的蜀锦,又称“锦绣缎”,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的锦缎丝织品,东汉(公元25-220年)年间的足踏织锦机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织机;到汉代(公元前202-公元220年),成都成为了世界漆器工艺的中心和茶文化的诞生地;到唐代,成都在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雕版印刷术,成都的卞家《陀罗尼经咒》、西川过姓金刚金残页、成都樊赏家历残页为世界现存最早的一批印刷品、北宋(公元960-1126年)年间这里的商人联合发行了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官府在这里设立了世界最早的管理储蓄银行“交子务”。

中国第一:公元前250年左右李冰造石人作测量都江堰水则,这是中国最早水尺;公元前141年蜀郡太守文翁在这里建立了中国最早的地方官办学堂“文翁石室”;西汉(公元前202-公元8年)时的司马相如、枚乘、贾谊、杨雄、王褒奠定了汉赋的基础;后蜀主孟昶(公元943-965年)亲笔书写了中国第一幅春联“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公元355年之前,常璩编纂了中国现存最早的地方志书《华阳国志》;

后蜀人赵崇祚编辑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词集《花间集》;公元1082年前后北宋名医唐慎微撰写了中国现存最早的药典《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公元10世纪,成都画家黄筌开创了中国工笔花鸟画派先河,雅好丹青的后蜀主孟昶特创“翰林图画院”,成为中国最早的皇家画院;需要着重指出的是,早在汉代,成都的俳优百戏就很突出,在成都出土的汉代说唱俑,造型活泼,在中国同类文物中无出其右者。这是成都献给世界的珍贵礼物,也是成都文化的精华所在。

二、地理环境

方位

成都位于成都平原中部。介于东经102度54分至104度53分,北纬30度05分至31度26分之间。东北与德阳市、东南与资阳市毗邻,西南与雅安市相接,西北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接壤,南与眉山市相连。东西最大横距192公里,南北最大纵距166公里,辖区总面积12390平方公里,市区面积598平方公里。现辖成华区、武侯区、青羊区、锦江区、金牛区、龙泉驿区、青白江区、新都区、双流县、郫县、温江区、大邑县、金堂县、蒲江县、新津县等9区6县,代管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邛崃市4市。

地理

成都位于四川盆地西部的岷江中游地段,境内海拔387-5364米,东界龙泉山脉,西靠邛崃山。西部为纵贯南北的龙门山脉。平原面积占36.4%,丘陵面积占30.4%,山区面积占33.2%。平原地区西北高、东南低,平均坡降0.3%。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16.7℃。年平均日照时数1071小时,年平均降雨量945.6毫米。成都市区位于成都平原东部,平均海拔约500米。成都平原是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平原。位于岷江干流上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其灌溉渠网呈扇形展开在广阔的成都平原上,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

气候

成都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春早、夏热、秋凉、冬暖的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16摄氏度,年降雨量1000毫米左右。成都气候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多云雾,日照时间短。民间谚语中的“蜀犬吠日”正是这一气候特征的形象描述。成都气候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空气潮湿,因此,夏天虽然气温不高(最高温度一般不超过35摄氏度),却显得闷热;冬天气温平均在5摄氏度以上,但由于阴天多,空气潮,却显得很阴冷。成都的雨水集中在7、8两个月,冬春两季干旱少雨,极少冰雪。

三、行政区划

成都市共辖9个区、4个市、6个县。

青羊区

面积68平方千米,人口47万。邮政编码610031。区人民政府驻江汉路222号。辖太升路、草市街、西御河、汪家拐、黄瓦街、新华西路、草堂、府南、东坡、金沙、黄田坝、苏坡、文家14街道。

锦江区

面积62平方千米,人口39万。邮政编码610011。区人民政府驻书院南街。辖盐市口、春熙路、督院街、合江亭、龙舟路、莲新街、双桂路、沙河、书院街、水井坊、牛市口、东光街、狮子山、柳江、三圣、成龙路16街道。

金牛区

面积108平方千米,人口64万。邮政编码610036。区人民政府驻沙湾路65号。辖九里堤、驷马桥、黄忠、人民北路、工业学院、茶店子、抚琴、西安路、五块石、金泉、荷花池、营门口、凤凰山、沙河源、天回15街道。

武侯区

面积78平方千米,人口62万。邮政编码610041。区人民政府驻武侯祠大街。辖浆洗街、望江路、玉林、跳伞塔、火车南站、双楠、晋阳、红牌楼、机投桥、金花桥、簇锦、簇桥、华兴、芳草街、肖家河、石羊场、桂溪17街道。

成华区

面积111平方千米,人口58万。邮政编码610051人民政府驻一环路东二段。辖二仙桥、猛追湾、跳蹬河、新鸿路、万年场、双桥子、桃蹊路、双水碾、建设路、青龙、保和、圣灯、龙潭、府青路14街道。

龙泉驿区

面积555平方千米,人口51万。邮政编码610100。区人民政府驻龙泉街道。辖龙泉、大面、十陵、同安4街道,洛带、西河、柏合、黄土、茶店、洪安、山泉7镇和万兴乡。

青白江区

面积392平方千米,人口40万。邮政编码610300。区人民政府驻大弯街道。辖大弯、红阳2街道,姚渡、龙王、弥牟、大同、城厢、清泉、祥福7镇,福洪、人和

2乡。

新都区

面积481平方千米,人口60万。邮政编码610500。区人民政府驻新都镇。辖大丰、三河、石板滩、新民、泰兴、斑竹园、清流、马家、龙桥、木兰、军屯11街道,新都、石板滩、新繁、新民、泰兴、斑竹园、清流、马家、龙桥、木兰、军屯11镇。(同名镇和街道合署办公)。

温江区

面积277平方千米,人口31万。邮政编码611130。区人民政府驻柳城街道。辖柳城、天府、涌泉、公平4街道,永宁、永盛、寿安、和盛、万春、金马6镇。

崇州市

面积1090平方千米,人口65万。邮政编码611230。市人民政府驻崇阳镇。辖崇阳、怀远、元通、三江、三郎、廖家、街子、文井江、观胜、羊马、道明、王场、隆兴、江源、白头、大划、梓潼、崇平、桤泉19镇,鸡冠山、济协、集贤、锦江、公议、燎原6乡。

邛崃市

面积1377平方千米,人口64万。邮政编码611530。市人民政府驻临邛镇。辖临邛、固驿、平乐、羊安、火井、夹关、水口、桑园、牟礼、冉义、回龙、高埂、前进、高何、临济、卧龙、天台山、宝林18镇,道佐、油榨、茶园、南宝、大同、孔明6乡。

都江堰市

面积1208平方千米,人口60万。邮政编码611830。市人民政府驻灌口镇。辖灌口、幸福、蒲阳、聚源、崇义、天马、石羊、柳街、玉堂、中兴、青城山、龙池、胥家、安龙、大观、紫坪铺、翠月湖17镇,向峨、虹口2乡。

彭州市

面积1420平方千米,人口78万。邮政编码611930。市人民政府驻天彭镇金彭东路8号。辖天彭、葛仙山、隆丰、敖平、九尺、蒙阳、新兴、通济、丽春、磁峰、桂花、军乐、三界、升平、红岩、致和、白鹿、龙门山、丹景山、小鱼洞20镇。

金堂县

面积1156平方千米,人口84万。邮政编码610400。县人民政府驻赵镇。辖赵镇、淮口、五凤、竹篙、土桥、白果、三星、官仓、清江、隆盛、云合、广兴、高板、福兴、赵家、金龙、转龙、三溪、又新19镇,平桥、栖贤2乡。

双流县

面积1068平方千米,人口92.8万(2006年)。邮政编码610200。县人民政府驻东升街道。辖东升、西航港、华阳、中和4街道,太平、永兴、籍田、正兴、彭镇、大林、煎茶、黄龙溪、永安、九江、黄水、金桥、黄甲、公兴、胜利、新兴、兴隆、

万安、白沙、三星、合江21镇。

郫县

面积437平方千米,人口48万。邮政编码611730。县人民政府驻郫筒镇。辖郫筒、团结、犀浦、花园、唐昌、安德、三道堰、安靖、红光、合作、新民场、德源、友爱、古城、唐元15镇。

大邑县

面积1548平方千米,人口50万。邮政编码611330。县人民政府驻晋原镇。辖晋原、王泗、出江、西岭、斜源、董场、韩场、三岔、上安、苏家、新场、安仁、悦来、青霞、沙渠、蔡场、花水湾17镇,雾山、金星、鹤鸣3乡。

蒲江县

面积580平方千米,人口26万。邮政编码611630。县人民政府驻鹤山镇。辖鹤山、大塘、寿安、西来、大兴、甘溪、朝阳湖、成佳8镇,复兴、白云、长秋、光明4乡。

新津县

面积332平方千米,人口29万。邮政编码611430。县人民政府驻五津镇。辖五津、花桥、金华、兴义、安西、新平、永商、邓双、普兴、花源、方兴11镇和文井乡。

四、财政金融

成都市政府将成都定位为中国中西部综合实力最强、人居环境最佳的我国重要中心城市。现在的成都致力于构建中国中西部的金融中心,欲执中西部“总部经济”之牛耳,目前共有130家世界500强在这里投资兴业,有上百家全球研发中心在这里为世界的改变和科技的进步做着贡献。成都目前在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化学化工产业,家具和鞋业制造产业,动漫和传媒产业,会展产业,航空航天产业,旅游业等取得巨大成就,稳步奠定了成都作为我国十大城市的地位和西部中心城市的地位。

经济发展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经初步核定,200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24.4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35.5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504.0亿元,增长18.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584.9亿元,增长13.6%。一、二、三产业比例关系为7.1∶45.2∶47.7。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

生产总值达26527元(按2007年平均汇率折算为3634美元),增长13.7%。

民营经济发展势头迅猛。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691.9亿元,增长21.2%,占GDP的比重为50.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6.7%,拉动GDP增长10.2个百分点。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新进展。年末全市从业人员达687.1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6.99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达360.17万人,增加50.08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4.5万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6.6万人,“4050”等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2.7万人。失地农民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新增11.0万人。农村劳动力劳务输出人数达158.1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7%。

市场物价上涨较快。受食品类价格大幅上涨影响,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5.2%。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2.4%,衣着类上涨1.1%,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2.7%,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1.7%,交通与通讯下降1.7%。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4.2%。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2.6%。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6.5%。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5.4%。

企业家对经济增长保持较强信心。2007年4季度全市企业综合生产经营景气指数、企业家信心指数分别为143.99点和143.93点,两大指数均达到近年最好水平。

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物价上涨过快,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结构性、体制性矛盾依然比较突出。

五、城市建设

成都是中国西南地区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成都是内陆开放城市和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1992年被中国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评价委员会评为“中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第十一位,投资硬环境进入全国40强,在省会城市中第一个荣获国家卫生城市殊荣。《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3~2004)》成都综合实力内地排第九位。2006年成都市国民生产总值2750亿元,人均GDP为2.54万元,位居西南第一位。

成都科技实力雄厚,已成为中国西南地区综合实力第一强市。全市科技人员44万多人,每千名职工中有科技人员253名,在全国大城市中名列前茅。全市有5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3个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2500多个科研技术开发机构,20多所高等院校。在电子、生物、新技术、新材料、光学、光纤通讯、核技术应用、激光等高新技术领域中,具有较强的综合优势和技术能力。

成都有生产资料市场和消费品市场745个,商业网点21.6万个,已形成以城市为中心、市区相结合的市场网络,具有很强的辐射力和吸引力,其中荷花池市场、成都生产资料市场年交易额分别达40亿元、79亿元,闻名全国。

成都有国内金融机构2422个,信托投资机构12家,城市信用社52家,农村信用合作社817个。2006年金融机构的存款余额5485.3亿元,贷款余额3631.4亿元,基本形成了以成都为中心、川内为依托,辐射西南和全国部分省市的融资网络。国外的多家银行等已在成都设立分行,多家外资保险公司在蓉设立分公司。

成都是成渝、成昆、宝成三大铁路干线的交汇点,是我国重要的铁路运输枢纽,成都北编组站是西南地区最大的铁路编组站,2006年营运性旅客周转量铁路355.0

亿人公里。现有公路总里程18090公里,拥有机动车69.7万辆(私家车55.5万辆,2006年),形成了以成都为中心,辐射西南的公路营运网络。航空业方面,成都拥有首批批准的民营航空公司鹰联航空,经营国际、国内航线140余条,航线总长16万公里,运输能力达9亿吨公里,通航国际国内50多个大中城市,2006年完成航空运输207.5亿人公里,成都双流机场是中国六大航空枢纽之一。

成都是西南地区重要的邮政、通信枢纽,是全国7大邮政通信一级处理中心之一。2006年全市电话交换机总容量753.4万门,电话用户439.0万户,移动电话用户988.8万户。国际直拨电话通达世界180个国家和地区。

成都是全国重要的零售业城市之一,2006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55.3亿元。外资零售业进入数量居全国第一,春熙路是中国著名步行街之一。

2006年成都获得“中国最佳旅游城市”的称号,包括成都在内的全国26城市被国家旅游局和国际旅游组织确定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试点城市。

2007年成都市与重庆市一起获批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至此,成都市与重庆市一起成为继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之后第三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设施建设继续完善。年末公路里程达20100公里, 其中高速公路437公里;全年新改建公路2010公里。年末全市拥有汽车84万辆,增长20.6%,其中私人拥有68.1万辆,增长22.6%。

客货运输继续增长。全年营运性旅客周转量753.1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1.3%。其中铁路382.1亿人公里,增长7.6%;公路122.9亿人公里,增长7.6%;民航248.1亿人公里,增长19.6%。全年营运性货物周转量1325.9亿吨公里,增长10.2%。其中铁路运输1255.3亿吨公里,增长9.7%;公路运输65.4亿吨公里,增长18.4%;民航运输5.2亿吨公里,增长21.6%。

邮电通信业稳定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15.3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年末全市电话交换机总容量760.43万门,增长0.9%;全市电话用户418.9万户,下降4.6%,其中小灵通用户119.1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163.4万户,年内净增174.6万户。

旅游产业发展迅速。全年接待国内游客4253.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2%;国内旅游收入395.4亿元,增长22.0%。全年组织出境旅游人数14.0万人次,同比增长145.8%。全年接待入境旅游者78.6万人次,增长35.5%;旅游外汇收入2.6亿美元,增长31.0%。旅游接待设施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市三星级以上饭店98家,增加9家。旅行社258家,其中国际旅行社达39家。

城市建设、公用事业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成效显著,城市功能不断提升。2007年,“中心城区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完成投资2.6亿元,“中心城区旧城改造”完成投资16.4亿元。

公用事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年末全市公交线路长度达2306公里,市区公交营运汽车5547辆,全年公交客运量10.64亿人次,出租汽车9488辆。自来水供水总量达5.21亿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3.67亿立方米。日供水能力180.95万吨。

环境整治成效显著。全年完成限期治理项目78项,总投资1.34亿元。废气治理完成投资4139.4万元,废水治理完成投资10123.3万元,关停并转迁企业325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率100%。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API指数≤100的天数)达87.4%,较上年同期上升了4.9个百分点;综合污染指数下降0.160。城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4.2分贝,城区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70.0分贝,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7.68%。

六、社会发展

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持续发展。全年组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1607项,年内新上科技项目556项,其中国家级86项,省级146项。全年科技项目投入资金26.72亿元,获市及市以上科技成果奖326项,完成科技攻关238项。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05家,增长45.4%。全年共申请专利14591件,其中发明2283件,实用新型3241件;专利授权7239件,其中发明595件,实用新型2543件。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在蓉普通高校40所,在校学生54.1万人,专任教师3.4万人;普通中小学校1026所,在校学生138.88万人,专任教师7.76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9.96%;幼儿园1660所,在园幼儿24.91万人,专任教师1.14万人。

改革开放以来四川区域发展战略的回顾与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四川区域发展战略的回顾与思考 . 2009-5-13 戴宾阅读74次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四川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服从国家总体战略的需要,尤其是“三线”建设的需要,基本上没有提出独立的省域发展战略。改革开放以后,四川立足于省情,在不同时期提出了不同的区域发展战略思路。本文旨在回顾和梳理改革开放以来四川区域发展战略的演变历程,对其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进行总结与评述。 一、改革开放以来四川区域发展战略的回顾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推动了我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中央政府对地方经济发展的直接干预不断弱化,省域经济发展的相对独立性增强。在此背景下,四川立足于省情,因地制宜谋求发展,在不同时期提出了不同的区域发展战略。 1.重点发展成都、重庆的“两点式”发展战略 1997年,四川行政区划调整以前,成都、重庆是四川两大省域经济中心。改革开放之初,四川十分重视成都、重庆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中心地位,以期通过加快两个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两市率先发展,增强四川的整体经济实力。1983~1984年,重庆、成都获批全国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 1983年和1989年,重庆、成都分别批准为全国计划单列市,获得相当于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 1991年3月,国务院同时批准成都、重庆设立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两点式”战略的实施使成渝两市的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在四川省域经济中的中心地位更加突出。改革之初的1978年,成都市的GDP仅为36亿元,占全省GDP的19?47%。①至 1997年重庆直辖当年,成都市的GDP已达到1007亿元,占全省GDP的31%。②在1998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我国前20位中心城市排名中,成都、重庆分列第12名、13名,位居西部地区1、2位。 重点发展成都、重庆的“两点式”发展战略,进一步强化了两个中心城市的集聚功能,促进了省域内人口、产业、资本和技术向成渝两市的集中,成渝两市自身的经济实力迅速提升,成为四川国民经济的支柱和增长极核,主导了四川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也为以后四川以及成渝地区的发展奠定了“双核”型空间结构的基本构架。“两点式”发展战略的实施进一步强化了四川省域经济的极核型空间发展格局,因而在促进成渝两市自身发展的同时,对全省经济的带动作用并不明显。事实上, 20世纪80年代,四川区域空间结构的演进尚处于空间极化阶段,省域空间结构由单个强大的中心城市与相对落后的中小城市和外围地区组成。重点发展成都、重庆两个中心城市的战略思路与全省区域空间结构的演进历程基本吻合。 与此同时, 20世纪80年代中期,****四川省委、省政府也曾提出过“依靠盆地,开发两翼”的战略思路。这里的两翼分别是指宝成铁路、成昆铁路(东经104°)以西和襄渝铁路、川黔铁路(东经107°)以东的两个区域,两翼之间的四川盆地则是全省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依靠盆地,开发两翼”的战略强调要以壮大盆地经济实力为重点,支援两翼的开发。这一战略思路第一次尝试从全省范围勾画四川的总体空间发展格局,但整个战略构想尚显粗略。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完整版

1. 引言 为了适应跨世纪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需要,根据国务院国发[1996]18号文件“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四川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成都市社会经济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成都市政府,1995年11月)、“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决定”(成府发[1995]198号)、经国务院1984年批准的《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81-2000年)、国家建设部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特修编1995-2020年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 2. 总体规划修编指导思想、规划原则: 规划指导思想:以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准则,以实现“两个转变”(社会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的战略方针为指导,立足当前,着眼未来,根据成都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制定出分阶段发展规划。 规划原则 ①保持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

②合理使用土地,节约土地资源,大力保护耕地; ③ 城乡一体化,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重点发展。 3. 总体规划修编的重点、规划期限: 总体规划修编的重点:完善市域城镇体系布局;确定都市区的发展格局;确定城市发展方向;优化中心城的用地结构;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建立现代化高效率的城市基础设施。 规划期限:修编的总体规划期限为1995年-202年,其中:近期至2000年,中期至2010年,远期至2020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4. 规划区范围及规划层次划分: 规划区范围:市域行政区范围均为本次规划范围,共12390平方公里。

关于成都市改革开放三十年巨大变化的报告

关于成都市改革开放三十年巨大变化的报告 光电工程学院 2008级测控技术与仪器1班 韩金龙

关于成都市改革开放三十年巨大变化的报告 这次社会实践的主要参与者为本人,在寒假期间在成都市和周边一些县市中了解成都市30年改革开放对成都市的文化、教育、生活、城镇开发等一系列方面进行了了解。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成都的文化: 武侯祠: 文物从679件到4000余件 文物工作是博物馆工作的核心,武侯祠博物馆始终把该项工作放在显著位置,我们结合实际情况,在充分保护文物的前提下,加强管理,合理利用,积极开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三国文化”,充分发掘博物馆的历史文化价值,为提升成都城市的历史文化品牌价值做出积极努力。藏品是博物馆的基础,直到1978年,武侯祠的可移动文物藏品仅为679件。近年来,针对武侯祠馆藏文物较少的现状,我们拨出专项经费,每年投入资金数百万元以上充实馆藏,加大了文物征集力度。全馆现有书法、绘画、陶器、砖瓦、钱币等文物藏品4000余件,其中一级文物12件,二级文物18件,三级文物588件,近年征集的1000余件珍贵文物藏品尚未定级。另外,还有拓片、图书、音像资料藏品13000多册、套,名木古树88株。目前,武侯祠的馆藏文物、字画、资料不仅在数量上有了大幅度的增加,而且已能较系统地反映出两汉、三国、魏晋时代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状况,基本建立起了较完善的馆藏文物系统。 二、成都的教育: 崇州市: 统筹教育资源 一组数据勾勒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崇州教育的辉煌轨迹:1978年,崇州市中小学生生均占有教育技术装备费用仅为37.9元;2007年,这一数字上升到了955.6元。三十年来,崇州教育与经济增长曲线同步,一次次书写了奋进创新的历史新篇,构建起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和谐生态”。 从2003年春季开始,崇州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中的低保家庭学生和困难家庭学生实行“两免一补”(即免学杂费、课本费和补助住宿生生活费)。到2008年,崇州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55350名学生零收费入学(即除中午在学校就餐交伙食费和在校住宿交住宿费及生活费外,不再交其他费用);中职阶段一、二年级学生每生每年获得1500元的生活补助,并按产业分类实行每年1100元或1300元的学费补助。 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惠民的边界不断拓展。自2003年来,崇州大力实施教育资助

(城市规划)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

班级:09城乡 城市规划原理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 (1995-2020) 小组成员:邓静管念廖灿鹏 小帕刘谨赫樊琪 指导老师:张贞

国务院关于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 四川省人民政府: 你省《关于报请审批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请示》(川府发〔1997〕157号)收悉。现批复如下: 1、原则同意修订后的《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年至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2、成都市是四川省省会,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成都市的城市建设和发展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合理利用城市各类用地及空间资源,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把成都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科教发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现代城市。 3、同意《总体规划》确定的3260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范围。在城市规划区内,实行统一的规划管理。要优化中心城的产业结构和用地布局,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中心城北部和西部的开发,引导城市向东部、南部发展。要加强中心城与周边卫星城的快速交通联系,严格保护规划的绿色隔离地带,防止连片发展。 4、严格控制城市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耕地,节约用地。到2000年,城市实际居住人口控制在230万人以内,建成区建设用地控制在172平方公里以内;到2010年,城市实际居住人口控制在270万人以内,建成区建设用地控制在226平方公里以内。到2020年的城市实际居住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另行报批。 5、优化城镇体系结构与布局。重点建设中心城周边卫星城镇,特别是龙泉、华阳等中小城镇,逐步形成以中心城为核心,中小城市为主体,小城镇为基础的城镇体系。在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指导下做好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6、加强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严格控制好的净空条件和铁路站场及公路枢纽建设用地。积极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铁路要统筹规划,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形成轨道交通与城市铁路要统筹规划,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形成安全、高速的轨道交通体系。加快城市路网系统的建设,改善中心城交通状况,促进城市新区的发展。要重视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率。加强城市电网改造建设和城市防灾设施建设,建立包括防洪、抗震、人防、消防等的城市综合防灾体系。 7、加大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力度。成都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要正确处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关系,切实保护好文殊院、大慈寺等历史文化保护区和武侯祠、杜甫草堂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及其周围环境。要按规划控制古城区的建筑高度,保持其传统风貌和格局。在城市建设中要重视城市设计,充分体现地方特色。 8、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切实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要综合治理污染源,特别要搞好河

成都房地产市场调查分析报告(doc 40页)

成都房地产市场调查分析报告(doc 40页)

成都房地产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第一部分成都宏观经济环境 一、城市概况 ?历史文化 成都是四川省省会,是一座有23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城,秦汉以后一直为西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军事重镇。世称“天府”,又有“锦官城”、“锦城”、“芙蓉城”、“蓉城”、“花城”等称呼。武侯祠、杜甫草堂等名胜古迹千百年来向人们讲述着成都的重要地位。成都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行,成都凭借GDP及科技人员拥有量名列西部城市第一的实力,理所当然地成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 ?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 成都市位于四川省中部,四川盆地西部,总土地面积12390平方公里,成都市市区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市中区,现为锦江、青羊、金牛、成华、武侯五个行政区及成都高新技术开发区共有土地面积430.16平方公里,是成都市区的主体。另有两个郊区:龙泉驿区和青白江区,有土地面积948.15平方公里。合计成都市区面积1381.31平方公里。全市地势差异显著,西北高,东南低。气候资源独特,年平均气温在16 .4℃左右,晴天少,日照率在24~32%之间;水资源、生物矿产资源、旅游资源、劳动力资源丰富。 ?生活特色 成都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适合居住。成都人喜欢饮茶,大街小巷的茶馆、茶楼成为蓉城一景,且茶楼设施、服务俱佳。成都人闲暇舒缓的生活心情与清茶一起飘香。成都被称作“最适合居住的城市”,大部分原因也许就归功于成都的气候、人文及闲适的生活习惯。 ?行政区划 目前,成都市辖8区4市(县级市)8县,即锦江区、青羊区、成华区、金牛区、武侯区、青白江区、龙泉驿区、尚新区,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邛崃市,温江县、郫县、新都县、大邑县、新津县、双流县、金堂县、蒲江县。

成都为什么可以成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支撑点

成都为什么可以成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支撑点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中央为缩小东西部差距加快西部发展采取的战略性决策。西部中心城市在西部大开发中应首先兴奋起来,发挥先导作用,进而带动整个西部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成都肩负着这种使命。 中央和四川省对成都寄予殷切期望。 1993年国务院就把成都明确定位为西南地区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1999年国务院又确定成都为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四川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依托成都构建成都平原经济圈,带动四川发展”。要求成都在四川经济发展中起好带头作用,在改革开放中起好示范作用,在精神文明建设中起好带动作用,在保持社会稳定中起好表率作用,在科教兴川中起好领航作用。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成都应该进一步发挥支撑点的作用。 成都具备西部大开发战略支撑点的客观现实条件。 成都位于川西平原腹心地带,地理和气候等自然条件比较好,都江堰自流灌溉系统密布全境,农业发达,是国家重要商品粮油生产基地和蔬菜副食品供应基地,人民生活富裕。在西部的地理位置尤为重要,宝成、成渝、成昆和成达铁路在成都交汇,形成以成都为中心的西南最大的铁路客货运输枢纽;双流国际机场是全国六大航空港之一;国道三纵两横就有两条经过成都,上海——拉萨线建成后,将有三条经过,基本形成以城区干道为依托、国道公路为干道,四条铁路为动脉、国际航空港为支撑的立体交通格局。成都是全国六大通信、交换中心和九大邮政通信一级处理中心之一,报刊发行量居全国第三,函件、包件、汇款业务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居前4位。另外,成都人的经济意识很强,中国古代第一张纸币交子、中国改革开放第一张股票在成都产生,成都红庙子股市首开全国记录等经济现象,充分说明成都有很好的商品经济基础条件,非常有利于建立完善新的市场经济体制。成都作为西南的科教中心,有49万科技人才,拥有科技人员总数和每万人拥有科技人员数据均居全国大城市前列,有电子科大、西南交大、西南财大、华西医大等一批与现代化联系紧密的工程类和应用型的高等院校。 成都的经济发展状况能够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支撑点。支撑点的关键是经济支撑,成都的国内生产总值1999年达到1190亿元,列全国省会城市第四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西部居第一;基础设施建设在西部处于领先水平;成都的市场容量特别大,199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500个亿,名列西部第一;第三产业占国内总产值比重达到了44.8%;成都市有1000万人口,本身是个大市场,对四川以及西部广大地区,起到了凝聚和辐射作用;成都资本流通活跃,存款额达1400亿元,是西部最多的,中国人民银行大区分行也设在成都;成都的产业基础扎实,工业门类齐全。近年来高科技发展迅速,初步形成高科技为主导的机械、医药、食品、电子信息四大产业支柱。 把成都建设成为西部大开发战略“支撑点”是按照党中央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

成都商业地产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1)

成都商业地产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1)

成都商业地产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目录: 第一部分:成都商业地产环境分析和发展状况分析 (4) 一、全国商业地产市场现状分析 (4) 二、成都商业地产环境分析及商业地产规划 (5) 第二部分、成都商业地产开发情况分析 (20) 一、成都商业地产开发情况分析 (20) 二、成都商业地产代表楼盘统计表 (29) 第三部分:成都商业地产典型楼盘个案分析 (33) 一、华润.万象城 (33) 二、国内知名城市综合体案例借鉴分析——天河城广场 (36) 四川伍运房地产营销策划有限公司第2页——总58页

第四部分、成都商业地产楼盘形态分析 (49) 一、成都商业地产经营策略的比较 (49) 二、地产+商业营运模式的探讨 (51) 三、成都写字楼市场简况分析 (52) 四、成都商务酒店市场简况分析 (52) 第五部分:成都商业地产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55) 一、成都商业地产市场总结 (55) 二、成都商业地产未来发展趋势 (56) 四川伍运房地产营销策划有限公司第3页——总58页

第一部分:成都商业地产环境分析和发展状况分析 一、全国商业地产市场现状分析 随着以美式摩尔为代表的大型综合购物中心落户北京、深圳、成都等大中城市,中国零售业全面对外开放,几乎所有的大中城市都已经建设大型的购物中心,这就为商业地产商的发展留下了巨大市场发展空间。商业地产作为一种不同于传统的商铺租赁形式、以全面融合地产业与商业为特色的地产形式,正悄然成为房地产市场的新宠儿。中国商业地产将掀起新一轮的投资热潮,商铺地产、购物中心地产、写字楼、工业地产等都将成为未来商业地产投资的亮点。 2009年全国房地产市场快速回暖,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分别增长42.1%和75.5%,办公楼和商业营业用房市场也增长显著,全年销售面积分别同比增长30.8%和24.2%,销售额分别同比增长66.9%和45.5%,销售均价分别同比增长24.4%和16.2%;此外,两类物业的投资额也有明显增长,办公楼开发投资额同比增长18.1%,增幅较2008年提高了10.7个百分点,商业营业用房开发投资额同比增长24.4%,为2005年以来最高年增长速度,甚至高于了同期住宅开发投资。中国的商业地产在平稳度过金融危机的冲击后已经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四川伍运房地产营销策划有限公司第4页——总58页

成都中海国际商业街区发展策划报告-戴德梁行-130页[130页].pdf

[中海?国际社区项目] 发展策划汇报

本项目的困境
配套的困境
效益困境——投入大、回收慢、价值低 规模困境——大大超过社区需要
区位困境——项目远离城市中心区
公建配套一般是占总建筑 面积的5~7%,本项目接 近13%(15.7万平米/125万 平米),超出社区需要约
8~10万平米
位于高新技术产业区,受 产业氛围影响
周边居住人群少

我们怎么看本项目的开发?
? 公建配套应分经营性和非经营性两种类型看待:经营性的公建要从 市场出发挖掘其市场价值,非经营性的公建要从提升整个社区价值 的角度思考如何开发,本项目要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点;
? 公建配套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一、配套与住宅的关系;二、配套与 配套的关系;三、配套与区域的关系;
? 公建配套的开发除了要立足于项目本区域外,关键还要加强辐射 力,引导外区域市场、引领消费者。





区位困境
规模困境
问题
效益困境





市场

资源 竞争
各种公建各自面临一个什么样的市场?
市场上的公建有几种开发模式? 这些开发模式各有什么优劣势? 这些开发模式分别适合什么开发条件? 这里需要什么样的开发模式?
我们有什么资源? 我们能创造些什么?
我们和其他区域的公建将形成怎样的关 系? 我们如何建立和其他公建的竞争优势?

成都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用地和建筑分册(2017版)

成都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7) 成都市规划管理局

成都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7) 用地和建筑分册 成都市规划管理局 2017年

目录 用地和建筑规划管理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建设用地规划管理 (2) 2.1 建设用地性质及兼容 (2) 2.2 建设用地规划指标控制 (2) 2.3 建设用地规划控制 (10) 第三章建筑工程规划管理 (13) 3.1 建筑间距 (13) 3.2 建筑退界 (18) 3.3 天府广场中央商务区建筑规划管理 (22) 3.4 天府中心中央商务区建筑规划管理 (25) 3.5 建筑形态及其他管理要求 (26) 第四章建筑工程竣工规划核实管理 (30) 第五章附则 (34) 附录一名词解释 (35) 附录二计算规则 (39) 附录三建筑间距图示 (41) 附录四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表 (42) 附录五成都市建筑工程方案设计总平面图编制规定 (44) 附录六城市建设用地分类 (46) 附图一:成都市中心城区形态分区图 (50) 附图二:成都市天府广场中央商务区、春熙路片区及天府广场范围示意图 (51) 附图三:成都市天府中心中央商务区范围示意图 (52) 附图四:成都市中心城区“四边”控制要素示意图 (50)

用地和建筑规划管理 第一章总则 第 1.0.1 条为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加强规划管理,确保规划有效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成都市城乡规划条例》等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技术规范,结合成都市(以下简称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 1.0.2 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市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内各类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和规划管理,本分册为用地和建筑规划管理部分。 第 1.0.3 条根据中心城区不同区域特点划定不同城市形态分区,在城市形态分区内制定、实施城市规划和进行建设时应当符合所在城市形态分区的规划控制要求。 第 1.0.4 条城市建设应以城市设计为重要手段,提升城市品质,强化精细化管理。在城市重点地区强调以城市设计为规划管理的核心和原则。 第 1.0.5 条已编制片区城市设计且已将容积率指标落实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片区(环城生态区除外),应按照本规定要求,结合片区实际优化完善片区城市设计,并将主要规划指标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规划管理。环城生态区按原控制性详细规划执行。 第 1.0.6 条控制性详细规划所确定的规划控制指标及要求与本规定不一致时,按控制性详细规划执行。

2017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全文解读_0

2017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全文解读 4月28日,中国共产党成都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在成都召开。会上,范锐平代表中国共产党成都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7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全文解读,欢迎参考~ 2017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全文解读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引起强烈反响 关键词:美丽中国典范城市 让城市碧水蓝天、森林环绕、绿树成荫 “基本建成碧水蓝天、森林环绕、绿树成荫的美丽中国典范城市,这对成都、对邛崃而言都是非常正确的选择。”邛崃市平乐镇关帝村党支部书记徐进明表示,报告鲜明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还人民群众碧水蓝天、森林环绕的城市,是对群众最诚恳、最有效的回应。徐进明说,作为相对贫困村,关帝村在脱贫攻坚战中将充分利用和保护生态资源,依托平乐古镇打造特色旅游业,走绿色发展道路,用实际行动践行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中国典范城市。 “报告强调全面加强人居环境建设,要强化尊重自然、绿色低碳理念,引导培育绿色生活方式,作为来自企业的代表,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加快企业转型、产业升级,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变。”崇州君健塑胶有限公司董事长赵立品

表示,希望今后崇州市通过打造绿水青山的环境,吸引高端环保项目进入,对落后产能果断关停并转;采取“高端项目+创新创业+生态环保”的方式,引进与新发展理念相契合的新项目。 武侯区金花桥街道办事处党政办科员黄建淞表示,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这一目标,在实现过程中要更加重视发展理念,这直接关系到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进度和质量。金花桥街道目前正在大力建设“丝路金花”“天府芙蓉园”“环城生态区体育公园”等重大文旅项目,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努力构建成都旅游新高地。 关键词:城乡统筹示范城市 规划统筹打造统筹城乡版 “此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城乡统筹示范城市,为我们进一步提升城乡融合的发展层次和水平明确了道路。我们将贯彻协调发展理念,以开拓进取的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勇担改革重任。” 市委统筹委政策法规处处长周成表示,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积极创新、大胆突破,不断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不断提升区域协同、城乡融合的发展层次和水平,培育一批体现改革成果的典型,打造统筹城乡版,继续发挥城乡统筹在全国的示范

成都市城市规划总体情况(2003--2020--16页)

成都市城市规划总体情况目录 成都市城市规划总体情况 1 1)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3 【1】总规修编历程 3 【2】规划期限 3 【3】规划范围 3 【4】发展目标与战略3 【5】城市性质与职能5 【6】城市人口与用地规模5 【7】主城区人口与用地规模 5 【8】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6 【9】主城区用地布局规划6 〖1〗主城区建设用地发展方向6 〖2〗主城区空间布局形态6 〖3〗主城区空间布局结构7 〖4〗主城区空间发展策略7 【10】都市区资源与环境控制规划7 【11】主城区对外交通规划7 【12】主城区道路交通规划8 【13】主城区公共设施规划8 【14】主城区居住用地规划8 【15】主城区工业及物流系统规划9 【16】主城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9 【17】主城区园林绿地系统规划9 【18】城市远景发展构想10 2)成都市十一五规划情况10 3)成都市轨道交通规划情况 10 【1】1号线(新都大丰站—华阳广都站) 10 【2】2号线(龙泉东站—郫县石牛站) 11 【3】3号线(新都红星车站—双流板桥南站) 11 【4】4号线(温江站—龙泉西河站) 11 【5】5号线(驷马桥站—华阳江河站) 11 【6】6号线11 〖1〗6号线主线(沙湾站—华阳四河站) 11 〖2〗6号线支线(琉璃场站—双流航空港站) 11 【7】7号线(郫县生态站—龙潭东站) 11

4)成都城市规划解读12 【1】城市发展战略———扇叶绿楔、向东向南、七星拱月12 【2】城市交通发展格局———“井”字加“环”状12 【3】市域城镇体系12 【4】三中心两枢纽一基地12 【5】未来成都模式是“一城三圈六走廊”13 【6】未来主城区扩容的主要城市组团13 〖1〗基本情况13 〖2〗各组团功能定位、重点发展职能、空间发展策略13 [1]华阳组团———小康居住新城13 [2]新都、青白江组团———大型制造业基地14 [3]双流(东升)组团———新型工业基地14 [4]龙泉驿组团———山地型休闲旅游区14 [5]温江(柳城)组团———花园居住新城15 [6]郫县(郫筒)组团———高新技术产业中心15 【7】成都“11858”规划发展构想15 【8】高密成都规划15

成都市旅游业发展状况分析报告

2012 届经济学二学位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江西省萍乡市房地产业金融政策探析 学生姓名:卢小亮 所在学院:地理科学学院 专业:土地资源管理 学号:20081119094 指导教师:达古拉

2012 年3 月

目录 摘要....................................................................... 2.. . -、古城镇旅游 (2) .. 二、历史街区旅游...................................................... 4.. 三、旅游发展的主导思路 (5) 1、保护性的发展 (7) 2、商业与文化协调互动 (8) 3、区域品牌的塑造 (10) 结论....................................................................... 1.. 1. 参考文献....................................................................... 1.. 2.

成都市旅游业发展状况分析 摘要:历史悠久的成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成都旅游因资源得天独厚,大熊猫、都江堰、青城山、金沙遗址、乡村旅游、古镇旅游等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以及良好的人居休闲环境,使成都旅游独具魅力,吸引着国内外广大游客的目光。近年来,成都市旅游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尤其是历史街区旅游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关键词:成都;古镇旅游;历史街区旅游;问题;对策近年来,成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把旅游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旅游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尤其是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为成都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机遇。 一、古城镇旅游 四川素有中国“风景省” ,无论是在自然、人文景观还是民俗风情,种类多、品种全、分布广泛,是中国拥有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和国家风景名胜最多的省区。特别是峨眉山、乐山大佛、九寨沟、黄

成都市城市规划发展

成都城市规划发展 成都城市概况 成都位于我国的西南地区,四川盆地西部,东北与德阳市、东南与资阳地区毗邻,西北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接壤,南面与眉山地区相连,西南与雅安地区为邻。位于东经102°54′~104°53′,北纬30°05′~ 31°26′之间。市域东西长192公里,南北宽166公里,全市土地总面积12390平方公里。 成都市行政管辖区范围包括9个区、4个县级市、6个县。2007年末市域总人口1159.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95万人。成都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我国西南地区的科技、金融、商贸中心及交通、通信枢纽,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旅游中心城市。2007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596亿元(当年价),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中的第四位。成都市中心城2007年底建成区面积已达313.9平方公里。城市格局近几年开始逐步由一圈一圈"摊大饼"式、单中心发展向手指状、多中心发展,作为引导城市向东向南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工程"五路一桥"已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着,城市面貌发生重大变化。实施了蜀都大道、羊市街西延线、东城根街和长顺街南北延线等多条城区道路的改造建设;建成了成温邛、成彭、唐巴、成仁、新蒲快速通道和成绵、成渝、成乐、成雅和成都外环高速公路;完成了自来水六厂、西郊天然气储罐站、成都污水处理厂和成都长途电话枢纽工程等若干重点项目,城市供电、供气、供水和通信能力逐步增强。通过府南河综合整治工程,旧城面貌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城市特色更加突出。中心城周边外围组团的建设也逐步形成一定规模。至2007年底,市区有人口49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21万人。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394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72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1926亿元,城区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29.1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38.0平方米,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成都城市发展定位 一.建构城市竞争新基石——成都平原城市群 (1)未来西部城市竞争的总体格局——多极支撑,错位竞争,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2)从城市竞争走向区域竞争——西部地区城镇群发展潜力分析。 (3)培育西部未来的大都市带——成都平原城镇群空间布局构想。 ①空间发展方向:成都平原城镇密集区空间发展将以成都中心城市为核心,沿交通走廓形成南北伸展的带状格局。 ②空间发展战略:北进南拓,壮大两翼,三区相济,辐射全川,领先西部。 ③空间发展轴线与时序:成都平原城镇群空间发展形成T字形发展轴线,即以成绵、成(乐)雅高速路与成渝高速路、成渝铁路构建沿交通走廊的T字形发展轴。在对T字形发展轴战略发展时序的选择上,我们认为是一种“弓”与“箭”的关系。以南北向纵轴所依托的成都平原为“弓”,成绵、成(乐)雅经济走廊为“弦”,成渝经济走廊为“箭”,“弓”满“弦”强,“箭”会射得越远。也就是说成都平原城镇群越发达,成渝城镇带的发展就越强劲,辐射范围越大,在西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一、总规修编历程 2002年12月至2003年4月,成都市规划局邀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三家研究机构进行了成都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研究工作,对成都市的空间布局、产业发展等重大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并提出对成都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的必要性。 2003年8月,成都市人民政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关于同意修编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函》、《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成都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大纲(2003-2020)》等组织修编《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至今已历经1年,通过了建设部、四川省和成都市三个层次的技术审查,共召开了部门协调会、各级政府汇报会等大小会议30多次,为规划修编打下坚实的基础。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综合协调了四川省和成都市有关产业、国土、水利、电力、电信、交通等20多个行业专业规划,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次城市总体规划的发展目标、城镇体系、城市性质与规模、空间布局、城市交通、园林绿化、城市景观、市政工程、近期建设、规划管理等有关规划内容。

二、总规修编背景及理由 (一)总体规划修编背景 1、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加快发展必须注意的“五个统筹”,并指出:“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2、四川省政府近期下发《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意见》提出规划管理“九不准”;市政府着手整顿与加强城市规划管理,推进规划编制、规划管理、规划监督三分离的管理体制。 3、成都市第十次党代会召开,提出“把成都建设成为中国西部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综合实力最强的特大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以城市化为主线统筹城乡经济发展。 4、为适应国家与地方政府职能的调整与转变,城市规划编制重点与编制办法正酝酿着重大变化。 (二)总体规划修编理由 1、行政区划调整

成都为什么向东向南发展

成都为什么向东向南发展! 一、向东发展战略 (一)总体格局 向东发展总体格局采用带状形式,以充分利用台地及道路、供水等基础设施。规划的带状发展区域含十陵、洪河、大面、龙泉、同安等五个重要的片区。其中十陵片区以发展居住和旅游休闲功能为主,在此形成城市东部副中心;大面片区和龙泉片区分别是机械工业发展基础和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龙泉山是未来都市区重要的旅游休闲地;同安镇将是我市重要的公路口岸。 (二)主要项目(非基础设施部分) 1、东大街改造 2、十陵历史文化风景区 3、东部城市副中心 4、文化居住区 5、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 6、百工堰山水公园 7、省级公路口岸 8、沙河整治 (三)向东发展基础设施 城市向东发展,依托“四横三纵”的干线系统。四条放射线分别成渝高速路、益州大道(老成渝路)、万方大道(成都——洛带公路)及规划的龙兴大道(成都——龙泉驿交通性主干道)。通过四条放射线的建设使东部片区与中心城市紧密联系起来。而三环路、外环路、环城路(成环路)“三纵”的建设又使得东部片区与我市的各公路干线、航空港、火车站有便捷的联系。 1、立交系统 2、给水工程 3、排水工程

5、燃气工程 二、向南发展战略 (一)总体格局 向南发展总体格局采用组团形式,尽量少占耕地并禁止连片发展。规划的综合性城市组团由北向南分别是:高新起步区、棕树、琉璃南、新园、站南、大源、华阳,最后是牧马山旅游开发区。 上述组团中,高新起步区组团及棕树组团目前已基本形成。在功能上,除棕树组团以文教居住、商业服务为主,牧马山组团以旅游为主以外,其余组团都是集高新技术产业(及部分传统工业)、居住、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组团。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在站南组团形成城市南部副中心。 (二)主要项目(非基础设施部分) 1、国家级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火车南站改造项目,建成南站客运转换枢纽 3、内贸部南站贸易区建设项目 4、南站体育公园 5、琉璃场柳江工业区 6、三瓦窑居住区、石羊、新园居住区及东光居住区 7、南部城市副中心 8、府河延伸整治 (三)向南发展基础设施 城市向南发展的道路骨架可归纳为“五纵三横”。“五纵”为锦华大道(成都——仁寿)、府城大道(红星路南延线)、天府大道(人民南路南延线)、元华大道(元华路)及高新大道。“三横”为盛丽大道(站前路)、三环路和外环路。城市向南将依托五条纵向道路轴向开发,流动发展。 1、立交系统 2、给水工程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_2020年)完整版

《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20年)|完整版 1. 引言 为了适应跨世纪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需要,根据国务院国发[1996]18号文件“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中华人民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国文物保护法》、《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市社会经济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市政府,1995年11月)、“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决定”(成府发[1995]198号)、经国务院1984年批准的《市城市总体规划》(1981-2000年)、国家建设部有关技术规和标准,特修编1995-2020年市城市总体规划。 2. 总体规划修编指导思想、规划原则: 2.1 规划指导思想:以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准则,以实现“两个转变”(社会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的战略方针为指导,立足当前,着眼未来,根据的实际情况,

量力而行,制定出分阶段发展规划。 2.2 规划原则 ①保持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 ②合理使用土地,节约土地资源,大力保护耕地; ③ 城乡一体化,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重点发展。 3. 总体规划修编的重点、规划期限: 3.1 总体规划修编的重点:完善市域城镇体系布局;确定都市区的发展格局;确定城市发展方向;优化中心城的用地结构;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建立现代化高效率的城市基础设施。 3.2 规划期限:修编的总体规划期限为1995年-202年,其中:近期至2000年,中期至2010年,远期至2020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4. 规划区围及规划层次划分: 4.1 规划区围:市域行政区围均为本次规划围,共12390平方公里。 4.2 本次规划按三个规划层次划分:第一层次为中心城,包括规划的外环路以所涉及的区、县有关乡镇围,面积为598平方公里;第二层次由中心城周边的2区、4县构成,包括青白江区、龙泉驿区、新都县、郫县、温江县的行政区围,以及双流县的北部地区,总面积2662平方公里;第三层次包括规划围除一、二层次以外的都江堰市、州市、邛崃市、崇州市、金堂县、新津县、大邑县、蒲江县,以及双流县南部地区,总面积为9130平方公里。本次规划重点是第一层次。

成都市(市辖区)年末实有城市道路面积和排水管道长度3年数据洞察报告2019版

成都市(市辖区)年末实有城市道路面积和排水管道长度3年数据洞察报告2019版

引言 本报告针对成都市年末实有城市道路面积和排水管道长度现状,以数据为基础,通过数据分析为大家展示成都市年末实有城市道路面积和排水管道长度现状,趋势及发展脉络,为大众充分了解成都市年末实有城市道路面积和排水管道长度提供重要参考及指引。 成都市年末实有城市道路面积和排水管道长度数据洞察报告对关键因素年 末实有城市道路面积,排水管道长度等进行了分析和梳理并展开了深入研究。本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要注明出处。 报告力求做到精准、精确、公正、客观,报告中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相关行业协会等权威部门,并借助统计分析方法科学得出。相信成都市年末实有城市道路面积和排水管道长度数据洞察报告能够帮助大众更加跨越向前。

目录 第一节成都市年末实有城市道路面积和排水管道长度现状 (1) 第二节成都市年末实有城市道路面积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3) 一、成都市年末实有城市道路面积现状统计 (3) 二、全国年末实有城市道路面积现状统计 (3) 三、成都市年末实有城市道路面积占全国年末实有城市道路面积比重统计 (3) 四、成都市年末实有城市道路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成都市年末实有城市道路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年末实有城市道路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年末实有城市道路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成都市年末实有城市道路面积同全国年末实有城市道路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分 析 (6) 第三节成都市排水管道长度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7) 一、成都市排水管道长度现状统计 (7) 二、全国排水管道长度现状统计分析 (7) 三、成都市排水管道长度占全国排水管道长度比重统计分析 (7) 四、成都市排水管道长度(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成都市排水管道长度(2017-2018)变动分析 (8)

成都住宅市场调研报告

2005上半年成都住宅市场调 研报告

统计时间:2004年1月1日—2005年6月30日。 统计范围:成都市三环路以内 统计方法:根据公开开盘工程销售部的楼书、现场说辞、销控表、广告、报刊、相关网站、电话采访。 分类说明:文中对区域的分界是以以下规范划分的。 环行区域:内环线内是指成都市府南河以内、西体路-三洞桥街-西安路-琴台路一线以东的部分; 内~一环是指成都市一环路以内、除去内环线内的部分; 一~二环是指成都市二环路以内、除去一环路以内的部分;二~三环是指成都市三环路以内除去二环路以内的部分; 方位区域:城中同环行区域; 城东是指西至内环、北至府青路一线、南至府南河的城区部分; 城南是指北至内环线、西至高升桥—红牌楼一线、东至府南河的城区部分; 城西是指东至内环、北至西大街—营门口一线、南至高升桥—红牌楼一线的城区部分; 城北是指南至内环、东至府青路一线、西至西大街—营门口一线的城区部分;主城区是指全市三环路以内的部分。 数据说明:文中来源于统计局的数据和房管局的数据除特别

说明外,其余皆是中原收集整理统计数据。楼盘统计数量依据成都五大报刊上刊登开盘数量为准。 一、城市简况 (一)地理特征 成都市是四川省的省会、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是中国西南地区重要中心城市,也是国务院确定的西南地区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 成都平原介于东经102度54分至104度53分和北纬30度05分至31度26分之间,位于四川省中部,东北与德阳市、东南与内江市毗邻,南面与眉山地区相连,西南与雅安地区、西北与阿坝藏族自治州接壤。全市东西长192公里,南北宽166公里,总面积12390平方公里。其中,平原占40.1%,丘陵占27.6%,山区占32.3%。成都市西部以丘陵山地为主,海拔大多在1000~3000M之间;东部主要由平原、台地和部分低山丘陵组成,海拔一般在750M左右。成都平原是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平原。 成都市地处川西平原腹地,自古就有“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的传说。成都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是国务院确定的西南地区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信息枢纽。国道主干线“五纵七横”中的一纵一横(二连浩特至河口,上海至拉萨)交汇于此,使成都处于承东启西,南联北通的枢纽位置,决定了成都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成都城市向东向南发展战略规划纲要

成都城市向东向南发展战略规划纲要 一、向东发展战略 (一)总体格局 向东发展总体格局采用带状形式,以充分利用台地及道路、供水等基础设施。规划的带状发展区域含十陵、洪河、大面、龙泉、同安等五个重要的片区。其中十陵片区以发展居住和旅游休闲功能为主,在此形成城市东部副中心;大面片区和龙泉片区分别是机械工业发展基础和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龙泉山是未来都市区重要的旅游休闲地;同安镇将是成都市重要的公路口岸。 (二)主要项目(非基础设施部分) 1、东大街改造 2、十陵历史文化风景区 3、东部城市副中心 4、文化居住区 5、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 6、百工堰山水公园 7、省级公路口岸 8、沙河整治 (三)向东发展基础设施 城市向东发展,依托“四横三纵”的干线系统。四条放射线分别成渝高速路、益州大道(老成渝路)、万方大道(成都-洛带公路)及规划的龙兴大道(成都-龙泉驿交通性主干道)。通过四条放射线的建设使东部片区与中心城市紧密联系起来。而三环路、外环路、环城路(成环路)“三纵”的建设又使得东部片区与成都的各公路干线、航空港、火车站有便捷的联系。 1、立交系统 2、给水工程 3、排水工程 4、供电工程 5、燃气工程 二、向南发展战略

(一)总体格局 向南发展总体格局采用组团形式,尽量少占耕地并禁止连片发展。规划的综合性城市组团由北向南分别是:高新起步区、棕树、琉璃南、新园、站南、大源、华阳,最后是牧马山旅游开发区。 上述组团中,高新起步区组团及棕树组团目前已基本形成。在功能上,除棕树组团以文教居住、商业服务为主,牧马山组团以旅游为主以外,其余组团都是集高新技术产业(及部分传统工业)、居住、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组团。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在站南组团形成城市南部副中心。 (二)主要项目(非基础设施部分) 1、国家级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火车南站改造项目,建成南站客运转换枢纽 3、内贸部南站贸易区建设项目 4、南站体育公园 5、琉璃场柳江工业区 6、三瓦窑居住区、石羊、新园居住区及东光居住区 7、南部城市副中心 8、府河延伸整治 (三)向南发展基础设施 城市向南发展的道路骨架可归纳为“五纵三横”。“五纵”为锦华大道(成都-仁寿)、府城大道(红星路南延线)、天府大道(人民南路南延线)、元华大道(元华路)及高新大道。“三横”为盛丽大道(站前路)、三环路和外环路。城市向南将依托五条纵向道路轴向开发,流动发展。 1、立交系统 2、给水工程 3、排水工程 4、供电工程 5、燃气工程 6、供热工程 三、成都城市向东向南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 (一)适应成都产业发展规划和开发区布局,合理确定城市发展空间。改革开放以来,成都市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大成绩,规划建设了位于城市东部的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位于城市南部的国家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