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槛效应

门槛效应
门槛效应

门槛效应

心理学家费里德曼(J.L.Freedman)和费雷泽(S.C.Fraser)的一项研究证明,让人们先接受较小的要求,能促使其逐渐接受较大的要求,这就是“门槛效应”。心理学家查丁奈(R.B.Cialdini)还发现,当人们拒绝接受一个较大的要求后,认知上的不协调会驱使他们建立新的平衡,因而容易接受一个较小的要求。当小要求与大要求有明显联系,且紧跟在大要求之后提出时,人们更容易接受这个小要求。

寓言故事

寓言

有个小和尚跟师父学武艺,可师父却什么也不教他,只交给他一群小猪,让他放牧。庙前有一条小河,每天早上小和尚要抱着一头头小猪跳过河,傍晚再抱回来。后来小和尚在不知不觉中练就了卓越的臂力和轻功。原来小猪一天天在长大,因此小和尚的臂力也在不断地增长,他这才明白师傅的用意,原来这也是“登门槛效应”的应用。

反映

门槛效应反映出人们在学习、生活、工作中普遍地具有避重就轻、避难趋易的心理倾向。据报载,在一次万米长跑赛中,某国一位实力一般的女选手勇夺桂冠。记者纷纷问其奥秘,她说:“别人都把一万米看作一个整体目标,我却把它分成十段。在第一个千米时,我要求自己争取领先,这比较容易做到,因此我做到了;在第二个千米时,我也要求自己争取领先,这并不难,所以我也做到了……这样,我在每一个千米时都保持了领先,并超出一段距离,所以夺取了最后胜利,尽管我的水平不是最高。”事后,她的教练说,她正是成功地运用了“登门槛效应”的结果。

试验

弗里德曼和弗雷泽(J.L.Freedman & S.C.Frase 1966)让两

相关书籍

位大学生访问郊区的一些家庭主妇。其中一位首先请求家庭主妇将一个小标签贴在窗户上或在一个关于美化加州或安全驾驶的请愿书上签名,这是一个小的、无害的要求。两周后,另一位大学生再次访问家庭主妇,要求她们在今后的两周时间里在院内竖立一个呼吁安

全驾驶的大招牌。该招牌很不美观,这是一个大要求。结果答应了第一项请求的人中有55%的人接受这项要求,而那些第一次没被访问的家庭主妇中只有17%的人接受了该要求。

验证

研究者认为,人们拒绝难以做到的或违反意愿的请求是很自然的;但是他一旦对于某种小请求找不到拒绝的理由,就会增加同意这种要求的倾向;而当他卷入了这项活动的一小部分以后,便会产生自己是关心社会福利者的知觉、自我概念或态度。这时如果他拒绝后来的更大要求,就会出现认知上的不协调,于是恢复协调的内部压力就会支使他继续干下去或做出更多的帮助,并使态度拓改变成为持久的。不言而喻,前一组的家庭主妇同意率之所以超过半数,是因为在这之前对她们提出了一个较小的要求;而后一组的家庭主妇同意率之所以不足20%,是因为在这之前对她们没有提出一个较小的要求。换句话说,前一组的家庭主妇的同意率之所以高于后一组的家庭主妇,是因为人们的潜意识里总是希望自己给人留下首尾一致的印象。心理学家认为,在一般情况下,人们都不愿接受较高较难的要求,因为它费时费力又难以成功,相反,人们却乐于接受较小的、较易完成的要求,在实现了较小的要求后,人们才慢慢地接受较大的要求,这就是“登门槛效应”对人的影响。明代洪自成也曾谈到这个问题,他在《菜根谭》中说:“攻之恶勿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勿太高,当使人可从。”

其它存在

这种效应在现实生活中也存在,当顾客选购衣服时,精明的售货员为打消顾客的顾虑,“慷慨”地让顾客试一试。当顾客将衣服穿在身上时,他会称赞该衣服很合适,并周到地为你服务。在这种情况下,当他劝你买下时,很多顾客难于拒绝。

编辑本段典型事例

有经验的教师在作学生工作时也是这样,他总是先让学生

门槛效应

承诺完成一件比较容易的任务,待到任务完成后,他再接着提出更大的要求。日常生活中有这样一种现象,在你请求别人帮助时,如果一开始就提出较大的要求,很容易遭到拒绝。如果你先提出较小要求,别人同意后再增加要求的分量,则更容易达到目标。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利用“登门槛效应”的例子:推销员在推销商品时,并不是直接向你提出买他的商品,而是先提出试用化妆品、试穿衣服的要求,等这些要求实现之后,才提出购买要求。男士在追求自己心仪的女孩时,也并不是“一步到位”,提出要与对方共度一生,而是逐渐通过看电影、吃饭等小要求来逐步达到目的。多研究都证明了登门槛效应的存在。加拿大心理

学家研究发现:如果直接提出要求,多伦多居民愿意为癌症学会捐款的比例为46%。而如果分两步提出要求,前一天先请人们佩戴一个宣传纪念章,第二天再请他们捐款,则愿意捐款的人数的百分比几乎增加一倍。心理学家认为,一下子向别人提出一个较大的要求,人们一般很难接受。如果逐步提出要求,不断缩小差距,人们就比较容易接受。这主要是由于人们在不断满足小要求的过程中已经逐渐适应,意识不到逐渐提高的要求已经大大偏离了自己的初衷。这是因为,人们都希望在别人面前保持一个比较一致的形象,不希望别人把自己看作“喜怒无常”的人。因而,在接受别人的要求、对别人提供帮助之后,再拒绝别人就变得更加困难了。如果这种要求给自己造成损失并不大的话,人们往往会有一种“反正都已经帮了,再帮一次又何妨”的心理。于是,登门槛效应就发生作用了。不仅是对别人,对自己登门槛效应也发生作用。在1984年的日本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和1986年的意大利国际米兰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矮个子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外地两次夺冠,令人们大惑不解。十年后,他在自传中解开了这个谜:“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多公里的赛程,就被我分解成这么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起初,我不懂这样的道理,我把目标定在40多公里外的终点上的那面旗帜上。结果我跑到十几公里就疲惫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

编辑本段应用效应

在人际交往中,要求某人做某件较大的事情又担心他不愿意做时,可以先向他提出做一件类似的、较小的事情。

在教育上的应用

登门槛效应在教育上的应用“登门槛效应”的启示很多,在教育工作上也有应用和借鉴。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一下子不宜对他们提出过高的要求,而是先提出一个只要比过去有进步的小要求,当学生达到这个要求后再通过鼓励逐步向其提出更高的要求,学生往往更容易接受并力求达到。“登门槛效应”蕴涵的是一种教育的理性、教育的智慧。“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不经意处见匠心。根据“登门槛效应”,教师所制定目标时,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要分析不同层次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根据不同素质、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的基础与表现,制定不同层次的、具体的目标,使学生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即“跳起够得着” ,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将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结合起来,将较高的目标分解成若干层次不同的小目标,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一旦实现了一个小目标,或者说迈过了一道“小小门坎”,教育前景就宽阔得多了。比如,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可以首先要求学生从找准自己的不足做起,根据自身问题制订一个时间段(一周、半月或一个月)养成一个好习惯的目标。如养成“不随意发脾气”、“抓紧时间做事”、“倾听别人说话”、“不随地扔垃圾”、“勤于思考”、“聚精会神听课”、“做题仔细认真”等等。长此以往,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便会功到自然成。还有,对“问题学生”的教育切忌急于求成、“恨铁不成钢”,而要富有爱心和欣赏心,看到他们的闪光点和发展潜力,对他们作出积极的、鼓励性评价,哪怕是一个赞许的点头,一个满意的微笑,一次真诚的祝福,都可能换起他们的自信,使他们看到自身发展的希望,从而积极健康成长。再有,课堂提问时,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设计问题,一步步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从而培养学生探究问题永不满足的追求精神。

在推销上的应用

登门槛效应在推销上的应用一个人接受一个小的要求后,往往愿意接受一个更大的要求,犹如登门槛时要一级台阶一级台阶地登,这样更容易更顺利地登到高处。用“登门槛”来形容这种心理现象简直是太形象了。推销员就常常使用这种技巧来说服顾客购买他的商品,通常成功的推销员都不会向顾客直接推销自己的商品,而是提出一个通常人们都能够或者乐意接受的小小要求,从而一步步地最终达成自己推销的目的。其实对于推销员来讲最困难的并非是推销商品本身,而是如何开始这第一步。当你把一名推销员让到你的屋里,可以说他的推销已经成功一半了,即使你开始并不想买他的账,仅仅是想看看他如何表演。有时我们会发现这种方法的确是个达成自己目标的好办法,尤其是用于和不太熟悉的人打交道的时候,偶尔使用一次成功率还是挺高的。

在员工管理方面的应用

登门槛效应在员工管理方面的应用在要求别人或者下属做某件较难的事情而又担心他不愿意做时,可以先向他提出做一件类似的较小的事情。同样,对于一个新人,上级不要一下子对他们提出过高的要求,建议你先提出一个只要比过去稍有进步的小要求,当他们达到这个要求后,再通过鼓励,逐步向其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样员工容易接受,预期目标也容易实现。这里面的心理变化是多么微妙啊!不过记住,有的时候还是要看住自己的“门槛”的,该拒绝的时候一定要拒绝。

编辑本段避免方法

西方推销人员发现,如果在门槛边上就开始推销产品,推销多半会失败。而一旦进入到主人家里,再推销产品,推销成功率大大提升。但是,显然不能在门槛边上就说我要进你家门向你推销东西。于是,不同产品的推销人员就各显神通。比如,推销灭蟑药的销售人员,通常会说,我是某某公司的,公司举办义务灭蟑活动,你们家有蟑螂吗?我免费帮你灭蟑。于是,贪小便宜的,放不下面子的,就把此人请进家门,开始灭蟑。灭完蟑,你看人家灰头土脸的,比如给人家倒杯水,小坐一下,也是人之常情。好了,大忽悠可以开始忽悠了!最后的结果是,你买了灭蟑药,大忽悠帮你灭了一次蟑。等于是,大忽悠把你买后要帮你做的事情(买一次灭蟑药,免费灭蟑一次),提前到买前帮你做了,二者实质完全相同。登门槛效应由此而来。其意义在于,要想让别人替你完成一个困难的任务(掏腰包买东西),最好先让他完成一个简单的任务(进他家门),要先让他完成简单的任务,首先要让他看到,完成这个简单任务没有风险,而收益又高于完成任务的支出(收益-灭蟑,支出-让人进家门)。假若一上来就让人家买灭蟑药,结果实显而易见的。本质上,登门槛效应和中国一些景点的强买是完全相同的,都是让你购买了计划外的物品,只是,登门槛效应是不违法的,属于“温柔一刀”,笑着杀死你。看来,要提高防忽悠能力,得从门槛开始,得从不贪小便宜开始。

心理学相关理论及效应

心理学相关理论及效应 1、破窗效应: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辛巴杜(Philip Zimbardo)于1969年进行了一项实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停在加州帕洛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纽约布朗克斯区。停在布朗克斯的那辆,他把车牌摘掉,把顶棚打开,结果当天就被偷走了。而放在帕洛阿尔托的那一辆,一个星期也无人理睬。后来,辛巴杜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呢,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以这项实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破窗效应”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繁荣。制度化建设在企业管理中已经是老生常谈了。但是,现实的情况往往是制度多,有效的执行少。长此以往,企业的发展会很尴尬。对公司员工中发生的“小奸小恶”行为,管理者要引起充分的重视,适当的时候要小题大做,这样才能防止有人效仿,积重难返。 2、木桶理论:由美国的管理学家彼得提出的。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木桶的盛水量不是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木板。若仅仅作为一个形象化的比喻,“木桶定律”可谓是极为巧妙和别致的。但随着它被应用得越来越频繁,应用场合及围也越来越广泛,已基本由一个单纯的比喻上升到了理论的高度。这由多块木板组成的“水桶”不仅可象征一个企业、一个部门、一个班组,也可象征某一个员工,而“水桶”的最大容量则象征着整体的实力和竞争力。 3、马太效应: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圣经马太福音》中有一句名言:“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社会学家从中引申出了“马太效应”这一概念,用以描述

100个经典“理论、效应、法则的核心含义

?蝴蝶效应(千万别忽略你身边的小事) 鲶鱼效应(鲶鱼能激发你的潜能) 羊群效应(理性思考,不盲目做羊群) 青蛙现象(居安应思危) 破窗理论(环境有力地改变了我们的思维) 鳄鱼法则(懂得放弃,上天会为你打开别一扇窗) 刺猬法则(“疏者密之,密者疏之”———是成功之道) 手表定律(目标多只会失败,目标只有准确才能成功) 二八定律(做生活中的20%,你就成功了) 木桶理论(有时三个臭皮匠好比一个诸葛亮) 马太效应(弱者愈弱、强者愈强) 多米诺骨牌效应(做好事情的每个环节,才能远离失败)丁蟹效应(理性想考,但不能逆着大势) 瓶颈效应(协调各个环节才能摆脱瓶颈效应) 鸟笼逻辑(理性思考,不要总是让别人改变自己) 责任分散效应(时刻不降低自己的责任感、使命感) 帕金森定律(用最短的时间,做好你应该做的事情) 晕轮效应(不因为别的人光环,而改变客观的思维) 墨菲定理(越害怕的东西越是可能发生,改变心态最重要)彼得原理(“拉动”“推动”才能自我进步、提升) 不值得定律(不是值得的东西也去认真做好——成功者)狼群效应(重视集体的力量) 霍桑效应(提高生产效率的决定因素是员工情绪) 首因效应(第一印象的重要性) 丛林法则(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习得性无助(习惯一形成,短时时内很难改变) 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效应)(学会欣赏、赞美别人) 虚假同感偏差(改变主观认同,学会客观调查) 培哥效应(记忆也有方法) 250定律(得罪一位顾客,你就失去了250位顾客) 黑天鹅效应(意料之外的一点点,却又改变一切) 贝勃定律(少做锦上添花的事,多做雪中送炭的事) 蘑菇管理(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马蝇效应(每一个领导,都应学会激励之术) 凡勃伦效应(有时商品价格定得越高越能畅销) 超限效应(刺激过多、过强会成反作用,学会适可而止)达维多定律(淘汰自己旧的东西、想法,不断超越自己)自己人效应(“自己人”所说的话更信赖、更容易接受) 苛希纳定律(用人不在多,用人贵精) 华盛顿合作定律(“三个和尚没水吃”) 蔡加尼克效应(没完成的工作,你会更记得) 迁移效应(知识和经验对解决新问题的重要性) 梅菲定律(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坐向效应(人与人的坐向对人的心理起着重要作用)

FDI创新溢出与门槛效应——基于非线性面板平滑转换回归模型的分析

FDI创新溢出与门槛效应 ——基于非线性面板平滑转换回归模型的分析 摘要:本文采用面板数据的变系数模型和非线性面板平滑转换回归模型对1998~2008年我国高技术产业13个细分行业中FDI的创新溢出和门槛效应进行检验和测算,结果显示:FDI创新溢出效应在我国高技术产业各细分行业中存在明显差异;行业技术水平、人力资本、市场竞争程度对高技术产业FDI创新溢出效应皆存在门槛效应,具体而言,当内资企业行业技术水平超过0.756的门槛值后,FDI创新溢出提升的速度明显加快;当内资企业的人力资本跨过的7.79门槛值后,FDI创新溢出效应出现显著的跃升;FDI创新溢出效应只有在市场竞争程度较激烈(赫芬达指数<638.0)的行业才更为明显;与人力资本、市场竞争程度相比,行业技术水平对FDI创新溢出的影响最为显著。 关键词:创新溢出效应,门槛效应,面板平滑转换回归模型 一、引言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不断加快和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如何有效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已成为各国政府、企业与学术界高度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大多数学者的研究显示,FDI研发活动的溢出效应是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来源之一。我国作为吸收FDI最多的发展中国家,FDI的大量流入及其在华研发投资力度不断加大是否促进了我国内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FDI的创新溢出在不同的行业是否存在差异性和门槛效应?本文拟采用我国高技术产业行业水平的面板数据,在研究FDI创新溢出效应行业差异的基础上,运用非线性面

板平滑转换回归(PSTR)模型对我国高技术产业FDI创新溢出的门槛效应做进一 步的检验,以揭示FDI创新溢出效应与若干影响因素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并对各影响因素的门槛水平进行测度。 关于FDI外部性的研究是从研究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开始的,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经验研究。在这类研究中,研究者大多从整体上分析FDI对东道国整体技术进步的影响,较少涉及FDI对东道国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而关于FDI 创新溢出效应的研究则起步较晚,研究文献相对薄弱,研究结论也不尽相同。Hu & Jefferson[1]采用大中型企业的数据研究了FDI对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得出了正向溢出的结论;Cheung & Lin[2]采用1995~2000年地区层面的面板数据分析了FDI对我国专利申请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滞后一期FDI对专利申请量存在显著影响;侯润秀和官建成[3]运用我国1998~2002年大中型工业企业省际面板数据分析FDI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时发现,FDI的流入对区域创新能力产生了显著的溢出效应;冼国明和严兵[4]采用我国1998~2003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分析了FDI对专利申请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FDI的创新溢出效应并不明显,而在溢出效应较为显著的东部地区,FDI 创新溢出效应则主要表现在一些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的创新项目中;蒋殿春和夏良科[5]认为FDI的竞争效应不利于国内企业创新能力的成长,但通过示范效应和人员流动效应促进国内企业的研发活动。 现有的研究表明,FDI的溢出效应多发生在发达国家或那些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的发展中国家,这说明FDI的溢出效应并不是自动发生的,而要受到相关因素的制约。Perez[6]认为只有当东道国具备一定的技术水平,FDI 的技术溢出效应才能得到充分利用,这一现象被Borensztein et al.[7]称为“门槛效应”。FDI创新溢出的存在也存在类似的门槛效应。Liu & Trevor [8]运用

登门槛效应、门面效应、低球技术

登门槛效应、门面效应、低球技术 一、登门坎效应/登门槛效应/得寸进尺效应 登门坎效应是指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这种现象,犹如登门坎时要一级台阶一级台阶地登,这样能更容易更顺利地登上高处。当个体先接受了一个小的要求后,为保持形象的一致,他可能接受一项重大、更不合意的要求,这叫做登门坎效应,又称得寸进尺效应。 心理学家认为,在一般情况下,人们都不愿接受较高较难的要求,因为它费时费力又难以成功,相反,人们却乐于接受较小的、较易完成的要求,在实现了较小的要求后,人们才慢慢地接受较大的要求,这就是“登门坎效应”对人的影响。明代洪自成也曾谈到这个问题,他在《菜根谭》中说:“攻之恶勿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勿太高,当使人可从。” 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在20世纪60年代做了一个非常经典的实验。研究的第一步,是先到各家各户向家庭主妇们提出一个小的要求,请她们支持“安全委员会”的工作,在一份呼吁安全驾驶的请愿书上签名。研究的第二步,在两周以后,由原来的两个大学生实验者重新找到这些主妇,问能否在她们的前院立一块不太美观的大告示牌,上面写着“谨慎驾驶”。实验的结果表明,先前在请愿书上签过名的大部分人(55%以上)都会同意立告示牌,而没有签过名的主妇,只有不足17%的人接受了这一要求。这个实验验证了社会心理学“登门槛效应”的存在。 登门坎效应的实验 这个效应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与弗雷瑟于1966年做的“无压力的屈从——登门坎技术”的现场实验中提出的。 实验过程是这样的:实验者让助手到两个居民区劝人们在房前竖一块写有“小心驾驶”的大标语牌。在第一个居民区向人们直接提出这个要求,结果遭到很多居民的拒绝,接受的仅为被要求者的17%。在第二个居民区,先请求各居民在一份赞成安全行驶的请愿书上签字,这是很容易做到的小小要求,几乎所有的被要求者都照办了。几周后再向他们提出竖牌的要求,结果接受者竟占被要求者的55%。 研究者认为,人们拒绝难以做到的或违反意愿的请求是很自然的;但是他一旦对于某种小请求找不到拒绝的理由,就会增加同意这种要求的倾向;而当他卷入了这项活动的一小部分以后,便会产生自己是关心社会福利者的知觉、自我概念或态度。这时如果他拒绝后来的更大要求,就会出现认知上的不协调,于是恢复协调的内部压力就会支使他继续干下去或做出更多的帮助,并使态度拓改变成为持久的。 不言而喻,前一组的家庭主妇同意率之所以超过半数,是因为在这之前对她们提出了一个较小的要求;而后一组的家庭主妇同意率之所以不足 20%,是因为在这之前对她们没有提出一个较小的要求。换句话说,前一组的家庭主妇的同意率之所以高于后一组的家庭主妇,是因为人们的潜意识里总是希望自己给人留下首尾一致的印象。

Stata面板门槛回归-南开大学王群勇

The Stata Journal(2015) 15,Number1,pp.121–134 Fixed-e?ect panel threshold model using Stata Qunyong Wang Institute of Statistics and Econometrics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China QunyongWang@https://www.360docs.net/doc/e12469895.html, Abstract.Threshold models are widely used in macroeconomics and?nancial analysis for their simple and obvious economic implications.With these models, however,estimation and inference is complicated by the existence of nuisance parameters.To combat this issue,Hansen(1999,Journal of Econometrics93:345– 368)proposed the?xed-e?ect panel threshold model.In this article,I introduce a new command(xthreg)for implementing this model.I also use Monte Carlo simulations to show that,although the size distortion of the threshold-e?ect test is small,the coverage rate of the con?dence interval estimator is unsatisfactory.I include an example on?nancial constraints(originally from Hansen[1999,Journal of Econometrics93:345–368])to further demonstrate the use of xthreg. Keywords:st0373,xthreg,panel threshold,?xed e?ect 1Introduction Heterogeneity is a common problem of panel data.That is to say,each individual in a study is di?erent,and structural relationships may vary across individuals.The classical ?xed e?ect or random e?ect re?ects only the heterogeneity in intercepts.Hsiao(2003) considers many varying slope models for this problem.Among these models,Hansen’s (1999)panel threshold model has a simple speci?cation but obvious implications for economic policy.Though threshold models are familiar in time-series analysis,their use with panel data has been limited. The threshold model describes the jumping character or structural break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ariables.This model type is popular in nonlinear time series,one example being the threshold autoregressive(TAR)model(Tong1983).This model can capture many economic phenomena.For example,using?ve-year interval averages of standard measures of?nancial development,in?ation,and growth for84countries from 1960to1995,Rousseau and Wachtel(2009)showed that there is an in?ation thresh-old for the?nance and growth relationship that lies between13–25%.When in?ation exceeds the threshold,?nance ceases to increase economic growth.In?ation’s e?ect on economic growth depends on the in?ation level.High levels of in?ation are harmful to economic growth,while low levels of in?ation are bene?cial to economic growth.As an-other example,the technical spillover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has been widely studied.Girma(2005)found that the productivity bene?t from FDI increases with ab-sorptive capacity until some threshold level,at which point it becomes less pronounced. There is also a minimum absorptive capacity threshold level below which productivity spillovers from FDI are negligible or even negative. c 2015StataCorp LP st0373

各种常见理论、效应

蝴蝶效应,青蛙现象,鳄鱼法则,鲇鱼效应,羊群效应,刺猬法则,手表定律,破窗理论,二八定律... 转载自da转载于2009年11月09日 08:59 阅读(4) 评论(0) 分类:经典引用 举报 1、蝴蝶效应: 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一个名叫洛伦兹的气象学家在解释空气系统理论时说,亚马逊雨林一只蝴蝶翅膀偶尔振动,也许两周后就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蝴蝶效应是说,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有些小事可以糊涂,有些小事如经系统放大,则对一个组织、一个国家来说是很重要的,就不能糊涂。 2、青蛙现象: 把一只青蛙直接放进热水锅里,由于它对不良环境的反应十分敏感,就会迅速跳出锅外。如果把一个青蛙放进冷水锅里,慢慢地加温,青蛙并不会立即跳出锅外,水温逐渐提高的最终结局是青蛙被煮死了,因为等水温高到青蛙无法忍受时,它已经来不及、或者说是没有能力跳出锅外了。 青蛙现象告诉我们,一些突变事件,往往容易引起人们的警觉,而易致人于死地的却是在自我感觉良好的情况下,对实际情况的逐渐恶化,没有清醒的察觉。3、鳄鱼法则: 其原意是假定一只鳄鱼咬住你的脚,如果你用手去试图挣脱你的脚,鳄鱼便会同时咬住你的脚与手。你愈挣扎,就被咬住得越多。所以,万一鳄鱼咬住你的脚,你唯一的办法就是牺牲一只脚。 譬如在股市中,鳄鱼法则就是:当你发现自己的交易背离了市场的方向,必须立即止损,不得有任何延误,不得存有任何侥幸。 4、鲇鱼效应: 以前,沙丁鱼在运输过程中成活率很低。后有人发现,若在沙丁鱼中放一条鲇鱼,情况却有所改观,成活率会大大提高。这是何故呢? 原来鲇鱼在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后,就会“性情急躁”,四处乱游,这对于大量好静的沙丁鱼来说,无疑起到了搅拌作用;而沙丁鱼发现多了这样一个“异已分子”,自然也很紧张,加速游动。这样沙丁鱼缺氧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沙丁鱼也就不会死了。 5、羊群效应: 头羊往哪里走,后面的羊就跟着往哪里走。 羊群效应最早是股票投资中的一个术语,主要是指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存在学习与模仿现象,“有样学样”,盲目效仿别人,从而导致他们在某段时期内买卖相同的股票。 6、刺猬法则: 两只困倦的刺猬,由于寒冷而拥在一起。可因为各自身上都长着刺,于是它们离

金融配置门槛效应影响机制

金融配置门槛效应影响机制 金融发展的二元结构特征以及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不断扩大已成为我国经济金融发展的普遍共识,如何调整金融资源空间配置的非均衡、缩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将是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经济金融工作的重心问题之一。改革以来,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由1990年的上升至20XX年的,区域金融发展的失衡和二元结构的特征,加剧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和城乡经济发展的差距。十七届四中全会以来,政府部门关于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的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开始推动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结构的调整, 对不同经济区金融发展、金融结构的布局业已成为当前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的重要方面。在此背景下, 探究金融发展水平与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间空间分布的影响机制对于缓解差距的进一步扩大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文献综述 Gini开创了对收入分配结构的度量方法, Kuznets提出了着名的倒U型假说,嗣后的许多研究多围绕于Kuznets倒U型曲线的实证检验。早期关于金融发展与收入差距的研究更多地隐含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中,King和 Levine关于金融与经济增长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局面,多元回归和面板数据方法成为分析金融发展与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主要手段,许多文献将金融发展与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关系暗含于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差距的关联性之中。在理论研究方面,支持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差距负相关的代表性研究包括Alesina和Rodkik等人的研究 ,而认为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差距正相关的代表性研究包括Ga- lor and Tsidon 、Deininger and Squire 、Alesina and Perotti 等人的研究。但在实证研究中,绝大部分的实证研究支持了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差距的负相关性。 Greenwood and Jovanovic分析了金融发展水平与收入差距的关联性 ,在他们的论文中,实际上暗含了一个重要假设———即初始的收入分配外生于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水平,且对金融市场设施的使用需要支付一定的固定成本,每期对金融服务的购买需要支付一定比例的运营费用。由于固定成本的存在,在金融和经济发展的早期,金融市场不大,此时只有那些高收入、财富水平较高的人群才可以享受到金融服务,而穷人在金融服务的购买上存在着“门槛”效应;由于“门槛”的存在,穷、富两个群体的金融投资收益率存在差异,因此,金融发展会使得收入差距扩大;在金融发展的成熟

效应,理论

羊群效应:在一群羊前面横放一根木棍,第一只羊跳了过去,第二只、第三只也会跟着跳过去;这时,把那根棍子撤走,后面的羊,走到这里,仍然像前面的羊一样,向上跳一下,尽管拦路的棍子已经不在了,这就是所谓的“羊群效应”也称“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从众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通常情况下,多数人的意见往往是对的。从众服从多数,一般是不错的。但缺乏分析,不作独立思考。不顾是非曲直的一概服从多数,随大流走,则是不可取的,是消极的“盲目从众心理”。 多米诺骨牌效应:在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中,一个很小的初始能量就可能产生一连串的连锁反应,人们就把它们称为“多米诺骨牌效应”或“多米诺效应”。这种效应的物理道理是:骨牌竖着时,重心较高,倒下时重心下降,倒下过程中,将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它倒在第二张牌上,这个动能就转移到第二张牌上,第二张牌将第一张牌转移来的动能和自己倒下过程中由本身具有的重力势能转化来的动能之和,再传到第三张牌上......所以每张牌倒下的时候,具有的动能都比前一块牌大,因此它们的速度一个比一个快,也就是说,它们依次推倒的能量一个比一个大。 挤出效应Crowding Out Effect:指一个相对平面的市场上,由于供应、需求有新的增加,导致部分资金从原来的预支中挤出,而流入到新的商品中。 霍桑效应Hawthorne Effect:起源于1924年至1933年间的一系列实验研究,其后,从1927年到1932年,乔治·埃尔顿·梅奥(George Elton Mayo)教授持续多年对霍桑实验结果进行研究、分析。霍桑一词源于用于实验的工厂,它是美国西部电气公司坐落在芝加哥的一间工厂的名称。实验最开始研究的是工作条件与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包括外部环境影响条件(如照明强度、湿度)以及心理影响因素(如休息间隔、团队压力、工作时间、管理者的领导力)。霍桑效应告诉我们:从旁人的角度,善意的谎言和夸奖真的可以造就一个人;从自我的角度,你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你就能成为什么样的人。 社会惰化效应:是指个人与群体其他成员一起完成某种事情时,或个人活动时有他人在场,往往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时偏少,不如单干时出力多,个人的活动积极性与效率下降的现象,也称之为社会惰化作用,另也叫社会干扰、社会致弱、社会逍遥、社会懈怠。 水桶效应:是指一只水桶想盛满水,必须每块木板都一样平齐且无破损,如果这只桶的木板中有一块不齐或者某块木板下面有破洞,这只桶就无法盛满水。是说一只水桶

100个经典“理论、效应、法则的核心含义

蝴蝶效应(千万别忽略你身边的小事) 鲶鱼效应(鲶鱼能激发你的潜能) 羊群效应(理性思考,不盲目做羊群) 青蛙现象(居安应思危) 破窗理论(环境有力地改变了我们的思维) 鳄鱼法则(懂得放弃,上天会为你打开别一扇窗) 刺猬法则(“疏者密之,密者疏之”———是成功之道) 手表定律(目标多只会失败,目标只有准确才能成功) 二八定律(做生活中的20%,你就成功了) 木桶理论(有时三个臭皮匠好比一个诸葛亮) 马太效应(弱者愈弱、强者愈强) 多米诺骨牌效应(做好事情的每个环节,才能远离失败)丁蟹效应(理性想考,但不能逆着大势) 瓶颈效应(协调各个环节才能摆脱瓶颈效应) 鸟笼逻辑(理性思考,不要总是让别人改变自己) 责任分散效应(时刻不降低自己的责任感、使命感) 帕金森定律(用最短的时间,做好你应该做的事情) 晕轮效应(不因为别的人光环,而改变客观的思维) 墨菲定理(越害怕的东西越是可能发生,改变心态最重要)彼得原理(“拉动”“推动”才能自我进步、提升) 不值得定律(不是值得的东西也去认真做好——成功者)狼群效应(重视集体的力量) 霍桑效应(提高生产效率的决定因素是员工情绪) 首因效应(第一印象的重要性) 丛林法则(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习得性无助(习惯一形成,短时时内很难改变) 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效应)(学会欣赏、赞美别人) 虚假同感偏差(改变主观认同,学会客观调查) 培哥效应(记忆也有方法) 250定律(得罪一位顾客,你就失去了250位顾客) 黑天鹅效应(意料之外的一点点,却又改变一切) 贝勃定律(少做锦上添花的事,多做雪中送炭的事) 蘑菇管理(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马蝇效应(每一个领导,都应学会激励之术) 凡勃伦效应(有时商品价格定得越高越能畅销) 超限效应(刺激过多、过强会成反作用,学会适可而止)达维多定律(淘汰自己旧的东西、想法,不断超越自己)自己人效应(“自己人”所说的话更信赖、更容易接受) 苛希纳定律(用人不在多,用人贵精) 华盛顿合作定律(“三个和尚没水吃”) 蔡加尼克效应(没完成的工作,你会更记得) 迁移效应(知识和经验对解决新问题的重要性) 梅菲定律(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坐向效应(人与人的坐向对人的心理起着重要作用)

研发投入门槛_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创新能力_基于门槛效应的检验_罗军

研发投入门槛、外商直接投资 与中国创新能力 ——基于门槛效应的检验 罗军陈建国 摘要:本文梳理了研发投入在FDI影响东道国创新能力中作用的传导机制,并基于2002-2012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利用门槛模型考察了FDI影响中国创新能力的研发资金投入门槛效应和研发劳动投入门槛效应。研究表明FDI对我国创新能力的影响有明显的研发资金投入双门槛效应和研发劳动投入双门槛效应:在低研发资金投入和低研发劳动投入省份,FDI对创新能力有负向影响;在中等研发资金投入和中等研发劳动投入省份,FDI对创新能力有较小的正向影响;在高研发资金投入和高研发劳动投入省份,FDI会显著促进创新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研发投入;FDI;门槛效应;创新 DOI:10.13510/https://www.360docs.net/doc/e12469895.html,ki.jit.2014.08.013 一、引言 我国加入WTO后,吸收外资的规模、质量不断扩大和提高。2013年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FDI)达到1175.86亿美元,在发展中国家中排名第一,位列世界第二。FDI集合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它的进入必然会对我国的创新能力产生深刻影响。而创新能力是决定一个国家能否实现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以及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和动力,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依靠科技创新来推动经济发展。我国引入FDI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以市场换技术”,通过FDI的技术外溢来提高本国技术创新能力,获得技术的进步。然而,FDI外溢的技术能否促进技术创新取决于东道国的“吸收能力”,研发投入又是影响“吸收能力”的重要因素,它的投入多少直接决定了FDI 技术溢出对我国创新能力的影响。研发投入在FDI影响创新能力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由于我国不同省份间研发投入存在明显差异,各省份间FDI对创新能力影响又有何不同?是否存在FDI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研发投入门槛?显然,对以上问题的研究为我们深入认识研发投入在FDI影响创新能力中的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与现实解释,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罗军: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300071电子信箱:fzzluojun100@https://www.360docs.net/doc/e12469895.html,;陈建国: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 - -135

常识积累:心理学效应名词解释

常识积累:心理学效应名词解释 1.木桶效应:一只木桶,里面可以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根木板。 2.登门槛效应:又称得寸进尺效应,是指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这种现象,犹如登门槛时要一级台阶一级台阶地登,这样能更容易更顺利地登上高处。(好好想想这条~) 3.共生效应:自然界有这样一种现象:当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显得矮小、单调,而与众多同类植物一起生长时,则根深叶茂,生机盎然。人们把植物界中这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现象,称之为“共生效应”。 4.首因效应:首因效应由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首先提出的,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指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也即是“先入为主”带来的效果。虽然这些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的,但却是最鲜明、最牢固的,并且决定着以后双方交往的进程。如果一个人在初次见面时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那么人们就愿意和他接近,彼此也能较快地取得相互了解,并会影响人们对他以后一系列行为和表现的解释。反之,对于一个初次见面就引起对方反感的人,即使由于各种原因难以避免与之接触,人们也会对之很冷淡,在极端的情况下,甚至会在心理上和实际行为中与之产生对抗状态。 5.近因效应:指的是某人或某事的近期表现在头脑中占据优势,从而改变了对该人或该事的一贯看法。近因效应与首因效应是相对应的两种效应。首因效应一般在较陌生的情况下产生影响,而近因效应一般在较熟悉的情况下产生影响。两者都是对人或事的片面了解而主观臆断,使得决策信息失真。 6.蝴蝶效应: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这是一种混沌现象。 7.从众效应:也称乐队花车效应,是指当个体受到群体的影响(引导或施加的压力),会怀疑并改变自己的观点、判断和行为,朝着与群体大多数人一致的方向变化。也就是指:个体受到群体的影响而怀疑、改变自己的观点、判断和行为等,以和他人保持一致。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随大流”。 8.鲶鱼效应:挪威人爱吃沙丁鱼,在海上捕得沙丁鱼后,如果能让它活着抵港,卖价就会比死鱼高好几倍。但是,由于沙丁鱼懒惰,不爱运动,返航的路途很长,因此捕捞到的沙丁鱼往往一回到码头就死了。只有一位渔民的沙丁鱼总是活的,原因就是他的鱼槽里有一只鲶鱼。原来当鲶鱼装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就会四处游动,而沙丁鱼发现这一异已分子后,也会紧张起来,加速游动,如此一来,沙丁鱼便活着回到港口。这就是所谓的“鲶鱼效应”。鲶鱼效应是采取一种手段或措施,刺激一些企业活跃起来投入到市场中积极参与竞争,从而激活市场中的同行业企业。其实质是一种负激励,是激活员工队伍之奥秘。 9.晕轮效应:人们对人的认知和判断往往只从局部出发,扩散而得出整体印象,也即常常以偏概全。一个人如果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一种积极肯定的光环笼罩,并被赋予一切都好的品质;如果一个人被标明是坏的,他就被一种消极否定的光环所笼罩,并被认为具有各种坏品质。 10.皮格马利翁效应:暗示在本质上,是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 11.马太效应:是指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种现象。 12.刻板效应:又称定型效应,是指人们用刻印在自己头脑中的关于某人、某一类人的固定印象,以此固定印象作为判断和评价人依据的心理现象。 13.詹森效应:曾经有一名叫詹森的运动员,平时训练有素,实力雄厚,但在体育赛场上却连连失利,让自己和他人失望。不难看出这主要是压力过大,过度紧张所致。由此人们把这种平时表现良好,但由于缺乏应有的心理素质而导致正式比赛失败的现象称为詹森效应。 14.破窗效应:一幢有少许破窗的建筑为例,如果那些窗不被修理好,可能将会有破坏者破坏更多的窗户。最终他们甚至会闯入建筑内,如果发现无人居住,也许就在那里定居或者纵火。此理论认为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 15.投射效应:是指将自己的特点归因到其他人身上的倾向。在认知和对他人形成印象时,以为他人也具备与自己相似的特性的现象,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即推己及人的认知障碍。比如,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会以为别人都是善良的;一个经常算计别人的人就会觉得别人也在算计他等等。 16.墨菲定律:一种心理学效应,是由爱德华·墨菲(Edward A. Murphy)提出的。主要内容:一、任何事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二、所有的事都会比你预计的时间长;三、会出错的事总会出错;四、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墨菲定律的原句是这样的: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种选择方式将导致灾难,则必定有人会做出这种选择。

门槛效应、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

门槛效应、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 韩玉军陆 内容提要:根据/环境库兹涅茨假说0,随着经济的增长,环境质量先恶化后改善,变化过程中存在着所谓的/门槛效应0。本文采用Hansen(2000)提出的/门槛回归0方法,以108个国家和地区作为横截面数据,对影响/环境库兹涅茨曲线0的多个因素进行了门槛效应分析。结果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收入水平、工业发展水平和贸易开放程度都存在着/门槛效应0。笔者发现,当贸易开放程度作为门槛变量时,可将/低收入-高工业0的国家分成两组。而在/低收入-低工业0、/高收入-高工业0和/高收入-低工业0的国家和地区中不再有/门槛效应0的存在。 关键词: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内生分组;门槛回归;贸易开放度 中图分类号:C8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565(2008)09-0024-08 Threshold Effect,Economic Growth and Environmental Quality Han Yujun&Lu Yang Abstract:According to Environ mental Kuznets Curve Hypothesis(E KC),environmental quality is degraded firstly in economic growth and then is improved for a country or region.This paper,using108countries and regions p panel data,analyzes EKC mult-i factors p threshold effect by Hansen p s method(2000).We find that threshold effect contemporarily appears in national income level,industrial growth level and in ternati onal trade openness.The low income-hi gh level i ndustry nations can be divided in to two groups when international trade is regarded as a threshold effect,mean while there is no threshold effect in low income-low level indus try,high i ncome-high level industry or high income-low level industry nations and reg i ons. Key words:Environment Kuznets Curve;Endogenous Splitting;Threshold Regression;Openness 一、引言 20世纪70年代以前,人们普遍认为原材料、能源和自然资源的消耗大体上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然而,1991年Grossman和Krueger[1]研究发现,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并不总是线性关系,而是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环境质量随经济增长而下降,当经济增长越过某一特定的/转折点0(Turning Point)时,环境质量将随经济增长而得到改善。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的这种/倒U0型关系,被称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0(the Environment Kuznets Curve,简称EKC)。1 在随后的实证检验中发现,大量污染物与收入水平之间并不总是存在所谓的/倒U0型关系,而是更多的呈现出/N0型(或/-0型)。特别是CO2与收入水平之间的变化关系还存在较大分歧,除了/倒U0型及/N0型关系外,更多的表现为CO2排放量随收入水平成正比例变化的线性关系。很多学者由此认为,收入水平并不是引起环境质量变化的唯一决定因素,因此在实证研究中,除以/人均GDP0作为主要解释变量外,还添加了其他一些重要解释变量。 其中,Grossman和Krueger(1995)[2]加入了特定地点(Location Specific)变量,主要包括:城市人口密度变量、水温变量、机器敏感度变量等,细致地刻画了由于生态地理因素所导致的观测站数据之间的差异。此外,收入分布、文化程度、民主政治、城市化比重等因素也被引入到了模型估计之中(Torras和Boyce,1998[3])。许多研究结果还指出,/外部冲击0特别是国际原油价格对能源结构的影响是EKC下降部分形成的主要原因。Unruh和Mooma w(1998)[4]研究发现,暂时的历史事件而不是特定的收入水平是转折点出现的根源,例如:20世纪70年代原油价 11955年,库兹涅茨研究发现,经济增长与贫富差距之间呈现一种/倒U0型关系,由于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也出现了/倒U0型关系,因此被命名为/环境库兹涅茨倒U型0假说。 第25卷第9期2008年9月 统计研究 Statistical Research Vol.25,No19 Sep.2008

各种效应、法则、定律

蝴蝶效应、青蛙现象、鳄鱼法则、鲇鱼效应、羊群效应、刺猬法则、手表定律、破窗理论、二八定律、木桶理论、马太效应,这些你都明白吗?- 1、蝴蝶效应: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一个名叫洛伦兹的气象学家在解释空气系统理论时说,亚马逊雨林一只蝴蝶翅膀偶尔振动,也许两周后就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蝴蝶效应是说,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有些小事可以糊涂,有些小事如经系统放大,则对一个组织、一个国家来说是很重要的,就不能糊涂。- 2、青蛙现象:把一只青蛙直接放进热水锅里,由于它对不良环境的反应十分敏感,就会迅速跳出锅外。如果把一个青蛙放进冷水锅里,慢慢地加温,青蛙并不会立即跳出锅外,水温逐渐提高的最终结局是青蛙被煮死了,因为等水温高到青蛙无法忍受时,它已经来不及、或者说是没有能力跳出锅外了。- 青蛙现象告诉我们,一些突变事件,往往容易引起人们的警觉,而易致人于死地的却是在自我感觉良好的情况下,对实际情况的逐渐恶化,没有清醒的察觉。- 3、鳄鱼法则:其原意是假定一只鳄鱼咬住你的脚,如果你用手去试图挣脱你的脚,鳄鱼便会同时咬住你的脚与手。你愈挣扎,就被咬住得越多。所以,万一鳄鱼咬住你的脚,你唯一的办法就是牺牲一只脚。- 譬如在股市中,鳄鱼法则就是:当你发现自己的交易背离了市场的方向,必须立即止损,不得有任何延误,不得存有任何侥幸。- - 4、鲇鱼效应:以前,沙丁鱼在运输过程中成活率很低。后有人发现,若在沙丁鱼中放一条鲇鱼,情况却有所改观,成活率会大大提高。这是何故呢?- 原来鲇鱼在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后,就会“性情急躁”,四处乱游,这对于大量好静的沙丁鱼来说,无疑起到了搅拌作用;而沙丁鱼发现多了这样一个“异已分子”,自然也很紧张,加速游动。这样沙丁鱼缺氧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沙丁鱼也就不会死了。- 5、羊群效应:头羊往哪里走,后面的羊就跟着往哪里走。- 羊群效应最早是股票投资中的一个术语,主要是指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存在学习与模仿现象,“有样学样”,盲目效仿别人,从而导致他们在某段时期内买卖相同的股票。- 6、刺猬法则:两只困倦的刺猬,由于寒冷而拥在一起。可因为各自身上都长着刺,于是它们离开了一段距离,但又冷得受不了,于是凑到一起。几经折腾,两只刺猬终于找到一个合适的距离:既能互相获得对方的温暖而又不至于被扎。-

登门槛效应在教育上的应用和借鉴20151209

“登门槛效应”在教育上的应用和借鉴 心理学家认为,在一般情况下,人们都不愿接受较高较难的要求,因为它费时费力又难以成功,相反,人们却乐于接受较小的、较易完成的要求,在实现了较小的要求后,人们才慢慢地接受较大的要求,这就是“登门槛效应”对人的影响。 其实,“登门槛效应”蕴涵的是一种教育的理性、教育的智慧。“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不经意处见匠心。“登门槛效应”对我们的启示很多,在教育工作上也有应用和借鉴。例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一下子不宜对他们提出过高的要求,而是先提出一个比过去有进步的小要求,当学生达到这个要求后再通过鼓励逐步向其提出更高的要求,学生往往更容易接受并力求达到。 根据“登门槛效应”,教师所制定目标时,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分析不同层次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根据不同素质、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的基础与表现,制定不同层次的、具体的目标,使学生经过努力能够达到,“跳一跳,够得着”,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将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结合起来,将较高的目标分解成若干层次不同的小目标,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一旦实现了一个小目标,或者说迈过了一道“小小门槛”,我们的教育前景就宽阔得多了。 比如,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我们可以首先要求学生从找准自己的不足做起,根据自身问题制订一个时间段(一周、半月或一个月)养成一个好习惯的目标。如养成“不随意发脾气”、“抓紧时间做事”、“倾听别人说话”、“不随地扔垃圾”、“勤于思考”、“聚精会神听课”、“做题仔细认真”等等。长此以往,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便会功到自然成。 还有,对“问题学生”的教育切忌急于求成、“恨铁不成钢”,而更要富有爱心,看到他们的闪光点和发展潜力,及时对他们作出积极的、鼓励性评价,哪怕是一个赞许的点头,一个满意的微笑,一次真诚的祝福,都可能换起他们的自信,使他们看到自身发展的希望,从而积极健康成长。再有,课堂提问时,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设计问题,一步步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从而培养学生探究问题永不满足的追求精神。 同理,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不妨也遵循“登门槛效应”的规律,一步一步地帮助孩子用小目标来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