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管理系统现场数据采集技术规范DB32T 3977-2021

能源管理系统现场数据采集技术规范DB32T 3977-2021
能源管理系统现场数据采集技术规范DB32T 3977-2021

DB32/T3977-2021

目 次

前言.....................................................................................................................................................................I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2)

4工作环境要求 (2)

4.1环境条件 (2)

4.2供电 (3)

4.3防雷 (3)

4.4安装与接地 (3)

4.5布线 (3)

5能源数据采集物理结构 (3)

6一般要求 (4)

6.1采集对象 (4)

6.2数据项 (5)

6.3采集方法 (5)

6.4采集准确性 (5)

6.5通信传输 (5)

7能源计量终端 (6)

7.1计量监测功能 (6)

7.2通信传输功能 (6)

8能源数据采集设备 (6)

8.1外观及结构要求 (6)

8.2数据采集功能 (6)

8.3数据存储功能 (7)

8.4通信传输功能 (7)

8.5时钟功能 (7)

8.6配置和维护功能 (7)

9主要性能指标 (7)

9.1传输可靠性 (8)

9.2能源数据采集设备性能 (8)

9.3电磁兼容性能 (9)

9.4电气安全性能 (9)

9.5外壳防护等级 (9)

10试验方法 (9)

10.1工作环境试验 (9)

10.2一般要求试验 (10)

10.3能源计量终端试验 (10)

I

DB32/T3977-2021

II 10.4能源数据采集设备试验 (10)

10.5主要性能试验 (10)

附录A(规范性)短距离无线收发接口 (12)

DB32/T3977-2021能源管理系统现场数据采集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能源管理系统现场数据采集技术规范的术语和定义、工作环境要求、采集系统物理结构、一般要求、能源计量终端、能源数据采集设备、主要性能指标和试验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用能单位能源管理系统现场数据采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42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4943.1—2011信息技术设备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6587电子测量仪器通用规范

GB/T9254—2008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限值和骚扰测量方法

GB/T19582.1-3基于Modbus协议的工业自动化网络规范

GB/Z20177.1-4控制网络LonWorks技术规范第1~第4部分

GB/T35031.301—2018用户端能源管理系统第3-1部分:子系统接口网关一般要求

GB50168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69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303—2015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T50312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GB50343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CJ/T188用户计量仪表数据传输技术条件

DL/T645多功能电表通信规约

DL/T698.1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第1部分:总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能源管理系统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对各类能源进行动态、实时监测与管控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总称。具有对能源实时在线计量、能源负荷和质量监测、数据采集、统计分析、数据传输,负荷调节与节能控制,综合能源智慧管理等多种功能,实现科学用能、安全用能、清洁用能,构建以提高能源管理、运维和服务水平及提升能效为目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1

DB32/T3977-2021

23.2

能源计量终端energy metering terminal

能源计量仪器仪表或能源测量装置。

3.3

能源数据采集设备energy data acquisition equipment

采集各类能源的计量数据,通过能源计量终端与能源管理系统的网络连接,完成数据的转换、运算、

存储的现场能源数据采集设备。

3.4

分类能耗数据Classified energy consumption data

根据消耗的能源种类划分进行采集和整理的能耗数据,能源种类如电、燃气、燃油、煤等。

3.5

分项能耗数据Itemized energy consumption data

根据消耗能源的主要用途进行采集和整理的能耗数据,如电能分项为照明插座用电、空调用电、动力用电、特殊用电等。

3.6

分级能耗数据energy consumption data of different household

根据各类能源系统提供给不同能源消耗主体如区域内各用能子单位进行采集和整理的能耗数据。

3.7

一次传输成功率one time transmission success rate

在用户现场工况条件下,数据从现场能源计量终端至能源管理系统后台一次传输成功的次数与传输总次数的比值。

3.8

传输总差错率total transmission error rate

在用户现场工况条件下,数据从现场能源计量终端至能源管理系统后台传输差错数个数与传输数据的总个数的比值。

4工作环境要求

4.1环境条件

用于能源管理系统(简称系统)的现场能源计量终端(计量仪器仪表或测量装置)、能源数据采集设备等运行环境条件应符合下列要求:

工作温度:-25℃~+55℃;

相对湿度:20%~93%无凝结;

储存温度:-40℃~+70℃。

4.2供电

现场能源计量终端、能源数据采集设备对电源适应的方式应符合下列要求:

DB32/T3977-2021

a)交流电源

1)额定工作电压:AC220V,允许偏差:-10%~+10%;

2)频率:50Hz/60Hz,允许偏差:±5%。

b)直流电源

1)额定工作电压:生产企业指定的不高于36V的某一直流电压或范围;

2)允许偏差:-10%~+10%。

c)可采用不间断供电方式。

注:若现场电源超出上述偏差的,需要采取电源改进措施以保证现场数据采集的要求。

4.3防雷

现场能源计量终端、能源数据采集设备、通信传输防雷应符合GB50343有关规定。

4.4安装与接地

能源数据采集设备、能源计量终端以及其他设备的安装,应符合GB50303-2015中第6章至第7章的有关规定。

设备接地应符合GB50169有关规定。

4.5布线

现场能源计量终端、能源数据采集设备、传输布线应符合GB50168、GB/T50312标准有关规定。5采集系统物理结构

系统现场采集系统物理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能源计量终端、能源数据采集设备、现场本地网络、IP通信传输网络,应符合下列要求:

a)各种能源计量终端如智能型电能表、燃气表、热(冷)表、流量计等,接入各种能源系统

及其用能设备;

b)能源数据采集设备接入各种能源计量终端;

c)现场本地网络接入能源数据采集设备,包括各种能源计量终端及其接入的各种能源系统及

其用能设备;

d)基于系统构建的IP局域通信传输网络,下行连接现场本地网络,上行连接系统主干通信传

输互联网络。

3

DB32/T 3977-2021

4

图1

现场能源数据采集物理结构

6

一般要求6.1

采集对象

能源数据的采集现场涵盖工厂、公共机构等各类用能单位,现场常用能源数据采集类型及计量单位可按表1规定。

表1常用能源数据采集类型及计量单位

能源名称计量单位能源名称计量单位原煤吨转炉煤气万立方米洗精煤吨发生炉煤气万立方米其他洗煤吨天然气(气态)万立方米煤制品吨液化天然气(液态)吨焦炭吨煤层气(煤田)

吨其他焦化产品吨原油吨焦炉煤气万立方米汽油吨高炉煤气

万立方米

煤油

百万千焦

DB32/T3977-2021

表1(续)

能源名称计量单位能源名称计量单位柴油吨石油沥青吨

燃料油吨其他石油制品吨液化石油气吨热力百万千焦

炼厂干气吨电力万千瓦时

石油焦吨煤矸石用于燃料吨注1:其它能源以及载能工质类型,可参照国家统计局能源统计表P205-1、P205-1以及相关行业技术规范;

注2:采集数据的计量单位根据用户能源管理的需要可折算成“吨标准煤”等单位进行统计,但系统需要明确折标系数;

注3:根据用户能耗量的大小,计量单位可以采用适合管理需求的倍数单位,如对“万千瓦时”修改采用“千瓦时”。6.2数据项

系统现场能源数据采集的数据项至少应包括下列:

a)分类能耗数据(能源分类参见表1);

b)分项能耗数据;

c)分级的分类、分项能耗数据。

6.3采集方法

系统现场能源数据采集方法应符合下列要求:

a)自动采集方式

1)通过能源计量终端实时采集在线监测、计量的各种能源数据信息;

2)通过能源数据采集设备实时采集各种能源计量终端的能源数据信息。

b)人工采集方式用于需有人工录入的基本信息或不能通过自动方式采集的能源数据。

6.4采集准确性

系统现场能源数据采集(读取或提取)准确性应符合下列要求:

a)采集的能源数据信息与现场对应的能源系统及其用能设备的数据信息一致;

b)采集的数据有效位数与现场对应的能源计量终端的有效位数一致;

c)采集的数据与现场对应的能源计量终端的实际数据读数一致。

注:“一致”的基础上允许用户对后级的数据进行合理的修约。

6.5通信传输

基于系统现场本地网络、主干通信传输网及通信传输设备,现场通信传输功能应符合下列要求:

a)能源数据采集设备、能源计量终端具有通讯功能及通讯接口;

b)能源数据采集设备与能源计量终端、能源计量终端与能源系统及其用能设备间通过通讯接口连

接,接口遵循相应的标准通信协议如ModBus、IP、BACnet、LonTalk、DL/T645、DL/T698、

M-Bus、Lora、NB-IOT等,接口不一致时可通过加装转换设备如网关通讯协议转换连接;

5

DB32/T3977-2021

6c)系统现场(本地)网络可采用以太网、BACnet、LonWorks控制网络为主,或有条件的采用

RS-485总线有线组网方式,施工等条件限制的可局部采用无线通信组网方式;

d)系统数据中心、能源数据采集设备、能源计量终端相互间在发送或接收数据信息模式下,因网

络或通信传输设备故障等原因导致数据信息传输中断时,当网络通信恢复正常后可自动断点续传或接收被中断的数据信息,保证能源数据连续完整。

7能源计量终端

7.1计量监测功能

能源计量终端计量监测功能应符合下列要求:

a)计量监测各类能源及用能设备的能耗数据信息;

b)分类、分项、分级能耗计量准确度等级满足系统要求;

c)存储计量监测的数据信息。

d)计量监测能源负荷、质量、状态、事件等数据信息。

7.2通信传输功能

能源计量终端通信传输功能应符合下列要求:

a)能够对仪表地址、协议类型、仪表采集端口属性等进行配置;

b)通过通讯接口或加装转换设备接入系统现场本地网络,并与各种能源系统及其用能设备进行通

信和数据传输;

c)按用户定义的间隔周期向能源数据采集设备传输现场各种能源数据信息。

8能源数据采集设备

8.1外观及结构要求

能源数据采集设备外观及结构应符合下列要求:

a)外壳表面清洁、无裂纹、无褪色及永久性污渍,无划痕和明显变形,数字显示清晰正确,开关

按键操作灵活、可靠,文字符号和标记清晰;

b)结构合理、牢固,零部件连接紧固无松动;

c)可固定方式,壁挂式或导轨式安装。

8.2数据采集功能

能源数据采集设备现场能源数据采集应符合下列要求:

a)直接接入或加装转换设备后可接入符合本文件6.5条款接口标准,以及短距离无线收发接口标

准(见本文件附录A)的各类能源计量终端;

b)可采集但不限于以下能源计量终端产品的数据:

1)符合GB/T19582的各类能源计量终端的监测、计量数据;

2)符合GB/Z20177.1的Lon接口的各类能源计量终端的监测、计量数据信息;

3)符合CJ/T188的水表、燃气表和热(冷)量表等能源计量终端的监测、计量数据信息;

4)符合DL/T645的能源计量终端的监测、计量数据信息。

c)采集信息至少包括能源数据实时值、数据有效状态、采集时间;

d)响应系统数据中心发起的即时数据采集;

e)采集失败时应有重试功能,及时更新数据有效状态;

DB32/T3977-2021 f)不因接入的任一能源计量终端更换(退出)或故障等造成数据采集功能丧失及影响采集设备其

他部分的正常工作。

8.3数据存储功能

能源数据采集设备具有存储空间,数据存储功能应符合下列要求:

a)保存采集的能源数据信息;

b)保存经运算处理的能源数据;

c)存储的历史数据可按需求进行查询,提取。

8.4通信传输功能

能源数据采集设备通信传输功能应符合下列要求:

a)可通过有线、无线等方式接入互联网,实现以下区域的信息交互:

1)向上一级与系统数据中心(或系统中心平台);

2)与本地用能单位既有第三方关联系统;

3)与园区或能源服务机构关联的系统;

4)其他关联的系统。

b)支持系统数据中心命令即时和定时发送请求命令两种模式,上传全部或指定或约定的能源数据

信息;

c)传输的能源数据信息至少包括能源计量终端名称、能源计量终端编码、能源采集点名称、能源

采集点编码、能源分类编码、能源数据实时值、数据有效状态、采集时间;

d)与系统数据中心建立连接进行信息交互提供身份认证,上传能源数据信息可校验并可加密,支

持系统数据中心访问、数据信息查询等;

e)出现离线或传输数据信息失败时,具有重新建立通信连接与数据信息传输。

8.5时钟功能

能源数据采集设备时钟功能应符合下列要求:

a)具备广播校时;

b)具备远程自动校时;

c)时钟掉电保持功能,掉电恢复后准确计时。

8.6配置和维护功能

能源数据采集设备配置和维护功能应符合下列要求:

a)本地配置并维护管理,包括:

1)网络配置:本机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加装转换设备;

2)编码配置:行政区划代码、用能单位编码、采集设备编码。

b)远程配置并维护管理,包括:

1)基本配置:网络配置、应用配置、能源数据上传周期;

2)采集能源信息配置:能源采集点名称、能源采集点编码、能源分类编码、数据类型、能

源数据运算表达式、能源数据采集周期。

c)支持对系统故障的定位和诊断,并支持向系统上报故障信息;

d)具备自动恢复功能,在无人值守情况下可以从故障中恢复正常工作状态;

e)支持在线软件更新、维护。

7

DB32/T 3977-20218

9

主要性能指标9.1

传输可靠性

a)一次传输成功率

按照公式(1)计算系统的成功率:

1

2

100n n φ=

?S %………………………………………………..(1)式中:

S φ?传输成功率,%

1n ?一次传输成功的次数2n ?传输的总次数

实际的工作条件下,系统的传输成功率应符合表2的要求。

表2

传输成功率

传输方式传输成功率有线≥95%无线

≥90%

b)传输总差错率

按照公式(2)计算系统的总差错率:

1

2

100x x φ=

?F %………………………………………………..

(2)式中:

F φ?传输总差错率,%

1x ?差错数个数2x ?传输数据的总个数

在实际的工作条件下,系统的传输总差错率应不大于0.5%。9.2能源数据采集设备性能

a)可接入能源计量终端数≥32台;b)消耗功率<10W ;

c)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 )≥2×104h ;d)

数据采集周期

DB32/T3977-2021

在定时采集的方式下,能源计量采集设备按设定的时间间隔对能源计量终端进行数据采集,时间间隔可以设置为1min、5min、10min、15min、30min、60min、24h,默认为5min。

e)存储容量按接入能源计量终端数量和存储的能源数据项保存时间≥30d。

9.3电磁兼容性能

能源数据采集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能应符合GB/T35031.301-2018中7.3条款的要求。

9.4电气安全性能

9.4.1介电强度

能源数据采集设备根据其工作电压的等级,施加表3中的耐电压值,试验期间,绝缘不应击穿。

表3绝缘强度要求

试验电压有效值(V)

额定绝缘电压U

功能绝缘基本绝缘加强绝缘

U≤60V500// 210V<U≤420V150015003000

9.4.2接触电流

交流供电的能源数据采集设备,按照GB4943-2011中5.1条款的方法测量,其接触电流应符合表4的要求。

表4接触电流限值

测量仪器的A端连接到最大接触电流mA(r.m.s)a 未连接到保护接地的可触及零部件和电路0.25

设备电源保护接地端子(如果有) 3.5

a:表中最大接触电流为针对接触电流有效值测量的限值,如果测量的是接触电流的峰值,可将表中的有效值限值乘以1.414得到峰值限值。

9.4.3接地和连接保护措施

如果能源数据采集设备是Ⅰ类保护设备,应具备接地和连接保护措施,保护接地导体和保护连接导体应有足够的承载电流的能力,保护连接导体的电阻应不超过0.1 。

9.5外壳防护等级

能源数据采集设备应符合GB/T4208中以下等级要求:

a)室外安装设备:IP54;

b)室内安装设备:IP51。

灰尘和水的进入量以不影响被试设备的工作为度,且应通过9.4.1规定的介电强度试验。

10试验方法

10.1工作环境试验

9

DB32/T3977-2021

10.1.1温湿度试验

a)在室外安装的能源数据采集设备、能源计量终端按照GB/T6587中III组的相关条款执行;

b)在室内安装的能源数据采集设备、能源计量终端按照GB/T6587中II组的相关条款执行。

10.1.2供电

根据设备的供电情况,使用4.2条款供电的正负偏差对设备进行供电,设备应能正常工作。

10.2一般要求试验

查验能源管理系统中的采集对象的单位、各类能源数据项、采集准确性、通信传输方式,应符合6的要求。

10.3能源计量终端试验

对具备通信传输功能的能源计量终端仪表地址、协议类型、仪表采集端口属性、采集周期等进行配置,验证其通信传输功能,应符合7的要求。

10.4能源数据采集设备试验

查验能源计量数据采集设备的外观及结构、数据采集功能、数据处理功能、数据存储功能、通信传输功能、时钟功能、配置和维护功能,应符合8的要求。

10.5主要性能试验

10.5.1数据传输可靠性试验

10.5.1.1传输成功率

在系统平台上操作,查看最近100次的数据上传过程是否有数据遗失,根据公式(1)计算传输成功率。

10.5.1.2传输总差错率

在系统平台上操作,查看1000次上传的采集数据,同步查看能源计量终端的数据,核对是否有数据错误,根据公式(2)计算传输总差错率。

注:在用户现场试验数据传输可靠性时,可根据试验的需要调整数据采集周期进行验证。

10.5.2能源数据采集设备性能

a)查验能源数据采集设备拓展口,可接入能源计量终端的数量应符合9.2a)条款要求;

b)在额定供电电压下,使用有功功率计测量能源数据采集设备的功耗,应符合9.3b)条款的要求;

c)通过设置验证其广播校时功能,应符合8.5a)条款的要求;

d)查验能源数据采集设备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的报告,应符合9.2c)条款要求;

e)设置能源数据采集设备的定时采集时间间隔,应符合9.2d)条款要求;

f)查验能源数据采集设备存储容量,应符合9.2e)条款要求。

10.5.3电磁兼容性能

对照GB/T35031.301-2018中7.3条款的要求进行测试,应满足以下要求:

a)抗扰度应符合相关抗扰度试验标准规定的A级要求;

b)辐射骚扰应符合GB/T9254-2008中第6章B级ITE的规定。

10

DB32/T3977-2021 10.5.4电气安全性能试验

10.5.4.1介电强度试验

在能源数据采集设备的电源回路对地、相互独立的电气回路之间施加表3中对应的试验电压,加在被试绝缘上的电压应当从零逐渐升高到规定的电压值,然后在该电压上保持1min,试验过程中不应出现击穿。

注:当由于加上试验电压而引起电流以失控方式迅速增大,即绝缘无法限制电流时,则认为已发生绝缘击穿。电晕放电或单次闪络击穿不认为是绝缘击穿。

10.5.4.2接触电流试验

对能源数据采集设备的试验按照GB4943-2011中5.1条款的方法进行接触电流测量,所测得的接触电流应不大于表4的要求。

10.5.4.3接地保护导体试验

保护连接导体通以保护电流额定值的200%,施加时间2min,根据电压降测量出的保护导体电阻应符合9.4.3的要求。

10.5.5外壳防护等级试验

防尘试验

——设备为非工作状态,无包装。

——试设备安装在模拟墙上,接入规定规格的足够长度的电缆(暴露端密封),并盖上端子盖置于防尘试验装置内。

——用滑石粉需经金属方孔筛(金属丝直径50μm,筛孔尺寸为75μm)过滤,滑石粉的用量为2 kg/m3。

——时间为8h。

——试验后,以第二种外壳判定,被试设备应符合9.5的要求。

防水试验

户内设备

——被试设备为非工作状态,无包装。

——将被试设备接入规定规格的足够长度的电缆(暴露端密封),并盖上端子盖。

——将被试设备安装在模拟墙上,一起置于滴水装置下转速为1r/min的转台,偏心距(转台轴线与仪表轴线的距离)为100mm。

——滴水高度为200mm,滴水孔呈正方形(边长20mm)网状布局,滴水量为(1~1.5)mm/min。

——试验时间为10min。

——试验后,被试设备应符合9.5的要求。

户外用设备

——被试设备为非工作状态,无包装。

——将被试设备接入规定规格的足够长度的电缆(暴露端密封),并盖上端子盖。

——将被试设备安装在模拟墙上,一起置于工作台面上。

——从标准喷水喷头上除去平衡重物的挡板,水压调至50kPa~150kPa,使被试设备外壳在各个可能的方向都受到溅水,出水孔与仪表表面的最大距离为300mm~500mm;试验时间为5min。

——试验后,被试设备应符合9.5的要求。

11

DB32/T3977-2021

12

附录A

(规范性附录)短距离无线收发接口

A.1计量终端无线接口使用的无线电频率宜选用470MHz~510MHz频段。

A.2无线接口使用的无线频率在选用A.1条规定的频率有困难时,也可选用314MHz~316MHz、430MHz~432MHz、433.05MHz~434.79MHz频段。

A.3发射功率和其他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资源数据采集技术方案.

资源数据采集技术方案 公司名称 2011年7月二O一一年七月

目录 第 1 部分概述 (3) 1.1 项目概况 (3) 1.2 系统建设目标 (3) 1.3 建设的原则 (4) 1.3.1 建设原则 (4) 1.4 参考资料和标准 (5) 第 2 部分系统总体框架与技术路线 (5) 2.1 系统应用架构 (6) 2.2 系统层次架构 (6) 2.3 关键技术与路线 (7) 第 3 部分系统设计规范 (9) 第 4 部分系统详细设计 (9)

第 1 部分概述 1.1 项目概况 Internet已经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信息库和全球范围内传播知识的主要渠道,站 点遍布全球的巨大信息服务网,为用户提供了一个极具价值的信息源。无论是个人的发展还 是企业竞争力的提升都越来越多地依赖对网上信息资源的利用。 现在是信息时代,信息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它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计算机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Internet成为人们传递信息的一个重要的桥梁。网络 的不断发展,伴随着大量信息的产生,如何在海量的信息源中查找搜集所需的信息资源成为 了我们今后建设在线预订类旅游网重要的组成部分。 因此,在当今高度信息化的社会里,信息的获取和信息的及时性。而Web数据采集可以通过一系列方法,依据用户兴趣,自动搜取网上特定种类的信息,去除无关数据和垃圾数据,筛选虚假数据和迟滞数据,过滤重复数据。直接将信息按照用户的要求呈现给用户。可 以大大减轻用户的信息过载和信息迷失。 1.2 系统建设目标 在线预订类旅游网是在线提供机票、酒店、旅游线路等旅游商品为主,涉及食、住、行、游、购、娱等多方面的综合资讯信息、全方位的旅行信息和预订服务的网站。 如果用户要搜集这一类网站的相关数据,通常的做法是人工浏览网站,查看最近更新的信息。然后再将之复制粘贴到Excel文档或已有资源系统中。这种做法不仅费时费力,而且 在查找的过程中可能还会遗漏,数据转移的过程中会出错。针对这种情况,在线预订类旅游网信息自动采集的系统可以实现数据采集的高效化和自动化。

数据采集及处理系统的设计

课程设计 题目数据采集及处理系统的设计学院自动化学院 专业自动化 班级0902班 姓名何润

指导教师张丹红 2012年07月03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何润专业班级:自动化0902班 指导教师:张丹红工作单位:自动化学院 题目: 数据采集及处理系统的设计 初始条件: 设计一个64路巡回数据采集及处理系统,系统循环周期为1秒,16路模拟信号输入,16路开关信号输入,16路模拟输出,16路数字输出。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1.输入通道及输出通道设计(0~20mV输入),(0~10V输出)2.每周期内各通道采样10次; 3.对模拟信号采用一种数字滤波算法; 4.完成系统硬件电路设计,软件流程及各程序模块设计; 5.完成符合要求的设计说明书。 时间安排: 2012年6月25日~2010年7月4日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 摘要 数据采集及处理系统是指从传感器和其它待测设备等模拟和数字被测单元中自动采用非电量或者电量信号,送到上位机中进行分析,处理的过程。数据采集系统是结合基于计算机或者其他专用测试平台的测量软硬件产品来实现灵活的、用户自定义的测量系统。而数据处理就是通过一些滤波算法,删除原始数据中的干扰和不必要的信息,分离出反映被测对象的特征的重要信息。本次课程设计采用A/D和D/A转换器和MCS-51单片机组成数据采集系统,数据采集系统可以通过A/D转换把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且可以方便的实现数字信号存储。该设计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高性价比、具有显示、记录存储功能,能够适应油田野外恶劣环境,;具有性能稳定、可靠性高、响应速度快操作简单、费用低廉、回放过程的信号可以直观的观察。它与有线数传相比主要有布线成本低、安装简便、便于移动等性能。 数据采集器的市场需求量大,以数据采集器为核心构成的小系统在工农业控制系统、医药、化工、食品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数据采集器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在我们工业生产和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本次课程设计数据采集及处理系统有着一定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数据采集,处理,A/D转换,D/A转换,采样保持

工业自动化数据采集远程控制系统解决方案

工业自动化监控系统解决 方案

目录 一、方案背景 (3) 二、方案简介 (3) 三、方案拓扑图 (3) 四、系统功能简述 (4) 4.1远程数据监控功能 (4) 4.2远程控制功能 (4) 4.3数据存储与分析处理功能 (5) 4.4报警功能 (7) 4.5视频监测功能 (9) 4.6事故追忆功能 (10) 五、方案优势 (10)

一、方案背景 科技发展融合了数字和实体世界,并已经发展成下一个以工业物联网或工业4.0著称的新工业革命。因此,如今工厂面临的是需要更智慧,互联化系统连接到云服务器,通过大数据资料分析驱动更高的生产效率、灵活性能和响应能力。 二、方案简介 中易云工业自动化系统解决方案可以大大降低复杂的工厂物联网系统部署产生的开发管理费用,除了便捷性的生产数据收集、处理、显示来灵活、有序进行生产管理进而提高生产效率外,还可以通过实时监控生产机器的状态以及设备、照明、空调设备的能源消耗,实现运营成本的降低。 三、方案拓扑图

四、系统功能简述 4.1远程数据监控功能 丰富的I/O连接选择,支持TCP、UDP;MQTT、OPC、ModBus等标准通讯协议,能从制造设备、空调设备、加热系统、照明器材以及多种传感器中收集重要数据,适合各种工业自动化领域。通过硬件设备采集到的温湿度、电流电压等数据,通过无线传输,传输到易云系统,完成远程数据的监控。 注:以化工流程自动化操作系统为例,为大家展示易云系统的各种功能和监控界面。便于大家更好的对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进行理解。 4.2远程控制功能 参数数据远传至易云系统,实现现场各个设备的数据实时监测,监控人员可以通过电脑网页或是手机app实时查看,还可以自由设置各个参数的标准值上下限,如果数据超限可以给相关的工作人员发送短信或是微信报警提醒,做到提前预警,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实现在远程就能值守现场设备。如果制造设备、空调设备、加热系统、照明器材等需要进行控制,则从易云系统发送数据指令,控制制造设备、空调设备、加热系统、照明器材的启停。

数据采集及管理控制系统设计规范

数据采集及管理控制系统设计规范

服装企业实时数据采集及管理控制系统的设计 Design Of Real-time Data Collection And Administration Control System In Clothes Enterprise 摘要:随着计算机和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国内服装业信息化的高要求也迫在眉睫。本文主要针对服装业讨论设计了一 套实时数据采集及管理控制系统,它避免了当前服装业常 见管理软件的信息延迟与滞后的问题,能够做到生产过程 的实时控制,把国内服装业的管理水平推向一个更高的层 次。 关键词:实时控制;工况信息;批处理;成绩表现;生产平衡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 it is very necessary for clothes enterprises in china to accelerate innovations . In this paper , it is principal to design a system in clothes enterprise for real- time data collection and administration control , which can escape the important problem occurred by nowadays administrative software —— information delay and can improve the administration level .

电网资源数据采集技术规范

电网资源数据采集技术规范 1.概述 2010年10月27日,随着国家电网公司电网GIS空间信息服务平台试点实施全面推进视频会议的召开,省公司电网GIS空间信息服务平台实施全面启动。 电网GIS平台是构建在“SG186”工程一体化平台之内,实现电网资源的结构化管理和图形化展现,以面向服务的架构,为各类业务应用提供开放的、符合SG186工程技术规范的电网图形和分析服务的企业级电网空间信息服务平台。为满足电网GIS平台建设需要并提升电网GIS平台图形质量,需要进行全区电网设备地理位置数据以及全区基础地理数据的采集工作。 电网GIS空间信息服务平台是构建在“SG186”一体化信息化平台之内的企业级公共空间平台。省公司作为国家电网公司电网GIS空间信息服务平台新建试点单位。省公司下一步将根据国家电网公司本次会议精神,进一步完善实施计划方案,建立项目组织机构,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全面推进省公司电网GIS空间信息服务平台实施工作有序进行。 2.资质及规模要求 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投标人为参与本次招投标活动的合格投标人: (1)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 (2)具备遥感测绘乙级及以上测绘资质,且近三年来无重大质量、安全事故。(3)具有从事遥感测绘、工程测量和数据处理等工作的基础、实力和2个及以上省级测绘业绩。 3.项目主要内容 严格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电网GIS空间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典型设计标准以及各类测绘作业相关的规章、制度等内容,完成电力公司电网空间GIS平台所需电网地理数据的采集、整理、录入等工作,提供招标方所需的坐标、照片及现场采集的电力设备属性数据。

3.1测绘设备范围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电网GIS空间信息服务平台数据准备工作方案》的要求,数据采集的内容包括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通信、公共设施七类电网资源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由于电网GIS平台建设的第一阶段主要涉及发电、输电、变电、配电(10kV电压等级)、用电(大用户)的设备、公共设施六类数据,根据采集数据类型的不同,规范了数据采集的精度,所以本方案只对以上六类数据的内容及采集要求进行说明。 3.2测绘参考数据量 不再另外计算费用,如果实际数据量有超出参考数据量的±?%,再根据超出部分的额度另行结算。

资源管理平台系统-技术方案

资源管理平台技术方案

文档修改记录 版本号修改内容描述修改人修改日期V0.1 建立 V1.0 修订

目录 1概述 (1) 1.1 编制目的 (1) 1.2 编制依据 (1) 1.3 建设目标 (1) 1.4 设计原则 (2) 1.5 术语及缩略语 (2) 1.6 引用文件 (3) 2主要功能与战术技术指标 (3) 2.1 总体要求 (3) 2.1.1 可定制性 (4) 2.1.2 可靠性 (4) 2.1.3 可扩展性 (4) 2.1.4 实用性 (4) 2.1.5 安全性 (4) 2.1.6 易维护性 (5) 2.2 主要功能要求 (5) 2.2.1 集成架构设计 (5) 2.2.1.1 硬件设施及基础监控层 (5) 2.2.1.2 采集管理平台层 (5) 2.2.1.3 资源层 (5) 2.2.1.4 应用层 (6) 2.2.2 业务系统集成注册发布管理 (7) 2.2.3 数据采集处理功能 (7) 2.3 主要战术技术指标 (8) 2.3.1 响应时间 (8) 2.3.2 可用性指标 (8)

3系统总体设计 (10) 3.1 系统体系结构 (10) 3.1.1 系统组成 (10) 3.1.2 组成架构 (12) 3.1.3 技术体制 (14) 3.2 系统使用流程 (14) 3.2.1 用户角色 (14) 3.2.2 工作流程 (16) 4分系统设计 (18) 4.1 系统运维管理功能 (18) 4.2 注册发布管理功能 (18) 4.2.1 功能组成 (19) 4.2.2 形式审查 (19) 4.2.2.1 功能说明 (19) 4.2.2.2 业务流程 (19) 4.2.2.3 外部信息关系 (20) 4.2.3 数据审核 (21) 4.2.3.1 功能说明 (21) 4.2.3.2 业务流程 (21) 4.2.3.3 外部信息关系 (22) 4.2.4 数据发布 (23) 4.2.4.1 功能说明 (23) 4.2.4.2 业务流程 (23) 4.2.5 数据查询 (23) 4.2.5.1 授权内数据查询 (23) 4.2.5.1.1 功能说明 (23) 4.2.5.1.2 业务流程 (24) 4.2.5.2 授权外数据查询 (24)

水深测量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技术规定

水深测量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要求 Technical requirement for the bathymetric data collection and processing JT/T 701 —2007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水深测量的系统配置、测前准备、数据采集、数据处理、资料的检查 验收和资料汇交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采用水深数据自动化采集系统进行的沿海港口航道水深测量。本标准不包括多波束测深设备的测量技术要求。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 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 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2319 中国海图图式 GB 12327 海道测量规范《沿海港口、航道测绘产品质量检查验收办法及质量评定标 准》(交通部海事局) 3总则 3.1平面坐标采用国家统一规定的坐标系,其与地心坐标系的关系采用国家统一使用的转 换参数或满足 GB 12327精度要求的区域性转换参数。 3.2高程采用国家统一规定的国家高程基准,远离大陆的岛、礁,其高程基准可采用当地 平均海面。 3.3深度基准面采用理论最低潮面,深度基准面从当地平均海面起算;一般情况下,它应与 国家高程基准进行联测。深度基准面一经确定并正式采用,一般不得变动。 3.4测图采用高斯 -克吕格投影,大于 1:5,000 比例尺测图采用 1.5 °带投影,大于(含) 1:10,000 比例尺测图采用 3°带投影,小于 1:10,000 比例尺测图采用 6°带投 影,小于(含) 1:50,000 比例尺测图可采用墨卡托投影,并以测区的中央纬度作为基准纬线。 3.5直接用于沿海港口航道水深测量的最低平面控制基础应采用 GPSE 级点,或等同于该等 级点的控制点。 3.6工作水准点与主要水准点之间的高差, 按四等水准测量要求,工作前后各测定一次。验 潮站的 水尺至工作水准点之间的高差可用等外水准测定。 3.7水深测量定位中误差:大于 1:5,000 比例尺测图时,应不大于图上 1.5mm;小于 (含) 1:5,000 大于(含) 1:100,000 比例尺测图时,应不大于图上 1.0mm;小于 1:100,000 比例尺测图时,应不大于实地 100m。 3.8图式符号按 GB 12319 执行。 3.9水深测量的标准图幅尺寸为:

教学资源管理系统设计

《教学资源管理系统》需求分析设计说明书 学院:信息学院研 13级

学号: 1043113266 姓名:杨涛 目录 一. 引言 (3) 1.1教学资源管理系统的发展 (3) 1.2教学资源管理系统功能和特点 (4) 1.3教学资源管理系统设计目的 (5) 1.4教学资源管理系统开发步骤 (4) 二. 需求说明 (4) 2.1需求分析 (6) 2.2可行性分析 (6) 2.2.1 技术可行性 (6) 2.2.2 经济可行性 (5) 2.2.3 操作可行性 (5)

三. 系统构架及开发工具简介 (7) 3.1应用系统架构方式 (7) 3.1.1 B/S架构概述 (7) 3.1.2 系统体系结构 (6) 3.2开发工具简介 (7) 3.2.1 系统开发技术JSP (7) 3.2.2 ORACLE简介 (7) 四. 概要设计 (8) 4.1系统具体功能 (8) 4.1.1 系统的整体功能模块 (8) 4.1.2 系统的不同用户操作权限介绍 (8) 4.1.3 系统整体界面设计 (8) 4.2系统整体结构设计 (8) 4.2.1 一般用户登陆操作流程介绍 (9) 4.2.2 一般用户登陆后台验证流程介绍 (9) 4.3数据库设计 (10) 4.3.1 逻辑设计 (14) 4.3.2 数据字典设计 (14)

一. 引言 1.1 教学资源管理系统的发展 随着Internet的飞速发展,教学资源的数量与日俱增。如何对这些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组织是相当有必要的。但是,简单地实现以二进制形式组织教学资源、以计算机管理代替人工管理教学资源这个功能是不能满足信息化教育教学的要求的。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改变传统课程实施过于强调学生在教室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的能力是当今信息化教学的一个发展方向。即教学的重心开始由“教”转向“学”,使学生完全从教师控制的家教式、被动式学习状态转变为自主学习、双向交流的状态。 目前,美国和英国等发达国家的教育资源管理系统都往网络化方向发展。即在原有功能基础上增加一些实时的教学功能,比如:教师在线解答疑难问题、学生通过观看在线视频、视频点播或者进入虚拟教室来实时地进行学习,这也是我国教学资源管理系统的一个发展趋势。 1.2 教学资源管理系统功能和特点 本系统能实现一般教学资源管理系统应该具有的基本功能。比如:学生用户快速搜索、浏览、下载学校最新公告和其所需教程、课件;教师用户发布课件、上传相关教学辅助材料,对相关课程,教案等进行增加,编辑,删除。教

关于数据采集技术的内容

关键词:声卡数据采集MATLAB 信号处理 论文摘要:利用数据采集卡构建的数据采集系统一般价格昂贵且难以与实际需求完全匹配。声卡作为数据采集卡具有价格低廉、开发容易和系统灵活等优点。本文详细介绍了系统的开发背景,软件结构和特点,系统地分析了数据采集硬件和软件设计技术,在此基础上以声卡为数据采集卡,以MATLAB为开发平台设计了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 本文介绍了MATLAB及其数据采集工具箱, 利用声卡的A/ D、D/ A 技术和MATLAB 的方便编程及可视化功能,提出了一种基于声卡的数据采集与分析方案,该方案具有实现简单、性价比和灵活度高的优点。用MATLAB 语言编制了相应软件,实现了该系统。该软件有着简洁的人机交互工作界面,操作方便,并且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功能扩充。最后给出了应用该系统采集数据的应用实例。 1绪论 1.1 课题背景 数据也称观测值,是实验、测量、观察、调查等的结果,常以数量的形式给出。数据采集,又称数据获取,就是将系统需要管理的所有对象的原始数据收集、归类、整理、录入到系统当中去。数据采集是机管理系统使用前的一个数据初始化过程。数据采集技术广泛引用在各个领域。比如摄像头,麦克风,都是数据采集工具。 数据采集(Data Acquisition)是将被测对象(外部世界、现场)的各种参量(可以是物理量,也可以是化学量、生物量等)通过各种传感元件作

适当转换后,再经信号调理、采样、量化、编码、传输等步骤,最后送到控制器进行数据处理或存储记录的过程。 被采集数据是已被转换为电讯号的各种物理量,如温度、水位、风速、压力等,可以是模拟量,也可以是数字量。采集一般是采样方式,即隔一定时间(称采样周期)对同一点数据重复采集。采集的数据大多是瞬时值,也可是某段时间内的一个特征值。准确的数据测量是数据采集的基础。数据测量方法有接触式和非接触式,检测元件多种多样。不论哪种方法和元件,都以不影响被测对象状态和测量环境为前提,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性。数据采集含义很广,包括对连续物理量的采集。在计算机辅助制图、测图、设计中,对图形或图像数字化过程也可称为数据采集,此时被采集的是几何量数据。 在智能仪器、信号处理以及自动控制等领域,都存在着数据的测量与控制问题,常常需要对外部的温度、压力、流量、位移等模拟量进行采集。数据采集技术是一种流行且实用的技术。它广泛应用于信号检测、信号处理、仪器仪表等领域。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数据采集技术也呈现出速度更高、通道更多、数据量更大的发展态势。 数据采集系统是一种应用极为广泛的模拟量测量设备,其基本任务是把信号送入计算机或相应的信号处理系统,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相应的计算和处理。它将模拟量采集、转换成数字量后,再经过计算机处理得出所需的数据。同时,还可以用计算机将得到的数据进行储存、显示和打印,以实现对某些物理量的监视,其中一部分数据还将被用作生产过程中的反馈控制量。

数据采集技术规范V1.2-0811

电网GIS空间信息服务平台河北省电网GIS数据采集技术方案

二〇一一年八月

目录 第一章概述 (1) 1、项目概述 (1) 2、现有资料分析 (1) 2.1 基础控制资料 (1) 2.2 已有资料 (1) 3、项目主要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获取..............................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电网设备空间数据采集.............................. 错误!未定义书签。 4、主要技术指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作业技术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平面及高程基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 数据格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 分幅编号.......................................... 错误!未定义书签。 4.5 数据取位.......................................... 错误!未定义书签。 5、硬件和软件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 硬件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 软件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电网设备空间数据采集 (2) 1、精度要求 (2) 2、电网设备空间数据采集内容 (2) 2.1 公共设施数据采集 (2) 2.2 发电数据采集 (3) 2.3 输电数据采集 (4) 2.4 变电数据采集 (6) 2.5 配电数据采集 (7) 2.6 用电数据采集 (9) 3、电网设备空间数据采集方案 (10) 3.1 资料准备 (10) 3.2 作业方法及流程 (10)

通用数据采集管理系统(设计说明书)

软件设计说明书 版本:1.0

目录 1.引言 (3) 1.1 目的 (3) 1.2 背景 (3) 2.总体设计 (3) 2.1 软件描述 (3) 2.2 设计方法 (3) 2.3 软件结构 (3) 2.4 模块设计说明 (5) 2.4.1 设备信息管理 (5) 2.4.2 基站信息管理 (6) 2.4.3sim卡信息管理 (7) 2.4.4 恒温箱信息管理 (8) 2.5 流程图 (8) 2.5.1 数据录入流程: (8) 2.5.2 数据采集流程 (9)

1.引言 1.1 目的 编写此需求分析报告,实现公司自主研发的各个设备的数据采集进行同一管理。重点是要实现各个设备不同条件的查询功能。后台管理人员可以输入需要管理的设备信息,对设备的各项数据信息进行管理。 1.2 背景 项目名称:通用数据采集系统。 研发单位:北京创和世纪通讯技术有限公司技术部 2.总体设计 2.1 软件描述 通用数据采集系统可以实现设备、基站、sim卡、恒温箱信息的管理已经对各个模块进行实时查询,并通过报表系统形成响应的报表数据。各个模块都有信息的录入、修改、查询等功能。采用C/S的软件体系结构,服务器采用Windows2003,mysql.客户端采用Windows XP,浏览器采用IE6.0以上。 2.2 设计方法 本软件采用传统的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方法,采用自定向下,逐步求精的结构化的软件设计方法 2.3 软件结构 1.总体结构:

2.设备信息管理模块: 3.基站信息管理模块: 4.sim

5.恒温箱信息管理模块: 2.4 模块设计说明 2.4.1 设备信息管理 一.设备类别信息 1.模块描述: 管理系统中涉及到的设备的类别。 2.实现功能: 对设备的类别进行添加、修改、查询功能。 3.输入、输出: 二.设备总表信息 1.模块描述: 管理系统中所有的设备。 2.实现功能: 对设备进行修改、查询功能。设备的添加是从数据库直接添加,不能随便添加。 3.输入、输出: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doc 28页)

更多资料请访问.(.....)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 QB-×××-×××-××××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资源编码方法 Integrated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System: Resource Objects Coding

版本号 1.0.0 2008-××-××发布2008-××-××实施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发布 目录 前言 (3) 1 范围 (4)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4) 3 参照字符集 (5) 4 资源编码的定位 (5) 5 资源编码的编码原则 (5) 6 公共资源的机器编码 (5) 7 设备的机器编码 (6) 7.1 设备 (6) 7.2 机架 (7) 7.3 机框 (7) 7.4 槽位 (8) 7.5 板卡 (8) 7.6 端口 (9) 8 连接的机器编码 (10) 9 编制历史 (11) 10 修订详细记录 (11) 11 附录 (11) 11.1 省份和地市拼音缩写 (11) 11.2 设备类型英文缩写规则 (19) 11.3 带宽类型符号规则 (22)

前言 本规范书是根据相关标准,结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和省公司具体情况制订的。编写格式和方法采用我国标准化工作导则的有关规定。 本规范的主要目的是统一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资源编码的命名方法。 本规范只适用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尚有待于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断地补充和完善。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拥有本规范的知识产权。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保留对此规范书的解释权和修改权。 本规范是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系列之一,该系列规范的结构、名称如下: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 [1] QB-X-XXX-XXXX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基站资源关系管理需求分册 [2] QB-X-XXX-XXXX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空间资源管理需求分册 [3] QB-X-XXX-XXXX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动力及配套资源管理需求分 册 [4] QB-X-XXX-XXXX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备品备件管理需求分册 [5] QB-X-XXX-XXXX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通用功能分册 [6] QB-X-XXX-XXXX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系统架构和接口分册 [7] QB-X-XXX-XXXX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技术架构分册 [8] QB-X-XXX-XXXX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资源命名规则发布子系统技 术要求 [9] QB-X-XXX-XXXX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空间资源命名规则 [10] QB-X-XXX-XXXX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动力及配套资源命名规则 [11] QB-X-XXX-XXXX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资源编码方法 [12] QB-X-XXX-XXXX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空间资源模型 [13] QB-X-XXX-XXXX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动力及配套资源模型 [14] QB-X-XXX-XXXX 中国移动总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总册 [15] QB-X-XXX-XXXX 中国移动总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基础功能规范

数据采集管理办法

如对您有帮助,请购买打赏,谢谢您! 甲醇汽车试点技术数据采集管理办法 一、总则 根据《关于开展甲醇汽车试点工作的通知》(工信部节 [2012]42 号),为全面科学评价甲醇汽车试点运行情况,规范 试点工作技术数据采集工作,确保技术数据科学可信,特编 制本办法。 本办法规范了甲醇汽车试点工作技术数据采集的类别、 条目及具体要求,数据将作为甲醇汽车试点工作评价的重要 依据。甲醇汽车的定义、标准及技术规范、专项检验项目按 照《关于开展甲醇汽车试点工作的通知》(工信部节[2012]42 号)中附件《甲醇汽车技术要求》规定执行。 二、技术数据采集内容与要求 (一)甲醇汽车整车 1. 甲醇汽车整车技术数据采集分为装用点燃式甲醇发 动机的甲醇汽车整车和装用压燃式甲醇发动机的甲醇汽车整 车两类。根据甲醇汽车整车的特殊性,结合甲醇汽车整车使 用的特殊要求,采集如下内容和数据:工业和信息化部《车 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文号(含批次)、车辆产品型号、 车辆号牌号码、制造厂商、发动机号、车辆识别代码、行驶 里程、排放等级、燃料类型、甲醇燃料箱容积、汽柴油箱容 积、起动性能、冷起动性能、限定条件下百公里油耗、加速 性能、最高车速、最大爬坡度、车外加速噪声等参数。通过 数据分析和对比,评价甲醇汽车整车在使用过程中的性能变 化及使用情况。 2. 采集甲醇汽车整车技术数据应依据制造企业提供的出 厂技术数据,按规定(见附表 1、2)的内容建立技术档案。 3. 试点用甲醇汽车每半年由试点地区工业和信息化主管 部门指定的、具有资质的机动车检验检测单位进行检验,检 验方法按机动车检验相关规定,检验数据由试点车辆运营单 位负责收集汇总。 4. 试点工作结束后,在试点运行车辆中抽取不少于 3 辆 乘用车、不少于 1 辆商用车,由试点地区工业和信息化主管 部门委托具有国家级检测资质的检测机构负责对甲醇汽车整 车起动性能、百公里油耗、加速性能、最高车速、最大爬坡 度、车外加速噪声、常规排放检测、甲醛进行测试并提出检 测报告。 (二)甲醇发动机 1. 甲醇发动机技术数据采集分为点燃式甲醇发动机和 压燃式甲醇发动机两类,根据发动机的固有特性和使用性,结 合发动机燃用甲醇燃料的特殊要求,采集如下数据和参数:发 动机制造厂商、所配车型、发动机号、发动机型式、缸径、冲 程、排量、压缩比、最大功率、最大转矩、最低燃油消耗率等 参数。通过数据分析和对比,评价甲醇发动机在使用过程中的 性能变化及使用情况。

宝钢国际设备系统远程数据采集升级技术方案

表格编号:SEZ19003-02D 宝钢国际经济贸易有限公司设备系统远程数据采集升级 技术方案

1.现状分析 1.1.现状 宝钢国际设备系统远程数据采集管理主要实现了对宝钢国际激光拼焊产线的生产、设备状态数据进行远程监控、采集、分析的功能。2009年7月上线,覆盖阿赛洛1、2、3、4号线,同年9月延伸覆盖了天津宝钢1号线等11条产线,目前总共覆盖激光拼焊产线15条,情况如下表: 远程数据采集管理包括数据维护、产量指标、质量分析、设备运行分析、设备状态监控5个模块,由于数据传输存在问题,无法保证数据源的准确性,系统功能目前基本处于停止使用状态。

1.2.存在问题 目前宝钢国际设备系统远程数据采集管理存在以下问题: 1、远程数据采集管理目前只覆盖了15条激光拼焊线,而宝钢国际目前已有激光拼焊产线25条,数据完整性上有缺失。 2、数据传输存在问题。远程数据采集管理获得数据的流程如下: 从上图可以看出,远程数据采集流程是由硕泰克激光拼焊线上的PLC采集数据后发送到加工中心现场的专用采集服务器,再由采集服务器转发设备系统远程数据采集管理,目前硕泰克PLC在向采集服务器发送数据时存在数据不准确(时间超过当前日期)、发送不及时(采集机未按时收到PLC的数据)等问题,而采集服务器本身由于缺乏管理,经常宕机,既无法获得PLC的数据,也无法转发,导致了整个数据传输通道的崩溃。 3、由于产量数据和设备状态数据都采用实时模式,数据量较大,导致数据分析展示页面速度缓慢。 2.必要性和目标 为满足国际信息化发展的需要,达到对宝钢国际所有激光拼焊产线进行精细化管理,目前的设备系统远程数据采集管理亟需修复升级。 系统升级后应实现以下目标:

软件技术规范

第三部分技术规范 1、系统实施的总体要求 全面预算管理软件系统实施后,应使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编制、审批、滚动、分析、数据集成等功能得到全面提升,尤其实现各事业部可独立完成预算编制的整体运算。 投标人应根据以下要求提供详细的技术方案。 1.1 稳定性和可靠性 ⑴系统应符合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要求。 ⑵系统应经过完善的设计和充分的测试运行,具备在较长时间内连续无故障的运行能力。 ⑶系统应提供全面、有效的系统安全机制。 ⑷系统应具备开放的标准化体系结构,可方便地与其它业务系统衔接,实现与其它业务系统间的无缝集成。 1.2 兼容性和易用性 ⑴全面预算管理软件在安装、配置、升级、维护等管理方面应该简单快捷。 ⑵系统应具备易操作的特点,好记易学、实用高效。 ⑶系统应具备强大的容错、数据恢复与稳定运行的能力。 ⑷系统应易于扩展和升级,能够根据用户的具体需求快速、方便地定制、扩展原系统的功能。 2、系统实施要求 2.1 系统架构 ⑴XXHyperion全面预算管理系统最新版本11的软件实施。 ⑵系统支持集中式部署方式。 ⑶服务端支持32位和64位Windows Server 2003及以上版本操作系统。 ⑷客户端支持32位和64位Windows XP及以上版本操作系统。 ⑸优化与Oracle ERP等系统数据对接及数据分析。 ⑹可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进行预算系统操作。 2.2 权限管理 ⑴要求系统可以按照预算管理人员的职责不同进行权限的分配,可以支持功能权限和数据权限的赋权管理。

⑵要求提供用户角色定义、访问权限定义,可对用户进行角色分配,实现不同资源控制的组合式访问控制与授权管理。 2.3 系统实施后达到的效果 主要功能效果如下:

单警音视频执法记录仪和数据采集管理系统简介

执法记录仪数据采集管理系统 简介 2015.07.03

目录 一、数据采集系统的构成 (2) 1.1系统组成 (2) 1.2数据采集管理系统拓扑图 (2) 1.3 采集工作站(此部分为本次采购部分) (3) 二采集工作站参数及功能 (5) 2.2.1设备外观 (5) 2.2.2基本功能 (6) 2.2.3主要参数: (7) 2.2.4 采集工作站操作流程 (9) 2.2.4.1 数据导入 (10) 2.2.4.2 取消导入: (10) 2.2.4.3 设备管理 (11) 2.2.4.4 数据查询 (12) 2.2.4.5 照片下发 (14) 2.2.4.6 系统设置: (15) 2.2.4.7 文件设置 (16)

一、数据采集系统的构成 1.1系统组成 1、执法记录仪终端 2、采集工作站 3、中心服务器(数据采集管理平台) 1.2数据采集管理系统拓扑图 数据采集管理系统拓扑图

执法记录仪管理系统是由执法监管平台(中心服务器)、执法记录仪采集工作站和执法记录仪终端三部分组成。在支队建立执法监管平台(中心服务器),实现对全市交警系统的执法管理。各大队采购一定数量的执法记录仪采集工作站和执法记录仪终端,并按照支队平台接口的技术要求进行数据接入。 执法监管平台(中心服务器)与执法记录仪采集工作站利用公安网连接,为了不影响公安网的其他业务,执法记录仪管理系统应采用分布式存储数据的模式,即对上传数据进行分级标注,一般信息只存储在采集工作站中,不上传到执法监管平台(中心服务器)中。 支队在执法监管平台(中心服务器)分别为支队、大队、中队赋予相应的权限,各级执法监督人员可以登录执法监管平台监管本辖区的视频信息。 1.3 采集工作站 采集工作站负责实现执法记录仪数据安全、完整、可靠、高效地从记录仪导入到系统中。采集工作站可以独立部署,实现导入、存储、查询、浏览、统 计以及用户和设备管理等完整的数据管理功能和业务功能。能够满足4TB以内

网络教学与资源管理平台技术要求

网络教学与资源管理平台技术要求 合格投标人要求: 1.必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的、具有合法经营资格的国内独立法人(具 备相关的经营范围)。 2.具有履行合同所必需的设备和专业技术能力,注册资金100万元人民币或以 上。 3.投标人必须在珠江三角洲范围内设有售后服务机构,具有相应的技术服务能 力。 4.投标人必须是报价货物的制造商,或具有代理经销资格的代理商(提供证明 文件复印件加盖法人公章); 5.具有相关的业绩,必须提供2005年以来一个或单个合同在十五万以上华南地 区网络教学系统建设的成功案例(投标时须提供合同复印件及验收报告或其它证明材料。 1、总体要求 网络教学与资源管理平台首先要能够管理老师的教学内容和课件,方便老师在平台上进行网上备课,实现制作网络课程、发布教学内容,并提供网上从事教学互动的手段以及学生在线学习的功能。在教学方面,要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实现高质量教学资源、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的共享与传播,并同时促进高水平的师生互动,促进主动式、协作式、研究型的学习,从而形成开放、高效的教学模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学生学习方面,为学校的学生提供理想的学习环境,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络资源和知识资源,来获得全新学习感受; 在教学管理方面,为学校大大提高教学和管理水平,使学校成为一个高效和灵活的组织,不断增加自身的竞争力;同时,要解决校级、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制作的要求。 对网络教学管理平台的要求: (1)、网上备课:网络课程管理、网络课程制作、精品课程制作功能 (2)、网上教学:教学活动管理功能. (3)、学生学习管理功能 (4)、教学资源管理系统 (6)、系统管理功能

数据采集系统研发设计与实现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课程设计报告 课设题目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课程名称汇编语言+微型计算机技术 系部信息系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序号 指导教师 时间2012年8月28日~2012年9月9日

目录 目录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1) 一、设计目的 (1) 二、设计内容 (1) 三、硬件设计及分析 (2) 1.总体结构图 (2) 2.各部件端口地址设计及分析 (2) 3.各部件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2) 四、软件设计及分析 (5) 1.总体流程图 (5) 2.主要程序编写及分析 (5) 五、系统调试 (10) 1.调试环境介绍 (10) 2. 各部件的调试 (11) 3.调试方法及结果 (12) 六、总结与体会 (12) 七、附录 (13)

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设计目的 1.通过本设计,使学生综合运用《微型计算机技术》、《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以及电子技术等课程的内容,为以后从事计算机检测与控制奠定一定的基础。 2.主要掌握并行I/O接口芯片8253、8255A、ADC0809及中断控制芯片8259A 等可编程器件的使用,掌握译码器74LS138的使用。 3.学会用汇编语言编写一个较完整的实用程序。 4.掌握微型计算机技术应用开发的全过程:分析需求、设计原理图、选用元器件、布线、编程、调试、撰写报告等步骤。 二、设计内容 1.功能要求 ①利用《汇编语言+微型计算机系统》课程中所学的可编程接口芯片8253、8255A、ADC0809和微机内部的中断控制器8259A(从保留的IRQ2或TRQ10端引入)设计一个数据采集系统、并且编程与调试。 ②用8253定时器定时10MS,每次定时10MS后启动一次模/数转换,要求对所接通道变化的模拟电压值进行采集。 ③每次模/数转换结束后,产生一次中断,在中断服务程序中,采集来的数字量被读入微处理器的累加器AL中,然后通过8255A输出到8个LED发光二极管显示。 2.设计所需器材与工具 ④微机原理与接口综合仿真实验平台。 ⑤可编程接口芯片8253、8255A、ADC0809和译码器芯片74LS138、74LS245等。 ⑥可调电位器4.7KΩ一个。 ⑦其他逻辑器件、导线若干。 ⑧万用表、常用工具等。

数据采集处理项目技术方案

xxx大数据库中心数据库 投资商和企业数据采集处理项目项目编号:I5300000000617001206 技术方案 xxx有限公司 二○一七年六月

目录

1 引言 1.1 项目背景 XXX大数据中心建设出发点考虑从投资者角度涵盖招商全流程,尽可能为投资者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便于招商部门准确掌握全省招商数据,达到全省招商项目数据共享,形成全省招商工作“一盘棋、一张网、一体化”格局。大数据中心将充分发挥大数据优势,加强对企业投资项目、投资轨迹分析,评估出其到XX投资的可行性,为招商过程留下痕迹、找到规律、明辨方向、提供“粮食”、提高效率,实现数据寻商、数据引商、数据助商,实现数据资源实时共享、集中管理、随时查询,实现项目可统计、可监管、可协调、可管理、可配对、可跟踪、可考核。 本次数据运营服务主要是为大数据平台制定数据运营规范及管理办法,同时为“企业数据库”提供数据采集、存储与分析服务,并根据运营规范要求持续开展数据运营服务。 1.2 项目目标 ●制定招商大数据运营规范及管理办法。 ●制定招商大数据相关元数据标准,完成相关数据的采集、整理与存储。 ●根据业务需求,研发招商大数据招商业务分析模型,并投入应用。 ●根据运营规范及管理办法的要求持续开展数据运营工作。 1.3 建设原则

基于本项目的建设要求,本项目将遵循以下建设原则: ●前瞻性和高标准整个项目要按照企业对大数据应用的需要的高要求和高标准建 设,参考行业标杆应用,建立满足需求,面向未来的目标,整个项目具有一定 前瞻性。 ●经济性和实用性整个项目以现有需求为基础,充分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来确定 系统的架构,既要降低系统的初期投入,又能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同时系统 设计应充分考虑对已有投资的保护,对已建立的数据中心、基础平台、应用软 件应提供完备的整合方案。 ●先进性和成熟性为了确保项目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应充分考虑到管理创新、 技术发展需要,按照先进的建设理念,选择先进的技术架构和成熟技术,满足 业务需求。 ●高性能和安全性规范地进行系统建设和开发,提供合理且经济有效的应急方 案,确保系统的稳定,向各类服务对象提供可靠的服务。具有安全性,在系统 遭到攻击或崩溃时能快速恢复,确保重要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1.4 参考规范 ●GB/T 20269-2006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要求 ●GB/T 20984-2007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