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国家的性质和职能知识精讲 人教版

高二政治国家的性质和职能知识精讲 人教版
高二政治国家的性质和职能知识精讲 人教版

高二政治国家的性质和职能知识精讲人教版

一. 本周教学内容:

高三新课:前言

第一课第一节国家的性质和职能

二. 知识重难点:

1. 重点:政治的含义;学习政治常识的重要意义;国家的含义与性质;民主与专政的关系;国家职能的含义及国家性质与国家职能的关系。

2. 难点:政治的含义;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性质没有改变;分析时政材料中体现的国家职能内容。

三. 主干内容讲解:

导入新课:

高一的学习内容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有关知识,分析社会的经济现象,归纳出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这一本质,从而提高对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必然性的认识。

高二的学习内容是建立在对客观经济规律认识的基础上,扩展到整个物质世界的广度来认识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从而掌握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在此基础上,我们把视野推进到对人类社会中深层次的社会现象的认识,在各种社会现象中我们来分析社会的政治现象。

对社会政治现象的分析,提示政治的本质,这就是我们高三学习的内容。也就是继续对马克思主义有关政治基本常识学习。

前言

一. 政治常识的基本内容

1. 政治的含义

对“政治”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比如:对党的十六大的召开,我们说是全党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大事。我国的“一国两制”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基本国策等等。从世界范围来看,国际间围绕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都在激烈的竞争,抢占21世纪的制高点。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两大主题,具有国际政治性的大问题,成为当今世界重要的政治现象。不难看出,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有着极丰富的政治内容,这就需要我们认识社会的政治现象,并透过政治现象进一步提示政治的本质。政治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内涵丰富而外延又广阔,很多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都对政治作出不同的解释,但都没有揭示政治的本质。唯有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革命导师,在前人理论的基础上经过大量的实践活动和理论研究工作,洞察到了政治的深刻内涵,从不同侧面提示出了政治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认为,要理解和把握政治的含义,应从政治与经济、政治与阶级、政治与国家政权的联系中,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才能全面揭示政治的本质。

我们先从政治与经济的联系中认识什么是政治。

(1)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列宁选集》第4卷,第916页),这是列宁在1921年为了批判托洛斯基和布哈林的错误写的《再论工会目前形势及托洛斯基和布哈林的错误》一文中,以极精辟的语言高度概括了政治与经济的密切关系。

政治与经济的辩证关系:

①经济决定政治。

政治属于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所以政治不能脱离经济而孤立存在,是根源于经济的。

②政治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作为上层建筑的政治必然会对经济基础起反作用,这种反作用有两种情形:一是适应经济基础的政治,对其起巩固、维护、加强的作用。

二是不适应经济基础的政治,则是对其起破坏、阻碍的作用。

(2)政治是阶级之间的关系和斗争。

①人类社会的政治活动是与经济活动紧密联系的,体现出的是一种社会关系。

而这种社会关系则是指政治关系。

②政治关系的形成,则是由于人们对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的占有和分配方式不同,在生产关系中形成了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出现不可调和的根本经济利益的对立形成了不可调和的政治对立,因而形成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关系,这就是政治关系。简单说,人类社会产生阶级,才形成政治关系。

③政治关系可表现为多种形式: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统治阶级与同盟者之间、统治阶级内部之间的关系。

④政治关系说到底,实质上就是阶级关系,也是经济关系。伴随阶级关系的产生,则是各阶级、各集团为各自不同的经济利益进行各种各样形式的斗争。这便是政治的实质内容。

⑤从政治关系的产生、活动的内容、目的来看,都是以阶级的产生,为其阶级的利益服务的,所以,阶级性是政治的根本属性,即:政治的本质是阶级性。

⑥政治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将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变化,当经济关系发生根本变化时,政治关系则也发生变化。

归纳结论:

①在阶级社会中,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阶级性是政治的根本属性。

②政治关系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动。

在阶级社会中,每个阶级都为实现和维护自己的根本利益而进行斗争。然而,如何有效的实现和维护经济利益?最关键、最根本的手段,就是必须通过国家政权。所以,政治与国家政权也是紧密联系的。

③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例:1905年,在沙皇尼古拉二世统治下的俄国,人民革命斗争风起云涌。工人罢工,农民夺取土地,黑海舰队中的装甲舰“波将金”号水兵举行起义,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工人、士兵或工农代表苏维埃组织,着手酝酿武装起义。面对此起彼伏的革命浪潮,统治阶级惊惶失措。10月30日沙皇尼古拉二世对全国颁布了一个“诏书”。他在诏书中说:“你们要言论、集会、结社、出版、人身等自由权利我都可

以给你们。你们要求什么,我就答应什么。不过,请你们保留我的权力。除了国家政权,一切我都给予。”后来,在他利用欺骗手段得以缓过劲来以后,就运用手中的国家政权对人民进行疯狂的屠杀。

结论:

①国家政权是最主要最强有力的阶级斗争工具。在阶级社会中,一切政治斗争都是围绕着国家政权问题展开的。

②各种政党和其他政治组织所进行的政治活动,其主要内容都同国家政权有关。

③无论是对反对的统治阶级,还是对广大人民群众来说,政权掌握在谁手里,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所以,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对马克思主义从三个侧面揭示的政治的本质,我们已经作出全面的分析,从而对政治有一个科学的、正确的认识。

2. 我国当前最大的政治

(1)我国当前最大的政治是什么。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为我国当前最大的政治,而且发展经济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最大的政治问题。

(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国当前最大的政治。

我们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加快改革开放,集中精力把经济搞上去。

从我们面临的国际形势看,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综合国力的较量,世界各国都在加快经济的发展。经济落后就会被动,就会受制于人。

从国内形势来看,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和人们的生活水平仍然比较低,我们能不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经济发展,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的客观要求;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的客观要求;是解放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客观要求;是我国人民根本经济利益所在,它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命运和

前途。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虽然是经济问题,但对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政权,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综合国力,又具有极其重要的政治意义。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成为我国当前最大的政治。

二. 学习政治常识的意义和方法

1. 学习政治常识的重要意义

第一,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

(1)政治是在整个社会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它和国家、个人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

(2)每个人的行为在政治上对国家、对民族都会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3)幻想“超脱”政治,不问政治不仅是不可能的,而且也是错误的。

(4)年轻时选择人生政治道路至关重要。

第二,有助于我们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要把我们的祖国建设成为繁荣、昌盛、现代化的国家,跻身世界强国之列,这一历史责任落在你们青少年身上,这不仅是艰巨的,更是神圣的使命。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必须要懂得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基本知识,而这些知识的获得就需要认真学习政治常识的有关知识;掌握政治学方面的一些理论观点,以便将来更好地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第三,有助于我们开阔政治视野,了解国际社会。

世界在发展,中国在发展,而且要加快发展的步伐,这就需要对外开放,面向世界,了解复杂多变的国际社会和国际环境,进一步理解我国的对外政策,这就需要通过学习政治常识对国际关系、国际社会有关问题的认识,掌握正确观察和分析国际政治现象和政治形势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提高执行对外开放政策的自觉性。

2. 学习政治常识的科学方法

第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方法

第二,坚持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比较的分析方法。

第三,正确运用阶级分析法。

1.1.1 国家的性质和职能

导入新课:

通过前言的学习,我们已经明确,高三《政治常识》主要讲述我国的政治制度、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和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知识。我们还认识到,理解政治的含义,必须弄清政治与经济、政治与阶级、政治与国家政权的关系,把握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高三政治常识的内容也是围绕着国家这个核心问题来展开的。

第一课我国的国家制度(上)

第一节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一. 国家的性质和职能

1. 国家的含义和性质

(1)国家的含义。

第一,国家的构成要素,主权是最主要的要素

如中国。构成国家的要素有人口、领土、政权、主权。首先,它有一定的国界,表明它的领土范围,是国家存在的空间;其次,它有一定的人口,即在这块领土上生活、工作的公民,这是国家存在的社会基础;再次,在这块领土上还存在着体现国家权力的政权机关,对内进行管理,维护正常秩序,对外代表国家。最后,主权是一个国家灵魂,在诸要素中居于首位。因为即使具备了人口、领土和政权机关,如果这个政府一切受命于或依附于外国,本身不能当家作主,它仍不算是一个主权国家,独立国家。因此,饱受了殖民主义痛苦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珍视国家主权的存在。如果只从国家的地理位置和构成要素上来说明国家,通常称谓国度。

第二,国家政权是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关

国家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在前言中,我们已经认识到: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是指阶级之间的关

系,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在国家的产生问题上,这三种关系是得到充分体现的。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由于奴隶主与奴隶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和产品的分配不同,形成了不可调和的利益冲突。奴隶主为了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镇压奴隶阶级的反抗,就建立起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把阶级冲突限制在有利于奴隶主阶级的社会秩序的范围内,使之对奴隶的剥削和统治合法化、固定化。这种力量,即有组织的暴力,就是国家。可见,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产物和表现。人类最早出现的奴隶制国家有古罗马、古埃及、古印度和中国的夏王朝。

国家的产生与阶级的阶级斗争分不开;国家的存在,也同样是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而存在,“是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专政”。因此,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这是从国家的本质方面来说明国家的含义的。

第三,国家具有社会管理属性

前面,我们已经谈到,国家一旦产生,它在表面上是以一种凌驾社会之上的力量出现的,它必须致力于维护整个社会的秩序,把各种社会矛盾,阶级冲突控制在有利于统治阶级的范围内,同时,它必须取得某种合法存在的地位,即被多数公民所认可。这样,国家就必须担负起管理社会公共事物,维护社会秩序,发展社会公共事业等职责以显示其政绩,为公众所承认。尽管在本质上,国家担负这些职责是为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但它是一个国家的存在发展所不可缺少的。

综上所述,我们看到,国家具有主权的特征,阶级性和社会管理的属性。这些属性,都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在不同的领域强调的侧重点不一样。在国际交往中,特别强调国家的主权、领土等;在研究和认识一个国家的本质时,阶级性就显得十分突出;而在考虑国家与社会、民众的关系时,国家的社会管理属性又显而易见。所以,我们必须从总体上把握好国家的含义。

下面,我们又回到开头的问题上,我们把一些国家分成“社会主义”或“资本主义”,是因为这些国家的性质不同,那么,什么是国家性质呢?这就是我们讲的第二个问题:

(2)国家的性质。

第一,国体即国家性质,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具体地讲,就是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一个阶级手里;哪个阶级是统治阶级,哪个阶级是被统治阶级。

由于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不同,因此,国家的性质不是由他们共同决定的,而是由:“统治阶级的阶级性质决定着国家的性质。”

根据这一观点,联系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国家有下列几种历史类型;

第二,国家的历史类型: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前三类称为剥削阶级国家,后一类是新型国家,即由多数人对少数人专政的国家。

第三,判断国家性质的根本标志。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中,实行为哪个阶级服务的政策,这是判断国家性质的根本标志。”

首先,马克思主义认为,判断国家性质的根本标志,应当看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中,实行为哪个阶级服务的政策。

其次,依据这一观点,结合资本主义国家产生变化的实际情况,我们看到,股份资本的经营方式,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私有制;阶级矛盾的缓和,并没有改变资产阶级统治地位;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政策,从根本上来讲是为了保证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思想上的统治地位,国家政权仍然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依据以上几点,我们可以看出,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仍然是资产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它的性质是资产阶级专政。

2. 民主与专政

(1)民主是一种国家制度。

民主的原意是一种与个别人专制独裁统治不同的,实行“多数人统治”的国家形式。“多数人的统治”是指在统治阶级范围内的多数人。

民主的含义则是指一种国家制度。是指一定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有事物的国家制度。

教材上讲到的“民主”,首先是指它的本意,即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通常又叫“民主制”。是一种与专制制度相对立的国家制度。民主的特征是指它的阶级性。

(2)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从民主的含义中,我们可以看到,民主实质上是一种对国家进行管理的制度。在阶级社会里,管理国家的权力,从来就是统治阶级的事,被统治阶级是不可能享有管理国家的权力的。哪个阶级真正享有管理国家的权力,就表明哪个阶级在国家的阶级关系中处于统治地位。所以,民主总是属于统治阶级的,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的。世界上不存在着超阶级的民主。我们说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就是从这个角度上说的。

(3)民主与专政是辩证的统一。

专政,即依靠暴力实行的统治。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是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凭借国家力量镇压被剥削阶级的反抗,实现其政治统治的工具。因此,国家的这种本质特征,决定了任何国家都具有专政职能,都是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的专政。

(1)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国家的这种特征,决定了任何国家都具有专政的职能;

(2)在民主制约国家,民主只属于统治阶级,是在统治阶级内部按照平等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管理国家的制度;对被统治阶级来说照样实行专政,也只有这样,才能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因此,在民主制的国家也存在专政。

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民主与专政,是辩证的统一。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民主与专政是相互区别,互相对立的。民主只适用于统治阶级内部,专政则适用于被统治阶级;

另一方面,民主与专政相辅相成,互为前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对于第一方面的关系,前面已经说得很清楚了,不再重复。对于第二方面的关系,再作一点解释:即只有在统治阶级内部实行充分的民主,才能保持阶级的一致性,对敌对阶级实行强有力的专政;反过来,只有这种对敌对阶级的专政,才能统治阶级的统治秩序,使统治阶级享有民主。

3. 国家职能

(1)国家职能是指国家在阶级统治与社会管理中的职责和功能。

通俗地讲,国家职能就是国家的任务和功能。也就是统治阶级掌握了国家权力以后,用它来完成哪些工作,以达到阶级统治的目的。它反映了国家活动的基本方向,根本任务和主要作用,同时,它与国家性质紧密相关,两者的关系密切而不可分。

(2)国家性质与国家职能的关系: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反映国家性质。

(3)国家职能分类。

①国家对内职能:政治统治职能、社会管理职能。

政治统治职能,是国家维护阶级统治所进行的政治活动。这些活动是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是国家的阶级职能。

社会管理职能,是国家对全社会的经济和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职能。教材上对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在行使这些职能干预社会经济生活、维护社会秩序,发展社会公共事业和搞好环境保护,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的活动进行了说明。

国家的政治统治职能与社会管理职能之间的关系。

国家的政治统治职能,直接体现了国家的性质;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有鲜明的阶级性。国家的社会管理职能,从现象上看,它具有“全社会”的性质,这些职能的实施,在客观上也有利于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但是,从根本上说,它从属于政治统治职能,从属于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和维护资产阶级所需要的社会经济、政治、生活等方面的秩序,使整个社会按照资产阶级的意志运转和发展。也必然具有阶级性。

②国家的对外职能:保卫职能、交往职能。

国家的保卫职能,是维护国家的独立与安全,捍卫本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防御外敌的侵犯和颠覆。在现代,这种职能的行使方式还包括外交、经济制裁,向国际组织控告,呼吁国际社会给予支持,直至武装自卫。

国家的交往职能,是在国际社会中,国家从事对外政治、经济、军事、文化、

科学技术等的交往和合作,创造有利于本国发展的国际环境。在现代,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各国在经济上相互依赖和制约的关系愈加明显,国际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不可能置身于世界之外,国家的交往职能日趋扩大。而且,由于现代交通和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又为国际间的交往与合作提供了物质基础的极大便利,这就使国家更有利于实施这一职能。

剥削阶级国家出于其国家的阶级本质,还具备有对外发动侵略的国家职能。这是剥削阶级国家行使职能的特殊情况,不能作为是国家对外的基本职能。

这节课。我们在复习前言的基础上,归纳了第一课的知识框架。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国家的含义进行了全面的学习和探讨;我们还学习了国家性质的基本观点,并运用这一观点,对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性质进行了分析,从而掌握了判断国家性质的根本标志;深入地探讨了民主和专政的含义,民主与专政的关系;了解了国家职能的含义,说明了国家性质与国家职能的关系,并具体地对国家职能进行了分类,把国家职能分为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其中,对内职能分为政治统治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对外职能分为保卫职能和交往职能。

【典型例题】

1.“任何国家都意味着使用暴力,而全部区别就在于这种暴力是用来反对被剥削者还是反对剥削者。”这段话说明了()

A. 暴力机关的存在是其它国家机关得以存在的保障

B. 国家的本质就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C. 所有的国家机关都是暴力工具

D. 所有的国家机关都具有暴力职能

简析:题干主要揭示的是国家的实质,而不是说明暴力机关和其它国家机关的关系,故A应排除。C、D说法均错误。

答案:B

2. 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一部分,它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较大。现在,我国已经形成了一条西起塔里木盆地,东至松嫩平原西部,东西长约4500公里、南

北宽约600公里的风沙带;近50年里我国土地沙化面积相当于3个海南省;每年土地沙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540亿元。这充分说明()

A. 在经济建设中,国家应加强宏观调控职能

B. 国家要对经济发展统筹规划、制定政策、检查监督

C. 国家必须加强社会管理职能

D. 国家应积极协调地区间的经济发展

简析:面对土地沙化不断加重的局面,国家要加强社会管理职能。A不是最佳答案。

答案:C

【模拟试题】

1. 国家不同于其他社会组织的特点是:国家的主要目的是维持秩序和安全以及增加公司的福利。这个判断()

A. 指明了公正性是国家的一个重要特征

B. 揭示了国家是政治中最更本的问题

C. 说明了社会职能是实现统治职能的保证

D. 抹杀了国家的阶级本质

2.判断国家性质的根本标志是()

A. 人们在生产关系中所处的地位

B. 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中,实行为哪个阶级服务的政策

C. 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D. 社会阶级的基本方向、根本任务和主要作用

3. 正当美国与西方各大电信公司争夺沙特40亿美元通讯现代化工程的关键时期,美国国务卿带着总统的亲笔信出访沙特,从而为美国公司赢得了这笔生意,这表明()

A. 美国政府已经变成了商业集团

B. 美国政府的职能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

C. 美国政府到处推行强权政治

D. 美国政府是资产阶级实现其根本利益的工具

4. 恩格斯指出:“政治统治到处都是以执行某种社会职能为基础,而且,政治职能只有在他执行了这种社会职能时才能持续下去。”这段话表明()

A. 政治职能决定社会职能

B. 社会管理职能是实行政治职能的基础

C. 社会职能是国家的根本职能

D. 政治职能与社会职能相互决定

5. 辨析题:民主必定是大多数人的民主,是和专政辩证统一的

[参考答案]

https://www.360docs.net/doc/e16165398.html,

1. D

2. B

3. D

4. B

5.

(1)民主是统治阶级的民主,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剥削阶级国家的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社会主义国家的民主是广大劳动人民的民主。

(2)任何国家都有专政的职能,都是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的专政,是与统治阶级民主相结合的,是民主与专政的统一体。

高二政治上册《文化对人的影响》知识点梳理

高二政治上册《文化对人的影响》知识 点梳理 第一框题感受文化影响 .文化对人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2.如何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表现出的特点? 潜移默化的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也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结果。 深远持久的特点。其一,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的其他各个方面,都是深远持久的。其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第二框题文化塑造人生 3.概括文化在塑造人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起到的作用有哪些? 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一单元综合探究聚焦文化竞争力

4.文化在当代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5.我国在当前国际竞争中提高文化竞争力的重要性? 从国际社会的总体局势看,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在文化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 从中国发展来看,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 6.文化竞争力的含义及其表现? 含义:所谓文化竞争力就是各种文化因素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中所产生的凝聚力、导向力、鼓舞力和推动力。 主要表现为:①文化创新能力②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③高素质的人才 7.什么是“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是文化的生产、交换、消费进入市场体系,由市场调节的产物,包括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产业。经济管理部门把文化产业定义为“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些列活动。” 8.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

高二政治知识点:我们的中华文化

高二政治知识点:我们的中华文化 源远流长是中化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汉字与史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文化内涵丰富,今天为中华各民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表现在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能够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 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行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表现在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表现在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其鲜明的民族性),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他们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1.2、理解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是: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意义: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1.3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了解我国不同区域文化具有区域特征,不同民族文化具有民族特征 中华文化的区域性: 成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我国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例如:我国的雕刻建筑艺术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许多少数民族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创造了优秀的民族文

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识点

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识点 写好一个政治教案是一个政治教师上好一堂课的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为此,下面小编整理了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3集体主义是正确的价值取向教案以供大家阅读。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3集体主义是正确的价值取向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识记:集体主义含义。 理解:集体主义原则的主要内容。 运用:说明集体主义是正确的价值观。 能力方面 通过对各种价值观的比较,进一步提高比较能力;通过讲解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进一步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觉悟方面 能提高在实际生活中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取向的重要意义的认识。 ●教学重点 集体主义为什么是新时期我国人民的正确价值取向,它不仅是本框题重点,同时又是人们思考与实践中的热点问题,解决不好,社会生活就会混乱。 ●教学难点 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问题。一是因为有“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根本对立的”思想认识上的障碍;二是因为要做到“为了集体利益放弃个人利益,必要时牺牲个人利益乃至生命来保卫集体利益”,学生内心的思想疑点就多起来了,要从思想教育上看待这一难点。 ●教学方法 用比较法使学生明确日常社会生活中有多种价值观,并了解其正确与错误。整节课用启发式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师:什么样的价值观是正确的? 生:在历史唯物主义看来,凡是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符合人类根本利益的价值观都是正确的。 [讲授新课] 师:好。那么什么是正确的价值观?这就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一、集体主义是正确的价值取向 师:我们说集体主义是正确的价值取向,是不是说就没有别的价值观存在呢? 众生:不是。 师:对。事实上,目前社会生活中就存在着多种价值观。 1.目前社会生活中存在着多种价值观 今天的中国,正处于一个经济转型期,在经济体制上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经营方式上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于人们对当前社会现状的某些问题的认识不同,理解不同,于是,社会上出现了多种价值观并存的现象。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新版)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 《经济生活》复习指南(标示★的为复习的运用内容)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 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但商品一定是劳动产品。 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不同商品使用价值不同,所以才需要交换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不同商品都有价值,所以才能够按照一定比例相互交换。 2、货币的含义、本质和基本职能 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当贵金属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时,货币就出现了。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它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则需要现实的货币。 3、纸币的含义及其发行规律、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所代表的价值。 纸币的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4、信用卡的含义、功能及优点 广义的信用卡是指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狭义的信用卡是指商业银行信用卡。它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信用卡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信用贷款为一体。 使用信用卡可以减少现金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 5、外汇和汇率 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汇率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一定数量的外国货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本国货币,说明外币升值、外币汇率上升;反之,说明外币贬值、外币汇率跌落。 人民币升值的利:①人民币升值使中国消费者能够买到价格便宜的进口商品。②人民币升值使企业进口商品可节省一笔费用。③人民币升值使中国老百姓手中的财富更加值钱。人民币升值的弊:①人民币升值导致出口商品价格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减弱,出口贸易更加困难,加大国内就业压力。②人民币升值使外商在中国市场的实际购买力受到损失,影响外来投资。③人民币升值使我国外汇储备贬值。 ★6、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①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通过合乎道德与法律的正当途径挣钱。②对于金钱要用之有度,花钱要有所节制,用于做什么要分轻重缓急,能够节省的要节省。③对于金钱要用之有益,把钱用到有利于国家社会、有利于他人的地方,用到有利于全面发展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1、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 气候、时间、地域、生产、宗教信仰、习俗等因素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影响商品的价格。 当某种商品供过于求时,商品过剩,卖方不得不以较低的价格处理他们过剩的存货,于是出现货多不值钱的现象,形成买方市场。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商品短缺,买方不得不接受较高的价格以满足自身的需要,于是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形成卖方市场。2、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3、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 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同样生产条件下生产同类商品的绝大多数劳动者的劳动时间。 商品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4、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 如果生产某种商品的生产者普遍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就会导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从而使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 若其他因素不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5、企业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的意义 企业的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同一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较少,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企业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同一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较大,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6、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从单个交换过程来看,商品的价格可能高于或低于商品的价值;但从一段较长时间来看,商品的平均价格和商品的价值相符。7、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化。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 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消费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在替代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在互补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8、价格变动对人们生产经营的影响(也是价值规律通过市场的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发挥作用的体现) ①调节生产的规模。当某种商品价格上涨,有利可图时,生产经营者会扩大生产规模;当某种商品价格下跌,无利可图时,生产经营者会压缩生产规模。(联系: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价格与供求相互关系使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在不同行业和地区得到配置)

沪教版高二上册政治知识点复习试题

前言 1.什么是政治? 政治,指的是特定的阶级或社会集团为了实现自己的根本利益,围绕国家政权所进行的全部活动。 2.政治与经济有什么关系? 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对经济又巨大的反作用。 3.政治的核心(政治中的根本问题)是什么? 国家政权。 4.人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 思想政治素质。 第一课 1.什么是国体?判断国体的根本标志是什么?我国国体的科学表述是什么?其本质是什么? 国家的性质(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所处的地位;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着国家的性质。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实行为哪个阶级服务的政策,是判断国家性质的根本标志。人民民主专政。人民当家作主。 2.我国国体的首要标志(或政权性质的根本标志)是什么?阶级基础是什么? 工人阶级的领导。工农联盟。 3.在我国现阶段,广泛的社会基础(“人民”)是指哪些? 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其他社会主义的劳动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4.人民民主和对敌专政的关系如何? 人民民主是对敌专政的前提和基础,对敌专政保障了人民民主。 5.国家职能与国家性质是什么关系? 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又反映了国家性质。

6.我国国家政权的对内对外国家职能有哪些?最重要的国家职能是什么? 对内:①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重要)②依法打击极少数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的破坏活动,保障人民民主,保卫社会主义建设。③协调人民内部的关系和利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④组织社会公共服务。 对外:①防御外部敌人的侵犯颠覆,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②发展国际交流和合作,协调我国和他国的关系。③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7.人民军队的地位与作用是怎样的? 人民军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是保卫人民江山,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钢铁长城。 8.我国的人民军队包括哪些?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 9.人民军队建设的要求有哪些? 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 第二课 1.什么是政体?我国的政体(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政体,就是指国家政权的构成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国体与政体有什么关系? 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体现国体;政体有其相对独立性。 3.什么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据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由选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事务的政治制度。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①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

高中政治知识点(全)

高中政治4本必修教材背诵提纲 经济生活背诵提纲 1.影响价格的因素: ⑴价值决定价格。劳动生产率、原材料、流通→成本→价值量→价格 ⑵供求关系影响价格。天气、政策、市场炒作、消费心理等→供求关系→价格 供过于求,价格下降;供不应求,价格上涨 2.价格变动的影响: ⑴影响生活(消费者、需求量): ①影响商品的需求量:价格上升,减少购买;价格下降,增加购买。 需求有弹性: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小,需求量受价格变动影响 小;高档耐用品,需求弹性大,需求量受价格变动影响大 ②影响相关商品的需求量:商品价格上升,其互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替代品的需求量增加; 商品价格下降,其互补商品需求量增加,替代品的需求量减少。 ⑵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①调节产量。商品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会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 商品价格上涨,生产者获利增加,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 ②调节生产要素分配。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某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生产者就会增加其使用量;价格提高,减少其使用量。

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收入差距缩小,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预期,缩小居民收入差距,保持物价稳定。 消费心理、消费观念影响消费行为。居民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性的消费者。 4.消费结构的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提高,人们会越来越追求身心愉悦和全面发展,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消费将逐渐增加,生存消费比重下降,恩格尔系数降低。 5.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性的消费者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6.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与纽带;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专题:国家的性质和职能

国家的性质和职能 一、教材分析: 本课由一个引言和二节书构成,中心是讲我国的国家制度。按逻辑上分是坚持从一般到个别的一个过程。先讲马克思主义的一般理论,然后介绍我国的基本情况。从内容上又可分为两条线索:一条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问题的理论知识,即国家、国体、国家职能、政体、国家结构形式等的理论知识;另一条是我国国家制度的知识,即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我国的单一制的国家结构以及“一国两制”等。我国的国家制度包括国体和政体,这两节书分别讲述了我国的国体和政体。这一课分为四次学完:讲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问题的基本观点,这是理解我国国家性质和职能的理论基础,主要是第一框题。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和我国国家职能的具体内容,主要是第二、三框题。第三讲是有关政体的知识和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四是国家的结构形式和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一国两制”等。 本次内容主要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国体、民主、国家职能等基本理论,为下一次学习我国的国体和国家职能打基础。 二、重点概念和观点 1、国家的含义和性质 国家是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关。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国家性质即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也不是永远存在的。 2、国家职能:指国家在实现阶级统治与社会管理中所负的职责和功能。分为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 3、民主:是指在一定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一种制度。 4、国家是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关,是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国家还具有社会管理的属性。判断国家性质的根本标志是,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中,实行为哪个阶级服务的政策。 5、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仍然是资产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它的阶级性质仍然是资产阶级专政。 6、民主和专政是联系在一起的,是辩证的统一。一方面,民主与专政是相互区别、互相对立的。另一方面,民主与专政是相辅相成、互为条件的。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7、国家性质和国家职能的相互关系: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反映国家性质。 三、重点、难点分析 1、国家的含义和性质 (1)、国家的含义。 国家的含义是本框的难点。国家是非常复杂的社会组织,教材从不同角度对它进行分析,主要讲了如下的观点:每个国家都是由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构成的,这是从国家的地理位置和构成要素来说明国家,即国度。从分析国家的构成要素中可知主权是国家的属性。国家的产生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国家是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关;以上观点阐明了国家的阶级性质,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教材还指出了国家具有社会管理的属性。以上这些基本观点从不同角度表述了国家的属性,即国家具有主权的属性,

国家机构和职能

一、我国国家机构的设置 1、设置的依据:国家职能。国家机构与国家职能、国家性质的关系是:国家性质决定国家机构的性质,国家机构是统治阶级利益的捍卫者和执行者。国家职能决定国家机构的设置。国家职能是国家机构设置的主要依据,国家机构是实施国家职能的物质载体。 (附:国家性质、国家职能、国家机构的关系) 国家机构 决定(性质)决定(设置) 体现、维护物质载体 决定 国家性质国家职能 反映 A、按类别: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军事机关。 2、分类 B、按层级: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国家机关。 3、我国中央国家机关: (1)、组成: (2)、性质和职权: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性质: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职权: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特别提示:(详见专题一) ②国家主席 性质: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属于全国代表大会,有全国人大选举产生。职权:A、不单独决定国家重大事务,不能超越全国人大之上,也不能与之平行或对立。B、对外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C、有颁布法律权等。 特别提示:A、从表面上看,国家主席只是个人,但事实上它是一个国家机关,是国家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所以个人担任国家主席,绝不意味着对国家的大政方针,国家主席可以个人独断专行。B、我国的元首制不同于其他实行个体元首制国家,它实行的是集体元首制,即国家主席并不单独决定国家重大事务,而是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结合行使职权。C、国家主席不参与国家的行政性工作,因此,它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不负行政责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是国务院。 ③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 性质:最高国家行政机关,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职权:负责执行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法律和决议有关行政工作部分;经授权可以制定行政法规;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主要行使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的职能;统一领导直属机构和各级人民政府。 ④最高人民法院 性质:最高国家审判机关,属于司法机关体系。 职能:依法办事独立行使审判权;监督地方法院和专门法院的审判工作。 ⑤最高人民检察院 性质:最高国家检察机关,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 职能: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领导地方检察院和专门检察院工作。

高二上学期政治必修三知识点

高二上学期政治必修三知识点 1.树立创新意识的哲学依据 ⑴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 原理:①辨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 发展自己;②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③辩证否定的实 质是“扬弃”,即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 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 方*: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所以,我们要尊重书本,尊重,又不能迷信书本和,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持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⑵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 原理:①世界永远处在不停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任何 事物对于它发生的那个时代和那些条件说来,都有它存有的理由;但是 对它自己内部逐渐发展起来的新的、更高的条件来说,它就变成过时 的和没有存有的理由了;它不得不让位于更高的阶段,而这个更高的阶 段也有走向衰落和灭亡。②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 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 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持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 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 和创新的。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方*:要求我们密切注重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 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点;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 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点,开拓新境界。 2.创新的作用 任何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归根到底都与创新密切相关。①创新推 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③创

高中政治全套知识点整理

高考政治全套知识点总结 必修1经济生活 1、商品的含义?商品的基本属性?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货币的含义?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 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货币本身有价值,是商品,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形式是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和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形式是只能用现实上的货币,而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3、货币流通规律?公式? 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量*价格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 货币流通速度货币流通速度 4、我国为什么要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 (1)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2)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3)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4)有利于世界金融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5)有利于实现扩大就业,缓解我国的就业货币流通次数货币流通次数 5、汇率的含义?什么叫外汇汇率升高和外汇汇率跌落? 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压力; (6)有利于实现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经济目标。 6、供求对价格的影响? 供不应求,价格升高---------卖方市场供过于求,价格降低---------买方市场 7、价格和价值的关系?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8、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称正比,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9、价值规律的内容和形式?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10、价格变动会产生哪些影响?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 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 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③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会受到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互为替代品的价格变动对双方的影 响是同向的,互补商品的价格变动对双方的影响是反向的。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①调节生产②提高劳动生产率③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11、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哪些? 消费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水平。还有商品的性能、质量、外观、包装、广告等,还有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因素和社会变化规律等。

人教版高二政治上册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高二政治上册知识点整理 【篇一】 考点1、意识的本质(什么是意识?)①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的起源)。②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的生理基础)。③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的本质)。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实践。 考点2、意识的作用(意识的能动性)。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表现为: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即人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中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发;萎靡的精神,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考点3、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原理。 (1)世界观: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2)方法论:必须把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片面强调任何一方面都是错误和有害的。(既要尊重规律,即尊重规律的客观性,按客观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即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克服不利条件,创造新的条件,按规律办事,求真务实。) 考点4怎样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基本要求: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④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无所作为的思想。 【篇二】

最新高二政治知识点整理归纳

最新高二政治知识点整理归纳 【篇一】 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对人有哪些影响?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文化对人的影响特点(重点) (1)潜移默化的影响: 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道德素养。这些文化影响既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又是人们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结果。因此,要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 (2)深远持久的影响: 文化对人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4、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重点)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5、优秀文化塑造人生(重点) (1)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2)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而由此产生的精神力量,往往历久不衰,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3)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符方面得到全面提高。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物质生活需要逐步得到满足,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日益突出。 6、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也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过程。

初中物理知识点梳理人教版高二政治上册知识点梳理

初中物理知识点梳理人教版高二政治上册知识 点梳理 在政治上册课程中,具体有哪些知识点需要高二学生掌握呢?下面是WTT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高二政治上册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人教版高二政治上册知识点:文化多样性 1、为什么 (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P54 (2)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3)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2、怎样做 (1)态度: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首先要发展好培育好本民族文化) (2)原则:各国文化一律平等(具体要求: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 (3)学习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4)反对错误倾向(守旧主义、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3、文化多样性的主要表现 (1)民族节日 A.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B.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2)文化遗产 A.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B.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C.文化遗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基础。 D.有利于传承中华文明,推动中华文化的继承发展有重要意义。 人教版高二政治上册知识点:文化的作用 1、文化对个人的影响(来源、表现、特点、作用)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高二政治必背知识点总结大全分享

高二政治必背知识点总结大全分享 只有高效的学习方法,才可以很快的掌握知识的重难点。有效的读书方式根据规律掌握方法,不要一来就死记硬背,先找规律,再记忆,然后再学习,就能很快的掌握知识。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二政治知识点,希望大能帮助到大家! 高二政治知识点1 (一)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它包括着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 1、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的活动,突出地表现为“想”;(不仅能了解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通过抽象思维活动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即“做”; 3、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即通常所说的决心、意志、干劲等。 (二)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1、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原因: (1)事物的本质与规律隐藏于现象之中,需要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抽象思维能力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事物不会自动满足人的需要,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世界以满足人类的需要;

(3)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克服困难。 2、发挥主观能动性所受的制约和限制因素: (1)客观因素。包括客观规律,客观条件。(所以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 (2)主观因素。(所以必须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端正主观动机。) 高二政治知识点2 一、知识点 (一)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1、矛盾的含义: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矛盾。 (1)“对立”的基本含义: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斗争 (2)“统一”的基本含义: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2、正确理解和把握矛盾含义必须注意的问题 (1)矛盾的对立和统一始终不可分割 (2)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对立统一关系 (3)不能把辩证矛盾与逻辑矛盾混为一谈 (二)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1、矛盾普遍性的含义 (1)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事事有矛盾) (2)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时时有矛盾) 2、正确对待矛盾 (1)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

高二政治知识点2020最新5篇总结

高二政治知识点2020最新5篇总结 进入高中后,很多新生有这样的心理落差,比自己成绩优秀的大有人在,很少有人注意到自己的存在,心理因此失衡,这是正常心理,但是应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二政治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二政治知识点总结1 1、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 2、世界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3、.维护世界和平将给各国经济发展和其它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创造必要的前提。 4、总体和平、局部战乱,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认识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 5、世界人民面临着争取和维护世界和平的艰巨任务。 发展问题 6、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 7、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经济特征。 8、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 9、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10、和平是发展的前提条件。 11、发展经济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贫困和落后是国际局势动荡不安的重要因素。 建立国际新秩序

12、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解决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 13、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必要性:必须坚决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改变旧的国际秩序,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而且这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这对于每个国家来说,都是维系其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外部条件。 14、内容: 1)要保障各国享有主权平等和内政不受干涉的权利 2)保障各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 3)保障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 4)保障各个民族和各种文明共同发展的权利。 15、各国应做到以下几点: 1)政治上互相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2)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进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 3)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4)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推进世界和平稳定; 5)环境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辨析: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越快,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贡献就越大 (1)、这个观点是不科学的。 (2)、一个国家能否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取决于这个国家的对外政

第四章国家性质与国家形式

第四章国家性质与国家形式 第一节国家性质 一、国家性质概念 (一)国家性质的概念 国家性质,即国家阶级本质,又称“国体”,它集中反映了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在社会中的不同地位。 (二)宪法与国家性质 宪法与国家性质的关系十分密切。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在规定国家制度时,首先要明确本国的国家性质。 值得注意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宪法为了掩盖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性质,一般不明确规定其国家的阶级属性。 由于社会主义国家代表的是人民的意志和利益,因而社会主义国家宪法公开表明其国家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是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专政。 二、我国的国家性质 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作为我国的国体,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一)人民民主专政在我国的确立 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理论; 2.根据毛泽东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新中国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3.我国宪法对人民民主专政具体内容的规定,经历了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 (二)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 1.人民民主专政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种形式,人民民主专政是无产阶级专政在我国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具体体现; 2.虽然现行宪法确认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但并不意味着二者完全等同。 三、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内容 (一)工人阶级领导 工人阶级对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必然要求和根本标志。人民民主专政必须由工人阶级领导,这是因为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最富于革命的彻底性、严密的组织性和纪律性。 (二)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工农联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基础。历史表明,工人阶级只有依靠同农民阶级建立的巩固联盟,才能夺取和掌握国家政权,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 (三)新型民主与新型专政的结合 人民民主专政是新型民主与新型专政的结合,即对最广大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极少数人实行专政。 (四)爱国统一战线 1、统一战线是一些不同的阶级、阶层、政党、集团乃至民族、国家为了实现一定的共同目标,在某些共同利益的基础上结成的联盟。 2、1982年宪法序言对爱国统一战线作出明确规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已经结成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这个统一战线将继续巩固和发展。”

高二上册政治必修二知识点

高二上册政治必修二知识点 【一】 1、什么是文化的多样性? 相对于世界文化的总体,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 文化的多样性。 2、世界文化多姿多彩(多样性的表现): (1)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 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庆祝民族节日,足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 达 (2)文化遗产: 地位和意义: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 标志。文化遗产不但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 于体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所以要保护文化遗产。 3、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重点)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是世 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 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 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有着的差异,(即文化的民族性)。所以,文 化是民族的,(即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世界文化是由各民族、各国家文化共同构成的。又因为世界各民 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

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即文化的世界性。所以,文化又是世 界的。 4、对待文化多样性的准确态度:(重点)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间, 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动文化的多 样性。 5、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重点) (1)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每个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这个 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 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这个 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2)尊重文化化多样,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6、坚持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重点) 坚持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永恒主题。 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 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这就要求我们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共处,共同促动世界文化的繁荣。反对盲目自大、贬低、排斥异文化,或者 妄自菲薄、盲目崇拜异文化的错误倾向。 7、应该怎样对待文化的多样性(或尊重文化多样性)?(4、5、6组合)

高二下学期政治知识点归纳

高二下学期政治知识点归纳 【篇一】高二下学期政治知识点归纳 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保证人民群众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自己的事情,使基层民主中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形式。 一、村民委员会 1、村民委员会含义: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自治组织,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机构。 2、村民自治的内容: ①自己选举当家人,使村民自治的基础,也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重要途径。 ②村民可以通过村民会议等形式,发表意见,参与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决策和管理。 ③村民自制章程或村规民约等形式,使村民规范自己和村干部行为,用民主办法管理村里事务的有效途径。 ④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村委会定期报告工作。 二、居民委员会 1、居民委员会含义:城市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民主管理机构,是城市居民的自治组织。 2、作用:办理本居住地区居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居民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反映居民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等。 3、居民自治的内容:《中国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

组织法》规定干部有居民民主选举产生;凡涉及居民切身利益重要事务,要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居民委员会实行办事公开制度,定期向居民会议汇报工作,接受居民监督和质询。 4、意义: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微观反而深刻的实践,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 三、中学生参与民主管理的意义: 学习民主管理的知识和技能,体验民主管理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在民主实践中逐步增强和提高自己政治参与的责任意识和实际本领。【篇二】高二下学期政治知识点归纳 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生命力,表现在同化力、融合力以及特殊的地理环境,相对较封闭较隔绝,受外敌侵略的影响小。 ●古代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殷周时期天命神权思想、“敬德保民”思想→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逐渐形成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秦的统一,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在中华文化具有划时代意义→汉代儒家学说确立了地位→隋唐时期中华文化高度发展,广泛吸收外域文化,进入了全盛时代→宋元明时期中华文化在史学、文学艺术和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