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 温庭筠读音

望江南 温庭筠读音
望江南 温庭筠读音

望江南温庭筠读音

本文是关于温庭筠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温庭筠著有《握兰》、词集《金荃》二集,均已散亡,现存的《花间集》收集了66阕他的词作、列为篇首,并在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望江南》温庭筠读音

教温庭筠的《望江南》时,有学生问温庭筠的筠怎么读。

《现代汉语词典》上“筠”字有“yún”(①竹子的青皮;②借指竹子)和“jūn”(筠连,地名)两个音。所以人们对温庭筠的“筠”字有不同的读法。而以我掌握的音韵学证据来看,温庭筠的“筠”字应当读“yún”。

有的学生以为,既然温庭筠是个人名,“筠”字就可以仿照地名的读法来读。而有的学生以为,既然温庭筠是个诗人的名字,并且还是个改出来的名字(他原名岐,字飞卿),“庭筠”就应当是个诗意的名字(庭中有竹),“筠”字读“yún”才有文学意味。

我想,用地名当人名的情况有两种。一种是人和地名有某些联系,或是故乡,或是出生地,或是某个值得纪念的地方,或是某个向往的地方;一种是胡乱抓个地名就当了人名。

温庭筠不可能是胡乱抓个地名就当人名的。那么你如果主张温庭筠的“筠”字读“jūn”,还需要找到某些联系作为理由。

但是,以上都是推想,都不如直接去查查唐朝的字典管用,如果

能找到唐朝的字典的话。

唐朝曾经有一部《唐韵》,可惜失传很久了。但是,宋朝的《广韵》(即《大宋重修广韵》)还在。

我的手里没有《广韵》,但是有《辞源》和《王力古汉语字典》,还有《汉语大词典》和《汉语大字典》。以上这些严肃认真的汉语工具书都转引了《广韵》的反切注音。

据查可知,“筠”这个字在《说文解字》中还没有,而在《广韵》中“筠”只有“为赟切”(yún)这一个读音。

也就是说,宋朝的字典上,“筠”字还没有“jūn”这个读音。那么,我们就应该把唐朝的“筠”字读作“为赟切”(yún)。

结论:温庭筠的“筠”字读“yún”。

温庭筠的词

梦江南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梦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玉胡蝶

秋风凄切伤离,行客未归时。

寒外草先衰,江南雁到迟。

芙蓉凋嫩脸,杨柳堕新眉。

摇落使人悲,肠断谁得知?

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贴绣(一作著绮)罗襦,双双金鹧鸪。菩萨蛮

夜来皓月才当午,重帘悄悄无人语。深处麝烟长,卧时留薄妆。

当年还自惜,往事那堪忆。

花露(一作落)月明残,锦衾知晓寒。菩萨蛮

蕊黄无限当山额,宿妆隐笑纱窗隔。相见牡丹时,暂来还别离。

翠钗金作股,钗上蝶双舞。

心事竟谁知?月明花满枝。

菩萨蛮

翠翘金缕双鸂鵣,水纹细起春池碧。池上海棠梨,雨晴红满枝。

绣衫遮笑靥,烟草粘飞蝶。

青琐对芳菲,玉关音信稀。

菩萨蛮

杏花含露团香雪,绿杨陌上多离别。

灯在月胧明,觉来闻晓莺。

玉钩褰翠幕,妆浅旧眉薄。

春梦正关情,镜中蝉鬓轻。

菩萨蛮

宝函钿雀金鸂鵣,沉香阁(一作关)上吴山碧。

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

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

鸾镜与花枝,此情谁得知。

菩萨蛮

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

门外草萋萋,送君闻马嘶。

画罗金翡翠,香烛销成泪。

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王琪《望江南·江南月》鉴赏及译文答案

王琪《望江南·江南月》鉴赏及译文答案 《望江南·江南月》 宋代:王琪 江南月,清夜满西楼。云落开时冰吐鉴,浪花深处玉沉钩。圆缺几时休。 星汉迥,风露入新秋。丹桂不知摇落恨,素娥应信别离愁。天上共悠悠。 《望江南·江南月》译文 天朗气清的秋夜,皎洁的月光洒满西楼。云堆散开时,圆月如明镜高悬夜空;浪花绽放深处,缺月似玉钩沉落江心。月圆月缺何时才能停止啊! 银河迢迢,不觉又是金风玉露的新秋。月中丹桂不会因秋而凋零;月中嫦娥离群索居,无休止的孤寂的生活中,肯定体验到了离别的 痛苦。人间离人和天上嫦娥,都为月缺人分离、月圆人未圆而黯然 神伤。 《望江南·江南月》注释 星汉:指银河。 迥:远。 素娥:嫦娥。 《望江南·江南月》赏析 这是一首咏月词。 “江南月,清夜满西楼。”这首词开头两句是说,一个天朗气清的秋夜,明亮的月光洒满了西楼。

“云落开时冰吐鉴,浪花深处玉沉钩。”三、四句是说,云堆散开之时,圆月如冰鉴(镜)高悬天宇;浪花绽放深处,缺月似玉钩沉落江心。 前句写天上月,“鉴”写月圆。后句写江中月,“钩”写月缺。本应是“冰鉴”、“玉钩”为词,作者以动词“吐”、“沉”隔开名词词组“冰鉴”、“玉钩”,这样冰、玉状月色的皎洁;鉴、钩描明月的形态。不仅句式上易板为活,有顿挫峭折之妙;而且词意上也用常得奇,颇具匠心。 “圆缺几时休。”上片结句是说,月升月落,月圆月缺,不知重复了多少次。 上片结句既承接收拢了前两句,又以月圆月何时了的感慨,十分自然的开启了下片,转入一个新的意境。 “星汉迥,风露入新秋。”下片前两句是说,斗转星移,银河迢迢,不觉又是金风玉露的新秋。 “丹桂不知摇落恨,素娥应信别离愁。”这两句是说,月中丹桂四时不谢,它不会因为秋天而凋零;但月中嫦娥离群索居,在无休止的孤寂生活中,肯定体验到了离别的痛苦。“” 丹桂,神话传说月中有桂树,高五百丈,斫之,树创随合(见段成式《酉阳杂俎·天咫》)素娥,嫦娥的别称。“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嫦娥》)。 “天上共悠悠。”末句是说,人间离人和天上嫦娥,都为月缺人分离、月圆而人未圆而黯然神伤。悠悠,忧思绵远的样子。一个“共”字,道出了人间离人和天上嫦娥,都为月缺人分离、月圆人未圆而黯然神伤,收到了“一石击两鸟”的艺术效果。 这首词以咏物为主,写景生动,体物精微;在咏物中抒怀,借夜月的圆缺不休,表人事的聚散不定;以嫦娥的知离愁,写出人间的悲欢离合。结句含蓄蕴藉,意境悠远。 《望江南·江南月》作者介绍

温庭筠《梦江南·梳洗罢》阅读答案

温庭筠《梦江南·梳洗罢》阅读答案 引导语:《望江南·梳洗罢》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词作。这是一首写闺怨的小令。下面我们来做一下这首词的阅读训练题。梦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试题] (1)这首小令写一女子登楼远眺、盼望归人的情景,表现了女子____________的情怀。 (2)独倚二字,既写女子的_________之情,又写好_________之态,与后句千帆暗成对比。 (3)脉脉、悠悠两个叠词,用______、______修辞手法,表面写水,暗写女子_______。 (4)结尾一个断字,形象写出女子_____ ______。 (5)独倚句十分感人,请你赏析。 (6)概括全词的内容。 答案: (1)她失望与惆怅 (2)孤寂落寞优雅倚栏 (3)拟人、暗喻望穿秋水 (4) 失望与悲伤 (5)一个独字,既实写主人公的状态,也暗示其内心的孤寂;一个倚字表现等待已久,为下句过尽千帆写思妇的等待之久和江上的船只之多,反映出思夫失望之深。 (6)本词以精粹的语言,含蓄深致的刻划了一个倚楼独望、愁肠百结的思妇形象,充分揭示了她由希望到失望再到绝望的痛苦心情,表现了词人对不幸妇女的深切同情。 阅读练习二: 1、梳洗罢这三个字能揭示出这位女子的什么心态? 女为悦己者容,倚楼眺望之前用心梳洗的经过和急切盼望重逢的心情。她精心梳理,说明她相信爱人一定会回来,心中充满希望。

2、独倚望江楼中哪个字最能说明女子怎样的生活状态? 独这个字写尽了她的孤独和期盼。 3、过尽千帆皆不是这句话中你能不能体会出她的心理变化? 从希望是到发现不是,写出了女子一次次从希望到失望的过程,让人为之心碎。 4、从这首词中你认为她等了多长时间? 从斜晖可以看出她等了一天,而从全文,我们却能读出,以前她可能在这里等过,而以后,她也将继续她的等候,直到爱人归来。 5、斜晖脉脉水悠悠一句描绘了什么意境?请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答:夕阳余晖斜拂江面,绿水悠悠而去,人不见,景依旧。 阅读练习三: 1,从词的长短来看,这首词属于其中的。词的别称有、等。 2,过尽一词内涵的意思有两层,分别是和。 3,简析斜晖脉脉水悠悠的表现手法和作用。

《望江南》解析及练习题

《望江南》解析及练习题 温庭筠《望江南》(小令)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1.词人简介:唐代诗人、词人,字飞卿,花间派的重要作家之一,被称为花间派的鼻祖。他的词多写闺情,音律和谐,主导风格秾艳、精巧,在词史上有较大的影响。 2.花间词派:晚唐五代词派。五代后蜀赵崇祚选录唐末五代词人18家作品500首变成《花间集》。其内容多为离思别愁、闺情绮怨,但文字精工、艺术成就较高,对后世词作影响较大。 3.内容理解:这是一首风格清新、明快的小词。语言简洁,情意深远,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个倚楼等待离人归来,却一再失望的思妇的形象,写出了这一女子孤单寂寞的生活处境和盼望心上人归来的殷切心情。全词没有粉饰、刻板之语,多用白描、直叙的手法,却又含蓄、细腻。 4.意象的积累 提示:意象即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在比较文学中,意象的名词解释是:所谓“意象”简单说来,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 ⑴梳洗 ⑵独倚楼

⑶李商隐《无题》(其一):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裾。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 ⑷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⑸无言谁会凭栏意——柳永《蝶恋花》〔千古名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就出自这首词〕 ⑹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柳永《八声甘州》 ⑺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春水。(下片)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5.真题考你 ﹍﹍﹍﹍﹍,﹍﹍﹍﹍﹍﹍﹍﹍﹍﹍。过尽千帆皆不是,﹍﹍﹍﹍﹍﹍﹍﹍﹍。(温庭﹍﹍《望江南》) 过尽千帆皆不是,﹍﹍﹍﹍﹍﹍﹍﹍﹍﹍。(温庭﹍﹍《望江南》)(2009深圳市中考题) 过尽千帆皆不是,﹍﹍﹍﹍﹍﹍﹍﹍﹍。﹍﹍﹍﹍﹍﹍﹍。(﹍﹍﹍﹍《望江南》) 温庭筠《望江南》中描绘了思妇盼望之切,相思之苦、忧愁之深的词句是:﹍﹍﹍﹍﹍﹍﹍﹍﹍﹍,﹍﹍﹍﹍﹍﹍﹍﹍﹍﹍,﹍﹍﹍﹍﹍﹍﹍﹍。 《望江南》一词的主旨句是:﹍﹍﹍﹍﹍﹍﹍﹍。

古诗望江南·梳洗罢翻译赏析

古诗望江南·梳洗罢翻译赏析 《望江南·梳洗罢》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温庭筠。其古诗全文如下: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前言】 《望江南·梳洗罢》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词作。这是一首写闺怨的小令。此词以江水、远帆、斜阳为背景,截取倚楼颙望这一场景,以空灵疏荡之笔塑造了一个望夫盼归、凝愁含恨的思妇形象。全词表现了女主人公从希望到失望以致最后的“肠断”的感情,情真意切,语言精练含蓄而余意不尽,没有矫饰之态和违心之语,风格清丽自然,是温词中别具一格的精品。 【注释】 ⑴望江南:又名“梦江南”“忆江南”,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段安节《乐府杂录》:“《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德裕)镇浙日,为亡妓谢秋娘所撰,本名“谢秋娘”,后改此名。”《金奁集》入“南吕宫”。小令,单调二十七字,三平韵。 ⑵梳洗:梳头、洗脸、化妆等妇女的生活内容。 ⑶独:独自,单一。望江楼:楼名,因临江而得名。 ⑷千帆:上千只帆船。帆:船上使用风力的布蓬,又作船的代名词。皆:副词,都。 ⑸斜晖:日落前的日光。晖:阳光。脉脉:本作“眽眽”,凝视

貌。《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有“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后多用以示含情欲吐之意。 ⑹肠断:形容极度悲伤愁苦。白苹(pín):水中浮草,色白。古时男女常采苹花赠别。洲:水边陆地。 【翻译】 梳洗完毕,独自一人登上望江楼,倚靠着楼柱凝望着滔滔江面。上千艘船过去了,所盼望的人都没有出现。太阳的余晖脉脉地洒在江面上,江水慢慢地流着,思念的柔肠萦绕在那片白苹洲上。 【赏析】 《望江南·梳洗罢》是一首闺怨词,写的是思妇楼头,望人不归。只有二十七个字,为词中的小令。“词之难于令曲,如诗之难于绝句”,“一句一字闲不得”(《白香词谱笺》)。起句“梳洗罢”,看似平平,“语不惊人”。但这三个字内容丰富,给读者留了许多想像的余地。这不是一般人早晨起来的洗脸梳头,而是特定的人物(思妇),在特定条件(准备迎接久别的爱人归来)下,一种特定情绪(喜悦和激动)的反映。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常以“炉薰阖不用,镜匣上尘生。绮罗失常色,金翠暗无精”之类的描写来表现思妇孤寂痛苦的生活和心情。此篇用法有所不同,离别的痛苦,相思的寂寞,孤独的日子似乎就要过去,或者说她希望中的美好日子似乎就要来到,于是,临镜梳妆,顾影自怜,着意修饰一番。结果是热烈的希望之火遇到冰冷的现实,带来了深一层的失望和更大的精神痛苦,重新又要回到“明镜不治”“首

望江南 温庭筠

《望江南》 教学目标: 1.理解这首词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品味诗歌语言。 3.培养想象力,感受诗歌的画面美。 教学重点:体会情感,品味语言。 教学难点:培养想象力,感受诗歌的画面美。教学设想: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熟读成诵。品味词的语言,感知词作的意境。 教学方法;品读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视频导入 二、朗读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和重读。(多媒体显示)【字音:筠yún倚(yǐ)脉脉(mò)蘋(pín)】 【停顿: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重音:"独""尽""千帆""皆不是""脉脉""悠悠""肠断"。】 2、对照下面注释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词的内容。(多媒体显示) 【梳洗:梳头洗脸、化妆等妇人的生活内容。独:独自,单一。望江楼:楼名,因临江而得名。千帆:上千只帆船;帆:船上使用风力的布蓬,又作船的代名词。这里是借代。皆:副词,都。不是:不是(自家夫君归来之船)。斜晖:日落前的日光;晖:阳光。脉脉:默默含情达意的样子。这里形容阳光微弱。这里是拟人。肠断:形容极度悲伤愁苦。白蘋;一种开白花的水草,蕨类植物。洲:水边陆地。】 3、探讨本诗的感情基调。 4、指名读,展示学生诵读古代诗歌的能力。 5、听配乐朗诵(或老师范读),体会朗读古代诗歌的方法。 6、指导学生朗读,再次自由朗读, 7、全班齐读。 三、赏析全词 1解题:《望江南》,词牌名,又名《忆江南》,其它名称还有:《江南好》、《望江楼》、《梦江南》等。单调二十七字,三平韵。中间七言两句,以对偶为宜。 2作者简介:温庭筠:(约812—870) 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晚唐著名诗人,他生而貌丑,但才思敏捷,诗词俱佳,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温庭筠是中国第一位大量写词的文人,他的词多写妇女生活,形成了以绮艳香软为特征的花间词风,成为“花间派”的创始者,婉约派的先驱。 3、师生探究: 词文赏析:写人的是哪几句,表达什么情?写景的是哪几句,它的作用是什么?抒情的是那几句,抒发了什么情? (1)这位风流才子笔下的主人公是什么人?(一个女子)写了什么内容?(一个女子盼望丈夫归来)这位女子的心情怎样?(盼望、孤独寂寞、忧愁) (2)你从哪些词读出了“盼望”?(梳洗罢)(过尽千帆皆不是)你从哪些字词读出了“孤独寂寞”?(独倚)你从哪些字词读出了“忧愁”?(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3)从“梳洗罢”字中,应该可以读出几层意思,如果将“罢”换成“了”“唉”行不行?

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鉴赏试题答案及赏析

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鉴赏试题答案及赏析 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鉴赏试题答案及赏析 望江南 超然台①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②寒食:清明前一 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答案 表现的是无奈、苦涩的心情。登超然台望见的景色,引起了作者的乡思,但 他无法回家,因此只能在酒醒之后苦涩地“咨嗟”不已,无奈地说:“休对”老朋友说什么乡思之愁,“且将”新火煮新茶聊以自慰吧! 上片描写的是超然台下“春未老”之景;下片抒发的是春虽未老,人却在无奈之中的思乡之情。这首词因景生情,情景交融。 解析

这首词作于熙宁九年暮春,在密州任上。作者登超然台,眺望满城烟雨,触 动了乡思,写下了这首词。上片写登台时所见城中景象,包括三个层次。首先以 春柳在春风中的姿态“风细柳斜斜”,点明当时的季节特征:春已暮而未老。其次,以“试上”二句,直说登临远眺,而“半壕春水一城花”,在句中设对,以 春水、春花,将眼前图景铺排开来。然后以“烟雨暗千家”作结。下片写情,乃 触景生情,前两句进一步将登临的时间点明,寒食过后,可另起“新火”,由眼 前之景触动思归之欲,而不能满足,只好自我开解,“休对”“且将”是最好的解脱办法,也是最切实的解脱办法,于是进一步申明:必须超然物外,忘却尘世 间的一切,而抓紧时机,借诗酒以自娱。

李煜《望江南·多少恨》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李煜《望江南·多少恨》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译文: 昨夜的梦里存有多少恨意!梦中的景象,还像以前我还是故国君主时,常在上苑游玩,车子如流水穿过,马队像长龙一样川流不息。正是百花烂漫的春天,还吹着融融的春风。 相关试题及阅读答案 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有人说这是一首极尽繁华之作;有人说这是一段凄凉无限之吟唱。 (1)你读出了什么? 答:从表面看(特别是后三句),这首词写的是对往昔繁华的眷恋,但实际上是表达梦醒后其处境无限凄凉。作者通篇不对当前处境作正面描写,而是通过这场繁华生活的梦境进行有力的反衬。梦境越是繁华热闹,梦醒后的悲哀便越是浓重;对昔日繁华的眷恋越深,今日处境越凄凉。答案应包括三个方面:(1)读出了什么?表达梦醒后其处境无限凄凉,表达对往昔繁华的眷恋、怀念、思念,;极尽故国的繁华热闹, (2)请从艺术手法运用的角度谈谈你对这首词的看法。 答: 这是南唐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有人说这是一首极尽故国繁华之作;有人说这是一段凄凉无限之吟唱。你读出了什么? 答:从表面看,这首词写的是对往昔繁华的眷恋,但实际是表达梦醒后其处境无限凄凉。 请从艺术手法运用的角度对这首词作简要的赏析。 答:作者通篇不对当前处境作正面描写,而是通过这场繁华生活的梦境进行有力的反衬。梦境越是繁华热闹,梦醒后的悲哀便越是浓重;对旧日繁华眷恋越深,今日处境越凄凉。 赏析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开头陡起,小词中罕见。所恨的当然不是昨夜梦魂中的情事,而是昨夜这场梦的本身。梦中的情事固然是词人时时眷恋着的,但梦醒后所面对的残酷现实却使他倍感难堪,所以反而怨恨起昨夜的梦来了。二句似直且显,其中却萦纡沉郁,有回肠荡气之致。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三句均写梦境。还似二字领起,直贯到底。往日繁华生活内容纷繁,而记忆中最清晰、印象最深刻的是游上苑。在无数次上苑之游中,印象最深的热闹繁华景象则是车如流水马如龙。此语用在这里,极为贴切。它出色地渲染了上苑车马的喧阗和游人的兴会。 紧接着,又再加上一句充满赞叹情味的结尾花月正春风。在实际生活中,上苑游乐当然不一定都在花月正春风的季节,但春天游人最盛,当是事实。这五个字,点明了游赏的时间以及观赏对象,渲染出热闹繁华的气氛;还具有某种象征意味象征着在他生活中最美好,最无忧无虑、春风得意的时刻。花月与春风之间,以一正字勾连,景之袱丽、情之浓烈,一齐呈现。这一句将梦游之乐推向最高潮,而词却就在这高潮中陡然结束。 从表面看,似乎这首词所写的就是对往昔繁华的眷恋,实际上作者要着重表达的倒是另外一面处境的无限凄凉。但作者却只在开头用多少恨三字虚点,通篇不对当前处境作正面

温庭筠梦江南阅读答案及赏析

温庭筠梦江南阅读答案及赏析 本文是关于温庭筠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引导语:《梦江南·千万恨》为唐代诗人温庭筠所著。这首词以意境取胜,刻画了一个满怀深情盼望丈夫归来的思妇形象。梦江南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阅读训练 ⑴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2分) 答案:“恨”是指思妇对于远在天涯的丈夫的思念。由于丈夫久远不归,思妇这思念便上升为一种怨恨,越怨恨,越见思妇思念之深之切。 标准答案: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 ⑵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悲戚哀伤、愁思难遣、孤独寂寞、青春流逝的主人公形象。主人公夜深望月寄相思,而山月无情,全然不懂主人公一腔心事,自然也就无从传递相思情了;眼前百花白白飘落,水风全然不知也不觉更无怜,却依然催落一地华英,暗喻主人公的青春消逝却无人怜的哀怨。情景交融,委婉含蓄。

标准答案: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 ⑶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4分) 答案:碧云在空中飘忽不定,最终消沉在天边,结句利用象征的手法,用“碧云斜”象征人的心情消沉;用碧云的飘忽不定象征人的心神不宁。以景结词,委婉含蓄,蕴味悠长,而又情景交融。 标准答案:借景抒情。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天际,以碧云摇曳表现心绪的不宁,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 [解析]此词属于小令,短小精悍,完全解读得细细品味其中每个字。同时得注意其中的中学课本常遇见的“天涯”(“天涯共此时”)“山月”(“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碧云”(“碧云天,黄叶地”)等意象以及情景交融的诗句、词句。 【赏析】 首句直出“恨”字,“千万”直贯下句“极”字,并点出原因在于行入远“在天涯”,满腔怨恨喷薄而出。“山月”三句写景,旨在以无情的山月、水风、落花和碧云,与“千万恨”、“心里事”的有情相形,突出思妇内心的悲戚和哀伤。 旧称温词香软,以绮靡胜。《花间集》中所载,亦确多秾丽之作。这首《梦江南》,在风格上却迥然不同。非但开门见山,直抒胸臆,而且不假堆砌,纯用白描,全无“裁花剪叶,镂玉雕琼”的藻绘习气。在温词中虽为别调,却属精品。一开口便作恨极之语,全没些子温柔

温庭筠诗词:《梦江南·千万恨》原文译文赏析

温庭筠诗词:《梦江南·千万恨》原文译文赏 析 《梦江南·千万恨》 唐代: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译文】 虽有千头万绪之恨,但恨到极点的是那远在天涯的人儿久不归来。苍山上空悬挂的明月不知我心中愁事。水面上低吟的风吹落水旁花瓣飘落眼前,远空摇曳的碧云在晚风的吹拂下微微斜行。 【注释】 梦江南:本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原名“望江南”,又名“忆江南”等。

恨:离恨。 天涯:天边。指思念的人在遥远的地方。 摇曳:犹言摇荡、动荡。 【赏析】 这首词以意境取胜,通过描写思妇在孤单的月光下独自思念的情景,表现了其内心的悲戚和哀伤。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首句直出“恨”字,“千万”直贯下句“极”字,并点出原因在于所恨之人远“在天涯”,满腔怨恨喷薄而出。说“恨”而有“千万”,足见恨之多与无穷,而且显得反复、零乱,大有不胜枚举之概。虽有千头万绪之恨,但恨到极点的事只有一桩,即远在天涯的那个人久不归来。这是对全词的主旨作正面描写。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二句,初读感受亦自泛泛;几经推敲玩味,才觉得文章本天成,而妙手得之却并非偶然。上文正面意思既已说尽,故这两句只能侧写。词中抒情主人公既有“千万恨”,说她“心里”有“事”当然不成问题;但更使她难过的,却在于“有恨无人省”。她一天到晚,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却无人能理解她的心事,只有山月不时临照闺中而已。不

说“人不知”,而说“山月不知”,则孤寂无聊之情可以想见.这是一层。夫山月既频来相照,似乎有情矣;其实却是根本无情的。心里有恨事,当然想对人倾诉一下才好,但平时并可以倾诉的对象亦无之。好容易盼到月亮来了,似乎可以向它倾诉一下,而向月亮倾诉实等于不倾诉,甚至比根本不倾诉时心情还更坏些!于是“山月不知心里事”也成为这个主人公“恨”的内容之一了。这是又一层。至于说“不知心里事”的是“山月”而不是其他,这也是经过作者精心选择的。李白《静夜思》:“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令本通作“望明月”)望山月能使客子思乡.当然也能使闺人怀远。况且山高则月小,当月逾山尖而照入人家时必在夜深。这就点明词中女主人公经常是难以入眠的。这是第三层。《诗·邶风·柏舟》:“日居月诸,胡迭而微。”以日月喻丈天,原是传统比兴手法。然则这一句盖谓水阔山长,远在天涯的丈夫并不能体谅自己这做妻子的一片苦心也。这是第四层。 “水风”句与上联角度虽异,意匠买同。夜里看月有限,昼间看花也还是有恨。看花原为了遣闷,及至看了,反倒给自己添了烦恼。况上句以月喻天,则此句显然以花自喻。借花落,正是惜自己年华之易谢:花开花落正如人之有青年老年,本是自然现象;但眼前的花却是被风吹落的。“空落”者、白白地吹落,无缘无故地吹落之谓;这正是《诗·小雅·小弁》中所谓的“维忧用老”一语(《古诗十九首》则云“思君令人老”)的形象化,而不仅是“恐年岁之不吾与”这一层意思了。

2017年南京市雨花台区2017届中考语文二模试卷(答案+解析)

2017年南京市雨花台区中考模拟试卷(二) 注意事项: 1.本试卷6页,共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案一律用黑色墨水笔写在答卷纸上,不能写在本试卷上,标“▲”处表示此处的答案应写在答卷纸上。 一(26分) 1.请在田字格内用正楷或行楷抄写下面的句子。(3分) 2.用诗文原句填空。(10分) (1)欲把西湖比西子,▲。(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2)▲,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3)▲,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4)▲,肠断白蘋洲。(温庭筠《望江南》) (5)▲,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6)斯是陋室,▲。(刘禹锡《陋室铭》)(7)而那过去了的,▲。(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8)“▲”,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朱自清《春》)(9)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唱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让无数的中华儿女潸然泪下,我们不由得想起孔子在河边的那声感叹:“▲,▲。”(用《论语·子罕》中的句子填写) 3. 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哺.育(pǔ)宽恕.(shù)苦心孤诣.(yì) B.祈.祷 (qǐ) 狩.猎(shòu)相形见绌.(chù) C.污秽.(huì)称.职(chèn)随声附和.(hè) D.收敛.(liǎn)殷.红(yīn)鲜.为人知(xiān) 4.下列词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啜泣葱笼一瞬间翻来覆去 B.地窖深邃水墨画骇人听闻 C.喧闹取缔中轴线头晕目眩 D.怂恿娴熟文绉绉戛然而止 5.请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四字短语。 (3分) 雨花台区地处南京主城西南,长江之滨,雨花台畔。 它是人文荟萃之地。南朝时,帝王在这里修寺庙,兴佛教;南宋,岳飞在这里筑壁垒,抗金兵;明清,文学家屈大均、吴敬梓在这里留足迹,传佳话。

温庭筠《望江南》原文解析及翻译赏析

温庭筠《望江南》原文解析及翻译赏析 望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 O 洲。 【注释】: 1.梳洗:梳头洗脸、化妆等妇人的生活内容。 2.独:独自,单一。望江楼:楼名,因临江而得名。 3.千帆:上千只帆船;帆:船上使用风力的布蓬,又作船的代名词。 4.皆:副词,都。不是:不是(自家夫君归来之船)。 5.斜晖:日落前的日光;晖:阳光。脉脉:默默含情达意的样子,这里是拟 人手法。 6.肠断:形容极度悲伤愁苦。白 O;一种开白花的水草,蕨类植物。 7.洲:水边陆地。 【作者简介】: 温庭筠(约 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 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 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 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 商隐 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 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 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 奁集》。 【朗读节奏划分】: 望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 O 洲。 【写作背景】: 《望江南》是一首清新、明快的词,这首词主要表现了一位因心爱的人远行 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 【翻译】: 梳洗化妆已罢,独自倚靠在望江楼上(眺望)。 过完了上千只船儿都不是(心上人船只), 只有日落前的余辉含情凝睇着悠悠 江水,(让人日日)愁肠寸断于白蒴洲头。 【翻译二】: 梳洗完毕,独自一人登上望江楼,倚靠着楼柱凝望着滔滔江面。千帆过尽盼 望的人都没有出现,太阳的余晖脉脉地洒在江面上,江水慢慢地流着,思念的柔 肠萦绕在那片白频洲上。 【简析】: 词中痴情女子对爱人的思念,真挚感人。望江楼上悄然独立,只为能找寻心 上人的归踪。夕阳西下,万舟驶过,仍没有爱人的身影。中人那悠悠流水,缓缓 东流。心中的爱与恨,相思与失望交织一起,怎不令人黯然神伤! 【赏析一】: 这是一首言简意丰的闺怨词, 短短 27 字含蓄不尽地描摹出思妇的千般柔情, 倾倒古今无数读者。 开头“梳洗罢”三字是略含喜庆的序幕,含有一派深情。正如司马迁《报任 安书》所说,“士为知己者用,女为悦己者容。”古时交通不便,信息难通,思 妇的心上人虽无归期,但又有随时随地、突然回家的可能性,故此妇每日有此梳 妆的功课,一丝不苟,理云鬓,施粉黛,成此柔媚风流之体态。俗语说“久别胜 新婚”, 思妇不仅时刻盼望着丈夫回来, 而且要在丈夫来到时一展自己的照人光 彩与青春魅力,唤醒其久违了的夫妻情爱,提高久别乍逢时的爱情质量!“独倚 望江楼”是上句“梳洗罢”之后心理及行为的继续与深化, 独倚望江楼, 天际识 归舟,其情殷殷,希望满怀;又是一个充满激情的一天,多么不同寻常而富有美 感。此句“独”字也有特殊含义,思妇打扮得如此俏丽动人又怕人见,是她羞惭 心理的写照。故思妇眺望、企盼情人之举动又有怕人识见的羞怯心绪,是思妇特 殊身份的表征,有一种凄清的美感效果。 从“梳洗”到“望尽千帆”是一个漫长难耐的焦躁时光, 然而却是迷离着玫 瑰色梦幻的希望时期。 接下来“皆不是”一语猝然将这梦幻扯破, 重新将思妇抛

古代诗歌赏析汪元量《望江南·幽州九日》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 题。望江南·幽州九日① 汪元量② 官舍悄,坐到月西斜。永夜角声悲自语,客心愁破正思家。南北各天涯。 肠断裂,搔首一长嗟。绮席象床寒玉枕,美人何处醉黄花。和泪捻琵琶。【注】①幽州,元都城所在地,即现在的北京一带。九日,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②汪元量∶原为南宋官延琴师,在1276 年(元世祖至元十三年)的初秋,被元兵俘虏,遣送到幽州。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开头三句写重阳节词人心绪如麻,夜不能寐,沉思默想一直到月沉西山,长夜中响起的角声也似在诉说悲伤。 B.上片写景运用视听结合和拟人的手法,衬托了深夜的寂静,渲染了凄凉的气氛,也暗示出词人身在官舍的心境。 C.下片"绮席"两句写词人讽刺以前在南宋拥金枕玉的"美人",忘了亡国之痛,陪着征服者饮酒赏花,醉生梦死。 D.末句"和泪捻琵琶"动作描写真切,把感情外化为有形,呼应上片"悲""愁",委婉地表达出内心的悲痛和无奈。 15.词人为什么会"肠断裂"?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方柄圆凿"意思相近,体现了孔子《论语》中"道不同,不相为谋"的处世之道。 (2)韩愈《马说》中,面对千里马的遭遇,作者通过"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出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 (3)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主"与"客"在吟咏诗文,化用了《诗经·陈风·月出》中的诗句。 14.C 15.①故国不再、亡国被俘的屈辱。面对被囚禁的境况,怀想旧日南宋宫廷的繁华,深感悲痛。②佳节思亲、夜不能寐的孤独。重阳节在旅馆思念家人,长夜无眠,搔首长叹。(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

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翻译赏析

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翻译赏析 本文是关于温庭筠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望江南·梳洗罢》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温庭筠。其古诗全文如下: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前言】 《望江南·梳洗罢》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词作。这是一首写闺怨的小令。此词以江水、远帆、斜阳为背景,截取倚楼顒望这一场景,以空灵疏荡之笔塑造了一个望夫盼归、凝愁含恨的思妇形象。全词表现了女主人公从希望到失望以致最后的“肠断”的感情,情真意切,语言精练含蓄而余意不尽,没有矫饰之态和违心之语,风格清丽自然,是温词中别具一格的精品。 【注释】 ⑴望江南:又名“梦江南”“忆江南”,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段安节《乐府杂录》:“《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德裕)镇浙日,为亡妓谢秋娘所撰,本名“谢秋娘”,后改此名。”《金奁集》入“南吕宫”。小令,单调二十七字,三平韵。 ⑵梳洗:梳头、洗脸、化妆等妇女的生活内容。 ⑶独:独自,单一。望江楼:楼名,因临江而得名。 ⑷千帆:上千只帆船。帆:船上使用风力的布蓬,又作船的代名

词。皆:副词,都。 ⑸斜晖:日落前的日光。晖:阳光。脉脉:本作“眽眽”,凝视貌。《古诗十九首》有“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后多用以示含情欲吐之意。 ⑹肠断:形容极度悲伤愁苦。白蘋(pín):水中浮草,色白。古时男女常采蘋花赠别。洲:水边陆地。 【翻译】 梳洗完毕,独自一人登上望江楼,倚靠着楼柱凝望着滔滔江面。上千艘船过去了,所盼望的人都没有出现。太阳的余晖脉脉地洒在江面上,江水慢慢地流着,思念的柔肠萦绕在那片白蘋洲上。 【赏析】 《望江南·梳洗罢》是一首闺怨词,写的是思妇楼头,望人不归。只有二十七个字,为词中的小令。“词之难于令曲,如诗之难于绝句”,“一句一字闲不得”(《白香词谱笺》)。起句“梳洗罢”,看似平平,“语不惊人”。但这三个字内容丰富,给读者留了许多想像的余地。这不是一般人早晨起来的洗脸梳头,而是特定的人物(思妇),在特定条件(准备迎接久别的爱人归来)下,一种特定情绪(喜悦和激动)的反映。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常以“炉薰阖不用,镜匣上尘生。绮罗失常色,金翠暗无精”之类的描写来表现思妇孤寂痛苦的生活和心情。此篇用法有所不同,离别的痛苦,相思的寂寞,孤独的日子似乎就要过去,或者说她希望中的美好日子似乎就要来到,于是,临镜梳妆,顾

望江南 唐 温庭筠

望江南唐温庭筠 主题本词写一女子登楼远眺,盼望亲人远归的情景,表现了她失望和怅惘的情怀。本词写于李清照南渡之后。词人采用第一人称的口吻,用深沉忧郁的旋律,塑造了一个在孤苦凄凉的环境中流荡无依的才女形象,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 1.“梳洗罢”这三个字能揭示出这位女子的什么心态? 女为悦己者容”,她精心梳洗说明她相信爱人一定会回来,心中充满希望。 2.“独倚望江楼”中哪个字最能说明女子的生活状态? “独”这个字写尽了她的孤独和期盼。 3.“过尽千帆皆不是”这句话中你能不能体会出她的心理变化? “过尽千帆皆不是”从“希望是”到发现“不是”,写出了女子一次次从希望到失望的过程,让为之心碎。4.就时间而言,从清晨写到黄昏; 就景物而言,从楼头、千帆写到斜晖、江水,又写到白蘋洲; 就人物情感而言,从希望到失望以至最后的“肠断”。 景物层出,情感起伏。全词没有粉饰、刻板之语,多用白描、直叙的手法,却又含蓄、细腻,显示了它高度概括、凝练的特点。 5.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一句中你认为哪个词用得好?请说出理由(5分) 我认为“独”字写尽了思妇无限的孤独也寂寞之情。 6、"脉脉"、"悠悠"两个叠词,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面写水,暗写女子望穿秋水的眼神。(5分) 7、“斜晖脉脉水悠悠”一句描绘了什么意境?请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5分) 描绘了斜阳余晖欲落未落,含情脉脉,不尽的江水也似乎懂得她的心情,悠悠无语向远方流去。8.“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词说明了什么? “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动词写出了作者试图排遣愁绪的做法,前两个词给人一种希望,好像可以为作者松一口气,而“只恐”又让人跌落到作者的万丈愁绪中,三个词写出了作者的沉重、无奈。又紧紧抓住了作者的心。 9.本文是如何抒发作者感情的? 作者通过景色、典型细节来抒情,即间接抒情。也有直接抒情,如“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使文章的风格既含蓄又直朴、率真。 望江南·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蓣洲。 [评析]:词写一个女子盼望意中人归来的心情,以“望”字贯串全文。望的结果是肝肠寸断。 1、下面对《望江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A、“梳洗罢”才“独倚望江楼”,表明她精心打扮,是为了时刻准备心上人的归来,“女为悦已者容”,一个“独”字,写出了妇女只希望一个人静静等待思念的人归来的心态。 B、“斜晖脉脉水悠悠”表面上是写水,实际上也是喻望穿秋水的眼神——那每天不知疲倦地注目的眼神。 C、这首词写一女子登楼远眺,盼望归人的情景,表现了她失望和怅惘的情怀。 D、温庭筠的这首小词一洗常见的浓艳风格,写得清新淡雅,空灵秀丽,而又朴实自然。后人评价说:“绝不着力,而款款深深,低徘不尽”。 一、《望江南》 1 词中写思妇晚妆初罢即登楼望江,等待征人归来的词句是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2 词中通过眼前中所见,烘托出一种空旷无聊、怅然若失之感的词句是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3 词中表现思妇看到与丈夫昔日分手之处,愈觉神伤的词句是

望江南王琪阅读答案

篇一:望江南王琪阅读答案 篇二:望江南王琪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下面的问题。●望江南王琪江南月,清夜满西楼。云落开时冰吐鉴,浪花深处玉沉钩。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下面的问题。●望江南王琪江南月,清夜满西楼。云落开时冰吐鉴,浪花深处玉沉钩。圆缺几时休。星汉迥,风露入新秋。丹桂不知摇落恨,素娥应信别离愁。天上共悠悠。(1)赏析“云落开时冰吐鉴,浪花深处玉沉钩”描绘的景象,并分析其中蕴含作者的感情。(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阙的后面三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表现了作者什么感情?(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上句写天上月,云堆散开之时,圆月如冰鉴(镜)高悬天宇;下句写江中月,浪花绽放深处,缺月似玉钩沉落江心。前句“鉴”写月圆,后句“钩”写月缺,这样冰、玉状月色的皎洁;鉴、钩描明月的形态。夜月的圆缺不休,象征人事的聚散无常;嫦娥的形象寄寓深沉而痛切的离愁。(2)运用了衬托(对比)的表达技巧。月中丹桂四时不谢,虽然它不会因秋而凋零;但衬托出嫦娥离群索居, “天上共悠悠”,道出了人间离人和天上嫦娥,在无休止的孤寂的生活中体验到了离别的痛苦。 都为月缺人分离、月圆人未圆而黯然神伤。嫦娥的形象寄寓深沉而痛切的离愁,写尽了人间的悲欢离合。八、无篇三:望江南王琪阅读答案 篇四:望江南王琪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下面的问题。●望江南王琪江南月,清夜满西楼。云落开时冰吐鉴,浪花深处玉沉钩。圆缺几时休。星汉迥,风露入新秋。丹桂不知摇落恨,素娥应信别离愁。-语文-魔方格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下面的问题。●望江南王琪江南月,清夜满西楼。云落开时冰吐鉴,浪花深处玉沉钩。圆缺几时休。星汉迥,风露入新秋。丹桂不知摇落恨,素娥应信别离愁。天上共悠悠。(1)赏析“云落开时冰吐鉴,浪花深处玉沉钩”描绘的景象,并分析其中蕴含作者的感情。(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阙的后面三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表现了作者什么感情?(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上句写天上月,云堆散开之时,圆月如冰鉴(镜)高悬天宇;下句写江中月,浪花绽放深处,缺月似玉钩沉落江心。前句“鉴”写月圆,后句“钩”写月缺,这样冰、玉状月色的皎洁;鉴、钩描明月的形态。夜月的圆缺不休,象征人事的聚散无常;嫦娥的形象寄寓深沉而痛切的离愁。(2)运用了衬托(对比)的表达技巧。月中丹桂四时不谢,虽然它不会因秋而凋零;但衬托出嫦娥离群索居,在无休止的孤寂的生活中体验到了离别的痛苦。“天上共悠悠”,道出了人间离人和天上嫦娥,都为

《望江南》温庭筠

望江南(梳洗罢)教案设计 四川合江城关中学任泽云 1教学目标 1.理解这首诗歌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品味诗歌语言 3.培养想象力,感受诗歌的画面美 4.拓展诗歌的意象 2学情分析 传统古诗词的教学流于两种形式:一种是教师唱主角的疏通讲解,自评自析;一种是依据课文的安排逐个讲授关联不大的诗词。前者学习的主体——处于被动的位置,对诗词的领悟只停留在教师传授的层面,自身的获益并不大。后者只是为完成教学任务,有走马观花之嫌,最终学生除了会背诵外并没留下深刻的印象,就更不要谈学习方法的掌握了,到头来老师还是无法做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目的。针对以上两种情形,我在讲《词五首》时只选取《望江南》这一首简短精练的词为教授重点,一节课完全围绕《望江南》展开,并选取与其主题内容相似的现代诗人郑愁予的《错误》为延伸补充内容,以想象为线,通过对这两首诗词读中解意、读中赏句、读中创段、读中比文这四个环节,引导学生融入诗词,训练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获得审美享受,并掌握诗词学习的方法,做到举一反三。 3重点难点 培养想象力,感受诗歌的画面美,拓展诗歌的意象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望江南 我们来欣赏一首现代诗歌,说说这首诗歌中女主人公心情如何?的 欣赏配乐诗歌朗诵:错误(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qióng)音不响,三月的春惟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听完后学生交流,然后引出本诗,课题板书)是啊,和自己心爱的人分别了很长时间了,想见却不能相见,心中是何等的痛苦!今天,也有一位美丽动人的女子,她正在江边,痴痴盼着久别的人的归来。大家想去看看吗?那么,就请同学们跟着我一起走进温庭筠的《望江南》 活动2【讲授】望江南 二、初读感知: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自读这首词。(A、了解作者。B、读准字音。C、结合注释理解词的大意,并将不懂的字、词、句作上记号,然后全班交流。) 2、师生交流:①、解题 “望江南”,词牌名,又名“忆江南”“梦江南”。②、简介词的知识。师:这是一首词,有谁想给大家

2017年南京市雨花台区2017届中考语文二模试卷(答案+解析)

2017年南京市雨花台区2017届中考语文二模试卷(答案+解析)

第 2 页 共 10 页 2017年南京市雨花台区中考模拟试卷(二) 注意事项: 1.本试卷6页,共120分;考试时间120分 钟。 2.答案一律用黑色墨水笔写在答卷纸上,不能 写在本试卷上,标“▲”处表示此处的答案应写 在答卷纸上。 一(26分) 1.请在田字格内用正楷或行楷抄写下面的句子。 (3分)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2.用诗文原句填空。(10分) (1)欲把西湖比西子, ▲ 。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2) ▲ ,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 (3) ▲ ,崔九堂前几度闻。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4)▲,肠断白蘋洲。(温庭筠《望江南》) (5)▲,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6)斯是陋室,▲。(刘禹锡《陋室铭》) (7)而那过去了的,▲。(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8)“▲”,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朱自清《春》) (9)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唱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让无数的中华儿女潸然泪下,我们 不由得想起孔子在河边的那声感叹:“▲, ▲。”(用《论语·子罕》中的句子 填写) 3. 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第 3 页共 10 页

A.哺.育(pǔ)宽恕.(shù)苦心孤诣.(y ì) B.祈.祷 (qǐ) 狩.猎(shòu)相形见绌.(ch ù) C.污秽.(huì)称.职(chèn)随声附和.(h è) D.收敛.(liǎn)殷.红(yīn)鲜.为人知(xi ān) 4.下列词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2分)A.啜泣葱笼一瞬间翻来覆去 B.地窖深邃水墨画骇人听闻 C.喧闹取缔中轴线头晕目眩 D.怂恿娴熟文绉绉戛然而止 5.请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四字短语。(3分) 第 4 页共 10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