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经济有限一体化条件下的上海发展战略

长江三角洲经济有限一体化条件下的上海发展战略
长江三角洲经济有限一体化条件下的上海发展战略

长江三角洲经济有限一体化条件下的上海发展战略

长江三角洲经济有限一体化条件下的上海发展战略

长江三角洲经济有限一体化条件下的上海发展战略

2007-04-02

企业管理论文

本文在理论上充分阐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内涵和现实表现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区域经济有限一体化条件下上海与长三角的关系状态,以及长三角其他城市对上海发展的制约及上海的优势,并且提出了在推进长三角经济实现全面一体化的同时,尽早将上海建成世界级城市的思路与对策,以为上海新一轮发展提供必要的参考意见。关键词:长三角;有限一体化;上海发展战略进入21世纪以后,上海要进一步增强城市综合功能,逐步跻身于世界级城市的行列,就必须加强同长江三角洲(下文简称“长三角”)地区各城市的经济与技术合作,并且在区域经济有限一体化条件下探索出一条同长三角联动发展的新路子。一、区域经济有限一体化的内涵与现实表现“经济一体化”一词源于世界经济的范畴,以后被用于解释各不同地域的经济联合。一个国家内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省市按共同的目标协调其经济活动、促进其经济联合的过程。按协调与联合的程度,一体化可分为以下两类:1.全面一体化。它是指区域内各省市经济达到了相互渗透、相互交织的充分融合。从区内看表现为经济融合程度更高;从区外看则表现为区内福利的增加高于区外福利的增加。区域经济全面一体化的根本动因在于经济主体在市场自发力量的驱动下追求特定区域内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区域经济全面一体化的实现主要靠功能性一体化和制度性一体化的互动。功能性一体化是由经济活动本身高度密切关系为基础而保证区域内省市经济整体性增加的过程。制度性一体化则是以一定的区域协定和组织形式为框架的一体化。两者相辅相成,即以市场经济自发的内在要求为前提的功能性一体化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必然要求制度性一体化给予保障和促进。制度性一体化会加深功能性一体化的程

度,进而也为制度性一体化本身提出更高的要求。区域经济全面一体化的标志包括:市场的一体化,产业结构、布局的一体化,城市主要经济功能的一体化,经济运行机制的一体化,管理制度政策的一体化,基础设施的一体化和环境保护的一体化。2.有限一体化。它表示区域内各省市在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条件下的一种相互妥协和有限的经济联合。从整体看,区内的经济正趋于融合,但融合程度不高;区内福利有所增加,可是有不平衡现象,福利的整体水平未必高于区外;区内经济一体化的框架仅初具雏型,但其中需要协调的问题不少;功能性一体化进程刚刚起步,制度性一体化尚“待字闺中”,等等。当前,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正处于有限一体化的阶段。对照区域经济全面一体化的标志,我们可以看出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的有限性。(1)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核心是市场一体化。目前,长三角各城市已基本上完成了各自的市场体系建设。但是在各地政府的主导下,市场体系建设的宗旨首先是保护和发展本地经济。因此,各种市场都呈现出很强的本地特色和相互分割的特征。即使作为全国经济中心城市的上海,除证券、外汇、期货、黄金、钻石这样一些全国性市场以外,其他类型市场的运作范围也仅限于本市,而无法实现跨地区的整合。(2)长三角的产业规模比较大,等级层次比较高,体系也相对完善。但是产业一体化的程度却不高。由于竞争手段较为单一,长三角的产业同构现象较为严重,尤其是制造业。据调查,在相距不远的15个城市中,有11个城市选择了汽车及零配件制造业,8个城市选择了石化业,12个城市选择了通讯产业等。(3)在长三角,尽管上海的经济中心功能较为突出,但由于某些功能的能级不高,功能的替代性较强,因此带有行政色彩的主要经济功能的盲目争夺依然存在,从而使功能性一体化进程受到阻碍。例如,除上海以外,南京和杭州都认为在本省或以其为核心城市圈中具有经济中心城市的一切功能;苏锡常和嘉兴湖州都将成为某一领域的制造业中心或工贸城市;宁波港、南通港、苏州港都在争做副中心港口,等等。(4)在经济运行方面,长三角的各城市在一定层面上有些协作与联合,但是,整个长三角经济运行机制的一体化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目前的经济运行机制在许多方面还是非一体化的。比如,高速公路的收费是各自为政,区内货物的联运机制尚未建立,异地融资机制还不便捷,信息的互换仍不畅通等。(5)长三角在管理制度和政策一体化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如建立了15个城市的市长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了具体的办

事机构——协作办等。然而在长三角各城市都以我为主来确定自身发展目标的情况下,15个城市的市长联席会议只能停留在对话层面,而无法建立一个具有跨界功能和操作手段的权威机构。另外,一个城市的免检产品到另一个城市还要再检等的行政或制度壁垒现象比比皆是。至于政策层面,那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6)从整体看,长三角基础设施一体化进程推进得最快。陆路交通主干线基本实现了一体化,邮电通讯一体化的成果已让人们充分享受。然而,海空运输的整合有限,以及它们同陆路交通的链接还有不畅的地方。就是在陆路交通中,各城市边界断头路现象还十分严重。(7)长三角多数城市属于太湖领域,生态环境状况是唇齿相依。在环境保护一体化方面出现的情况是“倒一体化”,即污染是一体的;但治理污染和保护环境却是非一体化的,其主要表现为河流的上游城市不断排污,下游城市却在花大本钱治理。二、区域经济有限一体化条件下上海与长三角的关系状态在长三角经济有限一体化的条件下,各城市在追求自身的利益目标时,都在挖掘更多的资源,拓展更大的空间,因此形成了一种竞争多于合作的格局。上海同长三角其他城市的关系也具有这一明显的特征,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长三角对上海的依存状态是:接轨上海、接受辐射、顺搭便车、以我为主、加快发展。这种关系状态从长三角各城市发展的口号、战略思路和城市定位中可见一斑。长三角其他城市的口号是:借船出海、借网辐射、借市融资、借脑生财。(1)利用上海的海港、空港等大型基础设施为其服务,以节约巨额的基础设施投入。旅游大省江苏和浙江和海外游客大多从上海出入境,这就节省了两省各自建设国际机场的巨大资金的投入。还有就是在上海港的利用上,长三角内其他城市占了2002年上海港国际集装箱总量中的很大一部分,湖州80%的出口通过上海的港口运往世界各地。(2)在扩大外资吸引上,利用上海这一制高点降低成本。随着上海城市设施和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以及区位优势的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中国总部进驻上海,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已有184家跨国公司的地区总部和中国总部进驻,这些机构普遍把上海作为“中心店”或“总部”,目光则投向长三角地区,在那里建立生产基地、出口基地与分支机构,并将其作为未来的投资重地。长三角地区正是充分利用这种有利条件,通过上海这一吸引外资的制高点,扩大招商引资力度。(3)在产业发展上,积极搭上海的便车。在长三角内各城市股票、债券的发行,外汇买卖和同业拆借都是

利用上海的金融市场来进行的。截至到2002年底,长三角地区浙江6市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A股的上市公司为41家,累计筹集资金共173亿元,江苏8市的这两个数值分别为45家和199亿元。同时,上海科研机构、大专院校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则促进了各地高新技术产业的培育和传统产业的升级,上海丰富的技术人才资源,也成为各地争夺的对象。同时,上海

信息资源丰富,联接上海信息网,吸收信息资源,并依托上海,融入全国乃至世界的信息交互网,也成为区内各地搭便车加以免费或者低成本利用的有效资源。

2.长三角产业关系状态是:制造业水平竞争激烈,服务业中的低端行业存在竞争,高端行业则是上海独领风骚。尽管长三角的自然资源贫乏,但其资源的转换能力很强,因此制造业普遍发达是长三角第二产业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市场分割和地方政府利益最大化的驱使下,城市制造业调整方向非常接近,行业选择经常重叠,从而造成了制造业的竞争日趋激烈(详见表1)。表1上海同周边4城市工业支柱产业比较┏━━┳━━━━━┳━━━━━━┳━━━━━┳━━━━━┳━━━━━┓┃┃上海┃苏州┃无锡┃杭州┃宁波┃┣━━╋━━━━━╋━━━━━━╋━━━━━╋━━━━━╋━━━━━┫┃┃汽车制造┃电子通讯┃电子通讯┃电子通讯┃电子信息┃┃工┃精细化工┃精密机械┃机械制造┃IT产业┃石油化工┃┃业┃精品钢材┃精细化工┃家用电器┃精细化工┃钢铁造船┃┃支┃电子信息┃新型家电┃纺织制品┃生物医药┃机械制造┃┃柱┃通信设备┃高档纺织┃石油化工┃医疗器械┃纺织服装┃┃产┃生物医药┃生物医药┃生物医药┃家用电器┃┃┃业┃┃轻工食品┃┃新材料┃┃┃┃┃汽车零部件┃┃┃┃┗━━┻━━━━━┻━━━━━━┻━━━━━┻━━━━━┻━━━━━┛在服务业,低层次的行业同样存在竞争,如杭州菜打入上海的餐饮业,一时占了很大的市场份额,由于各城市的专业市场发育得较好,因此批零贸易活动频繁,竞争激烈。但是在服务业的高端行业中,如金融、知识创新与服务等领

域,上海则起着引领的作用。如2002年上海金融业产值占GDP的比重达到了12.5%,科研和综合技术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达到了1.6%,而同期杭州的这两个比重分别为6.1%和0.8%。3.长三角城市空间发展关系状态是:离散与集聚并行,离散趋势大于集聚趋势。由于行政区划的关系,加上各自发展目标的差异,长三角城市空间的发展会形成三大产业聚集圈和城市圈。其一是以上海为核心的城市圈,包括苏锡常、南通和嘉兴;其二是以南京为首包括镇江、扬州、泰州的城市圈;其三是以杭州为主包括绍兴、湖州、宁波、舟山的城市圈。在三个城市圈之间存在着一种圈内集聚、圈外离散的倾向。如南京城市圈的空间发展目标,就是以南京为核心,以“一小时单程出行时间为标准”,建设都市圈网络,提升南京中心城市地位,强化圈内经济的联系与协作,加快南京城市圈城市的现代化进程。又如,苏州、无锡和南通与上海的经济联系强度指数分别为19.5、11.9和6.1,而南京仅为5.6;嘉兴这一强度指数为7.1,高于宁波的7.0,低于杭州的8.6。而在城市圈内,尽管为了共同的某些利益会促成要素集聚,但是由于缺乏共同的政府任期目标,因此离散倾向依然存在。如苏州要同上海争大公司的研发中心,并着力打造IT产业,以便成为“单项冠军”。除此以外,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配置方面的空间离散倾向也十分明显。第一,浙江准备在未来7年投资600亿元构建一个“四小时交通圈”;苏南和浙北已通过苏、嘉、杭高速公路相连通,宁杭高速公路即将完工,这样在陆路江浙两省就形成了一体化网络,并绕开了上海。第二,宁波港和南通港正在投资扩建,并打算成为副中心港;张家港、常熟港、太仓港三港合一的苏州港也想成为上海航运中心的一个组成部分——配套港。在货运量增长既定的情况下,货柜的分散在成本与服务的作用下必然成为可能。第三,由于航班东移,给昆山、苏州、无锡等地的外商带来不便,苏南准备筹资建设国际空港。第四,物流业已成为各城市争夺的对象,如苏南将以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大型商贸市场为依托,建设苏州、无锡、常熟、吴江、南京5大专业物流中心。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大量的物流从上海离散出去。三、区域经济有限一体化条件下长三角其他城市发展对上海实现发展战略目标形成的制约根据上述分析,我们认为,长三角其他城市的发展会对上海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形成一定的制约。这种制约来自于争夺资源、市场、投资和同位竞争,即其他城市为集聚更多的要素促进自身发展而同上海拼资源、拼政策、拼成本和拼服务。

1.拼土地资源——上海处于劣势。从2001年开始,江浙两省为了做大城市规模,掌握更多的土地资源和获得更大的城市发展空间,积极推进城市区划的撤并工作。例如:萧山、余杭并入杭州,目前杭州的占地总面积达到了16596平方公里,市区面积也达到了3068平方公里;苏州将吴县并入市区,使其总面积达到了8488平方公里;无锡将锡山市并入使城市总面积也达到了4650平方公里;行政区划调整后,宁波的城市总面积也达到了9365平方公里。另外,南京已将江宁并入市区,常州也将与武进合并,等等。

2.拼优惠政策——上海毫不占优。我们将苏州、无锡、杭州、宁波4个城市对外商投资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作一归纳,从中可见一斑(见表2)。表2苏州、无锡、杭州、宁波4市对外商投资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汇总┏━━━━━━━━━━━━━━━━━━━━┳━━━━━━━━━━━━━━━━━━━┓┃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税收优惠┃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A.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A.高新技术企业自认定起,减按15%的税率┃┃┃征收所得税;┃┣━━━━━━━━━━━━━━━━━━━━╋━━━━━━━━━━━━━━━━━━━┫┃B.经营期10年以上,自获利年度起通过“先征┃B.高新技术企业出口产值达到去年总产值的┃┃后返”方式,享受“两免三减半”,先进技术┃70%,减按10%的税率征收所得税;┃┃企业享受”两免六减半”,产品出口企业享受┃┃┃”两免全减半”;┃┃┣━━━━━━━━━━━━━━━━━━━━╋━━━━━━━━━━━━━━━━━━━┫┃C.从事基础设施建设经营的外商投资企业,从┃C.新办高新

技术企业,从投产日起2年内免┃┃获利年度起,5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第6~10┃征所得税,从获利年度起实行“两免三减┃┃年减半征税;┃半”,第6-8

年减按10%的税率征收所得税┃┣━━━━━━━━━━━━━━━━━━━━╋━━━━━━━━━━━━━━━━━━━┫┃D.对外商投资企业免征地方所得税,五年内免┃D.高新技术企业为生产出口产品而进口原材┃┃征房产税,除教育附加费以外,免征其余由税┃料和零部件,免征进口关税和增值税;┃┃务部门代征的各项费用,缓征投资方向调节税┃┃┣━━━━━━━━━━━━━━━━━━━━╋━━━━━━━━━━━━━━━━━━━┫┃E.外企所获利润在中国境内再投资且经营5年┃E.高新技术企业出口产品,除国家限制出口┃┃以上,退还已纳所得税的40%,投资于出口型┃或另有规定的产品以外,免征出口关税。┃┃或技术型企业则全额退还;┃┃┣━━━━━━━━━━━━━━━━━━━━╋━━━━━━━━━━━━━━━━━━━┫┃F.外企采购国产设备投资的40%可从购置设备┃┃┃当年比前一年新增的企业所得税中抵扣┃┃┗━━━━━━━━━━━━━━━━━━━━┻━━━━━━━━━━━━━━━━━━━┛以上4个城市税收政策优惠的特征,归纳起来为“免、减、返”的全面优惠。正因为政策的优惠,上海周边城市在引进外资方面有了极大的进展。如:2002年苏州实际引进外资48.14亿美元,同上海的50.3亿美元已相差无几;同期无锡达到17.4亿美元;宁波达到12.47亿美元;杭州达到9.67亿美元。3.拼直接成本——上海处在高地。我们所说的直接成本,主要指土地成本、劳动力成本及在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水、电、通讯成本等,不包括原材料成本。从总体上讲,上海这方面成本都高于周边其他城市。其中土地成本和劳动力成本明显高出一截。如上海的工业地价平均每亩60万元,而苏州为每亩15万元,宁波为每亩10万元。在同一层次竞争中,成本高意味着优势的丧失和吸纳投资能力的下降。4.拼服务体系——上海不够完善。上海周边城市在加大引进外资力度的过程中十分重视服务体系的建设,并且已初见成效。比如苏州昆山已形成了“三大服务体系”,即外商投资审批时的一条龙服务、企业建设过程中的全方位服务、企业开工投产后的经营性服务;并建立起沟通政府和外商之间的“三个渠道”,即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外资企业沙龙;还成立

了为外资企业提供服务的“三个中心”,即外商服务受理中心、外商配套协作中心、外商投诉中心。在这方面上海就显得力不从心。比如一个外商要投资上海的房地产业,仅所有的审批手续办妥,就要有100多个图章,外加无法事前确定的前期成本。投资者(除个别)在上海真正享受服务的要求要得到满足尚需时日。上海受到以上制约的根本原因在于:(1)上海的经济增长方式未得到根本的改变,与长三角其他城市同处于由粗放向集约的过渡阶段;(2)长三角各城市政府任期目标的价值取向基本一致;(3)上海政府过多地支配资源和要素的配置,在相当程度上抑制了微观经济基础的重构和市场的发育,从而使整个经济的扩张缺乏内在动力和活力。四、区域经济有限一体化条件下上海实现新一轮发展战略的优势尽管在区域经济有限一体化条件下,上海的发展会受到某些制约,但也具备很突出的优势。这些优势是化解制约的重要条件,也是实现新一轮发展战略的基础。

1.城市发展定位优势。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内外大环境的变化,上海城市发展的定位从原来服务于“一个龙头、三个中心”,转为服务于“一个现代化、四个中心”。这是城市定位的深化,也是上海未来发展的根本性目标。这个战略起点高,要求也高,这是长三角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同时上海城市发展的.各阶段性目标都必须服务于这个根本大战略。

2.城市金融功能优势。现代经济运行的核心是金融。目前,上海已成为全国的金融中心,并且正在向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迈进,因此具有较强的金融功能优势。首先,金融功能主体——各种金融机构云集。目前除四大国有银行以外,国内各股份制银行、民营银行,中资保险公司等在沪都设有分行与分支机构;到2002年,在沪经营性外资金融机构54家,其中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的有30家,22家在沪外资银行被其总行确定为中国境内业务的总报告行。其次,金融功能平台——金融市场体系较为完备。上海已建有银行同业拆借、证券、期货、外汇和黄金市场。再次,金融功能能级较高,2002年银行同业拆借成交金额达到了11.84万亿元;外汇成交额为971.9亿美元;各类证券成交额为4.85万亿元;保费收入为239.34亿元,等等。

3.城市口岸优势。其中包括港口和空港优势。上海港即将成为全球第3大港。到2002年末,上海已拥有114条国际航线,与96个国家和地区的275个港口建立了海运业务联系,全年货物吞吐量达2.64亿吨,集装箱吞吐量为861.2万国际标准箱,预计到2003年底将超过900万标准箱。浦东、虹桥两大空港全年共起降航班22.5万架次,

进出港旅客达2471.81万人次。4.城市科技和教育优势。2002年上海共取得科研成果1418项,其中国际领先的有65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有603项;全年受理专利申请量19963件,专利授权量6693件;全市已累计建成25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103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年内共有502项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获得认定,其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占57.8%。全市共有普通高等院校50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18所,成人高校30所,在校学生达33万多人。在人才已成为城市竞争力第一构成要素的今天,高等教育的规模与发展,将决定一个城市的潜在发展能力和优势。五、发挥优势,突破障碍,化解制约,创新机制,在推进长三角经济实现全面一体化的同时尽早将上海建成又一世界级城市 1.确立一个观念:竞争力的提高源于创新,同时也源于合作。这个观念的确立,就要求我们通过自身的科技创新、制度制新、工具创新等来提高内在的竞争力,同时在与长三角其他城市的合作过程中提高整体竞争力,即通过合作、优势互补和利益共享使整个长三角的竞争力都有所提高。另外,这一观念的确立对上海人潜意识中“经济霸权主义”思想是一种否定。2.制定一个战略:推进长三角经济从有限一体化向全面一体化方向发展。有限一体化是一个阶段,全面一体化才是发展目标。上海作为长三角的核心城市有责任在这方面作出令兄弟城市信服的选择,即有利于打破有限一体化和推进全面一体化的事情多做,不利于推进全面一体化的事情少做。我们认为,推进长三角经济全面一体化这一战略应作为把上海建设成为世界级城市这一整体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要以相关的法律文件形式固定下来,以指导实践。3.理清一条思路:抢高度、提功能、扩服务、聚流量、做枢纽。要做好这15个字,必须注重定位和分工。(1)所谓抢高度,就是要抢占高端市场(金融市场、期货市场、大物流市场等),高端产业(第二产业中的高科技产业,如航空业、宇航业等;第三

产业中的知识服务业),高端功能(资本集散功能,知识服务功能,中枢管理功能等)。(2)提功能,就是要通过各种要素的进一步集聚来增强某一主要经济功能的能级。如进一步吸聚国内外大公司的地区总部和外资银行分行人驻上海,以提高

上海的资本集散功能和经济中枢管理功能,从而以强功能来带动和串联周边城市相对较弱的功能,并形成一个覆盖整个长三角的功能体系。(3)扩服务,就是要扩大服务的地域范围,增强服务的深度,提高服务的质量,形成配套的服务网络和完善的服务市场,以服务带动要素流动,并支撑GDP的增长。(4)聚流量,主要是集聚人流、资本流和信息流,以人流促进技术流的生成,以资本流和信息流掌握物流和能流方向,从而使上海真正成为枢纽型城市。4.找准一个切入点:功能性一体化先行,制度性一体化跟进。由于功能性一体化是建立在市场和社会分工这个平台上,可以避开行政壁垒,因此能够先行一步。然而,制度性一体化必须跟进,否则功能性一体化进程会得不到制度的保障而受阻。功能性一体化先行的核心就是市场的一体化。市场一体化可以带动相关功能的一体化,并促进制度性一体化。5.采取一揽子对策:(1)构筑长三角的高端市场集群,使上海成为企业家、银行家和投资者、创业者的城市。上海要抓住机遇,创造条件,积极推进证券市场、外汇市场和期货市场等发展成为区域性的国际市场,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建立较好的市场基础。同时,集合长三角的港口优势,实行合理分工,培育好航运市场;利用上海的科技和人才优势壮大服务市场,依托长三角良好的基础设施体系开创交通运输市场和信息市场,并以更多的市场机会来吸聚广大的企业家、银行家和投资者。(2)根据上海优势产业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和竞争优势,引导建立企业之间的产业联系网络。首先利用企业外部的垂直联系和水平联系,打破行政区域,推动网络型产业组织空间结构——产业群落的形成;其次,将产业联系内部化,通过关联企业的兼并、重组、整合形成若干具有规模经济优势的跨地区企业集团;再次,上海郊区同江浙接壤的地区,其产业可以同周边相对发达的产业进行反配套。从而由上海周边城市带动上海远郊的发展。(3)利用长三角丰富的人才资源,由上海发起建立一个区域一体化的创新网络。这个网络包括研发网络、信息技术交流网络、科学实验室共享网络、成果转化服务网络、风险投资网络等,创新一体化网络的建设不仅可以提高长三角企业的产业层次和竞争力,并且有利于推进上海的科教兴市战略的实施。(4)在15市市长联席会议的基础上,对涉及长三角整体的专门性和综合性问题成立具有一定协调功能和操作手段的权威机构。长三角15市市长联席会议可改名为长三角市长理事会,下设规划委员会、环境保护委员会、港务委员会、交通联运委员会、商检和卫检

等标准委员会,并且着手研究和制定相关的运作规则,并将其公诸于世,从而在制度性一体化方面迈出坚实的一步。(5)由上海牵头建立一个长三角发展的战略性规划体系。在现代条件下,如果一个区域想把不均衡或无特色的发展问题减至最小程度,就必须建立一个战略性规划体系,以引导投资者选择投资场所。一个战略性的规划体系可以保证区域内大型基础设施框架的建立,产业带、产业群落的形成,以及各城市功能分工的合理性。战略性规划体系对区域健康发展的指导意义是毋庸置疑的。

上海纽约大学本科生课程设置

上海纽约大学本科生课程设置 1 本科课程设置概况 自从罗马政治家西赛罗创造了“通识教育”这个概念以来,无论学生的职业目标是什么,通识教育都成为了卓越教育的基石。抛开了狭隘的就业考虑,这种教育方式解放了学生的思维,使其能自由发挥创造性。如今,这种教育方式更注重的是让学生把过去和现代的伟大思想进行融合,培养分析和沟通的技能,从而更加地深入了解一门或多门学科。文理兼通的学术背景也能让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组成共同的、以思想为核心的社区。 上海纽约大学本科课程的目标是为学生提供扎实的全球化文理基础教育,培养学生批判性思考、阅读和高效写作以及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不同观点和思想的尊重。学生通过核心课程、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在纽约大学全球教育体系内多元化、国际化环境内的熏陶,来培养他们的全球意识。另外,对于中国在国际社会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这一话题也会贯穿整个核心课程体系。 2 要求 上海纽约大学本科学生需要修满128个学分才能毕业。课程涵盖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三个部分。虽然英语是上海纽约大学的授课语言,但每位学生,尤其是国际学生在毕业时还都必须掌握熟练的汉语。具体的汉语要求取决于学生的专业。汉语非母语的学生将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学习汉语,以满足其汉语学习的需求与目标。 学生通常在本科前两年完成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在后两年完成大部分专业课程。 3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设置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包括五个部分:社会和文化基础、写作、语言、数学和科学。学校会在学生入学时就上述五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能力评估,并为学生制定相应的课程计划。 1. 社会和文化基础:社会和文化基础系列课程旨在为学生介绍涵盖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不同文化、不同学科的经典作品。学生将探究为人处世、人与社会等根本和永恒的问题。社会和文化基础系列课程将与写作(见#2)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发现隐含假设,并以独到的视角去审视和解读这些历久弥新的伟大作品和思想。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历程和特点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历程和特点 刘文婷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系05级 摘要: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目前经济发展的热点话题,本文总结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和 效应,回顾了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历程,最后分析了长三角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特点。关键字: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 1.区域经济一体化 1.1区域经济一体化概念 在国际上,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从关税同盟问题提出的,在比较纯粹的国际贸易领域中, 讨论得较多的是贸易壁垒与贸易利益, 再進而转向生产领域某些方面的联合, 乃至消除各国 经济活动中种种障碍的措施。 1969年第一届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在1954年第一个提出经济一体化的定义”经济一体化就是将有关障碍经济最有效运行的人为因素加以清除,通过相互协调和统一,创造最适宜的国际经济结构。” 美国学者贝拉.巴拉萨1973年则将经济一体化定义为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个状态,认为作为一个过程,一体化意味着取消国家间的经济歧视,强调了动态性质;作为一个状态的一体化意味着国家间不存在各种经济歧视,强调了静态性质. 经济学家利兹·马克鲁普则认为该定义过于狭隘,“事实上经济一体化可以有一国之内的各个地区的,也可以有各国之间的”。 一般而言,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在参与成员范围内减少与取消歧视性的贸易壁垒以及采用一定程度上的共同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的政策,以期消除成员间的差异,促进资源的最佳利用,求得整体最优的经济结构和经济效果。其出发点是使每一个成员能获取比单独一个时更大的利益。 1.2区域经济一体化效应 1.2.1关税同盟理论 西方学者将关税同盟当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典型形式。因此,对关税同盟的研究与探讨 也就比较广泛而深入。 贸易创造效果(Trade Creating Effect)是指由于取消了同盟内的关税壁垒,使生产转向同盟内最有效率的供应者所产生的利益。关税同盟成立后,能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进行更专业化的生产,某成员国的一些国内生产品从其他生产成本更低的国家进口,结果使本国该项产品消费开支降低,从而扩大了需求,增加了贸易量。同时,使本该用于该种产品的

纽约与上海之比较

纽约与上海之比较 纽约(New York)是美国第一大都市和第一大商港,它不仅是美国的金融中心,也是全世界金融中心之一。纽约位于纽约州东南哈得孙河口,濒临大西洋。它由五个区组成:曼哈顿、布鲁克林、布朗克斯、昆斯和里士满,面积828. 8平方公里。截止2009年7月,纽约人口约839万,是全美人口最多的城市。纽约还是联合国总部所在地,总部大厦坐落在曼哈顿岛东河河畔。 上海位于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沿,中国南北海岸中心点,长江和黄浦江入海汇合处。北界长江,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和浙江两省。2006年末,上海全市土地面积6340.5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0.06%,南北长约120公里,东西宽约100公里,陆海岸线长约172公里。境内辖有崇明、长兴、横沙三个岛屿,其中崇明岛面积1041.21平方千米,是我国的第三大岛。至2011年末,全市常住人口总数为2347.46万人。 纽约的历史较短,只有300多年。最早的居民点在曼哈顿岛的南端,原是印第安人的住地。1524年意大利人弗拉赞诺最早来到河口地区,1609年英国人哈得孙沿河上溯探险,该河便以他的名字命名。1686年纽约建市。独立战争期间,纽约是乔治·华盛顿的司令部所在地和他就任美国第一任总统的地方,也是当时美国的临时首都。1825年,连接哈得孙河和五大湖区的伊利运河建成通航,以后又兴建了铁路,沟通了纽约同中西部的联系,促进了城市的大发展。到19世纪中叶,纽约逐渐成为美国最大的港口城市和集金融、贸易、旅游与文化艺术于一身的国际大都会。 而上海历史悠久,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它是一个古老国家里的“年轻”城市,而纽约则是一个年轻国家中的“古老”城市。上海城市的发展轨迹开埠前,上海的城市中心在县城,它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县城,时人称为“小苏州”。在上海兴起的过程中,以港兴市是城市发展进程中的一大特点。在解放之前,上海曾是远东第一金融中心,无论股票,黄金,外汇等金融市场规模全部雄踞亚洲第一。上海是全球第二大期货交易中心,仅次于芝加哥;全球最大黄金现货交易中心;全球第二大钻石现货交易中心,全球三大有色金属定价中心之一。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211843028.html,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研究 作者:汪飞何海军 来源:《北方经济》2010年第08期 摘要:本文回顾了长三角一体化的历史过程,结合前人对长三角产业同构和行政区经济的基础上,通过对当前形势下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中遇到的阻碍分析得出了目前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在政府引导下以市场为主体进行的一体化过程:而产业同构现象随着长三角产业的细化分工,将会逐渐缩小;在此基础上,对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产业同构行政区经济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概念与理论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按照区域经济发展总体目标,充分发挥地区优势,通过合理的地域分工,在全区域内优化配置生产要素,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以提高区域经济总体效益的动态过程。主要包括产业发展一体化、生产要素市场一体化和区域城市发展一体化三个方面。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实质上就是区域制度不断创新的过程,制度创新的目的就是加速经济的市场化进程,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即从宏观(地区)层面要建立有权威的组织保障体系;中观(行业)层面要建立跨行政区的行业协会;微观(企业)层面要加快不同地区间企业的制度整合。 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研究综述 (一)长三角产业同构现象 原长三角各地争相把电子、机械、化工与医药等产业作为未来的主导产业。在长三角地区的15个城市中,选择汽车的有11个城市,选择石化的有8个城市,选择通信产业的有12个城市,产业同构现象较为明显。许多学者从产业分工,主导产业选择等角度对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同构现象进行了分析。陈建军(2004)通过计算得出2002年上海与浙江、上海与江苏、浙江与江苏的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分别为0.7、0.84、0.91,因而明确指出长三角地区在产业经济层面上的一个鲜明特征是产业同构。靖学青(2004)也发现了类似现象,但他认为长三角地区产业同构主要存在于三次产业这样的宏观结构,并未发生在制造业这样的中观结构,长三角地区制造业结构相似程度明显小于三次产业结构。尽管从相似系数来看存在相当程度的产业同构现象,但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 经济一体化的形式根据不同标准可分为不同类别。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巴拉萨把经 济一体化的进程分为四个阶段: (1)贸易一体化,即取消对商品流动的限制; (2)要素一体化,即实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3)政策一体化,即在集团内达到国家经济政策的协调一致; (4)完全一体化,即所有政策的全面统一。与这四个阶段相对应,经济一体化组织可以根据市场融合的程度,分为以下六类: 1.优惠贸易安排。即在成员国间,通过协定或其他形式,对全部商品或一部分商品给予特别的关税优惠,这是经济一体化中最低级和最松散的一种形式,典型的有1932年英国与一些大英帝国以前的殖民地国家之间实行的英联邦特惠制。 2.自由贸易区。即由签订有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组成一个贸易区,在区内各成员国之间废除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实现区内商品的完全自由流动,但每个成员国仍保留对非成员国的原有壁垒。 3.关税同盟。即成员国之间完全取消关税或其他壁垒,同时协调其相互之间的贸易政策,建立对外的统一关税。这在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又更进了一步,开始带有超国家的性质,典型的有欧洲经济共同体。 4.共同市场。即成员国在关税同盟的基础上进一步消除对生产要素流动的限制,使成员国之间不仅实现贸易自由化,而且实现技术、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典型的如欧洲统一市场。 5.经济同盟。即在共同市场的基础上又进了一步,成员国之间不但实现商品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建立起对外的共同关税, 而且制定和执行某些共同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逐步废除政策方面的差异,形成一个庞大的经济实体,典型的如目前的欧洲联盟。 6.完全经济一体化。这是经济一体化的最高阶段。成员国在经济、金融、财政等政策上完全统一,在国家经济决策中采取同一立场, 区域内商品、资本、人员等完全自由流动,使用共同货币。 经济一体化是关于成员间贸易壁垒的撤除和各种合作互助关系的建立。贸易壁垒的撤除被称为一体化中"消极"的一面,合作关系的建立则被称为"积极的"一面,因为合作的建立往往要求参加者改变现有的制度或机构,或建立新的制度和机构以使一体化地区的市场能适当而有效率地运转。在一体化的各种形式中,较初级的形式,如自由贸易区等主要是消极的一面,而较高级的形式,如经济同盟等则更充分地体现了积极的一面。消极的形式比较易于达到,因为消除关税和数量限 制易于做到,特别是在经过长期的多边贸易谈判后许多国家的关税水平本来就已经很低。积极的形式不易做到,因为它要求采取某种形式的共同行动,而且要求在关税以外的领域合作,而金融、货币和雇佣等方面的合作往往涉及国家主权的协调等更深一层次的问题。但对一体化的形式的划分只能是大体上的,实际上每个组织都不可能是标准

上海纽约大学招生要求以及学费介绍

上海纽约大学招生要求以及学费介绍 首先,我们来盘点一下近年来在留学生招生方面有重大优惠措施的大学:牛津大学:2011年增加了奖学金力度,给予中国硕士留学 生的奖学金数量比2010年增加30%,2012年,又退出了一份多达1 亿英镑的奖学金计划;麻省大学:麻省大学规定,在美国的马萨诸塞州,2012年麻省国际学院毕业的中国留学生可以免参加托福考试, 直接踏入麻省大学校园;东京大学:将在五年后推出“秋季入学”制度……也许正是这些顶级大学的大力度招生政策,才促使有着181 年历史的美国最大私立大学纽约大学也加入了这场招生大战。 10月15日,位于陆家嘴的上海纽约大学正式成立。可以说,上 海纽约大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这是中国第一所具有独立法 人资格的中美合作创办大学,它是由纽约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合办,华东师范大学原校长俞立中任校长,原康奈尔大学校长杰弗里·雷 蒙(JeffreyLehman)担任常务副校长。师资力量强大,其中40%的教 师将面向全球招聘,纽约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联合聘用的教师占到40%,另外的20%则预定为其它一流大学的兼职及客座教授。在11 月9日的招生方案中,上海纽约大学提到,将于2013年正式面向全 球招生,预计第一批学生为300名,其中中国学生就有151名,超 过招生计划的一半。 上海纽约大学提出了明确的招生要求,它注重学生探索世界的兴趣与勇气,以及对新事物的敏感,强调学生与教学环境、教学方式 的“合适性”。该校学生将有1到3个学期在海外学习,毕业后会 获得纽约大学和上海纽约大学的学位证书和毕业证书。 上海纽约大学招生要求如下:1.高考成绩达到一本线;2.填写通 用申请CommonApplication(美国高校用来采集申请者定性信息的在 线申请系统);3.申请者会参加模拟课堂、公开演讲以及一些需要团 队合作的项目,作为考核的一个环节。据悉,这样严苛的条件并没 有让申请者望而却步,每天都会有数十个电话打进来咨询上海纽约 大学的招生政策。

上海纽约大学校园日吃饭注意点

在上纽大校园日吃饭要注意点 没准就进了呢! 我国古代就有所谓的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吃有吃相,睡有睡相。西方人士也有所谓的“Table Manner”。在上纽大的校园日活动中,你要经历两次正餐。分别是第一天的晚餐和第二天的午餐。每次都会有上纽大教授和在读学生参与。看似随意的就餐过程中,也蕴含着重要的契机。如果你不仅谈吐自如,还能吃相优雅,既符合礼仪的要求,更有利于你的个人得分评定。那么,你会“吃饭”吗?名学堂带领大家来看看,简单的就餐会有如何复杂的“潜规则”! 一、就餐基本流程与要点 第一,入座的礼仪。入座时,要从椅子左边进入,坐下以后要坐端正身子,不要低头,使餐桌与身体的距离保持在10~20公分。入座后不要动筷子,更不要弄出什么响声来,也不要起身走动。 第二,进餐时,先请长者动,夹菜时每次少一些,吃饭时不要出声音,喝汤时也不要发出声响,最好用汤匙一小口一小口地喝,不宜把碗端到嘴边喝,汤太热时凉了以后再喝,不要一边吹一边喝。 第三,进餐时不要打嗝,也不要出现其他声音,如果出现打喷嚏、肠鸣等不由自主的声响时,就要说一声“真不好意思”、“对不起”、“请原谅”之类的话,以示歉意。

第四,吃到鱼头、鱼刺、骨头等物时,不要往外面吐,也不要往地上扔,要慢慢用手拿到自己的碟子里,或放在紧靠自己的餐桌边,或放在事先准备好的纸上。 第五,要适时地抽空和左右的人聊几句风趣的话,以调和气氛。不要光低着头吃饭,不管别人,也不要狼吞虎咽地大吃一顿。 第六,离席时,要向主人表示感谢,或表达对饱餐一顿的感激。 二、就餐“雷区” 一次夹菜不要太多。 绝不能大块往嘴里塞,狼吞虎咽,这样会给人留下贪婪的印象。 嘴角和脸上不可留有食物残渣。 好的吃相是食物就口,不可用口就食物。 照顾他人,不要只顾自己,对男士来说尤其要照顾好女宾。 用餐的动作要文雅,夹菜时不要碰到邻座,不要把盘里的菜拨到桌上,不要把汤泼翻。 不要喧哗 如果口内有食物,要避免说话。 说话时不可喷出唾沫,嘴角不可留有白沫。 吃饭时,不要发出不必要的声音。 喝汤时咕噜咕噜,吃菜时嘴里吧嗒作响,这都是粗俗的表现。 不要让餐具发出任何声响。 吃饭时,不要随便清嗓子等,以免引起他人的反感。 咳嗽、打喷嚏或打哈欠时,应转身低头用手绢或餐巾纸捂着,转回身时说声“抱歉”。 不要用手去嘴里乱抠。 进餐过程中不要摆弄碗筷,或用筷子指向别人。 用餐结束后,不要擦头颈或胸脯,更不要用手去抚摸胸部或肚子。 用完餐离座时,将椅子往内紧靠着桌边。 就餐时,最常见的就是餐具了 我们先来看看中餐餐具的使用注意事项 1.筷子 筷子是中餐最主要的餐具。使用筷子,通常必须成双使用。筷子虽然用起来简单、方便,但也有很多规矩。用筷子取菜、用餐的时候,要注意下面几个“小”问题: 一是不论筷子上是否残留着食物,都不要去舔。用舔过的筷子去夹菜,是不是有点倒人胃口?

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简析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的大背景下,如何加快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是关系着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大研究课题。文章首先简述长江三角洲的发展历程。其次,分析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最后,从基础设施一体化、产业一体化、制度一体化、市场一体化四个方面试图解决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中区域内产业结构同质化、生产要素流动性较弱、城市发展缺乏精准定位等一系列问题。 关键词: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 1 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历程 20世纪90年代末,市场化体制不断完善,中国的经济发展也迎来了新的高潮,区域经济成为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器。区域经济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和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长江三角洲的经济一体化是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典型缩影,笔者认为长江三角洲的发展历程可归为三次发展浪潮。 1.1 第一次发展浪潮 上海经济区在20世纪八十年代初成立。最初,上海市、江苏省的苏州、无锡、常州、南通与浙江的杭州、绍兴和宁波等十个城市包含其中。经过试验性的改革,上海经济区最终覆盖了江苏和浙江全省以及上海市。随后,安徽省、江西省、福建省分别在1984年、1985年、1987年加入上海经济区。这一时期,由于地方竞争激烈加之上海经济区的范围逐渐扩大,没有区域性协调机构的统筹,上海经济区的发展并不成功,八十年代上海经济区的每年的年增长率均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1.2 第二次发展浪潮 20世纪九十年代,中央在撤销“上海经济区”并提出了“开放浦东”的发展战略,从此浦东新区成为上海以及整个长三角经济圈的新高地。但从总体上来讲,长江三角洲的一体化发展在九十年代有了质的跨越,在第一次发展浪潮中,苏浙区域合作的形式主要是国有大型企业与浙北的乡镇企业之间的进行挂钩,进行横向的配套合作,在合作范围上主要是工业加工上进行对接。而在第二次发展浪潮中苏浙沪区域合作模式转变为“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利用浦东的优惠政策以及上海的国际影响力大力吸引外资以及技术引进,合作的深度与广度不断被挖掘。 1.3 第三次浪潮 21世纪,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已经突破了“长三角”的地域概念,一举成为中国最大的经济圈。其原因有二:第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得中国的经济与国际接轨,在经济全球化的下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发展平台,外商把大上海区域视为投资的首选区域;第二,随着市场化趋势逐渐明朗,在南通、杭州等与上海联系紧密的地区的民营企业开始大规模地进军上海,此外,上海也积极进行与省外企业进行产业转移的对接。 2 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存在的问题 2.1 区域内产业结构同质化,缺乏有效分工与整合 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趋同问题成为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绊脚石。一方面,由于缺乏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制约、区域合作制度化水平较低以及各区域的信息不对称长期无法解决,另一方面,长三角地区的工业原材料和资源匮乏,主要依赖进口和远距离运输,长江三角洲区域内各地区产业不能进行有效的细化和分工,不能在区域内进行有效的优势互补和差异化竞争。 2.2 区域内各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性较弱 长江三角洲地区内各个行政区政府比拼业绩使得区域内的恶性竞争和经济壁垒加强,加之缺少高层决策部门的统一调度,造成大量经济资源浪费。区域内的资本、信息、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存在分割和封锁,使得区域内的生产要素无法自由流动。

长江三角洲知识点

一、长江三角洲的区域概况 1、地理位置与范围(“长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区域”) ①长江三角洲简称,是由的泥沙淤积形成的,是中国最大的。 思考:长江在长江三角洲形成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②位置:长江三角洲区域以为主体,地处中国地区与长江流域的结合部,濒临海和海。 ③范围:长江三角洲是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角洲的顶点在江苏镇江附近,往东抵达海滨,往南达杭州湾,往北到通扬运河。 思考:长江三角洲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自然、人文两个角度考虑) 2、经济发展条件 ①自然条件:长江三角洲地势,以地形为主,气候,土地,河网。 ②社会经济条件:农耕条件,农业历史,农业生产水平高,被称为和。长三角人口和城镇,工商业,消费市场,劳动力素质,经济基础。 3、长江三角洲的区域优势 思考:长三角区域发展内外联系所具备的优势条件? ①发达的交通运输 长江三角洲拥有长江和众多的、干线,以及现代化的 、,形成密集的。 ②雄厚的经济基础 长江三角洲是对外开放的,已经成、、的对外开放格局,城镇,工商业,经济发展水平,是我国综合实力的区域。 二、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 1、上海市的经济特色与地位 作为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上海是中国高水平的、和 ,是享誉世界的国际化大都市。上海拥有庞大的现代工业体系,、先进制造业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上海发展所需要的原材料大部分依赖或者,其产品大多远

销国内外。同时,上海也是中国举足轻重的、和产业基地。 2、浦东新区的开发 浦东新区位于上海市、长江三角洲区域。1990年浦东新区的开发开放,掀开了上海发展的新篇章。浦东新区聚集了、临港工业、、生产性服务业等现代产业,成为上海乃至长江三角洲区域的经济引擎。经过20多年的发展,浦东成为了国际性、、贸易、中心。 3、上海的辐射带动作用 思考: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交通运输、资金流通、信息交流、治理支持、技术协作)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浦东的大举开发,显著提升了上海的总体层次和国际化水平。2010年上海成功举办了。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城市,上海对整个长江三角洲区域,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两翼 1、北翼和南翼的比较

上海纽约大学招生计划录取人数及招生专业目录文科理科.doc

2019年上海纽约大学招生计划录取人数及招生专业目录(文科理科) 上海纽约大学招生计划录取人数及招生专业目录(文科理科) 2019年上海纽约大学招生计划录取人数及招生专业目录(文科理科) 选择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考生后半生的生活方向和轨迹,很多考生因为高考填志愿时没有足够重视,要么浪费了不少分数;要么学了不喜欢的专业,在大学里感觉“痛不欲生”。 俗话说“七分考,三分报”,正是说明志愿填报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填报志愿,填报志愿时选大学应主要考虑哪些指标?其中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大学招生计划人数和招生专业。今日将带你一起了解关于上海纽约大学招生计划和招生人数、上海纽约大学招生专业目录等相关知识。 注:2019年上海纽约大学招生专业和招生计划人数截至发稿前官方暂未公布,所以小编先整理了2018年上海纽约大学的招生计划专业的信息。考生务必以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本文只作参考! 2018年上海纽约大学招生计划人数和招生专业专业名称科类人数备注[01]人文科学试验班文科综合1综合评价,择优录取。

详情请咨询院校。[01]自然科学试验班理科综合1综合评价,择优录取。详情请咨询院校。一、颁发证书 上海纽约大学学生修学期满,符合毕业要求,将获得以下全日制本科证书: 1. 上海纽约大学学士学位证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监制) 2. 上海纽约大学毕业证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监制) 3. 美国纽约大学学士学位证书(美国纽约大学颁发) 二、录取政策 上海纽约大学招生委员会将根据学生“校园日活动”表现,对每位学生进行严谨的评价和讨论,并给予相应两个等级的录取政策: A. 预录取:学生须参加2018年普通高考,高考成绩达到生源所在省本科第一批录取控制线,上海纽约大学即予以录取。 B. 待录取:学生须参加2018年普通高考,高考成绩达到生源所在省本科第一批录取控制线,上海纽约大学将结合学生申请过程中的各项因素,包括高考成绩,综合评定,择优录取。 三、选拔方式 1、审核:上海纽约大学招生委员会将对学生的申请材料进行初审,并于2018年1月31日以电子邮件形式通知学生初审结果。 2、校园活动:初审合格的学生受邀参加上海纽约大学“校园日活动”,学校将通过模拟课堂、英文写作、团队活动、个别面谈等方式考察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以及求知欲、领导力、学习能力、适应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心理素质、团队精神等各方面素质。“校园日活动” 全程用英语进行,在春节后的周末分批进

“长三角”经济一体化与城市建设

“长三角”经济一体化与城市建设 文/陆平贵 长江三角洲城市体系现状 城市群等级规模结构。“长三角”是我国现代城市发育最早、城市化水平最高、大中小城市齐全、城市体系最完备的地区之一。“长三角”区域内有6个特大城市,5个大城市,22个中等城市,19个小城市,以及1396个小城镇。平均每 1800平方公里就有一座城市,不足 70平方公里就有一座建制镇。特别是在总长不超过 660公里的沪宁、沪杭、杭甬 3条铁路线上,密集分布着 20座城市,占区内城市总数的 37%,平均每 30公里一座城市,许多城市的郊区事实上已经连成一片。本区城市化水平在 45%以上,但是本区城市的集中度还不高,城市间的协同发展程度较低。 城市群职能结构。“长三角”区域内城市职能多样齐全,具有从国际到全国、区域、地方的不同层次的中心城市,各类综合性、专业性、历史性(五个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现代性的城市,加上坚实的经济文化基础,具备了强劲的发展潜质。如上海是“长三角”城市群的龙头,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将逐步建成国际化大都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南京是全国重要的制造业、科教与研发基地,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我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杭州是著名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苏州是以高技术产业为主的外向型、现代化工业基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市;宁波为“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港口与陆路物流的枢纽,东南沿海重要工业基地;南通是“长三角”北翼的江海门户,是以能源、原材料及深加工为主的工业基地;舟山是港口旅游城市等等。 城市群空间结构。“长三角”地区已基本形成多中心的城市空间格局,形成了以沪、宁、杭等特大城市为核心的若干都市区。“长三角”各城市与上海的联系强弱从中心区向四周降低,大致形成一种圈层结构。但是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的层次分布则并非完全是由中心向四周降低。因为上海外围地区还分布着一系列历史基础较好,人口规模较大,经济发展较为迅速的二级城市如南京、杭州、苏州、无锡、宁波等。它们在经济发展水平、吸引投资能力、产业结构高度化等方面,超过了上海辖区内的一些卫星城镇,成为都市圈内颇有活力的经济增长极。 城市群经济规模结构。“长三角”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经济核心区之一,自然条件优越,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基础良好,科技和文化教育事业发达。根据城市规模、经济总量及综合实力,"长三角"地区各城市大致可划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上海,其人口不足"长三角"地区的20%,而经济总量、外贸出口、利用外资等却占30%左右,财政收入更是超过50%,处于龙头地位;第二层次包括南京、杭州、苏州、无锡和宁波,2002年,这5 个城市国内生产总值均已超过1000亿元、财政收入均已超过200亿元;第三层次包括常州、南通、绍兴和嘉兴,这4个城市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均在700亿元以上、财政收入均在70亿元以上;第四层次包括镇江、扬州、泰州、湖州和舟山,这5个城市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在700亿元以下、财政收入在70亿元。“长三角”城市群的经济规模结构与城市群的等级规模结构大致相当。 经济一体化与城市建设的互动关系 经济一体化是城市群崛起的条件,是加快城市建设的物质基础。经济一体化发展,简单地说就是在分工与协作基础上,以各种要素与资源优化配置和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实现联动互利、共同发展。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传统的“大而全”、“小而全”的城市发展模式日益面临挑战。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经验表明,大都市在区际乃至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城市群或都市圈在区域、国家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占据绝对优势,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核心区,而且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也可在国际的竞争与合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大城市群的内在本质特征就是区域内众多城市之间的经济一体化发展。没有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就没有城市群的崛起,从而就没有城市、区域乃至国家的综合竞争力,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加快城市建设是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根本要求,又是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器。脱离经济发展,就无法谈城市建设。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宏观背景下,城市建设更应突破自身地域的局限,从整个区域的角度加以审视,必须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相匹配。中国已加入WTO,“长三角”城市群既面临全球化竞争,也面临国内珠三角、环渤海城市群的挑战。这一态势,决定了“长三角”区域必须加快城市建设。加快城市建设,是“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客观的需要,同时又将对经济一体化发展产生巨大的反作用,不断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重要的支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无疑是决定经济一体化的关键因素。从“长三角”现状看,沪宁、沪杭“两条边”较强,两条城镇发展轴相对发达,就得益于沪宁、沪杭沿线交通基础设施发达:而宁杭“一条边”

区域经济一体化

中国参与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文献综述 摘要: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一大显著特征,至2011 年,中国已经与五大洲的28个国家和地区建设了15个自由贸易区,已签署了10个自由贸易协定,加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如期建成,中国参与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本文对经济一体化代表性理论及中国参与国际经济一体化现状进行评述,最后对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战略性对策。 关键词:中国;国际经济一体化;综述 国际经济一体化正向更高层次更广范围拓展,各国集团与宏观经济主体的区域合作趋势也在进一步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全球化的初级形态,也是一种局部性的全球化,自此过程中,随着中国对外开放不断向纵深发展,中国已成为国际经济一体化的积极参与者与推动者。本文将对我国参与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相关文献作出回顾与评述。 1.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含义界定: 对于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含义界定,国内外学者持不同意见。主流表述如下: 从手段角度,国际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在社会再生产的某些领域实行不同程度的经济联合和共同的经济调节。 从状态过程角度,经济一体化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种状态。就过程而言,它包括旨在消除各国经济单位之间的差别的各种举措;就状态而言,其表现为各国间的各种不公平的差别待遇的消除。 从目的角度,应定义为自由贸易、统一市场、共同繁荣等等。 2.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相关理论基础 2.1 关税同盟理论 关税同盟即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缔结协定,建立统一的关境,在统一关境内缔约国相互间减让或取消关税,对从关境以外的国家或是地区的商品进口则实行共同的关税税率和外贸政策。该理论在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中居于主导地位,其强调自由贸易可以给各国带来更大的经济利益,在同盟内部的关税减免,必然导致成员国的福利增加,就世界范围而言,总体福利也是增加的。 1950年,美国经济学家雅各布维纳在其著作《关税同盟理论》提出了关税同盟理论,并认为任何形式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于成员国以及外围集团都将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具体得益取决于“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的最终结果。继维纳之后,米德、维纳克、科登等人在其基础上提出了3*3模型,后经麦克米兰、麦克兰和劳埃德对该模型进行了总结与归纳。 除了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两个效应外,经济一体化的静态效应还包括贸易扩大效应、减少行政开支、减少走私、增强集团的谈判力量等。此外,关税同盟建立之后,会对成员国经济结构产生较大影响,就是关税同盟的动态效应:会使资源配置更加优化,是成员国获得规模经济利益,以及有利于扩大投资促进技术进步。

上海纽约大学封面个人简历模板

……………………….…………………………………………………………………………………姓名:杜宗飞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院:数理信息学院学历:本科……………………….…………………………………………………………………………………手机:×××E – mail:×××地址:上海纽约大学

自荐信 尊敬的领导: 您好!今天我怀着对人生事业的追求,怀着激动的心情向您毛遂自荐,希望您在百忙之中给予我片刻的关注。 我是上海纽约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2014届毕业生。上海纽约大学大学四年的熏陶,让我形成了严谨求学的态度、稳重踏实的作风;同时激烈的竞争让我敢于不断挑战自己,形成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生活理想。 在上海纽约大学四年里,我积极参加各种学科竞赛,并获得过多次奖项。在各占学科竞赛中我养成了求真务实、努力拼搏的精神,并在实践中,加强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动手能力。 在上海纽约大学就读期间,刻苦进取,兢兢业业,每个学期成绩能名列前茅。特别是在专业必修课都力求达到90分以上。在平时,自学一些关于本专业相关知识,并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在工作上,我担任上海纽约大学计算机01班班级班长、学习委员、协会部长等职务,从中锻炼自己的社会工作能力。 我的座右铭是“我相信执着不一定能感动上苍,但坚持一定能创出奇迹”!求学的艰辛磨砺出我坚韧的品质,不断的努力造就我扎实的知识,传统的熏陶塑造我朴实的作风,青春的朝气赋予我满怀的激情。手捧菲薄求职之书,心怀自信诚挚之念,期待贵单位给我一个机会,我会倍加珍惜。 下页是我的个人履历表,期待面谈。希望贵单位能够接纳我,让我有机会成为你们大家庭当中的一员,我将尽我最大的努力为贵单位发挥应有的水平与才能。 此致 敬礼! 自荐人:××× 2014年11月12日 唯图设计因为专业,所 以精美。为您的求职锦上添花,Word 版欢迎 下载。

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1(1)论文

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1(1) 论文 【论文摘要】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直接决定了区域经济发展潜力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能得到多大程度的释放。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区域市场的、产业的和制度的一体化,三个一体化必须同时推进才能切实提高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水平。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面临的主要挑战,提出创新一体化机制的政策建议。【论文关键词】经济一体化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区域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成为世界所承认的全球第六大都市圈。它以全国1/50的土地、1/10的人口,创造了全国1/5的国内生产总值,近1/4的财政收入和进出口额,是我国乃至全世界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但是同西方发达国家的都市圈相比,长三角都市圈的经济实力还有较大的差距,经济一体化程度低,区域城市间经济联系不紧密,还没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协作的合理布局。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直接决定了区域经济发展潜力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能得到多大程度的释放。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区域市场、产业和制度的一体化,区域市场一体化是经济一体化的基础,产业一体化是核心,制度一体化是保障。三个一体化必须同时推进才能切实提高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水平,促进区域经济协调、有序、高效地发展。没有区域市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没有区域城市间合理的产业链条,没有区域经济一体化运行的制度保障,区域城市就只能是群而散布,无法发挥集聚性的经济能量。二、现阶段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主要挑战1、地方本位主义和不合理的政绩考核制度经济体制转轨以来,对地方干部的政绩考核,经历了一个由“政治挂帅”到“经济增长”为中心的转变过程,各项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成了政府绩效、官员政绩评价和奖惩的直接依据,这导致了地方政府发展经济只顾辖区利益,对经济的运行进行不正当的行政干预。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一是设置区域贸易壁垒,不允许其他区域的同类产品进入本地市场或提高其进入成本,并限制本地企业把资金、技术等要素资源向外转移,造成区域市场的行政分割。二是在经济管理和执法方面,地方政府在发生跨区域纠纷时偏袒本区域的企业。三是为招商引资而恶性竞争,最突出地表现在对土地进行甩卖式“杀价竞争”,“以土地换GDP、以优惠换外资”,各地区不仅用足国家允许的政策,还不断创新各种优惠政策,大打“政策倾销”战。2、基础设施重复低效建设机场、港口、轨道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于提升城市竞争力有着直接、重大的影响。正由于此,在长三角都市圈范围内,各城市往往只着眼于本地行政区域,重大基础设施重复建设的现象严重。区域内高等级基础设施尚未形成网络;港口结构性矛盾突出,港群内部竞争十分激烈;航空运输市场空间不平衡,缺乏高质量的国际空港和机场群;各级物流中心城市的功能定位不明确,这些中心大多自成体系,部门分割、行业垄断、地方封锁。例如,嘉湖高速公路全长102公里,宽阔的6车道横贯湖州、嘉兴两市,是浙北地区连接上海的主要高速通道,然而,由于交通发展布局等方面的客观原因,申嘉湖高速在沪浙交界的上海市枫泾镇停止延伸,“断头”处距离上海高速公路网仅有10公里左右的路程。3、各城市产业结构趋同许多地

上海在长三角地区的辐射能力

摘要:上海作为长江三角洲的中心城市,与长江三角洲有着紧密的联系。上海要融入长江三角洲,也为服务于三角洲,辐射于三角洲,通过分析长江三角洲与上海发展之间的关系,和上海自身的优势,在长三角的发展中的促进作用,有效地吸引了国际外资的引入,把握了国际市场。 关键词:长江三角洲,上海,经济发展 引言:长江三角洲包括上海,江苏南部沿江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南通、泰州,以及浙江东北地带的杭州、宁波、绍兴、嘉兴、湖州、舟山、台州,总共16个城市,面积约为11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约1%,占全国总人口不到6%。区域内工业基础较好,人力资源丰富,技术开发能力较强,民营经济十分活跃。2006年长三角的生产总值已达到39 525.72亿元人民币,占到全国18.9%,长三角是目前中国最大的经济核心区域,被共认为世界六大城市带之一[1]。长江三角洲是江、浙、沪两省一市行政区域内整体的进行区域规划,优化资源配置,平衡产业结构,促进了区域经济整体的发展。随着整体的经济发展,长三角区域优势逐渐明显突出,形成特有的区域特点。而长三角以上海市作为整体发展的中心,各个城市区域互相合作与竞争并存,各城市寻求自身的优点协调发展。上海的主导作用辐射于整个长三角,为长三角区域带来了更多的商机。 一、上海在长江三角洲所处的地位 上海在长三角地区具有中心地位。长三角与上海的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长三角的经济发展顺利,上海的经济就得到支持。上海城市发展融入并促进长三角的经济一体化,长三角各地就能实现共赢。反之,整个长三角的经济发展就受到制约。 上海的经济辐射作用 上海对长三角的辐射作用表现在上海向周边地区释放大量物流、资金流和技术流。离上海最近的昆山通过接手许多上海的三线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上海着重发展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的高新科技产业。这位周边城市带来了很多商机,带动了周边城市工业化程度的发展。在上海的经济辐射作用下,江浙两地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不断加大,产业升级更是不断加快。同时,长江三角洲部分城市作为临海城市,拥有一个良好的区位条件,促进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在进出口商品提供了便捷,加大了国际之间交流,变相提高了长三角科技的发展,工业化进程加快了。中国是个劳动密集型的国家,遵从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大量的出口贸易,形成贸易顺差,而如今中国成为世界上出口最多的国家,这与长三角的快速发展脱离不了关系。

论区域经济一体化给中国的机遇和挑战

论区域经济一体化给中国的机遇和挑战 (班级:2010212105,姓名:周红艳,学号:10212321,序号:52) 论文摘要: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速度加速,经济全球化作用日益加强,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不稳定性增大,各国在获得机遇的同时,也碰到了许多挑战,如何在复杂的国际关系中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变得十分重要。本文就区域经济一体化进行探讨,分析区域经济一体化给中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字:区域经济一体化,机遇,挑战。 前言:在当今世界,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离开国际经济社会而使本国经济独立的生存和发展,任何国家都必须参与并利用国际分工,发展国家之间长期而稳定的经济贸易关系。从全世界范围看,世界经济是一个有机整体。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世界生产力水平发展的客观要求与必然结果。 自新中国成立开始的对外经济合作,在不同历史时期,受国际政治经济和国内不同指导思想的影响,所取重点与采用的方式区别较大。中国的对外经济合作事业始于对外提供经济技术支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由单纯对外提供援助,发展为“有进有出、有给有取”多种形势的互利合作,国际经济事业开始发展起来。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后,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步伐大大加快,国际经济合作事业得到迅速发展。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和国际经济合作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党的十七大提出,中国要继续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区域经济一体化概述 1、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含义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经济体之间通过谈判和磋商达成协议,实行不同程度的经济联合和共同的经济调节,如相互间采取减少或取消贸易壁垒的贸易政策、实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等,最终实现区域内的贸易自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以比多边贸易体制更快的实现局部的自由贸易,但同时对外具有歧视性和排他性。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成既是一种目标,又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不同的水平和范围,不同的水平和范围只是整个一体化过程中的一个阶段。 经济一体化的形成应包括的内容是:第一,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在经济上的联合;第二,需要国家对经济联合进行调节;第三,经济一体化会对成员国产生有利结果并产生新的经济机制;第四,经济一体化是一个综合系统,会对国家在政治上产生影响;第五,从一体化的发展形势看,通常由初级向高级过渡,即由贸易一体化到货币一体化,再到经济政策一体化或经济计划一体化等。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践 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区域经济合作发展迅猛,并多次掀起高潮。据世界银行的统计,1990-2005年,已经生效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从50个猛增到250多个。截至2007年10 月底,世界贸易组织成员通报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协定达214项,其中有60%是2000年以后才实施的。区域经济合作对世界贸易和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目前,全球贸易的三分之一以上都是在各个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内部进行的。 按照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成员类型分类,目前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主要有3种类型:第一种是北北型,即成员国全部来自发达国家,是世界上出现最早的区域经济合作形式。截至2006年10月底,在世贸组织成员通报的214项区域贸易中,有22个是北北型的。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欧洲经济联盟、美加自由贸易区、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澳新自由贸易区等。第二种是南南型的,是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一体化。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统计,向该组织

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摘要: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增长最有活力、增长潜力最大的地区之一,也是拉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一极。“十一五”期间长三角的发展趋势呈现以下特点:区域一体化进程进一步深化;区域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区域内的分工更加完善合理;苏浙两地的经济增长速度仍快于上海,上海在长三角的经济比重会进一步弱化;世博会对长三角的经济产生明显的拉动效应等。 关键词:“十一五”时期;长三角;区域经济;趋势 一、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长三角及其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 (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长三角 1.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全球化作为生产社会化和分工高度发达的产物,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并最终实现全球资源的最优配置。长三角地区凭借优越的区位条件、较强的产业配套能力、素质较高的劳动力资源、较为雄厚的综合科技实力、较好的投资环境,成为近年来中国吸引跨国公司投资的战略区域。根据这一总体趋势,未来长三角将继续接受国际产业转移,并成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 2.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区域经济一体化”指按照自然地域经济内在联系、商品流向、民族文化传统以及社会发展需要形成的经济联合体。全球化是必然趋势,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接轨全球化的必由之路。从自身发展需求看,以构筑现代化大城市群实现经济一体化,是长三角区域各方的客观选择。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上海构筑国际大都市的必由之路,是江浙融入全球化的不二选择。 (二)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对我国的战略意义 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对我国的战略意义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这一区域的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定会对国内其它地区产生示范作用,对国家现代化建设产生积极影响;第二,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实施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