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众多的人口 教案2 (人教版八年级上)

1.2 众多的人口 教案2 (人教版八年级上)
1.2 众多的人口 教案2 (人教版八年级上)

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 教材内容详解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记住中国的人口数量、人口特点,了解中国关于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人口问题,记住我国的人口基本国策。

(2)了解中国的人口分布不均匀——东多西少。 2.过程与方法

充分利用图表,分析归纳我国人口分布和增长情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了解我国人口国情的基础上,理解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关系及控制人口的必要性,初步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快乐点击

1.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户国人口占世界人口比重的31.6%,平均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中国人。 关于中国的人口的基本国情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口基数大

中国现有人口12.95亿,约占世界人口比重的21.6%,它比美国、俄罗斯、日本、印度尼西亚、巴西几个人口大国之和的人口总数还要多。 (2)人口增长迅速

1949年我国大陆人口为 5.4亿人,1981年突破10亿,1988年突破11亿,1995年突破12亿。

(3)总人口中年轻人较多,意味着未来结婚有生育能力的人越多。1982年普查0~14岁的女性人口约为1.6亿,她们在20世纪前后进人婚育期,使我国面临着一个新的生育高峰。同时,有些城市的人口开始进人老龄化。 (4)农村人口比重大。总的来说,我国人口城市化水平不高。2000年全国市镇人口占36%,农村人口占64%。农村人口多,生育率又高于城市,所以农村的人口问题比城市更加严重。 中国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人口1200万左右。要满足这么多新增人口衣食住行的基本需要,必须消耗大量的能源和资源,这给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如果不注意控制人口,人口的增长超过了物质资料增长的速度,必然会导致生活水平降低,而且还会使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为了使人口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国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的国策。 2.人口东多西少

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结果统计,我国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34人,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39人)的3倍多。

从中国人口密度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的人口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较小。大致以黑龙江省的黑河市和云南腾冲县一线为分界线。东西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特别是沿海的省区人口密度更大,西部内陆的几个省区人口密度很小。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分布特点呢?东南部地区: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地形比较平坦,土壤深厚肥沃,

气候温暖湿润,农业生产条件好,养活的人多;交通便利,工商业发达,城市密集,城市人

口多。西北部地区: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气候干燥,多沙漠,自然条件恶劣,人口少;交通不发达,工商业落后,城镇少,城镇人口也少。

热点考点聚集

命题方向

1.考点:

(1)人口的增长及突出特点。

(2)人口分布特点。

(3)人口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

2.动向:

(1)人口密度的计算、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等基础知识的考查。

(2)根据人口资料,绘制人口增长图,并据此回答问题。

(3)注重材料分析题的考查:根据有关人口、人均资源占有量等资料分析回答问题。(4)联系实际问题分析材料:如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等。

【例子】

读1.2——1图回答:

(1)C、D、E三条曲线中,增长幅度最大的是,增长幅度最小的是,造成其增长幅度小的原因是。(A——我国耕地B——我国人均耕地C——我国人口D ——我国粮食总产量E——我国人均粮食产量)

(2)A、B两条折线下降幅度大的是,造成下降的原因是。

(3)对比我国与世界人均耕地、人均粮食产量,要提高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在人口方面应采取的政策是。

导析:本题主要考查人口与资源关系、人口政策等方面问题。我国人口增长过快,耕地总面积与人均耕地面积却在不断下降,粮食总量增长较快,人均粮食产量相对缓慢等情况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答案:(1)D E人口增长过快(2)B 人口增长过快,耕地又不断减少(3)实行计划生育【例2】

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

A.人口分布不均

B.城镇人口增长迅速

C.人口的增长与经济发展不协调

D.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导析: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东多西少;近年来.我国城镇人口增长迅速,已成为世界上城镇人口最多的国家;建国以来,人口迅速增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协调.给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等部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以上都是我国人口的现状,因此本题的A、B、C答案的观点都是正确的。但就题目要求来看,这三个答案并非是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尽管观点都正确,却不是本题的正确答案。这类问题应注意题目要求与答案的关系,不要答非所问。答案:D

【例1】

我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是()

A西北内陆 B.东部沿海

C.青藏地区

D.西南地区

剖析:人口的分布与气候条件、经济发展、地形、交通等因有密切的关系。只有气候好、经济发达、地形平坦、交通便利的地区才能养活更多的人口。西北内陆地区距海较远,降水少,自然条件恶劣。青藏地区海拨高,所温低,空气稀薄。西南地区主要为高原和山地,地形复杂。只有东部沿海地区耕地多、气候好,工农业、交通发达,最为适合人类的生存。答案:B

金钥匙:人口分布的疏密深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因此,人口密度大的地区往往是地形平坦、气候温暖湿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

【例2】

下列省级行政单位中,人口密度最大的是()

A.京

B.鲁

C.苏

D.澳

剖析:本题考查的是人口密度的计算,及我同各省级行政单位的人口和面积。人口密度=人口数/面积,通过估算可知:四地中人口多、面积少的应是A、D,而澳门人口更密集。

答案:D

金钥匙:我国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单位是河南,人口密度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是澳门。

【例3】

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国政府把当作一项基本国策。

剖析:我国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是多方面的,有环境问题,有社会、经济问题等,其中包括人口过快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不相适应,从而制约经济的发展速度,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正因为人口增长过快.会带来诸多不良影响,所以我国政府才把“实行计划生育”当作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答案:社会经济实行计划生育

【例4】

关于我国人口的正确叙述是()

A.我国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

B.我国城市和乡镇人口多,农村人口比重小

C.我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以上

D.我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在世界上是最低的

剖析: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来看,我国平均每平方千米134人.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3倍多,山却不是世界最大;我国农村人口比重较大,城镇人口仅达30%多一点;我国是出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战友世界人口的1/5以上;虽然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但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人口1200万左右,而世界上有的国家出现了人中的零增长和负增长。

答案:C

创新例题点拔

【例1】

下面4幅人口增长曲线图,与我国实际相符的是()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人口增长的状况特点等知识点。从中国人口增长以来看,在较长的历史时期,由于旧中国经济落后,战争灾荒频繁,疫病多,死亡率高,人口增长缓慢。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增长基本上呈直线上升状况。中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答案:A

金钥匙:对我国人口的增长示意图的判定,源于对我国人口特点的掌握,所以对于我国人口数量多、增长快的特点一定要牢记。

【例2】

计算下列表中所列省、区人口的密度:(人口数为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省级行政区面积

(万平方千米)

人口

(万人)

人口密度

(人/平方千米)

江苏107500①

山东159000②

新疆1601900③

西藏120260④

根据表中数值计算的人口密度,说明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

⑤。

点拨:此题主要考查计算能力和根据地理数据分析问题的能力。此题通过计算,使学生加深对人口密度的含义及我国人口分布不均的状况的理解,这样才能准确说明我国东部人口密度大,特别是沿海地区人口密度更大,西部人口密度小的分布特点。

答案:①750②600人③11④2人⑤中国人口分布不均匀,东部人口密度大,特别是沿海地区人口密度更大,西部人口密度小

金钥匙:以黑龙江黑河市和云南省腾冲县之间的连接为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此线以东、以南自然条件优越,人口密度大,此线以西、以北自然条件恶劣,人口密度小。

1.列表比较法

表(1)

国家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

面积(万km2)1078987960937

人口(亿人) 1.450.3112.95 2.73

表(2)

省级行政区江苏山东新疆西藏

面积(万km2)1015160120

人口(万人)170085001500200

人口密度(人/km2)6705609.47 1.7

表(3)

中国

世界

1949年1997年

农村人口比例90%70%59%

城市人口比例10%30%41%

表(4)

黑河——腾冲线西北部黑河——腾冲线东南部

面积(%)5743

人口(%)694

2.折线图判读

折线图是地理统计上的常用图,它能够反映某一地理事物和现象在时间上的变化规律。它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是与地理事物和现象相关的量。如人口增长图,粮食总产量和人均占有量折线图,降水量年际变化图等等。此种图判断比较容易。

绘制折线图:根据提供的资料绘制折线图时首先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单位长度,若单位长度过大,绘制的图就会太大;若单位长度太小,就表示不出变化的规律。再次,在选择时间间隔时要注意,单位长度内表示的时间跨度必须一样,否则也不能正确表示变化规律。

下面以我国人口增长图为例:

从我国人口的增长图上,我们可以看出,我国人口的增长大致分为两个过程:(1)1949年以前,人口增长缓慢,原因是旧中国经济落后,战争、灾荒频繁,疫病多,死亡率高。(2)1949年以后,人口增长基本呈直线上升,原因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医疗卫生条件逐步改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口平均寿命延长,人口死厂率降低,因此,人口增长快。

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因此,我国的人口问题主要是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例如:人口增长过快导致了许多社会问题(如就业、住房、交通等X也带来了许多自然问题u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环境问题)。为此我国把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其基本内容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的增长同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同资源环境相协调。

学习效果评估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对我国2000年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A.总人口为12.95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5%

B.总人口为10.95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1%

C.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1%

D.总人口为13.95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8%

2.下列对我国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密度各地没有多大差别

B.东部人口密度大,西部人口密度小

C.人口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带

D.人口的分布西北多、东南少

3.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

A.东部地区人口稠密,西部地区人口稀疏

B.南方地区人口比北方少

C.昆明——哈尔滨一线的以西人口密度在10人以下

D.大江、大河的中上游人口密度大

4.我国人口最少的省级行政区简称是()

A.琼

B.藏

C.鲁

D.澳

5.2000年人口普查中,人口总数居第一位的省级单位是()

A.山东省

B.四川省

C.河南省

D.江苏省

6.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省级行政单位是()

A.新疆

B.西藏

C.内蒙古

D.青海

7.近年来,我国人口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居住地的自然条件有较大的改变

B.经济文化的发展,医疗卫生条件的明显改善

C.商业贸易活动日益频繁

D.社会劳动力需求大幅度增加

8.有关我国人口及人口的增长叙述正确的是()

A.1995年我国人口达12亿,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二位

B.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12%

C.旧中国由于没有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增长快

D.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经济文化的发展,医疗卫生条件的不断改善,人口迅速增长

9.我国2000年11月1日零时第五次人口普查的人口总数为()

A.14亿

B.12亿

C.12.95亿

D.13.95亿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中国的基本国情

②中国人口基数大,但实行了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所以我国人口增长缓慢

③中国人口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

④黑河—腾冲线是中国重要的地形分界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平均人口密度为()

A.120人/平方千米

B.134人/平方千米

C.2人/平方千米

D.108人/平方千米

12.实行计划生育以来,现在每年新增人口1200万左右。其主要原因是()

A.人口死亡率低

B.人口出生率高

C.人口基数大

D.自然增长率高

13.中国关于人口问题的基本国策是()

A.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

B.提高人口的素质

C.实行计划生育

D.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14.在图1.2-4国家中,人口最多的是()

15.我国全部位于热带的省级行政区是()

A.海南省

B.台湾省

C.云南省

D.广东省

16.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省区是()

A.山东

B.江苏

C.河南

D.西藏

17.下列四组省级行政区中,人口密度最大的一组是()

A.苏、鲁、沪

B.辽、吉、黑

C.黔、滇、桂

D.甘、青、宁

18.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是()

A.大和族

B.朝鲜族

C.俄罗斯族

D.汉族

19.下列有关我国人口的叙述错误的是()

A.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B.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人口政策

C.今后我国将放松计划生育工作

D.自20世纪70年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

20.下列不属于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的是()

A.为满足新增人口每年所需的粮食、布匹、住房、医院、学校、交通设施等的数量都很大

B.水土流失加剧,水质污染严重

C.给国家、社会、家庭、资源利用、生态环境都增加了沉重的负担

D.全国人民每年努力所创造的财富,有一部分消耗于新增人口的需要

二、综合题

1.读图1.2-5“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人均增长情况”,分析回答问题:

(1)1952年至 1990年,我国居民消费总额增长了倍,人均消费水平只增长了倍,主要原因是。

(2)1952年至1990年,我国粮食产量增长了倍多,人均粮食却只增长了倍,主要原因是。

(3)由此可见,由于人口增长过快,不仅加重了国家、社会、家庭的负担,也影响了水平的提高。

2.读图1.2-6分析:

(1)从图上可以看出,旧中国较长的历史时间中,由于战争、疫病等原因,死亡率,人口增长。

(2)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增长基本上呈上升。

(3)人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人口数量的增长应与发展和条件要适应,为此我国政府把实行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其基本内容是:控制人口的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3.据下表中提供的数据,指出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是(),人口密度最小的国家是(),中国的人口密度是()。

俄罗斯中国美国日本加拿大面积(104km2)108796093737997

人口(亿人) 1.4512.95 2.73 1.290.31

参考答案

一、1.C2.B3.A4.D5.C6.B7.B8.D9.C10.C11.B12.C 13.C14.A15.A16.D17.A18.D19.C20.B

二、1.(1)18 8.6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2)18 0.35人口增长过快(3)生活水平

2.(1)高缓慢(2)直线(3)社会经济资源环境计划生育

3.日本加拿大 134人/平方千米

新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Unit 2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 Section A 1 (1a-2d) 一、教学目标: 1. 语言知识目标: 1) 能掌握以下单词:housework, hardly, ever, hardly ever, once, twice, Internet, program, full, swing, swing dance, maybe, least, at least 能掌握以下句型: ①—What does he do on weekends? —He usually watches TV. ②—How often do you watch TV? —I watch TV every day. ③—Does he go shopping? —No, he never go shopping. 2) 能了解以下语法: 频度副词及一般现在时简单谈论周末活动情况。 2.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进行合理的运动锻炼,以保持健康的体魄。培养学生的逻辑表述能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并使学生互相了解,增进友谊,加强人际交往,以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1) 对6个频度副词细微差异的理解及使用。 2) 弄清一般现在时在不同人称下动词形式及提问的变化。 2. 教学难点: 1) 第三人称单数谓语动词在此核心句型中的运用。 2) 谈论课余时间的各项活动,以及初步认识和使用频率副词。 三、教学过程 Ⅰ. Lead in Talk about your last weekend’s activities. Ⅱ. Presentation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套教案(精华版)

1.1 不等关系 教学目的和要求: 理解不等式的概念,感受生活中存在的不等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对不等式概念的理解 难点: 怎样建立量与量之间的不等关系。 从问题中来,到问题中去。 1. 如图1-1,用用根长度均为l ㎝的绳子,分别围成一个正方形和圆。 (1)如果要使正方形的面积不大于25㎝2,那么绳长l 应满足怎样的关系式? (2)如果要使圆的面积大于100㎝2,那么绳长l 应满足怎样的关系式? (3)当l =8时,正方形和圆的面积哪个大?l =12呢? (4)改变l 的取值再试一试,在这个过程中你能得到什么启发? 分析解答:在上面的问题中,所围成的正方形的面积可以表示为2 )4 (l ,圆的面积可以表示 为2 2?? ? ??ππl 。 (1) 要使正方形的面积不大于25㎝2,就是 25)4 (2 ≤l ,即25162≤l 。 (2) 要使圆的面积大于100㎝2,就是 2 2?? ? ??ππl >100, 即 π 42 l >100 (3) 当l =8时,正方形的面积为)(41682 2cm =,圆的面积为)(1.54822cm ≈π ,

4<5.1,此时圆的面积大。 当l =12时,正方形的面积为)(916122 2cm =,圆的面积为)(5.1141222cm ≈π , 9<11.5,此时还是圆的面积大。 (4) 不论怎样改变l 的取值,通过计算发现:总是圆的面积大,因此,我们可以猜想, 用长度增色为l ㎝的两根绳子分别围成一个正方形和圆,无论l 取何值,圆的面积总大于正方形的面积,即 π42l >16 2 l 2. (1)通过测量一棵树的树围(树干的周长)可能计算出它的树龄,通常规定以树干 离地面1.5m 的地方作为测量部位。某树栽种时的树围为5㎝,以后树围每年增加约3㎝,这棵树至少要生长多少年其树围才能超过2.4m ?(只列关系式) (2)燃放某种礼花弹时,为了确保安全,人在点燃导火线后要在燃放前转移到10m 以外的安全区域。已知导火线的燃烧速度为0.2m/s ,人离开的速度为4m/s ,导火线的长度x (m )应满足怎样的关系式? 答案:(1)设这棵树生长x 年其树围才能超过2.4m ,则5+3x >240。 (2)人离开10m 以外的地方需要的时间,应小于导火线燃烧的时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人的安全: 410<2 .0x 分析巩固练习: 用不等式表示: (1) a 的相反数是正数; (2) m 与2的差小于3 2; (3) x 的 3 1 与4的和不是正数; (4) y 的一半与x 的2倍的和不小于3。 解答:(1)a 的相反数是-a ,正数是比零大的数,所以“a 的相反数是正数”就是-a >0; (2)“m 与2的差”就是m-2,“ 差小于 32”即是m-2<3 2 ; (3)“x 的31”就是31x ,“x 的31与4的和不是正数”就是3 1 x+4≤0; (4)“y 的一半”不是2 1 y,“x 的2倍”就是2x ,“不小于3”即指大于或等于3,故 “y 的一半与x 的2倍的和不小于”就是2 1 y+2x ≥3。

2018年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及答案

八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教学中努力推进九年义务教育,落实新课改,体现新理念,培养创新精神。 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 3班、 4班比较,3班优生稍多一些,学生非常活跃,有少数学生不上进,思维不紧跟老师。4班学生单纯,有部分同学基础较差,问题较严重。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五章,知识的前后联系,教材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如下:《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包括二次根式,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一次函数,数据的分析等五章内容,学习内容涉及到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全部四个领域。其中对于“综合与实践”领域的内容,本册书在第十九章、第二十章分别安排了一个课题学习,并在每一章的最后安排了两个数学活动,通过这些课题学习和数学活动落实“综合与实践”的要求。 第16章“二次根式”主要讨论如何对数和字母开平方而得到的特殊式子——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将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代数式及其运算的知识结构,并为勾股定理、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等内容的学习做好准备。 第17章“勾股定理”主要研究勾股定理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包括它们的发现、证明和应用。 第18章“平行四边形”主要研究一般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还研究了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等几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第19章是“一次函数”,其主要内容包括:常量与变量的意义,函数的概念,函数的三种表示法,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和应用举例,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等内容的关系,以及以建立一次函数模型来选择最优方案为素材的课题学习。 第20章“数据的分析”主要研究平均数(主要是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以及方差等统计量的统计意义,学习如何利用这些统计量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情况,并通过研究如何用样本的平均数和方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和方差,进一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全册)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全册)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 11.1 全等三角形 教学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领会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的有关概念.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全等三角形性质的过程,能在全等三角形中正确找出对应边、对应角.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观察、操作、分析能力,体会全等三角形的应用价值.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会确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2.难点:掌握找对应边、对应角的方法. 3.关键:找对应边、对应角有下面两种方法:(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2)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教具准备 四大小一样的纸片、直尺、剪刀. 教学方法 采用“直观──感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举出形状、大小相同的实例,加深认识.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导入课题

1.先在其中一纸上画出任意一个多边形,再用剪刀剪下,?思考得到的图形有何特点? 2.重新在一纸板上画出任意一个三角形,再用剪刀剪下,?思考得到的图形有何特点? 【学生活动】动手操作、用脑思考、与同伴讨论,得出结论.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用剪刀剪出重叠的两个多边形和三角形.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事先在纸上画出三角形,然后固定重叠的两纸,注意整个过程要细心. 【互动交流】剪出的多边形和三角形,可以看出:形状、大小相同,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用“≌”表示. 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教师活动】在纸版上任意剪下一个三角形,要求学生手拿一个三角形,做如下运动:平移、翻折、旋转,观察其运动前后的三角形会全等吗? 【学生活动】动手操作,实践感知,得出结论:两个三角形全等. 【教师活动】要求学生用字母表示出每个剪下的三角形,同时互相指出每个三角形的顶点、三个角、三条边、每条边的边角、每个角的对边. 【学生活动】把两个三角形按上述要求标上字母,并任意放置,与同桌交流:(1)何时能完全重在一起?(2)此时它们的顶点、边、角有何特点? 【交流讨论】通过同桌交流,实验得出下面结论: 1.任意放置时,并不一定完全重合,?只有当把相同的角旋转到一起时才能完全重合.2.这时它们的三个顶点、三条边和三个角分别重合了. 3.完全重合说明三条边对应相等,三个角对应相等,?对应顶点在相对应的位置. 【教师活动】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给予补充和语言上的规. 1.概念: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到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2.证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如果本图11.1

2021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老王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021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9 老王教案(新版)新 人教版 教学目标: 1、品味作者平淡简捷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学习通过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人物的方法。 3、学习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并以平等和人道主义的精神关注他们的疾苦。 4、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通过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人物的方法。 2、学习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并以平等和人道主义的精神关注他们的疾苦。 教学时数:2课时 一、导入。 谈话导入,话题:在生活中,你关注得最多的是什么人? 生:明星、家人、自己。 师:明星是因为有着耀眼的光环我们关注他们;伟人作出了非凡的成就我们关注他们;因为血浓于水我们关注家人……而我们在生活中接触得最多的却是那些没有亲情关系不起眼的普通人他们虽然没有耀

眼的光环,没有作出非凡的成就,却有着金子般的心。 (意在营造亲切平和的教学气氛,发现生活中的问题。) 二、 1、字音字形 惶恐(huáng)伛身(yǔ)结着一层翳(yì) 取缔(dì)骷髅(kūlóu)愧怍(zuò) 2、词语解释 惶恐:惊慌害怕塌败:塌陷破败 凑合:将就伛:弯(腰)曲(背) 取缔:明令取消或禁止滞笨:呆滞笨拙 愧作:惭愧 3、形近字辨析 塌(tā)塌败幻(huàn)梦幻僻(pì)荒僻 榻(tà)下榻幼(yòu)幼稚避(bì)避免 (一)、画说老王: 师:今天老师要给你们介绍一个十分不起眼的普通人,请看画像。他 叫老王,(板题)从画像上看,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何依 据?

生:从他满脸的皱纹看,他是一个历尽沧桑的老人。 生:从他破旧的衣着看,他是一个贫穷的老人。 生:从他的表情看,他是一个善良的老人。 (意在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对他人关注的习惯。) (二)、问询老王: 师:这样一个老人就站在你的跟前,你关心他什么?把你的关切向他表达出来。 生:老王,你是做什么的? 老王,你生活得怎么样? 老王,你为人怎样?为什么作家会如此关注你? (意在唤起学生对他人的关心和同情,为后面学生阅读课文蓄势,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读书。) (三)、走近老王: 1、师:老王是一个普通人,写老王的作家可不是一个普通人。简介杨絳。杨絳——钱钟书——《围城》。 2、师:面对陌生的老王,你们有那么多的揣测,和那么多的关切,现在你们循着杨绛的笔墨,去走近老王,解开心中的谜团。 3、生:读课文。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教学中努力推进九年义务教育,落实新课改,体现新理念,培养创新精神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我班优生稍少,学生非常活跃,有少数学生不求上进,思维不紧跟老师。有的学生思想单纯爱玩,缺乏自主学习的习惯,有部分同学基础较差,厌学无目标。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五章,知识的前后联系,教材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如下:《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包括二次根式,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一次函数,数据的分析等五章内容,学习内容涉及到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3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全部四个领域。其中对于“综合与实践”领域的内容,本册书在第十九章、第二十章分别安排了一个课题学习,并在每一章的最后安排了两个数学活动,通过这些课题学习和数学活动落实“综合与实践”的要求。 第16章“二次根式”主要讨论如何对数和字母开平方而得到的特殊式子——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将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代数式及其运算的知识结构,并为勾股定理、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等内容的学习做好准备。 第17章“勾股定理”主要研究勾股定理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包括它们的发现、证明和应用。 第18章“平行四边形”主要研究一般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还研究了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等几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第19章是“一次函数”,其主要内容包括:常量与变量的意义,函数的概念,函数的三种表示法,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和应用举例,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等内容的关系,以及以建立一次函数模型来选择最优方案为素材的课题学习。 第20章“数据的分析”主要研究平均数(主要是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以及方差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八年级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数 学 教 案 第十三章:轴对称 2016年10月-11月 教师:李治民 第11章三角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三角形及有关概念,会画任意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 2、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理解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会根据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 3、会证明三角形内角和 等于1800 ,了解三角形外角的性质。4、了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会运用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解决问题。5、理解平面镶嵌,知道任意一个三角形、四边形或正六边形可以镶嵌平面,并能运用它们进行简单的平面镶嵌设计。 〔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数学推理的习惯; 2、在灵活运用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并掌握探索、归纳图形性质的推理方法,进一步培说理和进行简单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2、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3、使学生进一步形成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服务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难点 三角形三边关系、内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与内角和公式,镶嵌是重点;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 的证明,根据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及简单的平面镶嵌设计是难点 11.1.1三角形的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三角形的意义,认识三角形的边、内角、顶点,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 ; 2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会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并能运用它解决有关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数学推理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重点难点]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符号表示,三角形三边间的不等关系是重点;用三角形三边不等关系判定三条线段可否组成三角形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三角形是一种最常见的几何图形, [投影1-6]如古埃及金字塔,香港中银大厦,交通标志,等等,处处都有三角形的形象。 那么什么叫做三角形呢? 二、三角形及有关概念 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注意:三条线段必须①不在一条直线上,②首尾顺次相接。 a b c (1) C B A

【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野先生》对应“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的《我的几位老师》。《回忆我的母亲》对应“语文 分析人物 时 第二单元穿越历史时空再现大师风采

知晓大师的故事 课型:单元导读课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目标: 1.限时默读四篇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够复述印象深刻语段。 2.初步感悟学生对本单元文章形成初步感观印象与感受。 教学内容与步骤: 学生活动: 1.学生齐读单元导读,把握单元要点。 2.教师提示导读要点,学生通读课文。 3.学生自读课文(限时),利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4.再读课文,梳理感知课文内容,小组交流对文章的读后感。 5.小组内口头复述文章主要内容并交流补充,教师点拨后学生展示。评选优胜小组进行奖励。教学反思: 追寻作者人生路 课型:单元梳理课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目标: 1.读准生字读音、熟记字形;理解并掌握生词词义,能恰当运用。 2.了解重要作者的生平简介及其写作背景。 3.了解人物传记和回忆性散文的特点。 教学内容与步骤: 教师布置学生梳理字词、文学常识、文体知识任务,并提出完成任务的具体要求。 学生活动: 1.学生默读课文,圈点勾画重点字词,组内交流补充(限时)。 2.利用工具书了解生字词音义与用法,并做批注。总结易错字。教师归纳并点评。 3.教师选取重点词语(四字短语)进行造句或语段训练。 4.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再读课文,小组之间交流讨论,解决疑问,教师补充。 5.学生结合单元内文章初步感知传记、回忆性散文的特点。 6.了解夸张修辞。 教学反思: 绿叶对根的真情 课型:主题阅读课 课时安排:1课时

阅读篇目: 1+X(《藤野先生》+《我的几位老师》) 学习目标: 学会概括文章典型事件。在此基础上理清全文线索,理解文章主题。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学习《藤野先生》: 主问题: 1.速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全文写了作者留学过程中的哪些事件?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学生圈点批注,找出作者留学过程中的事件,并用自己的话概括。学生自己思考然后小组合作,学生代表发言,师生补充,教师点评总结。 2.浏览全文,结合所概括的典型事例,思考一下,作者是以什么为线索将这些典型事例贯穿起来的? 浏览全文,三分钟思考后,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各组派代表准备展示。 二、学习《我的几位老师》 主问题 1.学生快速阅读这篇文章,圈点勾画描写三位老师的语句,说说每位老师的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教师可以用幻灯片出示示例,指引学生答题的思路。(修辞方法,赏析) 2.作者对老师的描写看似忘却实则终生铭记,你感受到他对老师难忘真情了吗? 3.概括让他难忘老师的事迹。(可以复述、可以简答) 要求学生自由朗读文本,圈点批注,找出文中所述事件,并用自己的话概括。(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展示交流,各小组指定代表发言,师生评价补充) 教学反思: 故事里的人 课型:主题阅读课 课时安排:1课时 阅读篇目 《回忆我的母亲》《叶圣陶二三事》《轻放》 学习目标:

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16.1.1 二次根式 教案序号:1 时间: 教学内容 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运用 教学目标 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并利用a(a≥0)的意义解答具体题目. 提出问题,根据问题给出概念,应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关键 1.重点:形如a(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的概念; 2.难点与关键:利用“a(a≥0)”解决具体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下列三个课本P2的三个思考题:二、探索新知 很明显3、10、4 6 ,都是一些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像这样一些正数的算术平方根 的式子,我们就把它称二次根式.因此,一般地,我们把形如a(a≥0)?的式子叫做二 次根式,“”称为二次根号. (学生活动)议一议: 1.-1有算术平方根吗? 2.0的算术平方根是多少? 3.当a<0,a有意义吗? 老师点评:(略) 例1.下列式子,哪些是二次根式,哪些不是二次根式:2、33、1 x 、x(x>0)、 0、42、-2、 1 x y + 、x y +(x≥0,y?≥0). 分析:二次根式应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有二次根号“”;第二,被开方数是正数或0. 解:二次根式有:2、x(x>0)、0、-2、x y +(x≥0,y≥0);不是二 次根式的有:33、1 x 、42、 1 x y + . 例2.当x是多少时,31 x-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分析:由二次根式的定义可知,被开方数一定要大于或等于0,所以3x-1≥0,?31x -才能有意义. 解:由3x-1≥0,得:x ≥1 3 当x ≥ 1 3 时,31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三、巩固练习 教材P5练习1、2、3. 四、应用拓展 例3.当x 是多少时,23x ++1 1 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分析:要使23x ++ 1 1 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必须同时满足23x +中的≥0和1 1 x +中的x+1≠0. 解:依题意,得230 10 x x +≥??+≠? 由①得:x ≥- 32 由②得:x ≠-1 当x ≥- 3 2 且x ≠-1时,23x ++11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例4(1)已知y=2x -+2x -+5,求 x y 的值.(答案:2) (2)若1a ++1b -=0,求a 2004+b 2004的值.(答案: 25 ) 五、归纳小结(学生活动,老师点评) 本节课要掌握: 1.形如a (a ≥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称为二次根号. 2.要使二次根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必须满足被开方数是非负数. 六、布置作业 1.教材P5 1,2,3,4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第一课时作业设计 一、选择题 1.下列式子中,是二次根式的是( ) A .-7 B .37 C .x D .x 2.下列式子中,不是二次根式的是( )

八年级数学人教版教案设计

八年级数学人教版教案设计 八年级数学人教版教案1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熟练地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等腰三角形内角的角度。 2. 熟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 2.通过例题教学,帮助学生总结代数法求几何角度,线段长度的方法。 教学重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简洁的逻辑推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叙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它是怎么得到的?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也可以简称“等边对等角”。把等腰三角形对折,折叠两部分是互相重合的,即AB与AC重合,点B与点 C重合,线段BD与CD 也重合,所以∠B=∠C。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线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由于AD为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所以BD= CD,AD为底边上的中线;∠BAD=∠CAD,AD为顶角平分线,∠ADB=∠ADC=90°,AD又为底边上的高,因此“三线合一”。 2.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为3和4,则其周长为多少? 二、新课 在等腰三角形中,有一种特殊的情况,就是底边与腰相等,这时,三角形三边都相等。我们把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具有什么性质呢? 1.请同学们画一个等边三角形,用量角器量出各个内角的度数,并提出猜想。 2.你能否用已知的知识,通过推理得到你的猜想是正确的? 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由等腰三角形等边对等角的性质得到∠A=∠B=C,又由∠A+∠B+∠C=180°,从而推出∠A=∠B=∠C=60°。

3.上面的条件和结论如何叙述?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有几条对称轴? 等边三角形也称为正三角形。 例1.在△ABC中,AB=AC,D是BC边上的中点,∠B=30°,求∠1和∠ADC的度数。 分析:由AB=AC,D为BC的中点,可知AB为 BC底边上的中线,由“三线合一”可知AD是△ABC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从而∠ADC=90°,∠l=∠BAC,由于∠C=∠B=30°,∠BAC可求,所以∠1可求。 问题1:本题若将D是BC边上的中点这一条件改为AD为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或底边BC上的高线,其它条件不变,计算的结果是否一样? 问题2:求∠1是否还有其它方法? 三、练习巩固 1.判断下列命题,对的打“√”,错的打“×”。 a.等腰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互相重合( ) b.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其它两个内角也为60°( ) 2.如图(2),在△ABC中,已知AB=AC,AD为∠BAC的平分线,且∠2=25°,求∠ADB 和∠B的度数。 3.P54练习1、2。 四、小结 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以推出等边三角形的各角相等,且都为60°。“三线合一”性质在实际应用中,只要推出其中一个结论成立,其他两个结论一样成立,所以关键是寻找其中一个结论成立的条件。 五、作业: 1.课本P57第7,9题。 2、补充:如图(3),△ABC是等边三角形,BD、CE是中线,求∠CBD,∠BOE,∠BOC,∠EOD的度数。 八年级数学人教版教案2 教学目标 1.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苏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案 全册

苏教版小学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第七章 教学目标与要求: (1)了解不等式的意义,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能正确用轴表示解集。 (3)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问题。 知识梳理: (1)不等式及基本性质; (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解法与应用; (3)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 1不等式:用不等号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2不等式的解: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不等式的解集: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解的全体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3不等式的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除以)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除以)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4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类似。 但是,在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时,必须根据这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正确地运用不等式的性质2,特别要注意在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时,要改变不等号的方向。 5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问题步骤:(1)审:认真审题,分清已知量、未知量的及其关系,找出题中不等关系,要抓住题设中的关键字“眼”,如“大于”、“小于”、“不小于”、“不大于”等的含义。 (2)设:设出适当的未知数。 (3)列:根据题中的不等关系,列出不等式。 (4)解:解出所列不等式的解集。 (5)答:写出答案,并检验答案是否符合题意。 6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由几个含有同一个未知数的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不等式组中所有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求不等式组解集的过程叫解不等式组。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与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类似,不同之处在与列出不等式组,并解出不等式组。 7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 当一次函数中的一个变量的值确定时,可以用一元一次方程确定另一个变量的值;当已知一次函数中的一个变量范围时,可以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确定另一个变量取值的范围。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 11.1 全等三角形 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领会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的有关概念.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全等三角形性质的过程,能在全等三角形中正确找出对应边、对应角.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观察、操作、分析能力,体会全等三角形的应用价值.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会确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2.难点:掌握找对应边、对应角的方法. 3.关键:找对应边、对应角有下面两种方法:(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2)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教具准备 四张大小一样的纸片、直尺、剪刀. 教学方法 采用“直观──感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举出形状、大小相同的实例,加深认识.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导入课题 1.先在其中一张纸上画出任意一个多边形,再用剪刀剪下,?思考得到的图形有何特点? 2.重新在一张纸板上画出任意一个三角形,再用剪刀剪下,?思考得到的图形有何特点? 【学生活动】动手操作、用脑思考、与同伴讨论,得出结论.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用剪刀剪出重叠的两个多边形和三角形.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事先在纸上画出三角形,然后固定重叠的两张纸,注意整个过程要细心. 【互动交流】剪出的多边形和三角形,可以看出:形状、大小相同,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用“≌”表示. 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教师活动】在纸版上任意剪下一个三角形,要求学生手拿一个三角形,做如下运动:平移、翻折、旋转,观察其运动前后的三角形会全等吗? 【学生活动】动手操作,实践感知,得出结论:两个三角形全等. 【教师活动】要求学生用字母表示出每个剪下的三角形,同时互相指出每个三角形的顶点、三个角、三条边、每条边的边角、每个角的对边. 【学生活动】把两个三角形按上述要求标上字母,并任意放置,与同桌交流:(1)何时能完全重在一起?(2)此时它们的顶点、边、角有何特点? 【交流讨论】通过同桌交流,实验得出下面结论: 1.任意放置时,并不一定完全重合,?只有当把相同的角旋转到一起时才能完全重合. 2.这时它们的三个顶点、三条边和三个内角分别重合了. 3.完全重合说明三条边对应相等,三个内角对应相等,?对应顶点在相对应的位置. 【教师活动】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给予补充和语言上的规范. 1.概念: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到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2.证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如果本图11.1─2△ABC和△DBC全等,点A和点D,点B和点B,点C和点C是对应顶点,?记作△ABC≌△DBC. 【问题提出】课本图11.1─1中,△ABC≌△DEF,对应边有什么关系?对应角呢? 【学生活动】经过观察得到下面性质: 1.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2.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二、随堂练习,巩固深化 课本P4练习. 【探研时空】 1.如图1所示,△ACF≌△DBE,∠E=∠F,若AD=20cm,BC=8cm,你能求出线段AB的长吗?与同伴交流.(AB=6) 2.如图2所示,△ABC≌△AEC,∠B=30°,∠ACB=85°,求出△AEC各内角的度数.?(∠AEC=30°,∠EAC=65°,∠ECA=85°) 三、课堂总结,发展潜能 1.什么叫做全等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具有哪些性质? 四、布置作业,专题突破 1.课本P4习题11.1第1,2,3,4题.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把黑板分成左、中、右三部分,左边板书本节课概念,中间部分板书“思考”中的问题,右边部分板书学生的练习. 疑难解析 由于两个三角形的位置关系不同,在找对应边、对应角时,可以针对两个三角形不同的位置关系,寻找对应边、角的规律:(1)有公共边的,?公共边一定是对应边;(2)有公共角的,公共角一定是对应角;(3)有对顶角的,对顶角一定是对应角;两个全等三角形中一对最长的边(或最大的角)是对应边(或角),一对最短的边(或最小的角)是对应边(或角).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合集人教版范文整理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合集人教版 阿长与《山海经》 教学目标: .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了解课文的记叙线索。 .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中心,理解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中心,理解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教学步骤: 课时 一、精心导入。 导入语: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一位“长妈妈”,她给鲁迅讲的故事使我们对百草园更产生了一种神秘感。其实关于“长妈妈”还有很多有趣而令人感动的事情呢!同学们想了解吗?那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阿长和〈山海

经〉》这篇课文。. 二、漫谈感受。 .请同学们速读课文,如有不认识的字,可查字典,自行解决。 .如对课文有不理解的地方,请提出来,大家讨论解决。 .谈谈自己读完此文后的感受。 同学们的话题可能涉及到:先抑后扬的写法;阿长的性格特点;作者对阿长的感情;的语言特点…… 教师归纳。 三、讨论形象。 课堂主问题: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讨论、交流,教师归纳补充: .是一个没有文化的粗人,饶舌多事而又不拘小节:“生得黄胖而矮”;喜欢“切切察察”;对“我”管得很严,喜欢到母亲那儿告“我”的状;夏天睡觉喜欢在床中间摆“大”字,挤得“我”无法翻身。 .是一个很不幸而又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淳朴、善良而又迷信:连姓名都不为人所知,不识字,没有文化;“青年守寡”,在别人家做女工,一年只能告假几天回家;对生活并无更高的要求,但求“一年到头,顺顺流流”;相信儿童金口,郑重其事地要孩子大年初一睁开眼就向她祝福。.是民间文化的载体,知道许多“规矩”:有迷信的成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套教案

第十六章分式 16.1分式 16.1.1从分数到分式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分式、有理式的概念. 2.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2.难点: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3.认知难点与突破方法 难点是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突破难点的方法是利用分式与分数有许多类似之处,从分数入手,研究出分式的有关概念,同时还要讲清分式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三、例、习题的意图分析 本章从实际问题引出分式方程 10020v 请同学们跟着教师一起设未知数,列方程. 设江水的流速为x千米/时. 轮船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的时间为3. 以上的式子五、例题讲解 P5例1. 当x为何值时,分式有意义. [分析]已知分式有意义,就可以知道分式的分母不为零,进一步解出字母x的取值范围. [提问]如果题目为:当x为何值时,分式无意义.你知道怎么解题吗?这样可以使学生一题二用,也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感受到分式及有关概念. (补充)例2. 当m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1m(2)1m1m 3 m 10020v 小时,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 6020v 小时,所以 10020v = 6020v . 10020v , 6020v ,s,v,有什么共同点?它们与分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a s m2m 1 2 = 6020v ,给出分式的描述性的定义:像这样分母中含有字母的式子属于分式. 1分母不能为零;○2分子为零,这样求出的m的解集中的公[分析] 分式的值为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 数学教案 九年级下册 科任老师 二次根式 16.1 二次根式(1)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能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二次根式。

2、掌握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3、掌握二次根式的基本性质:)0(0≥≥a a 和)0()(2≥=a a a 二、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二次根式的性质. 难点:综合运用性质)0(0≥≥a a 和)0()(2≥=a a a 。 三、学习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已知x 2 = a ,那么a 是x 的______; x 是a 的________, 记为______, a 一定是_______数。 (2)4的算术平方根为2,用式子表示为 =__________; 正数a 的算术平方根为_______,0的算术平方根为_______; 式子)0(0≥≥a a 的意义是 。 (二)提出问题 1、式子a 表示什么意义? 2、什么叫做二次根式? 3、式子)0(0≥≥a a 的意义是什么? 4、)0()(2≥=a a a 的意义是什么? 5、如何确定一个二次根式有无意义? (三)自主学习 自学课本第2页例前的内容,完成下面的问题: 1、试一试: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二次根式?哪些不是?为什么? 3,16-,34,5-,)0(3≥a a , 12+x 2、计算 : (1) 2)4( (2) (3)2)5.0( (4)2)3 1( 根据计算结果,你能得出结论: ,其中0≥a , )0()(2≥=a a a 的意义是 。 3、当a 为正数时指a 的 ,而0的算术平方根是 ,负 2 )3(________ )(2=a 4

最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11章三角形 教材内容 本章主要内容有三角形的有关线段、角,多边形及内角和,镶嵌等。 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是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与三角形有关的角有内角、外角。教材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0的基础上,进行推理论证,从而得出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接着由推广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介绍了多边形的有关概念,利用三角形的有关性质研究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公式。这些知识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既是学习特殊三角形的基础,也是研究其它图形的基础。最后结合实例研究了镶嵌的有关问题,体现了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www. 12999. com 1、理解三角形及有关概念,会画任意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 2、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理解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会根据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 3、会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了解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4、了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会运用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解决问题。 5、理解平面镶嵌,知道任意一个三角形、四边形或正六边形可以镶嵌平面,并能运用它们进行简单的平面镶嵌设计。 〔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数学推理的习惯; 2、在灵活运用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并掌握探索、归纳图形性质的推理方法,进一步培说理和进行简单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2、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3、使学生进一步形成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服务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难点 三角形三边关系、内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与内角和公式,镶嵌是重点;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的证明,根据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及简单的平面镶嵌设计是难点。 课时分配 1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2课时 11.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2课时 11.3多边形及其内角和………………………………………… 2课时 本章小结………………………………………………………… 2课时 11.1.1三角形的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三角形的意义,认识三角形的边、内角、顶点,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 2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会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并能运用它解决有关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数学推理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英语第二单元教案

Unit 2 What’s the matter? 课前准备: 1.学生通过上网,查资料寻找身体各部位英文名称,各种常见疾病表达法 课上任务: step 1 Brainstorm step 2 presentation step 3 tasks step 4 practice step 5 homework step 6 课后实践 本节课总目标描述 本节课的知识目标是学习用英语询问健康状况并提出建议。通过听、说、做游戏、做事情, 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基本句型:What’s the matter? I have a headache. You should drink some tea. That sounds a good idea. I have sore back. That’s too bad. I hope you feel better soon. 本节课的总体设计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的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体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的教学理念。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本节课采用了多媒体和实物投影的教学辅助手段,学生活动中设计了两组游戏,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借助本班急救小药箱需要专人负责,招募小医生,创设一种真实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以英语语言作为第一反映的、在体验中自然习得用英语购物的常见句型,从而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自主学习和发散思维的能力。课堂组织形式以小组活动为主,增加每个学生课堂参与的机会和发挥个性特长的机会,在参与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体精神以及相互学习、资源共享的意识。在活动中引导学生不断整合已经学过的知识,进一步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即培养学生的记忆、观察、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 本堂课关注对学生的评价,并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本节课注重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以激励评价为主,侧重于学生参与意识和能力、探究意识和能力、合作意识和能力、整合知识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主学习的自信心;在评价中关注学生的情感、学习策略的调控。 本课的导入以贴近学生实际生活作为教学任务:在了解本班急救小药箱需要专人负责,要招募小医生的事实后,为老师推荐合适的人选。这是本节课的主题,也是贯穿本节课的主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