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把握其特点和结构。

过程与方法目标:理清文章层次,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历史,感受正义战争的力量,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

教学重点新闻的有关知识,把握其特点和结构。

教学难点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准备课前完成【预习导学】。多媒体报纸一份

环节教学过程

预习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把握其特点和结构。

2、理清文章层次,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3、了解历史,感受正义战争的力量,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

【学习重难点】

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预习形成】

一、“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狮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这是毛泽东为人民解放军1949年4月解放南京而作,诗名为“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该诗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历史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经过长期革命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当年毛泽东亲自撰稿写新闻,报道我人民解放军的英勇战况。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到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走进那震撼人心的历

史瞬间吧!

二、作家及时代背景介绍:

1、一提到伟人毛泽东,你一定不陌生吧,请把你知道的情况介绍出来:

(推荐阅读:《我的父亲毛泽东》《我的爷爷毛泽东》)

2、结合历史,查阅有关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的资料:

⑴电影欣赏:《百万雄师过大江》《大进军-南线大追歼》《大决战: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⑵白鹿书院解放战争历史资料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e213286887.html,/book/s18/1195.h tm

3、毛泽东在什么情况下撰稿写下这两则新闻?

⑴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时代背景:

⑵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的背景资料:

三、字词积累: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绥()靖()阻遏()锐不可当()荻()港溃()退歼()灭要塞()二十八宿()管辖()阌()乡聿()

2、选词填空: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坚强、顽强、顽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战争、战斗、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击败、击退)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限制、制服)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四、了解新闻:

说起新闻,我们都不陌生。电视上有《新闻联播》,报纸上大幅版面都在报道最新的各类新闻,那么你了解新闻吗?请查阅资料或根据自己的理解填写以下内容:

1、新闻:又称消息,通常分为()()()和()四类,它报道的是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

2、新闻的特点:()()()()。

3、新闻的六要素,即记叙的六要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新闻,只要把记叙的六个要素变成六个问题即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为何、如何,阅读的时候注意这六点,养成留意要素的习惯,再读其他叙事性作品也就容易把握内容了。你能分别理清这两则新闻的六要素吗?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六要素: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六要素:

4、阅读新闻,要注意它的结构的五个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背景、结语。要想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就要先看________,要比较详细地

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________,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___ _____。

⑴看标题:是整篇新闻的眼睛,具有简明、概括的特点。大都能揭示新闻的主要内容。

⑵看导语:一般指“电头”后(即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⑶看主体:这是最主要部分,它对导语中已披露的新闻要素作进一步的阐释和拓展。也是表现主题、深化主题的决定性部分。

⑷看背景:它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它有时隐含在主体之中。

⑸看结语:它一般是对新闻主体的总结,有时也隐含在主体之中。

那么,你能分清这两则新闻的导语和主体部分吗?导语部分告诉了我们哪些情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导语:

主体: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导语:

主体:

【预习困惑】预习时你遇到了哪些困惑或疑难,请记下来吧:

第一课时

导入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你们都是通过哪些方式来了解世界的风云变幻、国家的政治策略以及群众的街头巷议呢?

新闻缩短了你、我、他之间的距离。让我们寻常百姓足不出户,便可了解国内外时事,获取各种生活的信息。好的新闻是可以穿越时空,供人们品读与回味的。今天,并让我们来共同研读一篇来自于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佳作,让我们重温那段荡气回肠、青春激扬的硝烟岁月。

新课

【合作展示】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一、阅读导语部分,说一说它从哪几个方面总领了全文?(参考课后一题答案) 哪些词语给你印象最深刻,你想象到了什么?

二、1.本文的主体部分,着重报道人民解放军渡江的战斗情况,请放声朗读完成下面表格后给这部分内容分层,并思考这三个层次是怎样巧妙地衔接在一起的?(参考课后一题答案)

渡江区域

时间

兵力

渡过兵力

中路军

安庆→芜湖 20日夜—

21日夜

30万

30万

西路军

→ 21日17时—

22日22时

35万

35万的

三分之二

东路军

→ 21日17时—

22日22时

35万

大部

第一层:中路军渡江的进军场面。

第二层:西路军渡江的进军场面,并加以评论

“此种情况……不起丝毫作用。”从表达方式上看属于哪种表达方式?起什么作用?

从表达方式上看,这属于议论,恰如其分地分析了敌溃我胜利的原因,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和“纷纷溃退,毫无斗志”形成鲜明对比,赞颂我军,藐视敌人。

第三层,东路军渡江进军的场面

2. 画画地图,分别将西路军,中路军,东路军已占领的地方用红色表线向前进发点用红色箭头标出。(可画在课本的地图上)

三、深度探究:

1、渡江作战,兵分三路,作者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叙述?西路军与东路军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为什么先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分述三路战况,为什么又能一气呵成?

(从结构上看,这是按事件发生的先后,以及各路军进展情况来安排结构顺序的。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略写),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详写),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可以议一议。最后说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

主体,三路三个层次,看三个层次的衔接,一气呵成。中路和西路,都从时间说起,这样并列,层次分明,又紧相衔接。说了西路战况之后,又合起来有所议论,议论最后一句是“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话题从“西面”转向“东面”,很巧妙很自然地转到了下一层。可见,作者是很注意一层与一层之间的衔接的,所以全文流转顺畅,一气呵成。)

2、新闻的表达方式一般是以记叙为主,但也可穿插一定的抒情或议论,这篇新闻中的议论部分是哪几句?这段议论,主要阐述了什么?在全文中起了怎样的作用?对敌我双方的议论,哪一方写得详细?哪一方写得简略?为什么?

四、语言品析:

1.你认为文中使用准确、精炼、饱含情感的词语有哪些,简要说说理由。

2. 文章用句举例:比较下面两个句子,说说哪一句好,好在哪里。

(1)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2)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而且扩大了根据地。我们的根据地不仅巩固了,而且赢得了人民群众衷心的拥护。

拓展延伸:

1.给下面一段新闻拟一个标题。(含标点不超过20个字)

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馆是国家奥林匹克公园最先建成的文化项目,因此,成为宣传“新北京、新奥运”的一个重要基地。为充分展现“人文奥运”的主题,中华民族博物馆于2002年4月6日推出“西部民族风情艺术节”系列活动。

“西部民族风情艺术节”包括13个板块,用动态和静态两种方式,从不同的侧面,展现了中国少数民族传统节庆文化、传统民间工艺、传统宗教文化、传统礼仪文化以及民族民俗文化。内容丰富健康,形式新奇独特,特别是具有很强的参与性。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馆从今年至2008年,每年都将结合奥运会的筹备,推出体现“人文奥运”主体的文化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下面这则新闻主体部分的内容,拟一条一句话新闻:(不超过30字)溪洛渡和向家坝是金沙江上拟建设的两个梯级电站,其水电资源分别是1200万千瓦和600万千瓦,两者之和接近三峡工程,已经列入国家开发计划。金沙江中段和下段一共可以建12个梯给电站,总装机接近6000万千瓦,是三峡工程的3倍多。三峡总公司已经被确定为溪洛渡和向家坝两个项目开发的主业单位。他们计划在2001年底完成溪洛渡电站的可行性研究,并报告国家审查;2003年完成向家坝项目的前期工作,以期在三峡工程结束时,根据电力市场和资金平衡情况,进行有序开发,实现建设三峡工程、开发长江流域的目标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一、朗读课文,理清层次:有人认为,这篇新闻稿分为五层,也有人持不同意见,你怎样划分这篇文章的层次?与同学交流后发表见解。

(全文共分为五个层次:

1)导语,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南阳守敌弃城南逃的背景、时间

2)背景材料,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3)回顾过去一年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放弃南阳的变化,指出蒋军全局溃败的原因

4)有河南全省基本解放进而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

5)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暗淡。)

二、作者报道解放南阳的消息,还总结了一年多来,我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你能像作者一样概括一下吗?

三、我们看到报纸上或新闻联播中的新闻,多数记者只是在“就事论事”,不言其他,而《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一文,为什么不仅报道解放南阳的消息,而且还概述了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的战绩?

四、比较阅读,理解提升。

1、学了这两则新闻,你能说说它们的异同点吗?

2、对比阅读,品味语言

比较下边每组中的两个句子,说说哪句好,并说说理由。

①结果就在二十一日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②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我认为句好,理由。

①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②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而且扩大了根据地。我们的根据地不仅巩固了,而且赢得了人民群众衷心的拥护。

我认为句好,理由。

(方法链接:可以从词语含意的差异、语句的感情色彩、从语言的生动形象性上比较。)

示例:

①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首先越过安庆、芜湖线,到达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共渡过三十万人。

②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军。

我认为②句好。理由是“突破”一词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而①句中的“越过”表现不出经过战斗。②句中“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时间明确,且含渡江迅疾、作战顺利之意,体现了新闻的时效性特点;而①句中“共”字不能表达这些意思。

【学习心得】学了这篇文章,你一定会收获很多,现在就动笔写出来吧:

作业写本课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

导入本节课检验一下同学们对两则新闻的掌握情况。试试吧,你一定能行!【检测反馈】

一、阅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回答问题。

1.这则消息的“电头”是________,“导语”部分是第________句。主体部分是第________句。导语中揭示我军所向披靡、战绩辉煌的词语是________。主体部分中记录我军节节胜利的史实的一个四字成语是:________。

2.第⑤句能否改为:“现在,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多一半,剩下的23日可渡完。”为什么?第(16)句中“歼灭”与“击溃”,“占领”与“控制”这两组词在句中能换吗?为什么?

3.第(11)句中,战犯汤恩伯对长江防线作了两点判断,实际情况又如何呢?请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加以剖析。

4.“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其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语言概述。(30字以内)

5.这篇新闻中属于议论的句子是哪几句?这些议论的作用是什么?

二、阅读下面消息,按要求回答问题。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①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②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③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毫无斗志,纷纷溃退。④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发,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在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⑤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1.这则消息也是毛泽东同志写的,比《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早播发20个小时。这则消息的导语是________。这则消息的导语包括了四个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定国内和平协定。本消息点明渡江战斗在“二十日午夜”开始,其意义在于:

3.文中哪些词语描述国民党反动派防线崩溃?哪些词语描述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

4.这则消息中,作者对我人民解放军的看法是什么?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根据下面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拟写一个新闻标题。(不超过12个字)

据台湾媒体报道,宋楚瑜率领亲民党大陆访问团于13日下午3时40分许返抵台北。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在桃园机场发表谈话表示,亲民党带着两岸同胞共同追求和平的愿景回到台湾。宋楚瑜说,这次访期间看到大陆的很多变化,也看到大陆乡亲和我们一样,都愿意追求和平。

作业完成练习册。

板书设计: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毛泽东

新闻:包括标题、导语、主体三部分

(人民解放军)英勇无畏锐不可当

西(较详)中(略)东(详)

长_______________横↓↓↓↓渡 ______________ 江

(国民党反动派)不堪一击溃不成军

特点:准确及时真实

1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教学目标:

1、能初步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

2、能品读新闻中的语言。

3、能运用新闻的基本知识学写新闻。

教学重点、难点

1、新闻的文体知识。

2、新闻语言的准确、及时、简明。

教学准备:历史背景。

1947年7月到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内转入战略进攻。1948年秋天,人民解放军连续发起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给国民党反动派以致命的打击。为了获得喘息的机会,以便卷土重来,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宣布下野,由李宗仁代总统,支撑残局,并大搞和平谈判的阴谋。在这历史的紧要关头,毛主席

在1948年12月31日为新华社写了一篇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指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已经是确实无疑了,国民党反动派看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的胜利,已不能用单纯的军事斗争的方法加以阻止,就大搞“和平”阴谋。我们不能让敌人有喘息的机会,卷土重来,必须将革命进行到底。1949年4月1 5日,国共双方谈判,我方提出8条21款,限蒋介石20日前表态。20日南京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谈判破裂。4月21日,毛主席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人民,保卫中国人民领土主权的独立完整”。21日清晨,人民解放军即执行最高统帅的进军令,在西起九江的湖口,东至江阴,长达一千华里的战线上,发动了渡江战役,国民党反动派惨淡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一触即溃。23日晚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宣告国民党反动派政权的覆灭。

一、导入新课。

1949年 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解放军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攻。中国人民解放军于21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我们今天学的这篇消息,就是毛泽东同志当时满怀豪情写的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战况的新闻稿。

二、初步感知课文,理出文章的脉络。

一条新闻,通常包括标题(有的还有副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个部分,有的可根据情况省略导语或背景或结语。

1、请同学朗读课文,老师注意正音反馈。

2、给文章划分结构层次并概括主要内容。

明确:

1、正音:根据学生朗读情况,要求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荻(dí)港(di) 锐不可当(dāng)(dang)溃(kuì)退(kui) 歼(jiān)灭(j

ian) 要塞(sāi)(sai)

2、文章分为两个部分。

⑴从“新华社”到“渡江区域”是第一部分,即“导语”部分,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

⑵从“20日夜起”到篇末是第二部分,即“主体”部分,详述三路大军战斗的经过,并指出我军渡江胜利的重要意义。

3、主体部分又分为三层。

⑴从“20日夜起”到“已渡过30万人”是第一层,写出中路军渡江的时间、突破地点、渡过人数。

⑵从“21日下午五时起”到“不起丝毫作用”是第二层,写西路军渡江情况并加以评论。

⑶从“汤恩伯认为”到篇末是第三层,写东路军渡江情况。

https://www.360docs.net/doc/e213286887.html,

三、整体感知课文,揣摩、把握关键词语。

1、思考:文章是抓住“横渡长江”来写的,与“横渡”的“渡”有关的词语有哪些?与敌我双方交战情况有关的词语有哪些?

明确:⑴与“渡”有关的词语:“冲破”“渡至”“渡过”“渡完”等均是。

⑵与“敌我双方交战情况”有关的词语:写我方的有“歼灭”“击溃”“控制”“封锁”“切断”等;写敌方的有“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抵抗”“微弱”“泄气”“毫无作用”等。

通过对这些词语的理解,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本文导语部分,语言简明扼要,概括性强,只用了两句话就及时、准确地对事情进行了报道,给读者以完整、鲜明的印象,可就关键词语作一下分析。

明确:第一句话,既报道了我军之强大(“百万大军”),又点出了战线之长(“1000余华里”),“冲破敌阵,横渡长江”八个字写人民解放军所向披靡,战绩辉煌。第二句话中的“均是”两个字概括了战线之广大,又洋溢着胜利的豪情,同时又是对“1000余华里”战线的具体说明。

3、导语前面的电头起什么作用?

明确:电头写明通讯社的名称、发电时间,说明材料真实可信,消息及时。

4、本文的主体部分,着重报道人民解放军渡江的战斗情况,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材料的?为什么中路军和西路军放在一起写?为什么最后才写东路军?

明确:从其结构来看,它是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以及各路军进展情况来安排结构顺序的。中路军和西路军所遇到的敌军的抵抗,都比较小,东路军所遇之抵抗较为顽固,所以中路军、西路军放在一起写,东路军后写。而中路军渡长江行动在前,西路军在后,因此,:先写中路军,再写西路军。

5、中路、西路大军的渡江情况,哪是详写的?哪是略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明确:中路军写得简略,是因为新华社在此前已经有关于中路军的详细报道(见《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此处简略交待即可转入下文。

西路大军写得稍详,是因为渡江正在进行中,有些事情需要交待,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3,余部“23日可渡完”。已渡过的“正向南扩展中”,预示了战役的前景。

6、本文对西路军渡江情况进行了评论,评论可分为两方面饬椒矫娴囊槁畚我宦砸幌?两方面的顺序颠倒一下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评论中敌人毫无斗志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和敌人拒绝签订和平协议有很大关系。前者

略议,是因为这个问题不言而喻;后者详评,是为宁把少数战犯同广大官兵相区别,以利争取多数,孤立少数,瓦解敌军。同时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正是我军发起渡江战役的直接原因。此处着重点明这一点,更有力地证明了我军发动渡江战役在政治上是完全正确的。至于后评论敌军,是为了引出下面对东路军渡江战役的记叙。

7、引导学生揣摩语言的准确鲜明。采用讨论的形式,由学生找出用得好的词语加以分析。(结合课后练习第三大题引导学生从①词语含义的差异②语句的感情色彩③简略和确凿说法的不同表达效果等方面进行区别分析。)

8、小结。消息是简明和迅速报道国内、国际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体裁。

⑴消息的基本要求: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或夸张;报道迅速及时;简明扼要。

⑵结构的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⑶消息的六要素:时间、人物、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这几个知识点要求学生了解,以便更好地阅读和写作消息。

9、比较阅读

阅读“课后练习四”《我军横渡长江情景》。这篇消息同样报道渡江战役,比较这则消息同课文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提示:相同:都是新闻报道(消息),都具有报道及时、语言简洁的特点;都报道了渡江战役情况,歌颂了渡江战役的胜利。

不同:课文从全局上对三路军分别作介绍:本文只介绍了西路军某部渡江的情况。课文介绍渡江情况简略概括,只交待了时间、地点、渡江人数、战役进展情况;本文作者以亲身经历对渡江作了详细具体的描绘。课文有对敌军的分析及政策性极强的分化、瓦解、争取敌军等内容;本文对敌军情况几乎未作报道。

渡江战役开始后,新华社连续发表了两则新闻(《大军三十万昨日渡过长江》)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时间、内容都有连续性,可介绍给学生,便于学生了解渡江战役的全貌和理解课文详略的处理。

大军三十万昨日渡过长江

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2日2时电英勇的人民解放军21日已有大约30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20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到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发,直取对岸。不到24小时,30万人民解放军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

令。

附: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1949年)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革命的暴风雨震荡着蒋家王朝都城南京,解放军以百万雄狮突破长江天险,直捣蒋军苦心经营三个半月的根据地—南京城。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以雄奇险峻而著称的古都南京城回到了人民手中,她比任何时候都美丽。这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是足以令人慷慨高歌和欢欣鼓舞的。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应该趁现在这敌衰我盛的大好时机,痛追残敌,解放全中国。不可学那贪图虚名,放纵敌人而造成自己失败的楚霸王项羽。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自然界如果有知,它会体察到兴盛与衰败这条不可改变的法则。不断地变异、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前进,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一简介背景资料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第一年歼灭国民党军112万人。1947年6月底,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一部挺进中原,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灭国民党军;以部分主力和地方武装坚持内线作战,收复失地。10月10日,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战争第二年,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152万人,攻克大批国民党军重点设防的城市,为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1948年到1949年1月,解放军连续进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这则新闻发电之日正是辽沈战役胜利结束之后,淮海战役的前夜。

二、检查预习(正音、解词)

星宿阻遏?聿企图逃窜

3、快速默读,整体感知课文

⑴找出本新闻六要素(学生可在文中找到)

人物——中原我军

时间——1948年11月4日下午

地点——南阳

事件发生的原因——蒋军因全局溃败,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的兵力集中在以徐州和汉口为中心的两个地区。在我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下,困守南阳的蒋军,被迫弃城南逃。

经过、结果——自去年七月,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南阳守敌王凌云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若干据点外,全部为我解放。

⑵找出本新闻导语、主体

导语——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

其余部分为主体。

⑶课文可分几个层次?各层大意?(讨论完成)

①层: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南阳守敌弃城南逃的背景、时间。

②层: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的重要战略地位。

③层:回顾过去一年中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弃城南逃的变化。

④层: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

⑤层: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黑暗。

4、问题探究

本文题目为“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文章为什么不仅报道解放南阳的消息,还概述了一年多来南线解放军的战绩?

南阳解放,是南线人民解放军一年多来取得伟大胜利的必然结果,所以南阳解放之日正是总结一年多来伟大胜利的最好时机。另一方面,总结一年多来的战绩,也可以说明守敌为什么弃城南逃。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017部编版)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教案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相关知识。 2.把握新闻的内容及结构特点。 3.了解解放战争中我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力阻顽敌的精神以及人民必胜、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历史规律。 教学重点:1.理解新闻内容,把握战争的主题。 2.把握新闻的特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获得信息一般通过什么途径?我们要知晓国内外的大事,一般得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但是,广播、电视、报纸都只是传播媒介,而报导这些事件的文字,才是最主要的,它们被称为"新闻"。 二、介绍新闻: 新闻这种文体从广义上来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从狭义上来讲,只指消息,本文就是一篇报道及时的消息。消息有三个特点:1.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或夸张。2.报道迅速及时。3.简明扼要,在表达上以叙述为主,多用较朴素和概括的语言。有时(看需要而定)兼有议论(精辟的画龙点睛式的)、描写。 一条新闻包含标题(有时有副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有时可根据需要省略导语或背景或结语。新闻多采用记叙手法,因此新闻写作需注意记叙的六要素。 三、引入本课:今天我们学习的两则新闻,高屋建瓴,大气磅礴,是新闻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瑰宝,它出自一代伟人毛泽东之手。介绍写作背景并背诵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背景简介: (1)时代背景简介 1947年7月到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内转入战略进攻。1948年秋天,人民解放军连续发起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给国民党反动派以致命的打击。为了获得喘息的机会,以便卷土重来,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宣布下野,由李宗仁代总统,支撑残局,并大搞和平谈判的阴谋。在这历史的紧要关头,毛主席在1948年12月31日为新华社写了一篇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指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已经是确实无疑了,国民党反动派看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的胜利,已不能用单纯的军事斗争的方法加以阻止,就大搞“和平阴谋”。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阅读练习 一、下列词语中加黑的字的字形、字音、字义都正确的是() A、锐不可当(dǎng阻挡、抵挡) B、馈退(kuì馈败) C、歼灭(jiān消灭) 二、填空。 新闻,又叫,主要包括标题、、导语和主体等几部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篇新闻的导语部分是从至。主体是从至。 三、阅读。 (一)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 (二)分析下列句中的词在句中的含义和作用。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百万: 不含: 均是: 2、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封锁长江。 较为: 然: 一切: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获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21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3,余部23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得力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1.一篇新闻,主要包括『标题、导语、主体』三部分,其中『标题』是新闻内容的提要,『导语』部分大都是简明地概括报道的事实或中心。『主体』部分要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2.上文导语部分和主体部分是:『B』 A.开头至“...横渡长江”是导语,以下是主体。B.开头至“...区域”是导语,以下是主体。C.开头至“...扩展中”是导语,以下是主体。 3.上文详写和略写的是:『A』A.中路军渡江战况略写,西路军战况详写。B.中路军渡江战况详写,西路军战况略写。C.中路军西路军战况都是详写。 4.上文横线上的句子是分析中西路军节节胜利的原因的,它用什么表达方式?『C』A.记叙的方式B.说明的方式C.议论的方式 5.上文从两方议论敌人毫无斗志的原因,这两方议论为什么一详一略?两方面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略写我军,是因为这个问题不言而喻,“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已说明了这一切;详写敌军,一是把极少数战犯同广大官兵相区别,以利争取多数,孤立少数,瓦解敌军,二是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和平协定,正是我军发起渡江战役的直接原因,这里重点说明,有力地证明了我军发起渡江战役在政治上是完全正确的』 6.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点的字注音:①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dāng)②不含:『不包括』③业已:『已经』 7.文中多次出现“至发电时止”和表示具体数字的词语,对其作用理解得不正确的一项:『D』A.增加新闻的具体性和真实性B.体现新闻的时间性和时效性C.;因为事件仍在发展变化,这样写可以避免作者发稿时与读者看到新闻时,事情发生变化而产生的误解D.显示新闻的思想性与可读性 8.用横线画出文中议论的句子。『见文中划线的部分』9.中路军所遇的敌情是怎样的?『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10.文中“此种情况”是指什么情况?『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11.文中在议论敌人毫无斗志的两方面原因时,一略一详,略议的内容是『我军英勇善战』,详议的内容是『敌军方面的情况』 12.根据词语的感情色彩给下列词语归类:①英勇善战②纷纷溃退③泄气④锐不可当⑤毫无斗志褒义词:『①④』贬义词『②③⑤』 13.写出下面句子的主干: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前锋切断铁路线』14.上文的时间和数字都很具体,体现了新闻具有『具体性、真实性』的特点。15.上文选自『毛泽东』写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16.括号里的文字叫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机关)、发电时间、发电地点』 一、阅读导语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1 、导语的电头所写内容包括;这些内容说明了: 2 、导语点明新闻人物是,其中“百万”说明了,。将“大军”改为“解放军”行不行?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参考教案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 渡长江参考教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参考教案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相关知识。 2.把握新闻的内容及结构特点。 3.了解解放战争中我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力阻顽敌的精神以及人民必胜、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历史规律。 教学重点: 1.理解新闻内容,把握战争的主题。 2.把握新闻的特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获得信息一般通过什么途径我们要知晓国内外的大事,一般得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但是,广播、电视、报纸都只是传播媒介,而报导这些事件的文字,才是最主要的,它们被称为"新闻"。 二、介绍新闻: 新闻这种文体从广义上来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从狭义上来讲,只指消息,本文就是一篇报道及时的消息。消息有三个特点:1.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或夸张。2.报道迅速及时。3.简明扼要,在表达上以叙述为主,多用较朴素和概括的语言。有时(看需要而定)兼有议论(精辟的画龙点睛式的)、描写。

一条新闻包含标题(有时有副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有时可根据需要省略导语或背景或结语。新闻多采用记叙手法,因此新闻写作需注意记叙的六要素。 三、引入本课: 今天我们学习的两则新闻,高屋建瓴,大气磅礴,是新闻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瑰宝,它出自一代伟人毛泽东之手。介绍写作背景并背诵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背景简介: (1)时代背景简介 1947年7月到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内转入战略进攻。1948年秋天,人民解放军连续发起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给国民党反动派以致命的打击。为了获得喘息的机会,以便卷土重来,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宣布下野,由李宗仁代总统,支撑残局,并大搞和平谈判的阴谋。在这历史的紧要关头,毛主席在1948年12月31日为新华社写了一篇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指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已经是确实无疑了,国民党反动派看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的胜利,已不能用单纯的军事斗争的方法加以阻止,就大搞“和平阴谋”。我们不能让敌人有喘息的机会,卷土重来,必须将革命进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执教者:薛传刚 教学目的: 1、了解渡江战役的经过,接受革命教育。 2、掌握新闻要素及结构特点。 3、体会本文语言简明、准确的特点。 教学重点: 1、理解新闻的特点。 2、语言要准确、简明。 教学难点: 新闻特点的把握和重点词语的理解。 教学设想: 1、安排一课时。 2、方法:认知与阅读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语言“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确,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早已成为事实。那么,我们这些“秀才”又是怎样知道天下事的呢? 【教师小结】对,那是因为现代媒体——广播、电视、报纸等每天为我们及时提供了“新闻”。老师相信各位同学一定都是关心天下事的小秀才。那么,同学们了解最新的新闻吗?举例:云南干旱、玉树地震、世博会、 好的,下面请你听一段新闻录音,然后告诉同桌,你听到了什么内容?试着对你的搭档说说。【播放录音】 二、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读课文,再现刚才新闻的内容并解决生字词。【背景】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军。百万雄师展开了浩浩荡荡的渡江行动。这篇消息就真实地报道了我军渡江战况,宣告了解放战争已取得决定性胜利,国民党反动政府已面临彻底崩溃的局面。 一、给下列加横线的词注音: 鄂()豫()绥靖()阻遏()()泄气()溃退()歼灭()管辖()锐不可当()上当()

教师出示一张较大些的渡江战役示意图,请刚才发现的复述较好的一位同学指图复述,其他同学静听。然后,指出其复述的不确之处。 利用复述这一方法,引导学生理清三路大军渡江的情况,从而认清本则新闻主体部分的内容。 请同学们用三种方式把课文的内容表达出来: A 用一句话或一个短语来概括新闻的内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B 用一小段话来概括新闻的内容:课文开头第一、二句话。 C 用一大段话或几小段话说出新闻的内容:课文其余部分。 (明确新闻的结构特点——必须具备标题、导语和主体,有的还有背景和结语。)一篇完整的消息有五部分构成: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标题以凝炼的语言,概述全篇的要旨,醒目有力,是新闻的眼睛(板书眼睛)。“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就是本文标题。从渡江兵力可以感知战役的壮阔。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可以想象,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冒着炮火,奋勇挺进,直取对岸的景象。可以想象,日日夜夜盼解放的江南人民该是多么激动振奋!导语是消息开头的第一段或是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提示消息的核心内容,是新闻的核心(板书核心)。这则新闻的前两句是“导语”,从导语还可以知道渡江区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长达一千余华里。从导语还可以知道战役的全局,敌阵业已冲破,战役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主体是消息的主干(板书主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阐述和扩展。刚才同学们复述内容就是这则新闻的“主体”。评述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经过,指出我军胜利渡江的重大意义。【板书】 标题、导语、主体是一则新闻不可缺少的三个部分。一则新闻,往往由这三部分构成。 四、通过比较,传授新闻特点的知识。 1、这则新闻起始,括号里的内容表明这则新闻报道的单位、时间。这些内容去掉与保留有没有不同? --括号及其中的内容属于新闻的“电头”,这些内容表明所报道的材料的真实性,报道的及时。 2、从这里我们能看出“新闻”具有怎样的一个特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实录

伟大的新闻背后站立着的是伟大的人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实录 (授课班级:人大附中西山学校初二、七班) 第一部分:导入和热身运动 师:同学们,如果你的面前同时摆着今天的新闻早报和一本网络畅销小说,你首选看什么 (生纷纷攘攘,各有选择,选择网络畅销小说的同学偏多) 师:小说当然似乎比新闻更好看。但其实,如果你善于读新闻,你会发现其实新闻也很好看呢。今天我们学习的新课文就要教大家如何读出新闻的独特的味道出来。长江是我们中国人的精神道场,请看大屏幕。 【投影展示】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滚滚长江,不仅是激发历代文人灵感的源泉,更是千古英雄豪杰建功立业的战场。 想当年,诸葛羽扇纶巾,周郎火烧赤壁。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 一千八百年之后,一场激烈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战役在这千里长江上拉开了雄壮的大幕。 毛主席下令: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于是,大江之上涛走云飞,百万雄师蓄势待发。 这是国共之间惊心动魄的大搏杀,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渡江战役。 万船齐发,气势如虹, 千里江防,全线崩溃。 向全国进军的号角就此吹响, 一个国家的黎明即将到来! (请一生动情朗读。然后请同学们自由大声诵读第二部分) 师:为了报道这次战争的进程,毛主席写下了这则着名的新闻。读—— (生齐读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师:我们现在开始热身运动。 【投影展示】 热身运动 自由地大声诵读课文。注意以下词语的读音 锐不可当要塞荻港 大声诵读自己课前整理的关于新闻的基础知识 (生独立完成热身运动任务。教师在黑板上书写标题,划出长江和三路大军进攻简图,加上导语标志,板书清晰地展示出新闻的结构图:导语一层,主体三层。单独请一生读易错的几个词语) 师:今天的挑战都是高阶挑战哟。请看挑战一—— 第二部分:课文研讨三阶挑战 【投影展示】 挑战一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参考教案完整版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参考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参考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相关知识。 2.把握新闻的内容及结构特点。 3.了解解放战争中我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力阻顽敌的精神以及人民必胜、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历史规律。 教学重点: 1.理解新闻内容,把握战争的主题。 2.把握新闻的特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获得信息一般通过什么途径?我们要知晓国内外的大事,一般得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但是,广播、电视、报纸都只是传播媒介,而报导这些事件的文字,才是最主要的,它们被称为"新闻"。 二、介绍新闻: 新闻这种文体从广义上来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从狭义上来讲,只指消息,本文就是一篇报道及时的消息。消息有三个特点:1.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或夸张。2.报道迅速及时。3.简明扼要,在表达上以叙述为主,多用较朴素和概括的语言。有时(看需要而定)兼有议论(精辟的画龙点睛式的)、描写。 一条新闻包含标题(有时有副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有时可根据需要省略导语或背景或结语。新闻多采用记叙手法,因此新闻写作需注意记叙的六要素。 三、引入本课: 今天我们学习的两则新闻,高屋建瓴,大气磅礴,是新闻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瑰宝,它出自一代伟人毛泽东之手。介绍写作背景并背诵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背景简介: (1)时代背景简介 1947年7月到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内转入战略进攻。1948年秋天,人民解放军连续发起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给国民党反动派以致命的打击。为了获得喘息的机会,以便卷土重来,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宣布下野,由李宗仁代总统,支撑残局,并大搞和平谈判的阴谋。在这历史的紧要关头,毛主席在1948年12月31日为新华社写了一篇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指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已经是确实无疑了,国民党反动派看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的胜利,已不能用单纯的军事斗争的方法加以阻止,就大搞“和平阴谋”。我们不能让敌人有喘息的机会,卷土重来,必须将革命进行到底。1949年4月15日,国共双方谈判,我方提出8条21款,限蒋介石20日前表态。20日南京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谈判破裂。4月21日,毛主席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人民,保卫中国人民领土主权的独立完整”。21日清晨,人民解放军即执行最高统帅的进军令,在西起九江的湖口,东至江阴,长达一千华里的战线上,发动了渡江战役,国民党反动派惨淡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一触即溃。23日晚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宣告国民党反动派政权的覆灭。 (2)大军三十万昨日渡过长江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大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发,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正确拼读“溃退、督战、要塞、锐不可当”等词语,掌握“塞、当”等多音字。 2.知道新闻的历史背景。 3.把握新闻的内容及结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速读课文,迅速筛选主要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正义感、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积极向上的内驱力。 【学情分析】 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重大战役,而学生的中国近代历史知识储备有限,对当时的时代背景不是很了解,需要适当的补充背景材料;八年级学生有一定的阅读基础,但对新闻这一题材比较陌生,学生具有好奇心,因势利导,在分析记叙文的基础上导入新闻这一题材,学习新闻结构,很容易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八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思维能力,能够自主学习,认知水平有所提升,对知识的把握有一定的深度,对知识的运用也较熟悉。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新闻主要内容及主体部分各层次间的关系。 2.把握新闻的特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品析新闻的特点。 3.培养学生快速阅读叙事性作品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情境导入 教师:在互联网+的年代,能够及时获取与整理比别人更多的信息,已经成为一个人强能力的标志。那么我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有哪些呢 学生:网络,app,手机,电视,广播,电台,收音机,报纸…… 教师:是的,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给了我们很多方式,但是,如果将时间向前推移半个多世纪,解放战争时期,人们获取新闻的主要途径是什么呢报纸。是的! 播放1944年4月各地报纸和毛泽东写的一首诗《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教师:1949年4月,当时很多地方的日报上都以大字号刊登了相同的一件事。点击PPT。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候,毛泽东写了一首关于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诗词,有一句“百万雄师过大江”。这首诗,请一位同学朗诵一下。 这位同学读的非常有气势,仿佛看到了毛主席当年的威风与豪气。我想这到底是在怎样的环境下发生的一件事情,受到时代与伟人的如此厚爱呢我们先看看事件的幕后风雨。 (二)【导入】展示背景资料 请学生齐读背景资料。 教师:下面,我们将跟随毛泽东的文字,走进历史,踏上前线,重温时代的厚重与先辈们的英勇。(出示本课标题) (三)【讲授】字音拼读,字词积累 请学生正确拼读“芜湖、溃退、督战、要塞、锐不可当”等字词,同时了解多音字“塞、当”的其他读音。 (四)【讲授】解读新闻 1.听读新闻。 首先请学生自由阅读课文,然后请三位同学朗读课文。(运用正确的方式朗读新闻。)

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相关知识。 2、把握新闻的内容及结构特点。 3、了解解放战争中我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力阻顽敌的精神以及人民必胜、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历史规律。 教学重点:1.理解新闻内容,把握战争的主题。 2.把握新闻的特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获得信息一般通过什么途径?我们要知晓国内外的大事,一般得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但是,广播、电视、报纸都只是传播媒介,而报导这些事件的文字,才是最主要的,它们被称为新闻。 二、介绍新闻: 新闻这种文体从广义上来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从狭义上来讲,只指消息,本文就是一篇报道及时的消息。消息有三个特点:1.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或夸张。2.报道迅速及时。3.简明扼要,在表达上以叙述为主,多用较朴素和概括的语言。有时(看需要而定)兼有议论(精辟的画龙点睛式的)、描写。 一条新闻包含标题(有时有副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有时可根据需要省略导语或背景或结语。新闻多采用记叙手法,因此新闻写作需注意记叙的六要素。 三、引入本课:今天我们学习的两则新闻,高屋建瓴,大气磅礴,是新闻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瑰宝,它出自一代伟人毛泽东之手。介绍写作背景并背诵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背景简介: (1)时代背景简介 1947年7月到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内转入战略进攻。1948年秋天,人民解放军连续发起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给国民党反动派以致命的打击。为了获得喘息的机会,以便卷土重来,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宣布下野,由李宗仁代总统,支撑残局,并大搞和平谈判的阴谋。在这历史的紧要关头,毛主席在1948年12月31日为新华社写了一篇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指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已经是确实无疑了,国民党反动派看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我们不能让敌人国范围的胜利,已不能用单纯的军事斗争的方法加以阻止,就大搞“和平阴谋”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篇四)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⑴把握本文(消息)的结构要素。 ⑵理解文章语言准确、简洁、感情色彩鲜明的特点。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阅读消息的能力。情意目标: 学习人民解放军顽强无畏的精神,认识渡江胜利的 历史意义。 教学建议课文主题 本文报道了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时间、地点和战况,指出了战局的发展趋势,分析了敌败我胜的原因。 思路结构 本文是一篇短小、精练的新闻。 1.标题:"",简练、准确,概括了这则新闻内容的精华,反映了渡江战况,宣告了解放战争已经取得决定 性胜利,国民党反动政府已经面临彻底崩溃。其中"百万"二字显示了我军阵容强大,"横渡"二字则表现了我军攻势磅礴,锐不可当。 2.导语:导语部分是前两句。第⑴句紧扣标题,写出了新闻的主要内容。第⑵句是对第①句中"1000余华里"的补充说明。"百万大军"表明人数之多,"1000余华里"交代范围之广,"冲破敌阵,横渡长江"描绘出我军所

向披靡,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的气势。导语把全篇最重要、最新的事实概括出来,使读者迅速了解全篇内容。 3.主体 这篇新闻的主体是指第⑶句至文末,具体叙述了渡 江战斗的战况。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第⑶句):中路军渡江的进军场面,交代渡 江时突破的地点、渡江人数。 第二层(第⑷一⑽句):西路军渡江的进军场面并加 以评论。 第三层(第⑾句至文末):东路军渡江进军的场面, 渡江时间、突破地点、渡江人数及战况。 写作特点 这则新闻报道了的盛况,对中、西、东三路大军的 报道,材料的组织详略得当。中路军渡江战况写得简略,是因为此前对它有专电报道。西路军写得详细一些,表 现出了我军所向披靡、不可抵挡之气势。东路军写得最 详细,这是因为东路军所遇敌情与中、西路军不相同,是?quot;较为顽强",因而战斗激烈;又因为这里是汤恩伯吹嘘"很巩固"的防线,具体描述更增添讽刺意味;还 因为整个横渡长江的战役的关键就在这里,详细具体的 描述更可以形象地展现我军渡江的胜利前景,更加鼓舞 人心。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最新优秀教案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朗读课文; 2、分清课文层次,理解新闻的结构; 3、体会新闻语言的真实准确、简明、及时等特点。 [自学感悟] 一、一九四九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结束,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派依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月的苦心经营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毛泽东和朱德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22日2时,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报道了中路军战况。22日夜,毛泽东又写了这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二、新闻的特点:新闻这种文体从广义上来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从狭义上来讲,只指消息,本文就是一篇报道及时的消息。消息有三个特点:1.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或夸张。2.报道迅速及时。3.简明扼要。 三、新闻的要素: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四、新闻的结构:新闻的结构有五部分,即标题(分为:主标、引标、副标)、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五、新闻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 [自我检测] 一、初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要塞()阻塞()堵塞()塞子() 荻港()获得()溃退() 歼灭()阡陌()纤维() 锐不可当()当真() 不含:业已: 二、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1、在课文中圈出记叙的六要素。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找出本文的标题、电头、导语、主体。 4、主体部分分层,找出主体中的议论句子并说说它的作用。 三、本文语言方面的特点: [合作探究] 一、填空 1.新闻又称________,它________、________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具有社会价值的事实。 2.一篇新闻稿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个部分。从表达方式上看,它以________为主,也可以适当穿插________。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测试题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测试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获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21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3,余部23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得力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1.一篇新闻,主要包括“标题、导语、主体”三部分,其中“标题”是新闻内容的提要,“导语”部分大都是简明地概括报道的事实或中心。“主体”部分要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 2.上文导语部分和主体部分是:“B” A.开头至“……横渡长江”是导语,以下是主体。 B.开头至“……区域”是导语,以下是主体。 C.开头至“……扩展中”是导语,以下是主体。 3.上文详写和略写的是:“A”A.中路军渡江战况略写,西路军战况详写。B.中路军渡江战况详写,西路军战况略写。C.中路军西路军战况都是详写。 4.上文横线上的句子是分析中西路军节节胜利的原因的,它用什么表达方式?“C”A.记叙的方式B.说明的方式C.议论的方式 5.上文从两方议论敌人毫无斗志的原因,这两方议论为什么一详一略?两方面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略写我军,是因为这个问题不言而喻,“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已说明了这一切;详写敌军,一是把极少数战犯同广大官兵相区别,以利争取多数,孤立少数,瓦解敌军,二是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和平协定,正是我军发起渡江战役的直接原因,这里重点说明,有力地证明了我军发起渡江战役在政治上是完全正确的” 6.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点的字注音:①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d āng)②不含:“不包括”③业已:“已经”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Word可编辑版)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最新版) -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处理- 习题精选 选择题。 1. 下列解词有误的一项是() A. 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B.业已:已经。 C. 溃退:散乱,败退。 D. 督战:帮助作战。 2. 为下面的语句加上合适动词正确的一项是() 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及()一切抵抗之敌,()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江阴要塞,()长江。 A. 消灭击败夺回占据控制 B. 歼灭击败占据控制切断 C. 歼灭击溃占领控制封锁 D. 消灭击溃控制占据控制

3. 添加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20日夜起____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____芜湖线_____渡至繁昌_____铜陵_____青阳_____荻港_____鲁港地区____ 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_____ A.,、,、、、、,。 B.,、。、、、、,。 C.。、,、、、、,。 D.,,,,,,,,。 4.与短语“擦破了”类型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拒绝和平控制要塞纷纷溃退渡过南岸 B.清楚得很踢一脚说下去爽快极了 C.英勇善战冲破敌阵热起来在九江 D.横渡长江广大官兵锐不可当。甚为微弱 5.对“不含”两字在文中意义理解有误的两项是() A.标明解放军渡江的地域界限,以防产生歧义。 B.文意是解放军西起九江地区,但不包含九江城。用“不含”一词简洁明了。 C.使人清楚九江城防守坚固不可逾越,故不包含在内。 D.既说“西起九江”,又说“不含”属于行文矛盾,应删掉“不含”。 6.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教案3(附板书)

课题:消息二篇主备人:审核人: 一、教学目标 了解消息的特点,学习课文简明生动的语言;学习革命前辈英勇奋斗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能根据新闻的特征,理清内容、结构和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 三、教学过程: 【预习检查】 1.检查生字词。 荻dí港获huò得锐不可当dāng 当dàng真要塞sài阻塞sè 堵塞sè歼jiān灭阡qiān陌纤xiān维溃kuì退匮kuì乏馈kuì赠 2.学生介绍收集的有关渡江战役的资料。 【目标展示】 了解消息的特点,学习课文简明生动的语言;学习革命前辈英勇奋斗的精神。 【导入新课】 师朗诵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师讲解:诗中的“百万雄师过大江”,就是著名的渡江战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报道渡江战役的新闻。(板书课题。) 【新知研习】 (一)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阅读课文,找出文章的导语部分,分析主体部分的层次。 本文按消息的结构特点来写,标题、导语、主体,层次清楚,堪称典范。全文可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2句),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这一部分是导语。 第二部分(从"20日夜起"到文末),详述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经过,指出我军渡江胜利的重大意义。 这是主体部分,以具体的时间、地点、人数说明我军兵分三路渡江的情况,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从"20日夜起"到"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地点、渡江人 第二层(从"21日下午5时起"到"不起丝毫作用"),写西路军渡江情况并加以评论。 第三层(从"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到文末),写东路军渡江情况。(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提问:这篇消息的标题有什么特点? 明确:本文的标题只有正题,没有引题、副题。这个标题明确、简练、突出,传递了全文最主要的信息。“百万大军”“横渡”的用语,表现了磅礴的气势,充满了胜利的豪情。 2.电头起什么作用? 写明通讯社的名称,发电时间,说明材料真实可信,消息及时。 3.主体部分按什么顺序安排材料?为什幺将中路军与西路军放在一起写?先从中路军写起?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的有关特征。 2、能根据新闻的特征理清内容、结构和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 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设想: 本课主要学习新闻的文体知识,掌握新闻的特点,初步学习新闻写作。因其由两篇组成,拟安排两课时,各一课时。 学习重点:目标2、3。 学习难道:目标2。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用具:图片、投影仪、录音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54周年。在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共产党带 领中国人民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几次大回合,渡江战役就是其 中之一。(交流有关资料,特别展示图片) 板书课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二、交流读书卡中积累的字、词和预习心得。 三、明确学习目标。(投影展示)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题注,简介新闻。 2、学习新闻的结沟特点。 听录音。要求:听后分别用一句话和一段话说出新闻的主要内容。 (师生合作) 自主学习,研究归纳。将自己的答案与课文相对照哪些内容与答 案一致?(标题对应一句话,导语对应一段话,其余部分为主体) 五、研读课文,合作探究。 过渡;导语部分和主体部分在内容上有总分关系。那么,主体部 分是怎样对导语部分展开叙述,表现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英勇 气概和无畏精神的? 1、思考:消息的主体部分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详写了哪层? 为什幺将中路军与西路军放在一起写?先从中路军写起? 2、思考并讨论:句子及加点词语的作用。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 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定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3、自主探究。学生举出相似的例子。(言之有理即可)

王君《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堂实录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实录 主讲教师:人大附中王君老师师:同学们,我是重庆人,到北方才两年,我的普通话说得不是太好,你们都是我的老师,向大家学习。 好,看到这篇课文,你老实告诉我,你喜欢它吗? 生:喜欢 师:喜欢?真的喜欢?真的假的? 生:假的!(师生大笑) 师:说说理由,你说不喜欢 生:有关历史的,我都不喜欢 师:关键是不喜欢历史哈,这个男孩,你呢? 生:喜欢 师:为什么 生:这个讲的就是以前的,挺喜欢看的历史 师:你不喜欢历史,他喜欢历史,所以他喜欢,你来说说 生:我喜欢,因为它是毛泽东领导解放全中国的时候 师:其实你喜欢的是这个历史事实,是吗? 生:嗯 师:你呢? 生:我喜欢的是毛泽东,所以有关他的,我都喜欢(学生大笑) 师:哦,看来你想成为伟人,对吧? 生:嗯

师:所以与伟人沾边的你都喜欢。其实这个新闻呢,还不是那么好学的,你要能够把新闻读出味道出来还是挺不容易的,咱们今天这节课呢,老师希望学完之后,给你点感觉,新闻呢还是挺有读头的。好了,刚才那个男孩已经定位了,这是伟人的用伟大的笔写下的伟大的事件,所以说,学习的时候咱们心中要有伟人的情怀。 (播放ppt) 推荐一下在座的各位同学,有点伟人气魄的。(学生七嘴八舌) 师:你来。 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滚滚长江,不仅是激发历代文人灵感的源泉,更是千古英雄豪杰建功立业的战场。想当年,诸葛羽扇纶(lun)巾 师:纶(guan)巾 生:想当年诸葛羽扇纶巾,周郎火烧赤壁,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一千八百年之后,一场激烈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战役在这千里长江上拉开了雄壮的大幕。(师生鼓掌) 师:这位同学是最小的,但气概还是有点的,不错,看他自己给自己鼓掌,好,有点毛主席的气魄。还有其他同学觉得自己也有点气魄吗?这一段谁来?(学生举手)好,这个女孩,这是女伟人吧,女毛泽东生:毛主席下令,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于是,大江之上,涛走云飞,这是国共之间惊心动魄的大搏杀,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渡江战役。万船齐发,气势如虹,千里江防,全线崩溃,向全中国进军的号角就此吹响,一个国家的黎明即将到来。(大家鼓掌)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 【知识目标】 1.了解新闻的六要素和新闻结构的五部分,理清文章内容、层次并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简洁、情感鲜明的特点。 2.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能力目标】 1.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运用所学知识阅读、分析、评价新闻。 【情感目标】 1.感受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2.认识中国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伟大奇迹,认识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珍惜革命成果,珍惜我们现在的生活。 【教学重点】 1.把握消息的结构要素。理解新闻内容和新闻的特点,把握战争的主题。 2.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议论的作用 【教学时数】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949年4月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二、时代背景介绍 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解放军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攻。中国人民解放军于21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渡江战役开始后,新华社连续发表了毛泽东写的两则新闻《大军三十万

昨日渡过长江》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我们今天学的这篇消息,就是毛泽东同志当时满怀豪情写的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战况的新闻稿。 毛泽东,新中国的缔造者,伟大的政治家、革命家、军事家。 三、新闻的一般知识 1、新闻的定义: “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来说,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从狭义来说,就是指消息。 新闻(消息)是简明和迅速报道国内、国际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体裁。 2、新闻的分类:新闻通常分为动态新闻、综合新闻、典型报道和新闻述评四类。其中动态新闻是报纸、广播最常用的一种。它报道的是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 3、新闻的基本要求:让事实说话 A、内容真实准确; B、报道迅速及时; C、立场观点鲜明; D、语言简明扼要。 4、新闻结构的五部分: 新闻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 A、标题,就是新闻的题目。新闻的标题可以是单行标题.也可以用双行或多行标题。 标题的本体是正题(单行标题只有正题,也叫主标),通常是概括新闻中最主要的内容和含意,要求明确、简练、突出。 正题前可以加上引题(引标),正题后可以加上副题(副标),这样就形成了双行或多行标题。 B、导语,就是新闻开头的第1段或第一两句话,它一般是对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述,也就是把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告诉读者。 C、主体,就是新闻的主要部分,它要对导语所概括的事实作比较具体的叙述,用足够的、典型的材料来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D、背景,就是指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E、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最后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它依内容的需要,可有可无。 另外,用电讯发出的新闻通常还有个“电头”。用来交代通讯社的名称,发电地点和时间。 5、新闻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6、新闻的结构:“倒金字塔”式。

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授课人:仵晓莉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消息的基本知识. 2、理解本文严密的结构、准确简洁的语言. 3、能结合课文说出本则消息的特点,及其划时代的意义,体会蕴涵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能根据新闻的特征,理清内容、结构和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朗诵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师讲解:诗中的“百万雄师过大江”,就是著名的渡江战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报道渡江战役的新闻。(板书课题。) 【预习检查】 1.检查生字词。 荻dí港获huò得锐不可当dāng 当dàng真要塞sài阻塞sè 堵塞sè歼jiān灭阡qiān陌纤xiān维溃kuì退匮kuì乏馈kuì赠 2.学生介绍收集的有关新闻及渡江战役的资料。 【文体知识】 1、新闻:又称消息,是报纸最常用的文章样式。它用事实说话,及时报道最新 发生的有社会价值的事实。从广义上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 学;从狭义上讲,就是指消息。 2、新闻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3、新闻结构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4、新闻的特征:用事实说话(基本特征)、迅速及时、简明扼要。 5、新闻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 【背景材料】 一九四九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结束,我人民解放军在 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派依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 经过三个月的苦心经营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 21日,毛泽东和朱德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于该日凌晨发 起了渡江战役。22日2时,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 大军胜利渡过长江》,报道了中路军战况。22日夜,毛泽东又写了这则 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课文朗读】 听老师范读课文,初步熟悉课文。 【课文分析】 1、标题:简洁、概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