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音乐鉴赏论文

经过上音乐欣赏选修课的我,对音乐有了新的认识,以及音乐的发展史。马克思说过:“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这说明,如果学生缺乏必要的音乐欣赏能力,那么,音乐的美感就不能为学生所感受,音乐本身也会黯然失色。第一节课,老师便为我们讲解了各种乐器在不同场合不同旋律的区别,由此看出音乐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而且作用也非同凡响!

在老师的教导下我们还学习了一些简单的乐器知识,如:古筝,笙,笛子等等,古人云:情动于衷而行于言,言之不足咏歌之,咏歌之不足,舞之蹈之。老师还以打拍子示范不同的节奏表现的情感,极大得调动了我们对音乐的兴趣,培养了我们的音乐欣赏能力。给我们以乐的感觉,美的感受,培养我们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激发了我们学习音乐的兴趣,让我们真正的感受美、体现美,在艺术的空间中尽情邀翔,驰骋。

以往我听音乐只是在那欣赏那乐器发出来的旋律和节奏,根本就不知道原来音乐里面还有着情节和感人的故事,听了老师的讲课后我才知道原来听一曲音乐里有这那么多的知识,上了几节课后我感

觉自己现在听音乐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就感觉自己好像也是学音乐的专业学生一样,在欣赏歌曲时有着和普通人不同的理念,比普通人高一层境界。就拿老师给我们听的《梁祝》来说吧,以前就如老师所说的就会听那段高潮部分根本就没在意那里

面的内涵和动人的爱情故事。而现在就不一样了。

我先说说少数民族新疆维吾尔族的音乐特色,

说到音乐特色必须要和舞蹈结合在一起,因为没有舞蹈的音乐是不完美的,那就没有民族的特色了,

也就没有民族风格了!维族的民歌基本上都与舞蹈有关系,他们节奏很简单,咚嚓嚓咚嚓.这个节奏..适合新疆的民族舞蹈,在那遥远的地方之类的歌,

都是歌颂新疆那美丽的大草原..是典型的草原民族.他们的乐器丰富而简单,有阿地力,冬不拉等等.还有吹奏乐器.新疆民歌的最大特点是艺术性很强,尤其是舞蹈艺术性很强,算是很好的舞蹈即兴伴奏歌曲.那轻快的节奏,仿佛流动的河水在蟠曲而行.新疆舞蹈的特点也很明显,就是惟美,优雅,轻快,

活泼!这也算新疆少数民族的风格!他们在大草原

的生活可以通过音乐和舞蹈的形式展现给我们,很显然,大草原的生活是美好的,才会有那么优美的

新疆舞蹈还有那么动听的新疆民歌!

说到新疆,当然就不能忽略蒙古族人民.他们和新疆的维吾尔的风格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都是大草原那种豪情奔放!虽然这样,但是也有不同,比如音乐形式就不一样,蒙古族的乐器有很多,而且这

些乐器更可能的抒发在草原的心情,蒙古族的马头琴所表达的含义不是欢快,而是幽静.在茫茫的大

草原中,那种马头琴发出的声音让人听了就凄凉,

听了就有种心旷神怡的幽静.应该说蒙古族比新疆的维族更加贴近"草原之夜",毕竟蒙古族讲究的礼数很多很多,这样在音乐形式不同也就会引发舞蹈的不同.舞蹈形式应该说新疆的舞蹈是无与伦比的.新疆舞舞步很灵活,而且跳得也轻快,而蒙古族的

舞蹈略与草原或者说是家乡联系的紧密一些!要说到家乡那蒙古族的风格都与家人,家乡,母亲有关,相信腾格尔的蒙古人你是听过的.歌曲叙述的就是他深爱的家--大草原.他一生的顽皮都寄托给了让他长大的神圣的大草原!

可以说是维族和蒙古族两个民族是非常相象的,但也有略不同.也许是政治因素所造成的,但这个

不是所关心的,真正的答案也许在那些已经经过历史磨练的音符里面,说不定只有音符所表达出来的旋律才是真正他们为什么不同的答案!

再说说我对日本音乐的理解吧!南怀谨先生曾说,一听到日本音乐,立即便可知道它来自东洋的岛国。其实岂止音乐呢?没有一个国家能象日本一样,将国民性与民族精神融汇在艺术的血脉里,那么完整地表达出它作为一个海岛民族所独有的悲怆、凄清的命运。

冯玮在《日本的智慧:大“和”民族的乐章》一书中写道:“日本人的哀婉之情,有目睹飞花落叶之情景,看到悲运薄幸之人物而感怀的阴郁的一面,也有观赏风花雪月,赞叹世事人生的明快的一面。……在日本人的心里,即便是面对美丽的、竞相盛开的鲜花,也会在观赏鲜花之美丽可爱的同时,涌出一丝对它们不久即将凋谢、枯萎的怜惜和哀愁。或者说,正因为意识到它们行将凋零,所以才更加感到它们美丽、可爱。如龟并胜一郎所指出的,在日本人的美的意识中,具有一种无常美感和无常哀感的调和,这种心境,就是日本人的哀婉之情。”

樱花因为太灿烂,所以上天不允许她持久。她的花期只有短暂的一周许,加上先放的与后发的相继而来,也顶多半个月左右,然后风飘彩雨,如梦似幻,在如诗如画的风光之后,迅速走过她们这一次短暂

的生命轮回。婉若被帝王偶尔宠幸后又遗弃的红颜佳丽,在冷宫中哀伤凄婉无奈的凋零。这是一种悲壮而残缺的美。与其说是在欢庆还不如说是在哀悼。大凡与樱花相关的日本音乐和民歌,莫不伤感多于

欢乐,凄伤夹着悲壮。这便是日本传统宫廷音乐的特点,柔和,委婉,美好却又夹杂着悲伤!

总之,民族音乐风格收地区差异而不同,这也

是它们的魅力所在,因为只有这样,音乐的元素才会丰富起来,否则再有内涵的歌曲总有一天也会听“腻”的,歌曲的最高境界我认为还是音乐元素的多元化

听着舒伯特的小夜曲,戴着耳塞,在夜深人静

的晚上,泡上一杯淡淡的清茶。一边仰望窗外星光,一边看杯上茶香袅袅。有一种超脱世间的恍惚。

一闭上眼睛,仿佛就感觉到自然间新丽的微风,迎面袭来。如沐浴圣光般,刹时让人脱胎换骨。可以清晰地看到,山间,斑驳的阳光在碧玉般青翠的枝桠间流转。光的精灵,于叶间嬉戏舞蹈。小溪,顺着山势蜿蜒而下,盛载着柔美的曲线与温和的低声吟唱。清凉自然无声地浸入心田。鸟儿,成群结队地从天际的白云间飞来,又在天际的红日下消

失。万物,并不纷繁。你却可以感觉得到,自己与自然早已浑然一体,听得到,大地,深沉厚重的呼吸。熟悉得让人想起儿时母亲温暖的怀抱。感觉得到,万物恬静的酣睡,亦醒亦眠间的慵懒。就像流浪了许久的浪子,突然找到了归家的感觉。

音乐鉴赏课更是一门“听”的艺术。什么样的音乐都离不开“听”。“听”是一种音乐作品,我们既要在听的进程中让感官得到愉悦,又要使精神得到升华,感性和理性进行完美的结合才是我们“听”的根本意义所在。因此,要达到欣赏音乐的真正目的,就不能把对音乐的欣赏停留在表面上、感官上进行。而应该深入到乐曲的音响结构及各种形式因素上去。也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音乐作品的“内涵”,真正地听懂音乐。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应对一部音乐作品反复地听。多听是培养音乐鉴赏能力的关键。我们的双耳不仅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发挥作用,而且还要具很强的审美感受能力,这一能力与生俱来,反复地听,会给我们的听觉制造接触音乐的机会,我们的音乐听觉就会得到发展。同时,音乐具有很强的时间性,构成音乐作品的那些音响瞬间即逝,这些声音以单音或多音组合的方式,先后展现给我们的听觉。多听,大脑中的记忆就会

把听觉中的印象慢慢综合起来。听的次数越多,印象越深,印象越深我们对音乐作品的感性体验也就越深。所以,提高了音乐的记忆力,欣赏音乐的能力就有了较大的进步。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相信我会有更多机会欣赏到世界各地的音乐,能够通过音乐了解到更多地域文化知识,让我们一起来步入音乐的创造的奇妙世界,感受音乐的神奇魅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