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钢的冶炼过程是怎样的

轴承钢的冶炼过程是怎样的
轴承钢的冶炼过程是怎样的

轴承钢的冶炼过程是怎样的?

电炉流程,即电炉——炉外精炼——连铸或模铸——轧制;

转炉流程,即高炉——铁水预处理——转炉炉外精炼——连铸——轧制;

特种冶炼方法,即真空感应炉(VIM)——电渣重熔(ESR)——轧制或锻造。

典型的轴承钢生产流程

瑞典SKF:100t EF—ASEA-SKF—IC,生产12-32mm棒线材、外径90-200mm及外径55-110mm 钢管;

日本山阳:废钢预热——90 t EF(偏心底出钢)——LF——RH——CC(立式3流,370mm ×470mm)或IC——热轧(材)和冷轧。生产102-600mm棒材等,外径50-180mm热轧钢管,外径22-95mm冷轧钢管;日本大同:废钢预热——90tEAF——LF——RH——CC(370mm ×480mm);

日本神户:高炉——铁水预处理——80tLD-OTB顶底复吹转炉——除渣——ASEA-SKF钢包精炼——连铸(2流立弯型,300mm×430mm),生产18-105mm棒线材;

日本川崎:高炉——铁水预处理——转炉——钢包精炼——真空——连铸(4流400mm×560mm);日本住友:高炉——转炉——VAD/RH——连铸/模铸(410mm×560mm),棒线材;日本新日铁:高炉——转炉——LD转炉——LF钢包精炼——RH——连铸,生产19-120mm 棒线材;

日本爱知制钢:EAF——钢包精炼——RH——连铸,生产16-100mm棒线材;

德国克虏伯:110t UHP- EAF——钢包冶金——连铸(6流260mm×330mm),生产28-80mm 棒线材。

国外轴承钢的生产工艺特点

炉子大型化;无渣出钢;Al脱氧;真空或非真空条件下长时间搅拌;高碱度渣精炼;连铸。相关技术体现在:钢包耐火材料的碱性化及钢包和中间薄的高温预热。

具体精炼技术体现在:初炼钢液的低氧化和低温化;初炼炉出钢的钢渣分离;精炼渣的合成化和液相化以及在线分析化;钢液精炼的模型化(包括吹氩搅拌的流量、时间以及吹氩位置);钢包浇钢的出渣;温度和成分以及铝脱氧工艺的过程控制。

连铸技术体现在:钢包和中间包的留钢;钢流浇注气氛的惰性化和防堵;中间包钢水的大容量化;中间包钢水流动的最优化;结晶器钢液面的稳定;连铸坯的大型化;二冷喷雾的均匀;电磁搅拌的多极化;轻压下技术。

轴承钢生产的基本条件

大容量初炼炉,保证钢水低磷,成份温度合格,实现无渣出钢;

具备加热、真空、合金微调的精炼装置,最大限度脱除氧、氢等气体。保护浇铸防二次氧化;采用多极组合电磁搅拌和轻压下技术,保证钢坯的中心质量,减少中心偏析;

轧机均为无扭无张力高速轧机轧制,保证轧材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国产轴承钢精炼比已经达到100%,平均氧含量已达到8×10-4%,好的达到4×10-4%,但是与瑞典SKF、日本山阳等先进的厂家相比,在钢中微量杂质元素含量、表面质量及内部质量稳定性方面仍有差距。如钛含量偏高,普遍在0.003%以上。

我国棒材比重很大,占80%以上,管材几乎为零,线材、带材比重也较低。

1 电弧炉流程冶炼轴承钢

UHP EAF-LF-VD-CC或IC为例,工艺流程为:电炉出钢——LF座包工位(底吹氩开始)——测温——供电造渣——脱氧和脱硫——调整成分——测温——VD工位——真空精炼——喂线(铝脱氧或钙处理,底吹氩结束)——连铸平台测温——连铸机浇铸。中心任务:脱氧和

非金属夹杂物去除及其控制。

超高功率电弧炉初炼

主要任务:熔化废钢、脱碳、脱磷和升温;

炉料中配碳量可配到1.00%-1.3%,用矿石、氧气脱碳、脱磷、自动流渣,偏心地出钢,留渣留钢。出钢时可以将碳含量控制在高碳铬轴承钢的下限,炉外精炼增碳量很小,方便操作;要求初炼炉钢液低氧化合低温化,防止氧化渣入钢包。

LF钢包精炼炉

LF精炼目的:脱氧、降硫、合金化、调整成分,控制合适的浇注温度。轴承钢的中心任务:脱氧!

LF加热前,用铝对钢液沉淀脱氧,然后加热、调整钢液成分、调整精炼渣成分、吹氩搅拌;快速造碱性渣——脱氧脱硫;底吹氩控制——过大,钢渣反应过分激烈和钢液对耐火材料冲刷严重,氧化物和钛化物进入钢液;过小钢液温度、成分以及钢渣反应都不均匀,不充分,脱氧产物不能充分上浮;

合适的底吹氩制度:精炼前期以较大的氩气压力搅拌;后期以较小的氩气压力搅拌——使钛含量在精炼过程中基本稳定,同时可使硫含量和氧含量活度不断下降。一般控制在0.2-0.3MPa。

VD真空去气

主要目的——真空去氢、真空下碳脱氧继续脱氧、利用氩气搅拌去夹杂,一般脱氮不明显;进入VD前,除去炉渣,降低渣碱度,控制吹氩强度,真空前加Al终脱氧,缓吹氩。前期吹氩不大于0.2Mpa,后期在0.1Mpa以下,可使钢液和炉渣充分反应,脱氧产物充分上浮;真空时间过短——脱氧产物不能充分上浮;过长——耐火材料表层被钢液长期冲刷而剥落进入钢液,不利于钢中钛含量的控制;

真空脱气后软吹氩搅拌——控制非金属夹杂含量。结束VD处理前5min,视钢液含铝量补充喂铝线,再进行弱搅拌以清洗钢液;

连铸或铸锭(IC)

2 转炉炼钢

原料条件好,铁水的纯净度和质量稳定性均优于废钢;

采用铁水预处理,进一步提高铁水的纯净度;

转炉终点碳控制水平高,钢渣反应比电炉更趋于平衡;

转炉钢气体含量低;

连铸和炉外精炼和工艺水平与电炉相当。日本和德国采用不同的生产工艺,区别——炼钢终点碳的控制;

日本——“三脱”预处理,少渣冶炼高碳钢技术,生产低磷低氧钢;

德国——转炉低拉碳工艺,保证转炉后期脱磷效果,依靠出钢是增碳生产轴承钢。铁水预处理:镁基脱硫剂处理,入炉铁水w[S]≤0.005%,处理后将渣100%扒除;

转炉冶炼:采用高拉碳方法,终点碳w[C]≤0.40%,同时控制w[P]≤0.010%。废钢中配入铝锰钛提温剂——补充终点高碳控制是温度不够;出钢温度1700℃,碳含量0.34%,磷含量0.007%;出钢过程在包内采用高Cr合金、Si-Mn合金、炭粉进行合金化和增碳,并进行挡渣操作,采用底吹氩搅拌去除钢液中的全氧;

LF精炼采用低碱度CaO-Al2O3渣系,脱硫率达50%-70%,降低Al类夹杂;与脱氧产物有一致的组分,两者的界面张力小,易于结合成低熔点的化合物——较强的吸收Al2O3夹杂能力,消除含CaO的D类夹杂。同时底吹氩均匀成分、温度;吹氩弱搅拌:根据参考样的成分分析,补充高铬、高锰、炭粉进行成分调整满足内控要求,在温度高于吊包温度20-30℃时进行吹氩弱搅拌——夹杂物进一步上浮;

我来完善答案

完善答案通过审核后,可获得3点财富值

电炉流程,即电炉——炉外精炼——连铸或模铸——轧制;

转炉流程,即高炉——铁水预处理——转炉炉外精炼——连铸——轧制;

特种冶炼方法,即真空感应炉(VIM)——电渣重熔(ESR)——轧制或锻造。

典型的轴承钢生产流程

瑞典SKF:100t EF—ASEA-SKF—IC,生产12-32mm棒线材、外径90-200mm及外径55-110mm 钢管;

日本山阳:废钢预热——90 t EF(偏心底出钢)——LF——RH——CC(立式3流,370mm ×470mm)或IC——热轧(材)和冷轧。生产102-600mm棒材等,外径50-180mm热轧钢管,外径22-95mm冷轧钢管;日本大同:废钢预热——90tEAF——LF——RH——CC(370mm ×480mm);

日本神户:高炉——铁水预处理——80tLD-OTB顶底复吹转炉——除渣——ASEA-SKF钢包精炼——连铸(2流立弯型,300mm×430mm),生产18-105mm棒线材;

日本川崎:高炉——铁水预处理——转炉——钢包精炼——真空——连铸(4流400mm×560mm);日本住友:高炉——转炉——VAD/RH——连铸/模铸(410mm×560mm),棒线材;日本新日铁:高炉——转炉——LD转炉——LF钢包精炼——RH——连铸,生产19-120mm 棒线材;

日本爱知制钢:EAF——钢包精炼——RH——连铸,生产16-100mm棒线材;

德国克虏伯:110t UHP- EAF——钢包冶金——连铸(6流260mm×330mm),生产28-80mm 棒线材。

国外轴承钢的生产工艺特点

炉子大型化;无渣出钢;Al脱氧;真空或非真空条件下长时间搅拌;高碱度渣精炼;连铸。相关技术体现在:钢包耐火材料的碱性化及钢包和中间薄的高温预热。具体精炼技术体现在:初炼钢液的低氧化和低温化;初炼炉出钢的钢渣分离;精炼渣的合成化和液相化以及在线分析化;钢液精炼的模型化(包括吹氩搅拌的流量、时间以及吹氩位置);钢包浇钢的出渣;温度和成分以及铝脱氧工艺的过程控制。连铸技术体现在:钢包和中间包的留钢;钢流浇注气氛的惰性化和防堵;中间包钢水的大容量化;中间包钢水流动的最优化;结晶器钢液面的稳定;连铸坯的大型化;二冷喷雾的均匀;电磁搅拌的多极化;轻压下技术。

轴承钢生产的基本条件

大容量初炼炉,保证钢水低磷,成份温度合格,实现无渣出钢;

具备加热、真空、合金微调的精炼装置,最大限度脱除氧、氢等气体。保护浇铸防二次氧化;采用多极组合电磁搅拌和轻压下技术,保证钢坯的中心质量,减少中心偏析;

轧机均为无扭无张力高速轧机轧制,保证轧材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国产轴承钢精炼比已经达到100%,平均氧含量已达到8×10-4%,好的达到4×10-4%,但是与瑞典SKF、日本山阳等先进的厂家相比,在钢中微量杂质元素含量、表面质量及内部质量稳定性方面仍有差距。如钛含量偏高,普遍在0.003%以上。

我国棒材比重很大,占80%以上,管材几乎为零,线材、带材比重也较低。

1 电弧炉流程冶炼轴承钢

UHP EAF-LF-VD-CC或IC为例,工艺流程为:电炉出钢——LF座包工位(底吹氩开始)——测温——供电造渣——脱氧和脱硫——调整成分——测温——VD工位——真空精炼——喂线(铝脱氧或钙处理,底吹氩结束)——连铸平台测温——连铸机浇铸。中心任务:脱氧和非金属夹杂物去除及其控制。

超高功率电弧炉初炼

主要任务:熔化废钢、脱碳、脱磷和升温;

炉料中配碳量可配到1.00%-1.3%,用矿石、氧气脱碳、脱磷、自动流渣,偏心地出钢,留渣留钢。出钢时可以将碳含量控制在高碳铬轴承钢的下限,炉外精炼增碳量很小,方便操作;要求初炼炉钢液低氧化合低温化,防止氧化渣入钢包。

LF钢包精炼炉

LF精炼目的:脱氧、降硫、合金化、调整成分,控制合适的浇注温度。轴承钢的中心任务:脱氧!

LF加热前,用铝对钢液沉淀脱氧,然后加热、调整钢液成分、调整精炼渣成分、吹氩搅拌;快速造碱性渣——脱氧脱硫;底吹氩控制——过大,钢渣反应过分激烈和钢液对耐火材料冲刷严重,氧化物和钛化物进入钢液;过小钢液温度、成分以及钢渣反应都不均匀,不充分,脱氧产物不能充分上浮;

合适的底吹氩制度:精炼前期以较大的氩气压力搅拌;后期以较小的氩气压力搅拌——使钛含量在精炼过程中基本稳定,同时可使硫含量和氧含量活度不断下降。一般控制在0.2-0.3MPa。

VD真空去气

主要目的——真空去氢、真空下碳脱氧继续脱氧、利用氩气搅拌去夹杂,一般脱氮不明显;进入VD前,除去炉渣,降低渣碱度,控制吹氩强度,真空前加Al终脱氧,缓吹氩。前期吹氩不大于0.2Mpa,后期在0.1Mpa以下,可使钢液和炉渣充分反应,脱氧产物充分上浮;真空时间过短——脱氧产物不能充分上浮;过长——耐火材料表层被钢液长期冲刷而剥落进入钢液,不利于钢中钛含量的控制;

真空脱气后软吹氩搅拌——控制非金属夹杂含量。结束VD处理前5min,视钢液含铝量补充喂铝线,再进行弱搅拌以清洗钢液;

连铸或铸锭(IC)

2 转炉炼钢

原料条件好,铁水的纯净度和质量稳定性均优于废钢;

采用铁水预处理,进一步提高铁水的纯净度;

转炉终点碳控制水平高,钢渣反应比电炉更趋于平衡;

转炉钢气体含量低;

连铸和炉外精炼和工艺水平与电炉相当。日本和德国采用不同的生产工艺,区别——炼钢终点碳的控制;

日本——“三脱”预处理,少渣冶炼高碳钢技术,生产低磷低氧钢;

德国——转炉低拉碳工艺,保证转炉后期脱磷效果,依靠出钢是增碳生产轴承钢。铁水预处理:镁基脱硫剂处理,入炉铁水w[S]≤0.005%,处理后将渣100%扒除;

转炉冶炼:采用高拉碳方法,终点碳w[C]≤0.40%,同时控制w[P]≤0.010%。废钢中配入铝锰钛提温剂——补充终点高碳控制是温度不够;出钢温度1700℃,碳含量0.34%,磷含量0.007%;出钢过程在包内采用高Cr合金、Si-Mn合金、炭粉进行合金化和增碳,并进行挡渣操作,采用底吹氩搅拌去除钢液中的全氧;

LF精炼采用低碱度CaO-Al2O3渣系,脱硫率达50%-70%,降低Al类夹杂;与脱氧产物有一致的组分,两者的界面张力小,易于结合成低熔点的化合物——较强的吸收Al2O3夹杂能力,消除含CaO的D类夹杂。同时底吹氩均匀成分、温度;吹氩弱搅拌:根据参考样的成分分析,补充高铬、高锰、炭粉进行成分调整满足内控要求,在温度高于吊包温度20-30℃时进行吹氩弱搅拌——夹杂物进一步上浮;

我来完善答案

轴承钢质量认定材料 1、产品研制和生产历史: 莱钢生产轴承钢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一直按照模铸的方法生产,在2001年以前一直按照YB/T 9-1968标准生产,2001年底开始按照YJZ 84临时供货协议要求对高碳铬轴承钢进行生产,2002年4月份按照GB/T 18254-2000标准要求进行生产。2002年9月特殊钢厂实现全连铸,11月开始开发以连铸工艺生产轴承钢。2003年5月份,开始按照GB/T 18254-2002标准进行生产。 2、产品特点: 生产工艺:铁水+废钢――50t电炉

一、原辅材料技术(质量)要求 1、石墨电极材质要求 1)电极直径:φ350mm或φ400mm 2)电极长度:1800mm 3)体积密度:1.74g/cm3 4)单重:301kg或393kg 5)电阻率:4.4 2、埋弧渣 1)主要理化指标 2)使用方法: a、质量要求较高的钢种应采用无渣工艺,或扒去初炼炉渣重新造精炼渣。 b、出钢过程中应向钢包内加入脱氧剂,使钢中溶解氧含量≤10ppm,TFeO<1.0%。 c、到LF工位,加精炼渣料后给电,加热熔化后再加入埋弧渣。按3—5kg/t钢(交流钢包炉)或5—8kg/t钢(直流钢包炉)加入,具体根据发泡高度确定。 d、加入埋弧渣后,要有氩气搅拌,氩气流量控制在3—5NL/min。 3、合金包芯线 1)钙铁包芯线主要理化指标(使用量0.5kg—1.0kg/t钢)

2)铝线和金属钙线等主要技术条件 3)硅钙线成份要求: 4、预熔型精炼合成渣的作用及主要理化指标 1)主要理化指标 2)使用方法: 加入量为5—7kg/t钢左右,出钢前全部加入钢包底部。也可分两次加入,先包底加入50%,剩余部份随钢流加入,LF炉视情况进行少量调整,具体加入量根据现场工艺条件决定。 二、LF炉主体设备 1、变压器及二次回路 2、电极、电极提升柱及电极臂 3、炉盖及抽气罩 4、吹氩搅拌系统 5、钢包及钢包运输车 6、渣料、合金加入及称量系统

三、LF炉工艺流程 80吨顶底转炉挡渣出钢(全程吹氩)吹氩站吹氩测温、定氧、取样喂铝线测温、定氧、取样钢包吊运到LF炉精炼站钢包车上进准备位测温预吹氩钢包入加热位加热、造渣调成份取样、测温定氧喂线、软吹氩(喂钙铁线或硅钙线)加保温剂连铸 四、白渣精炼工艺要点 1、主要化学反应 1)石墨电极与渣中氧化物反应: C+(FeO)=【Fe】+{CO} C+(MnO)=【Mn】+{CO} 上述反应不仅提高了熔渣的还原性,而且还提高合金吸收率,生成CO使LF炉内气氛更具还原性。 2)脱硫反应式为: 【FeS】+(CaO)=(CaS)+ (FeO) 脱硫能力用分配系数Ls表示: Ls=(S)%/【S】% 当溶解氧不变时,硫的分配系数随(CaO)的增大而增大,随(FeO)、(SiO2)的增加而减少。 2、白渣精炼工艺要点 1)挡渣出钢,控制吨钢水下渣量不大于5kg/t。

锻造对金属组织、性能的影响与锻件缺陷 锻件的缺陷包括表面缺陷和部缺陷。有的锻件缺陷会影响后续工序的加工质量,有的则严重影响锻件的性能,降低所制成品件的使用寿命,甚至危及安全。因此,为提高锻件质量,避免锻件缺陷的产生,应采取相应的工艺对策,同时还应加强生产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概要介绍三方面的问题:锻造对金属组织、性能的影响与锻件缺陷;锻件质量检验的容和方法;锻件质量分析的一般过程。 (一)锻造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锻造生产中,除了必须保证锻件所要求的形状和尺寸外,还必须满足零件在使用过程中所提出的性能要求,其中主要包括:强度指针、塑性指针、冲击韧度、疲劳强度、断裂韧度和抗应力腐蚀性能等,对高温工作的零件,还有高温瞬时拉伸性能、持久性能、抗蠕变性能和热疲劳性能等。 锻造用的原材料是铸锭、轧材、挤材和锻坯。而轧材、挤材和锻坯分别是铸锭经轧制、挤压及锻造加工后形成的半成品。锻造生产中,采用合理的工艺和工艺参数,可以通过下列几方面来改善原材料的组织和性能: 1)打碎柱状晶,改善宏观偏析,把铸态组织变为锻态组织,并在合适的温度和应力条件下,焊合部孔隙,提高材料的致密度; 2)铸锭经过锻造形成纤维组织,进一步通过轧制、挤压、模锻,使锻件得到合理的纤维方向分布; 3)控制晶粒的大小和均匀度; 4)改善第二相(例如:莱氏体钢中的合金碳化物)的分布; 5)使组织得到形变强化或形变——相变强化等。 由于上述组织的改善,使锻件的塑性、冲击韧度、疲劳强度及持久性能等也随之得到了提高,然后通过零件的最后热处理就能得到零件所要求的硬度、强度和塑性等良好的综合性能。 但是,如果原材料的质量不良或所采用的锻造工艺不合理,则可能产生锻件缺陷,包括表面缺陷、部缺陷或性能不合格等。 (二)原材料对锻件质量的影响 原材料的良好质量是保证锻件质量的先决条件,如原材料存在缺陷,将影响锻件的成形过程及锻件的最终质量。 如原材料的化学元素超出规定的围或杂质元素含量过高,对锻件的成形和质量都会带来较大的影响,例如:S、B、Cu、Sn等元素易形成低熔点相,使锻件易出现热脆。为了获得本质细晶粒钢,钢中残余铝含量需控制在一定围,例如Al酸0.02%~0.04%(质量分数)。含量过少,起不到控制晶粒长大的作用,常易使锻件的本质晶粒度不合格;含铝量过多,压力加工时在形成纤维组织的条件下易形成木纹状断口、撕痕状断口等。又如,在1Cr18Ni9Ti奥氏体不锈钢中,Ti、Si、Al、Mo的含量越多,则铁素体相越多,锻造时愈易形成带状裂纹,并使零件带有磁性。 如原材料存在缩管残余、皮下起泡、严重碳化物偏析、粗大的非金属夹杂物(夹渣)等缺陷,锻造时易使锻件产生裂纹。原材料的树枝状晶、严重疏松、非金属夹杂物、白点、氧化膜、偏析带及异金属混人等缺陷,易引起锻件性能下降。 原材料的表面裂纹、折叠、结疤、粗晶环等易造成锻件的表面裂纹。 (三)锻造工艺过程对锻件质量的影响 锻造工艺过程一般由以下工序组成,即下料、加热、成形、锻后冷却、酸洗及锻后热处理。锻造过程中如果工艺不当将可能产生一系列的锻件缺陷。 加热工艺包括装炉温度、加热温度、加热速度、保温时间、炉气成分等。如果加热不当,例如加热温度过高和加热时间过长,将会引起脱碳、过热、过烧等缺陷。 对于断面尺寸大及导热性差、塑性低的坯料,若加热速度太快,保温时间太短,往往使温度分布不均匀,引起热应力,并使坯料发生开裂。 锻造成形工艺包括变形方式、变形程度、变形温度、变形速度、应力状态、工模具的情兄和润滑条件等,如果成形工艺不当,将可能引起粗大晶粒、晶粒不均、各种裂纹、折叠。寒流、涡流、铸态组织残留等。 锻后冷却过程中,如果工艺不当可能引起冷却裂纹、白点、网状碳化物等。 (四)锻件组织对最终热处理后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轴承钢的生产现状与发展 1 前言 滚动轴承是重要的机械基础件,在宇航、军工、机械制造、铁路运输以及汽车制造等行业中应用十分广泛。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装备的精度、性能、寿命与可靠性。轴承钢是重要的特钢品种,其纯净度和组织均匀性是影响轴承寿命的重要因素。含1.0%C、1.5%Cr的GCr15滚珠轴承钢是专用钢中质量要求最为苛刻的钢种,该钢种是19世纪末发明的,100年来,成分基本没变化,而质量提高了很多,它是发达国家中在生产、科研方面投入人力、物力最多的钢种,一向被认为是高质量钢的代表。其冶炼方法,从30~40年代传统的酸性平炉、碱性平炉、碱性电弧炉单炼,60年代的钢包滴流脱气法和真空循环脱气法(RH)精炼,发展到今天的综合炉外精炼工艺(LF+RH、LF+VD等),使钢中氧含量及其它有害元素的含量大幅度降低,疲劳寿命猛增,例如瑞典SKF公司是世界公认的轴承及轴承钢生产“王国”,质量居全球之冠,它们80年代创建的SKF-MR法(MR是熔炼加精炼的意思),使轴承钢的氧含量达到10×10-6以下,日本山阳特殊钢公司从60年代起经过整整30~40年的努力,到80年代末,最终形成了90tEAF-LF-RH-CC工艺生产轴承钢,氧含量达到5.0×10-6左右。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目前不仅已经成为轴承钢生产大国,形成了几条轴承钢生产工艺路线,即EF+LF+VD、EF+V AD、EF+吹氩或喂丝工艺路线等,年产轴承钢80万吨左右(日本60万吨、瑞典70万吨),基本能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并有少量出口;而且其内部质量也接近或达到国际水平,如氧含量降到了10×10-6左右。但是国产轴承钢与瑞典SKF、日本山阳等先进厂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钢中微量杂质元素含量偏高;二是表面质量差(包括尺寸精度、表面裂纹和脱碳等);三是内部质量不稳定,波动范围大。 2 轴承的工作环境及对轴承钢的性能要求 2.1工作环境 轴承是由内、外套圈、滚动体(滚珠、滚柱或滚针)和保持器四部分组成,除保持器外,其余都是由轴承钢组成。当轴承工作时,轴承内、外套圈,轴承滚动体间承受高频、变应力的作用。轴承的工作条件十分复杂。载荷集中作用在滚动体的很小面积上。理论上讲对于滚珠,作用在一点上;而对于滚柱则作用在一条线上,并且滚动体与套圈间接触面积也很小(呈点/线接触),因此轴承零件在工作时,其滚动体和套圈表面的单位面积上要承受很大的压力,一般高达1500-5000N/mm2;轴承旋转时,还要承受离心力的作用,作用力随转速的增加而增大;滚动体和套圈间不仅存在滚动,而且还有滑动,所以在滚动体与套圈之间还存在着摩擦。在以上几种力的综合作用下,在套圈或滚动体的表面上抗疲劳强度低的部位首先产生疲劳裂纹,最后形成疲劳剥落,使轴承破损失效。轴承正常的破损形式是接触疲劳损坏,常见的还有塑性变形、压痕、磨损、裂纹等。

轴承钢和帘线钢冶炼精炼渣系研究 一、轴承钢 1、轴承钢相关背景 轴承用钢包括高碳铬轴承钢、渗碳轴承钢、高温轴承钢、不锈轴承钢及特殊 工况条件下应用的特种轴承钢等。其中尤以高碳铬轴承钢生产量为最多。含C 1.O %、Cr 1.5%的高碳铬轴承钢是轴承钢的代表品种。自本世纪初问世以来, 已有近100年的历史,从它诞生至今,化学元素的古最几乎没有变化,但其疲劳 寿命却有成倍甚至成几十倍的提高,原因主要就在于近些年冶金工艺的现代化、 炉外精炼技术的普遍采用,使得轴承材料的纯净度不断提高。 在合金钢领域内,轴承钢是检验项目最多、质量要求最严、生产难度最大的 钢种之一。衡量轴承钢的冶金质量,一般从三个方面着眼, 是纯净度,即钢中 夹杂物的含量;二是碳化物不均匀性;三是钢材的尺寸精度、表向裂纹和脱碳[1] 。 2、轴承钢精炼渣处理 精炼渣处理钢液是应用最广泛的精炼手段之一,几乎所有的精炼设备工艺都 会采用精炼渣处理钢液。在钢液的精炼过程中,精炼渣一方面吸收上浮的夹杂物 从而减少夹杂物总量,另一方面由于精炼渣-钢-夹杂物三者之间的互相影响精炼 渣还有夹杂物改质的作用。 根据不同的方法精炼渣有很多种分类,但一般都是依据二元碱度将精炼渣分 为高碱度精炼渣和低碱度精炼渣。在轴承钢的冶炼中,由于对质量的不同需求和 初炼钢水状况的不同形成了高碱度渣精炼和低碱度渣精炼两种工艺路线[2]。 2.1、高碱度渣精炼工艺 高碱度渣精炼工艺即控制精炼渣中碱度R>4.0,总铁含量≤1.0%。这种精炼 工艺的精炼渣系有很强的脱硫能力,能够生产超低硫系列的轴承钢。而且具有很 高的脱氧能力,能够吸附大量Al 2O 3夹杂物,因此在轴承钢中几乎就没有氧化物 夹杂物。但是精炼渣中Ca0含量高,加上精炼普遍采用铝作为脱氧剂,因此极易 被铝还原生成球形夹杂物对轴承钢的质量危害很大。因此,在采用高碱度精炼渣 精炼轴承钢时,要严格控制铝脱氧剂的用量,最大程度地避免球形夹杂物的形成。 (1)日本各轴承钢生产厂家大都采用高碱度渣精炼,其中以山阳特殊制钢公 司取得的效果最为瞩目,硫质量分数降到0.002%-0.003%,全氧质量分数达到平 均5.4× 10?6,个别炉次甚至达到了3 ×10?6。山阳公司采用高碱度渣精炼工 艺将钢液中的全氧质量分数降到了极低的程度,钢中B 类夹杂物几乎不存在了, 但是D 类夹杂物的数量却较多,平均达到了0.9级。 (2)莱钢公司[3]为了降低钢中全氧质量分数,提高GCrI 5钢质量,在LF 精 炼过程中采用了碱度4~5的高碱度精炼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全氧质量分数 由平均11 ×10?6降到7.9×10?6。 应该注意到,高碱度精炼渣虽然在脱硫和降低全氧质量分数上取得了很好的 效果,但却增加了钢中的球状不变形夹杂物。在轴承钢的冶炼中,选择一种适当

连铸车间安全操作规程示 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连铸车间安全操作规程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操作规程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连铸工通则 1 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 针,坚持安全生产,以预防为主、以自防为主、以安全确 认为主。班前班中严禁饮酒。 2 全体职工进入车间前必须穿戴好各种劳保用品,系 好安全帽带。 3 各岗位配备的消防器材,任何人不得随意动用,统一 由岗位消防员管理。 4 车间应配备足够的照明,若有坏要及时更换。 5 各操作室严禁非操作人员入内,非本操作室人员不 得随意开闭各种开关。 6 严禁戴油污的手套接触氧气、煤气,严禁在燃气、

氧气、高压容器及管道等危险源附近停留或休息。 7 进入二冷室必须二人以上,作业时必须站稳;上下同时作业时,须设专人看护,指挥协调。 8 停机检修或处理机坑时,除挂牌设有明显标志外,必须有专人负责监护。 9 连铸车间内使用的电风扇必须有安全可靠的防护罩。 10 岗位生产使用的氧气、介质气、煤气、割把、烘烤器的胶带及接头必须完好,无破损、无漏气;严禁在非作业时间向大气排放氧气、介质气、煤气,并按规定装好安全阀门。 11 吊运中间包的专用吊具,在使用前要认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2 铸机的水温表、水压表、流量计及报警系统必须安全可靠。

YF-ED-J4545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连铸工序安全操作规程实 用版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连铸工序安全操作规程实用版 提示:该操作规程文档适合使用于工作中为保证本部门的工作或生产能够有效、安全、稳定地运转而制定的,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设备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一、浇注准备 1、浇注前连铸各工序应检查本工序范围内的设备系统、电器系统、水冷系统、气动系统安全、可靠、有效,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 2、中间包要经4小时自然干燥,方可吊到连铸平台用热包盖再烤2小时以上,方可安装定径水口。 3、安装定径水口要在浇注工位上进行,安装完毕,应按技术规程标准检查合格,方可用劈柴进行烘烤。 4、中间包包壳上的透气孔必须焊好档板,

以免喷出的热气灼伤操作人员。 5、穿引锭杆时,操作人必须在拉矫机两侧进行引对,以防引锭杆滑下,危及操作人员。 6、引锭杆送入结晶操作中,上下操作必须密切配合,上面操作人员必须将自己所用工具保管好,做好防滑措施,千万不能落入二冷室,对二冷室内操作人员的安全负责。 7、封塞结晶器用的石棉绳,必须要干燥,投放的冷料表面不得有油垢、锈及易产生气体的附着物,以免浇入钢水时产生喷爆现象,危及操作人员的安全。 8、砌筑的摆槽要架好劈柴进行烘烤,烘烤合格标准为: (1)劈柴点燃烘烤时间≥20min燃尽后保持时间≥20min。

铬铁矿行业分析报告Chromite 一、概述: 1.1 用途 铬是重要的战略物资之一,由于它具有质硬、耐磨、耐高温、抗腐蚀等特性,在冶金工业、耐火材料和化学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冶金工业上,铬铁矿主要用来生产铬铁合金和金属铬。铬铁合金作为钢的添加料生产多种高强度、抗腐蚀、耐磨、耐高温、耐氧化的特种钢,如不锈钢、耐酸钢、耐热钢、滚珠轴承钢、弹簧钢、工具钢等。金属铬主要用于与钴、镍、钨等元素冶炼特种合金。这些特种钢和特种合金是航空、宇航、汽车、造船,以及国防工业生产枪炮、导弹、火箭、舰艇等不可缺少的材料。 在耐火材料上,铬铁矿用来制造铬砖、铬镁砖和其他特殊耐火材料。 铬铁矿在化学工业上主要用来生产重铬酸钠,进而制取其他铬化合物,用于颜料、纺织、电镀、制革等工业,还可制作催化剂和触媒剂等。 在自然界中目前已发现的含铬矿物约有50余种,分别属于氧化物类、铬酸盐类和硅酸盐类。具有工业价值的铬矿物都属于铬尖晶石类矿物,物理性质为等轴晶系,晶体呈细小的八面体,通常呈粒状和致密块状集合体,颜色黑色,条痕褐色,半金属光泽,硬度 5.5,比重 4.2-4.8,具弱磁性。属于岩浆成因矿物,产于超基性岩中,当含矿岩石遭受风化破坏后,常转入砂矿中。 其中常见的是: 铬铁矿:化学成分为(Mg、Fe)Cr2O4,通常亚铁铬铁矿和镁铬铁矿也都称为铬铁矿。铬铁矿是炼铬的最主要的矿物原料,富含铁的劣质矿石可作高级耐火材料。富铬类晶石:又称铬铁尖晶石或铝铬铁矿,化学成分为Fe(Cr,Al)2O4,含Cr2O3 32%~38%。硬铬尖晶石化学成分为(Mg、Fe)(Cr、Al)2O4,含Cr2O3 32%~50%。 铬铁矿是我国的短缺矿种,储量少,产量低,每年消费量的80%以上依靠进口。 1.2主要的技术经济指标 铬铁矿石按工业用途划分为冶金级、化工级、耐火级和铸石级。 1.2.1冶金级铬矿石的工业要求 冶金级铬矿石主要用于冶炼各种铬铁合金。用来冶炼铬铁合金的铬矿石又按不同的冶炼用途分为4个品级,见下表: 冶炼铬铁合金用富矿(或精矿)的工业指标表 冶金级铬铁矿石还可用来冶炼金属铬,目前我国冶炼金属铬的方法有火法和湿法两种。采用湿法冶炼金属铬要求:铬矿石或精矿含Cr2O3≥38%、Cr2O3/FeO>2、SiO2<12%、Al 2O3<10%,此外矿石粒度小于180的应占80%以上。 1.2.2其他铬矿石的工业要求

轴承钢概况及质量检测 轴承钢是用来制造滚珠、滚柱和轴承套圈的钢种。轴承在工作时承受着极大的压力和摩擦力,因此要求轴承钢有高而均匀的硬度和耐磨性以及高的弹性极限;另外,对轴承钢的化学成分的均匀性、非金属夹杂物的含量和分布、碳化物的分布等要求都十分严格。轴承钢是所有钢铁生产中要求最严格的钢种之一。轴承钢按不同的用途可分为若干种类,但目前比较常用的为高碳铬轴承钢GCr15。高碳铬轴承钢GCr15是世界上生产量最大的轴承钢,含碳为1%左右,含铬量为1.5%左右。轴承钢的性能要求众所周知,在各种运输车辆、机床、传动机械以及其他高速转动的机械中,轴承是不可缺少的零部件,而轴承钢就是用来制造各种滚动轴承的专用钢种。轴承钢的材料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由于轴承钢的含碳量较高,钢锭浇铸及冷却时容易产生碳和铬的偏析,所以轴承钢钢锭开坯前应进行高温保温或扩散退火;轴承钢的导热性差,在加热时要防止炸裂;轴承钢在加热过程中容易产生脱碳、过热和过烧现象;轧后缓慢冷却时有明显的网状碳化物析出;在终轧温度低于800℃时,易产生带状碳化物。滚动轴承的工作条件极为复杂,承受着各种高的交变应力,如拉力、压力、剪力和摩擦力等。基于对轴承工作条件和破坏情况的分析,对轴承钢的性能要求主要有:具有高的接触疲劳强度和抗压强度;经热处理后必须具

有高而均匀的硬度;具有高的弹性极限,防止在高载荷作用下轴承发生过量的塑性变形;要有一定的韧性,防止轴承在受冲击载荷作用时发生破坏;要有一定的抗腐蚀性能;要有良好的工艺性能,如成型、切削、磨削等性能,以适应大批量、高效率、高质量生产的需要;要具有良好的尺寸稳定性,防止轴承在长期存放或使用中因尺寸变化而降低精度。根据轴承的特殊使用要求,轴承制造行业对轴承钢的生产也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质量要求,具体体现在标准YB9—68及轴承钢生产标准YJZ84中,这两个标准是目前轴承钢生产中的两个并行标准。轴承钢的产品系列轴承钢的产品系列主要有热轧棒材、冷拔材、锻材、管材、盘条以及钢丝等几类,其中用量最大的是热轧棒材。由于各种机械在运行当中是否完全可靠,在很大的程度上要取决于轴承的质量和可靠性,因此,轴承和轴承钢的质量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目前,瑞典和日本的轴承钢质量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我国轴承钢的主要生产厂家有大冶特钢、北满特钢、上钢五厂、长城特钢、大连钢厂及本钢等。太钢轴承钢的产量最高时近2万t,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2%。轴承钢的研发方向世界各国都在研究和开发新型轴承钢以扩大应用和代替传统的轴承钢。例如:快速渗碳轴承钢,通过改变化学成分来提高渗碳速度,其中碳含量由传统的0.08%~0.20%提高到0.45%左右,渗碳时间由7h缩短到

炼钢厂各岗位技术操作规程 1、一助手技术操作规程 (3) 2、一次除尘工技术操作规程 (3) 3、一操室技术操作规程 (4) 4、铁水工技术操作规程 (5) 5、天车岗位技术操作规程 (5) 6、水泵工技术操作规程 (6) 7、上料工技术操作规程 (6) 8、筛分工技术操作规程 (6) 9、三操室技术操作规程 (7) 10、清渣工技术操作规程 (8) 11、钳工技术操作规程 (9) 12、汽化工技术操作规程 (9) 13、配水工技术操作规程 (9) 14、煤气回收技术操作规程 (10) 15、炉前工技术操作规程 (10) 16、炼钢工技术操作规程 (11) 17、拉矫工技术操作规程 (12) 18、精炼主控工技术操作规程 (12) 19、精炼工技术操作规程 (14) 20、浇钢工技术操作规程 (14) 21、回水泵工技术操作规程 (15)

22、化验工技术操作规程 (15) 23、合金工技术操作规程 (16) 24、焊工技术操作规程 (17) 25、钢包准备工技术操作规程 (17) 26、废钢工技术操作规程 (18) 27、二助手技术操作规程 (18) 28、二次除尘技术操作规程 (19) 29、二操室技术操作规程 (20) 30、电工技术操作规程 (20) 31、电除尘技术操作规程 (21) 32、大包工技术操作规程 (21) 33、拆炉车司机技术操作规程 (22) 34、布料工技术操作规程 (23) 35、备料工技术操作规程 (23) 36、兑铁工技术操作规程 (24) 37、精整工技术操作规程 (24)

1、一助手技术操作规程 1、冶炼前应了解当班铁水成份,温度,废钢情况及冷却剂成份。 2、根据掌握的数据按钢种要求配加付原料。 3、掌握好原料加入时间及加入量 4、每班接班第一炉必须测液面,吹炼随时调整氧枪高度,冶炼时要早化、化好、化透全程渣,终渣作粘, 5、R按2.8-3.2控制, MgO%控制在8-10%,∑FeO%控制在12-17%,每班取渣样一个送分析。 6、根据冶炼钢种、结合连铸要求和钢包情况,根据炼钢工指挥,确定好终点碳和温度,避免后吹。 7、倒炉时要观察炉内情况,视炉渣粘度决定调渣剂加入量,炉渣较粘时,可不加调渣剂。 8、溅渣氮气工作压力>0.9Mpa,如压力不足调氮气调节阀开度,使工作压力达到上述压力。 9、溅渣枪位采取高低方法控制,喷头距渣面,2.0-0.8m。 10、溅渣时间原则上渣量大溅渣时间长,渣量小溅渣时间短,一般控制在3分钟/炉。 11、停吹氮后,摇炉使粘渣粘贴在前后大面。 2、一次除尘工技术操作规程 1、上岗前,及时与调度联系生产情况,有停炉时做好清理准备

产品质量分析报告 导读:本文产品质量分析报告,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产品质量分析报告(一) 在国家鼓励政策延续的强力推动下,我国经济逐渐回暖,轴承行业作为装备制造业的基础产品,紧紧抓住这一良好机遇,加快结构调整步伐,近三年来,承接良好的发展态势,在汽车、农机、家电、风电等主机配套方面的轴承产品具有了长足的发展。 一、轴承行业概况 轴承作为机械基础产业和骨干行业中标准化程度较高的配套件,其质量水平的高低,往往代表或制约着一个国家机械工业和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水平,轴承产品己广泛应用于汽车、农机、家电、风电等各个领域中,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近三年随着国家经济刺激政策全面落实,全国轴承行业的景气度得到持续的提升,2009年,全国轴承年产量110亿套,同比增长10个百分点;销售收入920亿元,同比增长4.5个百分点;出口创汇20.2亿美元,同比下降32个百分点。目前全国约有3000余家轴承及配件生产企业,从业人数约30多万人,其中年产值超30亿元企业5家。轴承产量位居世界首位。己成为世界轴承制造大国。但轴承产业结构深层次矛盾依然突出,长期低水平重复建设,致使产业的集中度低,CR10、CR30长期在30%、45%左右徘徊,最终导致国产轴承在国内外中低

端市场形成同质化的恶性竟争,而在一些高端领域,如大飞机、高速铁路、精密数控机床、高速、高精度轧机和高可靠性风力发电机组等领域,由于稳定性、一致性不够,寿命可靠性较差,未得到用户认可,仍全部或极大部分依赖进口。近几年轴承进出口额均在20亿美元以上,虽然出口与进口产品数量之比约在2~3倍,但由于我国出口的大多为低中档产品而进口的是高档产品,近几年轴承行业出现贸易逆差,据资料报导2009年贸易逆差达到8.1亿美元,为历史之最。 江苏省是全国轴承的生产大省,与其他省份相比,发展时间比较早,速度也较快,在70年代,我省已有轴承骨干生产企业16余家,产品结构主要为深沟球轴承、调心滚子轴承、圆锥滚子轴承、滚针轴承、推力轴承等,生产品种比较齐全。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我国机械制造工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获得了迅猛发展,作为基础配套件的轴承,市场供不应求,企业盈利能力很高,良好的投资前景使得轴承行业在短短的几年内生产企业就达到数百家之多。其中绝大多数以生产深沟球轴承、滚针轴承、调心滚子轴承等传统品种居多。但随着十多年来超常规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相当一部分的企业产能相对过剩,过度饱和的市场使得经营竞争无序紊乱,企业难以获取维持正常发展的利润。与此同时,国际资本开始强势进入我省,先后有多家国外著名轴承生产企业(如NSK、KOYO、TIMKEN、INA 等)先后组建了合资、独资公司。民族轴承工业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提高产品质量,调整产品结构,提升综合实力成为轴承生产企业的共识。一段期间,轿车轴承、精密轴承、风电轴承、电动工具专用轴承

特钢连铸技术和生产的现状及发展 干勇王忠英 (钢铁研究总院) f连铸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摘要:本文通过对国外特钢连铸技术和国内特钢连铸生产及主要产品质量的分析 对我国特钢连铸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特殊钢。连铸现式发展x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对钢铁材料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质量钢的主要特点是表现在,i个方面:(1)高洁净度,根据钢种的不『司,通过对原材料的控制、冶炼工艺的优化和保护浇铸措施的实施,使钢中残余元素、气体含量及夹杂物组成及分布符合特定的要求;(2)均匀的化学成分及组织,通过连铸工艺和加工热处理工艺的优化减轻由于凝固造成的宏观成分偏析和微观组织偏析;(3)细小的晶粒度,通过全流程的控制保证形成细小均匀的晶粒度。 由于连铸技术具有显著提高生产效率、成材率及产品质量等特点,自50年代开始钢的连铸工业化以来,得到迅速的发展,目前世界大多数国家的连铸比达到或超过90%。我国自1996年钢产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产钢大国以来,连铸比连年增加,到2001年的连铸比达到89.4%.丰目比与普钢连铸,我国特钢的连铸技术明显处于落后状态,2001年特钢连铸比43.5%。下面通过对国内外特钢连铸技术的分析,对我国特钢连铸技术的发展进行探讨。 1国外特钢生产技术现状及进展 表1是国外几家典型特钢企业的工艺流程及主要产品,从表1可见,除一些特殊用途的高合金钢、轴承钢和工模具钢等仍采用模铸工艺生产外,几乎所有大量生产的商用特殊钢都可以用连铸工艺来生产。 表1国外特殊钢生产典型工艺流程及主要品种

120tEAFCC(280mm375ram “可一LF.×)砰惜军聃q“崭 70tEAFVDCCI55ramI55mm 毫≤氐一LF-一(o)qa聃一珥峙¥器80tEAF85tAODCC150mm800ram2801600ram200mm 始丑鞯《一一(o~×oq=珊幂世1“E制一 Krefeld一!!!竺竺:!!!:!!!竺竺!坚二苎 ——甭疆■一一100tEAF.120tAOD.CC(斟蜒轻蜊)K举器 沣:EBT:偏心底允渣…制.VSC:真卒除渣,TBM:铁水颓处』甲,SKF.MR:SKF的烈壳熔炼炉.FW:喂介 fnF特殊钢对钢材洁净度、成分和组织的均匀性和钢材的致密性都有严格的要求,而且由』.【幺类钢合金元素高,易偏析元素多,在连铸时易产生一h心偏析、裂纹和缩孔等缺陷,因此为保汪最终成品的质量,一般都配有以下技术。 (1)保护浇注 为保证铡水二次精炼的效果.钢包一中间包一结晶器的全程保护浇注模式已在仝世界各铡J_r泛应用。其具体措施一般为钢包一中间包采用长水口浇注,中包加覆盖剂;q,问包一结晶器采用浸入式长水口,并在滑动水口与浸入式水【J的接缝处吹氩或吹氮气保护,防止宅气进入;为降低中包内的氧浓度,在开浇前对中包充惰性气体排除窄气,并在中间包上端及包盖周围采川水冷结构,防jj:使用过程中由T热应力引起的变形,使空气进入中包,保证整个浇铸过程中,},包内的气氛鞔浓度小于0.1%;为防止钢包渣进入中包,采用电磁检测设备进行钢包留治操作:采用夫容量中包和优化q,包内结构,延长钢液在q,包内的停留时间,促使犬颗粒夹杂的上浮和排f}{:采jH液血自动控制装置,稳定浇铸速度,防止浇铸过程卷渣或拉漏事故的发生:针对不川钢种,采用相应的结晶器保护渣,以吸附钢中央杂物和起到良好的润滑和均匀导热作用。通过这些措施的采用,可避免钢液的-次氧化.有效地减少连铸坯中的夹杂物。 f2)增大连铸坯断面 巾}』铸坯的部分低倍缺陷可以通过一定的{Ii缩比得以减轻或消除,而且一定的匿缩比也是稳定最终钢材性能的必要措施,如为保证气孔焊合一股要求压缩比为4以上,为得到稳定的机械性能,要求压缩比为7~12,因此,特钢连铸的发展方向是根据所产钢材种类和规格的不同,采用人弧形半径的大断面铸机,其原吲一是继续发挥原有秒J轧机的作用,二是通过大压缩比改薄轧材的组织。表2是日本大间知多厂对不同钢材的J&缩比要求。 表2日本大同知多厂对不同钢材的压缩比要求 钢种压缩比 优质碳素结构钳f低、中碳制)≥10 台金结构钢f禽凶轮钢)≥12 碳索和合金r具N(O8%)≥15 1F滚动体Ⅲ轴康锊J≥15 滚动体用轴承钢≥50

轴承钢用精炼渣冶金性能分析 1、前言 (壹佰钢铁网推荐)高质量的轴承钢要求高的纯净度和组织均匀,即杂质元素和非金属夹杂少,碳化物细小且分布均匀。精炼渣具有脱氧、脱硫、去夹杂的作用,其性质直接影响LF精炼过程的冶金效果。当碱性还原渣同钢液密切接触时,钢液中实际的氧、硫的数值大于同渣平衡的氧、硫的数值,使钢液中的氧和硫向渣中扩散;精炼渣中CaO、Al2O3等成分能够与Si、Al、Mn等的脱氧产物结合成低熔点的化合物,从而降低脱氧产物的活度,强化脱氧反应;由于精炼渣均由氧化物组成,氧化物之间的界面张力小,易于结合成低熔点化合物,而钢液与脱氧产物间的界面张力大于渣和脱氧产物之间的界面张力,精炼渣可以吸收脱氧产物,使脱氧产物容易从钢液中排除。此外,精炼渣融化后形成泡沫渣,渣层覆盖钢液,可有效防止气体吸入,且有利于埋弧操作,减轻电弧对钢包内衬和钢包盖的损害,提高热效率。因此,研究精炼渣成分变化及其对钢洁净度的影响,对LF精炼作用的充分发挥具有重要意义。 要对轴承钢中夹杂物进行控制,首先要对钢中夹杂物的种类、形貌进行定性分析。根据精炼工艺可知:钢中可能存在A类硫化物夹杂、B类氧化铝夹杂、C类铝酸钙复合夹杂物以及镁铝尖晶石和氮化钛夹杂等。由于全程采用沉淀脱氧工艺,炉渣对脱氧产物(主要是氧化铝)的吸附作用尤为重要,通过氩气弱搅拌等手段可改善夹杂物上浮的动力学条件,但是如果熔渣本身吸收夹杂物的性能不好,使得夹杂物不能从钢水中彻底分离,会恶化轴承钢的机械性能。因此,精炼渣的组成、性质直接影响轴承钢的使用性能。本研究系统地讨论精炼渣成渣工艺和组成对成渣过程的影响作用规律,并对精炼渣的碱度和脱硫效果进行系统探讨,获得能够有效去除钢中硫和氧化物夹渣的精炼渣系。 2、生产工艺对精炼成渣的影响 2.1、精炼渣组成 传统的轴承钢精炼渣系主要是以CaO-Al2O3和CaO-SiO2-Al2O3的高碱度精炼渣系为主。由CaO-Al2O3二元相图可知:渣中存在低熔点的化合物12CaO·7Al2O3,可通过调节精炼渣中Al2O3含量降低熔渣的熔点,改善合成渣精炼的动力学条件。SiO2属于酸性氧化物,不利于精炼渣脱硫,但SiO2对熔渣的泡沫化性能有较大的影响。由CaO-Al2O3二元系和CaO-SiO2-Al2O3三元系表面张力图可知,SiO2属表面活性物质,其含量增加可降低表面张力,促进发泡,增加渣膜的弹性和强度。

连铸基本工艺规程 1 基本工艺技术参数 1.1 炼钢设备 60t 顶底复吹转炉2 座 出钢量平均62t,最大68t 冶炼周期30~35 分 1.2 连铸机主要技术参数 连铸机机型:全弧形 矫直方式:连续矫直 连铸机基本半径R=8m 连铸机冶金长度~30m 浇注断面:方坯:150×150mm 矩形坯:165×225mm;165×280mm 定尺长度 6000~12000mm 流间距:1250 mm 铸机拉速范围150×150mm 方坯:2.2~2.5m/min,最大3.3m/min; 165×225mm 矩形坯:1.3~1.7m/min,最大2.0m/min; 165×280mm 矩形坯:1.0~1.4m/min,最大1.8m/min; 0.3~4.5 m/min。 送引锭杆速度1.0~3.8m/min 结晶器为窄缝导流水套式结晶器,铜管长度900mm 振动装置采用全板簧振动装置,并选择合适的振动参数 (振幅±3~±4,频率100~280 次/min),以获得最佳的负滑脱率。 铸坯导向及拉矫装置采用连续矫直五辊拉矫机,铸坯通过矫直区时,其曲率半径 由R8m连续均匀变化,应变变化均匀,变形速率低而稳定,矫直区内剪切应力 接近零。 二冷系统全水冷却,喷淋管式 引锭杆装入方式下装式 引锭杆存放装置采用电机驱动、弹簧夹紧一对夹辊夹住引锭杆,锁紧销锁紧。铸坯切割在线火焰切割机 切割辊道分流链条集中传动式辊道 出坯方式双向移坯机 出坯辊道面标高+0.00m 浇注平台标高+8.03m 1.3 连铸车间工艺流程 合格钢水→ 钢包回转台(钢包称重)→ (钢包保护套管氩气密封)→ 中间罐车→ 大容量中间罐→ (浸入式)水口→ 结晶器→

山东省钢材市场分析报告 一、山东省主要钢铁企业 1、济钢:济钢集团有限公司始建于1958年,现有职工3.8万人,资产总额422亿元,产品以中板、中厚板、热轧薄板、冷轧薄板为主,现是山东是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监管的省属大型企业集团。2007年生产钢1212万吨、钢材1147万吨;实现销售收入509.7亿元、利税60.9亿元、利润30.1亿元;出口创汇8.1亿美元,进出口贸易总额17.2亿美元。 2、莱钢:莱钢始建于1970年1月。原属山东省委、省政府管理,现划归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并由山钢控股管理。经过40年的建设发展,现已成为具有年产1300万吨钢以上综合生产能力的大型钢铁企业集团,2005年进入全国十大钢,列第六位。2007年列全国制造业500强第31位。截至2008年底拥有总资产643亿元,职工3.9万人,其中钢铁主业2万人,控股莱钢股份、鲁银投资两个上市公司和齐鲁证券等子公司14个,参股辅业改制单位10个。莱钢是全国规模最大、规格最全的H型钢精品生产基地,全国产销量最大的齿轮钢生产基地,全国规模最大的粉末冶金生产基地。钢铁主业主要产品有:型钢、板带、棒材、优钢等系列,其中,热轧H型钢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齿轮钢和轴承钢获“国家冶金产品实物质量金杯奖”;螺纹钢获“山东省免检产品”称号。非钢产业主要产品有:铁矿石采选、钢结构建筑、房地产、粉末冶金、水泥、耐火材料、运输物流、化工产品等。莱钢是中国冶金行业首批通过ISO9002质量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OHSAS18001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国家认证企业。莱钢先后被授予全国名优产品售后服务优秀企业、国家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全国再就业先进企业、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山东省管理创新优秀企业、山东省AAA级信誉企业等荣誉称号。2005年莱钢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国家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 3、日照:日照钢铁又名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一

对国内特殊钢冶炼及连铸技术的分析和探讨 经由分析我国以及外国的生产长型材为主的特殊钢企业冶炼及连铸流程,探索了我国的特钢生产工艺相关的知识,提出转炉无渣出钢及配套冶炼技术、基于控制钢中夹杂物的洁净钢生产技术和高效特殊钢连铸技术是特殊钢冶炼和连铸发展的主要方向。 标签:特殊钢;冶炼;连铸 1 当前国外特钢单位的生产机械和活动步骤 通过分析表1我们知道,为了符合不一样的钢种品质规定,所有的生产单位都采用了不同的措施。比如为了提升其洁净性,日本生产厂大多数采用LF-RH 精炼工艺,而瑞典SKF和日本高周波则通过采用ASEA-SKF精炼及精炼渣优化,在减少氧的比例的时候,确保其中的杂物以及形态等可以被有效的掌控,降低了点状杂物的比例。当制作弹簧钢的时候,除了使用无渣出钢等科技之外,还利用RH或DH开发了各具特色的超低氧精炼工艺,如大同特殊钢采用RH及ULO+ULTiN工艺生产的弹簧钢疲劳极限与电渣重熔钢相同。总的来讲,当前国外的活动步骤有着如下的一些具体特征: (1)普遍采用EAF(BOF)LF+VD(RH)CC(IC)CR(初轧开坯)-精整热处理流程,而且有着优秀的后续精整以及处理机械等,能够确保其尺寸精准,确保表层的品质优秀,确保组织有序。 (2)为了提升功效和品质,对于初炼炉来讲,它的容量不低于五十吨。对于那些冶炼性质的炉体,有将废弃的钢铁当成是关键物质,并将铁水当成是重要的物质,为了降低转炉出钢时期残渣流到炉中的比例,一般使用专门的除渣机械。 (3)炉外精炼普遍采用LF精炼和真空脱气处理,真空处理设备主要以RH 为主。 (4)结合产材的尺寸和产品的使用区域的差异,分别采用大方坯连铸+初轧开坯生产大规格棒材和小方坯连铸+中小轧机生产小规格棒线材两种流程。 2 当前我国特钢活动步骤和国外的差异 我们国家的特钢产量在总的产量中占据的比例大约在百分之九十,其中百分之八十是常见规定的特钢。由于很多区域的钢铁单位不断的开展创新活动,很多普通单位在革新的时候设置了制作特钢的机械,而且积极的开展技术开发活动,此时使得生产特钢的费用变少了。如今的关键钢铁机构的合金钢总数在总体中占据的比例大约在一半,产品主要是优质合结钢、轴承钢、合工钢、不锈钢等。 八五以来,一些特钢企业不同程度地改造和兴建了一些特钢生产线。表2

轧钢高线车间工艺操作规程 目录

1.上料工工艺规程 2 2.一号台操作工工艺规程 3 3.二号台操作工工艺规程 5 4.加热工工艺规程 6 5.三号台操作工工艺规程 19 6.粗轧调整工工艺规程 32 7.高线中轧调整工工艺规程 35 8. 高线预精轧350轧机调整工工艺规程 37 9. 高线预精轧2架轧机及精轧调整工工艺规程 39 10 A线双模块轧钢调整工工艺规程 54 11导卫工工艺规程 58 12装配工工艺规程 62 13风冷线管理工工艺规程 65 14集卷双芯棒操作工工艺规程 66 15头尾在线剪切工工艺规程 67 16打捆工工艺规程 68 17.盘卷称重工工艺规程 69 18标牌打印工工艺规程 70 19挂牌工工艺规程 70 20卸卷操作工工艺规程 71 21成品管理与码垛工工艺规程 71 22轧辊车工工艺规程 72 23铣工工艺规程 75 24样板工工艺规程 77 25辊环磨工工艺规程 78 工艺操作规程 1.上料工工艺规程 1.1岗位名称:上料工 1.2岗位职责:负责配合质量站检查验收入厂钢坯,并据质保书将钢坯堆放在批定垛位。对库存进行管理,对钢坯进行组坯入炉跑号,对不合格钢坯进行剔除。 1.3岗位工艺流程: 1.框图 2.工艺概述:炼钢厂连铸车间运送过来的钢坯,有冷坯和热坯经检查合格后,需要轧制的直接放在步进式上料台架上,经上料机构逐根向前移动移至挡钢钩,挡钢钩落下时单支落到钢槽。再由拨钢机逐根转入进炉辊道向前运行,辊道间有测长辊,用于钢坯测量。入炉辊道两侧有剔废装置如有弯曲、超差、超长、超短、脱方等不合格钢坯,经剔废装置剔出到剔废平台上,多根再一起吊走。合格钢坯逐步在入炉辊道上运行至步进炉内的悬臂辊上,经液压推钢机推入步进炉的静梁上。

<<金属热处理缺陷分析及案例>>试题 一、填空题 1、热处理缺陷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可分为热处理前、热处理中、热处理后三个方面的原因。 2、热处理缺陷分析方法有:断口分析、化学分析、金相检验、力学性能试验、验证试验、综合分析。 3、断裂可分为两种类型:脆性断裂和韧性断裂。 4、金属断裂的理论研究表明:任何应力状态都可以用切应力和正应力表示,这两种应力对变形和断裂起着不同的作用,只有切应力才可以引起金属发生塑性变形,而正应力只影响断裂的发展过程。 5、热处理变形常用的校正方法可分为机械校正法和热处理校正法。 6、热应力是指由表层与心部的温度差引起的胀缩不均匀而产生的内应力。 7、工程上常用的表面淬火方法主要有高频感应加热淬火和火焰淬火两种。 8、热处理中质量控制的关键是控制加热质量和冷却质量。 9、过热组织晶粒粗大的主要特征是奥氏体晶粒度在3级以下。 10、真空热处理常见缺陷有表面合金元素贫化、表面不光亮和氧化色、表面增碳或增氮、粘连、淬火硬度不足、表面晶粒长大。 11、低温回火温度范围是(150-250)℃,中温回火温度范围是(350-500)℃,高温回火温度范围是(500-6 50)℃。

12、工件的形状愈不对称,或冷却的不均匀性愈大,淬火后的变形也愈明显。 13、马氏体片越长,撞击能量越高,显微裂纹密度会越大,撞击应力会越大,显微裂纹的数目和长度也会增加。 14、合金元素通过对淬透性的影响,从而影响到淬裂倾向,一般来说,淬透性增加,淬裂性会增加。合金元素对M S的影响较大,一般来说,M S越低的钢,淬裂倾向越大。 15、一般来说,形状简单的工件,可采用上限加热温度,形状复杂、易淬裂的工件,则应采用下限加热温度。 16、对于低碳钢制工件,若正常加热温度淬火后内孔收缩,为了减小收缩,要降低淬火加热温度;对于中碳合金钢制的工件,若正常加热温度淬火后内孔胀大,为了减小孔腔的胀大,需降低淬火加热温度。 17、工件的热处理变形分为尺寸变化和形状畸变两种形式。 二、单项选择题 1、淬火裂纹通常分为 A 四种。 A、纵向裂纹、横向裂纹、网状裂纹、剥离裂纹 B、纵向裂纹、横向裂纹、剥离裂纹、显微裂纹 C、纵向裂纹、横向裂纹、网状裂纹、表面裂纹 D、纵向裂纹、横向裂纹、剥离裂纹、应力集中裂纹 2、第一类回火脆性通常发生在淬火马氏体于 B 回火温度区间,这类回火脆性在碳钢和合金钢中均会出现,它与回火后的冷却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