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微观经济学—边际效用的分析3100字

关于微观经济学—边际效用的分析3100字

作为微观经济学建立和发展的理论基础,边际效用对微观经济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随着经济的发展,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边际效用的相关知识。本文立足于当今的时代背景,从相关名词的详尽解释出发,阐述了在微观经济学建立和发展的过程中边际效用的意义,并且对边际效用中递减规律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微观经济学边际效用分析

边际效用作为微观经济学中消费理论的基础概念,对微观经济学的建立和发展具有推动作用,边际分析法作为标记效用在微观经济学中的主要表现形式,对微观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具有重要的分析作用,所以,经济学家只有掌握边际效用的相关知识,才能够对微观经济学具有更好的理解能力,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

一、关于微观经济学-边际效用的相关概念

1、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又被称为个体经济学,属于现代经济学的一个主要分支,是一门以社会中的单个经济单位所产生的经济行为作为研究主要目标的科学,因此,微观经济学也被称为市场经济学。

2、边际效用

边际效用的含义是,在一定的时间内,由于消费者新增的一个单位的商品或是服务所带来的相关的新增效用,也就是说,在外界相关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随着消费量的增加,从此件商品增加的每一个消费单位之中所获得的满足程度被称之为边际效用。在边际效用中,商品的消费量是自变量,由商品消费量增加而产生的效用是因变量。

3、边际效用的递减规律

首先假定消费者对某一商品的消费量保持不变,那么,该消费者从此件商品所增加的每一个消费单位中所获得效用的增量是递减的,这就是边际效用的递减规律,通过对该规律的透彻掌握,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理解消费者所进行的消费行为。

二、在微观经济学建立和发展的过程中边际效用的意义

1、边际效用对微观经济学的意义

边际效用对与微观经济学的建立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通俗的来说,正是由于边际效用的出现,才使得商品使用价值、消费者消费目的以及消费者消费感受三者进行了紧密的联系,同时,经济学家也通过边际效用的帮助对消费者在收入确定的情况下,针对商品价格的约束所表现出来的理性消费的行为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因此,边际效用在很大程度上使微观经济学从传统的唯物主义的困境中得以解放,使微观经济学成为一门具有实际意义的社会科学。

2、边际分析法对微观经济学的意义

边际分析法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一种针对经济活动进行分析的方法,通过把进行追加的支

出和收入进行比较,得出数值相等时的临界点,也就是所得利益、投入资金以及输出过程中产生的损失相等时的点。随着边际分析法的逐渐普及,对不同经济变量间的数量关系进行分析的可能性大大提高,这对于微观经济学的意义在于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对各种经济学现象进行解释,同时为经济学家进行经济均衡分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边际效用在微观经济学中的应用除了应用范围最广的递减规律以外,还包括成本的递增规律、产品边际转换率的递增规律等等,由此可以看出,边际分析法在经济学家对微观经济学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三、对边际效用中递减规律问题的分析

1、边际效用是否唯心

虽然消费者自身的心理因素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在对商品进行消费的过程中给消费者带来的满足感,即商品的边际效用,但是,由于消费者具有个体差异性,所以不同的消费者必然会拥有不同的消费偏好和倾向,这就决定了不同的消费者对于同样一件商品在效用评价方面必然会有所不同,但是并不能因此把依存于让消费者心理而产生的效用评价与心理学或是唯心主义划上等号。虽然社会的经济和科技正处于高速发展的过程之中,但是在现阶段人类所达到的科技水平仍旧具有极大的局限性,这就导致了经济学家无法直观的对消费者在进行商品消费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相应的边际效用进行衡量,但是并不能以此而否认边际效用的存在,因为在对商品进行消费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商品效用是可以被消费者所感知的,商品关于物质方面的属性以及消费者在进行消费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主观感受都是有客观依据所支持的,由此可以看出,边际效用是客观存在的,而并非是由消费者的心理因素所虚构出来的,但是想要对边际效用的存在进行否定却是一件无法完成的事情,因此,作为具有客观存在性的边际效用与唯心主义从本质上就背道而驰。

2、边际效用的递减规律是否唯心

通常情况下经济学家普遍认为,消费者所共有的生理和心理基础是边际效用的递减规律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原因,这里需要重点进行强调的是,虽然边际效用的递减规律是依托于消费者的心理活动而产生的,但是这与唯心主义具有本质上的不同。虽然边际效用的递减规律无法通过实质性的物质进行准确的衡量,但是,通过在可控的条件下进行实验,已经将边际效用的递减规律进行了证实,这说明边际效用的递减规律同样是客观存在的。所以,不能因为边际效用的递减规律的产生是以消费者主观的心理感受为基础,就认为该规律是主观唯心的,如果仅仅因为无法被衡量就说边际效用的递减规律是唯心主义的,那么我们就会进入思想的误区,从而影响边际效用在微观经济学中的运用。

3、货币在应用边际效用时是否遵循递减规律

著名的经济学家马歇尔曾在《世界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提出了“货币具有边际效用的递减规律”这一观点,但是由于货币具有流通手段、价值尺度、储藏手段以及交易媒介四种职能,不同的职能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因此,马歇尔提出的理论仅仅适用于贮藏手段和价值尺度这两种货币职能,这是由于边际效用在应用到消费的过程中时,针对商品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原则。但是对于货币的储藏手段这一职能来说,边际效用的递减规律即使适用,也只有在拥有了大量货币的人身上才能体现。除此之外,由于过量发行货币而导致的通货膨胀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当做是边际效用的递减规律的应用,所以,在货币的发行量正常并且进行正常流通的基础上,经济学家在消费者收入既定的情况下,对通过商品价格的约束所形成的理性的消费行为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就可以对由于通货膨胀的原因而造成的边际效用的递减规律进行忽略。但是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对于除了以上两种货币职能之外剩下的流通手段和交易

媒介的职能来说,边际效用的递减规律并不适用。实际上,边际效用的递减规律在微观经济学中具有普遍适用的特性,该规律是一个具有客观存在性的经济规律,同时它又没有特定的阶级属性,并且不以任何人的主观意志而转移。最后一点,由于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层次的世界,而经济只是占据了世界中的某一个层次,所以经济学在很多时候都与法律和政治紧密相连,这种情况的出现就导致了某一现象通过微观经济学中边际效用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具有合理性,但是在法律或政治的层面上来看,就无法实行,因而,在运用边际效用进行微观经济学的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与其他领域进行结合,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综上所述,边际效用的合理应用对微观经济学的发展具有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这就需要经济学研究者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通过对边际效用在微观经济学中应用到的相关知识进行透彻的理解,达到促进社会经济平稳发展的目的。参考文献:

[1]黎有.微观经济学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边际效用”分析[J].金田,2013(04):172.

[2]邹传伟.银行宏观审慎监管的基础理论研究[D].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2013.

[3]陈凯.基于习惯形成和地位寻求的中国居民消费行为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5.

[4]朱海洋.连锁商业视角下的消费环境与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研究[D].复旦大学,2013.

[5]方培培.资源约束下的适度经济规模问题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2.

来源:商情2016年45期

微观经济学中有关供求理论和边际效用的案例分析

微观经济学中有关供求理论和边际效用的案例分析 冯铭基 根据常识可以知道,一个物品的价格决定于它在实际运用中的价值,即它带给人的使用价值。但是,如果这样,这时候问题就来了,比如大米跟黄金,大米对消费者而言是消费者必需,缺粮问题,人命关天,效用极大,但大米的价格却很低。而黄金为非必需,效用不大,价格却很高。这就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下面我们用微观经济学中的供求理论来解释和研究一下。 根据我们所学到的知识,供求理论说到,供给与需求决定价格。大米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相交于很低的价格水平,而黄金的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相交于很高的价格水平。如图所示, 在图一中,大米的需求曲线和黄建的需求曲线形状基本相同,都是价格越来越下降,其需求量在增加。 至于供给曲线:因为大米的成本很低,供给数量大,供给者愿意按OPm 价格供给任何的数量,因此大米的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黄金的产量有一定的限制,因而其价格如何,其供给量总是固定的,因此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线。大米的供给决定的价格是OPm ,黄金的供求决定的价格是OPd ,前面一个价格低,后面价格高。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用边际效用理论来解决这个问题。根据所学知识,我们可以知道,总效用指的事从物品的消费中得到的全部满足或效用。编辑效用指多消费以单位物品而得到的新增加的效用。消费一定数量的物品的总效用等于葛单位的边际效用的总和。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指出,伴随着个人消费某种物品越来越多,它从中得到的新增加的边际效用量越来越少。我们回到上面的讨论的问题。 大米是我们的必需品,从消费大米中得到的总效用是巨大的,也因为如此,消费大量的大米,以至于它的边际效用递减到极小。而黄金,相对于大米,它的总效用是很小的,由于消费者购买和使用的黄金数量很小,所以,黄金的边际效用很高的。 在消费者的收入固定和他们面临的各种商品的市场价格既定的条件下,为了实现效用最大化的木匾,它的指出在各种商品之间的分配,必需使每一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他的几个之比都要相等。因为价格与总效用无关,但是和边际效用有关。 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对每种商品的每一元能提供更多的边际效用,消费者就会多购买这种商品,减少对其他商品的购买,直到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使得话费在该商品的每元的边际效用下降到与其他商品相等为止,这样就会增加了消费者的总效用,否则,这一切就相反。 综合上述,这个理论对于大米跟黄金也是正确的,各种商品的每元指出的边际效用的相等性。回到我们探讨的大米跟黄金,大米有低价格和低边际效用;大米的低边际效用除以其低价格等于黄金的高边际效用除以其高价格。因此,大米和黄金的价格都决定它的边际效用而不是它的总效用。 D Qm Pm E E 大米的价格 大米的数量 S S Qd Pd R D

关于微观经济学―边际效用的分析

关于微观经济学―边际效用的分析 作为微观经济学建立和发展的理论基础,边际效用对微观经济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随着经济的发展,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边际效用的相关知识。本文立足于当今的时代背景,从相关名词的详尽解释出发,阐述了在微观经济学建立和发展的过程中边际效用的意义,并且对边际效用中递减规律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微观经济学边际效用分析 边际效用作为微观经济学中消费理论的基础概念,对微观经济学的建立和发展具有推动作用,边际分析法作为标记效用在微观经济学中的主要表现形式,对微观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具有重要的分析作用,所以,经济学家只有掌握边际效用的相关知识,才能够对微观经济学具有更好的理解能力,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 一、关于微观经济学-边际效用的相关概念 1、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又被称为个体经济学,属于现代经济学的一个主要分支,是一门以社会中的单个经济单位所产生的经济行为作为研究主要目标的科学,因此,微观经济学也被称为市场经济学。

2、边际效用 边际效用的含义是,在一定的时间内,由于消费者新增的一个单位的商品或是服务所带来的相关的新增效用,也就是说,在外界相关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随着消费量的增加,从此件商品增加的每一个消费单位之中所获得的满足程度被称之为边际效用。在边际效用中,商品的消费量是自变量,由商品消费量增加而产生的效用是因变量。 3、边际效用的递减规律 首先假定消费者对某一商品的消费量保持不变,那么,该消费者从此件商品所增加的每一个消费单位中所获得效用的增量是递减的,这就是边际效用的递减规律,通过对该规律的透彻掌握,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理解消费者所进行的消费行为。 二、在微观经济学建立和发展的过程中边际效用的意义 1、边际效用对微观经济学的意义 边际效用对与微观经济学的建立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通俗的来说,正是由于边际效用的出现,才使得商品使用价值、消费者消费目的以及消费者消费感受三者进行了紧密的联系,同时,经济学家也通过边际效用的帮助对消费者在收入确定的情况下,针对商品价格的约束所表现出来的理性消费的行为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因此,边际效用在很大程度上使微观经济学从传统的唯物主义的困境中

3000字微观经济学论文

3000字微观经济学论文 通常微观经济学上的创始人被认为是亚当·斯密。自其以后,微观经济学有了十足的进展,至19世纪30年代,已经建立起微观众经济学体系,但这并不意味着微观经济学如马歇尔预言般达到高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微观经济学有了更大突破,其中显著代表就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诸多成就。从微观众经济学理论出发,诺贝尔经济学奖理论在管理经济学上挑战完全理性假设,公共经济学上进行理论突破,管制经济学上开辟实证研究,劳动经济学上进行理论修正与补充,福利经济学上深化不断。诺贝尔经济学奖从1969年开始,已有47年历史。通过分析微观经济学研究领域,从诺贝尔经济学奖理论成果上看有微观经济学理论的进步、研究领域的变化和研究方法的应用,发展趋势更加综合、多元、交叉。 一、从诺贝尔经济学奖看微观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应用 微观经济学在诺贝尔经济学奖中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应用创新。一是一般均衡理论应用。作为数理经济学的一种重要创新,其从公理化角度研究经济系统整体均衡的稳定性、有效性、存在性,被当作西方主流经济学,其基本方法在微观与宏观经济学中都应用广泛。一般均衡体系由萨缪尔森提出,使其成为统一处理各种经济问题的一般方法,希克斯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完善,动态一般均衡理论建立,并将规模报酬因素引入,结合起资本与投资理论。二是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应用。约翰·福布斯·纳 — 1 —

什通过不动点定理,使均衡点的存在得到证明,奠定了博弈论一般化的基础,海萨尼对不完全信息博弈领域进行了新的开辟,让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得到发展,维克里与莫里斯开创了不对性信息条件经济激励理论研究,并成为西方现代经济学的基石。三是资源最优分配理论应用。通常资源配置的完成依靠价格体系的调整,康托罗维奇首次提出解乘数法,在资源最优配置问题中引入线性规划方法,将定性研究发展到现实计量阶段,赫克曼与麦克法登则建立了微观计量经济学理论,使统计方法与经济学理论相结合,在个人、家庭、企业统计分析应用中广泛,使经济信息在反映社会本质上更深刻。四是行为经济学与实验经济学应用。该经济学研究领域新的开创依赖于卡纳曼与史密斯的研究,提供了克服西方主流经济分析方法关于基本方法论困难的解决出路,提出期望价值理论遵循条件,使实证经济学方法的缺陷得到弥补,推动了经济理论现代发展。 二、从诺贝尔经济学奖看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发展趋势 (一)经济学的解释力因经济学的放松与拓展持续增强 经济学理论大多建立的基础为一系列假设和假说,假设又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一种非现实主义抽象理解。从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历年理论来看,研究微观经济学主要通过理论程度、信息确定性两条主线,再结合放松假设,向现实世界不断走近,以拥有更强的解释力。在20世纪50年代后,人们逐步认识到依托“经济人”假说的完全理性决策理论为理想模式,难以在实际中有效— 2 —

边际分析法

边际分析法 边际分析法是这一时期产生的一种经济分析方法,同时形成了经济学的边际效用学派,代表人物有瓦尔拉(L. Walras)、杰文斯(W.S. Jevons)、戈森(H.H. Gossen)、门格尔(C. Menger)、埃奇沃思(F.Y. Edgeworth)、马歇尔(A. Marshall)、费希尔(I. Fisher)、克拉克(J.B. Clark)以及庞巴维克(E. von Bohm-Bawerk)等人。边际效用学派对边际概念作出了解释和定义,当时瓦尔拉斯把边际效用叫做稀缺性,杰文斯把它叫做最后效用,但不管叫法如何,说的都是微积分中的“导数”和“偏导数”。 在西方经济学中,边际分析方法是最基本的分析方法之一,是一个比较科学的分析方法。西方边际分析方法的起源可追溯到马尔萨斯。他在1814年曾指出微分法对经济分析所可能具有的用途。1824年,汤普逊(W.Thompson)首次将微分法运用于经济分析,研究政府的商品和劳务采购获得最大利益的条件。功利主义创始人边沁(J.Bentham)在其最大快乐和最小痛苦为人生追求目标的信条中,首次采用最大和最小术语,并且提出了边际效应递减的原理。 边际分析法是把追加的支出和追加的收入相比较,二者相等时为临界点,也就是投入的资金所得到的利益与输出损失相等时的点。如果组织的目标是取得最大利润,那么当追加的收入和追加的支出相等时,这一目标就能达到。 边际分析法的数学原理很简单。对于离散discrete情形,边际值marginal value为因变量变化量与自变量变化量的比值;对于连续continuous情形,边际值marginal value为因变量关于某自变量的导数值。所以边际的含义本身就是因变量关于自变量的变化率,或者说是自变量变化一个单位时因变量的改变量。在经济管理研究中,经常考虑的边际量有边际收入MR、边际成本MC、边际产量MP、边际利润MB等。 [编辑] 什么是边际分析法 边际分析方法在西方经济学中,我们把研究一种可变因素的数量变动会对其他可变因素的变动产生多大影响的方法,称为边际分析方法。 边际分析法就是运用导数和微分方法研究经济运行中微增量的变化,用以分析各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变化过程的一种方法。 边际即“额外的”、“追加”的意思,指处在边缘上的“已经追加上的最后一个单位”,或“可能追加的下一个单位”,属于导数和微分的概念,就是指在函数关系中,自变量发生微量变动时,在边际上因变量的变化,边际值表现为两个微增量的比。 这种分析方法广泛运用于经济行为和经济变量的分析过程,如对效用、成本、产量、收益、利润、消费、储蓄、投资、要素效率等等的分析多有边际概念。 边际分析法之所以成为西方经济学研究中的非常重要的方法,是由西方经济学的对象决定的。由于西方经济学研究资源最优效率的使用,而最优点实际就是函数的极值点,根据高等数学的知识,很容易理解,数学方法求得极值就是对函数求导数,当它的一阶导数为0时,即找到极值点。 经济学研究经济规律也就是研究经济变量相互之间的关系。经济变量是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如通货膨胀率、失业率、产量、收益等等。经济变量分为自变量与因变量。自变量是最初变动的量,因变量是由于自变量变动而引起变动的量。例如,如果研究投入的生产要素和产量之间的关系,可以把生产要素作为自变量,把产量作为因变量。自变量(生产要素)变动量与因变量(产量)变动量之间的关系反映了生产中的某些规律。分析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就是边际分析法。 “边际”这个词可以理解为“增加的”的意思,“边际量”也就是“增量”的意思。说的确切一

微观经济学思维模型

微观经济学思维模型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行为的学科,它通过构建经济学模型来分析个体经济主体的决策行为及其对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这些经济学模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市场的运行机制,预测市场的变化趋势,以及制定合理的经济政策。 在微观经济学中,经济学家们构建了各种思维模型,以更好地揭示经济现象背后的规律。这些模型可以是简单的数学公式,也可以是复杂的理论框架。下面,我们将介绍几个常见的微观经济学思维模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1.供求模型 供求模型是微观经济学中最基础的模型之一,它描述了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和需求关系。在供求模型中,供给曲线表示卖方愿意出售商品或服务的数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需求曲线表示买方愿意购买商品或服务的数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供求模型通过分析供给需求的变化,可以预测市场价格和交易量的变化。 2.边际效用模型 边际效用模型是微观经济学中研究消费者选择行为的重要模型之一。边际效用是指当消费者增加或减少一单位商品时所获得的额外满足程度。在边际效用模型中,消费者通过比较不同商品的边际效用来

做出购买决策。边际效用模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边际效用较高的商品,以及为什么他们在满足程度递减的情况下仍然会选择购买更多的商品。 3.成本收益模型 成本收益模型是微观经济学中研究生产者决策行为的重要模型之一。在成本收益模型中,生产者通过比较投入成本与产出收益来做出生产决策。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收益则取决于产品的价格和销售量。成本收益模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生产者会选择在成本低、收益高的情况下增加产量,以及为什么他们会在成本高、收益低的情况下减少产量。 4.市场结构模型 市场结构模型是微观经济学中研究市场竞争程度的重要模型之一。市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等。不同的市场结构会对市场价格、产量和利润分配产生不同的影响。市场结构模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价格更接近边际成本,而在垄断市场中价格更高且产量更少。 以上只是微观经济学思维模型中的一部分,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的模型可以应用于不同的经济问题。通过运用这些模型,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经济现象背后的原因和机制,为经济决策提供科学的

微观经济学效用理论

第三章效用理论 主要内容: 1、利用边际效用分析和无差异曲线分析,从不同角度考察消费者的行为,得出消费者用有限收入选购商品以得到最大满足的条件。 2、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3、不确定性和风险问题。 第一节边际效用分析 一、欲望 1、欲望。指人们的需要。或指一种缺乏的感觉与求得满足的愿望,是一种心理现象。 2 、欲望的五个层次 (1)基本的生理需要——即生存的需要。 (2)安全的需要——希望未来生活有保障,如免于伤害、受剥削、失业等。 (3)社会的需要——心理需要。如感情、爱情、归属感的需要。 (4)受尊重的需要——即需要有自尊心以及受别人的尊重。 (5)自我实现的需要——出于对人生的看法,需要实现自己的理想。 欲望是多种多样而无穷无尽。当较低层次的欲望满足之后,就会产生新的欲望。但满足人们的欲望的方式是有限的。理由: ①客观所能提供的物品是有限的。由于资源的稀缺性,所以一定的资源只能提供一定量的产品。 ②时间是有限的。在人的有限生命中,不可能使一切欲望与需要得到满足。 ③他人提供的劳务是有限的。欲望或需要的满足是以他人提供的劳务为前提的。 3、欲望的规律 (1)强度递减规律。即在一定时期内,一个人对某物品的欲望强度随着该物品的增加而减小。 (2)享受递减规律。即随着欲望的满足,人们得到的享受是递减的。 二、效用、总效用、边际效用 1、效用。指消费者从消费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人们之所以要消费商品和服务,是因为从消费中他们的一些需要和爱好能得到满足,例如消费食品能充饥,多穿衣服能御寒,看电影能得到精神享受,等等。我们把这种从商品和服务的消费中能得到的满足感称为效用。效用可以用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来度量。 这里所说的效用,不仅依存于物品本身具有的满足人们某种欲望的客观的物质属性(如面包可以充饥,衣服可以御寒),而且物品有无效用和效用大小,还依存于消费者的主观感受。也就是说,效用本身不具有伦理学的意义,也不具有客观标准。 一种商品或劳务是否具有效用,看它能否满足人的欲望或需要,而不论这一欲望或需要的好坏。例如,吸毒从伦理学看是坏欲望,但鸦片、吗啡等毒品却能满足这种欲望,它就具有效用。 2、负效用。指消费者消费某种物品时。所得到的不满足程度。 3、效用单位。用来衡量效用大小的单位。 4、基数效用。指用效用单位来表示的效用。 基数效用论者认为,效用如同长度、重量等概念一样,可以具体衡量并加总求和,具体的效用量之间的比较是有意义的。不同物品或同一物品对一个人的效用大小可用效用单位多少来衡量。即可用基数(1,2,3,‥‥‥)来表示效用的大小。该理论用边际效用来分析

微观经济学中的边际分析方法

微观经济学中的边际分析方法经济学研究的是人类社会中的资源配置和价值创造问题,其中 微观经济学探究个体和企业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最大化效益。边际分析方法是微观经济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它研究的是在某一 特定时刻,增加或减少一单位生产或消费对总效益的影响。本文 将从定义、应用、举例、优缺点等方面探讨微观经济学中的边际 分析方法。 一、边际分析方法的定义 边际分析是指以某特定生产要素量和已知的生产函数为前提, 研究生产过程中任意一增加或减少一单位生产要素所引起的总产 出的变动以及相关的总成本和利润的变动。简而言之,边际分析 就是研究在增加或减少一单位生产或消费时,对总效益的影响。 二、边际分析方法的应用 1、企业生产和经营决策 在企业生产和经营决策中,边际分析是查明企业各个生产要素、产品价格、产量等对企业总利润的影响的重要方法。在企业成本 控制上,边际成本可以指导企业在满足最低收益和开销的前提下 实现最大化的利润。 2、市场需求分析

在市场需求分析中,边际效用指最后一单位商品是如何影响消费者满意度的。当消费者多次购买同一种商品时,边际效用逐渐减少。边际效用分析可以帮助企业预测市场需求,了解消费者心理以及对价格制定有所帮助。 3、国际贸易分析 在国际贸易分析中,由于不同国家的资源、价值和市场类型的差异,企业的利润或政府外交政策是否特别有效等方面的问题也可以通过边际分析进行研究。 三、边际分析方法的举例 1、企业增加或减少某生产要素的影响 例如,企业想要增加产能,就需增加人力、原料、设备等生产要素。在增加人力的情况下,边际产品是指每增加一名工人所生产的产品;而边际成本是指增加一名工人所增加的边际成本。当边际产品大于边际成本时,企业就应加大人力投入。 2、消费者的边际效用 例如,一名消费者想购买几统口香糖,但在特定情况下,随着每一块口香糖数量的增加,这名消费者对口感的满意度和价值的附加值下降了。当消费者所得寿命对于口香糖个数的价值的边际成本减少时,这个人可以获得最终的自己愿意支付的最高数量的口香糖(或者说达到他的最大满意度)。

《微观经济学》第三章笔记 ——消费者选择

《微观经济学》第三章笔记——消费者选择 第三章消费者选择 3.1 效用论概述 一、效用 1.效用 •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或对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评价•具有主观性 2.总效用(TU) •消费一定量商品所得到的全部效用(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从一定数量的商品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量的总和) •若消费者对这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为Q,则总效用函数为TU=f(Q) 3.边际效用(MU) •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边际效用函数: 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1.含义 其他条件不变时,连续消费某一商品所得到的边际效用递减

某商品的效用曲线 2.货币的边际效用 边际效用论者认为货币具有效用。商品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对于货币也同样适用。但在分析消费者行为时,基数效用论者又通常假定货币的边际效用是不变的 三、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 1.基数效用论----边际效用论 效用可以具体地用数字来衡量,效用之间的具体数量比较是有意义的 2.序数效用论----无差异曲线 效用只可以排序,而不可以度量 四、习题 1.当某消费者对商品X的消费达到饱和点时,则边际效用MUX为(C) A.正值 B.负值 C.零 D.不确定,需视具体情况而定 2.当两种商品X 和Y 的效用函数为U(x,y)=xy 时,下列哪一个效用函数描述了 相同的偏好次序? (B ) A.U(x,y)=(x - 5)(y -5) B.U(x,y)=(x/5)(y/5) C.U(x,y)=(x + 5)(y +5) D.只有B 和C 正确 3.2 无差异曲线

一、关于消费者偏好的假定 1.偏好 消费者对任意两个商品组合所带来的效用水平的排序 2.关于偏好的假设 •偏好的完全性(完备性):总是可以比较和排列所给出的不同商品组合 •偏好的(局部)非饱和性:两个商品组合的区别仅在于其中一种商品的数量不同,则消费者总是偏好于含有这种商品数量较多的那个商品组合 •偏好的可传递性:偏好A>B,B>C,则A>C •偏好的单调性:一个消费组合所包含的商品数量≥另一个消费组合,则这个消费组合至少同另一个消费组合一样好 •偏好的凸性:无差异曲线是凸的 二、无差异曲线 1. 含义 •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所有组合的点构成的轨迹 •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所有组合的点构成的轨迹 •无差异指效用无差异 2.无差异曲线基本特征 •在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之间,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离原点越近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低•在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 •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且凸向原点 •(陡峭性表示消费者偏好的差异,越陡峭表示消费者越喜欢横轴商品;反正,越喜欢纵轴商品) 三、边际替代率(MRS)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主体(如个人、家庭和企业)在市场经济中所做出的决策,以及这些决策如何影响资源配置、价格形成和市场交易的一门学科。它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研究个体经济主体的行为和选择,揭示了市场交易中的微观机制,为理解整体经济运行提供了基础和方法。在微观经济学中,有一些基本概念是需要了解的。 首先,需求和供给是微观经济学中的核心概念。需求代表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的购买意愿,而供给则代表生产者愿意出售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需求和供给的相互作用决定了市场价格和交易量。需求和供给的关系可以通过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来表示,需求曲线呈现负斜率,供给曲线呈现正斜率。通过需求和供给的相互关系,市场上的价格和数量都会达到一种均衡状态,这种状态称为市场均衡。 其次,成本和收益是微观经济学的重要概念。生产者在决定生产数量时,需要考虑成本和收益之间的关系。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固定成本是不随着产量变化的成本,可变成本是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增加的成本。收益则是指生产者由于生产和销售商品而取得的收入。生产者会选择产量使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以获得最大利润。这种选择决策可以用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来表示。 另外,效用和边际效用是微观经济学中的基本概念。效用是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所获得的满足程度,而边际效用则表示每多消费一个单位商品所获得的额外满足程度。边际效用递减是指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边际效用逐渐减小的现象。消费

者在做出消费决策时,会考虑每个商品的边际效用和价格,以达到最大化总效用的目标。 此外,市场结构和市场效率也是微观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市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市场和寡占市场等多种形式,不同的市场结构会影响价格形成和资源配置的方式。市场效率是指在市场经济中资源的最优配置,包括效率、公平和稳定等多个方面。市场效率可以通过效用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来实现。 最后,外部性和公共物品是微观经济学中的另外两个重要概念。外部性是指生产或消费活动对非市场参与者产生的影响,可以是正的外部性也可以是负的外部性。公共物品则是指具有不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点,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并且使用一个单位不会影响他人的使用。外部性和公共物品对市场造成的影响经常需要政府的干预和管理。 总之,微观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市场经济中个体行为和交易的学科,它涉及到许多基本概念,包括需求和供给、成本和收益、效用和边际效用、市场结构和市场效率、外部性和公共物品等。理解这些基本概念对于了解市场运行、分析经济现象和制定经济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微观经济学(总结)

第一章导论 (西方)经济学:研究稀缺资源的配置与利用,在有限资源的各种可供利用组合中,进行选择的科学。 “经济学”具有广泛的含义,包括三方面内容: 第一:企事业管理的经验、方法总结。如企业质量管理分析。偏重于纯粹的管理技术。 第二:对某一领域(部门)专题研究成果。如环境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等。特点:仅涉及经济生活中的某一特定领域。 第三:经济理论的研究。经济理论及经济政策和有关问题的解决途径。包括:经济史研究、方法论体系、对经济现象的纯理论研究。 1、微观经济学的特点 微观经济学:以企业、家庭和单个市场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供求行为与价格之间的关系等经济行为。 研究对象是个别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居民户、厂商) 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 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看不见的手) 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两者互相补充,资源充分利用和资源合理配置是经济学的两个方面。 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两者都是实证分析. 微观经济学的本质:市场有效,市场万能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失灵,市场不完善,政府有能力。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 第三节经济学研究的两大基本问题

一、资源配置问题 举例:原子弹与粮食生产 资源:用来生产那些满足人们需要的产品(劳务)的手段或者物品。自由资源,经济资源。 除了时间与信息两种资源外,经济学讨论的资源基本上有三种: 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资本资源 生产四要素 人力—-- 劳动L 财力—-- 资本K 物力--—土地N (自然资源) :一切自然资源 智力--—企业家才能 E (管理) 3、资源稀缺(有限)性 稀缺:指相对于人们无穷的欲望而言,资源是稀少短缺的. 稀缺性是经济物品的显著特征之一. 稀缺性并不意味着稀少,而主要指不可以免费得到. 要得到经济物品,必须用其他经济物品来交换. 稀缺规律:商品一般是稀缺的,大部分人所需要的东西只能得到有限的供应,必须通过价格或者其他形式进行分配。 资源稀缺的原因:一定时期内 物品本身是有限的 利用物品进行生产的技术条件是有限的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欲望是无限的 6、生产选择中的机会成本

微观经济学学习心得体会3篇

微观经济学学习心得体会3篇 微观经济学是在一个无外界干扰的、理想的情况下,单独研究一个巨大的经济体系中的一个微观个体的经济活动的学科。店铺整理了学习微观经济学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微观经济学学习心得体会篇一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一门新的学科----微观经济学。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知道了什么是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又称个体经济学,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以单个经济单位(单个生产者、单个消费者、单个市场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单个生产者如何将有限资源分配在各种商品的生产上以取得最大利润;单个消费者如何将有限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消费上以获得最大满足;单个生产者的产量、成本、使用的生产要素数量和利润如何确定;生产要素供应者的收入如何决定;单个商品的效用、供给量、需求量和价格如何确定等等。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社会中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的经济学说。亦称市场经济学或价格理论。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 微观经济学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其中主要有: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包括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和市场均衡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向微观经济学研究市场中个体的经济行为,亦即单个家庭、单个厂商和单个市场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它从资源稀缺这个基本概念出发,认为所有个体的行为准则在此设法利用有限资源取得最大收获,并由此来考察个体取得最大收获的条件。在商品与劳务市场上,作为消费者的家庭根据各种商品的不同价格进行选择,设法用有限的收入从所购买的各种商品量中获得最大的效用或满足。家庭选择商品的行动必然会影响商品的价格,市场价格的变动又是厂商确定生产何种商品的信号。厂商是各种商品及劳务的供给者,厂商的目的则在于如何用最小的生产成本,生产出最大的产品量,获得取最大限度的利润。厂商的抉择又将影响到生产要素

边际变化的概念

边际变化的概念 边际变化是微观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当某一变量发生微小变化时,对另一变量的影响。边际变化的概念在经济学中应用广泛,尤其在决策分析、生产和消费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边际效应 边际效应是边际变化的一种体现,它指的是当某一变量发生微小变化时,对某一决策的影响。边际效应在决策分析中具有重要作用,因为它可以帮助人们了解某一决策对经济系统的影响。 例如,一家公司在考虑增加生产的产量时,需要考虑边际效应。如果公司增加产量,那么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带来的收益就是边际收益,而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需的成本就是边际成本。如果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那么增加产量是有利的;反之,如果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那么增加产量是不利的。 边际收益递减 边际收益递减是边际变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它指的是当某一变量增加时,其边际收益逐渐减少的趋势。这个特征在生产和消费中都有体现。 在生产中,当一家公司增加产量时,其边际收益逐渐减少。这是因为随着产量的增加,生产成本也会逐渐增加,从而导致边际成本的增加。当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时,公司就不应该继续增加产量了。 在消费中,当一个人增加某一商品的消费量时,其边际效用逐渐减少。这是因为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每增加一单位消费所带来的满足

感就会逐渐减少。当边际效用小于价格时,这个人就不应该继续增加消费了。 边际分析的应用 边际分析在经济学中应用广泛,尤其在决策分析、生产和消费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在决策分析中,边际分析可以帮助人们了解某一决策对经济系统的影响。例如,一家公司在考虑是否增加投资时,可以通过边际分析来判断增加投资所带来的边际收益是否大于边际成本。 在生产中,边际分析可以帮助人们确定产量的最优水平。例如,一家公司在考虑增加产量时,可以通过边际分析来确定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的平衡点,从而确定最优产量。 在消费中,边际分析可以帮助人们确定消费的最优水平。例如,一个人在考虑购买某一商品时,可以通过边际分析来确定边际效用和价格的平衡点,从而确定最优消费量。 结论 边际变化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可以帮助人们了解某一变量对另一变量的影响。边际效应、边际收益递减和边际分析都是边际变化的重要方面,它们在决策分析、生产和消费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因此,深入理解边际变化的概念和特征是非常重要的。

经济学中边际分析的作用

经济学中边际分析的作用 本文论述了边际分析的特点、边际分析对经济学研究的意义,并指出边际分析在一些经济问题中的应用。 标签:边际分析边际效用作用 一、边际的含义 经济学中的边际指的是因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程度,即自变量变化一个单位,因变量会因此而改变的量。边际的概念植根于高等数学的一阶导数和偏导数的概念。在经济学中根据不同的经济函数, 我们可求不同的边际。如边际成本、边际收入、边际效用、边际消费、边际储蓄等。 二、边际分析特点及对经济学发展的作用 边际分析是马歇尔二百多年前创立的, 它告诉我们人们在作决策的时候, 除了应用绝对量作决策参数外, 更应该运用增量参数进行决策。这种方法有以下几个特点:1.边际分析是一种数量分析,尤其是变量分析,运用这一方法是研究数量的变动及其相互关系。这一方法的引入,使经济学从常量分析发展到变量分析。 2.边际分析是最优分析。边际分析实质上是研究函数在边际点上的极值,要研究因变量在某一点递增、递减变动的规律,这种边际点的函数值就是极大值或极小值,边际点的自变量是作出判断并加以取舍的最佳点,据此可以作出最优决策,因此是研究最优化规律的方法。 3.边际分析是现状分析。边际值是直接根据两个微增量的比求解的,是计算新增自变量所导致的因变量的变动量,这表明,边际分析是对新出现的情况进行分析,即属于现状分析。这显然不同于总量分析和平均分析,总量分析和平均分析实际上是过去分析,是过去所有的量或过去所有的量的比。在现实社会中,由于各种因素经常变化,用过去的量或过去的平均值概括现状和推断今后的情况是不可靠的,而用边际分析则更有利于考察现状中新出现的某一情况所产生的的作用、所带来的后果。 边际分析法在1870年代提出后,首先用于对效用的分析,由此建立了理论基础——边际效用价值论。这一分析方法的运用可以说引起了西方经济学的革命,具体说它的意义表现为: 1.边际分析的运用使西方经济学研究重心发生了转变。由原来带有一定“社会性、历史性”意义的政治经济学转为纯粹研究如何抉择把有限的稀缺资源分配给无限而又有竞争性的用途上,以有效利用。 2.边际分析开创了经济学“数量化”的时代。边际分析本身是一种数量分析,在这个基础上,使各种数量工具线性代数、集合论、概率论、拓扑学、差分方程等,逐步渗入经济学,数量化分析已经成为西方经济学的主要特征。 3.边际分析导致了微观经济学的形成。边际分析以个体经济活动为出发点,以需求、供给为重心,强调主观心理评价,导致了以“个量分析”为特征,以市场和价格机制为研究中心的微观经济学的诞生。微观经

边际效用的原理

边际效用的原理 边际效用原理是微观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概念,它描述了消费者对一种商品或服务的附加满足程度,以及在消费过程中逐渐降低的趋势。边际效用是指增加或减少每单位产品和服务所带来的满足程度。在特定消费者需求曲线下,人们会根据物品提供的边际效用对其进行消费决策。 边际效用的原理可以被归纳为三个关键观点:边际效用递减、最优消费决策和边际效用比较。 首先,边际效用递减是指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每单位消费所带来的满足程度逐渐减少。这是因为人们在满足一种需求后,对同一种需求的额外满足程度会逐渐减弱。例如,当一个人处于饥饿状态时,吃下一块面包可能会带来较高的满足感,但在吃饱之后,再吃下一块面包所带来的满足感就会逐渐降低。 其次,最优消费决策是指消费者通过比较边际效用来决定如何分配其有限的资源。消费者倾向于选择让其边际效用最大化的组合。这意味着,消费者会不断比较不同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效用,并将其有限的资源分配给提供最高边际效用的商品或服务。例如,一个消费者可能会将有限的资金分配给购买食品、住房和娱乐上,以使其获得最大的满足感。 最后,边际效用比较是指消费者在做出消费决策时,考虑不同商品或服务之间的边际效用差异。通过比较不同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效用,消费者可以判断其对满足

自身需求的相对重要性。边际效用比较也可以帮助消费者决定是否进行替代消费,即在一种商品的边际效用降低之后,转而消费另一种带来更高边际效用的商品。 边际效用原理在消费者行为和市场经济机制中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通过理解边际效用原理,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从而更好地确定产品和服务的定价和市场定位。同时,消费者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更明智地做出消费决策,避免过度或低估某种商品或服务的价值。 然而,边际效用原理也存在一些限制和批评。首先,边际效用原理基于单一理性人假设,即消费者在做出决策时会始终根据边际效用最大化的原则。然而,现实中的消费者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情感、社会影响和个人偏好等。这些因素可能导致消费者的决策偏差,与理性人模型不完全一致。 其次,边际效用原理忽略了收入不平等和个体之间的差异。不同个体对商品和服务的边际效用有着不同的感知和评价。因此,边际效用原理无法完全解释个体之间的差异和多样性的消费行为。 此外,边际效用原理还忽略了一些非市场因素的影响,如外部性、公共物品以及机会成本等。这些因素可能会对边际效用产生重要影响,从而导致消费者做出非最优的决策。 总的来说,边际效用原理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学概念,可用于解释和预测消费者的

微分学在微观经济学中的几处应用

微分学在微观经济学中的几处应用 微分学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函数的变化率以及函数的极值等概念。微分学在数学、物理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而在微观经济学中,微分学同样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将介绍微分学在微观经济学中的几处应用。 1. 边际分析 在微观经济学中,边际分析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微分学为边际分析提供了 严密的理论基础。边际分析是指研究在某一特定条件下,增加或减少一单位资源时所引起的变化。通过计算边际效用、边际成本、边际收益等指标,可以帮助经济学家做出合理的决策。微分学中的导数概念可以用来描述边际变化,让经济学家能够精确地衡量边际效应。 2. 最优化问题 在微观经济学中,最优化问题是一种常见的问题类型。最优化问题旨在寻找使 得某一目标函数取得最大值或最小值的最优解。微分学中的极值概念可以用来解决最优化问题。通过计算函数的导数,可以确定函数的极值点,并通过比较函数取极值的边际变化来判断最优解的存在。最优化问题在经济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比如生产成本最小化、利润最大化等问题都可以通过最优化方法进行求解。 3. 弹性分析 在微观经济学中,弹性是用来衡量供求关系对价格变化的敏感度。弹性分析可 以帮助经济学家理解市场的运作规律,并对政策的效果进行评估。微分学的导数概念可以用来计算不同变量之间的弹性值。比如,价格弹性可以通过计算价格对数量的导数来确定。弹性分析在微观经济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帮助经济学家预测市场的反应,指导政策制定。 4. 生产函数分析 在微观经济学中,生产函数是用来描述生产过程中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关系的函数。生产函数的分析可以帮助经济学家理解生产效率、产出最大化等问题。微分学中的偏导数和边际效用概念可以用来分析生产函数。通过计算偏导数,可以确定输入因素对产出的贡献程度。通过计算边际效用,可以衡量每一单位输入对产出的贡献。生产函数分析在经济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帮助企业决策、调整生产要素配置。

消费者均衡3-3——微观经济学

消费者均衡3-3——微观经济学 在微观经济学中,消费者均衡是指消费者在消费某种商品或服务时,达到其满足需求的最优状态。消费者在做出购买决策时,通常会考虑商品的价格、自己的收入和需求。消费者均衡模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个过程。 消费者均衡模型由两个重要概念组成:边际效用和收益曲线。边际效用是指每消费一个单位商品带来的额外满足程度,而收益曲线是指消费者在不同价格下所愿意购买的商品数量图表。 消费者的需求取决于商品的价格,收入和偏好。假设一个消费者想要购买该商品,价格是P,消费者的收入为I,对该商品的需求是q。在边际效用递减的情况下,消费者会购买更多的商品直到他们的边际效用降至与商品价格P相等的程度。这时,消费者达到了边际效用的最大化,即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自己的需求。 接下来是收益曲线的概念。假设商品的价格从P1到Pn变化,消费者将会购买相应数量的商品。这些数量被称为需求量。需求曲线是在价格和需求之间的一条连接代表了消费者的需求数量。这通常是一个向下的曲线,即需求量随着价格的上升而下降。因为在价格更高的情况下,消费者可以选择更便宜或更满足他们需求的商品。 在消费者均衡模型中,消费者选择使其边际效用与商品的价格相等的商品数量。这种点被称为消费者的均衡点。消费者均衡点可以通过需求曲线和边际效用曲线的交点确定。在均衡点上,消费者的总实用程序最高,即边际效用最大化。 消费者均衡模型可以用来分析商品价格变化,收入变化和偏好变化的影响。当商品价格上升时,消费者会购买更少的商品。同样,当收入上升时,消费者会购买更多的商品。另外,当偏好改变时,消费者会倾向于购买更喜欢的商品。 消费者均衡模型是对消费者在购买决策中的思考方式进行的抽象。它提供了一种理论框架,以便更好地了解个人所购买商品和服务的需求程度。此外,消费者均衡模型也导致经济学家研究更广泛的领域,例如市场供应和生产决策。 总之,消费者均衡模型是微观经济学的一个核心概念。它描述了消费者在实现其对商品需求最大程度上的满足时所做的决策。理解这个过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市场动态,例如需求曲线和价格变化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微观经济学参考

微观经济学参考 (1)实证分析:实证分析就是描述经济现象“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实际上如何解决的”,或者说,实证分析就是解释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和因果关系。 (2)规范分析:规范分析则是研究经济活动“应该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应该是怎样解决的”,或者说,规范分析根据一定的价值判断,提出评价体系运行的标准并研究怎样才能符合这些标准。 (3)均衡分析:均衡分析就是假定经济变量中的自变量为已知的和固定不变的,然后考察因变量达到均衡状态时所出现的情况以及实现均衡的条件。 (1)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是研究单个经济决策单位的经济行为。微观经济学就是要研究消费者对各种商品的需求与生产者对市场的供给如何决定每一种商品的数量及价格,生产要素的供给和需求如何决定每一种生产要素的使用量和价格以及相应的收入分配。 (2)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国民经济活动的运行(总量分析)。 需求定律:需求表和需求曲线表示的都是特定时期内需求量和价格之间的关系。通常的需求曲线,不管是直线还是曲线,都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即需求量和价格是反方向变化的。这一特征被称为需求定律。(1)需求量的变化:需求量的变化是指在决定需求的其他因素(如消费者的收入、偏好、相关商品的价格以及消费者的预期等)不变的情况下只是由于某种商品自身价格水平的变化所引起的对这种商品需求的变化。 (2)需求水平的变化:需求水平的变化是指在商品本身的价格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其他因素(如消费者的收入、偏好、相关商品的价格以及消费者的预期等)所引起的对这种商品需求的变化。 均衡价格:均衡价格是指某种商品的需求和供给这两种相反力量达到平衡,从而不再变动时的价格,即市场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相一致时的价格。 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的是一种商品的需求对其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他等于需求量的相对变化与价格的相对变化之比,或者说,它等于由1%的价格变化所引起的需求量的百分比变化.公式是: (1)效用:效用就是对欲望的满足 (2)总效用: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某种商品或商品组合所得到的总的满足 (3)边际效用: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增加消费一单位某种商品所带来的满足程度的增加,也就是指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加 (1)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均衡指的是一个有理性的消费者所采取的均衡购买行为。 (2)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根据自己对物品效用评价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与实际付出的价格之间的差额。 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就是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同等程度满足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的点的轨迹边际替代率(MRS):边际替代率被定义为为了维持原有的满足程度不变,消费者为增加一单位商品X而必须放弃的商品Y的数量 价格效应: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引起该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化 替代效应:指消费者保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假定下价格对需求的影响 收入效应:指消费保持货币收入实际购买力保持不变的假定下价格对需求的影响。 生产函数:生产函数是指每个时期内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投入的数量与该时期内所能生产的某种商品的最大量之间的关系 总产量:总产量就是从一定量该种生产要素中所获得的产量的总和 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指在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如果连续追加相同数量的某种生产要素,其产量的增量在达到某一点后将会下降。 生产的经济区:脊线包裹部分是等产量曲线为负斜率的区域,在这一区域内,劳动的边际产量和资本的边际产量大于零,称为生产的经济区。 生产者均衡:所谓生产者均衡是指在既定成本下,如何实现产量最大化。所谓产量最大化是在既定成本下实现产量最大化。 (1)成本:厂商经济活动所发生的历史成本,即对厂商实际货币支付的纪录 (2)机会成本:影响厂商决策的成本 显性成本和隐形成本:机会成本包括显性成本和隐形成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