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教学反思

钱学森教学反思

《钱学森》教学反思

韩桥中心小学王娟

《钱学森》一文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19课。本文主要写了钱学森身在美国,心系祖国,最后通过努力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为我国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学习本文,既要让学生感受爱国报国的赤子深情,又要让学生们受到爱国主义、人文主义的熏陶。

课文的语言简洁、朴素。通过语言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强烈的爱国情怀,是本篇的重要写作特色;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找出钱学森说的两段话,一起品读感悟。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和抓关键字词来体会钱学森赤诚的爱国精神。

“以人为本”坚持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原则,结合课外资料,利用多媒体适时补充,适当进行课外拓展,架起学生的“书本知识”与“生活知识”之间的桥梁。让学生真正感悟到钱学森时刻不忘祖国的高尚情怀。

在整个教学设计上,我力求做到听说读写训练。

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出现了很多的不足之处。

1、引导学生读文不够。在教学中虽然抓住了课文的重点,即人物的语言来进行教学,但对全篇课文的朗读不够。

2、缺乏对学生语言能力的训练与培养。语文教学应该是语言的教学,而我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没能很好地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行训练。

3、对学生写的训练不够。由于教学内容过多,原计划在课堂上展开片段练写没能进行。

4、没能进行很好的情景创设。其时在教学过程中穿插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以创设情景,让学生披文入情,与文本同呼吸、共命运。让学生的精神与情感得到洗礼。学生就能真切地理解身在海外的游子思念祖国、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但朗读不够深入。

课后我深刻地反思了整个教学过程,发现了自己身上的很多不足,再今后的教学中我会虚心地、努力地向其他优秀的教师学习,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钱学森》教案

《钱学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钱学森的生平和爱国事迹。 2、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体会钱学森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品评语言,体会作者抓住人物语言描写人物特点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体会其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感受钱学森爱国报国的赤子之心。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中国人自古以来就难舍故土,旅居海外的华侨总有一颗至死不渝的赤子心和一腔汹涌澎湃的报国血。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近“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齐读)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这篇课文当中蕴含着钱学森的一份怎样的情感? 3、指名答。(相机板书爱国) 二、精读课文 1、古语说得好:识其人,听其言。下面就请我们同学快速地默读课文,找一找钱学森说的话。用笔画下来,想一想,读一读,体会他的爱国情怀。 2、谁来读一读。 3、学习就是这样需要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下面,我们先共同来品读钱学森说的第一段话。 4、俗话说:言为心声。钱学森所说的第一段话,当时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他在美国的生活、工作以及事业分别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自读第二自然段,画出相关的词语。 5、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我们先来看一看,钱学森当时在美国,生活怎样?那么请大家想象一下,他会拥有怎样富裕的生活?他的生活是如此的富裕,那么当时的中国,由于连年的战争,落后、贫穷,人民群众吃不饱、穿不暖,连最基本的生活需要都得不到保证,相比较这样富裕的生活,当时的中国可以说是怎样? 6、如此贫穷,可是,钱学森却决定放弃怎样的生活?毅然选择了?他选择了回国,就意味着他选择了?因为,他心中一刻也没有忘记——引读。

《钱学森》教学案例及反思

《钱学森》教学案例及反思 【案例】 师:二十多年的回国路,钱学森踏出的每一步都非常艰难,让人读来感慨万千。尤其是他的话语深深地打动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灵。请同学们读读文章的2-6小节,画出钱学森的语言,然后仔细品读,写下内心的感受。 (学生自读后交流) ★出示钱学森说的第一段话。 “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生1:我读懂了钱学森他热爱祖国,他时时刻刻都在想着为祖国出一份力。 生2:我感受到钱学森有着炽热的爱国情怀,他虽然身在美国,但他的心一刻也没有把祖国忘记。 生3:我还感受到钱学森在美国所付出的心血和努力都是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他有着拳拳的爱国之心。 师:那钱学森当时的角色是—— 生:钱学森是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 师:那冯?卡门是个怎样的人呢?我们有必要来了解一下,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搜集相关的资料,谁来介绍介绍? 生1:冯·卡门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是“全世界闻名的工程力学和航空技术权威”。他在一生艰苦研究的基础上,对航

空航天技术的发展有过很多重要的预见,后来都一一成为现实,例如超声速飞行、远程导弹、全天候飞行、卫星…… 生2:我有补充,西尔多·冯·卡门,航空和航天领域最杰出的一位元老,被誉为“航空航天时代的科学奇才”。 生3:我也来谈谈。冯·卡门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科学全才,他在很多方面发挥了无可争辩的天才作用。航空学和宇航学上一些最光辉的理论、概念以他的名字来命名,月球上也有一个定名为冯·卡门的陨石坑。 师:如果钱学森在建树颇多的冯?卡门身边,意味着什么? 生1:他将得到享受不完的金钱和财富。 生2:他得到的将至高无上的地位和荣誉。 生3:我觉得还会有优越的工作条件。 师:那钱学森他选择回国,这又意味着什么? 生1:钱学森想要回国,这就意味着他必须放弃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 生2:钱学森想要回国,这就意味着他必须放弃令人羡慕的地位和荣誉。 师:是呀,当时的中国连年的战争,落后、贫穷,中国人是被人看不起的,钱学森能成为如此杰出科学家付出了无数的心血。可他这样做,完全是出自于对祖国——(深深的爱) 师:谁来读好这段话,想想他的语气怎样? (评价:很坚定,看来,你对他有了一定的了解。谁也来读?你已经走进他的内心世界了。谁还想读?你读出了他真挚的爱国情怀。)

钱学森教学设计9(第二课时)

钱学森教学设计9(第二课时) 2、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感悟人物语言所包含的情感,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的熏陶。 3、练习想象说话、写话。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钱学森为什么要出国又回国。 难点:能抓住钱学森的语言进行个性朗读品味,体会钱学森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被称为中国导弹之父的科学家钱学森(读题),初步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并集体创作了一首童谣,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诵读一下: 钱学森 海外求学时,出类又拔萃。 生活待遇高,名利抛身后。

心中抱一念,我是中国人。 得知国诞生,报国心更切。 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 贡献之卓越,誉为导弹父。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钱学森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1935年出国留学,却又在1955年有重新回国,他为什么出国?又为什么回国呢?(板书:出国、回国) 3、古语说得好,识其人,听其言,观其行。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快速浏览一下课文,用上自己喜欢的符号,从钱学森说的话中去找到答案。

二、学生快速地浏览全文,划出钱学森所说的两句话,交流。 三、精读课文二至四自然段。 1、钱学森说的这两句话简单而朴实,有非常重要,接下来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这两句话,(出示自读要求) 2、学生围绕要求展开自学 3、交流句一 媒体出示: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1)指名读,交流。 2)补充资料:钱学森做任何事都是为报效祖国作准备,正如他在1935年离开祖国时,他就在心中默默地说:再见了,祖国!你现在豺狼当道,混乱不堪,我要到美国去学习技术,他日归来为你的复兴效劳。 正因为钱学森心系祖国,所以他这样说齐读句一 3)言为心声,那么钱学森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这段话,当时他在美国的生活、工作、事业分别是怎么样的?请大家快速地浏览课文的第2自然段,把找到的句子或词语划下来。 4)我们来交流一下 A、他当时在美国的生活是怎样的?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 13.《穷人》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溅、熄”等16个生字,正确认读“搁板、魁梧、勉强、蜷缩”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领悟作者通过多种描写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尝试描写渔夫的心理活动;进一步感受桑娜和渔夫善良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2.读懂桑娜的心理活动,感受桑娜善良的品质。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通过心理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 2.梳理文章记叙顺序,感知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在以前的语文学习中,我们学过许多有关穷人的课文,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你们记得哪些穷人的故事?这黑暗,穷人生活的悲惨,另一方面也表现了穷人向往自由,追求美好境界的高尚品德。 今天我们再学一篇课文,题目就是《穷人》。(板书:穷人)【出示课件1:课题】 这篇小说是世界著名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我们来看一下关于它的介绍资料。【出示课件2】 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接下来咱们看这篇课文写的是穷人的什么美德呢? 二、初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 1.出示初读要求:【出示课件3、4】 读准每一个字,生字随时查字典弄清字形;读好每一个词,新词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读通每一句话,难读的地反馈初读情况。 1. 检查朗读朗读课文,师生评议,教师点评。 三、再读课文,整体把握故事 1.谈话启发:这个故事,篇幅比较长,但思路比较清晰,你们能不能事情的发展变化,简要地概括主要内容呢? 2.学生自学: (1)教师巡视,排疑解难,提示方法:先将课文划分为几个部分,并归纳每个部分的内容。 (2)同桌商议,互相修正补充。 3.班级交流:根据需要,指名2--3人交流,适度点评。 【出示课件5】 第一部分(1--2自然段):是事情的发生,讲渔夫的妻子桑娜在海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着丈夫出海归来。第二部分(3--11自然段):是事情的经过部分,讲桑娜出门去探望生病的邻居西蒙,发现她已经死去,就抱回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文《钱学森》优秀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文《钱学森》优秀教学设 计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体会钱学森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1、学会体会钱学森放弃优厚待遇,回国为祖国的腾飞发展作贡献。 2、体会钱学森冲破阴碍,为了祖国的科学事业不断努力献身。 第一课时 1、揭题谈话,简介人物。 同学们,你们知道钱学森是个怎样的人吗?老师这里有一点资料,请同学们读读。 2、设下悬念,为自读作铺垫。 钱学森学什么要放弃在美国优厚的待遇、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回到自己的祖国呢?他回国后为我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哪些贡献呢? 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读课文。 1、一读课文。 明确一读要求: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检查效果。 分自然段检查,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2、二读课文。 提出要求:让学生边读边圈,画出不理解的生字新词,让学生通过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能流利地读课文。 检查效果。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高理解词语的能力。 3、三读课文。 明确要求:了解各自然段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弄清自然段之间的联系,粗分段落。 检查讨论。指名说说各自然段的意思。 分段,理清课文脉胳。 一二三四五 1、说说“垠、艘、额、裕”这4个字都是什么结构?它们左右部分的比例怎样? 2、教师示范指导“艘、额”这两个字的书写。 3、学生描红。 1、自读了课文,大家对文章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文中有关主人公钱学森的语言你们画下了吗?这节课我们精读课文,对人物的语言细细品味,体会钱学森的话语中饱含的情感。 2、学生朗读钱学森说的话。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穷人》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13.穷人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溅、熄”等16个生字,正确认读“搁板、魁梧、勉强、蜷缩”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领悟作者通过多种描写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尝试描写渔夫的心理活动;进一步感受桑娜和渔夫善良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2.读懂桑娜的心理活动,感受桑娜善良的品质。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通过心理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 2.梳理文章记叙顺序,感知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在以前的语文学习中,我们学过许多有关穷人的课文,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你们记得哪些穷人的故事?这黑暗,穷人生活的悲惨,另一方面也表现了穷人向往自由,追求美好境界的高尚品德。 今天我们再学一篇课文,题目就是《穷人》。(板书:穷人)【出示课件1:课题】 这篇小说是世界著名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我们来看一下关于它的介绍资料。【出示课件2】 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接下来咱们看这篇课文写的是穷人的什么美德呢? 二、初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 1.出示初读要求:【出示课件3、4】 读准每一个字,生字随时查字典弄清字形;读好每一个词,新词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读通每一句话,难读的地反馈初读情况。 1. 检查朗读朗读课文,师生评议,教师点评。 三、再读课文,整体把握故事 1.谈话启发:这个故事,篇幅比较长,但思路比较清晰,你们能不能事情的发展变化,简要地概括主要内容呢? 2.学生自学: (1)教师巡视,排疑解难,提示方法:先将课文划分为几个部分,并归纳每个部分的内容。 (2)同桌商议,互相修正补充。 3.班级交流:根据需要,指名2--3人交流,适度点评。 【出示课件5】

钱学森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钱学森》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19课课文。文章写的是我国已故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的爱国事迹,课文叙述了钱老身在美国,心系中国,以及回国之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和导弹的研制及发射作出了卓越贡献的事,文本褒扬了钱学森时刻不忘祖国的高尚情怀。 《钱学森》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A、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的生字和相关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时间提示复述课文。 3、学会收集有关钱学森的资料。 B、方法与过程: 课件辅助,自读自悟,合作交流,生生共议,教师点拨,拓展延伸 C、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人物的语言,感悟文章包含的情感,感受钱学森的爱国情怀,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美好情感的熏陶。 二、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体会钱学森浓浓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三、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老师知道,同学们很喜欢诗歌,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诗,我们来共同欣赏吧。 2、课件播放,图片展示,师声情并茂地朗读。 赶车,赶船,一回到故乡,就满眼春天。 无语,无言,一扑进娘怀,就泪湿衣衫 留影,留连,一跨上故乡,就恢复了童年…… 3、诗中的人该是怎样的身份?你体会到一种怎样的感情?让我们带着这些感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首诗吧 是啊,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故土难离。旅居海外的华侨,总有一颗炽热的赤子心,一腔汹涌澎湃的报国血。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钱学森》,和这位功勋卓著的两弹元勋来一次心灵之约吧。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钱学森的资料。 二.精读课文,感悟情感。 1、教师范读。 2.古人云:言为心声。学习这篇文章,如果能抓住钱学森的语言来品味,就找到了通向钱学森爷爷心灵的最佳道路。现在,就请同学们边读边画,找出描写钱学森语言的句子,按照自己的体会自由读文,不少于2遍。教师巡视。 2.5分钟后,同学们都通读了全文,大致了解了课文的大致内容,现在让我们和大师钱学森来一次心灵交流吧: 课件出示: 尊敬的钱爷爷,美国留学期间,你的刻苦学习,成为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请问,你这样努力的目的是什么? 善于读书的同学,你找到钱学森的回答吗?生答。 出示: “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作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些

《爱国篇——对话钱学森》教案

爱国篇对话钱学森 活动目标: 1.理解“爱国”的含义,知道国家富强是我们幸福生活的保障。 2.通过故事、童谣、名言展示,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合作学习,发现问题,教会学生如何正确爱国。 3.通过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活动重点难点: 对“爱国”的理解,及使爱国主义的内涵。 活动过程: 一、欣赏音乐《龙的传人》 二、观看短片《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事记》(必须以腾讯视频打开) 三、爱国主义教育 1.出示:一段岁月,波澜壮阔,刻骨铭心。一种精神,穿越历史,辉映未来。那是一段极其伟大而又不堪回首的日子;那是一段极其自豪而又惨烈不已的日子;那是一段极其骄傲而又愤怒非凡的日子。中国是一只沉睡的雄狮。”拿破仑铿锵有力的一字一句依然萦绕在耳边。在惨痛的灾难下,在可怕的压迫下,雄狮苏醒了。他满腔怒火,血液里驰骋着一股强大的抗战精神。 2.回忆中国建国70周年的历程。 1)还记得1840年的鸦片战争吗?帝国主义国家为了侵略中国,把鸦片带到中国,打开了中国的国门,各国瓜分中国土地,从此,中国沦为了半殖民地国家。 2)还记得1937年7月7日开始的8年的抗日战争吗?为了抵抗日本帝国主义者的侵略,我国人民艰苦抗战八年,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3)今天,我们的国家强大起来了,国家经济发展越来越好,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幸福实现了中国人征服太空的梦想,2008年,我国还成功承办了奥运会…… 四、听故事——对话钱学森 五、诵经典 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2.解析: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安居乐业之后自己才会觉得快乐。 意思就是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分愁,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汗、流血。 意思是说自古以来,有谁能长生不死呢?一个人只要能将爱国的赤诚之心永载史册,虽死也无憾了。 六、谈感悟

统编版教材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3《穷人》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六年级上册13《穷人》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溅、熄”等16个生字,正确认读“搁板、魁梧、勉强、蜷缩”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领悟作者通过多种描写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尝试描写渔夫的心理活动;进一步感受桑娜和渔夫善良的品质。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2.读懂桑娜的心理活动,感受桑娜善良的品质。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通过心理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 2.梳理文章记叙顺序,感知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在以前的语文学习中,我们学过许多有关穷人的课文,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你们记得哪些穷人的故事?这些课文,一方面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穷人生活的悲惨,另一方面也表现了穷人向往自由,追求美好境界的高尚品德。 今天我们再学一篇课文,题目就是《穷人》。(板书:穷人)【出示课件1:课题】 这篇小说是世界著名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我们来看一下关于它的介绍资料。【出示课件2】 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接下来咱们看这篇课文写的是穷人的什么美德呢? 二、初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 1.出示初读要求:【出示课件3、4】 读准每一个字,生字随时查字典弄清字形;读好每一个词,新词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读通每一句话,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反馈初读情况。 1. 检查朗读朗读课文,师生评议,教师点评。 三、再读课文,整体把握故事

钱学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9、钱学森(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齐读课题) 2.这些词语会读吗?指名读。(3人,一人一行) 出示幻灯片2: 3.读着这些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指名读。(3人) 4.齐读词语。 5.小结:1934年,钱学森赴美留学。1955年,钱学森踏上归国的航程。回想他这二十多年回国路上的每一步,不禁让人感慨万千。那么,他的哪些话语、哪些做法打动了你的心弦呢? 二、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默读2~6自然段,选择你最有感触的文字,轻声读读,写写批注。 1.学生读书。 2.交流。 俗话说,言为心声。你找到了哪些描写钱学森语言的句子?指名说(先读句子,再说感受) 出示幻灯片3: [预设: ①钱学森身在异国,却时刻想念祖国。你从哪里看出来?(出示幻灯片4) [第1句]当时,钱学森在美国过着怎样的生活?指名说。你从“优厚 ..”、 ..”、“富裕 “优越 ..”受到了什么?可是,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他说——(指名读)[我听到了深情!谁再来!] [我听到了深情而又激动,来,一起读!]板书:我是中国人

②钱学森非常爱国,他想学有所成后回去报效祖国。从哪里看出来?(出示幻灯片5)[第2句] 同学们,还记得少年时代的周恩来说的一句话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和钱学森说的这句话是何等的相似啊!都表现了强烈的报国心!谁能读出这种感情? 钱学森当时学得怎么样?指名说。你“最得意”、“最得力”感受到了什么? 如果留在冯·卡门身边,意味着什么?(将得到金钱、地位、荣誉,更早地获得成功。) 可是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他说——(指名读)] ▲教师小结:尽管在美国有着恩师器重,过着安逸的生活,可钱学森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他的心声。 齐读(出示幻灯片6:) 继续交流:你还找到了钱学森的哪些语言?指名说。(先读句子,再说感受)出示幻灯片7: [预设: ①钱学森不嫌祖国贫穷,坚持要回国,用自己的专长为祖国建设服务。 好一个“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大丈夫啊!你能读出他坚定的决心吗?指名读。(出示幻灯片8:) “应当”什么意思?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他把为国效力看作是自己理所当然要做的一件事。)由此,你想到了哪句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你能通过朗读表现钱学森的拳拳爱国心吗?指名读。 ②出示幻灯片9:“这一天”指什么时候?“终于”,你体会到了什么?(钱学森盼望这一天已经很久了,我从中体会到了他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这段话是钱学森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钱学森全国公开课教学设计一等奖

钱学森全国公开课教学 设计一等奖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钱学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体会钱学森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学会体会钱学森放弃优厚待遇,回国为祖国的腾飞发展作贡献。 2.体会钱学森冲破阴碍,为了祖国的科学事业不断努力献身。 一、课前放音乐《我的中国心》 二、齐读课题,导入新课 1.新中国成立之后,有一批的优秀的科学家从海外回到祖国,为国效力,钱学森就是其中的一位。 2.齐读课题 3.今天,让我们走近钱学森,去感受一下他不平凡的人格魅力。 三、整体感知,检查预习。 1.课文大家都预习过了,先拿出导学卡,小组内交流一下,互相提醒,互相促进,一会儿我们来汇报一下大家的预习内容。 2.小组合作学习 3.小组汇报交流:你们小组最想与大家交流的内容是什么其他同学注意倾听,同学们的汇报如果对你有启发,也请把它记下来。 预设:音多音字:袒露运载火箭 形:裕额 随机书写:裕额 4.齐读词语:预习中大家对字词掌握的不错,都注意到了易错的字音和字形,一起来来看看这些词你会读吗 前额赴美富裕诚恳贡献袒露卓越眺望 屈指一算魂牵梦绕广阔无垠劈波斩浪水天一色 运载火箭 5.词义:理解“魂牵梦绕”吗 出示句子:又想到了一个成语“归心似箭” 6.概括主要内容:如此的对祖国魂牵梦绕、归心似箭的钱学森,那课文到底 2.轻轻打开课本,自由默读课文。 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他的一件什么事 3.思考:通过阅读课文你对钱学森有哪些了解。 (多一遍读书,就多一分了解。)你对钱学森有哪些了解用一句话说说。 生:我知道钱学森是中国导弹之父。 师:导弹之父怎么理解 生:就是中国第一个研制出导弹的人。 师:哦,是导弹的缔造者和开拓者。你们还知道那些——之父(交流资料)师:世界杂交水稻之父是(袁隆平)

钱学森 资料_教案教学设计

钱学森资料 本文是关于钱学森资料,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钱学森网: 【介绍】 1911年12月11日生,浙江杭州人,195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学位王天外国语。 1929年至1934年在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学习,毕业后报考清华大学留美公费生,录取后在杭州笕桥飞机场实习。1935年至1939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学习,获硕士学位。1936年至1939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与数学系学习,获博士学位。1939年至1943年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研究员。1943年至1945年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助理教授(其间:1940年至1945年为四川成都航空研究所通信研究员)。1945年至1946年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副教授。1946年至1949年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副教授、空气动力学教授。1949年至1955年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中心主任、教授。 1955年回国。1955年至1964年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1965年至1970年任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1970年至1982年任国防科工委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协副主席。还历任中国自动化学会第一、二届理事长,中国宇航学会、中国力学学会、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名誉会长,中科院主席团执行主任、数学物理学部委员。1986年至1991年5月任中国科协第三届全委会主席。1991年5月在中国科协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科协名誉主席。1992年4月被聘为中科院学部主席团名誉主席。1994年6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是中共第九至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是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在美学习研究期间,与他人合作完成的《远程火箭的评论与初步分析》,奠定了地地导弹和探空火箭的理论基础;与他人一起提出的高超音速流动理论,为空气动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56年初,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同年,国务院、xx根据他的建议,成立了导弹、

课文原文:钱学森

课文原文:钱学森 1955年10月1日清晨,广阔无垠的太平洋上,一艘巨轮正劈波 斩浪驶往香港。一位四十来岁的中年人,迈着稳健的步伐踏上甲板。阵阵海风不时掠过他那宽大的前额。眺望着水天一色的远方,他屈 指一算,已经在海上航行15天了。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啊!他,就是 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 钱学森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随后赴美留学,师从美国 著名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成为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 最得力的助手。当时,钱学森享受着优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 优越的工作条件。可是,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他说: “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作准备,为的是回到祖 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在隆隆的礼炮声中诞生了。这一年的 中秋之夜,钱学森和十几位中国留学生一起欢度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他们一边赏月,一边倾诉思乡 情怀。年年中秋,今又中秋,在这新中国诞生后的第一个中秋节, 他们谈论着祖国的美好前景,感到格外兴奋。 此刻,钱学森埋藏心底很久的愿望越发强烈起来:早日回到祖国去,用自己的专长为祖国建设服务。他向留学生们袒露了心迹。留 学生中有人劝道:“祖国刚解放,要钱没钱,要设备没设备,现在 回去搞科学研究,只怕有困难。”钱学森诚恳地说:“我们日夜盼 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 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 是应当回去的。” 听说钱学森准备回国,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将领说:“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决不能让他离开美国!”

穷人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穷人》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组教材第9课。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正确读写“舒适、抱怨、倾听、魁梧、撕破、严肃、忧虑、汹涌澎湃、湿淋淋、心惊肉跳、忐忑不安、自言自语、自作自受、缝缝补补”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3.学习作者通过环境、人物对话和心理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是教学重点。揣摩学习作者通过环境、人物对话和心理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是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了解作者生平及成就 1.板书课题。 2.交流学生课前搜集的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适当补充。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导入新课,通过让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作者的资料,激起学生对列夫·托尔斯泰这一世界级大作家的景仰之情,从而调动学生阅读课文的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语查字典。 2.学生练习朗读,达到通顺、流利、有感情。(教师适时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3.初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课文讲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 [设计意图:这一教学环节,把着力点放在学生自主学习上,让学生在准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初步把握主要内容,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条理 1.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将课文分成三部分,并考虑每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交流。 第一部分(1—2自然段),讲渔夫的妻子桑娜在寒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出海打鱼的丈夫回家。 第二部分(3—11自然段),讲桑娜出门探望丈夫是否归来,顺便去看望西蒙,发现西蒙已死,便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然后忐忑不安地继续等待丈夫。 第三部分(12—27自然段),讲渔夫回家得悉西蒙死去,主动提出收养孤儿,夫妻俩的想法不谋而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条理,把握作者的叙述脉络,进一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并为进一步研读文本做好了铺垫。] 四、研读课文,把握人物特点 同学们,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何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心地太善良了。) 渔夫和桑娜心地善良,他们有着一颗金子般的心。我们仅仅了解故事的梗概是不够的,大作家托尔斯泰用他的生花妙笔细腻传神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特点,这需要我们仔细地去品味,去欣赏。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文本,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去感悟主人公精神的高尚,同时领略大作家托尔斯泰高超的文学才华。 (一)研读第一部分

钱学森教育解读一

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创新教育改革 ——钱学森教育思想解读之一 作者: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思维科学研究所副所长 钱学森教育思想研究会会长任国强 钱学森将教育归类为科学技术。作为科学技术,它的指导理论是什么?钱学森强调,所有科学技术的指导理论都应该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总结出事物之间广泛的联系范畴,进而打破分割、分隔、打不通,实现知识之间大跨度的联系,让受教育者多角度感知、理解、领悟事物以及事物之间的联系,领略教育的愉悦性和成就感,具备纵横的思维能力,进而相互交汇产生创新思维,这就是教育的最佳结果,钱学森称之为“大成智慧教育学”。 大跨度联系的方式方法在哪里?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的联系范畴主要有局部与整体的联系、现象与本质的联系、内容与形式的联系、偶然与必然的联系以及原因与结果的联系。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理论为指导,我们可以将事物的联系具体划分为五种客观联系以及五种想象联系。当然,事物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丰富多彩。就基础教育而言,我们提供这些基本的联系范畴,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根据所学知识的广泛性和深入性,不断探究更多的联系方式。 一、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 依据小学生认知特点以及小学教学内容总体水平,我们将小学生客观联系思维总结为以下五个方面: 1、局部与整体联系 局部与整体联系包括将局部与局部之间的组合联系、局部与整体之间的

包含联系两个方面。小学数学四则运算基本都属于局部与整体联系范畴。2、相似或相同联系 事物之间相似或相同联系是普遍存在的,是事物主要的联系方式之一。比如与数字“3”相似的有形状相似、读音相似、数量相似的事物等。 3、相反或不同联系 有相似就有相反,这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思路。所以,相反或不同作为与相似或相同的辩证统一体,成为事物联系的方式之一。 4、接近联系 事物之间空间位臵的接近、某一特征的量化接近,是事物内容与形式联系范畴的表现。比如,两个完全不同的事物在相反的运动中逐渐接近,就难以用相似性来说明,只能用接近联系来说明。 5、原因与结果联系 事物是运动的,运动表现为现象的不断变化。引起现象的变化必然有原因,这种原因可能是自身引出的,也可能是与外部事物发生联系引起的。所以原因与结果联系是事物之间常见的联系。 二、事物之间的主观联系 主观联系就是打破事物之间可见的客观联系,再造出主观想象的联系。想象联系应用到教学中的意义,就是打破常规,通过发散、逆向、变异、替代、组合等形式,实现事物之间在主观意愿中的各种联系,让情绪更愉悦、更轻松,让思维更自由、更灵活、更变通、更敏捷,让事物之间的联系更广泛、更复杂,让世界发展更新颖、更快速、更有效。 结合儿童认知特点,我们将主观联系思维总结为以下五个方面:

六年级上册语文《钱学森归国》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钱学森归国》教案 教材分析: 《钱学森归国》一文描写了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的科学家钱学森赴美留学期间的一些经历以及漫漫归国路,文章语言朴实,却字字含情,令人感动!表现了钱学森热爱祖国、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崇高精神。全文共7个自然段。以钱学森归国为线索,按钱学森归国中——钱学森归国前——钱学森归国后可分为三部分。 教学目标: 1.认读1个字。积累词语。 2.结合课文练习搜集有关资料,交流分享。 3.了解科学家钱学森归国的事迹,感悟钱学森热爱祖国、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难点: 了解科学家钱学森归国的事迹,感悟钱学森热爱祖国、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崇高精神。 教学方法: 读中悟,读中理解。 教学理念: 落实语言文字训练;处理好教材与学生生活实际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爱国激情。语言内化与拓展是情感内化的基础。 教学准备: 查阅钱学森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设置悬念 1.板题谈话,简介人物:同学们,你们知道钱学森是个怎样的人吗?根据预习及查阅资料简单交流。 2.设下悬念,为自读作铺垫。 钱学森为什么要放弃在美国优厚的待遇、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回到自己的祖国呢?他回国后为我国的科学事业作出了哪些贡献呢? 二、自读课文,反馈纠错 1.一读课文。 (1)明确一读要求:让学生借助字典,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顺句子,自由读通全文。 (2)检查一读效果:分自然段检查,纠正不正确的读音。“袒露”的“袒”读tǎn,不读dàn; 2.二读课文。 (1)提出二读要求:让学生边读边圈,画出不理解的生字新词,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能流利地读课文。 (2)检查二读情况: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高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如“广阔无垠”在文中是形容太平洋非常广、无边无际。“魂牵梦绕意思是形容思念情切”…… 3.三读课文。 (1)明确要求:浏览课文,了解各自然段的意思,在此基础上,

钱学森(阅读理解及答案)

钱学森 1955年10月1日清晨,广阔无垠的太平洋上,一艘巨轮正劈波斩浪驶往香港。一位四十来岁的中年人,迈着稳健的步伐踏上甲板。阵阵海风不时掠过他宽大的前额。眺望着水天一色的远方,他屈指一算,已经在海上航行15天了。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啊!他,就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 钱学森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随后赴美留学,师从美国著名的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成为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当时,钱学森享受着优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可是,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他说:“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隆隆的礼炮声中诞生了。这一年的中秋之夜,钱学森和十几位中国留学生一起欢度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他们一边赏月,一边倾诉思乡情怀。年年中秋,今又中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的第一个中秋节,他们谈论祖国的美好前景,感到格外兴奋。 此刻,钱学森埋藏心底已久的愿望越发强烈起来:早日回到祖国去,用自己的专长为祖国的建设服务。他向留学生们袒露了心迹。留学生中有人劝道:“祖国刚解放,要钱没钱,要设备没有设备,现在回去搞科学研究,只怕有困难。”钱学森诚恳地说:“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听说钱学森准备回国,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将领说:“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决不能让他离开美国!” 然而,钱学森回国的决心一刻也没有动摇过,经过五年的漫长岁月,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归国的航程。 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1.阅读下面的句子,感受人物品质,完成练习。 (1)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啊! 从钱学森的_________描写中,我们感受到了他的___________。 (2)他说:“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通过对钱学森的______描写,我们能感受到他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的句子都能够表现钱学森的杰出才华,其中表现的角度不同的一项是() A.他,就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 B.钱学森……成为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 C.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将领说:“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决不 能让他离开美国!” D.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3.联系上下文,理解画横线的句子。钱学森会对留学生们说些什么?请发挥想象, 把钱学森可能说的话简要地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穷人》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穷人》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 1.教学设计 《穷人》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在独立思考、合作学习中感受西蒙、桑娜一家的贫穷,体会桑娜的善良及忐忑不安的原因,体会渔夫的善良和坚强。 2、学习作者通过语言、动作、心理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3、激发学生对善良、乐于助人的美德的向往之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学生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二、教学重点: 感受渔夫和桑娜的善良。 三、教学难点: 从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的句子中有更深刻的感悟。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①:创设情境。 1、同学们,我们曾经学过《跳水》这篇课文,还记得它的作者是谁吗? 2、请同学们看屏幕(出示列夫·托尔斯泰照片),这就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他的代表作 《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不朽的名作。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穷人》。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②初读课文,质疑问难。

1、这篇课文中的《穷人》的生活是怎样的?他们会给我们的心灵带来怎样的震撼呢?下面请同学们把书翻到39页,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谁能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同学们,这篇课文情节曲折,感人至深,下面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想一想你能提出哪些不懂的或感兴趣的问题。 4、谁能说一说你提出了哪些不懂的或感兴趣的问题? 5、大家不仅能够根据课文的重点词句和主要内容提问,而且多数同学提的问题都很有价值。老师把同学们的问题归纳整理,做为我们一会儿深入学习课文的要求。想知道我们的学习要求是什么吗?请同学们看屏幕(大屏幕出示学习要求),谁来读读学习要求?(学习要求:结合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谈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1、桑娜明明知道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丈夫受的了,为什么还要把邻居的两个孩子抱过来?2、桑娜把孩子抱回来后,心里为什么忐忑不安?3、渔夫身上的担子那么重,为什么还要主动收养西蒙的两个孩子。) ③: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1、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这几个问题动笔到书中画一画有关句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2、刚才同学们学得很认真,讨论得也很热烈,老师相信现在你们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收获,愿意把你们的学习成果展示出来吗? ④:汇报交流。 (一)、汇报交流第一个问题。 1、师:桑娜明明知道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丈夫受的了,为什么还

2018小学语文钱学森教案

《钱学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时目标】: 1.感悟人物语言所包含的情感,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的熏陶。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朴素生动的词语,感知文字的魅力。 3.初步认识倒叙手法的作用,练习运用语言、心理等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抓住钱学森的语言进行朗读品味,体会钱学森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突出爱国情 1.同学们,这会儿听的这首歌听过吗?(知道歌名吗?)歌名是《我的中国心》。 2.《我的中国心》演唱者香港著名歌唱家张明敏,他唱出了无数海外游子的心声。是啊,从古至今,有无数的仁人志士,他们难舍故土,他们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倾其一生。 3.钱学森就是其中一位,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近《钱学森》(齐读课题) 4.他,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他,被评为2007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你们觉得钱学森感动国人,感动中国的是什么?归根到底是因为他有一颗?(板书:爱国)爱国是本课的情感主线。 5.古语说得好,“言为心声”“识其人,听其言”。这节课,就让我们通过人物的语言,走近钱学森的内心世界,感受他的赤子之心。 二、品读语言,感悟爱国情 (一)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轻声地读课文,用笔划出描写钱学森语言的句子,轻轻读几遍,并且想一想这些话他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你都感受到了什么? 集体交流汇报。(找到了钱学森说的话了吗?谁给大家读读。) 我们一起读读钱学森说的话吧。 先看第一段话: (二)品读第一处话。 出示: “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作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1.课文中的人物语言最难读,怎样才能读好呢?首先,我们要知道他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这句话钱学森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呢?到课文中找找相关的语句。谁来读读你找的句子(当时,钱学森享受着优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 2.钱学森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祖国作准备。那么他做了怎样的准备?也就是说他都做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再读第二小节。 3.做了怎样的准备,找到答案了吗?根据学生回答出示:钱学森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随后赴美留学,师从美国著名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成为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 你觉得我们读这句话时需要突出哪些词呢?请你再读。 4.钱学森是冯卡门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知道冯.卡门教授吗?一起看关于他的介绍。请一位同学为大家读一下。(出示冯.卡门教授有关资料,指名读。) 5.名师出高徒,钱学森居然能成为这么一位科学奇才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由此可见钱学森——他非常? 6.是呀,钱学森很优秀,所以得到了冯·卡门教授的高度评价。他说:“钱学森是一位天才,他所做的工作对发展高速空气动力学和火箭推进技术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7.同学们,冯卡门这么器重钱学森,如果钱学森继续在美国,在恩师身边,意味着他将得到什么?(金钱、地位、荣誉、优越的工作条件,更早地获得成功……这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19课《钱学森》课文原文-精选教育文档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19课《钱学森》课文原文 19 钱学森 1955年10月1日清晨,广阔无垠的太平洋上,一艘巨轮正劈波斩浪驶往香港。一位四十来岁的中年人,迈着稳健的步伐踏上甲板。阵阵海风不时掠过他那宽大的前额。眺望着水天一色的远方,他屈指一算,已经在海上航行15天了。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啊!他,就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 钱学森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随后赴美留学,师从美国著名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成为冯 ·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当时,钱学森享受着优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可是,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他说:“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作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在隆隆的礼炮声中诞生了。这一年的中秋之夜,钱学森和十几位中国留学生一起欢度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他们一边赏月,一边倾诉思乡情怀。年年中秋,今又中秋,在这新中国诞生后的第一个中秋节,他们谈论着祖国的美好前景,感到格外兴奋。

此刻,钱学森埋藏心底很久的愿望越发强烈起来:早日回到祖国去,用自己的专长为祖国建设服务。他向留学生们袒露了心迹。留学生中有人劝道:“祖国刚解放,要钱没钱,要设备没设备,现在回去搞科学研究,只怕有困难。”钱学森诚恳地说:“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听说钱学森准备回国,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将领说:“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决不能让他离开美国!” 然而,钱学森回国的决心一刻也没有动摇过,经过五年的漫长岁月,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归国的航程。 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教材分析 “无论到哪里,他都抵得上五个师。”这是当年美国的海军次长对一位华人下的评语,他不是别人,正是本文的主人公――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的钱学森。优厚的待遇、先进的科研条件甚至生命的威胁都没能阻止钱学森回国的决心,本文讲述的就是这样的一个故事。 本文的一些写作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