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朝鲜半岛问题

浅谈朝鲜半岛问题
浅谈朝鲜半岛问题

浅谈朝鲜半岛问题

这一学期的形势政策是关于朝鲜半岛问题,朝鲜半岛问题由来已久,之所以存在至今是各种政治力量相互博弈的结果。听过老师讲的形式政策——朝鲜半岛问题后,我对朝鲜半岛问题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在这里就肤浅的说一下自己对朝鲜半岛问题的认识。

在当今全球复杂的政治背景下,朝鲜问题是一个相对突出的问题。朝鲜半岛局势的复杂和存在有着特殊的政治意义。以朝鲜核武器问题为中心展开的朝鲜与美国、日本、韩国之间的争端,加剧了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已经构成了对亚太地区和平与稳定的现实威胁,也使朝鲜半岛局势重新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朝鲜半岛问题的由来和产生要追溯到上个世纪后期日本对朝鲜的占领.在这里我们就不做过多的赘述,简单介绍一下。1868年,日本成功地进行了“明治维新”,从此,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由于日本国土狭小,资源匮乏,无法满足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于是就通过大肆向外扩张来解决这一矛盾。日本首先把侵略的矛头对准了一衣带水的邻邦——朝鲜。朝鲜半岛位于亚洲大陆东北部,背靠大陆三面环海,东南隔朝鲜海峡与日本列岛对峙,西濒黄海与中国的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相望,北界中国,东北端与俄罗斯相接,它介于中、俄、日之间,地处东北亚核心。朝鲜半岛如此重要的战略位置,早已使日本垂涎三尺。因此,日本要把朝鲜半岛作为其向亚洲大陆扩张的一块垫脚石。首先占领朝鲜半岛——进而入侵中国的东北和整个中国——最终称霸亚洲,这是日本大陆政策的中心内容。第二次世界大战

结束之前,美、英、苏等大国就早日结束战争和战后势力范围划分召开了一系列会议,其中在开罗会议和菠茨坦会议上都提到关于朝鲜独立的问题,但最终由于美苏两国只从各自利益出发,在这上问题的具体实施办法上产生严重分歧,使得朝鲜独立的提议遭到搁浅。在“三八线”两侧就出现了两个对立的国家,并分别以美、苏为后台。朝鲜半岛人为的国土分割和民族分裂状态,给亚洲以至世界带来深刻的影响。它所造成的紧张局势成为威胁亚洲和平的因素。双方建国之后,都宣称自己是惟一合法政府,视完成朝鲜半岛的统一为己任,加紧扩军备战,双方关系恶化;都作出了许多要越出“三八线”的军事姿态,处于尖锐对立之中,“三八线”上不时发生流血冲突。

朝鲜半岛本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朝鲜人民就世世代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使用的是同一种语言、文化和风俗习惯。但是,由于日本、俄国对朝鲜半岛战略要冲的争夺,由于美国、苏联两个超级大国在朝鲜半岛的争霸,造成了南北双方在意识形态上的巨大差异,使朝鲜半岛被一分为二,形成了目前朝鲜半岛分裂分治的局面。

朝鲜半岛问题是由帝国主义侵略引起的,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霸的产物。按理说随着冷战的结束应得到自然解决。但至今却始终没有能够解决,朝鲜半岛南北间的冷战意识、冷战态势也未得到改观,南北分治、军事对峙的局面依然如故。特别是近年来以朝鲜核武器问题为中心展开的朝鲜与美国、日本、韩国之间的争端,更加剧了半岛的紧张局势,对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构成了现实威胁,成为东北亚

地区的一个热点和敏感问题。

朝鲜半岛南北双方积怨很深,互不信任,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又相互对立,因此,朝鲜半岛的和平统一还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实现。再加上各大国在朝鲜半岛追求各自利益,又加剧了半岛局势的复杂性。朝鲜半岛问题已成为国际问题,缓和半岛紧张局势,建立新的和平保障机制,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因此,近年来,由俄罗斯提出,有中国、俄罗斯、美国、日本、朝鲜和韩国参加的六方会谈,不失为一个解决朝鲜半岛问题的切实可行的方案。

最近一直被我们关注的朝鲜核问题,朝鲜一方面要发展核武器保护自己,一方面经济发展缓慢遭到西方各国的打压。就冲突当事方美国和朝鲜的观点而言,双方均将责任推向对方。美国认为,朝鲜作为“流氓国家”,企图发展核武器威胁美国及其盟国的安全和世界和平,因此美国必须想方设法解除朝鲜的核武装;朝鲜则认为,由于存在着美国的军事威胁,朝鲜必须发展自己的核遏制力。

美朝双方的观点都有值得研究之处。但是,朝核危机绝不仅仅是一个核武器扩散的问题,它与冷战的遗产紧密相关,也与美国、朝鲜的国内问题相交织,是当前、经济矛盾的一个错综复杂的反映。这些矛盾诸如:单极与多极的矛盾、南北矛盾、恐怖主义与反恐怖主义的矛盾以及国家之间因民族、和种族等引发的矛盾等等。朝核危机通过和平手段解决的可能性还是大于战争的可能性。首先,作为两个冲突的主要当事方朝美仍有和平解决的愿望。

还有闹的沸沸扬扬的事件就是天安号事件,这都是基于朝鲜半岛

问题引发的一系列冲突。在这个事件中,韩国“天安”号警戒舰在黄海朝韩两国争议海域白翎岛和大青岛之间巡逻,在船尾发生不明原因爆炸后于21点45分沉没,造成46名船员遇难,仅有58名船员获救。5月24日,韩国总统李明博通过“对国民谈话”说,““天安”号警戒舰遭朝鲜突袭而沉没,朝鲜将为此付出代价。关于调查报告矛头直指朝鲜,这一点我们也不能完全信任,只能说这只是朝鲜半岛问题中的有一个小摩擦,政治博弈中的一次小斗争吧。

统一是朝鲜半岛北南双方的共同愿望和目标,是一种客观趋势,中国缺乏限制这一进程的理由。半岛统一的客观性使得中国只能把维持半岛现有格局的稳定作为一个阶段性的目标,而把长远目标定位于与统一的朝鲜半岛国家建立长期和平友好稳定的双边关系。

鉴于此,中国关于朝鲜半岛的危机处理方案,既要为应对可能的半岛形势突变做准备,同时也必须为应对突变导致的统一做准备。前者是如何维护半岛现有格局,维护中国在半岛的政治遗产和安全利益问题;后者则是如何维护和扩大中国在朝鲜半岛的安全利益,防止外来大国借半岛统一国家或者半岛统一国家本身威胁中国安全的问题。

中国的力量介入,既可以为保证朝鲜人民生命财产免遭重大损失,支持朝鲜政府稳定半岛形势的努力,又可以在半岛原有格局难以恢复的情况下,提醒半岛国家在推进统一进程中必须兼顾多国利益,防止美国单独控制和主导统一后的半岛事务。

朝鲜半岛与中国的国家安全历来紧密相关。从地图上看,朝鲜半岛就像对准中国脑袋的一把榔头,这把榔头在历史上曾经掌握在帝国

主义之手,成为侵略中国的跳板。因此,中国对于朝鲜半岛的事态是不可能不加以关心的。但是,中国的关心不应该仅仅出于意识形态或某种道义的原则,而是只能从中国的国家利益出发。朝鲜半岛和平现状的维持是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的,半岛实行无核化以及通过和平手段解决朝核危机则不仅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而且对其他相关国家而言,也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中国国务委员唐家璇所强调:“无论国家间的矛盾和争端多么尖锐和复杂,都需要而且可以通过沟通和对话找到彼此均能接受的解决办法,这是实现国家和地区安全的最佳途径。倡导一切外国力量全部撤出半岛,最符合朝鲜半岛人民独立自主、和平统一的愿望,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朝鲜半岛国家的利益。

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学习形势与政策非常有必要,要求我们关心国家大事,了解世界形势的变化,不断地提高自己综合素质、开阔胸怀视野,增强责任感和大局观十分重要的方面,这门课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世界,认识了中国,认识了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使我在思想上迈进了一大步。

悲哀朝鲜人眼中的抗美援朝九

悲哀朝鲜人眼中的抗美援朝九 对于50多年前的抗美援朝战争我们打出的口号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也曾一度以鲜血凝成的中朝友谊而称道。在那场战争中刚刚成立的共和国举全国之力与世界最强大的国家较量。以超过30万人死亡倾全国三分之一财力的代价把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赶回了三八线。中国军人的死伤人数远远超过当时的“联合国军”中国在这场战争中的财物支出占比也远远超出当时美国战争支出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这一仗使中国成为一个军事大国也奠定了东北亚几十年的战略平衡态势。但这里有几个问题值得思考。 1、战争是谁先挑起的。我们知道投降后以三八线为界划分美苏在朝鲜半岛的受降范围是美苏等盟国达到的共识。此后三八线也成为美苏势力的分界线。多年前解密的前苏联档案表明起于1950年的朝鲜战争是金日成经过精心准备并经斯大林许可后最先发动的。 2、苏联打了怎样的算盘。斯大林以抗议蒋介石政权在安理会的代表权为由不参与安理会关于韩战问题的投票(相当于投弃权票)实质上起到了故意将中美两国拖入战争进而削弱两国军事力量坐收渔翁之利的作用。因为如果他行使否决权纵使战争不可避免美国也不可能打出“联合国军”的旗号。 3、战后的中朝关系如何。中国以几十万人生命的代价为金日成保住了政权但随后的他并未成为紧跟中国的最忠实的盟友。中苏关系破裂后金日成试图在中苏之间保持平衡一直奉行“反帝不反修”的外交策略这让当时的中国领导人味同嚼蜡。 4、如今的朝鲜人怎样看待那场战争。现在的朝鲜半岛韩国已经是世界发达国家其在世界的影响力与其国土人口的基数相比完全可以称之为世界强国。但朝鲜却依然是个贫穷落后的国家不仅在政治、外交上与世隔绝甚至连人民的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笔者曾与几个朋友到访朝鲜那里的很多人不仅生活困苦而且对外面的世界几乎一无所知。当我们问起50多年前的那场战争时一位40岁上下的朝鲜人竟然说“别提那些好不好你们和美国人赌气跑到我们这里来打仗受害的只是我们这些朝鲜老百姓。”。令人吃惊的是在朝鲜也许是囿于生活的窘迫吧持这样观点的人还不少。难怪那么多朝鲜人叛逃到韩国了。 中国人都认为正是因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参战和巨大牺牲才保住了金日成政权。中国志愿军长驱直入将以美军为首的十六国联军击溃三百多公里收复被沦

浅析巴基斯坦地缘政治的中东属性及其安全联系

浅析巴基斯坦地缘政治的中东属性及其安全联系 【摘要】:地理和政治之间的关系,长期以来一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政策意义。国家的地理位置即使不是最终决定,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它们的政治行为。巴基斯坦由于地理、种族、文化的因素,其地缘政治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多重属性。中东属性是巴基斯坦地缘政治的重要部分。出于经济、战略和意识形态方面的考虑,巴基斯坦的安全与中东国家紧密相连。 【关键词】:巴基斯坦;地缘政治;中东;安全 一 巴基斯坦在东面与印度享有长达1800公里的边境线;中东边境上,其俾路支省和伊朗接壤,有800公里的边境线;在西北面与阿富汗享有2200公里的边境线,并且两边的地形地貌雷同;在东北面和中国的边境线相对较短且多为山地,尤其帕米尔结合部是中印巴的重要三角连接地带,南亚次大陆的许多河流也是从这里发源。因此,巴基斯坦从印度来看是一个南亚国家;从阿富汗来看是一个中亚国家;从波斯湾来看则是一个中东国家。而出于经济、战略和意识形态方面的考虑,巴基斯坦的安全与中东国家(波斯湾国家、伊朗和沙特阿拉伯)紧密相连。 巴基斯坦的海岸线一直延伸到波斯湾。从卡拉奇向西延伸600公里与伊朗1500公里的海岸线相连,并在恰巴尔到达波斯湾。巴基斯坦俾路支省首府奎达与伊朗边境省首府扎黑丹一条长达400公里的铁路以及公路为巴基斯坦提供了一条通往中东的陆上连接。除了在地理上与穆斯林世界联为一体外,巴基斯坦还与广大穆斯林国家拥有共同信仰、共同观念和共同生活方式,这为巴基斯坦提供了有利条件。独立之初,为了不被在南亚独占优势的印度所吞并,巴基斯坦不得不构建一个特殊的掩体--伊斯兰教【1】,积极建立与穆斯林国家的安全联系与合作。 二 巴基斯坦与中东国家的安全联系可以从两个阶段和两个方向来考察。第一阶段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经由陆路朝向中东,从伊朗经土耳其到达伊拉克。第二阶段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通过巴基斯坦的海岸线朝向波斯湾,包含阿联酋、科威特、阿曼以及沙特阿拉伯等阿拉伯半岛和穆斯林世界的国家。 1947年巴基斯坦独立时正值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冷战开始。美苏相互争夺以扩大各自在世界的影响力。巴基斯坦尽管力量弱小仍然成为了西方联盟的伙伴,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充当南亚板块抵抗苏联的力量。1955年,巴基斯坦也加入了美国成立的军事同盟性质的”东南亚条约组织”(SEATO)。同年,巴基斯坦加入了”巴格达条约组织”(Baghdad Pact),1959年伊拉克退出后更名为”中央条约

地缘政治

?第一题马汉海权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对美国的影响 ?海权论的核心概念——制海权 ?所谓制海权(sea power)——一个国家控制航海的能力。“伟大的公路”: ?制海权是争霸世界的关键,谁控制了海洋,特别是世界上具有战略意义的海道和海峡,从而取得海权,谁就会成为世界大国。一战中德奥匈的失败就是例子。 ? ?1、一、海权的必要条件 ?1.优越的地理位置——一个国家想要发展海权,首先它必须在地理上便于进入世界的海洋。 ?2.国家的自然结构合理,其中包括合理的生产结构和优良的海港。 ?3.适当领土范围——一个国家领土范围的大小对发展海权至关重要。 ?4.拥有众多的从事海洋事业的人口——要想建立一只持久的海上力量,必须有同海岸线长度成正比的充足的人口分布。 ?就人口而言,这并非仅仅是指纯粹的总数,而是指从事于海洋事业的人口数量,或者至少能够迅速为航海业所使用且从事海洋物质生产的人口数量。这些必须加以计算。 ?5.对于海洋利益有渴求的民族特性——人口众多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还在于人口的活力和素质。建立一只强大的海上力量不单是靠一些人的意愿,关键还在于全体公民对海上商业利益的渴望和需求,他们必须以追逐有利可图的海外商业贸易。 ?6.政府性质——即政府发展海上力量的决心,亦即整个民族的文化取向问题。 ?二、获得海权的充分条件 ?认为海上贸易是致富的重要途经,是民族繁荣和强盛的主要因素,因此任何一个大国都要有自己的海上活动自由,控制海洋。而控制海洋的前提是国家要拥有足够的商品进行海上贸易,拥有足够的商务船只和基地,拥有足以保护海上交通线的强大海军。 ?1.一个国家国内的生产力水平,必须要不断扩大生产可供对外贸易的产品。 ?海上权力真正建立在和平与广泛的商业基础上,所有的人都寻求收获并且或多或少地追逐金钱。然而,寻找收益的方式却会对居住于一国之内民众的历史与商业运气造成显著的影响。 ?2.拥有进行海外贸易的大规模的船只。 ?3.必须有一支海上武装力量——海军来保护海外基地和殖民地与本国基地间的交通线。殖民地和基地应能够保障扩大和保护船只的运输。 马汉理论的影响 ?马汉的思想在上个世纪初对日本、德国和美国的外交政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现代世界各国海军第一主义思想几乎都起源于《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 年1783 年》这本书。 ?对美国的影响:根据马汉海权思想,美国在19世纪末大力开展国际贸易竞争和渗入国际市场,美国先后占领菲律宾、吞并夏威夷、关岛等一连串太平洋岛屿。 又控制了加勒比海、关塔那摩,全力保卫萨摩亚群岛、巴拿马地峡。发展强大的海军 ?1908年,美国海军实现了从沿岸防御战略向远洋进攻战略的转变,即从浅蓝海军、

浅谈东北亚政治格局现状

浅谈东北亚政治格局现状 摘要:东北亚政治格局是特殊的历史地理背景下形成的,朝鲜半岛问题已成为当今影响东北亚政治格局的主要因素,同时牵动着东北亚政治结构的的变化走向。笔者从东北亚的政治格局的定义及现状入手,概括阐述其范围、含义及其现状,并探讨影响东北亚政治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加强和加深朝鲜半岛问题的研究,有利于我们更深入的解构东北亚政治格局的发展变化。 关键词:政治格局;东北亚;朝鲜半岛 Abstract: This paper start from the definition and status quo of the political structure in Northeast Asia, summarized elaborated its scope and meaning of the status quo, and to explore the main reason for changes in the political landscape in Northeast Asia. Strengthen and deepen the study of the Korean Peninsula issue, we are more in-depth deconstruction of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of the political structure of Northeast Asia.Key words: political pattern; Northeast Asia; the Korean Peninsula 1、前言 东北亚是指亚洲的东北部国家,包括西北边的俄罗斯,蒙古,还有中国,其次是日本,韩国,朝鲜等国,东北亚地区具有多样性。由于冷战两极格局的影响,美国在这一地区对各种事务的插手,使得美国反而成为这地区格局的主角之一。 2、东北亚政治格局的现状 东北亚政治格局是东亚地区特殊的历史地理背景也是其现存政治格局形成的重要因素,总得来说东北亚政治格局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 首先,朝鲜半岛南北双方的紧张局势不容乐观。众所周知,当今亚洲存在着朝核问题,东亚的朝核问题近年来的发展引人注目,问题由来已久,经历了许多年的危机和曲折,朝鲜核问题已经形成了一种僵硬的停滞阶段。朝鲜核问题是美国面对的重大国际安全问题,在美国的安全战略日程中具有重要地位。 其次,在合作中推进中日关系发展。日本和中国是东北亚地区最重要的两个大国,两国的关系将直接影响到亚洲和世界的稳定。中日关系有四根支柱,就是经济合作、历史问题、安全保障以及日本国内政治体系。 再次,就是在东北亚地区内,中国与俄国、朝鲜有不同程度的合作。“冷战”后的朝鲜半岛局势大体上仍然是中俄朝与美日韩的二元格局。具体到中俄之间则

浅谈朝韩局势对中国的影响

浅谈朝韩局势对中国的影响 自朝韩11月23日在有争议的西部海域“北方界线”附近发生相互炮击事件后,韩国的军事演习就一直没有停过,军演密度史无前例。此外,美国政府派出三艘航母会师西太平洋,也大大加剧了朝韩紧张局势。安理会闭门磋商陷入严重分歧,尽管中方加紧斡旋,但收效甚微。那么,朝韩局势对中国有哪些影响? 未来局势将如何发展?从目前情势看,韩方的态度还属比较克制,总统李明博在宣称“断然应对朝鲜挑衅”的同时,也表示“做好万般准备不致事态进一步恶化”。因此,复旦大学韩国朝鲜研究中心主任石源华认为,这是又一场局部的有限冲突。到目前为止,朝韩双方谁都不想、也不敢让事态进一步恶化。 受朝韩局势日趋紧张影响,许多中国平民也表示担心和牵挂,本来这一期间要去朝鲜韩国旅游,但是鉴于局势紧张,此次行程无奈取消,前期各种准备工作化为泡影。朝鲜旅游全面遇冷,日韩游报名跌到谷底,报名人数和价格都下滑不少。这段时间,北京的韩国游根本没几个人报名,游客还是觉得安全第一。日本游也受到波及,下滑不少。往年这个时候,日本北海道线路非常热门,一家大型旅行社一个月往往可以出发7—8个团队,但今年一个月才能勉强组成1个团。“有些游客觉得两个国家太近,万一打仗,肯定会受到影响,所以干脆这两个地方都不去。”一家旅行社的工作人员指出。据了解,现在日本游、韩国游的价格已经达到最低,这个价格为今年以来最低价格。 据悉,目前,北京多家旅行社已经停止提供赴朝鲜旅游相关线路,也没有市民咨询报名。而在韩国方面,虽然有市民表示担心,但仍希望局势稳定能前往观光。一旦事态恶化或外交部及国家旅游局方面对此发出相关出行预警,旅行社会根据通知做出下一步调整。 鉴于两国民众都曾深受战争危害,而今人人自危、紧张担心,韩朝两国在各自发展道路上提出各种伟大的设想,一旦发生战争,一切都将成为空谈和废墟,因此就需要韩朝两国拿出智慧,寻求和平的解决之道。战争从不是解决危机的最好的办法,和平手段应该是最理想最美好的出路。 面对美日韩的不断挑衅,中国必须以冷静的态度对待。半岛局势的恶化升级,中国所处位置举足轻重,如果中国听任美日韩对朝鲜任意摆布而坐视不管,朝鲜必然感到穷途末路,孤注一掷与韩国拼个你死我活。这样正中美日韩的计谋,三国必然蜂拥而上,置朝鲜于死地。接下来,韩国失去了亲兄弟,美国下一个要收拾的就是韩国,要知道,美国要称霸世界,并不是真心与韩国结盟,朝鲜灭亡后,韩国其实也更伤心。毕竟是一母同胞。这时候最高兴的就是日本。美国吃掉了朝鲜,然后南韩再也没有贴心的兄弟帮忙了,美国必然有恃无恐轻取南韩,日本这条狗不知真相,必然倾力辅佐美国对南韩痛下杀手。等韩国灭亡了,日本也已经精疲力尽,这时,美国就会露出本来的面目,干掉日本。中国东大门彻底失守。这就是半岛局势最终的结局。 另一个就是中国此时过激的介入半岛争端。中国介入半岛争端,是与美日韩面对面,硬碰硬。战端一开,美日韩联手出兵朝鲜,中国再次越过鸭绿江,从此陷入战争泥潭,一场旷

2020抗美援朝70周年纪录片观后感五篇

2020抗美援朝70周年纪录片观后感五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抗美援朝70周年纪录片观后感一 最近朝鲜再次强行进行核试验,并于2017年9月3日宣布成功完成氢弹试验,该氢弹将会搭载在洲际导弹之上。对此,国际舆论纷纷给予强烈谴责,朝鲜半岛乃至国际局势都将进一步恶化。而朝鲜的目标主要针对于美国,相信自朝鲜战争以来便积怨已久,那么这场战争究竟由何而起,又是如何发展到需要中国抗美援朝的境地呢? 众所周知,朝鲜半岛上有一条赫赫有名的“三八线”,即以北纬38度为界,人为的将朝鲜分为南朝鲜和北朝鲜,并在美国和苏联的有意引导下,逐渐分裂为两个阵营,即如今的韩国与朝鲜,这也为朝鲜战争的爆发埋下了隐患。所以朝鲜战争原本只是朝鲜半岛上南、北之间的民族内战,却在之后不断卷入美国、中国、苏联等多个国家,从而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第一场大规模的国际性局部战争。 对于这一过程的来龙去脉,不妨看看这本由美国知名政治作家约瑟夫·古尔登所写的《朝鲜战争:未曾透露的真相》,根据收集到的美国政府有关朝战的官方档案、原始情报数据,以及对众多当事者和知情人的先后采访,经过进一步梳理整合后,作者在书中做出了深度介绍和全面解读。从书名来看,但凡涉及到战争,其严肃性不言而喻,枯燥乏味的内容往往难以激发读者阅读的欲望。可是作者以不同寻常的写作手法,带给读者故事书般的阅读体验。

他以丰富详实的史料为基础,循着战争决策和实施的主线,站在宏观的历史大视野上,真实地描绘了一段被人熟知、了解不深的战争史,刻画了一系列性格鲜明、形象饱满的人物,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战争背后,是围绕军事战略做出的一个又一个抉择,包含了党派政治、国际关系、战场战术之间的三重关系。作者细细分析了这些决策的形成过程,力求还原战场之外所弥漫的浓浓硝烟,让读者能从一个绝妙的角度,更为直观地感知这场战场的重要性及其产生的深远影响。 书中充分交代了战争爆发的原因,朝鲜得到苏联默许,不宣而战地进攻韩国,竟在短短时间内连连击溃韩国。坐不住的美国促使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84号决议,派遣以美国为主的联合国军支援韩国抵御朝鲜的进攻。麦克阿瑟指挥联合国军从仁川登陆,开始大规模反攻,而在苏联答应提供参战后的保障后,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决意暂时放弃解放台湾,对朝鲜展开军事援助,并派遣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经历多次战役和停战谈判后,最终还是回到了“三八线”签署《朝鲜停战协定》。 作为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于境外作战中获得胜利的战争,朝鲜战争对中国人民来说具有极大的象征意义。可对从不打败战的美国来说,这是第一次被迫签订停战协定,注定了朝鲜战争会是被遗忘的存在,毕竟有耗时短且胜果辉煌的海湾战争,还有同样胜利却耗时更久的越南战争,相比之下,朝鲜战争实在是个挥之不去的污点。难怪杜鲁门曾评价“朝鲜战争若扩大到同我国交战,将是最大的错误……就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进行一场错误的战争”。

地缘政治理论总结

1、地缘政治理论是把地理因素与政治结合在一起研究国际政治的一门学问。主要内容包括:(1)地理位置和空间对国家安全、政治行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决定作用。(2)国际政治中地理因素对国家间相互关系产生重要影响(3)地缘政治可以扩展国家权力空间(4)技术的发展可以改变地缘环境的利用方式。这一概念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人类地理学和政治地理学为前身,由瑞典地理学家契伦首创,用以表述国家政治权力的地缘基础。著名的地缘政治理论有马汉的海权理论、麦金德的心脏地区学说、杜黑的空权理论、豪斯浩弗的生存空间理论以及斯皮克曼的边缘地带理论。生存空间理论曾为希特勒政权进行对外侵略所利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边缘地带理论对美国遏制战略也产生重大影响。至今,对国际政治的影响仍旧值得关注。 2、海权论19世纪末,由美国海军理论家和海军历史学家马汉创立的,主张要拥有并运用优势的海军和其它海上力量去控制海洋,以实现已方的战略目的的理论。主要观点包括:(1)海洋对于濒海国家是极端重要的,制海权是国家强盛和繁荣的主要因素,因此应增强海上实力控制海上交通要道(2)国家海上实力的强弱取决于国家地理位置、自然条件、领土范围、人口数量、民族性格、政府政策六大要素。(3)制海权在海战中甚至在战争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为了夺取和保持制海权必须有正确的作战指导(4)根据美国独特的地理位置在加勒比海、太平洋、大西洋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海权论适应了当时美国垄断资本重新瓜分世界的政治需要,也反映了一些海军建设和海战的共同规律,对美、英、日等海军强国的海洋战略具有重大影响。 3、麦金德哈尔福德.麦金德,英国地理学家,为英国近代地理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贡献。著有《历史的心理枢轴》、《民主的理想与现实》、《不列颠与不列颠的海洋》等。1887年被任命为牛津大学地理学教授。他认为地理学是探索人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一门科学,而且认为历史、地理分别研究时间和空间二者密不可分。1904年,英国学者麦金德在《历史中的地理学枢纽中》首次提出陆权理论。1919年,在其《民主的理想与现实》一书中首次提出世界岛和心脏地区的概念。他认为陆海实力的较量一直是贯穿历史的主线,并作出了“谁统治东欧,谁就能控制大陆心脏;谁统治大陆心脏, 谁就能控制世界岛一欧亚大陆;谁控制世界岛,谁就能统治世界”的著名论断。十月革命后,此观点成为西方反苏的提供了理论基础。但是它对国际关系的预测与现实并不相符,过分强调地理的支配作用也 有一定的不足。 4、陆权论1904年,英国学者麦金德在《历史中的地理学枢纽中》首次提出陆权理论。1919年,在其《民主的理想与现实》一书中首次提出世界岛和心脏地区的概念。并作出了“谁统治东欧,谁就能控制大陆心脏;谁统治大陆心脏,谁就能控制世界岛一欧亚大陆;谁控制世界岛,谁就能统治世界”的著 名论断。这种观点被德国地缘政治学家豪斯霍弗作了修改,提出了所谓“生存空间”论,成为后来“纳粹地缘政治学”扩张理论的基点。在二战期间,麦金德又修改了他的理论,把大西洋共同体包括进来,作为抵消欧亚大陆力量的总和的对立面,以对抗苏联。后来,斯拜克曼等人还提出,如果新工业中心和新交通枢纽沿着欧亚大陆的边缘发展,这里在战略上将有可能比心脏地区更为重要。他们的思想对陆权论的不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5、斯皮克曼美国地缘政治学家,1925年任教于耶鲁大学,1935—1940年担任耶鲁大学国际关系系主任、耶鲁国际研究所所长。早期研究社会学,后期转向地缘政治学和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他认为地缘政治学就是“以地理因素设计国家安全政策的研究”。1944年,通过对麦金德的“心脏地带”理论进行修正,他在《和平地理学》中提出了“边缘地带”学说,将中国、西欧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定义为边缘地区,认为这些边缘地区位于核心地区与海洋边缘之间,是陆权与海权之间的一大缓冲地区。因为边缘地带在人口、石油等战略资源方面很有优势,所以“谁控制了边缘地区,谁就能控制欧亚大陆;谁支配着欧亚大陆,谁就能决定世界的命运。”他还强调权力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认为武力是强国的基础,国家的首要目标是赢得和维持权力地位,并在《美国在世界政治中的战略》公开宣传强权政策。斯皮克曼的思想一方面促进了地缘政治理论的发展,另一方面又具有为帝国主义侵略政策辩护的嫌疑。

形势与政策_地缘政治

浅谈中国地缘政治 地缘政治,政治地理学中的一种理论。它根据各种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式,分析和预测世界或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势和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它把地理因素视为影响甚至决定国家政治行为的一个基本因素。地缘政治学又称“地理政治学”。 要谈中国地地缘政治,我们就必须先分析他所处的地理位置。它处在一个极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上(即处于陆权论的核心地带,又处于边缘地带,同时对于海权论而言它又有着广阔的领海和漫长的海岸线),而且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所以中国面临着一个较为复杂和严峻的地缘政治问题。按照地理位置我们可将这一问题氛围东、西、南、北四线。 北线对于中国来说是压力最小的一个方向。中国北部与俄罗斯联邦和蒙古共和国有着漫长的陆地分界线。虽然有如此漫长的陆地分界线,但在最近很长一段时间中国与这两个国家并没有的发生过较大的分歧和争议。一方面,随着中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不断加深,就政治而言中国北线的这种安定局势是相对稳定的。另一方面,蒙古作为一个夹在两个大国之间的一个小国,在这两个国家友好相处的格局下,也不可能对中国以及俄罗斯的政治地位及国家安全有太大威胁。即使这样,我们也需要注意日本的一些小动作。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于近日访问了蒙古,这个可能跟中日钓鱼岛争端有一定程度的关系,中国也需要在这方面给关注,以确保中国在北线的这么一个地缘政治优势。 中国西部的新疆和西藏与中亚五国和印度接壤。对于西线,中国面临着两大问题:一个是反恐,另一个就是与印度的领土争端问题。塔吉克斯坦等国是上合组织成员国会在上合组织框架内和中国、俄罗斯等定期举行联合军演以及一些反恐演习,而且中国与巴基斯坦一直沿袭着时代友好。由于地理等原因使得这一区域经常会有东突势力活动,这对于我国(尤其是新疆)的社会安定有较大威胁。所以,我国应该在这一地区的反恐问题上下大气力。印度,作为一个新兴市场国家,近些年来同中国一样有了迅猛的发展。印度虽然在军事武器自主科研方面和中国有一定差距,但它是西欧国家、美国和俄罗斯的一个主要军备购买商。所以说,印度的军事实力是不容小觑的。尤其是中国与印度在领土上有一定的争端,再加上他有如此雄厚的军事实力和较强的综合国力,因此不能排除中国与印度发生小规模冲突的可能性。 中国南部通过广西和云南与东南亚各国接壤,同时又与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隔海相望。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关系随着经济方面互信

2020中考地理 热点专题四 朝鲜半岛局势

2020中考地理热点专题四朝鲜半岛局势 【热点链接】 2019年10月2日朝鲜成功在该国东部海域试射一枚新型潜射弹道导弹,目的在于遏制外部威胁、加强自卫能力。报道称,如果这种导弹按照标准弹道发射,射程可达1900公里,可归入中程导弹类别。报道认为,潜射弹道导弹的威胁依据潜艇的航程呈指数增长。建造于上世纪90年代的朝鲜现役罗密欧级潜艇据信最大航程约7000公里,可完成至夏威夷附近的单程航行。但是这种潜艇是柴油动力潜艇,噪音很大,这导致其非常容易被探测到。英媒称,潜射弹道导弹被认为对于发展用于反制核打击的二次打击能力至关重要。为确保拥有这一能力,潜艇不仅要具备发射核弹道导弹的能力,而且要有较强的续航能力,以便将对手纳入射程范围内。 【解读】 朝鲜位于亚洲大陆的东北部,三面临海,由朝鲜半岛及其周围岛屿组成。从本组织建立初期起,朝鲜始终是联合国关注的问题。单一民族的特性,使得朝鲜半岛历史很少出现其它国家历史上,由于民族矛盾而陷入的分裂与动乱局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朝鲜半岛原本可以有个自主发展的契机,不过大国的固有利益使其陷入南北分裂和长期敌对的状态。冷战结束后,韩朝双方都意识到武力统一的局限性,并开始调整各自的外交与统一政策。 【角度梳理】 1.朝鲜半岛的位置 朝鲜半岛是位于东北亚的一个半岛,三面环海.朝鲜半岛东北与俄罗斯相连,西北部隔着鸭绿江、图们江与中国相接,西部与胶东半岛隔海相望,东南隔朝鲜海峡与日本相望,西、南、

东分别为黄海、朝鲜海峡、日本海环绕。 2.朝鲜半岛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 朝鲜半岛境内多山,山地和高原占全国总面积的80%,属温带季风气候,南部海洋性气候特点明显,北部向大陆性气候过渡。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朝鲜半岛的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北部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森林、矿产资源丰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很大成绩。半岛南部为韩国,经济以汽车、电子、服装等制造业为主,进出口贸易发达。 3.区域合作 当今世界,加强国际经济合作尤为重要。--方面,全球资源和能源的分布是不平衡的,各国产资金技术、市场条件也不一样,每个国家在发展经济中都具有一定的优势条件,也存在着-些不足。另一方面,很多国家的经济发展与其他国家息息相关。一个国家要发展和进步,就要同其他国家开发合作与交流,相互取长补短,实现共同进步。 【练习】 1.读“东亚地区局部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浅谈地缘政治学

浅谈地缘政治学 姓名:关秀玉 学号:2012511153 年级:2012级地理科学 摘要:地缘政治学从现实角度来理解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术语,因此我主要从地理与政治、政治地理学与地缘政治学、地缘政治与地缘政治学三个视角阐述了地缘政治学的不同内涵。根据国内外有关地缘政治学研究的学术资料,把地缘政治学的理论演变归纳为五个时间段,并对每个时间段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介绍、梳理和评价,有助于人们较系统地认识该学科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 关键词:地缘政治学地理学政治地理 一、地缘政治学的涵义界定 地缘政治学是西方政治地理学中创立较早、影响较大的核心理论。它历经兴衰,至今仍通行于西方世界,成为各国制定国防和外交政策的重要依据。"地缘政治学"一词最早由瑞典政治地理学家哲伦(1864- 1922)在所著《论国家》(1917)一书中提出。他将地缘政治学定义为"把国家作为地理的有机体或一个空间现象来认识的科学",着重研究国家形成、发展和衰亡的规律。 地缘政治学是地理和政治的结合体,又称为地理政治学。它关注地理学对国际政治的特征、历史、结构,尤其是与他国关系的影响,把地理因素视为影响甚至决定国家对外政治决策的一个基本因素,并依据这些地理因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成,分析预测世界或者地区范围内的战略形势以及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根据国内外学者对地缘政治学涵义的理解,我把地缘政治学归纳为以下三个视角: 1.政治与地理 英国学者奥沙利文(Patrick O’Sullivan)强调地理因素对政治的影响,他认为,各国之间冲突的基本量度是地理性的,geopolitics“研究的是权力的行使者之间的地理关系,他们或是国家的统治者或是跨国集团的领导人”。它把地理因素视为影响甚至决定国家政治行为的一个基本因素,这种观点为国际关系理论所吸收,对国家的政治决策有相当的影响。强调地理因素对政治的影响是国内外学者的主流观点,地缘政治学是地理环境与人类政治相互作用的产物,是地理的政治化和政治的地理化过程,它突出了地理或地理空间因素对政治活动的影响。 2.政治地理学与地缘政治学 对政治地理学与地缘政治学之间的关系,国内外学术界有很多争议。如,《中国大百科全书》把geopolitics定义为地缘政治学,认为“地缘政治学是政治地理学的一种理论”;美国学者克里斯托夫认为地缘政治学等同于政治地理学,“地缘政治学与政治地理学之间,在研究方法和分支学科上没有什么根本不同”;阿部市五郎认为政治地理学与地缘政治学是有区别的,“政治地理学与地缘政治学虽同样是以国家的政治现象为研究对象。前者为地理学,属人文地理;后者为国家科学,应属政治学”。 3.地缘政治与地缘政治学 地缘政治学是一种探讨个人、组织或团体,因为空间分布等的地理因素,经营政治的手段及方法。目前用于军事、外交等战略分析方面较多。常常以地理因素为底,经济,社会,军事,外交,历史,政治等为面进行分析。它根据各种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式,分析和预测世界或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势和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英文“geopolitics”既指地缘政治理论又指地缘政治现实,地缘政治不等同于地缘政治学。我国学者陆俊元认为地缘政治学是地

浅谈影响朝鲜半岛局势的因素

浅谈影响朝鲜半岛局势的因素 内容摘要:由于朝鲜半岛地处美国、日本、俄罗斯和中国四大国的交叉点,因而周边大国一直都视其为必须争夺的关键地区。朝鲜半岛局势的稳定与否,不仅关系到东北亚乃至整个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尤其是近些年朝鲜半岛多变的局势,给朝鲜半岛、周边大国和国际社会都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这就使得对朝鲜半岛局势的研究更加重要。本文试着分析了朝鲜半岛多变的局势及其影响因素,同时提出了一些缓和朝鲜半岛紧张局势的措施,希望能为关于朝鲜半岛问题的研究提供有用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朝鲜半岛;多变的局势;周边大国 进入21世纪以来,朝鲜半岛的局势变化多端。尤其是2010年,朝鲜半岛再次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先是3月份发生的“天安舰”爆炸事件,朝韩各说各话,迄今真相不明。11月23日,朝鲜炮击延坪岛,造成四死、数十伤的惨剧,东北亚情势再度剑拔弩张。朝鲜半岛的局势为何会如此多变?有哪些影响因素?我们又该如何应对?经过自己的思考,我得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下面简单讨论一下。 一、朝鲜半岛多变的局势 朝鲜是具有悠久统一历史的国家。“甲午战争”以后,朝鲜逐渐成为日本的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朝鲜半岛终于摆脱了日本的殖民统治。但由于美苏的干预、冷战格局的形成及朝鲜半岛内部因素的作用,朝鲜半岛被分裂成两个国家。20世纪末,持续近半个世纪的冷战体制的崩溃对整个国际政治体制产生深远的影响,作为美苏冷战对峙的前哨阵地,朝鲜半岛也深受影响。进入21世纪以后,朝鲜半岛的局势依然没有摆脱其影响,近十年的朝韩冲突频繁发生就是最好的证明。 2001年11月27日,朝韩边境发生交火事件,该事件发生在位于汉城东北二十五英里处的边境。在非军事区内的朝鲜岗哨开了两到三枪,韩国士兵随即开火还击。但是没有韩国士兵受伤,也没有朝方士兵受伤的报告。2002年6月29日,朝鲜海军两艘警备艇从韩国延坪岛北方越过“北方限界线”,韩海军以快艇各两艘组成的编队驶往现场,多次以广播警告,但朝鲜舰艇不予理睬,并于9时25分左右向韩国舰艇首先开火,韩国舰艇立即还击。双方交火持续18分钟左右,韩方4人死亡、1人失踪,22人受伤,1艘高速艇沉没;朝方1艘警备艇被击中起火,30余人伤亡。2003年2月20日,朝军1架“米格—19”战斗机于当天上午10时03分在西部海域延平岛附近越过“北方限界线”,然后于10时05分返回北方。韩国空军随即派遣2架F-5E战斗机前往监视,稍后又派了4架F-5E战斗机前去增援。驻扎在仁川地区的韩国导弹防空部队也因此进入战备状态。2006年7月31日晚19时35分左右,朝鲜人民军哨所向韩国军方哨所首先发射了两发子弹,韩国军队当即发射6发子弹回应。 2008年,随着李明博新政府的执政,韩朝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新政府终止了金大中、卢武铉政府时期实行的对朝“阳光政策”与“和平繁荣政策”,而提出并执行了以“无核、开放、3000”构想为主要内容以“务实和效益”为基础,以“相生共荣”为战略目标的对朝新政策,并提出三个方面的构想,即为了实现朝鲜半岛真正的和平,在努力解决朝核问题的同时,促进建立南北军事信任并缓和紧张关系;通过相生互惠的南北经济合作,推动朝鲜的发展进程,同时实现南北关系质的飞跃;减少离散家属、被绑架者以及战争俘虏等由分裂状态导致的痛苦,帮助解决朝鲜居民的粮食问题,从而实现南北共同幸福。对此,朝鲜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强硬的抵制措施,结果导致所有的官方会谈全部停止;各种南北合作委员会相继“关门”;离散家属企盼团聚变得遥遥无期;已经开展了十年的金刚山旅游中断;现代

朝鲜废除停战协定之解读

7年内4次“狼来了”:朝鲜再度宣布停战协定无效。 据朝中社报道,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部发言人3月5日说,针对美韩的敌视朝鲜政策和制裁阴谋,朝鲜人民军将采取三项“重大措施”,其中包括宣布1953年签订的《朝鲜停战协定》将从美韩进行联合军事演习的3月11日开始“完全无效”。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部将全面停止人民军板门店代表部的活动,同时将切断板门店朝美军事联络电话。 其实,朝鲜不是第一次宣布停战协定无效了。早在2006年8月22日,朝鲜人民军就在军事分界线的板门店表示,鉴于韩美正在举行的“乙支焦点透镜”演习是“宣布停战协定失效的一种战争行为”,所以“朝鲜人民军今后将不再受停战协定的约束,为守护国家的安全和自主权,将主动采取必要的军事行动”。 2009年5月27日,朝鲜再次宣布不再遵守停战协定,并警告韩国说,韩国全面参与美国主导的PSI(防扩散安全倡议)意味着战争,朝鲜可能使用军事手段作为反应。朝鲜军方还称,不能保证处于海上军事分界线西北部海域朝鲜领海一侧的韩国5个岛屿的法律地位,同时不能保证美韩舰艇和普通船舶在这些岛屿周边海域的航行安全。 2010年3月7日,朝鲜人民军驻板门店代表部发言人发表声明说,针对当前出现的事态(指美韩联合军演),朝鲜将不再受《朝鲜停战协定》和有关北南互不侵犯协议的约束,而将根据自己的决断行使自卫力量,包括使用核遏制力量。 那么,《朝鲜停战协定》是怎么来的,包括哪些基本内容,朝鲜为何屡屡宣布该协定无效呢?《朝鲜停战协定》全称《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及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一方与联合国军总司令另一方关于朝鲜军事停战的协定》。1953年7月27日在朝鲜板门店签订,同日生效。内容包括:1、确定军事分界线;2、双方停止一切敌对行动;3、遣返战俘;4、协商撤出一切外国军队。在该停战协定上签字的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元帅金日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联合国军总司令美国陆军上将马克·克拉克等人。所以在严格意义上说,这个协定并不是在几国政府之间签署的,而是由对阵双方的司令官直接签署的。 1950年6月25日拂晓,朝鲜战争爆发。当时,朝鲜半岛上的两个政权——朝鲜和韩国,并不相互承认,都宣称拥有对整个朝鲜半岛的主权。它们也都没有获得广泛的国际承认,都不是联合国的成员国。因此,朝鲜战争的起源,从本质上看是一场内战。6月27日,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命令“美国的海空部队给韩国政府的部队以掩护和支持”。同一天,根据美国的提案,联合国安理会在苏联代表缺席的情况下,要求各成员国对韩国政府给予援助。6月30日,杜鲁门又下令美国陆军参与朝鲜战争。7月7日,安理会再次通过决议,授权由美国组成司令部,统一指挥干涉朝鲜半岛的各国军队,组成一支“联合国军”。当时出兵较多的还有英国、澳大利亚、土耳其等国。新中国当时被美国操纵下的联合国排斥在外,新中国政府一直不承认联合国安理会这几个决议的合法性。 1950年10月,中国出兵朝鲜,与美国为主的联合国军作战。但是,中国并未对派兵参与“联合国军”的任何一国宣战,而是采取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名义。派兵参与“联合国军”的任何一国,也没有对中国宣战。战争基本限制在了朝鲜半岛及其周边有限的海空地域之内。志愿军参战后,经过5次大规模战役和其后一系列的阵地战、拉锯战,粉碎了“联合国军”消灭朝鲜政权,帮助韩国统一朝鲜半岛的图谋。经过2年的谈判,双方终于签订了停战协定,基本根据当时双方的实际控制区划定军事分界线。但是,对于西海(中国称黄海)的五个岛屿附近的海域并未划出明确的界线,成为引发2010年延坪岛炮战等朝韩海上冲突的祸根。

中国历史上地缘政治格局三个阶段

中国历史上地缘政治格局三个阶段首先说个人看法。 我认为中国最好的结果是成为东亚地区的领头羊,东亚共同体的盟主;至于什么接替美帝成为世界霸主,如果按照现在的路径我个人非常不看好;即使当上了,无非是第二个毛子而已,持久不了。 为什么呢? 奥根斯基的霸权转移理论和马汉的海权论,都强调一个持久霸权的基础建立在本国充足的“安全盈余”上,即本国基本不必担心本土遭到入侵。符合这样条件的国家,比如岛国(大英)或单一大陆霸权国(美帝),都有当霸主的天命。其实从这个角度看,澳大利亚也有,可惜没赶上称霸的年代。 安全不足的国家,最好的结局是地区强国、地区盟主。由于其安全不足,对内一切政治经济都给“维护国家安全”让路,容易形成集权军国主义和狂热民族主义;对外疑神疑鬼,同时又处处被其他游戏玩家警惕。如此两点,难以崛起为持久的霸权。典型代表是德国。 俾斯麦看得门儿清,所以他避免一切可能刺激大英的做法,而设法让大英接受德国在欧陆的领导地位。但是威廉二世和下面的比洛一干崽卖爷田不心疼,作为一个先天后天都是安全不足的国家非要嚷嚷着当世界大国。然后两次世界大战把德国打清醒了,老老实实当欧陆老大,把一体化建设当作盟主资本,才是王道。 中国,从1840年以来就处在严重的安全不足中,周边超级大国、次级大国、地区强国围了一圈,个个都有雄心壮志,稍有不慎就会重蹈威廉二世的餐具。因此,我的个人看法是,中国的地缘环境具有天然安全不足的特点,这是崛起的硬伤。 从全球来看,国际局势从来都是“春秋战国”。势均力敌的强国之间还能保持春秋争霸的体面,开一些“和会”,签一些“公约”。强国对于弱国则纯粹是战国灭国战的架势,早年是割地赔款,现在是搞“巴尔干化”和“可控混乱”。但是从历史来看,大国争雄则更像是对弈,有布局、有中盘、有收官,所谓“三百年河东,三百年河西”,某些乘乱而起的强权未必能笑到最后,某些中落的帝国则注定要

论中国地缘政治和战略思考

形势与政策 论 文

浅谈中国地缘政治和战略思考 所谓地缘政治,就是从国家利益出发,把具体国家的安全和发展战略放到全球背景中,从地理的角度加以考察国家问的政治关系。 地缘政治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安全和利益及发展紧密相联。从古至今,许多战争都缘于对地缘政治利益的争夺,都是为了自身国家安全利益造成战争连绵不断。在世界近现代史上,许多国家和民族的兴盛衰亡都是与地缘政治联系在一起的,中国历史上许多大王朝的兴亡也是如此。从西周向东周的演变,春秋战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三国时代魏蜀吴的鼎立到元朝的兴灭,明朝的衰落与清朝的兴盛等等,无一不是与中国的地缘政治的特点紧密相联的。因此,每个国家的政治决策者都不能无视地缘政治的重要性,否则将可能导致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的重大损失。 我国是一个疆域辽阔、地缘环境十分复杂的国家,从地缘政治学的角度来看,当我们回眸我们中国的地缘位置的时候,就会发现,古代中国之所以能在少数民族部落和外国的轮番进击下生存并保持中央大国的地位,关键在于中原发达的技术和文化。而今的中国,处于东亚大陆的中心位置,东北面和北面是俄罗斯,西面是一直要与中国争个高下的印度,南面有对中国的崛起深感忧惧的东盟,特别是素有排华传统的印度尼西亚,东面是对中国深怀戒心的韩国,再往东的日本……而在大洋的彼岸,美国正殚精竭虑地阻遏中国的崛起。在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有着不少纠葛,南海争端,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中印边界争端,中越边界争端,诸多的现实问题。 以美国为例,美国作为当今世界的唯一超级大国,其灭我之心将永远存在。说到美国对我国的战略抑制就不得不从台湾说起。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台湾问题”不仅不是中美关系的焦点问题,而且是一个可以忽略不计的次要问题。朝鲜战争使美国对华外交进入冷战轨道,此后,在1949年底即将被美国抛弃的台湾才被纳入以遏制中国为目标的美国西太平洋战略防御链环之中。而今,随着美国战略上企图强化亚太地区的控制权的思想,在伊拉克战争后,已对其部署亚欧大陆的兵力上进行了西退东进调整,一方面强化以关岛为核心的第二岛链的实力存在;另一方面加强了与日本的军事合作。企图将其战略重点放在重新掌握西太平洋的实现上。由此可见,其指向性之强,不言而寓。 当今世界,地缘政治格局正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动荡时期,中国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开放已取得了令全世界瞩目的巨大发展。经济高速增长,综合国力的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使中国在地缘政治格局中的地位更显举足轻重。但是中国各个方面都还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在世界地缘政治格

地缘政治与中国外交

地缘政治与中国外交 摘要:地缘政治是分析国际关系的一个重要视角.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传统的地 缘政治学逐渐复苏,发展成为全球地缘政治学。从全球地缘政治视野中,中国周边地区的地缘政治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的地缘政治形势要求中国外交做出相应的调整,以应付新形势的需要。通过考察中国周边外交思维的变化,特别是考察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周边外交中逐步生长起来的新外交思维,我们得出结论: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区域多边制度主义应当成为中国在周边地区的重要外交战略,这是地缘政治变动的客观要求和中国外交新思维的 重要内容。 关键词:中国;地缘政治;外交战略 一、中国所处的地缘政治环境 旋转地球仪,环视中国的版图,你立马会发现中国所处的地理位置非常有意思。中国处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与最大的海洋边缘,雄踞亚洲东海岸,位居远东的中央部分,具有漫长的属于中纬度的海岸线,辽阔的版图几乎占亚洲面积的四分之一,这种位置为中国提供了在亚洲乃至整个亚太地区生长、发展和壮大的天然有利条件。但是,中国面临的地缘政治形势并不容乐观。 从地缘区位上讲,中国被众多国家所包围,北有老牌帝国俄罗斯,东北方向有充满变数的朝鲜半岛,南面是新近在崛起的印度和越南等国,还有一个强大的日本守在我们门口。我们再来眺望一下,在中国的周边还有一些随时都可能“投敌”的南洋国家和动荡的阿富汗,以及势力无所不在的美国。目前国际共产主义处于极度低潮时期,世界上的很多国家都在向西方国家看齐,发展中国家分化、西化倾向明显,中国不得不承认处于比较严峻的国际政治地理环境之中。 二、直接影响我国地缘政治的国家或地区及我国对各自采取的外交战略 (一)美国 从地图上来看,美国不应列为影响我国地缘政治的国家,但是美国是当今世

浅析朝核问题和国家安全

浅析朝核问题和国家安全 摘要:朝核问题不仅是近二十年来东亚地区的热点问题,也是国际上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朝核问题直接影响到朝鲜半岛乃至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安宁,中国作为朝鲜的邻国,又有着特殊的历史联系,同时又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与朝核问题利益攸关,国家安全在朝核问题中首当其冲的收到威胁影响。中国应坚决反对朝鲜发展核武器,但面对中朝之间独特微妙的关系,中国还应同时继续保持中朝传统友谊,采取灵活的对朝政策,进一步加强对朝政治决策的影响力,以维护国家安全。 关键词:朝核问题国家安全中朝关系中美关系 一、朝核问题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一)中朝唇齿相依,有共同的安全利益 中国与朝鲜山水相连,拥有1300多公里共同边境,与中国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成属于同一类型,自古以来双方就保持着密切而稳定的联系,且有一种唇齿相依的战略关系。近代以来,朝鲜半岛多次成为列强入侵或觊觎中国的战略通道,其局势对于我国东北以及首都北京乃至整个北部沿海地区的防卫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美国颠覆并占领朝鲜,将使中国丧失400千米的安全防线,美日联盟军事也会推进鸭绿江。届时,中国东北地区将面临空前的安全威胁,需要加强东北地区的军事力量以防美日的攻击,军事压力随之加

重,不利于为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安全稳定的环境。因此,和平解决朝核问题,维护朝鲜半岛的稳定,对中国的安全与稳定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朝核问题不仅仅是表面上的针对美日那样简单 朝鲜的导弹和核武器能威胁讹诈美日,也能威胁讹诈中国;能打到美日,更能打到北京,在这点上其决定作用的是地理空间,只要朝鲜有核武器,就是对北京、对中国的威胁,是实质性的威胁,如同将国家安全暴露于核弹之下,所以中国就必须要防范。并且当中国发展进入瓶颈期的关键时期被迫在对朝鲜的防御上将付出巨大的成本。 二)朝核问题可能会引发核竞赛,严重威胁中国国家安全对中国来而言,朝鲜半岛无核化对中国国家安全具有重大意义。从近期来看,朝鲜为了远离美韩控制区域,确保实验秘密性,其核试验的选址北移,越来越靠近中朝边境,朝核试验有可能引发的核污染和“难民潮”可能会严重影响中国东北三省和平与发展的现状。同时,朝核试验将引发周边国家研制核武器等一系列连锁反应,日本和韩国很可能会跟进,危及东北亚地区乃至整个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严重破坏中国的良好周边环境。日本本来就一直宣称要成为一个“正常国家”,并已经为此作了很多的努力。目前以日本的技术、资金和核材料等而言,制造出核武器是轻而易举的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