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系统结构及其演变(2010)

软件系统结构及其演变(2010)
软件系统结构及其演变(2010)

主要内容软件体系结构

软件体系结构:发展历史软件体系结构:发展历史

软件体系结构:定义软件体系结构:定义

软件体系结构:定义软件体系结构:定义

软件体系结构:基本定义软件体系结构:基本定义

软件体系结构:基本定义软件体系结构:基本定义

软件体系结构:基本定义

应用开发模型

业务逻辑数据存储

应用开发模型

单层应用模型

应用开发模型

应用开发模型

应用开发模型

应用开发模型两层主从式客户

应用开发模型

从两层

Tie r 1Tie r 2

080应用复杂度应用生命期

业务逻辑

Machine 1

决方案(方案

决方案(下一步发展)Machine 1

浏览器)

Machine 3

决方案(方案

信息系统发展阶段理论-诺兰的阶段模型汇总

信息系统发展阶段理论: 诺兰的阶段模型 美国管理信息系统专家诺兰(Richard·L·Nolan)通过对200多个公司、部门发展信息系统的实践和经验的总结,提出了著名的信息系统进化的阶段模型,即诺兰模型。 诺兰认为,任何组织由手工信息系统向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发展时,都存在着一条客观的发展道路和规律。数据处理的发展涉及到技术的进步、应用的拓展、计划和控制策略的变化以及用户的状况四个方面。1979年,诺兰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发展道路划分为六个阶段。诺兰强调,任何组织在实现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时都必须从一个阶段发展到下一个阶段,不能实现跳跃式发展。 诺兰模型的六个阶段分别是:初装阶段、蔓延阶段、控制阶段、集成阶段、数据管理阶段和成熟阶段。 六阶段模型反映了企业计算机应用发展的规律性,前三个阶段具有计算机时代的特征,后三个阶段具有信息时代的特征,其转折点处是进行信息资源规划的时机。"诺兰模型"的预见性,被其后国际上许多企业的计算机应用发展情况所证实。 下图中,横坐标表示信息系统的各个阶段,纵坐标表示增长要素。 该模型总结了发达国家信息系统发展的经验和规律,一般模型中的各阶段都是不能跳越的,它可用于指导MIS的建设。 诺兰的阶段模型的主要内容 初装阶段 计算机刚进入企业,只作为办公设备使用,应用非常少,通常用来完成一些报表统计工作,甚至大多数时候被当做打字机使用。 在这一阶段,企业对计算机基本不了解,更不清楚IT技术可以为企业带来哪些好处,解决哪些问题。 在这一阶段,IT的需求只被作为简单的办公设施改善的需求来对待,采购量少,只有少数人使用,在企业内没有普及。

初始阶段特点: 1、组织中只有个别人具有使用计算机的能力; 2、该阶段一般发生在一个组织的财务部门。 蔓延阶段 企业对计算机有了一定了解,想利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比如进行更多的数据处理,给管理工作和业务带来便利。 于是,应用需求开始增加,企业对IT应用开始产生兴趣,并对开发软件热情高涨,投入开始大幅度增加。 但此时很容易出现盲目购机、盲目定制开发软件的现象,缺少计划和规划,因而应用水平不高,IT的整体效用无法突显。 蔓延阶段特点: 1、数据处理能力得到迅速发展; 2、出现许多新问题(如数据冗余、数据不一致性、难以共享等); 3、计算机使用效率不高等。 控制阶段 在前一阶段盲目购机、盲目定制开发软件之后,企业管理者意识到计算机的使用超出控制,IT投资增长快,但效益不理想,于是开始从整体上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发展,在客观上要求组织协调,解决数据共享问题。 此时,企业IT建设更加务实,对IT的利用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和目标。 在这一阶段,一些职能部门内部实现了网络化,如财务系统、人事系统、库存系统等,但各软件系统之间还存在?部门壁垒?、?信息孤岛?。信息系统呈现单点、分散的特点,系统和资源利用率不高。 控制阶段特点 1、成立了一个领导小组; 2、采用了数据库(DB)技术; 3、这一阶段是计算机管理变为数据管理的关键。 集成阶段

农业生态系统

? 第一章绪论 ? 1什么是生态学和农业生态学? ? 答: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 农业生态学是研究农业生物之间、环境之间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调 控途径。 ? 2概括起来,生态学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 答:(1)生态系统概念的提出(2)生态系统“食物链”的提出? (3)系统论及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运用(4)生态工程原理及技术应用? (5)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价值评估 ? 3进入90年代,生态学研究热点集中在什么方面? ? 答:保护资源与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性社会经济发展主题。 ? 4农业生态学的性质和任务分别是什么? ? 答:

? 任务:运用农业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研究农业领域中的问题,探讨协调农业 生态系统组分结构及其功能,促进农业生产的持续高效发展,是农业生态学的根本任务。 ? 第二章农业生态系统 ? 1. 概念:系统、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系统的层次性和有序性、系统的结构? 2. 简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 答:生物组分和非生物组分。 ? 生物组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 非生物组分包括:太阳辐射、无机物质、有机物质、土壤。 ? 3.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分别有哪些? ? 答:结构:物种结构、时空结构、营养结构。 ? 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 4. 简述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 ? 答:1、生物组分2、环境组分 ? 5. 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分别有哪些?

? 答:结构:1、农业生态系统的组分结构 2、农业生态系统的时空结构 3、农业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流、价值流、 ? 6.农业生态系统有那些特点?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答:区别: ? 1、农业生态系统生物构成不同于自然生态系统 2、农业生态系统的环境条件不同于自然生态系统 ? 3、农业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不同于自然生态系统 ? 4、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机制不同于自然生态系统 ? 5、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特点不同于自然生态系统 ? 6、农业生态系统的开放程度高于自然生态系统 ? 7、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特征不同于自然生态系统 ? 8、农业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特点不同于自然生态系统 ? 9、农业生态系统的环境条件服从的规律不同于自然生态系统

计算机系统结构发展历程及未来展望

计算机系统结构发展历程及未来展望 一、计算机体系结构 什么是体系结构 经典的关于“计算机体系结构(computer Architecture)”的定义是1964年C.M.Amdahl在介绍IBM360系统时提出的,其具体描述为“计算机体系结构是程序员所看到的计算机的属性,即概念性结构与功能特性” 。 按照计算机系统的多级层次结构,不同级程序员所看到的计算机具有不同的属性。一般来说,低级机器的属性对于高层机器程序员基本是透明的,通常所说的计算机体系结构主要指机器语言级机器的系统结构。计算机体系结构就是适当地组织在一起的一系列系统元素的集合,这些系统元素互相配合、相互协作,通过对信息的处理而完成预先定义的目标。通常包含的系统元素有: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硬件、人员、数据库、文档和过程。其中,软件是程序、数据库和相关文档的集合,用于实现所需要的逻辑方法、过程或控制;硬件是提供计算能力的电子设备和提供外部世界功能的电子机械设备(例如传感器、马达、水泵等);人员是硬件和软件的用户和操作者;数据库是通过软件访问的大型的、有组织的信息集合;文档是描述系统使用方法的手册、表格、图形及其他描述性信息;过程是一系列步骤,它们定义了每个系统元素的特定使用方法或系统驻留的过程性语境。 体系结构原理 计算机体系结构解决的是计算机系统在总体上、功能上需要解决的问题,它和计算机组成、计算机实现是不同的概念。一种体系结构可能有多种组成,一种组成也可能有多种物理实现。 计算机系统结构的逻辑实现,包括机器内部数据流和控制流的组成以及逻辑设计等。其目标是合理地把各种部件、设备组成计算机,以实现特定的系统结构,同时满足所希望达到的性能价格比。一般而言,计算机组成研究的范围包括:确定数据通路的宽度、确定各种操作对功能部件的共享程度、确定专用的功能部件、确定功能部件的并行度、设计缓冲和排队策略、设计控制机构和确定采用何种可靠技术等。计算机组成的物理实现。包括处理机、主存等部件的物理结构,器件的集成度和速度,器件、模块、插件、底板的划分与连接,专用器件的设计,信号传输技术,电源、冷却及装配等技术以及相关的制造工艺和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 1·机内数据表示:硬件能直接辨识和操作的数据类型和格式 2·寻址方式:最小可寻址单位、寻址方式的种类、地址运算 3·寄存器组织:操作寄存器、变址寄存器、控制寄存器及专用寄存器的定义、数量和使用规则 4·指令系统:机器指令的操作类型、格式、指令间排序和控制机构 5·存储系统:最小编址单位、编址方式、主存容量、最大可编址空间 6·中断机构:中断类型、中断级别,以及中断响应方式等

信息系统开发是一个社会过程

信息系统开发是一个社会性过程 ——商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班 信息系统是随着系统科学、计算机科学以及现代管理科学而发展起来的。它作为一个具体的系统,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等现代信息技术,处理组织中的数据、业务、管理和决策等问题,并为组织目标服务的综合性人/机系统。在信息系统发展过程,相应的开发方法也不断发展,信息系统开发过程开始由技术过程逐渐演变为社会过程。 最初单项应用的系统不涉及太多的部门和人员,没有过多的利益冲突。这种系统的开发过程,本质上是一个技术过程。而现在更多的信息系统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这种系统的开发往往涉及多个部门,不仅人们对业务过程有不同的理解和处理方法,还可能涉及人们的利益冲突。现在的系统开发必须从规划开始,经过不同的阶段完成开发工作。这种系统的开发是有行为影响的技术过程,必须强调用户的参与。以支持上层管理决策为重点的信息系统涉及半结构、非结构的问题,系统目标、决策过程难以明确。系统开发不仅可能改变业务流程,还可能改变管理体制,甚至企业重复、改变权力关系。这种系统的开发本质是一个社会过程,需要各种参与者的协作。参与者的知识、权力、见解、利益、协作、冲突、阻力等因素是系统开发的基础。对于信息系统的成功,社会因素与技术因素同样重要,甚至影响更大。 案例一:某大型企业在1988年开始投资100万元人民币,开发了一个MIS(管理信息系统)系统,该系统采用美国某公司的小型计算机,由一个计算机研究所负责开发,到1990年开发完毕。但该系统操作使用比较繁琐,需要用户花费很多时间来熟悉使用。而企业从领导到一般职工,多数人对学习使用该系统感到困难而没有兴趣。由于大家都不会使用该系统,结果被弃置不用,到1991年,该系统即告报废。企业于1年后换了领导班子,决定开发第2个MIS 系统,这次采用了微机局域网结构,系统虽然容易使用了,但该公司四个业务部门有三个认为使用该系统对他们没有什么直接用处,结果只有一个业务部门使用。到1995年该系统也中止了。1996年,该公司又投资800万元,开始建设第3代MIS。这次公司采用了 Sybase+Powerbuilder的最新技术,由某计算机研究所担任开发,并由一名计算机技术权威挂帅,从技术上来保证项目的实施。但整个系统的引进需改变企业原有的组织结构,这就存在包括工作流程应如何设计、企业内部如何协作的一系列问题。由于事先未进行认真细致的研究,开发仍在盲目状态下进行,1 年后开始试运行一些子系统。但是,由于系统内各部门的衔接难于满足系统的要求,部门对新系统的要求难以适应,而企业财务、人事部门在系统几近完工时接到了上级的指示,按上级统一要求建立财务、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结果到1998年,该系统还没有验收就中途下马了。 案例二:某化工厂是一个只有500人的小型企业,为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1990年决定与某大学合作开发管理信息系统。委托单位进行了可行性分析,认为该厂技术力量薄弱且管理人员对计算机应用缺乏认识,思想上阻力较大,根据企业的条件还不适于立即开始MIS 的全面开发,可先研制一些子系统。但是,厂长决定马上开始中等规模的MIS 开发,他认为,做个试验,即使失败也没有关系,于是开发工作在1991年1月就全面上马了。首先是系统调研、人员培训、规划了MIS的总体方案,并购置了以太局域网软件和五台IBM- PC 机。整个MIS由生产管理、供销及仓库管理、成本管理、综合统计和网络公用数据库等五个子系统组成。系统开始正式运行后获得了上级领导和兄弟企业的好评。此时企业环境却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厂长奉命调离,新上任的厂长认为计算机无太大用处,对MIS不予关心;二是开发人员移交后撤离,技术问题时有发生;三是由于市场变化,整个工厂效益急剧下滑,无暇顾及MIS的问题,掌握了主要维护技术的人员也调离工厂,整个MIS陷入瘫痪状态,最后

实验二-农业生态系统的能流分析

实验二农业生态系统的能流分析 一、目的意义 1.学会农业生态系统投入能结构和产出能效率分析和计算,分析各种能量流之间的关系; 2.从能量角度评价系统的基本情况,为改善系统投入能结构和建立新的农业生态系统提供依据; 3.了解常用的能流分析方法:统计分析法、输入—输出法和过程分析法等。 二、实验性质和学时 1. 实验性质:必修 2. 实验学时:3学时 三、方法和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和系统的边界 根据研究目的不同,农业生态系统的研究对象可以是单独的一个农田系统、林木系统、畜禽系统或鱼塘系统。也可以是一个由作物、畜禽、林木、桑园、茶园、果园、鱼塘等亚系统构成的完整的农业生态系统。系统的边界可以是国家、省、地、县、乡、村的自然疆界(道路、田埂、沟渠、河流、分水岭等),或者是占有的田地、山场和边界,进入边界的能量和物质统称为输入,移出边界的物质和能量称为输出。 2.确定系统的组成成分及相互关系 (1)明确系统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包括各种大田作物、蔬菜、桑树、果树、竹木、水草、野草等。消费者包括牛、羊、猪、兔、鸡、鸭、鹅、蚕、蜂、鱼类等,分解者主要是存在于土壤、有机肥、塘泥、河泥中的微小生物,以及可用于食物生产的食用菌类等。在划分组分(即亚系统)时,根据研究工作的要求,可粗可细。例如,生产者组分可以把性质相近的并在一起,如农作物、林果木和草类分别划分为三个组分。

(2)在组分确立后,分别确定各亚系统的输入和输出项目 对于生产者亚系统的输入,包括太阳辐射能和燃油、电力、农业机械、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各种工业辅助能以及人畜力、秸秆、有机肥料等可再生生物能;输出则包括主要目的产品—粮食和收获的秸杆等。 对于畜牧业亚系统来说,输入部分有饲料、饲草、畜牧机械、管理畜牧的人工、畜舍和棚圈等建筑物形式的能量输入部分;其输出部分则有肉、奶、蛋、皮、毛等畜产品以及畜力和粪便等。在各亚系统中,有对系统外部的输出,也有其它系统的输出。例如,作物亚系统的粮食和秸秆输出,通常可作为畜牧亚系统的饲料输入。畜牧业系统的畜力和粪便输出,可做为作物亚系统的动力和肥料输入。3.搜集资料,确定各种实物的流量或输入、输出量 (1)详细测定和记录(试验);(2)统计资料;(3)实地调查,抽样调查;(4)间接估算(如畜禽饲料、粪便、人粪尿、秸秆等的数量) 4.将各种不同质的实物流量转换为能流量 系统的实物流量计量单位各不相同,只有将它们转换为统一的计量单位—能量之后,才能进行比较分析。各种实物的折能系数除实测外,在实践中多数是依据不同学者的研究结果,制定折能系数表,以便于根据不同类型的能量折算标准进行换算。 5.绘出能流图* 将农业生态系统各亚系统输入、输出及其相互流动的能量确定后,即可绘制能流图。目前应用最普遍的是著名的生态家Odum(1967、1972)的能流符号图(课本)。 用这些符号按能量流动过程编绘出设计区的能流图,就可以比较直观地看出设计区能量流动合理与否。 6.对所得的结果进行分析 通过所计算的结果和综合能流图,进一步对农业生态系统进行综合分析。分析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确定该系统总能量输入水平及各种输入能量占总输入能量的比例 总能量输入是指从所研究的系统或亚系统外输入到该系统或亚系统中的各能量流的总和,通常为太阳能以外的各种辅助能的总量。各种能量输入占总能量

过程感知信息系统中过程的动态演化

软件学报ISSN 1000-9825, CODEN RUXUEW E-mail: jos@https://www.360docs.net/doc/e24616580.html, Journal of Software,2011,22(3):417?438 [doi: 10.3724/SP.J.1001.2011.03962] https://www.360docs.net/doc/e24616580.html, +86-10-62562563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版权所有. Tel/Fax: ? 过程感知信息系统中过程的动态演化 宋巍1,2+, 马晓星1, 胡昊1, 吕建1 1(计算机软件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江苏南京 210093) 2(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南京 210094) Dynamic Evolution of Processes in Process-Aware Information Systems SONG Wei1,2+, MA Xiao-Xing1, HU Hao1, Lü Jian1 1(State Key Laboratory for Novel Software Technology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3, China) 2(Institute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njing 210094, China) + 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 wsong@https://www.360docs.net/doc/e24616580.html, Song W, Ma XX, Hu H, Lü J. Dynamic evolution of processes in process-aware information systems. Journal of Software, 2011,22(3):417?438. https://www.360docs.net/doc/e24616580.html,/1000-9825/3962.htm Abstract: Supporting the evolution of process model at run-time stage and propagating the changes of process model to the active process instances are fundamental requirements for any flexible process-aware information systems (PAIS). Instance migration is regarded as the mainstream technique that deals with the dynamic evolution of process-aware information systems. By using this technique, active process instances are migrated to the modified process model, so that they can benefit from the optimization process. The challenges are 1) to guarantee that the process instances can be correctly migrated to the modified process model; 2) to efficiently check whether the process instances can be migrated. From this view, this paper surveys the state-of-the-art dynamic evolution of processes in PAIS. Finally, some potential research directions on evolution of processes are proposed for future references. Key words: process-aware information system; process model; dynamic evolution; process instance migration; correctness; high efficiency 摘要: 支持过程模型的动态修改并将过程模型的修改传播到当前正在运行的过程实例上,是柔性过程感知信息 系统的基本要求.过程实例迁移是应对过程感知信息系统中过程动态演化的主流技术途径,它将尚未执行结束的过 程实例动态地迁移到修改后的过程模型上继续执行,从而使得这些过程实例可以享受到过程优化带来的便利.过程 实例迁移的挑战在于保证过程实例迁移的正确性以及过程实例迁移检验的高效性,以此为切入点,综述了过程感知 信息系统中过程动态演化技术的研究进展.最后,展望了过程演化技术未来应当关注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过程感知信息系统;过程模型;动态演化;过程实例迁移;正确性;高效性 中图法分类号: TP311文献标识码: A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736015, 60973044, 61003019);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2009CB320702); 国家高技 术研究发展计划(863)(2009AA01Z117); 核高基重大专项(2009ZX01043-001-06) 收稿时间: 2010-04-22; 修改时间: 2010-06-10; 定稿时间: 2010-11-03 CNKI网络优先出版: 2010-12-08 15:17, https://www.360docs.net/doc/e24616580.html,/kcms/detail/11.2560.TP.20101208.1517.000.html

Web应用系统架构演进过程

1 系统架构演化历程 -- 初始阶段架构 初始阶段的小型系统,其特征表现为应用程序、数据库、文件等所有的资源都部署在一台服务器上,我们通俗称为LAMP架构。 特征: 应用程序、数据库、文件等所有的资源都在一台服务器上。 描述: 通常服务器操作系统使用Linux,应用程序使用PHP开发,然后部署在Apache上,数据库使用MySQL,汇集各种免费开源软件以及一台廉价服务器就可以开始系统的发展之路了。 2 系统架构演化历程 -- 应用服务和数据服务分离

好景不长,发现随着系统访问量的增加,Web应用服务器器的压力在高峰期会上升到比较高,这个时候开始考虑增加一台Web应用服务器提供系统的访问效率。 特征: 应用程序、数据库、文件分别部署在独立的资源上。 描述: 数据量增加,单台服务器性能及存储空间不足,需要将应用和数据分离,并发处理能力和数据存储空间得到了很大改善。 3 系统架构演化历程 -- 使用缓存改善性能标题

特征: 数据库中访问较集中的一小部分数据存储在缓存服务器中,减少数据库的访问次数,降低数据库的访问压力。 描述: 1. 系统访问特点遵循二八定律,即80%的业务访问集中在20%的数据上; 2. 缓存分为本地缓存和远程分布式缓存,本地缓存访问速度更快但缓存数据量有限,同时存在与应用程序争用内存的情况。 4 系统架构演化历程 -- 使用应用服务器集群

在对应用系统做完分库分表工作后,数据库上的压力已经降到比较低了,又开始过着每天看着访问量暴增的幸福生活了,突然有一天,发现系统的访问又开始有变慢的趋势了,这个时候首先查看数据库,压力一切正常,之后查看Web Server,发现Apache阻塞了很多的请求,而应用服务器对每个请求也是比较快的,发现问题是由于请求数太高导致需要排队等待,响应速度变慢。 特征: 多台服务器通过负载均衡同时向外部提供服务,解决单台服务器处理能力和存储空间上限的问题。 描述: 1. 使用集群是系统解决高并发、海量数据问题的常用手段。 2. 通过向集群中追加资源,提升系统的并发处理能力,使得服务器的负载压力不再成为整个系统的瓶颈。 5 系统架构演化历程 -- 数据库读写分离

一线互联网智能推荐系统架构演进

一线互联网智能推荐系统架构演进 作者:fisherman,时任推荐部门推荐系统负责人,负责推荐部门的架构设计及相关研发工作。Davidxiaozhi,时任推荐部门推荐系统架构师,负责推荐系统的架构设计和系统升级。来自:《决战618:探秘京东技术取胜之道》零,题记在电商领域,推荐的价值在于挖掘用户潜在购买需求,缩短用户到商品的距离,提升用户的购物体验。 京东推荐的演进史是绚丽多彩的。京东的推荐起步于2012年,当时的推荐产品甚至是基于规则匹配做的。整个推荐产品线组合就像一个个松散的原始部落一样,部落与部落之前没有任何工程、算法的交集。2013年,国内大数据时代到来,一方面如果做的事情与大数据不沾边,都显得自己水平不够,另外一方面京东业务在这一年开始飞速发展,所以传统的方式已经跟不上业务的发展了,为此推荐团队专门设计了新的推荐系统。随着业务的快速发展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到来,多屏(京东App、京东PC商城、M站、微信手Q等)互通,推荐类型从传统的商品推荐,逐步扩展到其他类型的推荐,如活动、分类、优惠券、楼层、入口图、文章、清单、好货等。个性化推荐业务需求比较强烈,基于大数据和个性化推荐算法,实现向不同用户展示不同内容的效果。为此,团队于2015年底再次升级推荐系统。2016年618期间,个

性化推荐大放异彩,特别是团队开创的“智能卖场”,实现了 活动会场的个性化分发,不仅带来GMV的明显提升,也大幅降低了人工成本,大大提高了流量效率和用户体验,从而达到商家和用户双赢,此产品获得了2016年度的集团优秀 产品。为了更好地支撑多种个性化场景推荐业务,推荐系统一直在迭代优化升级,未来将朝着“满屏皆智能推荐”的方向 发展。一、推荐产品用户从产生购买意向,到经历购买决策,直至最后下单的整个过程,在任何一个购物链路上的节点,推荐产品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用户决策。1.1、推荐产品发展过程推荐产品发展历程主要经历了几个阶段(图1),由简单的关联推荐过程到个性化推荐,逐步过渡到场景智能推荐。从相关、相似的产品推荐过渡到多特征、多维度、用户实时行为、结合用户场景进行的全方位智能推荐。图1 推荐产品发展历程1.2、多屏多类型产品形态多类型主要指推荐类 型覆盖到多种类型,如商品、活动、分类、优惠券、楼层、入口图、文章、清单、好货等。在移动互联时代,多屏场景非常普遍,整合用户在多屏的信息,能使个性化推荐更精准。多屏整合的背后技术是通过前端埋点,用户行为触发埋点事件,通过点击流系统进行多屏的行为信息收集。这些行为数据通过实时流计算平台来计算用户的兴趣偏好,从而根据用户兴趣偏好对推荐结果进行重排序,达到个性化推荐的效果。京东多屏终端如图2所示。图2 京东多屏终端二、推荐系

农业生态学_在线作业ABCD

农业生态学_在线作业_A 一单项选择题 1. 1929年意大利的()教授正式开设农业生态学课程并正式出版农业生态学一书。 (5.0 分) a 林德曼 b 阿兹齐 c 奥德姆 d 海克尔 2. 种群增长模型中K代表()。 (5.0 分) a 环境容纳量 b 种群数目 c 增长率 d 瞬时增长率 3. 蚯蚓→鸡→狼→虎这一食物链属于()。 (5.0 分) a 混合食物链 b 捕食食物链 c 草食食物链 d 腐食食物链 4. 下列()是短日照植物。 (5.0 分) a 玉米 b 燕麦 c 小麦

d 油菜 二多项选择题 1. 农业生态学的知识可应用于()。 (5.0 分) 农业发展生态化决策 农业区划; 农业生态系统评价 农业资源、环境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农业生态系统调控与设计; 2. 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包括以下哪几项?() (5.0 分) 生态系统的整体性 生态系统具有层次性 生态系统具有特定的边界 生态系统是完全自我封闭的系统 3. 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特点包括()。 (5.0 分) 系统内部养分的库存量较低,但流量大,周转快 养分供求同步机制较弱 农业生态系统有较高的养分输出率与输入率 农业生态系统的养分保持能力较强,流失率低 4. 有些动物会成为濒危动物主要是由于()。 (5.0 分) 食物短缺不足以维持种群的存活需要 没有足够的栖息条件

不能适应已经改变的环境 种群数量低于正常增长所需的遗传多样性 5. 植物成群分布的原因是()。 (5.0 分) 微域差异 天然障碍 繁殖特性 动物及人为活动 6. 生态交错带一般具有()特点。 (5.0 分) 边缘效应 环境因子组合多样性 生态类型相对简单 环境多变性 生态系统干扰大,稳定性差 三判断题 1. 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具有相同的基本特征,同样受自然规律的支配。() (5.0 分) a TRUE b FALSE 2. 动物成群分布原因主要是局部生境差异和配偶和生殖的结果。()(5.0 分) a TRUE b FALSE 3. 种群调节可分为密度调节和非密度调节。()

信息系统演变过程

信息系统演变过程 在企业或组织中信息系统担当的角色在不断的改变扩张。不计较分类的严格性,其演变有以下过程: 1.1950--1960 年数据处理系统 电子数据处理( Electronic Data Processing,EDP ) 业务处理( Transaction Processing,TP ) 记录保存( Record Keeping ) 传统的簿记应用。 2.1960--1970 年管理报告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狭义) 管理报告系统( Management Repeorting Systems,MRS ) 信息管理系 统(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s,IMS ) 3.1970--1980 年决策支持系统 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 Support Systems,DSS) 管理支持系统( Management Support Systems,MSS) 4.1980--1990 年战略和终端用户支持系统 终端用户运算系统( End-User Computeing Systems,EUCS ) 主管信 息系统(Exective Information Systems,EIS) 主管支持系统 (Exective Support Systems,ESS) 专家系统( Expert Systems,ES) 战略信息系统( Strategic Information Systems,SIS ) 以上这么多名词是根据出现的前后顺序列出的,它可以算分类的一维,就是时间维,但是按照其它概念的分类来说,它的概念是混乱的。分类应当根据一定的原则,一种原则形成分类空间中的一维,沿着这些维构分类空间中的一个坐标系,其概念是由浅入深,而且是不相交的。分类空间中的坐标系应当是正交的,即每一 维是独立的。根据这个原则我们在下面讨论一下应用分类。

第一章 信息时代的管理信息系统

第一章信息时代的管理信息系统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is a new kind of society in which information becomes the main product or essential to other products. It is seen as successor to industrial society. Some concepts related to information society are information industry,information economy and information society standard.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is the product of information society development,and it has developed three stages,Electronic data processing system,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and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Every stage has its own special characteristics. Management is the process of setting and getting activities completed efficiently through the execution of five basic management functions: planning,organizing,staffing,directing,and controlling; The variation of management environmen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one of the crucial recourses to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Its development obviously affect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from various angles. 第一节信息社会与管理信息系统 一、信息社会及其特点 ㈠信息社会的提出 人类社会的文明历程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再到信息社会。信息社会是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新型社会。信息社会一词最早由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提出,1959年贝尔在奥地利的萨尔茨堡提出“后工业化社会”的概念(即信息社会),阐述了美国经济已完成从商品生产为主到提供服务为主的转变,指出1956年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白领工人数量超过蓝领工人,标志着美国工业社会结束和后工业社会的开始。1979年贝尔又发表《信息社会》一书,提出信息社会是以微电子学为基础的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的结果,将对经济发展、社会交往方式、创造知识和获取知识方式、以及人类从事行业和工作特点等产生决定性的意义。现在,信息社会越来越引起各国的重视,许多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和信息技术方面的优势抢先构建信息社会。1993美国推出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行动计划(NII),即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更推动和加快了各国信息社会的进程。 ㈡信息社会的特征 信息社会,又称信息化社会。在以往的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中,物质、能量是社会的主要资源,人们所从事的是物质生产,虽然在生产过程中也会产生许多信息,但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利用,信息起到的作用也相当有限。而在信息社会中,信息则成为主要社会资源,其地位在物质与能量之上,发挥的作用远远地超出物质和能量。伴随着科技发展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以信息为主导的经济活

农业生态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个2分) 1.生态型 2.农业生态学 3.物质循环 4.能量转移 5.生态位 6.生境 7. 生活型 8.生物多样性 9.生态农业10.周转率11.趋同适应12.食物链13.生态平衡 14.营养结构15.生态金字塔16.生物学放大作用17.五大生态危机18.边缘效应19.耐性定律20.种群 二、简答题(每题5分) 1. 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 2. 农业生态系统的辅助能的类型及意义。 3. C、N、P和水循环的特点。 4. 提高处级生产力和次级生产力的途径。 5. r选择和k选择。 6. 简述种群的数量特征。 7. 群落内生物个体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8. 简述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规律。 三、论述题(任选2题,每题10分) 1. 什么是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如何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

2. 什么是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为什么要调整和如何调整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 3. 你认为农业生态学应包括那些内容?请你设计一个农业生态学课程内容体系。 教学班号学号姓名专业级班题号满分得分阅卷人审核人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合计 一、给出下列英文短语的中文意思并定义或解释(每个2分,共40分)

19.Food chain 20. Pollution 二、简答题(每题6分,共36分) 1. 什么是生态平衡,生态平衡失调的标志体现在那几个方面? 2. 3. 简述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4. 简述生物种群间的相互关系。 5. 简述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和作用。 6. 简述农业生态系统中林业与农业的关系。 三、论述题(24分) 1.试比较自然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10分) 2.根据农业生态系统中C、N、P和水循环的意义和特点,分析目前人们在调控物质循环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14分) 山东农业大学考试专用 第3 页,共13 页 《农业生态学》试卷(B卷;课程代码:1400360 ) 考试方式闭卷考试时长100 分钟教学班号学号姓名专业级班题号满分得分阅卷人审核人 一

管理信息系统MIS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1.信息、物质和能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资源。 2.信息是信号、符号或消息所表示的内容,用以消除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不确定性,并实现 对系统的控制。 3.三个层次:A、信息是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的特征的反映;B、信息是可以通讯的;C、信 息形成知识。 4.信息与数据:信息是经过加工后的数据,它对接受者的行为能产生影响,它对接收者的 决策具有价值。 5.信息的属性:A、事实性;B、增值性(指人们通过利用信息,可以获得收益);C、不完 全性(由于不完全的原因的限制,在市场中交易的双方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不同企业掌握的信息的程度各有不同:a、信息的不完全性;b、信息的不对称性);D、时效性(信息滞后于数据;信息的滞后时间=信息的间隔时间+信息的加工时间);E、等级性 重点: 【等级性:管理是分等级的,不同等级的管理要求不同的信息,因而信息也是分等级的。管理一般分为高中低三层,信息对应的分为战略级、战术级、作业级。 结构化生命周期法(概念含义,各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内容) *****生命周期(life cycle): 生命周期指信息系统在设计、开发及使用的过程中,随着其系统生存环境的发展、变化,需要不断维护、修改,当它不再适应的时候就被淘汰,就要由新系统代替老系统,形成一个系统的从生到死再到生的周期循环。 用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开发一个系统,将整个开发过程划分为无非首位相连接的阶段,一般称之为系统开发的生命周期。所谓生命周期法,就是按照管理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的概念,严格的按照为系统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规定的步骤去开发系统。 (1)系统规划阶段,工作就是根据用户的系统开发请求,初步调查,明确问题, 然后进行可行性研究。(得出系统规划报告) (2)系统分析阶段,任务是:分析业务流程;分析数据与数据流程;分析功能与数据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方案。(系统分析报告) (3)系统设计阶段,任务是:总体结构设计;代码设计;数据库/文件设计;输入/输出设计;模块结构与功能设计。与此同时根据总体设计的要求设置原装设备,最终给出系统实施方案。(系统设计报告) (4)系统实施阶段,任务是:同时进行编程(或者是选择ERP产品,根据系统分析和设计的要求,进行本地化二次开发);人员培训;数据准备。然后投入试运行。 (5)系统运行阶段,任务是:同时进行系统的日常运行管理、评价、监理审计三部分工作。然后分析运行结果,如果运行结果良好,则送管理部门指导生产经营活动;如果有点问题,则要对系统进行修改、维护或者是局部调整;如果出现了不可调和的大问题,则用户将会进一步提出开发新系统的要求,这标志着老系统生命的结束,新系统的诞生。 信息系统规划:诺兰六阶段模型对信息系统开发的指导意义 *****信息系统发展的诺兰模型 (1)概念:把计算机应用到一个单位(企业、部门)的管理中去,一般要经历从初装到成熟的成长过程。 (2)阶段:1、初装阶段:指单位或组织购置第一台计算机并初步开发管理应用程序。 2、蔓延阶段:随着计算机应用初见成效,信息系统从少数部门扩散到多数 部门,开发了大量的应用程序。事务处理效率提高;数据处理能力发展迅速;数据冗余、不

计算机系统结构发展历程及未来展望

计算机系统结构发展历程及未来展望一、计算机体系结构 什么是体系结构 经典的关于“计算机体系结构(computer A 按照计算机系统的多级层次结构,不同级程序员所看到的计算机具有不同的属性。一般来说,低级机器的属性对于高层机器程序员基本是透明的,通常所说的计算机体系结构主要指机器语言级机器的系统结构。计算机体系结构就是适当地组织在一起的一系列系统元素的集合,这些系统元素互相配合、相互协作,通过对信息的处理而完成预先定义的目标。通常包含的系统元素有: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硬件、人员、数据库、文档和过程。其中,软件是程序、数据库和相关文档的集合,用于实现所需要的逻辑方法、过程或控制;硬件是提供计算能力的电子设备和提供外部世界功能的电子机械设备(例如传感器、马达、水泵等);人员是硬件和软件的用户和操作者;数据库是通过软件访问的大型的、有组织的信息集合;文档是描述系统使用方法的手册、表格、图形及其他描述性信息;过程是一系列步骤,它们定义了每个系统元素的特定使用方法或系统驻留的过程性语境。 体系结构原理 计算机体系结构解决的是计算机系统在总体上、功能上需要解决的问题,它和计算机组成、计算机实现是不同的概念。一种体系结构可能有多种组成,一种组成也可能有多种物理实现。 计算机系统结构的逻辑实现,包括机器内部数据流和控制流的组成以及逻辑设计等。其目标是合理地把各种部件、设备组成计算机,以实现特定的系统结构,同时满足所希望达到的性能价格比。一般而言,计算机组成研究的范围包括:确定数据通路的宽度、确定各种操作对功能部件的共享程度、确定专用的功能部件、确定功能部件的并行度、设计缓冲和排队策略、设计控制机构和确定采用何种可靠技术等。计算机组成的物理实现。包括处理机、主存等部件的物理结构,器件的集成度和速度,器件、模块、插件、底板的划分与连接,专用器件的设计,信号传输技术,电源、冷却及装配等技术以及相关的制造工艺和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 1·机内数据表示:硬件能直接辨识和操作的数据类型和格式 2·寻址方式:最小可寻址单位、寻址方式的种类、地址运算 3·寄存器组织:操作寄存器、变址寄存器、控制寄存器及专用寄存器的定义、数量和使用规则4·指令系统:机器指令的操作类型、格式、指令间排序和控制机构 5·存储系统:最小编址单位、编址方式、主存容量、最大可编址空间 6·中断机构:中断类型、中断级别,以及中断响应方式等 7·输入输出结构:输入输出的连接方式、处理机/存储器与输入输出设备间的数据交换方式、数据交换过程的控制 8·信息保护:信息保护方式、硬件信息保护机制。 根据指令流、数据流进行分类

支付系统技术架构演进

支付系统技术架构演进

目录 1、概述 (3) 2、支付系统2.0详解 (5) 2.1 交易核心 (6) 2.2 支付核心 (9) 2.3 渠道网关 (11) 2.4 资金核算体系 (12) 3、统一平台业务上下文 (13)

1、概述 在1.0 的支付系统中,我们遇到了诸多问题。痛定思痛,我们决心对支付系统做一次架构升级。那么,怎么去做支付系统的架构升级呢?我们从两个方面来进行架构升级梳理: ?巨大的单体应用必须要拆分,在拆分之前,需要确定业务、系统边界,并对支付业务进行建模。 ?构建完整的资金核算体系,以能够清晰地知晓各类业务的流水、收入、支出等。 ?支付系统 2.0 - 拆分系统边界 拆分单体应用之前,从三个维度对边界进行拆分: ?基于业务,拆分为面向支付业务和面向资金核算两套体系。 ?基于场景,例如依据支付流程等进行拆分。 ?基于技术实现,例如出于对系统的性能等考虑拆分。 我们将支付系统中的核心系统拆分为收银台、交易核心、支付核心、渠道网关、账务系

统、会计系统、清算系统、合规系统等。如图14.4 所示的是核心支付链路流程示意图。 得益于蘑菇街强大的基础平台及中间件系统,比如RPC 服务框架Tesla、数据库中间件Raptor、可靠的消息中间件Corgi、数据库事件变更中间件Pigeon、数据配置推送平台Metabase 及分布式缓存KVStore 等,我们在2015 年第四个季度对支付系统做了整体的服务化拆分,拆分后的架构如图14.5 所示。

下面大致介绍一下各系统的功能: ?面向支付业务,可拆分为收银台、交易核心、支付核心、渠道网关。 ?面向资金核算,可拆分为会计系统、账务系统、清算系统、合规系统。 ?其他基础服务的拆分,比如支付会员服务、支付风控和对账系统等。 2、支付系统2.0详解 以上讲述了支付系统2.0 的整体架构,接下来对各个核心系统的拆分和实现进行具体介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