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地名标准化语文标准的原则问题-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

试论地名标准化语文标准的原则问题-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
试论地名标准化语文标准的原则问题-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

[收稿日期]2002-02-01

[作者简介]李运富,男,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主要从事汉语言文字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试论地名标准化“语文标准”

的原则问题李运富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北京 100875)

[摘要]地名标准化包括政治标准和语文标准。地名的语文标准主要指命名取

义、用字和读音要符合语言文字的规律和规范。本文以目前正在开展的“全国政区名

称用字读音审定工作”为出发点,系统论述了地名语文标准的性质、内容和特点,提出

并阐释了地名语文标准的六大原则:理据性原则、区别性原则、同一性原则、规范性原

则、简易性原则、习惯性原则。

[关键词]地名标准化;语文标准;用字与读音;原则

[中图分类号]H1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5397(2002)022*******

Preliminaries on the Principles on Literate

Standard of Toponym Standardization

Li Yunf u

Abstract :T oponym standardization should meet both political and literate standards.

Literate standard of toponym indicates that the w ord meanings ,character selection and term

pronunciations should con form to the rules and norms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characters.

Based on “the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m ovement for selecting characters and pronunciations

of national region names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essence ,conten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liter 2

ate standard of toponym and then illustrates its six principles ,including theorization ,distin 2

guishability ,consistence ,normalization ,concision and habitualness.

K eyw ords :toponym standardization ;literate standard ;selecting characters and pronunci 2

ation ;principle

所谓“地名”,包括自然地理实体名称,行政区划名称,居民地名称,各专业部门使用的具有

2002年5月

第2期语言文字应用Applied Linguistics May ,2002N o.2

地名意义的台、站、港、场等名称。我国政府非常重视地名工作,先后制定和颁发了一系列有关地名的法规和文件,其目标是要实现地名国家标准化,即“一个地名的读音和书写要符合正字

正音的规定,含义健康,命名、更名要履行法定的批准手续”。①为了这个目标,我国地名工作者

和语言文字工作者进行了长期的合作和艰苦的努力,在地名普查、编纂、建档、管理、设标、科研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果,奠定了我国地名标准化的坚实基础。

但是,我国的地名现状离“标准化”要求还有相当的差距,例如“难写难认的生僻汉字、因地而异的地方读音以及一音多写的少数民族语地名译音用字,不仅妨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正常交流,而且给邮政电讯、测绘制图、交通运输、出版印刷、计算机信息处理等领域造成了诸多

不便”。②为此,有关部门又作出了新的部署,计划从2000年起,“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分期分批对全国各类地名的用字读音进行审定,随之制定、公布地名方面系列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全面

推动新时期的地名标准化进程”。③作为这个计划的第一步,2000年4月25日,

“两部一委”(民政部、教育部和国家语委)联合发出了《关于开展全国政区名称用字读音审定工作的通知》,全国展开了乡镇、县地、省市政区名称的调查和逐级填报审定。出于慎重和负责,“全国地名用字读音审定委员会”在开始国家级审定之前邀集部分地名工作者和语言文字专家就“全国政区名称用字读音审定工作国家级审定原则”进行讨论。笔者有幸参加了讨论,现结合讨论会上的发言,把一些看法和认识整理发表,供有关部门领导、地名工作者和语言文字工作者讨论参考。

先谈几点总体的认识。

第一,全国政区名称用字读音的审定原则必须站在地名标准化的高度来制定。“地名标准化”包括政治标准和语文标准两个方面,其语文标准实际上主要是用字和读音的标准。具体的标准化工作可以分步安排,例如目前只审定政区名称的用字和读音,但作为国家标准来颁布或遵照执行的语文方面的审定原则应该是宏观的、系统的、科学的、统一的,而不宜分割为“政区名称审定原则”“自然地名审定原则”“居民地名审定原则”“地名命名更名审定原则”等。事实上地名标准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命名、更名、标名以及各类地名的用字和读音等各个方面都互有联系,如果政区名称的审定原则跟别的地名审定原则不是一个,互有抵触,那就会惹出许多麻烦。所以,我们建议无论先审定哪一部分,都应该首先制定出地名标准化在语文标准方面的统一原则,可以称为“地名标准化语文标准审定原则”,供各种地名审定工作共同遵守。

第二,地名的标准化,无论是命名取义,还是用字和读音,都主要是语言文字方面的问题,应该遵循语言文字的科学规律,而不能靠简单的行政命令,也不能附和政治需要或根据个别权贵的好恶来决定取舍,更不能为图工作方便省事而有意违背语言文字规律。例如陕西省的“醴泉县”,1964年被更改为“礼泉县”,就欠妥当。我们知道,“醴”为甜酒,“醴泉”指“甘甜如醴之泉”,《尚书?中候》云:“醴泉出山。”这应该就是“醴泉县”命名取义的理据。一旦改为“礼泉”,其地出“甘甜如醴之泉”这种既能揭示地理特点又能让人产生美好联想的命名之义就失去了。更重要的是,“礼泉”若取字面含义,不符合汉语的组词规律,无法成词;若认为“礼”是同音替代的通假字,实际上仍然应该按本字“醴”来理解,那也缺乏现实语言的用字根据,因为我们从未发现文献中有用“礼”代“醴”的用法。把“醴泉”改为“礼泉”,主观上是想用笔画少的同音字代替笔画多的字从而达到简化的目的,但事实上它并没有像用“后”代替“後”因而彻底废除“後”那样在现代字系中真正简掉了“醴”。“醴”不但通用于一般语言,就连地名中也还在使用,如湖南

?21? 语言文字应用2002年第2期

有“醴陵市”,四川眉山县有“醴泉河”。既然“醴”字仍然通行,“醴”“礼”二字互不相干,为什么偏偏陕西的“醴泉县”就一定要用“礼”代“醴”呢?再举一个对地名用字读音审定处理不当的例子:浙江省江山市有个“茅坂乡”,“坂”应读b ǎn ,是土坡、山坡的意思,“茅坂”的取义应指山坡上盛产茅草;同省临安市还有个“横畈镇”,“畈”当读f àn ,是田亩成片的意思,

“秋收满畈稻谷香”即用此义,“横畈”应取义于成片横向排列的田亩。可见“茅坂”与“横畈”各自的取义、用字、读音都不相同,原本没有什么关系,但当地人把音给读错了,“茅坂”的“坂”读成f àn ,“横畈”的“畈”读成b ǎn ,对这种情况,审定时只要建议当地把读音改正就行了。可据说浙江省在审定时却提出:“这两个地名要么对调改字,要么对调改音。”结果“两地政府接到我们反馈的意见,重新研究、申报:江山市愿意改字———将‘坂’改为‘畈’,临安市同意改音———将‘b ǎn ’改为‘f àn ’,

从而理顺了两个地名的用字、读音。”④其实这两个地名是不能“对调改字”的,对调改成“茅畈”

和“横坂”还能成义吗?即使成义,那还是原义吗?现在一个改字一个改音,结果都成了“畈f àn ”,这对“横畈镇”来说倒是“言归正传”了,而“茅畈”不管怎么读音,都不是原来的“茅坂”了。让山坡上的茅草长满成片的田畴,原“茅坂乡”的人们真的愿意接受吗?

第三,地名的语文标准具有自身的特殊要求,其组词习惯、用字和读音的规范等,都不宜生搬硬套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标准。因为地名具有语言含义和实际所指双重内容,其语言含义往往跟通用语言文字相应,而其实际所指属于专指,不是以通用语言文字系统为根据的。许多地名用字甚至专造专用,如“邯郸”“郴”“灞”“崂”等,从不表示地名以外的意义。正是这种唯一性或单义性,决定了地名的特殊性,因而我们既要力求以通用语言文字的标准来规范地名,同时又要注意照顾地名在语文标准方面的特殊要求。例如生僻字在地名中相当多,这正是单义性要求地名在书面形式上有所区别而带来的用字现象。地名用字生僻与否,其实并不在于文字本身的形音义,而是取决于地名的影响度大小。既然如此,我们认为地名标准化不应该在生僻字上下太多工夫,生僻字不是非规范字,只要用字能很好地表达地名,生不生僻无关紧要,不熟悉地名所指,即使换用常见字,也仅仅是认识字而已,对了解地名的内涵和实际所指并没有好处,反而容易损害命名理据,削弱地名的个性和区别度,甚至影响地名主人的情感,得不偿失。主张更换地名生僻字的理由,除了生僻字难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电脑字库缺字,打印不出来。其实这个问题可以通过改善电脑字库来解决,在现有字库的基础上增补地名生僻字也好,另建地名专用字库也好,凭现在的信息处理技术都是轻而易举的事,比起随便更改地名用字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要小得多。

地名用字的特殊性还表现在“异体字”方面。“异体字”的职能兼并在通用语言文字中也是有条件的,而对具有指称唯一性的地名用字来说,条件应该更严格。一般情况下,如果“异体字”表示的地名不同(即所指不是同一对象),就应该保持各自不同的用法,不要合并。因为所指不同,其实就是不同的词、不同的字,站在地名角度看,它们的职能不同,实际上并不是异体字,因而不能兼并取代。例如在通用语言文字中,可以把“ ”和“圳”看作异体字,统一读音为zh èn ,规范字形为“圳”,读qu ǎn 时现在只写作“畎”,不再用“ ”和“圳”,于是“ ”字被淘汰。但在地名用字中,广东省有个“深圳”,浙江宁海县有个“深 ”,它们的命名取义虽然相同,而实际所指并不相同,前者是广东省属的一个市,后者是宁海县属的一个镇,所以最好是维持各自的不同用字,如果按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标准把它们都统一写作“深圳”,那就抹杀了两个地名的区别。地名中的“异体字”只有两种情况需要规范,一是指称同一对象或取义相同的通名而使用了异体字的,比如湖北的“秦家嘴”有人写作“秦家咀”,那就应该规定只写其中的一个,又

?31?2002年第2期李运富:试论地名标准化“语文标准”的原则问题

如广东一带的地名多用“凼”字,是指水边地的通名,而有的写作“ ”“ ”“ ”等,应该统一为一种写法。二是异体字虽出现于不同地名但改用规范字后不影响所指对象的,如江苏宝应县有个“ 水镇”,又有个“ 光湖乡”,前者取江水泛滥之义,后者取湖光水色浮现晃动之义,它们的实际所指不靠“ ”字来区别,而是靠整个词组特别是“水”与“光”的不同,因此把“ ”改为兼并了“ ”字职能的“泛”不会影响原地名的命名取义和实际所指,这就不必再保留异体字“ ”了。

三在对地名的语文标准有了基本认识之后,现在来谈语文标准化的具体原则。

(一)理据性原则。事物的命名除了语言的初始阶段,大都是有理据的,地名也不例外,特别是复音节地名。理据是名与实之间的桥梁,它虽然无法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但总能揭示事物与名称之间的某种联系或命名者的某种愿望。为了“名副其实”,或者通过名能了解实(包括命名者的实意),给事物命名应该讲究理据,标准的地名当然也应该理据健康而明确。原有地名可以因种种缘故而丢失理据,但新的命名或更名不应该没有理据。

地名的用字和读音要受到理据性原则的约束,即某个地名读什么音、用什么字,要根据命名取义来确定,做到形音义统一。

第一,地名用字应首选跟命名取义相关的本字或常用字,少用或不用意义无关的同音字。为此,对现有地名中具有理据价值的生僻用字不要轻易更改。如浙江省文成县有个“百丈 镇”,景宁畲族自治县有个“大 乡”,福建省也有“百丈 ”“梅花 ”等地名,“ ”都读j ì,表示瀑布的意思,虽然生僻点,但理据清晰。听说景宁畲族自治县曾申请把“ ”改为同音字“际”,而省审定委员会没有同意,我们认为浙江省的审定意见是对的。如果改为“百丈际”“大际”“梅花际”,那就毫无理据可言,而且不成辞,不符合汉语的命名习惯。地名用字不是绝对不能改换,但改换时最好能保留理据或建立新的理据,避免造成无理据。如广西“ 林县”改称“玉林县”,前者可以理解为“林木郁郁葱葱”,后者可以理解为“玉石如林”,都有理据。虽然不是生僻字,但命名取义过于粗俗的,也可以换用读音相同或相近且能组合成新理据的字,如北京把“狗尾巴胡同”改为“高义伯胡同”,把“驴屎胡同”改为“礼士胡同”,就在改字的同时赋予了新的命名理据。原理据不够明确的,也可以改换用字或读音以获得新的理据。如浙江省丽水市及市内丽阳区来自原丽水县,而丽水县系唐代由括苍县更名,后代字书都相沿把“丽”注音为l í,但为何读l í,取什么含义,都不清楚。当地政府及民政、教育(语委)、文化、旅游各部门一致要求将“丽”正音为“l ì”,取“美丽”之义,省级审定机关表示同意。这正是注重理据的表现。

第二,在一字多音多义的情况下,应据理定音,即选择跟命名取义相应的读音。现在有些多音字的地名读音被当地人误读,致使读音与义项不对应。对这种情况,审定读音时应该根据命名所取的义项加以调整,而不能认为只要普通话中有这个读音就行。浙江省制定的审定原则中有一条是:“有两种以上普通话读音、而方言读音与普通话读音之一相同的,以与方言读音相同的普通话读音为准。”⑤

这是忽略理据而图简便的办法,并不科学,因为在一个字的几个普通话读音中,“与方言读音相同的普通话读音”未必就是地名所取义项的读音。如余杭市塘栖镇的“栖”,普通话有q ī、x ī两个读音,当地读作x ī,浙江省审定时取普通话跟方言读音相同的x ī作标准音,其实读x ī时只有“忙碌”“不安定”和“孤独”的义项,这些义项跟“塘”都连不到一块,

?41? 语言文字应用2002年第2期

“塘栖”应该是栖息于池塘边的意思,这种取义应该读q ī。再如湖州市善琏镇的“琏”,字书中收有二音:一读li ǎn ,指宗庙中盛黍稷的器皿;一读li án ,是“连”的通假字,当连接讲,现代已不再用。“善琏”应该是指美好的器皿而言,因此应该读li ǎn ,可浙江省审定时却依据上述原则确定li án 为标准音,同样值得商榷。有时同一字形在不同的地名中有不同的读音,那可能是因为取义不同,义异而音异,原是合情合理的,所以不能不加考察就简单地把不同地名中的相同字形都审定为一个音。例如“堡”字,在不同地名中有三种取义,因而有三个读音:一读b ǎo ,取土城或堡垒之义,如瓦窑堡(陕西省);一读b ǔ,指有城墙的集镇或村庄,如吴堡县(陕西省)、柴沟堡(河北省);三读p ù,取驿站、客栈之义,如十里堡、四十里堡。表驿站、客栈意义的“堡”实际上是借用为“铺”字,“铺”的本义是衔门环的底座,古代客人登门造访时,往往先在门口用门环敲击底座发出声音以通知主人,所以“铺”引申表示客栈,古代路途往往每隔五里或十里就建有客栈或驿站,故常按里程命名为五里铺、十里铺等,这些驿站或客馆后来发展成为村庄或城镇,也叫“×里铺”,或借用“堡”字作“×里堡”。第三,译音地名的用字和读音没有义理可言,但有音理可据。其音理就是该地名母语的读音,因此用字和读音都要以该地名母语的语音为准,要选择跟地名母语发音相同或最接近的用字和普通话读音。否则就难以反映地名的音理,例如海南省“通什市”的“通什”属黎语译名,意指四周长满树木的田地,原音读ton z ,译名用“什”字译写z 音。但我们查字典词典,“什”字只有sh í、sh én 两种读音,很难想起z 音来。估计用“什”译z 是取“什(sh í)”的同义字“杂”

的读

音,这叫同义换读,但译音用字最好不采用这种方式。译音用字一般也不要用多音字,如果不得已用了多音字,也应该根据地名母语的发音规定其中一个相同或最接近的读音为标准音。

(二)区别性原则。

地名在一定的范围内应该是唯一的,所以必须保证每个名称都有一定的区别度。《地名管理条例》规定:“全国范围内的县、市以上名称,一个县、市内的乡、镇名称,一个城镇内的街道名称,一个乡内的村庄名称,不应重名,并避免同音。”这就是地名区别性原则的体现。地名与地名要有所区别,地名与通用词语之间也应该尽量避免混淆。

一般说来,一个名称的音节或用字越多,跟别的名称混同的机会就越少。因此为了增强区别度,首先应该尽量避免使用单音地名。避免地名单音化的方法通常有两个,一是复合理据构成多音节专名,如全国现有3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的专名都是复合名词。二是在专名后面加表示行政区划或地理地貌的通名,如“通县”“泉州”“李庄”“华山”“汉水”等。多音节的专名可以不加通名使用,而单音节的专名却必须加上通名才能使用。

在复合构词和附加通名的基础上,前人还常采用创制地名专用字的方法来增加地名的区别度。如甲骨文、金文中的许多地名用字都不同于一般用字,有的至今不能释读。到小篆字系,地名用字大都被加上“邑”旁而成为专用字,有的流传至今,如“郓”“鄞”“邙”“鄢”等。还有不少山水地名也是专字专用的,如“ ”“ ”“ ”“ ”等。这些字除了用于地名外,一般没有别的义项,区别性当然强。地名故意选用生僻字的情况也不少见,如宜昌市的“ 亭区”、江苏省

的“盱眙县”、河北省的“蠡县”等,其中的“ (xi āo )”“盱眙(x ūy í)”“蠡(l ǐ)”等字并非地名专用

字,但生僻不常见,用来表示地名一般不会跟其他用法产生混淆。在音译地名的用字中也能找到不少生僻字,甚至生造的专用字,如西藏的“贡嘎县”“噶尔县”,内蒙古的“巴彦淖尔盟”“ ”等,其实也有增强个性以便区别的用意。对于进入地名的常用字,特别是单音地名,如果要跟它的一般用法区别开来,那就只好改变读音,通常是改变声调。如“燕”一般用法读y àn ,而

?51?2002年第2期李运富:试论地名标准化“语文标准”的原则问题

自古以来“燕国、燕京、燕山”等地名读音却是y ān ;“并”一般用法读b ìn ,而山西的“并州”则读b īn 。区别性的变读音通常是唯一的,不会与同字其他义项的读音相同。

(三)同一性原则。

地名的命名取义、用字读音都不是孤立现象,不同的地名之间,甚至地名与普通词语之间往往存在某种联系。从全国范围着眼,从整个地名系统甚至语言文字系统着眼,把相互关联的地名和字词联系起来统一考虑,使得同类现象作同一处理,从而避免歧异和混乱,这就是同一性原则的要求。《地名管理条例》规定:“各专业部门使用的具有地名意义的台、站、港、场等名称,一般应与当地地名统一。”也正是从同一性原则考虑的。在以前的地名工作中,有时对这个原则有所忽略。如江西“虔南县”改“全南县”、“新喻县”改“新余县”等,除了破坏理据外,也都缺乏同一性观念,因为“虔”“喻”在普通词语中仍然存在,单独改变几个地名的用字并不能真正减轻人们的负担。地名用字的读音在没有区别价值的条件下也应该跟同义的普通语词保持一致,如安徽的“蚌埠”,“蚌”字规定读b èn ,意在保留古音;但相传“蚌埠”是因盛产河蚌而得名,而“河蚌”的“蚌”现在已念b àn 音,那么地名应该跟它保持一致,没有必要再保留古读了。

地名往往跟姓氏和古代方国名称相关,所以地名的用字和读音也应该注意跟相关姓氏和古代国名保持一致,否则也不符合同一性原则。如新疆的“ 羌县”来源于汉代西域国名,同时“ ”又是一个姓;可现在“ 羌县”被改为“若羌县”,国名、姓氏中的“ ”却没有改,这就割断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四川“酆都县”被改为“丰都县”、陕西“ 县”被改为“眉县”等也都属于这类情况。汉字中由“阝(邑)”作义符的字大都是国名、地名和姓氏的专用字,一般来说不要随便改动,如果要改,就应该把相关的地名、国名和姓氏作统一更改。用字如此,读音也应该这样。如“单”姓读sh àn ,则山东“单县”也应读sh àn ;“解”姓读xi è,则山西“解县”也应读xi è;“召”姓读sh ào ,则河南“召陵”也应读sh ào ;这些地名都是根据姓氏命名的,或者这些姓氏出于这些地名,因而它们的读音应该统一。

政区地名往往跟山水地名相关,更改用字或读音时也应该联系起来统一处理,否则就可能造成混乱或失据。例如陕西的“ 阳县”本是个古地名,《诗》曰:“在 之阳。”可见 阳县在 水的北面,是依据 水命名的。《水经注》:“去城十五里,水即 水也。”“ ”同时也作为姓氏用字。现在将“ 阳县”改为“合阳县”,就失去了跟 水、 姓的联系,因而“合阳”成为“不辞”,其中的“阳”失去“水之北”的存在依据,变得不知所云了。类似的例子如江西“鄱阳县”被改为“波阳县”,而与之相关的“鄱阳湖”却没有改;“大庾县”的得名显然来自“大庾岭”,今岭名犹在,而县名却变为“大余”了;“新淦县”应该跟“淦水”和“紫淦山”有关,而今被改为“新干县”,人们就想不起“淦水”和“紫淦山”了。这些都是缺乏同一性考虑的。

在不同的多音节地名中,个体字符没有区别指称的作用,那么从同一性原则出发,凡取义相同者用字和读音也应该相同。如浙江宁波地区的地名中有一个表示“狭窄”含义的词读音为à,用字却有“甲”“夹”“隘”的不同,“甲”“夹”显然是通假字,与本义相关的字是“隘”,所以应该

统一用“隘”(读音则要规范为ài )。又如“台”字有个常用义指四方而高的土石建筑,引申指高

出附近邻域地面的平或接近于平的地貌。取这个意义作为地名用字的很多,如“五台山”“台湾”“台安县”“台城乡”“台儿庄”等等,其中的“台”都读t ái ,而偏偏浙江省的“天台山”和据山命名的“台州市”却读t āi ,这也是没有必要的。译音地名没有取义的问题,但同一母语的不同地名中如有发音相同的部分,应该转写为同一汉字,读音也应该相同。

(四)规范性原则。

?61? 语言文字应用2002年第2期

地名大都历史悠久,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有语言和文字本身的发展演变,致使同一地名产生用字和读音的种种歧异;也难免口耳失真、望文生义、见字猜音或依音借字,从而造成种种错误。地名要标准化,必须对这些歧异和错误加以规范,包括构词规范、用字规范和读音规范。汉语的词义系统和汉字的构形系统、职能系统都是开放性的,没有一个封闭的固定的模式可供参照,规范时只能依据构词法和汉字形义联系的基本规则来权衡取舍。即命名要符合构词规范,避免出现“不辞”现象;用字要形义相关,书写要正确无误。至于读音,则有严格的普通话系统标准。地名的读音规范,包括声韵调的确定以及音节的组合,都不能超出这个范围。即使在系统范围内,具体字的读音如果出现异读(不区别意义的几种读音),也需要依据普通话的标准读音加以规范。当然制定标准读音并不意味着取消方言读音。

对地名中某些明显的用字和读音错误,应该趁普查和审定的机会,尽可能地予以更正。如上文所举将“茅坂乡”的“坂”读为f àn 、将“横畈镇”的“畈”读作b ǎn ,实际上就属于读音错误。再如前文所举将当器皿讲的“琏”读成li án 、将当居止义理解的“栖”读作x ī等,显然受到各自声符的误导,是“读半边字”所带来的后果,其实跟现代相应义项的读音不合。因形体近似而偶然

误读的情况也是存在的,如将河南“汜(s ì)水关”误读为“ (f àn )水关”,湖南“汨(m ì)罗”误读作

“汩(ǔ)罗”,四川“涪(f ú)陵”误读作“培(p éi )陵”,江西“泷(shu ān )岗”误读作“垅(l ǒn )岗”等

等。误用字形的例子也不乏见,如广东的“新 镇”(广州市)、“ 头街道”(江门市)、“双 镇”

(阳春市),其中“ ”字读ji ào ,但形体古怪,不符合汉字构形的一般规律。其实“ ”字的右部应是“窖”字之讹,原字当从“水(氵)”“窖”声,义为河道相通处。没有区别意义的异体字也需要规范,如云南有个“者 乡”,“ ”字读l ón ,应是“龙(龙)”字的异写,不能作为规范形体。前文已经提到异体字的统一问题,此从略。

地名中存在大量的方言读音和古读音,这些读音大都是历史音变造成的,不能算错误。但在普通话有相应异读的情况下,如果没有特别的需要,一般都应该取相应的普通话读音为规范读音。例如浙江舟山市“盘峙乡”“长峙乡”“虾峙镇”及岱山县“泥峙镇”的“峙”,当地都念q í;山西“繁峙县”的“峙”则念sh ì,这些“峙”的取义都是指山势耸立或对立,其标准读音都应该按普通话读zh ì。浙江平湖市有一个“乍浦镇”,“乍”字普通话里只有一个读音,那就是zh à,而当地方言念zu ó,浙江省审定委员会认为,从“乍”得声的作、昨、阼、怍、胙、祚、笮、柞等字读为zuo ,可见“乍”读zu ó有汉字基础和普通话读音依据,因而将“乍浦镇”的“乍”字读音审定为zu ó。其实这样考虑问题是不稳妥的。既然方言读音大都是古音遗存或历史音变的结果,理论上就都是有根据的,如果据此认定为规范读音,那几乎所有方言读音都可以算是规范的,如上举“峙”读作sh ì就有“侍”“恃”等字为据,甚至“坂”读f àn 、“畈”读b ǎn 也是可以不更正的,因为“饭”也读f àn ,“板”也读b ǎn ,这些字都从“反”得声,理论上说读哪个音都可以,但事实上在普通话音系中这些字都有各自固定的读音,不能随便推导出另一个读音来。同理,如果“乍”字在地名中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那就应该按普通话的标准读作zh à。

(五)简易性原则。

地名作为一定区域或实体的信息符号,要便于使用者指称、书写和理解,因而应该在符合其他原则的同时尽可能地简易。

就用字来说,生僻字固然在理据和个性方面具有优势,但难写难识常感不便,如果在理据上讲得过去,区别方面也不成问题,适当地做些简化工作也是有积极意义的。例如单音节地名没有语意搭配的限制,换用同音字后可以理解为重构了理据,一般不会造成“不辞”或无理据现

?

71?2002年第2期李运富:试论地名标准化“语文标准”的原则问题

象,所以可以在不影响区别的前提下适当简化,如陕西“葭县”改“佳县”、河南“ 县”改“浚县”等,都已得到了广泛认同;即使复音节地名,只要有理可讲,不造成“不辞”组合,也不妨用简易的同音字替换,如青海“ 源回族自治县”改“门源(山峡如门之水源)回族自治县”、新疆“和 县”改“和田(和乐的田园)县”、陕西“ 县”改“周至(想得周到无微不至)县”、贵州“ 水县”改“习水(熟悉水性)县”等,都是比较成功的例子。其实像河北“藁城县”的“藁”之类特别繁难而又不见于普通词语的用字也可以在保证有理和区别的条件下换用别的简易字。对于地名异体字的规范,应首选理据清晰、笔画少而易写易识的字;音译地名选用同音或音近字时,如果不是区别所必需,也应该选用其中一个笔画少而易写易识的字,这些都是简易性原则对现代地名用字的要求。但对地名用字进行简易处理时,千万别忘了要跟相关地名用字和普通语言用字保持同一,详参“同一性原则”条。

就读音来说,简易的对象不是音节,而是地名读音的单一化,即同一个地名用字具有几个读音时,要在规范性原则指导下选择一个读音作为标准音,其他的读音予以废除,从而使纷繁的地名读音变得简易。地名大都有历史渊源,又极具地方色彩,因而在普通话读音之外,通常

又有方言读音或古读音,对这些没有区别意义作用的“异读音”(注意不是“变读音”

),审定时应根据普通话相应义项的读音加以规范。如浙江省新昌县澄潭镇的“澄”,取潭水清澈平静之义,普通话读ch én ,而当地方言又读ch án ,应该确认前者为标准音。这种读音单一化的处理实际上也是规范工作,详参“规范性原则”条。

(六)习惯性原则。

地名的传承性和人文性非常强烈,有时候明知某些地名有错讹或违背某些原则,但长期以来约定俗成,现在要改的话反而会带来许多麻烦,那就不妨照顾习惯,维持现状,权且承认为标准地名。这就是所谓习惯性原则。可以用习惯性原则来宽容的地名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是具有历史渊源或文化内涵的地名,其用字读音即使不符合某些原则,也可以保持不变。如陕西的“阿房宫”,历史传承读ēp án ōn ,据《古今地名辞典》解释:“此以形名宫,言其四阿旁广也。”可见“房”为“旁”的借字,本来就应该读p án 。但这个“房”字普通话只有f án 音,并不通作“旁”,从同一性原则和理据性原则出发,要么用“房”字读f án 音,要么读p án 音用“旁”字,是需要改字或改音的。可如果真的这么改了,把历代相传的名胜古迹弄得很陌生,其文化品位和历史遗产的分量就会降低,远不如保持习惯用字和读音更能为人们所接受。还有一些现代已不存在的地名,书面上的用字和读音也应该保持原貌,不必跟通用语言文字强求一致,如“龟兹”,指古代西域国名,在今新疆库车县一带,汉唐时音译用了这两个字,相传读音为qi ūc í,虽然跟现代“龟”“兹”的一般读音不合,但从历史角度考虑,还是保持原读音为好。

二是用字读音发生演变、错讹或不合一般原则,但已形成习惯并广为认同和接受,强行更改可能带来严重后果的,可以维持现状。例如华北地区的“家”,古读ā,但在地名中读轻声时韵母弱化而变为e ,后代用字记音,忘记了本字“家”,而误写成“各、戈、哥”等音同音近字,于是张家庄、赵家庄、李家庄等地名变成了“张各庄”“赵戈庄”“李哥庄”等。这些地名用字虽然有违理据,但也反映了语音变化的实际,符合人们的口语习惯,那么“名从主人”,也就没有必要再改回去了。又如“厦门”的“厦”,一般用法都读sh à,“厦门”的取义当然是“大厦之门”,这个意义应该也读sh à才是,可偏偏在“厦门”中读xi à,这应该是不符合同一性原则的,但现在不仅是当地人,几乎国内外所有人都已经接受了这种读法,倘若硬要改读为“sh à门”,那后果不堪设想,损失将无法估算,实际上是办不到的,所以只有服从习惯,维持现在的读法。

?81? 语言文字应用2002年第2期

上面共提出了地名语文标准化的六项原则,这些原则的地位不都是平等的。前四项属于基本原则,第五项是随从原则,第六项则是变通原则。这些原则从不同角度提出并用不同标准划分,因而可以兼容。在地名标准拥有几种选择的时候,符合多项原则者优于符合少项者。只要地名不违背上述原则,就可以算是达到了语文的标准化。

[附 注]

①王际桐《中国地名汉字书写及读音的规范———在审定工作研讨班的业务报告》,参考文献[1]。②傅永和《发扬密切合作传统,完成共同历史使命———在审定工作研讨班的讲话》,参考文献[1]。③刘保全《从更深层次认识地名用字读音审定的意义———在审定工作研讨班的总结讲话》,参考文献[1]。④谢前明《地名标准化工作中的又一系统工程———审定浙江省政区名称用字读音之后的体会》,参考文献

[2]。

⑤阙维民《关于政区名称用字读音审定原则的尝试———以浙江省政区名称为例》,参考文献[2]。

[参考文献]

[1]全国地名用字读音审定委员会秘书处.全国政区名称用字读音审定工作参阅文件?全国政区名称用字读

音审定工作研讨班专辑[C]120001

[2]全国地名用字读音审定委员会秘书处1全国政区名称用字读音审定工作参阅文件?省级审定工作经验

交流专辑[C].20011

[3]章明寿.地名用字辨音[J ].文史知识,2001,(3)1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测绘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标准地名图集[M].星

球地图出版社,19991

[5]臧励和.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M].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1931初版,1982重印1

首都女教授联谊会召开

“加强学术道德建设”主题报告会

首都女教授联谊会于3月15日在北京师范大学英东楼学术会堂召开了关于高校学术道德建设的主题报告会。北京市60个高校的女教授代表参加了会议。报告会由首都女教授联谊会会长王宁教授主持,北京师范大学杨玉圣和中国政法大学朱维究做了主题报告。

杨玉圣建议:高校要把学术道德建设当作一项学术基础工程来抓,学者要从学术自律做起,坚守学术伦理,承担学术责任,坚决维护高校的形象和学术的尊严。

朱维究论证了道德与法律、自律与他律的关系,指出,行业自律往往比法律制裁更有效,法律介入的范围不应当大于行业自律,一般的法制社会中的行业自律的惩戒远远大于国家法律的制裁,她认为史学界7个大型学术刊物联合杜绝刊登有违学术道德规范的论文的行动就属于比较严格的行业自律行为。

最后,首都女教授联谊会秘书长史静寰宣读了“为高校学术道德作出新贡献”的倡议书,代表们以热烈的掌声通过了这个倡议书,并同意即日起将倡议书向全国高校教师发出。

(韩荔华)

?

91?2002年第2期李运富:试论地名标准化“语文标准”的原则问题

为有源头活水来——浅谈语文教学必须生活化(教师中心稿)

为有源头活水来——浅谈语文教学必须生活化 (教师中心稿) 刁日莲 语文是学习交际的工具,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语文?平常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就叫语文。”<1> 语言是在人类的祖先在劳动生产的过程中产生的,它是一种社会现象,社会生活创造了语言文字并产生了语文教育,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决定了语文教育必须贴近生活,反映生活,为生活服务,并创造新的生活。张志公先生也说过:“在普通的教育阶段,这门功课应当教学生在口头和书面上掌握切近生活实际,切合日常应用的语言能力。”<2> 这句话触及了语文课的根本。我们的社会已经跨入了21世纪,改革开放和经济、科技的发展极大地增加了整个社会的信息量。传播媒体多样化,要求人们吸收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也要大大提高,这必然对读、写、听、说都提出新的要求。要求开展传播,公关,通讯等事业;宣传,交涉,协商,辩论,调解,公文,联络业务空前繁忙;要求实实在在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和效率,与从前书斋中吟诗弄文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本文就是就语文教学

生活化的一些问题作一些理论的探讨,目的在于阐明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理论基础,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历史必然性,探索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实践方略及发展方向。 一,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理论基础 (一)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这个理论观点,他说:“教育即生活,而不是生活的准备;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组或改造。”<3>这三个命题紧密相连。“教育即生活而不是生活的准备”是杜威对教育的根本看法,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人类祖先在长期的劳动中锻炼了自己的大脑,改造发音器官,逐步具备可说话的能力。共同的劳动又有了交流思想的必要,如恩格斯所说的:“人们已经到了彼此之间有些什么非说不可的地步了。”于是语言就在劳动中“并且和劳动一起产生出来”。由此可以说“教育即生活,而不是生活的准备”,与生活同步发展。 (二)人们是在社会生活中学习语言的,一个人从幼儿牙牙学语就开始在社会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他们在生活中听说,说听,模仿着,积累着,不断的领会和应用,由学前到学龄,由小学到中学,参加社会生活和活动就越来越广泛,语言能力也就越来越发展起来。他们参加各种场合各种类型的谈话,听广播,看电视,看电影,看戏剧,读书报……一个人只要不离群索居,他就总会在社会生活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学习语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 摘要:随着外来文化的渗透,越来越多的中国孩子热衷于外来文化,越来越远离自己的传统文化,甚至对祖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冷漠感,许多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正在消失,用方块汉字传承的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史正面临断链的危险。而语文是一门集工具性和思想性于一体的学科,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一些语文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修养。中华传统文化走进语文课堂,正好可以满足这一需求,这是育人的需要,也是现实的需要。 关键字:中国传统文化;语文;融合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是人文精神的底蕴,是塑造中华魂的优秀素材,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对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传统文化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有将语言文字、民族文学与传统文化三者有机结合,才是完整的语文教学。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的精神文明之柱,对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优秀传统文化更是中华民族的魂,中华民族的根,是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之东方的基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因此,弘扬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则是我们育人之师所肩负的重任。 在中国社会向现代化转型过程中,随着外来文化的渗透,越来越多的中国孩子热衷于外来文化,越来越远离自己的传统文化,甚至对祖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冷漠感,许多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正在消失,用方块汉字传承的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史正面临断链的危险。如何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怀,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向学生传播传统文化,这是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应该且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令人担忧的学生的文化现状 从自己授课与平时与学生的交谈了解中发现,现在许多学生不能正确认识我国的传统文化的价值,有的学生甚至缺乏起码的常识。这种现象让我感到了深深的担忧: 现状一:许多学生天天嘴边哼唱流行歌曲,却对语文课本中要求背诵的名句名篇知之甚少,晚自习的时候,同样也发现许多学生应付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后便开始翻看一些网络小说,漫画等等,却对中国古典名著近而远之。 现状二:现今学生许多不知道元宵节在正月,也不知道端午吃粽子是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中秋节已不敌外来的情人节、圣诞节;

标准化建设推进工作落实与进展情况汇报材料

新建同江中俄铁路大桥工程施工Ⅰ标段 标准化建设推进工作 落实情况及进展情况汇报材料 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同江中俄铁路大桥项目经理部 二零一四年七月十五日

标准化建设推进工作落实情况及进展情况汇报材料 同江中俄铁路大桥工程指挥部: 中铁建大桥工程局同江中俄铁路大桥工程项目经理部,根据指挥部7 月10 日下发的通知关于《同江中俄铁路大桥工程标准化建设推进工作安排》要求,我标段细致准备、逐项完善现将近期的工作落实情况及下阶段工作汇 报如下: 一、管理制度标准化 1 项目部 根据通知中所列出的 7 项基本管理制度 (1. 综合管理制度 2. 施工管理制度3. 质量管理制度 4. 砼管理制度 5. 安全环保管理制度 6. 计财管理制度 7. 物资 设备管理制度 ) 为基础,组织项目各部门建立健全一系列的项目管理规范性文件,现已初步制定了《管理制度手册》,并结合我项目架子队情况及承担的 施工任务进行细化、补充,形成一套有效的项目标准化管理 制度为今后的施工作业实施有规范、操作有程序、过程有控制、结果有考 核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确保按照指挥部的要求实现标准化目标。下阶段 7 月20 日前将对编制的《管理制度手册》进行细化、补充完善。责任落实 人项目书记张世强。 2 架子队 现已完成搭建、承租,桥涵架子队办公室(位于同抚大堤大桥)、路基架子队办公室(位于二村老派出所)、房建架子队办公室(位于联检综合楼),架子队管理人员均由我单位正式员工担任。 根据项目部制定的《管理制度手册》完备各项架子队管理制度。办公 地点整修、办公设施、上墙图表及职责牌将于7 月 22 日前落实完成。

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生字词

第一单元 1.元宵节 宵、窗、圆、汤 节:节日、节气、春节 欢:欢乐、欢快、欢庆 吃:小吃、吃饭、吃喝 正:正月、正好、正式、立正 庆:国庆、欢庆、庆祝 团:团长、团圆、团结 2.看花灯 夜、街、泡、眨、睛、追、彩 花:红花、花园、花丛、花草、花朵 金:千金、金色、金子、金鱼 吐:吐泡、吐气、吐痰 立:立正、站立、立定、直立 各:各种、各式、各样 年:新年、过年、今年、去年、明年、年月 第二单元 1.小山村 片、粉、脚、漂、新、房、校、清、底、游、曲家:家长、家园、家庭 林:树林、森林、竹林、林场 时:时间、小时 看:看见、看到、看法 间:中间、房间、课间 方:方位、正方、方式、方法、方向、前方 2.水乡歌 接、扬、桥、座、过、帆、朵、飘、满、湖、装

乡: 水乡、故乡、乡村、乡下、乡亲 条:面条、粉条、条件、条纹、口条 河:河水、河边、江河 清:清水、清洁、清明 片:叶片、唱片、一片 首:首长、首先、首都、部首 活:生活、活动、活泼、灵活 第三单元 1.春天的手 春、温、暖、轻、柔、抚、摸、掠、拂、枝、传、泼 乐:快乐、欢乐、乐趣、乐山、音乐、乐曲、声乐、乐谱拍:拍打、节拍、拍手、拍球、拍摄 朋:朋友、亲朋 友:朋友、友人、友好、友谊、友善 拉:拉手、拉住、拖拉 心:心里、开心、爱心、心情、细心、热心 2.插秧 插、秧、镜 田:田园、田地、农田、水田 映:反映、映红、映衬、映照 云:云朵、云彩、乌云、白云 树:大树、树林、树皮、树枝、树根 农:农民、农田、农业、农村 民:人民、民歌、民族 第四单元 1.老树的故事 这、吗、谈、礼、服、音、乐、哪、吧、童

老:老人、老家、老乡、老年、老师 百:一百、百位、百花、百姓、百万 安:安全、平安、安乐、安居 话:说话、电话、话语、对话 告:告诉、告示、通告、警告 诉:上诉、告诉、诉说、诉苦 2.一粒种子 和、把、挺、渴、喝、黑、钻、松、闹、啊、喊粒:米粒、沙粒、一粒、颗粒 种:种子、种类、种族、种花、种菜 点:点头、雨点、点心、点名、指点 声:声乐、声音、叫声、声部、响声 音: 音乐、音响、音节、高音、音色、音符说: 说话、小说、说理、说情 赶:赶走、赶快、赶忙、赶集、赶超 第五单元 1.小鱼的梦 梦、被、波、浪、摇、篮、推、甜、摆、嘴玩:好玩、玩具、玩耍 怀:关怀、怀表、怀抱、怀里、怀念 星:红星、星星、金星、星空、星球、星际曲:歌曲、曲子、曲目、乐曲、曲调 弯曲、曲折 把:手把、把关、火把、把守 做:做工、做事、做客、做题 2.大熊猫 熊、许、珍、奇、物、胖、短、喜、爬、香乎:几乎、在乎、似乎

民俗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民俗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江西省吉水中学易华明 民俗,是依附人民的生活、习惯、情感与信仰而产生的文化。由于民俗文化的集体性,说到底,民俗培育了社会的一致性。民俗文化增强了民族的认同,强化了民族精神,塑造了民族品格,集体遵从,反复演示,不断实行,这是民俗得以形成的核心要素。民俗文化是指由民间共同创造和享用的生活文化和世代传承的文化传统,是中华民族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一般分为四大类:物质民俗,包括饮食起居、交通医保;社会民俗,包括社会组织(血缘、地缘、业缘组织等)、社会制度(人生礼仪,传统习惯等)、岁时节日以及民间娱乐习俗等;精神民俗,它包括古代民间习俗信仰。简要地说,民俗文化是世间广泛流传的各种风俗习尚的总称,涵盖着现代民族风情习惯,比如说,过年要吃饺子,小孩子周岁的时候要抓周,见面打招呼的时候习惯性的问一句“吃了吗?”等等。 民俗文化教育是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一个民族的民众文化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民俗文化的渗透,可以让学生了解、吸纳我们民族文化中的精华,成为一代有文化有素养之人,成为一代心存文化之“根”的人。 首先,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年少之时,他们的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都未真正定型,他们接受新事物、学习新知识的能力都很强。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内容都或多或少的包含着中华民族传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有许多展现中华民族传统精神品质的优秀篇章,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如果能够有所侧重的加以点拨,在启发学生去思考感悟人的内心世界、思想情感、人性的真善美与假恶丑等方面,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中学生在学习掌握新知识的时侯,他们的求知欲、好奇心、新鲜感都很强,他们往往更喜欢学习趣味性的知识,更喜欢多姿多彩的课堂,对教师的照本宣科地讲解和枯燥无味的知识传授不感兴趣。而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和民俗文化知识就能够丰富课堂教学,这些知识在课文教学中往往能满足学生的更多需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如果能用一些有趣的谚语或一些古老的民间传说故事作为新课的导入,就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欣喜地发现在中学语文许多课文涉及了民俗文化和事项。如: ⑴永和九年,岁在葵丑,暮春之初,会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必修五《兰亭集序》) ⑵第二天天一亮,翠翠就同祖父起身了,用溪水洗了脸,把早上说梦的忌讳去掉了,翠翠赶忙同祖父去说昨晚上所梦的事情。 “爷爷,你说唱歌,我昨天就在梦里听到一种顶好听的歌声,又软又缠绵,我象跟了这声音各处飞,飞到对溪悬崖半腰,摘了一大把虎耳草,得到了虎耳草,我可不知道把这个东西交给谁去了。我睡得真好,梦的真有趣!” (必修二《边城》) ⑶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必修三《鸿门宴》)由此可见,民俗描写已经成为文学作品有机整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教材中有大量的人格榜样,在教学时发掘人物形象中蕴含的精神内涵,培养学生良好

标准化实施情况汇报

标准化管理实施情况汇报 为全面提升公司整体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快速、健康发展,公司根据投资集团标准化管理活动的安排,结合公司实际情况,成立了以张浩云总经理为组长,郭辉副总经理、张伟副总经理等公司领导为副组长的标准化管理领导小组,制订了《豫龙公司2008年标准化管理实施方案》,并于4月23日召开了标准化管理动员大会。 标准化管理实施5个月来,公司领导高度重视,在集团领导的指导和公司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下,公司厂容厂貌有了全面改观,工作环境有了显著改善,员工个人素养有了进一步提高,公司整体呈现干净、整洁的全新面貌。 一、基本管理制度修订完善方面: 公司对照《河南同力水泥股份公司规章制度汇编》,结合公司制度建立实际情况,对公司现有规章制度进行了系统梳理。新增、修订如《关联交易决策制度》、《对外担保管理制度》等财务制度、《市场调研管理制度》、《市场信息管理办法》等系列销售制度、《生产运行检查分析制度》、《生产调度管理制度》等生产系列制度、《干部管理办法》、《员工培训进修管理办法》、《员工休假制度》等各类规章制度30余项。 在注重制度梳理的同时,标准化实施小组更注重制度修订、增补过程中手续的完善性。一方面,明确了公司一级文件及车间二级文件的划分及不同的审批手续,另一方面,统一规范了制度

讨论、修订的记录格式和审批、下发流程。使制度制定下发流程更加规范、明确。 二、现场目视化管理方面: 1、对大门及公司基础设施进行了增设、修缮,公司整体面貌焕然一新。 自5月份实施标准化管理以来,公司对原破旧道路指标牌进行了统一更换,更换醒目、能够体现5S管理的道路指标牌22块,方便了进出厂人员及车辆;在变电站南侧、西侧墙体、余热发电、中控楼东侧墙体及散装发货广场分别悬挂体现公司2008年整体工作思路、理念文化及客户温馨提示的宣传图板;对车棚进行了修复、刷漆,并在其南侧悬挂5S宣传图板,使员工处处感受5S 的存在;完成了全厂主要干道(近3800米)的车道划分和两侧路沿石、隔离墩刷漆,道路及附属设施经过加固和油漆,显得更醒目、更美观。厂区内崭新的大门、整洁的路面、规范的标识、宣传牌,处处洋溢着浓浓的企业文化氛围。 2、对公司卫生区域进行了重新规划,明确责任划分,消除区域盲点。 在进行5S清扫、清洁的过程中,一些涉及到共同管理但未明确标识的盲点区域,存在着部门间职责推诿,相互扯皮的现象。为了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标准化管理实施办公室积极实施整改,组织相关部门深入生产现场,对卫生区域进行现场划分,现场确认。对明确责任部门的卫生区域在公告栏中予以张贴,同时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生字(带拼音)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生字 学xu é 班b ān 丁d īng 冬d ōng 老l ǎo 师sh ī 语y ǔ 文w én 书sh ū 包b āo 1、日r ì 月yu è 水shu ǐ 火hu ǒ 山sh ān 石sh í 田ti án 土t ǔ 人r én 口k ǒu 目m ù 木m ù 禾h é 竹zh ú 马m ǎ 鸟ni ǎo 鱼y ú 2、笔b ǐ 皮p í 本b ěn 我w ǒ 们m e n 写xi ě 字z ì 用y òng 心x īn 3、数sh ù 一y ī 两li ǎng 三s ān 四s ì 五w ǔ 只zh ī 个g è 小xi ǎo 朋p éng 友y ǒu 村c ūn 六li ù 七q ī 八b ā 九ji ǔ 花hu ā 叶y è 4、的d e 家ji ā 有y ǒu 爸b à 妈m ā 爱ài 也y ě 快ku ài 乐l è 长ch áng 是sh ì 白b ái 云y ún 树sh ù 林l ín 河h é 种zh ǒng 子z ǐ 祖国z ǔg u ó 人r én 八b ā 个g è 大d à 口k ǒu 天ti ān 土t ǔ 5、船chu án 弯w ān 在z ài 里l ǐ 坐zu ò 看k àn 见ji àn 闪sh ǎn 星x īng 蓝l án 小xi ǎo 头t óu 尖ji ān 只zh ī 海h ǎi 阳y áng 跳ti ào 来l ái 草c ǎo 唱ch àng 美m ěi 丽l ì 照zh ào 太t ài 出ch ū 从c óng 叫ji ào 山sh ān 6、亮li àng 湾w ān 条ti áo 爷y é 他t ā 故g ù 事sh ì 说shu ō 不b ú 完w án 住zh ù 月yu è 打d ǎ 上sh àng 位w èi 你n ǐ 笑xi ào 着z h e 答d á 抱b ào 流li ú 了l e 汗h àn 问w èn 为w éi 什sh én 么m e 回hu í 因y īn 7、面mi àn 世sh ì 界ji è 路l ù 道d ào 站zh àn 所su ǒ 店di àn 车ch ē 外w ài 多du ō 门m én 元yu án 角ji ǎo 分f ēn 市sh ì 8、鹅é 歌g ē 绿l ǜ 红h óng 向xi àng 白b ái 毛m áo 水shu ǐ 架ji à 给g ěi 每m ěi 放f àng 要y ào 它t ā 书sh ū 用y òng 中zh ōng

地名知识竞答试题(100道)

地名知识有奖竞答试题 1.年国务院发布了《地名管理条例》。 A.1984 B.1985 C.1986 D. 1987 E. 1988 2.年民政部颁布《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A.1996 B.1998 C.2001 D.2005 E.2007 3.地名管理的根本任务是。 A.促进地名信息化 B.开展地名公共服务工程 C.提高地名科研水平 D.实现国家地名标准化和国内外地名译写规范化 E.实现现代化、法制化 4.下列不属于地名命名应遵循的原则的是。 A.有利于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 B.反映当地人文或自然地理特征 C.使用规范的汉字或少数民族文字 D.不以山脉、河流等自然实体名称命名 E.不以外国人名、地名命名我国地名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国务院曾委托中国地名委员会管理全国地名工作 B.《地名管理条例》中多次提到中国地名委员会 C.《地名管理条例》颁布实施至今已有28年 D.《地名管理条例》曾修订过一次 E.民政部制定了《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6.《地名管理条例》第十一条规定,应责成有关部门在必要的地方设置地名标志。 A.民政部门 B.地方人民政府 C.全国地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D.中国地名委员会 E. 地名主管部门 7.凡涉及等行为均适用《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A.地名的命名与更名 B.地名的标准化处理 C.标准地名的使用 D.地名标志的设置 E.以上皆是 8.下列符合《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命名规定的地名是。 A.工人新村 B.花花公子商城 C.蒙地卡罗山庄 D.巴黎不夜城 E.加州小镇 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城镇街道名称,由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审批

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夯实基础抓管理严格监管保安全 努力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 ------河北邢台兴华矿业有限公司王洪彪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首先,非常感谢总局领导为我们搭建这个互学互动、互促互进的平台,能够让我们共同探讨和交流安全生产标准化创立工作的先进经验和方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必将推动我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再上一个新的水平。现将我们的主要做法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汇报如下,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邢台兴华矿业有限公司原为邢台兴华煤矿,始建于 3月、底开始试生产,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30万吨/年,核定生产能力为33万吨/年, 7月经冀政函[ ]80文件批准为独立保留矿井,矿井可采煤层为2、2下、6、7、8.9五层煤,主采煤层为2层煤。矿井开拓方式为立井开拓,中央并列式通风方式,副井进风兼材料、人员提升井,主井为箕斗提升井兼作回风井。 今年是新修订的《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试行)》执行的第一年,我们有幸被省局定为全省5个创立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试点矿井之一,各级领导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特别是省市局领导多次莅临公司视察、督导标准化创立工作,充分体现了上级领导对我们的

关怀与信任。自今年3月份开始启动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创立工作以来,我公司精心部署,全体干部员工齐心协力,始终把安全生产标准化创立工作视为企业的形象工程、生命工程、效益工程和基础工程,全面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创立工作,矿井于6月28日经过了河北省煤炭工业安全管理局组织的二级安全生产标准化矿井的考核验收。 一、主要经验做法: (一)高度重视,周密部署,确保对标创立工作顺利开展。 新修订的《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办法(试行)》涵盖了安全生产管理的各个方面,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是安全生产管理的创新、深化,是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现矿井长治久安的可靠保证,也是实现矿井安全生产必由之路。为此,公司给予了高度重视:一是为确保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顺利进行,公司成立了由矿长任组长其它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专业副总为成员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突出了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重要地位。 二是为明确职责,细化分工,由矿长专门组织召开了多次安全生产标准化创立工作专题会议,对创立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明确了工作思路和工作目标,在定目标、定任务、定时间、定人员的基础上,将创立目标分解到职能部室、基层区队,细化到每个班组,做到了从现场管理到软件资料都逐一安排落实,逐项分工到各单位及分管人员,做到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二)强化标准宣贯学习,全面推进标准化工作有序开展。 今年以来公司多次组织管理人员,前往山西王家岭煤矿、冀中能源梧

浅谈语文教学的生活化

浅谈语文教学的生活化 学科:语文 作者:姜超 单位:固镇县湖沟中学

内容摘要:语文教学必须紧密联系现实生活。语文教学应是一门?为生活?的艺术。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的观点和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生活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变化?的观点为语文教学的生活化提供了理论基础。语文学科自身的性质特点也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生活化。 关键词:语文教学生活化理论基础必然性 正文: 语文教学应是一门?为生活?的艺术,语文教学只有紧密联系生活才会富有生机与活力。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语文?平常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就叫语文。?<1>语言是在人类的祖先在劳动生产的过程中产生的,它是一种社会现象,社会生活创造了语言文字并产生了语文教育,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决定了语文教育必须贴近生活,反映生活,为生活服务,并创造新的生活。张志公先生也说过:?在普通的教育阶段,这门功课应当教学生在口头和书面上掌握切近生活实际,切合日常应用的语言能力。?<2>这句话触及了语文课的根本。我们的社会已经跨入了21世纪,改革开放和经济、科技的发展极大地增加了整个社会的信息量。传播媒体多样化,要求人们吸收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也要大大提高,这必然对读、写、听、说都提出新的要求。要求开展传播,公关,通讯等事业;宣传,交涉,协商,辩论,调解,公文,联络业务空前繁忙;要求实实在在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和效率,与从前书斋中吟诗弄文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本文就是就语文教学生活化的一些问题作一些理论的探讨,目的在于阐明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理论基础,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历史必然性,探索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实践方略及发展方向。 一、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理论基础 (一)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这个理论观点,他说:?教育即生活,而不是生活的准备;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组或改造。?<3>这三个命题紧密相连。?教育即生活而不是生活的准备?是杜威对教育的根本看法,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人类祖先在长期的劳动中锻炼了自己的大脑,改造发音器官,逐步具备可说话的能力。共同的劳动又有了交流思想的必要,如恩格斯所说的:?人们已经到了彼此之间有些什么非说不可的地步了。?于是语言就在劳动中?并且和劳动一起产生出来?。由此可以说?教育即生活,而不是生活的准备?,与生活同步发展。 (二)人们是在社会生活中学习语言的,一个人从幼儿牙牙学语就开始在社会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他们在生活中听说,说听,模仿着,积累着,不断的领会和应用,由学前到学龄,由小学到中学,参加社会生活和活动就越来越广泛,语言能力也就越来越发展起来。他们参加各种场合各种类型的谈话,听广播,看电视,看电影,看戏剧,读书报……一个人只要不离群索居,他就总会在社会生活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学习语言。这种学习不是暂时的,而是一辈子的。因此说?教育即生长?。 (三)在我们生活的环境,语言材料到处都是,语言学习社经常的,大量的,十分丰富,十分生动的;但这种学习又是自发的,常常带有较大的盲目性,随意

城市地名规范措施

城市地名规范措施 以《市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城市地名管理的前瞻性、规范性、延续性和科学性,提高地名标准化水平,从源头上把好地名命名、更名关,优化城市地名环境,提高城市地名文化内涵和品位,规范和美化城市形象,方便群众生活,有利于对外开放、互相沟通,适应信息时代,与国际接轨,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继承与创新并举。做到创新与继承的有机结合,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使地名最大限度地反映出我市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状况。 (二)因地制宜。坚持因地制宜、区别对待的原则,对已经命名的地名不搞一刀切,推翻重来。对能够反映当地特色和群众已经熟知的地名,一般不作变更,以保持地名的特色和相对稳定性,方便群众社会交往。 (三)局部与整体相衔接。每个地名区块根据各自的思想内涵和外在特征,确定不同的地名采词。通过相互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体现地名方位特征。同时地名在结构上分为不同的层次,如城市街道按规模、交通地位等划分为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三个层次,并通过地名通名表现出来。通过地名层次化、序列化建设,控制随意命名等混乱现象,加强地名规范化、标准化管理。

三、规范地名通名 (一)规范地名用字。 均应按照国家确定的规范汉字书写,各类地名名称。不用自造字、简化字、繁体字、异体字。地名的汉字字形,以1965年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的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为准。 (二)规范地名通名。 1道路通名层次。 市道路通名层次分为大道、街(路)巷三级。 大道—路面宽度在45米以上的城市主干道称大道。 街(路)路面宽度10-45米的城市主、次干道称街、路。 大体按照道路的性质和功能划分,市道路通名层次确定。交通性道路称“路”生活性道路称“街” 巷—路面宽度在10米以下的城市街道称“巷” 2城市居民生活区通名层次。 有较完善的生活配套设施,小区(新村)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以上。相对独立集中的住宅区; 公寓—高层住宅楼或多栋占地面积较小的住宅群; 花)园、花)苑—花草林木面积较大的住宅区; 花园、草坪面积大于建筑占地面积的高级住宅区。别墅—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 3城市绿地通名层次。

【总结汇报】最新整理-标准化工作个人总结(范文精选)

工作总结范本 【总结汇报】最新整理-标准化工作个人总结(范文精选)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标准化工作个人总结

标准化是建立技术标准的过程。标准化的重要意义是 改进产品、过程和服务的适用性,防止贸易壁垒,促进技 术合作;其基本原理是统一原理、简化原理。下面是XX为 的整理的标准化工作个人总结,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标准化工作个人总结1 时光飞逝,20xx年的工作 已经结束了。作为一名财务出纳,同时也作为一名服务住 户的物业公司人员,文章对一年的工作进行了两方面总结,详细内容请看下文物业财务个人年度总结。 我的职责主要是:认真做好住户物业费和购水电费以 及其他相关费用的现金收存,核对前台文员的各种票据台账,做好现金日记账,保管库存现金、财务印章以及相关 票据,负责支票、发票、收据管理,负责支出公司报账单,按时发放工资,办理银行结算及有关账务,协助前台做好 接待工作,以及及时修改住户的数据库等事项。 一年以来,我的工作在公司领导层的正确指导下,依 靠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以细致入 微的工作作风,以乐于奉献的工作态度,以服务无止尽的 工作追求,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就去年工作情 况总结汇报如下: 1.坚持原则,严谨细致,认真做好账务核对。 每天小心翼翼的处理各种来源的现金收款,仔仔细细 的核对各种票据,使之票款相符,并于当日录入财务账单,详细规范做好日记账。做到日清日结。主动与会计核对票 据和对账单。本着客观、严谨、细致的原则,坚持从细微 处入手,实事求是、不怕麻烦、细心审核。在业主购水电 的高峰期,有时一天的现金收入达十多万,票据百多张, 都需要我独自反复点验,反复核对,确保不出一点差错。 2.态度端正,依章办事,严格执行财务纪律。 因财务工作是公司的核心部门,《会计法》和各项财

标准化试点 标准化工作情况汇报

标准化工作情况汇报 尊敬的XXX: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加快推进标准化工作的若干意见》,不断加强标准化工作的机制建设,实施标准引领,示范提高,产业带动,产品增效,更好地服务xx 经济建设。在市局领导和机关的关心下,我局标准化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不仅全面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还在农业标准化,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质量监管、质量提升等方面有了创新和发展,现将我局标准化工作汇报如下: 一、标准化工作现状 近年来,xx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始终将其作为质量兴县的重要抓手,在政策、资金上给予了大力支持,标准化工作的深入开展,提高了xx 经济建设的整体水平。目前,我局从事标准化管理工作人员6 人,机制健全,结构合理,工作富有创新性。全县共有国家级农业标准化项目1 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精品项目1 个,省级第二批农业标准化项目1 个,第八批1 个,第九批1 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 个,省级服务名牌1 个,质量监管、质量提升示范试点企业3 家,商品条码成员17 家。 二、标准化工作成绩 (一)认真贯彻落实各级标准化工作会议精神。一是起认真贯彻落实各级标准化工作会议精神。各级标准化工作会议精神草并向县政府报送了《xx 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全县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意见》;二是建议成立了xx 县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加

强全县标准化工作的组织领导;三是实施标准化工作定期会议、汇报制度;四是全力加强标准化工作队伍建设;五是建立标准化工作产品、基地项目储备。 (二)质量监管、质量提升示范试点工作顺利推进。一质量监管、质量提升示范试点工作顺利推进。是在xx 质监系统内,我局率先起草了《xx 县人民政府关于开展质量监管、质量提升示范试点工作的意见》;二是确定了建丰林产、CNG 加气站、老山磨坊食品有限公司为示范试点企业,通过学习借鉴、体系建设、规范管理、服务指导,示范试点工作得到了稳步推进;三是编制了《行政执法工作手册》《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手册》《食品安全工作手册》、、,以标准的手段将食品、建材、特种设备等质量监管工作制度化、常态化,为建立长效监管机制提供了规范的法制化依据,进一步使内部管理规范化。 (三)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实现“零”突破。一是主动挖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实现“ 保护产品实现突破。掘地理标志产品资源,经多方考察和专家论证,xx 作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意义重大;二是主动汇报申报地理标志保护的重要意义、可行性,获得政策和资金支持,县政府兑现了工作经费10 万元;三是积极沟通部门,挖掘符合地标产品保护要求的特色产品。目前,xx 已获得总局批准,成为xx 市第8 个、我县第1 个地理标志产品。 (四)工业标准化工作得到加强。一是重点帮助了建丰工业标准化工作得到加强。得到加强林产、老山磨坊食品有限公司、七曲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全册

上学了 教学目标 1.在学习中,使学生产生热爱学校、热爱同学和老师的情感。 2.识字:认识12个生字,进行渗透性识字。 3.口语交际:师生见面问好;认识同学,简单介绍自己。 4.培养有序的使用学习用具(课本、笔、卡片等)的良好习惯。 教学建议 1.教师可从第一幅图入手,借助插图,指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图画,说说学校里有什么,图中的同学都在干什么。结合扉页《写给小朋友的话》,了解语文。 2.借助图中人物对话,组织同学开展口语交际活动: (1)作简单的自我介绍。 (2)老师也可参与其中,模拟师生见面后相互问好的情景。 3.可以与生活课的入学教育配合起来,组织儿童参观学校,认识学校的主要设施,了解学校的主要机构,对学校产生喜爱的感情。 4.认识和熟悉丁丁、冬冬两位小朋友,观察他们的头发、衣服有什么特点, 说明他们是我们大家的朋友,将和我们一起学习、一起游戏,共同成长。 5.可在看图时和对话中认读汉字“学、丁丁、冬冬、年、级、班、老师、 书包”。 6.在学习插图前,也可先学《上学歌》,以激发兴趣。 7.学习第二幅图,可利用语文课本,带领学生认识书的封面、 目录和页码。并教育学生爱护书。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二课时 教学准备:准备介绍校园的课件、孩子们第一次进校时的录象,《上学歌录音、生字卡、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人: 1.伴着《上学歌》的录音播放孩子们第一次进校时的录象。 2.让小朋友随意地说一说自己当时的感受。 3.引入:从这一天开始,我们就是学校的主人啦!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自己的 学校,好吗? 二、新课教学 1.自主认识学校: (1)提问:和你周围的小朋友商量一下,你希望怎样来认识我们的学 校呢? (2)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走出教室去认识学校。 (3)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己和伙伴一同去认识我们的学校。 2.自主交流: (4)提问:在你参观校园的过程中,老师对你说些什么?你是怎样向老师问好的? (5)简要评析在实际中的口语交际情况。 (6)同学交流:你参观的是什么地方?你最喜欢的是哪里? (7)提问:在参观校园的过程中,你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2、学习生字 (1)出示:学生入学纪念照片。提问:照片上的字你认识吗? (2)结合介绍学校的教学课件,出示一些地点的名称,如:一年级3班、厕所、演播厅 (3)请小老师带着大家读一读。 (4)出示课本中“上学了”图。 (5)提问:我们的好朋友丁丁和冬冬和咱们一样,第一次走进学校,我们到他们的学校中看一看,你认识哪个字,就和你的学习伙伴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生活化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生活化 生活化教学是指教师通过捕捉生活中的学科知识,挖掘学科知识的生活内涵,将抽象的教学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经验之上,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合作等学习方式陶冶情操,获得有活力的学科知识和技能方法,并能学以致用,创造性的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实现学科教学的生活化。 在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影响下,教学生活化策略渐渐成为基础教育领域教学关注的焦点。陶行知先生提出:“教育即生活,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一个侧面我们可以看出,陶行知先生几乎是开创了中国教育生活化的先河。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生活化的角度,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一、教学目标的生活化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教学目标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课堂中由偏重于单一的认知目标转向生活化多维目标教学。传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重视的是知识技能,以知识为本位,而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看作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在这样的背景下,就容易对小学生的阅读学习造成一种误导,使学生只知道学习知识,而并不了解知识背后的深刻含义。在生活化教学目标提出以后,我们关注的点将更加全面,尽可能地使阅读教学充分发挥它的效用,而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从而使学生积极的投入到阅读教学中来,更好的发挥阅读教学寓学于乐,陶冶学生情操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语文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语文教学不是为了使每个学生都成为作家、演讲家,而是培养能适应社会发展,能与他人交流的人,因而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阅读活动与生活联系紧密,阅读材料是生活的展示和浓缩,生活是阅读的天地和资源,阅读是生活的外延。要提高阅读教学效果,须处理阅读与生活的关系。尽力丰富学生生活,开阔阅读背景拓展阅读量,以构建“阅读与生活”之间互为联系,互为促进的良性循环机制。 1.联系学生学校生活,使阅读教学生活化

(no.1)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应弘扬民俗文化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版权所有仅供参考 语文教学应弘扬民俗文化 弘扬民俗文化是当前社会的一个热点话题。自2008年起,清明、端午、中秋等三大传统节日被列入国家法定节假日,社会对此反响热烈,民众以空前的热情、丰富的活动赋予了传统节日新的生命力,更是将这一热点话题推向了高潮。作为民俗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传统节日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可见弘扬民俗文化的重要性。有专家认为,应该借此机会将民俗文化教育引入学校课堂,以构建保护民族传统节日、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长效机制。在此背景下,语文教学应抓住契机,勇当先锋,高举弘扬民俗文化的大旗,以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一。民俗文化的定义和内涵。 民俗文化是沟通民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反映民间社区的和集体的人群意愿,并主要通过人作为载体进行世代相习和传承的生生不息的文化现象。(仲富兰《民俗与文化杂谈》)民俗文化是一种非物质的文化,它的内涵非常丰富,主要包括四大类:衣食住行、婚姻家庭、节日娱乐、禁忌习俗。 二。语文教学与民俗文化的关系。 记得有一次听课,授课内容是沈从文的《端午日》。教师让学生谈谈“你最喜爱的节日”,意在由此导入新课。岂料学生是大谈特谈“洋节”,圣诞节、愚人节甚至情人节,说得头头是道;个别学生提及传统节日也只是寥寥数语,知之甚少。这一现象引发了我的思考:学生热衷过洋节,而对传统节日缺少热情,正反映了传统节日的丰富内涵正在慢慢消失,徒留空壳,不能为年轻人所接受的现实。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刘魁立教授曾说:如何对待文化遗产,不仅是一个文化问题,还是一个关系民族的命运与走向的问题。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冷漠,正暴露了语文教学中民俗文化教育缺失的问题。外来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日渐深刻,传统民俗文化在学生的思想中日益淡化,作为语文教师应对此予以足够的重视。民俗文化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造就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传统和人文性格,发掘和弘扬民俗文化,对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民俗文化教育,既是对语文教学内容的有益补充,增强语文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是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体现人文性而提出的新要求,是培养学生民族精神、爱国情感的必要举措。因此,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是将民俗文化尤其是地域民俗文化引进课堂,引导学生认识、热爱脚下的土地,感受乡土风情,提高乡土意识。深入了解祖国和家乡的民俗文化,必将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一个坚实丰厚的精神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弘扬民俗文化是语文教学不可推卸的责任。 三。民俗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新课程改革提倡多注意对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民俗文化就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课程资源。民俗文化内容丰富,教学过程中该如何选择资源,合理地开发利用呢? 1.用好文本资源。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民俗风情”就集中选用了多篇名家作品为

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全集

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上学了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整个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开始。编选了两幅图画和一首诗歌,第一幅图主要讲了学校里有什么,图中的同学都在干什么。第二幅图主要指导学生认识语文课本。《上学歌》主要帮助学生明确上学的意义,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使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了解语文课,热爱学校,热爱老师和同学,并开始渗透性识字。本课要求学生识字12个。 教学目标 1.在学习中,使学生产生热爱学校、热爱同学和老师的情感。 2.识字:认识12个生字,进行渗透性识字。 3.口语交际:师生见面问好;认识同学,简单介绍自己。 4.培养有序的使用学习用具(课本、笔、卡片等)的良好习惯。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二课时 教学准备:准备介绍校园的课件、孩子们第一次进校时的录象,《上学歌录音、生字卡、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人: 1.伴着《上学歌》的录音播放孩子们第一次进校时的录象。 2.让小朋友随意地说一说自己当时的感受。 3.引入:从这一天开始,我们就是学校的主人啦!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自己的学校,好吗? 二、新课教学 1.自主认识学校: (1)提问:和你周围的小朋友商量一下,你希望怎样来认识我们的学校呢? (2)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走出教室去认识学校。 (3)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己和伙伴一同去认识我们的学校。 2.自主交流: (4)提问:在你参观校园的过程中,老师对你说些什么?你是怎样向老师问好的? (5)简要评析在实际中的口语交际情况。 (6)同学交流:你参观的是什么地方?你最喜欢的是哪里? (7)提问:在参观校园的过程中,你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2、学习生字 (1)出示:学生入学纪念照片。提问:照片上的字你认识吗? (2)结合介绍学校的教学课件,出示一些地点的名称,如:一年级3班、厕所、演播厅 (3)请小老师带着大家读一读。 (4)出示课本中“上学了”图。 (5)提问:我们的好朋友丁丁和冬冬和咱们一样,第一次走进学校,我们到他们的学校中看一看,你认识哪个字,就和你的学习伙伴读一读吧。 (6)“小老师”教学:学校、丁丁、冬冬、年级、班、老师 (7)带学生摆字卡认字。 3、抽读字卡。 三、课后参与学习活动 放学后我们可以自豪地带爸爸妈妈参观我们的的学校,在校园中找到我们认识的字,读给家长听。遇到我们不认识的字,正好向爸爸妈妈请教,你愿意吗?

浅谈语文教学的生活化

浅谈语文教学的生活化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尝试 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中国。基础教育,担负着全面育人的重任。新一轮课改,目标即在于实现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把“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作为核心理念,最具人文性的语文学科责无旁贷。而在新课程改革中,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精髓告诉我们:“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命脉。它包含三方面涵义:一是我们所过的生活及生活所必须的一切东西,便是我们的教育内容。二是生活与教育必须一致,否则就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三是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必须与生活相联系,甚至必须与生活打成一片。 基于生活教育的指导思想,语文新课程标准非常强调生活教育,要求进一步密切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把语文学习的背景扩大到学生整个的生活世界。正如吕叔湘先生说的“语文跟别的课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语文学习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几乎是无所不在的,各科教学、课外活动、家庭、社会构成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生活即语文,把生活当作语文学习的资源”,“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阐明了语文教育与生活关系的真谛。“把课堂变成学生探索世界的窗口”,“联系生活”是《语文课程标准》的重要指导思想。 现代课程新理念认为,凡是有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的活动及所能开发与利用的物质的、精神的材料与素材,都是课程资源。如图书、报刊、音像资料、网络信息、风俗习惯、文史掌故、时事新闻、自然风光、与众不同的人和事等。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要能感悟语文、体验语文,从而才会充满兴趣学习语文。因此,我们要注重生活化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 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的过程中,应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进行生活教育,让学生明白“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陶行知)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引导学生逐渐形成“语文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须臾离不开语文”的观念,并养成事事、时时、处处吸收与运用语文知识,在社会生活中培养语文能力的好习惯。“要使学生真正扎扎实实地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人生的工具,就必须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李镇西) 如何将语文教学与学生生活自然链接起来呢?我是这样思考与实践的。 一、语文教学内容“生活化”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语文课完全可以给学生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活动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