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专家共识

剖宫产专家共识
剖宫产专家共识

剖宫产专家共识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剖宫产手术的专家共识(2014) 作者: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单位:来源:中华妇产科杂志2014

年10月第49卷第10期近年来,剖宫产手术在处理难产、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降低母儿死亡率和病率中起了重要作用。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手术、麻醉技术及药物治疗条件的改进,剖宫产手术的安全性不断提高,但与此同时,剖宫产率在世界各国也随之升高。我国的剖宫产率从20世纪60年代的5%左右上升到90年代初的20%;且近20年来,呈现持续上升的状况。文献报道显示,国内多数医院的剖宫产率在40%~60%之间,个别医院甚至高达70%以上。剖宫产率的上升可导致母体并发症及死亡率增加。WHO在全球剖宫产率的调查报告中指出,阴道助产和剖宫产的孕妇发生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的危险度明显高于阴道自然分娩的孕妇。为规范剖宫产手术的实施,进一步完善剖宫产手术指征、术前准备、手术步骤及术后管理等,在参考英国、美国等国家剖宫产临床指南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状制定了我国剖宫产手术的专家共识。

一、剖宫产手术指征

剖宫产手术指征是指不能经阴道分娩或不宜经阴道分娩的病理或生理状态,。

1.胎儿窘迫:指妊娠晚期因合并症或并发症所致的急、慢性胎儿窘迫和分娩期急性胎儿窘迫短期内不能经阴道分娩者。

2.头盆不称:绝对头盆不称或相对头盆不称经充分阴道试产失败者。

3.瘢痕子宫:2次及以上剖宫产手术后再次妊娠者;既往子宫肌瘤剔除术穿透官腔者。

4.胎位异常:胎儿横位,初产足月单胎臀位(估计胎儿出生体质量>3 500g者)及足先露。

5.前置胎盘及前置血管:胎盘部分或完全覆盖宫颈内口者及前置血管者。

6.双胎或多胎妊娠:第1个胎儿为非头位;复杂性双胎妊娠;连体双胎、三胎及以上的多胎妊娠应行剖宫产手术,。

7.脐带脱垂:胎儿有存活可能,评估结果认为不能迅速经阴道分娩,应行急诊剖宫产手术以尽快挽救胎儿。

8.胎盘早剥:胎儿有存活可能,应监测胎心率并尽快实行急诊剖宫产手术娩出胎儿。重度胎盘早剥,胎儿已死亡,也应行急诊剖宫产手术。

9.孕妇存在严重合并症和并发症:如合并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重度子痫前期或子痫、急性妊娠期脂肪肝、血小板减少及重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等,不能承受阴道分娩者。

10.妊娠巨大儿者: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估计胎儿出生体质量>4 250 g者。

11.孕妇要求的剖宫产: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ACOG)将孕妇要求的剖宫产(cesarean d elivery onmaternal request,CDMR)定义为足月单胎、无医学指征因孕妇要求而实行的剖宫产。(1)仅是孕妇个人要求不作为剖宫产手术指征,如有其他特殊原因须进行讨论并详

细记录。(2)当孕妇在不了解病情的情况下要求剖宫产,应详细告知剖宫产手术分娩与阴道分娩相比的整体利弊和风险,并记录。(3)当孕妇因恐惧阴道分娩的疼痛而要求剖宫产手术时,应提供心理咨询,帮助减轻其恐惧;产程过程中应用分娩镇痛方法以减轻孕妇的分娩疼痛,并缩短产程。(4)临床医师有权拒绝没有明确指征的剖宫产分娩的要求,但孕妇的要求应该得到尊重,并提供次选的建议。

12.产道畸形:如高位阴道完全性横膈、人工阴道成形术后等。

13.外阴疾病:如外阴或阴道发生严重静脉曲张者。

14.生殖道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如严重的淋病、尖锐湿疣等。

15.妊娠合并肿瘤:如妊娠合并子宫颈癌、巨大的子宫颈肌瘤、子宫下段肌瘤等。

二、剖宫产手术的时机

剖宫产手术时机的选择十分重要,是影响母儿预后的重要因素。

1.择期剖宫产术:是指具有剖宫产手术指征,孕妇及胎儿状态良好,有计划、有准备的前提下,先于分娩发动的择期手术。因妊娠39周前的剖宫产手术,新生儿发生呼吸道感染并发症的风险较高,除双胎或多胎妊娠及前置胎盘等外,择期剖宫产手术不建议在妊娠39周前实施。

2.急诊剖宫产手术:是指在威胁到母儿生命的紧急状况下的剖宫产手术。应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结束分娩。并需要产妇与家属配合,以及产科、新生儿科和麻醉科医护人员的沟通与配合。

三、剖宫产手术的术前准备

(一)术前谈话内容

术前谈话需结合孕妇及家属的文化背景、受教育程度和对分娩方式的选择意向。产科医师需充分告知孕妇及家属术中及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结局,对CDMR更应解释清楚。

1.剖宫产手术的指征和必要性:向孕妇及家属详细交代病情,解释经阴道分娩的危险性,采取剖宫产手术结束妊娠的必要性,获得孕妇及家属的同意。

2.剖宫产手术前、术中和术后母儿可能出现的并发症:(1)手术对母体的影响:①术后切口持续不适感;②切口感染、裂开,脂肪液化,皮下血肿,切口延期不愈等;③产后出血,休克,DIC;④子宫切除;⑤羊水栓塞;⑥术后血栓栓塞性疾病;⑦输尿管、膀胱等周围脏器损伤;⑧孕产妇死亡;⑨由于孕妇合并症及并发症不同,有针对性地说明相关的发生风险,如重度子痫前期孕妇在手术中、手术后可能发生子痫、心肝肾的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合并心脏病的孕妇在手术中可能会出现心脏骤停等。(2)手术对新生儿的影响:①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②新生儿低血糖症、败血症、新生儿住院超过Sd的风险增加;

③发生新生儿产伤。(3)剖宫产对再次妊娠和生育的影响:①再次妊娠分娩时剖宫产手术的可能性增加;②再次妊娠或分娩时发生子宫破裂的风险;③再次妊娠时出现前置胎盘、胎盘粘连甚至胎盘植入的风险;④再次妊娠时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的风险。(4)远期并发症:有子宫内膜异位症以及子宫憩室等。

3.签署知情同意书:夫妻双方及主管医师签字。

(二)术前准备

1.术前应具备以下化验检查项目:(1)血、尿常规,血型;(2)凝血功能;(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型肝炎、丙型肝炎、HIV感染、梅毒等);(4)心电图检查;(5)生化检查(包括电解质、肝肾功能、血糖);(6)胎儿超声检查;(7)其他,根据病情需要而定。

2.酌情备皮:手术前日先剃去腹部汗毛及阴部阴毛。注意操作要轻柔,防止损伤皮肤,发现皮肤有感染、疖肿等应先行处理后再行备皮。

3.留置导尿管:按无菌导尿法插入保留导尿管,通常为Foley双腔气囊尿管。

4.备血:手术前日为患者抽血进行血交叉检查,通过血库准备适量鲜血,以备手术中应用。如为胎盘早剥、子宫破裂、前置胎盘、多胎妊娠等可能在手术过程中出血超过10 00ml者,需在具备充足血源的医疗单位实施。

5.预防感染:抗菌药物使用按照卫生部抗菌药物使用规范。剖宫产手术(Ⅱ类切口)的抗菌药物使用为预防性用药,可减少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

6.术前评估:对重症孕妇做好充分的术前评估,做好术前讨论并记录,决定麻醉方式及手术方式(如合并严重盆腔感染孕妇是否应该做腹膜外剖宫产等)。

四、麻醉方式的选择及其注意事项

应根据孕妇与胎儿的状态、医疗机构的条件以及麻醉技术来做出决定。剖宫产手术的麻醉方式包括椎管内麻醉(蛛网膜下腔麻醉+硬膜外阻滞的联合麻醉、或连续性硬脊膜外阻滞);全身麻醉;局部浸润麻醉等。

1.与孕妇及家属的麻醉前谈话:介绍麻醉的必要性、麻醉方式及可能的并发症,并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

2.禁食水:麻醉前6—8 h禁食水。

3.麻醉前的生命体征监护:监测孕妇的呼吸、血压、脉搏,监测胎心率等。

五、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中的重要步骤

1.腹壁切口的选择:(1)腹壁横切口:与纵切口相比,横切口手术后孕产妇切口不适感的发生率更低,外观比较美观。腹壁横切口包括:①Joel-Cohen切口。切口位于双侧髂前上棘连线下大约3 cm处,切口呈直线。缺点是位置偏高,外观不太美观。②Pfanne nstiel切口。切口位于耻骨联合上2横指(3 cm)或下腹部皮肤皱褶水平略上,切口呈浅弧形,弯向两侧髂前上棘。其切口位置偏低较为美观,切口张力小,术后反应轻微,切口更容易愈合。(2)腹壁纵切口:位于脐耻之间腹白线处,长约10~300px。其优点为盆腔暴露良好,易掌握与操作,手术时间短;其不足之处为术后疼痛程度较重,切口愈合时间较长,外观不够美观。

2.膀胱的处理:一般情况下,当子宫下段形成良好时,不推荐剪开膀胱腹膜反折而下推膀胱;除非是子宫下段形成不良或膀胱与子宫下段粘连者。

3.子宫切口的选择:多选择子宫下段中上1/3处的横切口,长约250px。子宫下段形成良好时建议钝性分离打开子宫,这样可减少失血以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前置胎盘或胎盘植入孕妇避开胎盘附着部位酌情选择切口位置。

4.产钳的应用:当胎头娩出困难的时候,可考虑应用产钳助产。

5.缩宫素的应用:胎儿娩出后予缩宫素10~20U直接行子宫肌壁注射和(或)缩宫素10 U加入500ml晶体液中静脉滴注。可以有效促进子宫收缩和减少产后出血。

6.胎盘娩出方式:建议采取控制性持续牵拉胎盘而非徒手剥离娩出胎盘,可减少出血量和子宫内膜炎的发生风险。不建议胎儿娩出后立即徒手剥取胎盘,除非存在较明显的活动性出血或5min后仍无剥离迹象。娩出后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

7.缝合子宫切口:单层缝合子宫方法的安全性和效果尚不明确。目前,建议采用双层连续缝合子宫切口。注意子宫切口两边侧角的缝合,缝合应于切口侧角外~ cm开始;第一层全层连续缝合,第二层连续或间断褥式缝合包埋切口;要注意针距、缝针距切缘的距离及缝线松紧度。

8.缝合腹壁:(1)要清理腹腔,检查是否有活动性出血、清点纱布和器械。(2)酌情缝合脏层和壁层腹膜。(3)连续或间断缝合筋膜组织。(4)酌情缝合皮下组织。(5)间断或连续皮内缝合皮肤。

9.新生儿的处理:断脐、保暖、清理呼吸道等常规处理。

六、剖宫产术后管理

1.术后常规监测项目:(1)生命体征监测:术后2 h内每30分钟监测1次心率、呼吸频率以及血压,此后每小时监测1次直至孕产妇情况稳定。如果生命体征不平稳,需增加监测次数和时间。对于应用硬膜外阻滞镇痛泵的产妇,应每小时监测1次呼吸频率、镇静效果和疼痛评分,直至停止用药后的2h。(2)宫缩及出血情况:术后15 min、30 min、60 min、90 min、120 min应监测子宫收缩情况及阴道出血量,若出血较多应增加监测次数,必要时监测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功能及肝肾功能,直至出血量稳定在正常情况。

2.预防血栓形成: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是必须重视的,剖宫产术后孕产妇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因此建议采取预防措施。鼓励尽早下床活动,可根据产妇有无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个体化选择穿戴弹力袜、预防性应用间歇充气装置、补充水分以及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等措施。

3.进食进水的时机:产妇进食进水的时机应根据麻醉方式酌情安排进食进水。.

4.尿管拔除时机:剖宫产术后次日酌情拔除留置的导尿管。

5.术后切口疼痛的管理:术后给予含有阿片类镇痛药物的镇痛泵,可缓解剖宫产术后的切口疼痛。

6.术后缩宫素的应用:术后常规应用缩宫素。

7.血、尿常规的复查:常规复查血常规,酌情复查尿常规。

8.出院标准:(1)一般状况良好,体温正常;(2)血、尿常规基本正常;(3)切口愈合良好;(4)子宫复旧良好,恶露正常。

七、减少剖官产手术的措施

1.孕期宣教:了解阴道分娩与剖宫产手术的优缺点、分娩过程及注意事项,产前模拟分娩,增强孕妇自然分娩的信心,可减少CDMR。

2.分娩期人性化护理措施:导乐陪伴持续支持可能会降低剖宫产率。

3.引产时机:无妊娠合并症的孕妇妊娠达41周应给予引产处理,有利于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和剖宫产率。

4.分娩镇痛:可减轻分娩疼痛,增强产妇阴道分娩的信心。

参与本共识制定与讨论的专家组成员:张为远(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杨慧霞(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余艳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刘兴会(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段涛(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贺晶(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钟梅(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胡娅莉(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范玲(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杨孜(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蔺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王少为(北京医院)、路军丽(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邹丽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本共识撰写的执笔专家:张为远(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余艳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剖宫产手术的专家共识

剖宫产手术的专家共识(2014) 近年来,剖宫产手术在处理难产、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降低母儿死亡率和病率中起了重要作用。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手术、麻醉技术及药物治疗条件的改进,剖宫产手术的安全性不断提高,但与此同时,剖宫产率在世界各国也随之升高。我国的剖宫产率从20世纪60年代的5%左右上升到90年代初的20%;且近20年来,呈现持续上升的状况。文献报道显示,国内多数医院的剖宫产率在40%~60%之间,个别医院甚至高达70%以上。剖宫产率的上升可导致母体并发症及死亡率增加。WHO在全球剖宫产率的调查报告中指出,阴道助产和剖宫产的孕妇发生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的危险度明显高于阴道自然分娩的孕妇。为规范剖宫产手术的实施,进一步完善剖宫产手术指征、术前准备、手术步骤及术后管理等,在参考英国、美国等国家剖宫产临床指南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状制定了我国剖宫产手术的专家共识。 一、剖宫产手术指征 剖宫产手术指征是指不能经阴道分娩或不宜经阴道分娩的病理或生理状态,。 1.胎儿窘迫:指妊娠晚期因合并症或并发症所致的急、慢性胎儿窘迫和分娩期急性胎儿窘迫短期内不能经阴道分娩者。 2.头盆不称:绝对头盆不称或相对头盆不称经充分阴道试产失败者。 3.瘢痕子宫:2次及以上剖宫产手术后再次妊娠者;既往子宫肌瘤剔除术穿透官腔者。

4.胎位异常:胎儿横位,初产足月单胎臀位(估计胎儿出生体质量>3 500g者)及足先露。 5.前置胎盘及前置血管:胎盘部分或完全覆盖宫颈内口者及前置血管者。 6.双胎或多胎妊娠:第1个胎儿为非头位;复杂性双胎妊娠;连体双胎、三胎及以上的多胎妊娠应行剖宫产手术,。 7.脐带脱垂:胎儿有存活可能,评估结果认为不能迅速经阴道分娩,应行急诊剖宫产手术以尽快挽救胎儿。 8.胎盘早剥:胎儿有存活可能,应监测胎心率并尽快实行急诊剖宫产手术娩出胎儿。重度胎盘早剥,胎儿已死亡,也应行急诊剖宫产手术。 9.孕妇存在严重合并症和并发症:如合并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重度子痫前期或子痫、急性妊娠期脂肪肝、血小板减少及重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等,不能承受阴道分娩者。 10.妊娠巨大儿者: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估计胎儿出生体质量>4 250 g 者。 11.孕妇要求的剖宫产: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ACOG)将孕妇要求的剖宫产(cesarean delivery onmaternal request,CDMR)定义为足月单胎、无医学指征因孕妇要求而实行的剖宫产。(1)仅是孕妇个人要求不作为剖宫产手术指征,如有其他特殊原因须进行讨论并详细记录。(2)当孕妇在不了解病情的情况下要求剖宫产,应详细告知剖宫产手术分娩与阴道分娩相比的整体利弊和风险,并记录。(3)当孕妇因恐惧阴道分娩的疼痛而要求剖宫产手术时,应提供心理咨询,帮助

产科麻醉试题,考试

无痛分娩专家共识试题 姓名:成绩: 1、硬膜外麻醉用于无痛分娩,说法正确的是() A.适用于原发性和继发性宫缩无力者 B.可使第二产程缩短 C.适用于产程进展缓慢的产妇 D.适用于存在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产妇 E.对初产妇、子宫强直收缩疼痛剧烈者尤为适用 2.对于无痛分娩,下述最正确的是() A.第一产程的疼痛主要来自T10-12及L1神经 B.子宫口开大时疼痛是来自S1及S2神经 C.阴部神经阻滞可解除分娩第一期的阵痛 D.椎管内给药主要用于第二产程 E.禁用东莨菪碱 3.布比卡因的起效时间同 A利多卡因B丁卡因C普鲁卡因D罗哌卡因E地不卡因 4.关于脑脊液正确的是( ) A自外侧孔流人第三脑室B为无色透明不含有机物的液体C由脑室脉络丛产生D正中孔是脑脊液自脑室人蛛网膜下腔的惟一途径E以上均不是 5.椎管穿刺不经过( ) A棘上韧带B棘间韧带C黄韧带D后纵韧带E以上均错误 6提示胎儿窘迫的重要指标是( )A、胎动减少B、羊水有胎粪污染C、新生儿误吸D、胎儿心率变化E、胎儿头皮血pH降低 7.产妇行硬膜外穿刺易误入血管的主要原因是() A.硬膜外间隙血管怒张 B.高血压C.硬膜外间隙狭窄 D.脊椎弯曲度改变E.孕激素水平升高 8.全麻下行剖宫产手术,会抑制子宫收缩,应慎用的是() A.硫喷妥钠 B.氯胺酮 C.琥珀胆碱D.氧化亚氮 E.异氟醚 9.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是因为增大的子宫压迫了() A.下腔静脉 B.髂内静脉 C.髂外静脉 D.髂总静脉 E.子宫静脉 10.最易通过胎盘的药物是() A.维库溴铵B.琥珀胆碱C.硫喷妥钠D.泮库溴铵E.罗库溴铵 11.预防产妇误吸,术前禁食至少多少小时() A.3 B.4 C.5 D.7 E.6 12.硬膜外阻滞下行破腹产术,最合适的麻醉平面上界为() A.T6 B.T2 C.T10 D.T8 E.T4 二、病例分析题(13-15共用题干) 患者,女性,35岁,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剖宫产术前憋喘,不能平卧,全麻手术后入PACU,气管插管机械通气,Bp190/110mmHg,HR120次/分,两肺底吸气末可闻及大量湿啰音。13.目前最可能的诊断是 A.支气管哮喘B.输血输液过多C.急性左心衰竭D.急性右心衰竭E.非心源性肺水肿14.目前宜采取的处理措施是 A.大量利尿+血管扩张剂+PEEPB.利尿+加大镇静肌松剂剂量C.洋地黄+血管扩张剂D.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E.大量利尿,尽快撤离呼吸机并排除气管导管 15.此时应采取何种积极措施以尽快缓解病情 A.加大利尿剂用量 B.血液净化C.更换其它利尿剂D.限制液体入量E.维持原治疗方案

22中国产科麻醉专家共识(2017)

中国产科麻醉专家共识(2017)曲元刘志强刘野(共同执笔人) 李师阳李爱媛杨承祥沈晓凤陈新忠赵晶胡明品姚尚龙(负责人)徐世元徐铭军(共同执笔人) 黄绍强黄蔚屠伟峰 近年来,产科临床麻醉和研究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产科麻醉学组的专家结合我国国情和仔细评价相关证据,在2008版专家共识的基础上增加了许多新观点、新理念,如:择期剖宫产麻醉前禁食水的要求、高危产科麻醉及并发症的处理原则、产科困难气道的处理原则、产科围术期血液保护等,撰写了2017版中国产科麻醉专家共识。 一、妊娠期生理改变 1.心血管系统 (1)孕妇总循环血容量增多,妊娠33周(32~34周)达高峰。血容量增多加重了循环系统的负荷,对有心脏疾病的产妇,易诱发心力衰竭、肺充血、急性肺水肿等并发症。 (2)第一产程时子宫收缩可使回心血量明显增加,心排血量可增加20%左右,第二产程时孕妇屛气动作可使腹内压显著升高,增加回心血量,加重心脏负担。心排血量在产后最初阶段达峰值。心排血量增加,子宫动脉血流量增加约500ml/min,甚至达到700~800ml/min,是导致产科出血短时汹涌的主要原因。 (3)妊娠24周以后增大的子宫可能压迫下腔静脉,5%~10%的

孕妇由于增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 使回心血量减少,从而发生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当从仰卧位改成侧卧位时,心排血量可增加20%左右,症状即解除。 (4)妊娠期高动力性循环使心音加强,正常妊娠中可出现心脏收缩期杂音、心肌轻度肥厚、后期心电图检查电轴左偏,ST段以及T 波非特异性改变等体征,但均属正常现象。 (5)剖宫产时,娩胎后腹腔压力骤降,回心血量骤减,导致血压明显降低;子宫收缩后大量的血液又被挤入有效循环,使心脏负荷加重。 2. 呼吸系统 (1)在妊娠期间,孕妇功能残气量减少20%~30%,使孕妇氧的储备能力明显减少。同时,由于孕妇本身代谢增加,孕妇氧耗比非妊娠妇女增高约20%。储氧能力的减少和氧耗的增加使孕妇更容易发生缺氧,因此麻醉时应保障孕妇充足的氧供。 (2)分娩疼痛可致孕产妇每分钟通气量增加达20L/min,PaCO2下降10~15mmHg,血pH可达到以上,存在过度通气和呼吸性碱中毒现象。 (3)妊娠期间,孕妇呼吸道黏膜的毛细血管处于充血状态,容易出血和水肿。因此,气道可能比评估的更加困难,全麻气管插管操作容易引起黏膜出血,推荐选用比非妊娠妇女常规使用气管导管直径更细的型号(如~),尽量避免经鼻吸痰。 3.血液系统

2016年最新急诊剖宫产诊断及治疗标准流程

急诊剖宫(2016年版) 一、急诊剖宫产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首选治疗方案符合: 子宫下段剖宫产术ICD-9-CM-3:(74.10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和剖宫产手术的专家共识(2014版) 1.胎儿因素:急性胎儿窘迫 2.产程因素: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活跃期停滞和胎 头下降停滞 (四)标准住院日为5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为首选治疗方案符合:ICD-9-CM-3:74.1001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手术编码者; 2.孕妇患有其他疾病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急诊血常规+血型、生化全套; 2.急诊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孕期近期未作的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4.其他根据病情需要而定。 (七)选择用药。 1.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2.抗菌药物选择第二代头孢类; 3.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断脐后使用。 (八)手术日为入院当天。 1.麻醉方式:硬膜外或腰硬联合; 2.手术方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3.术中用药:缩宫素10-20μ,抗菌药物; 4.输血:必要时输血; 5.新生儿处理:断脐、保暖、清理呼吸道等常规处理。 (九)术后住院恢复≤6 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 2.术后用药:抗菌药物,缩宫药物;

2021年22 中国产科麻醉专家共识

中国产科麻醉专家共识(2017) 欧阳光明(2021.03.07) 曲元刘志强刘野(共同执笔人) 李师阳李爱媛杨承祥沈晓凤陈新忠赵晶胡明品姚尚龙(负责人)徐世元徐铭军(共同执笔人) 黄绍强黄蔚屠伟峰 近年来,产科临床麻醉和研究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产科麻醉学组的专家结合我国国情和仔细评价相关证据,在2008版专家共识的基础上增加了许多新观点、新理念,如:择期剖宫产麻醉前禁食水的要求、高危产科麻醉及并发症的处理原则、产科困难气道的处理原则、产科围术期血液保护等,撰写了2017版中国产科麻醉专家共识。 一、妊娠期生理改变 1.心血管系统 (1)孕妇总循环血容量增多,妊娠33周(32~34周)达高峰。血容量增多加重了循环系统的负荷,对有心脏疾病的产妇,易诱发心力衰竭、肺充血、急性肺水肿等并发症。 (2)第一产程时子宫收缩可使回心血量明显增加,心排血量可增加20%左右,第二产程时孕妇屛气动作可使腹内压显著升高,增加回心血量,加重心脏负担。心排血量在产后最初阶段达峰值。心排血量增加,子宫动脉血流量增加约500ml/min,甚至达到700~800ml/min,是导致产科出血短时汹涌的主要原因。

(3)妊娠24周以后增大的子宫可能压迫下腔静脉,5%~10%的孕妇由于增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 使回心血量减少,从而发生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当从仰卧位改成侧卧位时,心排血量可增加20%左右,症状即解除。 (4)妊娠期高动力性循环使心音加强,正常妊娠中可出现心脏收缩期杂音、心肌轻度肥厚、后期心电图检查电轴左偏,ST段以及T波非特异性改变等体征,但均属正常现象。 (5)剖宫产时,娩胎后腹腔压力骤降,回心血量骤减,导致血压明显降低;子宫收缩后大量的血液又被挤入有效循环,使心脏负荷加重。 2. 呼吸系统 (1)在妊娠期间,孕妇功能残气量减少20%~30%,使孕妇氧的储备能力明显减少。同时,由于孕妇本身代谢增加,孕妇氧耗比非妊娠妇女增高约20%。储氧能力的减少和氧耗的增加使孕妇更容易发生缺氧,因此麻醉时应保障孕妇充足的氧供。 (2)分娩疼痛可致孕产妇每分钟通气量增加达20L/min,PaCO2下降10~15mmHg,血pH可达到7.5以上,存在过度通气和呼吸性碱中毒现象。 (3)妊娠期间,孕妇呼吸道黏膜的毛细血管处于充血状态,容易出血和水肿。因此,气道可能比评估的更加困难,全麻气管插管操作容易引起黏膜出血,推荐选用比非妊娠妇女常规使用气管导管直径更细的型号(如6.0~7.0mm),尽量避免经鼻吸痰。 3.血液系统

剖宫产全身麻醉的实施

剖宫产全身麻醉的实施 在剖宫产麻醉中,区域阻滞是一种较常用且被广泛认可的麻醉方式。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需要实施全麻醉,如产妇具有腰背部疼痛、受伤或感染史,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减少、血友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阵发性睡眠血红蛋白尿等),区域阻滞失败。另外,合并严重神经系统疾病(颅脑肿瘤、颅脑外伤)及心血管系统疾病(子痫、心脏瓣膜病变、艾森曼格综合征、主动脉狭窄)的高危产妇也应首选全身麻醉。 全身麻醉在产科手术中的应用仍然因为其对胎儿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而有所限制,但是最近的一些研究结果比较鼓舞人心。Popham P[1]等对2000.7-2004.6 期间在墨尔本皇家妇科医院行急诊剖宫产的397 例病人中研究发现,选择急诊剖宫产的原因多为胎儿窘迫,其中绝大部分病人选择行全身麻醉(206 例),硬膜外麻醉其次(106 例),脊麻最少(65 例)。决定手术至胎儿娩出的平均时间全身麻醉最短,为17 ±6 min。Tonni G[2]等将900 例产妇分三组,分别抽取新生儿的脐动静脉血测血气分析,结果显示:硬膜外麻醉组pH 值最高,脊麻组pH 值最低PaCO2 最高,全麻组比脊麻和硬膜外麻醉较容易产生新生儿抑制,但是其PaO2 和SaO2 最高,对新生儿有一定益处。这和Reynolds F[3]等的结论一致。他们认为,脊麻相比于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而言,因为其脐带血的pH 最低,BE 绝对值最高,术中麻黄碱需要量最多而最不可取。全身麻醉虽然会引起新生儿呼吸抑制,但是抑制作用短暂,在某些特殊患者中具有重要使用价值。Afolabi BB[4]等则通过对1586 例产妇的回顾性研究分析提出,虽然椎管内麻醉产妇术中失血量较少,手术前后Hct 变化较小,但全麻组恶心发生率低,且新生儿Apgar 评分和需要心肺复苏的人数间没有区别,认为区域阻滞并不优于全身麻醉。 目前较常用的全麻方法为:术前6 小时禁食,术前1 小时静注雷尼替丁50mg,麻醉开

最新剖宫产专家共识

剖宫产手术的专家共识(2014) 作者: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单位:来源: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4年10月第49卷第10期 近年来,剖宫产手术在处理难产、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降低母儿死亡率和病率中起了重要作用。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手术、麻醉技术及药物治疗条件的改进,剖宫产手术的安全性不断提高,但与此同时,剖宫产率在世界各国也随之升高。我国的剖宫产率从20世纪60年代的5%左右上升到90年代初的20%;且近20年来,呈现持续上升的状况。文献报道显示,国内多数医院的剖宫产率在40%~60%之间,个别医院甚至高达70%以上。剖宫产率的上升可导致母体并发症及死亡率增加。WHO在全球剖宫产率的调查报告中指出,阴道助产和剖宫产的孕妇发生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的危险度明显高于阴道自然分娩的孕妇。为规范剖宫产手术的实施,进一步完善剖宫产手术指征、术前准备、手术步骤及术后管理等,在参考英国、美国等国家剖宫产临床指南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状制定了我国剖宫产手术的专家共识。 一、剖宫产手术指征 剖宫产手术指征是指不能经阴道分娩或不宜经阴道分娩的病理或生理状态,。 1.胎儿窘迫:指妊娠晚期因合并症或并发症所致的急、慢性胎儿窘迫和分娩期急性胎儿窘迫短期内不能经阴道分娩者。 2.头盆不称:绝对头盆不称或相对头盆不称经充分阴道试产失败者。 3.瘢痕子宫:2次及以上剖宫产手术后再次妊娠者;既往子宫肌瘤剔除术穿透官腔者。 4.胎位异常:胎儿横位,初产足月单胎臀位(估计胎儿出生体质量>3 500g者)及足先露。 5.前置胎盘及前置血管:胎盘部分或完全覆盖宫颈内口者及前置血管者。 6.双胎或多胎妊娠:第1个胎儿为非头位;复杂性双胎妊娠;连体双胎、三胎及以上的多胎妊娠应行剖宫产手术,。 7.脐带脱垂:胎儿有存活可能,评估结果认为不能迅速经阴道分娩,应行急诊剖宫产手术以尽快挽救胎儿。 8.胎盘早剥:胎儿有存活可能,应监测胎心率并尽快实行急诊剖宫产手术娩出胎儿。重度胎盘早剥,胎儿已死亡,也应行急诊剖宫产手术。 9.孕妇存在严重合并症和并发症:如合并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重度子痫前期或子痫、急性妊娠期脂肪肝、血小板减少及重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等,不能承受阴道分娩者。 10.妊娠巨大儿者: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估计胎儿出生体质量>4 250 g者。

最新中国产科麻醉专家共识

中国产科麻醉专家共识 近年来,产科临床麻醉和研究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产科麻醉学组的专家结合我国国情和仔细评价相关证据,在2008版专家共识的基础上增加了许多新观点、新理念,如:择期剖宫产麻醉前禁食水的要求、高危产科麻醉及并发症的处理原则、产科困难气道的处理原则、产科围术期血液保护等,撰写了2017版中国产科麻醉专家共识。 一、妊娠期生理改变 1.心血管系统 (1)孕妇总循环血容量增多,妊娠33周(32~34周)达高峰。血容量增多加重了循环系统的负荷,对有心脏疾病的产妇,易诱发心力衰竭、肺充血、急性肺水肿等并发症。 (2)第一产程时子宫收缩可使回心血量明显增加,心排血量可增加20%左右,第二产程时孕妇屛气动作可使腹内压显著升高,增加回心血量,加重心脏负担。心排血量在产后最初阶段达峰值。心排血量增加,子宫动脉血流量增加约500ml/min,甚至达到700~800ml/min,是导致产科出血短时汹涌的主要原因。 (3)妊娠24周以后增大的子宫可能压迫下腔静脉,5%~10%的孕妇由于增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 使回心血量减少,从而发生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当从仰卧位改成侧卧位时,心排血量可增加20%左右,症状即解除。

(4)妊娠期高动力性循环使心音加强,正常妊娠中可出现心脏收缩期杂音、心肌轻度肥厚、后期心电图检查电轴左偏,ST段以及T 波非特异性改变等体征,但均属正常现象。 (5)剖宫产时,娩胎后腹腔压力骤降,回心血量骤减,导致血压明显降低;子宫收缩后大量的血液又被挤入有效循环,使心脏负荷加重。 2. 呼吸系统 (1)在妊娠期间,孕妇功能残气量减少20%~30%,使孕妇氧的储备能力明显减少。同时,由于孕妇本身代谢增加,孕妇氧耗比非妊娠妇女增高约20%。储氧能力的减少和氧耗的增加使孕妇更容易发生缺氧,因此麻醉时应保障孕妇充足的氧供。 (2)分娩疼痛可致孕产妇每分钟通气量增加达20L/min,PaCO2下降10~15mmHg,血pH可达到7.5以上,存在过度通气和呼吸性碱中毒现象。 (3)妊娠期间,孕妇呼吸道黏膜的毛细血管处于充血状态,容易出血和水肿。因此,气道可能比评估的更加困难,全麻气管插管操作容易引起黏膜出血,推荐选用比非妊娠妇女常规使用气管导管直径更细的型号(如6.0~7.0mm),尽量避免经鼻吸痰。 3.血液系统 (1)妊娠期血容量开始增加,但血浆容量的增加(1000ml)超过红细胞的增加(500ml),孕妇多呈稀释性贫血状态。 (2)白细胞在妊娠8周起轻度上升,之后稳定在10~12×109/L

剖宫产指征指南

剖宫产手术的专家共识(2014) 一、剖宫产手术指征剖宫产手术指征是指不能经阴道分娩或不宜经阴道分娩的病理或生理状态。 1.胎儿窘迫:指妊娠晚期因合并症或并发症所致的急、慢性胎儿窘迫和分娩期急性胎儿窘迫短期内不能经阴道分娩者。 2.头盆不称:绝对头盆不称或相对头盆不称经充分阴道试产失 败者。 3.瘢痕子宫:2 次及以上剖宫产手术后再次妊娠者;既往子宫 肌瘤剔除术穿透官腔者。 4.胎位异常:胎儿横位,初产足月单胎臀位(估计胎儿出生体质量>3500g 者)及足先露。 5.前臵胎盘及前臵血管:胎盘部分或完全覆盖宫颈内口者及前 臵血管者。 6.双胎或多胎妊娠:第1 个胎儿为非头位;复杂性双胎妊娠;连体双胎、三胎及以上的多胎妊娠应行剖宫产手术。7.脐带脱垂:胎儿有存活可能,评估结果认为不能迅速经阴道分娩,应行急诊剖宫产手术以尽快挽救胎儿。 8.胎盘早剥:胎儿有存活可能,应监测胎心率并尽快实行急诊 剖宫产手术娩出胎儿。重度胎盘早剥,胎儿已死亡,也应行急诊剖宫产手术。 9.孕妇存在严重合并症和并发症:如合并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重度子痫前期或子痫、急性妊娠期脂肪肝、血小板减少及重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等,不能承受阴道分娩者 10.妊娠巨大儿者: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估计胎儿出生体质量>4

250 g 者。 11.孕妇要求的剖宫产: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ACOG)将孕妇 要求的剖宫产(cesarean delivery onmaternal request,CDMR)定义为足月单胎、无医学指征因孕妇要求而实行的剖宫产。(1)仅是孕妇个人要求不作为剖宫产手术指征,如有其他特殊原因须进行讨论并详细记录。(2)当孕妇在不了解病情的情况下要求剖宫产,应详细告知剖宫产手术分娩与阴道分娩相比的整体利弊和风险,并记录。(3)当孕妇因恐惧阴道分娩的疼痛而要求剖宫产手术时,应提供心理咨询,帮助减轻其恐惧;产程过程中应用分娩镇痛方法以减轻孕妇的分娩疼痛,并缩短产程。(4)临床医师有权拒绝没有明确指征的剖宫产分娩的要求,但孕妇的要求应该得到尊重,并提供次选的建议。 12.产道畸形:如高位阴道完全性横膈、人工阴道成形术后 等。 13.外阴疾病:如外阴或阴道发生严重静脉曲张者。 14.生殖道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如严重的淋病、尖锐湿疣等。 15.妊娠合并肿瘤:如妊娠合并子宫颈癌、巨大的子宫颈肌 瘤、子宫下段肌瘤等。 二、剖宫产手术的时机 剖宫产手术时机的选择十分重要,是影响母儿预后的重要因素。1.择期剖宫产术:是指具有剖宫产手术指征,孕妇及胎儿状态良好,有计划、有准备的前提下,先于分娩发动的择期手术。因妊娠39 周前的剖宫产手术,新生儿发生呼吸道感染并发症的风险较高,除双胎或多胎妊娠及前臵胎盘等外,择期剖宫产手术不

剖宫产手术的专家共识(2014)

剖宫产手术的专家共识(2014) 导读: 近年来,剖宫产手术在处理难产、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降低母儿死亡率和病率中起了重要作用。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手术、麻醉技术及药物治疗条件的改进,剖宫产手术的安全性不断提高,但与此同时,剖宫产率在世界各国也随之升高。 我国的剖宫产率从20世纪60年代的5%左右上升到90年代初的20%;且近20年来,呈现持续上升的状况。 文献报道显示,国内多数医院的剖宫产率在40%~60%之间,个别医院甚至高达70%以上。剖宫产率的上升可导致母体并发症及死亡率增加。WHO在全球剖宫产率的调查报告中指出,阴道助产和剖宫产的孕妇发生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的危险度明显高于阴道自然分娩的孕妇。为规范剖宫产手术的实施,进一步完善剖宫产手术指征、术前准备、手术步骤及术后管理等,在参考英国、美国等国家剖宫产临床指南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状制定了我国剖宫产手术的专家共识。 一、剖宫产手术指征 剖宫产手术指征是指不能经阴道分娩或不宜经阴道分娩的病理或生理状态,。 1.胎儿窘迫:指妊娠晚期因合并症或并发症所致的急、慢性胎儿窘迫和分娩期急性胎儿窘迫短期内不能经阴道分娩者。 2.头盆不称:绝对头盆不称或相对头盆不称经充分阴道试产失败者。 3.瘢痕子宫:2次及以上剖宫产手术后再次妊娠者;既往子宫肌瘤剔除术穿透官腔者。 4.胎位异常:胎儿横位,初产足月单胎臀位(估计胎儿出生体质量>3500g 者)及足先露。 5.前臵胎盘及前臵血管:胎盘部分或完全覆盖宫颈内口者及前臵血管者。

6.双胎或多胎妊娠:第1个胎儿为非头位;复杂性双胎妊娠;连体双胎、三胎及以上的多胎妊娠应行剖宫产手术,。 7.脐带脱垂:胎儿有存活可能,评估结果认为不能迅速经阴道分娩,应行急诊剖宫产手术以尽快挽救胎儿。 8.胎盘早剥:胎儿有存活可能,应监测胎心率并尽快实行急诊剖宫产手术娩出胎儿。重度胎盘早剥,胎儿已死亡,也应行急诊剖宫产手术。 9.孕妇存在严重合并症和并发症:如合并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重度子痫前期或子痫、急性妊娠期脂肪肝、血小板减少及重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等,不能承受阴道分娩者。 10.妊娠巨大儿者: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估计胎儿出生体质量>4 250 g者。 11.孕妇要求的剖宫产: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ACOG)将孕妇要求的剖宫产(cesareandeliveryonmaternalrequest,CDMR)定义为足月单胎、无医学指征因孕妇要求而实行的剖宫产。(1)仅是孕妇个人要求不作为剖宫产手术指征,如有其他特殊原因须进行讨论并详细记录。(2)当孕妇在不了解病情的情况下要求剖宫产,应详细告知剖宫产手术分娩与阴道分娩相比的整体利弊和风险,并记录。 (3)当孕妇因恐惧阴道分娩的疼痛而要求剖宫产手术时,应提供心理咨询,帮助减轻其恐惧;产程过程中应用分娩镇痛方法以减轻孕妇的分娩疼痛,并缩短产程。(4)临床医师有权拒绝没有明确指征的剖宫产分娩的要求,但孕妇的要求应该得到尊重,并提供次选的建议。 12.产道畸形:如高位阴道完全性横膈、人工阴道成形术后等。 13.外阴疾病:如外阴或阴道发生严重静脉曲张者。 14.生殖道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如严重的淋病、尖锐湿疣等。 15.妊娠合并肿瘤:如妊娠合并子宫颈癌、巨大的子宫颈肌瘤、子宫下段肌瘤等。 二、剖宫产手术的时机

2016年急诊剖宫产诊断及治疗标准流程

急诊剖宫(2016 年版) 一、急诊剖宫产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首选治疗方案符合: 子宫下段剖宫产术ICD-9-CM-3:(74 、10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 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 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与剖宫产手术的专家共识(2014 版) 1. 胎儿因素:急性胎儿窘迫 2、产程因素: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活跃期停滞与胎头下降停 滞 (四)标准住院日为5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为首选治疗方案符合:ICD-9-CM-3:74 、 1001 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手术编码者; 2 、孕妇患有其她疾病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

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 、急诊血常规+ 血型、生化全套; 2 、急诊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孕期近期未作的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4、其她根据病情需要而定。 (七)选择用药。 1、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 〕285 号)执行; 2 、抗菌药物选择第二代头孢类; 3、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断脐后使用。 (八)手术日为入院当天。 1 、麻醉方式:硬膜外或腰硬联合; 2 、手术方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3、术中用药:缩宫素10-20仏抗菌药物; 4、输血:必要时输血; 5、新生儿处理:断脐、保暖、清理呼吸道等常规处理。 (九)术后住院恢复w 6天。 1 、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 2、术后用药:抗菌药物,缩宫药物; 3、预防性抗菌药物:第二代头孢类,术后48 小时内停止使用

2016年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诊治专家共识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诊治专家共识(2016) 作者: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计划生育学组 选自:中华妇产科杂志2016年8月第51卷第8期第568-572页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esarean scarpregnancy, CSP)是指受精卵着床于前次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处的1种异位妊娠,是1个限时定义,仅限于早孕期(≤12周);孕12周以后的中孕期CSP则诊断为“宫内中孕,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胎盘植入”,如并发有胎盘前置,则诊断为“宫内中孕,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胎盘植入,胎盘前置状态”,到了中晚孕期则为胎盘植入及前置胎盘,即形成所谓的凶险性前置胎盘(pernicious placentapr evia)。由于CSP可以造成清宫手术中及术后难以控制的大出血、子宫破裂、周围器官损伤,甚至切除子宫等,严重威胁妇女的生殖健康甚至生命,已引起临床上的高度重视。 CSP的发生率为1∶2 216~1∶1 800,占有剖宫产史妇女的1.15%,占有前次剖宫产史妇女异位妊娠的6.1%[1-2]。目前,CSP 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对CSP的诊断和治疗在国内外均无统一的标准和指南以及较好的循证医学证据,缺乏大样本量的随机对照研究。鉴于C SP发生率逐渐升高及其所引起的严重并发症,以及近几年对CSP诊治经验的积累及大量的临床研究结果,有必要结合2012年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学分会制定的“CSP诊治共识”[3],改进并形成我国关于CSP诊治的新的专家共识,以指导临床工作,规范临床诊疗行为。特别说明的是,本共识仅针对的是孕12周内的早孕期CSP。

1临床表现CSP早孕期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或仅有类似先兆流产的表现,如阴道少量流血、轻微下腹痛等[4]。 2诊断CSP的诊断方法首选超声检查,特别是经阴道和经腹超声联合使用,不仅可以帮助定位妊娠囊,更有利于明确妊娠囊和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及膀胱的关系。典型的超声表现[5]为: (1)宫腔内、子宫颈管内空虚,未见妊娠囊; (2)妊娠囊着床于子宫前壁下段肌层(相当于前次剖宫产子宫切口部位),部分妊娠囊内可见胎芽或胎心搏动; (3)子宫前壁肌层连续性中断,妊娠囊和膀胱之间的子宫肌层明显变薄、甚至消失;(4)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Doppler flow imaging,CDFI)显示妊娠囊周边高速低阻血流信号。当超声检查无法明确妊娠囊和子宫及其周围器官的关系时,可进行MRI检查。MRI检查矢状面及横断面的T1、T2加权连续扫描均能清晰地显示子宫前壁下段内的妊娠囊和子宫及其周围器官的关系。但因为费用较昂贵,所以,MRI检查不作为首选的诊断方法。血清β-hCG对于CSP的诊断并无特异性,有胎心的CSP 血清β-hCG 水平可以高过100 000 U/L。对于异常升高的β-hCG也要警惕是否合并妊娠滋养细胞肿瘤。β-hCG在治疗后的随诊中评价治疗效果时非常重要。 3分型 根据超声检查显示的着床于子宫前壁瘢痕处的妊娠囊的生长方向以及子宫前壁妊娠囊和膀胱间子宫肌层的厚度进行分型[6]。此分型方法有利于临床的实际操作。 Ⅰ型: (1)妊娠囊部分着床于子宫瘢痕处,部分或大部分位于宫腔内,少数甚或达宫底部宫腔;

(2020年整理)产科指南解读.doc

XXXX产科指南解读 近期,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产科麻醉和围产学会(SOAP)联合发布了产科麻醉临床实践指南,是对 XXXX 年指南的更新。 产科麻醉包括围产期麻醉策略和麻醉药物的选用,涉及经阴道分娩、剖宫产、滞留胎盘的处理、产后输卵管结扎、产科紧急事件等。 该项指南的重点内容为分娩过程中孕产妇的麻醉管理、非手术分娩、手术分娩、产后镇痛和护理等各个方面,旨在帮助麻醉医师和产科医师制定最佳临床决策,提高产科麻醉质量、确保患者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并最大程度的减少产科麻醉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 该项指南具体推荐内容于XXXX年11 月发表在Anesthesiology 杂志上。 该项指南的适用患者人群包括围产期合并常见产科问题的非复杂妊娠患者,但也不限于此。 不适用于妊娠期间进行其他手术的患者、合并严重慢性疾病的产妇,如重度心脏、肾脏或神经系统疾病等。 基于产科麻醉最新发现和临床需要,包括麻醉医师在内的 ASA 委员会指南制定组对已发表的相关研究证据(包括随机对照试验和观察性研究)、专家意见、ASA 专业人员等的意见进行了分析、整理,提出了产科麻醉相关推荐。 围麻醉期评估和准备病史和体格检查① 进行麻醉管理之前应关注患者的病史和体格检查。 包括但不限于:

孕产妇健康状况、麻醉史、分娩史、基础血压测量、呼吸道检查、肺部检查、心脏检查等,这与 ASA 已发布的围麻醉期评估建议一致。 当拟进行椎管内麻醉时,应检查患者腰背部。 识别与麻醉药物和产科相关的显著危险因素,并请产科医师和麻醉科医师一同会诊。 ② 配备通畅、高效的通信系统,促进和鼓励产科医护人员、麻醉医师和多学科管理小组的其他成员之间保持联系、及时沟通意见。 产时血小板计数是否检查孕产妇产时血小板计数,应根据患者病史(如是否存在严重先兆子痫)、体格检查和临床症状来决定,应制定个体化方案。 对于健康的产妇,没有必要常规进行血小板计数检查。 血型和筛查① 对于身体健康的非复杂妊娠产妇来讲,无论是经阴道分娩还是手术分娩,均没有必要进行常规血型配对。 ② 是否进行血型筛查和配对应根据孕妇病史、预期的出血性并发症,如胎盘植入患者(既往接受过子宫手术、合并前置胎盘)以及当地医疗政策决定。 围麻醉期记录胎儿心率模式在分娩期间给予椎管内麻醉和镇痛前后,均应由有资质的医护人员监测胎儿心率模式(fetal heartrate patterns)。 在任何临床情况下均进行连续胎儿心率的电子记录可能是没有必要的,此外,放置椎管内导管的过程中就不可能进行连续监测。

剖宫产术缝合技术及材料选择专家共识(完整版)

剖宫产术缝合技术及材料选择专家共识(完整版) 剖宫产术是产科常见而重要的手术,是处理难产和高危妊娠的重要手段。为规范剖宫产手术的实施,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已于2014年制定《剖宫产手术的专家共识》,对剖宫产手术指征、术前准备及手术步骤等提出了建议。缝合是剖宫产术的关键环节,手术并发症与切口缝合密切相关。目前,对于剖宫产切口的缝合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规范。在参考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相关缝合技术与材料选择专家共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状制定本共识。 剖宫产术的缝合根据手术步骤分为子宫切口缝合,壁层腹膜、腹壁肌肉及筋膜缝合,皮下脂肪及皮肤的缝合。 1 子宫切口的缝合 子宫切口缝合的目标是:恢复解剖结构、止血、降低切口感染风险。现有证据表明子宫切口双层缝合优于单层缝合,连续单纯缝合优于锁边缝合。 1.1子宫切口的缝合方法子宫切口的缝合分为子宫肌层及脏层腹膜的缝合。子宫切口缝合推荐使用连续单纯双层缝合。方法:子宫切口第一层缝合从术者对侧开始,Allis钳夹好切口顶部,对齐子宫切口上下缘,多使用1-0 可吸收线,从一侧子宫切口顶端外0.5~1.0 cm 开始全层连续单纯缝合子宫肌层全层,尽量不穿透内膜,注意对合,

针间距约1.5cm,针与切缘间距约0.5 cm。缝合至切口顶端,最后一针扣锁缝合或单独缝合打结,注意超过切口顶端0.5~1.0cm。见图1。 子宫切口第二层缝合从术者侧向对侧将子宫体部浆肌层(含子宫肌层外1/3~1/2及反折腹膜)使用1-0可吸收线做连续缝合,进针应在第一层针距间,缝到对侧后与第一层保留的缝线打结(也可以单独打结)。缝合完毕后常规检查切口是否有出血,如有出血需缝合止血。见图2。 1.2 子宫切口的缝合材料目前国内大多使用1-0合成可吸收缝合线,其抗张强度大,柔韧性好,操作方便,对组织损伤小,反应小。在缩短手术时间,促进子宫切口愈合等方面明显优于铬制肠线、丝线等。在同等条件下推荐使用含抗菌剂的可吸收缝线,可有效降低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并减少线结反应和切口疼痛。2016年WHO《预防手术部位感染(SSI)全球指南》和2017年美国疾病防治中心(CDC)《关于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指南》均推荐各类手术中使用含抗菌剂(如三氯生)的缝线,以降低手术部位感染风险。 为了减少职业暴露机会,对有体液传播疾病风险的孕妇实施剖宫产手术时,推荐使用防刺伤针。美国CDC及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OSHA)分别于1997年及2007年发布健康与安全公告,强调防刺伤针在减少手术人员经皮穿刺损伤方面的有效性,并同时推荐有条件的临床医生术中使用防刺伤针。

2016年最新急诊剖宫产诊断及治疗标准流程

2016年最新急诊剖宫产诊断及治疗标准流程

急诊剖宫(2016年版) 一、急诊剖宫产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首选治疗方案符合: 子宫下段剖宫产术ICD-9-CM-3:(74.10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和剖宫产手术的专家共识(2014版) 1.胎儿因素:急性胎儿窘迫 2.产程因素: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活跃期停滞和胎 头下降停滞 (四)标准住院日为5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为首选治疗方案符合:ICD-9-CM-3:74.1001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手术编码者; 2.孕妇患有其他疾病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急诊血常规+血型、生化全套; 2.急诊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孕期近期未作的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4.其他根据病情需要而定。 (七)选择用药。 1.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2.抗菌药物选择第二代头孢类; 3.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断脐后使用。 (八)手术日为入院当天。 1.麻醉方式:硬膜外或腰硬联合; 2.手术方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3.术中用药:缩宫素10-20μ,抗菌药物; 4.输血:必要时输血; 5.新生儿处理:断脐、保暖、清理呼吸道等常规处理。 (九)术后住院恢复≤6 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 2.术后用药:抗菌药物,缩宫药物; 3.预防性抗菌药物:第二代头孢类,术后48小时内停止使用。

剖宫产手术指南解读

剖宫产手术指南解读 降低剖宫产率是广大妇产医生为之努力的一个梦想。近年来我国妇产界在这一领域也不断研究探索。剖宫产手术指南是指导产科临床工作的指南针,为我们的医疗行为指引方向。在2014年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大会上,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的张为远教授解读剖宫产指南,进一步规范剖宫产手术的指征、术前准备、手术操作、术后护理,目的是降低剖宫产率,确保母儿和医生安全,为此中国妇产科网对张为远教授讲座内容进行了整理,全文如下。 众所周知,阴道分娩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但是在病理状态下,如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危及到母儿的安全时就必须行剖宫产术。但是近年来我国剖宫产率逐年上升,2012年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剖宫产率已经达到55%左右,甚至有些地方已经达到79%,这些剖宫产手术中很多不乏是不具有剖宫产手术指征的。 为了规范剖宫产手术及剖宫产指征,我国妇产专家们参考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和加拿大妇产科医师协会制定的剖宫产指南,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制定了剖宫产的专家共识。 一、剖宫产手术的指征 指胎儿不能或不宜经阴道分娩,如果经阴道分娩可能会对母儿造成一定的伤害。具体包括: 1、胎儿窘迫:指妊娠晚期因合并症或并发症所致的急、慢性胎儿窘迫和分娩期急性胎儿窘迫短期内不能阴道分娩者。 2、头盆不称:绝对头盆不称或相对头盆不称经充分试产失败者。 3、瘢痕子宫:二次及以上剖宫产术后再妊娠者;既往子宫肌瘤剔除手术穿透宫腔者。 4、胎位异常:胎儿横位或初产足月单胎臀位(估计胎儿体重大于3500g者)、足先露。 5、前置胎盘及前置血管:胎盘部分或完全覆盖宫颈内口者及前置血管者。 6、双胎(多胎)妊娠:第一个胎儿为非头位;复杂性双胎妊娠;连体双胎、三胎及以上的多胎妊娠应行剖宫产。 7、脐带脱垂:胎儿有存活可能者,评估不能迅速经阴道分娩,行急诊剖宫产术以尽快挽救胎儿。 8、胎盘早剥:胎儿有存活可能,应监测胎心并尽快行急诊剖宫产术娩出胎儿。重度胎盘早剥,胎儿已死亡,也应行急诊剖宫产术。 9、孕妇存在严重的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重度子痫前期或子痫、急性脂肪肝、血小

综述:剖宫产术全身麻醉

根据美国1985~1990 年的国家统计数据,1997年Hawkins 等[1]报道全身麻醉剖宫产术的病死率是局部麻醉剖宫产术病死率的16.7 倍。随后该研究团队又评估了1997~2002 年的数据,与1979~1990年的数据相比,1991~2002 年的麻醉相关产妇病死率降低了大约60%,这些结果似乎表明剖宫产术全身麻醉的总体安全明显改善[2]。值得注意的是,局部麻醉剖宫产术的产妇病死率从1991~1996 年的25/1 000 万增加到了1997~2002 年的38/1 000 万,而同期全身麻醉剖宫产术的产妇病死率从168/1 000万降低到了65/1 000 万。这些结果可能与以下临床实践变化趋势有关:高风险产妇过去提倡应用全身麻醉,而目前则大多推荐应用局部麻醉。因此,两个时期全身麻醉适应证的不同也许可简单地解释全身麻醉产妇病死率的降低。 在过去20 年中,新型药物、工具和监护仪的出现使全身麻醉的总体安全明显改善,而且这些发展导致了各种手术麻醉管理方式的巨大变化[3]。但是对于剖宫产术,在过去20 年中人们常常优先考虑的是避免全身麻醉,因此并未进行足够的工作将这些新技术和新发现在产科全身麻醉中充分应用和优化[4]。本文介绍目前剖宫产术全身麻醉管理的现况,并讨论其可能的未来方向。 1 全身麻醉药物 1.1 镇静催眠药 长期以来,应用硫喷妥钠和琥珀胆碱实施快速序贯诱导和气管插管一直是剖宫产术全身麻醉的标准方法。然而,近年来丙泊酚、罗库溴铵和瑞芬太尼在产科麻醉诱导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4-5]。 注射到母体内的镇静催眠药可通过胎盘转移至胎儿,这偶尔可导致处于出生中的胎儿被麻醉,即“睡着的宝宝(sleeping baby)”。当现场无新生儿专家时,应谨慎并尽可能减少镇静催眠药用量,缩短从注射药物到婴儿娩出的时间[3]。 由于应用广泛和公认的安全性,短效巴比妥类药物(如硫喷妥钠和硫戊巴比妥)一直保持着产科全身麻醉诱导标准药物的地位[5]。但是,在麻醉效果不满意的情况下开始手术则可增加产妇发生术中知晓、心动过速和高血压的风险。因此,当分娩中有新生儿专家在场时,与避免“睡着的宝宝”相比,更应优先考虑给产妇提供满意的麻醉。在此方面,丙泊酚可能优于巴比妥类药物。一项有关英国剖宫产术全身麻醉现行实践的调查显示,虽然90%以上回复者是应用硫喷妥钠进行麻醉诱导,但58%的回复者支持应用丙泊酚实施麻醉诱导[5]。而且最近研究显示,应用硫喷妥钠是全身麻醉患者发生意外性术中知晓的一个危险因素,即虽然仅有3%的麻醉诱导应用了硫喷妥钠,但却与23%的术中知晓事件有关[6]。再者,虽然存在丙泊酚对新生儿影响的担心,但现有的证据表明丙泊酚对新生儿的影响并不强于硫喷妥钠[7]。另外,目前硫喷妥钠在中国和美国的生产及供应已经停止,在欧洲国家获得硫喷妥钠也越来越困难,并且其价格不断升高[3]。 因此,现行的产科全身麻醉趋势是硫喷妥钠正逐渐被丙泊酚所取代[4]。

剖宫产手术的专家共识(全文)

剖宫产手术的专家共识(全文) 近年来,剖宫产手术在处理难产、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降低母儿死亡率和病率中起了重要作用。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手术、麻醉技术及药物治疗条件的改进,剖宫产手术的安全性不断提高,但与此同时,剖宫产率在世界各国也随之升高。我国的剖宫产率从20世纪60年代的5%左右上升到90年代初的20%;且近20年来,呈现持续上升的状况。文献报道显示,国内多数医院的剖宫产率在40%~60%之间,个别医院甚至高达70%以上。 近年来,剖宫产手术在处理难产、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降低母儿死亡率和病率中起了重要作用。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手术、麻醉技术及药物治疗条件的改进,剖宫产手术的安全性不断提高,但与此同时,剖宫产率在世界各国也随之升高。我国的剖宫产率从20世纪60年代的5%左右上升到90年代初的20%;且近20年来,呈现持续上升的状况。文献报道显示,国内多数医院的剖宫产率在40%~60%之间,个别医院甚至高达70%以上。剖宫产率的上升可导致母体并发症及死亡率增加。WHO在全球剖宫产率的调查报告中指出,阴道助产和剖宫产的孕妇发生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的危险度明显高于阴道自然分娩的孕妇。为规范剖宫产手术的实施,进一步完善剖宫产手术指征、术前准备、手术步骤及术后管理等,在参考英国、美国等国家剖宫产临床指南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状制定了我国剖宫产手术的专家共识。

一、剖宫产手术指征 剖宫产手术指征是指不能经阴道分娩或不宜经阴道分娩的病理或生理状态,。 1.胎儿窘迫:指妊娠晚期因合并症或并发症所致的急、慢性胎儿窘迫和分娩期急性胎儿窘迫短期内不能经阴道分娩者。 2.头盆不称:绝对头盆不称或相对头盆不称经充分阴道试产失败者。 3.瘢痕子宫:2次及以上剖宫产手术后再次妊娠者;既往子宫肌瘤剔除术穿透官腔者。 4.胎位异常:胎儿横位,初产足月单胎臀位(估计胎儿出生体质量>3 500g者)及足先露。 5.前置胎盘及前置血管:胎盘部分或完全覆盖宫颈内口者及前置血管者。 6.双胎或多胎妊娠:第1个胎儿为非头位;复杂性双胎妊娠;连体双胎、三胎及以上的多胎妊娠应行剖宫产手术,。 7.脐带脱垂:胎儿有存活可能,评估结果认为不能迅速经阴道分娩,应行急诊剖宫产手术以尽快挽救胎儿。 8.胎盘早剥:胎儿有存活可能,应监测胎心率并尽快实行急诊剖宫产手术娩出胎儿。重度胎盘早剥,胎儿已死亡,也应行急诊剖宫产手术。 9.孕妇存在严重合并症和并发症:如合并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重度子痫前期或子痫、急性妊娠期脂肪肝、血小板减少及重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等,不能承受阴道分娩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