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酶促反应的影响因素

八酶促反应的影响因素
八酶促反应的影响因素

实验八酶促反应的影响因素

一、目的要求

1.了解温度、pH、激活剂、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2.学习检定温度、pH、激活剂、抑制剂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在酶促反应中,酶的催化活性与环境温度、 pH有密切关系,通常各种酶只有在一定的温度、pH范围内才表现它的活性,一种酶表现其活性最高时的温度、pH值称为该酶的最适温度、最适pH。

在酶促反应中,酶的激活剂和抑制剂可加速或抑制酶的活性,如氯化钠在低浓度时为唾液淀粉酶的激活剂,而硫酸铜则是它的抑制剂。

本实验利用淀粉水解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产物与碘有不同的颜色反应,定性观察唾液淀粉酶在酶促反应中各种因素对其活性的影响。

淀粉(遇碘呈蓝色)→紫色糊精(遇碘呈紫色)→红色糊精(遇碘呈红色)→无色糊精

(遇碘不呈色)→麦芽糖(遇碘不呈色)→葡萄糖(遇碘不呈色)。

所以淀粉被唾液淀粉酶水解的程度,可由水解混合物遇碘呈现的颜色来判断,以此反映淀粉酶的活性,由此检定温度、pH、激活剂、抑制剂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三、实验器材

试管和试管架、恒温水浴、冰浴、吸量管(1 mL6支、2 mL4支、5 mL4支)、滴管、量筒、玻棒、白瓷板、秒表、烧杯、棕色瓶。

四、实验试剂

1.新鲜唾液稀释液(唾液淀粉酶液):每位同学进实验室自己制备,先用蒸馏水漱口,以清除食物残渣,再含一口蒸馏水,0.5 min后使其流入量筒并稀释至200倍(稀释倍数可因人而异)混匀备用。

2.1%淀粉溶液A(含0.3%NaCl):将1 g可溶性淀粉及0.3 g氯化钠混悬于5 mL蒸馏水中,搅动后,缓慢倒入沸腾的60 mL蒸馏水中,搅动煮沸1 min,冷却至室温,加水至100 mL,置冰箱中保存。

3.1%淀粉溶液B(不含NaCl)

4.碘液:称取2 g碘化钾溶于5 mL蒸馏水中,再加入1 g碘,待碘完全溶解后,加蒸馏水295 mL,混匀贮于棕色瓶中。

5.1%NaCl溶液

6.1%CuSO

溶液

4

7.缓冲溶液系统按下表混合配制。

五、操作步骤

1.温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上述各管在不同的温度下保温反应10 min后,立即取出,流水冷却3 min,向各管分别加入碘液1滴。仔细观察各试管溶液的颜色并记录,说明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确定最适温度。

2.pH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取1支试管,加入1%淀粉溶液(A)2 mL、pH6.8缓冲溶液3 mL、淀粉酶液2 mL,摇匀后,向试管内插入一支玻棒,置37 ℃水浴保温。每隔1 min用玻棒从试管中取出1滴混合液于白瓷板上,随即加入碘液1滴,检查淀粉水解程度。待混合液遇碘不变色时,从水浴中取出试管,立即加入碘液1滴,摇匀后,观察溶液的颜色,再次确认水解程度。记录从加入酶液到加入碘液的时间,此时间称为保温时间。若保温时间太短(2~3 min),说明酶液活力太高,应酌情稀释酶液;若保温时间太长(15 min以上),说明酶液活力太低,应酌情减少稀释倍数,保温时间最好在8~15 min。然后进行如下操作:

将上述各管溶液混匀后,再以1 min间隔依次将4支试管置于37 ℃水浴中保温。达保温时间后,依次将各管迅速取出,并立即加入碘液1滴。观察各试管溶液的颜色并记录。分析pH对酶促反应的影响,确定最适pH。

3.激活剂、抑制剂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将上述各管溶液混匀后,向1号试管内插入一支玻棒,3支试管同置于37 ℃水浴保温1 min左右,用玻棒从1号试管中取出1滴混合液,检查淀粉水解程度(方法同步骤2)。待混合液遇碘液不变色时,从水浴中迅速取出3支试管,各加碘液1滴。摇匀观察各试管溶液的颜色并记录,分析酶的激活和抑制情况。

六、注意事项

1.加入酶液后,要充分摇匀,保证酶液与全部淀粉液接触反应,得到理想的颜色梯度变化。

2.用玻棒取液前,应将试管内溶液充分混匀,取出试液后,立即放回试管中一起保温。

七、问题与思考

1.什么是酶的最适温度、最适pH?它们是酶的特征物理常数吗?

2.激活剂分几类? 氯化钠属哪种类型?硫酸钠对淀粉酶的活性有无影响?

酶促反应的影响因素影响

酶促反应的影响因素影响 实验八酶促反应的影响因素 一、目的要求 1(了解温度、pH、激活剂、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2(学习检定温度、pH、激活剂、抑制剂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在酶促反应中,酶的催化活性与环境温度、 pH有密切关系,通常各种酶只有在一定的温度、pH范围内才表现它的活性,一种酶表现其活性最高时的温度、 pH 值称为该酶的最适温度、最适pH。 在酶促反应中,酶的激活剂和抑制剂可加速或抑制酶的活性,如氯化钠在低浓度时为唾液淀粉酶的激活剂,而硫酸铜则是它的抑制剂。 本实验利用淀粉水解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产物与碘有不同的颜色反应,定性观察唾液淀粉酶在酶促反应中各种因素对其活性的影响。 淀粉(遇碘呈蓝色)?紫色糊精(遇碘呈紫色)?红色糊精(遇碘呈红色)?无色糊精(遇碘不呈色)?麦芽糖(遇碘不呈色)?葡萄糖(遇碘不呈色)。 所以淀粉被唾液淀粉酶水解的程度,可由水解混合物遇碘呈现的颜色来判断,以此反映淀粉酶的活性,由此检定温度、pH、激活剂、抑制剂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三、实验器材 试管和试管架、恒温水浴、冰浴、吸量管(1 mL6支、2 mL4支、5 mL4支)、滴管、量筒、玻棒、白瓷板、秒表、烧杯、棕色瓶。 四、实验试剂

1(新鲜唾液稀释液(唾液淀粉酶液):每位同学进实验室自己制备,先用蒸馏水漱口,以清除食物残渣,再含一口蒸馏水,0.5 min后使其流入量筒并稀释至200倍(稀释倍数可因人而异)混匀备用。 2(1%淀粉溶液A(含0.3%NaCl):将1 g可溶性淀粉及0.3 g氯化钠混悬于5 mL 蒸馏水中,搅动后,缓慢倒入沸腾的60 mL蒸馏水中,搅动煮沸1 min,冷却至室温,加水至100 mL,置冰箱中保存。 3(1%淀粉溶液B(不含NaCl) 4(碘液:称取2 g碘化钾溶于5 mL蒸馏水中,再加入1 g碘,待碘完全溶解后,加蒸馏水295 mL,混匀贮于棕色瓶中。 5(1%NaCl溶液 6(1%CuSO溶液 4 7(缓冲溶液系统按下表混合配制。 0.2 mol/L磷酸氢二钠溶液 0.1 mol/L柠檬酸溶液 pH 体积/ mL 体积/ mL 5.0 5.15 4.85 5.8 6.05 3.95 6.8 7.72 2.28 8.0 9.72 0.28 五、操作步骤 1(温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取3支试管编号,按下表进行操作: 反应温淀粉酶酶液处理温1%淀粉溶试管pH6.8缓冲溶度/ 液体积度/ 液A体积/ 观察结果号液体积/ mL ?,10 / mL ?,5 min mL min 1 1 0 2 1 0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a.温度: 温度(temperature)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很大,表现为双重作用:(1)与非酶的化学反应相同,当温度升高,活化分子数增多,酶促反应速度加快,对许多酶来说,温度系数(temperature coefficient)Q10多为1~2,也就是说每增高反应温度10℃,酶反应速度增加1~2倍。(2)由于酶是蛋白质,随着温度升高而使酶逐步变性,即通过酶活力的减少而降低酶的反应速度。以温度(T)为横坐标,酶促反应速度(V)为纵坐标作图,所得曲线为稍有倾斜的钟罩形。曲线顶峰处对应的温度,称为最适温度(optimum temperature)。最适温度是上述温度对酶反应的双重影响的结果,在低于最适温度时,前一种效应为主,在高于最适温度时,后一种效应为主,因而酶活性迅速丧失,反应速度很快下降。动物体内的酶最适温度一般在35~45℃,植物体内的酶最适温度为40~55℃。大部分酶在60℃以上即变性失活,少数酶能耐受较高的温度,如细菌淀粉酶在93℃下活力最高,又如牛胰核糖核酸酶加热到100℃仍不失活。 最适温度不是酶的特征性常数,它不是一个固定值,与酶作用时间的长短有关,酶可以在短时间内耐受较高的温度,然而当酶反应时间较长时,最适温度向温度降低的方向移动。因此,严格地讲,仅仅在酶反应时间已经规定了的情况下,才有最适温度。在实际应用中,将根据酶促反应作用时间的长短,选定不同的最适温度。如果反应时间比较短暂,反应温度可选定的略高一些,这样,反应可迅速完成;若反应进行的时间很长,反应温度就要略低一点,低温下,酶可长时间发挥作用。 各种酶在最适温度范围内,酶活性最强,酶促反应速度最大。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温度每升高10℃,酶促反应速度可以相应提高1~2倍。不同生物体内酶的最适温度不同。如,动物组织中各种酶的最适温度为37~40℃;微生物体内各种酶的最适温度为25~60℃,但也有例外,如黑曲糖化酶的最适温度为62~64℃;巨大芽孢杆菌、短乳酸杆菌、产气杆菌等体内的葡萄糖异构酶的最适温度为80℃;枯草杆菌的液化型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85~94℃。可见,一些芽孢杆菌的酶的热稳定性较高。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降低酶的催化效率,即降低酶促反应速度。 最适温度在60℃以下的酶,当温度达到60~80℃时,大部分酶被破坏,发生不可逆变性;当温度接近100℃时,酶的催化作用完全丧失。 一般而言,温度越高化学反应越快,但酶是蛋白质,若温度过高会发生变性而失去活性,因而酶促反应一般是随着温度升高反应加快,直至某一温度活性达到最大,超过这一最适温度,由于酶的变性,反应速度会迅速降低。 热对酶活性的影响对食品很重要,如,绿茶是通过把新鲜茶叶热蒸处理而得,经过热处理,使酚酶、脂氧化酶、抗坏血酸氧化酶等失活,以阻止儿茶酚的氧化来保持绿色。红茶的情况正相反,是利用这些酶进行发酵来制备的。

实验 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参照模板]

实验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了解温度、PH、激活剂、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生成各种糊精和麦芽糖。淀粉溶液与碘反应呈蓝色;糊精根据分子大小,与碘反应分别呈蓝、紫、红、无色等不同的颜色;麦芽糖不与碘呈色。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受温度、酸碱度、抑制剂与激活剂等的影响。 温度:温度降低,酶促反应减弱或停止;温度升高,反应速度加快。当上升至某一温度时,酶促反应速度达最大值,此温度称为酶的最适温度。由于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温度过高会导致蛋白质构象的改变,因此如果温度继续升高,反应速度反而会迅速下降甚至完全丧失。 酸碱度:唾液淀粉酶最适pH为pH6.9,高于或低于酶的最适pH值,都将引起酶活性的降低,过酸或过碱的反应条件可使酶活性丧失。 抑制剂与激活剂:酶的活性常受某些物质的影响,能增加酶的活性称为酶的激活剂:降低酶活性且不使酶蛋白变性的称为酶的抑制剂。如Cl-为唾液淀粉酶的激活剂,Cu2+为唾液淀粉酶的抑制剂。 根据上述性质,可以用碘检查淀粉是否水解及其水解程度,间接判断唾液淀粉酶是否存在及其活性大小。 三、试剂及器材 1.试剂: 1%淀粉溶液,1%氯化钠溶液,1%硫酸铜溶液,1%硫酸钠溶液,碘液,磷酸氢二钠(0.2mmol/L), 柠檬酸溶液(0.1mmol/L)。 2.器材: 试管,试管夹,恒温水浴锅(37℃),吸管,滴管,试管架。 四、实验操作:

1.收集唾液:实验者先将痰咳尽, 用自来水漱口, 清除口腔内食物残渣, 再含蒸馏水约15 mL, 作咀嚼咕漱运动, 3min后吐入小烧杯中备用。 2.观察温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取试管3支,编号1,2,3,按下表操作: 3. 观察pH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2)取试管3支,编号1,2,3,按下表操作: 4观察激活剂和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取试管4支,编号1,2,3,4,按下表操作:

酶及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生物一轮复习导学提纲(12) 必修一:酶及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班级______ 学号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1.回答下列有关酶的问题: ⑴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具有________性、________性,并且需要____________的条件。 ⑵酶的专一性是指每一种酶只能催化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⑶一种叫RNaseP的酶,它是由20%的蛋白质和80%的RNA组成。科学家将这种酶的蛋白质除去,同时提高镁离子的浓度,留下来的RNA仍具有与该酶相同的催化活性。这一事实说明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酶催化作用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酶促反应的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 ⑹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中酶的合成场所有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活化能是指底物分子从初态转变到活化态所需 的能量。右图为酶促反应过程中活化能的改变, 据图可得出哪些结论。 3.下为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图解,据图分析: ⑴甲为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示意图: ①经高温处理过的细菌,在温度降至最适温度时,能否继续存活?为什么? ②经冷冻处理过的细菌,在温度升至最适温度时,能否继续存活?为什么? ③通过该曲线的分析,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⑵乙为胰蛋白酶的活性受pH影响的示意图:

实验报告-不同因素对酶的影响

实验报告-不同因素对酶的影响

成绩: 酶的基本性质实验一一底物专一性剂、激活剂和抑制、最适温度 实验名称: 实验类型: 分离鉴定实验 同组学生姓名: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七、讨论、心得 I .酶的基本性质——底物专一性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 了解酶的专一性。 2.掌握验证酶的专一性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3.学会排除干扰因素,设计 酶学实验。二、实验基本原理 酶是一种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酶蛋白结构决定了酶的功能——酶的高效性,酶催化的 反应(酶促反应)要比相应的没有催化剂的反应快 103-1017倍。 酶催化作用的一个重要特 点是具有高度的底物专一性,即一种酶只能对某一种底物或一类底物起催化作用,对其他底物 无催化反应。根据各种酶对底物的选择程度不同,它们的专一性可以分为下列几种: 1. 相对专一性 一种酶能够催化一类具有相同化学键或基团的物质进行某种类型的反应。 2. 绝对专一性: 有些酶对底物的要求非常严格只作用于一种底物,而不作用于任何其他 物质。如脲酶只能催化尿素进行水解而生成二氧化碳和氨。如麦芽糖酶只作用于麦芽糖而不作 用其它双糖,淀粉酶只作用于淀粉,而不作用于纤维素。 3.立体异构专一性 有些酶只有 作用于底物的立体异构物中的一种,而对另一种则全无作用。如酵母中的糖酶类只作用于 D-型 糖而不能作用于 L-型的糖。 本实验以唾液淀粉酶、蔗糖酶对淀粉、蔗糖水解反应的催化作 用来观察酶的专一性。采用 Benedict 试剂检测反应产物。 Ben edict 试剂是碱性硫酸铜溶液,具有一定的氧化能力,能与还原性糖的半缩醛羟基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砖红色氧化亚铜沉淀。 Na 2CO+ 2H 2O 2NaOH + fCO CuSO+ 2NaOH Cu (OH ) ■ 2 + Na z SO 还原糖(一CHO or — C=O )+ 2Cu (OH ) 2 CU 2O (砖红色或黄色)+ 2H 2O +糖的氧化产物 在分子结构上,淀粉几乎没有,而蔗糖、棉子糖全无半俪基,它们均无还原性,因此它 们与Ben edict 试剂无呈色反应。 淀粉被淀粉酶水解,产物为葡萄糖;蔗糖和棉子糖被蔗糖 酶水解,其产物为果糖和葡萄糖,它们都为具有自由半缩醛羟基的还原糖,与 Ben edict 试剂共 热,即产生红棕色 Cu2 O 沉淀。本实验以此颜色反应观察淀粉酶、蔗糖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 用。三、实验材料与试剂 1、实验材料⑴ 蔗糖酶(样品W ):⑵新鲜唾液(含唾液淀粉酶);2、实验试剂⑴ 蔗糖酶液 沖门七穿实验报告 课 程名称:生物化学实验(甲) 专业: 姓名: 学号: 日期: 地点: 指导老师:

最新高中生物-高一生物酶促反应的影响因素 精品

2018--2018学年生物(苏教版)必修一同步导学案 4.1.3酶促反应的影响因素 一、目标导航 1.酶促反应的影响因素 二、知识网络 1.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温度和pH。 ①温度:在较低的温度范围内,酶促反应的效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反应速率最高时的温度称为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适当升高温度能加速酶促反应,但过高的温度又加速了酶蛋白的变性。 ②pH:在一定的pH下,酶表现出最大活性,此时的pH称为最适pH,高于或低于此pH,酶的活性均降低。过酸、过碱会使蛋白质变性而失去活性。不同的酶最适pH是不同的。 (6)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pH、温度、酶的浓度、底物浓度等。 三、导学过程 知识点一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 甲 乙

1.酶相关实验的设计思路 (1)根据两类催化剂催化H 2O 2产生O 2的多少判断酶的高效性 2H 2O 2――→H 2O 2酶2H 2O +O 2↑(气泡多而大);

2H 2O 2――→Fe 3+2H 2O +O 2↑(气泡少而小)。 (2)根据斐林试剂与还原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判断酶的专一性 蔗糖――→淀粉酶蔗糖(非还原糖) +斐林试剂→蔗糖+斐林试剂(无砖红色)。 (3)根据碘试剂与淀粉的颜色变化判断淀粉的水解 淀粉+蒸馏水→淀粉+碘液→蓝紫色复合物(淀粉未被水解); 淀粉+淀粉酶→麦芽糖+碘液→无蓝紫色复合物(淀粉已被水解)。 (4)根据温度变化来判断酶的活性和结构的变化 温度:低温(0 ℃)→升温→最适温度(37 ℃)→再升温→高温(大于70 ℃) | | | | | 活性:活性低―→活性增高→活性最高―→活性降低→无活性 | | | | | 结构:未变性―→未变性―→未变性―→渐变性―→已变性 (5)根据酸碱度变化来判断酶的活性和结构的变化 酸碱度:过酸←酸性增强←最适酸碱度→碱性增强→过碱 | | | | | 活性:无活性←活性降低←活性最高→活性降低→无活性 | | | | | 结构:变性← 渐变性 ← 未变性 ―→ 渐变性―→变性 【例1】 甲、乙、丙三图依次表示酶浓度一定时,反应速率和

【课外阅读】影响酶活力的因素1

影响酶活力的因素 米契里斯(Michaelis)和门坦(Menten)根据中间产物学说推导出酶促反应速度方程式,即米-门公式(具体参考《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四章微生物的生理)。由米门公式可知:酶促反应速度受酶浓度和底物浓度的影响,也受温度、pH、激活剂和抑制剂的影响。 (1)酶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从米门公式和酶浓度与酶促反应速度的关系图解可以看出:酶促反应速度与酶分子的浓度成正比。当底物分子浓度足够时,酶分子越多,底物转化的速度越快。但事实上,当酶浓度很高时,并不保持这种关系,曲线逐渐趋向平缓。根据分析,这可能是高浓度的底物夹带夹带有许多的抑制剂所致。 (2)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在生化反应中,若酶的浓度为定值,底物的起始浓度较低时,酶促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成正比,即随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所有的酶与底物结合生成中间产物后,即使在增加底物浓度,中间产物浓度也不会增加,酶促反应速度也不增加。 还可以得出,在底物浓度相同条件下,酶促反应速度与酶的初始浓度成正比。酶的初始浓度大,其酶促反应速度就大。 在实际测定中,即使酶浓度足够高,随底物浓度的升高,酶促反应速度并没有因此增加,甚至受到抑制。其原因是:高浓度底物降低了水的有效浓度,降低了分子扩散性,从而降低了酶促反应速度。过量的底物聚集在酶分子上,生成无活性的中间产物,不能释放出酶分子,从而也会降低反应速度。 (3)温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各种酶在最适温度范围内,酶活性最强,酶促反应速度最大。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温度每升高10℃,酶促反应速度可以相应提高1~2倍。不同生物体内酶的最适温度不同。如,动物组织中各种酶的最适温度为37~40℃;微生物体内各种酶的最适温度为25~60℃,但也有例外,如黑曲糖化酶的最适温度为62~64℃;巨大芽孢杆菌、短乳酸杆菌、产气杆菌等体内的葡萄糖异构酶的最适温度为80℃;枯草杆菌的液化型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85~94℃。可见,一些芽孢杆菌的酶的热稳定性较高。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降低酶的催化效率,即降低酶促反应速度。 最适温度在60℃以下的酶,当温度达到60~80℃时,大部分酶被破坏,发生不可逆变性;当温度接近100℃时,酶的催化作用完全丧失。 (4)pH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酶在最适pH范围内表现出活性,大于或小于最适pH,都会降低酶活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改变底物分子和酶分子的带电状态,从而影响酶和底物的结合; ②过高或过低的pH都会影响酶的稳定性,进而使酶遭受不可逆破坏。 (5)激活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能激活酶的物质称为酶的激活剂。激活剂种类很多,有①无机阳离子,如钠离子、钾离子、铜离子、钙离子等;②无机阴离子,如氯离子、溴离子、碘离子、硫酸盐离子磷酸盐离子等;③有机化合物,如维生素C、半胱氨酸、还原性谷胱甘肽等。许多

实验 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

实验影响酶促反应速度地因素 一、实验目地 通过本实验了解温度、、激活剂、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地影响. 二、实验原理 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生成各种糊精和麦芽糖.淀粉溶液与碘反应呈蓝色;糊精根据分子大小,与碘反应分别呈蓝、紫、红、无色等不同地颜色;麦芽糖不与碘呈色.唾液淀粉酶地活性受温度、酸碱度、抑制剂与激活剂等地影响. 温度:温度降低,酶促反应减弱或停止;温度升高,反应速度加快.当上升至某一温度时,酶促反应速度达最大值,此温度称为酶地最适温度.由于酶地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温度过高会导致蛋白质构象地改变,因此如果温度继续升高,反应速度反而会迅速下降甚至完全丧失. 酸碱度:唾液淀粉酶最适为,高于或低于酶地最适值,都将引起酶活性地降低,过酸或过碱地反应条件可使酶活性丧失. 抑制剂与激活剂:酶地活性常受某些物质地影响,能增加酶地活性称为酶地激活剂:降低酶活性且不使酶蛋白变性地称为酶地抑制剂.如为唾液淀粉酶地激活剂,为唾液淀粉酶地抑制剂. 根据上述性质,可以用碘检查淀粉是否水解及其水解程度,间接判断唾液淀粉酶是否存在及其活性大小. 三、试剂及器材 .试剂: %淀粉溶液,%氯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钠溶液,碘液,磷酸氢二钠(), 柠檬酸溶液(). .器材: 试管,试管夹,恒温水浴锅(℃),吸管,滴管,试管架. 四、实验操作:

.收集唾液:实验者先将痰咳尽, 用自来水漱口, 清除口腔内食物残渣, 再含蒸馏水约 , 作咀嚼咕漱运动, 后吐入小烧杯中备用. .观察温度对酶促反应速度地影响 取试管支,编号,按下表操作: 试剂() 唾液 淀粉 水浴℃(冷却)℃℃ 碘液滴(冷却)滴滴 现象 . 观察对酶促反应速度地影响 ()配制一系列不等地缓冲液. 试剂() 磷酸氢二钠 柠檬酸 ()取试管支,编号,按下表操作: 试剂() 唾液 缓冲液()()() 淀粉 ℃水浴 碘液滴滴滴 现象 观察激活剂和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地影响 取试管支,编号,按下表操作: 试剂滴 淀粉 唾液 蒸馏水——— %氯化钠——— %硫酸铜——— %硫酸钠——— ℃水浴— 碘液滴滴滴滴

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生物医药工程系《生物化学实验》预习报告姓名学号专业生物科学班级日期 实验名称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实验目的 1.了解温度、pH、激活剂、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2.学习检定温度、pH、激活剂、抑制剂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方法。 实验原理 在酶促反应中,酶的催化活性与环境温度、 pH有密切关系,通常各种酶只有在一定的温度、pH范围内才表现它的活性,一种酶表现其活性最高时的温度、 pH值称为该酶的最适温度、最适pH。 在酶促反应中,酶的激活剂和抑制剂可加速或抑制酶的活性,如氯化钠在低浓度时为唾液淀粉酶的激活剂,而硫酸铜则是它的抑制剂。 本实验利用淀粉水解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产物与碘有不同的颜色反应,定性观察唾液淀粉酶在酶促反应中各种因素对其活性的影响。 淀粉(遇碘呈蓝色)→紫色糊精(遇碘呈紫色)→红色糊精(遇碘呈红色)→无色糊精 (遇碘不呈色)→麦芽糖(遇碘不呈色)→葡萄糖(遇碘不呈色)。 所以淀粉被唾液淀粉酶水解的程度,可由水解混合物遇碘呈现的颜色来判断,以此反映淀粉酶的活性,由此检定温度、pH、激活剂、抑制剂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仪器及材料(型号、规格、数量 等)1、唾液(吃食前的) 2、试管1.5cm×15cm(×13) 3、吸量管1.0 mL(×12)、2.0 mL(×5)、白瓷板6孔。 实验试剂(配制方法、数量多少、 用途)1、0.1%的淀粉液:称取可溶性淀粉0.1g,先用少量水加热调成糊状,再加热水稀释至100ml。 2、0.1%的蔗糖溶液:0.1g蔗糖溶于100ml蒸馏水。 3、本尼迪特试剂:称取85g柠檬酸钠及50g无水碳酸钠,溶解于400ml 蒸馏水中。另溶解边搅,如有沉淀可过滤。此混合液可长期使用。 4、1%的淀粉溶液:将1g可溶性淀粉与少量冷蒸馏水混合成薄浆状物,然后缓缓倾入沸蒸馏水中,边加边搅,最后以沸蒸馏水稀释至100ml。 5、0.2mol/L NaHPO4溶液:称取35.6gNa2HPO4·2H2O溶解,最后定容至1000mL。 6、0.2mol/LNaH2PO4溶液:称取27.6gNaH2PO4·H2O溶解,最后定容至1000mL。 7、1%氯化钠溶液:1gNaCl溶于100ml蒸馏水。 8、1%硫酸铜溶液:1gCuSO4溶于100ml蒸馏水。 9、1%硫酸钠溶液:1gNa2SO4溶于100ml蒸馏水。 10、碘化钾—碘溶液:于2%碘化钾溶液中加入碘至淡黄色2%的KL溶液配制:称取KI 2g溶于100ml蒸馏水中

实验16酶的特异性和影响酶反应速度的因素

实验16 酶的特异性和影响酶反应速度的因素 一、目的 1、了解酶的特异性。 2、了解温度、pH值、激活剂和抑制剂等因素对酶反应速度的影响。 3、掌握检查酶的特异性,酶的激活剂和抑制剂影响酶反应速度的方法及原理。 4、学习测定酶最适pH值的方法。 二、原理 酶是生物体中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因此也叫生物催生剂。生物体内存在多种多样的酶,从而使生物体在温和的条件下能迅速完成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 酶具高度的特异性。所谓特异性是指一种酶能对一种化合物或一类化合物起催化作用,而不能对别的物质发生催化反应。 淀粉和蔗糖无还原性。唾液淀粉酶水解溶粉生成有还原性的麦芽糖,但不能催化蔗糖水解。蔗糖酶能催化蔗糖水解产生还原性的葡萄糖和果糖,但不能催化淀粉水解,用Benedict试剂检查糖的还原性。 温度和pH对酶的活性有显著的影响,使反应速度达最大反应值时的温度称为某种酶作用的最适温度。大多数动物酶的最适温度为37℃~40℃,植物酶的最适温度为50℃~60℃,能使酶表现其活性最高时的pH值称为该酶的最适pH值,不同酶的最适pH值不同。 酶的活性常受某些物质的影响,能使酶活性增加的物质称为酶的激活剂,能使酶的活性降低的物质称为酶的抑制剂。氯离子为唾液淀粉酶的激活剂,铜离子为其抑制剂。 三、材料、试剂与器具 (一)材料 1、干酵母 2、黄豆粉 (二)试剂 1、2%蔗糖溶液:蔗糖是典型的非还原糖,若商品蔗糖中还原糖含量超过一定标准,则呈现还原性,这种蔗糖不能使用,所以实验必须进行检查,本实验用的蔗糖至少应是分析纯的试剂。 2、0.3%氯化钠的1%淀粉溶液(新配制)。 3、释释200倍的新鲜唾液(5滴唾液,加蒸馏水稀释至50毫升)。 4、蔗糖酶溶液:取干酵母100克,置于乳钵内,加适量的蒸馏水和少量石英砂,用力研磨提取1小时,再加蒸馏水使总体积约500毫升,过滤,将滤液保存于冰箱备用。 5、本尼迪克特试剂(Benedict):将硫酸铜17.3克溶于100毫升热蒸馏水中,冷却,稀释至150毫升,取柠檬酸钠173克及无水碳酸钠(Na2CO3)100克,加水600毫升,加热使之溶解,冷后后稀释至850毫升。最后把硫酸铜溶液缓缓倒入柠檬酸钠一碳酸钠溶液中,摇匀,用细口瓶贮存,此试剂可以保存很久。 6、0.1%淀粉溶液。 7、1%氯化钠溶液。 8、1%硫酸铜溶液 9、1%的硫酸钠溶液 10、碘化钾—碘溶液(稀)。 11、0.3%氯化钠0.2%淀粉溶液。 12、1%尿素溶液

实验报告_不同因素对酶的影响

课程名称: 指导老师: 成绩: 实验名称: 实验类型: 分离鉴定实验 同组学生姓名: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七、讨论、心得 Ⅰ.酶的基本性质——底物专一性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 了解酶的专一性。 2. 掌握验证酶的专一性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3. 学会排除干扰因素,设计酶学实验。二、实验基本原理 酶是一种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酶蛋白结构决定了酶的功能——酶的高效性,酶催化的 反应(酶促反应)要比相应的没有催化剂的反应快103-1017 倍。 酶催化作用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高度的底物专一性,即一种酶只能对某一种底物或一类底物起催化作用,对其他底物无催化反应。根据各种酶对底物的选择程度不同,它们的专一性可以分为下列几种: 1.相对专一性 一种酶能够催化一类具有相同化学键或基团的物质进行某种类型的反应。 2.绝对专一性: 有些酶对底物的要求非常严格只作用于一种底物,而不作用于任何其他物质。如脲酶只能催化尿素进行水解而生成二氧化碳和氨。如麦芽糖酶只作用于麦芽糖而不作用其它双糖,淀粉酶只作用于淀粉,而不作用于纤维素。 3.立体异构专一性 有些酶只有作用于底物的立体异构物中的一种,而对另一种则全无作用。如酵母中的糖酶类只作用于D-型糖而不能作用于L-型的糖。 本实验以唾液淀粉酶、蔗糖酶对淀粉、蔗糖水解反应的催化作用来观察酶的专一性。采用Benedict 试剂检测反应产物。 Benedict 试剂是碱性硫酸铜溶液,具有一定的氧化能力,能与还原性糖的半缩醛羟基发生 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砖红色氧化亚铜沉淀。 Na 2CO 3+ 2H 2O 2NaOH + H 2CO 3 CuSO 4+ 2NaOH Cu(OH)2+ Na 2SO 4 还原糖(—CHO or —C=O)+ 2Cu(OH)2 Cu 2O (砖红色或黄色) + 2H 2O + 糖的氧化产物 在分子结构上,淀粉几乎没有,而蔗糖、棉子糖全无半缩醛基,它们均无还原性,因此它们与Benedict 试剂无呈色反应。 淀粉被淀粉酶水解,产物为葡萄糖;蔗糖和棉子糖被蔗糖酶水解,其产物为果糖和葡萄糖,它们都为具有自由半缩醛羟基的还原糖,与Benedict 试剂共热,即产生红棕色Cu2O 沉淀。本实验以此颜色反应观察淀粉酶、蔗糖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 1、实验材料⑴ 蔗糖酶(样品Ⅳ);⑵ 新鲜唾液(含唾液淀粉酶); 2、实验试剂⑴ 蔗糖酶液 蔗糖酶液(样品Ⅳ)加蒸馏水适当稀释,备用;⑵ 唾液淀粉酶液(学生自制) 取0.5mL 唾液至25ml 量筒中,用蒸馏水(稀释)到25ml ,用棉花过滤备用。唾液稀倍数因人而异,可稀释50~生物化学实验(甲) 酶的基本性质实验——底物专一性剂、激活剂和抑制、最适温度

4.1.3. 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

4.1.3. 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 [目标导读] 1.结合教材P67,设计实验探究pH和温度变化对酶活性的影响。2.结合教材P68,归纳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并能分析相关曲线。 [重难点击] 温度和pH变化对酶活性影响的有关曲线。 一pH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 一个小组的同学利用酵母菌液中的过氧化氢酶、过氧化氢溶液、滤纸、pH 试纸、温度计、烧杯等器具和材料,设计了如下实验(实验装置如图),请结 合教材P67“课题研究”分析pH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 1.实验过程 (1)将若干同样大小的滤纸片(1 cm2)浸入酵母菌溶液,取出后晾干,滤纸片 上附着有。 (2)在4只烧杯中盛入体积分数为2%、pH分别为的 过氧化氢溶液(温度 ),再一片片地放入的滤纸片。 在滤纸片上的催化下,H2O2分解为H2O和O2,氧气泡会附着在滤纸片上。随着氧气泡的增多,烧杯底部的滤纸片会,直至浮出液面。 (3)滤纸片接触液面后会下沉,直至烧杯底部,然后由烧杯底部上浮,直至浮出液面,及时记录整个过程所用的时间(t)。 (4)以1/t为纵坐标(酶促反应速率),pH为横坐标,绘制曲线图。 2.在下面坐标系中画出实验结果的图像。 3.下图是pH对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活性的影响曲线,请分析: (1)酶的作用需要适宜的pH:每一种酶内才有活性,pH 或都会影响酶的活性。一种酶在某一pH时活性最大,此pH称为。 (2)不同的酶,最适pH可能。 (3)过酸、过碱会导致酶的破坏,使酶失活。 特别提醒 在设计该实验时,特别应注意的一点就是,对照组与各实验组除pH不同外,其他条件都要完全相同。否则,不能说明酶的活性出现差异就是pH影响的结果,这就是“单一变量原则”。

酶促反应的影响因素

实验八酶促反应的影响因素 一、目的要求 1.了解温度、pH、激活剂、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2.学习检定温度、pH、激活剂、抑制剂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在酶促反应中,酶的催化活性与环境温度、 pH有密切关系,通常各种酶只有在一定的温度、pH范围内才表现它的活性,一种酶表现其活性最高时的温度、pH值称为该酶的最适温度、最适pH。 在酶促反应中,酶的激活剂和抑制剂可加速或抑制酶的活性,如氯化钠在低浓度时为唾液淀粉酶的激活剂,而硫酸铜则是它的抑制剂。 本实验利用淀粉水解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产物与碘有不同的颜色反应,定性观察唾液淀粉酶在酶促反应中各种因素对其活性的影响。 淀粉(遇碘呈蓝色)→紫色糊精(遇碘呈紫色)→红色糊精(遇碘呈红色)→无色糊精 (遇碘不呈色)→麦芽糖(遇碘不呈色)→葡萄糖(遇碘不呈色)。 所以淀粉被唾液淀粉酶水解的程度,可由水解混合物遇碘呈现的颜色来判断,以此反映淀粉酶的活性,由此检定温度、pH、激活剂、抑制剂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三、实验器材 试管和试管架、恒温水浴、冰浴、吸量管(1 mL6支、2 mL4支、5 mL4支)、滴管、量筒、玻棒、白瓷板、秒表、烧杯、棕色瓶。 四、实验试剂 1.新鲜唾液稀释液(唾液淀粉酶液):每位同学进实验室自己制备,先用蒸馏水漱口,以清除食物残渣,再含一口蒸馏水,0.5 min后使其流入量筒并稀释至200倍(稀释倍数可因人而异)混匀备用。 2.1%淀粉溶液A(含0.3%NaCl):将1 g可溶性淀粉及0.3 g氯化钠混悬于5 mL蒸馏水中,搅动后,缓慢倒入沸腾的60 mL蒸馏水中,搅动煮沸1 min,冷却至室温,加水至100 mL,置冰箱中保存。 3.1%淀粉溶液B(不含NaCl) 4.碘液:称取2 g碘化钾溶于5 mL蒸馏水中,再加入1 g碘,待碘完全溶解后,加蒸馏水295 mL,混匀贮于棕色瓶中。 5.1%NaCl溶液 6.1%CuSO 溶液 4 7.缓冲溶液系统按下表混合配制。

六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

实验六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 【目的】 观察温度、PH、激活剂、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原理】 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生成一系列水解产物,即糊精、麦芽糖和葡萄糖等。淀粉及其水解产物遇碘会呈现不同的颜色。 在不同温度,不同PH值下,唾液淀粉酶活性不同,催化淀粉水解程度不一,生成的产物也就不同。此外,激活剂、抑制剂也能影响淀粉酶活性,影响淀粉的水解。因此可根据在不同反应条件下,溶液加碘呈现的不同颜色来判断淀粉的水解程度,从而验证了温度、pH、激活剂、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淀粉 I2 【器材】 试管(10mm×100mm)、试管架、电热恒温水浴箱、沸水浴、冰浴、多孔白瓷板、滴管。 【试剂】 1.1%淀粉溶液同实验五 2. 稀碘溶液 称取碘2g,碘化钾4g,溶于1 000蒸馏水中,置棕色试剂瓶中。 3.缓冲液 (1)pH3.0缓冲液取0.2mol/LNa2HPO4溶液205ml,0.1mol/L柠檬酸溶液795ml,混合后即成。 (2)pH6.8缓冲液同实验五 (3)pH8.0缓冲液取0.2mol/LNa2HPO4溶液972ml,0.1mol/L柠檬酸溶液28ml,混合后即成。 4.1%NaCl溶液 称取氯化钠1g,加蒸馏水至100ml即成。 5.1%CuSO4溶液 称取结晶硫酸铜1g,加蒸馏水至100ml。

6.1%Na2SO4溶液 称取硫酸钠1g,加蒸馏水至100ml即成。 7.稀释唾液同实验五。 【操作】 1.温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取3支试管,编号,按下表操作: 表3-8 温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加入物(滴) 1 2 3 pH6.8缓冲液20 20 20 1%淀粉溶液10 10 10 置37℃水浴5分钟置沸水浴5分钟置冰水浴5分钟稀释唾液 5 5 5 置37℃水浴10分钟置沸水浴10分钟置冰水浴10分钟取出,各管加入碘液1滴,摇匀,观察并记录颜色变化。 2.PH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取3支试管,编号,按下表操作: 表3-9 pH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加入物(滴) 1 2 3 pH3.0缓冲液20 -- pH6.8缓冲液-20 - pH8.0缓冲液--20 1%淀粉溶液10 10 10 稀释唾液 5 5 5 摇匀,置37℃水浴保温,每隔1分钟从2号管中吸取1滴反应液于白瓷板上,加碘液1滴检查反应进行情况,直至反应液不与碘液反应时,向各管各加入1滴碘液,摇匀,观察并记录颜色变化。 3.激活剂与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取4支试管,编号,按下表操作: 表3-10 激活剂和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 加入物(滴) 1 2 3 4 1%淀粉溶液10 10 10 10

酶量增加一倍时的底物浓度和反应速度的关系

酶量增加一倍时的底物浓度和反应速度的关系曲线 [2003年上海高考生物第11题]下图纵轴为酶反应速度,横轴为底物浓度,其中正确表示酶量增加1倍时,底物浓度和反应速度关系的是 命题者提供的参考答案是B。但在K12生物论坛的讨论中,很多老师认为应该选A。也有老师说虽然知道应该选B,但总觉得理由不充分。笔者认为,要正确理解这道题目,首先是必须弄懂酶促反应速度(题目中如此,其实正确的说法,应该称为“酶促反应速率”)的含义,其次要有酶促反应的动力学的有关知识作为基础。下面,笔者先把那些认为应该选A的老师提出的理由整理出来,然后介绍酶促反应速率的含义以及酶促反应的动力学的有关知识,并在此基础上阐述该题正确答案是B的理由。 1 许多老师错误地选A的理由 先观察A、B选项中任何一条曲线,曲线的前半段,随横坐标底物浓度的增加,纵坐标酶促反应速度也增加,说明底物浓度是此时反应速度增加的限制因素。此时,即使增加酶量也不会使反应速度也增加。而曲线的后半段反应速度不再随底物浓度变化而变化,说明底物足够,此时底物浓度已不是反应速度增加的限制因素了;此时,酶的数量则相对不足,此时增加酶量会使反应速度加快。综上所述,正确的曲线应该是最初两条曲线重合,底物浓度足够多时才能体现出酶的数量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2 酶促反应速率的概念 酶促反应的速率(v),一般是以单位时间内底物被分解的量来表示的。假设x克蔗糖在t 时间内被一定的蔗糖酶水解为葡萄糖和果糖,则x/t即为蔗糖酶反应的速率。 酶促反应在开始的初期速率较大,一定时间后,由于反应产物浓度逐渐增加,反应速率渐渐下降,最后完全停止。如果底物浓度相当大,而pH及温度又保持恒定,则在反应初期的一定短时限内,酶的反应速率尚不受反应产物的影响,可以保持不变。故测酶的反应速率一般只测反应开始后的初速,而不是测反应达到平衡时所需要的时间。 3 酶促反应的动力学(影响酶反应的因素)的相应知识 酶促反应的速率是受酶浓度、底物浓度、pH、温度、反应产物、变构效应、活化剂和抑制剂等因素的影响的。下面仅讨论与此题有关的酶浓度和底物浓度的影响。 3.1 酶浓度的影响 在有足够底物的情况下,而又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则酶的反应速率(v)与酶浓度成正比。即 v=k[E] (1) k为反应速率常数,[E]为酶浓度。 因为有底物足够的条件,因此,对任一酶浓度[E],由(1)式求出的酶的反应速率v应当就是在该酶浓度下的最大反应速率Vmax。 3.2 底物浓度的影响(米氏方程) 实验证明:当酶浓度、温度和pH恒定时,在底物浓度很低的范围内,反应初速与底物浓度成正比;此后,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的增加量逐渐减少;最后,当底物浓度增加到一定量时,反应速率达到一最大值Vmax,此时再增加底物浓度也不能使反应速率再增加。1931年,Michaelis与Menten根据中间产物理论提出了能表示整个反应中底物浓度与反应速率关系的公式,称Michaelis-Menten方程或简称米氏方程: v=Vmax[S]/(Km+[S]) (2) 公式中,v为反应速率,Vmax为最大速率,Km为米氏常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