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系统设计说明书——恒隆

转向系统设计说明书——恒隆
转向系统设计说明书——恒隆

转向系统设计说明书

设计原则:

通过对所开发车型与已开发同类车型(或标杆车)的比较及所开发车型的前桥负荷,初步确定转向器总成的结构和相关参数。故在选取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转向器结构选型原则:

1)、根据整车布置尺寸,确定转向器结构尺寸。

2)、根据使用和成本状况,确定是否使用通气螺塞。

2、转向器参数选型原则:

1)、根据转向盘布置形式,确定是左置转向器或右置转向器。

2)、根据前桥负荷,选定转向器输出扭矩及输入轴花键。

3)、根据车型的最小转弯半径确定转向摇臂输出摆角能否满足使用要求。

4)、根据产品信函(或项目描述书)所描述的整车的使用情况,确定转向传动比是否采用变传动比形式。

5)、根据产品信函(或项目描述书)所描述的整车的使用情况,确定传动间隙特性。

3、转向摇臂选型原则:

1)、根据标杆车进行类比。

2)、根据车型的最小转弯半径确定转向摇臂在转向器上的中间位置。

3)、根据车型总布置,确定转向摇臂的偏距和长度。

4、转向传动轴及管柱的选型原则:

1)、根据标杆车进行类比。

2)、根据点火开关和组合开关确定转向传动轴及管柱的形式。

3)、根据整车需要或成本考虑确定是否采用双万向节结构,转向盘可调结构或缓冲吸能结构。

5、转向盘选型原则:

1)、根据标杆车进行类比。

2)、根据总布置确定转向盘直径。

3)、根据整车需要或成本考虑,是否采用防伤转向盘。

一、转向机部分

一.设计目标

1.满足日本转向器样件的安装尺寸。

2.在结构上我们参考样件和恒隆公司现有的成熟产品的结构,确定为分体式结构。

3.产品性能达到或超过同类产品标准。

二.方案说明

2.1扭杆与齿轮轴采用花键联结方式,其优点:

a. 此结构利用花键过盈联结,省去了打销过程,简化了工艺。

b. 增大了密封空间。 2.2 齿条的支承型式

齿条的一端通过常规的齿条支承座来支承,齿条支承座垫的材料选取的是含油聚甲醛,齿条的另一端通过缸端限位套总成来支承,在缸端限位套总成内含有聚甲醛材料的衬套,其主要优点是磨擦系数小,耐磨性好。 2.3齿条支承座的预紧型式

在齿轮齿条式转向器中,齿条支承座的预紧型式是通过弹簧来实现的,齿条支承座在弹簧力的作用下保证齿轮与齿条之间始终是在无间隙状态下工作,即使齿轮与齿条发生磨损后,也不会产生间隙,这样不仅提高了转向系统的刚性、改善了操纵稳定性,还可以防止转向系统产生冲击和噪音。在设计转向器时,要使调整螺塞与齿条支承座之间保持一合适的间隙(该间隙为调整螺塞与齿条支承座间的距离),该间隙可防止因加工或热处理时,齿轮齿条发生弯曲变形或转向器内进入杂质而

使转向器卡死,如间隙过大还会使转向器产生噪音,现在齿轮齿条式转向器对该间隙的要求根据工艺水平不同而不同,一般为0.12-0.3mm 。 2.4.1调整螺塞与齿条支承座之间间隙的调整方法:

先将锁紧螺母松开,调节调整螺塞,使调整螺塞拧到底,然后再回退30°- 60°后将锁紧螺母拧紧即可。

三.主要零件的结构及计算 1样件已知条件:

齿轮:m n =1.66;Z 1=8;?=25ρβ(右);

齿条:m n =1.66;Z 2=31;?=5γβ(左);t n =5.22;θ=20°齿条行程 L=138=69

×2;齿条外径φ25.5;中心距:a=16.25;轴交角20°

线角传动比计算

γ

βπcos Z m i n =

= 5.22*8/ cos5°=41.92

方向盘总圈数:

29.392

.41138===i L n (圈)

2根据公司常用的几个刀具模数,验算传动比i

选择m n =1.85;Z 1=7;?=25ρβ(右); 计算得出γ

βπcos Z

m i n =

=40.84

因为(41.92-40.84)/41.92=2.449%<5%

所以取 m n =1.85;i=40.84;n=138/40.84=3.38(圈)

3 根据转向器本身结构特点以及中心距要求,选取齿轮轴的变位系数。

a.对于齿轮齿条转向器中齿轮齿条结构特点,齿轮一般都采用斜齿轮正变位,对于变位齿轮,为了避免齿顶过薄,而又能满足齿轮啮合的要求,一般齿轮的齿顶高系数取偏小值。

b.如果将齿条的齿顶告系数取同一值,最终会导致齿条的齿高变小,进而降低了重合系数。在进一步验证国外图纸时,此理论得到验证。 参照同类产品,初步选定

齿轮: 627.01=*ha , 6.0=n x ,275.01=*

n c 齿条:627.02=*

ha , 313.02=*n c

4齿轮与齿条的计算

5检验齿顶厚:

()()()故参数选择是合理的符合齿顶不变尖的条件而,74.0~4625.04.025.065.174

.0~4625.04.025.065

.122=->==-=?

?

?

???---++?=mn s mn tg tg Z tg x Z d s at at t at t n n a at αααααπ

αn 为法面压力角;

αat 为齿顶端面压力角; αt 为端面压力角; x n 为法面变位系数。

6齿轮公法线长度及跨齿数的计算

跨齿数:

()5.02cos 21cos 1'

2

2''+???

?????----??? ??+?=n n n n n n n tg Z tg x Z x Z k αααααπ 263.9180

180'=--

?

=?=πααπ

ααααn

n t t n

t tg tg Z inv inv Z Z 式中

将Z ‘代入跨齿数K 的公式,求得:K=2.28, 根据四舍五入 取K=2 公法线长度:(

)

n n m w w w ??+=*

* n n x w αsin 2*?=?式中

()[]

n n inv Z k w απα?+-?='5.0cos *191.9=n w 由以上公式得

7.结构尺寸的确定

设计原则:在保证转向器安装尺寸与原件一致的条件下,力求保证转向器的形状及外观尺寸与原件一致,其内部尺寸及结构利用我们现有的成熟产品结构加以设计。 7.1壳体:

为了保证转向器在整车上的安装交角及安装尺寸不变,防止壳体与车架的其它部位干涉,因此壳体的外形尺寸尽可能与原样件一致,同时考虑壳体与油缸要铆接,在壳体的右端要装密封圈,考虑到齿条的行程,参照我厂成熟技术的阀芯,油封,轴承等,综合考虑后, 确定壳体、阀体的尺寸。 7.2油缸总成:

为了保证转向器的输出力,考虑到活塞,齿条的尺寸及行程以及缸端限位套等,油缸的长度,内外径,通左,右腔的油口位置就可以确定。 7.3齿轮轴与齿条:

根据转向器需要的线角传动比以及现有的刀具的模数来确定齿轮轴以及齿条的齿数、模数。根据两内球节的距离及齿条的行程来确定齿条的长度、通气孔的位置等。 7.4阀套:

因为阀芯总成是参照成熟工艺,故借用 已有的阀套。 7.5输入轴:

结构形式借用已有产品,花键为金杯转向器的输入轴花键。 7.6扭杆:

刚度校核:

由于FC-1转向器所用的阀与瑞风转向器所用的阀基本相同,转向器输出力

也相近,故用类比法取扭杆直径为φ5.80

–0.05mm ,有效长度为80mm 。

则扭杆所受的扭矩计算如下:

L

Gd Mk 5844?

?= φ为输入轴相对扭杆的转角

L 为扭杆所承受扭矩的长度

G 为剪切弹性模量,对于40Cr 常用80.0Gpa-85.0GPa

由输入轴与阀套的装配图来测出输入轴阀口的关闭角 2.2097°取G=83.0Gpa

代入上列公式得Mk=4.44N.m

五、 新工艺:

1、 齿轮轴与扭杆联结是在齿轮轴端采用花键,通过花键连接。

技术要求:扭杆在承受最大扭矩作用时,齿轮轴端的花键不被破坏。

(注:在极限位置或动力转向失效,完全靠机械转向时,扭杆不被扭断或齿轮轴花键不失效)。

2、考虑到扭杆装配过程是挤压过程,齿轮轴选用花键应取模数小些、齿数多些,但模数过小,抗扭强度就会下降。

附注:扭杆压入齿轮轴,压入负荷:min9.8KN;

卸载负荷:min7.85KN 。(参考小红旗资料) 3、阀芯总成在阀体壳体装配中的轴向间隙的控制。

为了控制其轴向间隙,阀芯总成应选用公司的生产的专用机床加工,并使用新购的内、外圆磨床,硬齿面滚齿机设备,从而进一步提高零件的工艺性,以充分保证产品的性能。

六、主要零件的理论计算

1.圆柱销与齿轮轴间过盈量的计算:

由小红旗资料查得圆柱销压入齿轮轴时的压入力最小为1.96N ,取最大值为2.96N ,根据机械设计手册中计算公式得到结合直径5.3φ=f d ,结合长度

1.3=f l ,包容条件外径25=a d ,摩擦系数11.0=μ,弹性模量

MPa E 661035.2~102??=,包容直径比14.0255.3===a m a d d q ,泊松比

31.0~3.0=γ,查表得34.1=a C ,74.01=C 。

根据公式联接件不产生塑性变形的最大结合压力)(min μπ???=f f x f l d F P ,则

2min /74.522)11.01.35.3(96.1mm N KN P f =???=π 同理:2max /44.789)11.01.35.396.2mm N KN P f =???=π 包容件传递负荷所需的最小直径变化量:a a a f a E C d P e /min min ??=,则

011.0217000/34.15.374.522min =??=a e

同理:017.0217000/34.15.344.789max =??=a e

被包容件传递负荷所需的最小直径变化量:11min min /E C d P e m f l ??=,则

006.0217000/74.05.374.522min =??=l e

同理:009.0217000/74.05.344.789max =??=l e

传递负荷所需的最小有效过盈量:min min min l a e e e S +=,min min min l a e e e S +=,则

017.0006.0011.0min =+=e S ,026.0009.0017.0min =+=e S

因此,为了满足最小过盈量的要求圆柱销的尺寸为039

.0029.05.3++φ

根据实际情况将圆柱销分为两组:034.0029.05.3++φ,039.0034.05.3++φ 2.圆柱销与输入轴间过盈量的计算:

由公司的资料得圆柱销压入输入轴的力为6000~8000N ,根据机械设计手册中的计算公式得到结合直径5.3φ=f d ,结合长度5.14=f l ,包容条件外径

10=a d ,摩擦系数11.0=μ,弹性模量MPa E 661035.2~102??=,包容直径比35.0105.3===a m a d d q ,泊松比31.0~3.0=γ查表得

579.1=a C ,979.01=C 。

根据公式联接件不产生塑性变形的最大结合压力)(min μπ???=f f x f l d F P ,则

2min /1.342)11.05.145.3(6mm N KN P f =???=π 同理:2max /2.456)11.05.145.3(8mm N KN P f =???=π

包容件传递负荷所需的最小直径变化量:a a a f a E C d P e /min min ??=,则

009.0206000/579.15.31.342min =??=a e

同理:012.0206000/579.15.32.456max =??=a e

被包容件传递负荷所需的最小直径变化量:11min min /E C d P e m f l ??=,则

006.0206000/979.05.31.342min =??=l e

同理:008.0206000/979.05.32.456max =??=l e

传递负荷所需的最小有效过盈量:min min min l a e e e S +=,min min min l a e e e S +=,则

015.0006.0009.0min =+=e S ,020.0008.0012.0min =+=e S

因此,为了满足最小过盈量的要求圆柱销的尺寸为045

.0015.05.3++φ

根据实际情况将圆柱销分为两组:030.0029.05.3++φ,045.0030.05.3++φ

3.输入轴与节叉联接处尺寸校核

节叉也为设计,因此也是采用已有工艺。

七、附录

n--法向

t--切向

符号说明

m--模数

z--齿数

-齿轮螺旋角

β

ρ

β

-齿条倾角

γ

i--线角传动比

x--变位系数

x

--有效移位距

m

ha※-齿顶高变位

c※-顶隙系数

a--中心距

H--齿条中心线至分度线的距离

附:转向力的计算恒隆一般是对样机作出其力特性曲线,然后通过对阀芯的油口尺寸的控制,使转向机的力特性曲线尽量与样机一致。量化后的扭矩值如图通过取5Mpa时的扭矩来控制。

在设计过程中,通过恒隆的成熟产品,基本可以做到对扭杆和输入轴的尺寸设计达到该5Mpa扭矩。

二、动力转向油管部分

油管设计与吉利样件基本保持一致,样件防护用减震套,采用的材料为合金软管,而目前市场采购不到,暂用泡沫软管代替,油管性能不会因此受到影响。

三、动力转向油泵部分

(一)转向器参数

最高使用压力7.84 Mpa

油泵推荐流量7.0L/min

油缸内径¢41

齿条直径¢25

适用前轴负荷1000Kg

最大输出负荷6500N

齿条行程137-139

(二)转向油泵参数:

理论排量7.5ml

流量曲线见功能图

最大压力8 Mpa

旋向右旋

转速范围500~8000r/min

(三)关于C项目的方案

转向器为车的飞驰转向器,发动机采用476发动机, xx公司所开发油泵专门为此发动机开发,参数和转向器参数相匹配。

油泵参数可以根据要求作调整,以使转向系统配置达到最佳工作状态,关于转向系统其它配置参考意见:

1、油箱的设计容量应在0.4L以上,内部清洁度5mg以下,可采用回油过滤过滤精度40μm左右,进油过滤可大点在80μm左右,油箱的布置位置离泵距离要尽量近,一般在0.5m以内,并且油箱位置应高于油泵的位置。以减小吸油阻力。

2、于高压管的选用应采用变频管(国外基本上都采用),有一定条

件可实车进行变频管的选用试验。

四、转向管柱部分

1、产品来源和作用

C项目转向管柱样件由提供,用于连接方向盘和转向器,起传递扭矩、防盗、被动安全防撞吸能等作用。根据提供的样件,结合国内外可调、防撞吸能转向管柱的先进标准和我公司二十年转向管柱设计开发和生产经验,尤其近十年来对可调、防撞吸能转向管柱的研究开发,特别是湖南长丰猎豹(日本三菱技术)、荣成华泰(韩国现代技术)、万丰皮卡、秦川福莱尔、奇瑞QQ、塞宝等可调、防撞吸能转向管柱的开发成功并已批量供货。根据这些产品的开发经验对C项目转向管柱总成作产品技术可行性分析。

2、产品主要结构和技术性能

2.1可调机构

该转向管柱可进行前、后方向调整,以满足驾驶员的不同需要。

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手柄,调整机构打开,上支架与上固定座立即松开,此时上支架绕下支架芯轴可进行转动,驾驶员根据需要对前、后角度进行调整,当选择到合适位置时,反方向转动手柄调整机构锁紧。

2 .2防撞吸能结构

该转向管柱具备三级防撞吸能。

转向轴分上下两段,上转向轴(扁轴)装在下转向轴套(扁套)中,中间通过压入防撞衬片联接在一起;转向传动轴也是通过压入防撞衬片与套管叉(扁套)联接在一起;上固定座内联接芯轴及下支架内联接芯轴的外面均采用尼龙件卡固在上固定座及下支架槽内。

当方向盘受到的冲击载荷超过了允许范围时,冲击能量传递给下转向轴套向下移动。驾驶员因惯性作用冲向方向盘,上转向轴与下转向套、转向传动轴与套管叉内的防撞衬片被挤压变形,发生轴与套的边滑动边挤压;同时卡在转向柱管上固定座及下支架内的尼龙件(防撞管、防撞衬圈)也被挤压变形在槽内滑动,

从而产生转向柱管能向下滑动。正由于挤压、变形,缓冲、吸能,大大减轻了对驾驶员的伤害,起到了安全保护作用。

2.3安全防盗结构

在转向轴总成上设有锁槽,点火锁舌通过锁槽防止转向轴转动,从而起到防盗作用,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GB15740-1995《汽车防盗装置性能要求》。

2.3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2.3.1转向轴总成静扭强度不小于200N.m,破坏扭矩不小于294N.m。

2.3.2在防盗锁止机构部位沿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施加196N.m的扭矩各一次,锁定功能不能出现任何异常现象。

2.3.3转向轴总成空转动扭矩不大于0.25N.m。

2.3.4万向节十字轴轴向间隙不大于0.20mm。

2.3.5万向节十字轴轴承轴向压出力大于3000N。

2.3.5万向节十字轴的转动扭矩不大于0.30N.m。

2.3.6万向节叉的摆角不小于90°。

2.3.7转向轴总成在29.4N.m扭矩作用下,变形不大于30′。

2.3.8前、后调整力69N以下。

2.3.9手柄操作力70-90N。

2.3.10前、后调整保持力490N(MIN)。

2.3.11上轴承拔离力5KN以上。

2.3.12锁定机构耐久试验:在锁键上使用42N.m扭矩,3000次无异常。

2.3.13调整机构耐久试验:10000次后无异常。

2.3.14振动试验:200万次后无异常。

2.3.15转动疲劳寿命试验:经50万次试验后无异常。

试验条件:负荷±30N.m,频率100~150转/分,回转角±180°。

2.3.16扭转疲劳寿命试验:负荷±30N.m经100万次试验后符合下列条件:万向十字轴轴向间隙不大于0.30mm;万向十字轴轴碗压出力大于2500N。

2.3.17静态压缩性能试验

2.3.17.1上转向轴、下转向轴套在1000~2000N轴向力作用下,防撞衬片能被挤压变形,从而产生轴与套的相对滑移。

2.3.17.2转向传动轴、套管叉在1000~2000N轴向力作用下,防撞衬片能被挤压变形,从而产生轴与套的相对滑移。

2.3.17.3转向柱管上固定座及下支架内的尼龙件在1300~2300N轴向力作用下,尼龙被挤压变形,从而能够在槽内滑移。

2.3.18动态性能试验

根据GB11557-1998《防止汽车转向机构对驾驶员伤害的规定》(FMVSS203),

人体模块以24.1+1.20km/h 的速度水平撞击转向盘时,作用在转向盘上的水平力不得大于11123N。

3、主要零件

3.1自制件

上转向轴、下转向轴套、锁止套、转向柱管、连结轴、转向传动轴、套管叉、万向节叉(3种)

3.2外购件

上防撞衬片(弹簧片)、橡胶轴承总成、滚珠轴承、轴用挡圈、开关座、线卡、上支架、上固定座、防护板、下支架、防撞卡块、固定片、手柄总成、调整块(2种)、防撞衬圈(尼龙件)、衬管、拉簧、上螺栓、锁紧螺母、六角螺母、小六角螺栓、小垫圈、防撞管(尼龙件)、带齿六角螺栓、弹性垫圈、下防撞衬片(弹簧片)、万向节总成(2)

3.3所有的外购件我们将在合格分承包方中择优选择:

3.3.1万向十字轴总成:杭州万向钱潮股份有限公司

3.3.2轴承:杭州万向钱潮股份有限公司或日本光洋精工公司

4、主要零部件及装配初始工艺流程

4.1上转向轴:

下料→车端面、倒角→磷皂化→旋锻(4个精密工位)→旋锻(3个精密工位)→车轴承档、螺纹档→挤花键→滚螺纹→去毛刺→检验

4.2下转向轴套:

下料→车端面、倒角→磷皂化→旋锻(2个精密工位)→旋锻(3个精密工位)→挤花键→去毛刺→检验

4.3锁止套:

下料→车端面、倒角→磷皂化→挤压→车飞边→检验

4.4转向柱管:

下料→扩孔→车端面、倒角→冲孔→冲方孔→冲轴承定位孔→冲腰孔→冲凸台→检验

4.5连结轴:

下料→精密锻造→车端面、倒角→磷皂化→挤压花键→车外圆、端面、倒角→挤压→钻锁紧孔→攻丝→铣平面→铣槽→去毛刺→检验

4.6转向传动轴:

下料→车端面、倒角→磷皂化→旋锻(1个精密工位)→挤花键→铣扁→去毛刺→检验

4.7套管叉:

下料→车端面、倒角→磷皂化→挤压→切槽切耳旋锻(1个精密工位)→车端面、倒角→钻耳孔→拉耳孔→去毛刺→检验

4.8万向节叉(下转向轴套用):

精锻(毛坯、外协)→检验→钻耳孔→拉耳孔→车花键孔→拉花键→钻锁紧

孔→攻丝→锪孔→铣耳侧倒角→铣槽→去毛刺→检验

4.9万向节叉(转向传动轴用):

精锻(毛坯、外协)→检验→钻耳孔→拉耳孔→车花键孔→拉花键→钻锁紧孔→攻丝→锪孔→铣耳侧倒角→铣槽→去毛刺→检验

4.10万向节叉(连接轴用):

精锻(毛坯、外协)→检验→钻耳孔→拉耳孔→车花键孔→拉花键→钻锁紧孔→攻丝→锪孔→铣耳侧倒角→钻孔→铣槽→去毛刺→检验

4.11装配工艺:

柱管焊接总成:

领料→清洗→烘干→焊接(下支架内防撞卡块)→焊接(开关座)→焊接(上支架、线卡、下支架焊接总成)→去焊渣→检验

柱管总成:

领料(柱管焊接总成)→钻锁孔→装轴承→冲铆(轴承定位)→检验

转向轴总成:

领料→清洗→烘干→压锁止套→压上防撞衬片→检验

万向节总成及转向传动轴总成:

领料→清洗→烘干→压下防撞衬片→压装十字轴→冲铆→压装十字轴→冲铆→装锁紧螺栓→检验

转向管柱总成:

领料→装轴用挡圈→装转向轴总成→装橡胶轴承→装轴用挡圈→冲铆→检验→装锁紧螺栓(万向节总成及转向传动轴总成)→装锁紧螺栓(连接轴)→装配(上固定座、防撞管、螺栓、手柄总成、调整块、固定片、六角螺母、小六角螺母、小垫圈、拉簧、防撞衬圈、衬管)→检验

5、关键技术、工艺及解决措施

C项目转向管柱的关键技术在于防撞吸能结构。

当冲击载荷超过了允许范围时,能缓冲、吸能,对驾驶员起安全保护作用。因此上转向轴与下转向轴套、转向传动轴与套管叉、上固定座与防撞衬管、下支架与防撞衬圈的配合尺寸以及上、下防撞衬片变形量、尼龙件的变形量的确定都直接关系到防撞吸能功能是否有效。

根据配套厂家多年扁轴、套的设计和生产经验,采用国际先进的旋锻工艺,能有效保证扁轴、套的尺寸精度和形位公差。防撞衬片、尼龙件形变量的确定一方面根据已有经验确定初始值,另一方面是通过反复试验最终确定。

软件系统详细设计说明书模板

xxxxx系统详细设计说明书

版本历史

修改记录

目录 1引言 (5) 1.1编写目的 (5) 1.2背景 (5) 1.3参考资料 (5) 1.4术语定义及说明 (5) 2设计概述 (5) 2.1任务和目标 (5) 2.1.1需求概述 (5) 2.1.2运行环境概述 (5) 2.1.3条件与限制 (6) 2.1.4详细设计方法和工具 (6) 3系统详细需求分析 (6) 3.1详细需求分析 (6) 3.2详细系统运行环境及限制条件分析接口需求分析 (6) 4总体方案确认 (6) 4.1系统总体结构确认 (6) 4.2系统详细界面划分 (7) 4.2.1应用系统与支撑系统的详细界面划分 (7) 4.2.2系统内部详细界面划分 (7) 5系统详细设计 (7) 5.1系统程序代码架构设计 (7) 5.1.1UI(User Interface)用户界面表示层 (7) 5.1.2BLL(Business Logic Layer)业务逻辑层 (8) 5.1.3DAL(Data Access Layer)数据访问层 (8) 5.1.4Common类库 (8) 5.1.5Entity Class实体类 (8) 5.2系统结构设计及子系统划分 (8) 5.3系统功能模块详细设计 (9) 5.3.1XX子系统 (9) .1XX模块 (9) 列表和分页 (9) 创建XX (9) .2XX模块 (9) XX列表 (9) XX修改 (9) 5.3.2XX子系统 (9) 5.3.6.1用户管理模块 (9) 5.3.6.2角色管理模块 (14) 5.3.6.3系统设置模块 (14) 5.3.6.4系统登录注销模块 (14) 5.4系统界面详细设计 (14) 5.4.1外部界面设计 (14) 5.4.2内部界面设计 (14) 5.4.3用户界面设计 (14) 6数据库系统设计 (14) 6.1设计要求 (14) 6.2信息模型设计 (14) 6.3数据库设计 (14) 6.3.1设计依据 (14)

农用车转向系统设计说明书

第一章前言 §1.1 四轮农用车的发展前景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使农村的经济空前的活跃。农村的货运量和人口的流动量急剧增加,加快运输机械化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正是这一市场的需要使具有中国特色的运输机械-农用运输车应运而生。它解决了农村运输的急需,填补了村际,乡际,城镇及城乡结合部运输网络的空白,活跃了农村经济,为农村富裕劳动力找了一条出路,从而使数以万计的农民走上了小康之路! 四轮农用运输车的竞争对手是轻型汽车。与汽车相比,四轮农用运输车有许多优点。入世后农用运输车没有受到多大冲击,因为它是中国特色的产业,符合国情,在国外几乎没人搞过。但是我们不能回避汽车与四轮农用运输车在市场的竞争,四轮农用运输车利用比较底的生产成本和微利经营的生产方式并引进先进的汽车技术,坚持“三低一高”的特色,注重产品质量,使之与在汽车行业的竞争中得以提高。 随着党和国家提出的的开发西部的政策落实,也给农用运输车厂商带来了无限商机使农用运输车的开发有广阔的前景,另一方面,我国有近13亿人口,特别是9亿以上的农村人口收入水平相对较低,需求量最大的是低档次的汽车。由于它比较适合中国国情,预计在未来的5~15年里,农用车在我国农村仍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近年来农用车保有量增加很快,因此对柴油的需求很大。 农用车制造工艺简单,价格便宜,其中三轮车价格在4000~7000元/辆,四轮车价格在1~1.5万元/辆,购车农户一般半年左右即可收回10000元投资。另外,农用车的养路费为每月每吨70元,是汽车的30%,使用成本为同吨位汽车的1/3到1/2。公路快速建设也促进了农用车的发展。旧中国,全国公路仅13×104 km,而到1997年底,已达1.226×106 km,目前全国98%的乡和80%的村都通了公路,使得农用车有用武之地。公安车管部门1993年制定了《关于农用运输车道路交通管理的规定》,在不损害管理大局的前提下,

在线考试系统设计方案

在线考试系统设计方案 一、概述 传统的考试方式组织一次考试至少要经过人工出卷、考生考试、人工阅卷、成绩统计和试卷分析五个步骤。随着考试规模的不断扩大,工作量将会越来越大而且容易出错。因此开发一套在线考试系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在线考试突破了时空限制。在线考试系统突破了传统考试模式的时间、空间的限制,有利于组织大规模异地实时考试,可以满足任何授权的考生在规定的时间段内在任意时间和可用地点参加考试,大大提高了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的灵活性。 2、提高了工作效率。在线考试系统减轻了考试主管部门人员尤其是教师在命题、组卷、阅卷等方面繁重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3、节省财政开支。在线考试真正实现了无纸化办公,节省了纸张、印刷等考核费用。 4、在线考试更能体现考核的客观公正性。在线考试采用试题库方式提供试卷来源,考前无任何成套试卷,考试时各考生随机抽卷,试卷不完全相同,避免了互相参看导致的不公平成绩。自动阅卷功能增加了考核的透明度,考生在交卷同时看到自己的成绩,降低了错误出现的概率和教师主观因素的干扰,更能体现考核的客观公正性。 二、“在线考试系统”环境要求 软件环境:开发语言采用JAVA,数据库服务器方面则有MySQL,其灵活性、安全性和易用性为数据库编程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三、系统设计方案 3.1系统设计方案描述 该考试系统是基于WEB技术系统开发的一种,采用B/S的三层结构模式,使用jsp动态网页技术开发。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可以随机出题。管理员可以管理角色,并对系统模块、用户等进行处理;教师在题库添加试题,对用户的成绩进行管理。用户则通过选择不同类别的试卷,系统随机生成试卷并开始考试,查询成绩。 在系统设计和开发上,运用软件工程的思想,分析和设计了数据模型和功能模型;给出了主要功能的算法设计,包括题库组织、试卷生成、身份认证、考生答案存储、自动阅卷等。 3.2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提供一个基于B/S模式用户接口,能实现在线的用户认证、自动组卷、随机出题、时间限制、自动评卷、以及相关的考试题目的管理和考试的安排设置等功能

在线考试软件详细设计说明书

文件编号:COM(需求的适用围,学堂用COM、听课网NET、org用ORG,此外用ALL)/DIR(程序目录名)-(编号)-(月)-(年) 版本号: 软件详细设计说明书 编制人:编制日期: 审核人:审核日期: 批准人:批准日期:

变更记录 注:对该文件容增加、删除或修改均需填写此变更记录,详细记载变更信息,以保证其可追溯性。

软件详细设计说明书 1.引言 1.1编写目的 说明在线测试这一模块各部分的功能和结构,便于公司技术人员以后的查询和维护工作。 2.总体设计 2.1需求概述 在原来精华网的基础上增加在线测试这一功能模块,实现教师出题、学生在线考试(自由测试、单元测试、模拟考试)、错题本,以及相关的系统维护功能。 2.2软件结构 在线测试的功能主要包括三部分:教师出题、学生在线考试和系统维护。其软件结构图如下: 在线考试系统系 统 维 护 知识点基本信息 年级科目基本信息 模拟考试基本信息 模拟考试 错题本 自由测试 单元测试 学 生 在 线 考 试 模拟考试成绩查询 自由测试试卷录入 单元测试试卷录入 模拟考试试卷录入 教师成绩查询教 师 试 题 录 入 修改试卷

3.模块设计 3.1系统维护 系统维护包括对年级科目、知识点和模拟考试这些信息的维护,包括对相关容的查看、添加和删除,并保持这些信息间的部关联。 3.1.1年级科目基本信息 3.1.1.1管理年级科目基本信息 表:2-2-2-1 3.1.1.2删除年级科目基本信息 表:3.1.1.2 3.1.1.3增加年级科目基本信息

3.1.2知识点基本信息 3.1.2.1管理知识点基本信息表:3.1.2.1 3.1.2.2删除知识点基本信息表:3.1.2.2 3.1.1.3增加知识点基本信息表:3.1.1.3

在线考试系统概要设计说明书

在线考试系统概要设计说明书

1 引言 (3) 1.1编写目的 (3) 1.2项目背景 (3) 1.3定义 (4) 1.4参考资料 (4) 2任务概述 (4) 2.1 目标 (4) 2.2 运行环境 (4) 3总体设计 (4) 3.1 基本设计概述和处理流程 (4) 3.2 系统总体结构和模块外部设计 (5) 4接口设计 (5) 4.1 外部接口 (5) 4.2 内部接口 (6) 5数据结构设计 (6) 5.1 逻辑结构设计 (6) 5.2 物理结构设计 (6) 5.3 数据结构与程序的关系 (10) 6运行设计 (10) 6.1 运行模块的组合 (10) 6.2 运行控制 (10) 6.3 运行时间 (10) 7出错处理设计 (10) 7.1 出错输出信息 (10) 7.2 出错补救措施 (10) 8维护设计 (11)

1 引言 1.1编写目的 由前面的需求分析,的除了系统的基本需求,和基本的用例图,要实现整个系统,需要对用户的需求进行设计,概要设计主要是利用比较抽象的语言对整个需求进行概括,确定对系统的物理配置,确定整个系统的处理流程和系统的数据结构,接口设计,实现对系统的初步设计。预期读者为客户代表及程序设计人员。 1.2项目背景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现在很多国外的大学和社会其他部门都已经开设了远程教育,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异地教育和培训。但是,远程教育软件的开发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随着这项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就要求有更好、更完善的软件系统应用到远程教育当中去,这就给软件设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设计要求。 远程教育包括很多环节,例如教学系统、答疑系统和考试系统等等。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在线考试系统,同时它也是最难实现的环节。在我国,虽然远程教育已经蓬勃地发展起来,但是目前学校与社会上的各种考试大都采用传统的考试方式,在此方式下,组织一次考试至少要经过五个步骤,即人工出题、考生考试、人工阅卷、成绩评估和试卷分析。显然,随着考试类型的不断增加及考试要求的不断提高,教师的工作量将会越来越大,并且其工作将是一件十分烦琐和非常容易出错的事情,可以说传统的考试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考试的需要。随着计算机应用的迅猛发展,网络应用不断扩大,如远程教育和虚拟大学的出现等等,且这些应用正逐步深入到千家万户。人们迫切要求利用这些技术来进行在线考试,以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及提高工作效率,与此同时也提高了考试的质量,从而使考试更趋于公证、客观,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目前许多国际著名的计算机公司所举办的各种认证考试绝大部分采用这种方式。 伴随着远程教育的蓬勃发展,作为教学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在线考试系统也得到了当今远程教育研究者的关注,考试是考察学生对所学习知识的接受和理解程度的重要手段,无纸化的考卷,考试的随时性,随地性,这些特点都是研究并开发网络考试系统主要的原因,网络考试系统远远超越了传统考试固定时间,固定地点的考试模式的限制,将给学生和老师带来极大的便利。随着Internet的相关技术的发展,特别是Web技术的出现,人们开始致力于研究和开发基于Internet考试系统,这也大大推动了远程教育的发展[2]。 如今世界上对于基于Internet的远程考试系统所进行的研究开发工作不是很长,但是基于web技术构建的在线考试系统已然成为发展的主流。数据库安全、共享、数据传输过程的安全性、访问控制技术、身份识别技术都是构建考试系统要考虑的问题。目前,一些远程教育机构已经开发出了在线考试系统,基本实现了基于Internet的B/S结构在线考试。通过Server端的后台试题库动态生成考卷和对于标准化的试题即时评定成绩。但是与传统的纸面考试相比,目前的在线测试都是基于标准化考试的,而且一般只能用于非正

汽车转向系设计说明书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重型载货汽车转向器设计 姓名:席昌钱 学号:5 同组者:严炳炎、孔祥生、余鹏、李朋超、郑大伟专业班级:09车辆工程2班 指导教师:王丰元、邹旭东

设计任务书 目录 1.转向系分析 (4) 2.机械式转向器方案分析 (8) 3.转向系主要性能参数 (9) 4.转向器设计计算 (14) 5.动力转向机构设计 (16) 6.转向梯形优化设计 (22) 7.结论 (24) 8.参考文献 (25)

1转向系设计 基本要求 1.汽车转弯行驶时,全部车轮应绕瞬时转向中心旋转。 2.操纵轻便,作用于转向盘上的转向力小于200N。 3.转向系的角传动比在23~32之间,正效率在60%以上,逆效率在50%以上。 4.转向灵敏。 5.转向器和转向传动机构中应有间隙调整机构。 6.转向系应有能使驾驶员免遭或减轻伤害的防伤装置。 基本参数 1.整车尺寸: 11976mm*2395mm*3750mm。 2.轴数/轴距 4/(1950+4550+1350)mm 3.整备质量 12000kg 4.轮胎气压 2.转向系分析 对转向系的要求[3] (1) 保证汽车有较高的机动性,在有限的场地面积内,具有迅速和小半径转弯的能力,同时操作轻便; (2) 汽车转向时,全部车轮应绕一个瞬时转向中心旋转,不应有侧滑; (3) 传给转向盘的反冲要尽可能的小; (4) 转向后,转向盘应自动回正,并应使汽车保持在稳定的直线行驶状态; (5) 发生车祸时,当转向盘和转向轴由于车架和车身变形一起后移时,转向系统最好有保护机构防止伤及乘员. 转向操纵机构 转向操纵机构包括转向盘,转向轴,转向管柱。有时为了布置方便,减小由于装置位置误差及部件相对运动所引起的附加载荷,提高汽车正面碰撞的安全性以及便于拆装,在转向轴与转向器的输入端之间安装转向万向节,如图2-1。采用柔性万向节可减少传至转向轴上的振动,但柔性万向节如果过软,则会影响转向系的刚度。采用动力转向时,还应有转向动力系统。但对于中级以下的轿车和前轴负荷不超过3t的载货汽车,则多数仅在用机械转向系统而无动力转向装置。

在线考试系统_概要设计说明书

概要设计说明书 1引言 1.1编写目的 本报告的目的是规本软件系统的开发环节,提高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透明度,便于对软件开发过程中的控制和管理。此文档进一步定制了软件开发的细节问题,明确软件需求、安排项目规划和进度、组织软件开发与测试,便于用户和开发商协调工作。本文档面对的读者主要是项目位的、托单位的管理人员、设计人员和开发人员,希望能使得本软件开发工作更加具体。 1.2背景 说明: a.项目名称:铭成在线考试系统 b.项目的委托单位:师大学信息技术学院开发单位:可视化程序设计(2)班 N小组。 1.3定义 B/S:Browser/Server 结构。 1.4参考资料 软件工程导论(第 5 版)

2总体设计2.1需求规定

2.2运行环境 CPU:PIV 2.0GHZ或更高频率的CPU 存:DDR333 256MB或更多的存 硬盘:至少10G以上或更多的硬盘空间2.3基本设计概念和处理流程 1 B/S结构的概念(附图): 2处理流程图:

2.4结构 用户登 录试题管 理 科目 管理 学生 管理 教师管理个人信息管 理 考试结果 管理 管理员√√√√√√√教师√√√√学生√ 2.5功能需求与程序的关系 文件夹子目录/文件说明 Admin AddExamination.aspx 添加试题 AddStudentInfo.aspx 添加考生信息 AddTeacherInfo.aspx 添加教师信息 AdminChangePwd.aspx 修改密码 ChangeStudentInfo.aspx 修改考生信息 ExaminationDetail.aspx 查看试题详细信息 ExaminationInfo.aspx 查找科目下的试题信息及删除试 题信息 ExaminationResult.aspx 考试结果的显示及删除

课程设计--汽车转向机构说明书

汽车运动机构课程设计说明书 温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2013年6月

机械原理设计说明书 题目:汽车转向机构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汽车服务工程 班级:11汽车服务本 姓名:叶凌峰俞科王栋柄 王璐吴海霞欧阳凯强 学号:11113003233 11113003243 11113003199 11113003209 11113003218 11113003174指导老师:李振哲

目录 一.设计题目 (1) 1.1课程设计目的和任务 (1) 1.2课程设计内容与基本要求 (2) 1.3机构简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参考数据 (5) 1.5设计要求 (5) 二. 设计方案比较 (6) 2.1设计方案一 (6) 2.2设计方案二 (7) 2.3设计方案三 (8) 2.4最终设计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虚拟样机实体建模与仿真 (9) 四.虚拟样机仿真结果分析 (10) 4.1运动学仿真 (11) 4.1.1运动学仿真--转向盘位移仿真曲线 (11) 4.1.2运动学仿真--轮胎位移仿真曲线 (11) 4.1.3运动学仿真--转向盘速度仿真曲线 (12) 4.1.4运动学仿真--轮胎速度仿真曲线 (12) 4.1.5运动学仿真--转向盘加速度仿真曲线 (13) 4.1.6运动学仿真--轮胎加速度仿真曲线 (13) 4.2动力学分析 (14) 4.2.1转向盘受力仿真曲线 (14) 4.2.2轮胎受力仿真曲线 (14) 五. 课程设计总结 (15) 5.1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总结 (15) 5.2设计过程 (15) 5.3设计展望 (16) 5.4设计工作分工表 (16) 5.5参考文献 (16)

16L爱丽舍转向系统设计说明书

1.摘要 汽车转向器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决定汽车主动安全性的关键总成,它的质量严重影响汽车的操纵稳定性。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转向器也在不断的得到改进,虽然电子转向器已开始应用,但机械式转向器仍然广泛地被世界各国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生产厂商所采用。而在机械式转向器中,循环球齿条-齿扇式转向器由于其自身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级各类汽车上。本文选择GX1608A型循环球齿条-齿扇式转向器作为研究课题,其主要内容有:汽车转向器的组成分类;转向器总成方案分析及其数据确定和转向器的设计过程。 这种转向器的优点是,操纵轻便,磨损小,寿命长。缺点是结构复杂,成本高,转向灵敏度不如齿轮齿条式。因此逐渐被齿轮齿条式取代。但随着动力转向的应用,循环球式转向器近年来又得到广泛使用。 关键词;转向器操纵稳定性循环球齿条-齿扇式转向器

目录 摘要 (1) 1绪论 (4) 2汽车转向系的组成及分类 (6) 2.1汽车转向系的类型和组成 (6) 2.1.1 机械式转向系 (9) 2.1.2 动力转向器 (10) 2.2 转向系主要性能参数 (11) 2.2.1转向器的效率 (11) 2.2.2传动比的变化特性 (12) 2.2.3转向盘自由行程 (17) 2.3 转向操纵机构及转向传动机构 (17) 2.3.1转向操纵机构 (17) 2.3.2转向传动机构 (18) 3转向器总成方案分析 (20) 3.1转向器设计要求 (20) 3.2转向器总成方案设计 (21) 4循环球式转向器主要尺寸参数的选择 (25) 5 转向器输出力矩的确定 (26) 6 轴的设计计算及校核 (27) 6.1 转向摇臂轴(即齿形齿扇轴)的设计计算 (27) 6.1.1材料的选择 (27) 6.1.2结构设计 (27) 6.1.3轴的设计计算 (27) 6.2 螺杆轴设计计算及主要零件的校核 (31) 6.2.1材料选择 (31) 6.2.2结构设计 (31) 6.2.3轴的设计计算 (32) 6.2.4钢球与滚道之间的接触应力校核 (34)

《基于WEB的在线考试系统》论文

目录 摘要: (1) 一、引言 (2) 二、系统概述 (2) 三、运行环境 (2) 四、系统分析 (3) 五、总体设计 (3) (一)系统可行性分析 (3) (二)系统需求分析 (4) 六、系统设计 (5) (一)试题(客观题部分)设计 (5) (二)数据库设计 (5) (三)功能模块详细设计 (7) 七、设置数据库 (11) 八、数据的安全与保密 (12) 九、结束语 (12) 参考文献: (12)

基于WEB的在线考试系统 姓名:马启刚学号:指导教师:谢允 摘要: 近年来,互联网在国际上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各种应用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基于Web的考试系统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应运而生的。尽管传统的考试形式应用还非常普遍,但伴随着远程教学的推广普及,作为远程教学系统子系统的在线考试系统呼之欲出。利用网络和数据库技术,结合目前硬件价格普遍下跌与宽带网大力建设的有利优势,基于B/S模式设计开发了《基于WEB的在线考试系统》这一ASP应用程序。它运用方便、操作简单,效率很高,现阶段虽只实现了试卷的客观题部分(判断题、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但已具有试题(卷)录入、修改和查询,组卷以及进行在线考试等重要功能,也就是说基本实现了无纸化考试,满足任何授权的考生随时随地考试并迅速获得成绩,同时也大大减轻了教师出题、组卷和改卷等繁重的工作量。 关键词:在线考试 ACCESS数据库管理系统 B/S WEB-based Online Examination System Name : Ma Qigang Student Number : 09 Advisor : Xie Yun Abstract:Using the network and the database technology, the union the hardware price generally falls at present the advantageous superiority which constructs vigorously with the wide band net, we based on B/S mode and has developed The ASP application of "WEB-based online examination system". It utilizes, the operation conveniently simple, efficiency very high, the present stage although only realized the examination paper objective topic to be partial (judgment topic, single item choice and many choices), but had the test question (volume) to input, the revision and the inquiry, the group volume as well as carries on the on-line test and so on the important function, in other words has basically realized no-paper the test, satisfied any authorization the examinee took a test anytime and anywhere and rapidly obtains the result, at the same time also greatly reduced the teacher to set the topic of a composition, the group volume and changes the volume and so on the arduous work load. Key word: On-line Examination ACCESS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B/S

在线考试系统详细设计说明书

在线考试系统详细设计说明书

详细设计说明书 1引言 1.1编写目的 说明在线考试系统各部分的功能和结构,用于系统开发和便于公司技术人员以后的查询和维护工作以及用户使用。 1.2背景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现在很多国外的大学和社会其它部门都已经开设了远程教育,经过计算机网络实现异地教育和培训。可是,远程教育软件的开发当前还处于起步阶段,随着这项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就要求有更好、更完善的软件系统应用到远程教育当中去,这就给软件设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设计要求。 远程教育包括很多环节,例如教学系统、答疑系统和考试系统等等。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在线考试系统,同时它也是最难实现的环节。在中国,虽然远程教育已经蓬勃地发展起来,可是当前学校与社会上的各种考试大都采用传统的考试方式,在此方式下,组织一次考试至少要经过五个步骤,即人工出题、考生考试、人工阅卷、成绩评估和试卷分析。显然,随着考试类型的不断增加及考试要求的不断提高,教师的工作量将会越来越大,而且其工作将是一件十分烦琐和非常容易出错的事情,能够说传统的考试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考试的需要。随着计算机应

用的迅猛发展,网络应用不断扩大,如远程教育和虚拟大学的出现等等,且这些应用正逐步深入到千家万户。人们迫切要求利用这些技术来进行在线考试,以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及提高工作效率,与此同时也提高了考试的质量,从而使考试更趋于公证、客观,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当前许多国际著名的计算机公司所举办的各种认证考试绝大部分采用这种方式。 伴随着远程教育的蓬勃发展,作为教学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在线考试系统也得到了当今远程教育研究者的关注,考试是考察学生对所学习知识的接受和理解程度的重要手段,无纸化的考卷,考试的随时性,随地性,这些特点都是研究并开发网络考试系统主要的原因,网络考试系统远远超越了传统考试固定时间,固定地点的考试模式的限制,将给学生和老师带来极大的便利。随着Internet的相关技术的发展,特别是Web技术的出现,人们开始致力于研究和开发基于Internet考试系统,这也大大推动了远程教育的发展[2]。 如今世界上对于基于Internet的远程考试系统所进行的研究开发工作不是很长,可是基于web技术构建的在线考试系统已然成为发展的主流。数据库安全、共享、数据传输过程的安全性、访问控制技术、身份识别技术都是构建考试系统要考虑的问题。当前,一些远程教育机构已经开发出了在线考试系统,基本实现了基于Internet的B/S结构在线考试。经过Server端的后台试题库动态生成考卷和对于标准化的试题即时评定成绩。可是与传统

汽车转向系统EPS设计毕业论文

汽车转向系统EPS设计毕业论文 目录 1 引言 (1) 1.1汽车转向系统简介 (1) 1.2汽车转向系统的设计思路 (3) 1.3 EPS的研究意义 (4) 2 EPS控制装置的硬件分析 (5) 2.1汽车电助力转向系统的机理以及类别 (5) 2.2 电助力转向机构的主要元件 (8) 3 电助力转向系统的设计 (11) 3.1 动力转向机构的性能要求 (11) 3.2 齿轮齿条转向器的设计计算 (11) 3.3 转向横拉杆的运动分析[9] (21) 3.4 转向器传动受力分析 (22) 4 转向传动机构优化设计 (24) 4.1传动机构的结构与装配 (24) 4.2 利用解析法求解出外轮转角的关系 (25) 4.3 建立目标函数 (27) 5 控制系统设计 (29) 5.1 电助力转向系统的助力特性 (29) 5.2 EPS电助力电动机的选择 (30)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5.3 控制系统框图设计 (31) 结论 (32) 致谢 (34) 参考文献 (35)

1 引言 1.1汽车转向系统简介 汽车转向系统,顾名思义是为了能够使车辆按照驾驶员的意愿向左或者向右转弯或者直线行驶。转向装置有很多种,也一直在经历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更新不断创新的过程。从发明家本茨发明汽车的初期,转向系统知识最简单的形式来转向,其机构为单纯的扶把式,没有助力,所以笨重,费力,以及行驶状态不稳定。从在原始的雏形开始,各国人士不断创新改革,到现在为止,汽车转向系统的应用按先后顺序可以分为:机械转向装置、液压助力转向装置、电子控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电助力转向系统、四轮转向系统、主动前轮转向系统和线控转向系统[1]目前市场大部分中低档轿车采用的液压式转向器,当然电控的也很常见,所以在该种系统的转向器技术的发展如今已经遇到了瓶颈。随着人们对乘车舒适,节能,安全,稳定的期望,电控液压式转向系统逐渐取代了先前的版本,但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期待有路感的转向系统问世,所以流量阀式液压助力转向器出现了,在不同车速下,驾驶员手握方向盘,感觉到了路感的存在,助力特性曲线描述的就是“路感”,但是美中不足的是这种液压式转向器依然存在很多缺陷,电机,液压泵,转向器,流量阀等等转向器在发动机旁的布置问题又出现了,还有就是液压油的泄漏问题越来越的突出尖锐。电助力EPS (Electronic Power steering system)是在纯机械转向机构的前提下,设计加装了扭矩和车速等信号传感器、电子控制单元和转向助力装置等[2]。所以电助力式转向器弥补了上述的不足,而且节能环保,易于线性控制,所以现在很多研究人员把目光转向了电助力式转向机,瞬时其成为了国际汽车工业转向系统新的研究主题,且这种系统也正在慢慢实现整车量产状态。

在线考试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毕设参考)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 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学生姓名 学号 班级 成绩 指导教师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2012年12月26日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评阅书

课程设计任务书 2012 —2013 学年第一学期 专业:学号:姓名: 课程设计名称:软件工程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完成期限:自2012 年12 月17 日至2012 年12 月28 日共 2 周设计依据、要求及主要内容(可另加附页): 指导教师(签字):教研室主任(签字): 批准日期:年月日

在线考试系统旨在实现考试的无纸化管理,对一些科目的考试可以通过互联网络或局域网进行,方便校方考务的管理,也方便了考生,尤其适合考生分布广,不易集中的远程教育。我主要开发系统的后台管理系统—JAVA在线考试管理子系统,它包括试题管理、考生管理、在线制作试卷、控制学生考试的设置、试卷审批等功能。本论文主要介绍了对JAVA在线考试管理子系统的分析、设计和开发的全部过程。运用ER图,程序流程图等对在线管理子系统的设计过程进行详细的说明。 关键词:在线考试;j2EE

1 课题描述 (3) 1.1 开发背景 (4) 1.2 系统开发目标 (4) 1.3 开发工具的选择 (4) 2 需求分析 (2) 2.1 背景分析 (2) 2.2 可行性分析 (2) 2.2.1 技术可行性分析 (2) 2.2.2 经济可行性 (2) 2.2.3 方案可行性 (2) 2.3 概要设计 (2) 2.4 总体设计 (3) 2.4.1 系统的功能模块图 (3) 2.4.2 系统功能模块 (4) 3 数据库设计 (5) 3.1数据字典 (5) 3.2 数据库的连接 (7) 4 详细设计 (8) 4.1 公共类设计 (8) 4.2 在线考试模块设计 (9) 4.3 查看考生试卷模块设计 (10) 4.4 考试设置信息维护模块设计 (10) 4.5 用户管理模块设计 (11) 5 程序调试与测试 (1) 5.1 系统运行环境 (1) 5.2 测试目的 (1) 5.3 各功能模块测试 (1) 5.3.1 在线考试模块测试 (1) 5.3.2 查看试卷测试 (2) 5.3.3 管理员模块 (3) 5.3.4 用户管理模块测试 (5) 总结 (7) 参考文献 (8)

在线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11(1)班级 课程名: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姓名:任琰学号:1109030135指导老师:王云 设计地点:四号楼4301教室 起讫时间:2013.07.01—2013.07.05 完成报告书时间:2013年7月5日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编印 2013年1月

课程设计要求 各专业学生应根据课程任教老师的要求,做出选题计划,并按下列要求完成课程设计任务。 一、学生应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规定的课程设计任务量。 二、课程设计报告书要求格式统一,字迹工整,语言简练,文字通顺,按课程设计格式要求书写。程序清单不够填写时统一用A4纸补充并粘贴。对不按格式要求书写或打印的报告书一律不收,也不得进行答辩和评分。 三、必须独立完成课程设计,不得相互抄袭。在答辩和批阅过程中发现源程序相同或有大面积抄袭现象,课程任教老师有权通知学生重做,不得给予评分,并通知相关系部做出处理。 四、学生课程设计结束后应提交的材料: (1)课程设计说明书(3000字以上); (2)包含完整的、正确的源程序代码(含电子文档); (3)答辨材料(介绍课程设计要点)。

参考文献情况 序号名称编著者出版社 1《数据库系统原理与设计实验教程》吴京慧清华大学出版社2《SQL SERVER2000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徐人凤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3《数据库系统概论》萨师煊高等教育出版社4《在线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崔小军襄樊职业技术学院报5《考试分析系统和题库的设计与实现》李大可四川师范大学出版社

课程设计考核情况 教师评价情况 指导老师评语: 指导老师:_____________(签名) 日期:年月日 学生答辩情况 答辩(组)评语: 主答辩老师:____________(签名) 答辩日期:年月日 综合成绩评定情况 综合评价等级:__________________ 注:共分五个等级(1.优秀2、良好3、中等4、及格5、不合格)

汽车前轮转向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汽车前轮转向机构原理设计 年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2014 年 4 月 2 日电子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

机 械 原 理 课 程 设 计 签 名 页 学 生 签 名: 年 月 日 指导教师签章: 年 月 日 答辩教师签章: 年 月 日 说明:(1)课程设计说明书提交时,学生须签名完毕。(2)分值填写、指导教师和答辩教师签章,是在相应质量评价之后由指导教师和答辩教师填写、签署。(3)指导教师质量评价分值小于48分,为课程设计质量不及格;答辩质量评价分值小于12分,为答辩不及格。课程设计质量不及格的或答辩不及格的,不予课程设计修改和二次答辩,须重修课程设计并参加下届学生的课程设计。

目录 第1章设计任 1 务 ……………………………………………………………………………………………………………………………… 1.1 设计任 1 务 ………………………………………………………………………………………………………………………………… 1.1.1 工作原 1 理 ……………………………………………………………………………………………………………………… 1.1.2 设计要求 ………………………………………………………………………………………………………………-1 ……… 1.2 设计参 2 数 ………………………………………………………………………………………………………………………………… 1.3 国内外技术应用与发展现 3 状 ……………………………………………………………………………………… 1.4 国内外技术发展趋 4 势 ……………………………………………………………………………………………………… 1.5 工作计 7 划 ………………………………………………………………………………………………………………………………… 第2章课程设计过 9 程 ……………………………………………………………………………………………………………………… 2.1 设计内 9 容 ………………………………………………………………………………………………………………………………… 2.1.1 理论的α和β值 (9) 2.1.2 用图解法设计四杆机构 9 ABCD …………………………………………………………………………… 2.1.3 运动分 10 析 ……………………………………………………………………………………………………………………… 2.1.4 最小传动角γ 12 min………………………………………………………………………………………………………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总结

七组在线考试系统详细设计说明书

中北大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详细设计说明书 学院:软件学院 专业:软件工程 题目: 在线考试系统 组长:张晶亮学号:0921040118 成员:任峻宏学号:0921040131 张超伟学号:0921040124 王建学号:0921040128 胡宁宁学号:0921040106 孔令龙学号:0921040129 指导教师:李华玲、李玉蓉、贾美丽 2013 年 1 月 15 日

1.设计任务概述 系统总体框图: 功能描述: (1)学生登录进行在线考试; (2)教师登录进行试卷的上传可修改以及批改试卷; (3)管理员登录进行管理; (4)用户注册以及登录; (5)能够及时显示成绩等; 2.分工情况

目录 1引言 (6) 1.1编写目的 (6) 1.2背景 (6) 1.3定义 (7) 1.4参考资料 (7) 2程序系统的结构 (8) 3用户注册模块设计说明 (8) 3.1程序描述 (8) 3.2功能 (8) 3.3性能 (9) 3.4输入项 (9) 3.5输出项 (9) 3.6流程逻辑 (9) 3.8接口 (10) 3.9限制条件 (10) 3.10测试计划 (10) 4用户登录模块设计说明 (10) 4.1程序描述 (10) 4.2功能 (10) 4.3性能 (10) 4.4输人项 (10) 4.5输出项 (10) 4.6算法 (10) 4.7 流程逻辑 (10) 4.8接口 (11)

5在线考试模块设计说明 (12) 5.1程序描述 (12) 5.2功能 (12) 5.3性能 (12) 5.4输人项 (12) 5.5输出项 (12) 5.6流程逻辑 (12) 5.7接口 (13) 5.8存储分配 (13) 5.9测试计划 (13) 6题库管理模块设计说明 (13) 6.1程序描述 (13) 6.2功能 (13) 6.3性能 (14) 6.4输人项 (14) 6.5输出项 (14) 6.7流程逻辑 (14) 6.8接口 (14) 6.9存储分配 (15) 6.10测试计划 (15) 7试卷管理模块设计说明 (15) 7.1程序描述 (15) 7.2功能 (15) 7.3性能 (16) 7.4输人项 (16) 7.5输出项 (16) 7.6流程逻辑 (16)

齿轮齿条转向器设计计算说明书

车辆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1.课程设计题目:汽车齿轮齿条式转向器设计及零件加工工艺制定2.课程设计目的:此课程设计是《汽车设计》、《汽车制造工艺学》课 程教学重要实践环节,其目的是: 1)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设计思想,巩固和加强所学的相关专业课程的知识; 2)熟悉和掌握车辆设计和制造工艺制定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车辆设计与制造的能力; 3)熟练掌握和运用设计资料(指导书、图册、标准和规范等)以及经验数据进行设计的能力,培养学生机械制图、设计计算和编写技 术文件等的基本技能。 3.课程设计时间:2010年8月30日~2010年9月23日(4周)4.整车性能参数: 车型:一汽佳宝(面包车) 基本参数(网络搜索得到): 5.汽车齿轮齿条式转向器设计的基本要求: 1)技术参数: 线角传动比:41.8mm/rad 齿轮法向模数:2.2 方向盘总圈数:3.5 齿条行程:61.5mm 2)设计要求:仅设计转向器部分。 6.齿轮齿条式转向器的零件加工制造工艺部分的要求零件名称:齿轮 1)生产纲领:1000~10000件,生产类型:批量生产;应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尽量提高生产率和降低消耗率。

2)尽量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使其有良好的工作条件;在充分利用现 有生产条件的基础上,采用国内外先进工艺技术;主要的工艺要进 行必要的分析论证和计算。 7.提交的文件资料: 1)装配图1张(A1)、零件图2张(A3); 2)零件毛配图1张(A3); 3)零件加工工艺过程卡片1套、零件加工工序卡片1套; 4)课程设计说明书1份(20页左右)(A4)。 一.齿轮齿条转向器的优缺点: 齿轮齿条转向器是由转向轴做成一体的转向齿轮和常与转向横拉杆做成一体的齿条组成。 优点:结构简单、紧凑;壳体采用铝合金或镁合金压铸而成,转向器质量比较小,传动效率高达90%;齿轮与齿条之间因磨损而出现间隙后,利用装在齿条背部的、靠近主动小齿轮的处的压紧弹簧能自动消除间隙,不仅可以提高转向系统的刚度,还可以防止工作时产生冲击和噪声;转向器占用体积小,没有转向摇臂和直拉杆,所以转向转角可以增大,制造成本低。 缺点:齿轮齿条转向器因逆效率高(60%~70%),汽车在不平路面上行驶时,发生在转向轮与路面之间冲击力的大部分能传至方向盘,称之反冲现象。反冲会使驾驶员精神紧张,并难以准确控制汽车的行驶方向,转向盘突然转动又会造成打手,同时对驾驶员造成伤害。 二.齿轮齿条转向器的输入形式及特点: 1.侧面输入,中间输出:与齿条固连的左右拉杆延伸到接近汽车纵向对称平面附近,由于拉杆长度增加,车轮上下跳动时拉杆摆角减小,有利于减少车轮的上下跳动时转向系与悬架系的运动干涉,拉杆与齿条用螺栓固连在一起,因此,两拉杆与齿条同时向左或向右移动,为此在转向器壳体上开有轴向的长槽,从而降低了他的强度。 2.采用两端输出方案时,由于转向拉杆长度受到限制,容易与悬架系统导向机构产生运动干涉。 3.侧面输入,一端输出的齿轮齿条转向器,常用在平头车上。 齿轮齿条转向器采用斜齿圆柱齿轮与斜齿齿条啮合,增加运转平稳性,降低冲击和噪声。齿条断面有圆形、V形和Y形三种。圆形断面制造简单;V形和Y形节约材料,质量小而且位于齿条下面的两斜面与齿条托坐接触,可以用来防止齿条绕轴线转动。 三.齿轮齿条转向器计算载荷的确定。 1、引言:为了保证行驶安全,组成转向器的各零部件有足够的强度,欲 验算转向器各零件的强度,首先需要确定各零件所承受的力及扭矩, 影响这些力的主要因素为轴向载荷、路面阻力和轮胎胎压等。为转动 各转向轮需克服阻力,包括主销传动阻力和车轮稳定阻力、轮胎变形

在线考试系统方案设计书

在线考试系统 方 案 书 概述 传统的考试方式组织一次考试至少要经过人工出卷、考生考试、人工阅卷、成绩统计和试卷分析五个步骤。随着考试规模的不断扩大,工作量将会越来越大而且容易

出错。因此开发一套在线考试系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在线考试突破了时空限制。在线考试系统突破了传统考试模式的时间、空间的限制,有利于组织大规模异地实时考试,可以满足任何授权的考生在规定的时间段内在任意时间和可用地点参加考试,大大提高了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的灵活性。 2、提高了工作效率。在线考试系统减轻了考试主管部门人员尤其是教师在命题、组卷、阅卷等方面繁重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3、节省财政开支。在线考试真正实现了无纸化办公,节省了纸张、印刷等考核费用。 系统总体设计思想 1、以提高教学效率为主要目的 在线考试系统提高了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的灵活性,减轻了出题、组卷、阅卷、试卷统计等繁重的工作量,增强了试卷批阅及试卷数据统计的客观公平性,实现了考试信息管理以及考试流程的系统化、规范化和自动化,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2、以安全稳定为系统设计指导思想 安全性是考试系统质量高低一个重要的检测标准。测试系统中的重要内容如试题、试卷、成绩、身份等信息都应高度保密,必须采取相关措施,为系统设置安全的入口,防止非法访问和非法攻击。 3、以智能便捷为系统设计原则 考试系统应融入智能化思想,组卷、阅卷等较繁琐的工作过程需要以较智能的形式呈现给用户,把大量的信息适当的分解后呈现给用户,使用户的操作有章可循,提高系统的便捷性。 主要模块设计及系统管理功能说明: 一、我的考试功能模块 我的考试分为参加考试,历史考试 1、参加考试功能分析:参加考试这块是给学生们考试用的,学生可以通过学号,密码进入 考试系统,并选择要考试的科目进行考试。实现了无纸化考试,提高了工作效率。考生点击“开始答题”按钮后,显示试卷内容,并且开始计时,考生在规定时间内没有交卷,时间到时就会强迫交卷;在规定时间内交卷,交卷后自动阅卷,考生可直接看到自己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