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健康教育知识病媒生物预防控制

中学生健康教育知识病媒生物预防控制
中学生健康教育知识病媒生物预防控制

北师大集宁附中中学生健康教育知识——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宣传材料

1.什么是病媒生物?

指能直接或间接传播疾病(一般指人类疾病),危害、威胁人类健康的生物。

2.病媒生物有哪些?

病媒生物有鼠、蚊子、苍蝇、蟑螂、跳蚤、白蛉、蜱、螨、虻、虱子等,其中鼠、蚊子、苍蝇、蟑螂是重点防制的常见病媒生物,习惯上称为“四害”。

3.病媒生物如何将病原体传播给人?

病媒生物主要有两种传播方式将病原体传播给人,即生物性传播和机械性传播。

4.什么是生物性传播?

当病媒生物通过某种方式携带了病原体后,病原体在其体内经过繁殖、增殖或完成某一发育阶段后,该病媒生物再叮咬人时就会将病原体注入人体内,使人得病。如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就是由蚊子传播的。当蚊子吸食了含有乙脑病毒的血液后,在其消化过程中,病毒在蚊子体内大量增殖,当该蚊子再次叮人吸血时,病毒就会随蚊子的唾液注入人体内,如果被叮咬的人体内缺乏针对乙脑病毒的抗体,就很有可能得病。

5.什么是机械性传播?

某些在体内或体外携带了病原体的病媒生物通过取食、爬行或飞行,把病原体从一个地方带到另一个地方,并沾染在食物和环境中,人们食入了被污染的食物或接触了病原体而受到感染,导致发病。如在裸露的垃圾和粪便上,可以看到苍蝇成群飞舞,若无防蝇设施,苍蝇也会停落食物上。苍蝇还有个恶习,就是边吃边吐边拉。苍蝇的体内和体外常常带有许多病原菌和寄生虫卵,当它停落在食物上享受美味佳肴时,就把病菌留在食物上,人吃了被苍蝇污染的食物,就可能得肠道传染病。

6.老鼠传播哪些疾病?

我国已知的鼠类传播的疾病约有20多种,主要有鼠疫、流行性出血热等。

7.防鼠的方法有哪些?

一般单位及居民区除了室外采取防鼠措施外,重点搞好环境卫生,清除鼠的栖息场所,断绝鼠粮,室内外地面尽可能硬化。阴沟下水道、化粪池周围要用水

泥抹平,地面洞口要用砖块、水泥堵死,防止鼠打洞筑巢,同时房屋周围,院落内设置一定数量的毒饵站(点)。室外物品要做到垫离,清除一切杂物,室内容易被鼠咬的门及门框用铁皮包上,通风口处要设有铁网,增设必要的防鼠设施(鼠笼、夹、粘鼠板、挡鼠板)。

8.灭鼠的方法有哪些?

(1)治理环境:经常打扫卫生,清理居住区周围垃圾和杂物,生活垃圾要日产日清,使老鼠无处躲藏;保护好粮食、饲料和食品,切断老鼠的食物来源。

(2)物理方法:包括采用笼(鼠笼)、夹(鼠夹)、压(石板压)、扣(金属面盆倒扣)、淹(水缸翻板淹)、翻(翻草堆)、粘(粘鼠板)等方法捕杀。

(3)化学方法:使用灭鼠药必须选用安全、高效具有农药登记证的抗凝血杀鼠剂和肉毒毒素灭鼠剂,如“大隆”、“溴敌隆”、“敌鼠纳盐”等。不出售、不购买、不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毒鼠强”、“氟乙酰胺”等剧毒鼠药。

9.如何投放鼠药?

在室内,毒饵可沿墙根放置,或投放在鼠洞口和鼠类活动场所。每20平方米放3~4堆。慢性毒饵每堆15~20克,投饵次日,根据前一晚的消耗量进行补充,连投7~10天。

在室外,沿建筑物外墙根每间隔10米投放鼠药1堆,垃圾箱、池及鼠活动较多区域,每间隔3~5米投放鼠药1堆,1周后检查鼠药情况,按吃多少补多少,吃完加倍的原则,补充毒饵,同时诱饵要尽量新鲜。

10.蚊子传播哪些疾病?

我国已知的蚊子传播的疾病约有10多种,主要传播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登革热等。

11.防蚊的方法有哪些?

防止蚊虫叮咬应尽量避免在蚊虫活动高峰期(黄昏和夜晚)到野外活动;如必须在户外作业,可穿长袖衣裤,皮肤暴露处可涂抹驱避剂防蚊叮咬;房屋安装纱门、纱窗;睡觉时使用蚊帐。

12.灭蚊的方法有哪些?

(1)治理环境:主要是填平坑洼、排除积水、疏通沟渠、硬化地面、翻盆倒罐,清理一切可能积水的杂物,铲除可以生长蚊子的孳生地。

(2)物理方法:用蚊拍人工捕打;使用灭蚊灯。

(3)化学方法:使用蚊香熏杀,如电热蚊香片、电热液体蚊香。气雾剂和喷射剂使用方便,杀灭迅速。

13.苍蝇传播哪些疾病?

苍蝇主要传播痢疾、霍乱、伤寒等肠道传染病。

14.防蝇的方法有哪些?

安装纱门纱窗,防止苍蝇飞入。食品应加盖防蝇网罩。

15.灭蝇的方法有哪些?

(1)治理环境:消除苍蝇孳生场所,将苍蝇的孳生地特别是卫生死角打扫干净,使苍蝇不能产卵。家庭垃圾要实行袋装化,垃圾桶及四周要及时清理干净。人畜粪便及时妥善处理,宠物的粪便、尿液要及时清除。农村敞开式厕所要进行改造,在出粪口和蹲位加盖,可减少苍蝇的孳生。

(2)物理方法:用苍蝇拍灭蝇是最简单易行的方法。也可在厨房、餐厅挂上粘蝇带和粘蝇绳,在桌上、灶台、窗户附近放上粘蝇纸。

(3)化学方法:可以使用毒蝇绳,将粗麻绳、麻绳或尼龙绳浸入杀虫剂中,晾干悬挂与屋顶下。将杀虫剂混合糖液、饭粒置于多蝇场所。在纱门、纱窗、厕所、猪牛栏、天花板上涂上杀虫剂,毒杀蝇类。用喷雾法灭蝇,室内喷雾前应关闭门窗,室外喷雾应在上风向操作。

16.蟑螂传播哪些疾病?

蟑螂主要传播病毒性肝炎、伤寒、痢疾等肠道传染病等。

17.防蟑螂的方法有哪些?

食物应放在冰箱、带纱门纱窗的菜柜或加盖的容器中,灶台、桌子、地面保持干净,不留食物残渣。

18.灭蟑螂的方法有哪些?

(1)治理环境:搞好室内外环境卫生,根除蟑螂孳生地,使蟑螂无处藏身。及时清除垃圾、杂物,将蟑螂经常栖息和活动的场所打扫干净;阴沟必须通畅,用水冲洗;垃圾箱密封,垃圾及时清除。堵塞蟑螂孳生的门窗橱柜缝隙、孔洞,小的缝洞用油灰、水泥等嵌塞,大的用木板、铁皮钉住,厨房和仓库中堆放的物品经常清理,清除橱柜和抽屉中的卵鞘、粪便残迹。

(2)物理方法:人工捕打或用蟑螂粘捕盒、捕捉盒捕杀。烫杀:厨房、食堂是蟑螂多的场所,用开水、蒸气直接浇灌各处缝隙、孔洞和角落。

(3)化学方法:喷洒药物,用除虫菊酯类药物喷洒。用杀虫剂喷洒是防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尤其在蟑螂密度高的场所。喷药前食物要拿走,喷药时间宜在晚饭后进行,喷药时关闭门窗,密闭1~2小时。放毒饵:将药分放在蟑螂经常出

没的地方(如碗橱、案板、地面角落、病房床头柜等),最好是晚上放早上收,多放几日,注意防止家人误食。烟雾熏:用杀虫剂药物进行烟薰,主要用于一些特殊场所,如下水道,以及一些不便于投药的大仓库。先将门窗紧闭,点燃烟雾剂,过1~2小时打开通风。

19.什么是联动杀灭蟑螂?

联合运用治理环境、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等手段,以楼、社区为单位联动杀灭,以达到有效防制蟑螂的目的。

20.杀灭“四害”的最佳时间是什么季节?

春秋灭鼠;夏秋灭蚊蝇;北方冬夏灭蟑螂,南方7~9月份灭蟑螂。

21.选择卫生杀虫剂要注意哪些?

卫生杀虫剂是指用来预防或杀灭蚊、家蝇、蜚蠊、家蚁、衣物蛀虫、螨虫等卫生害虫的药剂。主要有蚊香类、烟片剂、气雾剂、喷射剂、饵剂、球剂、片剂等剂型。由于家庭用卫生杀虫剂含有农药成分,若使用不当,易造成急性或慢性中毒。要选购已在农业部登记过的产品,不要选购无证产品;要选购标签内容合格的产品,不要选购内容不全或不实的产品;要选购安全性较高的含菊酯类、生物农药类有效成分的,不要贪图便宜选购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

22.什么是鼠疫?

鼠疫是鼠疫耶尔森菌引起的烈性传染病,主要流行于啮齿类动物中,属于自然疫源性疾病。本病传染性强、病死率高,为国际检疫的传染病和我国法定的甲类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寒战、高热、头疼、呕吐、面部发红、皮肤有出血点等。跳蚤叮咬病鼠或其他患病动物后又咬人,就可能将鼠疫传给人。鼠疫可分为腺鼠疫、肺鼠疫、败血症型鼠疫等类型。腺鼠疫最常见,特征为腹股沟部、腋下、颈部淋巴结迅速肿大,极度疼痛、坚硬,晚期可化脓、溃破,未经适当治疗者将转化为败血症或肺鼠疫。

肺鼠疫表现为咳嗽、血痰等肺部炎症体征,传染性较强,病人的痰里含有大量鼠疫杆菌,可通过飞沫传播,造成人间鼠疫的流行。败血症型鼠疫最为凶险,表现为循环衰竭或休克,多于发病后1~3天内死亡。接种鼠疫疫苗可有效预防鼠疫。

23.什么是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鼠为主要传染源。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衰竭为主要表现。有“三红三痛”的特点,即脸红、脖子红、胸脯红,头痛、腰痛、眼眶痛。

传播途径有: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母婴传播、节肢动物传播(主要是跳蚤和螨类)。接种出血热疫苗可有效预防流行性出血热。

24.什么是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流行于夏秋季,病死率较高,且愈后极易留下后遗症。主要症状是嗜睡、神志不清、说胡话、昏睡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猪为主要传染源,主要传播媒介为三带喙库蚊,蚊子叮咬感染乙脑病毒的人或家畜后再叮咬人,可使人感染,儿童发病率较高。接种乙脑疫苗可有效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

25.什么是疟疾?

疟疾是由疟原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俗称“打摆子”。感染疟疾后,可出现发冷、寒颤、高热、全身酸痛等,有时还伴有呕吐、腹泻、咳嗽,3~4小时后全身大汗淋漓,体温迅速下降。病情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谵妄、昏迷和休克,以及肝、肾功能衰竭,如不及时救治,有可能因病情延误而危及生命。该病主要通过一种叫做按蚊的蚊子叮咬人传播的,少数病例可因输入带有疟原虫的血液或经母婴传播。

26.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特点为突起发热,全身肌肉、骨、关节痛,极度疲乏,皮疹,淋巴结肿大及白细胞减少。主要传播媒介为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

27.什么是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患者以发烧、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想拉大便,又拉不出来)及拉含有粘液、脓或血的便为主要症状。中毒性菌痢病情凶险,多见于儿童,可表现为高烧、昏迷、抽风、甚至脑水肿和呼吸衰竭,无腹泻症状。菌痢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生,但大多发生在夏季,主要通过被污染的水和食物传播,苍蝇可传播痢疾。

28.什么是霍乱?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是我国法定的两种甲类传染病之一。典型的症状表现为剧烈的无痛性水样或米汤样腹泻,严重的一天腹泻几十次。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引起严重脱水、虚脱甚至死亡。霍乱可通过饮用或食用被霍乱弧菌污染而又未经消毒处理的水、食物或接触霍乱病人、带菌者排泄物污染的手和物品以及食用经苍蝇、蟑螂污染过的食物等途经传播。

29.什么是伤寒?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伤寒起病缓慢、起初只感觉疲惫、头疼、体温逐渐上升到39℃以上并持续10~14天,同时伴有听力减退、表情淡漠、神志不清、前胸、上腹可出现少量“玫瑰疹”,肝、脾轻度肿大。重症病人可发生肠穿孔、肠出血等并发症。该病通过被污染的食物、水、食具或生活用品传播。苍蝇、蟑螂是重要传播媒介。接种伤寒、副伤寒甲、乙三联菌苗可有效预防伤寒。

病媒生物防治管理制度

病媒生物防治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病媒生物的发生与流行,保障全院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病媒生物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本院病媒生物的防控及相应保障措施、病媒生物监测与报告、疫情处理及院内卫生工作监督管理。 第三条为了有效地做好病媒防治工作,每年制定相应的防治工作计划,并将其列入院年度工作计划。 第二章组织管理 第四条成立医院病媒生物防治领导小组,由一名院领导负责全面工作,并且每年拨出专项经费用于病媒生物防治。 第五条病媒生物防治小组承担病媒生物防治工作的具体实施,并且接受上级机构的业务培训和指导。 第六条病媒生物防治小组负责病媒生物防治工作,对院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病媒生物疫情进行监测、信息报告与管理。

第七条病媒生物防治小组定期进行各种形式的病媒生物预防知识宣教,各医务人员定期进行病媒生物相关知识培训。 第三章疫情报告制度 第八条病媒生物防治小组为责任报告单位,按要求建立疫情管理组织及电话直报。病媒生物防治小组设责任疫情报告人,负责疫情管理和网络直报,负责本院的疫情报告工作。 第九条责任疫情报告人在执行职务过程中发现,有法定病媒生物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必须按规定进行疫情报告,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第四章发生疫情应急预案 第十条发现疫情马上启动疫情应急预案。 第十一条在医院病媒生物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成立防控工作各组织机构,并分工协作。 (一)组织指挥组:负责对院内的防控工作的协调和组织指挥。 (二)卫生防疫组:负责整个院区的卫生防疫工作,出现疫情时实施对环境不间断的消毒,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注射、预防用药等。组织对疫区人员的体检、卫生宣教和疫情报告等。 (三)医疗救治组:对发生疫情的病人及疑似病人进行

碘缺乏病健康教育教案

2009学年九江镇中心小学 碘缺乏病健康教育教案

碘缺乏病健康教育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明确碘缺乏会引起哪些疾病。 2.让学生知道,怎样预防碘的缺乏。 教学器具: 教材宣传挂图合格碘盐样品(有碘盐标志的包装袋)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碘缺乏病防治知识讲解 碘是一种人体必须的化学营养物质,人体缺碘会造成碘缺乏病。碘缺乏病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和受危害人数最多的一种地方病。我国是世界上严重缺碘的国家之一,碘缺乏病流行范围广,发病人数多,而且病情较重。合格的碘盐里含有我们每天所需要的碘,我们每天必须吃入一定量的碘盐才能够维持正常的身体发育和智力发育,才能够保证正常的学习、工作、劳动和生活,就象我们每天必须吃饭一样重要。学生不吃碘盐,个子长不高,学习学不好,还会得甲状腺肿大(粗脖子病)。 一、缺碘有什么危害? 缺碘能引起大家熟知的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粗脖根),影响人体正常生理功能,还能引起流产、早产、死胎、先天性畸形、聋哑,更重要的是胚胎期和婴幼儿缺碘会引起大脑发育障碍。 综上所述,缺碘对健康有很大危害,而最大的危害是影响智力发育。因此育龄妇女、孕妇、哺乳期妇女、婴幼儿和学龄儿童是防治碘缺乏病的重点对象。 二、如何防治碘缺乏? 1.全民使用碘盐。全民使用碘盐能有效地预防碘缺乏病,这是全世界公认的安全、有效、方便和价格便宜的补碘方法。但购买碘盐后应该注意密封、避光、避风、避免受热和久存,以防止碘的丢失,并且要坚持常年使用。 2.在日常生活中多吃些含碘丰富的食品,如海带、海鱼、海虾和紫菜等。 三、如何积极宣传碘缺乏病防治知识? 国家将每年5月15日确定为碘缺乏病防治宣传日,通过健康教育活动让大家掌握防治碘缺乏的科学知识。学校的老师、学生要把碘缺乏的防治知识告诉家长,传播给社会,督促家长购买碘盐,使防治碘缺乏病知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做到长期坚持食用碘盐,实现持续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

传染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制度

传染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制度 一、宣传教育 1、学校卫生工作要按照依法治教,依法治卫依法办事的原则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学校主要把学生健康放在第一位,把学生流行病、传染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学校要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实施办法》。形成校长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师生员工一齐抓的良好氛围。 2、切实开展好学生的健康教育工作。了解流行病、传染病的有关知识,增强防患知识。同时要利用学校教育的优势和特点,充分利用黑板报、讲座、广播、班队活动,升降旗仪式,校会等各种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卫生防病知识和防护技术。 3、学校卫生人员要根据季节的变化和相关情况对学生加强流行病、传染病预防知识的教育。 4、采取合理有效措施,帮助学生纠正购零食、吃零食的不良习惯,加强学生良好的行为的养成教育。 二、坚持预防为主方针 1、学校人群集中、最容易暴发传染病和流行病,应高度关注。随时掌握当地流行性疾病、食源性疾病和饮水污染的情况,采取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杜绝疾病、流行性疾病和中毒事件的发生。 2、学校要按照有关部门的安排,配合卫生部门搞好流脑(每年3月、4月、5月),乙脑(每年7月、8月、9月)、甲肝、痢疾(春季、夏秋季)预防疫苗注射工作。 3、要讲究个人卫生,不共用生活用品。保持教室通风透气,定期消毒。每学年对学生有组织地进行体格检查工作。 4、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严格开展晨检,及时报告检查情况,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把流行病、传染病消除在萌发之中。对校外人员进校要严格监视控制,防止流行病传入校园。 5、全体师生要爱护公共卫生设施,努力管理好厕所,定期对公共场所消毒,特别是卫生死角。学校必须千方百计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卫生、安全的饮用水。对患有传染病的学生,应根据医师对其患传染病的种类采取相应的隔离治疗措施,在治愈前不得到校上学。凡患有各类传染病的师生员工和病原携带者,在治愈前不得承担教学任务。 6、把学校环境卫生工作列入学校的形象工程,加强学校环境卫生工作的监督,整治脏、乱、差现象,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7、坚持卫生工作报告制度,学校一旦发生流行病、传染病等事故,要按《传染病防治法》要求坚持逐级负责、逐级报告制度,教师立即报告校长或分管校长,如有知情不报或隐瞒事情真相,将按照有关法规严肃处理。 乐清市天成第一中学

常见病媒生物防制知识

常见病媒生物防制知识 (一)蚊虫防制 1、清除孳生地。社区外环境要发动群众动手,清除蚊虫孳生地,包括各种废旧杂物,对房前屋后所有能积水的易拉罐、矿泉水瓶、水桶、水池等容器进行彻底清理,将空置容器倒置存放,防止蚊虫孳生。 2、生物防制。社区内的喷泉、水池等不能排放的大型水体可采用生物灭蚊方式,饲养如柳条鱼、金鱼、鲤鱼、鲤鲫鱼、中华斗鱼、非洲鲫鱼等,均能吞食蚊幼虫,达到灭蚊目的。也可以使用苏云金杆菌或球形芽孢杆菌等生物灭蚊幼剂杀灭蚊幼虫。 3、化学防制。对于无法清除的积水或水体,不能密封的水井、下水道、喷水池等各种社区室外景观水体,可投放灭蚊幼颗粒剂,杀灭蚊幼虫,一次投药可维持20天左右。 4、家庭防蚊。居民家庭花瓶和水养植物至少每星期彻底换水一次,要彻底清理空调托盘、花盆底碟(托盘儿)积水,清倒闲置花盆以及水桶等器皿内的积水,每周检查卫生间和厨房的地漏或者更换具有防渗等功能的安全地漏,保持地漏处无积水。房间可安装纱门纱窗以阻止蚊虫飞入,也可使用蚊帐减少人蚊接触。晚上睡觉时最好使用蚊帐,在疫区可以使用经过杀虫剂浸泡过的蚊帐。在外环境活动时则可使用驱蚊剂防蚊,可以在体表暴露皮肤上涂抹以避蚊胺(DEET)为主要成分的驱蚊花露水或驱避剂,一次涂抹可以维持避蚊效果2-3小时。 5、特殊事项。非洲、东南亚热带地区疟疾流行严重,到这些地区旅行和工作需要了解当地疟疾流行情况,尽量做好个人防护,科学使用驱蚊剂。一旦出现发热、畏寒等症状需要及时就诊治疗。在登革热流行疫区旅行和工作,回国后出现发热症状须及时就诊并说明旅行情况。儿童是乙脑的高危人群,注射乙脑疫苗是最好的防护措施。 (二)蝇类防制 1、孳生地治理。蝇类防治最重要的是管好垃圾,垃圾要分类管理,及时处理,日产日清、密闭管理。 2、防蝇设施和物理防制。宾馆饭店、餐厅、厨房、农贸市场等重点环境入口处及家庭门窗应安装防蝇帘、纱门纱窗或风幕机,防止蝇类进入。 3、化学防制。对于垃圾堆、厕所等蝇类孳生场所,当蝇类密度较高时,对外环境可采用空间喷雾处理杀灭成蝇;对住所、垃圾站、地下室等场所采用滞留喷洒处理墙面杀灭成蝇。 (三)蟑螂防制 1、环境防制。搞好室内卫生,全面清除室内杂物;堵洞抹缝,对可供蟑螂躲藏的墙缝、门窗框缝、地板缝及各类管道空隙等裂缝及时填平封堵,防止蟑螂侵入室内。 2、物理防制。对室内蟑螂经常活动的重点部位如橱柜、微波炉、冰箱、洗菜池下部可布放粘蟑纸粘捕蟑螂,可在粘蟑纸上放面包屑等作为诱饵。 3、化学防制。在蟑螂密度降低的场所可使用胶饵或毒饵,遵循“点多、量少、面广”的原则,蟑螂栖息的各种缝隙用胶饵做点状处理,毒饵则投放于蟑螂经常出没的部位,每平方米1-2个点(绿豆大小),一般房间投放10个点,危害严重的房间不少于20个点。 (四)鼠的防制

最新幼儿园病媒生物防制制度学习资料

幼儿园病媒生物防制管理制度 第一条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病媒生物的发生与流行,保障幼儿园全体师生及教职员工的身体健康,根据焦作市爱卫会《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方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本园病煤生物的防控及相应保障措施、病煤生物监测与报告、疫情处理及学校卫生工作监督管理。 第三条为了有效地做好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每年制定相应的防制工计划,并将其列入校年度工作计划。 第四条成立幼儿园病媒生物防制领导小组,由一名园领导负责全面工作,并且每年拨出专项经费用于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并且每年拨出专项经费用于病煤生物防制。 第五条幼儿园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组成员承担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的具体实施,并接受上级机构的业务培训和指导。 第六条幼儿园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组由专人负责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对园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病媒生物疫情进行监测、信息报告与管理。

第七条幼儿园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组定期进行各种形式的病煤生物预防知识宣传教育和相关知识培训。 第八条按要求建立疫情管理组织。幼儿园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组设责任疫情报告人,负责疫情管理和本校的疫情报告工作。 第九条责任疫情报告人在执行职务过程中发现,有法定病媒生物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必须按规定进行疫情报告,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第十条发现疫情马上启动疫情应急预案。

1:在pH=7的溶液中,谷氨酸主要以阴离子形式存在。() 正确错误 2:吡啶和吡咯中的N原子均为sp2杂化,p轨道上都有两个电子,所以均呈碱性。() 正确错误 3:一个烯烃具有产生顺反异构的条件,其构型为顺式,也一定是Z 型。() 正确错误 4:淀粉是由α-D-葡萄糖,通过α-1,6苷键连接而成的多糖。() 正确错误 5: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是核苷酸,它们是通过3',5'-磷酸二酯键连接而成的。() 正确错误 6:α-D-吡喃葡萄糖和β-D-吡喃葡萄糖两者互为互变异构体。() 正确错误

年中小学传染病预防控制的健康教育制度

里仁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的健康教育制度 我校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学校传染病的发生、流行,保障在校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市、县卫生局、教育局的有关规定要求,特制定本校传染病宣传教育制度。 一、首先落实传染病管理责任制,建立校长责任制。学校保证传染病防治的必要经费。设立专职传染病疫情报告人,班主任老师积极配合进行学生健康晨检,晨检结果及时与卫生室沟通汇报,同时卫生室做好学生健康教育工作,校内食堂、饮水卫生检查、免疫预防等传染病防治工作。 二、加强对学校内食堂卫生工作管理,建立规范工作制度,防止食品在加工制作过程中交叉污染。做好师生饮水卫生,确保提供师生安全卫生、合格的食品及饮用水。每年组织对校内从事饮食、饮水人员进行定期体检,发现属法律规定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应及时调离岗位。配合新村卫生院做好校内环境卫生工作。 三、做好对学生健康查检和巡查,进行健康知识和传染病预防的健康教育。根据季节需要以及正在流行的病种及时做好学生及老师的防病治病宣传教育工作。 四、加强对学校内食堂卫生工作管理,建立规范工作制度,防止食品在加工制作过程中交叉污染。做好师生饮水卫生,确保提供师生安全卫生、合格的食品及饮用水。每年组织对校内从事饮食、饮水人员进行定期体检,发现属法律规定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应

及时调离岗位。配合新村卫生院做好校内环境卫生工作。做好食堂工作人员的传染病宣传教育工作。 六、一旦发现师生有传染病症状的疑似病人,有关人员应立即告知校医和学校领导,学校应按规定报教育局体卫科,同时报区疾控中心。发现学生身体不适或摄氏38℃以上高热必须迅速隔离,及时通知其监护人带其去医院看病,并在家休养。 人过四十,已然不惑。我们听过别人的歌,也唱过自己的曲,但谁也逃不过岁月的审视,逃不过现实的残酷。如若,把心中的杂念抛开,苟且的日子里,其实也能无比诗意。 借一些时光,寻一处宁静,听听花开,看看花落,翻一本爱读的书,悟一段哲人的赠言,原来,日升月落,一切还是那么美。

病媒生物防治宣传知识

病媒生物防治宣传知识 1、什么是病媒生物?主要有哪些? 病媒生物是指能传播疾病的生物,一般指能传播人类疾病的生物,主要有苍蝇、蚊子、老鼠、蟑螂,即通常所说的“四害”。 2.、蚊子能传播哪些疾病? 蚊子可以传播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疾病。 3、防治蚊虫的方法有哪些? (1)及时清除各种闲置容器中的积水,不常用的缸、盆、罐等积水容器应倒置存放。要经常疏通各种排水沟渠,使水流通畅。实行沟渠硬底化、暗渠化,排水沉污井盖要密封。 (2)供观赏的喷水池可放养食蚊鱼或观赏鱼,备用蓄水池和种养水生植物的水体要每周换一次水,水生植物的根部及容器内壁要清洗干净。 (3)根据蚊虫消长的不同季节,每月烟熏下水道,单位室内外喷洒化学杀虫剂1~2次,杀灭成蚊。 (4)办公室及居住场所安装纱门和纱窗,防止成蚊入侵。 4、苍蝇可以传播哪些疾病? 苍蝇可以传播痢疾、霍乱、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等肠道传染病。 5、防治苍蝇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主要是清除垃圾、粪便。(1)及时清理垃圾,每天将垃圾袋装后放入统一设置的垃圾容器中,做到日产日清。(2)及时清除粪便,厕所是旱厕的要进行无害化改造。 6、蟑螂能传播哪些疾病?

蟑螂主要传播病毒性肝炎、伤寒、寄生虫病。 7、蟑螂的环境防治与检查方法主要有哪些? (1)封六缝:对墙壁、地板、门框、窗台(框)、水池和下水道等处的孔洞和缝隙应用油灰、水泥和其他材料加以堵塞封闭。 (2)堵三眼:堵塞沟缝孔隙,尤其要注意堵塞水管、煤气管、暖气管等管道通过的孔眼。 (3)“八查”:一查桌、二查柜、三查椅、四查口(下水道口)、五查池(洗涤池)、六查案(厨房案板)、七查缝、八查堆(杂物堆)。 8、鼠类能传播哪些疾病? 鼠类可以传播鼠疫、流行性出血热等疾病。 9、鼠类防治的方法有哪些? (1)杜绝鼠类隐藏和筑巢的条件。要清除垃圾、杂物,保持环境整洁,使老鼠无处躲藏,无处做窝。 (2)彻底断绝老鼠的食源。要贮藏好粮食、食品、饲料,特别是剩饭剩菜要加盖保存。 (3)完善防鼠设施。①室内下水道和排水沟要完整无缺,其间距不大于1.5厘米。通向外环境的管道要有挡鼠网,防止老鼠进入。②门窗要严实,间隙要小于0.6厘米,食品库房的门和厨房操作间朝外开的门应在下部镶铁皮踢板,高度为30~60厘米;③室内所有孔洞、缝隙以及各类管道和电缆进出室内的孔洞要用水泥等材料封堵。④位于地下室或第一层楼的厨房操作间窗户及通气或排气孔要加装铁丝网,网眼为13×13毫米。 (4)药物灭鼠。灭鼠药必须选用具备农业部农药登记证和国家发改委生产许可证的正规厂家的合格产品,严禁使用毒鼠强。

-医院病媒生物防制工作计划

2015 年病媒生物防制工作计划 2015 年消毒与病媒生物控制工作总体指导思想是以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督导为重点,加强消毒与病媒生物控制网络建设,以全面提高消杀(消毒、杀虫、灭鼠)应急能力为目标,强化突发事件消杀应急技能培训,基本建立“本底明晰、设置合理、信息畅通、反映迅速”消杀应急网络科学实施省专题监测项目,推动我院消杀工作向纵深发展。 一、认真贯彻实施《传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按照《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规范》做好我院消毒与病媒生物控制工作。加强消毒与病媒生物控制工作信息的收集、分析、利用与管理,调查收集基础资料,健全完善本底材料。 二、加强消毒与病媒生物预防控制体制建设。一是建 立突发事件应急消杀(消毒、杀虫、灭鼠)互动网络,全面提高应急消杀能力;二是开展消毒与病媒生物预防控制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提高业务综合素质; 三、做好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和消毒质量检测工作,加 强医院感染因素调查和预防控制措施,规范消毒流程,规范消毒监测操作行为,建立医院感染控制信息报告制度,逐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四、按照市创卫办的具体要求,适时在院内广泛开展鼠、蚊、蝇、蟑螂四种病媒生物监测工作,及时掌握本院内蚊、蝇、鼠、蟑螂等病媒生物种群、密度及其消长规律,为控制蚊、蝇、蟑螂、鼠等病媒生物的危害提供依据。 五、加强职工灶管理,对职工灶的餐饮具、熟食盛 器、毛巾、桌椅、手等重点环节加强监督。

六、切实做好消杀应急药械储备工作,使消杀药械储 备的数量、规模与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需求相适应,制定消杀应急处置程序,建立“反应迅速、机动灵活、保障有力”消杀应急机制。

病媒生物防治管理制度范本

内部管理制度系列 病媒生物防治制度(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73318 病媒生物防治制度 Vector biological control system 说明:为规范化、制度化和统一化作业行为,使人员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感、归属感,特此编写。 第一条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病媒生物的发生与流行,保障全校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病媒生物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本校病媒生物的防控及相应保障措施、病媒生物监测与报告、疫情处理及学校卫生工作监督管理。 第三条为了有效地做好病媒防治工作,每年制定相应的防治工作计划,并将其列入校年度工作计划。 第四条成立学校病媒生物防治领导小组,由一名校领导负责全面工作,并且每年拨出专项经费用于病媒生物防治。 第五条学校爱卫会承担病媒生物防治工作的具体实施,并接受上级机构的业务培训和指导。

第六条学校爱卫会由专人负责病媒生物防治工作,对校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病媒生物疫情进行监测、信息报告与管理。 第七条学校爱卫会定期进行各种形式的病媒生物预防知识宣教和相关知识培训。 第八条按要求建立疫情管理组织。爱卫会设责任疫情报告人,负责疫情管理和本校的疫情报告工作。 第九条责任疫情报告人在执行职务过程中发现有法定病媒生物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必须按规定进行疫情报告,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第十条发现疫情马上启动疫情应急预案 第十一条成立组织机构,并分工协作。 (一)组织指挥组:负责对校区的防控工作的协调和组织指挥。 (二)卫生防疫组:负责整个校区的卫生防疫工作,出现疫情时实施对环境不间断的消毒,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注射,预防用药等。组织对疫区人员的体检、卫生宣教和疫情报告等。

(完整版)传染病预防控制的健康教育制度

传染病预防控制的健康教育制度 学校人群聚集,流动性大,接触面广,是传染病的易发场所。学生是多种传染病的好发年龄,一旦发生,极易传播和流行,并可扩大到家庭和社会。必须高度戒备地重视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根据教育局相关文件精神,现将我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有关要求规定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群防群控。 健全学校卫生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范胜利 副组长:周春阳 成员:胡新春王翠花各班班主任 二、开展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1、把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开设健康教育课,

2、充分利用板报、校报、校园网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及其家长进行传染病预防知识教育,切实增强学生的卫生防病意识和社会公共卫生的责任感。 3、教育学生做到“四勤”、“四不”、“一报告”。即:勤洗手脸、勤通风、勤晒衣被、勤锻炼;不随地吐痰、不喝酒抽烟、不共用毛巾、不要过度紧张和疲劳;发现传染病可疑者立即报告。 4、根据传染病流行季节的特点,每期至少集中开展两次以预防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病为重点的卫生宣传教育。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告家长书等形式,宣传传染病预防知识,以取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 三、落实学校卫生制度,依法治校常抓不懈 1、健全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学生晨检及定期体检制度; 2、加强校园重要场所定期消毒制度; 3、建立教室、宿舍、公共场所卫生清扫制度;个人卫生清洁制度;食品卫生安全制度;体育活动卫生制度;学生健康管理制度。

四、落实“四早”措施,确保疫情预防和控制无漏洞、无死角 1、早发现。坚持晨检制度并保持经常化。由班主任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特别是请病假的学生应及时查明病因。对可疑者应及时通知家长带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确认。 2、早隔离。建立留观室,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可疑病例的早期症状者,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确保其他学生不与之接触。 3、早报告。在确认疫情的第一时间内报当地疾病控制中心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并按照当地疾病控制中心的要求做好疫情的登记、分析和整理工作。 4、早治疗。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可疑病例的早期症状者,应根据不同类型传染病,协助家长及时将病人送定点医院隔离治疗或在家隔离治疗,同时在当地疾病控制中心的指导下,对病人所在场所进行终末消毒。并做好病因追踪报告。 五、落实经费保障,改善学校卫生条件

病媒生物防制常识

病媒生物防制常识 一、灭鼠 (一)老鼠的危害:不仅偷吃粮食、破坏建筑与农田,而且能传播鼠疫、出血热、恙虫病等疾病。 (二)主要孳生(栖息)场所:屋顶、灌丛、竹丛、货堆、木堆、杂物堆、垃圾堆、屋基周围、地下室、下水道等。 (三)防制方法: 1.食物要存放在防鼠的容器内,剩余饭菜要放入冰箱内,及时清除垃圾不留过夜。 2.大门和门框要密合,缝隙要小于0.6厘米。 3.窗户、通气孔、空调内外机连接管、下水管、外水落管等要符合防鼠要求。 4.搞好室内外环境卫生,房屋周围10米以内不要堆放柴草、垃圾、废物、乱石等物。 5.及时堵塞地、墙洞。 6.使用鼠夹、鼠笼、粘鼠胶板等进行物理灭鼠。 (四)要诀:有鼠灭鼠,没鼠防鼠。 二、灭蟑 (一)蟑螂的危害:不仅咬烂实物、损坏原料、污染食品,使食物霉变产生致癌的黄曲霉,传播痢疾、伤寒、小儿麻痹、腺病毒、病毒性肝炎等疾病,而且可引起人群过敏。

(二)主要孳生(栖息)场所:温暖、潮湿、食物丰富和多缝隙的场所都有可能栖息蟑螂。如室内墙缝、板缝、角落、桌(凳)底、杂物堆、炉灶、垃圾桶周边、水池、地下室和暖气管、下水道等。 (三)防制方法: 1.彻底搞好室内外环境卫生,清除卫生死角。 2.用水泥、石灰、玻璃胶等抹缝堵洞。 3.以厨房为重点,定期清杂物,查柜、箱、桌、凳、灶底,仔细搜捕消灭蟑螂和卵鞘;过夜的食品应放入冰箱或橱柜中存放,或加盖保护。 4.使用国家认证的卫生杀虫剂灭蟑,如粘捕盒、灭蟑笔、灭蟑贴等灭蟑药品可自行到市场购买。 (四)要诀:抹缝堵洞,无处藏身。 三、灭蝇 (一)苍蝇的危害:传播痢疾、结核病、甲型肝炎、急性胃肠炎、食物中毒、砂眼、小儿麻痹、蛔虫、霍乱等几十种疾病。 (二)主要孳生(栖息)场所:食物残渣、下脚料、狗粪、腐菜、腐果、腐肉、蛋乳品、酱制品、腌腊咸鱼、腌菜缸、泔水缸、垃圾堆、沟渠淤泥等。 (三)防制方法:1.彻底搞好室内外环境卫生,清除卫生死角,垃圾日产日清,保持垃圾桶整洁。

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管理实施细则(最新)

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的意见》精神,科学预防、控制和消除病媒生物的危害,防止相关传染病发生和传播,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管理规定》《X省爱国卫生条例》《X市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结合本区实际,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所指病媒生物,是指传播人类疾病和威胁人类健康的蚊、蝇、蟑螂、鼠类及省级以上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以下简称爱卫会)规定的其它病媒生物。 第三条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管理工作坚持以下原则: (一)分级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原则。 (二)按照“政府组织、全民参与、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单位负责、科学治理”的原则。 (三)专业队伍与群众预防控制相结合原则。 (四)整治环境卫生、控制病媒生物孳生地为主,药械控制为辅原则。 第二章措施与要求

第四条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实行单位责任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村(居)民委员会等要建立日常的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制度;落实工作经费;采取有效措施,清除病媒生物孳生地,控制病媒生物密度,防止病媒生物孳生、繁殖和扩散,避免和减少病媒生物危害的发生;收集、完善档案资料,做到连续、系统、专人管理。 第五条各镇(办)、各部门、各单位应当按照病媒生物孳生、消长规律,结合爱国卫生运动,组织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消除病媒生物及其孳生场所。每年开展春冬两季集中灭鼠和夏秋两季集中灭蚊、灭蝇、灭蟑活动,把各类病媒生物的密度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标准之内。 第六条加强病媒生物孳生地的治理和重点行业、单位的防蚊蝇防鼠设施建设。 (一)城镇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应当同步规划、设计符合病媒生物预防控制要求的排水、排污和垃圾、粪便处理等卫生基础设施。 (二)建筑物管线、市政管井和下水道系统应当设有防范病媒生物侵害的设施。 (三)养殖、餐饮、仓储、酿造及食品生产加工经营、农贸市场、施工工地等特殊行业和场所,在生产、加工、储存、经营、

病媒生物防治管理制度(精编版)

病媒生物防治管理制度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病媒生物防治管理制度 温馨提示:该文件为本公司员工进行生产和各项管理工作共同的技术依据,通过对具体的工作环节进行规范、约束,以确保生产、管理活动的正常、有序、优质进行。 本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第一条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病媒生物的发生与流行, 保障全校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 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病媒生物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法律法规的规定, 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本校病媒生物的防控及相应保障措施、病媒生物监测与报告、疫情处理及学校卫生工作监督管理。 第三条为了有效地做好病媒防治工作, 每年制定相应的防治工作计划, 并将其列入校年度工作计划。 第四条成立学校病媒生物防治领导小组, 由一名校领导负责全面工作, 并且每年拨出专项经费用于病媒生物防治。 第五条学校爱卫会承担病媒生物防治工作的具体实施, 并接受上级机构 的业务培训和指导。 第六条学校爱卫会由专人负责病媒生物防治工作, 对校内的突发公共卫 生事件和病媒生物疫情进行监测、信息报告与管理。

第七条学校爱卫会定期进行各种形式的病媒生物预防知识宣教和相关知识培训。 第八条按要求建立疫情管理组织。爱卫会设责任疫情报告人, 负责疫情管理和本校的疫情报告工作。 第九条责任疫情报告人在执行职务过程中发现有法定病媒生物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 必须按规定进行疫情报告, 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第十条发现疫情马上启动疫情应急预案 第十一条成立组织机构, 并分工协作。 (一)组织指挥组:负责对校区的防控工作的协调和组织指挥。 (二)卫生防疫组:负责整个校区的卫生防疫工作, 出现疫情时实施对环境不间断的消毒, 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注射, 预防用药等。组织对疫区人员的体检、卫生宣教和疫情报告等。 (三)医疗救治组:对发生疫情的病人及疑似病人进行诊断救治, 采用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 并视具体情况请求上级医院会诊、支援或转诊。 (四)后勤保障组:负责所需药品、器材的采购、供应及生活保障。 第十二条根据疫情发展情况和上级统一要求, 建议学校做出相应的隔离措施。 第十三条建立疫情信息员报告制度。 第十四条建立学生健康管理制度, 定期体检。做好新生入学的健康教育工

碘缺乏病防治知识主题班会教案

碘缺乏病防治知识主题班会教案 教学目的: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碘,什么是碘缺乏病以及碘缺乏病防治知识。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碘,什么是碘缺乏病。 教学难点:知道碘缺乏会出现的状况。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1、了解碘: 碘——人体的微量元素。碘是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维持正常新陈代谢,保证人体健康必需的微量元素。 碘虽然在人体的含量极低,但作用却很重要,绝对不能少了它,一旦人体缺少了碘,就会发生一系列的病态,也就是所谓的“碘缺乏病”。碘—合成甲状腺素的原料,甲状腺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胎儿和青少年的发育与成长,尤其是它对神经系统及智力正常发育的影响更为重要。 作为合成甲状腺激素重要原料的碘,如果缺乏,则人体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量就减少或不足,进而影响新陈代谢、阻滞机体发育生长、使整个机体的生理功能异常。首当其冲的则是对神经系统与智力发育的影响,导致不同程度的智力损害、弱智或智力残疾。 2、人为什么会缺碘? 人体需要的碘绝大部分来自日常生活的饮食之中。然而,世界上很多地区,尤其我们中国的大片国土上的土壤、江河、湖泊及空气中的碘含量都很低。这些地方出产的粮食、蔬菜、水果以及其他植物的碘含量也很少;饲养出来的的家畜、家禽乃至野生动物,体内的碘含量也不多。 如果人们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缺碘环境,又只吃当地产的饮食,当然就不能得到足够碘供应。如果3——6个月内又得不到足够量 碘的补充,就会出现碘缺乏的症状,继而导致碘缺乏病。 3、什么是碘缺乏病(IDD)? 碘缺乏病是由于自然环境中的水、土壤缺乏碘造成植物、粮食中碘含量偏低,使机体碘的摄入不足而导至的一系列损害,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侵犯人群最多的一种地方病。在五大洲的154个国

健康教育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作用

健康教育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作用 摘要:疾病的发生给人们的身体带来巨大的伤害,甚至波及生命安全。由于现 代社会的城市流动人口增加、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和工作压力的加大、环境的 污染,许多疾病的发病率呈快速增长趋势,人们迫切需要健康知识,以提高自我 保护能力。因此,健康教育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由此, 本文针对当前健康教育的定义、基本原则、方法、内容等进行初步探讨,以分析 健康教育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作用。 关键词:健康教育;疾病预防;疾病控制;作用 [中图分类号]G4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健康教育的定义 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帮助人们自觉 地进行有益于健康、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提高人们对健康知识的认知程度,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以达到预防疾病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2.健康教育遵循的基本原则 健康教育面向群众,通过有感染力、通俗易懂的宣传方法,坚持娱乐性、广泛性与科学 性原则,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提高群众对疾病的防范意识。健康教育应遵循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则: 2.1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健康教育不夸大或缩小事实,保证内容与方法的科学性。且保证理论内容与实际相结合,针对不同的宣传群体适当调整宣传内容,使群众认识到疾病预防控制的重要性。 2.2宣传注重群众性 根据不同地区的群众对疾病预防知识的不同需求,针对性地给予健康教育,避免专业化 的知识语言在理解上给群众带来困难。善于根据当地的生活习惯与习俗制定宣传内容,保证 宣传知识适合群众需要。并重视宣传方式与宣传内容的感染力,可通过适当的艺术加工,以 形象化、具体化与生动化的方式活跃气氛,结合道具进行讲解,帮助群众尽快接受。 3.健康教育的宣传方法 健康教育宣传方法有书面教育、口头教育、综合宣传。作为常用的健康教育方式的口头 教育包括报告、随访、演讲、讲座。口头教育能根据不同地区、人群、生活习惯、社会风俗 进行灵活调整;书面宣传则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真实感与形象感强,其形式包括:报纸、 图片、广告、传单;而综合性健康教育的涵盖范围相对广泛,如电影电视、流动宣传、展览等。通过充分结合影像、文字与教育形式,合理加工宣传内容,创作出形象生动、通俗易懂 的宣传方式,影响力大、覆盖面广、贴近生活、易于理解。 4.健康教育的内容 4.1对非患病人群的健康教育 在非患病人群中,有许多人表现为亚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是指临床检查没有器质性病 变或部分指标有轻度异常,但未达到相关的疾病诊断标准。因此,对非患病人群的健康教育 是强调健康的生活方式。 4.1.1采用不同的宣传方式 不良的生活习惯,即便体检无异,得病的概率也会加大。所以要加强对非患病人群的健 康教育,根据自身实际进行相关的生活习惯调整,且对年龄、性别、职业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提出符合个体健康教育计划。 4.1.2强调身心的和谐统一 疾病的发生与情绪关系密切。单纯的心理异常也可发展成为心理疾病,而心理状态的调整,主要在于其自身。因此,对其应阐明情绪和疾病的联系,指导其改善情绪的可能性方法,并在必要时提供心理支持。

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管理规定

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文件 卫生部 关于印发《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管理规定》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爱卫会、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爱卫会、卫生局: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有效防控病媒生物传播性疾病的发生和流行,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全国爱卫会、卫生部组织专家研究制定了《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管理规定》。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卫生部 二〇〇九年十月二十九日

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管理规定 第一条为了防止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制订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病媒生物是指能够将病原体从人或者其他动物传播给人的下列生物: (一)蚊;(二)蝇;(三)蟑螂;(四)鼠; (五)省级以上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以下简称爱卫会)规定的其它病媒生物。 第三条县级以上爱卫会要将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纳入爱卫会工作规划,负责对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进行指导、监督。 爱卫会各成员单位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病媒生物的预防控制工作。 第四条全国爱卫会办公室负责全国病媒生物控制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和宏观管理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爱卫会负责本行政区域的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并履行下列职责: (一)组织开展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宣传教育; (二)组织开展病媒生物预防控制活动;

(三)组织开展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检查; (四)表彰奖励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先进单位和个人; (五)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五条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遵循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综合预防控制原则,坚持政府组织与全社会参与相结合、鼓励个人和家庭搞好居家卫生的方针。 第六条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实行单位责任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要建立日常的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制度,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病媒生物密度,清除病媒生物孳生地,防止病媒生物孳生、繁殖和扩散,避免和减少病媒生物危害的发生。 第七条省、自治区、直辖市爱卫会要根据本行政区域人口分布、病媒生物密度、传染病流行等情况确定病媒生物重点预防控制地区、场所,并提出具体的预防控制目标和要求。 第八条省、自治区、直辖市爱卫会可以根据当地病媒生物活动高峰规律,组织集中、统一的病媒生物预防控制活动。 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要按照当地爱卫会的部署,积极参加病媒生物预防控制活动。

碘缺乏病健康教育方案

碘缺乏病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一、目的 普及碘缺乏病防治知识,增强病区人群的自我防病意识和能力。通过对各类人群采取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干预,可以提高广大病区群众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程度,促进健康素养的提高,自觉接受或采取预防措施,使碘缺乏地区广大群众主动购买和正确使用合格碘盐,以达到持续消除碘缺乏病的目的。 二、范围与目标人群 1. 范围:选择时庄、吴村、尼山开展碘缺乏病健康教育工作,每个镇街在中心小学校4~6年级的班级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在每个镇街选择3个村,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活动。 2. 目标人群:目标人群为4~6年级学生和家庭主妇; 三、干预内容与方法 1. 基线调查。在每个项目镇街中心小学随机抽取5年级1个班的30名学生,完成附表1答卷调查(人数不足时,可从邻近班级或上年级学生中补足);并在每所项目学校所在地随机抽取15名家庭主妇,完成附表2问卷调查。将基线调查答(问)卷统计结果填入附表3。 2.健康教育材料制作。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设计制作健康教育传播资料及模板在邮箱中(qgmbgl@https://www.360docs.net/doc/e314212747.html,)。 3.活动形式。积极协调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播放有关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的科普片和公益广告3次;制作墙体广告

及展板广告;并可根据模板适量制作部分健康教育材料。宣传报道防治碘缺乏病的知识、策略和措施等信息2次以上;协调和配合教育部门在项目镇街小学校4~6年级的班级上好1节碘缺乏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课,要求目标学生结合教学内容写1篇作文,并把所学到的相关知识传递给家庭成员;由村医组织项目村的家庭主妇开展1~2次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在每个项目镇街政府、村委会所在地张贴或悬挂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的标语2幅,在镇街卫生院开设2~3期专题宣传栏,在村卫生所(室)张贴宣传画;利用“赶集日”在项目乡(镇)开展2~3次健康咨询活动。将上述健康教育活动情况填入附表。 四. 项目评估 1.评估方法。在项目实施结束后,在每所项目小学校随机抽取5年级1个班的30名学生进行答卷调查(人数不足可从邻近班级或上年级补足),在每所项目小学校所在地抽取15名家庭主妇进行问卷调查。将效果评价答(问)卷统计结果填入附表5。 2.控制指标。家庭主妇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要在基线调查基础上提高10%以上;小学4年级以上学生知晓率要达到80%以上。 五、时间安排 2015年4月份各镇街实施,经过宣传教育后评估问卷于5月底前完成。电子版调查问卷及纸质版(盖章)及时交疾控中心慢病科。

病媒生物防治知识

病媒生物防制小知识 苍蝇的危害与消杀 1、苍蝇的种类和生活习性 人们生活中常见的苍蝇有家蝇、厕蝇、丝光绿蝇、大头金蝇、黑尾麻蝇等。苍蝇一生可分四个阶段,即从成蝇交配产卵开始,经过卵—>幼虫(蛆)—>蛹—>成蝇的过程,这个过程只需10天左右,气温高时可缩短。苍蝇一次交配可终生产卵,一只雌蝇一生可产卵5-6次,每次产卵100-150个,十天后这100多个卵即变为成蝇,所以一只苍蝇一生可繁殖成千上万只苍蝇。春天是第一代成蝇繁殖的高峰期,在春天里消灭一只等于夏天消灭上万只苍蝇。 2、苍蝇的危害 苍蝇孽生和飞落于垃圾堆、厕所、腐烂的动物尸体以及脓血、痰液和呕吐物之间,并从中觅食。其体表及腹中携带着数以万计的细菌、病毒以及寄生虫卵。苍蝇有边吃、边吐、边拉的习性,他飞落到哪里,哪里的食物、食具就会受到细菌、病毒、虫卵的污染,当人们吃了被污染的食物或使用被污染的食具时,就可发生肠道传染病或寄生虫病。 3、消杀与防治措施 (1)以环境治理为主,消除苍蝇孽生地,加强垃圾粪便管理,垃圾淤泥要作到日产日清,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公厕要有专人管理,定时清扫、冲洗,做到无蛆无蝇。 (2)用拍打、药杀相结合的办法消灭室内外苍蝇,降低其密度,可用马拉硫磷、倍硫磷、敌百虫、菊脂类药物喷洒苍蝇活动的地方,毒杀苍蝇。同时要大力提倡春季消灭第一代成蝇。 (3)饭菜、糕点等熟食品及洗净后的碗筷等食具,要用纱橱存放或用纱罩盖好,防止被苍蝇污染。 蚊子的危害与消杀 1、蚊子的各类和生活习性 常见的有按蚊、库蚊、黑斑蚊、白纹伊蚊等。蚊子的生长过程为卵→幼虫→蛹→成蚊,其中卵、幼虫、蛹都是在水中成长,没有积水,蚊子就不能孳生和繁

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管理办法(最新)

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科学预防、控制和消除病媒生物危害,防止相关传染病发生和传播,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X省爱国卫生条例》和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卫生部《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管理规定》等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病媒生物,是指能够将病原体从人或者其他动物传播给人的蚊、蝇、蟑螂、鼠类及省级以上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以下简称爱卫会)规定的其他病媒生物。 第三条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遵循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综合预防控制原则,坚持政府组织与全社会参与相结合、鼓励个人和家庭搞好居家卫生的方针。 第四条各县区应将病媒生物监测与防制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安排监测及公共环境预防控制所需经费;单位和居民住户承担各自的病媒生物预防控制费用。 第二章机构职责 第五条市、县区爱卫会应在同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负责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将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纳入

爱卫会工作规划,实行目标责任管理,爱卫会办公室(以下简称爱卫办)负责办理病媒生物预防控制日常工作。 第六条市、县区爱卫会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组织开展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宣传教育和技术培训; (二)组织开展病媒生物预防控制活动; (三)组织开展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检查和考核; (四)组织对病媒生物服务机构进行管理; (五)协调各成员单位做好职责范围内的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 (六)市、县区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七条市爱卫会成员单位实行病媒生物防制责任制,按照以下分工负责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监督管理工作: (一)卫计部门负责医疗机构及公共场所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的监督管理;负责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的技术指导、业务培训及密度监测工作;发布监测结果,提出工作对策,组织督导考核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 (二)食药监部门负责监督管理餐饮服务场所、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场所)、药品生产、销售单位的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 (三)工商质监部门负责城乡集贸市场等场所卫生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的监督管理工作;

病媒生物防治知识问答

1、什么叫病媒生物? 是指能够携带和传播细菌、病毒及病源微生物等传染病的有害生物。 、开展病媒生物防制重要意义? (1)把虫害和鼠害控制在“不足为害”的水平,以达到预防疾病、消除危害、保障人民健康的(2)有效改善投资环境,打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 (3)除四害工作的“达标”是进入国家卫生城市的重要条件之一。 、什么叫“四害”? 是指老鼠、蚊子、苍蝇、蟑螂等有害生物。 、老鼠对人类健康有哪些危害? 鼠类可传播30多种疾病,其中以“鼠疫”对人类健康威胁最大。其中是“流行性出血热”,钩病、斑疹伤害、恙虫病、血吸虫病、结核病、流行性脑膜炎、食物中毒等。 、怎样防治老鼠? 治理卫生死角和硬化住宅周围环境,堵塞鼠洞,管理好生活垃圾、粪便。可采用物理防治方法治方法和化学防治方法进行防治。 、灭鼠标准? (1)15平方米标准房间布放20×20厘米滑石粉两块,一夜后阳性粉块不超过3%;有鼠洞、痕等鼠迹的房间不超过2%;重点单位防鼠设施不合格不超过5%。 (2)不同类型的外环境累计2000平方米,鼠迹不超过5处。 、老鼠将流行性出血热传染给人的途径有哪几种? (1)破损皮肤与老鼠或者老鼠粪便等排泄物接触。 (2)误食被老鼠排泄物污染的食物。

(3)吸入被老鼠排泄物污染的尘埃。 (4)被寄生在鼠体上的跳虱、螨虫所叮咬。 、慢性鼠药中毒该如何救治? 目前我市允许使用的灭鼠药为第二代抗凝血剂,如:溴敌隆、大隆、杀鼠迷和杀它仗等慢性灭主要使生物体凝血机制受到破坏,导致大量出血不止。对误食者应首先做血浆凝血时间检验,机体损害程度。若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应注射维生素K1,成人5——10毫克、儿童1——5这时后凝血时间未见缩短,再肌注维生素K1,剂量同前。 、城区鼠类栖息场所有哪些? 平房区的仓库、粮库(店)、农贸市场、水果批发市场、食品库房、住宅区内的垃圾房,楼房单门间、各种管道地沟、垃圾箱等地均为老鼠栖息场所。 0、灭鼠剂中毒应如何应急处理? (1)抗凝血灭鼠剂(敌鼠钠盐、溴敌隆、大隆、杀鼠迷等)慢性灭鼠剂中毒处理,肌肉注射维每公斤体重5——10毫克。 (2)含有氟乙酰胺、氟乙酸钠和甘氟等成份的剧毒急性灭鼠剂中毒急救处理,用0、2——0、或稀石灰水反复洗胃,用乙酰胺(解氟灵)解毒,每日剂量每公斤体重0、3克,首次注射为全半,每隔6——12小时注射一次。 1、目前地球上的老鼠究竟有多少? 是地球上人类的四倍之多。 2、鼠类对人类的危害有哪几方面? 归纳起来为:传播疾病、糟蹋粮食、破坏工农生产和环境、骚扰人们正常生活。 3、鼠类的天敌有哪些? 猫、鹰、蛇、黄鼠狼、狐狸及人类等。 4、什么是鼠疫? 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通过鼠传播的动物病。历史上鼠疫是最可怕的瘟疫。公元1世纪,亚爆发鼠疫。6世纪在中非、地中海沿岸爆发第一次大流行。14世纪在中亚和欧洲第二次大流随着水路播散到几乎所有的欧、亚、太平洋沿岸的港口,幸好当时医疗防疫技术已发达,不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