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阶段的金融资产计提减值的分录

三阶段的金融资产计提减值的分录

(原创版)

目录

一、金融资产减值的三阶段法

二、金融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方法

三、预期信用损失法的应用

四、账龄表为基础的减值矩阵模型

五、H 公司的应收账款减值计提实例

正文

金融资产减值是指在资产负债表日,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高于其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情况。根据金融工具减值的三阶段法,金融资产发生信用减值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对于不同阶段的金融工具,企业应有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

金融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方法主要有两种:已发生损失法和预期信用损失法。已发生损失法是指将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时不包括尚未发生的未来信用损失,这种方法难以及时足额地反映金融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的信用风险状况。而预期信用损失法则考虑了过去事项、当前状况以及未来经济状况预测的合理且有依据的信息,更贴近于经济上的预期信用损失。

预期信用损失法的应用可以通过“账龄表为基础的减值矩阵模型”来实现。这个模型是在账龄分析法的基础上,利用迁徙率(或滚动率)对历史损失率进行估计,并在考虑前瞻信息后对信用损失进行预测的方法。具体操作步骤包括:统计近期较为稳定的经营周期内应收账款账龄,计算该周期内应收账款迁徙率及其平均值,计算历史损失率,进行前瞻性信息调整,最后计算预期信用损失。

例如,H 公司是一家大型互联网广告企业,截至 208 年 12 月 31 日,H 公司应收账款余额为 3.34 亿元。考虑到客户群由众多国内外知名客户构成,信用良好,H 公司对上述应收账款始终按整个存续期内的预期信用损失计量损失准备。H 公司将某一地区具有类似风险特征的客户划分为一个群体,根据该群体的历史损失率和前瞻性信息,计算预期信用损失。

总之,金融资产减值的三阶段法和预期信用损失法的应用,有助于企业更准确地计量金融资产的减值损失,从而提高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计提减值准备会计分录

计提减值准备会计分录 一、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账款减值准备的计提 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账款都是以摊余成本后续计量,对此,新准则强调应当按照金融资产的原实际利率折现确定。 例120×7年1月1日,A公司购入乙公司发行的债券,面值总额为3000万元,年利率为10%,期限6年,到期一次偿还本金。实际支付价款为万元,利息按年收取。甲公司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20×8年12月31日,因乙公司经营出现异常,甲公司预计难以及时收到利息。根据当前掌握的资料,对债券现金流量重新作了估计。预计2×09年至2×12年的四年中将收到现金2400万元,其中2×10年、2×11年将收到现金2000万元、400万元。要求:对20×8年12月31日的资产减值会计做出处理。 根据题中的条件,该债券折价发行。通过计算可得实际利率为9%。20×8年末,摊余成本为万元(--)。此时需要预计未来现值,根据准则的要求必须采用原实际利率即9%对现金利流量进行折现,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1992,23万元(2000×+)。为此,须确认减值损失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1104970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11049700 确认减值损失之后该债券的摊余成本为万元(---),企业在下年度以此摊余成本按照实际利率9%来确认相应的投资收益。 对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时,还应区分金额的大小进行单独测试或组合测试。对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在符合条件时应当予以转回,同时要注意转回后的账面价值不应当超过假定不计提减值准备情况下该金融资产在转回日的摊余成本。 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要将原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中因公允价值下降形成的累计损失转出,计入当期损益。 例212x07年初,甲公司购买了一项A公司债券,剩余年限5年,公允价值为950万元,交易成本为11万元,每年按票面利率3%支付利息,次年1月10日支付利息。该债券在第五年兑付(不能提前兑付)时可得本金1100万元。甲公司归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2×07年末该债券公允价值为万元,属于暂时下跌。2×08年末A公司因投资决策失误,发生严重财务困难,但仍可支付该债券当年的票面利息。2x08年12月31日,该债券的公允价值下降为万元。甲公司预计,该债券的公允价值会持续下跌。要求对与资产减值相关的业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中级会计师考试辅导《中级会计实务》第九章第三节讲义2

中级会计师考试辅导《中级会计实务》第九章第三节讲义2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 (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 1.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计提时的特殊要求 (1)迹象比较特殊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减值迹象,通常表现为两个方面: ①大幅度下跌。幅度通常在20%及以上。 ②持续性的下跌。预期短期内不会回转,或者发行债券的债务人出现了严重的财务困难,短期内不会好转。时间通常在6个月及以上。 (2)减值核算时贷方科目特殊 计提减值时: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 【链接】根据企业《会计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的说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时,也可以设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科目进行核算。 (3)发生减值时,即使该金融资产没有终止确认,原由于公允价值下降而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中的累计损失,应当予以转出,计入当期损益(资产减值损失)。该转出的累计损失,等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初始取得成本扣除已收回本金和已摊余金额、当前公允价值和原已计入损益的减值损失。账务处理为: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注意:资产减值损失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前期确认的累计损失,即记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的金额;第二是本期的公允价值下跌,即记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科目的金额。 2.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转回的处理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减值准备是可以转回的,但需要区分两种情况: (1)如果是持有的债券工具投资,则应在原来计提减值准备的范围内转回: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 (2)如果持有的是权益工具投资(如股票),则不能通过损益转回,分录应是: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小结】金融资产减值总结如下:

金融资产会计分录大全

一、金融资产业务 (一)交易性金融资产 1.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一成本[公允价值] 投资收益[交易费用]A 应收利息[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 应收股利[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 贷:银行存款[按实际支付的金额] 2.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期间确认利息或股利收益 (1)股票: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 借:应收股利 贷:投资收益B (2)债券:资产负债表日计息 借:应收利息[面值*票面利率] 贷:投资收益B 3.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一公允价值变动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或在借方] 4.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 借:银行存款[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一成本 交易性金融资产一公允价值变动[或在借方] 投资收益C1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或做相反分录] 贷:投资收益C2 [说明]为了保证“投资收益”的数字正确,反应该项投资中企业实现的全部收益,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时,要将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期间形成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入“投资收益”。 5.相关损益、收益计算 (1)出售当年投资收益:C1+C2=出售净价-取得时成本 (2)出售当年损益:C1 (3)交易性金融资产从取得到出售会影响到投资收益时点:①取得时支付的交易费用A;②持有期间确认的股利或利息收入B;③出售时确认的投资收益C1+C2。 (二)持有至到期投资 1.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资 (1)分期付息、到期一次还本的债券投资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一成本[面值]A 持有至到期投资一利息调整[差额,或在贷方]B 应收利息[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 贷:银行存款[按实际支付的金额] (2)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投资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一成本[面值]A 一利息调整[差额,或在贷方]B 一应计利息[包含的已计提利息] 贷:银行存款[按实际支付的金额]

资产减值会计分录大全

七、资产减值业务 (一)资产减值的迹象与测试 1.资产减值迹象的判断原则(收回金额) 资产减值,是指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表现为:公允价值下降、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下降。 2.有减值迹象进行减值测试 企业判断资产减值迹象应当遵循重要性原则。根据这一原则企业资产存在下列情况,可不估计其可收回金额(显著高于不敏感): (1)以前报告期间表明资产可收回金额显著高于其账面价值,之后又没有发生消除这一差异的交易或者事项的。 (2)以前报告期间表明资产可收回金额相对于某种减值迹象反应不敏感,在本报告期间又发生了该减值迹象的。 3.无减值迹象也要每年年终减值测试情形 因合并形成商誉、寿命不确定、尚未达到可使用状态的无形资产。 4.可收回金额估计 估计资产可收回金额的基本方法:MAX(A,B) A: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的估计;B: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估计。 [说明]考试一般直接给出A,如果企业无法可靠估计应当以该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其可收回金额; 资产持续使用中预计现 金流入预计 未来 现金 流量资产使用 寿命资产预计未来 现金流量现值 为实现现金流入必须的 现金流出 寿命总结处置时收到或 支付的净现金流量 折现率 (二)减值确认与计量 1.单项资产减值损失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商誉减值准备等 2.资产组减值 (1)资产组认定 资产组是指企业可以认定的最小资产组合,其产生的现金流入应当基本上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资产组产生的现金流入。资产组的认定,应当以资产组产生的主要现金流人是否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者资产组的现金流入为依据。 (2)处理步骤 ○1确定资产组减值数额; ○2减值金额应先抵减分摊至资产组的商誉; ○3根据资产组中除商誉外其他各项资产的账面价值所占比抵减各项资产账面。 [说明]抵减后的各单项资产的账面价值不得低于以下三者之中最高者,即不得低于MAX(A,B,0),否则进行二次分配。 3.总部资产减值 (1)会计处理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总部资产应分摊的减值] [说明]总部资产的减值测试如下图所示

注册会计师综合阶段-《会计》-专题三 资产减值

专题三资产减值

金融工具减值的内容: 1.金融工具减值的范围 2.金融工具损失准备的计量 【金融工具减值的范围】 (1)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2)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但将其他企业的权益工具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的,不能计提损失准备。 (3)租赁应收款。 (4)合同资产。 (5)贷款承诺。但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的除外。 (6)财务担保合同。 【金融工具减值的三阶段】 一般情况下,企业应当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评估相关金融工具的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是否已显著增加,可以将金融工具发生信用减值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并按照下列情形分别计量其损失准备、确认预期信用损失及其变动: 1.第一阶段: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未显著增加 对于处于该阶段的金融工具,企业应当按照未来12个月的预期信用损失计量损失准备,并按其账面余额(即未扣除减值准备)和实际利率计算利息收入(若该工具为金融资产,下同)。 2.第二阶段: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已显著增加但尚未发生信用减值

对于处于该阶段的金融工具,企业应当按照该工具整个存续期的预期信用损失计量损失准备,并按其账面余额和实际利率计算利息收入。 3.第三阶段:初始确认后发生信用减值 对于处于该阶段的金融工具,企业应当按照该工具整个存续期的预期信用损失计量损失准备,但对利息收入的计算不同于处于前两阶段的金融资产。 【预期信用损失的计量(差额的现值)】 企业应当按照下列方法确定有关金融工具的信用损失: 1.对于金融资产,信用损失应为企业应收取的合同现金流量与预期收取的现金流量之间差额的现值。 2.对于租赁应收款项,信用损失应为企业应收取的合同现金流量与预期收取的现金流量之间差额的现值。 3.对于未提用的贷款承诺,信用损失应为在贷款承诺持有人提用相应贷款的情况下,企业应收取的合同现金流量与预期收取的现金流量之间差额的现值。 4.对于财务担保合同,信用损失应为企业就该合同持有人发生的信用损失向其作出赔付的预计付款额,减去企业预期向该合同持有人、债务人或任何其他方收取的金额之间差额的现值。 5.对于资产负债表日已发生信用减值但并非购买或源生已发生信用减值的金融资产,信用损失应为该金融资产账面余额与按原实际利率折现的估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之间的差额。 【金融工具减值的账务处理】 1.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 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计算金融工具(或金融工具组合)预期信用损失。如果该预期信用损失大于该工具(或组合)当前减值准备的账面金额,企业应当将其差额确认为减值损失,借记“信用减值损失”科目,根据金融工具的种类,贷记“贷款损失准备”“债权投资减值准备”“坏账准备”“合同资产减值准备”“租赁应收款减值准备”“预计负债”(用于贷款承诺及财务担保合同)或“其他综合收益”等科目(上述贷记科目,以下统称“贷款损失准备”等科目);如果资产负债表日计算的预期信用损失小于该工具(或组合)当前减值准备的账面金额(例如,从按照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计量损失准备转为按照未来12个月预期信用损失计量损失准备时,可能出现这一情况),则应当将差额确认为减值利得,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2.已发生信用损失金融资产的核销 企业实际发生信用损失,认定相关金融资产无法收回,经批准予以核销的,应当根据批准的核销金额,借记“贷款损失准备”等科目,贷记相应的资产科目,如“贷款”“应收账款”“合同资产”“应收租赁款”等。若核销金额大于已计提的损失准备,还应按其差额借记“信用减值损失”科目。 其他资产减值

各项资产减值的计提、转回、转销及会计处理

各项资产减值的计提、转回、转销及会计处理 专题:各项资产减值的计提、转回(恢复)、转销及会计处理 一、存货跌价准备 (一)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和转回 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其中,成本是指期末存货的实际成本,如企业在存货成本的日常核算中采用计划成本法、售价金额核算法等简化核算方法,则成本为经调整后的实际成本。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日常活动中,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可变现净值的特征表现为存货的预计未来净现金流量,而不是存货的售价或合同价。 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资产减值损失)。以前减记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的,减记的金额应当予以转回(恢复),并在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内转回,转回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资产减值损失)。 (二)存货跌价准备的会计处理 企业应当设置“存货跌价准备”科目,核算存货的存货跌价准备。 当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时,企业应当按照存货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差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存货跌价准备”科目。转回(恢复)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时,按恢复增加的金额,做相反的分录。借记“存货跌价准备”科目,贷记“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科目。 注意:将应提数与已提数进行比较。若应提数大于已提数,按差额补提;若应提数小于已提数,按差额转回(恢复)。 对于已经计提了跌价准备的存货,企业在销售(含视同销售)结转存货销售成本时,对于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应予以转销。借记“存货跌价准备”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等科目。 【例题1】某企业2008年12月31日存货的账面余额(成本)为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 摘要: 1.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定义和分类 2.会计处理的基本原则 3.会计处理的具体方法 4.影响会计处理的因素 5.会计处理的作用和意义 正文: 一、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定义和分类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指企业持有的、非交易性金融资产,这类资产既不属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也不属于持有至到期投资。其主要分类包括:股票投资、债券投资和基金投资等。 二、会计处理的基本原则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初始确认:以公允价值计量,交易费用计入初始确认金额; 2.期末计量:以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不影响当期损益; 3.减值处理:当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出现减值时,应按照预期信用损失模型进行减值测试,并计提减值准备。 三、会计处理的具体方法

1.初始确认: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初始确认金额包括购买价格和相关交易费用。在购买时,应将购买价格和交易费用相加,作为初始确认金额。 2.期末计量: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会计处理如下: (1)公允价值上升:借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贷记其他综合收益; (2)公允价值下降:借记其他综合收益,贷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3.减值处理:当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出现减值时,应按照预期信用损失模型进行减值测试,并计提减值准备。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如下: (1)计提减值准备:借记信用减值损失,贷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 (2)转回减值准备:借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贷记信用减值损失。 四、影响会计处理的因素 1.市场环境:市场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从而影响会计处理。 2.企业自身因素:企业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等自身因素也会影响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进而影响会计处理。 五、会计处理的作用和意义 1.公允价值计量: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体现了公允价值计量原则,有助于提高企业财务报告的公允性和可靠性。 2.风险管理:通过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企业可以更好地进行风险管理,确保企业稳健经营。

金融资产会计分录总结

金融资产会计分录总结一交易性金融资产 一交易性金融资产初始计量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公允价值 投资收益发生的交易费用,中介机构手续费和佣金及其他支出 应收股利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 应收利息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 贷:银行存款等 二收到购买价款中包含的现金股利/已到付息期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股利/应收利息 三持有期间的收益 借:应收股利新宣告现金股利时确认收益 应收利息资产负债表日确认债券利息收益 贷:投资收益 四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变动期末价值变动 1.公允价值上升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公允价值下降 借: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五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 借::银行存款等扣出交易费用的净额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可以得到公允价值上升后卖出得到的差额 投资收益差额,也可能在借方 同时: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投资收益 或: 借:投资收益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温馨提示:投资收益已实现的损益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未实现的损益 交易性金融资产股票、债券几个指标核算: 出售时的投资收益=净售价卖价-交易费-初始入账成本 出售时的损益影响=净售价卖价-交易费-出售时的账面余额 累计投资收益=初始时交易费+持有期收益+出售时的损益 出售时营业利润影响与投资收益是一样的; 二持有至到期投资

一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初始计量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面值 应收利息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差额,也可能在贷方 贷:银行存款等价格加交易费用 二收到购买价款中已到付息期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利息 三持有至到期投资期末计量 1、持有收益 借:应收利息分期付息债券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为短期债权,因此计入应收利息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为长期债权,因此计入应计利息 贷:投资收益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差额,也可能在借方 公式: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投资收益实际利息的收入-应计利息票面利息 期末摊余成本=账面价值 2、变动 不作处理 四持有至到期投资转换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重分类日按其公允价值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面值 —利息调整也可能记借方 —应计利息 其他综合收益差额,也可能在借方 五计提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温馨提示:减值恢复时可以在计提金额内转回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六出售持有至到期投资 借:银行存款等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投资收益差额,也可能在借方 温馨提示:购买债券支付的代价>债券面值为溢价;反之为折价;即:票面利率>实际利率,溢价,反之折价;实际利率是指当时将购入债券的钱存入银行的利率; 折价债券实际利息收入=票面利息+折价; 溢价债券实际利息收入=票面利息-溢价; 一般情况下当持有至到期投资有出售时,剩下的就要转换成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当然也有特

保险行业金融资产相关会计分录

保险行业金融资产相关会计分录 在保险行业中,金融资产是保险公司重要的经营资产之一。保险公司通过购买和投资金融资产来实现资金的增值和风险分散。在会计中,对于保险行业金融资产的核算需要进行相应的会计分录。 一、购买金融资产 保险公司购买金融资产是为了获取投资收益和分散投资风险。购买金融资产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金融资产 贷:银行存款/货币资金 例如,某保险公司购买了一笔价值1,000,000元的债券,支付了现金,那么会计分录为: 借:债券投资 1,000,000 贷:银行存款/货币资金 1,000,000 二、债券利息收入 债券利息是保险公司持有债券所获得的投资收益,需要计入保险公司的利润。债券利息收入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货币资金 贷:利息收入 例如,某保险公司持有的债券产生了10,000元的利息收入,那么会

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货币资金 10,000 贷:利息收入 10,000 三、股票投资收益 保险公司投资于股票市场,通过股票的买卖和股息收益来获取投资收益。股票投资收益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货币资金 贷:股票投资收益 例如,某保险公司通过股票买卖和分红收到了20,000元的投资收益,那么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货币资金 20,000 贷:股票投资收益 20,000 四、减值准备 由于市场波动和公司经营风险等原因,保险公司持有的金融资产可能会发生减值,需要计提减值准备。减值准备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减值准备 贷:金融资产减值损失 例如,某保险公司持有的一笔股票发生减值,需要计提减值准备5,000元,那么会计分录为:

借:减值准备 5,000 贷:金融资产减值损失 5,000 五、金融资产处置 保险公司可能会对金融资产进行处置,包括出售、到期赎回或清算等。金融资产处置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货币资金 贷:金融资产 例如,某保险公司出售了一笔价值500,000元的债券,获得了现金,那么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货币资金 500,000 贷:债券投资 500,000 六、资产减值损失 在金融市场波动或经营风险较大的情况下,保险公司持有的金融资产可能会发生损失,需要计提资产减值损失。资产减值损失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金融资产减值损失准备 例如,某保险公司持有的一笔股票发生了损失,需要计提资产减值损失10,000元,那么会计分录为:

三阶段的金融资产计提减值的分录

三阶段的金融资产计提减值的分录 摘要: 一、金融资产减值概念及三阶段划分 二、第一阶段:信用风险未显著增加 1.会计处理方法 2.利息收入计算 三、第二阶段:信用风险已显著增加但尚未发生信用减值 1.会计处理方法 2.利息收入计算 四、第三阶段:初始确认后发生信用减值 1.会计处理方法 2.利息收入计算 五、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计提减值损失的分录 正文: 金融资产减值是指在金融资产持有期间,由于债务人或其他相关方发生财务困难、违约或逾期等行为,导致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可回收金额的现象。为了反映金融资产减值损失,企业需要按照会计准则相关规定,对金融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并计提减值损失。根据信用风险的变动情况,金融资产减值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金融资产减值概念及三阶段划分 金融资产减值是指在金融资产持有期间,由于债务人或其他相关方发生财

务困难、违约或逾期等行为,导致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可回收金额的现象。根据信用风险的变动情况,金融资产减值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未显著增加。 2.第二阶段: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已显著增加但尚未发生信用减值。 3.第三阶段:初始确认后发生信用减值。 二、第一阶段:信用风险未显著增加 1.会计处理方法:在此阶段,企业应按照未来12个月的预期信用损失计量损失准备。 2.利息收入计算:按账面余额(即未扣除减值准备)和实际利率计算利息收入。 三、第二阶段:信用风险已显著增加但尚未发生信用减值 1.会计处理方法:在此阶段,企业应按照该金融工具整个存续期的预期信用损失计量损失准备。 2.利息收入计算:按账面余额和实际利率计算利息收入。 四、第三阶段:初始确认后发生信用减值 1.会计处理方法:在此阶段,企业应按照该金融工具整个存续期的预期信用损失计量损失准备。 2.利息收入计算:按摊余成本(账面余额减已计提减值准备)和实际利率计算利息收入。 五、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计提减值损失的分录 1.借:资产减值损失 2.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股权投资形成三类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

股权投资形成三类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股权投资作为企业的金融资产,其会计处理主要涉及《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一一长期股权投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一一资产减值》、《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一一企业合并》和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一一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等具体准则的规定,可能形成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三类金融资产。这三类金融资产尽管都由股权投资而产生,但在会计处理上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何对企业的股权投资按照适当的标准进行分类并正确的进行会计处理,是许多会计实务工作者感到非常头疼的问题。本文主要从三类金融资产的核算范围、初始计量、后续计量、减值和处置五个方面进行比较和解析,旨在为会计实务工作者正确进行处理提供有益的指导。 一、三类金融资产的核算范围 对股权投资按照适当的标准分类是对其进行会计处理的前提。企业会计准则虽未明确提出股权投资的具体分类,但从股权投资核算的相关规定看,实际上是按照投资的意图和能力不同,将企业的股权投资划分为以下四类: 一是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股权投资,即对子公司的投资。其中,控制是指有权决定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能据以从该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获得利益。因控制而形成的股权投资又包括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而形成的股权投资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而形成的股权投资两种情况。 二是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股权投资,即对合营企业或联营企业的投资。其中,共同控制是指按照合同约定对某项经济活动共有的控制,其特点是合营各方均受到合营合同的限制,任何一个合营方均不能单独控制合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换言之,共同控制实体即合营企业的财务和经营决策需要由合营各方共同决定。重大影响是指对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有参与决策的权利,但并不能控制或与其他方一起共同控制这些政策的制定。

三阶段的金融资产计提减值的分录

【文章标题】:深度探讨三阶段的金融资产计提减值的分录 【导语】 金融资产是各类金融机构的主要资产之一,而金融资产计提减值是保障金融市场健康、稳健的重要手段。三阶段的金融资产计提减值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加强,不仅对金融机构的风险管控和资产质量监管至关重要,也对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一、三阶段的金融资产计提减值的概念解析】 1.1 第一阶段:预期信用损失模型 在第一阶段,金融机构根据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对金融资产进行减值计提,主要依据当期和未来经济环境情况、客户还款能力和行业发展状况进行评估,从而及时地反映信用损失。 1.2 第二阶段:实际信用损失发生 当金融资产出现实际信用损失发生时,金融机构需要将其计提的减值金额转移到第二阶段,并针对发生的实际信用损失进行核销,及时调整资产负债表的账面价值。 1.3 第三阶段:信用风险重大恶化 第三阶段是对金融资产进行远期的信用损失预期,金融机构需根据资产未来的信用风险情况进行预测,并提前准备相应的减值准备。 【二、三阶段的金融资产计提减值的分录】 2.1 第一阶段:预期信用损失模型下的分录

按照预期信用损失模型,金融机构在第一阶段需要根据预期信用损失 进行计提减值,分录如下: 借:资产减值损失准备账户 贷:坏账准备 2.2 第二阶段:实际信用损失发生时的分录 当金融资产发生实际信用损失时,需要进行实际损失的核销,分录如下: 借:坏账准备 贷:金融资产账户 2.3 第三阶段:信用风险重大恶化时的分录 在第三阶段,金融机构需要根据远期的信用损失预期进行计提减值, 分录如下: 借:资产减值损失准备账户 贷:利润表或资产减值准备账户 【三、对三阶段的金融资产计提减值的深入理解】 3.1 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 三阶段的金融资产计提减值能够反映金融机构对风险的敏感度和管理 能力,有效提升了金融机构对信用风险的认知,从而更好地规避和控 制风险。 3.2 金融市场的稳定与健康 三阶段的金融资产计提减值,对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秩序,保障金融体系的稳定和

四种金融资产分录(1) (1)

一、交易性金融资产 交易性金融资产应设置的会计科目: 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假赚:涨价、跌价) 投资收益(真赚,收益已经实现) 1.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取得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公允价值)(初始确认金额) 应收股利(取得时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或应收利息(已到付息期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 投资收益(取得时所发生的相关交易费用) 贷: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 2.被投资单位宣告现金股利或在资产负债表日按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券投资的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收入, 借:应收股利/应收利息 贷:投资收益 收到现金股利或债券利息时: 借:其他货币资金 贷:应收股利/应收利息 3.资产负债表日,交易性金融资产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与账面余额之间差额计入当期损益。(1)股价或债券价格上涨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股价或债券价格下跌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4.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出售(两步走)(举例:成本100公允价值上涨10,卖出115) 第一步:确认售价与前一次价格的差额记入“投资收益”(相当于售价和出售时账面价的差额) 借:银行存款 115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100 —公允价值变动 10 投资收益 5 第二步:结转初始确认金额与前一次价格的差额(即记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到“投资收益”(出售前已经上涨的部分)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0 贷:投资收益 10 出售时,投资收益为15,处置损益为5(=公允售价-处置时账面价值)

二、持有至到期投资 持有至到期投资核算应设置的会计科目 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票面价) —利息调整(买入价与票面价的差额,以及票面利息与实际利息差额) —应计利息(一次还本付息债券的利息)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持有至到期投资”科目总额-计提的减值准备-已经偿还的本金,核算摊余成本) 1.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取得 企业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资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资所发生的交易费用计入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初始确认金额。 企业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资支付的价款中包含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应当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应收利息),不构成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初始确认金额。 (1)溢价购入: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票面值) 应收利息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借方表示溢价购入,比票面值花更多的钱买进)① 贷:银行存款等科目 (2)折价购入: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票面值) 应收利息 贷:银行存款等科目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贷方表示折价购入,比票面值花更少的钱买进)② 2.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债券利息收入 企业在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期间,应当按照摊余成本对持有至到期投资进行计量。在资产负债表日,按照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债券利息收入,应当作为投资收益进行会计处理。 (1)摊销溢价: 持有至到期投资为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券投资的,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 借:应收利息(面值×票面利率) 贷:投资收益(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差额)----导致摊余成本下降,即冲减购入时的溢价① (最初摊余成本=票面值+“利息调整”,大于票面值,每年多收的利息冲减“利息调整”科目,摊余成本逐年减少,最终“利息调整”科目余额为零,摊余成本等于票面值) 收到利息: 借:其他货币资金一存出投资款 贷:应收利息 持有至到期投资为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投资的,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面值×票面利率) 贷:投资收益(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差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