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 浮力练习题

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 浮力练习题
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 浮力练习题

初中物理浮力典型例题解析

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浸没在水中越深,受的浮力越大

B.密度较大的物体在水中受的浮力大

C.重的物体受的浮力小

D.同体积的铁块和木块浸没在水中受的浮力一样大

例2质量为79g的铁块,密度是7.9g/cm3,这个铁块的质量是多少?重多少?将这个铁块浸没于水中,排开水的质量是多少?所受浮力是多少?(g取10N/kg)

例3(广州市中考试题)用弹簧测力计拉住一个重为43N的空心铜球,全部浸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3.25N,此铜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是________m3.(已知铜的密度为8.9×103kg/m3)

例4体积相同的A、B、C三个物体,放入水中静止后,处于图1—5—1所示的状态,试比较三个物体受的重力G A、G B、G C和密度ρA、ρB、ρC.

图1—5—1

例5将一个蜡块(ρ蜡=0.9×103kg/m3)分别放入酒精、水和盐水中静止后,试比较它受的浮力大小和排开液体的体积大小.(ρ盐水>ρ水>ρ蜡>ρ酒精)

例6 (广州市中考试题)将重为4.5N 、体积为0.5dm 3

的铜球浸没在水后放手,铜球静止后所受的浮力是________N .

例7 (广州市中考试题)把一实心金属块浸在盛满酒精的杯中静止后,溢出酒精8g (ρ酒精=0.8×103

kg/m 3

),若把这一金属块浸在盛满水的杯子中静止后,从杯中溢出水的质量是 ( )

A .15g

B .12.5g

C .10g

D .8g

例8 体积是50cm 3,质量是45g 的物体,将其缓缓放入装满水的烧杯中,物体静止后,溢出水的质量是________g .将其缓缓放入装满酒精的烧杯中,溢出酒精的质量是________g .(ρ酒=0.8×103

kg /m 3

例9 (南京市中考试题)如图1—5—3中,重为5N 的木块A ,在水中处于静止状态,此时绳子的拉力为3N ,若绳子突然断了,木块A 在没有露出水面之前,所受合力的大小和方向是 ( )

A .5 N ,竖直向下

B .3N ,竖直向上

C .2N ,竖直向上

D .8N ,竖直向下

图1—5—3

例10 以下是浮力知识的应用,说法正确的是 ( ) A .一艘轮船在海里和河里航行时,所受浮力一样大 B .一艘轮船在海里和河里航行时,在海里受的浮力大 C .密度计漂浮在不同液体中,所受浮力不同

D .密度计在不同液体中漂浮,浸入液体体积越大,所测得的液体密度越大

例11 (北京市西城区中考试题)如图1—5—5,展示了一个广为人知的历史故事——“曹冲称象”.曹冲运用了等效替代的方法,巧妙地测出了大象的体重.请你写出他运用的与浮力..

相关的两条知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1—5—5

例14 (北京市中考试题)如图1—5—6(a )所示,一个木块用细绳系在容器的底部,向容器内倒水,当木块露出水面的体积是20cm 3

,时,细绳对木块的拉力为0.6N .将细绳剪断,木块上浮,静止时有

2

5

的体积露出水面,如图(b )所示,求此时木块受到的浮力.(g

取10N /kg )

(a ) (b )

图1—5—6

例15 如图1—5—7所示,把甲铁块放在木块上,木块恰好浸没于水中,把乙块系在这个木块下面,木块也恰好浸没水中,已知铁的密度为7.9×103

kg /m 3

.求:甲、乙铁块的质量比.

图1—5—7

答案

例1 答案 D

例2 已知:m =79g =0.079kg

ρ铁=7.9g /cm 3

求:m 铁、G 铁、m 排、F 浮

解 m 铁=0.079kg

G 铁=m 铁g =0.079kg ×10N /kg =0.79N V 排=V 铁=

ρm =

3

7.8g/cm

79g

=10 cm 3

m 排=ρ液gV 排=1g /cm 3×10 cm 3

=10g =0.01kg

F 浮=m 浮g =0.01kg ×10N /kg =0.1N

例3 已知:G =43N ,浸没水中F =33.2N 求:V 空

解 可在求得浮力的基础上,得到整个球的体积,进一步求出实心部分体积,最后得到结果.

F 浮=

G —F =43N —33.2N =9.8N V 排=

g

F 水浮

ρ=

kg

/N 8.9m /kg 100.1N

8.933??=1×10—3m 3

浸没:V =V 排=1×10—3m 3

球中所含铜的体积V 铜=

ρm =

g

G 铜铜

ρ

kg

/N 8.9m /kg 100.1N

4333??

≈0.49×10—3

m 3

V 空=V —V 铜=1×10—3m 3—0.49×10—3m 3

=0.51×10—3

m 3

答案 0.51×10—3m 3

例4 答案 C 的重力和密度最大,B 居中,A 最小.

例5 解 蜡块放入不同液体中,先判断蜡块处于静止时的状态. ∵ ρ盐水>ρ水>ρ蜡>ρ酒精

∴ 蜡块在酒精中下沉,最后沉底;在水和盐水中最后处于漂浮状态. 设蜡块在酒精、水、盐水中受的浮力分别为F 1、F 2和F 3,蜡块重力为G .

对蜡块进行受力分析:F 1<G ,F 2=G ,F 3=G .同一物体,重力G 不变,所以F 1<F 2=F 3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V 排

g

F 液浮

ρ

酒精中:V 排酒精=V 物 水中:V 排水=

g

F 水ρ2

盐水中:V 排排水=

g

F 盐水ρ3

酒精 水 盐水 (a ) (b ) (c )

图1—5—2

F 2=F 3,ρ水<ρ盐水

∴ V 排水>V 排盐水 而V 排酒精>V 排水>V 排盐水

把状态用图1—5—2大致表示出来.

答案 蜡块在酒精中受的浮力最小,排液体积最大;在水和盐水中受的浮力相等,排水体积大于排开盐水体积.

例6 解法1 求出铜球的密度:

ρ球=

球V m =球

gV G (g 取10N /kg )ρ球=3

dm 5.0kg /N 10N

5.4?=0.9kg /dm 3=0.9kg /dm 3×103kg /m 3

这是一个空心铜球,且ρ球<ρ水,所以球静止后,将漂浮于水面,得F 浮=G =4.5N . 解法2 求出铜球浸没在水中时受的浮力F 浮=ρ液gV 排=1×103kg /m 3

×10N /kg ×0.5×10-3

m 3

=5N . 答案 4.5N 例7 解 ∵

ρ金属>ρ酒精, ρ金属>ρ水

∴ 金属块在酒精和水中均下沉,完全浸没. V 金属=V 排水=V 排酒精 由m 排酒精=8g 得V 排酒精=

酒精

排酒精

ρm =

3

cm

/8.08g g

=10cm 3 金属块在水中:V 排水=V 金属块=10cm 3

m 排水=ρ水V 排水=1g /cm 3

×10cm 3

=10g 答案 C

例8 解 判断此物体在水中和酒精中的状态

求出物体密度:ρ物=

V

m

3

5045cm g =0.9g/cm

3

ρ物<ρ水,物体在水中漂浮.

F 水浮=G

m 排水g =m 物g ∴ m 排水=m 物=45g

又∵ ρ物<ρ酒精,物体在酒精中沉底.

F 酒精浮=ρ酒精V 排g ,浸没:V 排=V =50cm 3

m 排精浮=ρ酒精V 排=0.8g /cm 3×50cm 3

=40g 答案 溢出水的质量是45g ,溢出酒精的质量是40g 例9 答案 B 例10 答案 A

例11 答案 (1)漂浮条件 (2)阿基米德原理

例14 已知:图(a )V 露1=20cm 3

=2×10—5

m 3

,F 拉=0.6N 图(b )V 露2=

5

2V 求:图(b )F 浮木′, 解 图(a ),木块静止:F 拉

+G =F 浮1

①-②F 拉=F 拉1-F 拉2

F 拉=ρ水g (V -V 露1)-ρ水g (V -5

2

V ) F 拉=ρ水g (V -V 露1-53V )=ρ水g (5

2

V -V 露1)

代入数值:0.6N =103kg /m 3×10N /kg ×(5

2

V —2×10—5m 3)

V =2×10—4

m 3

图(b )中:F 浮乙=ρ水g

5

3V =1.0×103

kg /m 3

×10N /kg ×5

3×2×10—4m 3

=1.2N

答案 木块在图(b )中受浮力1.2N . 例15 已知:ρ铁=7.9×103

kg /m 3

求:

甲m m

解 甲在木块上静止:F 浮木=G 木+G 甲 ① 乙在木块下静止:F 浮木+F 浮乙=G 水+G 乙 ② 不要急于将公式展开而是尽可能简化 ②-① F 浮乙=G 乙-G 甲

ρ水g V 乙=ρ铁g V 乙-ρ铁g V 甲

先求出甲和乙体积比

ρ铁V 甲=(ρ甲—ρ乙)V 乙

乙甲

V V =铁水铁ρρρ-=3333/109.7/10)19.7(m kg m kg ??-=79

69

质量比:

甲m m =

乙铁甲铁V V ρρ=乙甲V V =79

69

答案 甲、乙铁块质量比为

79

69.

八年级物理全册.认识浮力练习题(新版)沪科版

9.1《认识浮力》 一、单选题:(提示:本大题共10小题,下面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相信你一定会作出正确的选择,努力~~加油~~你是最棒的!) 1.如图所示,是游玩海底世界时,小华观察到的鱼吐出气泡上升情景.气泡上升过程中受到的浮力和气泡内气体的压强变化情况是() A.浮力、压强均变小 B.浮力、压强均变大 C.浮力变大,压强变小 D.浮力、压强均不变 2.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在海滨游泳的人受到海水对他的浮力 B.在空中漂浮的氢气球受到空气对它的浮力 C.将一石块扔到水中,在其下沉过程中不受浮力 D.在水中升起的木块受到浮力 3.将空矿泉水瓶慢慢压入水中,直到完全浸没.下列对矿泉水瓶受到的浮力分析不正确的是() A.矿泉水瓶受到水对它的浮力 B.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C.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D.浸没后,压入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 4.如下面图1所示,边长为10cm的立方体木块A通过细线与圆柱形容器底部相连,容器中液面与A上表面齐平.从打开容器底部的抽液机匀速向外排液开始计时,细线中拉力F随时间t的变化图象如图2所示.木块密度ρ=0.5×103kg/m3,容器的底面积为200cm2,g=10N/k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随着液体的排出,木块受到的浮力不断减小 B.容器中的液体是酒精 C.抽液机每秒钟排出液体的质量是10g

D.第30s时,木块露出液面的高度是2cm 5.把一个正方体,保持侧面竖直地浸没在液体里的不同深度处,则() A.正方体顶面所受的压力大小不变 B.正方体底面所受的压力大小不变 C.正方体每个侧面所受的压力大小变 D.正方体上、下两面受的压力差不变 6.关于物体受到的浮力,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 ) A.漂在水面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小 B.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C.浸没在水中的物体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 D.物体的密度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小 7.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如果受到浮力作用,那么施力物体是( ) A.地球 B.物体本身 C.盛液体的容器 D.液体 8.下列物体没有受到浮力作用的是( ) A.在水中嬉戏的小鸭 B.在蓝天飞翔的老鹰 C.深海潜游的鲸鱼 D.深入河底的桥墩 9.如图所示,用细绳将一物体系在容器底部,若物体所受浮力为10N,上表面受到水向下的压力为4N,则物体下表面受到水向上的压力为() A.4N B.6N C.14N D.7N 10.有一长方体木块,分别以图甲和乙两种方式漂浮在水面上,若木块底部受到水的压力分别为F甲和F乙,则() A.F甲>F乙 B.F甲=F乙 C.F甲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套教案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全章概述

第一节走进神奇 1.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学生体会到自然界中的神奇. 2.通过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小事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神奇,而这些神奇则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3.通过解释一些神奇现象,让学生知道通过学习科学,这些神奇是可以得到解释的. 【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体验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神奇,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难点:成功地演示新奇有趣的物理小实验. 【新课导入】 从今天这节课开始,我们将接触一门新的学科——物理,物理课将学习什么内容呢?教师指着教室的门说,开门、关门是我们每天都做的事,可是大家注意了吗?当你手握住门把手开门非常容易(边讲边演示),可是,手越向里边移动,开门就越费力.如果你握住“折页”的轴,无论你用多大的劲,也无法把门打开.所以我们说,这门不是一般的门,它是物理学的力学之门,今天我们将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初中物理只是学习物理的启蒙课,将学习一些基础的知识,而第一章则是启蒙课的开篇,我们用3节课的时间完成.哥白尼说:“人的天职在于勇敢探索真理”,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索物理现象中的真理.物理是很神奇的,到底神奇在哪里呢? 【课堂探究】 一、自然中神奇 活动1:从茫茫的星空到辽阔的大地,从高耸的雪峰到澎湃的江河,神奇无处不在.请大家欣赏课本P3~4及图 11~14,并试着回答下列问题. (1)宇宙是无穷大的,我们生活的地球只是围绕太阳旋转且在自转的行星.除地球之外,还有其他行星,如:水星、金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等.公元前1057年的一次彗星,就是后来命名为“哈雷”的彗星. (2)闪电是云层和云层之间或云层和地面之间的一种放电现象,而放电时所发出的巨大声响就是雷鸣. 闪电与雷声同时发生,我们之所以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光速远大于声速. (3)太阳光在物体表面发生反射,由五颜六色的光进入人们的眼睛,所以我们看到的世界是绚丽多彩 的. (4)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能传播能量.所以在雪山附近禁止大声喧哗,声音产生的能量会形成雪崩.

初二人教版物理浮力专题练习题(附问题详解)

初中物理浮力专题练 习题一 一、判断题 1. 气球只要充入气体, 就能上升. ( ) 2. 将物体浸没在水中,弹簧秤的示数是10牛顿;那么将物体一半浸入水中,弹簧秤的示数就是5牛顿.( ) 3. 有一方木块,把它放入水中时,露出水面的部分是它总体积的2/5,把木块放入另一种液体时,露出液面的部分减少为总体积的1/3,木块在这两情况下受到的浮力是相等的.( ) 4. 只要物体的密度跟液体的密度相同, 物体可以在液体中处于悬浮状态. ( ) 5. 能够在水中漂浮的蜡块,在盐水中也能漂浮.( ) 6. 阿基米德原埋不仅适用于液体,也适用于气体.( ) 7. 船从海里驶入河, 要下沉一些. ( ) 8. 将木块和铁块放在水中,木块上浮,铁块下沉,但铁块受到的浮力不一定小于木块受到的浮力.( ) 二、单选题 1. 如图所示,物体A重10牛顿,物体B重5牛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若将物体A浸入水中,则下列哪种情况杠杆仍有可能平衡?(杠重和摩擦不计)[ ]

A.增加物体B的质量 B.减少物体B的质量 C.将支点O向左移动些 D.将支点O向右移动些 2. 甲、乙两个实心物体重力相同, 放在水中, 甲悬浮在水中, 乙漂浮在水面上, 由此可判断: [] A.甲受到的浮力大, 乙受到的浮力小 B.甲受到的浮力小, 乙受到的浮力大 C.甲、乙两物体受到的浮力相等 D.无法判断 3. 一木块浮在水面上时, 总体积的1/5露出水面, 把它放在另一种液体中, 总体积的1/3露出液面, 则水与这种液体的密度之比为[] A.5∶6 B.15∶8 C.6∶5 D.3∶5 4. 把体积为V, 密度为ρ1的实心球放到密度为ρ2的液体中,球漂浮在液面, 并有体积V'露出液面,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应是: [] A.V'∶V B.V∶(V-V') C.(V-V')∶V' D.(V-V')∶V 5. 木块浮在水面时, 露出水面的体积占总体积的1/5, 已知木块重10牛顿, 若用绳子将木块固定在水里, (如下图), 求绳子的拉力是 ________牛顿[] A.2.5 B.25 C.0.25 6. 如图所示, 天平处于平衡状态, 若将在水面上的木块取出来, 直接放在天平的左盘上, 那么[] A.天平仍然平衡 B.天平右盘要下倾 C.天平左盘要下倾 D.无法确定 7. 浸没在水中并正在下沉的物体,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

第一、二章知识要点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2、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3、牛顿与牛顿三大定律。 4、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5、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 6、物理学定义: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7、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一、动与静 1、运动的世界: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2、机械运动 (1)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2)描述方法:选择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m,比m大的有km,比m小的有dm cm mm μm nm. (2)换算关系:1km=103m 1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 2、时间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s,比s大的有h、min。比s小的有ms、μs。 (2)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1s=103ms 1ms=103μs。 3、用刻度尺测长度 (1)使用前三认清:①认清是否磨损②认清量程③认清分度值 (2)正确使用方法:①(放尺)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②(看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③(读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记下单位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3)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单位 4、用停表、秒表测时间 5、测量误差 (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2)产生原因:客观因素(如测量工具),主观因素(如读数、测量方法) (3)减小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三、快与慢(速度) 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 3、国际单位:m/s,常用单位km/h,换算关系1m/s=3.6km/h 4、公式:v=s/t,变形公式s=vt,t=s/v。 5、直线运动的分类 (1)匀速直线运动: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 (2)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 (3)平均速度: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快慢程度。用v=s/t计算。 (4)相对速度:两个都在运动的物体,以其中一个为参照物时,另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速度。 ①方向相同时,相对速度v=v1-v2;②方向相反时,相对速度v=v1+ v2。 6、测量速度的方法:(1)根据v=s/t(2)借助光电计时器(3)速度仪 四、速度变化的科学探究 1、实验程序:提出问题、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2、探究容:小球沿斜面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八年级下册物理浮力练习题及答案

八年级下册物理浮力练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3*3分=39) 1、浸在水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的大小决定于( ) A、物体体积 B、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深度 C、物体的密度 D、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 2、一个小球悬浮在容器内的盐水中,缓慢往容器中加一些水,则该球( ) A.上浮至水面 B.下沉至水底 C.仍然悬浮 D.先上浮后下沉 3、一艘轮船从东海驶入长江后,它所受的浮力( ) - A.变小 B.不变 C.变大 D.不能确定 4、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一个物体重为4N,然后将该物体浸没在水中,这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为3N,则该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 ) 5、把甲、乙两个体积相等的物体放入水中,它们静止时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乙物体受到的浮力 B.甲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乙物体受到的浮力 C.甲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乙物体受到的浮力 D.无法判断谁受到的浮力大 { 6、一个很薄的塑料袋(质量不计)装满水,袋口扎紧后挂在弹簧测力计下,读数是6N,若使塑料袋体积的2/3浸在水中称,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接近于( ) 7、形状不同的铁块和铅块,浸没在水中不同的深处,如果受到的浮力相等,则可以判断它们的( ) A、质量相等 B、体积相等 C、压强相等 D、重力相等 8、把质量相同的铜块和木块分别浸没入水中,则它们所受浮力( )

A.铜块的大 B.木块的大 C.一样大 D.无法判断 9、把重10N,体积为×103㎝3的物体投入水中,当物体静止时,物体的状态和所受浮力是( ) A.漂浮,F浮=12N B.悬浮,F浮=10N 《 C.漂浮,F浮=10N D.沉在水底,F浮=12N 10、漂浮在水池中的冰块熔化后,水池中的水面将( ) A、上升 B、不变 C、下降 D、无法确定 11、如图所示,一铅块用细线挂在一个充气的小气球的下面,把它放入水中某处恰好处于静止状态,如果往池中缓慢注入一些水,则铅块及气球( ) A. 仍能静止 B. 向下运动 C. 向上运动 D.静止、向上或向下运动都有可能 12、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小球分别放在两个装有不同液体的容器中处于静止状态,此时容器中液体深度不同,但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同,则( ) A.甲密度大于乙密度 B.甲密度等于乙密度 ^ C.甲密度小于乙密度 D.密度的关系无法判断 13、质量相同的两个实心正方体A和B,如图甲所示,将它们放在水平地面上时,它们对地面产生的压强为pA、pB;当将它们放入水中后分别漂浮和悬浮在如图乙的位置时,它们受到浮力为FA、FB,则( ) FB =pB FA>FB >pB FA=FB 第II卷(非选择题) 评卷人得分 二、填空题(2*2=38分) 14、某物块用细线系在弹簧测力计下,在空气中称时示数是15N,浸没在水中称时示数是5N,则此时物块受到水的浮力为_______N,物块的密度为________kg/m3。(水的密度为×103kg/m3)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9.1《认识浮力》教案(1)

9.1认识浮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浮力和浮力的方向; (2)会用”称重法”测量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 (3)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探究,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2)培养实验操作、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思维; (2)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1)什么是浮力和浮力的方向; (2)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受到的浮力。 三、教学难点: 浮力产生的原因。 四、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浮力 1、引入: 活动:教师左右手各拿一个乒乓球,左手松开乒乓球下落(为什么下落?因为受到重力的作用。)右手掌朝上,乒乓球静止在手上(为什么没有下落?因为手掌对它有个向上的托力)再将乒乓球放在水槽中,乒乓球也没有下落(为什么呢?因为水给它一个向上的托力) 展示图片:轮船漂在海面上、树叶漂在水上、人在死海的水面上看书等(教师:其实这个水对物体向上的托力就是浮力。)其它的液体对物体有浮力吗?(演示盐水对木块有浮力) 2、感受浮力 同学们感受过浮力吗?(学生回答) 体验活动:把空矿泉水瓶逐渐压入水中,体验感受。(学生回答。) 3、浮力的方向 教师:静止在水面上的乒乓球受到浮力,它还受到其它的力作用吗?能画出受力示意图吗?这两个力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说是平衡力呢?(学生讨论画图,然后请学生上黑板画图)通过上面的图我们可以发现浮力的方向是怎样的?(与重力方向相反,竖直向上) 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进一步观察一下浮力的方向。(教师演示)然后学生练习画出图中的浮力方向。强调:竖直向上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学计划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学计划 ★工作计划是行政活动中使用范围很广的重要公文。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各级机构,对一定时期的工作预先作出安排和打算时, 都要制定工作计划。工作计划实际上有很多不同种类,它们不但有时 间长短之分,而且有范围大小之别。 以下是###工作计划频道为大家整理的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学计划,供大家参考。更多阅读请查看本站频道。 xx年春期八年级物理教学计划;赵河一中刘强;一、指导思想:;在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教学不但应该注重;二、学情分析:;本学期担任八年级两个班的物理教学任务;三、知识体系分析:;教科书《物理》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在此 基础上,物理注意了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本学期教学内容 主要包括:第七章密度与浮力;第八章;第九章机械与人;第十章 xx年春期八年级物理教学计划 赵河一中刘强 一、指导思想: 在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教学不但应该注重科学知识 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 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水平、 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所以物理课程教学的构建应注重让学 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理解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 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为 了更好地实行物理教育教学,特制订本学期的教育教学计划: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担任八年级两个班的物理教学任务。八( 1 )班共有学 生55人,其中女生26人;八( 3 )班共有学生65人,其中女生

25人;八( 3 )的基础较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虚心好学,有进取心;他们有明确的是非观,独特的情感体验;他们有一定的创 新水平和逻辑思维水平。八( 1 )班的基础相对较差,有少部分学 生的学习成绩很差,心思未放在学习上,纪律性也较差,但这部分学 生思维敏捷,爱动手动脑,教师充分把握住这个特点,也能将这部分 差生规范过来,认真搞好物理学科的学习,同时有可能这部分差生的 成绩还比较,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多注重、多多协助他们。经过八年级第一学期的学习,对于初中物理知识的学 习有了一定的基础,学习方法逐渐成熟,但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却很欠缺。物理这门自然学科有着非常明显的特点,充分以探究活动为主, 注重实验与观察的方法,同时具有很强的神秘感与奥妙。教师应充分 把握这个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更好地 探究活动的水平,寻找物理规律,学习掌握好物理知识与技能,树立 起准确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用科学的辩证的思维方式 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尤其是这下学期的学习任务很重,时间紧,内容多而且知识内容难,所以更要抓好学生的双基教学和创 新教学,尤其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三、知识体系分析: 教科书《物理》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目标,以及课程基本理念:注重全体学 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点,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 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 技发展,构建新的评价体系等思想。 在此基础上,物理注意了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的课程培养功能的体现;注重从自 然与生活现象中引入物理问题,通过探究寻找物理规律,然后将其用 于生活、生产实践;注重将科学探究的各主要环节渗透于不同章节, 让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不但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还将体验科 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养成科学探究的水平,以便学

八年级下物理浮力专题练习

第四节阿基米德原理 一、填空题 1.一个重2牛顿的物体,浸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是 1.5牛顿,该物体受到的浮力是 _________,浮力的方向是___________. 2.体积为0.1米3的铁块有一半体积浸没在水中,它排开水的体积是___________米3, 它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牛顿.它排开的水重为_______牛顿, 3.一铁块浸在水中时,排开10千克的水,则铁块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牛,将此铁球浸 没在密度为0.7×103千克/米3的某液体中,铁块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__牛. 4.一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悬浮在某种液体中,若把这物体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则大的 一块将_______,小的一块将________. 5.轮船满载货物时排开水的________叫轮船的排水量.若一轮船的排水量为6×106千克,则 它满载时排开水的体积为__________米3,从河里开到海里排开水的体积将_________(g取10 牛/千克). 二、选择题 6.把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浸没在水中,则 ( ) A.铁块受到的浮力大 B.铝块受到的浮力大 C.铁块与铝块受到的浮力一样大 D.无法比较浮力大小 7.甲、乙两个物体体积相等,甲浸没在水中,乙浸没在煤油中,则它们所受的浮力是 A.甲较大 B.乙较大 C.甲、乙一样大 D.无法比较 8.把重力相同的实心铝球和实心铜球同时浸没在水中那么 ( ) A.铝球受到的浮力大 B.铜球受到的浮力大 C.铝球和铅球受到的浮力一样大 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 9.铁块在弹簧测力计上,当铁块全部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表示 ( ) A.铁块的质量 B.铁块所受的浮力 C.铁块所受的重力与浮力之差 D.铁块所受的重力 10.同一实心铝块分别投入水和水银中,静止后所受的浮力 ( ) A.在水中大 B.在水银中大 C.一样大 D.无法判断 11.如图所示,A、B两物体,当A放在B上时,A露出水面的体积为V1,当A用细绳悬挂在B下 时,B露出水面的体积为V2,则可知 ( )

最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2、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3、牛顿与牛顿三大定律。 4、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5、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 6、物理学定义: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7、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一、动与静 1、运动的世界: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2、机械运动 (1)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2)描述方法:选择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m(米),比m大的有km(千米),比m小的有dm(分米)、cm(厘米)、mm(毫米)、um(微米)、nm(纳米)。 2)换算关系:1km=103m、1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 2、时间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s(秒),比s大的有h(小时)、min(分钟)。比s小的有ms(毫秒)、μs(微秒)。 2)换算关系:1h=60min、1min=60s、1s=103ms、1ms=103μs。 3、用刻度尺测长度 1)使用前三认清:①认清是否磨损;②认清量程;③认清分度值。 2)正确使用方法:①(放尺)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②(看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③(读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记下单位;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3)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单位 4、用停表、秒表测时间 5、测量误差 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2)产生原因:客观因素(如测量工具),主观因素(如读数、测量方法)3)减小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三、快与慢(速度) 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完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九章浮力单元测试题

2014--2015学年度八年级物理浮力单元测试卷2 (本卷中g取10n/kg)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关于浮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漂浮在液面的物体才受到浮力作用 B、只有固体才受到浮力的作用 C、在液体中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浮力作用 D、物体在液体中只受到浮力作用 2、一个盛有盐水的容器中悬浮着一个鸡蛋,容器放在斜面上,如图所示。图上画出了几个力的方向,你认为鸡蛋所受浮力的方向应是()A.F1 B.F2 C.F3 D.F4 3、如图所示,将一只玩具青蛙放入水中,它能漂浮 于水面;把它放入另一种液体中,它却沉入底部。 则在这两种情况下这只玩具青蛙受到的浮力大小相 比较() A.在水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B.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C.受到的浮力一样大 D.无法比较浮力大小 4、把某一实心金属球放入某种液体,它一直沉到底,这是因为() A.金属球不受浮力 B. 金属球所受的重力大于所受的浮力 C. 金属球所受的重力大 D.金属球所受浮力大于它所受的重力 5、关于物体受到的浮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浮在水面的物体受到的浮力比沉在水底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 B.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C.没入水中的物体在水中位置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 D.物体的密度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小 6、如图,在水槽中有体积相等的甲、乙两个小球。甲球漂浮 在水面,乙球悬浮在水中.它们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甲和F 乙,则() A.F甲>F乙 B.F甲<F乙 C.F甲=F乙 D.无法确定 7、把一木块浸没在水中,排开的水重为12N,木块受到的浮 力() A.大于12N B.小于12N C.等于12N D.等于10N 8、两个物体分别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将它们同时浸没同一种液体中,两弹簧测力计减小的数值相同,两物体必定有相同的( )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学计划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学计划 八年级物理(沪科版)课堂教学计划(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 为增强教育教学的时效性和规范性,深化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确保本学期课堂教学工作顺利实施,制定本计划: 教育教学目标 一、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物质的属性及结构等内容,了解物体的尺度等内容,初步认识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2.初步认识机械运动等自然界常见的运动和相互作用,了解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3.初步认识能量、机械能、内能等内容。初步认识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4.初步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产生的一些历史背景,能意识到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与曲折,知道物理学不仅指物理知识,而且还包含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5.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 6.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2.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物理学习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有初步的提出问题的能力。 3.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能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 4.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信息处理方法,有对信息的有效性作出判断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 5.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6.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学原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4.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具有判断大众传媒是否符合科学规律的初步意识。 5.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6.初步认识科学及其相关技术对于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及

初中物理浮力解题技巧(超强)及练习题(含答案)

初中物理浮力解题技巧(超强)及练习题(含答案) 一、浮力 1.两个相同的柱形容器置于水平地面,容器中分别盛有相等体积的不同液体甲、乙。取两块相同的橡皮泥,将一块橡皮泥撑开成碗状放入甲液体中,将另一块捏成球形状放入乙液体中,橡皮泥静止后如图2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液体的密度ρ甲>ρ乙 B .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p 甲<p 乙 C .橡皮泥受到的浮力F 甲<F 乙 D .容器对地面的压强p 地甲>p 地乙 【答案】B 【解析】 【详解】 A .将一块橡皮泥撑开成碗状放入甲液体中处于漂浮状态,浮力等于重力;将另一块捏成球形状放入乙液体中处于悬浮状态,浮力等于重力,由此可知橡皮泥处于两种液体中是所受浮力相同。根据阿基米德公式F 浮=ρ液gV 排可得 F V g ρ=浮 液排 由图可知V 排甲>V 排乙,所以 ρ甲<ρ乙 故AC 错误; B .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等于液体的重力与排开液体的重力之和,因为ρ甲<ρ乙,所以等体积液体甲、乙的质量关系为 m 甲<m 乙 即 G 甲<G 乙 橡皮泥处于两种液体中是所受浮力相同,因为F 浮=G 排,所以 G 甲排=G 乙排 故有 G 甲+G 甲排<G 乙+G 乙排 因此液体对容器底压力 F 甲<F 乙 由压强公式= F p s ,可知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

p甲<p乙 故B正确; C.将一块橡皮泥撑开成碗状放入甲液体中处于漂浮状态,浮力等于重力;将另一块捏成球形状放入乙液体中处于悬浮状态,浮力等于重力,由此可知橡皮泥处于两种液体中是所受浮力相同,故C错误; D.容器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容器重力、液体重力、物体重力之和,因为G甲<G乙,所以 G甲+G物+G容<G乙+G物+G容 因此容器对地面的压力 F容甲<F容乙 由压强公式=F p s 可知容器对地面的压强 p地甲<p地乙 故D错误。 2.如图所示,a、b、c是三个实心小球,其中a与b质量相等,b与c体积相同;放入水中后,a球漂浮、b球悬浮、c球沉底.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它们的体积关系是:V a<V b=V c B.它们的重力关系是:G a=G b>G c C.它们的密度关系是:ρa>ρb>ρc D.它们所受的浮力关系是:F a=F b=F c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当物体的重力大于受到的浮力时物体下沉,当物体的重力等于受到的浮力时物体悬浮或漂浮,当物体的重力小于受到的浮力时物体上浮;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结合图判断三球的体积关系; (2)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下沉,当物体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悬浮,当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上浮或漂浮. 【详解】 (1)由图可知,a漂浮,b悬浮,则V排a<V a,V排b=V b, 因为当物体的重力等于受到的浮力时物体悬浮或漂浮,所以F a=G a,F b=G b; 因为a与b质量相等,则物体的重力相等,所以浮力F a=F b; 因为F浮=ρgV排,所以V排a=V排b, 所以V a>V b, 由题干可知:V b=V c,所以V a>V b=V c,故A错误;

沪科版初中物理知识要点复习(密度与浮力)

一、质量(符号: ) 1. 质量的概念: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 叫做物体的质量。 2、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与物体的状态、形状、所处的空间位置无关。 3、质量的单位:国际单位 符号: ,常用单位 t , g , mg 。 4、单位换算:1t= Kg 1Kg= g 1g= mg 5、知道测量物体质量的常用工具是天平及托盘天平的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二、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 1、天平的使用 (1)使用天平时,应将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 (2)归零,调平。 (3)左物右码。 (4)读数:物品质量=砝码质量+称量标尺示数值。 (5)取放砝码必须用镊子夹取。不能超过量程。 2、量筒和量杯的使用 (1)要会选择量程不同量筒,提高测量精确度。 (2)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底部或凸液面顶部在同一水平面。 三、物质的密度(符号: ) 1. 密度的概念: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密度的单位:千克/立方米,符号:Kg/m 3 或 克/立方厘米,符号:g/cm 3. 3、单位换算:1 g/cm=1000Kg/m^3 4、密度的计算公式: 5. 记住水的密度: 。 6. 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一般情况下物质不同,密度不同;同一物质的密度还和其所处的状态有关。 四、阿基米德原理 1、浮力的概念:液体和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有向上的托力,物理学称这个托力叫浮力。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 的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 。 3、公式:排浮G F 五、物体的浮与沉 1、物体的浮沉条件 (1)当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 (2)当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下沉。 (3)当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处于悬浮或漂浮状态。 2、浮沉条件的应用 (1)密度计 (2)盐水选种 (3)潜水艇 (4)热气球

最新八年级物理(沪科版)教学工作总结

八年级物理(沪科版)教学工作总结 二○一六年十二月

八年级物理教学工作总结 八年级1、2、3班教师 本学期我担任八年级1、2、3班的物理教学任务,一学期来我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新要求和物理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科学合理地布置作业,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重学科渗透,便于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做到教学相长,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顺利完成了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任务。现将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精准把握新课程标准,精心备课 平时熟读新课程标准及新课程理念的相关资料,透彻理解并掌握新课程标准,力争在每节课前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案,在教每一节课前,精心准备、认真备课,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到教学中有的放矢,不打无准备之仗。①认真钻研教材,领会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理念,课改精神。对于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做到能运用自如。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重视过程与方法的教学。从一学期的教学情况来看效果较好,学生的各项素质有较大的提高。 二、认真落实教研常规,狠抓学风 八年级学生两极分化比较严重、部分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特别是难度较大的物理学科。部分学生由于是独生子女比较娇惯,学习和纪律都很不好。对此,我狠抓学风,在班级里提倡一种认真、求实的学风,严厉批评抄袭作业的行为。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彻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方法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理负担,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

初中物理浮力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

初中物理浮力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 一、浮力 1.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放置着两个底面积不同的轻质圆柱形容器甲和乙(S甲<S乙),分别盛有两种液体A和B,液面高度相同.容器底部用细线拉着相同实心物体C,浸没在液体中(ρC<ρA<ρB).当细线剪断,待物体C静止后,甲和乙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化量分别为△P甲和△P乙,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P甲可能大于△P乙B.△P甲可能小于△P乙 C.△P甲可能等于△P乙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答案】D 【解析】 【详解】 容器底部用细线拉着相同实心物体C,浸没在液体中后,与没有放物体C时相比,甲液面上升高度为,乙液面上升高度为;当细线没有被剪断时,因为ρC<ρA<ρB,所以C漂浮在甲、乙两种液体中.由公式,与没有放物体C时相比,甲液面上升高度为,乙液面上升高度为;当细线没有被剪断后,甲和乙容器中液体深度变化量分别为 △h甲=-=,△h乙=-= 甲和乙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化量分别为△P甲= 和△P乙= 由于ρC<ρA<ρB,故,同时S甲<S乙,所以△P甲与△P乙无法比

较.故答案选D。 2.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杯子盛有不同浓度的盐水,将同一个鸡蛋先后放入其中.当鸡蛋静止时,两个杯子中液面恰好相平,鸡蛋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则 A.甲杯底部所受的液体压力较大 B.乙杯底部所受的液体压强较大 C.鸡蛋在甲杯里排开液体的质量较大 D.鸡蛋在乙杯中受到液体的浮力较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 A.由于两杯完全相同,所以F甲小于F乙,A错误; B.甲杯中的V排大,所以ρ液小,根据p=ρ液gh,深度相同,甲液体的密度小于乙液体的密度,所以p甲小于p乙.B正确; C.根据浮力的公式F浮=ρ液gV排,在浮力相同时,排开液体的质量也相同,C错误;D.因为鸡蛋在甲、乙两杯中处于悬浮和漂浮状态,所以,浮力都等于自身的重力,是相等的,D错误. 3.如图所示物体A由大小两个圆柱体组成悬浮于水中,已知V A=1dm3,大圆柱体上表面受水向下压力5N,小圆柱体下表面受到水向上压力8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A受浮力3N B.物体A受浮力13N C.大圆柱体下表面受向上压力7N D.大圆柱体下表面受向上压力10N 【答案】C 【解析】 【详解】 由题可知,物体A由大、小两个圆柱体组成悬浮于水中,已知V A=1dm3,则物体A排开水的体积: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2016-2017学年度八年级物理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经过八年级第一学期的学习,对于初中物理知识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学习方法逐渐成熟,但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却很欠缺。物理这门自然学科有着非常明显的特点,充分以探究活动为主,注重实验与观察的方法,同时具有很强的神秘感与奥妙。教师应充分把握这一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更好地探究活动的能力,寻找物理规律,学习掌握好物理知识与技能,树立起正确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运用科学的辩证的思维方式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尤其是这下学期的学习任务很重,时间紧,内容多而且知识内容难,因此更要抓好学生的双基教学和创新教学,尤其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更好地进行物理教育教学,特制订本学期的教育教学计划: 二、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 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是很好,纪律一般。经过初二年级的学习,对于初中物理知识有了一定的基础,学习方法逐渐成熟,但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却很欠缺。进入本学期学习,对物理学科充满了浓厚的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将有助于物理学科的学习。教师在刚开始教学时,要充分抓住学生的兴趣,以物理的趣味性、科学性、自然性、实用性等这些特点来促进物理的教育教学工作。在八级学生中有少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很差,心思未放在学习上,纪律性也较差,但这部分学生思维敏捷,爱动手动脑,教师充分把握住这一特点,也能将这部分差生规范过来,认真搞好物理学科的学习,同时有可能这部分差生的成绩还比较,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好初二物理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尤其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逐步培养和锻炼。 三、知识体系分析: 教科书《物理》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目标,以及课程基本理念: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构建新的评价体系等思想。 在此基础上,物理注意了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的课程培养功能的体现;注重从自

初中物理浮力的练习题

初中物理浮力的练习题 初中物理浮力的练习题 一、填空题 1、【2009江苏省】一只苹果的质量为140g、体积为1.8×10- 4m3,用手将其浸没在水中时,苹果受到的浮力为_____N(g 取10N/kg),松手后苹果将_____(选填“上浮”、“下沉” 或“悬浮”).1.8上浮 2、【2009宜昌市】一个重5N的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将 它浸没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3N,则石块受到 的浮力是___N,溢出水的重力是___N。2;2 3、【2009宜昌市】某研究人员为了探究冰和水的体积与温度的 关系,在一定的环境下将1g的冰加热,分别记录其温度和体积,得 到了如图1所示的图象。请你观察此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冰从-4℃上升到0℃时体积将___,密度将___。 (2)水从0℃上升到4℃时体积将___,密度将___。 (3)冬天,当河面结冰时,与冰接触的河水温度是___℃, 较深河底的水温是___℃。(1)增大;减小(2)减小;增大(3)0;4 4、【2009娄底市】把重10N,体积为1.2×103cm3的物体投入 水中,当物体静止时,物体的状态是_______.(填“漂浮”、“悬浮”、“沉到水底”)漂浮 5、【2009潍坊市】(6分)今年4月,为庆祝人民海军建军60周年,我潜艇部队参加了在青岛举行的海军检阅活动。某潜水艇的总 体积为1.5×103m3,最大下潜深度350m,此潜艇位于海面以下 100m处时受到的浮力大小是____N,受到海水的压强是___

__Pa。(海水的密度为1.03×103Kg/m3,取 g=10N/g)1.545×107(3分)1.03×106(3分) 7、【2009德州市】将一恰能在水中悬浮的实心小物块投入装满水的烧杯,则烧杯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将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用与物块相同的材料制成一个l0dm3的实心物体,则物体质量为_____kg.不变;10 8、【2009德州市】某同学用如右3所示的装置,研究物块受到液体的浮力。弹簧测力计吊着物块在空气中称时,读数为3N;当把物块浸没在煤油中称时,读数为2.5N,此时物块受煤油的浮力为___N。当把物块浸没在水中称时,读数为___2.5N(大于/小于/等于)。由此可得出结论: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跟______有关。0.5;小于;液体密度 9、【2009雅安市】在我国海军建军60周年阅兵式上,中国第一代091级攻击型核潜艇——长征3号核动力潜艇接受了检阅。核潜艇是靠___________实现上浮和下沉的;它最深可下潜约300m,则潜艇所受海水的压强是_______Pa(海水的密度为1.03×103kg/m3,取g=10N/kg);它采用核燃料作为动力,可以长时间水下航行,轻松做到“要打可打,要走可走”;当核潜艇在水下行驶的过程中,利用声纳和雷达系统对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其中声纳是利用回声定位的原理对目标进行定位的,这说明声可以传递______。改变自身重力,3.09×106Pa,信息 10、【2009黔东南州】一个质量为0.06kg的鸡蛋悬浮在一杯盐水中不动时,它受到的浮力是__N。当向杯中加盐时,鸡蛋将___(选填“上浮”“悬浮”或“下沉”).(g取10N/kg)0.6上浮 二、选择题 1、【2009北京市】甲溢水杯盛满密度为1的液体,乙溢水杯盛满密度为2的液体。将密度为的小球A轻轻放入甲溢水杯,小球A 浸没在液体中,甲溢水杯溢出液体的质量是32g。将小球B轻轻放入乙溢水杯,小球B漂浮,且有1/6的体积露出液面,乙溢水杯溢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试卷测试卷(浮力).doc

初中物理学习材料 八年级物理测试卷(浮力) 班级姓名成绩 温馨提示:本试卷中g值均取10N/kg. 一、填空题。(共46分) 1.在水中搬动石头要比在岸上搬省力,这是由于__________ ___ _的缘故。 2.密度计是利用原理来测量的仪器,同一支密度计分别放置在甲、乙两种液体里均静止不动,则密度计在两种液体中所受的浮力F F乙。两种液体的密度ρ甲ρ乙。(选填“>”、“<”或“=”) 甲 第2题图第5题图 3.体积是0.01立方米的铜球浸没在酒精中,它受到的浮力是_____ _ __牛。(ρ酒精=0.8×103千克/米3) 4.一艘轮船,当它卸下1.96×104牛的货物后,船受到的浮力减小____ ___牛,船浸入水中的体积减小_____ ____米3。若这艘轮船满载时的排水量为1×104t,空载时的排水量为3500t,则它所能装载货物的最大质量为t。 5. 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是四个材料、体积、形状互不相同的物体,图中注明了它们的浮沉情况及其每个物体受到的重力G,在图中画出每个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 6.质量为24克的木块放入盛有某种液体的量筒中,液面从60 毫升上升到80毫升(木块漂浮),则木块受到的浮力为_____ _______,液体的密度为________________。 7.一个体积为V的实心铁球,分别放入足够深的水、酒精以及水银中,已知ρ水银>ρ铁>ρ水>ρ酒精,则铁球在___________中受到的浮力最大,F浮=___ ___(用题目已知量表达);在___ ___中受到的浮力最小,此时F浮=______ ____(用题目已知量表达)。 8.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当____ _ 时,物体会上浮,在上浮过程中,未露出液面前浮力____ __;露出液面后继续上浮时,浮力__ ___。(后两空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9.一圆柱形桥墩的体积是20立方米,浸入水中的体积是总体积的3/5,则桥墩受到水的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