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完整版

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完整版
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完整版

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数学在生活作用

数学中的一些美丽定理具有这样的特性:它们极易从事实中归纳出来,但证明却隐藏的极深——高斯,数学是研究现实生活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数学。——恩格斯。

现在的社会很注重文理双全,除了语文好数学也要好。对于我们学药剂的同学来说学数学是非常让人头大的事情。班里好的很好差的很差,真的是一个天一个地的差别。上课的时候很多同学都会念到“学数学有什么用,基本算数会就行了,再说了买菜的时候又不会用到三角函数,在厨房做菜又不用计数蔬菜面积,工作又不用积分求导,数学除了应付考试还能做什么”。

假设:生活中用到的数学只有算数。

喷泉它们划出的弧度和高度是如此的美丽让人惊艳,连接大陆和小岛的桥让两岸人民互相沟通交流,公园和后花园里的拱桥给风景添加诗意,弯曲的隧道让火车在山间来回穿梭。设计这些不只需要会算数,你还需要学会函数,抛物线,三角函数等。还有人在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需要用到数学而不只至会算数,如果你开了一家服装店需要计数销售额,盈利率等才在知道本月是否赚了下个月应该进什么衣服来提高盈利。还有如果开了超市还要根据银行贷款年利率等考虑是年初售出还是年末售出来提高利润减少利息。如果需要购买房子还要考虑和计数如何分期付款和首付多久能还清。还有出行的时候除了寻找景点还要计数路线还要计数如何出行可以省钱等等计数这些就要学会一元一

次方程,或一元二次方程。更不可事宜古人还用数学与对联相连?在三强韩赵魏.九章勾股弦里,上联为数学家华罗庚1953年随中国科学院出国考察途中所作.团长为钱三强,团员有大气物理学家赵九章教授等十余人,途中闲暇,为增添旅行乐趣,华罗庚便出上联“三强韩赵魏”求对。片刻,人皆摇头,无以对出。他只好自对下联“九章勾股弦”。此联全用“双联”修辞格。“三强”一指钱三强,二指战国时韩赵魏三大强国;“九章”,既指赵九章,又指我国古代数学名着《九章算术》。该书首次记载了我国数学家发现的勾股定理。全联数字相对,平仄相应,古今相连,总分结合。

数学还连接着科学,数学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培根。比如我们在熟悉不过的年,月,日。但你们知道吗?为什么二月只有28天或29天吗?实际上,人类精确的计算出地球绕太阳转一圈的时间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即1年).为了方便人们把1年定为365天,这样,每过4年就多出将近1天(5小时48分46秒×4≈24小时)来,就把这1天加在二月份里,这一年就成了闰年,有366天.因为每年按?365天来计算,每过四年就多出?23时?15分4秒,这个数字很接近一天的时间.因此,规定每四年的二月份增加一日,以补上过去少算的时间.但这样实际上每四年又要亏44分56秒,推到100年时,亏了18时43分20秒,又将近一日了,所以规定到公元整百年时不增加这一天,而到整400年时再增加这一天.多不可思议啊!让人连连感叹!

数学还连接着大自然,当我们试图把任何东西单独地挑选出来时,我们发现它与宇宙中每一件别的东西牵连着——约翰·谬尔。你有没有观察过一片叶子,对它为什么能精确地分成两半表示奇怪?你有没有注意到各种花的花瓣形成的完美星形?有没有注意到某些贝壳和松果的螺旋形生长模式?有没有注意到人的头发或红杉树的树枝、树皮的生长模式?自然界中充满着数学概念的实例。例如,圆形织网蛛的网就是一个简单而漂亮的自然创造,当对这个美丽的结构用数学方法进行分析时,出现在蛛网中的概念真是惊人——半径、弦、平行线段、三角形、全等对应角、对数螺线、悬链线和超越数。

这些难道不足以证明这个假设是不成立的吗?难道生活中只需要算数吗?很多生活中隐藏着让人不可思议的数学。等着被发现。

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41618280.html, 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 作者:刘德仁 来源:《读与写·上旬刊》2018年第02期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2-0162-01 《數学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我们在教学中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提出的问题学生的回答却是零乱的、盲目的、片面的、无意义的,这就需要我们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和意识,经历数学思考,学会分析问题、学会解决问题,并为将来的生活而服务的意识过程。所以在数学课中如何去引导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用数学理论来解决生活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1.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 有了发现,才会有解决的欲望。其实所有的数学理论知识应该大部分都来自于生活需求,而这些生活需求也必然用数学理论知识去解决。而生活正是产生数学问题的源头。在学习中生活,也要在生活中更好的学习。很多学生总会有一种思维定势,哦,在课中我要动脑子了,学习了。而在平常,这种意识就荡然无存。其实,生活才是我们最好的学习环境。我们在学校的时间是有限的,老师的引导时间更是有限。所以引导学生如何在生活中去捕捉数学问题,是我们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因为这个能力并不是与身俱来的,而是要借助数学课堂教学,借助老师的平时培养才行的。我们所做的一切事情,在生活中都可以反映出来,因此善于利用环境去观察生活,无时无刻不在学习、分析中提升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生活,我们有很多疑问,这是自然的,关键是我们与我们的学生愿不愿意去思考、去分析?知不知道要问几个为什么?作为老师一定要常常引导自己的学生观察生活上出现的一些现象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有了发现才会产生积极思考的欲望,有了这些发现,那我们的学生就会想尽一切办法追根究底,探求答案,最终不论学生们有没有把答案找到,他们都将经历一个积极思考的过程,也会有意无意的把自己引入到探求者的行列中来,而不是一个"唯师是从、唯书是从"的被动者。比如:在学习"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平行四边形的可变性"时,通过观察老师创设的情景学生就会提出这样的问题:(1)为什么建筑中用到的三角形装饰特别多?(2)为什么电动门要设计成平行四边形?从而认识到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平行四边形的易变性,用这个规律,我们可以解决很多的生活小问题。在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由于老师不间断的引导与培养,在没有问题的生活中,学生们也会习惯性地寻找问题,分析问题,更不用说给学生现成数学问题了。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挖掘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也就成了一种习惯,同时学生分析数学问题的能力也就自然得到提高。 2.通过"直观→抽象"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出现的数学问题

有趣的数学问题

篇七:迷惑人的数学题 昨天,我翻开了《三年级数学提高班试题》,看到了一个题目:平平一家三口人,爸爸比妈妈大3岁,今年全家三口年龄和是71岁,八年前全家年龄和是49岁。今年平平多少岁?爸爸、妈妈分别是多少岁? 我一看,想:哇,这太简单了!于是就3×8=24(年)71-24=……唉,不对劲儿!我左思右想,可还是不明白。爸爸看看这题,说:“我以前也碰过这种题。71-24=47而不是49我知道,说明了平平8年前还没有出生!这样想多好!” 我听了爸爸的提示,拿起笔便兴奋地做了起来:那么平平今年是6岁,爸爸的年龄是(71-6+3)÷2=34(岁)妈妈的年龄:34-3=3(岁)。 我验算了一下,哇,没错,果然是对的。 我想:这些类似的数学题很容易迷惑人,所以我们一定要记住它,以防被“骗”。 篇八:24点游戏 星期天,我和扬文一起玩了24点游戏。游戏规则很简单:每人分别抽四张牌,然后用“+、-、×、÷”这几种计算方法最后得数一定要得24,就行了。 游戏开始了,我们各抽了四张牌。唉!我的牌怎么这么糟呀!你看,四张都是A。这时,只听扬文说:“我可以了,你看,5+5=10,10×2=20,20+4=24。”第一轮,我输了。但我并没有灰心丧气,因为后面还有机会,我一定要把握机会,好好赢一把。我又抽了四张牌“6、5、8、3”。我激动得马上脱口而出:“6-5=1,8×3=24,24÷1=24。现在是1比1平了。” 扬文说:“有什么的,我一定会在下一回合胜过你的。”第三回合到了,我又抽了四张牌“10、9、6、10”。我一看傻眼了。突然,只听扬文大声地喊道:“6×4=24,24+1-1=24。2 比1我赢了。”我看着他那得意的样子,无计可施。 虽然这次游戏我输了,但是我觉得24点真有趣,同时也感到数学真的很奇妙。我今后一定要努力学习数学,灵活运用“+、-、×、÷”的混合运算,在下一次的24点游戏中,一定要用得得心应手,当个高手。 篇九:有趣的数学游戏 昨天,我看了《四年级提高班》上的巧猜年龄与口袋中的钱,它马上把我吸引过去。 上面说了,把你的年龄乘以2,加上5,所得的数乘以50,加上口袋的钱数(不超过十元,要以角为单位),再减去一年(平年)的天数,加长115就可以了。 我看了这个题目,有点儿不相信,于是我就试一试,我的年龄:9岁,口袋里的钱5元5角。我先把9×2=18,18+5=23,23×50=1150,1150+55=1205,1205-365=840,840+115=955。 这样,我把955拆分两段是9和55,9是我的年龄,55是我口袋里的钱。 怎么样?这个数学游戏也挺好玩吧!请你也来试一试,看看是不是对的。

数学中的测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研究课题名称:数学中的测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一、课题意义、背景及介绍: 1、背景说明: 生活中,有很多高度或宽度都不容易直接测量的物体,比如楼房、树的高度;池塘、楼房的宽度,直接测量相对比较麻烦,如果运用数学和物理知识,间接测量的话,所花的人力物力都小的多。 2、课题的意义: 通过本次实践活动,让学生知道生活中测量的意义和重要性,了解测绘的基本知识,通过亲身参与探究活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收集信息、分析处理信息、利用信息、与人沟通的能力,以及互相合作学习,利用现代科技我角度学习的能力,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通过亲身实验,较为全面地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测量方法,通过与自然的亲密接触,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怀,增强环保意识,通过实践,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课题介绍: 本课题主要是让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体会抽象的数学可以运用于具体的生活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研究性学习的目的与方法: 目的:为了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丰富课余生活,促进新课程改标。 方法:实际测量,通过计算得出结论。 三、研究内容:测量河塘宽度。

四、资源准备:皮尺、标杆、量角器、记录笔、纸、计算器 五、具体实例: 测河塘宽度的方法集合 整理初中到高中所学知识,共整理出以下测河塘宽度的方法: (一)如图,在A处测出∠BAE=90°,并在射线上的适当位置取点 AB=2 2AC BC (二)如图,利用中位线,即在池塘外取一点 C,量出AC、BC的长度,取 AC、BC的中点E、F,量出EF的长度,则AB=2EF。 (三)如图,利用相似,即取池塘外一点C,连接AC、BC并延长至 F、E,作 AC CF= BC EC,则AB=EF· EC BC。 A A

生活中有趣的6个数学小故事教案资料

生活中有趣的6个数 学小故事

生活中有趣的6个数学小故事 你觉得自己很聪明,但是数学经常会让你感觉自己笨得不行。很多人不喜欢数学,事实上,数学本身非常有趣,它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每个人都能从中获得享受。请跟随我们的脚步,来探寻有趣的数学吧! 身体计算器 我们的身体真得很奇妙,手是一个常见的计算器。最常见的手的计算是9的倍数计算。计算9的倍数时,将手放在膝盖上,如下图所示,从左到右给你的手指编号。现在选择你想计算的9的倍数,假设这个乘式是7×9。只要弯曲标有数字7的手指,然后数左边剩下的手指数是6,右边剩下的手指数是3,将它们放在一起,得出7×9的答案是63。 多少只袜子才能配成一对 关于多少只袜子能配成对的问题,答案并非两只。为什么会这样呢?那是因为在冬季黑蒙蒙的早上,如果从装着黑色和蓝色袜子的抽屉里拿出两只,它们或许始终都无法配成一对。虽然不是太幸运,但是如果从抽屉里拿出3只袜子,肯定有一双颜色是一样的。不管成对的那双袜子是黑色还是蓝色,最终都会有一双颜色一样的。如此说来,只要借助一只额外的袜子,数学规则就能战胜墨菲法则。通过上述情况可以得出,“多少只袜子能配成一对”的答案是3只。

当然只有当袜子是两种颜色时,这种情况才成立。如果抽屉里有3种颜色的袜子,例如蓝色、黑色和白色袜子,你要想拿出一双颜色一样的,至少必须取出4只袜子。如果抽屉里有10种不同颜色的袜子,你就必须拿出11只。根据上述情况总结出来的数学规则是:如果你有N种类型的袜子,你必须取出 N+1只,才能确保有一双完全一样的。 燃绳计时 一根绳子,从一端开始燃烧,烧完需要1小时。现在要在不看表的情况下,仅借助这根绳子和一盒火柴测量出半小时的时间。你可能认为这很容易,只要在绳子中间做个标记,然后测量出这根绳子燃烧完一半所用的时间就行了。然而不幸的是,这根绳子并不均匀,有些地方比较粗,有些地方却很细,因此这根绳子不同地方的燃烧率不同。也许其中一半绳子燃烧完仅需5分钟,而另一半燃烧完却需要55分钟。面对这种情况,似乎想利用上面的绳子准确测出30分钟时间根本不可能,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因此大家可以利用一种创新方法解决上述问题,这种方法是同时从绳子两头点火。绳子燃烧完所用的时间一定是30分钟。 火车相向而行问题 两辆火车沿相同轨道相向而行,每辆火车的时速都是50英里。两车相距100英里时,一只苍蝇以每小时60英里的速度从火车A开始向火车B方向飞行。它与火车B相遇后,马上掉头向火车A飞行,如此反复,直到两辆火车相撞在一起,把这只苍蝇压得粉碎。苍蝇在被压碎前一共飞行了多远? 我们知道两车相距100英里,每辆车的时速都是50英里。这说明每辆车行驶50英里,即一小时后两车相撞。在火车出发到相撞的这一段时间,苍蝇一直以每小时60英里的速度飞行,因此在两车相撞时,苍蝇飞行了60英里。不管苍蝇是沿直线飞行,还是沿”z”型线路飞行,或者在空中翻滚着飞行,其结果都一样。 掷硬币并非最公平 抛硬币是做决定时普遍使用的一种方法。人们认为这种方法对当事人双方都很公平。因为他们认为钱币落下后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概率都一样,都是50%。但是有趣的是,这种非常受欢迎的想法并不正确。

经典有趣的数学家故事

经典有趣的数学家故事 高斯的故事: 关于高斯的故事,最广为流传的是“5050”。老师本来想用一道难题,让全班的同学安 静一节课的时间,却没有想到小高斯只用了一两分钟就说出了答案。他把1、2、3……分别和100、99、98结对子相加,就得到50个101,最后轻易就算出从1加到100的和是5050。 毕达哥拉斯的故事: 毕达哥拉斯出生在爱琴海中的萨摩斯岛今希腊东部小岛的贵族家庭,自幼聪明好学, 曾在名师门下学习几何学、自然科学和哲学。因为向往东方的智慧,经过万水千山,游历 了当时世界上两个文化水准极高的文明古国——巴比伦和印度,以及埃及有争议,吸收了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和印度文明公元前480年的文化。 他最早悟出万事万物背后都有数的法则在起作用;认为无论是解说外在物质世界,还 是描写内在精神世界,都不能没有数学。他在数论和几何方面都有杰出贡献,尤其以最早 发现“勾股定理”西方称“毕达哥拉斯定理”著称于世。 陈景润 陈景润是我国有名的数学家。他不爱逛公园,不爱遛马路,就爱学习。他学习起来, 常常忘记了吃饭睡觉。有一天,陈景润在吃中饭的时候,摸摸脑袋发现头发太长了,应 该快去理一理,要不,人家看见了,还当他是个大姑娘呢。于是,他放下饭碗,就跑到理 发店去了。 理发店里人很多,大家挨着次序理发。陈景润拿得牌子是三十八号。他想:轮到我还 早着哩,时间是多么宝贵啊,我可不能白白浪费掉。他赶忙走出理发店,找了个安静的地 方坐下来,然后从口袋里掏出个小本子,背起外文生字来。他背了一会,忽然想起上午读 外文的时候,有个地方没看懂。不懂的东西,一定要把他弄懂,这是陈景润的脾气。他看表,才十二点半。他想:先到图书馆去查一查,再回来理发还来得及,站起来就走了。谁 知道,他走了不多久,就轮到他理发了。理发员大声地叫:“三十八号!谁是三十八号?快 来理发!”你想想,陈景润正在图书馆里看书,他能听见理发员喊三十八号吗? 华罗庚 华罗庚初中毕业后,因家境贫寒,无力进入高中学习,只好到黄炎培在上海创办的中 华职业学校学习会计。那时罗庚站在柜台前,顾客来了就帮助父亲做生意,打算盘、记账,顾客一走就又埋头看书演算起数学题来。有时入了迷,竟忘了接待顾客,甚至把算题结果 当作顾客应付的货款,使顾客吓一跳。因为经常发生类似的莫名其妙的事情,时间久了, 街坊邻居都传为笑谈,大家给他起了个绰号,叫“罗呆子”。

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好习惯

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好习惯 数学来源于生活。本着“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并把数学应用于生活”的思想,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充分参与的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会从生活实际出发,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实物开始,在具体、形象中感知数学、学习数学、发现数学和实践数学的兴趣。如:我在教学《观察物体》中“镜面对称”的内容时,先让同学都去照一下镜子,然后在小组立交流:人在镜子里的特点,镜子内外人的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有没有变化,学生通过活动和交流能总结出:照镜子时内外的人上下、前后不会发生改变,而左右位置发生对换。 四、培养学生整理知识、构建知识结构的好习惯。 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整理、内化的知识,进而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个性化知识结构的思维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整理知识,构建合理的、有利于后继发展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学会一些学习数学的思想方法,为创新提供一定基础。如:我在教完“5的口诀”时,给学生出了很有兴趣的一道题,我问:你知道罗老师今年几岁吗?猜出来有奖品哟!学生们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然后出示一幅有规律排列的糖果图,横排7颗,有5排我接着说:“罗老师的年龄数隐藏在这幅糖果图里,看谁能很快数出一共有多少颗糖果的办法。”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说:我把7看成6,就有5个6,再加上5就是35;有的说:我先看成5个5,再加2个5-------。就这样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得到进一步整理与内化。 虽然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非一朝一夕之事,但由于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活跃,接受新鲜事物快,因此,只要教师引导得法,训练效果好,就可以使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的速度加快,并使良好的学习在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中扎根、结果。

浅谈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摘要 数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其形成发展的过程就是为解决生活中面临的问题而逐步发展完善的过程。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体现着数学的奥妙,数学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数学的精髓不在于知识本身,而在于数学知识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数学源于现实,用于现实。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本文首先概述了数学的三大特点。其次,应用数学最优化、不等式、函数(一元一次函数,三角函数,二次函数)、统计、概率5大知识点,通过分析,列举生活中的实例,逐一讨论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具体的完美应用。 关键词:数学,生活,应用

目录 一、引言 (1) 二、数学的特点 (1) (一)高度的抽象性 (1) (二)严谨的逻辑性 (1) (三)广泛的应用性 (1) 三、探讨数学最优化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一)什么是数学最优化问题 (2) (二)应用图解法来进行解题 (2) 四、不等式的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 五、函数的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4) (一)一元一次函数的应用 (4) (二)三角函数的应用 (6) (三)二次函数的应用 (7) 六、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8) 七、概率在生活中的应用 (11) 八、结束语 (14) 参考文献 (15)

一、引言 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体现了数学问题生活化。陶行知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众所周知,一直以来,数学知识即源于生活而又最终服务于生活。如果学习数学只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进行数学考试,成为名副其实的应试教育。这样的数学欠缺了鲜活有趣的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使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脱离了关系,继而也失去了学习数学的重要意义,学生也会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我们应该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能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数学思维、数学方法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从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数学的意义与价值。 进入21世纪后,更加突出了数学作为一种实用的技术或工具这一特点,广泛应用于处理人类生活及社会活动中的各种实际问题。随着数学的发展和人类文化的进步,数学的应用逐渐扩展和深入到更一般的技术和人文领域。 二、数学的特点 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产物,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数学与人类文明,与人类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数学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中,一直在文化层面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数学科学的发展,数学的三大特点表现的更为突出。 (一)高度的抽象性 任何学科都具有抽象性,只是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较,抽象程度更高。数学的抽象性只保留了量的关系而舍弃一切质的特点;只保留了一定的形式、结构,而舍弃内容。这样,就得到纯粹状态下的以抽象形式出现的量与量的关系,成为一种思想材料的符号化、形式化抽象,这是一种极度抽象。 (二)严谨的逻辑性 数学要求逻辑上无懈可击,结论要精确,一般称之为数学具有严谨的逻辑性。虽然在探索数学真理的过程中合情推理起着重要作用,然而数学真理的确认使用的是逻辑演绎的方法,这是由数学研究的对象和数学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 (三)广泛的应用性

有趣的数学家故事

有趣的数学家故事 有一次,他跟邻居家的孩子一起出城去玩,他们走着走着;忽然看见路旁有座荒坟,坟旁有许多石人、石马。这立刻引起了华罗庚的好奇心,他非常想去看个究竟。于是他就对邻居家的孩子说: “那边可能有好玩的,我们过去看看好吗?” 邻居家的孩子回答道:“好吧,但只能呆一会儿,我有点害怕。” 胆大的华罗庚笑着说:“不用怕,世间是没有鬼的。”说完,他首先向荒坟跑去。 两个孩子来到坟前,仔细端详着那些石人、石马,用手摸摸这儿,摸摸那儿,觉得非常有趣。爱动脑筋的华罗庚突然问邻居家的孩子:“这些石人、石马各有多重?” 邻居家的孩子迷惑地望着他说:"我怎么能知道呢?你怎么会问出这样的傻问题,难怪人家都叫你‘罗呆子’。” 华罗庚很不甘心地说道:“能否想出一种办法来计算一下呢?” 邻居家的孩子听到这话大笑起来,说道:“等你将来当了数学家再考虑这个问题吧!不过你要是能当上数学家,恐怕就要日出西山了。” 华罗庚不顾邻家孩子的嘲笑,坚定地说:“以后我一定能想出办法来的。” 当然,计算出这些石人、石马的重量,对于后来果真成为数学家的华罗庚来讲,根本不在话下。 金坛县城东青龙山上有座庙,每年都要在那里举行庙会。少年华罗庚是个喜爱凑热闹的人,凡是有热闹的地方都少不了他。有一年华罗庚也同大人们一起赶庙会,一个热闹场面吸引了他,只见一匹高头大马从青龙山向城里走来,马上坐着头插羽毛、身穿花袍的“菩萨”。每到之处,路上的老百姓纳头便拜,非常虔诚。拜后,他们向“菩萨”身前的小罐里投入钱,就可以问神问卦,求医求子了。 华罗庚感到好笑,他自己却不跪不拜“菩萨”。站在旁边的大人见后很生气,训斥道: “孩子,你为什么不拜,这菩萨可灵了。” “菩萨真有那么灵吗?”华罗庚问道。 一个人说道:“那当然,看你小小年纪千万不要冒犯了神灵,否则,你就会倒楣的。” “菩萨真的万能吗?”这个问题在华罗庚心中盘旋着。他不相信一尊泥菩萨真能救苦救难。庙会散了,看热闹的老百姓都回家了。而华罗庚却远远地跟踪着“菩萨”。看到“菩萨”进了青龙山庙里,小华罗庚急忙跑过去,趴在门缝向里面看。只见“菩萨”能动了,他从马上下来,脱去身上的花衣服,又顺手抹去脸上的妆束。门外的华庚惊呆了,原来百姓们顶礼膜拜的“菩萨”竟是一村民装扮的。 华罗庚终于解开了心中的疑团,他将“菩萨”骗人的事告诉了村子里的每个人,人们终于恍然大悟了。从此,人们都对这个孩子刮目相看,再也无人喊他“罗呆子”了。正是华罗庚这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 陈景润 陈景润一个家喻户晓的数学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创立了著名的“陈氏定理”,所以有许多人亲切地称他为“数学王子”。但有谁会想到,他的成就源于一个故事。1937年,勤奋的陈景润考上了福州英华书院,此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清华大学航空工程系主任留英博士沈元教授回福建奔丧,不想因战事被滞留家乡。几所大学得知消息,都想邀请沈教授前进去讲学,他谢绝了邀请。由于他是英华的校友,为了报达母校,他来到了这所中学为同学们讲授数学课。

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数学是一门很有用的学科。自从人类出现在地球上那天起,人们便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同时对数学有了逐渐深刻的了解。早在远古时代,就有原始人“涉猎计数”与“结绳记事”等种种传说。可见,“在早期一些古代文明社会中已产生了数学的开端和萌芽”(引自《古今数学思想》第一册P1——作者注)。“在BC3000年左右巴比伦和埃及数学出现以前,人类在数学上没有取得更多的进展”,而“在BC600—BC300年间古希腊学者登场后”,数学便开始“作为一名有组织的、独立的和理性的学科”(引自《古今数学思想》第一册P1——作者注)登上了人类发展史的大舞台。 如今,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在工农业生产和人们日常生活中有极其广泛的应用。譬如,人们购物后须记账,以便年终统计查询;去银行办理储蓄业务;查收各住户水电费用等,这些便利用了算术及统计学知识。此外,社区和机关大院门口的“推拉式自动伸缩门”;运动场跑道直道与弯道的平滑连接;底部不能靠近的建筑物高度的计算;隧道双向作业起点的确定;折扇的设计以及黄金分割等,则是平面几何中直线图形的性质及解Rt三角形有关知识的应用。由于这些内容所涉及的高中数学知识不是很多,在此就不赘述了。 由此可见,古往今来,人类社会都是在不断了解和探究数学的过程中得到发展进步的。数学对推动人类文明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下面,我就紧扣高中数学学习的实际,从函数、不等式、数列、立体几何和解析几何等五方面,简明扼要地谈一下数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第一部分函数的应用 我们所学过的函数有:一元一次函数、一元二次函数、分式函数、无理函数、幂、指、对数函数及分段函数等八种。这些函数从不同角度反映了自然界中变量与变量间的依存关系,因此代数中的函数知识是与生产实践及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这里重点讲前两类函数的应用。 一元一次函数的应用 一元一次函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当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从事买卖特别是消费活动时,若其中涉及到变量的线性依存关系,则可利用一元一次函数解决问题。 例如,当我们购物、租用车辆、入住旅馆时,经营者为达到宣传、促销或其他目的,往往会为我们提供两种或多种付款方案或优惠办法。这时我们应三思而后行,深入发掘自己头脑中的数学知识,做出明智的选择。俗话说:“从南京到北京,买的没有卖的精。”我们切不可盲从,以免上了商家设下的小圈套,吃了眼前亏。 下面,我就为大家讲述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 随着优惠形式的多样化,“可选择性优惠”逐渐被越来越多的经营者采用。一次,我去“物美”超市购物,一块醒目的牌子吸引了我,上面说购买茶壶、茶杯可以优惠,这似乎很少见。更奇怪的是,居然有两种优惠方法:(1)卖一送一(即买一只茶壶送一只茶杯);(2)打九折(即按购买总价的90% 付款)。其下还有前提条件是:购买茶壶3只以上(茶壶20元/个,茶杯5元/个)。由此,我不禁想到:这两种优惠办法有区别吗?到底哪种更便宜呢?我便很自然的联想到了函数关系式,决心应用所学的函数知识,运用解析法将此问题解决。我在纸上写道: 设某顾客买茶杯x只,付款y元,(x>3且x∈N),则 用第一种方法付款y1=4×20+(x-4)×5=5x+60;

数学题目-逻辑题-有趣的数学逻辑题-

1、S先生、P先生、Q先生他们知道桌子的抽屉里有16张扑克牌:红桃A、Q、4,黑桃J、8、4、 2、7、3,草花K、Q、5、4、6,方块A、5。约翰教授从这16张牌中挑出一张牌来,并把这张牌的点数告诉P先生,把这张牌的花色告诉Q先生。这时,约翰教授问P先生和Q先生:你们能从已知的点数或花色中推知这张牌是什么牌吗于是,S先生听到如下的对话: P先生:我不知道这张牌。 Q先生:我知道你不知道这张牌。 P先生:现在我知道这张牌了。 Q先生:我也知道了。 听罢以上的对话,S先生想了一想之后,就正确地推出这张牌是什么牌。请问:这张牌是什么牌 2、有A、B、C、D、E、F和G等七位国务议员能参加Ⅰ号、Ⅱ号、Ⅲ号议案的表决。按照议会规定,有四位或者四位以上议员投赞成票时,一项议案才可以通过。并且每个议员都不可弃权,必须对所有议案作出表决。已知: (1)A反对这三项议案 (2)其他每位议员至少赞成一项议案,也至少反对一项议案 (3)B反对Ⅰ号议案 (4)G反对Ⅱ号和Ⅲ号议案 (5)D和C持同样态度 (6)F和G持同样态度 问题: (1)赞成Ⅰ号议案的议员是哪一位 A.B B.C C.D D.E E.G (2)Ⅱ号议案能得到的最高票数是: A.2 B.3 C.4 D.5 E.6 (3)下面的断定中,哪一个是错的: A.B和C同意同一议案; B.B和G同意同一议案; C.B一票赞成,两票反对; D.C两票赞成,一票反对; E.F一票赞成,两票反对。 (4)如果三个议案中某一个议案被通过,下列哪一位议员肯定投赞成呢: A.B B.C C.E D.F E.G (5)如果E的表决跟G一样,那么,我们可以确定: A.Ⅰ号议案将被通过; B.Ⅰ号议案将被否决; C.Ⅱ号议案将被通过; D.Ⅱ号议案将被否决; E.Ⅲ号议案将被通过。 (6)如果C赞成Ⅱ号和Ⅲ号议案,那么,我们可以确定: A.Ⅰ号议案将被通过; B.Ⅰ号议案将被否决; C.Ⅱ号议案将被通过; D.Ⅱ号议案将被否决; E.Ⅲ号议案将被通过。 3、假设有一个池塘,里面有无穷多的水。现有2个空水壶,容积分别为5升和6升。问题是如何只用这2个水壶从池塘里取得3升的水。请写出过程

有趣的数学问题.

有趣的数学问题 【例1】豹子和狮子进行100米往返比赛。豹子一步3米,狮一步2米,但豹子跑2步的时间狮子可以跑3步。谁获胜? 分析与解答:豹子两步跑3×2=6米,相同时间里狮子跑2×3=6米,两者的速度一样。但由于100米正好是2米的50倍,也就是狮子100米正好跑50步,而豹子100米要跑100÷3=33步 (1) 米,也就余下的1米也得跑一步,这样就浪费了时间。因此,狮子获胜。 【例2】有一口9米深的井,蜗牛和乌龟同时从进底向上爬。因为井壁滑,乌龟白天向上爬3米,晚上向下滑1米;而蜗牛白天向上爬2米,晚上向下滑1米。问:当乌龟爬到井口时,蜗牛距井口多少米? 分析与解答:乌龟每天白天爬3米,晚上向下滑1米,也就是每天向上爬2米。但最后一天向上爬的高度是3米,因此,乌龟爬到井口需要(9-3)÷(3-1)+1=4天。 而蜗牛每天只上升2-1=1米,因为乌龟是第4天白天爬上井口的,所发,蜗牛第4天不应该考虑“晚上下滑1米”,那时,蜗牛距井口9-(4+1)=4米。 【例3】甲、乙两人进行3000米长跑,甲离终点还有500米时,乙距终点还有600米。照这样跑下去,当甲到达终点时,乙距终点还有多少米? 分析与解答:根据题意可知,甲跑3000-500=2500米,乙只能跑3000-600=2400米,即甲跑25米,乙跑24米。因为500米中含有20个25米,即甲再跑20个25米就可到达终点,同时乙只能跑20个24米,所以乙离终点还有600-24×20=120米。 【试一试】 1、一只蜗牛从9米深的井底向上爬,白天向上爬5米,晚上又退下4米。这只蜗牛几天几夜才能爬到井口? 2、甲走2步的距离乙要走5步,甲走3步的时间乙可以走8步。他们谁走得快? 3、B处的兔子和A处的狗相距56米,狗跑3次的时间与兔子跳4次的时间相同。兔子跳出112米的C处被狗追上。兔子一跳前进多少米? 4、甲、乙、丙三人进行60米赛跑,当甲到达终点时,比乙领先10米,比丙领先20米。如果按原速前进,当乙到达终点时,将比丙领先多少米? 你能判断正方体对面的数字吗 【例4】一个正方体6个面上分别写着1、2、3、4、5、6。根据下图摆放的三种情况,判断每个数字对面上的数字是几。 分析:如果直接思考哪个数字的对面是几,有一定的困难。我们可以这样想:这个数字的对面不会是几。

世界四大数学家的故事

世界四大数学家的故事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世界四大数学家的故事 八岁的高斯发现了数学定理 德国高斯(1777~1855) 是当代最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在物理的电磁学方面也有一些贡献,现在电磁学的一个单位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数学家们称呼他为“数学王子”。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幼年时,他在数学方面就显示出了非凡的才华。3岁能纠正父亲计算中的错误。 他八岁时进入乡村小学读书。教数学的老师是一个从城里来的人,觉得在一个穷乡僻壤教几个小猢狲读书,真是大材小用。而他又有些偏见:穷人的孩子天生都是笨蛋,教这些蠢笨的孩子念书不必认真,如果有机会还应该处罚他们,使自己在这枯燥的生活里添一些乐趣。 这一天正是数学教师情绪低落的一天。同学们看到老师那抑郁的脸孔,心里畏缩起来,知道老师又会在今天捉这些学生处罚了。“你们今天替我算从1加2加3一直到100的和。谁算不出来就罚他不能回家吃午饭。”老师讲了这句话后就一言不发地拿起一本小说坐在椅子上看去了。教室里的小朋友们拿起石板开始计算:“1加2等于3,3加3等于6,6加4等于10……”一些小朋友加到一个数后就擦掉石板上的结果,再加下去,数越来越大,很不好算。有些孩子的小脸孔涨红了,有些手心、额上渗出了汗来。还不到半个小时,小高斯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前

去。“老师,答案是不是这样?”老师头也不抬,挥着那肥厚的手,说:“去,回去再算!错了。”他想不可能这么快就会有答案了。 可是高斯却站着不动,把石板伸向老师面前:“老师!我想这个答案是对的。”数学老师本来想怒吼起来,可是一看石板上整整齐齐写了这样的数:5050,他惊奇起来,因为他自己曾经算过,得到的数也是5050,这个8岁的小鬼怎么这样快就得到了这个数值呢?高斯解释他发现的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古时希腊人和中国人用来计算级数1+2+3+…+n的方法。高斯的发现使老师觉得羞愧,觉得自己以前目空一切和轻视穷人家的孩子的观点是不对的。他以后也认真教起书来,并且还常从城里买些数学书自己进修并借给高斯看。在他的鼓励下,高斯以后便在数学上作了一些重要的研究了。 小欧拉智改羊圈 欧拉,瑞士人,是世界数学史上与高斯、阿基米德、牛顿齐名的四大着名数学家之一,被誉为“数学界的莎士比亚”,在数论、几何学、天文数学、微积分等好几个数学的分支领域中都取得了出色的成就。不过,这个大数学家在孩提时代却一点也不讨老师的喜欢,他是一个被学校除了名的小学生。事情是因为星星而引起的。当时,小欧拉在一个教会学校里读书。有一次,他向老师提问,天上有多少颗星星。老师是个神学的信徒,他不知道天上究竟有多少颗星,圣经上也没有回答过。其实,天上的星星数不清,是无限的。我们的肉眼可见的星星也有几千颗。这个老师不懂装懂,回答欧拉说:"天有有多少颗星星,这无关紧要,只要

在生活中发现数学、提出问题

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学会提问 一节数学课的教学体会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由于在近一周时间的教学中,发现学生普遍缺少从生活中提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所以在设计第一课时的教学时,便有意加强这方面的针对性训练,大胆改进了教学设计方案。 组织教学时,首先给学生出示了一幅大信息量的图画,即教材第9页的大插图,鼓励学生认真看图,发现信息,提出问题。对于这种漫无目的的教学,绝大部分同学不适应,不知教师说的意思,没有快速进入状态。发现这种情况后,我及时实施课堂调控和干预,在黑板左半部分写下了一行字:“五年级有个班、班有人、班有人”,很快,孩子们开始发言了,答案呈现出来,孩子们脸上露出了笑容。随后,让孩子们继续发现数学信息,六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一年级、二年级各班的人数也整体地列了出来。 第一个环节成功了,我用“在发现这些信息的基础上,谁能提出你想知道的数学问题呢?”一句话又把大家推到了第二个环节,预想中的小问题也就出来了:“五年级一共多少人?”、“六年级一共多少人?”、“三年级一共多少人?”…… 与此同时,预想之外的问题也出来了:“五(2)班比五(1)班多多少人?”、“六(2)班比六(1)班多多少人?”……

既然出现了,就得正视,就得调整教学。于是,我抓住这个关键,跟同学们一起探讨“多多少?”的叙述,形成基本的观点和共识:多一些的在前,少一些的在后。然后,再次激疑,让孩子们换说法“少多少?”,孩子们经过尝试后,大都能够正确叙述了。 这个时候,及时收拢同学们的思路,开始解决问题。把黑板上排列有序的数据再次重申,让学生尝试口算,说思路。巡视中发现,跟预料不一样的是,同学们由于受学过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竖式计算方法的影响,口算的时候,都习惯于“十位加十位、个位加个位”。而且,绝大部分知道“满十进一”,错误比例不大。对这种算法,不用过多讲解,老师的作用就是提醒大家注意“满十进一”。在此基础上,鼓励大家思考别的思路,简要点拨“先加整十再加零头”。部分同学可以学会,还有部分同学不太熟练。 学生有了思路,能够进行简单口算,还没有完成既定教学任务。随后,便从规范书写的解读进行指导和训练。老师示范:“41+42=83(人)答:五年级一共有83人。”,学生练习(第10页“做一做”),达成效果也比较好。至此,本课时教学任务基本完成。时间略有结余,安排学生阅读教材,再次巩固所学新知。 鉴于时间原因,找出的问题不予全部解决(“多多少?”和“少多少?”),鼓励学生自主尝试。激发持久兴趣,给后续学习留下悬念。 总体上看,本节课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尊重学生的认知习惯,能够达成教学目标。让学生从多组数据中发现数学信息,整理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的教学意图达成,学生能力得到培养。示范和

小学数学论文-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用版

小学数学论文-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用版 陶行知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正所谓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为学生营造一个可以体验的环境,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把“数学世界”融入到“生活世界”里,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一、从生活导入,感受数学的存在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学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入手,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能感受到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有趣的数学问题,这样,他们就会自觉探索,兴致勃勃地进入新课的学习之中。 例如,在学习“平均分”一课时,我说:“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学生们听到这个都热情高涨,跃跃欲试。接下来我让各小组动手操作,并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发现了什么?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得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从而得出:像这样每份同样多叫做平均分。(板书课题)这样让学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发现平均分,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与自己的生活密切相关,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学起来就更加亲切,印象深刻了。 二、创设课堂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美国教育家布朗认为:“讲授不应是试图将抽象的数学概念、方法与一开始的意义环境相分离,学习的环境应放在真实问题的背景中,使它对学生有意义。”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景,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好办法。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结合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充满趣味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发现欲望和好奇心。 1.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发现欲望。例如,在课堂上运用实物、挂图、多媒体等来学习“圆的认识”这节课时,可以出示四幅挂图,上面分别画

有趣的数学家故事

有趣的数学家故事 蒲丰试验 一天,法国数学家蒲丰请许多朋友到家里,做了一次试验.蒲丰在桌子上铺好一张大白纸,白纸上画满了等距离的平行线,他又拿出很多等长的小针,小针的长度都是平行线的一半.蒲丰说:“请大家把这些小针往这张白纸上随便仍吧!”客人们按他说的做了。 蒲丰的统计结果是:大家共掷2212次,其中小针与纸上平行线相交704次, 2210÷704≈3.142。蒲丰说:“这个数是π的近似值。每次都会得到圆周率的近似值,而且投掷的次数越多,求出的圆周率近似值越精确。”这就是著名的“蒲丰试验”。 数学魔术家 1981年的一个夏日,在印度举行了一场心算比赛。表演者是印度的一位37岁的妇女,她的名字叫沙贡塔娜。当天,她要以惊人的心算能力,与一台先进的电子计算机展开竞赛。工作人员写出一个201位的大数,让求这个数的23次方根。运算结果,沙贡塔娜只用了50秒钟就向观众报出了正确的答案。而计算机为了得出同样的答数,必须输入两万条指令,再进行计算,花费的时间比沙贡塔娜要多得多。 这一奇闻,在国际上引起了轰动,沙贡塔娜被称为“数学魔术家”。 工作到最后一天的华罗庚 华罗庚出生于江苏省,从小喜欢数学,而且非常聪明。1930年,19岁的华罗庚到清华大学读书。华罗庚在清华四年中,在熊庆来教授的指导下,刻苦学习,一连发表了十几篇论文,后来又被派到英国留学,获得博士学位。他对数论有很深的研究,得出了著名的华氏定理。他特别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走遍了20多个省、市、自治区,动员群众把优选法用于农业生产。 记者在一次采访时问他:“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他不加思索地回答:“工作到最后一天。”他的确为科学辛劳工作的最后一天,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21世纪七大数学难题 美国的克雷数学研究所于2000年5月24日在巴黎宣布了众多数学家评选的结果:对七个“千禧年数学难题”的每一个悬赏一百万美元。 “千年大奖问题”公布以来,在世界数学界产生了强烈反响。这些问题都是关于数学基本理论的,但这些问题的解决将对数学理论的发展和应用的深化产生巨大推动。认识和研究“千年大奖问题”已成为世界数学界的热点。不少国家的数学家正在组织联合攻关。可以预期,“千年大奖问题”将会改变新世纪数学发展的历史进程。

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数学在生活作用 数学中的一些美丽定理具有这样的特性:它们极易从事实中归纳出来,但 证明却隐藏的极深——高斯,数学是研究现实生活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数学。——恩格斯。 现在的社会很注重文理双全,除了语文好数学也要好。对于我们学药剂的 同学来说学数学是非常让人头大的事情。班里好的很好差的很差,真的是一个天一 个地的差别。上课的时候很多同学都会念到“学数学有什么用,基本算数会就行了,再说了买菜的时候又不会用到三角函数,在厨房做菜又不用计数蔬菜面积,工作又 不用积分求导,数学除了应付考试还能做什么”。 假设:生活中用到的数学只有算数。 喷泉它们划出的弧度和高度是如此的美丽让人惊艳,连接大陆和小岛的桥 让两岸人民互相沟通交流,公园和后花园里的拱桥给风景添加诗意,弯曲的隧道让 火车在山间来回穿梭。设计这些不只需要会算数,你还需要学会函数,抛物线,三 角函数等。还有人在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需要用到数学而不只至会算数, 如果你开了一家服装店需要计数销售额,盈利率等才在知道本月是否赚了下个月应 该进什么衣服来提高盈利。还有如果开了超市还要根据银行贷款年利率等考虑是年 初售出还是年末售出来提高利润减少利息。如果需要购买房子还要考虑和计数如何 分期付款和首付多久能还清。还有出行的时候除了寻找景点还要计数路线还要计数 如何出行可以省钱等等计数这些就要学会一元一次方程,或一元二次方程。更不可 事宜古人还用数学与对联相连?在三强韩赵魏.九章勾股弦里,上联为数学家华罗 庚1953年随中国科学院出国考察途中所作.团长为钱三强,团员有大气物理学家

赵九章教授等十余人,途中闲暇,为增添旅行乐趣,华罗庚便出上联“三强韩赵魏”求对。片刻,人皆摇头,无以对出。他只好自对下联“九章勾股弦”。此联全用 “双联”修辞格。“三强”一指钱三强,二指战国时韩赵魏三大强国;“九章”, 既指赵九章,又指我国古代数学名着《九章算术》。该书首次记载了我国数学家发 现的勾股定理。全联数字相对,平仄相应,古今相连,总分结合。 数学还连接着科学,数学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培根。比如我们在熟 悉不过的年,月,日。但你们知道吗?为什么二月只有28天或29天吗?实际上, 人类精确的计算出地球绕太阳转一圈的时间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即1年).为了方便人们把1年定为365天,这样,每过4年就多出将近1天(5小时48分46 秒×4≈24小时)来,就把这1天加在二月份里,这一年就成了闰年,有366天.因为每年按?365天来计算,每过四年就多出?23时?15分4秒,这个数字很接近一天 的时间.因此,规定每四年的二月份增加一日,以补上过去少算的时间.但这样实 际上每四年又要亏44分56秒,推到100年时,亏了18时43分20秒,又将近一日了,所以规定到公元整百年时不增加这一天,而到整400年时再增加这一天.多不 可思议啊!让人连连感叹! 数学还连接着大自然,当我们试图把任何东西单独地挑选出来时,我们发 现它与宇宙中每一件别的东西牵连着——约翰·谬尔。你有没有观察过一片叶子, 对它为什么能精确地分成两半表示奇怪?你有没有注意到各种花的花瓣形成的完美 星形?有没有注意到某些贝壳和松果的螺旋形生长模式?有没有注意到人的头发或 红杉树的树枝、树皮的生长模式?自然界中充满着数学概念的实例。例如,圆形织 网蛛的网就是一个简单而漂亮的自然创造,当对这个美丽的结构用数学方法进行分

有趣的数学读后感

有趣的数学读后感 本书首先介绍了东方数学的发展,又介绍了四名女性数学家,然后介绍了近代伟大的数学家,在后半部介绍了各种各样的趣味数学问题。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这样的书有些深奥,但是我们可以将一些有趣的、简单易懂的小故事讲给孩子们听一听。 当孩子厌恶学数学、思维定势时,就可以讲书中的这个小故事:有两名罪犯,一名是数学教授,另一名是教授的学生,他们都因做了坏事犯了罪,被判死刑。当时法律规定,是在刑前可能满足除了免死以外的任何一个要求。死刑执行官先问教授有什么要求,教授说: 我的最后要求是为那个学生讲一节数学课。 执行官答应了他的要求,于是执行官又问教授的学生有什么要求,学生深思了一会儿说: 我的最后要求是在教授讲课前杀了我。 执行官也答应了他的要求。随后,执行官犯了难:答案教授的要求,就得先给那名学生上课;答应学生的要求,在教授上课前就得处死学生。最终,教授和学生都没有被处死。 通过这样的故事唤起厌学学生的情趣,让他感受到数学没处不在,在危急时刻能挽救人的生命的一门科学。足可见数学是一门多么了趣起的学科。对于不善于思考问题的孩子而言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数学是一门很严谨的学科,面对

一个新问题时,没能没有深入地思考就作出判断。引导学生要向故事中的小男孩学习,多给自己一些时间作深入思考,以便于作出正确的选择。 当课堂上孩子思维不够严谨时,可以向学生讲述书中:生物学家、数学家、计算机专家等人去非洲旅行时看到一群斑马,他们作出不同的反映的故事。让学生从故事中懂得看问题不能片面,要在全面观察、深思熟虑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当然像这样的小故事还有很多。作为数学老师更应该利用一些便利的方式轻松地为学生讲述,使讲课风趣生动的同时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将灿烂的数学文化传承下去。让更多的孩子走进数学瑰丽的殿堂。 通过读这一本书也让我对数学家有了更深刻地了解,对数学史实有了更浓厚的兴趣,更坚定了要教好数学的决心。正如书中所说的:对自己所做的事要竭尽全力,而且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为此,我将兢兢业业地教学,尽量让每节课变得有趣。让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学到新知,力求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