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小组活动成果-提高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合格点率

QC小组活动成果-提高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合格点率
QC小组活动成果-提高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合格点率

提高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合格点率浙江博元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基金小镇一期启动区项目管理QC小组

浙江博元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2017年10月12日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二、小组概况 (1)

三、选题理由 (2)

四、现状调查 (2)

五、目标设定 (3)

六、原因分析 (4)

七、要因确认 (4)

八、制定对策 (7)

九、对策实施 (8)

十、效果检查 (10)

十一、巩固措施 (11)

十二、总结及下一步打算 (11)

提高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合格点率

浙江博元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基金小镇一期启动区项目管理QC小组

一、工程概况

我公司承建的嘉兴基金小镇一期启动区项目是

由嘉兴市南湖金融区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的工程

,位于嘉兴市南湖新区。本项目1#-

20#楼共20个单体,框架结构地上2层,局部地下1层

。总建筑面积28172.48㎡。该建筑结构类型为钢筋

混凝土框架结构。

二、小组概况

1、小组简况

本QC小组成立于2016年12月,成员来自公司工程部以及项目部中的主要技术管理人员。

表2-1 小组简介表

小组名称基金小镇一期启动区项目管理QC小组小组类型现场型

课题名称提高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合格点率成立时间2016.12.8 课题注册

BYQC-KT-2016-008 小组注册号BYQC-XZ-2016-008

活动时间2016年12月—2017年10月培训时间48h/人以

活动频次每月不少于一次小组人数10人

序号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

职称职务组内分工

1 金珍坛男38 本科高工项目经理组长

2 楼涛锋男41 本科高工执行经理成果审核

3 董志根男40 本科高工技术负责人技术负责

4 徐毕华男34 大专工程师质量工程师质量管理

5 万海锋男32 本科工程师安全工程师安全管理

6 刘航男30 大专助工质量员质量管理

7 李晟男24 大专技术员施工员现场调查

8 邵昶男26 本科助工材料员材料管理

9 姚井明男48 中专技术员泥工班长现场监管

10 张太成男50 小学技术员木工班租现场监管

教育情况

金珍坛、楼涛锋、董志根获得全国工程建设QC小组活动诊断师证书,且多次参加QC研讨班;参加过浙江省QC小组组长和骨干培训班;

徐毕华、万海锋、刘航、李晟、邵昶、姚井明、张太成参加过由公司组织的QC基础知识培训。

制表人:万海锋制表时间:2016年12月10日2、小组活动计划表

表2-2 QC小组活动计划表

三、选题理由制表人:万海锋制表时间:2016年12月11日时间(月)2016年-2017年

实施项目

课题选定

现状调查

目标设定

原因分析、确定主要原

制定对策

组织实施

效果检查

巩固措施

活动总结和下一步打算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4、现状调查

QC小组在2017年1月5日至10日期间对公司在建的兰庭二期、南江公寓以及香港兴业三个项目采用穿孔法进行现浇楼面板厚抽样实测,共计900个点,测量结果统计结果如下:

表4-1 现浇楼面板厚合格点测量统计表

项目名称测量点数合格点数不合格点数合格率

兰庭二期300 249 51 83%

南江公寓300 243 57 81%

香港兴业300 255 45 85%

制表人:李晟制表时间:2017年1月12日

以上实测结果显示,三个在建项目现浇楼面板厚合格点率平均值仅为83%,测量点中不合格点数为153个,占总数的17%,现浇楼面施工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针对实测结果中的不合格点,QC小组进一步对产生此结果的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表4-2 影响现浇楼面板厚不合格的因素分析表

制表人:刘航制表时间:2017年1月15日

根据分析表,QC小组绘制排列图如下:

图4-3 现浇楼面板厚不合格因素排列图

制图人:刘航制图时间:2017年1月15日

目标计算:根据现场调查数据分析后,QC小组认为通过降低板厚超薄及超厚点数,以及采用更严谨的测量方法,避免测量误差产生的不合格点,将前三项影响最大的缺陷频数总量控制在90个以内,其他因素不变,则板厚合格点率可以达到(900-90)/900×100%=90%。

五、目标设定

经过以上分析和计算结果,我们将目标设定为:“提高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合格点率”至90 %。

图5-1 楼板厚度目标合格率柱状图

制图人:万海峰制表时间:2017年1月18日

六、原因分析

综合现场调查结果,QC小组于2017年2月24日在项目部会议室召开原因分析会,采用头脑风暴法,针对影响现浇楼板厚度合格率低的因素楼板超厚、楼板超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并绘制关联图如下:

图6-1 楼板超厚超薄关联图

制图人:刘航制图时间:2017年2月25日

通过上图可以得出:

1、现场无质量监督人员

2、质量意识教育不到位

3、技术交底不明确

4、支撑体系测量安装标高控制不严谨

5、砼塌落度不符合要求

6、模板周转次数超限,变形严重

7、板厚控制方法不合理8、督促检查力度不够

为导致楼板“超厚、超薄”问题的主要末端原因。

7、要因确认

为找出影响现浇楼面板超厚、超薄的主要原因,根据总结分析的各种因素,小组制定了要因确认计划。

序号末端因素确认内容确认方法确认标准责任人计划完成时间

1 无质量监督人员专职检查人员现场确认质量员现场实时监

刘航2017年4月25日

2 质量意识教育不到

班前质量意识教育现场确认班前现场教育徐毕华2017年4月25日

3 技术交底不明确技术交底内容及程序调查分析符合规范规定及工

程实际施工要求

万海锋2017年4月25日

4 支撑体系测量安装

标高控制不严谨

支撑架顶面标高误差现场测量

支撑架标高误差

±10mm内

李晟2017年4月25日

5 砼塌落度不符合要

砼塌落度现场实测符合浇筑需求姚井明2017年4月25日

6 模板周转次数超限

,变形严重

模板损坏程度调查分析

模板平整无翘曲变

张太成2017年4月25日

7 控制方法不合理板厚控制方法调查分析控制方法合理精准董志根2017年4月25日

8 督促检查力度不够督促检查调查验证实时监督检查金珍坛2017年4月25日

制表人:万海锋制表时间:2017年2月28日

【要因确认一】

末端因素:现场无质量监督人员

确认标准:设立专职质量员,并实时监督检查施工质量

2017年3月2日,我们对项目部的岗位设置进行了专项检查。经

过检查,我们发现项目部管理人员配备齐全,设置专职质量检查员

进行相应检查,且有相关制度,分工明确,现场施工时能够做到实时

在场检查监督。

结论:非要因。

【要因确认二】

末端因素:质量意识教育不到位

确认标准:班前质量意识教育

2017年3月至4月期间,我们对项目部现场施工作业过程

中的质量意识教育情况进行抽查,发现项目部每道工序作业

前都进行现场班前质量安全教育。

结论:非要因。

【要因确认三】

末端因素:技术交底不明确

确认标准:符合规范规定及工程实际施工要求

2017年3月至4月期间,QC小组对项目部有关现浇混凝土楼面施

工的技术交底情况进行了检查,发现技术交底的内容详尽,且交底

到实际操作工人。

结论:非要因。

【要因确认四】

末端因素:支撑体系测量安装标高控制不严谨

确认标准:支撑架顶面标高误差范围±10mm内,极差15mm内

2017年3月2日至4月25日期间,QC小组组织测量人员对不同施工段楼面支撑架标高进行抽查测量检验,误差统计如下:

表7-2 支撑架顶面标高误差及极差实测统计表

制表人:李晟

制表时间:2017年4月28日

由上表实测数据可知,模板支撑架搭设标高误差、极差均在允许偏差范围之内。 结论:非要因。 【要因确认五】

末端因数:塌落度不符合要求

确认标准:现场实测塌落度符合设计施工需求(泵送120mm ),塌落度损失允许范围±30mm

2017年3月2日至

4月15日期间,QC 小组在项目现场楼面混凝土浇筑施工时,对运至施工现 场的商品混凝土材料的塌落度进行现场抽检,检查数据统计如下:

表7-3 现浇砼塌落度实测统计表 (mm)

制表人:姚井明 制表时间:2017年4月27日

由上表检查统计数据可知,现场施工所用混凝土塌落度符合施工要求。 结论:非要因。 【要因确认六】

末端因素:模板周转次数超限,变形严重

确认标准:模板平整,无翘曲变形

QC小组人员对在建项目模板质量进行现场检查,挑选第一次使用的全新模板12块并进行编号,在模板的使用过程中进行跟踪检查并记录周转次数,根据企业定额中模板周转率加以

分析:

表7-4 模板损坏程度统计表

样本编号周转次数样本编号周转次数

A 6 G 7

B 7 H 7

C 7 J 6

D 8 K 8

E 7 M 8

F 6 N 7

制表人:邵昶制表时间:2017年4月28日

由上表可知,楼面施工中模板材料的周转率占8.5次。且在检查中发现铺设的底模板存在脱皮、破损、弯折、翘曲等质量缺陷。

结论:要因。

【要因确认七】

末端因素:控制方法不合理

确认标准:板厚控制方法合理、精准

2017年3月2日至4月25日期间,QC小组对项目的现浇楼面施工进行了专项调查,经过调查发现,现浇楼面施工时,各施工段工人均采用拉线或插扦方法控制楼面板厚。

现场插扦控制板厚施工时,十字架插扦焊接不垂直,插扦控制时未旋转360度,操作人员插扦不及时,板厚控制不均匀,该方案施工时需操作人员足够细心,操作人员主观意识影响较大。

拉线方法控制板厚绳子绑扎至钢筋,受钢筋摆动及风力影响,夜间施工看不清楚,导致参照标高不一致,从而进步一增大误差。以上两种现用板厚控制方法其控制效果均不能满足板厚控制精度要求。

结论:要因。

【要因确认八】

末端因素:督促检查力度不够

确认标准:质量管理员、施工班组长及操作工人相互监督、督促板厚质量控制2017年3月20日至4月20日期间,QC小组对项目现浇混凝土板厚控制监督情况进行摸底调查,施工班组长、现场作业人员、质量员以及施工员在浇筑过程中相互监督,检查到位。

结论:非要因。

8、制定对策

QC小组成员针对以上总结确认的2个要因,经过讨论、分析,并结合项目施工实际情况,提出了以下对策,制定对策实施计划表如下:

表8-1 对策计划表

1

模板翘曲

变形

提高模板面标

高准确率及平

整度

底模铺设平整

无翘曲,模板面

标高、极差在5m

m内

1.严格控制周转使用的

模板质量,禁止使用翘曲

变形的模板材料

2.实时监控模板面铺设

的水平度及标高,缩小极

张太成现场2017年7月30日

2

板厚控制

方法不合

更改板厚控制

方法

板厚控制精确

度在±5mm内

1.采用新型有效的板厚控

制方法,制作楼板厚度控

制预制件

2.安装板厚控制预制件,

严格控制现浇混凝土厚度

董志根现场2017年7月30日

制表人:万海锋制表时间:2017年5月10日

9、对策实施

小组成员根据对策计划表,实施过程如下:

对策实施一:提高模板面标高准确率及平整度

措施1 严格控制周转使用的模板质量,禁止使用翘曲变形的模板材料。

更换脱皮、破损、弯折、翘曲的模板材料

措施2 实时监控模板面铺设的水平度及标高,缩小极差。

底模板铺设过程中对模板面标高及极差实时监测,控制板面标高的准确度实施效果:按照制定的措施实施后,现浇楼面的底模平整无翘曲破损,板面标高、极差误差符合要求。

对策实施二:更改板厚控制方法

措施1 采用新型有效的板厚控制方法,制作楼板厚度控制预制件

1、在现浇楼板施工前,施工人员安排好相关人员提前预做好楼板厚度控制专用预埋管道

。预埋管道

为现成购置PVC管安装制作,制作高度为板厚厚度,以此来控制楼板的厚度。

2、预埋150mm长PVC管,灌注砂浆

套管的中心处设置一根150mm长的PVC管,其余空隙用砂浆灌注满,与套管口齐平。

措施2 安装板厚控制预制件,严格控制现浇混凝土厚度

1)在楼面浇筑施工前将预制好的板厚控制工具固定在模板相应的控制点位上,采用钉子在预埋管道侧边的孔洞处与模板固定。

2)楼面混凝土浇筑厚度控制

在浇筑楼面混凝土的过程中,作业人员参照预埋控制件的高度对浇筑面的标高进行浇筑、抹平。

实施效果:通过采用此板厚控制工具,并加强楼面浇筑过程中的实时监督检查,楼面板厚控制过程均达到预期效果。

十、效果检查

1、目标完成情况及实施前后比较

通过QC小组多次活动,分析问题原因,制定整改对策并组织实施后,QC小组成员为减少穿孔测量所带来的误差,采用板厚仪对实施措施的现浇楼面板厚进行无损测量。

测量数据统计如下:

表10-1 现浇楼面板厚合格点测量统计表

栋号选取总点数不合格点数合格率

8# 300 23 92.33%

9# 300 18 94.00%

11# 300 20 93.33%

14# 300 17 94.33%

17# 300 24 92.00%

合计1500 102 93.20%

制表人:李晟制表时间:2017年8月12日

图10-2 对策实施前后板厚合格点率对比柱状图

制图人:刘航

制图时间:2017年8月12日

2、质量效果和经济、社会效益:

过本次QC小组活动,作

业人员掌握了现浇楼板厚度控制施工要点,提高了现浇楼面

施工质量,同时也为项目节约了返工维修成本,受到建设、

监理单位的认可,提高了公司声誉;同时,经过本次QC小组

活动,为我们公司培养了一支技术水平精湛的施工队伍,为

公司在其他项目中推广应用提供有力的技术保证,为公司创

造优质工程打下良好基础。

11、巩固措施

为巩固和推广QC小组活动成果,小组成员对本次活动中的对策措施进行归纳总结,并将有效措施编制成《楼板厚度控制预制件作业指导书》(BY/JS-

20171018)作为公司在各项目推广实施的指导文件。在推广期间,QC小组对公司其他在建工程采取此项措施的现浇楼板的厚度进行了抽样检查,抽样实测合格率均高于以往,措施有效。

十二、总结及下一步打算

1、总结

在本次QC活动后,我们对小

组活动全过程进行了总结和回顾。大家一致认为,在QC活动中,小组成员学习了全面质量管理,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效的控制了现浇楼板厚度的合格点率,同时增强了小组成员的团队意识、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了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的综合水平。

活动前后综合素质评价表

项目活动前活动后

团队精神70 85

质量意识75 95

个人能力85 90

解决问题信心70 85

工作热情和干劲80 85

QC知识65 90

制表人:刘航制表时间:2017年10月10日小组活动前后综合素质评价雷达图

2、下一步打算

通过本次QC活动,我们意识到在施工中任何一道看似简单的工序,后面都可能隐藏着强化管理、改进技术、提高工程质量的契机。大力开展质量活动,群策群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更好的确保工程施工质量,提升工程施工水平。为了进一步提高项目施工质量,我

们下一步将进行《提高混凝土翻边施工一次合格率》的课题的研究。今后,我们将继续发扬团队协作精神,开展各类QC活动,积极改进并创新,提高工程施工质量。

2017年10月10日

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及钢筋保护层控制施工方案

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及钢筋保护层控制施工方案(总2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及钢筋保护层控制施工方案 1、钢筋位置及保护层控制 1) 钢筋安装 (1)保护层控制可用专用塑料垫块 (2)框架柱、墙板采用定位箍筋,并且焊牢固,即可保证保护层的厚度又能保证主筋的位置。该箍筋在浇筑混凝土时在柱、墙根部使用,框架柱、墙主筋中间部分采用专用塑料垫块。 (3)梁板上部受力筋是检查的重点,规范要求合格率必须达到90%,且最大偏差不大于1.5倍允许偏差,方为该项符合要求。梁底可用专用塑料垫块配合预制混凝土垫块使用,梁侧面用塑料垫块保证保护层,梁上部受力负筋需注意在梁柱、梁梁交接部位位置准确,保护层允许偏差范围内。板底部受力筋用塑料垫块垫起,从梁边30CM处垫起交叉间距<1米;板上部受力负筋必须和水电配管等交叉工序时必须采取防板负筋变形措施,先安装配管,再扎板负筋,架设马镫走道。严格控制钢筋保护层,梁25MM、柱为30MM,板为15MM。 (4)3:梁头、梁边、柱边墙板的保护层是控制的重点,要加强注 意。2) 节点处理 (1)框架柱核心区箍筋是检查重点,该处箍筋间距必须符合要求,内环箍筋不得缺失。 (2)梁柱交接处钢筋得位置,必须正确,应为“柱筋包梁筋”且箍筋与主筋绑扎要到位。 (3)梁板钢筋得锚固必须符合要求,边跨板负筋的锚固长度不得小于35 倍的钢筋直径。 (4)施工缝、后浇带钢筋必须保证主筋的位置用垫块或垫木支好。 (5)二排钢筋的位置必须保证不小于主筋直径,且不应小于25MM,可用钢筋托架保证,吊筋弯起点必须保证,且平直段必须保证。 (6)大于4米的板必须起拱,并注意及时复查总结经验。3) 钢筋的连接 (1)连接点位置必须正确,应在受力较少的部位。 (2)梁柱连接选用套筒机械连接,梁板直径小于16钢筋选择搭接,连接 时纵向受拉钢筋接头百分率必须小于50%。 (3)当采用搭接时纵向受力钢筋接头百分率梁板必须小于25%,柱必须小于50%,应按规范加长搭接长度,且在搭接范围内箍筋应加密。 (4)焊接接点应按规范进行外观检查核焊接性能力学检验。4) 板筋的保护 (1)板负筋必须防止踩踏和冲击变形。 (2)构造柱、墙板、框架柱主筋位移是另一个保护重点。(3)构造柱、墙板定位必须准确,插筋必须焊死。 (4)框架柱主筋间距允许偏差仅为10mm,绑扎和浇筑时必须严格控制,专人看护及时矫正。 (5)栏板筋位移浇筑时应及时复位矫正。 (6)注意与水电等工种之间的衔接和交接检验,避免工序返工和相互损坏。 5) 控制柱子或板钢筋环箍间距 (1)设专用标尺4~5个,材料采用19*19的方管或Φ16圆钢,以100MM

楼板厚度超薄处理方案

双汇国际2#楼工程楼板厚度超薄处理方案 一、对于楼板厚度偏薄5 mm以内的现浇面处理: 1、将现浇面凿毛,用钢丝刷刷除松动的混凝土用清水冲洗干净。 2、待混凝土表面无积水(混凝土表面充分湿润)后,再用1:3水泥砂浆找平,确保板厚满足要求。 3、做好现浇板终凝后的养护,养护天数不少于7天。 二、对于楼板厚度偏薄5 mm以外的现浇板处理: 1、将现浇面凿毛,用钢丝刷刷除松动的混凝土用清水冲洗干净。 2、待混凝土表面无积水(混凝土表面充分湿润)后,铺设一道丝径为m的热镀锌钢丝网。 3、用比原现浇板混凝土标号高一个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浇捣加固,确保板厚满足要求。 4、做好现浇板终凝后的养护,养护天数不少于7天。 施工单位: ____________ 监理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设单位:设计单位:

双汇国际2#楼工程钢筋保护层厚度超薄处理方案 现浇板钢筋保护层厚度设计值为15伽,根据扬州市江都区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出具的检测报告(报告编号:K0)和自检记录,局部现浇板实测值小于10伽,现对于该部位偏小的钢筋保护层采取如下处理方案: 1、将现浇面凿毛,用钢丝刷刷除松动的混凝土用清水冲洗干净。 2、待混凝土表面无积水(混凝土表面充分湿润)后,铺设一道丝径为伽的热镀锌钢丝网,再用比原现浇板混凝土标号高一个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浇捣加固,确保板厚满足要求。 3、做好现浇板终凝后的养护,养护天数不少于7天。 4、所有自检数据中实测值小于10伽的部位均按照此方案施工。 施工单位: ____________ 监理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设单位:设计单位:

QC小组活动成果报告

新乡市市政工程处机械设备修造厂 提高红叶石楠、大叶黄杨成活率 部门(项目部):平原路东延绿化工程 课题名称:提高红叶石楠、大叶黄杨成活率 小组名称:上善天成绿化 活动编号: xxsz-16-01 小组类型:现场型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QC小组概况 三、选题理由 四、现状调查 五、目标设定 六、原因分析 七、要因确认 八、制定对策 九、制定对策 十、检查效果 十一、巩固措施 十二、总结

提高红叶石楠、大叶黄杨成活率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新乡市平原路东延(新直路至经八路)工程勘察项目绿化工程,包括道路绿化及浇花系统工程,两侧机非隔离带各宽6米,两侧人行道绿化带各宽2.5米,两侧绿化带各宽11米。 根据海绵城市设计理念,机非隔离带和人行道绿化带绿地采用下沉式设计,收集自然降水及路面雨水径流,沉淀过滤后,多余雨水进入市政雨水官网。 二、QC小组概况

.. . . .. 学习参考

三、选题理由 四、现状调查 对本项目部正在平原路东延绿化施工的(新直路至经一路)部分苗木(红叶石楠、大叶黄杨)成活率进行统计。统计如下: 成活率(%) 图1:平原路东延绿化工程(新直路至经一路)苗木成活率统计 :时间:2016年6月19日

经统计红叶石楠成活率为76.3%,大叶黄杨成活率为79.1%。红叶石楠、大叶黄杨成活率较低,还需进一步调查研究,在实践中找出问题从而达到预计的目标。 五、目标设定: 通过调查研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从而应用到平原路东延绿化工程(经一路至东三干渠桥)使苗木成活率达到设定目标95% 95% 图2:活动目标柱状图 日期:2016年7月21日 可行性分析: 根据现场调查发现大叶黄杨成活率为79.1%、红叶石楠成活率为76.3%其普遍低于优质绿化施工企业的成活率95%,且低于绿化行业平均水平80%,所以红叶石楠、大叶黄杨成活率有很大的提高空间,通过现场查看和学习交流,我们认为:大叶黄杨和红叶石楠成活率提高到95%的目标可以实现。

【房地产】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办法

目录 一.目的 (3) 二.适用范围 (3) 三.控制方法 (3) (一)埋置式控制器控制法 (3) 1.控制流程 (3) 2.操作方法 (3) 3.安装厚度控制器 (4) (二)扦插检测器控制法 (5) 1.工具制作 (5) 2.操作方法 (6) 四、特别注意事项 (6)

一.目的 控制现浇混凝土楼板的厚度,使其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河南正弘置业有限公司及下属公司各项目工程。 三、控制方法: (一)埋置式控制器控制法 1.控制流程: 制作混凝土预制控制器安装控制器浇筑混凝土振捣密实刮平 2.操作方法: 2.1制作混凝土预制控制器 2.1.1按照施工图设计中各部位楼板厚度,提前预制(或购买)棱台形或圆台形混凝土预制块控制器,混凝土控制器初凝前在底平面中间位置插入约40mm长铁钉,钉尖朝外,外露长度20~25mm。混凝土强度≧C25,底面尺寸约80*80(或φ80)mm,在顶面标注垂直高度(垂直高度应为楼板厚度,误差控制在2mm内),以免混用。 2.1.2.浇水养护或标养20天,备用。 2.1.3制作流程详见下表: 1.制作模板,刷隔离剂。 2.浇筑c25混凝土,振捣密实。

3.表面抹平,插入2.5寸铁钉,外露20~25mm 4. 养护20天后待用 5. 棱台形混凝土预制控制器(下平面有钉子) 6. 圆台形混凝土预制控制器(下平面有钉子) 7.塑料成品控制器(市场有售,各种高度尺寸均有) 3.安装厚度控制器 3.1在楼板模板安装完成,经验收模板标高、平整度合格,且钢筋绑扎验收合格后,将与楼板设计厚度相一致的控制器均匀的钉在钢筋网中间的模板上,并确保控制器底平面紧贴模板上平面。

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检测操作规程修订稿

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检 测操作规程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检测 1、适用范围 楼板厚度检验的构件类型,主要为各种结构类型建筑物的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 2、依据标准 《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0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3、抽查部位 随机抽取建筑物中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取时侧重于活荷载较大部位的楼面板以及跨度 较大的板。 4、检测数量 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8.3.2 条,按楼层、结构缝 或施工段划分检验批。同一检验批,对墙、板,应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且不少于3间。对大空间结构,板可按纵横轴线划分检查面,抽查10%,且均不少于3面。 对选定的楼面板,抽取不少于 5 个测区进行检验。 每个单位工程抽测数量不应少于 3 个楼板及 3 个梯板的构件。 5、现场测厚步骤 测点布置

现场测试前,应了解所检测的楼号,确定单元号,并在要测厚的楼板上布置测点位置,对每个测点依次编号(每楼号顺序编号,或每单元顺序编号)。仪器连接、开机和设置 仪器连接:用信号线连接DJLC-A主机和接收信号探头。测楼底板时,发射探头加装加长杆2—3根。 注:信号线插头为自锁式插头,插连线时将信号线插头的红点与小探头插头的红点对齐后插入即可。拔下时用手捏住插头根部的螺纹处直接拔出即可,切勿左右旋转或用力拉线,否则造成探头内部线路损坏,导致仪器无法使用。 开机:按仪器开/关键,仪器打开,屏幕显示,“大地公司”数秒钟后,进入等待测试状态(注意,这时发射探头还没开机)。 设置:开机后,仪器处于等待测试状态,光标位于“查看清除传输”区。按选项键,楼号:×××位置出现闪烁光标“ ”,按“↑”、“↓”键增减数字,按“←”、“→”键移动光标,输入要检测的楼号后,按选项键光标“ ”移动到单元号:××××,用“↑”、“↓”键增减数字,“←”、“→”键移动光标,输入要测试的单元号。按选项键,光标移动到测点号:××××位置,用“↑”、“↓”、“←”、“→”键输入起始测点号,按确定键。输入楼号、单元号和测点号后,则完成了仪器的设置。 测厚方法 楼板厚度测定

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检测操作规程

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检测 1、适用范围 楼板厚度检验的构件类型,主要为各种结构类型建筑物的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 2、依据标准 《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0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3、抽查部位 随机抽取建筑物中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取时侧重于活荷载较大部位的楼面板以及跨度 较大的板。 4、检测数量 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8.3.2 条,按楼层、结构缝 或施工段划分检验批。同一检验批,对墙、板,应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且不少于3间。对大空间结构,板可按纵横轴线划分检查面,抽查 10%,且均不少于3面。 对选定的楼面板,抽取不少于 5 个测区进行检验。 每个单位工程抽测数量不应少于 3 个楼板及 3 个梯板的构件。 5、现场测厚步骤 5.1 测点布置 现场测试前,应了解所检测的楼号,确定单元号,并在要测厚的楼板上布置测点位置,对每个测点依次编号(每楼号顺序编号,或每单元顺序编号)。 5.2 仪器连接、开机和设置 仪器连接:用信号线连接DJLC-A主机和接收信号探头。测楼底板时,发射探头加装加长杆2—3根。 注:信号线插头为自锁式插头,插连线时将信号线插头的红点与小探头插头的红点对齐后插入即可。拔下时用手捏住插头根部的螺纹处直接拔出即可,切勿左右旋转或用力拉线,否则造成探头内部线路损坏,导致仪器无法使用。 开机:按仪器开/关键,仪器打开,屏幕显示,“大地公司”数秒钟后,进入等待测试状态(注意,这时发射探头还没开机)。 设置:开机后,仪器处于等待测试状态,光标位于“查看清除传输”区。按选项键,楼号:×××位置出现闪烁光标“?”,按“↑”、“↓”键增减数字,按“←”、“→”键移动光标,输入要检测的楼号后,按选项键光标“?”移动到单元号:××××,用“↑”、“↓”键增减数字,“←”、“→”键移动光标,输入要测试的单元号。按选项键,光标移动到测点号:××××位置,用“↑”、“↓”、“←”、“→”键输入起始测点号,按确定键。输入楼号、单元号和测点号后,则完成了仪器的设置。 5.3 测厚方法 楼板厚度测定 打开发射探头电源开关,举起探头置于楼板底面预先布置的测点上,探头顶面紧贴楼板底面。 接收探头位于楼板顶面,这时接收探头位于发射探头上方某范围内,按仪器

QC小组活动成果报告汇总

提高幕墙预埋件安装合格率 小组名称: 活动编号: 课题注册: 小组类型:现场型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QC小组概况 三、选题理由 四、现状调查 五、目标设定 六、原因分析 七、要因确认 八、制定对策 九、对策实施 十、检查效果 十一、原因分析 十二、要因确认 十三、制定对策 十四、对策实施 十五、检查效果 十六、巩固措施 十七、总结和下一步打算

提高幕墙预埋件安装合格率 QC小组 一、工程概况 北京都林国际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地下一层,地上二十六层,建筑面积98000㎡。框架核心筒结构,建筑最高高度为104.2m。 二、QC小组概况 三、选题理由

四、现状调查 我小组本着“预防为主”的管理思想,在确定课题以后,对曾经施工过的1#裙楼、2#楼、3#楼、 六、原因分析(第一次PDCA循环) QC小组对新海景花园工程1#楼二层模板安装完毕后,对模板安装质量进行了检查、对不合格点进行了统计,通过分析计算,得出了影响现浇结构模板安装合格率的因素的频数、频率。实测180点合格153合格率 85%。 表1:不合格点排列计算表

30 25 20 15 10 5 图3:影响因素排列图 制图: 时间:2010年7月23日 从排列图中可以看出,影响模板安装工程合格率的主要因素是表面平整度。

工作面小 支护不规范 气温影响模板伸缩 图4:因果分析图 制图: 日期:2010年7月24日 七、要因确认(第一次PDCA 循环) 表2:影响模板安装平等度因素表 制表: 日期:2010年7月24日 八、制定对策(第一次PDCA 循环) 表3:主要影响因素对策表

QC_成果报告

QC 成果报告 课题名称 单位名称: 时间:2017年08月25日

目录 一、工程概况 (3) 二、小组概况 (3) 三、选题理由 (4) 四、现状调查 (5) 五、小组活动目标 (7) 六、原因分析 (7) 七、要因确认 (8) 八、制定对策 (15) 九、对策实施 (17) 十、实施效果检查 (22) 十一、巩固措施 (24) 十二、活动总结及下步打算 (25) 2

提高外墙干挂石材施工一次合格率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公安局业务技术用房。总建筑面积为 20233 ㎡,框架结构 3~12 层,本建筑长度 56 米、宽度 34 米、高度 53.5 米,石材干挂面积约 12000 平方米;本工程合同质量目标为确保江苏省“扬子杯”优质工程。 外墙石材干挂施工时间 2017 年 3 月 1 日~2017 年 8 月 22 日结束。 干挂石材立面,如图 1 所示。 (图 1 干挂石材外墙立面) 二、小组概况 为了确保本工程外墙干挂石材施工质量,项目部于 2017 年 1 月在公司质量 技术部注册登记,组建成立了“提高外墙干挂石材施工一次合格率 QC 小组”, 由项目经理汤金荣担任组长,对本工程外墙干挂石材施工质量进行攻关活动。 3

其小组成员基本情况如下表: QC 小组概况表 2-1 制表人:制表时间:2017 年 1 月 5 日 三、选题理由: 1、通过对公司近 4 年干挂石材安装一次验收合格率情况进行调查,发现 由 于工人素质、构件质量、现场管理等多种原因,干挂石材施工一次验收合格率平均值为 85%,与《优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DGJ32/TJ04-2010)

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及钢筋保护层控制施工方案

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及钢筋保护层控制施工方案 1、 ?钢筋位置及保护层控制 ? 1)?钢筋安装 ? (1) ?保护层控制可用专用塑料垫块 ? (2)?框架柱、墙板采用定位箍筋,并且焊牢固,即可保证保护层的厚度又 能保证主筋的位置。 该箍筋在浇筑混凝土时在柱、 墙根部使用,框架柱、墙主筋中间部分采 用专用塑料垫块。 ? (3) ?梁板上部受力筋是检查的重点,规范要求合格率必须达到 90%,且最 大偏差不大于倍允许偏差, 方为该项符合要求。 梁底可用专用塑料垫块配合预制混凝土垫块 使用, 梁侧面用塑料垫块保证保护层, 梁上部受力负筋需注意在梁柱、 梁梁交接部位位置准 确,保护层允许偏差范围内。板底部受力筋用塑料垫块垫起,从梁边 30CM 处垫起交叉间 距<1 米;板上部受力负筋必须和水电配管等交叉工序时必须采取防板负筋变形措施,先安 装配管,再扎板负筋,架设马镫走道。严格控制钢筋保护层,梁 25MM 、柱为 30MM ,板 为 15MM 。 ? (4) ?3:梁头、梁边、柱边墙板的保护层是控制的重点,要加强注意。 ?2)?节点处理 ?? (1)?框架柱核心区箍筋是检查重点,该处箍筋间距必须符合要求,内环箍 筋不得缺失。 ? (2)?梁柱交接处钢筋得位置,必须正确,应为“柱筋包梁筋”且箍筋与主 筋绑扎要到位。 ? (3) ?梁板钢筋得锚固必须符合要求,边跨板负筋的锚固长度不得小于 35 倍的钢筋直径。 ? (4) ?施工缝、后浇带钢筋必须保证主筋的位置用垫块或垫木支好。 ? (5) ?二排钢筋的位置必须保证不小于主筋直径,且不应小于 25MM ,可用钢筋托架保证, 吊筋弯起点必须保证,且平直段必须保证。 ? (6) ?大于 4 米的板必须起拱,并注意及时复查总结经验。 ?3)?钢筋的连接 ? (1) ?连接点位置必须正确,应在受力较少的部位。 ? (2) ?梁柱连接选用套筒机械连接,梁板直径小于 16 钢筋选择搭接,连接 时纵向受拉钢筋接头百分率必须小于 50%。 ? (3)?当采用搭接时纵向受力钢筋接头百分率梁板必须小于 于 50 %,应按规范加长搭接长度,且在搭接范围内箍筋应加密。 (4)?焊接接点应按规范进行外观检查核焊接性能力学检验。 (1) ?板负筋必须防止踩踏和冲击变形。 ? (2)?构造柱、墙板、框架柱主筋位移是另一个保护重点。 准确,插筋必须焊死。 (4) ?框架柱主筋间距允许偏差仅为 10mm ,绑扎和浇筑时必须严格控制,专 人看护及时矫正。 (5) ?栏板筋位移浇筑时应及时复位矫正。 ? (6) ?注意与水电等工种之间的衔接和交接检验,避免工序返工和相互损 坏。 ? 5) ?控制柱子或板钢筋环箍间距 ? (1) ?设专用标尺4?5个,材料采用19*19的方管或①16圆钢,以100MM 为单位,红白相间做成,长度为 3?4米,绑扎柱子箍筋时将其放入柱子内靠近主筋即可。 因柱子箍筋间距通常为 100MM 或 200MM ,工人在绑扎时可一次性完成安装和自检。 6) ?柱子主筋间距的控制 ? (1)?浇筑梁柱接头时,工人经常为浇筑方便而随意摆放主筋,使主筋间距 不匀,规范要求主筋间距的最大误差为 10MM ,多数工程经常超出要求。 设置“主筋定位框”即可控制柱子主筋的位置,另外柱头处混凝土外露石子及浮浆应剔除, 剔至混凝25%,柱必须小 ? ?4)?板筋的保护 ? ?( 3)?构造柱、墙板定位必须

QC小组活动成果报告

提高现浇结构模板安装合格率 小组名称: 活动编号: 课题注册: 小组类型:现场型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QC小组概况 三、选题理由 四、现状调查 五、目标设定 六、原因分析 七、要因确认 八、制定对策 九、对策实施 十、检查效果 十一、原因分析 十二、要因确认 十三、制定对策 十四、对策实施 十五、检查效果 十六、巩固措施 十七、总结和下一步打算

提高现浇结构模板安装合格率 QC小组 一、工程概况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设计。地下一层,建筑面积为23558㎡。地上四~十五层,建筑面积38161㎡。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最高高度为54.5m。 二、QC小组概况 三、选题理由

四、现状调查 对本项目部正在主体结构施工的新海景花园现浇结构模板安装偏差进行检验。共抽查模板安装工程质量验收记录30份。统计如下: 频数 N=30 %) 图1:现浇结构模板偏差合格率分布图 制图:时间:2010年7月19日 经统计现浇结构模板安装偏差的平均合格率为92.6%。为了保证优质结构主体顺利通过,并克服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的难度,现浇结构模板安装偏差合格率还需一步提高。 五、目标设定: 通过二次模板工程PDCA循环争取模板安装偏差合格率达94%: 94% 图2:活动目标柱状图 制图:日期:2010年7月21日

六、原因分析(第一次PDCA循环) QC小组对新海景花园工程1#楼二层模板安装完毕后,对模板安装质量进行了检查、对不合格点进行了统计,通过分析计算,得出了影响现浇结构模板安装合格率的因素的频数、频率。实测180点合格153合格率 85%。 表1:不合格点排列计算表 制表:时间:2010年7月23日 30 25 20 15 10 5 图3:影响因素排列图 制图:时间:2010年7月23日 从排列图中可以看出,影响模板安装工程合格率的主要因素是表面平整度。

混凝土板厚控制

混凝土板厚控制 “板厚”,无论是公司内部的实测实量,抑或是业主方第三方检测中,都是占比极重的一项,同时也是最难控制、最难整改的一项。因此,楼板混凝土厚度控制,成为了影响房建项目实测成绩的一大关键点。在一系列的摸索和实践后,我们总结出以下方法: 一、拉线法 在项目主体刚开始施工时,我们采用最基本也是最直接的一个方式——“拉通线”来控制板厚。所谓“拉通线”,即在柱筋上用红油漆标识结构标高控制线,通过标高控制线标识拉通线测量混凝土浇筑完成面标高。这种方法简单直接明了,可一眼看出板厚是否有误差。 拉线法 但最终经过项目内部实测分析后发现,这种板厚控制做法存在极大的隐患。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我们发现板底模板出现一些大大小小的偏差,直接导致看似平整的板面由于板底模板的影响,出现不合格的情况。除此之外,柱的竖向钢筋在

施工时可能会在外部施工影响的情况下产生较小的偏位等,最终导致标高控制线不准、通线晃动等不良影响,这直接导致板厚控制出现偏差,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二、插钎法 当发现常规的拉线法控制板厚无法满足项目要求后,项目部果断决定,在采用拉线控制的同时,采用插钎法对板厚进行二次控制。 插钎法控制板厚 插钎法——即按照设计要求的板厚,采用钢筋制作小型钢筋插钎器,在混凝土浇筑施工大面找平时人工插入板中,每1.5m~2m检查一处,实时监测板厚。 但此方法受人为影响极大,当管理人员监督不到位时,工人极易产生疲懒情绪,导致实施中无法全面覆盖,即无法百分百保证板厚。同时,工具的制作精密程度、操作过程中的操作手法等众多因素,都将造成板厚实测数据波动较大,大大影响板厚控制成果。 三、“三段式”控制

如何开展QC活动及编写QC成果报告

如何开展QC活动及编写QC成果报告 我国开展QC小组活动已有30余年的历史,但是由于各项目部对此活动的重视程度不同,QC小组成员的受培训程度不同,再加上人员流动性大,推进人员多有变动,课题活动技术与现场实际管理结合的紧密性不够,对于QC活动的方法和成果报告的编写要求不明了,导致在QC活动及成果报告的编制中存在较多问题。本人现结合实际情况,参考网络资料向各位试叙如下。 一、QC活动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 1.课题名称不一目了然 部分小组为吸引眼球,故意采用一些拗口的、冷僻的课题名称,或课题名称绕来绕去,不能一目了然地反映课题活动容。 2.课题现状掌握不清楚,不知道需要解决的问题的症结 部分小组针对本课题目前的情况不了解,不知道目前的合格率,没有相应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不了解需要解决问题的初步症结。 3.目标不明确,问题不突出,目标过多过滥 设定目标无量化数值,无数理依据,纯粹靠拍脑门得出;不能明确指出课题要解决的问题,且部分小组设定目标过多过滥(一般不超过2个),导致中心不突出或活动容庞大,开展活动及报告编写时顾此失彼。 4.原因分析不透彻 不能从人、机、料、法、环、测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存在多处漏项,因果原因关系不明确清楚,存在生拉硬扯;另一方面分析不透彻,不能一直分析到可直接采取对策的程度(即末端原因);最主要的是个别小组原因分析的工具使用错误。 5.要因确认不全面 第一是要因确认时未能将所有末端原因列出,不能仅凭好恶进行人为挑拣,也不得存在遗漏;二是要因确认时未能引用数据、客观事实进行证明,不能仅靠会议或者表决来确定哪些末端原因为主要因素。 6.对策与实施缺项 第一是对于确定的主要原因,没有逐条制定对策,第二是对策制定未能遵循

现浇板超厚超薄处理方案

***************工程 现浇板局部厚度处理专项方案 施工单位: 项目经理: 技术负责人: 监理单位: 项目总监: 建设单位: 项目负责人: 设计单位: 项目负责人:

目录 一、工程概况 (3) 二、现浇板超厚、超薄原因及处理方法 (3) 1、造成现浇结构现浇楼板局部超厚、超薄及保护层偏厚 质量通病的原因 (3) 2、消除现浇结构现浇楼板局部超厚、超薄及保护层偏厚 质量通病的防止措施 (3) 3、现浇楼板局部超厚质量通病的处理 (4) 4、现浇楼板局部超薄质量通病的处理 (4) 一、工程概况

由**********公司承建的工程,在主体完工结构验收前,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及建设单位共同对各楼号每层的现浇楼板厚度进行实体检测,从检查的结果反映存在部分现浇楼板超厚、超薄现象。 对此,为确保工程质量以及弥补因此所产生的相关质量问题,施工方根据相关的检测结果对存在质量通病的部位,编制的防治及处理措施如下。 二、现浇板超厚、超薄原因及处理方法 1、造成现浇结构现浇楼板局部超厚、超薄及保护层偏厚质量通病的原因: 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模板工程4.4.2中规定:“梁、板底模标高最大偏差±5mm,表面平整度最大偏差3mm,和砼工程8.3.2中规定:现浇结构截面尺寸+8,-5mm”。但是在实际施工时,由于以下原因造成现浇结构现浇楼板局部超厚、超薄质量通病的原因:1)梁、板底模在安装时标高偏差超过±5mm,在模板检查时,对模板偏差的范围值过大(一般为±10mm)以上要求整改,对模板最大偏差±10mm之内未整改。 2)模板支撑部分间距过大,板底模下沉或扣件有轻微下滑,造成板厚超厚。 3)现浇结构砼浇筑施工中,对板面的标高控制不严,楼层砼板面标高有超规范±10mm的现象。表面平整度有超规范8mm的现象.如同时遇到负级差,就不能满足《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砼工程8.3.2中现浇结构截面尺寸+8,-5mm的规定。 4)现浇结构砼浇筑施工中,操作人员对局部未用水平枋漏震、漏刨的现象,造成砼板面不平和局部标高过高或过低。 2、消除现浇结构现浇楼板局部超厚、超薄及保护层偏厚质量通病的防止措施: 作业前对各专业班组进行施工方案、设计施工图、操作工艺等安全技术交底,组织工人进行反复学习,做到人人心中有数,认真熟悉并掌握各专业施工图、操作工艺,来规范工人行为。 1)梁、板模板在制作、安装严格按设计施工图和施工方案施工。严格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模板工程4.4.2中规定控制

楼板厚缺陷处理措施

表 工程名称:桐城市金色阳光城编号: 注:本表一式两份,项目监理机构、施工单位各一份 金色阳光城工程

2#、3#、4#、13#楼板厚缺陷专项处理方案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一、编制说明 目前,一期主楼已经全部结构封顶,通过桐城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对我司施工的2#、3#、4#、13#楼主体工程进行检测,发现3#、4#楼结构板,存在部分板厚不足、13#楼存在板厚超厚等质量缺陷,针对出现的质量缺陷,特编制此方案。 二、工程概况 桐城市金色阳光城项目由桐城市盛晟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兴建,上海开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和安徽华盛国际建筑设计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共同设计。总建筑面积:310873.28平方米,其中住宅:223258.23平方米,商业服务网点:25512.45平方米;占地建筑面积:83248平方米,其中:地下建筑面积:57084.24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251229.64 平方米。共1#——17#楼计17栋楼全为住宅楼,其中一期工程2#、3#、4#、12#、13#楼商业B区,其余为后期工程。 三、板厚缺陷部位 本工程结构形式:商业为框架结构,住宅为剪力墙结构,2#、3#、4#、13#住宅楼楼板混凝土等级为C30,楼板厚度有120mm、130 mm,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规定现浇结构板厚尺寸允许偏差为+8mm,-5mm,通过桐城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对一期各栋主楼每层板厚进行实体检测(具体实测值见后附实体检测报告),存在以下楼板部位的厚度过厚或不足: 1、现浇板厚度过厚部位 (1)2#楼部位:五层顶板27-29/D-K轴现浇板厚度设计尺寸:130mm,实测值:139mm。

QC小组活动成果报告的整理

QC小组活动成果报告的整理 QC小组活动取得了成果,无论是“有形成果”还是“无形成果”,都应认真总结,整理出成果报告。这既有利于成果的交流和评选,更有利于小组成员通过总结活动中的经验教训,提高今后活动的有效性。 成果报告是QC小组活动全过程的书面表现形式,是其活动的真实写照。它不是靠哪一位“秀才”无中生有“编”出来的,而是在小组活动的原始记录的基础上,经过小组成员共同讨论总结整理出来的。下面就如何整理好QC 小组活动成果报告,提出几点建议。 1、整理成果报告的一般步骤 (1) 由QC小组组长召集小组全体成员开会,认真回顾本课题活动全过程,总结分析活动的经验教训。如选题是否适宜,问题分析是否全面,原因分析是否透彻,措施的针对性强不强,等等;畅谈活动中体会最深的是什么,成果报告的中心问题是什么。会上确定整理成果报告的分工,如由谁执笔,由谁负责收集整理哪方面的资料,何时交给执笔人,以及下次集体讨论修改成果报告初稿的时间和方式等。 (2) 按照小组成员分工,搜集和整理小组活动的原始记录和资料。这些原始记录和资料包括:小组开展集体活动的会议记录,本课题的现状调查的有关数据和调查记录,对策实施过程中进行试验、检测、分析的数据和记录,以及课题目标与国内外同行业的对比资料,与企业历史最好水平的对比资料,活动前后的对比资料等。 (3) 由成果报告执笔人在掌握上述资料和总结会上大家谈的意见的基础上,按照QC小组活动的基本程序整理成果报告(初稿)。 (4) 将执笔人整理出的成果报告(初搞)提交小组成员全体会议,由全体成员认真讨论,修改、补充、完善。最后由执笔人集中大家意见,修改完成成果报告。 2、总结、整理成果的主要目的有两个 一是为了小组自身的提高,通过对已解决课题的总结,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为了发表交流,通过发表交流,互相激励、互相启发、共同提高。这也就明确了总结、整理成果报告的两个基本的立足点,一是立足于本身的提高; 二是立足于发表交流。从这两点出发总结、整理成果报告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严格按活动程序进行总结。QC小组开展活动,解决课题是按活动程序进行的,在课题解决之后,再按活动程序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进行总结回顾,看看各步骤之间,是不是做到紧密衔接了。只有通过认真的全面的总结、整理,才能对管理技术的运用取得更深的认识,才能真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时通过全面的总结、整理,自己会发现尚有欠缺之处,在可能的情况下,还可进一步地补充、完善。这样总结、整理出的成果报告,就有很强的逻辑性,体现出一环扣一环,处处都有交待,使别的小组也能从中得到启发。 (2) 把在活动中所下的功夫、努力克服困难、进行科学判断的情况总结到成果报告中去。例如,小组是如何对现状一层一层地进行调查分析,从而找到问题的症结点的;如何寻找证据来确定主要原因的;在若干条可采取的对策中如何决定所采取的对策的;实施中又是如何千方百计去实现对策的等等,这样就能把成果内容总结、整理得生动、活泼、充实。这不仅使小组成员本身能得到启发,使别的小组也会得到更好的借鉴。 (3) 成果报告要以图、表、数据为主,配以少量的文字说明来表达,尽量做到标题化、图表化、数据化,以使成果报告清晰、醒目。实践证明,用密密麻麻的文字叙述为主体的成果报告,其交流效果是很差的。 (4) 不要用专业技术性太强的名词术语,在不可避免时(特别是在发表时),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必要的解释。因为成果发表的主要目的在于交流,其前提是要让与会的人听懂,只有听懂了才能从发表的成果中得到启发,才能达到交流的目的。 (5) 在成果报告内容的前面,可简要介绍QC小组的组成情况,必要时把与小组活动课题有关的企业情况,甚至生产过程(或流程)作简单介绍,用以说明你的课题是哪一部分发生的问题。 总之要把成果总结、整理好是要花一定功夫的,因此我们不要嫌麻烦,而要把它看成是锻炼提高的机会,这和飞行员要提高水平一样,不通过刻苦训练就不出成绩。我们QC小组就是要通过实践进行总结,再实

楼板厚度偏差专项整改方案精编版

楼板厚度偏差专项整改方案 一、应用背景 根据区域质量技术部检查组于2017年6月9日对珊瑚宫殿三期进行工程质量红线专项检查中暴露出现场,混凝土结构工程中楼板厚度触碰了集团工程质量红线,为贯彻区域的工程质量红线管理要求,我部编制此楼板厚度专项整改方案,并组织专业劳务人员进行整改工作。 二、工艺应用 1、现浇楼板局部超厚质量缺陷的处理办法: 现浇楼板厚度正偏差超过8mm时具体处理做法如下 1)将现浇楼板表面的砼渣及砂浆等杂物清理干净。 2)人工用手提电镐、砂轮机将现浇楼板超厚的砼打凿、 打磨到设计及规范允许厚度范围随时检测板的厚度以 满足规范要求即可。 3)人工将磨光的砼表面凿毛以保证楼面面层施工时与结 构板之间能有效结合。 2、现浇楼板局部超薄质量缺陷的处理办法: 1)将楼板板面砼凿毛清理后充分湿透,根据板负偏差的 大小在墙面弹设水平控制线,板面砼浇筑时刷素水泥 浆结合层一道。 2)在素水泥浆结合层面上采用比原现浇板砼强度高一级 的微膨胀细石砼填补内增加φ4@150抗裂加强网片。

3)振捣密实→压实搓平→收毛面(不必压光)。 4)在完成细石混凝土修补后的第二天开始连续撒水养护 7天确保新补混凝土能与原结构混凝土能有效结合和 不产生开裂等。 三、施工人员以及测量工具配备 管理人员:项目管理人员、监理、质量管理员 工人:测量员2~3人、混凝土工、收面大工若干 施工工具:电镐、角磨机、振捣棒、铝合金刮尺 测量工具:激光水平仪、塔尺、水准仪、卷尺、线绳、铝合金刮尺。 四、过程控制要点 1、清理基底应干净,不得有残留混凝吐渣子及砂浆,需处理的楼面全部打毛不得有遗漏;应清洗干净,不得有灰尘、积水。 2、禁止施工过程中对钢筋、楼板、砌筑、二次结构、抹灰等产生二次破坏、损伤。 3、养护要及时,尤其是头三天,应保持湿润不得脱水,防止开裂、渗漏等隐患。 4、在新补混凝土强度未到上人作业要求时,设立围挡做好成品保护工作;禁止上人作业、堆放材料。

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办法

目录 一.目的 (3) 二.适用范围 (3) 三.控制方法 (3) (一)埋置式控制器控制法 (3) 1.控制流程 (3) 2.操作方法 (3) 3.安装厚度控制器 (4) (二)扦插检测器控制法 (5) 1.工具制作 (5) 2.操作方法 (6) 四、特别注意事项 (6)

一.目的 控制现浇混凝土楼板的厚度,使其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河南正弘置业有限公司及下属公司各项目工程。 三、控制方法: (一)埋置式控制器控制法 1.控制流程: 制作混凝土预制控制器安装控制器浇筑混凝土振捣密实刮平 2.操作方法: 2.1制作混凝土预制控制器 2.1.1按照施工图设计中各部位楼板厚度,提前预制(或购买)棱台形或圆台形混凝土预制块控制器,混凝土控制器初凝前在底平面中间位置插入约40mm长铁钉,钉尖朝外,外露长度20~25mm。混凝土强度≧C25,底面尺寸约80*80(或φ80)mm,在顶面标注垂直高度(垂直高度应为楼板厚度,误差控制在2mm内),以免混用。 2.1.2.浇水养护或标养20天,备用。 2.1.3制作流程详见下表: 1.制作模板,刷隔离剂。 2.浇筑c25混凝土,振捣密实。

3.表面抹平,插入2.5寸铁钉,外露20~25mm 4. 养护20天后待用 5. 棱台形混凝土预制控制器(下平面有钉子) 6. 圆台形混凝土预制控制器(下平面有钉子) 7.塑料成品控制器(市场有售,各种高度尺寸均有) 3.安装厚度控制器 3.1在楼板模板安装完成,经验收模板标高、平整度合格,且钢筋绑扎验收合格后,将与楼板设计厚度相一致的控制器均匀的钉在钢筋网中间的模板上,并确保控制器底平面紧贴模板上平面。

楼板厚度20140211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 4.5.5 房屋的顶层、结构转换层、平面复杂或开洞过大的楼层、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地下室楼层应采用现浇楼盖结构。一般楼层现浇楼板厚度不应小于80mm,当板内预埋暗管时不宜小于100mm;顶层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20mm, 宜双层双向配筋;转换层楼板应符合本规程第10章的有关规定;普通地下室顶板厚度不宜小于160mm;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地下室楼层的顶楼盖应采用梁板结构,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8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应采用双层双向配筋,且每层每个方向的配筋率不宜小于0.25%。 4.5.6 现浇预应力混凝土楼板厚度可按跨度的1/45~1/50采用,且不宜小于150mm。 10.2.20转换层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80mm,应双层双向配筋,且每层每方向的配筋率不宜小于0.25%,楼板中钢筋应锚固在边梁或墙体内;落地剪力墙和筒体外周围的楼板不宜开洞。楼板边缘和较大洞口周边应设置边梁,其宽度不宜小于板厚的2倍,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应小于1.0%,钢筋接头宜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与转换层相邻楼层的楼板也应适当加强。 10.2.21箱形转换结构上、下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80mm。板配筋时除应考虑弯矩计算外,尚应考虑其自身平面内的拉力、压力的影响。 10.2.22厚板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转换厚板的厚度可由抗弯、抗剪、抗冲切计算确定; 2 转换厚板可局部做成薄板,薄板与厚板交界处可加腋;转换厚板亦可局部做成夹心板; 3 转换厚板宜按整体计算时所划分的主要交叉梁系的剪力和弯矩设计值进行截面设计并按有限元法分析结果进行配筋校核。受弯纵向钢筋可沿转换板上、下部双层双向配置,每一方向总配筋率不宜小于0.6%,转换板内暗梁抗剪箍筋的面积配筋率不宜小于0.45%; 4 为防止转换厚板的板端沿厚度方向产生层状水平裂缝,宜在厚板外周边配置钢筋骨架网进行加强; 5 转换厚板上、下部的剪力墙、柱的纵向钢筋均应在转换厚板内可靠锚固。 6 转换厚板上、下一层的楼板应适当加强,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50mm

混凝土楼板厚度检测规范

混凝土楼板厚度检测规范 篇一: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检测操作规程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试验检验细则、适用范围 楼板厚度检验的构件类型,主要为各种结构类型建筑物的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 、依据标准 《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 ( GB/T50344-2004 )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 (2011 年版) 、抽查部位 随机抽取建筑物中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取时侧重于活荷载较大部位的楼面板以及跨度较大的板。 、检测数量 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4-2002) 8.3.2 条,按楼层、结构缝或施工段划分检验批。同一检验批,对墙、板,应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 ,且不少 于3 间。对大空间结构,板可按纵横轴线划分检查面,抽查 10%,且均不少于3 面。对选定的楼面板,抽取不少于5 个测区进行

检验。每个单位工程抽测数量不应少于3 个楼板及3 个梯板的构件,测区的布置详见示意图。 5、现场测厚步骤 测点布置 现场测试前,应了解所检测的楼号,确定构件,并在要测厚的楼板上布置测点位置,对每个测点依次编号(每构件顺序编号)。 仪器连接、开机和设置 仪器连接:用信号线连接DJLC-A 主机和接收信号探头。测楼底板时,发射探头加装加长杆2—3 根。 注:信号线插头为自锁式插头,插连线时将信号线插头的红点与小探头插头的红点对齐后插入即可。拔下时用手捏住插头根部的螺纹处直接拔出即可,切勿左右旋转或用力拉线,否则造成探头内部线(来自:https://www.360docs.net/doc/e41747459.html, 小龙文档网:混凝土楼板厚度检测规范)路损坏,导致仪器无法使用。 开机:按仪器开/关键,仪器打开,屏幕显示,“北京康科瑞公司非金属板厚度测试仪”数秒钟后,进入等待测试状态。设置:开机后,选择板厚测试,光标位于“构件”区。按“↑、” “↓键”增减数字,按“←”、“→”键移动光标,输入要检测的构件后,按选项键光标“?”移动到设计值,用“↑、”“↓键”增 减数字,“←”、“→”键移动光标,输入要测试的设计值。输入设计值后,按确定键进行板厚检测,具体详见照片1。 照片1 楼板厚度检测设置

创新型课题QC小组成果报告

创新型课题Q C小组成 果报告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封面(自定义) 标题(方正小标宋简体,字号小二,居中) (页面布局建议:上,下 2 cm,左 cm,右cm)前言(黑 体,小三,居中) 前言内容 4 0 0 字以内(方正仿宋简体,四号,段落固定值 2 6 磅)数字格式 Tim e s New R om a n 名词解释标题(黑体,小三,悬挂缩进) 名词解释内容(方正仿宋简体,四号,段落 固定值 2 6 磅)注:如不需要名词解释,可 以不写 流程图或系统图标题 注:如没有流程图、系统图等,可以不写 目录(黑体,小三,居中) 一、小组概况(黑体,小三号) 小组概况内容(方正仿宋简体,四号,段落固定值 2 6 磅) 建议 2 0 0 字以内,小组成员组成情况、获奖情况,课题概述等数字格式 Tim e s New R om a n 小组人员名单(黑体,小三号)

附表(边框颜色根据需要自定,建议表格不要设置底纹颜色,小组 成员不超过 1 0 人,也可创意表格形式,添加小组成员照片等)

二、选择课题(黑体,小三号) (一)课题背景(楷体,小三号,加粗)文字描述内容(方正仿宋简体,四号) 3 0 0 - 4 0 0 字以内。采用图、表结合形式, 格式自定义 数字格式 Tim es New R om a n (二)问题提出(楷体,小三号,加粗) 文字描述内容(方正仿宋简体,四号) 3 0 0 字以内。采用图、表结合形 式,格式自定义 数字格式 Tim es New R om a n (三)课题提出(楷体,小三号,加粗)要有 2 - 3 个备选课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