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枞的人工栽培初探

鸡枞的人工栽培初探
鸡枞的人工栽培初探

人工培养鸡枞菌

鸡枞菌又叫伞把菇、三大菇、鸡枞、鸡丝菇、三坛菌。鸡枞属于担子菌刚伞菌目,侧耳科,鸡枞菌属。全世界约有25种,我国就有是十五种,组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几省的山区。它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医疗价值。

营养价值:

鸡枞菌内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钙、镁、磷、铁、蛋白质等多种营养成分。鸡棕中有多种人体内不能合成的氨基酸含量多达16种,含磷量高是鸡枞的一大特点。做菜味道鲜美,能令人食欲大增,有健脾和胃的功效。它营养丰富,对人体有非常好的滋补作用。是体弱、病后和老年人的佳肴。为古今中外颇为赞美的名贵食用菌。

食疗作用:

鸡枞菌性平味甘,是著名的野生食用菌。经现代医学证明,有增强人体免疫力、预防肠癌、抑制癌细胞的作用,养血、润燥、清神,治痔、健脾胃等功效。并含有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成分,并对降低血糖有明显效果。闻之菌香浓郁,食之味道鲜美,还具有益味清神、清目利肺、功益肠胃、助消化等功效。适用于脾虚纳呆、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虚劳怔忡、痔疮出血等。可治疗肝炎、心悸肾虚、头昏等症,有很好的食补效果。

减肥: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热值,是天然的减肥食品。

鸡枞多长于微带酸性的土壤中;山野中的白蚂蚁窝上,是鸡枞生长的最佳环境。但是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未找到鸡枞与蚂蚁窝的具体关系。这就给我们人工培养鸡枞带来最为严重的阻碍。民间为了来年能在收获鸡枞,在采收菌丝体时不破坏它的窝,这样来年就可以在收获鸡枞。

人们希望实现这种珍惜野生食用菌的人工驯化栽培,但是有由于鸡枞菌只能生长在白蚁上,它与白蚁巢之间的关系复杂,生理生化特性尚未真正彻底弄清楚。而且从国外文献中关于鸡枞菌的研究报告尚少。那我们是不是可以换个角度去思考呢!比如说从研究鸡枞菌子与白蚁窝之间的关系转向怎样形成白蚁窝,然后直接在白蚁窝上接种鸡枞菌子么!

俗话说:种鸡枞的,是白蚂蚁,蚂蚁要吃菌丝体,鸡枞要靠蚂蚁的分泌物生长。有人尝试把蚂蚁的巢穴搬到自己的菜地里,然而菜地里也长不出鸡枞。难道影响鸡枞生长的不单是白蚁窝,还有其他的因素吗?

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已经研究出了鸡枞菌的最佳碳源与生长条件。但是依然没有培育出人工的鸡枞菌。还差什么呢?

每年出鸡枞的季节是在六七季,而这个季节天气变幻莫测,时长打雷闪电。民间也有一种说法:“今天晚上打雷闪电,明天就会长鸡枞”。

总结了上述的各种情况,我心里就出现了一个想法——鸡枞的生长需要打雷闪电!打雷闪电伴随着的是什么呢?大家都知道,是巨大的能量。难道鸡枞的生长还需要一种能量,就像一种诱导剂!本着这个想法,我设计了一个验证试验。

实验目的:研究鸡枞菌子的生长是否和打雷闪电有关。

实验材料:两份白蚂蚁窝、PAD培养基、无菌操作台、培养皿、PH酸记度、恒温箱、氨基酸、蜂蜜、蚁酸。

实验过程:

1、配置两份PAD培养基,编号1、2。在准备两份白蚁蚁窝,编号3、

4。PAD培养基的配置:其做法是称取200g马铃薯,洗净去皮切成

小块,加水煮烂(煮沸20~30分钟,能被玻璃棒戳破即可),用四

层纱布过滤,再根据实际试验需要加葡萄糖和琼脂,继续加热搅拌,稍冷却后在补足水至1000毫升,分装试管,加塞、包扎,(121摄

氏度灭菌20分钟左右后取出试管摆斜面,冷却后储存备用)。培养

基中加入蜂蜜、葡萄糖和蚁酸作为碳源。注意三者之间的比例。注意

培养基的ph控制在5.5~6.0。

2、在无菌操作室中接种相同量的鸡枞菌子丝于1、2、

3、4号中。接着

对四者进行常压灭菌。将1、2、号放在20~22摄氏度的培养箱里面

培养一个月。将3、4号放于适宜白蚁生长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

每隔五天进行各观察一次,适时的添加培养基,测量ph值,注意白

蚁的生长状况,记录菌子的生长情况。

3、一段个月后,将一、四号进行雷电处理。(在雷雨天气将一号直接放

在室外培养,注意不要让培养基领导雨。在雷雨天气将四号放在适宜

白蚁生长的地下培养。)每隔三天观察一次,适时的添加培养基,测

量ph值,注意白蚁的生长状况,并记录菌子的生长情况。

4、培养一段时间,看四者是否长出枞菌子。

实验结果:

参考资料:张耳辉,食用真菌学m。重庆师范学院,1995

:胡清秀等鸡枞研究现状(j)食用菌学报,2001,

鸡枞菌种植技术是什么 一、菇棚的建造 二、母种的扩繁 1、母种培养基的制作,配制一千毫升母种培养基需要去皮土豆200克,麸皮1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硫酸镁0.5克, 磷酸二氢钾2克,蛋白胨5克,清水一千毫升。首先选择质量较好 的土豆将皮削掉,称取200克,切成块状,加入锅中,在加入一千 毫升的清水,在称取100克麦麸,在放之前为了防止麦麸散乱在锅里,要先用纱布把麦麸包起来,文火煮沸,沸腾后小火保持30分钟。待土豆煮成浆状用1000目的纱布过滤煮好的土豆液,如果不够一千 毫升可以加入50摄氏度的温水补足。然后在将过滤好的土豆液继续 放在锅中煮3分钟左右,这时候将称量好的葡萄糖、琼脂、蛋白胨、磷酸二氢钾和硫酸镁放入锅中文火煮20分钟。为了防止锅底烧焦, 要边煮边搅拌。直到琼脂等原料完全溶化,在将煮好的溶液倒入量 水杯中,母种培养液就做好了。 2、分装,因为母种培养基的温度降到45度以下时会凝固,所以制备好的培养基要尽快乘热分装入试管。试管规格为直径20毫米, 长200毫米。分装时使每支试管的分装量相当于试管长度的四分之 一左右,分装好后还要进行封口,可以用未经脱脂的原棉,塞入的 松紧度以用手抓棉塞不脱落为标准。 4、接种。接种要在无菌室中的操作台上进行,接种前首先要准 备好以下工具,酒精灯,酒精棉,接种铲和接种耙。 接种时接种人员的手和接种针要用75%的酒精棉球擦洗,之后点 燃酒精灯,使火焰周围空间形成无菌区。接着一手拿着接种铲在火 焰上进行灼烧灭菌,一手拿着培养基试管和母种试管,试管口也要 在火焰上稍微烤一下以杀来管口上的杂菌。把试管上的棉塞取下, 用接种铲取一块体积大约为1立方厘米的母种,迅速放入母种培养

当前我国羊肚菌的栽培模式主要分为:菌种制备、整地播种、外源营养袋处理、保育催菇、出菇管理和采收干制6个环节。然而,羊肚菌生物学基础认知匮乏给人工栽培带来了较大的风险,每年因菌种质量、管理技术、自然灾害等问题,造成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的事故时有发生。栽培羊肚菌需要掌握以下这些技术: 1.保湿和防涝。羊肚菌和其他食用菌一样,对基料的含水量比较敏感。由于羊肚菌的 栽培生产是在田间完成的,整个生产过程有近一半时间属于发菌阶段。该阶段的土壤水分对菌丝的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而发菌的好坏直接影响产量高低。对于我国大部分地区而言,发菌阶段通常是秋冬季节,降水量偏少,且北方地区常伴有大风天气,容易造成土壤水分流失,影响菌丝发育;而此时的长江以南地区,雨量较多,特殊年份常伴有长时间连阴雨天气,造成土壤水分偏多,土壤氧含量不足,而导致菌丝发育受阻,甚至发生菌种腐烂不萌发等情况。覆膜技术可有效避免土壤含水量过大波动,雨水可以顺着地膜,流入沟内,即便是长时间的阴雨天气,也不会对畦面上的菌丝造成损害。

2.避光和抑制杂草。羊肚菌菌丝发育不需要光线,强光会抑制菌丝生长,这是目前多采用黑色遮阳网的原因所在。羊肚菌菌丝在偏黑暗环境下发菌速度快,菌丝浓密、健壮,使用白色地膜可有效避免光线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当前的大田栽培特别是四川、湖北及以南等地区一般都在水稻田进行,随着春季的临近,大田内的杂草即迅速生长。待到羊肚菌出菇季节时,茂密非常的杂草已成为蛞蝓等害虫的栖息环境,且影响通风、光线等,致使羊肚菌畸形,菌柄长,菇脚大,商品性变差,同时也增加了采收难度。杂草丛生也易造成小环境高温高湿,诱发羊肚菌细菌、真菌病害。白色地膜具有阻挡光线作用,可以抑制杂草生长。 3.加快积温。虽然当前还没有足够的科学数据明确不同品种的羊肚菌的最短积温,但实践经验已确定覆盖地膜可以缩短出菇周期,实现提前出菇。覆盖地膜可以加快积温的原因在于,地膜可以吸收太阳光热量进而增加土壤的温度,同时也能有效减少地温散失。经测量发现,覆盖地膜可使土壤增温2~5℃,其中白色地膜的增温效果最为明显,白色地膜增温效果相对偏弱。地膜的增温效果有助于羊肚菌菌丝在秋冬低温季节健康生长,促进菌丝发育并积蓄营养,进而拉长羊肚菌的生产期并缩短出菇周期,提高生产种植的可伸缩性。

鸡枞菌之栽培简介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鸡枞菌栽培介绍 一、介绍 鸡枞菌隶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蘑菇目,鹅膏科,蚁巢伞属,是着名的野生食用菌之一。其肉质鲜嫩、香味浓郁,味道鲜美,具有益胃、清神、治痔、治疗风湿病等功效,颇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睬,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由於鸡枞菌需与土栖性白蚁共生的特殊生活条件,人工驯化历尽艰辛。然而在大陆,鸡肉丝菇人工栽培已初获成功。 [学名] Termitomyces eurrhizus(Berk.) Heim [别名]鸡肉丝菇、桐菇、鸡菌。鸡菌、鸡枞、伞把菇、三坛菌。日本人称为姬白蚁菌。 [习性]约在5-8月间,气温於26℃以上时可於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rmosanus)的旧蚁巢上发现。 [分布] 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台湾、西藏等地。 (一)形态特徵 鸡枞菌多数群生,3~10~100支不等,子实体初期菌盖呈圆锥状至钟形,後伸展,有时边缘翻起,中央具有一乳突笠状至宽圆锥形,直径3~33厘米,浅土黄色或灰褐色,边缘近白色,表面光滑,老熟後辐射状开裂。菌肉厚,白色; 菌褶稠密,不等长,白色,老後变成微黄色,宽5~15毫米,与菌柄弯生或近离生:菌柄近圆柱形,长7~19厘米,粗1~2厘米,白色,肉实,基部膨大具有褐色细长假根,一般长11~27厘米,最长假根可达70~80厘米。 图1. 鸡枞菌之形态 图2. 鸡肉丝菇与白蚁巢 (二)鸡枞菌与白蚁的关系: 鸡枞菌是与白蚁共生的真菌,其共生关系主要可从两方面探讨: 1.白蚁筑巢、管理真菌花园以抑制鸡肉丝菇之外的其它真菌过度生长。另外, 白蚁粪便含有大量氨基酸和蛋白酶,可为菌丝体生长和子实体生成提供氮源 和营养。 2.白蚁取食活菌丝体,并在白蚁体内体内分泌出多种酶,有助於白蚁将吞食的 植物残体进行消化、排泄;又白蚁的活动和繁殖可将鸡枞菌之担孢子得以传 播。 图3. 鸡枞菌与环境互动示意图 图4. A、长在野地的鸡枞菌子实体。B、由黑翅土白蚁的地下巢穴中取出约13 公分宽 的真菌花园。C、用显微镜放大真菌花园的一小部份可见到晶莹剔透的小菌球 (fungal nodules)。D、在更高倍的显微镜下可见到小菌球内混合着圆球形细胞与透 明、长椭圆形的分生孢子。 (三)用途 1.食用:菌肉细嫩,气味香浓,味道鲜美。鸡肉丝菇营养丰富,尤其蛋白质的 含量较高,蛋白质中含有20多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的8种胺基酸种类 齐全。100g干鸡枞中,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热量286千卡、灰分、钙 23mg、磷750 mg、核黄素、尼古酸。100克鲜鸡枞中含维生素C 2.药用:据《本草纲目》记载有益胃、清神、治痔的功效。 3.其他:菌丝可以深层发酵制造各种调味品和保健食品。

鸡枞菌栽培技术要点 鸡枞,又名鸡菌、鸡肉丝菇、伞把菇、三坛菌等,日本人称为姬白蚁菌。鸡枞菌隶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蘑菇目,鹅膏科,蚁巢伞属,是我国云、贵、川等省区最著名的野生食用菌之一。其肉质鲜嫩、香味浓郁,味道鲜美,具有益胃、清神、治痔、治疗风湿病等功效,颇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睬,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由于鸡枞菌需与土栖性白蚁共生的特殊生活条件,人工驯化历尽艰辛。通过我国广大食用菌科研工作者的多年努力,鸡枞菌人工栽培已初获成功。现将鸡枞菌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一、形态特征 鸡枞菌多数群生,3~10~100支不等,子实体初期菌盖呈圆锥状至钟形,后伸展,有时边缘翻起,中央具有一乳突笠状至宽圆锥形,直径3~33厘米,浅土黄色或灰褐色,边缘近白色,表面光滑,老熟后辐射状开裂。菌肉厚,白色;菌褶稠密,不等长,白色,老后变成微黄色,宽5~15毫米,与菌柄弯生或近离生:菌柄近圆柱形,长7~19厘米,粗1~2厘米,白色,肉实,基部膨大具有褐色细长假根,一般长11~27厘米,最长假根可达70~80厘米。 二、生物学特性 1.温度与湿度菌丝生长、原基分化适温为12~24℃,最适温为20℃;培养料含水量65%左右。子实体形成温度为25~35℃,最适温25~30℃;子实体生长发育期空气相对湿度85%~95%。 2.光照与空气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线;子实体的形成和发生均对光照和空气要求不严,且能抗高浓度二氧化碳。子实体开伞是则需要一定的散射光和充足的氧气。 3.酸碱度鸡枞菌适宜偏酸性生态环境。要求培养料及覆土材料PH值在4~5,最适PH值为4.5。 4.鸡枞菌与白蚁的关系鸡枞菌是与白蚁共生的真菌。一方面,白蚁建筑蚁巢、为鸡枞菌生长提供营养,为子实体的形成和发生创造条件;另一方面,白蚁取食鸡枞菌的活菌丝体,两者互助互利,同栖于一个生活环境,白蚁取食的鸡枞菌的活菌丝,在白蚁体内体内分泌出多种酶,有助于白蚁将吞食的植物残体进行消化,并排出大量的粪便。其粪便含有大量氨基酸和蛋白酶,为鸡枞菌的菌丝体生长和子实体生成提供氮源和营养。白蚁的活动和繁殖又将鸡枞菌担孢子得以传播。人工栽培可取白蚁巢土。 三、菌种生产 1.母种制作培养基配方:去皮马铃薯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白蚁巢浸出液1000毫升(白蚁巢土250克于1200毫升水中煮沸5分钟或浸泡48小时,取滤液1000毫升)。制作方法按常规。 2.原种和栽培种制作培养基配方:①木屑78%,麸皮20%,白糖和石膏各1%。②阔叶树落叶40%,木屑35%,米糠22%,过磷酸钙、白糖、石膏各1%。③棉籽壳45%,木屑30%,麦麸22%,白糖1.5%,碳酸钙1%,硫酸镁0.5%。各配方加蚁巢滤液120%~140%(含水量65%左右)。制作方法按常规。 四、栽培要点 1.栽培季节安排当气温稳定在12~24℃之间时,可安排制袋,经40~60天培养菌丝长满袋后植入土中。此时气温巳回升至25℃以上,为最佳催蕾出菇季节。 2.培养基的制备①堵养基配方:木屑75%,麸皮20%,石膏1.5%,白糖1%,白蚁巢土3%,水140%。②配制方法:将配料分别称量后翻拌均匀、堆闷2小时后检查,含水量约65%左右,即用手抓培养料紧握指缝间有水珠形成却不下滴为度。③装袋接种:用17×

食用菌栽培学课程论文论文题目:金针菇工厂化设施栽培技术研究综述 学院:园艺 专业年级:设施2008 学号:080373018 姓名:邓威权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摘要:金针菇工厂化设施栽培是现代农业生产的一种新型方式,本文通过介绍金针菇工厂化设施栽培与常规季节栽培的差异,以及金针菇工厂化设施栽培的发展现状和市场前景,立足我国金针菇工厂化栽培还不成熟的国情,提出了金针菇工厂化栽培如何进行工厂选址、合理布局、厂房车间设计以及生产管理上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金针菇;工厂化;设施;栽培;管理 目前,日本和我国台湾省的金针菇栽培业都很发达,他们均采用完整的机械化、自动化生产体系进行金针菇工厂化栽培,每个栽培厂日产量都在吨级以上,产品销往世界各地。而国内金针菇栽培仍以季节性栽培为主。随着金针菇市场的不断发展,我国传统的金针菇生产模式已不能完全满足金针菇市场发展的需要,工厂化设施栽培在现代金针菇生产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在广东、福建、浙江等地也兴建了多家金针菇栽培厂,但成功的还在少数,研究金针菇工厂化栽培技术以及工厂布局等方法对加快我国工厂化栽培现代农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1 金针菇工厂化设施栽培的意义 1.1 概念 金针菇工厂化设施栽培是随着现代农业经济发展兴起的一种新型的、集现代化企业化管理栽培方法。金针菇工厂化栽培顾名思义,是通过人为地改进设施设备、人工调控条件及其它辅助手段进行的栽培,使金针菇在不能正常生产的自然季节里生长、出菇,并且还可获得与正常季节的生产相近的生产效果[1]。 1.2 金针菇工厂化设施栽培与常规季节栽培的区别 1.2.1栽培时间 金针菇属于低温型恒温结实性菌类,在自然的气候条件下栽培,要考虑出菇温度是否适宜,北方地区栽培季节从9月下旬到次年夏初;南方地区栽培,一般在10月下旬到次年4月底进行,栽培时间受到了较大限制[2]。相比之下,金针菇工厂化设施栽培周年都可以生产,不存在栽培季节的选择问题。 1.2.2 栽培规模 工业化设施栽培, 各生产场规模较大,投入往往需要上千万,甚至上亿元,一次性投入成本较高。周年栽培的企业通常都是采用流水线生产,自然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就比常规的季节栽培高。金针菇专业户季节栽培时,由于经济条件限制,对栽培场所的要求往往低,通常采用“一区制”,即菌丝培养和出菇置在同室内进行,相比之下,工厂化栽培卫生要求高,通常采用“二区制”,甚至“三区制”,把培养诱导、驯化抑制、出菇分区管理。

鸡枞菌菌丝体液体培养对氮源的要求 发表时间:2012-03-22T15:40:29.93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2年3月总第51期供稿作者:李怡 [导读] 采用不同的液体培养基,在相同的温度和PH值下研究鸡枞菌人工培养的最适氮源,这为人工利用和栽培鸡枞菌提供了一条可能的途径。 李怡重庆市綦江县古南中学401420 摘要:采用不同的液体培养基,在相同的温度和PH值下研究鸡枞菌人工培养的最适氮源,这为人工利用和栽培鸡枞菌提供了一条可能的途径。 关键词:鸡枞菌液体培养氮源 鸡枞菌俗称“伞把菇”,属担子菌纲,伞菌目,口蘑科,蚁巢伞属,是一种营养丰富、风味独特的珍贵食用菌,自古以来就是名高誉重的厨珍。它的生长与白蚁有密切关系,生态习性较复杂,培养难度大,迄今为止对人工栽培技术没有得到确切的报道。长期以来,鸡枞菌的驯化栽培是野生食用菌驯化中难度最大的课题之一。 为了早日实现人工栽培以及为工业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鸡枞菌菌丝体生长所需的液体培养基的氮源要求进行了研究。 一、材料与方法 1.合成培养基 蔗糖3%,磷酸二氢钾0.1%,硫酸镁0.1%,水1000ml,加入不同的氮源(分别用20种氨基酸单独培养,再选用最佳的一种进行定量测试,最后将20种氨基酸随机分为5组进行培养)。 2.测试方法 菌体干重的测定:发酵液经滤纸过滤,菌丝体在60℃烘干恒重,用电子天平称重。 3.方法 (1)菌种活化。先在原种中取出一环,接种在母种培养基中,22℃恒温培养5天,即活化。每次活化试管长度均为 15cm,培养基斜面生长度为6cm。 (2)接种量。往母种培养基加入5ml无菌水,洗下菌丝倒入装有45ml无菌水和玻璃珠的三角瓶中,充分振荡,打碎菌丝混匀。每次取出1ml菌悬液接入装有100ml液体培养基的三角瓶,即控制接种量在1%。 (3)培养。加完氮源后,分别用0.5N的盐酸和1N的NaOH调节PH至4.5,各取100ml,121℃湿热灭菌30min,置于22℃、145r/min振荡培养箱中恒温培养72h。重复3次。 二、结果与讨论 1.不同氮源下菌丝生长的结果(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以谷氨酸为单一氮源、浓度为0.3%的条件下,菌丝体的得率最高。 2.鸡枞在谷氨酸的不同浓度下生物量的比较(见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出,在以谷氨酸为单一氮源、浓度为0.37%的条件下,菌丝体的得率最高。也就是说在这种培养条件下,鸡枞菌菌丝体的代谢活动旺盛,将营养物质转化为自身细胞,而增加了个体体重。 3.鸡枞在随机组合的各组氮源中生物量的比较(见表3) 从表3中可以看出,在以亮氨酸0.05%、丝氨酸0.05%、谷氨酸0.093%、赖氨酸0.075%的组合为氮源的条件下,菌丝体的得率最高。

《食用菌栽培》复习重点内容 一、名词解释 食用菌:一切可供人们食用或药用的大型真菌。食用菌具有食用、药用价值的食品,具有降解农作物的下脚料,转变成美味的蛋白质,具有变废为宝、促进良性生态循环的功能。。 菌种:指来源于单一的菌体,在形态、生理、遗传上一致,并能体现该种特性的菌丝培养物。(或:人工培育的,在一定基质上的,用以扩大繁殖的,纯的菌丝体) 孢子:真菌的繁殖单位,功能如同植物种子。有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两类。 子实体:子实体是高等真菌的产孢结构,由已组织化了的菌丝体组成。子实体是人们食用的部分。 生活史:食用菌的生活史是从孢子萌发经菌丝体到第二代孢子的整个发育过程。 低温型品系:在低温下形成原基和产生子实体的品系,如金针菇等。 中温型品系:在中温下(常温15~27℃)形成原基和形成子实体的品系。 高温型品系:在高温下(常指25~30℃)形成原基和生长子实体的品系。 生物学效率:又称生物转化率,指食用菌的鲜重同产出该产量鲜菇(耳)所用培养料干料的重量百分比。或生物转化率%=(食用菌的鲜重/所用培养料干料重量)% 同宗配合:在高等真菌的发育中,同一菌丝细胞通过自体结合而产生有性孢子的现象,又称自交可孕,如草菇。它相当于刚等植物的“雌雄同株”的性配现象。 异宗结合:由不同的孢子萌发的菌丝结合而产生有性孢子的现象,称异宗结合。如: 组织分离法:是指食用菌的子实体、菌核或菌索上取一部分组织,使其在培养基上萌发而获得食用菌纯菌丝体的方法。 质配:两条可亲和的即可互相交配的单核菌丝,在接触细胞壁发生溶解,使两性的细胞原生质(包括细胞核)进行融合,但不进行核配的性行为。次生菌丝体就是由初生菌丝细胞质配后形成的。 核配:性细胞的细胞核的结合过程。核配通常发生在特殊的细胞(担子或子囊细胞)中。 原基:子实体的原始体,是菌丝体发育到生殖阶段所形成的胚胎组织。原基进一步发育,即成为子实体。 减数分裂:连续进行两次细胞分裂,其中的一次细胞分裂使染色体减半。 常压灭菌:即在一个蒸汽压力下(温度为100℃)的灭菌法。常压灭菌时间一般为8-10h.。高压灭菌:在0.1mpa 的压力下,温度为121℃,灭菌时间为1-1.5h. 巴氏灭菌:采用培养料的发酵,使料温加热到62℃-70℃的温度, 30分钟后,便可杀死不耐高温的微生物营养细胞的方法。(由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首创的,故名巴氏灭菌法。)在双胞蘑菇栽培中,该法多用于堆肥的后发酵(或称二次发酵,室内发酵)上,以达到消灭病虫害,改善理化状态和提高堆肥营养利用率的目的。 锁状联合:担子菌的双核细胞进行特殊分裂而在菌丝上出现的一种锁状结构。 木腐菌:引起木材腐熟的真菌。很多食用菌,如银耳目的银耳和木耳,伞菌目的香菇和侧耳,多孔菌目的猴头和灰树花等均属木腐菌 变温结实性:子实体分化必须要有较大的昼夜温差刺激才能完成的食用菌种类,称~。温差幅度越大越好,一般在8~10℃。如香菇、平菇等。 恒温结实性:具有保持恒温形成子实体的结实习性,这类食用菌称~。 液体菌种:食用菌经深层发酵培养出来的大量菌丝球用来作繁殖的材料就是~

羊肚菌大田种植技术 一、播种 播种时间选择在10月下旬至11月,播种前用4-6针遮阳网搭棚。 1、场地消毒:先用杀虫剂将选好的场地杀虫,再用耕地机将地 打碎,按厢面1米、行道0.5米开厢以备播种。 2、用种量:装500克的菌种袋,每亩用300袋。 3、播种:播种方式可采取撒播、穴播、条播等方式。将种子挖出、捏碎,用大容器成装.将准备好的菌种均匀的撒在已准备好的厢内,再用大小粒径1-3公分的土均匀的覆盖在上面,覆土厚度不超 过3cm。 二、管理 1、播种后的发菌管理 播种后,菌丝开始萌发,经常观察厢面覆盖物下的表土,检查土的湿度。手捏有裂口为最佳,保持含水量在60%—65%左右,空气相 对湿度80%—85%, 摆营养袋后的管理和播种后的管理一致。 三、病虫的防治 四、采收及修削整理 羊肚菌一般出菇在3月下旬至四月上旬,日平均气温12-16度,从小原基到成型需20天左右,采收时要详细观察羊肚菌的个体大小,适时采摘是提高产量和品质的关键,羊肚菌的个体大小不一,采收 时需观察菌盖,幼菌的菌盖顶尖上面的棱形凹槽紧密而细小,随个 体增长,棱形凹槽增大,顶端近圆形凹凸部分逐渐平坦、润滑光亮,色泽由深褐色或黑色转为黄褐色或肉色,菌把肥厚成米黄。

采收后,用剪刀将菌托的泥沙修剪干净,若菌盖和菌柄有创伤、变色部位,同时修剪整齐,修剪做到轻拿、轻剪、轻放,分级和消 剪一次完成,以免再次分级造成创伤。 1品种选择 选购人工栽培高产品种,或采摘野生健壮尖顶羊肚菌,经分离培养制得母种。 2菌种制作 2.1拌料装瓶 菌种培养料用麦粒作主料,辅以其他配料构成,料含水65%,主料、辅料拌合均匀,装入600mL罐头瓶。装料时注意松紧适中,装 至瓶颈处即可,用聚丙烯薄膜套上橡筋封口、装筐。 2.2灭菌 采用高压灭菌,菌种瓶装筐后,及时送人高压菌锅内灭菌,压力1.5kg/cm2,灭菌2.5h。 2.3接种培养 灭菌的菌种瓶经冷却后,控制接种温度在20℃以下,在接种箱、接种室、超净工作台等无菌条件下接种,接种后将菌种瓶摆放于清洁、干燥、暗光、通气的培养室中,控制培养温度16~18℃,培养18~20d菌丝即可长满,长成熟。成都地区种植羊肚菌,原种制作 在9月下旬至10月中旬为宜,栽培种在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为宜。羊肚菌属于低温型菌类,菌种培养温度要求在18℃以下,温度偏高 菌丝生长不良,并极易感染杂菌。 3栽培季节安排 羊肚菌是一种低温型菌类,尖顶羊肚菌适宜在较低温度的秋季播种,在5~20℃范围内均可播种。 4栽培管理技术 4.1开厢作畦

山野菜鸡枞的开发利用 【综述】鸡枞又名鸡宗、鸡松、鸡脚菇、蚁枞等,是一种美味山珍,称之为菌中之王,其肉肥硕壮实,质细丝白,味鲜甜脆嫩,清香可口,可与鸡肉媲美,故名鸡枞。它含有钙、磷、铁、蛋白质等多种营养成份。鸡枞吃法很多,生熟炒煮作煲汤皆宜,滋味均极鲜美。其安全、营养、无公害,是出自最佳生态坏境无污染的食品。从生态坏境到原料的生产、加工、包装、储运等都经过卫生监督、环境监测等机构的严格监测。 (一)鸡枞简介 【学名】Collybia albuminosa (Berk.)Petch 【分类】真菌类担子菌纲伞菌目伞菌科 【别名】鸡枞蕈、鸡菌、鸡堫、鸡宗、鸡肉丝菇、伞把菌、鸡枞菌、鸡脚麟菇、蚁枞、伞把菇等。 【科属】真菌植物门真菌鸡的子实体 【形态特征】根据鸡枞的颜色和形态特点,分为黑皮、白皮、黄皮、花皮等许多类型。味道以黑皮(青皮)鸡枞最好。此外,还有鸡枞花等真菌的子实体,味道同鸡枞一样鲜美。田雯在《黔书》中写道:"鸡枞菌,秋七月生浅草中,初奋地则如笠,渐如盖,移晷纷披如鸡羽,故名鸡,以其从土出,故名枞。"鸡枞是一种野生菌的名称。知道这个的,多半是云贵两省的人。7、8月份雨天过后,鸡枞就出来了,在黔西南及黔西南周边的地区是最多的,这个季节的兴义,菜市场里一定有山民用南瓜叶子托着一包一包的新鲜鸡枞叫卖,或是在产鸡枞的地方,省道国道边都会看到当地的山民将从山里采到得鸡枞摆在路边叫卖,一束一束地,有粗有细,形如鸡腿,颜色一般为棕灰,菌脚还糊着泥,这主要是为了保鲜。黔西南的鸡枞又分独鸡枞和窝鸡枞,独鸡枞就是生长出来只有单独的一朵的那种,而窝鸡枞生长则是成片的,故当地人管这种鸡枞叫窝鸡枞。独鸡枞不但难以寻觅而且数量稀少,又独鸡枞要比窝鸡枞香,所以独鸡枞比窝鸡枞价格更高,但是无论独鸡枞还是窝鸡枞煮成了汤以后,那一口鲜甜没什么能比,哪怕是真正的鸡汤。古人赵翼曾说鸡枞:“无骨乃有皮,无血乃有肉,鲜于锦雉膏,腴于锦雀腹”这个形容一点也不夸张。独鸡枞最好的还是伞盖开繁以后带有一种叫做鸡枞虫的那种,这时候的鸡枞老远就能闻到一种特殊的香味,这种鸡枞若是拿来煲汤的话,那就是极品中的极品了,但由于此种独鸡枞的保鲜时间极短,所以少有人能够品尝得到。无论独鸡枞还是窝鸡枞都不易保鲜,一旦被摘下来,味道就迅速坏了。如果当年杨贵妃喜欢吃的是鸡枞,那一定不会有“一骑红尘妃子笑”之说,鸡枞比荔枝更不容易保鲜,她哪里笑得起来!

鸡枞菌之栽培简介修订 版 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

鸡枞菌栽培介绍 一、介绍 鸡枞菌隶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蘑菇目,鹅膏科,蚁巢伞属,是着名的野生食用菌之一。其肉质鲜嫩、香味浓郁,味道鲜美,具有益胃、清神、治痔、治疗风湿病等功效,颇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睬,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由於鸡枞菌需与土栖性白蚁共生的特殊生活条件,人工驯化历尽艰辛。然而在大陆,鸡肉丝菇人工栽培已初获成功。 [学名] Termitomyces eurrhizus(Berk.) Heim [别名]鸡肉丝菇、桐菇、鸡菌。鸡菌、鸡枞、伞把菇、三坛菌。日本人称为姬白蚁菌。 [习性]约在5-8月间,气温於26℃以上时可於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rmosanus)的旧蚁巢上发现。 [分布] 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台湾、西藏等地。 (一)形态特徵 鸡枞菌多数群生,3~10~100支不等,子实体初期菌盖呈圆锥状至钟形,後伸展,有时边缘翻起,中央具有一乳突笠状至宽圆锥形,直径3~33厘米,浅土 黄色或灰褐色,边缘近白色,表面光滑,老熟後辐射状开裂。菌肉厚,白色;菌 褶稠密,不等长,白色,老後变成微黄色,宽5~15毫米,与菌柄弯生或近离

生:菌柄近圆柱形,长7~19厘米,粗1~2厘米,白色,肉实,基部膨大具有褐色细长假根,一般长11~27厘米,最长假根可达70~80厘米。 图1. 鸡枞菌之形态 图2. 鸡肉丝菇与白蚁巢 (二)鸡枞菌与白蚁的关系: 鸡枞菌是与白蚁共生的真菌,其共生关系主要可从两方面探讨: 1.白蚁筑巢、管理真菌花园以抑制鸡肉丝菇之外的其它真菌过度生长。另外, 白蚁粪便含有大量氨基酸和蛋白酶,可为菌丝体生长和子实体生成提供氮源 和营养。 2.白蚁取食活菌丝体,并在白蚁体内体内分泌出多种酶,有助於白蚁将吞食的 植物残体进行消化、排泄;又白蚁的活动和繁殖可将鸡枞菌之担孢子得以传 播。 图3. 鸡枞菌与环境互动示意图 图4. A、长在野地的鸡枞菌子实体。B、由黑翅土白蚁的地下巢穴中取出约13 公分宽的真菌花园。C、用显微镜放大真菌花园的一小 部份可见到晶莹剔透的小菌球 (fungal nodules)。D、在更高倍 的显微镜下可见到小菌球内混合着圆球形细胞与透明、长椭圆形 的分生孢子。 (三)用途

?食用菌栽培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通过课程实习,实地进行常见食用菌品种的菌种制作、栽培,了解食用菌栽培的基本流程。通过参观湖北省食用菌生产和出口加工基地,了解食用菌产业的实际情况和今后的发展方向。掌握菌种的制作、分离等制种工作。 掌握食用菌栽培的基本流程和各项操作。参加菇房和菇场栽培管理工作。参观食用菌生产企业,参与食用菌市场行情调查。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理论结合实践,力争拓宽学生的视野以及对于食用菌产业的理解,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动手能力,强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拓展视野,培养创新意识。 二、实习时间 2012年10月28日至2012年11月4日共计8天 三、实习地点 华中农业大学食用菌菌种试验中心、武汉东西湖如意生鲜食品净菜配送公司(如意食用菌高科技公司)、湖北裕国菇业有限公司、长久菌种厂、三里岗香菇基地、洛阳店出口示范基地、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随州试验站、裕国菇业试验基地、裕国菇业生产线、三友食用菌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新洲许易产业园。 四、实习内容 1、校内实习主要内容 (1)进行袋料栽培中的预湿、拌料、装袋、灭菌、消毒、接种等各项操作: ①香菇: a. 香菇袋料栽培原料的预湿 b. 香菇栽培料拌料及装袋 c. 香菇袋料装锅灭菌 d. 香菇袋料栽培的接种 ②平菇: a.平菇熟料栽培料建堆发酵 b.平菇三级种原料的预湿 c.平菇三级种拌料、装袋并装锅灭菌 d.平菇栽培料的翻堆 e.平菇栽培料装袋 f.平菇袋料栽培的接种 ③黑木耳: a.黑木耳栽培料的预湿 b.黑木耳栽培料装袋 c.黑木耳栽培料的灭菌 d.黑木耳栽培袋接种 (2)参加常见食用菌品种菌种和不同栽培模式的各项操作。

羊肚菌菌种制作技术 羊肚菌是世界上珍贵的稀有食用菌之一,属高级营养品。它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及20多种氨基酸,特别是有机锗含量高,具有补肾、壮阳、补脑、提神的功能;主治精肾亏损、阳痿不举、性欲冷淡;对头晕失眠、肠胃炎症、脾胃虚弱、消化不良、饮食不振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还可以防癌抗癌、预防感冒、增强人体免疫力,在医学上有重要的开发价值。由于它功能齐全,香味独特,食疗效果显著,目前国内每千克售价800~1000元,尤其在西欧国家供应十分紧俏,价格更昂贵。 因羊肚菌与其它食用菌不同,栽培适应性较差,特别是在异地栽培稳定性差。因此,利用当地的羊肚菌品种分离制出的菌种,能适应当地环境,可避免异地购种的地区性差异和邮寄途中的影响,建议种植户最好分离当地的品种。它能适应当地环境,但也要注意羊肚菌的菌种隔年使用效果不好,有变异现象。这就给大面积栽培和推广带来了困难。所以羊肚菌的菌种最好每年分离、驯化。这是迄今尚未实现商品化栽培的原因之一,加上栽培管理或环境达不到要求就会不出菇。这就是羊肚菌人工栽培困难的奥秘。 一、制种注意事项 羊肚菌的菌种性能与其它食用菌不同,菌种分离方法和育种手段及栽培管理技术与其它食用菌也有很大差异。最大的缺点就是容易退化、变异、生霉。这对栽培羊肚菌带来很大困难。对此,首先要控制菌种传代,无论母种、原种、栽培种,若违反技术要求,多传一代就会出现上述不良反应或不长子实体。母种只能经过原种栽培种,到栽培中的一次流程和3次破菌愈合才能保住质量;若超过3次菌丝断裂而重新萌发的新菌丝,会失去或降低酶的分解作用,以致抗病力差,易生杂菌,不出菇。 二、母种制作 (一)培养基配方 ①黄豆芽500克(煮汁),白糖20克,琼脂20克,羊肚菌基脚~50克,水1升。 ②黄豆芽500克(煮汁),白糖20克,琼脂20克,水1升。 ③栎木屑500克(煮汁),白糖20克,琼脂20克,水1升。 ④马铃薯200克(煮汁),白糖20克,琼脂20克,蛋白胨0.5克,牛肉膏0.5克,水1升。 ⑤蛋白胨1克,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酵母膏1克,磷酸二氢钾1克,硫酸镁1克,维生素B1,1克,水1升。pH值自然。 上述配方任选一组。将木屑或豆芽加水1升煮30分钟,过滤取汁,并将余下的水补足1升,加入其它原料,煮至溶化后,按母种制作常规方法,分装于18毫米×180毫米或20毫米×200毫米试管的1/5,塞上棉塞,使用高压灭菌锅彻底灭菌;在0.68千克压力下维持60分钟,自然冷却至指针回到原位才可打开,放成斜面备用。 (二)菌种分离 首先要具有食用菌专业基础知识、多年的菌种分离经验及菌丝鉴别能力,其次要购置母种培养基、无菌接种箱、恒温培养箱、冰箱、高倍显微镜等必要设备。根据当地羊肚菌生长季节,趁羊肚菌生长旺盛时做菌种分离工作。 1.分离方法。羊肚菌的分离方法与其它食用菌大不相同。它需要一种助生菌与羊肚菌菌丝共生时才能出菇。这种助生菌长期活动在土壤中,有时以芽孢菌形式出现,有时以菌丝形式出现。它为羊肚菌的原基形成和子实体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从土壤中分离该菌比其它任何方式分离要好些。但从土壤分离难度太大,成功率不到万分之一,并

雞樅菌栽培介紹 一、介紹 雞樅菌隸屬擔子菌亞門,層菌綱,蘑菇目,鵝膏科,蟻巢傘屬,是著名的野生食用菌之一。其肉質鮮嫩、香味濃郁,味道鮮美,具有益胃、清神、治痔、治療風濕病等功效,頗受國內外消費者青睬,具有極大的開發價值。由於雞樅菌需與土棲性白蟻共生的特殊生活條件,人工馴化歷盡艱辛。然而在大陸,雞肉絲菇人工栽培已初獲成功。 [學名] Termitomyces eurrhizus(Berk.) Heim [別名]雞肉絲菇、桐菇、雞菌。雞菌、雞樅、傘把菇、三壇菌。日本人稱為姬白蟻菌。 [習性]約在5-8月間,氣溫於26℃以上時可於黑翅土白蟻(Odontotermes formosanus)的舊蟻巢上發現。 [分佈] 江蘇、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海南、四川、貴州、雲南、臺灣、西藏等地。 (一)形態特徵 雞樅菌多數群生,3~10~100支不等,子實體初期菌蓋呈圓錐狀至鐘形,後伸展,有時邊緣翻起,中央具有一乳突笠狀至寬圓錐形,直徑3 ~33釐米,淺土黃色或灰褐色,邊緣近白色,表面光滑,老熟後輻射狀 開裂。菌肉厚,白色;菌褶稠密,不等長,白色,老後變成微黃色,寬5 ~15毫米,與菌柄彎生或近離生:菌柄近圓柱形,長7~19釐米,粗1 ~2釐米,白色,肉實,基部膨大具有褐色細長假根,一般長11~27釐

米,最長假根可達70~80釐米。 圖1. 雞樅菌之形態 圖2. 雞肉絲菇與白蟻巢 (二)雞樅菌與白蟻的關係: 雞樅菌是與白蟻共生的真菌,其共生關係主要可從兩方面探討:

1.白蟻築巢、管理真菌花園以抑制雞肉絲菇之外的其它真菌過度生 長。另外,白蟻糞便含有大量氨基酸和蛋白酶,可為菌絲體生長和 子實體生成提供氮源和營養。 2.白蟻取食活菌絲體,並在白蟻體內體內分泌出多種酶,有助於白蟻 將吞食的植物殘體進行消化、排泄;又白蟻的活動和繁殖可將雞樅 菌之擔孢子得以傳播。 圖3. 雞樅菌與環境互動示意圖 圖4. A、長在野地的雞樅菌子實體。B、由黑翅土白蟻的地下巢穴中取出約13 公分寬的真菌花園。C、用顯微鏡放大真菌花園的一小部份可見到晶瑩剔透的小 菌球(fungal nodules)。D、在更高倍的顯微鏡下可見到小菌球內混合著圓球形 細胞與透明、長橢圓形的分生孢子。 (三)用途 1.食用:菌肉細嫩,氣味香濃,味道鮮美。雞肉絲菇營養豐富,尤其 蛋白質的含量較高,蛋白質中含有20多種氨基酸,其中人體必需的

鸡枞菌人工栽培技术 【篇一:鸡枞菌人工栽培技术】 鸡枞菌的培育方式鸡枞菌肉厚肥硕,质细丝白,味道鲜甜香脆。含 人体所必须的氨基酸、蛋白质、脂肪,还含有各种维生素和钙、磷、核黄酸等物质。鸡枞菌的吃法很多,可以单料为菜、还能与蔬菜、 鱼肉及各种山珍海味搭配,可无论炒、炸、腌、煎、拌、烩、烤、焖,清蒸或做汤,其滋味都很鲜,为菌中之冠。鸡枞菌仅西南、东 南几省及台湾的一些地区出产。 众所周知,云南因其山川地地貌特殊及所在经、纬度关系,被誉为 王国,菌类就是这植物王国中的特殊一簇,鸡是菌簇中的上品,因 其内部纤维结构、色泽状似鸡肉、加之食用时又有鸡肉的特殊香味,故得名鸡。在贵州遵义等地区也生长,当地人给予的名字叫做三八姑,据说它的来历是只要你找到一把,附近就还有二把。听老人说 摘它的时候不要大声说话,不然会吓走,而且要在雨过天晴后才能 生长出来。 鸡枞菌的生存环境鸡菌常见于针阔叶林中地上、荒地上和乱坟堆、 包谷地中,基柄与白蚁(odontotermessp.)巢相连,散生至群生。夏 季高温高湿,白蚁窝上先长出小白球菌,之后形成鸡子实体。 1.鸡菌与白蚁营共生生活。在条件下鸡菌与白蚁营共生生活,与之共生的白蚁是大白蚁亚科的某些种,比较常见的土栖白蚁有黑翅土白 蚁(odontotermesformosanus)、云南土白蚁(o.yunnanesis)、黄 翅大白蚁(macrotermesbarneyi)等。 (1)白蚁在建巢中为鸡菌传播菌种。 (2)白蚁又从鸡枞菌的小白球获得各种和抗病物质。 (3)鸡菌又从白蚁巢菌圃及周围环境获得营养源。 2.蚁巢是白蚁与鸡菌共生理想的生态环境。蚁巢多建于地下 20~100厘米处,体积从0.1~1.0立方米不等,有中央大巢和分散的卫 星巢,之间有蚁道相互连接。蚁群在蚁巢中会长期繁衍达几年至数十 年之久,一蚁巢群白蚁个体可达1,000,000~2 10,000,000个(贺新生,1995)。 (1)蚁巢内有稳定的生态条件蚁巢内有稳定的生态条件适宜与白蚁与 鸡菌共同生存。 ①稳定的温、湿度。

鸡枞菌的生物学特性及药效研究 发表时间:2010-10-28T16:42:30.030Z 来源:《心理医生》2010年第6期供稿作者:施渺筱1 何映霞1 龙菊1 李祝2 [导读] 鸡枞菌(Termitomyces albuminosus Heim),又叫伞把菇、鸡丝菇、白蚁菇、三坛菌等,属担子菌纲,伞菌科施渺筱1 何映霞1 龙菊1 李祝2 1安顺学院化学与生物农学系贵州安顺 561000; 2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真菌资源研究所贵州贵阳 550025 【中图分类号】R9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0)06-092-02 【摘要】本文概述了鸡枞菌的生物学特性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为鸡枞菌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关键词】鸡枞菌生物学特性药理作用 鸡枞菌(Termitomyces albuminosus Heim),又叫伞把菇、鸡丝菇、白蚁菇、三坛菌等,属担子菌纲,伞菌科。全世界约有25种,我国有15种,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几省的山区。其蛋白质含量高,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及微量元素,为苗中之冠,山珍之最,是我国著名的野生食用菌之一。据《本草纲目》记载:南人谓之鸡枞,言其昧似鸡也,并具有“益胃、清神、治痔”等功效。可治脾虚纳呆、消化不良、痔疮出血等症。本文主要对鸡枞菌菌丝体的生活条件、生活史及药用效果作系统阐述,旨在为鸡枞菌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1 鸡枞菌的生活条件 鸡枞菌是与白蚁共生的真菌,二者共同生存的蚁巢,是鸡枞菌与大白蚁亚科的昆虫构建的一个完美的共同生态系统,白蚁构建了蚁巢,培养鸡枞菌菌丝体作食物,二类生物群体互助互利,共栖于同一生境,使群体都得到持续生存和发展。与鸡枞菌共生的白蚁巢多建于地下20~100cm,蚁巢体积0.1~1.0m3不等。蚁巢系统维持和调节着稳定的内部环境条件:蚁巢内温度稳定在22±3℃,保证鸡枞菌菌丝的旺盛生长和白蚁的孵化、繁殖。蚁巢内相对湿度为85~95%,巢壳内壁有明显水膜。蚁巢内因白蚁和菌丝的呼吸代谢产生的CO2浓度高达5~10%。高CO2利于鸡枞菌丝体的营养生长,不利于形成子实体。蚁巢中的pH稳定在4.0~4.5之间,最适合鸡枞菌菌丝生长,而不利于细菌和其它菌丝的生长,从而保证了鸡枞菌的绝对优势地位。蚁巢内的营养成分含量为粗蛋白11.50%,粗脂肪0.71%、糖2.5%,氨基酸含量为8.89%。金属元素的组成为:每l00g菌圃含钙1270mg,钾167mg,钠148mg,镁157mg,铜2.9mg,铁250mg,锌40mg,锰47.95mg,钴0.8mg。在这个生态系统中白蚁群稳定地生长、繁殖,培养大量充足的菌丝食物。白蚁确定某地定居后,蚁群会在此长期繁衍达数十年之久。 2 鸡枞菌的生活史 在鸡枞菌的生活史中,有翅蚁取食巢体上的鸡枞菌产生的小白球,在其体内消化道中也就存在鸡枞菌的菌丝和分生孢子。有翅白蚁离巢后在地表活动12~24h寻偶交配,并选择适宜的场所钻入地下筑巢产卵。它选择一些昆虫滚成的牛粪团作为筑巢的基础物质,并将体内的鸡枞菌菌丝与分生孢子随排泄物排出体外,再利用其筑巢。由于白蚁分泌物和巢体不断供给养分,使排泄物中的鸡枞菌菌丝片段或分生孢子得以增殖,在幼巢体上生长成菌丝,然后交织形成小白球,小白球是鸡枞菌某一发育阶段的产物,可作为供养巢体幼蚁的食物来源。每年高温季节,巢体表面及周围的鸡枞菌菌丝生长发育后逐渐出现发白小块,雨过天晴之时,鸡棕破土而出,形如钝锥,一两天后形体陡长,形如伞盖,呈棕灰色,其肉肥硕,质细丝白,菌盖初期呈圆锥形,似斗笠中央部分有显著的突起,呈深褐色,周围呈淡黑色。 3 鸡枞菌的药用价值 鸡枞菌菌丝干品中蛋白质含量很高,超过许多其它种类食用菌菌丝体或子实体干品的蛋白质含量,且鸡枞菌蛋白质所含的氨基酸种类齐全,除赖氨酸外,所含的人体必需氨基酸都达到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专家委员会所推荐的理想蛋白质必需氨基酸含量模式谱水平。此外,现代研究表明,鸡枞含有多糖、皂苷、纤维素酶、多酚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醒脑、镇痛抗炎和抗氧化等生物活性。2005年王一心研究表明,云南野生鸡枞菌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因而提示,云南野生鸡枞菌对防治高脂血症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方面可能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2007年陆奕宇采用醋酸扭体实验,甲醛致痛模型,二甲苯致耳肿胀模型及角叉菜胶致足肿胀模型观察鸡枞菌粉及其提取物镇痛抗炎作用。结果表明鸡枞菌对炎症介质也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说明鸡枞菌粉提取物具有明显镇痛抗炎作用。2008年周继平等通过分离纯化,发现鸡枞菌粉不同组分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证明鸡枞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为开发鸡枞产品提供了理论依据。 4 鸡枞菌的开发利用前景 鸡枞菌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长期以来,人们都希望实现这种珍稀野生食用菌的人工驯化栽培,但是由于鸡枞菌只能生长在白蚁巢上,至今不能完全人工栽培,仍然处于半人工栽培的摸索阶段。鸡枞菌菌丝体含有与其子实体相当的营养素和风味物质,随着食用菌液体深层发酵培养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成功,使得鸡枞菌菌丝体的生产不受地域和季节限制,并且可大规模生产,这就为其开发利用提供了优良的条件。 参考文献 [1]贺新生.鸡枞菌与白蚁的相互关系[J].中国食用菌,1995,14(5):20-21. [2]胡清秀,等.鸡枞菌研究现状[J].食用菌学报.2001,8(1):54. 基金项目:贵州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黔教科 2009(0075)号

鸡枞菌人工栽培技术-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鸡枞菌人工栽培技术 【篇一:鸡枞菌人工栽培技术】 鸡枞菌的培育方式鸡枞菌肉厚肥硕,质细丝白,味道鲜甜香脆。含人体所必须的氨基酸、蛋白质、脂肪,还含有各种维生素和钙、磷、核黄酸等物质。鸡枞菌的吃法很多,可以单料为菜、还能与蔬菜、鱼肉及各种山珍海味搭配,可无论炒、炸、腌、煎、拌、烩、烤、焖,清蒸或做汤,其滋味都很鲜,为菌中之冠。鸡枞菌仅西南、东南几省及台湾的一些地区出产。 众所周知,云南因其山川地地貌特殊及所在经、纬度关系,被誉为王国,菌类就是这植物王国中的特殊一簇,鸡是菌簇中的上品,因其内部纤维结构、色泽状似鸡肉、加之食用时又有鸡肉的特殊香味,故得名鸡。在贵州遵义等地区也生长,当地人给予的名字叫做三八姑,据说它的来历是只要你找到一把,附近就还有二把。听老人说摘它的时候不要大声说话,不然会吓走,而且要在雨过天晴后才能生长出来。 鸡枞菌的生存环境鸡菌常见于针阔叶林中地上、荒地上和乱坟堆、包谷地中,基柄与白蚁(odontotermessp.)巢相连,散生至群生。夏季高温高湿,白蚁窝上先长出小白球菌,之后形成鸡子实体。 1.鸡菌与白蚁营共生生活。在条件下鸡菌与白蚁营共生生活,与之共生的白蚁是大白蚁亚科的某些种,比较常见的土栖白蚁有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formosanus)、云南土白蚁(o.yunnanesis)、黄翅大白蚁(macrotermesbarneyi)等。 (1)白蚁在建巢中为鸡菌传播菌种。 (2)白蚁又从鸡枞菌的小白球获得各种和抗病物质。 (3)鸡菌又从白蚁巢菌圃及周围环境获得营养源。 2.蚁巢是白蚁与鸡菌共生理想的生态环境。蚁巢多建于地下 20~100厘米处,体积从0.1~1.0立方米不等,有中央大巢和分散的卫星巢,之间有蚁道相互连接。蚁群在蚁巢中会长期繁衍达几年至数十年之久,一蚁巢群白蚁个体可达1,000,000~2 10,000,000个(贺新生,1995)。 (1)蚁巢内有稳定的生态条件蚁巢内有稳定的生态条件适宜与白蚁与鸡菌共同生存。

羊肚菌是一种非常珍贵的菌类,虽然目前种植羊肚菌的并不多,不过羊肚菌的市场需却非常大,这让很多种植户都想要尝试种植羊肚菌,那么羊肚菌如何种植? (1)关于羊肚菌本身。 羊肚菌由羊肚状的可孕头状体菌盖和一个不孕的菌柄组成。菌盖表面有网状棱的子实层,边缘与菌柄相连。菌柄圆筒状、中空,表面平滑或有凹槽。羊肚菌是子囊菌中最著名的食用菌,其菌盖部含有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和缬氨酸7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特别是异亮氨酸的含量高达1.76%,据测定还有至少含有8种对人体有益的维生素和矿质元素,按照外观及型状的不同可分为:羊肚菌、小顶羊肚菌、尖顶羊肚菌、粗柄羊肚菌、小羊肚菌。 (2)羊肚菌生物学环境 ①温湿度。羊肚菌属于低温高湿型真菌,3至5月雨后多发生,8至9月发生。生长期长,除需较低气温外,还要较大温差来刺激菌丝分化。菌丝生长温度为21-24℃;子实体形成与发育温度为4.4-16℃,空气相对湿度为65%-85%。为此栽培时间多在11至12月份。

②日照。微弱散射光有利于子实体的生长发育,切记强光直射。 ③土壤。PH值宜为6.5-7.5,中性或微碱性有利于羊肚菌生长。发生土壤类型为黑、黄土壤;山地灰褐森林土、腐殖土、沙质混合土均能生长。氢铵2g/L,氯化钾0.5g/L,葡萄糖20g/L,硝酸钾0.1g/L,硫酸亚铁0.01g/L,琼脂20g/L,硫酸镁0.05g/L。 ④空气。羊肚菌属于好气型真菌,其菌丝体生长阶段和子囊果形成阶段均需要新鲜空气。在暗处及过厚的落叶层中,羊肚菌很少发生,足够的氧气对羊肚菌的生长发育是必不可少的。如果通气状况不良,容易发生柄长盖小的畸形菇,影响品质,而尖顶羊肚菌菌丝体生长耐受较高的二氧化碳浓度,当二氧化碳浓度在空气中达到2.2%,菌丝生长达到最大值。 (3)羊肚菌栽培 川渝地区的“羊肚菌大田栽培”技术流程,我国羊肚菌栽培模式的演化过程,可分为,仿生栽培、菌材仿生栽培、菌根化栽培、林下仿生栽培等,长时间的仿生栽培和生态研究,使得羊肚菌的发生规律和生理需求逐渐被掌握,菌种的驯化选育、补料技术和人为刺激诱发出菇是羊肚菌人工栽培区别于仿生栽培的重要标志,现以川渝地区的“羊肚菌大田栽培”主流技术流程阐述,该技术与川渝地区的气候特点相匹配,在每年的9-10月份进行田间整理和菌种制备、播种,随后搭建遮阳棚,在冬季降温前11-12月份完成补料操作,待春季温度回升时进行催菇和出菇。该技术稳定性、可操作性较强,占整体行业栽培模式的90%以上。 ①田地整理,包括选地、整地和棚子的搭建。田地的整体要求土质疏松、利水,地势平坦、靠近水源,排水良好,可以大规模机械化操作。根据地形按水势、风向进行整地。首先,将田间杂草及上一季遗留下来的农作物废弃物清理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