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裂隙网络模拟技术的结构面分布分维数计算

基于裂隙网络模拟技术的结构面分布分维数计算
基于裂隙网络模拟技术的结构面分布分维数计算

第23卷 第20期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3(20):3465~3469

2004年10月 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Oct .,2004

2003年5月19日收到初稿,2003年7月6日收到修改稿。

作者 荣 冠 简介:男,32岁,1992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地质系,现任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工程地质和岩体稳定性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E-mail :rg_mail@https://www.360docs.net/doc/e41890091.html, 。

基于裂隙网络模拟技术的结构面分布分维数计算

荣 冠 周创兵

(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武汉 430072)

摘要 介绍了分形基本概念及工程岩体分形特性,结合裂隙网络模拟技术,分析了计算结构面分布分维数的方法,并给出了工程应用实例。讨论了计算裂隙分维数有效测度范围问题,对裂隙间距、迹长、交角和岩体RQD 等影响因素与分维数的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间距对分维数影响最大,迹长和交角则相应次之。岩体裂隙分布分维数较RQD 更能全面反映岩体的结构特征,用于对工程岩体进行质量评价是可行的,但对于测度尺寸和分维数与岩体工程性质关系等问题有待深入研究。 关键词 工程地质,分形维数,裂隙,网络模拟

分类号 TU 4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6915(2004)20-3465-05

STUDY ON FRACTAL DIMENSION OF DISCONTINUITY DISTRIBUTY BASED ON SIMULATION TECHNIQUE OF DISCONTINUITY NETWORK

Rong Guan ,Zhou Chuangbing

(School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Wuhan University , Wuhan 430072 China )

Abstract The fractal concept and the fractal characteristics of rock masses are discussed in general. The box dimension method is studied based on the technique of network simulation ,and a calculation sample of fractal dimension for the engineering rock masses in Three Gorges Reservoir region is given. The problem of proper range of box size is discussed. Various factors ,such as fracture space ,total length of discontinuities ,and inclination between joints ,a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pace of discontinuities affects fractal dimension markedly. It is certain that the index of fractal dimension is better than the index ,RQD ,on characterizing jointed rock masses and classifying engineering rock masses. At last ,some problems on the range of box siz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ractal dimension and engineering properties of rock masses are pointed out for further study. Key words engineering geology ,fractal dimension ,discontinuity ,network simulation

1 分形概论与岩体分形特征

1.1 分形概念

1973年B. Mandelbrot 首先提出分形(fractal)概念,1975年其专著《分形,机遇和维数》的出版是分形理论诞生的标志[1]。分形理论的诞生为揭示呈现纷繁复杂现象但隐藏着精细及相似结构的事物和

对其进行定量研究提供了有效方法。分形可分为线性分形(自相似性分形)与非线性分形。目前研究最为广泛的为自相似性分形。自相似性是指局部与整体在形态、功能、信息、时间及空间等方面具有统计意义的相似性,在一定的观测尺度范围内分形对象的结构具有相似性。实际上自然界中的分形不存在具有严格数学意义上的自相似性,往往只具有统计意义的自相似性,而且这种相似性并不是在任何

? 3466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4年

尺度上都能成立,通常只是在某些特定的尺度范围内才成立。

1.2工程岩体的分形特征

20世纪80年代以来,分形几何开始应用于研究工程岩体的有关问题,这一现代非线性科学理论在解决如岩体类的复杂事物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经典理论所不能发挥的作用,且应用越来越广泛深入[2]。实际上工程岩体的裂隙网络并不严格地遵循自相似性,而只是一种统计意义的自相似或局部一定尺度上的分形结构。判断系统是否为分形结构首先可根据Mandelbrot对分形定义来判断:分形是Hausdorff-Besicovitch维严格大于拓扑维的集合。如果系统的分维数与拓扑维相一致,则这个系统只是欧几里德系统或非分形系统;如果分维数大于拓扑维则为分形系统。其次可由分形的直观定义判断:分形是某种程度上,部分与整体相似的形态。分析系统是否具有自相似性或尺度不变性,如果系统具自相似性,则为分形系统,否则为非分形系统。

工程岩体中的结构面是地质历史的产物,其形成与地质历史环境紧密相关。岩体结构面的不少性质往往具有模糊性、不确定性和随机性等特征,但通过研究发现,岩体结构面的长度分布、粗糙性、张开度、间距分布和空间分布等特征在一定的尺度范围内表现出具有自相似性的规律,即反映岩体结构面存在分形特征。例如统计裂隙间距一般服从负指数或对数正态分布,根据文[3]研究指出间距服从以上分布规律只是一定程度、层次和发展阶段的表现,而在根本上服从分形分布。

分形理论在研究岩体裂隙、岩石破碎、岩体结构、地下水渗流等复杂问题中显示出了较强的能力,然而分形理论中关键参数——分维数在工程岩体中进行实测往往存在一定难度。本文主要结合裂隙网络模拟技术研究岩体裂隙分布分维数的计算方法,分析有关因素对分维数的影响和探讨分维数在工程领域的应用。

2 裂隙岩体网络模拟技术

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研究裂隙网络模拟技术以来,至目前基于Monte-Carlo原理的模拟技术已逐渐成熟,成果已广泛应用于解决岩体工程各种实际问题。裂隙网络模拟研究过程一般包括以下4个环节:

(1) 野外采样:现场实测岩体中裂隙的几何参数。一般需要统计的参数有:裂隙组数、产状、间距、迹长、张开情况和结构面粗糙度等。常见的确定裂隙几何参数的采样方法有测线法和统计窗法。

(2) 分组和统计:在现场采样的基础上对裂隙样本进行分组统计研究,包括对样本进行分组和各组样本随机变量(如走向、倾向、倾角、间距、迹长等)的统计。

(3) 对样本分布形式进行拟合检验,判断各随机变量的统计分布形式及分布参数。

(4) 根据裂隙各随机变量的统计分布模型,生成符合裂隙分布规律的随机数,并以此生成裂隙网络图。

常规的裂隙网络统计模拟方法已为大家所熟悉,对具体技术在此不再介绍。但常规模拟技术仍存在不少值得改进和探讨的地方。如对结构面分组可采用聚类方法[4],它具有客观具体的特点。另外在建立结构面概率模型时,通常假定结构面各要素的概率分布函数为正态分布、对数正态分布、负指数分布及均匀分布,这与实际情况是有出入的。在实际应用中,当结构面符合以上4种分布规律时可按Monte-Carlo方法产生随机数,而不符合上述分布规律时可采用直接法[5]产生随机数。

应该指出Monte-Carlo随机抽样方法解决了已知概率分布的随机变量抽样的数学问题,在分布模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对于未知概率分布的随机变量抽样采用直接法可得到较高精度的结果。

应用计算机生成岩体裂隙网络与实际裂隙分布之间的差异主要取决于现场测量、概率模型选择及计算机模拟方法等过程。只要正确地把握每一步,最终得出的模拟结果是能够近似反映岩体裂隙分布真实状态的。

3 分形维数及计算方法

分形几何的最重要概念是分形维数(fractal dimension),简称分维,最早由Hausdorff于1919年提出。实际研究中主要采用容量维数、信息维数、相关维数3种分维数。其中容量维数(也叫盒维数)的定义为:设F是平面上的有界点集,总可以找到一个矩形使F包含于其中。将矩形分割为若干个边长为ε的小方格,计被F占领的小方格的数目为)

N,则可定义F的容量维数为

)

/1

ln(

)

(

ln

lim

)

(

ε

ε

N

F

d

= (1)

第23卷第20期荣冠等. 基于裂隙网络模拟技术的结构面分布分维数计算 ? 3467 ?

容量维数的定义不仅适用于平面点集,同样适用于直线和空间点集。式(1)提供了近似计算点集容量维数的方法。计算F集容量维数的具体算法为:先构造一边长为a的盒子覆盖F集,然后变换不同边长值ε对应形成若干个小盒子,计算包含有F点集的小盒子数)

N,经过多次变换可得到一系列ε-)

N数据。再作)

/1

ln(ε与)

(

lnε

N关系的散点图,采用最小二乘法求其斜率,即为容量维数。这就是通用的计算维数的覆盖法。在研究岩体结构面分布分维时,若考虑对象为沿某一测线方向结构面迹线交点的分布集,此时即为线裂分维。若考虑对象为某一测面上的结构面迹线分布情况,此时即为面裂分维数。同理,还存在体裂分维。

4 工程应用实例

选择的工程实例为三峡水库某库段香溪河谷两岸岩体。三峡水库蓄水后该库岸将被淹没,原城镇将就地后靠重建。为给该库段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进行了此库段岩体裂隙调查及网络模拟研究。图1和表1为研究区内岩体裂隙统计模拟结果。

图1 研究区岩体裂隙网络模拟图

Fig.1 Simulated network of discontinuities in studied area 在裂隙网络模拟图的基础上可以较方便地进行结构面分维数的研究。本文主要研究了库岸工程岩体裂隙的线裂分维和面裂分维,采用的计算方法为上面介绍的确定容量维数的覆盖法。研究线裂分维时,首先生成40 m×40 m大小露头的裂隙网络模拟图;选定0°,15°,30°,…,150°和165°等12个计算线裂分维数的平面方位(参见图1),计算出每个方位上裂隙交点数和位置,这样便可求出在平面内不同方位的线裂分维数。计算面裂分维数则根据模拟出的20 m×20 m区域网络图按覆盖法计算。实际计算分维数只要对原统计模拟程序稍作修改,加上一段在不同条件下生成)

/1

ln(ε与)

(

lnε

N数对和拟合其直线方程的程序段即可。线裂分维的程序算法十分简单,而确定面裂分维的程序算法中某一小盒子是否被裂隙占领的方法为:首先判断在盒子内是否存在裂隙的端点,如存在,则此盒子被占领,否则继续判断裂隙是否与盒子的4条边相交,如有一边与裂隙相交则盒子被占领,如均未相交则盒子未被占领。根据上面方法研究区岩体裂隙分布分维数的计算结果为:在32

/1(~L)

024

1/1(L为研究范围内裂隙平均迹长)测度范围,岩体线裂分维数沿平面不同方位为0.284 1~0.376 5范围内变化。在(1/1 024~1/65 536)A(A为裂隙模拟范围的面积)测度范围内岩体面裂分维数为1.492 5。

表1 三峡库区某库岸裂隙分布规律及模拟结果表

Table 1 Statistic distribution results of simulated

discontinuities in Three Gorges reservoir

region

间距/m 走向/(°) 迹长/m

统计

地层

分组

连通

率/%

对数

正态

0.25 0.19 无313.40 703.24 无1.46 1.07

NW

0.28 0.04 313.62 684.87 1.52 1.07 88.6

对数

正态

0.44 0.47 无24.74 123.67 无1.40 0.50

NNE

0.48 0.24 25.42 143.59 1.68 0.26 66.2

无0.49 0.53 无67.94 163.94 无1.41 0.56

J2n

J1x

NEE

0.57 0.40 67.32 154.63 1.65 0.36 52.6 5 讨论

5.1计算岩体裂隙分维数的测度范围

岩体裂隙的诸多性质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分形特征,但其分形特性往往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分形,而只是一定范围内统计意义的分形。因此在计算裂隙分维数时,不同的测度范围对应的结果往往差别较大,造成不同研究者的结果没有可比性。目前计算分维数采用覆盖法确定盒维数时,对确定覆盖盒子的测度范围(线裂分维时为线段、面裂分维时为面积)实际上没有理论标准,个别研究者[6]对分形分布节理确定分维数时的有效测度范围进行过初步研

? 3468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4年

究,但多数研究人员只凭经验确定;不少介绍分形的研究论文中没有明确指出计算分维数的有效测度问题。本次计算面裂分维数的结果表明:如有效测度范围的上限越大(即盒子边长越大)则分维值增大;反之有效测度范围的上限越小,则分维值减小;对于不同发育规模的裂隙有效测度范围存在差异。因此在确定不具严格数学意义上的岩体裂隙分维数时,如何确定合理的测度范围值得深入研究。 5.2 影响分维数的有关因素分析

分维数是评价工程岩体性状的一个重要指标,下面对影响裂隙分维数的有关因素作初步探讨。

(1) 裂隙间距。利用产生的20 m×20 m 区域内平均迹长为1.6 m 的一组结构面模拟图,计算不同间距时相应的面裂分维数,结果见图2。图示曲线表明:在上述条件下岩体裂隙分布分维数随间距增大而减小,且在1.0 m 间距内分维数变化较敏感。这与岩体完整性较差时分维数较大的一般规律是一致的。

图2 裂隙平均间距与分维数关系

Fig.2 Average space of discontinuities vs. fractal dimension

(2) 裂隙总长与平均迹长。首先分析20 m×20 m 范围内平均迹长相同,但间距不同,相应的裂隙总长度为83 m ~4 000 m 的不同发育情况。其分维数计算结果见图3。同时分析了一定区域内裂隙总长相同,但裂隙平均迹长不同时的裂隙分布分维数,结果见图4。总的规律是:在一定区域内随总迹长增大、相应分维数亦增大;在固定区域内,当总迹长不变时,分维数随裂隙的平均迹长增大而减小。

(3) 裂隙间交角。模拟20 m×20 m 范围内发育有2组裂隙的情况,区域内裂隙总长和每组裂隙间距均相同,但裂隙间交角在0°~90°变化,不同交角时相应分维情况见图5。结果表明裂隙交角为45°时分维数最大,相对45°交角增减时分维均变小。这也说明岩体发育的结构面夹角在45°左右时对稳定性影响可能最不利。

图3 裂隙总长与分维数关系

Fig.3 Total length of discontinuities vs. fractal dimension

图4 裂隙迹长与分维数关系

Fig.4 Single length of discontinuity vs. fractal dimension

图5 裂隙间交角与分维数关系

Fig.5 Inclination between discontinuities vs. fractal dimension

(4) RQD 值。利用生成的40 m×40 m 范围内发育有3组优势结构面的网络图,计算出平面内0°,15°,30°,…,150°和165°方位的线裂分维数,同时可以计算不同方位线密度和广义RQD 的分布情况,结果见图6。存在多组裂隙时岩体结构面的线裂分维情况较复杂,它受结构面组数、条数、间距、夹角、迹长、RQD 值和结构面具体分布状态等影响。仅从RQD 的影响来看,其关系为负相关,即随RQD 增大分维数减小。实际上RQD 是与裂隙线密度相当的指标,只能反映岩体结构面平均疏密程度,而分维则更能全面反映岩体的结构特征。例如结构面的不同分布状态往往对应着相同的RQD 值,但分维数一般是不同的。对于相同的RQD 值,裂隙分布均匀的往往较不均匀的分维数更大。

上述因素中从总体来看,裂隙的间距对面裂分维影响最明显,而迹长和交角则次之;仅从RQD 的影响来看,它与线裂分维为负相关。一般地,分

间距/m

分维数

裂隙总长/m

分维数

迹长

/m 分维数

交角/(°) 分维数

第23卷第20期荣冠等. 基于裂隙网络模拟技术的结构面分布分维数计算 ? 3469 ?

图6 广义RQD与线裂分维数变化图(RQD括号后的数值为界限值)

Fig.6 Relationship between general RQD and line fractal dimension

维数越大,裂隙越发育,岩体完整性越差。

5.3根据分维进行岩体质量评价

鉴于分维数是反映工程岩体性状的一个重要指标,且在一定程度上较RQD更能全面表征岩体的性状,所以考虑采用这种指标来进行岩体的质量评价。不少研究者分别提出了利用线裂分维数和面裂分维数对岩体进行分类的具体方案[7~13]。作者认为利用分维进行岩体评价值得推荐,但有些方面有待深入探讨:(1) 仅根据分维指标对岩体分类,此法仍为单指标法,在工程应用上有较多局限性。(2) 确定岩体结构面分维时存在有效测度范围问题,不同的测度范围往往结果差别较大,应加强有效测度范围的研究。(3) 计算分维存在不同方法,应注意不同方法间的差异、相对性和适用性。另外就岩体结构面的分布分维可以有线裂、面裂和体裂分维,其值完全不同,应用时一定要区别。(4) 岩体结构面分布分维与其工程特性(如强度特征、变形特征、渗流特征等)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内在联系,这同样值得研究。

6 结语

工程岩体是地质历史上各种因素作用的产物,它具有丰富的内部结构特征,同时又赋存于各种地质环境之中,其工程特性往往具有复杂、随机、不确定等特征。利用分形理论对岩体结构和相关特性进行研究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而在确定分形最重要参数——分维数时直接在现场计算仍有一定困难。采用较成熟的裂隙网络模拟技术则可以方便地得出结果,但由于岩体结构面分布分维只在一定的测度范围内有效,所以分维结果具有相对性。在影响结构面分布分维的因素中,间距是最显著的,其他还有迹长和交角等。在利用分维指标对工程岩体进行分析评价时,对分维数的确定、分维与岩体工程特性的对应关系等方面仍有待更多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齐旭东. 分形及其计算机生成[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

2 Ehlen J. Fractal analysis of joint patterns in granit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Mining Sciences,2000,37:909~922

3 谢和平,于广明,杨伦等. 采动岩体分形裂隙网络研究[J]. 岩石

力学与工程学报,1999,18(2):147~151

4 黄运飞,冯静. 计算工程地质学:理论?程序?实例[M]. 北京:

兵器工业出版社,1992

5 朱焕春,陈文理. 生成节理随机数的直接法[J].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

学报,1997,30(2):10~12

6 王谦源. 分形分布节理的模拟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1999,18(3):271~274

7 杜时贵,李军. 岩体质量的分形表示[J]. 地质科技情报,1997,

16(1):91~96

8 徐志斌,谢和平,王继尧. 分维——评价矿井断裂复杂程度的综合

指标[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1996,25(3):11~15

9 盛建龙,伍佑伦. 基于分形几何理论的岩体结构面分布特征研究[J].

金属矿山,2002,3(14):45~47

10 Boadu F K,Long L T. The fractal character of fracture spacing and

RQD[J]. Int. J. Rock Min. Sci. & Geomech. Abstr.,1994,31(2):127~134

11 Pointe P R. A method to characterize fracture density and connectivity

through fractal geometry[J]. Int. J. Rock Min. Sci. & Geomech.

Abstr.,1988,25(6):421~429

12 周创兵,熊文林. 不连续面的分形维数及其在渗流分析中的应用[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6,6:1~6

13 Kulatilake P H S W,Fiedler R,Panda B B. Box fractal dimension as

measure of statistical homogeneity of jointed rock masses[J].

Engineering Geology,1997,48:217~229

网络计算的四种形式

专题报道-1 字数 5000 责编龚杰 20世纪90年代,Internet蔓延到世界各地,成为人们沟通信息和协同工作的有效工具,更为重要的是,Internet上汇集的成千上万的计算资源、数据资源、软件资源、各种数字化设备和控制系统共同构成了生产、传播和使用知识的重要载体。人们开始思考如何将物理上互连的众多资源汇聚起来,联合提供服务,这就是网络计算技术的实质。 网络计算的四种形式 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肖侬卢锡城王怀民 在目前,网络计算正处于发展阶段,人们对它的定一还没有形成共识,但一个相对可以接受的理解是:?网络计算?是把网络连接起来的各种自治资源和系统组合起来,以实现资源共享、协同工作和联合计算,为各种用户提供基于网络的各类综合性服务。基于此,人们把企业计算、网格计算、对等计算和普及计算归类为网络计算。 企业计算:以中间件为核心 企业计算是?以实现大型组织内部和组织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为主要需求而形成的网络计算技术?,其核心是Client/Server计算模型和相关的中间件技术。 早在20世纪80年,人们就提出在互连的计算机硬件上部署新型的分布式操作系统,全面彻底地管理整个系统,给用户单一的系统视图。尽管这一努力产生了许多技术成果和实验系统,但一直没有形成可用的产品,人们直觉地感到在不断扩展的局部自治异构系统上实现资源的集中管理几乎是不可能的,于是开始采用中间件平台技术,以屏蔽系统的异构性,支持局部自治系统的信息交互和协同。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中间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出现了远程数据库访问、远程过程调用、消息传递和交易管理等各类中间件。 90年代末,面向对象的中间件技术成为中间件平台的主流技术,出现了以SUN公司的EJB/J2EE 、Microsoft的COM+/DNA和OMG的CORBA/OMA为代表的三个技术分支。其研究热点是建立标准化的对象请求代理,屏蔽网络环境下计算平台、操作系统、编程语言、网络协议的异构性和复杂性,使分布在网络上的应用系统能够协同工作,为网络应用提供通用的高级网络管理服务以及与应用领域相关的增值服务。 进入新世纪,随着电子商务需求的发展,企业计算面临企业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问题,面向Web的企业计算解决方案成为热点,W3C提出了Web Service 技术体系、Microsoft推出了.Net技术、SUN推出SUN ONE架构,企业计算技术全面进入Internet时代。 网格计算:让计算能力?公用化? 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是网络计算的另一个具有重要创新思想和巨大发展潜力的分支。最初,网格计算研究的目标是希望能够将超级计算机连接成为一个可远程控制的元计算机系统(MetaComputers);现在,这一目标已经深化为建立大规模计算和数据处理的通用基础支撑结构,将网络上的各种高性能计算机、服务器、PC、信息系统、海量数据存储和处理系统、应用模拟系统、虚拟现

岩体结构面网络模拟简略步奏

岩体结构面三维网络模拟 为分析研究区内岩体质量状况,查明该区域内的结构面发育规律,在研究区域内水布垭水库北岸选择了4个剖面,南岸选择了1个剖面进行了详细地节理统计(如图1所示)。 图1 节理统计位置图 在野外统计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网络模拟,具体模拟步骤为: 1. 依据产状、由走向玫瑰花图和极点图分组; 2. 由概率图法和K-S 检验法获取各组倾向、倾角、隙宽最佳概率分布; 3. 由半迹长分布推算各组直径分布; 4. 由间距分布推算各组体密度; 5. 各组几何要素概率分布参数调整、校核,得到结构面网络模拟参数; 6. 通过结构面三维网络模拟估算岩体RQD 的概率分布 测线1 测线2 测线3 测线4 测线5

四、测线4结构面网络模拟分析 测线4结构面统计基本信息 地点:水布垭库区清江北岸白水溪; GPS:N:30°26′06″E:110°18′44″H:477m; 露头类型:路堑边坡; 露头产状:135°∠89°; 岩性: 中厚层状灰岩; 测线产状: 135°∠4°; 测线总长:16.5m. 五、 侧线4-1结构面现场统计图 4.1结构面分组 使用结构面分析软件DIPS生成测线2处结构面走向玫瑰花图及结构面极点图。在玫瑰花图,结构面极点图的基础上,结合该露头结构面地质成因分析,将该组要出露有三组优势结构面:Ⅰ组,层面,产状范围为85°~110°∠30°~36°;Ⅱ组,节理,产状范围为243°~276°∠67°~85°;Ⅲ组,节理,产状范围164°~170°∠74°~90°。 4-2 侧线4结构面极点图图4-3 侧线4结构面走向玫瑰花图

4.2 获取倾向、倾角、半迹长概率分布参数 在数据分组的基础上,借助SPSS软件强大的数据分析功能,对数据按组进行概率统计分析,得到结构面网络模拟所需要的必要统计参数。根据已有资料对节理概统计模型的研究,此处倾向、倾角选择了正态分布模型,半迹长选择了均匀分布模型或是负指数分布模型,具体的模型可进一步通过相关模型检验得到。 4.2.1 倾向概率分布 通过统计分析,得到Ⅰ组节理倾向均值为96.43°,标准差为11.356°(图4-3);Ⅱ组节理倾向均值为261°,标准差为16.703°(图4-4);Ⅲ组节理倾向均值为171.11°,标准差为9.466°(图4-5)。 图4-4 Ⅰ组倾向频率直方图与正态概率密度曲线图4-5 Ⅱ组倾向频率直方图与正态概率密度曲线

计算机网络技术题库(带答案)

计算机技术职业技能训练系列 《计算机网络基础》题库 张明辉 李康乐 任立权 于洪鹏 CERNET …… …… ……… …… … ……

第1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1) 第2章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3) 第3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9) 第4章计算机局域网络 (12) 第7章网络互联技术 (17) 第10章 Internet与应用 (22) 结构化布线系统 (28) 参考答案 (29)

第1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一、选择题: 1、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这种结合开始于( A )。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初期 C.20世纪60年代中期 D.20世纪70年代 2、第二代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特点是( A )。 A.计算机-计算机网络 B.以单机为中心的联机系统 C.国际网络体系结构标准化 D.各计算机制造厂商网络结构标准化 3、计算机网络中可以共享的资源包括( A )。 A.硬件、软件、数据 B.主机、外设、软件 C.硬件、程序、数据 D.主机、程序、数据 4、计算机网络在逻辑上可以分为( B )。 A.通信子网与共享子网 B.通信子网与资源子网 C.主从网络与对等网络 D.数据网络与多媒体网络 5、下列设备中不属于通信子网的是( C )。 A.通信控制处理机 B.通信线路 C.终端控制器 D.信号变换设备 6、一座大楼内的一个计算机网络系统,属于( B )。 A. PAN https://www.360docs.net/doc/e41890091.html,N C.MAN D. WAN 7、下列网络中,传输速度最慢的是( C )。 A.局域网 B.城域网 C.广域网 D.三者速率差不多 8、计算机网络拓扑是通过网络中节点与通信线路之间的几何关系表示网络中各实体间的( B )。 A.联机关系 B.结构关系 C.主次关系 D.层次关系 9、局域网具有的几种典型的拓扑结构中,一般不含( D )。 A. 星型 B. 环型 C.总线型 D.全连接网型 10、若网络形状是由站点和连接站点的链路组成的一个闭合环,则称这种拓扑结构为( C )。 A.星形拓扑 B.总线拓扑 C.环形拓扑 D.树形拓扑 11、在计算机网络中,所有的计算机均连接到一条通信传输线路上,在线路两端连有防止信号反射的装置。这种连接结构被称为( A )。 A.总线结构 B.环型结构 C.星型结构 D.网状结构 12、在下列网络拓扑结构中,中心节点的故障可能造成全网瘫痪的是( A )。 A.星型拓扑结构 B.环型拓扑结构 C.树型拓扑结构 D.网状拓扑结构 13、下列属于星型拓扑的优点的是( D )。 A.易于扩展 B.电缆长度短 C.不需接线盒 D.简单的访问协议 14、在拓扑结构上,快速交换以太网采用( C )。

网络图的概念及其参数计算

§5-1 网络图的概念及其参数计算

③表示具体工序:如墩台施工中的支模、扎筋、浇混凝土等,用于绘制局部网络图。 箭线表示的具体内容取决于网络图的祥略程度。 箭线代表整个工作的全过程,要消耗时间及各种资源,一般在网络图上表注的是消耗时间的数量。(2)节点:前后两工作(序)的交点,表示工作的开始、结束和连接关系。是瞬间概念,不消耗时间和资源。 图中第一个节点,称始节点;最后一个节点称终节点;其它节点称中间节点。节点沿箭线由左到右从小到大。 a 一项工作中与箭尾衔接的节点,称工作的始节点。 一项工作中与箭头衔接的节点,称工作的终节点。 b 其它工作的箭头与某工作的始节点衔接,该工作称紧前工作。 其它工作的箭尾与某工作的终节点衔接,该工作称紧后工作。 ①②:a为b的紧前工作。②③b为a的紧后工作。 图中用i、j两个编号表示一个工作,称双代号。如用i一个节点序号表示一项工作,则称单代号。在此先介绍双代号网络图的绘制。 (3)线路:line 指网络图中从原始节点到结束节点之间可连通的线路。 a 两节点间的通路称线段。

b 需工作时间最长的线路,称关键线路。①②④⑤⑥ c位于关键线路上的工作称关键工作。 3虚箭线的运用: 从上面的图中大家可以看到一种虚箭线,它表示的是虚工作,是一项虚设的工作。其作用是为了正确的反映各项工作之间的关系,虚工作即不占用时间也不消耗资源。 如上例中的虚工作仅表示扎筋1和扎筋2之间的关系。即扎筋2不仅应支模2后开始,同时也应在扎筋1之后才能开始。 又例:a的紧后是c、d,b的紧后是d。绘制网络关系图: A B C D 引入虚箭线表示a、d的关系。同时要注意半约束关系的绘制方法 先绘制a的紧后工序c,b的紧后工序d,然后运用虚箭线表示出a和d的关系。两工作的前后约束关系不一样,不能画在一个始(或终)节点上。 c的紧前工作是a、b,d的紧前工作是b。 A B C D 总结:两工作的前约束关系不一样,不能画在一个始节点上; 两工作的后约束关系不一样,不能画在一个终节点上。

4.3结构面迹线测试及其网络模拟

4.3.结构面迹线测试方法 结构面迹线长是描述结构面延伸程度、分布规模的重要参数,也是岩体工程稳定性分析的重要参数之一。由于各类结构面迹线往往是随机分布的,通常的做法是,通过抽样测试和统计分析,确定其分布模型和特征参数,再模拟出工程开挖面的迹线分布网络,可为岩体工程的选址、开挖、支护和稳定性分析提供重要依据。 目前国内外常用的迹线抽样测试方法有测线法和统计窗法。下面分别介绍这两种方法任期统计分析结果。 4.3.1. 测线法(Prist 1981) 在岩体临空面上(工程围岩表面、岩体露头等)布置测线(取样线),逐条量测那些与测线相交的迹线长度和产状。由于抽样测试面的限制,测出的可能是全迹线长度,也可能是半迹线的长度,还可能是未见迹线两端点的部分迹线长度,如图4.7所示。为便于统计分析,首先明确各各迹线的定义及其测取范围。即: 图4.7 结构面迹线的测线测试法 (1)结构面迹线长度l :结构面与临空而交线的实际长度.即那些两端点均位于临空面内的迹线长度; (2)平均迹线长度l :同一组结构面实际迹线长度的平均值; (3)结构面迹线端点:迹线的消失或中止点; (4)迹线端点密度μ:平均迹线长度的倒数,1l μ=; (5)半迹线长度h l :测线与迹线交点至迹线一端点的距离; (6)删截半迹线长度x l :测线与迹线交点至删截线与迹线交点之间的距离。其中,删截线为在测试面上与测线平行的辅线。 通过统计分析得到各种类迹线平均长度与迹线长度期望值的关系,由测到的平均值就可以由下列公式估计样本所在区域迹线的平均值。 迹线长度倒数样本均值μ和方差σ与测试平均值g μ的关系: 21 g μσμμ=+ (4.8)

物联网的四种计算模式

物联网的四种计算模式

目录 1. 物联网的云计算 (4) 2. 面向物联网的雾计算 (5) 3. 物联网边缘计算 (6) 4. 物联网的MIST 计算 (7)

从物联网从业者的角度来看,经常看到对计算更加可用和分布式的需求。当开始将物联网与OT 和IT系统整合时,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设备发送到服务器的庞大数据量。在一个工厂自动化的场景中,可能有数百个集成的传感器,这些传感器每1秒发送3个数据点。大部分的传感器数据在5秒钟之后就完全没用了。数百个传感器,多个网关,多个进程,和多个系统,需要几乎在瞬间处理这些数据。 大多数数据处理的支持者都支持云模型,即总是应该向云发送一些东西。这也是第一种物联网计算基础。

通过物联网和云计算模型,基本上推动和处理你的感官数据在云。你有一个摄入模块,它可以接收数据并存储在一个数据湖(一个非常大的存储器) ,然后对它进行并行处理(它可以是Spark,Azure HD Insight,Hive,等等) ,然后使用快节奏的信息来做决定。 自从开始构建物联网解决方案,现在有了许多新的产品和服务,可以非常容易地做到这一点: ?可以使用AWS Kinesis 和Big data lambda services ?可以利用Azure 的生态系统,让构建大数据能力变得极其容易 ?或者,可以使用像Google Cloud 产品这样的工具如Cloud IoT Core 在物联网中面临的一些挑战是: ?私有平台的使用者和企业对于拥有他们的数据在谷歌,微软,亚马逊等感到不舒服 ?延迟和网络中断问题 ?增加了存储成本、数据安全性和持久性

谈计算机中的网络云计算技术

谈计算机中的网络云计算技术 网络技术使用的范围逐渐扩大,就需要提升计算机使用的能力,进而满足现实社会发展的需求。网络云计算技术的出现,促使云计算发挥其强大的功能。而云计算的逐渐普及,可以提升计算机网络使用的效率。本篇文章是有学者对于云计算的定义、实现网络云计算的过程以及计算机网络云计算技术进行简单介绍。 1云计算的概述 云计算的定义众说纷纭,有学者通过对不同专家对于这一问题的理解进行整理与总结,云计算就是指网络中含有的服务层,是并行的分布系统,使用计算机来对服务支持的层次提供保障。云计算对需要使用的软件会有很强的逻辑。而从用户角度来说,互联网软件需要加强对于云计算技术的理解。云计算主要是强调网络云所存在的属性及对互联网设置进行全面重视。计算机网络云技术使用的基础设备的维护需要使用一些设备,例如秒级别或者是分钟级别的设备,降低资源浪费的概率,同时,也可以有效避免互联网资源出现就过载。云计算还可以对网络进行计算与,对集成技术的也可以进行使用。云计算需要对数据进行研究与计算,保障数据资源的共享。而计算机服务对网络云计算资源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云计算按照服务属性的差异,可以将其分为共有与私有云计算。而私有云计算是为某一位客户单独建立,可以加强对客户的服务频率,提升服务质量,也可以将数据质量进行控制,保障系统应用顺利。而公有云计算主要是指一种公共平台,以供企业使用。

2网络云计算的实现 现阶段,计算机系统的处理需要对其进行简化,可以将计算机系统分为对性质与功能的预先处理,可以根据云计算系统中比较抽象的部分分为不同小环节,然后对于不同环节进行预算处理。需要预先计算数据及了解云计算功能,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检测处理结果,部分人员需要将特殊的功能进行全面公布,使用这种方法可以将云计算系统运行的过程进行简化,提升网络云计算运行效率。云计算能力是网络云计算系统运用的一个基础部分,如果计算机系统需要处理的数据数量比较多,就可以使用处理能力强的计算机进行处理。 3计算机网络云计算的技术使用 3.1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特征 由于网络云技术的规模大,可以在其中存储多种数据信息,因此,就需要大量服务器。网络云计算技术的可靠性很高,主要是由于数据在系统与云计算服务过程中,需要将数据进行备份,保障数据的安全,避免出现数据损坏。如果出现数据丢失,数据的备份就可以进行使用,保障了网络云计算数据的绝对可靠。计算机网络云技术具有虚拟性,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段内对云计算技术进行使用。由于云计算技术的使用已经逐渐普及,可以对不同用户进行识别,大部分用户的终端设备是虚拟化。云计算的功能之所以如此强大,主要是由于对于用户所使用的接受信息的终端设备没有要求,对于民众来说,是一个使用比较方便的功能。用户只需要将其设备与网络进行连接,就可以对数据文件进行上传。用户可以以自身的喜好为主选择工具,在云计算系统

计算机网络的结构组成

计算机网络的结构组成 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是由网络硬件和网络软件所组成的。网络硬件是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物理实现,网络软件是网络系统中的技术支持。两者相互作用,共同完成网络功能。 网络硬件:一般指网络的计算机、传输介质和网络连接设备等。 网络软件:一般指网络操作系统、网络通信协议等。 1.2.1 网络硬件的组成 计算机网络硬件系统是由计算机(主机、客户机、终端)、通信处理机(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通信线路(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信息变换设备(Modem,编码解码器)等构成。 1、主计算机 在一般的局域网中,主机通常被称为服务器,是为客户提供各种服务的计算机,因此对其有一定的技术指标要求,特别是主、辅存储容量及其处理速度要求较高。根据服务器在网络中所提供的服务不同,可将其划分为文件服务器、打印服务器、通信服务器、域名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等。 2、网络工作站 除服务器外,网络上的其余计算机主要是通过执行应用程序来完成工作任务的,我们把这种计算机称为网络工作站或网络客户机,它是网络数据主要的发生场所和使用场所,用户主要是通过使用工作站来利用网络资源并完成自己作业的。 3、网络终端 是用户访问网络的界面,它可以通过主机联入网内,也可以通过通信控制处理机联入网内。 4、通信处理机 一方面作为资源子网的主机、终端连接的接口,将主机和终端连入网内;另一方面它又作为通信子网中分组存储转发结点,完成分组的接收、校验、存储和转发等功能。 5、通信线路 通信线路(链路)是为通信处理机与通信处理机、通信处理机与主机之间提供通信信道。

6、信息变换设备 对信号进行变换,包括:调制解调器、无线通信接收和发送器、用于光纤通信的编码解码器等。

网络与分布式计算复习提纲

1.2 什么是分布式计算系统?它的实质是什么? 分布式计算系统是由多个相互连接的计算机组成的一个整体,这些计算机在一组系统软件(分布式操作系统或中间件)环境下,合作执行一个共同的或不同的任务,最少依赖于集中的控制过程、数据和硬件。 实质:分布计算系统=分布式硬件+分布式控制+分布式数据。 1.10多处理机与多计算机的区别是什么?同构多计算机和异构多计算机各有什么特点? 区别:多计算机是将多个计算机联合起来处理问题, 多处理机是在一个系统内集成多个处理器. 广义上说,使用多台计算机协同工作来完成所要求的任务的计算机系统都是多处理机系统。即多计算机系统。 狭义上说:多处理机系统的作用是利用系统内的多个CPU来并行执行用户的几个程序,以提高系统的吞吐量或用来进行冗余操作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同构计算机的特点: 1.每个节点是一台计算机,包含CPU和存储器。 2.节点间的通信量较少。 3.同构计算机系统的互连有两种结构:基于总线的多计算机系统和基于交换的多计算机系统。 异构计算机的特点:

1.节点差异很大,节点可能是多处理机系统、集群或并行高性能计算机。 2.节点间通过互联网络如Internet连接起来的。 3.有两种实现方法:采用分布式操作系统和中间件软件层。 1.16什么是中间件,它的功能是什么?它在分布式系统中的地位是什么? 中间件是一种独立的系统软件或服务程序,分布式应用软件借助这种软件在不同的技术之间共享资源。中间件位于客户机/ 服务器的操作系统之上,管理计算机资源和网络通讯,是连接两个独立应用程序或独立系统的软件 功能:命名服务作业调度高级通信服务资源管理数据持久化分布式事务分布式文档系统安全服务 地位:中间件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对应用程序隐藏底层平台的异构型,因此中间件系统都提供一组完整度不同的服务集。这些服务是通过中间件系统提供的接口来调用的。一般禁止跳过中间件层直接调用底层操作系统的服务。 1.18分布式系统有哪些计算模式?(必考) 1.面向对象模式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主要技术

随着计算机应用范围的扩大和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网上购物、商业贸易、金融财务等经济行为都已经实现网络运行,“数字化经济”引领世界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然而,由于计算机网络具有连接形式多样性、终端分布不均匀性和网络的开放性、互联性等特征,致使网络易受黑客、恶意软件和其他不轨人员的攻击,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在网络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和关注的今天,网络安全技术作为一个独特的领域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 一、网络安全的定义 所谓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因素或者恶意的攻击而遭到破坏、更改、泄漏,确保系统能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常见的影响网络安全的问题主要有病毒、黑客攻击、系统漏洞、资料篡改等,这就需要我们建立一套完整的网络安全体系来保障网络安全可靠地运行。 二、影响网络安全的主要因素 (1)信息泄密。主要表现为网络上的信息被窃听,这种仅窃听而不破坏网络中传输信息的网络侵犯者被称为消极侵犯者。 (2)信息被篡改。这是纯粹的信息破坏,这样的网络侵犯被称为积极侵犯者。积极侵犯者截取网上的信息包,并对之进行更改使之失效,或者故意添加一些有利于自已的信息,起到信息误导的作用,其破坏作用最大。 (3)传输非法信息流。只允许用户同其他用户进行特定类型的通信,但禁止其它类型的通信,如允许电子邮件传输而禁止文件传送。 (4)网络资源的错误使用。如不合理的资源访问控制,一些资源有可能被偶然或故意地破坏。 (5)非法使用网络资源。非法用户登录进入系统使用网络资源,造成资源的消耗,损害了合法用户的利益。 (6)环境影响。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计算机网络都会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如恶劣的天气、灾害、事故会对网络造成损害和影响。 (7)软件漏洞。软件漏洞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操作系统、数据库及应用软件、TCP/IP 协议、网络软件和服务、密码设置等的安全漏洞。这些漏洞一旦遭受电脑病毒攻击,就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8)人为安全因素。除了技术层面上的原因外,人为的因素也构成了目前较为突出的安全因素,无论系统的功能是多么强大或者配备了多少安全设施,如果管理人员不按规定正确地使用,甚至人为露系统的关键信息,则其造成的安全后果是难以量的。这主要表现在管理措施不完善,安全意识薄,管理人员的误操作等。 三、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主要技术 网络安全技术随着人们网络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其涉及的技术面非常广,主要的技术如下:认证技术、加密技术、防火墙技术及入侵检测技术等,这些都是网络安全的重要防线。 (一)认证技术 对合法用户进行认证可以防止非法用户获得对公司信息系统的访问,使用认证机制还可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第三章计算机网络作业

第三章作业 1、计算下列情况的时延(从第一个比特发送到最后一个比特接收): (a)1Gbps以太网,其路径上有一个存储转发交换机,分组长度为5000比特。假定每条链路的传播延迟为10ms,并且交换机在接收完分组后立即开始转发该分组。 (b)同(a),但是有三个交换机。 (c)同(b),但是假定交换机实现“直通式”转发:可以在收到分组的头128比特后就开始转发该分组。 解: (a)传输延迟=5000/(109)=0.005 ms 总延迟=两个传输延迟+两个传播延迟=2*0.005+2*10=20.01 ms (b)此时有三个交换机四条链路,T=4*0.005+4*10=40.02 ms (c)一个交换机在转发之前只需要解码前128位数据, T=传输延迟+3个直通解码延迟+4个传播延迟 =0.005+3*(128b/1Gbps)+ 4*10 =40.005384 ms 2、对图1中给出的扩展LAN,假设网桥B1遭遇到灾难性的故障。指出当经过恢复过程并形成新树后,哪些端口不会被生成树算法所选择。 图1 答:因为B1节点故障,则B2节点为根,可以连接A、B、D;B3节点可以连接E、F、G、H;B4节点可以连接I;B5节点可以连接B、F但是不会被选择;B6节点可以连接J;B7节点则被用来连接C。 3、考虑图2给出的学习型网桥的布局,假设所有网桥被初始化为空,在经过以下传输后,给出网桥B1~B4的每一个的转发表。 (a)D发到C。 (b)C发到D。 (c)A发到C。

图2 答: (a)当D发送数据到C时,所有的转发表是空的,于是所有的节点都可以看到D的数据,并记录从D转发的数据的接口。 B1:B2接口,D;B2:B4接口,D ;B3:B2接口,D; B4:D接口,D (b)当C发送数据到D时,B1中的转发表已经可以查找到D,数据包被直接传送到D,其中B1不学习C。 B2:B3接口,C ; B3:C接口,C ;B4:B2接口,C (c)同理,当A到C发送的数据包路由B2只朝B3,其中B4不学习A。 B1:A接口,A ;B2:B1-接口,A;B3:B2接口,A 综上所述: 网桥B1~B4的转发表结果如下: B1:A接口,A B2-接口,D B2:B1接口,A B3接口,C B4接口,D B3:B2接口,A,D C接口,C B4:B2接口,C D-接口,D 4、假设一个路由器建立了如表1所示的路由表。这个路由器可以直接通过接口0和接口1传送分组,或者可将分组转发往路由器R2、R3或R4。假设路由器实现最长的前缀匹配。请描述当分组的目的地址为以下这些地址时,此路由器将怎么做。 (a)128.96.171.92 (b)128.96.167.151 (c)128.96.163.151 (d)128.96.169.192 (e)128.96.165.121 表1 子网号子网掩码下一跳 128.96.170.0 255.255.254.0 接口0 128.96.168.0 255.255.254.0 接口1 128.96.166.0 255.255.254.0 R2 128.96.164.0 255.255.252.0 R3 <缺省> R4 解:最长前缀匹配不考虑低于掩码长度的匹配。 (a)128.96.171.92&255.255.254.0=128.96.170.0,与第一条匹配,按下一跳所指接口0转发。(b)128.96.167.151&255.255.254.0=128.96.166.0,与第三条匹配,按下一跳R2转发。(c)128.96.163.151&255.255.254.0=128.96.162.0,与前三条都不匹配, 128.96.163.151&255.255.252.0=128.96.160.0,与第四条也不匹配,最终按默认路由转

供应链的概念类型和结构资料讲解

供应链的概念、类型和结构 任何一个企业都不能孤立地生存,它需要市场、企业以及人的支持。这些市场、企业和人联系在一起,上下环节之间表现为供给与需求的关系,从而形成了一条长长的供应链。事实上,供应链是早已客观存在的的事物。 一、供应链的概念 (一)供应链概念认识的发展过程 供应链(Supply Chain)的概念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早期的观点认为供应链是制造企业的一个内部过程,它是指将采购的原材料和收到的零部件,通过生产的转换和销售等过程传递到企业用户的一个过程。传统的供应链概念局限于企业的内部操作,注重企业的自身利益目标。 随着企业经营的进一步发展,供应链的概念范围扩大到了与其它企业的联系,扩大到供应链的外部环境,偏向于定义它为一个通过链中不同企业的制造、组装、分销、零售等过程将原材料转换成产品到最终用户的转换过程,它是更大范围、更为系统的概念。美国的史迪文斯(Stevens)认为:“通过价值增值过程和分销渠道控制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用户的用户的流就是供应链,它开始于供应的源点,结束于消费的终点。”这种定义注意了供应链的完整性,考虑了供应链中所有成员操作的一致性。 现代供应链的概念更加注重围绕核心企业的网链关系。如核心企业与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乃至与一切前向的关系,与用户、用户的用户及一切后向的关系。此时的供应链的概念形成为一个网链的概念,像丰田、耐克、尼桑和麦当劳等公司的供应链管理都是从网链的角度来实施的。 (二)供应链的含义 英国著名物流专家马丁·克里斯多夫(Martin.Christopher)教授在《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一书中对供应链进行了如下定义:供应链是指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消费者的过程和活动的上游及下游企业组织所构成的网络。比如,衬衣制造商是供应链的一部分,它的上游是化纤厂和织布厂,下游是分销商和零售商,最后到最终消费者。按此定义,这条供应链上的所有企业都是相互依存的,但实际上它们却彼此并没有太多的协作。这种供应链仍然是传统意义上理解的供应链。 供应链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是重要的流通组织形式和市场营销方式。它以市场组织化程度高、规模化经营的优势,有机地联结生产和消费,对生产和流通有着直接的导向作用。供应链是由所有加盟的节点企业所组成的网链结构,每个企业就是一个节点,节点企业与节点企业之间是一种供需关系,其总目的是满足最终用户的需求。 所谓供应链,是指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涉及的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组成的供需网络,即由原材料获取、物料加工和制造直至将成品送到用户手中,这一完整过程所涉及的企业和企业部门组成的网络。这个概念强调了供应链的战

岩体结构面网络模拟技术研究进展_贾洪彪

岩体结构面网络模拟技术研究进展 贾洪彪 唐辉明 刘佑荣 (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摘 要:主要介绍了岩体结构面网络模拟技术的研究进展。通过近期的研究,结构面网络模拟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与发展,特别是三维模拟技术的出现使岩体结构面网络模拟技术更加实用,表现出比二维模拟更大的优势,可以较好地解决空间岩体力学问题,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岩体;结构面网络;网络模拟技术;进展 中图分类号:P611;P5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849(2001)01-0105-04 岩体结构面网络模拟是根据结构面发育具有随机性的特征,依据统计学原理,采用M onte Ca rlo随机模拟方法在计算机上进行模拟。这一技术发展至今,已有近20年的历史,对岩体力学的研究、发展及工程应用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1]。通过模拟,可以由局部到整体、“由表及里”,了解在一般情况下难以观察、测量到的岩体内部结构面的发育情况,确定岩体的结构特征。它被积极地运用到工程实践中,有效地解决了一系列与工程岩体结构性质有关的问题。多年来,很多学者对它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研究,使之不断发展与完善。现将近期研究的主要进展介绍如下。 1 三维模拟 在以往的研究中,重点是进行岩体结构面网络的二维模拟。近年来,结构面网络三维模拟的研究得到了重视与发展[2]。 1.1 三维模拟的优势 岩体结构面网络三维模拟与二维模拟相比有着明显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三维网络图具有空间立体感,对工程岩体问题的判断更客观、全面;②在二维模拟的同一地点各方向的网络图中,各条结构面难以一一对应。而在通过三维网络图自动生成的各切面图中,结构面能一一对应,可以组合成各种空间模型;③三维模拟可以很好地解决空间问题,如地下洞室围岩的滑移、垮落;岩质边坡的崩塌等问题。1.2 三维模拟的方法 岩体结构面网络三维模拟的具体步骤如下。 (1)结构面的野外采样 这是保证模拟精度的重要环节,只有按统计学的要求量测到一定数量的结构面,才能进行有效的模拟。 (2)结构面概率模型的建立 结构面的发育具随机性,其特征参数都遵循一定的概率分布形式,一旦确定出它们的分布形式就可以得到结构面的概率模型。 (3)结构面三维网络的模拟 采用M onte Ca r-lo随机模拟方法,生成遵循预定概率分布形式的随机数序列,对结构面各特征参数分别进行模拟,可以得到结构面三维网络图(图1),其流程见图2。 (4)结构面网络切面图的生成 为了更好地从不同角度对岩体的结构特征进行研究,可以从三维网络图中自动生成所需要的切面图(图3) 。 图1 结构面网络三维图(单位:m) F ig.1 3-D discontinuity netw ork ⒇收稿日期:2000-09-21 编辑:曲梅兰 作者简介:贾洪彪,男,1969年12月生,讲师,主要从事岩土工程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结合的产物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结合的产物

1.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结合的产物,早期的数据网络局限于在相连的计算机系统之间交换基于字符的信息。如今的网络可以在多种不同类型的设备之间传送语音、视频流、文本和图片。 2.因特网成为仅次于全球电话网的世界第二大网络。 3.计算机网络的定义:是一些互相连接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 构成计算机网络的几个要素:参与通讯的独立实体,如PC机 通讯线路 必要的约定,如协议 共享的资源 计算机网络:利用通信线路将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连接起来而形成的计算机集合,计算机间可以借助通信线路传递信息,共享软件、硬件和数据等资源。计算机网络建立在通信网络的基础之上 建立计算机网络的目的:资源共享,在线通信 4.按地理范围: 广域网:WAN 城域网:MAN

局域网:LAN; 局域网指地理覆盖范围在几米到几十公里以内的计算机网络,一般为一个单位或一个部门组建、维护和管理。 特点: 覆盖范围小; 信道带宽大,数据传输率高,一般在 10~1000Mbit/s,延时小,误码率低; 易于安装,便于维护 拓扑结构简单,常为总线型、星型和环型; 常用的传输介质为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或无线。 城域网的覆盖范围是一个城市或地区,传输速率一般为30Mbit/s~1Gbit/s,所有者通常为政府、电信或大型企业,传输介质主要为光纤。 广域网的覆盖范围在50公里以上,通常情况下是借助传统的公共传输网络来实现广域网的连接5.按传输介质 有线网络:采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等物理介质来连接的计算机网络称为有线网络。 无线网络:采用微波、红外线和无线电波等物理介质来连接的计算机网络称为无线网络。

基于Monte-Carlo方法的三维裂隙网络模拟

基于Monte-Carlo方法的三维裂隙网络模拟 摘要:目前,人们研究裂隙岩体中流动和溶质运移时越来越多的采用离散介质方法,因此需建立离散裂隙网络。由于裂隙的分布具有不确定性和交叉性,目前无法用确定性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文章用概率论与统计学的方法分析裂隙的分布及组合特征,利用Monte-Carlo方法进行三维裂隙网络随机模拟,建立了三维裂隙网络的随机模拟模型。该研究可为进一步分析裂隙网络的连通性和渗透张量分布提供依据。 关键词:离散裂隙网络;概率统计;Monte-Carlo;三维裂隙网络 目前裂隙岩体中流动和运移模拟方法可分为三类:①把岩体看作等效连续介质体,建立等效连续介质渗流数学模型;②不考虑岩块中的渗流,而把裂隙作为非连续网络处理,建立裂隙网络非连续介质渗流数学模型,即离散裂隙网络方法;③考虑岩体内裂隙导水,岩块储水而建立的岩体双重介质渗流数学模型。 其中,连续介质模型运用最为成熟,但这种方法因把裂隙空间平均到渗流单元体上,不能很好地刻画裂隙的特殊导水作用,在实际工程中,当岩体的裂隙分布比较稀疏,且岩体中的渗流主要取决于大的裂隙时,运用连续介质方法处理岩体渗流问题则容易引起大的误差。离散裂隙网络模型最能反映裂隙发育的规律及裂隙水渗流的规律,但是受目前测量手段和计算量的限制,不可能把大范围的研究区内的每一条裂隙都测出来,目前大多只应用于小范围研究。现阶段,我国主要用的是广义双重介质模型,即对主干裂隙采用离散裂隙网络模型,对于次要裂隙采用连续介质模型。双重介质模型,结合了上述两种模型的优点。 国外更多的是研究非饱和带裂隙中水的流动和溶质运移,主要与废物处置、油气运移有关,且研究尺度小,研究精度高,一般采用离散裂隙网络模型或双重介质模型。但是无论是离散裂隙网络模型还是双重介质模型,离散裂隙网络的构建是其基础。 1离散裂隙网络的构建 离散裂隙网络方法的前提假设为:提供流体流动的路径的裂隙网络的几何参数(包括位置,形状,方位,尺度和每条裂隙的水力传导系数等)能够用数学描述。但在实践中,要精确定义每一条裂隙的几何参数几乎是不可能的。人们通过露头,开挖平硐,钻孔只能观测到很小的一部分裂隙。因此,裂隙的几何参数通常就只能处理为随机变量,对离散裂隙网络来说,当前的研究几乎都采用随机模型。 在一个随机裂隙网络系统中,每组裂隙的每个几何参数都可以采用一个概率分布函数表示,这些分布会随裂隙组和几何参数的不同而变化,通常为均匀分布、正态分布、对数正态分布、指数分布和费歇分布等。

岩体结构面网络模拟的工程应用

岩体结构面网络模拟的工程应用 一、结构面网络模拟的简介 1、结构面概念 结构面作为组成岩体基本单元之一,它是岩体结构的薄弱环节。结构面相互之间的组合、交切和围限情况则控制着岩块的形态和规模。因此,在岩体的两大基本组成单元之中,结构面在岩体的力学性质中起着决定性的控制作用,是影响岩体强度和变形的主要因素。从而,对结构面的研究在岩体结构研究领域显得非常重要且十分有意义。 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演变过程中,岩体受到了多期构造应力场的长期作用,使得结构面的分布具有随机性、形态具有多样性、空间组合具有复杂性。而目前的地质勘察手段仅仅只能采取到岩体天然或人工露头面出露的有限结构面样本数据。如何利用有限的样本数据,实现岩体内部结构的显示是当前岩体力学研究的热点。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模拟岩体结构面网络的技术逐步发展起来,并开始探讨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通过对岩体结构面三维网络的计算机模拟技术的学习。了解到通过对岩体露头进行勘测,采取有效的样本数据,进而分析推求岩体的内部结构,“由表及里”,实现岩体结构的仿真模拟图像化。并将其应用到岩质边坡工程中,进行了初步的应用探讨。 结构面三维网络模拟是基于数学统计理论和Monte Carlo

随机模拟原理两个基本理论,将岩体露头面的大量结构面几何特征数据进行有效统计分析找出其基本规律,建立合适的岩体模型,将结构面的空间分布形态合理地进行模拟,并以数字图像形式直观呈现。在岩质边坡工程中的应用,则是基于岩体结构面的三维网络,实现岩质边坡潜在滑动面的搜索以及边坡临空面危岩块体的搜索,进而对边坡整体的稳定性和临空危岩楔体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和评价,用以指导边坡防护设计及其措施优化的依据。 2、结构面网络模拟原理及其研究现状 自然界中的岩体,通常都包含有大量不连续分布的结构面,其分布状况对岩体的宏观力学特性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在工程实际中,岩体结构面的分布情况是极为复杂的,但从统计意义上讲,反映岩体结构面分布特征的几何参数(倾向、倾角、迹长、间距等)都是服从一定的统计规律的。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在现场一定范围内对结构面做野外实测,通过分析整理得出结构面各几何参数的分布函数形式及其相应的平均值、标准差,再通过计算机程序对结构面进行网络模拟。总体说来,计算机结构面网络模拟就是根据现场量测到的结构面的各种几何参数的概率分布函数,来推求服从这些分布规律的结构面网络几何图形。实现计算机网络模拟过程所采用的方法为蒙特·卡洛方法。自上世纪50 年代开始,就有人致力于结构面网络模拟的研究,并得出了各种模型及方法。国内的汪小刚、陈祖煜教授在岩石结构面网络模拟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陈剑平教授在三维网络模拟方面取得了一

网络与分布式计算复习提纲

1.2什么是分布式计算系统?它的实质是什么? 分布式计算系统是由多个相互连接的计算机组成的一个整体,这些计算机在一组系统软件(分布式操作系统或中间件)环境下,合作执行一个共同的或不同的任务,最少依赖于集中的控制过程、数据和硬件。 实质:分布计算系统=分布式硬件+分布式控制+分布式数据。 1.10多处理机与多计算机的区别是什么?同构多计算机和异构多计算机各有什么特点? 区别:多计算机是将多个计算机联合起来处理问题, 多处理机是在一个系统内集成多个处理器. 广义上说,使用多台计算机协同工作来完成所要求的任务的计算机系统都是多处理机系统。即多计算机系统。 狭义上说:多处理机系统的作用是利用系统内的多个CPU来并行执行用户的几个程序,以提高系统的吞吐量或用来进行冗余操作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同构计算机的特点: 1.每个节点是一台计算机,包含CPU和存储器。 2.节点间的通信量较少。 3.同构计算机系统的互连有两种结构:基于总线的多计算机系统和基于交换的多计算机系统。 异构计算机的特点: 1.节点差异很大,节点可能是多处理机系统、集群或并行高性能计算机。 2.节点间通过互联网络如Internet连接起来的。 3.有两种实现方法:采用分布式操作系统和中间件软件层。 1.16什么是中间件,它的功能是什么?它在分布式系统中的地位是什么? 中间件是一种独立的系统软件或服务程序,分布式应用软件借助这种软件在不同的技术之间共享资源。中间件位于客户机/ 服务器的操作系统之上,管理计算机资源和网络通讯,是连接两个独立应用程序或独立系统的软件 功能:命名服务作业调度高级通信服务资源管理数据持久化分布式事务分布式文档系统安全服务 地位:中间件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对应用程序隐藏底层平台的异构型,因此中间件系统都提供一组完整度不同的服务集。这些服务是通过中间件系统提供的接口来调用的。一般禁止跳过中间件层直接调用底层操作系统的服务。

计算机网络的前沿技术

浅析计算机网络的前沿技术 摘要:计算机网络技术是当前发展速度最快、生命力最强、对人类社会影响最大、新技术新工艺涌现最多和最猛烈的前沿技术。目前比较热门的关键技术有云计算、软交换以及IMS等。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云计算软交换IMS 1.引言 21世纪已进入计算机网络时代。计算机网络的极大普及,使它成为了计算机行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而计算机网络技术则是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在迅速地发展着,对世界、社会和人类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目前,计算机网络学术界和技术界对许多计算机网络的前沿技术进行着认真刻苦的研究工作。其中比较热门的研究技术涵盖了云计算、软交换以及IMS等。 2.云计算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分布式处理(Distributed Computing)、并行处理(Parallel Computing)和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的发展,或者说是这些计算机科学概念的商业实现;云计算也是虚拟化(Virtualization)、效用计算(Utility Computing)、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等概念混合演进并跃升的结果。其最基本的概念,是透过网络将庞大的计算处理程序自动分拆成无数个较小的子程序,再交由多部服务器所组成的庞大系统经搜寻、计算分析之后将处理结果回传给用户。透过这项技术,网络服务提供者可以在数 秒之内,达成处理数以千万计甚至亿计的信息,达到和“超级计算机”同样强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