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九、十章电化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八、九、十章电化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溶液中哪个溶液的摩尔电导最大:( )

A. 0.1 mol·dm−3 KCl 水溶液

B. 0.001 mol·dm−3 HCl 水溶液

C. 0.001 mol·dm−3 KOH 水溶液

D. 0.001 mol·dm−3 KCl 水溶液

2.在一定温度和较小的浓度情况下,增大强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则溶液的电导率κ与摩尔电

导Λm 变化为:( )

A. κ增大,Λm 增大

B. κ增大,Λm 减少

C. κ减少,Λm 增大

D. κ减少,Λm 减少3.分别将CuSO4、H2SO4、HCl、NaCl 从0.1 mol·dm−3降低到0.01 mol·dm−3,则Λm 变化最

大的是:( )

A. CuSO4

B. H2SO4

C. NaCl

D. HCl

4.用同一电导池测定浓度为0.01 和0.10 mol·dm−3 的同一电解质溶液的电阻,

前者是后者的10 倍,则两种浓度溶液的摩尔电导率之比为:( )

A. 1 : 1

B. 2 : 1

C. 5 : 1

D. 10 : 1

5.在Hittorff 法测迁移数的实验中,用Ag 电极电解AgNO3 溶液,测出在阳极部AgNO3 的浓度增加了x mol,而串联在电路中的Ag 库仑计上有y mol 的Ag析出, 则Ag+离子迁移数为:( ) A. x/y B. y/x C. (x-y)/x D. (y-x)/y

6.用同一电导池分别测定浓度为0.01 mol/kg 和0.1 mol/kg 的两个电解质溶液,其电阻分别为1000 Ω和500 Ω,则它们依次的摩尔电导率之比为:( )

A. 1 : 5

B. 5 : 1

C. 10 : 5

D. 5 : 10

7.在10 cm3浓度为1 mol·dm−3的KOH 溶液中加入10 cm3水,其电导率将:( )

A. 增加

B. 减小

C. 不变

D. 不能确定

8.下列电解质水溶液中摩尔电导率最大的是:( )

A. 0.001 mol/kg HAc

B. 0.001 mol/kg KCl

C. 0.001 mol/kg KOH

D. 0.001 mol/kg HCl 9.浓度均为m 的不同价型电解质,设1-3 价型电解质的离子强度为I1,2-2 价型电解质的离子强度为I2,则:( )

A. I1 < I2

B. I1 = I2

C. I1= 1.5I2

D. 无法比较I1 和I2 大小

10.在25℃,0.002 mol/kg 的CaCl2 溶液的离子平均活度系数(γ±)1,0.02 mol/kg CaSO4 溶液的离子平均活度系数(γ±)2,那么:( )

A. (γ±)1 < (γ±)2

B. (γ±)1 > (γ±)2

C. (γ±)1 = (γ±)2

D. 无法比较大小

11.下列电解质溶液中,离子平均活度系数最大的是:( )

A. 0.01 mol/kg NaCl

B. 0.01 mol/kg CaCl2

C. 0.01 mol/kg LaCl3

D. 0.01 mol/kg CuSO4 12.0.001 mol/kg K2SO4 和0.003 mol/kg 的Na2SO4 溶液在298 K 时的离子强度是:( )

A. 0.001 mol/kg

B. 0.003 mol/kg

C. 0.002 mol/kg

D. 0.012 mol/kg

13.下列说法不属于可逆电池特性的是:( )

A. 电池放电与充电过程电流无限小

B. 电池的工作过程肯定为热力学可逆过程

C. 电池内的化学反应在正逆方向彼此相反

D. 电池所对应的化学反应Δr G m = 0

14.下列电池中,哪个电池的电动势与Cl−离子的活度无关?( )

A. Zn│ZnCl2(aq)│Cl2(g)│Pt

B. Zn│ZnCl2(aq)‖KCl(aq)│AgCl(s)│Ag

C. Ag│AgCl(s)│KCl(aq)│Cl2(g)│Pt

D. Hg│Hg2Cl2(s)│KCl(aq)‖AgNO3(aq)│Ag

15.下列电池中,哪个电池反应不可逆:( )

A. Zn|Zn2+||Cu2+| Cu

B. Zn|H2SO4| Cu

C. Pt,H2(g)|HCl(aq)|AgCl,Ag

D. Pb,PbSO4|H2SO4|PbSO4,PbO2

16.下列反应AgCl(s) + I−→AgI(s) + Cl−其可逆电池表达式为:( )

A. AgI(s) |I−| Cl−| AgCl(s)

B. AgI(s) | I−|| Cl−| AgCl(s)

C. Ag(s),AgCl(s) | Cl−|| I−| AgI(s),Ag(s)

D. Ag(s),AgI(s) | I−|| Cl−| AgCl(s),Ag(s)

17.电池电动势与温度的关系为:E/V=1.01845−4.05×10-5(t/℃-20)−9.5×10-7(t/℃-20)2, 298 K 时电池可逆放电,则:( )

A. Q > 0

B. Q < 0

C. Q = 0

D. 不能确定

18.某燃料电池的反应为:H2(g) +O2(g) → H2O(g) 在400 K 时的Δr H m 和Δr S m

分别为−251.6 kJ/mol 和−50 J/(K·mol),则该电池的电动势为:( )

A. 1.2 V

B. 2.4 V

C. 1.4 V

D. 2.8 V

19.若某电池反应的热效应是负值,那么此电池进行可逆工作时,与环境交换的热:( ) A. 放热 B. 吸热 C. 无热 D. 无法确定

20.某电池在标准状况下,放电过程中,当Q r = −200 J 时,其焓变ΔH 为:( )

A. ΔH = −200 J

B. ΔH < −200 J

C. ΔH = 0

D. ΔH> −200 J

21.有两个电池,电动势分别为E1 和E2:

H2(p)│KOH(0.1 mol/kg)│O2(p) E1

H2(p)│H2SO4(0.0l mol/kg)│O2(p) E2 比较其电动势大小:( )

A. E1< E2

B. E1> E2

C. E1= E2

D. 不能确定

22.在恒温恒压条件下,以实际工作电压E′放电过程中,电池的反应热Q 等于:( )

A. ΔH −zFE′

B. ΔH + zFE′

C. TΔS

D. TΔS −zFE′

23.已知:(1) Cu│Cu2+(a2)‖Cu2+(a1)│Cu 电动势为E1

(2) Pt│Cu2+(a2),Cu+(a')‖Cu2+(a1),Cu+(a')│Pt 电动势为E2,则:( )

A. E1= E2

B. E1 = 2 E2

C. E1 < E2

D. E1≥E2

24.在298 K 将两个Zn(s)极分别浸入Zn2+离子活度为0.02 和0.2 的溶液中,这样组成的浓差电池的电动势为:( )

A. 0.059 V

B. 0.0295 V

C. −0.059 V

D. (0.059lg0.004) V

25.巳知下列两个电极反应的标准还原电势为:Cu2++ 2e →Cu,Ψ= 0.337 V

Cu++ e →Cu,Ψ= 0.521 V,由此求算得Cu2+ + e →Cu+的Ψ等于:( )

A. 0.184 V

B. −0.184 V

C. 0.352 V

D. 0.153 V

26.电池Pb(Hg)(a1)│Pb2+(aq)│Pb(Hg)(a2) 要使电动势E>0, 则两个汞齐活度关系为:( ) A. a1>a2 B. a1= a2 C. a1

27.下列电池中,液体接界电位不能被忽略的是:( )

A. Pt,H2(p1)|HCl(m1)|H2(p2),Pt

B. Pt,H2(p1)|HCl(m1)|HCl(m2)|H2(p2), Pt

C. Pt,H2(p1)|HCl(m1)||HCl(m2)|H2(p2),Pt

D. Pt,H2(p1)|HCl(m1)|AgCl,Ag−Ag,AgCl|HCl(m2)|H2(p2),Pt 28.测定溶液的p H 值的最常用的指示电极为玻璃电极, 它是:( )

A. 第一类电极

B. 第二类电极

C. 氧化还原电极

D. 氢离子选择性电极

29.已知298 K 时,Ψ(Ag+,Ag)=0.799 V, 下列电池的E 为0.627 V,

Pt, H2│H2SO4(aq)│Ag2SO4(s)│Ag(s) 则Ag2SO4 的活度积为:( )

A. 3.8×10−7

B. 1.2×10−3

C. 2.98×10−3

D. 1.52×10−6

30. 当电池的电压小于它的开路电动势时,则表示电池在:( )

A. 放电

B. 充电

C. 没有工作

D. 交替地充放电

31.下列两图的四条极化曲线中分别代表原电池的阴极极化曲线和电解池的阳极极化曲线的

是:( )

A. 1、4

B. 1、3

C. 2、3

D. 2、4

32.在电解硝酸银溶液的电解池中,随着通过的电流加大,那

么:( )

A. 阴极的电势向负方向变化

B. 阴极附近银离子浓度增加

C. 电解池电阻减小

D. 两极之间的电势差减少

33.电极电势E 的改变可以改变电极反应的速度,其直接的原因是改变了:( )

A. 反应的活化能

B. 电极过程的超电势

C. 电极与溶液界面双电层的厚度

D. 溶液的电阻34.用铜电极电解CuCl2 的水溶液,在阳极上会发生:( )

A. 析出氧气

B. 析出氯气

C. 析出铜

D. 铜电极溶解

35.25℃时, H2 在锌上的超电势为0.7 V,Ψ(Zn2+/Zn) = −0.763 V,电解一含有

Zn2+(a=0.01) 的溶液,为了不使H2 析出,溶液的p H 值至少应控制在( )

A. p H > 2.06

B. p H > 2.72

C. p H > 7.10

D. p H > 8.02

36.通电于含有相同浓度的Fe2+, Ca2+, Zn2+, Cu2+的电解质溶液, 已知:

Ψ(Fe2+/Fe) = −0.440 V,Ψ(Ca2+/Ca) = −2.866 V,Ψ(Zn2+/Zn) = −0.7628 V,

Ψ(Cu2+/Cu) = 0.337 V 当不考虑超电势时, 在电极上金属析出的次序是:( )

A. Cu →Fe →Zn →Ca

B. Ca →Zn →Fe →Cu

C. Ca →Fe →Zn →Cu

D. Ca →Cu →Zn →Fe

37.用Pt 电极电解CdSO4 溶液时,决定在阴极上是否发生浓差极化的是:( )

A. 在电极上的反应速率(若不存在浓差极化现象)

B. Cd2+从溶液本体迁移到电极附近的速率

C. 氧气从SO42−溶液本体到电极附近的速率

D. OH−从电极附近扩散到本体溶液中的速率. 38.298 K、0.1 mol/dm3 的HCl 溶液中,氢电极的热力学电势为−0.06 V,电解此溶液时,氢在铜电极上的析出电势E(H2)为:( )

A. 大于−0.06 V

B. 等于−0.06 V

C. 小于−0.06 V

D. 不能判定

参考答案

1.B

2.B

3.A

4.A

5.D

6.B

7.B

8.D

9.C 10.B 11.A12.D 13.D 14.C 15.B 16.D 17.B 18.A 19.D 20.B

21.C22.B 23.A 24.B 25.D 26.A 27.B 28.D 29.D 30.A 31.B32.A 33.A 34.D 35.A 36.A 37.D 38.C

二、计算题:

1. 某电导池中充入0.02 mol·dm-3的KCl溶液,在25℃时电阻为250 Ω,如改充入6×10-5

mol·dm-3NH3·H2O溶液,其电阻为105 Ω。已知0.02 mol·dm-3KCl溶液的电导率为0.227 S·m-1,而NH4+及OH-的摩尔电导率分别为73.4×10-4 S·m2·mol-1,198.3×10-4 S·m2·mol-1。

试计算6 ×10-5 mol·dm-3 NH3·H2O溶液的解离度。

2. 有一原电池Ag | AgCl(s) | Cl-(a=1)||Cu2+(a=0.01)| Cu。

(1)写出上述原电池的反应式;

(2)计算该原电池在25℃时的电动势E;

(3)25℃时,原电池反应的吉布斯函数变(∆r G m)和平衡常数K各为多少?

已知:φ(Cu2+|Cu) = 0.3402V,φ(Cl-|AgCl|Ag) =0.2223 V。

3. 25℃时,对电池Pt |Cl2(p) ⎢Cl-(a=1) || Fe3+(a=1) ,Fe2+(a=1) ⎢Pt:

(1)写出电池反应;

(2)计算电池反应的 r G及K值;

(3)当Cl-的活度改变为a(Cl-) = 0.1时,E值为多少?

(已知φ(Cl-|Cl2|Pt) =1.3583 V,φ(Fe3+,Fe2+ | Pt) = 0.771V。)

4. 下列电池:Pt,H2(pø)|H2SO4(aq)|O2(pø),Pt

298K时E=1.228V,已知液体水的生成热Δf H mø (298K,H2O,l) = -2.851×105J·mol-1。

(1)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

(2)计算此电池电动势的温度系数;

(3)假定273K~298K之间此反应的Δr H m为一常数,计算电池在273K时的电动势。5. 291K时下述电池:

Ag,AgCl|KCl(0.05mol·kg-1,γ±=0.84)‖AgNO3|(0.10mol·kg-1,γ±=0.72)|Ag 电动势E=0.4312 V,试求AgCl的溶度积K sp。

6. 电池Hg|Hg2Br2(s)| Br-(aq)|AgBr(s)|Ag,在标准压力下,电池电动势与温度的关系是:

φθ=68.04/mV+0.312×(T/K-298.15)/ mV, 写出通过1F电量时的电极反应与电池反应,计算25℃时该电池反应的Δr G mθ,Δr H mθ,Δr S mθ。

7. 25℃时,将浓度为15.81mol•m-3的醋酸注入电导池,测得电阻为655Ω。已知电导池常数

K=13.7m-1, Λm∞(H+)=349.82×10-4S·m2·mol-1,Λm∞(Ac-)= 40.9×10-4S·m2·mol-1,求给定条件下醋酸的电离度和电离常数。

8、设计一个电池使其发生下列变化2AgBr(s) + H2 ( P = 1atm) = 2Ag(s) + 2HBr (a± = 0.1)

并求此反应在25ºC时的:(1) 电动势(2) ΔG (3) K a(4) 判断该反应能否自发进行(5) 若上述反应为下式时,计算其电动势AgBr(s) +1/2 H2 ( P = 1atm) = Ag(s) + HBr (a± =

0.1)。已知:ψºAgBr = 0.0711V

9.电池Pt,H2( p )|HBr(a = 1)|AgBr(s),Ag 的E 与温度T 的关系式为:

E = 0.07150 - 4.186 × 10−7T(T - 298) 。

(1) 写出电极反应与电池反应;

(2) 求T = 298 K 时正极E 与AgBr 的K sp,巳知Ψ(Ag+/Ag) = 0.7991 V;

(3) 求T = 298 K 电池反应的平衡常数(可逆放电2F);

(4) 此电池在298K 下可逆放电2F 时,放热还是吸热?是多少?

10.对于电池:Pt,Cl2(0.5p)|HCl(0.1m)|AgCl(s),Ag,巳知

Δf H m (AgCl) = -127.035 kJ·mol−1,S m (Ag) = 42.702 J·K−1·mol−1,S m(AgCl) = 96.106 J·K−1·mol−1,S m (Cl2) = 222.94 J·K−1·mol−1。

求:(1) T = 298K 时电池电动势;

(2) 与环境交换的热;

(3) 电池电动势的温度系数;

(4) AgCl(s)的分解压力。

11. 电池Pt|H 2(100 kPa)|H 2SO 4(0.5 mol/kg) Hg 2SO 4 + Hg(l)|Pt 在298 K 时的电动势为0.6960 V ,已知该电池的标准电动势为E =0.615 V 。

(1) 写出正极、负极和电池的反应式;

(2) 计算298 K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以及摩尔反应吉布斯自由能Δr G m ;

(3) 计算298 K 时,H 2SO 4 (0.5 mol·kg −1)水溶液的活度α(H 2SO 4)、离子平均活度a ± 以及离子平均活度系数γ± ;

(4) 试根据德拜-休克尔极限公式计算上述H 2SO 4 (0.5 mol·kg −1)水溶液的离子平均活度系数γ ± ,并与(3)问中结果比较并分析{A =0.509 (mol·kg −1)−1/2}。

习题答案:

1. 解:κ=R R 121κ= (250105×0.277) S ·m -1=69.3×10-5 S ·m -1

Λm =κ/c = 69310610105

53.⨯⨯⨯-- S ·m 2·mol -1

=0.0115 S ·m 2·mol -1 Λm

= (73.4 + 198.3)×10-4 S ·m 2·mol -1 =271.7×10-4 S ·m 2·mol -1

所以, α =ΛΛm m ∞= 001152717

104..⨯-=0.423 2. 解: (1)2Ag+2Cl -(a =1) + Cu 2+(a =0.01) ==== 2AgCl(s) + Cu

(2)E =[0.3402-0.2223-01.011lg 2

05916.02⨯] V = 0.05875 V (3)∆r G m =-zFE =[-2×96485×0.05875] J·mol -1=-11.337 kJ·mol -1 ∆r G =-zFE =-RT ln K

ln K =-zFE /RT =15.298314.8)

2223.03402.0(964852⨯-⨯⨯=9.1782

K =9.68×103

3. 解:

(1)2 Cl -(a =1) +2 Fe 3+(a =1)=== Cl 2(p )+2 Fe 2+(a =1)

(2)∆r G =[-2×96485×(0.771-1.3583)] J·mol -1 =113331 J·mol -1

lg K =05916.0)

3583.1771.0(2-=-19.858

K =1.387×10-20

(3)E = E -)Cl (1lg 2

05916.0-2a =[(0.771-1.3583)-2)1.0(1lg 205916.0]V

= (-0.5873-0.05916)V= -0.6465 V

4. 解:

(1) (-) H 2→2H ++2e

(+)1/2O 2+2H ++2e→H 2O(l)

电池反应:H 2(g)+1/2O 2(g)→H 2O(l)

(2) Δr G m =-nFE=-2×96500×1.228=-2.37×105 (J·mol -1)

根据 Δr H m ==-nFE+nFT(∂E/∂T)p

-2.861×105=-2.37×105+2×96500×298×(∂E/∂T)p

(∂E/∂T)p =-8.537×10-4 (V·K -1)

(3) 根据 ΔrH m =nF[E-T(∂E/∂T)p ]; 得 E = 1.25(V)

5. 解:

负极:Ag + Cl - - e - → AgCl(s)

正极:Ag + + e - → Ag

电池反应:Ag + + Cl -→ AgCl(s)

E =E ø-RT /

F ln[a (AgCl)/a (Ag +)a (Cl -)]

∵a (AgCl)=1;

∴E ø=E -RT /F ln[a (Ag +)a (Cl -)]

= E -RT /F ln(γ±m /m ø)

=0.4321-(8.314×291/96500)ln(0.84×0.05)=0.5766 V

ln K ø=nFE ø/RT =22.9985;故K ø=9.73×109

AgCl 的溶度积 K sp =1/K ø=1.03×10-10

6. 解:

通过1F 电量时,z=1

电极反应: (-)Hg(l) + Br -(aq)→1/2Hg 2Br 2(s) + e -

(+)AgBr(s) + e -→Ag(s) + Br -(aq)

电池反应: Hg(l)+ AgBr(s)→1/2 Hg 2Br 2(s)+ Ag(s)

25℃,100kPa 时, V mV E 210804.604.68-⨯==θ

112565.610804.66.964841---⋅-=⋅⨯⨯⨯-=-=∆mol kJ mol J zFE G m r θθ ,1210312.0--⋅⨯=⎪⎭⎫ ⎝⎛∂∂k V T E p

则 11113103.3010312.06.964841-----⋅⋅=⋅⋅⨯⨯⨯=⎪⎭⎫ ⎝⎛∂∂=∆K mol J K mol J T E zF S p

m r θ 1121.2410103.3015.2986565--⋅=⋅⨯+-=∆+∆=∆mol J mol J S T G H m r m r m r )(θθθ 若通电量为2F ,则电池所做电功为:

112`13.1310084.66.964842---⋅=⋅⨯⨯⨯==mol kJ mol J zFE W

7. 解:

121110092.2655

7.13----⋅⨯=Ω⋅==m S m R K cell κ 123122

1032.181.1510092.2----⋅⋅⨯=⋅⋅⨯==Λmol m S mol m S c m κ

12410)9.4082.349()()()(---∞+∞∞⋅⋅⨯+=Λ+Λ=Λmol m S Ac H HAc m m m 1221091.3--⋅⋅⨯=mol m S

223

1038.310

91.31032.1---∞⨯=⨯⨯=ΛΛ=m m α 5222210

87.11038.31)1038.3(181.151----⨯=⨯-⨯⨯=-=ααθθc c K C

8、(Pt )H 2(g )│HBr (a = 0.1) │AgBr-Ag

( 1 ) Eº = Ψº AgBr –Ψº H2/H+ = 0.0711 – 0 = 0.0711V E = Eº – RT/nFln a 2HBr = 0.0711 – 8.314×298/2×96500 ln0.14 = 0.1894V ( 2 ) ΔG = – nFE = – 2 × 96500 × 0.1894 = – 36.554 kJ (2分) ( 3 ) ΔGº = – nFEº = – RTlnK a Ka = 254

( 4 ) ΔG < 0 能自发进行

( 5 ) E1 = E2 = 0.1894V 9.解:

10.解:

11.

物理化学核心教程(第二版)思考题习题答案—第8章 电化学

第八章电化学 一.基本要求 1.理解电化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如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异同点,电极的阴、阳、正、负的定义,离子导体的特点和Faraday 定律等。 2.掌握电导率、摩尔电导率的定义、计算、与浓度的关系及其主要应用等。了解强电解质稀溶液中,离子平均活度因子、离子平均活度和平均质量摩尔浓度的定义,掌握离子强度的概念和离子平均活度因子的理论计算。 3.了解可逆电极的类型和正确书写电池的书面表达式,会熟练地写出电极反应、电池反应,会计算电极电势和电池的电动势。 4.掌握电动势测定的一些重要应用,如:计算热力学函数的变化值,计算电池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求难溶盐的活度积和水解离平衡常数,求电解质的离子平均活度因子和测定溶液的pH等。 5.了解电解过程中的极化作用和电极上发生反应的先后次序,具备一些金属腐蚀和防腐的基本知识,了解化学电源的基本类型和发展趋势。 二.把握学习要点的建议 在学习电化学时,既要用到热力学原理,又要用到动力学原理,这里偏重热力学原理在电化学中的应用,而动力学原理的应用讲得较少,仅在电极的极化和超电势方面用到一点。 电解质溶液与非电解质溶液不同,电解质溶液中有离子存在,而正、负离子总是同时存在,使溶液保持电中性,所以要引入离子的平均活度、平均活度因子和平均质量摩尔浓度等概念。影响离子平均活度因子的因素有浓度和离子电荷等因素,而且离子电荷的影响更大,所以要引进离子强度的概念和Debye-Hückel极限定律。 电解质离子在传递性质中最基本的是离子的电迁移率,它决定了离子的迁移数和离子的摩尔电导率等。在理解电解质离子的迁移速率、电迁移率、迁移数、电导率、摩尔电导率等概念的基础上,需要了解电导测定的应用,要充分掌握电化学实用性的一面。 电化学在先行课中有的部分已学过,但要在电池的书面表示法、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的写法、电极电势的符号和电动势的计算方面进行规范,要全面采用国标所规定的符号,以便统一。会熟练地书写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是学好电化学的基础,以后在用Nernst方程计算电极电势和电池的电动势时才不会出错,才有可能利用正确的电动势的数值来计算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值,如:计算热力学函数的变化值,电池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难溶盐的活度积,

物理化学电化学练习题及答案完整版

物理化学电化学练习题 及答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第八、九、十章 电化学习题 一、选择题 1. 科尔劳乌施定律)1(c m m β-Λ=Λ ∞适用于( D ) A.弱电解质 B.强电解质 C.无限稀释溶液 D.强电解质稀溶液 2. 在质量摩尔浓度为b 的MgSO 4中,MgSO 4的活度a 为 ( A ) A.22) /(±γθb b B.22)/(2±γθb b C.33)/(4±γθb b D.44)/(8±γθb b 3. 某电池的电池反应可写成:( C ) (1)H 2 (g)+2 1O 2 (g)→ H 2O(l) (2)2H 2 (g)+ O 2 (g)→ 2H 2O(l) 相应的电动势和化学反应平衡常数分别用E 1,E 2和 K 1,K 2表示,则 ( C ) =E 2 K 1=K 2 ≠E 2 K 1=K 2 =E 2 K 1≠K 2 ≠E 2 K 1≠K 2 4. 下列电池中,电动势E 与Cl - 的浓度无关的是 ( C ) |AgCl(s)|KCl(aq)| Cl 2 (g,100kPa)| Pt |Ag +(aq)|| Cl - (aq)| Cl 2 (g,100kPa)| Pt |Ag +(aq)|| Cl - (aq)| AgCl(s) |Ag

|AgCl(s) |KCl(aq)|Hg2Cl2 (s)|Hg 5. 电池在恒温恒压及可逆条件下放电,则系统与环境间的热交换Q r值是( B ) A.Δr H mΔr S m C.Δr H m - TΔr S m 6. 在电池Pt| H 2 (g,p)| HCl (1mol·kg-1)||CuSO4 (mol·kg-1)|Cu的阴极中加入下面四种溶液,使电池电动势增大的是( A ) mol·kg-1CuSO4 mol·kg-1Na2SO4 mol·kg-1Na2S mol·kg-1氨水7. 298K时,下列两电极反应的标准电极电势为: Fe3+ + 3e-→ Fe Eθ(Fe3+/Fe)= Fe2+ + 2e-→ Fe Eθ(Fe2+/Fe)= 则反应Fe3+ + e-→ Fe2+ 的Eθ(Pt/Fe3+, Fe2+)等于 ( D ) 8. 298K时,KNO3水溶液的浓度由1mol·dm-3增大到2 mol·dm-3,其摩尔电导率Λm将( B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不确定 9. 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在于:( B )。 (A) 电解质为离子晶体和非离子晶体; (B) 全解离和非全解离; (C) 溶剂为水和非水;

第10章--应用电化学--习题及答案

第十章 应用电化学 习题及答案 10-1 水的标准生成自由能是-237.191kJ mol -1,求在25℃时电解纯水的理论分解电压。 解:H 2O=H 2 +1/2O 2, 电子转移数为2,则有 ΔG = - n F E mf = -237.191kJ mol -1(n =2), -237191=-2×96485×E mf , E mf =1.229V 10-2 298.15K 时测得电池: Pt(s)| H 2( O p ) | HCl(b ) | Hg 2Cl 2(s) | Hg(l) 的电动势与HCl 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的关系如下 b ×103/(mol kg -1) 75.08 37.69 18.87 5.04 E mf / V 0.4119 0.4452 0.4787 0.5437 求(1)O E 甘汞 (2)b= 0.07508 mol kg -1时HCl 溶液的±γ。 解:负极反应:H 2-2e -→2H + 正极反应: Hg 2Cl 2 +2e -→2Hg +2Cl - 电池反应:H 2+ Hg 2Cl 2 →2H ++2Hg +2Cl - 所以 有:E mf = E Θ -RT/2Fln ? ??? ? ?)()()()(22222Cl Hg a H a HCl a Hg a = E Θ -RT/2Fln ())(2HCl a a(HCl)=a (H +) a(Cl -)=(±γb/b Θ)2 E mf =O E 甘汞 - (2RT/F ) ln(b/O b ) 对于稀溶液,ln ±γ=-A ’(I/b Θ)1/2, 1-1价电解质I=b (1) E mf + (2RT/F ) ln(b/O b )=O E 甘汞 + (2RT/F ) A’ (b/O b )0.5 , 以E mf +(2RT/F )ln(b/O b )对(b/O b )0.5作图,直线的截距O E 甘汞=0.2685 V (2) E mf =O E 甘汞 - (2RT/F ) ln(b/O b ) - (2RT/F ) ln ±γ , ±γ=0.815

第八、九、十章 电化学习题及答案

第八、九、十章 电化学习题 一、选择题 1. 科尔劳乌施定律)1(c m m β-Λ=Λ∞ 适用于( ) A.弱电解质 B.强电解质 C.无限稀释溶液 D.强电解质稀溶液 2. 在质量摩尔浓度为b 的MgSO 4中,MgSO 4的活度a 为( ) A.22)/(±γθb b B.22)/(2±γθb b C.33)/(4±γθb b D.44)/(8±γθb b 3. 某电池的电池反应可写成: (1)H 2 (g)+2 1O 2 (g)→ H 2O(l) (2)2H 2 (g)+ O 2 (g)→ 2H 2O(l) 相应的电动势和化学反应平衡常数分别用E 1,E 2和K 1,K 2表示,则 ( ) A.E 1=E 2,K 1=K 2 B.E 1≠E 2 ,K 1=K 2 C.E 1=E 2,K 1≠K 2 D.E 1≠E 2 K 1≠K 2 4. 下列电池中,电动势E 与Cl -的浓度无关的是( ) A.Ag|AgCl(s)|KCl(aq)| Cl 2 (g,100kPa)| Pt B.Ag|Ag +(aq)|| Cl - (aq)| Cl 2 (g,100kPa)| Pt C.Ag|Ag +(aq)|| Cl - (aq)| AgCl(s) |Ag D.Ag|AgCl(s) |KCl(aq)|Hg 2Cl 2 (s)|Hg 5. 电池在恒温恒压及可逆条件下放电,则系统与环境间的热交换Q r 值是( ) A.Δr H m B.TΔr S m C.Δr H m - TΔr S m D.0 6. 在电池Pt| H 2 (g,p )| HCl (1mol·kg -1)||CuSO 4(0.01 mol·kg -1)|Cu 的阴极中加入下面 四种溶液,使电池电动势增大的是( ) A.0.1mol·kg -1CuSO 4 B.0.1mol·kg -1Na 2SO 4 C.0.1mol·kg -1Na 2S D.0.1 mol·kg -1氨水 7. 298K 时,下列两电极反应的标准电极电势为: Fe 3+ + 3e -→ Fe φθ(Fe 3+/Fe)=-0.036V Fe 2+ + 2e -→ Fe φθ(Fe 2+/Fe)=-0.439V 则反应Fe 3+ + e -→ Fe 2+ 的φθ(Pt/Fe 3+, Fe 2+)等于 ( ) A.0.184V B.0.352V C.-0.184V D.0.770V 8. 298K 时,KNO 3水溶液的浓度由1mol·dm -3增大到2 mol·dm -3,其摩尔电导率Λm 将(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不确定 9. 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在于:( )。 (A) 电解质为离子晶体和非离子晶体; (B) 全解离和非全解离; (C) 溶剂为水和非水; (D) 离子间作用强和弱。

第九章电化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六章相平衡中、英文习题与参考答案 1、 在推导相律时,C 个组分是否在每一相中都必须存在? 答:在推导相律时,随然假设C 个组分在每一相中都存在,但实际某一相中的组分数即使小于C ,限制条件同样随之减少,相律不受影响。 2、 指出下列各系统的独立组分数和自由度数: (1) (1) NH4Cl(s)部分分解为NH3(g)和HCl(g),并达到分解平衡; (2) (2) CaCO3(s)达到分解平衡; (3) (3) C(s)和CO(g)、CO2(g)、O2(g)在700℃时达到平衡。 [(1)、2,2。(2)、2,1。(3)、2,1。] (4) 3、试用相相律分析,用碳还原金属氧化物MeO 的反应体系中能否用控制温度来控制Me 的蒸气压? (5) 解:系统中反应: (6) C(s)+MeO(s)=CO(g)+Me(g) (7) 2CO(g)=CO2(g)+C(s) (8) 压力平衡: (9) ()()() g CO g CO g Me p p p 22+= (10) 系统中C=5-2-1=2 (11) P=3 F=C-P+2 =3-3-2=1 由于自由度为1,平衡时T 、p 及各物质浓度等条件中只有一个是独立变化的,所以指定温度时,压力随之而改变,可以用控制温度来控制Me 的蒸汽压。 4、如何用相律说明两组分气液平衡相图中恒沸点混合物是混合物而不是化合物。 答:二组分气液平衡相图系统恒沸混合物特点是,气相与其平衡的液相组成如何相同,R ‘=1。 由相律可知:

F=C+P+2 =(2-0-2)-2+2 =1 压力确定时,该平衡系统中温度、气、液相组成也恒定,若压力改变时,平衡系统中温度、气、液相组成也相应改变。所以恒沸点组成随压力改变而改变。因此,恒沸混合物是混合物而不是化合物。 5、在100 kPa 下,A 、B 二组分系统的沸点-组成图 如右图: (1) (1) 图中E 点对应的温度TE 称为什麽温度,此 点对应的气相和液相的组成有何关系? (2) (2) 曲线1和曲线4各称为什麽线? (3) (3) 总组成在0~xB,E 范围内,B 组分在气相中的含量与在平衡液相中的含量有和 何关系? 答:(1)图中E 点对应的温度TE 称最低恒沸点,此 点对应的气相和液相的组成相等。 (1) (1) 曲线1和曲线4各称气相线和液相线。 (2) (2) 总组成在0~xB,E 范围内,B 组分在气相中的含量大于平衡液相中的含量。 6、 某A 、B 二组分系统在压力p 下的气-液平衡相图 如右图。讨论组成为a 、b 、c 、d 各点的物系加热 时状态的变化。 答:a 点处于A 、B 部分互溶的两液相层l1、l2,当加热到最低 共沸点时TE 时出现三相平衡即l1、l2和气相g ,继续加热 进入气液两相区,最后进入一相气相区。 b 点处于A 、B 部分互溶的两液相层l1、l2,当加热到最低 共沸点时TE 时出现三相平衡即l1、l2和气相g ,继续加热到T1进入液相区。 c 点同a 点相似。 T B x B A a b c d

电化学基础知识习题及答案

第九章电化学基础知识 习题答案 9-1 291K时将0.1 mol dm-3 NaC1溶液放入直径为2mm的迁移管中,管中两个Ag-AgC1电极的距离为20cm,电极间电势降为50V。如果电势梯度稳定不变。又知291K 时Na+和C1-的电迁移率分别为3.73×10-8和5.98×10-8 m2V-1s-1,问通电30分钟后:(1)各离子迁移的距离;(2)各离子通过迁移管某一截面的物质的量;(3)各离子的迁移数。 解:(1)离子迁移的距离L(Na+)= U(Na+) (dφ/d l)t =0.0168m , L(C1-)=0.0269m (2)n(Na+)=πr2c(Na+) L(Na+)=5.27×10-6mol , n(C1-)=8.45×10-6mol (3)t(Na+)= U(Na+)/[ U(Na+)+ U(C1-)]=0.384 , t (C1-)=0.616 9-2 用银作电极电解 AgNO3溶液,通电后有0.078克银在阴极沉积出来,经分析知阳极区含有 AgNO 3 0.236克,水23.14克,而未电解前的溶液为每克水含有0.00739 克AgNO 3 ,试求Ag+离子的迁移数。 解:n(电解)= 0.078/108 mol , n(前)= 0.00739×23.14/170 mol, n(后)= 0.236/170 mol n(迁移) = n(前) - n(后) + n(电解) , t(Ag+)= n(迁移)/ n(电解)= 0.47 9-3 某电导池先后充以0.001mol dm-3 的 HCl、0.001mol dm-3 的NaCl和 0.001mol dm-3 的NaNO 3三种溶液,分别测得电阻为468,1580和1650Ω.已知NaNO 3 的摩尔电导 率为121 S cm2mol-1,如不考虑摩尔电导率随浓度的变化, 试计算 (1) 0.001mol dm-3NaNO 3 溶液的电导率? (2) 电导池常数l/A (3)此电导池中充以0.001mol dm-3HNO 3溶液的电阻和HNO 3 的电导率? 解:(1) κ= c m Λ=1.21×10-4S cm-1 (2) l/A =κ/G =0.2cm-1 (3) ∞Λ m ( HNO3)=∞Λ m ( HCl)+∞Λ m ( NaNO3)-∞Λ m ( NaCl) , 电导池、浓度相同时有

习题课(精选)答案(8-9章)

习题 第八章 1. 标准电极电位值越大,其氧化态 氧化 能力越强,为 氧化 剂。其还原态 还原 能力越 弱,为 还原 剂。 2. 条件电极电位是在特定条件下,电对氧化态、还原态的 分析 浓度 都为1mol/L 的实际 电位。 3. 因为条件电位考虑了 离子强度 和 副反应 等的影响,所以用条件电位代替标准电极电 位处理问题时,较为符合实际情况。 4.影响条件电位的因素很多,若氧化态生成沉淀,条件电位将 降低 ;若还原态生成沉淀, 条件电位将 升高 。 5. 何为条件电位?影响因素有那些? 答:在特定条件下,电对的氧化型、还原型分析浓度均为1mol/L 时或其比值为1的实际电 位。影响条件电极电位的因素即为影响物质的活度系数和副反应系数的因素,主要体现在盐 效应、酸效应、配位效应和生成沉淀四个方面。 6. 在下列反应中,lgK ′应≥( A )反应才完全。MnO 4- + 5Fe 2+ + 8H + = Mn 2+ + 5Fe 3+ + 4H 2O A .18 B .15 C .10 D .5 7、均由对称电对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若电对的电子转移数均为1,欲使此反应的完全程 度不小于99.9%,则此反应的lg K ' 应 ,而两电对的条件电位之差应不小于 。 8. 用相关电对的电极电位可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一些情况,但用它不能判断( C )。 A. 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 B. 氧化还原反应的次序 C. 氧化还原反应的速度 D. 氧化还原滴定突跃的大小 9. V Ce Ce 44.1/33/=++ ?, V Fe Fe 68.0/ 23/=++ ?, 当用Ce 4+标液滴定Fe 2+时,化学计量点的φsp = 1.06 ,电位突跃范围是 0.86~1.26 。 10. 在氧化还原滴定中,影响突跃范围的主要因素是 两个氧化还原电对的条件电位差 。 11、氧化还原滴定中,常用的指示剂类型有 自身指示剂 、 特殊指示剂 和 氧化还原指示 剂 等。 12、氧化还原指示剂变色的电位范围是 'Re 0/d Ox In In ?± n 059.0 ,选择该类指示剂的原则应该是使指示剂的_变色范围_处于滴定的_突跃范围____范围内,并尽量使指示剂的 变色点 与 计量点 一致,以减小 滴定终点 误差。 13.碘量法误差的主要来源是 碘分子的挥发性 和 碘离子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 14. 间接碘量法的滴定反应要求在( D )溶液中进行。 A .弱酸性 B .弱碱性 C .中性或弱碱性 D .中性或弱酸性 15. 剩余碘量法适用于测量( B ) A. 电极电位比Θ-I I /2?高的氧化性物质 B. 电极电位比Θ-I I /2?低的还原性物质 C. 电极电位比Θ-I I /2?低的氧化性物质 D. 电极电位比Θ-I I /2 ?高的还原性物质 16、间接碘量法测定CuSO 4的过程中,加入过量KI 的作用是( C ) A 、氧化剂、配位剂和掩蔽剂 B 、沉淀剂、指示剂和催化剂 C 、还原剂、沉淀剂和配位剂 D 、缓冲剂、配位剂和预处理剂 17. 间接碘量法滴定至终点后,若放置较长时间后出现“回蓝现象”,则可能是由于( B ) 引起的。 A. 试样中杂质的干扰 B. 空气中O2氧化溶液中的I- C. 淀粉指示剂变质 D. 放置时间不够,反应不完全

电化学原理-(李狄-著)北航出版社-课后5-9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五章 1、在电极界面附近的液层中,是否总存在三种传质方式?为什么?每种传质方式的传质速度如何表示? 答:电极界面附近的液层通常是指扩散层,可以同时存在着三种传质方式(电迁移、对流和 扩散),但当溶液中含有大量局外电解质时,反应离子的迁移数很小,电迁移传质作用可以忽略不计,而且根据流体力学,电极界面附近液层的对流速度非常小,因此电极界面附近液 层主要传质方式是扩散。三种传质方式的传质速度可用各自的电流密度J 来表示。 电迁移: 对流: 扩散: 2. 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实现稳态扩散过程?实际稳态扩散过程的规律与理想稳态扩散过程有 什么区别? 答:一定强度的对流的存在是稳态扩散过程的前提。 区别:在理想稳态扩散条件下,扩散层有确定的厚度,其厚度等于毛细管的长度l ;而在真实体系中,由于对流作用与扩散作用的重叠,只能根据一定的理论来近似求得扩散层的厚度。 理想稳态扩散: 实际稳态扩散: 3. 旋转圆盘电极和旋转圆环圆盘电极有什么优点?它们在电化学测量中有什么重要用途? 答: 旋转圆盘电极和旋转圆环圆盘电极上各点的扩散层厚度是均匀的,因此电极表面各处的电流密度分布均匀。这克服了平面电极表面受对流作用影响不均匀的缺点。它们可以测量并分析极化曲线,研究反应中间产物的组成及其电极过程动力学规律。 4. 试比较扩散层、分散层和边界层的区别。扩散层中有没有剩余电荷? 答:紧靠电极表面附近,有一薄层,此层内存在反应粒子的浓度梯度,这层叫做扩散层;电极表面的荷电粒子由于热运动而倾向于均匀分布,从而使剩余电荷不可能完全紧贴着电极表面分布,而具有一定的分散性,形成所谓分散层;靠近电极表面附近的液流层叫做边界层,越接近电极表面,其液流流速越小。 电极/溶液界面存在着离子双电层时,金属一侧的剩余电荷来源于电子的过剩或缺贫。双电层一侧区可以认为各种离子浓度分布只受双电层电场影响,不受其它传质(包括扩散)过程的影响。因此扩散层中没有剩余电荷。 5. 假定一个稳态电极过程受传质步骤控制,并假设该电极过程为阴离子在阴极还原。试问 在电解液中加入大量局外电解质后,稳态电流密度应增大还是减小?为什么? 答:当电解液中没有加入大量局外电解质,电迁移作用不能忽略,而该电极过程为阴离子在阴极还原,此时电迁移与扩散两者作用方向相反,起互相抵消的作用。因此在电解液中加入大量局外电解质后,扩散作用增大,稳态电流密度应增大。 6. 稳态扩散和非稳态扩散有什么区别?是不是出现稳态扩散之前都一定存在非稳态扩散阶段?为什么? 答:稳态扩散与非稳态扩散的区别,主要看反应粒子的浓度分布是否为时间的函数,即稳态扩散时c=f(x),非稳态扩散时c= f(x,t)。 稳态扩散出现之前都一定存在非稳态扩散阶段,因为反应初期扩散的速度比较慢,扩散层中E u C J i i i ⋅⋅±=x i i V C J =dx dc D J i i i -=l c c nFD J nF i s i i i i -=-=0)(δs i i i c c nFD i -=021 0216131-≈u y D νδ() s i c c y u nFD i -=--021*******ν

第八章 电化学章末习题

第八章 电化学 章末习题 一、内容提要 1. 电化学的基本概念 原电池和电解池都是实现化学能和电能转化的电化学装置,都具备两个电极、电解质溶液和组成回路等必需设备。 (1)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称为原电池。 (2)电解池:将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装置称为电解池。 (3)正极、负极,阴极、阳极 电势高的极称为正极,电势低的极称为负极。 在电极界面上发生还原反应的极称为阴极,发生氧化反应的极称为阳极。 电解池中正极是阳极,负极是阴极;原电池中正极是阴极,负极是阳极。 (4)法拉第(Faraday )定律 当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时,在电极界面上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的量与通入的电量成正比,即Q zF ξ=。 (5)离子的电迁移率和迁移数 离子在电场中迁移的速率正比于电场的电位梯度,其比例系数称为离子的电迁移率。它相当于单位电场梯度时离子的迁移速率,单位是211m s V --。 溶液中电流的传导由正、负离子作定向迁移来完成。离子B 迁移电流的分数就称为离子B 的迁移数。迁移数是一个小于1的分数,溶液中所有离子迁移数的加和等于1。迁移数可由实验测得。 2. 电导及其应用 (1)电导、电导率、摩尔电导率 (2)电导率、摩尔电导率与浓度的关系 强电解质的电导率在一定浓度下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浓度太大时由于离子相互作用增强,电导率反而有所下降。弱电解质的电导率随浓度的增加变化不大,一直都很小。(强电解质的电导率随着浓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

强电解质的摩尔电导率随着浓度的下降而升高,稀释到一定程度,摩尔电导率与浓度之间存在一种线性关系。弱电解质的摩尔电导率随着浓度的不断下降,开始时变化不大,后来增加越来越迅速,但不存在线性关系。 (3)电导测定的应用 ① 测定水的纯度; ② 计算弱电解质的节粒度和解离常数; ③ 测定难溶盐的溶解度; ④ 进行电导滴定 3. 强电解质溶液理论 (1)强电解质的例子平均活度和活度因子 定义式:1()a a a ννν+-±+-= 1()νννγγλ+-±+-= 1 ()m m m ννν+-±+-= m a m θγ±±±= (2)离子强度 212B B B I m Z =∑ (3)Debye-Hückel 极限定律 lg || A Z Z γ±+-=-4. 可逆电池和可逆电极 (1)组成可逆电池的必要条件 化学反应可逆和能量变化可逆 (2)可逆电极的类型 ① 第一类电极为金属电极(由金属浸在含有该金属离子的溶液中构成),还包括氢电极、 氧电极、卤素电极和汞齐电极。 ② 第二类电极为金属难溶盐电极和难溶盐氧化物电极,如银-氯化银电极、甘汞电极等。 ③ 第三类电极为氧化-还原电极(由惰性金属如铂插入含有某种离子的不同氧化态的溶 液中构成,如32,|P Fe Fe t ++、2,|P Cu Cu t ++等。 (3)可逆电池的书面表示法 ① 写在左边的电极为负极,起氧化作用;在右边的电极为正极,起还原作用; ② 用单垂线表示不同物相之间的界面; ③ 用双垂线表示盐桥; ④ 要注明温度和压力(不注明即为298K 和标准压力),标明构成电池的各物 质的物态,溶液要注明浓度,气体注明压力和依附的惰性金属。

电化学练习题.(含答案)

一、是非题 ×1. 离子选择性电极的选择性系数K ij越大,说明电极对待测离子i的选择性就越好。 ×2. 离子选择性电极分类中的原电极是膜电极,而敏化电极不是膜电极。 √3. 为使待测离子迅速到达电极表面,通常可采用搅拌溶液的方法。 √4. 氟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晶体膜是由高纯LaF3晶体制作的。 √5. 待测离子的电荷数越少,测定的灵敏度就越高,所产生的误差也就越小,故电位法多用于低价离子的测定。 ×6. 为了使待测离子的响应速度快些,电极膜做的越薄越好。 √7. 复合玻璃电极在使用前一定要用蒸馏水预先浸泡,否则将不能使用。 ×8.为使待测离子迅速到达电极表面,通常可采用加热溶液的方法来实现。 √9. 玻璃膜电极使用前必须浸泡24小时,以使玻璃膜表面形成能进行H+离子交换的水化膜,因此,所有的膜电极使用前均必须浸泡较长的时间。 ×10. 用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溶液(TISAB)保持溶液的离子强度相对稳定,故在所有电位测定方法中都必须加入TISAB。 11. 极谱分析中金属离子的分解电压及半波电位都与被还原离子的浓度有关。 12.极谱分析不适于较低浓度试液的分析。 13.极谱分析过程中使用的两支电极性质不同,一支为极化电极,而另一支为去极化电极。 14.极谱分析过程中应尽量使溶液保持静止状态。 二、选择题 ⒈玻璃电极对H+的指示作用主要是_C。 A.内部溶液 B.待测试液 C.玻璃膜 D.内参比电极 ⒉用标准曲线法测定待测组分的浓度C i时,若试样中含有一未知浓度的高含量非待测离子,则为避免因标准溶液与待测试液的离子强度不同所引入的测量误 差,通常可采用_C来制备标准溶液。 A.离子强度调节剂法 B.恒定离子背景法 C.总离子强度调节剂法 ⒊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系统通常包括一对电极(指示电极与参比电极)、试液容 器、搅拌装置及_C等。 A.洗瓶 B.恒温装置 C.测量电动势装置 ⒋在对pH计进行定位与校验的交替操作过程中,通常要将玻璃电极的玻璃泡用 蒸馏水清洗干净后再擦干,这样做的目的是A_。 A.消除电极的存储效应 B.校正溶液的pH值 C.保证玻璃膜表面光滑 ⒌甘汞电极的内部通常装有一定数量的C_,且要不定期的检查并及时补充。

教材第八章习题解答

第八章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化学习题解答 1.回答下列问题。 (1)怎样利用电极电势来确定原电池的正负极,并计算原电池的电动势? (2)怎样理解介质的酸性增强,KMnO 4的电极电势代数值增大、氧化性增强? (3)Nernst 方程式中有哪些影响因素?它与氧化态及还原态中的离子浓度、气体分压和介质的关系如何? (4)区别概念:一次电池与二次电池、可逆电池与不可逆电池。 (5)介绍几种不同原电池的性能和使用范围。 (6)什么是电化学腐蚀,它与化学腐蚀有何不同? (7)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法主要有哪些?各根据什么原理? 【解答】 (1)电极电势值高的电极做正极,电极电势值低的电极做负极。原电池的电动势等于正极的电动电势减去负极的电极电势。 (2)根据电极反应:-+-2+42MnO +8H +5e =Mn +4H O 2442284c(Mn ) 0.0592MnO MnO c ()()lg Mn Mn c(MnO )5 c(H )()c c +--ΘΘ++- ΘΘϕ=ϕ-+⋅ 由电极电势的能斯特公式可知,介质酸性增强时,H +浓度增大, 42MnO ( )Mn - + ϕ代数值增大,电对中MnO 4-的氧化性增强。 (3)对于电极反应 -a(Ox)+ze b(Red) 电极电势的Nernst 方程为:

b Red a Ox (c /c )RT (Ox /Red)(Ox /Red)ln zF (c /c ) ΘΘ Θϕ=ϕ- 影响电极电势大小的因素: a )浓度对电极电势的影响 电对中氧化态的离子浓度(或气体分压)增大时,电极电势增加;还原态的离子浓度(或气体分压)增大时,电极电势降低。 b )酸度对电极电势的影响 对于有H +或OH -参加的电极反应,溶液酸度的变化会对电极电势产生影响,对于没有H + 或OH - 参加的电极反应,溶液酸度的变化对电极电势的影响很小。 (4)一次电池是指电池放电到活性物质耗尽只能废弃而不能再生和重复使用的电池。二次电池是指活性物质耗尽后,用其他外来直流电源进行充电使活性物质再生可重复使用的电池。 可逆电池的“可逆”是指热力学可逆,可逆电池中的任何过程均为热力学的可逆过程。 可逆电池必须满足两个条件:①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必须可以正逆两个方向进行,且互为可逆反应;②通过电池的电流必须无限小,电极反应是在接近电化学平衡的条件下进行的。凡是不满足这两个条件的电池就是不可逆电池。 V ,适应于间歇式放电场合。 铅蓄电池 :是最常用的二次电池,正极的活性物质是二氧化铅,负极的活性物质是海绵状铅,电解液是硫酸水溶液。该电池价格低廉但质量大,比能量低,对环境有一定的污染。 锂电池 :比能量高,有广阔的温度使用范围,放电电压平坦。特别适用于心脏起搏器的电源。 燃料电池 :能量转换效率高,电池能长时间运行,且污染小噪音低。

电化学基础教程高鹏版第八章复习题

电化学基础教程高鹏版第八章复习题1、下列哪个中药中含有机酸()[单选题] * A金银花(正确答案) B大黄 C黄芩 D乌头 2、挥发性成分的提取,常用的是()[单选题] * A溶剂提取法 B水蒸气蒸馏法(正确答案) C超临界液体萃取法 D超声提取法 3、由两个C6-C3单体聚合而成的化合物称()[单选题] * A木质素 B香豆素(正确答案) C黄酮 D木脂素

4、厚朴酚的结构类型为()[单选题] * A简单木脂素 B单环氧木脂素 C木脂内酯 D新木脂素(正确答案) 5、在简单萃取法中,一般萃取几次即可()[单选题] * A3~4次(正确答案) B1~2次 C4~5次 D3~7次 6、检识黄酮类化合物首选()[单选题] * A盐酸-镁粉反应(正确答案) B四氢硼钠反应 C硼酸显色反应 D锆盐-枸橼酸反应 7、羟基蒽醌类化合物中,大黄素型和茜草素型主要区别于()[单选题] * A羟基位置

C羟基在不同苯环上的分布(正确答案) D羟基数目 8、以下哪种方法是利用成分可以直接由固态加热变为气态的原理()A [单选题] * A升华法(正确答案) B分馏法 C沉淀法 D透析法 9、挥发油常见属于哪类萜类化学物()[单选题] * A半萜与单萜 B单贴与倍半萜(正确答案) C倍半萜与二萜 D二萜与三萜 10、以下哪种方法是利用混合中各成分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或在冷热情况下溶解度显著差异的原理而达到分离的()[单选题] * A沉淀法 B分馏法 C结晶法(正确答案)

11、适用于队热及化学不稳定的成分、低极性成分的提取()[单选题] * A渗漉法 B超声提取法 C回流提取法 D超临界流体提取法(正确答案) 12、当一种溶剂无法结晶时,常常使用混合溶剂,下列不是常用的混合溶剂是()[单选题] * A甲醇-水 B乙酸-水 C乙醚-丙酮 D石油醚-水(正确答案) 13、提取遇热不稳定的成分宜用()[单选题] * A回流法 B煎煮法 C渗漉法(正确答案) D蒸馏法

电化学习题及答案

电解质溶液: 一、判断题: 1.溶液是电中性的,正、负离子所带总电量相等,所以正、负离子离子的迁移数也相等。 2.离子迁移数与离子速率成正比,某正离子的运动速率一定时,其迁移数也一定。 3.离子的摩尔电导率与其价态有关系。 4.电解质溶液中各离子迁移数之和为1。 5.电解池通过l F 电量时,可以使1mol 物质电解。 6.因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可以定向移动,所以测定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时要用直流电桥。 7.无限稀电解质溶液的摩尔电导率可以看成是正、负离子无限稀摩尔电导率之和,这 一规律只适用于强电解质。 8.电解质的无限稀摩尔电导率Λ可以由Λm 作图外推到c 1/2 = 0得到。 二、单选题: 2.对于混合电解质溶液,下列表征导电性的量中哪个不具有加和性: (A) 电导 ; (B) 电导率 ; (C) 摩尔电导率 ; (D) 极限摩尔电导 。 3.在一定温度和较小的浓度情况下,增大强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则溶液的电导率κ与 摩尔电导Λm 变化为: (A) κ增大,Λm 增大 ; (B) κ增大,Λm 减少 ; (C) κ减少,Λm 增大 ; (D) κ减少,Λm 减少 。 4.在一定的温度下,当电解质溶液被冲稀时,其摩尔电导变化为: (A) 强电解质溶液与弱电解质溶液都增大 ; (B) 强电解质溶液与弱电解质溶液都减少 ; (C) 强电解质溶液增大,弱电解质溶液减少 ; (D) 强弱电解质溶液都不变 。 5.分别将CuSO 4、H 2SO 4、HCl 、NaCl 从0.1mol·dm -3 降低到0.01mol·dm -3,则Λm 变化 最大的是: (A) CuSO 4 ; (B) H 2SO 4 ; (C) NaCl ; (D) HCl 。 7.科尔劳施的电解质当量电导经验公式 Λ = Λ∞ - Ac 1/2,这规律适用于: (A) 弱电解质溶液 ; (B) 强电解质稀溶液 ; (C) 无限稀溶液 ; (D) 浓度为1mol·dm -3的溶液 。 9.已知298K 时,(NH 4)2SO 4、NaOH 、Na 2SO 4的Λ∝分别为3.064 × 10-2、2.451 × 10-2、 2.598 × 10-2 S·m 2· mol -1,则NH 4OH 的Λ∝为:(单位 S ·m 2·mol -1) (A) 1.474 × 10-2; (B) 2.684 × 10-2; (C) 2.949 × 10-2; (D) 5.428 × 10-2。 10.相同温度下,无限稀时HCl 、KCl 、CdCl 2三种溶液,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Cl -离子的淌度相同 ; (B) Cl -离子的迁移数都相同 ; (C) Cl -离子的摩尔电导率都相同 ; (D) Cl -离子的迁移速率不一定相同 。 12.不能用测定电解质溶液所得的电导来计算出的物理量是: (A) 离子迁移数 ; (B) 难溶盐溶解度 ; (C) 弱电解质电离度 ; (D) 电解质溶液浓度 。 19.用界面移动法测量离子迁移数,应选用下列哪一对电解质溶液: (A) HCl 与CuSO 4 ; (B) HCl 与CdCl 2 ; (C) CuCl 2与CuSO 4 ; (D) H 2SO 4与CdCl 2 。 20.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电解质的无限稀摩尔电导率Λ都可以由Λm 与c 1/2作图外推到c 1/2 = 0得到 ; ∞m ∞m

电化学基础习题及答案

电化学基础习题解答 第四章P63 1.将甘汞电极与另一电极(在电极上析出氢气)组成电解池。电解液是pH 为7的饱和KCl 溶液。在25℃时,以一定大小的电流通过电解池,测得两极间电压为 1.25V 。若认为甘汞电极是不极化的,求此条件下阴极的过电位(假定溶液的欧姆电位降可略去不计)。 解:-+-=ϕϕE V 0085.125.12415.0-=-=-=+-E ϕϕ 22 1 H e H = +-+ [] () V 4141.0705916.01ln 0-=-⨯=⎪⎪⎭ ⎫ ⎝⎛- =+-H nF RT ϕϕ ()V 5944.04141.00085.1-=---=ϕΔ 2. 用Pb 电极来电解0.1mH 2SO 4(265.0=±γ),若在电解过程中,把Pb 阴极与 另一当量甘汞电极相连接时,测得电动势为E=1.0685V 。试求H 2在Pb 极上的过电位。 解:E -=+-ϕϕ﹦ 0.2802-1.0685 ﹦ -0.7883V 22 1 H e H = +-+ [] ⎪⎪⎭ ⎫ ⎝⎛- =+-H nF RT 1ln 0ϕϕ=0.05916lg(0.2×0.265)=-0.07547V V 7883.0=ϕΔ-0.07552V=0.7128V 第五章P73 1. 试证明对于反应R ne vO =+-扩散电流密度为 dx dC D v nF i 00= 证明: O 在x 方向上的扩散传递速度dx dC D V x 0 0-=,对于反应 R ne vO =+- 若以阴极反应电流为正,则()⎪⎭ ⎫ ⎝⎛⎪⎭⎫ ⎝⎛=-⎪⎭⎫ ⎝⎛=dx dC D F v n V F v n i x 00

大学物理化学8-电化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电化学课后习题 一、是非题 下列各题中的叙述是否正确?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画“√”,错误的画“×”: 1、用能斯特公式算得电池的电动势为负值,表示此电池反应的方向是朝正向进行。( ) 2、电池Zn (s)| ZnCl 2(b =0.002 mol ·kg -1,γ±=1.0) | AgCl(s) | Ag(s),其反应为: 2AgCl(s)+Zn(s)===2Ag(s)+ ZnCl 2(b =0.002 mol ·kg -1,γ±=1.0) 所以,其电动势的计算 公式为:E MF =E MF - RT F 2ln a (ZnCl 2) =E MF -RT F 2ln(0.002×1.0) ( )。 3、标准电极电势的数据就是每个电极双电层的电势差。( ) 4、电池反应的电动势E MF 与指定电池反应计量方程式的书写无关,而电池反应的热力学函数变∆r G m 等则与指定电池反应计量方程式的书写有关。 5、锌、银两金属片同时插入HCl 水溶液中,所构成的电池是可逆电池。 二、选择题 选择正确答案的编号,填在各题之后的括号内: 1、原电池在定温定压可逆的条件下放电时,其在过程中与环境交换的热量为:( )。 (A)∆r H m ; (B)零; (C)T ∆r S m ; (D) ∆r G m 。 2、 电池Hg(l) | Zn(a 1) | ZnSO 4(a 2) | Zn(a 3) | Hg(l)的电动势:( )。 (A)仅与a 1,a 3有关,与a 2无关;(B)仅与a 1,a 2有关,与a 3无关; (C)仅与a 2,a 3有关,与a 1无关;(D)与a 1,a 2,a 3均无关。 3、在25℃时,电池Pb(Hg)(a 1)|Pb(NO 3)2(aq)|Pb(Hg) (a 2)中a 1> a 2,则其电动势E :( )。 (A)>0; (B)<0; (C)=0; (D)无法确定 三、填空题 在以下各小题中的 处填上答案: 1、Ag(s)|AgNO 3(b 1=0.01 mol ·kg -1, γ±, 1=0.90)|| AgNO 3(b 2=0.01 mol ·kg -1, γ±, 2=0.72)|Ag(s)在25℃时的电动势E MF =⎽⎽⎽⎽⎽⎽⎽⎽⎽⎽⎽。 2、若已知某电池反应电动势的温度系数p )T E ∂∂MF ( >0,则该电池可逆放电时的反应热Q r ⎽⎽⎽⎽⎽⎽⎽⎽;∆r S m ⎽⎽⎽⎽⎽⎽⎽⎽⎽。(选择填入>0, <0,或=0) 四、综合题 习题1 写出下列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 (i) Pt |H 2(p )|HCl(a )|AgCl(s)|Ag(s) (ii) Pt |H 2(p )|NaOH(a )|O 2(p )|Pt 习题2 将下列化学反应设计成原电池,并以电池图式表示: (i) Z n (s)+H 2S O4(aq)H 2(p)+Z n SO4(aq)

第八、九、十章电化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八、九、十章电化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溶液中哪个溶液的摩尔电导最大:( ) A. 0.1 mol·dm−3 KCl 水溶液 B. 0.001 mol·dm−3 HCl 水溶液 C. 0.001 mol·dm−3 KOH 水溶液 D. 0.001 mol·dm−3 KCl 水溶液 2.在一定温度和较小的浓度情况下,增大强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则溶液的电导率κ与摩尔电 导Λm 变化为:( ) A. κ增大,Λm 增大 B. κ增大,Λm 减少 C. κ减少,Λm 增大 D. κ减少,Λm 减少3.分别将CuSO4、H2SO4、HCl、NaCl 从0.1 mol·dm−3降低到0.01 mol·dm−3,则Λm 变化最 大的是:( ) A. CuSO4 B. H2SO4 C. NaCl D. HCl 4.用同一电导池测定浓度为0.01 和0.10 mol·dm−3 的同一电解质溶液的电阻, 前者是后者的10 倍,则两种浓度溶液的摩尔电导率之比为:( ) A. 1 : 1 B. 2 : 1 C. 5 : 1 D. 10 : 1 5.在Hittorff 法测迁移数的实验中,用Ag 电极电解AgNO3 溶液,测出在阳极部AgNO3 的浓度增加了x mol,而串联在电路中的Ag 库仑计上有y mol 的Ag析出, 则Ag+离子迁移数为:( ) A. x/y B. y/x C. (x-y)/x D. (y-x)/y 6.用同一电导池分别测定浓度为0.01 mol/kg 和0.1 mol/kg 的两个电解质溶液,其电阻分别为1000 Ω和500 Ω,则它们依次的摩尔电导率之比为:( ) A. 1 : 5 B. 5 : 1 C. 10 : 5 D. 5 : 10 7.在10 cm3浓度为1 mol·dm−3的KOH 溶液中加入10 cm3水,其电导率将:( ) A. 增加 B. 减小 C. 不变 D. 不能确定 8.下列电解质水溶液中摩尔电导率最大的是:( ) A. 0.001 mol/kg HAc B. 0.001 mol/kg KCl C. 0.001 mol/kg KOH D. 0.001 mol/kg HCl 9.浓度均为m 的不同价型电解质,设1-3 价型电解质的离子强度为I1,2-2 价型电解质的离子强度为I2,则:( ) A. I1 < I2 B. I1 = I2 C. I1= 1.5I2 D. 无法比较I1 和I2 大小 10.在25℃,0.002 mol/kg 的CaCl2 溶液的离子平均活度系数(γ±)1,0.02 mol/kg CaSO4 溶液的离子平均活度系数(γ±)2,那么:( ) A. (γ±)1 < (γ±)2 B. (γ±)1 > (γ±)2 C. (γ±)1 = (γ±)2 D. 无法比较大小 11.下列电解质溶液中,离子平均活度系数最大的是:( ) A. 0.01 mol/kg NaCl B. 0.01 mol/kg CaCl2 C. 0.01 mol/kg LaCl3 D. 0.01 mol/kg CuSO4 12.0.001 mol/kg K2SO4 和0.003 mol/kg 的Na2SO4 溶液在298 K 时的离子强度是:( ) A. 0.001 mol/kg B. 0.003 mol/kg C. 0.002 mol/kg D. 0.012 mol/kg 13.下列说法不属于可逆电池特性的是:( ) A. 电池放电与充电过程电流无限小 B. 电池的工作过程肯定为热力学可逆过程 C. 电池内的化学反应在正逆方向彼此相反 D. 电池所对应的化学反应Δr G m = 0 14.下列电池中,哪个电池的电动势与Cl−离子的活度无关?( ) A. Zn│ZnCl2(aq)│Cl2(g)│Pt B. Zn│ZnCl2(aq)‖KCl(aq)│AgCl(s)│Ag C. Ag│AgCl(s)│KCl(aq)│Cl2(g)│Pt D. Hg│Hg2Cl2(s)│KCl(aq)‖AgNO3(aq)│A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