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儿童康复指导手册电子教案

脑瘫儿童康复指导手册电子教案
脑瘫儿童康复指导手册电子教案

脑瘫康复

一、概述

小儿脑性瘫痪(小儿脑瘫)是指围产期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脑瘫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可伴有智力发育障碍、癫痫、行为异常或感知觉障碍、语言障碍等,症状多在1岁内出现,是小儿时期较常见的一种严重致残性疾病,其发病率大约为1.5‰~5‰,占小儿神经与遗传咨询门诊人数的首位。

脑瘫的特点:发育性:是指在脑组织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的损伤。非进行性:脑瘫的病变是非进行性的,病情以不再向前发展为特点。永久性:脑瘫不是一过性疾病,而是永久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

脑性瘫痪(脑瘫)的具体表现:脑性瘫痪(脑瘫)为某种病因损害了脑部,病变虽不再进行,而造成运动、姿势发育向异常方面进展,甚至出现损害智力、语言等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运动功能发育迟缓、自我调控肢体运动能力差、平衡能力差、语言发育落后、智力发育落后、对外界反应能力下降、不能与人正常交流。个别伴有癫痫、听力减退、视力异常(斜视、弱视、视野缺失)等。

脑性瘫痪主要靠临床诊断,缺乏特异性诊断指标。我国1988年小儿脑性瘫痪会议拟订了三条诊断标准:

①婴儿期内出现的中枢性瘫痪;

②可伴有智力低下、惊厥、行为异常、感知障碍及其他异常;

③需除外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瘫痪及正常小儿一过性运动发育落后。

高度提示脑性瘫痪的临床表现:

①早产儿、低体重儿、出生时及新生儿期有严重缺氧、惊厥、颅内出血和核黄疸等;

②有智力发育迟滞、情绪不稳定和易惊恐。运动发育迟缓,肌张力增高及痉挛的典

型表现;

③锥体外系统症状伴双侧耳聋和上视麻痹。

应注意与以下疾病鉴别:

①遗传性痉挛性截瘫;

②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

③脑炎后遗症。

诊断要点

1、出生后数月至一年内出现的双侧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

2、病情平稳,非进行性发展;

3、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是一组综合症,但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如肌张力异常、动

作及姿势异常、反射异常、运动发育迟缓;可为双瘫、四肢瘫、三瘫和偏瘫;还可伴有其他障碍如癫痫、视力障碍、听力障碍、言语障碍、智力低下、知觉异常、情绪异常、行为异常和生长发育迟缓。

检查:

1、CT或MRI可发现脑组织病变;

2、IQ检测。

小儿脑瘫的主要障碍是运动功能障碍及姿势异常,根据运动障碍的性质分型:

1)痉挛型:病变在锥体束系统,主要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肢体活动受限,被动运动阻力增高,有折刀样痉挛,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

2)手足徐动型:病变主要在脑的基底核部位,主要表现为肌张力变化不定,在肌张力过低或过高之间波动,运动意愿和运动结果不一致,有不随意运动,病理反射一般为阴性,常伴有构音障碍。

3)共济失调型:病变主要在小脑,平衡功能差,随意运动的协调性差,伴有意向性震颤和眼球震颤,在运动中表现为低张力性。

4)混合型:兼见上述几种类型。

5)其它型别:弛缓型以肌张力低下为主;强刚型表现运动阻力增高,铅管样强直;震颤型以肌肉出现静止震颤为主。

康复的目的:减轻致残后果、改善功能、接受教育、生活自立。原则:早期综合、三项结合、中西兼顾、家长配合。

二、康复评定

主要包括精神、运动发育评定、平衡能力评定、ADL评定及智力评定等。

三、康复方法

1.药物治疗:促进脑神经代谢的药物:脑活素、神经再生因子、丁-氨硌酸、B族维生素

等;肌松弛剂:如氯苯氨丁酸(力奥来索)、氯唑沙宗等;多巴胺类药如美多巴、左旋多巴抗胆碱能药:安坦等;自由基清除剂:维生素C、维生素E等等;其它:抗癫痫药等。

2.手术治疗:矫形手术:如常做的肌腱切断、肌腱延长、肌腱松懈、肌腱移位等手术;神经手术:如神经的肌支部分切断术,选择性脊神经后跟切断术;骨性手术:如切骨术、关节融合术等。

目的:纠正负重力线,矫正畸形,平衡肌力,以减少肌肉痉挛和挛缩为基本原则。

(一)运动障碍的康复方法

Bobath法:利用反射性抑制肢位,抑制异常姿势和运动,促进正确的运动感觉和运动模式。基本手技有抑制性手技、促进性手技、掌握关键点及各种叩击性手技。

V ojta法:通过对身体一定部位的压迫、刺激,诱发产生全身性反射性运动的一种方法1.上肢的训练方法

上肢的训练主要涉及到肩、肘、腕、指四类关节。在本章节中,我们把上肢各关节的运动分为:大关节运动(如肩关节的内收、外展,肘关节的屈曲、伸展以及腕关节的屈、伸、旋转)和精细运动(手指各关节的活动)两部分。并以康复操的形式把各关节的基本运动融入其中,既增加了训练的趣味性,又达到了康复的目的。

1.1上肢大关节运动

1.1.1旋转肩关节

(1)动作过程:

A、一臂平举,手指并拢,顺时针方向旋转八拍,逆时针方向再旋转八拍。

B、换臂,动作同上。

C、双臂平举、手掌并拢,顺时针方向旋转八拍,逆时针方向再旋转八拍。

D、双臂平举、手掌并拢,上下交叉各旋转八拍。

(2)动作要求:

A、双臂要伸直、肘关节不能屈。

B、手掌并拢伸直。

C、最大限度旋转肩关节。

1.1.2旋转前臂

(1)、动作过程:

A、双臂向前平举伸直,紧握拳,作前臂旋前、旋后运动两个八拍。

B、双臂向两侧平举伸直,紧握拳,作前臂旋前、旋后运动两个八拍。

(2)、动作要求:

A、双臂要伸直、肘关节不能屈。

B、两拍一个动作,当关节旋到尽头时应稍作停顿。

1.1.3旋转腕关节

(1)、动作过程:

双手平举,肘微曲,两手握空拳,作拧毛巾状,顺、逆时针交替各两个八拍。

(2)、动作要求:

A、双肘要微曲、双手置于胸前。

B、动作时要最大限度的屈伸腕关节。

1.1.4后压肩

(1)、动作过程:

A、双臂后伸,前挺腰,抬头,有节奏的前后摆动两臂八拍。

B、双臂后伸,前挺腰,抬头,将两臂后伸至极限停顿八拍。

C、双臂后伸,双手相握,前挺腰,抬起头,有节奏的向后抬伸两臂八拍。

D、双臂后伸,双手相握,前挺腰,抬起头,将两臂后伸至极限停顿八拍。

(2)、动作要求:

尽量后伸双臂、腰挺直、抬起头。

1.1.5上肢综合练习

(1)、动作过程:

A、左臂前平举→左臂侧平举→右臂肘曲平放于胸前,掌心向内,指向左侧→还原

至立正姿势(八拍)。

B、换臂重复以上动作(八拍)。

C、左臂前平举→左臂伸直上举,掌心向外→右臂肘曲平放于胸前,掌心向内,指

向左侧→还原至立正姿势(八拍)。

D、换臂重复以上动作(八拍)。

(2)、动作要求:

手臂要求尽量伸直,动作有力、到位。

1.1.6拍手操

(1)、动作过程:

A、两臂伸直,有节奏的前后摆动四拍,两臂前平举,在胸前拍手四拍。

B、两臂伸直,有节奏的前后摆动四拍,两臂尽量后伸,在身后拍手四拍。

C、两臂前平举,在胸前交叉摆动四拍,两臂前平举,在胸前拍手四拍。

D、两臂侧平举,掌心向上,上下扇动两臂四拍,两臂伸直举过头顶,在头顶上方

拍手四拍。

E、上、下、左、右、前、后拍手各四拍。

F、用最快的速度拍手,看谁拍得最快,八拍。

(2)、动作要求:

动作时节奏感要强。

1.1.7屈伸肘关节

(1)、动作过程:

A、双臂侧平举,两手握拳,肘曲肘伸交替两个八拍。

B、双臂前平举,两手握拳,肘曲肘伸交替两个八拍。

(2)、动作要求:

A、两臂要伸直,不能晃动,动作有力。

B、每个动作完成时要稍作停顿。

1.2手指精细运动

1.2.1握拳

(1)、动作过程:

A、两手置于胸前,掌心向外,握拳。

B、五指伸展,掌心向外。

C、手心向内,握拳。

D、五指伸展,掌心向内。

(2)、动作要求:

A、每个动作两拍,共四个八拍。

B、动作时手指要尽量屈曲或伸展。

1.2.2分指

(1)、动作过程:

A、两手置于胸前,立掌,手指并拢,掌心向外。

B、姿势同上,手指尽量分开。

C、两手置于胸前,立掌,手指并拢,掌心向内。

D、姿势同上,手指尽量分开。

(2)、动作要求:

A、每个动作两拍,共四个八拍。

B、动作时手指要尽量打开伸直。

1.2.3碰指

(1)、动作过程:

两手置于胸前,掌心向外,

拇指依次与其它四指相碰。

(2)、动作要求:

A、每个动作两拍,共四个八拍。

B、两指相碰时,其它手指尽量伸直。

1.2.4弹指

(1)、动作过程:

两手置于胸前,掌心向外,拇指依次与其它四指相触,并将其弹开。(2)、动作要求:

A、每个动作两拍,共四个八拍。

B、动作时手指要尽量打开伸直。

C、弹指时要用力弹开。

1.2.5碰掌

(1)、动作过程:

A、两手置于胸前放松,掌心向上,两手掌边缘相碰。

B、掌心向下,两手掌边缘相碰。

C、手心相对,掌根相碰。

D、手背相对,手腕相碰。

(2)、动作要求:

A、每个动作两拍,共四个八拍。

B、每个动作完成时要稍作停顿。

2.下肢的训练方法

下肢的训练包括:髋关节的训练、膝关节的训练、踝关节的训练以及肌肉的训练和步行的训练等。

训练的目的主要是抑制下肢关节的挛缩、腿部肌肉的痉挛,促进关节的选择性伸展运动,促进足及足趾的主动背屈并防止下垂,增加下肢的运动控制能力。

髋关节的训练就是牵拉髋关节韧带及松解肌肉痉挛,增加髋关节的活动范围,防止髋关节的内收、内旋(剪刀步状),防止髋关节挛缩。

膝关节的训练主要在于牵拉膝关节韧带,增加膝关节的活动范围及控制能力。

踝关节的训练主要是增加踝关节背伸及伸趾肌力,维持踝关节主动运动的背伸屈及足趾主动背伸屈运动的活动范围。

下肢肌肉训练可以抑制下肢肌肉的萎缩、增加肌肉的力量。

通过对下肢关节、韧带、肌肉的训练,可以增加下肢的运动控制能力,促进下肢正确的选择性运动,使站立平衡恢复,为正确行走打下良好的基础。

2.1直腿抬高

(1)动作过程:仰卧位,两手自然放于身体两侧,两腿伸直,一腿伸直抬起。

(2)动作要点:两腿要伸直,抬腿时要尽量向上抬高,膝关节保持伸展,有的患儿上抬腿有困难,治疗师可协助其腿的上抬运动。

2.2直腿后抬高

(1)动作过程:俯卧位,双手自然放于身体两侧,两腿伸直,一腿用力向后抬起。(2)动作要求:患腿要尽量上抬,如果患儿自己不能抬起的,治疗师要引导患儿做向后抬起的动作。

2.3直腿侧抬高

(1)动作过程:侧卧,两腿伸直,一腿侧举向上抬高,另一腿不离地。

(2)动作要求:腿要向上伸直,治疗师可帮患儿将腿抬到关节的最大活动范围。

2.4正压腿

(1)动作过程:坐位,双腿向前伸直,脚尖勾起,双手向前伸直,身体向前倾压。(2)动作要求:两膝伸展,脚尖勾起,双手抓住脚尖,身体尽力向前倾压,治疗师可以在背后给予适当的推力。

2.5侧压腿

(1)动作过程:坐位,双腿向外伸展,脚尖勾起,双手向前侧方沿腿的方向伸直,摸到足尖后放开。

(2)动作要求:双膝伸直,脚尖勾起,抬头。治疗师可以在后面施加适当推力。

2.6开跨坐

(1)动作过程:坐位,两脚掌相对,屈膝,髋关节外旋,双手放于身前,上身向前倾压,双膝尽量贴近地面。

(2)动作要求:足尽量往内收,上身挺直,用力向前压,两膝尽量贴近地面。

2.7跪撑

(1)动作过程:单膝跪撑(双手可协助),另一腿伸直(脚趾屈)向后上方摆动。

(2)动作要求:躯干与水平面平行,头向上抬,支撑腿成90°上抬腿伸直成水平。

2.8蹲马步

(1)双脚开立,与肩同宽,膝部缓慢往下屈,重心落于双腿中间,双手叉腰,腰挺直,抬头挺胸,眼平视前方。

(2)动作要求:双腿开得不要太大,重心要落于双腿之间,抬头挺胸。

2.9屈膝抬腿

(1)站立位,双手叉腰,先用一腿屈膝尽量上抬起,维持5秒钟,两腿交替进行。(2)动作要求:上身挺直,支撑腿膝关节伸展,另一腿上抬90°以上,开始时速度稍缓慢,熟练后稍加快速度。

2.10弓步正压腿

(1)动作过程:站立位,双手叉腰,上身挺直,两腿成弓步,

两脚尖向前方,前膝弯屈,另膝伸直。

(2)动作要求:前膝弯曲,脚尖向前,后膝伸直,脚尖向前,上身挺直,颜面向前方。

2.11腿后伸

(1)动作过程:站立位,双手扶杠,一腿后伸一腿直立,反复后伸。

(2)动作要求:后伸腿时,膝要保持伸直,身体保持正直,不能翻转。

2.12俯卧屈腿

(1)动作过程:俯卧位,膝关节屈曲。

(2)动作要求:屈曲过程中,小腿注意摆正,保持在矢状面上运动。

2.13坐位屈伸腿

(1)动作过程:取坐位,大腿从屈曲位到伸直位。

(2)动作要求:动作过程中,上肢尽量不扶物,不借助躯干摆动来带动大腿伸直。

2.14仰卧屈髋屈膝

(1)动作过程:取仰卧位,屈膝屈髋。

(2)动作要求:膝关节角度尽量保持90度,运动面与地面保持垂直。

2.15坐位屈踝

(1)动作过程:取坐位,双手抱膝,双足背屈。

(2)动作要求:尽量屈足,如力量不足可以先屈脚拇趾。

(二)平衡及协调能力的训练方法

平衡是指人体所处的一种稳定状态以及不论处在何种位置,当运动或受到外力作用时,能自动地调整并维持姿势的能力。协调是指平滑、准确、有控制的运动能力,例如使用适当

的肌力、速度、节奏、准确的方向和距离。平衡与协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在日常训练中的平衡训练方法可分为:

(1)静态平衡训练是指使身体或身体某一部位保持稳定状态,它需要肌肉的等长收缩(静力性运动),可与姿势训练相结合,常与挤压技术结合应用。

(2)动态平衡训练是指需要不断的调整姿势并维持新的平衡的训练,需要肌肉的等张收缩。

根据训练时的姿势及使用辅助器械的情况,将平衡训练的方法暂时分为三种类型:

(1)跪位平衡训练方法

(2)立位平衡训练方法

(3)器械上平衡练习法

1.跪位平衡训练方法

患儿取跪立位,治疗师站在患儿身后,用膝帮助患儿伸髋,由于膝屈曲时伸髋是选择性运动,所以在这种体位伸髋对一些患儿相当困难,即患儿不能用全伸协同运动模式,迫使整个腿呈全屈模式。利用本法促通髋的完全伸展。在跪位或单腿跪位活动时,要求患儿的手臂不能叉握在一起,但可以自由抬起,以鼓励正常的平衡反应。患臂的位置也提示出所给帮助是否足够,以及患儿是否正在费力地运动。

1.1双腿跪

(1)动作过程:双膝跪地,双手自然平举,腰前挺,伸髋。

(2)动作要求:注意伸髋,重心落在中心,有的患儿伸髋有困难,治疗师可用膝帮助或用双手协助骨盆做侧向运动。

1.2单腿跪

(1)动作过程:在完成双腿跪动作的前提下,再抬起单腿,双手自然平举,协助平衡。

(2)动作要求:治疗师继续帮助患儿伸髋及平衡,如果患儿的平衡有所改善,可以让患儿逐渐向内踏或踏过中线,再返回踏向外侧。

2.立位平衡训练方法

跪位的平衡练习的目的就是要让患儿能站立,站立则要有更高的平衡能力来维持。本练习通过站立位躯干姿势改变来刺激各肌肉的肌张力,从而更好地维持平衡。

2.1后倾

(1)动作过程:双脚间距与肩同宽,双手叉腰,伸髋。

(2)动作要求:要让患儿学会在姿势改变的情况下控制身体平衡。完成此动作的速度要缓慢,要让重心慢慢后移。

2.2前倾

(1)动作过程:患儿由站立位变为直腿曲髋,双手稍平举来维持平衡。

(2)动作要求:注意抬头,许多患儿在躯干前屈的时候,习惯低头,不利于控制平衡。

2.3侧倾

(1)动作过程:由站立位变为一条腿外展,身体侧倾并踩在木块上,双手平举协调平衡。

(2)动作要点:腿在外展的过程要缓慢,让另一条腿充分负重。

2.4足跟立

(1)动作过程:双足尖抬起,髋稍屈,腿伸直,双手可插腰,也可平举。

(2)动作要点:要求患儿尽量站稳,站不稳的可稍移动,但足尖不能落地。

2.5足尖立

(1)动作过程:双足跟抬起,双腿伸直,双手平举。

(2)动作要求:腿绷直,用力抬起,尽量不移动,控制住。

2.6一字步

(1)运动过程:患儿的双脚站成一字,后脚尖贴着前脚跟,双手自然平举。

(2)动作要求:有的患儿协调性不够好,可令其先扶物把脚方好,待稳定后再把手松开。

2.7平衡木上一字步

(1)动作过程:平衡木练习是一字步的提高练习,动作与一字步相同。

(2)动作要求:在练习此动作之前,患儿一定要对一字步有了很好的完成并有相当的自信方可进行。

3.器械上平衡训练方法

跷跷板或平衡木上的站立练习,能帮助患儿正确的运用运动觉、位置觉及视觉。患儿通过感受跷跷板的运动来学习正确的重心转移,提高控制能力。在跷跷板上将重心左、右、前、后转移对患儿来说是困难的事,故在此活动前,患儿必须在平地上有正确的重心移动,并有很好的自信。

3.1重心左右移

(1)动作过程:患儿首先两腿分开站立在跷跷板两边,学习向两侧倾斜该板。

(2)动作要求:治疗师帮助患儿站直,将体重平均分配到两下肢。同时让患儿不断做姿势调整,促进患儿利用骨盆转移重心。

3.2前后转移

(1)动作过程:治疗师帮助患儿站立在跷跷板上,先将功能较差的腿放在前边,双脚前后平行,骨盆对称向前。

(2)动作要求:治疗师用一只手放在患儿的胸骨上,另一只手从后引导患儿的骨盆,使支持腿适当地伸髋。

(三)家庭语言训练

家庭是脑瘫小儿学习的自然教育环境.父母与患儿相处时间最长,接触最密切,亦是最早的启蒙教师。家教,使全家人有更多机会参与训练过程,不仅可以一对一的个别化教学,而且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尤其是关键性的学前阶段,若能及早给予各种基本训练,往往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家教中注意以下几点:

(1)保持正确姿势当患儿有了较好的躯干控制能力与进食能力时,可以开始语言训练。训练中要保持患儿眼睛的高度来与其交谈。如果从过高位置对着患儿讲话,会使其全身过度伸展,不利于发音。

(2)增加说话和活动的量父母不要因为和患儿讲话得不到回答而丧失信心。不管患儿懂或不按懂。家庭成员都要利用各种机会去跟患儿说话。做游戏时与患儿一起进行呼吸训练,发声训练,寓教于乐,以引起患儿训练的兴趣。

(3)鼓励患儿发声当患儿发声时,要立刻与其对话和答应。即使还说不成句,也应点头示意,反复教他,启发他想要表达的话语。要多表扬或夸奖,避免过多的批评和指责,让患儿树立学说话的信心。利用患儿的各种要求和欲望,鼓励其发声的积极性。

(4)教育要持之以恒语言的矫治和训练是长期而艰苦的,家长要有极大的耐心和毅力,教育要持之以恒,这样才能有收获,才能使语言障碍的脑瘫儿获得良好的语言基础。

(四)穿脱衣服的训练

孩子从一出生起;就由家长帮着穿脱衣服及换尿布,一岁时,会开始配合别人帮他穿脱衣服。如:知道把手伸到袖子里穿脱裤子时,把腿蜷起来等,长到一岁半时,可以自己摘帽子,穿无鞋带的鞋,脱裤子等,穿裤子仍需别人少量帮助,三岁时,虽能穿脱所有衣服,但分不清衣服的前后,左右,并经常把腿穿进一只裤腿里等。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孩子穿脱衣服的能力也逐渐提高,系扣子、鞋带等之类较复杂、精细的动作,在6岁时已能完全掌握了。正常孩子穿脱衣服动作的发育能力如上所述,那么,对于不同年龄的脑瘫患儿,我们将如何帮助及诱导其穿脱衣服呢?

当我们给正常孩子穿脱衣服时,孩子经常是仰卧位,而对于脑瘫患儿来说,这种体位,处理不当容易加剧全身性僵直反应,给家长带来极大困难。所以,在日常生活较常选用的:一是俯卧位,可让患儿趴在床上或家长双腿上,患儿的双腿分开,膝关节屈曲,家长用手抓住患儿患侧(即相对严重一侧)的肘关节附近部位慢慢地把患儿手臂拉直。注意:家长千万不可拉患儿的手,否则会诱发并加剧上肢屈肌肌张力的增高。当患儿手臂被拉直后,家长再慢慢地把衣服袖子套在患儿手臂上。之后,再穿另一侧,穿脱裤子时,患儿的双腿应屈曲;脚尖转向外侧,穿完一侧,再穿另一侧,这样可抑制双下肢伸肌肌张力的增高。除了选择俯卧位,家长还可选用仰卧位来帮助患儿穿脱衣服,方法同上,只是值得注意的是:在给患儿从一侧翻向另—一侧时,注意双腿应呈屈曲状,否则会引起全身性伸肌肌张力的升高。

1.诱导脑瘫患儿穿脱衣服:

在家长训练患儿穿脱衣服之前,首先应加强患儿对自身肢体、衬衣、外套、裤子、鞋、袜等基本认识的训练,其次,再帮助患儿选择一最容易穿脱衣服的体位,也就是说:最能缓解痉挛,最易自我控制四肢的体位,最后,慢慢地由最容易的体位,发展到最实用的体位上去。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诱导患儿穿脱衣服的方法:

(1)床上穿脱衣服的训练:

患儿呈仰卧位,双腿屈曲并分开,把功能较差的一侧手臂伸直。然后,用另一只手慢慢地把衣服拉至肩膀,身体转向对侧(双腿呈屈曲位)呈侧卧位。用功能较好的手把衣服的其余部分从头或颈下拽出至胸前,再把身体转向另一侧,把剩下的那只手臂穿入袖中。

穿脱裤子时,患儿可以呈仰卧位或侧卧位,只是在穿脱裤子时,一只手需抓住床沿或床头以抑制手的摇摆动作出现。裤腿也应先穿较差的一侧,再穿较好的一侧;等两侧裤腿穿好

之后,双腿屈曲,用力抬高臀部,用一只手抓住床沿,另一只手把裤子提上。穿脱袜子与穿脱裤子的动作近似,在这里就不做详细解释了。

(2)坐着(或站着)穿脱衣服的训练:

患儿呈坐位,一只手抓住木棒或床栏以抑制手的摇摆动作出现,另一只手把衣服套在头上,然后把手伸入袖中,接着,双手交换,再把另一只手穿入衣袖。穿脱裤子时,应用一只手抓住眼前木棒、床栏或椅子边沿,用另一只手把裤腿套在腿上,拉至膝关节以上,然后,双手交换,把另一裤腿穿上。之后,身体略微向前倾,用一只手或双手同时把裤子提上。脱衣服的动作顺序与穿时正好相反,这里就不做详细说明。

总之,无论每次花多长时间,家长也应多鼓励患儿自我穿脱衣服,练习次数多了,他也就能逐步掌握技巧了。

2.衣服的式样及质地:

脑瘫患儿穿的衣服应裁剪得肥大、宽松一些,便于他进行自我穿脱衣服的训练。衣服的质地,尽量选择一些手感舒适、柔软、无刺激的布料,以免通过对患儿皮肤的刺激,导致痉挛、手足徐动等现象的出现。

(五)站立及步行训练

对于每一位脑瘫患儿的家长来说,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象正常孩子一样站起、行走、玩耍,而对于脑瘫患儿本身来讲,站立及步行是一较复杂,较困难的活动。因为,患儿不仅要学会如何控制自己的头、颈、躯干及四肢,而且,要掌握如何维持身体的平衡(包括在坐、跪、立、走等姿势下)及躯干与四肢,上肢与下肢和双下肢协调的能力。

(1)正常的立位姿势

测量方式:用一铅锤或重物系上一根细绳做一垂直地面的垂线,然后,让被测试者站在绳子的一侧或前面。

侧方观察:垂线由外耳道→颈椎椎骨体→肩关节→体干前后侧正中→股骨大转子(或髋关节中心略偏后侧)→膝关节中心略偏前侧→紧贴足外踝前部。

后方观察:垂线由头正中→脊柱→双下肢正中位(注:从头到脚,垂线两侧的身体部位与垂线两侧的身体部位与垂线间的距离应相互对称)

(2)常见的几种脑瘫患儿的站立姿势

头前屈,背呈弓形或腰部生理弯曲加剧,髋、膝关节呈屈曲位;足外翻、尖足或足背屈超过90度,双侧上肢呈屈曲位或处于正常状态。

头探前,背呈方形,膝关节呈过伸展位或髋关节屈曲内旋,足外翻。

患儿只是一侧肢体受影响,上肢肩关节内收、内旋,肘关节屈曲;手指呈握拳或半握拳位,髋关节屈曲、内旋、膝关节呈屈曲或过伸展位,足内翻、底屈。

(3)跪立平衡及负重训练:

与站立位相比,跪位似乎像是把患儿的腿减短一半似的,若脑瘫患儿连跪位平衡都维持不好,那么,日后的站立及行走就可想而知了。

跪位平衡开始训练时,可让患儿用双手握住床栏或椅子背、桌上固定棒等,家长把双手

放在患儿骨盆两侧,以帮助患儿控制骨盆保持充分伸展的位置。之后,家长要不断诱导患儿学会自我控制好骨盆的位置,直到患儿双手也能不需扶持,自由自在地玩耍眼前的玩具为止。

(4)站立训练

①被动站立训练:对于那些痉挛型或其它类型脑瘫患儿来说,被动站立,不仅降低肌

张力,预防骨质疏松,而且,能给患儿双足一正确的负重感觉。同时,也可避免一些像足内翻、外翻等的现象出现。

方法:利用斜板、站立柜或固定膝关节文具等把患儿双脚分开后,将脚尖对正前方,摆放于地面固定好,让患儿在这种体位下,每日持续站15—20分钟左右。

②主动站立训练

(5)单脚站立训练

当患儿主动站立位可基本维持后,我们就可逐步着手开始患儿单脚站立的训练,这也是立位动态平衡训练的开始。

方法1:徒手方法,也就是说,不利用任何辅助器具,只靠家长双手来诱导患儿身体重心的移动。

A.横向移动:家长双手放于患儿骨盆两侧,当身体重心移向一侧时,家长用放在该侧的手通过骨盆向下肢施加一个向下的压力。而另一只手通过上提患儿的骨盆来诱导患儿放松该侧下肢,把身体重心移向对侧。

B.纵向移动:患儿呈一脚前一脚后的姿势站立身体重心移向前脚时,家长把一只手放在该侧的臀部,给患儿一向前的推力,另一只手放在患儿对侧肩膀,以确保体干也随之前移。反之,当患儿身体重心向后移时,家长的双手由推力变为向后拉。

方法2:也可让患儿站于自制的平衡板上,家长用双手扶着患儿骨盆两侧,一则可保护患儿以免摔倒,二则可通过对骨盆的推拉动作,来诱导患儿学会如何把身体的重心从左移到右,从前移到后。

方法3:也可让患儿站在家中的地秤上,让双脚踩在上面,然后,身体重心慢慢地由一侧移向另一侧。通过地秤,我们可从量上看出患儿单脚负重能力的大小。

(6)单脚移动的训练方法

方法1:徒手方法,家长让患儿手扶一张椅子站定后,让患儿把身体重心移到一侧,家长把一只手放在患儿膝关节前部,另一只手放于同侧膝关节周围,然后,让患儿屈膝上抬,脚尖勾起,然后再慢慢伸直脚,足跟先着地。这样,反复地由前向后,再由后向前地练习,直到患儿能自我掌握这一动作。

方法2:让患儿双手扶床栏站立后,把身体重心移向另一侧,另一只脚可踩一小木车、旱冰鞋或球、木棒之类可滚动的物体。然后,让患儿把脚向前向后摆动。

方法3:让患儿扶床栏,一只脚负重,另一只脚迈上,迈下小木凳之类有一定高度的物体。物体的高度,可根据患儿能力的提高,而不断增高。

(7)几种常见的辅助脑瘫患儿行走的方法

①如果患儿的站立姿势如图6—114所示,那么,在步行时,家长需站在患儿前方,用双手牵住他的双手(注意保持患儿双肘关节伸直)辅助他慢慢地把双脚放平后再走。若患儿已有了一定的的行走能力,我们也可以让他双手借助一手推车椅子等较稳固的物件行走。扶手的高度应以患儿体干略微前倾,双肘伸直为准。

②若患儿站立姿式呈膝关节过伸展位,家长辅助患儿行走的方法与上述方法类似,只

是家长双手借助或其它物件扶手的高度应略微低一些,以便患儿在行走时,髋关节、膝关节能维持一较小的屈曲位。

③对于那些属于偏瘫型的脑瘫患儿来说,如果他的患侧肌张力较高,在行走时,家长可以用手牵住他的患手,那么,一方面可被动地使他患侧上肢得到充分伸展,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在行走中,患侧上肢肌张力的增高。反之,患侧肌张力较低或接近正常时,我们牵拉患儿的健手行走时要比牵拉患手行走有益行多。因为,患儿的患侧在行走中,可逐步学会一正常的行走姿态。如:在迈步时,体于的旋转,向前摆动手臂等。

(六)心理护理

(1)与患儿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定专人进行护理,只有互相信任和尊重,患儿才能真实而详细地反映自己存在的心理问题,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2)护理人员可采用交谈、问答及特定、有效的量表或问卷,对患儿及其亲属进行心理测试,以了解患儿及其亲属的心理、行为问题所在,根据患儿存在的心理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3)护士应经常巡视病房,多与患儿交流沟通,鼓励患儿多与他人交往,不要理会社会上对脑瘫患者的误解及歧视,消除恐惧心理,锻炼社交能力,教育患儿通过锻炼照样可以自食其力,长大后要做一个身残志坚的人。

(4)指导家长帮助患儿克服依赖心理,不要什么事都替患儿去做,能自己做的尽量让患儿自己去做,培养其独立意识,使其生活能够自理,减轻家长负担。

(5)与患儿交流要耐心、细心、语调轻柔、语速放慢、使用简单明确的语言及耐心、充分地倾听,尽量解答患儿提出的问题。

(6)多安慰和鼓励患儿,少批评,患儿有了某些进步,护士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7)协助家长正确地教育和引导患儿,尽量克服心理障碍,使患儿的身心都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8)指导家长多与患儿交流、沟通,告诉家长脑瘫患儿的康复是一个长期乃至终生的过程,光靠训练人员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家长的帮助在脑瘫患儿的康复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认知功能差的患儿一定要指导家长配合训练人员在业余时间对患儿进行教育和训练,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档案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档案 姓名 省市 县(市、区)乡镇(街道)

使用说明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是《省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中提出的一项重点工程任务。为使这项工作科学、规范的开展,使脑瘫儿童通过康复训练改善康复状况,广东省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组织“广东省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技术指导组”成员和有关专家,在中残联编制的《脑瘫康复训练档案》基础上,根据新的训练任务要求,结合各地实际工作需要,对《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档案》进行了修改和完善:统一了指导用语、细化了康复评估与训练方法、规范了评分依据、细化了评估内容,以提高训练评估的准确性和实用性,更有利于基层使用。档案涉及功能评估、训练计划制定、训练情况记录、训练效果评估等康复训练的各个环节,对规范康复训练有重要意义。现就该档案的使用方法说明如下。 一、康复训练档案的使用及填写说明 、康复训练档案的使用及填写说明 (一)训练登记 筛选18岁以下,诊断明确、有康复潜力、家庭成员配合的脑瘫儿童作为训练对象,纳入重点工程任务,由康复训练人员填写“训练登记”。 (二)训练评估 训练对象的初次评估、中期评估和末期评估均应依据“训练评估”进行。按照评估标准,由康复训练人员对训练对象的能力逐项评估、计分。通过初次评估,掌握训练对象目前的障碍和困难情况,为制定训练计划、选择适宜的训练项目提供客观依据;通过中期的评估(在康复训练的中期进行),及时检查训练效果,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训练计划。通过末期评估,总结实现康复目标的情况,

提出进一步康复的意见。“训练评估”由康复训练人员负责填写。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档案分A、B两份,A表评估内容共11个项目,供医疗康复机构使用,B表评估内容共7个项目,共非医疗康复训练机构使用(详见“评估量表”)。 (三)训练计划 康复训练人员依据初次评估结果,结合机构、社区和家庭康复训练条件,共同确定长期与近期康复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训练计划包括针对训练对象主要障碍和困难所确定的训练项目、训练内容、训练安排等。康复训练人员负责填写“训练计划”。 (四)训练记录 由康复训练人员将训练内容、训练次数、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等情况进行记录,要求每一个月填写一次。 (五)评估与总结 “评估与总结”包括阶段评估、末期评估与总结。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每三个月进行一次阶段评估,转介其他机构或其他原因结束训练时进行默契评估,计算由初次评估至阶段评估提高的分数,小结训练计划的执行情况,掌握训练对象目前存在的主要障碍和困难,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并据此调整训练计划。末期评估与总结栏内,应填写末期分数和初次至末期提高的分数,判断训练效果,总结实现康复目标的情况,提出进一步康复意见。由康复训练人员负责填写“评估与总结”。 (六)评估标准 评估标准用于康复训练的效果评估,包括康复训练“评估项目”、“评分依据”和“效果判定”三项内容。“评估项目”与“训练评估”中的项目及要求一致。“评估依据”是依据训练对象完成康复训练评估项目规定的内容和要求、范围和程度,分为四个等级评估计分。“效果判定”通过对康复对象初次与末期评估分值之差,判

脑瘫儿童综合康复训练的个案白晓doc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实践报告 标题:脑瘫儿童综合康复训练的个案研究 类型: 指 导 教 师:罗治安、廖元贵 系 别:康复医学系 班 级:康复1031班、康复1033班 学 号:1026043106 、1026043312 姓 名:吴丹 白晓 2013年5月 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 毕业专题 √

目录 一、研究对象 (3) 二、研究目的 (4) 三、研究方法 (4) 四、研究过程 (4) (一)训练前情况 (4) (1)外在表现 (4) (2)构音动作技能的检查 (5) (二)训练计划的制订与实施 (5) (1)训练计划的制订 (5) (2)训练的实施 (6) 五、结果 (7) 六、讨论 (8) 参考文献 (8)

脑瘫儿童综合康复训练的个案研究 作者:吴丹(康复1031班)、白晓(康复1033班) 指导老师:罗治安、廖元贵 摘要文目的:以一例脑瘫儿童为个案,对其进行以语言、认知和动作技能为主的综合康复训练,探索综合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采用观察法和访谈法收集资料。主要在语言、认知和动作技能三个方面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和改善。结果:表明综合康复训练对脑瘫儿童有效。 关键词脑瘫儿童综合康复训练运动训练语言训练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是指由出生前至出生后一个月内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1}。患者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部分儿童会诱发智力障碍、癫痫、行为异常或感知觉异常等症状{2}。这些障碍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儿童的发育成长,使儿童无法独立生活。脑瘫儿童的康复问题一直是医学界和特殊教育界关注的焦点。学龄前是儿童语言和认知发展的关键期,如果错过良机,损失将无法弥补。但是目前,脑瘫儿童的早期康复倾向于重视肢体康复训练,相对轻视语言和认知训练{3}。 脑瘫形成的病因主要有: (一)出生前:1 怀孕早期的母体感染 2 母亲乱用药物 3 受孕前或妊娠早期碘缺乏 4 多胎妊娠 5 宫内生长迟缓 6 早产 7 基因缺陷(二)出生时:1 难产、严重窒息(大脑缺氧) 2 产伤,颅骨创伤造成闹组织受压 (三)出生后:1 核黄疸 2 婴儿期颅内感染,如脑膜炎 3 脑瘤 4 脑出血脑外伤 5 由于气道阻塞或心跳骤停造成的缺氧 1、研究对象 李某某,男孩,2011年3月出生,足月顺产,出生时有短暂缺氧窒息现象。2011年春季常规检查时发现其脑间隙增宽,故家长带其到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所详查。结果显示脑干诱发电位、听觉诱发电位正常,但脑CT的结果显示脑细胞容量不足。DDsT的检查结果也表明其智力发展可疑,四肢运动发展水平低于实际年龄6个月。其随后走访多家医院在不同医院就诊,有的医生认为是发育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档案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档案 姓名 县(市、 区)

使用说明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是《省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中提出的一项重点工程任务。为使这项工作科学、规范的开展,使脑瘫儿童通过康复训练改善康复状况,广东省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组织“广东省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技术指导组” 成员和有关专家,在中残联编制的《脑瘫康复训练档案》基础上,根据新的训练任务要求,结合各地实际工作需要,对《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档案》进行了修改和完善:统一了指导用语、细化了康复评估与训练方法、规范了评分依据、细化了评估内容,以提高训练评估的准确性和实用性,更有利于基层使用。档案涉及功能评估、训练计划制定、训练情况记录、训练效果评估等康复训练的各个环节,对规范康复训练有重要意义。现就该档案的使用方法说明如下。 一、康复训练档案的使用及填写说明、康复训练档案的使用及填写说 明 (一)训练登记 筛选18 岁以下,诊断明确、有康复潜力、家庭成员配合的脑瘫儿童 作为训练对象,纳入重点工程任务,由康复训练人员填写“训练登记”。 (二)训练评估训练对象的初次评估、中期评估和末期评估均应依据“训练评 估”进行。按照评估标准,由康复训练人员对训练对象的能力逐项评估、 计分。通过初次评估,掌握训练对象目前的障碍和困难情况,为制定训练 计划、选择适宜的训练项目提供客观依据;通过中期的评估(在康复训练 的中期进行),及时检查训练效果,并针对存在

的问题调整训练计划。通过末期评估,总结实现康复目标的情况, 提出进一步康复的意见。“训练评估”由康复训练人员负责填写。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档案分 A 、B 两份,A 表评估内容共11个项 目,供医疗康复机构使用, B 表评估内容共 7 个项目,共非医疗康 复训练机构使用(详见“评估量表”)。 (三)训练计划 康复训练人员依据初次评估结果,结合机构、社区和家庭康复 训练条件,共同确定长期与近期康复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训练计 划。训练计划包括针对训练对象主要障碍和困难所确定的训练项目、 训练内容、训练安排等。康复训练人员负责填写“训练计划”。 (四)训练记录 由康复训练人员将训练内容、训练次数、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及 解决的办法等情况进行记录,要求每一个月填写一次。 (五)评估与总结 “评估与总结”包括阶段评估、末期评估与总结。脑瘫儿童康复 训练每三个月进行一次阶段评估,转介其他机构或其他原因结束训 练时进行默契评估,计算由初次评估至阶段评估提高的分数,小结 训练计划的执行情况,掌握训练对象目前存在的主要障碍和困难, 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并据此调整训练计划。 应填写末期分数和初次至末期提高的分数, 现康复目标的情况,提出进一步康复意见。 写“评估与总结”。 (六)评估标准 评估标准用于康复训练的效果评估, 评分依据”和“效果判定”三项内容。 训练评估项目规定的内容和要求、范围和程度,分为四个等级评估 末期评估与总结栏内, 判断训练效果,总结实 由康复训练人员负责填 包括康复训练“评估项目”、 评估项目”与“训练评 估”中的项目及要求一致。“评估依据” 是依据训练对象完成康复

儿童脑瘫康复训练

儿童脑瘫康复训练 1、言语治疗:语言治疗适用于轻度的脑瘫患儿,通过科学的训练达到患儿能够说话的状态,这个训练也是根据患儿语言功能受障碍类型进行治疗的,因此是很关键的治疗方式 2、心理行为治疗:这种方法是根据不同患者进行的,由于一些患者会表现出自闭自卑或者是各种情绪化等症状,这就要求要给患儿更多的心理呵护,要时常鼓励患者,心理的护理也是相当关键的,不管是治疗什么疾病健康的心态比什么都重要 3、家属护理治疗:不管是什么疾病,什么病人,病人最经常生活在一起的就是家人,病人的饮食起居离不开家属,这就要求患者家属一定要耐心的照料患儿,多学习一些护理的知识,家属的护理对于康复脑瘫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三、康复目标的制定 脑瘫儿童均表现出运动发育迟缓和异常的姿势及运动模式等,所以当我们看到一名脑瘫孩子时,要对他进行全面的检查,除一般常规体格检查外,还要对反射、运动发育能力、异常姿势、异常运动模式、语言、认知行为等进行评估。当评估完成后,我们要根据评估的结果,分析脑瘫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制订治疗目标。 治疗目标包括: ①短期目标 指治疗师对脑瘫儿童进行了短期治疗后,能最先达到治疗目的的目标,是治疗的最初目的,短期目标一般可以制订一个或多个,它的制定是为了脑瘫儿童经过反复强化训练后最快达到纠正或改善功能的目的。 ②长期目标 是通过较长一段时间的一个或多个短期目标训练后,得到一个较好的功能纠正和改善,如功能性地会坐、会站、会走等。 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制订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对于一个脑瘫儿童来说,当一个目标实现后,再进行下一次功能评估,设计出新的治疗目标(图11-1)。 例如:九个月痉挛型脑瘫儿童坐位下表现为圆背、坐位面积小、负重点在骶尾骨、坐位平衡差、向侧方跌到时上肢没有保护性反应。短期治疗目标:头躯干的控制、纠正骨盒位置、髋关节的充分屈曲和外旋能力、腰背肌的力量训练、上肢的保护性反应。长期治疗目标:建

脑瘫儿童的家庭康复方法

脑瘫儿童的家庭康复方法(一)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一般是指脑部在发育完成前,因任何原因使脑组织受伤变性所留下来的后遗症。1988年7月24日《全国小儿脑瘫座谈会》对脑瘫下的定义是:"脑瘫是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发育时期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脑瘫代表的一组障碍,不是单一的疾病。除主要表现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外, 还包括精神发育迟滞,癫痫,视觉、听觉、言语等障碍。 脑瘫的发病率在世界各国的统计数字相差悬殊。在发达国家有下降趋势, 并且有中度和重度患儿增加及年龄加大的特点。例如日本近年统计发病率由 1.5%。下降到1%。。据1987年我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推算,在我国目前0--14 岁肢体残疾儿童约有62万人,占所有肢体残疾的8.2 %,脑瘫是造成儿童肢体残疾的主要原因。据有关单位统计,国内脑瘫的发病率约为 1.5--5 %0 1.出生前原因如染色体异常,风疹、梅毒、巨细胞病毒的感染,放射 线、一氧化碳中毒,母亲重度贫血、妊娠中毒症,胎盘异常等。

2.围产期原因如颅内出血、过期分娩、胎盘异常、脐带绕颈、小儿心肺异常、新生儿期呼吸障碍、痉挛、高胆红素血症,分娩外伤引起的颅内出血等。 3.出生后原因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头部外伤,呼吸障碍、心脏停跳、持续痉挛等。 临床所见造成脑瘫最常见的3大原因为窒息、早产、核黄疸。 类 1.按临床特点分为 (1) 痉挛型; (2)手足徐动型; (3)强直型; (4) 共济失调型; (5) 震颤型; (6) 肌张力低下型; (7) 混合型; (8)无法分类型。 2.以受损程度分为 (1)轻度无需照顾; (2)中度部分协助、或使用支架和装具; (3)重度终生照顾。见下表。

0-6岁脑瘫儿童的家庭康复训练指导

0-6岁儿童的家庭康复训练指导 儿童语言康复过程中要涉及诸如注意力的语前康复,以及感知觉和认知能力的训练,还有包括精细动作在内的操作性练习。系统学习过语言与言语治疗的教师可以将训练方法熟练的运用到儿童语言康复中,但作为儿童的第一康复师—家长却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了不懂方法不会训练的情况出现,这也在无形中影响了儿童的语言康复进程。下面我将重点阐述一下河北省脑瘫儿童康复训练基地的儿童在家庭中的语言康复应该如何做。 一.行为意识的练习 行为意识是为了锻炼儿童的注意力及配合能力。注意力是前语言阶段必不可少的训练项目,注意力的提升对儿童获取信息有着很大的帮助。注意力语言障碍儿童共通的弱项,除了在个训室40分钟的练习,家长在平时也应该注意这一项目的练习。从儿童睁眼起床时注意力的练习其实就已经开始了,这时家长应该做到的是利用自己的声音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可以对他说:“宝贝,起床啦”。若孩子没有反应,家长应轻轻将其头转向自己并说:“啊,你看到我啦”,或者家长主动移动到孩子面前,使孩子能够看到自己,重复后加以强化。家庭康复中注意力的练习还有很多,这里不一一赘述,详细可参与本周的家长课堂。 二.模仿能力的练习 模仿能力锻炼了儿童的视觉听觉的理解能力,并且随着模仿长度的增加记忆力也随之增长。在家庭练习过程中,模仿也是无处不在的。起床后我们需要整理床铺,家长可以利用这一点让孩子模仿自己的动作来叠被子。如果孩子的能力不足,家长可以将被子对折好然后辅助孩子抓住被子的一角将其对折,在这一过程中,不仅锻炼孩子的模仿能力同时还锻炼的孩子的粗大动作及生活自理的能力。 三.感知认知的练习 感知认知能够锻炼儿童的语言理解能力以及视觉辨别的能力,这也是初次接触语言康复的家长比较关心的一项。感知觉以及认知的练习同样也充斥的我们的生活,认识生活用品,感受物品的性状等等,而家长可以利用生活中的每一个时间段给孩子练习这一项目。譬如吃水果时进行水果的认识,让孩子拿到所要求的水果并作为奖励。能力较高的孩子还可以要求他们进行水果配对的练习。若没有水果这一练习也可以进行下去,吃饭时使用到的餐具,同样能做到这一点。家长也可以自己想一想除了物品识别配对,感知觉的练习以及抽象词的练习在生活中应该如何做。

脑瘫儿童康复教学大纲

《脑瘫儿童康复》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48 学分:3 考核方式:考试 适用对象: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脑瘫儿童康复》是三年制高等职业学院儿童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按专业教学计划列入学生考试课程。 据粗略估计,我国儿童脑瘫发病率达 1.5/1000-5/1000,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常伴发智力低下、视力障碍、癫痫和发育迟缓等,是小儿最常见的、非常复杂严重的脑损伤综合征,治疗和护理困难,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儿童脑瘫护理及康复工作非常必要。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儿童脑瘫康复训练的理论学习和实训,提高学生的儿童脑瘫康复服务技能,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儿童脑瘫的临床表现及功能障碍特点,理解儿童脑瘫康复训练的基本理念、基本原则;掌握儿童脑瘫常用康复训练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使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能更好地为儿童服务。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了解康复的基本理念,了解儿童脑瘫的发病原因与预防; 2.掌握儿童脑瘫功能障碍评定内容和方法; 3.了解儿童脑瘫常用康复训练方法基本原理; 4.掌握儿童脑瘫常用康复训练操作方法。 三、课程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 1.儿童脑瘫康复训练基本知识;

2.运动康复训练、作业疗法; 3.语言能力训练、引导式教育、感觉统合训练; 4.脑瘫辅助器具和矫形器具选用。 难点: 1.脑瘫功能障碍特点; 2.运动康复训练、作业疗法; 3.语言能力训练、引导式教育、感觉统合训练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共2课时讲授:2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康复概述 第二节医学康复 第三节教育康复 第四节职业康复 第五节社会康复 教学要求: 1.了解康复的含义、康复的领域、康复的层次 2.了解脑瘫儿童康复的意义 3.了解脑瘫儿童康复训练与社会福利管理工作 4.了解脑瘫儿童全面康复的基本概念 5.了解脑瘫儿童康复体系与模式 教学重点: 1.康复概念 2.全面康复概念 第二章小儿脑瘫概述共2课时讲授:2课时教学内容: 第一节小儿脑瘫的临床表现和分类

脑瘫儿童个案

小儿脑瘫个案分析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院小儿外科尤晓莉 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指脑部在发育成熟前,由于各种原因使脑组织受到损伤所留下来的后遗症。脑瘫除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外,还经常伴有智力低下、癫痫以及视觉、听觉、言语、摄食等障碍。运动障碍是影响脑瘫儿童生活自理的最主要问题。本研究着重对脑瘫儿童躯体形态功能的康复训练进行探讨,将脑瘫儿童的康复训练与特殊教育密切结合,以增强其自立于社会的能力。 ◆个案资料 小兰在母亲31岁时出生,是早产儿,出生时体重仅1.6kg。在围生期早产是先天致残的主要原因。残疾类型为小儿脑瘫。2岁开始说话,因残疾程度严重,学前曾在社区基层康复站接受康复训练,5岁始能扶杆走路。小兰7岁时进入小学,入学时体重17.2kg,能够独立进食,但进食时饭粒洒地,不会做家务劳动。坐姿向前冲,不能站立和行走,上下楼梯需要人抱。能集中注意力超过15分钟。形象思维明显滞后,短时记忆能力略低于正常水平。性格娇气、怕吃苦。有一定的心理和社交障碍。 ◆康复训练方法 根据专业医生和教育工作者的判断,认为小兰有康复的潜力,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脑瘫病人康复训练。希望通过训练,使小兰尽可能地达到身体、心理、精神、社会的最佳状态,学会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独立生活,不需要别人的帮助,能适应家庭、生活、工作的需要,甚至能走上社会。 ★制定训练计划 训练措施:活动治疗、物理治疗、按摩、心理疏导等。训练时间:每周安排5节康复课,在每日的学习生活中,还随机安排半小时,保证康复训练时间。康复场所:学校为主,家庭为辅。辅助措施:医生建议小兰脚部作矫形支架。 ★实施容和方法 训练方案主要包括基本活动能力训练、运动康复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康复教师在对小兰进行技术训练过程中,要注意时刻用语言鼓励,激发小兰接受训练的主动性和自信心,保持训练的持久性,能主动自觉地进行康复训练。康复教师针对小兰疲软性运动障碍以及下肢的康复期望值限制,提出不同的康复训练目标。 (1)基本活动能力训练 主要采用活动和物理疗法(兼用按摩辅助)进行训练。利用感觉统合室的康复器具:踩脚印、直立双杠、平衡器等以及专用站立、握力器等对小兰进行粗大动作功能康复训练。同时注意练习生活自理能力,创设小兰力所能及的作业容对其进行精细动作功能的康复训练。

脑瘫儿童肢体康复个训

《脑瘫儿童肢体康复个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走、跳、爬等康复训练,提高下肢关节的控制能力; 在游戏中进行康复训练,逐步养成自觉训练的习惯; 养成勇敢顽强,自强不息的良好意志品质。 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各种走、爬的技术。难点:各种动作的有机结合,身体各关节协调发展。 教学准备:使用教具:长绳、体操垫若干、笔记本电脑、音响、毛绒玩具若干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课前评估 和学生亲切交流,鼓励学生努力完成教学任务。 教授学生日常活动的注意事项。 设置教学情境:过关我最棒根据老师的指令进行一些相应动作的练习。准备好服装,打扮成小红军脑瘫儿训前的评估,回顾上一次的训练情况,并针对学生的主要症状进行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使用踝关节矫正仪训练,斜板站立) 实施训练 各种姿势的走示范各种姿势的走。沿直线走,沿曲线走,沿螺旋形走。 沿直线走,注意保持身体的平衡。 沿曲线走,注意适当调整双脚着地的位置。 3、沿螺旋形走,注意适当调整双脚着地的位置,注意保持身体的平衡。根据老师的要求一

步一步地完成每项动作,注意身体始终保持平衡。保持平衡姿势,高质量完成动作。(七色花鼓励)应对不同的姿势的走,作出相应的平衡姿势。(七色花鼓励)通过各种形式的走,锻炼学生平衡能力,调动下肢关节能灵活地、协调地完成动作。各种走的姿势的难度逐步加大,让学生体验应对突发地形变化应该怎样正确处置。同时促进下肢各关节协调发展。 2、各种方法的跳(向上跳,向前跳) 3、各种形式的爬(手脚配合爬,双脚蹬地爬)4、放松按摩活动 1、手脚配合,前脚掌着地,双臂用力,向上跳。争取碰到老师的手。 2、在保持身体平衡的基础上,前脚掌着地,双臂用力,做出向前跳跃的动作。 1、手脚配合爬,注意手脚协调配合,完成动作。 2、双脚蹬地爬,努力用双脚蹬地,完成动作。学生躺在垫子上,全身放松。老师在一旁加强保护,防止摔倒,鼓励学生努力向上跳跃,争取碰到老师的手。(七色花鼓励)加强防护措施,注意学生安全,适当放置海绵垫,鼓励学生使用双臂,协同发力,完成向前跳跃动作。(七色花鼓励)学生必须手脚协调配合,在海绵垫上完成动作。(七色花鼓励)学生必须非常艰苦地用双脚蹬地完成动作,不允许用手等关节参与爬。(七色花鼓励)老师一边播放轻松的音乐,一边帮助学生开展全身放松活动。学生练习的难度由易到难,要求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动作,锻炼学生机智、灵敏素质,促进下肢力量发展。康复训练是一项比较枯燥的过程,因此在训练中加入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小游戏,做到劳逸结合。(粉红塔的叠放)学生完成此动作,应该比较累的,对学生的挑战也较大,必须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意志坚定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三、训练总结 1、课堂小结 2、布置家庭训练任务 3、下课,互道再见。根据授课时所要求的规定,有在坐听课老师做评委,获得多少颗七色花,然后根据七色花的多少兑现相应的毛绒奖品。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制订目标机制,达到教学要求,激励课堂综合表现。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个别化教学教案基本情况姓名魏叶性别女出生年月残障类别智力:√听力:视力:智力障碍 IQ:听力障碍(dB)左右社会适应性:不适应障碍左右学习基础无任何学习基础主要特点与问题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还伴有智力落后和惊厥等现象。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教学目标模仿刷牙实施措施 (教学方法手段、辅导措施、硬件设施等) 1.把孩子的牙刷,牙膏放在固定的地方。 2.老师和孩子一起刷牙,让他模仿老师刷牙的动作。如果孩子模仿着刷牙,老师要表扬他。 3.在刷牙的时候,要辅导他。4.让孩子自己对着镜子刷牙。 5.开始时,老师握

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方法

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方法 小儿脑瘫患儿常会出现视、听功能障碍,动作节律及协调异常等,因此要尽快进行康复训练。而具体的康复训练手段也应根据脑瘫不同的分型有所区别。 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 训练目的: ①放松僵硬的肌肉。②避免痉挛体位的运动。③预防畸形。 训练手法: 1、抑制上肢的内收内旋、拇指内收、握拳、屈肘、肩关节后撤,保持良好的体位和姿势,采用Bobath手技。 其训练方法如下: ①拇指关键点控制训练。 ②被动手指屈伸训练。 ③上肢带关键点控制,双上肢外展外旋、上举。 ④抱球姿势。 ⑤Bobath球或滚筒上训练,仰卧其上促进全身伸展姿势。仰卧一侧并抱腿抑制头背曲,俯卧其上促进抬头和手支撑。 ⑥拧毛巾式训练纠正内旋后伸。 ⑦中线活动的促通。 2、抑制下肢的内收交叉、屈膝屈髋、尖足、足内外翻。 其训练方法如下: ①双下肢交互运动训练,对降低肌张力,抬腿跨步都有帮助, ②双下肢外展、外旋训练,纠正内收交叉, ③双侧内收肌的放松和按摩, ④骑跨于滚筒、花生球上或借助于髋关节外展训练椅,

⑤利用手法和内外翻矫正板纠正足内外翻, ⑥胭绳肌牵张训练。 ⑦髂腰肌牵张训练, ⑧跟腱的牵拉训练及足背屈的维持训练,以纠正尖足, ⑨髋关节伸展训练以纠正屈髋, ⑩搭桥式练习,促进骨盆伸展和加强腰背肌肌力, 3、关节活动度的改善训练和稳定性、协调性训练。 ①各大关节的被动关节活动训练。 ②对于严重的有踝阵挛或肌紧张的,可配合痉挛肌治疗仪治疗。 ③手口眼和手足口协调性训练。 ④双上肢支撑训练(既可促进手支撑和手指的伸展、抬头,也可促进髋关节伸展):训练床上被动支撑;楔型垫上训练;滚筒上训练。 ⑤立位促通板训练以促进站立并加强下肢稳定性。 ⑥年龄3周岁以上的可利用骑自行车、跑步机加强下肢训练。利用股四头肌训练仪既可增强下肢肌力,又可促进下肢分离运动的完善。 ⑦利用娱乐体操,提高上肢侧举、上抬、外展的关节活动。 ⑧手指训练可用捏取小食品、玩积木、叠纸、持笔描图、木钉盘训练等。 4、增强体轴性旋转能力和体干的活动能力训练。 ①体轴回旋模式(卧位、坐位、立位)。 ②仰躺于滚筒上,利用滚筒的旋转性,使患儿双下肢、髋关节、躯干以及颈背部出现伸展姿势,也可以重庆最好的妇科医院缓慢转动滚筒,使患儿重心左侧或右侧转移,反复操作,让患儿感觉重心的变化。 ③翻身训练:反射式翻身;手部控制式翻身;腿部控制式翻身;头部控制式翻身。 5、坐位及坐位平衡训练:坐位平衡取决于头部的位置,躯干肌负重能力,头躯干和肢体之间的协调能力。 ①先进行坐位的保持训练。

脑瘫儿童康复指导手册

脑瘫儿童康复指导手册 脑瘫儿童康复指导手册 一、小儿脑瘫概述 小儿脑性瘫痪(小儿脑瘫)是指围产期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脑瘫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可伴有智力发育障碍、癫痫、行为异常或感知觉障碍、语言障碍等,症状多在1岁内出现,是小儿时期较常见的一种严重致残性疾病,其发病率大约为1.5‰~5‰,占小儿神经与遗传咨询门诊人数的首位。 脑瘫的特点:发育性:是指在脑组织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的损伤。非进行性:脑瘫的病变是非进行性的,病情以不再向前发展为特点。永久性:脑瘫不是一过性疾病,而是永久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 脑性瘫痪(脑瘫)的具体表现:脑性瘫痪(脑瘫)为某种病因损害了脑部,病变虽不再进行,而造成运动、姿势发育向异常方面进展,甚至出现损害智力、语言等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运动功能发育迟缓、自我调控肢体运动能力差、平衡能力差、语言发育落后、智力发育落后、对外界反应能力下降、不能与人正常交流。个别伴有癫痫、听力减退、视力异常(斜视、弱视、视野缺失)等。 脑性瘫痪主要靠临床诊断,缺乏特异性诊断指标。我国1988年小儿脑性瘫痪会议拟订了三条诊断标准: ①婴儿期内出现的中枢性瘫痪; ②可伴有智力低下、惊厥、行为异常、感知障碍及其他异常; ③需除外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瘫痪及正常小儿一过性运动发育落后。 高度提示脑性瘫痪的临床表现: ①早产儿、低体重儿、出生时及新生儿期有严重缺氧、惊厥、颅内出血和核黄疸等; ②有智力发育迟滞、情绪不稳定和易惊恐。运动发育迟缓,肌张力增高及痉挛的典 型表现; ③锥体外系统症状伴双侧耳聋和上视麻痹。 应注意与以下疾病鉴别: ①遗传性痉挛性截瘫; ②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 ③脑炎后遗症。 诊断要点 1、出生后数月至一年内出现的双侧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 2、病情平稳,非进行性发展;

脑瘫儿童得家庭康复方法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正常得孩子需要爱得浇灌,特殊儿童更需要爱得滋润!我们得送教上门行动就就是将爱得阳光倾洒在那些因身体原因不能来学校上学得特殊儿童身上,让她们感受温暖,快乐成长!尽管送教得过程满就是艰辛,但就是我们用爱得呵护,用心守候,期待这些残花能慢慢绽放。我们付出真情,也收获感动。送教路上,静听花开。 脑瘫儿童得家庭康复方法(一)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一般就是指脑部在发育完成前,因任何原因使脑组织受伤变性所留下来得后遗症。1988年7月24日《全国小儿脑瘫座谈会》对脑瘫下得定义就是:"脑瘫就是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发育时期得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得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脑瘫代表得一组障碍,不就是单一得疾病。除主要表现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外,还包括精神发育迟滞,癫痫,视觉、听觉、言语等障碍。 脑瘫得发病率在世界各国得统计数字相差悬殊。在发达国家有下降趋势,并且有中度与重度患儿增加及年龄加大得特点。例如日本近年统计发病率由1、5‰下降到1‰。据1987年我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推算,在我国目前0--14岁肢体残疾儿童约有62万人,占所有肢体残疾得8、2%,脑瘫就是造成儿童肢体残疾得主要原因。据有关单位统计,国内脑瘫得发病率约为1、5--5‰。 脑瘫得原 因 1、出生前原因如染色体异常,风疹、梅毒、巨细胞病毒得感染,放射线、一氧化碳中毒,母亲重度贫血、妊娠中毒症,胎盘异常等。 2、围产期原因如颅内出血、过期分娩、胎盘异常、脐带绕颈、小儿心肺异常、新生儿期呼吸障碍、痉挛、高胆红素血症,分娩外伤引起得颅内出血等。 3、出生后原因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头部外伤,呼吸障碍、心脏停跳、

脑瘫孩子语言康复训练

脑瘫儿童的语言康复训练方法 语言训练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患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恢复患儿的语言交际能力。以下训练应每日进行2-3次,每次1-2分钟。 训练方法如下: 一:呼吸训练 正确控制呼吸之间的气流,是发音的基础,发声和构音必须靠呼吸做动力,当形成一定的气流压力时,才可以发声。患儿取仰卧位,两上臂在胸前交叉,康复师以适当的速度和力度压迫患儿胸部,以改变呼吸速度、节律异常。 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因其不配全,治疗师可从患儿背面用两手以一定的速度压迫肋骨。 在胸部肋弯处用腹带系住,限制胸部运动,从而促进腹部的运动。可以配合的患儿,让其将头尽量竖直,深吸一口气,闭嘴,然后吹气。 让患儿练习吹喇叭,吹哨子,用吸水管在水中吹所等活动来进行训练。 堵住患儿鼻孔,让其用口呼吸,然后堵住患儿口部,让其用鼻呼吸,反复训练。 二:口部的运动训练

运动性构音障碍与发声有关的呼吸器官、喉头、口腔、下颌、舌、口唇等功能障碍密切相关。 下颌运动障碍的患儿,口唇难以正常开闭,影响构音功能,治疗师可一手放在患儿关头部,一手放在下颌,帮助患儿做上颌上举、下拉的动作,使双唇逐步闭合。 对智力较好的患儿,治疗师可用语言指示患儿做尽可能张口使下颌下降、然后闭口的动作。 让患儿面对镜子,利用撅嘴、咧嘴、鼓腮、微笑等动作,使患儿做唇的张开、闭合、前突、缩回以及舌的前伸、后缩、上举等运动练习,反复进行,直到熟练为止。 三:构音训练 构音训练要按照语言发育的规律,并与视觉、触觉等功能密切配合,从易到难训练。 训练时让患儿用眼睛看着治疗师发音的口形,反复模仿,先从容易的构音开始,逐渐过渡到较难的发音训练,最后过渡到单词和句子的练习。 四:语言发育的迟缓患儿训练 对语言发育迟缓的患儿可将手势语作为表达训练的导入方式,通过手势符号来表达自己的意愿,逐步过渡到用幼儿语、口语进行表达的阶段。 五:控制全身的异常动作 脑瘫儿童因肌张力异常所以身体动作姿势很难控制自

脑瘫儿童个案

脑瘫儿童个案

————————————————————————————————作者:————————————————————————————————日期:

小儿脑瘫个案分析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院小儿外科尤晓莉 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指脑部在发育成熟前,由于各种原因使脑组织受到损伤所留下来的后遗症。脑瘫除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外,还经常伴有智力低下、癫痫以及视觉、听觉、言语、摄食等障碍。运动障碍是影响脑瘫儿童生活自理的最主要问题。本研究着重对脑瘫儿童躯体形态功能的康复训练进行探讨,将脑瘫儿童的康复训练与特殊教育密切结合,以增强其自立于社会的能力。 ◆个案资料 小兰在母亲31岁时出生,是早产儿,出生时体重仅1.6kg。在围生期早产是先天致残的主要原因。残疾类型为小儿脑瘫。2岁开始说话,因残疾程度严重,学前曾在社区基层康复站接受康复训练,5岁始能扶杆走路。小兰7岁时进入小学,入学时体重17.2kg,能够独立进食,但进食时饭粒洒地,不会做家务劳动。坐姿向前冲,不能站立和行走,上下楼梯需要人抱。能集中注意力超过15分钟。形象思维明显滞后,短时记忆能力略低于正常水平。性格娇气、怕吃苦。有一定的心理和社交障碍。 ◆康复训练方法 根据专业医生和教育工作者的判断,认为小兰有康复的潜力,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脑瘫病人康复训练。希望通过训练,使小兰尽可能地达到身体、心理、精神、社会的最佳状态,学会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独立生活,不需要别人的帮助,能适应家庭、生活、工作的需要,甚至能走上社会。 ★制定训练计划 训练措施:活动治疗、物理治疗、按摩、心理疏导等。训练时间:每周安排5节康复课,在每日的学习生活中,还随机安排半小时,保证康复训练时间。康复场所:学校为主,家庭为辅。辅助措施:医生建议小兰脚部作矫形支架。 ★实施内容和方法 训练方案主要包括基本活动能力训练、运动康复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康复教师在对小兰进行技术训练过程中,要注意时刻用语言鼓励,激发小兰接受训练的主动性和自信心,保持训练的持久性,能主动自觉地进行康复训练。康复教师针对小兰疲软性运动障碍以及下肢的康复期望值限制,提出不同的康复训练目标。 (1)基本活动能力训练 主要采用活动和物理疗法(兼用按摩辅助)进行训练。利用感觉统合室的康复器具:踩脚印、直立双杠、平衡器等以及专用站立、握力器等对小兰进行粗大动作功能康复训练。同时注意练习生活自理能力,创设小兰力所能及的作业内容对其进行精细动作功能的康复训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档案

株洲市一医院康复科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档案A(试行) 姓名 省市 县(市、区)乡镇(街道)

使用说明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是《广东省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中提出的一项重点工程任务。为使这项工作科学、规范的开展,使脑瘫儿童通过康复训练改善康复状况,广东省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组织“广东省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技术指导组”成员和有关专家,在中残联编制的《脑瘫康复训练档案》基础上,根据新的训练任务要求,结合各地实际工作需要,对《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档案》进行了修改和完善:统一了指导用语、细化了康复评估与训练方法、规范了评分依据、细化了评估内容,以提高训练评估的准确性和实用性,更有利于基层使用。档案涉及功能评估、训练计划制定、训练情况记录、训练效果评估等康复训练的各个环节,对规范康复训练有重要意义。现就该档案的使用方法说明如下。 一、康复训练档案的使用及填写说明 、康复训练档案的使用及填写说明 (一)训练登记 筛选18岁以下,诊断明确、有康复潜力、家庭成员配合的脑瘫儿童作为训练对象,纳入重点工程任务,由康复训练人员填写“训练登记”。 (二)训练评估 训练对象的初次评估、中期评估和末期评估均应依据“训练评估”进行。按照评估标准,由康复训练人员对训练对象的能力逐项评估、计分。通过初次评估,掌握训练对象目前的障碍和困难情况,为制定训练计划、选择适宜的训练项目提供客观依据;通过中期的评估(在康复训练的中期进行),及时检查训练效果,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训练计划。通过末期评估,总结实现康复目标的情况,提

出进一步康复的意见。“训练评估”由康复训练人员负责填写。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档案分A、B两份,A表评估内容共11个项目,供医疗康复机构使用,B表评估内容共7个项目,共非医疗康复训练机构使用(详见“评估量表”)。 (三)训练计划 康复训练人员依据初次评估结果,结合机构、社区和家庭康复训练条件,共同确定长期与近期康复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训练计划包括针对训练对象主要障碍和困难所确定的训练项目、训练内容、训练安排等。康复训练人员负责填写“训练计划”。 (四)训练记录 由康复训练人员将训练内容、训练次数、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等情况进行记录,要求每一个月填写一次。 (五)评估与总结 “评估与总结”包括阶段评估、末期评估与总结。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每三个月进行一次阶段评估,转介其他机构或其他原因结束训练时进行默契评估,计算由初次评估至阶段评估提高的分数,小结训练计划的执行情况,掌握训练对象目前存在的主要障碍和困难,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并据此调整训练计划。末期评估与总结栏内,应填写末期分数和初次至末期提高的分数,判断训练效果,总结实现康复目标的情况,提出进一步康复意见。由康复训练人员负责填写“评估与总结”。 (六)评估标准 评估标准用于康复训练的效果评估,包括康复训练“评估项目”、“评分依据”和“效果判定”三项内容。“评估项目”与“训练评估”中的项目及要求一致。“评估依据”是依据训练对象完成康复训练评估项目规定的内容和要求、范围和程度,分为四个等级评估计分。“效果判定”通过对康复对象初次与末期评估分值之差,判定训练效果。

06岁脑瘫儿童的家庭康复训练指导

0-6岁儿童的家庭康复训练指导 儿童语言康复过程中要涉及诸如注意力的语前康复,以及感知觉和认知能力的训练,还有包括精细动作在内的操作性练习。系统学习过语言与言语治疗的教师可以将训练方法熟练的运用到儿童语言康复中,但作为儿童的第一康复师—家长却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了不懂方法不会训练的情况出现,这也在无形中影响了儿童的语言康复进程。下面我将重点阐述一下河北省脑瘫儿童康复训练基地的儿童在家庭中的语言康复应该如何做。 一.行为意识的练习 行为意识是为了锻炼儿童的注意力及配合能力。注意力是前语言阶段必不可少的训练项目,注意力的提升对儿童获取信息有着很大的帮助。注意力语言障碍儿童共通的弱项,除了在个训室40分钟的练习,家长在平时也应该注意这一项目的练习。从儿童睁眼起床时注意力的练习其实就已经开始了,这时家长应该做到的是利用自己的声音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可以对他说:“宝贝,起床啦”。若孩子没有反应,家长应轻轻将其头转向自己并说:“啊,你看到我啦”,或者家长主动移动到孩子面前,使孩子能够看到自己,重复后加以强化。家庭康复中注意力的练习还有很多,这里不一一赘述,详细可参与本周的家长课堂。 二.模仿能力的练习 模仿能力锻炼了儿童的视觉听觉的理解能力,并且随着模仿长度的增加记忆力也随之增长。在家庭练习过程中,模仿也是无处不在的。起床后我们需要整理床铺,家长可以利用这一点让孩子模仿自己的动作来叠被子。如果孩子的能力不足,家长可以将被子对折好然后辅助孩子抓住被子的一角将其对折,在这一过程中,不仅锻炼孩子的模仿能力同时还锻炼的孩子的粗大动作及生活自理的能力。三.感知认知的练习 感知认知能够锻炼儿童的语言理解能力以及视觉辨别的能力,这也是初次接触语言康复的家长比较关心的一项。感知觉以及认知的练习同样也充斥的我们的生活,认识生活用品,感受物品的性状等等,而家长可以利用生活中的每一个时间段给孩子练习这一项目。譬如吃水果时进行水果的认识,让孩子拿到所要求的水果并作为奖励。能力较高的孩子还可以要求他们进行水果配对的练习。若没有水果这一练习也可以进行下去,吃饭时使用到的餐具,同样能做到这一点。家长也可以自己想一想除了物品识别配对,感知觉的练习以及抽象词的练习在生活中应该如何做。

最新整理脑瘫儿童的康复护理讲课教案

脑瘫儿童的康复护理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简称脑瘫:是大脑在尚未成熟阶段,受到损害或损伤,导 致以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它是一非进行性的、不可逆的病变,在新生儿中发病率颇高,是儿童时期一种主要的致残性疾病。 脑性瘫痪的病因 ?产前因素最常见,包括遗传和染色体疾病、先天性感染如:TORCH是指可导致先天 性宫内感染及围产期感染而引起围产儿畸形的病原体,它是一组病原微生物的英文名称缩写,T(Toxopasma)是弓形虫,R(Rubella.Virus)是风疹病毒,C(Cytomegalo.Virus)是巨细胞,H(Herpes.Virus)即是单纯疱疹I/II型、脑发育畸形或发育不良、胎儿脑缺血缺氧致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或基底节受损等。围产因素指发生在分娩开始到生后一周内的脑损伤,包括脑水肿、新生儿休克、脑内出血、败血症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缺血缺氧性脑病等。围产因素可能是引起早产儿脑瘫的重要原因。 脑性瘫痪临床表现及分型 ?脑瘫的症状表现,常以异常姿势和运动发育落后中枢性运动障碍的体征等。如严重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在婴儿早期常表现为肌张力低下,以后逐渐转变为肌张力增高。平衡功能障碍需婴儿发育到坐甚至站立时才能表现出来。关节挛缩和脊柱畸形等继发改变也是逐渐发展出来的。可以伴有癫痫、智力低下、感觉障碍、行为障碍等。这些伴随疾病有时也可能成为脑瘫儿童的主要残疾。 ?脑瘫分型;根据运动障碍的性质可分为痉挛型、松弛型、不随意运动型、共济失调 型、肌张力低下型和混合型等;并根据受累的肢体分布,分为单瘫、偏瘫、双瘫、三肢瘫和四肢瘫等类型。 脑性瘫痪的治疗 治疗计划:应以最大限度地改善患儿功能并提高其生活质量为目标,尽可能减少继发性关节畸形和软组织挛缩,尽量推迟或避免手术治疗。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 ?物理治疗:通过增加关节活动度,调整肌张力,提高运动控制能力、协调能力、力 量和耐力等来改善运动功能,增强生活自理能力。常用的技术包括:体位性治疗、软组织牵伸、调整肌张力技术、功能性主动活动强化训练、肌力和耐力训练、平衡和协调控制、物理因子辅助治疗(理疗)等等。 ?作业治疗:主要包括手的精细功能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支具和辅助具的 制作及生活环境设施的简单改造等等。 ?矫形器的应用:在康复治疗中常配合使用矫形器,以达到限制关节异常活动、提高 稳定性、协助控制肌肉痉挛、保持肌肉长度、预防畸形、辅助改善运动功能等目的。 矫形器的应用关键在于根据患儿的个体情况选择最佳佩带时期和类型,因此,应由康复医师、治疗师和矫形师共同商榷决定。 ?言语治疗:由医师和言语治疗师评定后,根据不同言语障碍类型进行治疗,如下颌、 口唇、舌肌、软腭等运动控制训练,以及理解和表达能力训练。 ?心理行为治疗:脑瘫患儿有时伴发异常的心理行为问题,如自闭、多动、情绪不稳 等症状。健康的家庭环境,增加与同龄儿交往,以及尽早进行心理行为干预是防治心理行为疾患的关键。 ?家庭训练计划:治疗师应为患儿及其家长制定家庭训练计划。该计划重点应放在提 高功能和防止继发残损方面,但是对于特别严重的患儿,易化护理及减轻家庭负担

脑瘫儿童的康复训练

脑瘫儿童的康复训练 因为脑瘫的病变范围广,临床表现多样,所以,对脑瘫儿童不同的病症有不同的训练法。所以,掌握脑瘫儿童训练法是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对患者起到有效的辅助康复的作用。那么,头部异常脑瘫儿童该如何有效实行训练呢? 脑瘫儿童的发病原因 1、先天性异常是导致脑瘫儿童的病因:包括各种原因引起的脑发育异常,在四肢性瘫痪的脑瘫病人中53%与先天性异常相关;在非四肢性瘫的脑瘫病人中,35%是先天性发育不良所致。 2、低体重儿(小于2500g):包括早产未成熟儿,足月小样儿,这是重要的导致脑瘫儿童的病因。 3、脑缺血缺氧也是导致脑瘫儿童的病因:在脑瘫患者中,20%是由窒息及产伤所引起。 脑瘫儿童的临床症状表现是什么 1.哺乳困难:脑瘫儿童的明显症状表现为出生后不会吸吮、吸吮无力或拒乳,或表现为吸吮后疲劳无力,因而小儿多发生营养不良,体重不增加或增加缓慢。 2.新生儿痉挛:脑瘫儿童的明显症状可能表现为小儿易惊,抽搐,尖叫或呈烦躁不安状态。 3.肌张力增强:儿童全身发硬,肌张力增强,好打挺,经常从襁褓中窜出去,背屈呈对称性,有时头偏向一侧,双下肢硬性伸展也属于脑瘫儿童的明显症状。 4.自发运动少:全身松软,肌肉松弛,小儿出生后少动,呈无力状态都属于脑瘫儿童的明显症状。 5、脑瘫儿童的明显症状还有眼神与父母没有交流,并且经常惊厥、睡眠时间过长或不睡觉、哭时没有声音或哭声低沉、发直。 6、当儿童出现运动时手脚不协调,偏侧运动较多、撒尿时把不开双腿等脑瘫儿童的明显症状的时候,家长一定要引起重视。 脑瘫儿童的头部训练法: 1、有些脑瘫患儿因为受紧张性迷路反射的影响,出现头部后仰,双肩旋前并上抬,整个身体呈过度伸展姿势。要纠正这种异常姿势切忌把手放在患儿枕后向上硬抬起头部,这样做会适得其反,使痉挛加重,使头部后仰更甚。准确的操作方法是:患儿取仰卧位,操作者用双手托住患儿头部两侧,先使患儿颈部拉伸,再用双手轻轻向上抬起头部,与此同时,训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