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上)

中国近代史(上)
中国近代史(上)

中国近代史(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7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74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鸦片战争前夕,英国对华贸易(含鸦片走私)所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扭转了英国的贸易逆差B.为英国工业品打开了市场

C.加剧了中国社会的矛盾 D.危及清政府的财政收支

答案:B

2.阅读下列统计表: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

以下各项,没有正确说明表中统计数据含义的是

A.中国土特产品出口量持续增长B.开埠通商促进了中国茶叶和生丝的生产

C.中国农业商品化的程度加深D.中国农业完全被外国资本主义所控制

答案:D

3.道光帝接受林则徐等人的禁烟主张是因为

A.鸦片走私破坏了清政府的正常经济秩序

B.鸦片走私减少了清政府的正常关税收入

C.鸦片输入动摇了清王朝的社会统治基础

D.鸦片输入危及了清王朝的闭关锁国政策

答案;C

4.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与洋务派的“师夷长技以自强”

①有内在一致性和继承性②都有抵御外来侵略的意图

③都主要体现了地主阶级的要求④在当时都有进步意义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③④

答案:A

5.下列哪项特权是英国于1844年从中国取得的

A.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并有永久居住权B.在通商口岸派驻领事

C.在通商口岸建立教堂并有传教权 D.领事裁判权及片面最惠国待遇

答案:B

6.对林则徐的评价,错误的一项是

A.是开明的地主阶级代表B.提出了学习西方的政治主张

C.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D.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

答案:B

7.李鸿章在有关兴办工商业的奏折中说:“英国呢布运至中国,每岁售银三千余万(两),又铜、铁、铝、

锡售银数百万,于中国女红匠作之利妨夺不少。曷若亦设机器自为制造,轮船、铁路自为转运。……我利日兴,则彼利自薄,不独有利厘饷也(税收及军费开支)。各省诸山,……择其利厚者次第开挖。一切仿西法行之。……酌提一、二分归官,……可以养船、练兵。”以上表明,洋务派举办工商业的目的是

①维护中国传统的手工业生产②抵制外国商品在中国的倾销

③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和开支④建立中国近代的工业体系

A.①③B.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答案;B

说明:材料中“设机器”一语可知,元素①可排除。又,李鸿章对近代工业并没有体系上的认识,更不用说以此为目的了。

8.下列有关中国近代企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欧风美雨的产物B.都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C.有官办、商办等形式D.利用了工业革命的成果

答案:B

说明:中国近代企业还包括官办企业,并不都是民族资本企业。

9.洋务派所办的民用企业大多采取官督商办的方式,“官总大纲,察其利弊,”“所有盈亏,全归商人,与官无涉,”“公家只取官利。”由此可见

A.官府对民用企业基本上是自由放任B.官府把持了民用企业的经营权

C.民用企业的盈亏完全与官府无关D.民用企业完全是私人所经营的企业

答案:B

10.中法战争后清政府为加强海防而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设立海军衙门B.设置台湾府C.组建北洋舰队D.创建福州船政局

答案:D

11.台湾省第一任巡抚是

A.冯子材B.刘步蟾C.刘永福D.刘铭传

答案:D

12.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

A.没有把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结合起来

B.后期斗争目标是实现《资政新篇》的蓝图

C.土地纲领反映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D.领导集团的分裂是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答案:C

13.最能体现近代中国社会经济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是

A.通商口岸从沿海深入内地B.海关管理权为外国所操纵

C.成为列强的商品原料市场D.贸易入超的趋势不断增大

答案:C

说明:C项最符合题意,实际上就是对题意的最好注释。本题意在考查考生对历史概念的理解。

14.《天朝田亩制度》中有关“分田”的各种规定,实质是

A.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B.要建立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

C.要创造一个真正农民的国度D.要促进中国社会的近代化

答案:A

说明:所谓“分田”,分谁的田?分田给谁?依据此点可确定本题答A。

15.太平军进入江浙地区后,颁发了一系列安民告示。桐乡县告示曰:“产主……总有归来之日,该租户仍将钱米缴还原主,不得抗欠。”常熟县告示曰:“如佃农匿田抗租……本人处斩,田为充公。”这表明此时太平军

①实事求是地对待革命纲领和政策②肯定了地主土地所有权

③失去了革命色彩④地方基层政权未处理好与农民的关系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④

答案:C

16.关于《资政新篇》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与农民斗争的实践相脱离B.反映了农民阶级的迫切愿望

C.符合中国近代化发展方向D.内涵比洋务运动更丰富全面

答案:B

说明:《资政新篇》反映的是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而这并非农民阶级的迫切愿望,故本题答B。

17.甲午中日战争后,英国借款给清政府的直接目的是

①维护清政府统治②抵制日本在华势力

③长期控制中国海关④攫取高额利润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答案:D

18.中日《马关条约》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日本臣民得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此款的经济作用是

①有利于日本对华进行资本输出②有利于日本以资本输出带动商品输出

③有利于日本在华攫取高额利润④有利于日本占领中国内地广大的市场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答案:D

19.下列地区,在清朝同治皇帝在位期间丢失的是

A.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地区B.九龙司地方一区

C.乌苏里江地区及库页岛 D.台湾和澎湖列岛

答案:A

说胆:A项不符合前者;B项和C项不符合后者。

20.对曾国藩的评价比较恰当的是

A.是清政府中顽固派的代表B.是中国新式海军最早的倡议者

C.维护清朝统治是其行为出发点D.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

答案:C

说明:曾国藩的洋务活动表明他并非顽固派代表;建海军的倡议并非曾国藩最早;曾国藩只是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和军事技术,并非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走资本主义道路。

21.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的根本目的是

A.顺应外国侵略者的要求B.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C.开创“中外和好”的局面D.树立政治近代化的形象

答案:B

说明:清政府的行为根本目的是维护自己的统治。

22.“百日维新”期间,袁世凯出卖维新派是因为

A.要保全自己和发展自己的势力B.没有得到维新派的充分信任

C.效忠并极力维护清王室的统治 D.变法措施危及其权力和地位

答案:A

23.林则徐和康有为上书成功的关键是

A.所书所言实事求是B.皇帝看到了面临的危机

C.代表着社会的意志D.表达了为皇帝而谋的精神

答案:D

说明:林则徐和康有为毕竟是清皇的大臣,而皇帝也只有在维护皇权的前提下,才可能接受大臣的上书意见。24.梁启超由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成长为资产阶级维新派,后蜕变为保皇派,最后又成长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史实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小资产阶级在斗争中不断暴露出软弱的一面

B.知识分子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会表现出动摇性

C.社会革命的实践使资产阶级逐步成长成熟起来

D.梁启超的个人经历反映了中国旧民主革命的必然性

答案:C

25.辛酉政变和戊戌政变的相似之处是

A.均是进步势力与反动势力的斗争B.均是清王朝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

C.胜利者均得助于外国势力支持D.政变发动者均达到了预期目的

答案:D

26.下列各项,符合20世纪初梁启超史学主张的是

①反对把史书写成帝王谱牒②提倡用章节体编写史书

③批判近代西方史学理论④强调探计社会进化工程

A.①③B.①④C.②③④D.①②④

答案:B

说明:梁启超倡导的是资产阶级文化,反对中国传统的史学观。本题意在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历史事实的能力。27.门户开放政策对美国最重要的现实意义是

A.使美国在侵华政策上不再追随欧洲列强B.美国从此更加紧和扩大侵华步伐和范围

C.使列强在华的激烈争夺暂时得到妥协D.使美国在华侵略活动不受“势力范围”限制

答案:D

28.19世纪末维新运动最活跃的地区主要包括

A.京、津、沪、湘B.京、津、鲁、豫

C.沪、滇、粤、鲁D.川、鲁、沪、津

答案:A

29.维新运动期间,湖南的新事物不包括

A.创办《时务报》B.组织南学会C.举办时务学堂D.创办《湘报》

答案:A

30.孙中山说:“中国革命六年以后,俄国才有革命。俄国革命党不仅把世界上最大威权之帝国主义推翻,且进而解决世界经济政治问题,这种革命,真是彻底成功,皆因其方法良好之故。”这段材料反映了孙中山①受到十月革命影响②完成了由民主革命思想向社会主义思想转变

③把不同性质的革命混为一谈④对俄国革命成功的原因有了正确认

A.①②④B.①③C.①②③④D.①③④

答案:B

31.将下列史实按因果关系排列正确的是

①孙中山号召反袁,“二次革命”爆发

②袁世凯派人刺杀宋教仁,大肆镇压革命党人

③五国银行团同袁世凯签订《善后大借款合同》

④1912年底,国会选举的结果国民党占压倒多数

A.③→②→①→④B.④→①→②→③

②――①――④④――②――①

C.↖↙ D.↖↙

③③

答案:D

32.清政府对义和团策略由“剿灭”改为“招抚”的根本目的是

A.将其纳入合法轨道B.使其抵抗外国侵略者

C.削弱义和团的势力D.控制利用其维护统治

答案:D

说明:说明:清政府的目的是利用义和团,维护自己的统治。本题要求考生作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分析,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学说加理解。本题选D。

33.近代西方列强在中国创办的最早的教会学校是

A.燕京大学B.震旦大学C.马逊礼学校D.协和医学校

答案:C

34.孙中山倡导护法运动反对段祺瑞的主要目的是

A.反对参加“一战”B.维护共和制度C.打击日本侵略D.阻止溥仪复辟

答案:B

35.《革命军》成为清末最畅销的书籍,是因为它提出

A.革命是除旧布新的良药B.用暴力推翻清朝统治

C.实行议会制度,建立“中华共和国”D.应该把反帝与盲目排外相区别

答案:C

36.护国运动的爆发实际上表明了

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继续的必要性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失败的必然性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展的重要性D.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存在的可能性

答案:A

37.清朝统治结束后,出现北洋军阀割据局面的直接原因是

A.中央政权的严重削弱B.地主阶级的支持

C.帝国主义分而治之的政策D.封建经济的分散性

答案:A

说明:分裂割据局面的出现,既是中央权力削弱的结果,也是其表现。本题选A。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8题10分,第39题13分,第40题10分,共计33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3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查各国事件向外省督抚奏报,汇总于军机处,近年各路军报络绎,外国事务头绪纷繁,驻京之后,若不悉心经理,专一其事,必致办理延缓,未能悉协机宜。请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俟军务肃清,外国事务较简,即行裁撤。

引自奕等《请设总理衙门等事酌拟章程六条折》(1861年1月)材料二 1861年3月,“总理衙门”成立,表明清政府被迫放弃闭关政策,也满足了英、美在《天津条约》中对清政府需有大臣专事外交的要求。总理衙门成立不久,辛酉政变发生,奕以议政王身份执掌朝政,实际上开始在对内对外事务的处理上采取了一些新的措施和策略,使总理衙门不仅成为外交而且也是整个“同光新政”(洋务运动)的最高行政机构。

引自《中国近代对外关系史》材料三从历史大变局中获得发展前提与历史重要性的总理衙门,已具有与清代军机处、内阁大不相同的文化本质;它不仅以设置于总理衙门内的英国股、法国股、俄国股、美国股、海防股、同文馆、总税务司等机构于中国传统官制外别成一系统,而且通过筹划、主办、兼办、支持等方式在中国发展早期现代化的多项事业。

引自《最初的纪元》材料四“(总理衙门)一成立,就正式委任英国人李泰国为总税务司。1863年李泰国离任回国,由英人赫德继任四十多年。总理衙门首任事务大臣均为清朝贵族,且与外国侵略者关系密切,……总理衙门的经费,主要靠被洋人控制的海关税收供给。在总理衙门干事的人,待遇高、升迁快,地位突出。这种现象曾引起其它衙门不满,皇帝却说:“总理衙门办理的都是外国事情,自然和别的衙门不同。”

92年版《中国近代史》高中课本及其《教师教学用书》回答:

(1)据材料,并结合时代背景,说明总理衙门设立的原因。(6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总理衙门的历史地位和作用。(4分)

答案要点: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基础上,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清朝统治集团分化,洋务派产生;资本主义已成为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3分)

原因: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后,处理外事的需要;《天津条约》中有关于清政府设立专门外交机构的要求,适应了西方侵略者的需要。(3分)

地位:近代中国第一个涉外常设机构,具有清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和近代化的双重色彩。(2分)

作用:加强了中外联系,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展和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但是也便利了列强控制中国的内政和

外交。(2分)

3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01年清政府下诏实行“新政”,诏令曰:]“世有万古不变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治法。穷变通久,见于大《易》;损益(变革)可知,著于《论语》。……自伊古以来,代有兴革,即我朝列祖列宗,因时立制,屡有异同。……大抵法积(沿袭太久)则弊,法弊则更(更新),要归于强国利民而已。”

摘自《光绪朝东华录》光绪二十七年十二月条材料二:清代从1901年到1911年的最后10年与其说是处于崩溃时期,倒不如说是处于新的开创时期。制度和社会变革较早,而政治灾难直到最后才降临。事实上,直到1911年为止,中国政府一直按19

世纪90年化所宣扬的、但未见成效的那些方式进行重建。

摘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材料三:“新政”期间驻长沙的英国领事说:“全省各县在量入为出方面,似乎发现了极大困难,这主要是由于介绍进来的无数新政措施的开支引起来的。他们(清政府官员)动了很多脑筋,考虑实行新的税收方式,……税收是陡增猛涨的,特别令人痛惜的是,征集的钱拿不出来作一丁点好事,这就使新的税收加倍不得人心了。”……当时日本的的外务省档案记载:“新政愈益实行,财政愈枯竭而人民则愈益痛苦。常常因为这一点,人民和官府之间的矛盾增长了。”

摘自周锡瑞《改良与革命:辛亥革命在两湖》

材料四:清政府有两中足以导致它改革失败并崩溃的重症:一是整个官僚队伍腐败、疲沓,缺乏必要的政治素质,二是满汉矛盾。……孙中山曾经指出,由于“满人据中国”,“故君主立宪在他国臣民之无甚深之恶感者,独或可暂安于一时,在中国则必不能行。”

摘自李育民《重论清末新政的宪政改革》

回答:

①依据材料一,比较清末“新政”与戊戌维新在思想和认识上有哪些相同之处?

这说明了什么?(6分)

②清末“新政”为什么没有起到缓和社会矛盾,使中国富强的作用?(3分)

③依据这一组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新政”是以积极意义为主还是以消极意义为主?(4分)

答案要点:①都认识到变法的必然性,认识到社会变革是救亡图存的出路。(2分)新政实际上是在实行戊戌变法的许多措施。(2分)说明随着民族危机的加剧和国内矛盾的激化,清政府必须通过改革来维护其统治。(2分)②因为新政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使社会矛盾更加激化;清朝官僚阶层腐败,不能承担改革重任;满洲贵族的统治导致国内民族间的矛盾难以协调。(3分)

③积极意义:符合历史潮流,(1分)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1分)新政的措施有利于学习西方的科技文化,(1分)发展近代企业,增强军事力量。(1分)

消极意义:新政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而被迫进行的改革,(1分)新政主要依靠封建贵族和官僚,(1分)新政是对人民大众的盘剥和欺骗,(1分)加剧了国内形势的动荡。(1分)

[说明:如判断以积极意义(消极意义)为主,说明积极意义(消极意义)的理由不得超过3分,说明消极意义(积极意义)的理由不得超过2分。本问得分不得超过4分。]

4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段祺瑞的支持下,……拟定了共和的三策:(一)运动亲贵,由内廷降旨,自行宣布共和。(二)

由各军队联名要求共和。(三)用武力胁迫要求共和。

摘自《段祺瑞与皖系军阀》材料二:段祺瑞说:“项城(袁世凯)帝制自为之迹,已见显露,我当年曾发采取共和之电,如今又拥项城登基,国人其谓我何?且恐二十四史中,亦再找不出此等人物!所以论公,我宁死亦不参与;论私,我从此只有退休,绝不多发一言。”

摘自《天津文史资料选编》材料三:今日民智日开,民气日倡之世,而欲以一姓之威严驯服亿兆,尤为事理所不容。……祺瑞罢斥以来,本不敢与闻国事……只是既已久服务于民国,不能坐视民国之颠覆之裂而不顾。

摘自《段祺瑞反对张勋复辟通电》材料四:段祺瑞以“再造民国”自居,废弃原来的国会另组新国会,由皖系骨干成员组成安福俱乐部,背弃《临时约法》。

摘自张寄谦所著《中国通史讲稿》近代史部分回答:

①依据有关材料说明段祺瑞对待“共和”和“帝制”的态度。(3分)

②有人说段祺瑞是“三造共和”的功臣,分析评论这种说法。(7分)

答案要点:①辛亥革命期间逼清帝退位;(1分)袁世凯复帝制时,表示不参与复辟活动;(1分)在张勋复辟时,通电表示反对复辟帝制。(1分)②在辛亥革命期间,借共和之名,建立北洋军阀的统治。(2分)在共和与帝制的斗争中,迫于舆论压力,反对复辟帝制,企图扩大自己的势力,维护独裁统治。(2分)在重掌政权后,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这充分暴露了其借共和之名,行专制之实的本来面目,绝非是“三造共和”之功臣。(3分)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41题13分,第42题15分,第43题15分,共计43分。)

41.结合史实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必然性。(6分)并指出这场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7分)

答案要点:必然性:①鸦片战争前,中国仍然以自然经济为主,土地高度集中。(2分)②清政府政治腐败,军备废弛,阶级矛盾尖锐。清王朝依旧作着“天朝大国”的迷梦,对外坚持“闭关锁国”的政策。(2分)③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夺取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对外扩张。(2分)

影响:①破坏了领土和主权的完整,外国商品倾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2分)②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革命的性质和任务发生变化。(3分)③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分)

42.有人认为光绪帝是一个维新派的皇帝,也就是说,这个皇帝代表软弱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企图实行一种民族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路线,只是遭到失败。试结合维新变法运动的要求和百日维新诏书的内容,分析评论上述观点。(15分)

答案要点:上述观点认为光绪帝代表资产阶级利益是错误的。因为百日维新诏书的内容不完全等同于维新派的要求。(3分)维新派的要求是:抵抗帝国主义侵略,摆脱民族危机;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学习和传播西方科学文化,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其性质属于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4分)光绪帝颁布的变法诏书,虽然接纳了维新派提出的允许官民上书言事;保护农工商业发展;学习西方,改革教育等主张,对旧制度进行了不少改革。但从根本上没有涉及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和实行君主立宪的政治要求。(4分)可见,光绪帝只是希望自己有所作为,不当亡国之君,目的仍是为了巩固清王朝的统治,另外,他还企图借维新派同慈禧太后对抗,以扩大自己的权力。因此他是一个封建地主阶级的皇帝,

并不是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也不是在实行民族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路线。(4分)

43.关于孙中山让位给袁世凯,史学界有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是由于资产阶级软弱性、妥协性,让位导致辛亥革命失败;一种看法是不能仅以资产阶级软弱性、妥协性分析,还应根据当时国际国内的具体条件来评判,其实,让位是正确的,明智的,应予以肯定。

请按自己的理解,说明你同意哪种看法并阐述理由。(15分)

答案要点:[评分说明:同意某看法给1分;直接阐述理由给9分,另4分用于对不同意该种看法的驳斥(或说其理由不足)进行逻辑论证。]

①同意第二种看法:(1分)

当时国际国内具体情况:帝国主义胁迫,各国采取军事威胁、外交孤立、经济封锁等手段,对革命政权施加压力,帮助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4分)革命党内部存在严重的政治分歧,组织日趋涣散;(1分)南北双方军事实力对比悬殊;(2分)临时政府财政枯竭,无法武装北伐消灭政府残余;(1分)为避免中国内战继续,列强武装干涉,并促使清帝早日退位,决心与袁谈判。(3分)这在当时形势下应该说是正确的、明智的。(1分)这充分表现孙中山以民族利益为重的原则性和革命策略的灵活性的结合,应予肯定。(2分)②同意第一种看法:(1分)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困难,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导致政治斗争的软弱和妥协;(3分)革命党缺乏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对帝国主义存在妥协的幻想,害怕帝国主义武装干涉;不敢发动农民把反封建斗争进一步深入开展,只望尽快结束革命,稳定秩序。(4分)脱离了广大的工农群众。(1分)地方政权基本为立宪派、旧官僚控制,革命阵营内部妥协思想占上风。(2分)没有统一的坚强的领导组织和领导核心。(2分)内外压力大,又不敢发动群众,因而孤立无援,只有步步退却,最终让位。(2分)

中国近代史试题以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请把正确答案代码填在括号内) 1、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 C ) A、魏源 B、龚自珍 C、林则徐 D、李鸿章 2、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根本原因在于( A )。 A.封建统治者的腐败 B.农民小资产阶级的落后 C.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 D.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 3、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是( C ) A、义和团运动 B、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C、太平天国起义 D、反教会斗争 4、洋务派倡导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C )。 A.维护封建经济B.发展资本主义 C.维护封建统治 D ..抵抗外国侵略 5、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是在( C ) A、辛亥革命中 B、新文化运动中 C、五四运动中 D、国民革命运动中 6、井冈山时期,毛泽东提出红色政权存在与发展必须坚持( A ) A、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 B、党的建设、武装斗争、土地革命 C、党的建设、武装斗争、统一战线 D、武装斗争、土地革命、统一战线 7、全国抗日战争开始的事件是( C )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8、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帝国主义对国民党政府采取的政策是( B ) A.以军事打击为主,政治诱降为辅B.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C.军事打击和政治诱降并重D.速战速决,武力征服 9、“芝麻赛玉米,玉米比人大”。这句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的打油诗反映的是( D ) A、土地改革的成果 B、农业合作社的优越性 C、“一五”计划的建设成就 D、“大跃进”时的浮夸风 10、在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D ) A.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C.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以上正确答案,多 选或少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 ABCDE )

中国近代史复习要点(精华版)

第一单元列强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1、英国鸦片战争根本原因: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 2.两大历史任务:a.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b.改变中国经济技术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解放。 3、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年(意义):鸦片战争以后,《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1856-1860年,英法联军为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原因),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 5.沙俄是割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瑷珲条约》是割占我国领土最多的条约。 6、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军的历史任务。 8、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牺牲,是我国的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失败后,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地化程度。 9、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八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0.反侵略战争失败原因:社会制度的腐败;经济技术的落后。 11.启示:侵略战争是列强为实施对外扩张政策而挑起的,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落后是中国一次次挨打的主要原因。失败给中华民族带来的震撼与刺激,促成了中华民族的奋起。唯有不断变革、自强、自立,才能使自己的祖国屹立于民族之林,受到世界的尊重。 时间不平等条约影响 鸦片战争1840-1842 《南京条约》中国开始被列强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起步 11洋务运动的目的:为了镇压农民起义,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洋务运动的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代表人物:奕忻(中央),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地方) 洋务运动的内容:(1)前期以“自强”为口号,采用先进生产技术,创办军事工业。如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2)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3)从70-80年代筹建了南海、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4)创办新式学堂。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评价洋务运动:是失败的封建统治者自救运动。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技术……为中国近代化开辟道路。对外国经济势力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12、1895年春,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 13、戊戌变法:1898年6月到9月,内容:(课本P34—P35)。性质: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影响:是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提出了比较全面的资本主义改良方案,有利 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就一步发展。启示: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资本主义的改良运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走不通。康有为等人勇于向先进的国家学习,敢于开拓进取、创新变革和高度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值得我们学习。 14、1894年,孙中山组织了革命团体兴中会。(第一个革命团体,成立地点:檀香山)1905年,他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孙中山为总理。通过了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改革土地制度的革命纲领。它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创办的机关刊物《民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整理

近代史重点整理 上编 1.中国的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鸦片战争引发)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 2.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两对矛盾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 近代中国人民两大历史任务:①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②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3.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了解): 1840-1842年,鸦片战争,中英《南京条约》,割香港岛; 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北京条约》,割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洲; 1883-1885年,中法战争; 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日《马关条约》(割地最多),割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赔款最多)。 4.反抗外来侵略: ①第一次自发反抗“三元里”抗英(是近代中国最早的反侵略战争) ②义和团运动(在粉碎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战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反侵略失败的原因P37 5.太平天国运动 ⑴代表人物:洪秀全 ⑵两大纲领: ①《天朝田亩制度》:进步性: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实际上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局限性: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 ②《资政新篇》:先进的中国人最早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探索,它不是农工实践的产物,而且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未能付诸实践。(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社会改革方案) 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P47 ⑶历史意义: ①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②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③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④有利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6.洋务运动(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⑴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 ⑵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⑶主要内容:①经济上,兴办近代企业 ②军事上,建立新式海陆军 ③文化上,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⑷评价: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风气的转变,但是,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注定要失败。 ⑸失败原因:①具有封建性②对外国具有依赖性③管理具有腐朽性

专题四 近代中国的侵略史与抗争史(教师版)

2018年高考历史备考百日冲刺系列艺体生百日突围 专题四近代中国的侵略史与抗争史 专题突破1:1840年至1900年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 【知识背一背】夯实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 一.虎门销烟 1.虎门销烟前的中国: (1)时期:清道光帝统治时期 (2)经济基础: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政治状况: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清政府政治腐败,财政困难,军备废弛,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4)文化背景:儒家文化根深蒂固,八股取士下的科举制使得中国人才得不到充分的利用,文化陷入被动局面。 2.过程: (1)背景:英国工业革命后,需要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英国为扭转在两国贸易中中国出超的地位,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 (2)时间:1839年 (3)地点:广东虎门 (4)结果:林则徐在虎门将鸦片当众销毁,英国政府闻讯,企图发动侵掠战争。 (5)意义:是中国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展现了中国反对外来侵掠者的斗志,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英国殖民者。林则徐也因此壮举堪称民族英雄。 二.鸦片战争 1.时间:1840年6月到1842年8月 2.根本目的:打开中国市场 3.直接原因(导火索):中国人民的禁烟运动

4.开始标志:1840年6月,英国舰队入侵广东海面挑衅 5.过程: (1)前期:1840年6月-1841年,英军北上天津,道光帝将林则徐撤职查办,改琦善为钦差大臣,赴广东议和。 (2)后期:1841年-1842年8月,英军强占香港岛,道光帝对英宣战,英军沿长江攻至南京。 6.结果:中国战败,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三.《南京条约》 1.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 2.赔款:赔款2100万银元 3.五口通商:开放广州、厦门、宁波、福州、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4.协定关税: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定夺 5.影响: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屈辱和深重的灾难。从此,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外患接踵而至,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转化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6.延续:1843年英国又被迫强迫清政府签订《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攫取了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美法两国趁火打劫,签订《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 四.第二次鸦片战争 1.根本原因: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英国联络法国美国,向清政府提出修改条约,扩大侵略权益遭到拒绝。 2.直接原因(导火线):“亚罗”号事件 3.时间:1856年-1858年 4.过程: (1)前期: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实行殖民统治。使得广州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地方傀儡政权(2)中期:1857—1858年,法国因马神甫事件加入战争,使战争扩大化,北上攻打天津,签订《天津条约》(3)后期:1858年—1860年,英法不满清政府指定进京换约路线,再起冲突,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北京,洗劫并火烧圆明园,咸丰帝逃往热河。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 五.《天津条约》与《北京条约》 1.《天津条约》内容: (1)公使进京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 第一章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入侵,太平天国运动,新思想的萌发) 主要内容: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新思想的萌发 一、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原因: (1)英国完成工业革命,为扩大海外殖民地和商品市场,迫切要求打开中国的大门。(2)清朝统治下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晚期,危机四伏 (3)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掠夺白银。 (4)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虎门销烟) (5)英国决定发动侵略战争 2、鸦片战争经过 3、《南京条约》《南京条约附属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 4、鸦片战争的影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旧民主主义革命。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第二次鸦片战争原因(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 2、经过(傀儡政权,联军委员会,焚毁圆明园) 3、《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4、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5、第二次鸦片战争影响:伸入内地,整个沿海 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入侵 1、列强攫取中国海关管理权(上海海关,赫德) 2、列强对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鸦片走私,1865逆差,洋商收购原料) 3、贩卖华工 4、早期资本输出(办洋行,开银行,经营轮船公司,设工厂) 四,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原因: 斗争目标:推翻清政府 拜上帝教 洪秀全思想:儒家大同、农民平均主义,基督教教义――平等 1851金田起义 永安建制 定都天京 《天朝田亩制》――平均分配土地、财产――根本无法实施 太平天国三大军事行动:北伐、西征、东征 曾国藩,石达开 开京变乱 防御战:陈玉成――安庆,李秀成江浙、上海,洋枪队 天京陷落――太平天国失败(1864)

(完整word版)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

中国近代史的时间:1840(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 2 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革命任务:反帝反封 4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5先后经过了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的探索救国活动。还有农民阶级的救国活动。 (1)地主阶级的活动:抵抗派林则徐,魏源等的师夷长技以制夷。19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 洋务派李鸿章,曾国藩等的师夷长技以自强。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2)资产阶级的活动: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戊戌变法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激进派的新文化运动 (3)无产阶级的活动:五四爱国运动 中国共产党的救国活动。 (4)农民阶级的活动: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6历次侵华战争:鸦片战争(1840---184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中法战争(1884--1885)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日本全面侵华(1937---1945) 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第14、15页)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 主要矛盾是: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历史任务是: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如何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落伍(第6、7页)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是自给经济,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这种小农经济限制生产力的发展,对新的生产方式具有较强的排斥力和抵抗力。中国封建政府还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在社会内部,缺乏促使工业迅速发展和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的有效机制,造成封建经济发展的迟滞。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和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保守性日益增强,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入佛教、道教和法家思想,实行文化专制统治。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是社会前进缓慢甚至迟滞,并造成不可克服的周期性政治经济危机。 18世纪的中国走到了封建社会的末世,危机四伏,而且闭关锁国,固步自封,而工业革命使许多西方国家迅速强大,因此中国与新兴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拉开了很大的差距。近代中国社会因此而落伍了。 3.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通过条约内容来展现) 列强通过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领土,勒索巨额战争赔款,并享有一系列的特权,使中国丧失了主权,进而在中国形成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局面,使中国社会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态:

中国近代史试题(含答案)

中国近代史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列强的炮声惊醒了古老中华帝国的美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这里“列强的炮声”指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下列图片中的历史人物在近代反侵略斗争中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其中收复新疆的是( ) 3.列强对近代中国发动多次侵略战争,其中19世纪九十年代与19世纪四十年代的战争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 ) A.列强获得了对华资本输出的特权 B.侵犯到中国渤海地区 C.允许列强在华设立使馆界 D.割占中国的领土面积扩大 4.在近代中国,有这样一批机器工业:企业实行雇佣制,经费由政府拨给,产品分配给军队。下列企业中属于这批工业的有( ) A.福州船政局 B.轮船招商局 C.滦州煤矿公司 D.沈阳飞机制造厂 5.19世纪末,随着民族危机加重,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掀起了

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有关这场变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光绪帝颁布诏书标志着变革的开始 B.在变革中建立了近代中国第一所体制完备的高等学府 C.此次变革得到湖南巡抚陈宝箴的支持 D.这是一场以光绪帝为首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6.在一次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搜集了某一时期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人的资料和文章。你认为这一学习活动的主题应是( ) A.“自强”“求富” B.“实业救国” C.“三民主义” D.“民主”和“科学” 7.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不同阶层、不同派别的力量进行了不同尝试。下列内容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蔡元培倡导学术上“兼容并包”②公车上书③兴中会成立④北洋海军的建立 A.②③①④ B.④③②① C.①④③② D.③②④①8.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成为近代中国新思潮的主流始于( ) A.新文化运动前期 B.十月革命爆发后 C.五四运动后 D.中国共产党成立后 9.1924年5月,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说:“要从今天起,重新做革命的基础,另外成立一种理想上的革命军。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两年后,该校师生

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整合表

高中历史通史体例教材整合表(必修+选修1) 表2: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整合表 时段划分主要线索与阶段特征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文化 晚清(1840——1912)开始沦为 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 会(1840 —1864 年) 政治上,中国开始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 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 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变为 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 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 众的矛盾,中国进入旧民主 主义革命时期;这一时期中 国社会主要体现为“半殖民 地”特征,由于新的阶级力 量尚未产生,农民阶级承担 起了民主革命的任务。经济 上,西方列强向中国倾销商 品和掠夺原料,把中国逐渐 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 国的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 体。思想文化上,向西方学 习的新思潮萌发。 1840.6—1842.8,鸦片战争。 1842年8月,《南京条约》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南京条约》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 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 由双方商定等。 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1851.1 金田起义、永安建制、1853定都 天京、北伐西征、1856天京变乱、1864天京陷落) 1853年冬,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内容: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规定以户为单 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根据“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 则,规定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太平天国想通过这一方案,建立“有田同 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评价:《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它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 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但是,它体现的绝对 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 1859年,太平天国颁布《资政新篇》。 主要内容:向西方学习,以法治国,官吏由公众选举;发展工商业,奖励 技术发明;开设新式学堂等。 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1858年,清政府与英法两国签订《天津条约》。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 济开始解体。 衣食住行和风俗习惯收 到西方的影响。“洋布”“洋装” 渐渐进入中国城市百姓生活。 在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里 开始出现西餐馆,还有面包 房、咖啡店,吃西餐成为有钱 人的一种时尚。一些官员和商 人也建起欧式洋房或中西合 璧的豪宅。 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 组织编译《四洲志》《各国 律例》等资料。《四洲志》 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 世界地理志。林则徐成为近 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 人。 1842年,魏源编撰《海 国图志》。这是当时介绍西 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 魏源在该书序言中,阐述了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 想。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重点(完美版)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第一,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设立租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列强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清政府发号施令,通过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通过控制中国海关直接干预中国内政外交,他们还扶植收买代理人,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从而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通过协定关税,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宰割的地位,同过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并操纵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 列强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一些传教士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他们还宣扬“种族优劣论”,“黄祸论”,目的是为了帝国主义侵略有理论制造舆论。 所以,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第二,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组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虽然,列强在侵华的时候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把西方资本主义的及其技术带入中国,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但是,其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富强的近代化国家。因此,总是千方百计的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历史证明,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才有可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第一,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帝国主义列强一次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绝不仅仅是为了通商,而是为了掠夺和扩大殖民地,为了他们自身的殖民扩张利益。每一次战争,都伴随着更大的贪梦目的和更多的利益要求。但每一次侵略都遇到了中国人民的反抗,使他们的狂妄野心无法得逞。正是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也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和深刻教训,使他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很难征服的国家。他们虽然可以强迫清政府签订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但是始终无法把中国变成他们的完全的殖民地。尤其是甲午战争以后,在瓜分危机的严重关头,中国各阶层人民救亡图存的努力探索和奋起抗争,使侵略者看到了中国人民中所隐含的不甘屈服的伟大力量,不得不放弃了瓜分中国的政策。 第二,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鼓舞了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志,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意识。

中国近代史上的百项“第一”

中国近代史上的百项“第一” 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学历史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之中国近代史部分编入了众多的“第一”,因为“第一”往往具有重要的标志意义,所以了解和掌握这些“第一”对学好中国近代史是十分有益的。现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辑录如下: 1、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 2、近代中国第一个留美学生:容闳。 3、近代中国第一个创出铁模铸炮法的人:龚振麟。 4、近代在反抗外国侵略的战争中牺牲的第一个清朝爱国将领:陈连升。 5、第一个向中国介绍牛顿力学三大定律的人:李善兰。 6、第一个向中国介绍爱因斯坦相对论的人:夏元瑮。 7、第一个提出建立“中华共和国”的人:邹容。 8、为共和革命而牺牲的第一人:陆皓东。 9、为宪法流血牺牲的第一人:宋教仁。 10、第一任台湾巡抚:刘铭传。 11、中华民国第一个选举产生的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12、中国第一台蒸汽机的制造者:徐寿和华蘅芳。 13、中华民国第一任国务总理:唐绍仪。 14、中华民国第一任教育总长:蔡元培。 15、近代中国第一位飞机设计师、制造家和飞行家:冯如。

16、近代中国第一个创办职业教育的人:黄炎培。 17、近代第一个对我国的气候条件和资源做出科学评价的人:竺可桢。 18、中国近代提出破除封建史学进行“史学革命”的第一人:梁启超。 19、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在中国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人:李大钊。 20、第一个采用资产阶级观点编写中国通史的人:夏曾佑。 21、中国第一个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理论的人:杨贤江。 22、中国第一所工人夜校的创办者:毛泽东。 23、中国共产党第一任中央局书记:陈独秀。 24、第一个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称为“红军”的人:吴兰陔。 25、率部打响东北抗日武装斗争的第一枪者:马占山。 26、第一个打开中国大门的国家、也是第一个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国家:英国。 27、第一个取得在中国修筑铁路特权、也是第一个取得在中国开矿优先权的国家:法国。 28、第一个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国家:德国。 29、第一个取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特权的国家:日本。 30、在“改订新约运动”中第一个同中国缔结关税关系条约的国家:美国。

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八年级)

中国近代史 第一课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1.中英鸦片战争 (1)导火线:林则徐虎门销烟(2)时间:1840—1842年 (3)结果:《南京条约》(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通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关税: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4)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 (1)时间:1856-1860年(2)侵略者:英法联军、美俄(帮凶) (3)结果:《北京条约》(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顺口溜:东北是2B,西北勘改订(东北:《瑷珲条约》、《北京条约》;西北:《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纪》、《改订条约》)结合课本地图记忆 4.左宗棠收复新疆 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事务;1876年入疆,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1878年,收复除伊犁的新疆地区;(1881年,同俄国签订条约,收复伊犁;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加强对西北边疆的管理) 5.甲午中日战争 (1)时间:1894-1895年 (2)主要战役:黄海海战(邓世昌致远号)、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3)结果:《马关条约》(割地:割辽东半岛、台湾岛、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白银二亿两;通商: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办厂:允许日本在中国投资办厂) (4)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6.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时间:1900-1901年(2)导火线:义和团“扶清灭洋”的反帝爱国运动 (3)八国:英、俄、德、法、美、日、意、奥(奥匈帝国) (4)结果:《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拆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驻兵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界。) (5)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者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梳理总结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梳理总结 绪论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1、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要地位。 2、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 3、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4、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其核心是宗族家长制,突出君权、父权、夫权。 5、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6、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一方面巩固和维系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稳定和延续,另一方面也使其前进缓慢甚至迟滞,并造成不可克服的周期性的政治经济危机。 7、资本主义产生需要两大前提:一是少数人积累大量财富;二是,劳动者丧失生产资料变成自由出卖劳动力的生产者。 8、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标志着世界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9、中国近代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等5个港口城市为通商口岸。 10、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帝国主义和中国民族的矛盾(最主要); 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11、反侵略战争等的失败根本原因:a、社会制度腐败;b、经济技术落后。 12、两大任务:a、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b、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1856年,俄国二战签订《瑷珲条约》,割去黑龙江以北的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2、1860年,中俄签订《北京条约》割去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领土,割让香港对岸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洲给英国,开放天津为通商口岸,向俄国开放伊犁、喀什尔等商埠。 3、1864年,中俄签订《勘分西北边界约记》,割去西北44万平方公里领土。 4、1881年,中俄通过《改订伊犁条约》和5个勘界协议书,割去中国西北7万平方公里领土。 5、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去中国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 6、1901年《辛丑条约》规定外国军队有权在北京使馆区等地留兵驻守。 7、1899年,义和团在山东兴起。 8、《天津条约》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开放牛庄、登州、台湾、汉口、九江、南京等十个口岸。 9、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战争。 10、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组织翻译《地理大全》并编成《四洲志》。 11、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12、严复翻译了《天演论》,他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为这种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提供了理论根据。 13、1894年11月,孙中山创立革命团体兴中会。 第二章对中国出路的早期探索 1、1851年1月,洪秀全率拜上帝教教众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天平天国。 2、《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 3、洪仁轩提出的《资政新篇》是天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发展方案,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浙江中考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抗争史

一、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抗争史 屈辱史: (1)年,英国发动战争,中国战败,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平等条约《》,中国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一步步沦为社会。 (2)年,发动战争,中国战败,年强迫清政府签订《》,加重了中国的民族灾难,随后列强掀起。(3)年,发动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中国陷入了社会的深渊。 年,发动事变,开始。 (1)鸦片战争中,血战虎门; (2)甲午中日战争中,在黄海战役中英勇牺牲。 (3)19世纪60年代—90年代,等阶级派发动运动,这是一场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 (4)1898等阶级派发动运动,这是一场资 (5)1911年,等阶级派发动,这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6)1937年—1945年,中华民族进行了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并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给我们的历史经验教训:我们牢记历史,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把我们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二、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探索史——中国近代化,向西方学习 2、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的主要特点: 由到再到,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 3、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主要历程给我们的启示: 4、在经济领域开启中国近代化的是:; 在政治领域开始中国近代化的是。

回首近代化历程,我们的感悟: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 抗日战争的胜利给我们的启示(教训)(我们的感受):国家落后就要挨打。对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本性千万不要丧失警惕。民族团结就是力量,只要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就能战胜强敌。发展是硬道理,现阶段我国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依靠人民群众。 针对日本右翼势力歪曲日军侵华史实的做法,我们青少年应:揭露日军侵华的罪行;批驳他们歪曲历史的荒谬言论;要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努力学习;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等。 红军长征 1、(1)2006年是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周年。 (2)回顾长征:请写出红军长征途中经历的主要大事。 (3)说说长征途中,红军战士克服的困难主要有哪些? (4)感悟长征:你认为长征精神是什么?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 (5)长征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6)发扬长征精神的意义:长征精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支持和鼓舞。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征途中,大力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可以增强人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艰苦奋斗精神,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2、重走长征路: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崔永元组织招募志愿者参加“我的长征”活动。他们预计用一年时间徒步重走长征路,亲自采访长征相关人群,亲眼发现长征沿途的新变化,亲身体验和感受长征的艰辛与豪迈。

中国近代史纲要选择题和重点知识点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考试要点资料整理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清朝唯一盛世时期是康乾盛世。 2、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资本主义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工业革命的爆发上。 3、所谓的殖民地是指商品倾销市场、廉价劳动力、廉价原料的供应地和自由投资市场。 4、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主要有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 5、1840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56年,英法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发动了著名的“火烧圆明园”;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并签订《辛丑条约》 6、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是在中英《南京条约》中规定的。 7、割占中国最多的帝国是俄国,赔款最多的是《辛丑条约》。 8、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设厂,各国开始大规模的对华进行资本输出。 9、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农民阶级。中国民族资产的特性是革命性、软弱性或妥协性。 10、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广州三元里人民斗争。 11、鸦片战争战死虎门的将领是关天培,镇南关大捷的指挥大将是冯子材,甲午中日战争中战死的爱国将领有邓世昌、林永升、丁汝昌、刘步蟾。 12、要求中国实行门户开放政策的是美国,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根本原因是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的反侵略斗争。 13、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林则徐,他编写了《四洲志》,魏源的《海国图志》是在综合了世界各国历史,地理及对外政策后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严复翻译了《天演论》。 1、简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是什么? P12-14 资本帝国主义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中国封建势力成为外国列强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封建剥削制度封建地主的徒弟所有制在广大地区保持着;中国资本主义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体;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和发展是及不平衡的;人民毫无政治权利和生活的极端贫困化。 2.如何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P12-14 半半社会含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实际上是半殖民地半独立,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的略称。半殖民地是促成半封建的原因,半封建又是半殖民地的基础。半殖民地的意思是国家有政府,但没有完全的主权,一些国家主权,比如我们国家的海关等被外国控制;半封建的意思是我们国家当时的经济特点是既有封建的小农经济也有资本主义经济,就是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经济的意思。 3简述近代中国的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许多矛盾P16第二节】 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两对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②两对主要矛盾之间的关系,一是当外国列强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民族矛盾上升到主要地位;二是当外国侵略者同中国封建政权相勾结共同镇压中国革命时,阶级矛盾就上升为主要矛盾;三是国内战争发展到直接威胁帝国主义在华利益及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统治时,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完全公开站在一条线上。 4、简述中国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P17 ①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以来中华名族始终面临两大历史任务: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②两大历史任务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其区别在于,前者要改变民族遭压迫、人民受剥削的地位和状况,是要从根本上解决生产关系问题;后者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落后的地位和状况,解决生产力问题。其联系在于,只有完成第一大任务,才能为第二大任务的完成创造条件。第一,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争得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

中国近现代史书面作业(部分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 学生课外自主学习问题汇集2017版 上编综述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起点? 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及其补充条约、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这是中国人民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奴役的起点,给中国社会带来极大的影响。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即由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一步步地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国的自然经济由于遭受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而开始解体。在思想领域也发生了巨大的震动。所以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社会性质是什么? (1)在错综复杂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前一个是主要矛盾。 (2)在两种矛盾的作用下,中国的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转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3、分析说明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解放这两个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因为不经过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它们控制中国经济财政命脉,利用特权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压迫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局面,就不可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政治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扩大民族工商业的国内市场;就不可能达到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从而集中力量进行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现代化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幸福。 4、怎样理解“文明的失落”? 暂缺 5、分析说明中国古代文明的特征和地位。 暂缺 第一章 6、如何正确认识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与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关系?请展开论述。(如何理解“殖民主义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评“帝国主义侵略有功”的观点。)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总的来说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当然并不能完全的说资本-帝国主义侵华时完全无作用的,如鸦片战争使中国的一部分知识分子觉醒,加速了封建主义的毁灭速度。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客观上给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这与西方殖民主义者宣扬的“侵华有功”是截然不同的。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绝不是要帮助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它对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的刺激作用是在客观上发生的,正如马克思所说,它们只是充当了历史不自觉的工具。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梳理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梳理 1、1905年,由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 2、侯德榜撰写了《制碱》一书,他的制碱法被命名为"侯氏制碱法",揭开制碱奥秘。 3.魏源的《海国图志》,系统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并说明编写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严复是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他翻译了《天演论》,阐述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 4、戊戌变法期间,创办了京师大学堂,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5、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建立新式教育体制,1905年宣布废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 6、、鲁迅代表作有《孔乙己》,《狂人日记》等;徐悲鸿代表作有《愚公移山》等;被称为"人民音乐家"的聂耳的代表作是《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的代表作是《黄河大合唱》. 7、为适应抗战需要,郭沫若创作《屈原》,解放区的文艺工作者也创作出一批优秀小说,比如有 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来源:摄图网

中共七大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1、中共七大: (1)背景:抗日战争前夕。 (2)时间:1945年;地点:延安。 (3)中心任务:主要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 题。 (4)政治路线:放手发动人民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确立了毛泽东思想是党的指导思想。 (5)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条件。 2、抗日战争的胜利: (1)原因: ①抗日战争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②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 ③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同盟国家和广大华侨的支持。 (2)标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

中国近代史上的侵略与反抗

专题复习三:中国近代史上的侵略与反抗 一、专题知识: 1、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5页) 2、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7—9页) 3、甲午中日战争(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6—18页)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22页) 5、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76—85页) 二、知识结构: 1、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 2、近代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1)1839年6月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坚强意志。 (2)1894年9月黄海大战,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等为国捐躯,显示了中华民族抗击侵略者的决心。(3)1900年6月八国联军进军北京,义和团在廊坊狙击,侵略军死伤多人,狼狈逃回天津。(4)1937—1945年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台湾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三、专题联系内容: 1、重点、难点:重点掌握近代前期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及其影响、日本全面侵 华战争等史实。难点是近代侵略战争中清政府失败的原因、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2、知识拓展:⑴现在中国对外开放沿海城市与近代中国开辟通商口岸有何不同? (前者是中国政府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主动采取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在国家主权独立的基础上进行的,坚持 平等互利原则,目的是促进中国的经济发展。后者是在主权遭到严重破坏,在西方列强的控制下被迫进行的, 便利了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使中国民族经济发展受到阻碍。) ⑵在复习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时联系世界历史“1840年前后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一段内容,理解英国发动战争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材料。把八国联军侵华与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相联系。此外,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后都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俄国侵占中国大量领土、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就与此有关。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为摆脱经济 危机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让学生在国际大背景下理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3、复习启示: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清政府的腐朽落后是中国战败的根源,要想抵御外辱必须先自强。 4、热点链接:法国拍卖圆明园文物——铜兔首、铜鼠首;黑瞎子岛归还中国。 四、例题解析: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泰安市2007年中考试题) “我好比凤阁阶前守夜的黄豹,母亲呀,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啖着我的骨肉,唆着我的脂膏;母亲呀,我又泣号啕,呼你不应。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母素:我要回来,母亲!” ——闻一多《七子之歌·香港》 (1)诗歌中“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中的“海狮”指的是哪个国家?(1分)它最初是通过哪一条约割占“香港”的?(1分) (2)香港是何时回到祖国怀抱的?(1分)它的顺利回归得益于哪一伟大构想?(1分) (3)从香港失去到胜利回归说明了什么?(2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材料的出处闻一多《七子之歌·香港》。还要善于进行历史的纵向对比,分析问题。 参考答案:17.(1)“海狮”:英国(1分) 条约:《南京条约》(或中英《南京条约》)(1分) (2)时间:1997.7.1(1分) 构想:一国两制(1分) (3)说明:清政府腐败无能(1分);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1分)(若有其它认识,只要言之有理,符合题意, 均可得分,但总分不能超过本问最高分2分。) 五、能力提升: 1、我国当代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从右图 所示的废墟中,我们可以解读到的历史是: (应选B项) A、近代中国大门被打开 B、英法联军攻占北京 C、洋务运动破产 D、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2、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中英《南京条约》,条约的内容中破坏了中国关税主权的是(应选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