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曾白描人物画

范曾白描人物画
范曾白描人物画

范曾(1938.7.5-),字十翼,别署抱冲斋主,江苏南通人,中国当代大儒、思想家、国学大家、书画巨匠、文学家、诗人。现为北京大学中国画法研究院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南开大学、南通大学惟一终身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元文化特别顾问”,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名誉文学博士,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荣誉文学博士。是当代中国集诗书画、文史哲、儒释道于一身的文化大家,平生著作等身,有约一百五十种诗、书画、哲学之著述,国家图书馆珍藏其中119种。提倡“回归古典、回归自然”,身体力行“以诗为魂、以书为骨”的美学原则,对中国画的发展厥功至钜,开创了“新古典主义”艺术的先河。1984年,日本冈山县建立永久性的范曾美术馆;2007年南通大学范曾艺术馆揭牌。有二十四字自评:痴于绘画,能书;偶为辞章,颇抒己怀;好读书史,略通古今之变。

绘画特色

“以诗为魂,以书为骨”,这是范曾绘画的显著特色,是他几十年创作甘苦的体味与总结,也是他为中国画提出的箴言。范曾认为,举凡中国先哲深睿高华之感悟,史家博雅浩瀚之文思,诗家沉雄逸迈之篇章,皆为中国画源头活水。加之画家对宇宙人生,入乎其内,出乎其外,以诗人之眼观物,以诗人之舌言事,胸次既博大而格调又清新,其所创制,自非一般。范曾生长于诗人世家,受诗歌环境之熏陶培育,且有厚实的儒、释、道等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因此其内心就蕴含着一份涵养深厚的诗魂,这份诗魂又氤氲在他的笔墨深处。

所谓“书”,可以宽泛地理解其为“笔墨”。范曾指出,中国画状物言情,必依托于笔墨。笔墨之优劣则视画家书法功力之深浅。古往今来,有笔虽遒健而未成大气象者,此失魂落魄者也;如笔疲腕弱而企成大气象者,则未之见,此魂无以附者也。中国笔墨为最具形式构成之特质、最具独立审美价值之艺术语言,中国画坛凡称大家作手,无一不以笔墨彪炳于世。魂附骨存,骨依魂立,诗、书于中国画之深刻影响于此可见。

就中国画的整体效果而言,范曾认为,中国画的诗意不只是体现在整个画面的意蕴风神中,同时也体现在每一笔的点划流美之中。诗、书、画在中国画上高度统一所构成的气氛,正是东方艺术最可自豪的特色。一个诗思滞塞的人,不会有灵动的情采;而一个用笔羸弱的人,画面也必然缺少凛然的风骨。凛然的风骨和灵动的情采之最深的根源,在于画家自身崇高的品德和博大的修养。

人物画基础班

一、招生对象:

对中国人物画有浓厚兴趣并想通过国画学习提高自身文化修养的任何年龄段的爱好者。(注:报名者必须具备独立上网与老师单独交流的能力及上网设备、数码拍照设备,)

二、所设课程

人物画速写

人物画写生

人物画动态

以上专业,学习期满,经考试合格,颁发中国书画函授现代远程教育中心国画学业证书。成绩优秀者,推荐加入中国书法国际研究中心,进行更进一步的深造交流。

三、学制二个月,学费标准如下:报名费20元.

学费580元,含:书本教材费;人物画图库大全电子版;在线图书馆阅读系统;批改作业辅导;观看视频书法讲座;

网上注册,并建立学籍档案(本院向学员所颁发的证书,全部在

https://www.360docs.net/doc/e45851214.html,上注册,以便供用人单位查询真伪。学院同时建立了学籍档案,毕业后根据学员要求,可向用人单位寄发)。

报名方式:

Q Q:四八六六四七七二

短信报名:一三六七一三四八三三二

白描人物技法

工笔画基础教程―白描人物基本技法 一、白描概况:中国线描人物历史渊源 中国白描人物画是从单纯的线条勾勒作为造型手段,借线的粗细、长短、曲直方圆、轻重缓急、虚实疏密、顿挫刚柔、浓淡干湿在造型上生动运用和有机结合,表现形体的质量感、体积感、动态感和空间感,区别于西方以色彩、明暗来表现物体的方法。这种方法称之“白描”。无论是工笔人物画还是写意人物画,他们都是以线构成,故而白描人物画不仅可以独立存在,也是中国人物画的基础。 古代人物画按题材可分道释,人物、写貌三类,道释即宗教画,人物以古贤故事为主也包括具有现实主义的风俗画,写貌即肖像画。 中国画表现对象是以线为基础,而对象本身并没有线的存在,所以决定了中国画不是“再现”,而是“表现”为特长;这就决定了中国画必然从写实走向写意。在上下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历代艺术家对于线描进行了艰辛的艺术劳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线描艺术,留下了无数的优秀白描作品,使之举世瞩目,在世界美术领域中独树一帜,并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也是其它画种无法取代的。 中国人物画发展到东晋前后,卷轴画已经出现,标志着中国绘画开始成熟。目前我们所能见到最早的中国卷轴画《洛神赋图》、《女史箴图》,是东晋顾恺之传世摹本。这两幅画中所用的线描已由过去的粗拙简单发展到圆润挺秀的笔法,那种“青云浮空”、“流水行地”的紧劲连绵的线条已具风格化,被誉为“春蚕吐丝”。顾恺之在理论上提出了“意

存笔先,画尽意在”、“迁想妙得”、“以形写神”。他的“传神”之说和与南朝宋宗炳提出的“畅神”之说,代表着当时的美学思想。可以说东晋的绘画和理论给隋庸、五代,两宋的绘画出现全面高峰,奠定了基础。唐代是中国线描人物画繁荣、鼎盛时期,在绘画题材方面倾向面对现实,佛教画也侧重世俗化,技法上意向求巧;这一时期人物画不仅大家辈出,线描人物技法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阎立本溯源顾恺之而融进恢宏博大的气度,他在《历代帝王图》中,以刚劲而厚实的长线恰当而真实地刻画出一批封建帝王自持、骄矜、贪婪、淫威等个性特征的肖像画。 每一种臻于成熟的艺术,都会在历史的发展中形成自己的程式。中国白描人物画经过了千年以上的发展过程,已成为我们民族绘画之一。历代白描人物画的发展概况和流派,它们的风貌各异,渊源有别,蕴涵着民族文化的精髓,它是历史的积累、民族精神的体现。我们对古代白描人物画的研究与借鉴,不断地在买践中体悟民族文化的真谛和传统艺术的奥妙,无疑将成为当代人物画走向辉煌的起点。 隋唐时期 张萱、周仿在他们的《捣练图》、《簪花仕女图》等作品中使用的遒劲纤细的铁线描,生动地再现了唐代妇女的“丰颐典丽、雍容自若”的典型形象,人称“倚罗人物”为工整艳丽的重彩人物画开创了新风格。吴道子,又名道玄,今河南禹县人,是盛唐“画圣”。道子一身创作甚丰,各种题材兼工,而以宗教题材为主,人称“道玄以佛道为第一”。道子用笔道劲,中锋圆转,富有粗细变化,这种注重用笔的顿挫、转

白描中国画技法名

白描中国画技法名 白描是中国画技法名,指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施色彩的画法;白描也是文学表现手法之一,主要用朴素简炼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 白描简介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称为“单线平涂”法。它源于古代的“白画”。 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我国优秀的古典小说《水浒》、《三国演义》等多用白描的手法;鲁迅的作品,也有许多使用白描手法的范例。 分类介绍 绘画 介绍

是中国画中完全用线条来表现物象的画法。有单勾和复勾两种。以线一次勾成为单勾,有用一色墨,亦有根据不同对象用浓淡两种墨勾成。复勾则光以淡墨勾成,再根据情况复勾部分或全部,其线并非依原路刻板复迭一次,其目的是为加重质感和浓淡变化,使物像更具神采。复勾线必须流畅自然,否则易呆板。物象之形、神、光、色、体积、质感等均以线条表现,难度很大。因取舍力求单纯,对虚实、疏密关系刻意对比,故而白描有朴素简洁、概括明确,不施色彩的特点。中国古代有许多白描大师,如吴道子、赵孟頫、顾恺之、李公麟等都取得了突出成就。白描多见于人物画和花鸟画。宋元间也有画家采用白描手法来描绘花鸟,如北宋仲仁,南宋扬无咎,元代赵孟坚,张守正等。 分类 (一)单勾:用同一墨色的线勾描整幅画的叫一色单勾。用浓淡不同墨色勾成的,如用淡墨勾花,浓墨勾叶叫浓淡单勾。要求线描准确流畅、生动、笔意连贯。 (二)复勾:先以浓墨全部勾好,再以浓墨对局部或全部进行勾勒叫复勾,多以加强所描物象的精神和质感。

历代白描名家 唐代吴道子的画作笔简神全,意气豪放。他的作品《送子天王图》为白描画、水墨画的出现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李公麟(1049—1106),字伯时,舒州(今安徽舒城县)人,是宋代杰出的人物、鞍马、山水画家。 李公麟创作的“白描画”以人物画为主。 丁云鹏(1547~?)明代画家。字南羽,号圣华居士,安徽休宁人。卒年不详,天启五年(1625)尚在作《白马驭经图》,瓒子,詹景凤门人。书法钟、王。画善白描人物、山水、佛像,无不精妙。白描酷似李公麟,丝发之间而眉睫意态毕具,非笔端有神通者不能也。供奉内廷十余年。与董其昌、詹景凤诸人交游,故流传作品多有董其昌、陈继儒等人的题赞。董其昌赠以印章,曰毫生馆。其得意之作,尝一用之。万历八年(1580)作江南春扇,天启元年(1621)作伙溪渔隐图。仇英约1498年(一说约1509年)—1552 年在世,字实父,号十洲,汉族,江苏太仓人。后移居吴县。擅画人物,尤长仕女,既工设色,又善水墨、白描,能运用多种笔法表现不同对象,或圆转流美,或劲丽艳爽。偶作花

人物画线描基础

人物画线描基础 作者:朱北堂 单位:周口科技职业学院

人物画线描基础 课程类别:实训课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节理论学习,能使学生掌握工笔人物画的理论基 础,在实际绘画中得以熟练运用,让学生能够完成一张线 描作品。 教学重难点:实际训练中解决不同学生遇到的不同问题。 教学方法:讲述、作品展示、作范画。 教学内容 一、白描 从中国人物画发展来看,其中有一些词语留传了下来,比如:“曹衣出水”、“吴带当风”等等。他们不仅代表一个风格,更重要的是他们把中国画中的人物画推到了一个高的高度,也成就一代大师。在“以书入画”和“书画同源”论的出现,则是进一步的提升了线的审美地位和现实价值。 中国传统人物画中线的运用由来已久,一直到宋代以“白描”的形式确定下来,在经过一代代画家的传承积淀后,总结和概括出了“十八描”(高古游丝描、琴弦描、铁线描、行云流水描、曹衣出水描、蚯蚓描、马蝗描、钉头鼠尾描、柳叶描、枣核描、橄榄描、战笔水纹描、撅头描、竹叶描、混描、折芦描、枯柴描、减笔描)其中最常用的有高古游丝描、铁线描、钉头鼠尾描、柳叶描、枯柴描等等。中国画发展到现在,其画面内容的立意、构图、造型等等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唯独以线的表现模式没有发生很大变化。今天我们就学习一下中国画人物白描,来开始人物画的旅程。 二、临摹 学习中国画线描,需从前人的优秀作品中去研究摹写。是学习中国画技法一个重要的入门途径,咱们采用以临为主,以摹为辅,先从局部开始,再到整体。临摹的范本可选那些优秀的工笔线描作品,如:《捣练图》、《簪花仕女图》、《虢国夫人游春图》、《八十七神仙卷》、《五马图》等等。 (这时要把这些作品的图片或书籍拿出让学生观看)

白描花卉勾线技法教案

白描花卉勾线技法教案 一、工笔花鸟画白描线条的要求 勾线在工笔花鸟画中是很重要的一步。运用毛笔勾线,对线条有很严格的要求。白描勾勒不是用细线沿着花叶轮廓去“描”,而是用书法中讲究的用笔法“写”出形象。工笔白描不只是讲究工细,更重要的是追求线条的力感、快感,所谓“工细兼力”反对纤细柔软的线条。勾线之初,先练习使用中锋,避免侧锋,走在线条一侧的即为侧锋。中锋线条圆润浑厚,饱满而富于弹性,结实而有力感;侧锋勾划出来的线条是扁平的易出飞白。花卉中的花瓣,叶片都是薄片状的,宜用中锋勾勒,侧锋只有在皱擦树石时才宜运用。开始练习勾勒时,很容易出现侧锋,特别在线条转弯的地方,因为毛笔虽然是圆锥形的,但是当拉开线条以后,笔锋即成为一刀锋,转弯时必须提笔,,并轻转笔管扭转方向,象写篆书一样,使笔锋平行圆转过来,才能保持中锋;如果转弯时笔尖不提,发压着纸面硬拐,这时笔毛便产生折叠,象写隶书一样,出现折笔,在画面上即表现为侧锋。 线条产生力感的关键在笔锋与纸面的摩擦。有的人勾线为了细,不敢用力,勾出的线条是浮滑在纸面上的,是不符合要求的。 勾线时要把笔按下去,使笔锋对纸面有一个压力,同时又要遮住毛笔,向上有一个提力,两力平衡再用力一个拖的力量行笔。只压不提就是“抹”,容易出现侧锋败笔,只提不压就是“飘”,线条滑而无力,用线切忌“撩”、“挑”、“滑”。 为了使笔锋与纸面产生摩擦,勾每一条线都必须有起笔、行笔、收笔三个动作: 1、起笔藏锋:如起笔欲向右行,先向左藏锋顿笔,然后再向右行,这叫与右先左,反之,则欲左先右。 2、行笔:行笔要稳,速度要慢,对纸面压力要均匀。 3、收笔回锋:每逢收笔都须向来的方向收回,所谓“天往不回”、“天垂不缩”,使线的结尾含蓄有力。以上讲的都是锻炼勾线的力感和快感,同时还要注意练习各种笔墨变化:如中锋与侧锋、顺锋与逆锋,以及顿挫、转折、连断、粗细、方圆、疾徐、光毛、虚实等用笔的变化,再加上浓淡、干湿等墨色的变化,达到白描用线在形式美感方面的要求。 二、白描线条与花卉形象的结合 1、勾线起笔顺序 为不蹭脏画面,一般白描勾勒大致要从上到下,从左到右顺序勾下来。 2、如何表现结构之前后关系 当两条线相遇,一线在前压住另一条线,即为前压后。 3、边缘线与折面线的处理 花叶的轮廓线大致可分为两类不同的线条:一种是叶片和花瓣转折时产生的折面线和花叶的主筋。另一种是叶片、花瓣的边缘线要用顿挫、起伏、有粗细、连断等多种变化的笔触,以表现花叶曲折丰富的变化。这两种线条既有对比,又要统一,既表现了花叶转折变化的多姿,又要有线条本身的节奏和韵律 4、线条的浓密粗细 白描花卉不用色彩,只靠用笔墨的变化表现花卉的质感。做画时一般用淡墨和较细的线勾花瓣,以重墨和较粗的线,勾叶、茎、花萼等。花丝用中或淡墨,花药则用最焦浓的墨。色彩深及厚硬的地方用线粗重、方硬,色彩浅及薄嫩的地方用线轻细圆柔。 5、白描花头的用笔及注意事项 (1)牡丹、梅花、山茶的花瓣一般从花瓣基部起笔。荷花、菊花、百合等花瓣可从尖端起笔。玉兰、月季等花瓣厚硬,勾线应挺拔有力;牡丹芍药等花瓣勾线可用细线颤笔,用笔潇洒些。 (2)花头外轮廓要有参差、圆缺之变化。 (3)花筋的处理:花筋不明显的不勾花筋,如梅花、海棠等。花筋明显的必须勾好,如辛夷、牡丹、杜鹃等。

中国白描发展史资料讲解

中国白描发展史

线描是绘画的基本要素之一。线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的早期,例如原始岩画、彩陶纹样、古代瓶画、壁画、帛画等。 传统中国画的线描称为白描或白画,特指用毛笔墨线勾勒物象、不着色彩或略施淡墨的画法,多用于人物、花鸟。这种纯粹的毛笔墨线画法,是传统中国画笔墨造型的骨干,用笔与书法相通,“运墨而五色具”(张彦远),富于传神写意的表现力、单纯空灵的抽象美和黑白交响的韵律感,堪称中国美术独特的创造。大约在东晋刘宋时代,已有独立的山水画。这时期已有为数不少的善画花鸟的画家出现,也有独幅作品的记载六朝:勾线渐趋成熟与凹凸法之出现三国两晋南北朝是绘画技法发展中的重要阶段。涌现出一大批具有高度文化修养的知名画家,画史上第一批为后世崇奉的百代宗师和第一批有摹本流传的巨迹都产生于这一时期,并产生了第一批论画名著。在中国美术史上,顾恺之、曹仲达、吴道子、武宗元、李公麟、梁楷、赵孟坚、王绎、张渥、陈洪绶、任伯年诸家都擅长白描,其中北齐曹仲达的“曹衣出水”(密体)、盛唐吴道子的“吴带当风”(疏体)笔法最负盛名。历代名家传世的白描作品,包括寺观壁画粉本和木刻版画插图,至今仍是初学线描者临摹的模板。明清时期的绘画启蒙读物,把历代白描人物衣纹概括为高古游丝描、铁线描、行云流水描、钉头鼠尾描、折芦描、柳叶描等十八种描法(有人又归纳为铁线描、兰叶描、减笔描三类),坊间还刻印了不少白描花卉图谱。这些从自然生活和书画实践中提炼出来的线描程序,形成了传统中国画线条造型的规范,标志着中国画线描技法的高度成熟,但也束缚了中国画线描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正如现代中国美学家宗白华所说:“中国的素描——线描与水墨——本为唐宋绘画的伟大创造,光彩灿烂,照耀百世,然宋元以后逐渐流为僵化的定型。绘艺衰落,自不待言。” 工笔白描就是完全用墨的线条来描绘对象,不涂颜色。白描本来大抵是用来打草稿的,宋代画家李公麟把它发展成独立的画种,他的白描如行云流水,变化无穷丰富,有很强的表现力。他画的《五马图》,人和马都用单线勾出,比例准确,肌肉骨骼的结构清楚,甚至马的毛色所具有的光泽也细致地表现出来,动态极为生动,是古代第一流的白描作品。 中国绘画的最早遗迹,可以上溯到远古时代的岩画和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装饰纹样。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彩绘是以天然矿物质在陶坯上描绘后入窑烧制,在橙红色的胎地上呈现出赭红、黑、白等诸种颜色的美丽图案,形成纹样与器物造型的高度统一,达到美化装饰效果。商周战国及春秋时期绘画已有相当的进步。除壁画的流行外,这时绘画技巧的发展也可从青铜器及玉器的装饰纹样、战国漆画上看出已达到相当水平。特别是湖南长沙战国楚墓中出土的帛画成为这一时期绘画技法发展的杰出代表。此时绘画已逐渐脱离附属于工艺美术品的装饰

国画校本教材

工笔画创作 小组活动记录 (2017——2018)第一节:中国画的分类

教学内容:中国画的分类 教学目的:通过中国画分类概况的讲授,使学生能初步的了解中国画的基本分类。了解中国画中各个画种的不同表现形式和基本表现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观摩。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本课教学对象为三年级学生、教学重点在于了解中国画的分类,及中国画中各个画种的不同表现形式和基本表现方法。教学方式采用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领会能力,掌握中国画各个画种的不同表现形式和基本表现特点。 教学过程: 一、中国画的定义: 中国画:又称“国画”,我国传统的绘画(区别于…西洋画?)。它是用毛笔、墨和中国画颜料在特制地宣纸或绢上作画,题材主要有人物、山水、花鸟,技法可分工笔和写意两种,富于传统特色。 二、中国画的技法: 1、写意:中国画传统的画法之一,相“工笔画”而言,用豪放、简练、洒落的笔墨描绘物象的形神,抒发作者的感情。写意画在表现对象上是运用概括、夸张的手法,丰富的联想,用笔虽简但意境繁邃,具有一定的表现力。它要有高度概括的能力,要有以少胜多的含蓄意境,落笔要准确,运笔要熟练,要能得心应手,意到笔随。 2、工笔画:中国画传统画法之一。画法比较工整严谨,以描绘被画对象的准确形象为准则。相对于“写意画”。(以描绘被画对象的大意为原则)而言。总的来讲,工笔画用笔工整细致,敷色层层渲染,细节刚彻入微要用极细腻的笔触描绘物象,故称“工笔” 三、欣赏: 出示国画名家的作品视频,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设计意图: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审美认知水平。四、拓展: 出示优秀的学生作品,让学生小组讨论分析优点和不足,提出自己的见解。五、小结: 第二节:中国画的用具(一)笔墨 教学目的:通过中国画工具材料的讲授,使学生了解工笔花鸟画工具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白描花卉》

《白描花卉》——临摹画 教学目的: 使学生通过白描花卉画的练习,提高描线的技巧,学习用不同的线条表现对象的质感、量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艺术的感情。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运笔行线的方向、速度和力度,在顿挫、提按中画出流畅或凝重的线条,表现出所描绘的对象的质感和量感。 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白描花卉的写线的方法、技巧,由于条件限制只能让学生用铅笔或者其他画笔代替毛笔。 教学教具: 花卉白描图稿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们今天临摹一幅白描花卉,临摹前先讲一下什么是白描: 白描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名称(中国画:我国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这种画种被称为“中国画”,简称“国画”。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工笔和写意。中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

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 学生活动:大家对国画有了了解,那么大家从书上可以找到几幅中国画欣赏一下。 教师板书课题:《白描花卉》——临摹画 1 讲解“白描”的含义: 就是用墨线勾描形象,不设颜色,是中国画的基本技法之一种。中国画中完全用线条来表现物象的画法。有单勾和复勾两种。以线一次勾成为单勾,有用一色墨,亦有根据不同对象用浓淡两种墨勾成。 中国古代有许多白描大师,如吴道子、赵孟頫、顾恺之、李公麟等都取得了突出成就。白描多见于人物画和花鸟画。 2、同时指出这节课主要是“临摹”,并讲解其含义: “临”——是照着原作描画。 “摹”——用薄纸蒙在原作上面描画。 3、教师小结临摹的意义:绘画的临摹主要是指对某一美术作品进行描绘。临摹是学习绘画技巧的一种方法,主要是学习前人的技法和经验。我国传统绘画的学习方法,就是从临摹入手,再逐步过渡到写生,即所谓“师古人”和“师造化”。在临摹中研究、分析、揣摩画家创作的意图和表现技巧。 4、教师出示本节课要临摹的白描画稿让学生欣赏,同时启发学生细心观看线条的变化。 教师讲解绘画方法: 1、构图:绘画时根据题材和主题思想的要求,把要表

中国画(白描)教案

《中国画——白描》(32课时) 教学内容:中国画——白描 教材分析: 白描技法是我国优秀的传统艺术,也是广大专业、业余人士十分喜爱的画种。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艺术的感情,激发学生学习白描的兴趣,提高学生线描的技巧,学会用不同的线条表现对象的质感和量感。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艺术的感情。 2. 提高学生描线的技巧。 教学重点:用毛笔线描的方法。 教学难点:用白描的方法表现人物、花鸟的技法,线条的不同运用。 教学内容: 第一课:白描基础知识与练习(4课时) 一、定义与分类。 1、定义:白描是中国画的一种,古代称之为”白画“,是中国画中用毛笔墨线勾画对象轮廓,有时也可渲染淡墨。 2、分类:白描有单勾和复勾两种。 单勾:以线一次勾成为单勾,有用一色墨,亦有根据不同对象用浓淡两种墨勾成。用同一墨色的线勾描整幅画的叫一色单勾。用浓淡不同墨色勾成的,如用淡墨勾花,浓墨勾叶叫浓淡单勾。要求线描准确流畅、生动、笔意连贯。

复勾:复勾则光以淡墨勾成,再根据情况复勾部分或全部,其线并非依原路刻板复迭一次,其目的是为加重质感和浓淡变化,以加强所描物象的精神,使物像更具神采。复勾线必须流畅自然,否则易呆板。 二、白描的特点: 物象的形、神、光、色、体积、质感等均以线条表现,难度很大。因取舍力求单纯,对虚实、疏密关系刻意对比,故而白描有朴素简洁、概括明确,不施色彩的特点。 三、白描的发展与代表画家和作品: 白描多见于人物画和花鸟画。宋元间也有画家采用白描手法来描绘花鸟,如北宋仲仁,南宋扬无咎,元代赵孟坚,张守正等。 白描最早是做为工笔画的底稿形式存在的,是中国画造型的基础。如我国最早的卷轴画《洛神赋图》、《女史箴图》,是东晋顾恺之的传世摹本,这两幅图中的线描已由过粗拙简单发展到圆润挺秀的笔法,这种“青云浮空”、“流水行地”般的紧劲连绵的线条被誉为“春蚕吐丝”。唐代吴道子的画作笔简神全,意气豪放。他的作品《送子天王图》为白描画、水墨画的出现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白描发展成为独立的绘画创作形式始于宋代,各代均有杰出代表。 李公麟(1049—1106),字伯时,舒州(今安徽舒城县)人,是宋代杰出的人物、鞍马、山水画家。更是把线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其传世的白描作品有《维摩诘演教图》、《五马图》等。此外,还有宋代武宗元的《八十七神仙图》、元代张渥的《九歌图》、明代陈洪绶的《西厢记-窥简》、《屈子行吟图》、《水浒叶子》、清代任伯年的《三友图》等等,都是难得的白描杰作。

《工笔白描》课程标准

《工笔白描》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GSJPYJ032 适用专业:木雕设计与制作执笔人:杜钢梅 适用学期:第二、三学期审核人: 学时: 120 制(修)订时间: 2011.9 一、课程定位 1、课程性质 《工笔白描》为木雕制作与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既是一门 造型训练课,同时也可以看作一门创作课。我国的书画艺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 形成了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民族艺术形式,具有鲜明的特色和深厚的传统,工笔 白描作为中国画传统技法已经列入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基础课。 2、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 后续课程:《木雕制作工艺》,《电脑雕刻》,《顶岗实习》,《毕业创作》等。 二、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中国白描画是造型手段和设计手段,熟悉线的粗细、长短、曲直方圆、 轻重缓急、虚实疏密、顿挫刚柔、浓淡干湿在造型上生动运用和有机结合的方法,掌握线条表现形体的质量感、体积感、动态感和空间感技巧。 2、能力目标 能用线条表现形体的质量感、体积感、动态感和空间感,能运用中国画线条 表达造型。 能运用正确的观察方法,把握中国画哲学观的理论想,提高对中国画的感受、鉴赏和分析能力。

会进行写生素材整理并绘成作品。能创造性的运用构图、线条勾勒、渲染、设色等工笔画基本技法。 3、素质目标 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同时不断创新与发展。绘画艺术主要是画家创作,画家的作品不能孤芳自赏,它应该让众多的观众与读者共享其美,从而提高学生的修养,陶冶人们的情操,培养木雕设计行业基本能力素质。 三、教学内容

四、教学评价 本课程为考试课,考核对象木雕设计与制作班。教学评价以实践项目考核为主要内容,突出过程考核,按课程期末考试结束后,结合专题实训每个小项目实施中的表现和实际操作情况进行综合考核。平时项目成绩占60%,期末考试成绩占40%。 1、考核方式与要求 (1)第二学期课程考核方式 为考试课,以花卉设计为主评定成绩,以百分制记分,考试形式是完成一张完整的花鸟画创作。

白描手法写人物

她是一个快乐的“假小子:瘦得不堪,体检时医生曾怀疑她是否脊椎突出。也许晒多了太阳,皮肤呈棕黑色,两只乌黑的眸子泛着亮光,特别是她贼贼地笑,更显得机灵可爱。她留着一头利落的短发,奔跑时活像一只小沙鼠 :“孔乙己原来也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又不会营生;于是愈过愈穷,弄到将要讨饭了。幸而 写得一笔好字,便替人家钞钞书,换一碗饭吃。可惜他又有一样坏脾气,便是好喝懒做。”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 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 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Ё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起笑先闻. ————王熙凤的外貌描写是肯定要收录的,白描人物表着的笔墨都给他了。 《儒林外史》写范进看中举的报帖:“...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维妙维肖地描写了事态的发展。 她今天样子很凶,但当我问起她的头发为什么这样长的时候,她还是用昨天那样温暖而柔和的腔调说:“看来这世上递给我的惩罚,上帝说:给你梳这些该死的头发去吧!年轻的时候,我夸耀过着一把马鬃,到老来,我可诅咒它了。你睡吧!还早着呢,——太阳睡了一夜刚起来……” “我不想睡!” “不想睡就不睡好了,”她马上表示同意,一面编辫子,一面往沙发那边瞧,母亲就在沙发上躺着,脸朝上,身子直的像一根弦。“你昨天怎么把牛奶瓶子打破了?你笑声说!” 外祖母说话好似在用心地唱歌,字字句句都想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一下子就牢牢地打进我的记忆里。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在笑容里,快活地露出坚固雪白的牙齿。虽然黑黑的,两颊有许多皱纹,但整个面孔仍然显得年轻,明朗。但这面孔却被松软的鼻子、胀大了的鼻孔和红鼻尖而给弄坏了。她从一个镶银的黑色鼻烟壶里嗅烟草。她的衣服全是黑色的,但通过她的眼睛,从他内心却射出一种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光芒。她的腰弯得几乎成为驼背,肥肥胖胖,可是举动却像一只大猫似的轻快而敏捷,并且柔软得也像这可爱的动物。【品读赏析】《童年的朋友》节选自高尔基的《童年》 鲁迅笔下的孔乙己,“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这些描写,犹如用几条墨线,简单几笔,特征显露,尽传神态。 那是个乞丐。她大概30来岁,眉间脸上却满布着岁月的沧桑。她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在寒风中微微颤抖。 又一阵风吹过,她把怀中的婴儿搂紧了些。那大概是她的儿子吧,用两张被子裹着,偎依在

浅谈中国画——白描

1中国画 “白描”中国画中有一种作为绘画基础全部用线来表现物体对象的形式,我们称之为“白描”。无论是写意方向的花鸟、人物,还是书法等艺术, 他们的绘画形式大都是以线为基础,借线的不同技法来表现物体对象的形式感,因为是绘画的基础,所以,白描这种绘画形式是中国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有句古话说的好,“外师造化,终得心源”,而白描正是通过对外在物象的深刻理解与娴熟的技术技巧二者基础之上进行主观再创造,从而达到“天人合一” 式的情与景的深刻交融,并将自己真挚的情感通过这种形式流露出来。白描不仅可以作为独立绘画形式存在于画坛,也可作为中国画的基础而出现。白描“素朴而又不缺少内涵”,其构成构图追求简单朴实,对画面的层次要求比较严谨要主次分明,线条更是讲究力度的大小以及墨色干湿浓淡清,画面表现出来了独特的象征性,极具审美价值。 2白描的写意性 白描,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个重要门类之一,不论疏密体材,都代表着中国画的一个共同特点,便是绘画的写意性。中国画中的“线”,绝非直观看到的单一的“轮廓线”,用笔之时的流动变化,蕴藏了丰富的精神内涵, 代表着某种精神诉求,线条传达出更多的人文内涵,显示了意蕴不凡的深 刻含义。所以,中国画的线不仅在表现方面展示出了形面与体积,还释放出了盎然的生命力,反应了人的精神面貌和文化修养的。这就说明了中国画一定是先从写实开始一步步转向写意。 从古至今, 可以说中国画讲究的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之所以说“似与不似”,是因为中国画以独具特色的绘画理论,表现出不受时空约束又具概括性的主观情感抒发。 它不求得形似,但足以表现出真挚的情感、深刻的内涵、高雅情趣,强调了人文修养与至高无上的精神。白描,不论疏密体材,它都不是再现艺术,而是一种心灵上感悟的抒发,与西洋绘画有着较大差异,无论表现形式还是技法章程,西洋绘画都是力求最后的效果是具象的,中国绘画追求的则是意象的,所以说中国画白描具有写意性。 3白描的书法性 白描,用笔很是关键,近乎书法。“书画同源”所说的“书”与“画”就是讲究这样的“同源”准则,也就是白描的另一个特点———书法性。中国传统艺术白描与博大精深的书法一样,传承中国古老而又独特的绘画形式,在继承与发展中慢慢形成代表我国特色的艺术形式,。众所周知,中国画和书法创作都是使用笔、墨、纸、砚等传统工具,所以笔墨线条审美趋向所是略同,可以说使得中国画与书法之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处。 书法很讲究气势、韵律,谢赫“六法”中谈到“气韵生动,骨法用笔”,看得出来中国画讲究的绝非直观具象的艺术,是世界艺术派别中真正的 “抽象派”艺术,白描恰好运用了书法这种抽象技法从而创造出了气韵长虹、不同凡响的优秀绘画作品。书法语言符号的表现,恰好给白描提供了表达技巧,中国画如果不是书法用笔,或许中国画便失去了内在精神。真可谓书法对中国画的影响是巨大的不可忽视的,每一位大家对书法的领悟便可直接影响着绘画的创作,书法章程才正是画家们创作中国画运用笔法的基础性教材。故,白描与书法之间是相互贯通的,白描自身就有书法的特性, 作者简介:李悦(1994-),女,汉族,河北承德人,硕士研究生,四川理工学院,研究方向: 美术中国画。浅谈中国画———白描 李悦 (四川理工学院, 四川自贡643000)摘要: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灿烂的文化艺术中极具古典传统色彩的中国画形式各样,有一种作为绘画基础全部用线来表现 物体对象的形式,我们称之为“白描”。它是中国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作为绘画基础,同时代表着中国画的共同特点,无论写意方向的花鸟、人物,还是书法它们的用笔之间都是融会贯通的。所以通常讲白描在章法技巧上的要求很高,在用笔上更讲究力度的变化、线条的流畅、墨色的浓淡。关键词:中国画;传统;白描;书法;写意画中图分类号:J2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602(2018)11-0049-01 CULTURE AND DESI GN -49-

工笔画基础知识入门

工笔画基础知识入门 一、什么是工笔画 工笔”是与“写意”相对应的概念,简单来讲,就是运用工整、细致、缜密的技法来描绘对象。它大致可分为四大类:工笔白描、工笔淡彩、工笔重彩和没骨工笔。从表现内容上又可分为:山水、花鸟、人物(仕女和佛像)。 1、工笔画的特点是什么? 工笔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建立了一套严整的技法体系,从而形成这一画体的独特风格面貌,其特点归纳如下: (1)线条 以线造型是中国画技法的特点,也是工笔画的基础和骨干。工笔画对线的要求是工整、细腻、严谨。一般中锋用笔较多。 (2)色彩 以固有色为主,一般设色艳丽、沉着、明快、高雅,有统一的色调,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色彩审美意趣。 (3)装饰性与平面感 在工笔画中装饰性尤其是不可缺少的因素。从构图、线描、设色到形象的细部处理都带有一定的平面感和装饰性。关于装饰性一方面是来源于传统的程式化手法,一方面是作者对生活中的形象通过提炼、夸张、创造而形成的美感效果。 2、什么是工笔重彩画? 即浓重色彩的画法。以矿物质颜料和粉质颜料为主,画面以色为主,设色浓重、艳丽、华贵,给人以高雅富丽堂皇的感觉。重彩一般采用积染套色的方法,所谓“三矾九染”就是指此种画法。每遍施色薄,层层加深,数通之后加染一遍胶矾水以固定已上去的颜色,使得画面色彩厚重、沉着。 二、笔墨纸颜料 1、笔 1)勾线笔 工笔画多用中锋勾勒细而匀的线条。一般选用狼毫类细而尖的笔。常用的笔有衣纹笔、叶筋笔、大红毛、小红毛、蟹爪、狼圭、紫圭等等。 (2)染色笔(染色、清水各2只,) 常用的染色笔有:大白云、中白云、小白云和其他软毫毛笔。纯羊毫笔过于软,一般不太好用,白云笔较好,因为它外层是羊毫,中间部分是硬而挺的毛,因此既能含水分又有弹性。 (3)板刷类 工笔画经常需要涂底色,或做大面积的平涂和渲染,因此需备有各种宽度的羊毛板刷或排笔。

白描花卉临摹 教案

课题:白描花卉临摹 课时:1课时 课型:绘画型 授课对象:初中2年级 教材分析:白描是中国画技法形式的一种,主要多用于人物或双勾花鸟画。白描画法全凭线的虚实刚柔,浓淡粗细来体现物体的不同质感和变化。白描作为国画的一种画种,古代则称之为白画,通常也叫线描。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通过线的长短、粗细、方圆、曲折、疏密、虚实以及用笔轻重、顿挫、刚柔等,各种节奏变化都是它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2.过程和方法目标:使学生在练习画作的过程中可以锻炼运笔、用墨、用线以及构图等方面的基本功,以及掌握花鸟画的造型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白描是画工笔画上颜色的基础,首先是通过白描画法勾出画面的轮廓,然后在画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线条的曲折,弯曲变化之美,在跟老师的交流的中能够了解白描的魅力。 教学重点:运用线条的特点画出优美生动的画作。 教学难点:对工具材料性能的初步掌握和基本技法的运用,如何能够把握用线、用笔画出一幅趣味生动的画。 教学方法:在讲授、欣赏、演示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摹写练习 1.教法:课本、作品讲解 2.学法:多练习速写,写生花卉、草木等

教具准备:课本、图片 学具准备:笔、墨、纸、砚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清点人数,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出示范画。(4分钟)二:引入新课:“白描”即线描 ,古代称“粉本” ,后成为一个独立画科 ,具有单纯朴实、造型严谨、气韵生动、讲究用线、形式感强等艺术特点按现代广义的理解 ,属于素描之一种 ,古代称为“白画”或“粉本” ,即是绘画的底稿。在上节课的基础上加些人物画。(4分钟) 三:讲授新课:(27分钟) (一):导言: 总结、评价前课工笔花卉的情况,并表扬优秀作品 1:临摹前的准备:学习白描首先从临摹入手,学习今古名家的表现技法,其次是到生活中去观察、写生。 ①:范本的选用。 ②.:读画:选定范本后,分析理解其技法特点。通过读画,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 2:怎样临摹:用笔切记挑、滑。一般说来,勾好每一条线都必须有起笔、行笔、收笔三个动作。要领在于: a:起笔藏锋,如欲向右行,先向左藏锋顿笔,然后再右行。反之,则欲左先右,上下行笔也如此要求。 b.:行笔要稳、速度宜慢,用力要均匀。行笔中途转向应稍停为后折回为“挫”,顿、挫时要调整笔锋方向以免出现侧锋。 C:收笔回锋,使线条沉稳含蓄,避免“飘” (二)作品欣赏 《朝元仙仗图》 宋代画家武宗元。从这幅画中,可以感受到白描作品的魅力。整幅画以铁线为主,劲挺流利。画的内容虽然取材于道教神话人物,它的内容显然已经超过了对神仙

宗白华《西洋画素描与中国画的白描》阅读练习及答案

宗白华《西洋画素描与中国画的白描》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西洋画素描与中国画的白描 宗白华 ①西洋画素描与中国画的白描及水墨法,摆脱了彩色的纷华灿烂,轻装简从,直接把握物的轮廓、物的动态、物的灵魂。画家的眼、手、心与造物,面对面肉搏。物象在此启示它的真形,画家在此流露他的手法与个性。 ②抽象线纹,能以它的匀整、流动、回环、曲折,表现万物的体积、形态与生命;更能凭借它的节奏、速度、刚柔、明暗,写出心情的灵境而探入物体的诗魂。 ③中国画自始至终以线为主。西洋画的素描则自米开朗琪罗、达·芬奇、拉斐尔、伦勃朗以来,不但是作为油画的基础工作,且以其亲切地表示画家“艺术心灵的探险史”与造物肉搏时的悲剧及光荣的胜利,使我们直接窥见艺人心物交融的灵感刹那,惊天动地的非常际会。其历史的价值与心理的趣味有时超过完成的油画。 ④然而,中、西线画之观照物象与表现物象的方式、技法,有着传统的差别:西画线条是抚摩着肉体,显露着凹凸,体贴轮廓以把握坚固的实体感觉;中国画则以飘洒流畅的线纹,笔酣墨饱,自由组织,暗示物象气势与动向。中国画无暇作形体实象的描摹,而以表现动力气韵为主。北齐时画家曹仲达以西域作风画人物,其衣纹垂直贴附肉体显露凹凸,此为中国线画之受外域影响者。宋、元花鸟画以纯净优美的曲线,写花鸟的体态轮廓,高贵圆满,表示最深意味的立体感。以线示体,于此已见高峰。 ⑤唐代王维以后,水墨渲淡一派兴起,以墨气表达骨气,以墨彩暗示色彩。虽同样以抽象笔墨追寻造化,在西洋亦属于素描之一种,然重墨轻笔之没骨画法,亦系间接接受印度传来晕染法之影响。故中国线描、水墨两大画系虽渊源不同,而其精神在以抽象的笔墨超象立形,依形造境,因境传神,达于心物交融、形神互映的境界,则为一致。西画里所谓素描,在中国画正是本色。 ⑥素描的价值在直接取相,眼、手、心相应以与造物肉搏,而其精神则又在以富于暗示力的线纹或墨彩表现具体的形神。故一切造形艺术的复兴,当以素描为起点;素描是返于“自然”,返于“自心”,返于“直接”,返于“真”,更是返于纯净无欺的。 11、下列对文中“素描”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素描没有彩色的纷华灿烂,而用简洁的线条或墨彩去表现物体的轮廓、动态和灵魂。 B、素描不但能表现万物的体积、形态与生命,还能反映出画家的手法、个性与心情。

历代白描人物画概说

历代白描人物画概说 中国白描人物画是从单纯的线条勾勒作为造型手段,借线的粗细、长短、曲直方圆、轻重缓急、虚实疏密、顿挫刚柔、浓淡干湿在造型上生动运用和有机结合,表现形体的质量感、体积感、动态感和空间感,区别于西方以色彩、明暗来表现物体的方法。这种方法称之“白描”。无论是工笔人物画还是写意人物画,他们都是以线构成,故而白描人物画不仅可以独立存在,也是中国人物画的基础。古代人物 画按题材可分道释,人物、写貌三类,道释即宗教画,人物以古贤故事为主也包括具有现实主义的风俗画,写貌即肖像画。 中国画表现对象是以线为基础,而对象本身并没有线的存在,所以决定了中国画不是“再现”,而是“表现”为特长;这就决定了中国画必然从写实走向写意。在上下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历代艺术家对于线描进行了艰辛的艺术劳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线描艺术,留下了无数的优秀白描作品,使之举世瞩目,在世界美术领域中独树一帜,并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也是其它画种无法取代的。 中国人物画发展到东晋前后,卷轴画已经出现,标志着中国绘画开始成熟。目前我们所能见到最早的中国卷轴画《洛神赋图》、《女史箴图》,是东晋顾恺之传世摹本。这两幅画中所用的线描已由过去的粗拙简单发展到圆润挺秀的笔法,那种“青云浮空”、“流水行地”

的紧劲连绵的线条已具风格化,被誉为“春蚕吐丝”。顾恺之在理论上提出了“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迁想妙得”、“以形写神”。他的“传神”之说和与南朝宋宗炳提出的“畅神”之说,代表着当时的美学思想。可以说东晋的绘画和理论给隋庸、五代,两宋的绘画出现全面高峰,奠定了基础。 女史箴图卷顾恺之晋代

洛神赋图第一卷全卷顾恺之晋代 唐代是中国线描人物画繁荣、鼎盛时期,在绘画题材方面倾向面对现实,佛教画也侧重世俗化,技法上意向求巧;这一时期人物画不仅大家辈出,线描人物技法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阎立本溯源顾恺之而融进恢宏博大的气度,他在《历代帝王图》中,以刚劲而厚实的长线恰当而真实地刻画出一批封建帝王自持、骄矜、贪婪、淫威等个性特征的肖像画。

工笔花卉美术教案

六年级美术《工笔花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通过白描花卉的学习,了解工笔画的特点与用笔方法, 以及以线造型的特点,对工笔花卉产生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 教学重点: 运用勾线笔勾勒线条,画一幅白描花卉 教学难点 掌握工笔画的用笔用线特点,用线勾勒花头、枝叶结构时,起笔、运笔、收笔的技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工笔花卉作品、笔墨纸砚等 教学过程 组织课堂,活跃课堂气氛。 一、导入 师:“上课,同学们好,大家都知道老师今天让你们 准备了........生:“国画材料"师:“同学们肯定猜出了 我们这节课啊要画一幅国画,国画是我国的国粹,是中华 民族的艺术瑰宝,也是中国文化的表现。艺术都是源于生 活的,大家抬头看这是我拍的一张荷花图,我想用国画的 形式把它表现出来。”(师示范写意荷花)展示问生这个 国画技法中的?生“写意”。在课下我还画了一幅荷花图,同学们看看这幅画是什么?生“工笔”。同学们知道的可

真多,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工笔花卉。(板书课题 《工笔花卉》)。 这一环节通过我们国画的两种表现技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一起走进工笔绘画。 二、新授 1.特点。 同学们看看我这幅工笔荷花,也可以起身看看周围张 挂的工笔画,也可以欣赏课本上的工笔画,一起研究一个 问题工笔画的特点。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也可同学间相 互讨论一下。我们从线条、造型、设色以及画面感觉等方 面进行总结。生说自己的观点。 2.用笔方法 不同的画会给大家不同的感受,工笔讲求勾线和填色。今天我们主要来研究勾线,拿起我们的勾线笔,请同学们 用正确的执笔姿势握笔。嗯,这个同学拿笔姿势很准确, 请你给大家展示一下。为什么这样拿笔呢?请同学们根据 老师的解说一起感受一下吧!在画线时,大拇指往前推, 食指中指往后勾,无名指小拇指向前抵。指实掌虚,中锋 用笔,让笔与纸面保持垂直。 3.用线方法。 我们蘸一下淡墨,在我们的熟宣纸上感受一下,熟 宣纸的特性吸水性不强,我们感受一下用线,画短线时手 腕用力,画中线时胳膊用力,画长线时肩用力。勾线时, 要用力均匀,气韵流畅。起笔要顿笔,行笔要稳,收笔要虚。要注意线条粗细的变化。师指导生练习,找几个同学 的练习放大屏幕指点学习。

白描在中国画绘画中的重要性 (2)

白描在中国画绘画中的重要性 中国画历史悠久,中国画中完全用线条来表现物象的称“白描”, 是中国画的基础。作为中国画的重要组成部分,白描有很典型的特点,这也是中国画的共同特点,即写意性和强调书法用笔。历代白描作品风貌各异。白描在表现的技巧上 要求很高,在用笔上要求有力、流畅、变化。 一、中国白描 白描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它的特征是用简练的墨色来勾勒画面,塑造形象,不施加色彩和渲染。由于中国人使用毛笔作画,因此以线立骨成为东方绘画艺术的基本特征。现在,中国画中的白描已被作为独立的一科,成为创作工笔画的基础,是学习中国画必备的基本功。从此可以看出白描的重要性。白描作为绘画中一个独立的科目,有与众不同的艺术特色,我们将它称为中国式白描。中国画的白描特别强调的是书法用笔,这也是中国画同样要遵循的准则,也就是所说的“书画同源”也是白描的另一个特点,即白描的书法性。中国画的白描和书法一样,同样孕育于中国的远古绘画和图案作品,在不断的发展中形成各自的体系,在各自的发展变化中受到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既各具形态,又相辅相成。李苦禅先生曾经说过“书至画为高度,画至书为极则”。白描是充分运用书法艺术这种抽象手段的。书法的形象语言即笔法是白描造型的语言,离开了书法的用笔,就很难言中国画。另外书法的精练贯通也无时无刻不影响着中国的绘画。从而,白描本身带上了强烈的书法趣味,白描的线条、墨韵,处处都透露着抽象之美,它有着独立的审美价值.宋代人物画家李公麟把方折、挺劲的线条有机地融合起来,形成自己的新风格,创造出“扫去粉黛,淡毫轻墨”“不施丹青而光彩动人”的白描,形成了独立的工笔绘画形式,开创了以文人士大夫审美情趣为基调的简雅放达的一代画风,后世赵孟頫、仇英、陈老莲无不效仿。由此可见,一幅高水平的白描,应是造型能力,笔法、墨法、线的有序组织及主观感受的集合体,偏颇任何一方或忽略任何一方,都不能成为一幅好的白描作品。优秀的作品有:战国时期的《人物龙凤帛画》,汉代的画像石刻,北魏时期的敦煌飞天,晋代顾恺之的《女史箴卷》,唐代永泰公主李仙蕙墓石椁线画,周昉的《簪花仕女图》,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五代时期周文矩的《重屏会棋图》、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宋代武宗元的《朝元仙仗》,元代永乐宫壁画,明代陈洪绶的木刻《水浒叶子》以及任渭长、任伯年的人物画绣像作品。 二、学习白描的途径 画好白描画有三个重要途径:首先,是要向我国优秀的绘画传统学习。其二,向优秀的

白描和细描

白描和细描(工笔) 一、白描手法,即用最朴素最简练的笔墨,不事雕饰,不加烘托,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物与景物的情态面貌。 1、使用这种手法刻画人物时,要求作者紧紧抓住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及人物的个性、经历、言行的突出之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描写,以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例1:我注意到,她们抓药非常麻利,瞟一眼处方,就可以找到相应的抽屉。仅凭手抓,就基本准确,最后还是放进小秤称一称,添点或减点。然后,把药倒入毛边纸。《母亲的中药铺》 例2:公孙瓒扒上坡去,看那少年:生得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威风凛凛,与文丑大战五六十合,胜负未分。——赵子龙《三国演义》例3: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例4:?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范进中举》 2、使用白描手法勾勒事物时,要求作者用简练笔触,对所描写之物的特征、状貌作真实的勾画。 房间内的光线不够,所以在房间正中顶上,开了一个八角形的光斗。因此大家就把这个楼叫做‘八角楼’。《井冈山散记》

3、使用白描手法绘景时,要求作者用简笔作粗线勾画,组成生动的画面。例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例2: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田家》聂夷中 例3:到得灰云扫尽,落叶满街,晨霜白得象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清早,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气来,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也可爱得很么《江南的冬景》 例4:清朝张岱的《湖心亭看雪》描写雪景的句子: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例5:在一间渔家的小屋里,渔妇冉娜在灯前织补一张旧帆。屋外,风在呼啸,轰鸣的海浪冲击着岸崖,溅起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但在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暖和而舒适。地面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还燃着余烬,隔板上的碗碟被映得闪闪发光。在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在大海风暴的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小说《穷人》 二、细描(工笔),白描是文学创作中描写手法之一,是对事物的主要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