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_神思_翻译

文心雕龙_神思_翻译
文心雕龙_神思_翻译

《文心雕龙·神思》原文及翻译

(一)

古人云1:“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2神思之谓也3。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4,视通万里。吟咏之间5,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6,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7!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8。神居胸臆9,而志气统其关键10;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11。枢机方通12,则物无隐貌;关键将塞13,则神有遁心14。是以陶钧文思15,贵在虚静,疏瀹五藏16,澡雪精神17。积学以储宝18,酌理以富才19,研阅以穷照20,驯致以怿辞21。然后使玄解之宰22,寻声律而定墨23;独照之匠24,窥意象而运斤25。此盖驭文之首术26,谋篇之大端27。夫神思方运,万涂竞萌28;规矩虚位29,刻镂无形30。登山则情满于山31,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方其搦翰32,气倍辞前33;暨乎篇成34,半折心始35。何则?意翻空而易奇36,言征实而难巧也37。是以意授于思,言授于意;密则无际38,疏则千里39。或理在方寸40,而求之域表41;或义在咫尺42,而思隔山河。是以秉心养术43,无务苦虑44;含章司契45,不必劳情也46。

〔译文〕

古人曾说:“有的人身在江湖,心神却系念着朝廷。”这里说的就是精神上的活动。作家写作时的构思,他的精神活动也是无边无际的。所以当作家静静地思考的时候,他可以联想到千年之前;而在他的容颜隐隐地有所变化的时候,他已观察到万里之外去了。作家在吟哦推敲之中,就像听到了珠玉般悦耳的声音;当他注目凝思,眼前就出现了风云般变幻的景色:这就是构思的效果啊!由此可见,构思的妙处,是在使作家的精神与物象融会贯通。精神蕴藏在内心,却为人的情志和气质所支配;外物接触到作者的耳目,主要是靠优美的语言来表达。如果语言运用得好,那么事物的形貌就可完全刻划出来;若是支配精神的关键有了阻塞,那么精神就不能集中了。因此,在进行构思的时候,必须做到沉寂宁静,思考专一,使内心通畅,精神净化。为了做好构思工作,首先要认真学习来积累自己的知识,其次要辨明事理来丰富自己的才华,再次要参考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获得对事物的彻底理解,最后要训练自己的情致来恰切地运用文辞。这样才能使懂得深奥道理的心灵,探索写作技巧来定绳墨;正如一个有独到见解的工匠,根据想象中的样子来运用工具一样。这是写作的主要手法,也是考虑全篇布局时必须注意的要点。在作家开始构思时,无数的意念都涌上心头;作家要对这些抽象的意念给以具体的形态,把尚未定形的事物都精雕细刻起来。作家一想到登山,脑中便充满着山的秀色;一想到观海,心里便洋溢着海的奇景。不管作者才华的多少,他的构思都可以随着流风浮云而任意驰骋。在刚拿起笔来的时候,旺盛的气势大大超过文辞本身;等到文章写成的时候,比起开始所想的要打个对折。为什么呢?因为文意出于想象,所以容易出色;但语言比较实在,所以不易见巧。由此可见,文章的内容来自作者的思想,而语言又受内容的支配。如果结合得密切,就如天衣无缝,否则就会远隔千里。有时某些道理就在自己心里,却反而到天涯去搜求;有时某些意思本来就在跟前,却又像隔着山河似的。所以要驾驭好自己的心灵,锻炼好写作的方法,而无须苦思焦虑;应掌握好写作的规则,而不必过分劳累自己的心情。

〔注释〕

1 古人:指战国时魏国的公子牟。他的话载《庄子·让王》:“中山公子牟谓瞻子曰:‘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奈何!’”

2 “形在”二句:原指身在江湖,心在朝廷。这里借喻文学创作的构思活动。魏阙(què却):指朝廷。魏:高大。

3 神思:宗炳《画山水序》:“圣贤映于绝代,万趣融其神思。”(《全宋文》卷二十)

4 悄(qiǎo巧):静寂。

5 “吟咏”二句:指作家刚沉吟构思,文章尚未写成,可是在作家心目中,好像已听到那篇未来作品的音节铿锵了。吐纳:发出。

6 睫(jié节):眼毛。

7 致:达到。

8 神与物游:指作者的精神与外物的形象密切结合,一起活动。

9 胸臆:指内心。臆:胸。

10 志气:作者主观的情志、气质。统:

率领,管理。

11 辞令:动听的言语。枢机:指主要

部分。《周易·系辞上》:“言行,君子之

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孔颖达疏:

“枢,谓户枢;机,谓弩牙。言户枢之转,

或明或暗;弩牙之发,或中或否,犹言行之

动,从身而发,以及于物,或是或非也。”

12 枢机:这里指“辞令”。

13 关键:这里指“志气”。

14 遁:隐避。

15 陶:制瓦器。钧:造瓦器的转轮。

这里以“陶钧”指文思的掌握和酝酿。

16 瀹(yuè月):疏通。藏:同“脏”,

内脏。

17 雪:洗涤。《庄子·知北游》:“老

聃曰:‘汝齐(斋)戒疏瀹而(你)心,澡

雪而精神。’”

18 宝:这里指人的知识。

19 酌:斟酌,有考虑、思辨的意思。

20 阅:阅历、经验。穷:探索到底。

照:察看,引申为理解。

21 致:情致。怿(yì意):一作“绎”,

译文据“绎”字。“绎”是整理、运用。

22 玄:指深奥难懂的事物或道理。宰:

主宰,这里指作家的心灵。

23 声律:指作品的音节。安排音节本

来只是写作的技巧之一,这里用以代表一切

写作技巧。墨:绳墨。“墨”与下句“斤”

相对,和《文选·琴赋》中的“离子督墨,

匠石奋斤”用法同。

24 独照:独到的理解。

25 窥:视。意象:意中之象,指构思

过程中客观事物在作者头脑中构成的形象。

斤:斧。

26 驭文:就是写作。驭:驾驭,控制。

术:方法。

27 大端:重大的端绪,也就是要点。

28 万涂:即万途,指思绪很多。

29 规:画圆形的器具。矩:画方形的器具。这里是用“规矩”指赋予事物以一定的形态。虚位:指抽象的东西。

30 镂(lòu漏):也是刻。无形:和上句“虚位”意同,这两句和陆机《文赋》中说的“课虚无以责有,叩寂寞而求音”意义相近,都指通过艺术构思而赋予抽象的东西以生动具体的形象。

31 登山:指构思中想到登山的情景。下句“观海”同。

32 搦(nuò诺):握,持。翰:笔。

33 辞:指写成了的作品。“辞前”是

未写成以前。

34 暨(jì计):及。

35心始:心中开始考虑写作时的想

象。

36 翻空:指动笔写作以前构思的情形

37 征实:指把作者所想象的具体写下

来。

38 际:这里指空隙。

39 疏:远,指语言不能准确地表达思

想。

40 方寸:心。《三国志·蜀书·诸葛

亮传》:“(徐)庶辞先主而指其心曰:‘本

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

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

41 域表:疆界之外,指很远的地方。

42 咫(zhǐ止)尺:指距离很近。咫:

八寸。

43 秉:操持,掌握。

44 务:专力。

45 章:文采。契:约券,引申为规则。

46 不必劳情:参看《养气》篇。其中

论不必过于苦思说:“率志委和,则理融而

情畅;钻砺过分,则神疲而气衰。

(二)

人之禀才1,迟速异分2;文之制体3,大小殊功4。相如含笔而腐毫5,扬雄辍翰而惊梦6,桓谭疾感于苦思7,王充气竭于思虑8,张衡研《京》以十年9,左思练《都》以一纪10:虽有巨文,亦思之缓也。淮南崇朝而赋《骚》11,枚皋应诏而成赋12,子建援牍如口诵13,仲宣举笔似宿构14,阮瑀据案而制书15,祢衡当食而草奏16:虽有短篇,亦思之速也。若夫骏发之士17,心总要术;敏在虑前,应机立断。覃思之人18,情饶歧路19;鉴在疑后20,研虑方定。机敏故造次而成功21,虑疑故愈久而致绩22;难易虽殊,并资博练23。若学浅而空迟,才疏而徒速;以斯成器24,未之前闻。是以临篇缀虑25,必有二患:理郁者苦贫26,辞溺者伤乱27。然则博见为馈贫之粮28,贯一为拯乱之药29;博而能一30,亦有助乎心力矣。

〔译文〕

人们写作的才能,有快有慢;文章的篇幅,也有大有小。例如司马相如含笔构思,直到笔毛腐烂,文章始成;扬雄作赋太苦,一放下笔就做了怪梦;桓谭因作文苦思而生病;王充因著述用心过度而气力衰竭;张衡思考作《二京赋》费了十年的时光;左思推敲写《三都赋》达十年以上:这些虽说篇幅较长,但也由于构思的迟缓。又如淮南王刘安在一个早上就写成《离骚赋》;枚皋刚接到诏令就把赋写成了;曹植拿起纸来,就像背诵旧作似地迅速写成;王粲拿起笔来,就像早已做好了一般;阮瑀在马鞍上就能写成书信;祢衡在宴会上就草拟成奏章:这些虽说篇幅较短,但也由于构思的敏捷。那些构思较快的人,对写作的主要方法是心中有数的,他们机敏得好像未经考虑就能当机立断。而构思迟缓的人,心中充满了各式各样的思路,几经疑虑才能看清楚,细细推究才能决定。有些人因为文思敏捷,所以很快就能写成功;有些人因为多所疑虑,所以历时较久才能写好。两种人写作虽难易不同,但同样依靠多方面的训练。假如学问浅薄而只是写得慢,才能疏陋而只是写得快;这样的人要想在写作上有所成就,是从来没有听说过的。所以在创作构思时,必然出现两种毛病:思理不畅的人写出来的文章常常内容贫乏,文辞过滥的人又常常有杂乱的缺点。因此,增进见识可以补救内容的贫乏;突出重点可以纠正文辞的杂乱。如果见识广博而又有重点,对于创作构思就很有帮助了。

〔注释〕

1 禀:接受。

2 分(fèn粪):本分。

3 制体:指文章的体裁、篇幅等。

4 殊:不同。功:成效、功用。

5 相如:指司马相如,字长卿,西汉著名作家,相传他的文思较慢。《汉书·枚乘(附皋)传》:“司马相如善为文而迟。”王先谦补注引沈钦韩曰:“《西京杂记》:‘皋文章敏疾,长卿制作淹迟,皆尽一时之誉。’”含笔腐毫:古人写作前常以口润笔,兼行构思。毫:即毛,指毛笔。腐毫:形容构思时间之长。

6 扬雄:西汉著名作家。辍(chuò绰)翰惊梦:桓谭《新论·祛蔽》中说,扬雄写完了《甘泉赋》,因用心过度,困倦而卧,“梦其五脏出在地,以手收而内之”。(《全

后汉文》卷十四)辍:停止。

7 桓谭:东汉初年著名学者。疾感:

《新论·祛蔽》中说,桓谭想学习扬雄的赋,

因用心太苦而生病:“余少时见扬子云之丽

文高论,不自量年少新进,而猥欲逮及。尝

激一事而作小赋,用精思太剧,而立感动发

病,弥日瘳(愈)。”

8 王充:字仲任,东汉著名思想家。

气竭:《后汉书·王充传》说,王充“著《论

衡》八十五篇,二十余万言。……年渐七十,

志力衰耗”。

9 张衡:字平子,东汉著名科学家、

文学家。研《京》:写《二京赋》。十年:

《后汉书·张衡传》:“时天下承平日久,

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过分奢侈)。衡乃

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精思傅会(即附会),十年乃成。”《二京

赋》指《东京赋》和《西京赋》,载《文选》

卷二、三。

10 左思:字太冲,西晋文学家。练

《都》:指写《三都赋》。练:煮缣(细绢)

使洁白,这里指推敲文辞,构思作品。一纪:

十二年。《文选·三都赋序》李善注引臧荣

绪《晋书》说:“左思……欲作《三都赋》,

乃诣著作郎张华访岷邛之事。遂构思十稔

(年),门庭藩溷(藩篱厕所),皆著纸笔,

遇得一句,即疏之。……赋成,张华见而咨

嗟,都邑豪贵,竟相传写。”

11 淮南:淮南王刘安,西汉前期的思想家和文学家。崇:终。赋《骚》:指刘安所写有关《离骚》的作品,现已失传。高诱《淮南子叙》:“(刘)安为辨达,善属文。皇帝为从父,数上书召见,孝文皇帝甚重之。诏使为《离骚赋》,自旦受诏,日早食已(完成)。上爱而秘之。”

12 枚皋(gāo高):西汉辞赋家。应诏成赋:《汉书·枚乘(附皋)传》说,枚皋为文敏疾,“上有所感,辄使赋之。为文疾,受诏辄成,故所赋者多”。

13 子建:曹植的字。他是三国时期魏国著名文学家。援:持。牍(dú独):木简,这里指纸。杨修《答临淄侯笺》说,曹植“握牍持笔,有所造作,若成诵在心”(见《文选》卷四十)。

14 仲宣:王粲的字。他是“建安七子”中最杰出的作家。宿构:早就写好的。《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说,王粲作文“举笔

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

15 阮瑀(yǔ语):字元瑜,也是“建

安七子”之一。案:当作“鞍”。《三国志·魏

书·王粲传》注引《典略》说:“太祖(曹

操)尝使瑀作书与韩遂,时太祖适近出,瑀

随从,因于马上具草,书成呈之。太祖揽笔

欲有所定,而竟不能增损。”

16 祢(mí迷)衡:字正平,汉魏间的

作家。当食、草奏:《后汉书·祢衡传》说,

祢衡在黄射的一次宴会上,“人有献鹦鹉者,

(黄)射举卮于衡曰:‘愿先生赋之以娱嘉

宾。衡览(揽)笔而作,文无加点,辞采甚

丽”。又说:“(刘)表尝与诸文人共草章

奏,并极其才思。时衡出,还见之,开省未

周,因毁以抵(掷)地。表怃然(不乐)为

骇。衡乃从求笔札,须臾立成,辞义可观。”

17 骏发:指文思的敏捷。骏:速。

18 覃(tán谈)思:深思,这里指化

很长的时间来思考,也就是文思迟缓。

19 饶:多。歧(qí奇)路:岔路。

20 鉴:察看清楚。

21 造次:仓猝,不加细思。

22 致绩:与上句“成功”意近。绩:

功。

23 博练:广泛的训练,兼指上文“积

学”、“酌理”、“研阅”、“驯致”四个

方面。

24 成器:有所成就。器:才能。

25缀虑:即构思。缀:连结。

26 理:思理。郁:不通畅。

27 溺(nì逆):沉迷,过分。

28 馈(kuì溃):进食于人。

29 贯一:指要求有一个中心,也就是

要有重点的意思。拯(zhěng整):救助。

30 博而能一:指上面所讲的“博见”

和“贯一”的结合。

(三)

若情数诡杂1,体变迁贸2;拙辞或孕于巧义3,庸事或萌于新意4。视布于麻,虽云未费5;杼轴献功6,焕然乃珍7。至于思表纤旨8,文外曲致9;言所不追,笔固知止。至精而后阐其妙10,至变而后通其数11。伊挚不能言鼎12,轮扁不能语斤13,其微矣乎!

〔译文〕

作品的内容是非常复杂的,风格也各式各样。粗糙的文辞中会蕴藏着巧妙的道理,平凡的叙事中也可能产生新颖的意思。这就像布和麻一样,麻比布虽说并不更贵重些,但是麻经人工织成了布,就有光彩而值得珍贵了。此外有些为思考所不及的细微的意义,或者为文辞所难表达的曲折的情致,这是不易说清楚的,也就不必多谈了。必须有精细的文笔,才能阐明其中的微妙之处;也必须有懂得一切变化的头脑,才能理解各种写作方法。从前伊尹不能详述烹饪的奥妙,轮扁也难说明用斧的技巧,这的确是很微妙的。

〔注释〕

1 情:指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情感。诡(guǐ轨),不平常。

2 体:风格。贸:变化。

3 孕:怀胎,这里指蕴藏。

4 萌:萌芽。

5 费:一作“贵”,译文据“贵”字。

6 杼(zhù柱)轴:织机,这里作动词用,指加工。

7 焕然:有光彩。

8 表:外。纤(xiǎn先):细。

9 曲:曲折微妙。

10 阐:说明。

11 数:技巧、方法。

12 伊挚:即伊尹,名挚,汤的臣子。

鼎:古代烹煮用具。《吕氏春秋·本味》载

伊尹借烹饪的道理比喻治国平天下的方法

曾说:“调和之事,必以甘酸苦辛咸,先后

多少,其齐(高诱注:“和分也。”)甚微,

皆有自起。鼎中之变,精妙微纤,口弗能言,

志不能喻。”

13 轮扁:古代善于斫轮的工匠,名扁。

斤:斧子。《庄子·天道》载轮扁讲运用斧

子的巧妙难于说明:“斫轮徐则甘(缓)而

不固,疾则苦(急)而不入;不徐不疾,得

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

其间。”

(四)

赞曰:神用象通1,情变所孕。物以貌求,心以理应2。刻镂声律,萌芽比兴3。结虑司契4,垂帷制胜5。

〔译文〕

总之,作家的精神活动和万物的形象相结合,从而构成作品的各种内容。外界事物以它们不同的形貌来打动作家,作家内心就根据一定的法则而产生相应的活动;然后推敲作品的音节,运用比兴的方法。倘能掌握构思的法则,创作一定能够成功。

〔注释〕

1 象:指物象。通:沟通,结合。

2 “物以貌求”二句:讲构思活动中

作者的心和物的关系,和本书《物色》篇中

所说“物色之动,心亦摇焉”,“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等句的意思相通。

3 比兴:参看本书《比兴》篇。文学创作中比兴方法的运用,和形象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刘勰认识到比兴是在作者的心与物象的交融过程中产生的,这是他的卓见。

4 结虑:与上文“缀虑”的意义相同,都指构思。

5 垂帷制胜:这里是以军机比喻写作,认为写作和军事上的运筹帷幄之中,便可决胜千里之外一样,如能有卓越的艺术构思,便能创造出优秀的文学作品。垂帷:放下帷幕,指在军幕之中。《汉书·高帝纪》:“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Welcome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文心雕龙_神思_翻译

《文心雕龙·神思》原文及翻译 (一) 古人云1:“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2神思之谓也3。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4,视通万里。吟咏之间5,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6,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7!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8。神居胸臆9,而志气统其关键10;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11。枢机方通12,则物无隐貌;关键将塞13,则神有遁心14。是以陶钧文思15,贵在虚静,疏瀹五藏16,澡雪精神17。积学以储宝18,酌理以富才19,研阅以穷照20,驯致以怿辞21。然后使玄解之宰22,寻声律而定墨23;独照之匠24,窥意象而运斤25。此盖驭文之首术26,谋篇之大端27。夫神思方运,万涂竞萌28;规矩虚位29,刻镂无形30。登山则情满于山31,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方其搦翰32,气倍辞前33;暨乎篇成34,半折心始35。何则?意翻空而易奇36,言征实而难巧也37。是以意授于思,言授于意;密则无际38,疏则千里39。或理在方寸40,而求之域表41;或义在咫尺42,而思隔山河。是以秉心养术43,无务苦虑44;含章司契45,不必劳情也46。 〔译文〕 古人曾说:“有的人身在江湖,心神却系念着朝廷。”这里说的就是精神上的活动。作家写作时的构思,他的精神活动也是无边无际的。所以当作家静静地思考的时候,他可以联想到千年之前;而在他的容颜隐隐地有所变化的时候,他已观察到万里之外去了。作家在吟哦推敲之中,就像听到了珠玉般悦耳的声音;当他注目凝思,眼前就出现了风云般变幻的景色:这就是构思的效果啊!由此可见,构思的妙处,是在使作家的精神与物象融会贯通。精神蕴藏在内心,却为人的情志和气质所支配;外物接触到作者的耳目,主要是靠优美的语言来表达。如果语言运用得好,那么事物的形貌就可完全刻划出来;若是支配精神的关键有了阻塞,那么精神就不能集中了。因此,在进行构思的时候,必须做到沉寂宁静,思考专一,使内心通畅,精神净化。为了做好构思工作,首先要认真学习来积累自己的知识,其次要辨明事理来丰富自己的才华,再次要参考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获得对事物的彻底理解,最后要训练自己的情致来恰切地运用文辞。这样才能使懂得深奥道理的心灵,探索写作技巧来定绳墨;正如一个有独到见解的工匠,根据想象中的样子来运用工具一样。这是写作的主要手法,也是考虑全篇布局时必须注意的要点。在作家开始构思时,无数的意念都涌上心头;作家要对这些抽象的意念给以具体的形态,把尚未定形的事物都精雕细刻起来。作家一想到登山,脑中便充满着山的秀色;一想到观海,心里便洋溢着海的奇景。不管作者才华的多少,他的构思都可以随着流风浮云而任意驰骋。在刚拿起笔来的时候,旺盛的气势大大超过文辞本身;等到文章写成的时候,比起开始所想的要打个对折。为什么呢?因为文意出于想象,所以容易出色;但语言比较实在,所以不易见巧。由此可见,文章的内容来自作者的思想,而语言又受内容的支配。如果结合得密切,就如天衣无缝,否则就会远隔千里。有时某些道理就在自己心里,却反而到天涯去搜求;有时某些意思本来就在跟前,却又像隔着山河似的。所以要驾驭好自己的心灵,锻炼好写作的方法,而无须苦思焦虑;应掌握好写作的规则,而不必过分劳累自己的心情。 〔注释〕 1古人:指战国时魏国的公子牟。他的话载《庄子·让王》:“中山公子牟谓瞻子曰:‘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奈何!’” 2“形在”二句:原指身在江湖,心在朝廷。这里借喻文学创作的构思活动。魏阙(què却):指朝廷。魏:高大。 3神思:宗炳《画山水序》:“圣贤映于绝代,万趣融其神思。”(《全宋文》卷二十) 4悄(qiǎo巧):静寂。 5“吟咏”二句:指作家刚沉吟构思,文章尚未写成,可是在作家心目中,好像已听到那篇未来作品的音节铿锵了。吐纳:发出。 6睫(jié节):眼毛。 7致:达到。 8神与物游:指作者的精神与外物的形象密切结合,一起活动。 9胸臆:指内心。臆:胸。 10志气:作者主观的情志、气质。统:率领,管理。 11辞令:动听的言语。枢机:指主要部分。《周易·系辞上》:“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孔颖达疏: “枢,谓户枢;机,谓弩牙。言户枢之转, 或明或暗;弩牙之发,或中或否,犹言行之 动,从身而发,以及于物,或是或非也。” 12枢机:这里指“辞令”。 13关键:这里指“志气”。 14遁:隐避。 15陶:制瓦器。钧:造瓦器的转轮。 这里以“陶钧”指文思的掌握和酝酿。 16瀹(yuè月):疏通。藏:同“脏”, 内脏。 17雪:洗涤。《庄子·知北游》:“老 聃曰:‘汝齐(斋)戒疏瀹而(你)心,澡 雪而精神。’” 18宝:这里指人的知识。 19酌:斟酌,有考虑、思辨的意思。 20阅:阅历、经验。穷:探索到底。 照:察看,引申为理解。 21致:情致。怿(yì意):一作“绎”, 译文据“绎”字。“绎”是整理、运用。 22玄:指深奥难懂的事物或道理。宰: 主宰,这里指作家的心灵。 23声律:指作品的音节。安排音节本 来只是写作的技巧之一,这里用以代表一切 写作技巧。墨:绳墨。“墨”与下句“斤” 相对,和《文选·琴赋》中的“离子督墨, 匠石奋斤”用法同。 24独照:独到的理解。 25窥:视。意象:意中之象,指构思 过程中客观事物在作者头脑中构成的形象。 斤:斧。 26驭文:就是写作。驭:驾驭,控制。 术:方法。 27大端:重大的端绪,也就是要点。 28万涂:即万途,指思绪很多。 29规:画圆形的器具。矩:画方形的 器具。这里是用“规矩”指赋予事物以一定 的形态。虚位:指抽象的东西。 30镂(l?u漏):也是刻。无形:和 上句“虚位”意同,这两句和陆机《文赋》 中说的“课虚无以责有,叩寂寞而求音”意 义相近,都指通过艺术构思而赋予抽象的东 西以生动具体的形象。 31登山:指构思中想到登山的情景。 下句“观海”同。

《楚辞》原文及译文

(1)《楚辞》原文及译文 《楚辞》 【导读】 《楚辞》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诗歌作品集。楚辞在汉代又被称作"赋",如司马迁在《史记》中有:屈原"乃作《怀沙》之赋"。实际上,楚辞作为一种产生于楚地的独立诗体,是不应与汉赋混淆的。汉赋是适应汉代宫廷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半诗半文或称带韵散文的作品,赋一般用主客问答为叙事的形式,它不是抒情,而是铺陈辞藻,咏物说理。楚辞则不同,它虽然也富于文采,描写细致,含有叙事成分,但它以抒发个人感情为主,是一种诗歌。它得名于公元前四世纪的战国时代在我国南方楚地形成的一种叫做"辞"的新诗体。这种诗体经屈原发扬光大,其后的宋玉等汉代作家继续从事楚辞的创作。 《楚辞》之所以称为"楚",是因为它的声韵、歌调、思想乃至精神风貌,都带有鲜明的楚地特点。从形式上看,《楚辞》打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句式,而代之以五、六言乃至七、八言的长句句式,并保留了咏唱中的叹声词"兮";从体制上看,它突破了《诗经》以短章、复叠为主的局限,发展成为"有节有章"的长篇巨幅,更适合表现繁复的社会生活内容和抒写在较大时段跨度中经历的复杂情感。另外,《楚辞》与音乐仍保持着较密切的联系。

在楚辞之前的《诗经》,诗句以四字句为主,篇章比较短,风格朴素;楚辞则篇章宏阔,气势汪洋恣肆,诗的结构、篇幅都扩大了,句式参差错落,富于变化,而感情奔放、想象力丰富、文采华美、风格绚烂,都与《诗经》截然不同。一般来说,《诗经》产生于北方,代表了当时的中原文化,而《楚辞》则是南方楚地的乡土文学,《楚辞》的作品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及后来其它作家吸收南方民间文学并加以创造性提高的结果。《诗经》和《楚辞》一起构成了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两大源头,两者分别开创了中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先河,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双璧",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 楚辞是战国后期产生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楚国僻处南方,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优越的自然条件,政治制度、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与黄河流域诸国有很大差异,因而被视为"南蛮"。到春秋时代,楚国强大起来,成为"五霸"之一。至战国时代,各国政治、文化交流频繁,楚国开始大量接受中原文化,但仍保持着自己的文化特色。楚辞便是在这样的文化土壤中诞生的诗歌体裁,其创始者就是楚国的着名爱国诗人—屈原。 齐梁时代的文学理论家刘勰评论说:"不有屈原,岂见《离骚》?惊才风逸,壮志烟高。"[《文心雕龙·辨骚》]这里说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词。楚辞的样式是屈原创造的,它突破了

文心雕龙原道原文及翻译

《文心雕龙卷一?原道》原文及译文 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仰观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两仪既生矣。惟人参之,性灵所锺,是谓三才。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 傍及万品,动植皆文∶龙凤以藻绘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夫岂外饰,盖自然耳。至于林籁结响,调如竽瑟;泉石激韵,和若球锽:故形立则章成矣,声发则文生矣。夫以无识之物,郁然有采,有心之器,其无文欤? 人文之元,肇自太极,幽赞神明,《易》象惟先。庖牺画其始,仲尼翼其终。而《乾》、《坤》两位,独制《文言》。言之文也,天地之心哉!若乃《河图》孕八卦,《洛书》韫乎九畴,玉版金镂之实,丹文绿牒之华,谁其尸之?亦神理而已。 自鸟迹代绳,文字始炳,炎皞遗事,纪在《三坟》,而年世渺邈,声采靡追。唐虞文章,则焕乎始盛。元首载歌,既发吟咏之志;益稷陈谟,亦垂敷奏之风。夏后氏兴,业峻鸿绩,九序惟歌,勋德弥缛。逮及商周,文胜其质,《雅》、《颂》所被,英华曰新。文王患忧,繇辞炳曜,符采复隐,精义坚深。重以公旦多材,振其徽烈,剬

诗缉颂,斧藻群言。至若夫子继圣,独秀前哲,熔钧六经,必金声而玉振;雕琢性情,组织辞令,木铎启而千里应,席珍流而万世响,写天地之辉光,晓生民之耳目矣。 爰自风姓,暨于孔氏,玄圣创典,素王述训,莫不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设教,取象乎《河》、《洛》,问数乎蓍龟,观天文以极变,察人文以成化;然后能经纬区宇,弥纶彝宪,发挥事业,彪炳辞义。故知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以明道,旁通而无滞,日用而不匮。《易》曰∶“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辞之所以能鼓天下者,乃道之文也。 赞曰∶ 道心惟微,神理设教。光采元圣,炳耀仁孝。 龙图献体,龟书呈貌。天文斯观,民胥以效。 译文: 文章的(之能显现"道"的)具体属性是极广大的,是与天地并生共长的。(这话)怎么讲呢?(天地生成时)就有了深清色和黄色一同呈现,就有了天方地圆的形体之分。日头与月亮像重叠的璧玉,垂在天上,以显示其美化天空的形象;山岭与河流像灿烂的锦绣铺在地上,以展示其条理大地的形象;这大概是自然的文章吧?仰观天空日月散射着光辉,俯瞰大地山河现着文彩;高低有了一定的位置,天地

[Word]文心雕龙 知音 翻译

[Word]文心雕龙知音翻译 《文心雕龙?知音》 - 原文与翻译 知音其难哉~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正确的评论多么困难~评论固然难于正确,正确的评论家也不易遇见;要碰上正确的评论家,一千年也不过一两人吧~ 夫古来知音,多贱同而思古;所谓“日进前而不御,遥闻声而相思”也。 从古以来的评论家,常常轻视同时人而仰慕前代人,真像《鬼谷子》中所说的:“天天在眼前的并不任用,老远听到声名却不胜思慕。” 昔《储说》始出,《子虚》初成,秦皇、汉武,恨不同时; 从前韩非子的《储说》刚传出来,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刚写成,秦始皇和汉武帝深恨不能和他们相见; 既同时矣,则韩囚而马轻,岂不明鉴同时之贱哉, 但是后来相见了,结果却是韩非下狱,司马相如被冷落:这不显然可以看出是对同时人的轻视吗, 至于班固、傅毅,文在伯仲,而固嗤毅云“下笔不能自休”。至于班固同傅毅,作品成就本来差不多,但班固却讥笑傅毅说:“傅毅写起文章来就没个停止的时候。” 及陈思论才,亦深排孔璋;敬礼请润色,叹以为美谈; 曹植评论作家时,也贬低陈琳;丁廙请他修改文章,他就称赞丁廙说话得体; 季绪好诋诃,方之于田巴:意亦见矣。故魏文称“文人相轻”,非虚谈也。 刘修喜欢批评别人,他就把刘修比作古代的田巴:那么,曹植的偏见就很明显了。所以曹丕说“文人互相轻视”,这不是一句空话。 至如君卿唇舌,而谬欲论文,乃称史迁著书,咨东方朔;于是桓谭之徒,相顾嗤笑。

还有楼护因有口才,便居然荒唐得要评论文章,说什么司马迁曾请教于东方朔;于是桓谭等人都来嘲笑楼护。 彼实博徒,轻言负诮;况乎文士,可妄谈哉,故鉴照洞明,而贵古贱今者,二主是也; 楼护本来没有什么地位,信口乱说就被人讥笑;何况作为一个文人学者,怎么 随便乱发议论呢,由此看来,有见识高超而不免崇古非今的人,那就是秦始皇和汉武帝; 才实鸿懿,而崇己抑人者,班、曹是也;学不逮文,而信伪迷真者,楼护是 也。 有才华卓越而抬高自己、压低别人的人,那就是班固和曹植;有毫无文才而误 信传说、不明真相的人,那就楼护。 酱瓿之议,岂多叹哉, 刘歆担心扬雄的著作会被后人用来做酱坛盖子,这难道是多余的慨叹吗, 夫麟风与麏雉悬绝,珠玉与砾石超殊,白日垂其照,青眸写其形。麒麟和 獐,凤凰和野鸡,都有极大的差别;珠玉和碎石块也完全不同;阳光之下显得很清楚,肉眼能够辨别它们的形态。 然鲁臣以麟为麏,楚人以雉为凤,魏氏以夜光为怪石,宋客以燕砾为宝珠。 但是鲁国官吏竟把麒麟当作獐,楚国人竟把野鸡当做凤凰,魏国老百姓把美玉误当做怪异的石头,宋国人把燕国的碎石块误当做宝珠。 形器易征,谬乃若是,文情难鉴,谁曰易分,这些具体的东西本不难查考,居 然错误到这种地步,何况文章中的思想情感本来不易看清楚,谁能说易于分辨优劣呢, 夫篇章杂沓,质文交加;知多偏好,人莫圆该。文学作品十分复杂,内容与形式交织而多样化,欣赏评论者又常常各有偏爱,认识能力也不全面。

文心雕龙·神思卷二十六原文

文心雕龙·神思卷二十六原文 文心雕龙·神思卷二十六文心雕龙神思卷二十六 【原文】 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①,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②,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③,神居胸臆,而志气④统其关键;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⑤。枢机方通,则物无隐貌;关键将塞,则神有遁⑥心。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⑦,疏瀹五藏,澡雪⑧精神;积学以储宝⑨,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⑩,驯致以怿辞,然后使元解之宰11,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 【注释】 ①悄:静寂无声。动:变化。容:容颜。用容颜的变动来代替眼神的变动。 ②睫:眼毛。眉睫之前:即眼前。 ③神与物游:神,神思,指想象活动。物,物象,指作家头脑中主观化了的形象。精神和外物一起活动,即思维想象受外物的影响。 ④志气:情志、气质。情志和气质支配着构思活动。 ⑤辞令:语言或文辞。作家头脑中的形象和语言总是交织在一起

的。枢机:关键,即主要部分。 ⑥遁:隐避,逃遁。 ⑦虚:虚怀。静:安静。贵在虚静:刘勰从先秦道家和那里引入文学创作并加以改造的理论,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虚才能全面接纳各种事物并很好地认识事物形象的各方面,二是虚才能在文学创作过程中排除干扰,专心一意,更好地驰骋想象,释放感情。 ⑧澡雪:洗涤。以上三句是要求作者思想净化,毫无杂念。 ⑨宝:指知识。 ⑩研阅:研究观察。照:察看,理解。这句是说通过观察研究尽量去明白事理。 11元:杨校作玄。元解:懂得深奥的道理。宰:主宰,指作者的心、脑。 【译文】 古人说:身子住在江海的边上,心思却想到朝廷中去了。这就是说的想象的方法!

《文赋》与《文心雕龙·神思》的比较

《文赋》与《文心雕龙·神思》的比较 《文赋》与《文心雕龙·神思》篇都是论述文章构思的问题的名篇。二者都认为创作构思的活动领域异常广泛,强调创作构思需要集中精神,用心对待。其中《神思》一篇对《文赋》中的内容有一定的继承,但是它却在《文赋》的基础上融入了作者自己的观点,使之更加生动翔实,论述更加精辟,因此使之成为了一篇全新的文章。 个人认为《文赋》主要讲了在写文章时如何构思下笔的问题,而《文心雕龙·神思》则着重谈了如何构思的问题。神思即构思,是指人们进行创作时的思维活动,包括回忆、联想、分析、组合等。这是创作文章时最重要的一步。陆机在《文赋》中写出了创作时精心构思的过程及落实到笔下应该注意的问题。他说写文章时要注意客观事物的变化,写文章时要注意布局谋篇,不宜篇幅过长。在上下文互相之间能产生影响时注意协调全文。尽量做到“弊最少”。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指出“虽杼轴于予怀,忧他人之我先。苟伤廉而愆义,亦虽爱而必捐”,意思是“虽然文章出于自己的创作,但是也要担忧是否在此之前有人写过了。如果确实(有人写过了)会伤及我的品誉,那么不管心里如何的喜爱也必须舍弃掉”。这点是后人们最为称赞的。时至今日仍然有不少人在创作文章时特别注意这点。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一篇中写出了在下笔时“所想”和“所写”之间存在的问题以及个人资质对创作文章的影响。而且也写出了平时的积累(包括素材的积累和学识的积累)对于写作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二者虽然都是在写文章构思的问题,但是重点却不尽相同。

《文心雕龙·神思》一篇所说的“积学以储宝”和《文赋》中的“佇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内容大致相同,即写文章需要对前代人的学识和典籍进行拜读和积累。这是写文章的基础之一。而在谈论下笔问题时,《文心雕龙·神思》谈到了创作时的想象和落笔之间的不同。《文赋》则谈论的是写文章时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和篇幅的问题。由此可见,《文心雕龙·神思》对《文赋》的观点显然有一定的继承。但是创作《文心雕龙》的刘勰显然知道“虽杼轴于予怀,忧他人之我先。苟伤廉而愆义,亦虽爱而必捐”的道理。因此,他在对《文赋》进行借鉴的同时,不忘舍弃一些东西,而且加入了自己的新观点——个人资质对创作文章的影响,而即使是同一问题——比如写作时落笔的问题——刘勰也加入了自己的观点使之与《文赋》不尽相同,这使《文心雕龙·神思》成为了《文赋》的继承而不是剽窃。 《文赋》中强调创作需要一定的积累,需要借鉴前人的东西。但是也不必过分拘泥前人,如果自己有新的观点和见解,有自己的言辞和话语,也一样可以写上去。在写文章时,有时上文和下文分开看都是绝妙的文章,但是整合在一起则互相妨碍,这些都是正常的。所以写文章时需要力求减少敝处。在布局上要突出主题,一篇文章应该只有一个主题,而且遣词造句上需要言简意赅,不应拖沓冗长。创作出来的文章如果和前人的雷同了,那么就算不忍心也要毁掉,不能损害自己的品誉。《文心雕龙·神思》也强调了写文章需要积累。但他写出了一个新问题:心中所想和笔下所写差距甚大。作者详细解释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和避免这种现象的方法。这使文章增色不少,而且

文心雕龙体性原文逐段注释翻译论证古代作家风格形成全彩word

文心雕龙·体性 《体性》是《文心雕龙》的第二十七篇,从作品风格(“体”)和作者性格(“性”)的关系来论述文学作品的风格特色。刘勰以征圣、宗经的观点来强调或贬低某种风格,这给他的风格论带来一定局限。但在理论上,他正确地总结了风格形成的主要原因,明确了风格和个性的关系,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这对古代风格论的建立和发展,都是有益的。 夫情动而言形1,理发而文见2;盖沿隐以至显3,因内而符外者也4。 1情动而言形:《毛诗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形:表达。 2见:同现,显露,和上句“形”字意近。 3隐:指上文所说的“情”和“理”。显:指上文所说的“言”和“文”。 4因内符外:《论衡·超奇》:“有根株于下,有荣叶于上;有实核于内,有皮壳于外。文墨辞说,士之荣叶皮壳也。实诚在胸臆,文墨著竹帛,外内表里,自相符称;意奋而笔纵,故文见而实露也。” 人的感情如果激动了,就形成为语言,道理如果要表达,便体现为文章。这是把隐藏在心中的情和理发表为明显的语言文字,表里应该是一致的。 然才有庸俊5,气有刚柔6,学有浅深,习有雅郑7并情性所铄8,陶染所凝9,是以笔区云谲10,文苑波诡者矣11。 5庸:平凡。俊:杰出。 6气:指作者的气质。刚柔:强弱。 7雅:雅乐。郑:郑声。这里是借“雅郑”指正与邪。 8情性:指先天的质性,包括才和气在内。铄(shuò朔):原指金属的熔化,这里引申为影响的意思。 9陶染:指后天的影响,如学和习。 10笔区:和下句的“文苑”意义相近。谲(jué决):变化。 11诡:反常。扬雄《甘泉赋》:“于是大厦云谲波诡。”李善注引孟康曰:“言厦屋变巧,乃为云气水波相谲诡也。” 不过人的才华有平凡和杰出之分,气质有刚强和柔弱之别,学识有浅薄及湛深之异,习惯有雅正跟邪僻之差。这些都是由人的情性所决定,并受后天的熏陶而成;这就造成创作领域内千变万化,奇谲如天上流云,诡秘似海上波涛。 故辞理庸俊,莫能翻其才12;风趣刚柔13,宁或改其气14;事义浅深15,未闻乖其学16;体式雅郑17,鲜有反其习18:各师成心19,其异如面。 12翻:转动,这里有改变的意思。 13风:指作品所起的教育作用。 14宁:难道。 15事义:事情和意义。《事类》篇说:“学贫者,迍邅于事义。” 16乖:不合。 17体:风格。 18鲜:少。 19 “各师”二句:《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成心:本性,指作者的才、气、学、习。《庄子·齐物论》:“夫随其成心而师之,谁独且无师乎。”郭象注:“夫心之足以制一身之用者,谓之成心。” 那么,在写作上,文辞和道理的平凡或杰出,总是同作者的才华相一致的;作品的教育作用和趣味的刚健或柔弱,难道会和作者的气质有差别?所述事情和意义的浅显或湛深,也不会和作者的学识相反;所形成的风格的雅正或邪僻,很少和作者的习惯不同。各人按照自己本性来写作,作品的风格就像人的面貌一样彼此互异。 若总其20,则数穷八体21:一曰典雅22,二曰远奥23,三曰精约24,四曰显附25,

文心雕龙 英文翻译

WEN XIN DIAO LONG ShiQingTai,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y Chapter 1: The origin of the truth Part one The power of article is tremendous,but why some said that it came out along with the sky and the earth? Cause the colors are vary from the sky and the earth, those shapes and patterns consist of different objects, the sun and the moon are like the overlapped jades, suspended on the sky to brighten the world and show the magnificent scene, the green hill and blue stream giving out the luster, spreading over the earth and was dedicated into different objects, this is the literariness of the universe. When we look up the sky, we could see the light; and when we look down, we could find that literariness on the earth. When that position of high and low was determined, the sky and earth got birthed. Human came into being as the third one, because we are the intensity of the essence of the world, that is why we called sky, earth, human ‘The three elites’. Human is not only formed by the five-elements(the mental, wood, water, fire, soil), but also the heart of world,. The language came after the human, language became the articles, and this is the way of nature. To others, like animals and plants have it’s literariness too: dragon and phoenix become the symbol of luck by their gorgeous scale and furthers; tiger and leopard look robust because they have bright fur; the cloud has it’s nature color, they look more vivid than the cloud in the picture painted by the masters; the flowers bloom out from the grass and tree, they are more fragrant than the flower made by the woman weavers; it’s not the artificial beauty, but come out of the nature. The sound made by the forest of mountain and the hole of rocks is so coordinative that it just like the music of YU and SE; the rhyme of the percussion of stream and rocks is so harmonious that it just like the music of XIN and ZHONG; so the literariness come along with the production of objects, when there’s sound, there’s rhyme. Even those unconscious wood and rock have it’s own colors, will the human with soul have no literariness? 第一节原道 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璧, 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仰观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两仪既生矣。惟人参之,性灵所锺,是谓三才。为五行之秀,实天 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 傍及万品,动植皆文:龙凤以藻绘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云霞雕色,有逾 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夫岂外饰,盖自然耳。至于林籁结响,调 如竽瑟;泉石激韵,和若球锽:故形立则章成矣,声发则文生矣。夫以无识之物,郁然有采,有心之器,其无文欤?

文心雕龙知音原文+译文+注释知识交流

文心雕龙知音原文+译 文+注释

文心雕龙翻译·四八、知音 《知音》是《文心雕龙》的第四十八篇,论述如何进行文学批评,是刘勰批评论方面比较集中的一个专篇。 全篇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讲“知实难逢”。刘勰举秦始皇、汉武帝、班固、曹植和楼护等人为例,说明古来文学批评存在着“贵古贱今”、“崇己抑人”、“信伪迷真”等不良倾向,而正确的文学评论者是很难遇见的。第二部分讲“音实难知”。要做好文学批评,的确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因为从客观上看,文学作品本身比较抽象而复杂多变;从主观上看,评论家又见识有限而各有偏好,所以难于做得恰当。根据这种特点和困难,第三部分提出了做好文学批评的方法:主要是批评者应博见广闻,以增强其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排除私见偏爱,以求客观公正地评价作品;并提出“六观”,即从体裁的安排、辞句的运用、继承与革新、表达的奇正、典故的运用、音节的处理等六个方面着手,考察其表达的思想内容和这六个方面能否恰当地为内容服务。第四部分提出文学批评的基本原理:“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说明文学批评虽有一定困难,但正确地理解作品和评价作品是完全可能的。最后强调批评者必须深入仔细地玩味作品,才能领会作品的微妙,欣赏作品的芬芳。 《知音》是我国古代第一篇比较系统的文学批评论,相当全面地论述了文学批评的态度、特点、方法和文学批评的基本原理,并涉及文学批评与创作的关系和文学欣赏等问题。但这些问题本篇都讲的比较简略,还须联系全书有关论述,才能全面理解刘勰的文学批评观点。刘勰的批评实践,基本上是贯彻了他在本篇提出的主张的。因此,根据本篇所论,也有助于我们认识刘勰是怎样评论古代作家作品的。 (一) 知音其难哉1!音实难知,知实难逢2;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夫古来知音3,多贱同而思古4;所谓“日进前而不御5,遥闻声而相思”也6。昔《储说》始出7,《子虚》初成8,秦皇、汉武,恨不同时9;既同时矣,则韩囚而马轻10,岂不明鉴同时之贱哉11?至于班固、傅毅12,文在伯仲13,而固嗤毅云14“下笔不能自休15”。及陈思论才16,亦深排孔璋17;敬礼请润色18,叹以为美谈19;季绪好诋诃20,方之于田巴21:意亦见矣。故魏文称“文人相轻”22,非虚谈也。至如君卿唇舌23,而谬欲论文,乃称史迁著书24,咨东方朔25;于是桓谭之徒26,相顾嗤笑。彼实博徒27,轻言负诮28;况乎文士,可妄谈哉?故鉴照洞明29,而贵古贱今者,二主是也30;才实鸿懿31,而崇己抑人者32,班、曹是也33;学不逮文34,而信伪迷真者35,楼护是也。酱瓿之议36,岂多叹哉? 〔译文〕 正确的评论多么困难!评论固然难于正确,正确的评论家也不易遇见;要碰上正确的评论家,一千年也不过一两人吧!从古以来的评论家,常常轻视同时人而仰慕前代人,真像《鬼谷子》中所说的:“天天在眼前的并不任用,老远听到声名却不胜思慕。”从前韩非子的《储说》刚传出来,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刚写成,秦始皇和汉武帝深恨不能和他们相见;但是后来相见了,结果却是韩非下狱,司马相如被冷落:这不显然可以看出是对同时人的轻视吗?至于班固同傅毅,作品成就本来差不多,但班固却讥笑傅毅说:“傅毅写起文章来就没个停止的时候。”曹植评论作家时,也贬低陈琳;丁廙请他修改文章,他就称赞丁廙说话得体;刘修喜欢批评别人,他就把刘修比作古代的田巴:那么,曹植的偏见就很明显了。所以曹

文心雕龙-神思 文献综述

《文心雕龙·神思》研究综述 摘要:《神思》篇是《文心雕龙》创作论的首篇,具有创作总论的性质,因此,对《神思》的解读是理解《文心雕龙》创作论的关键。《神思》主要揭示的是创作主体的艺术构思,创作主体的自身培养,“神思”以“秉心养术”为前提,以“神与物游”为理想,以“杼轴献功”为实现条件,形成了艺术构思的整个过程。 关键词:神思,神与物游,秉心养术,言意,杼轴献功 《文心雕龙》是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创作的一部文学理论著作,它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体大而虑周”的文学理论专著。它以孔子美学思想为基础,兼采道家,全面总结了齐梁时代以前的美学成果,细致地探索和论述了语言文学的审美本质及其创造、鉴赏的美学规律。《文心雕龙》由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和作家论等部分组成。从《神思》到《总术》的十九篇是创作论部分,各篇为一相对独立的专论,《神思》篇是艺术构思的专论,又是位列创作论之首,具有总纲的性质,涉及到创作论的很多方面的问题和方法。全篇大致脉络是从首先提出艺术想象,然后指出艺术想象的特征、能顺利进行想象的关键,再回答解决这俩个关键问题的方法,又从创作过程、作家天赋、作品修饰三个角度论证,最后做出结论总结全文。 1、“神与物游”说 “属文之道,事出神思,感召无象,变化不穷”【1】所以艺术想象的理论是学者们必须面对的问题,这是因为艺术具有形象性,艺术创作的过程是一个形象思维的过程,神思就是这个以直觉为其特征的思维过程的概念。在刘勰看来,想象是启动并完成艺术构思的主要方式;构思则是想象驰骋期间的一个完整的创造过程,所以他在开篇首先就提出了“神思”,也就是艺术思维活动过程中生动丰富的艺术想象活动状况。

文心雕龙原道原文及翻译教案资料

文心雕龙原道原文及 翻译

《文心雕龙卷一?原道》原文及译文 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仰观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两仪既生矣。惟人参之,性灵所锺,是谓三才。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 傍及万品,动植皆文∶龙凤以藻绘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夫岂外饰,盖自然耳。至于林籁结响,调如竽瑟;泉石激韵,和若球锽:故形立则章成矣,声发则文生矣。夫以无识之物,郁然有采,有心之器,其无文欤? 人文之元,肇自太极,幽赞神明,《易》象惟先。庖牺画其始,仲尼翼其终。而《乾》、《坤》两位,独制《文言》。言之文也,天地之心哉!若乃《河图》孕八卦,《洛书》韫乎九畴,玉版金镂之实,丹文绿牒之华,谁其尸之?亦神理而已。 自鸟迹代绳,文字始炳,炎皞遗事,纪在《三坟》,而年世渺邈,声采靡追。唐虞文章,则焕乎始盛。元首载歌,既发吟咏之志;益稷陈谟,亦垂敷奏之风。夏后氏兴,业峻鸿绩,九序惟歌,勋德弥缛。逮及商周,文胜其质,《雅》、《颂》所被,英华曰新。文王患忧,繇辞炳曜,符采复隐,精义坚深。重以公旦多

材,振其徽烈,剬诗缉颂,斧藻群言。至若夫子继圣,独秀前哲,熔钧六经,必金声而玉振;雕琢性情,组织辞令,木铎启而千里应,席珍流而万世响,写天地之辉光,晓生民之耳目矣。 爰自风姓,暨于孔氏,玄圣创典,素王述训,莫不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设教,取象乎《河》、《洛》,问数乎蓍龟,观天文以极变,察人文以成化;然后能经纬区宇,弥纶彝宪,发挥事业,彪炳辞义。故知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以明道,旁通而无滞,日用而不匮。《易》曰∶“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辞之所以能鼓天下者,乃道之文也。 赞曰∶ 道心惟微,神理设教。光采元圣,炳耀仁孝。 龙图献体,龟书呈貌。天文斯观,民胥以效。 译文: 文章的(之能显现"道"的)具体属性是极广大的,是与天地并生共长的。(这话)怎么讲呢?(天地生成时)就有了深清色和黄色一同呈现,就有了天方地圆的形体之分。日头与月亮像重叠的璧玉,垂在天上,以显示其美化天空的形象;山岭与河流像灿烂的锦绣铺在地上,以展示其条理大地的形象;这大概是自然的文章吧?仰观天空日月散射着光辉,俯瞰大地山河现着文彩;高低有了一定

文心雕龙神思篇

《文心雕龙》卷六刘勰著范文澜注 神思第二十六(1) 原文: 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2)。文之思也,其神远矣(3)。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4)!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5)。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6);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7)。枢机方通,则物无隐貌;关键将塞,则神有遁心(8)。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9)。积雪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怿辞(10),然后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11)。夫神思方运,万涂竞萌,规矩虚位,刻镂无形。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于风云而并驱矣(12)。方其搦翰,气倍辞前,暨乎篇成,半折心始。何则?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也(13)。是以意授于思,言授于意(14),密则无际,疏则千里。或理在方寸而求之域表;或义在咫尺而思隔山河。是以禀心养术,无物苦虑;含章司契,不必劳情也(15)。 人之禀才,迟速异分,文之制体,大小殊功。相如含笔而腐毫(16),扬雄辍翰而惊梦,桓谭疾感于苦思(17),王充气竭于思虑(18),张衡研《京》以十年(19)左思练《都》以一纪(20)。虽有巨文,亦思之缓也。淮南崇朝而赋《骚》(21),枚皋应诏而成赋(22),子建援牍如口诵(23),仲宣举笔似宿构(24),阮禹据案而制书(25),祢衡当食而草奏(26),虽有

短篇,亦思之速也。若夫骏发之士,心总要术,敏在虑前,应机立断;覃思之人,情饶歧路,鉴在虑后,研虑方定(27)。机敏故造次而成功,虑疑故愈久而致绩(28)。难易虽殊,并资博练。若学浅而空迟,才疏而徒速,以斯成器,未之前闻(29)。是以临篇缀虑,必有二患:理郁者苦贫,辞溺者伤乱,然则博见为馈贫之粮,贯一为拯乱之药,博而能一,亦有助乎心力矣(30)。 若情数诡杂,体变迁贸,拙辞或孕于巧义,庸事或萌于新意。视布于麻,虽云未贵,杼轴献功,焕然乃珍(31)。至于思表纤旨,文外曲致,言所不追,笔固知止。至精而后阐其妙,至变而后通其数,伊挚不能言鼎,轮扁不能语斤,其微矣乎(32)! 赞曰:神用象通,情变所孕。物心貌求,心以理应。刻镂声律,萌芽比兴。结虑司契,垂帷制胜。 注释: (1).萧子显《南齐书·文学传论》:“属文之道,事出神思,感召无象,变化不穷。俱五声之音响,而出言异句;等万物之情状,而下笔殊形。” 《文心》上篇剖析文体为辨章篇制之论;下篇商榷文术,为提挈纲维之言。上篇分区别囿,恢宏而明约;下篇探幽索隐,精微而郎畅。孙海《四六丛话》谓彦和此书,总括大凡,妙抉其心,五十篇之内,百代之精华备矣,知言哉! (2).《易·下系辞》:“精义入神,以致用也。”韩康伯注曰:“精义,

文心雕龙_神思

文心雕龙·神思 刘勰 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 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物沿耳目,而辞 令管其枢机。枢机方通,则物无隐貌;关键将塞,则神有遁心。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绎(原作怿,据杨明 照《文心雕龙校注拾遗》改)辞,然后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夫神思方运,万涂竞萌,规矩虚位,刻镂无形,登山则 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方其搦翰,气倍辞前;暨乎 篇成,半折心始。何则?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也。是以意授于思,言授于意;密则 无际,疏则千里;或理在方寸而求之域表,或义在咫尺而思隔山河。是以秉心养术,无务苦虑;含章司契,不必劳情也。 人之禀才,迟速异分;文之制体,大小殊功:相如含笔而腐毫,扬雄辍翰而惊梦,桓谭 疾感于苦思,王充气竭于沉虑(原作思虑,《艺文类聚》、《群书通要》引作沉虑,《文心雕龙 校注拾遗》云:“沉字较胜,上云‘苦思’,此云:‘沉虑’,文始相对,且复字亦避”。今据改),张衡研京以十年,左思练都以一纪,虽有巨文,亦思之缓也。淮南崇朝而赋骚,枚皋 应诏而成赋,子建援牍如口诵,仲宣举笔似宿构,阮瑀据鞍(原作案,按《三国志》载阮瑀 于马上草书,援笔立成,故案当为鞍,今改)而制书,祢衡当食而草奏,虽有短篇,亦思之 速也。若夫骏发之士,心总要术,敏在虑前,应机立断;覃思之人,情饶歧路,鉴在疑后,研虑方定。机敏故造次而成功,虑疑故愈久而致绩。难易虽殊,并资博练;若学浅而空迟,才疏而徒速,以斯成器,未之前闻。是以临篇缀虑,必有二患:理郁者苦贫,辞溺者伤乱。然则博见为馈贫之粮,贯一为拯乱之药,博而能一,亦有助乎心力矣。 若情数诡杂,体变迁贸,拙辞或孕于巧义,庸事或萌于新意,视布于麻,虽云未贵(原 作费,据天启梅本改),杼轴献功,焕然乃珍。至于思表纤旨,文外曲致,言所不追,笔固 知止;至精而后阐其妙,至变而后通其数,伊挚不能言鼎,轮扁不能语斤,其微矣乎! 赞曰:神用象通,情变所孕。物以貌求,心以理应。刻镂声律,萌芽比兴。结虑司契,垂帷制胜。 (范文澜《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本) 文心雕龙的文字很美,行云流水,以最美的语言讲述写作理论,而且对中国古代的文学思想 有较深刻的总结,不可多得的好书。前面写的都是文体,对《文心雕龙》真正开始感兴趣是 从《神思》之后。这篇文章对写作的艺术构思 我认为神思的前提是思.让大脑细胞保持一种运动,活跃,亢奋状态,随时都有创作的冲动.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以前就知道这句话,以为只是简单的观风景而已。如 今找到了它的出去,对这句话也有了深刻的理解。文章中的大意是这样的,想象活动刚一

文心雕龙 知音 翻译

知音其难哉!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 正确的评论多么困难!评论固然难于正确,正确的评论家也不易遇见;要碰上正确的评论家,一千年也不过一两人吧! 夫古来知音,多贱同而思古;所谓“日进前而不御,遥闻声而相思”也。 从古以来的评论家,常常轻视同时人而仰慕前代人,真像《鬼谷子》中所说的:“天天在眼前的并不任用,老远听到声名却不胜思慕。” 昔《储说》始出,《子虚》初成,秦皇、汉武,恨不同时; 从前韩非子的《储说》刚传出来,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刚写成,秦始皇和汉武帝深恨不能和他们相见; 既同时矣,则韩囚而马轻,岂不明鉴同时之贱哉? 但是后来相见了,结果却是韩非下狱,司马相如被冷落:这不显然可以看出是对同时人的轻视吗? 至于班固、傅毅,文在伯仲,而固嗤毅云“下笔不能自休”。 至于班固同傅毅,作品成就本来差不多,但班固却讥笑傅毅说:“傅毅写起文章来就没个停止的时候。” 及陈思论才,亦深排孔璋;敬礼请润色,叹以为美谈; 曹植评论作家时,也贬低陈琳;丁廙请他修改文章,他就称赞丁廙说话得体; 季绪好诋诃,方之于田巴:意亦见矣。故魏文称“文人相轻”,非虚谈也。 刘修喜欢批评别人,他就把刘修比作古代的田巴:那么,曹植的偏见就很明显了。所以曹丕说“文人互相轻视”,这不是一句空话。 至如君卿唇舌,而谬欲论文,乃称史迁著书,咨东方朔;于是桓谭之徒,相顾嗤笑。 还有楼护因有口才,便居然荒唐得要评论文章,说什么司马迁曾请教于东方朔;于是桓谭等人都来嘲笑楼护。 彼实博徒,轻言负诮;况乎文士,可妄谈哉?故鉴照洞明,而贵古贱今者,二主是也;楼护本来没有什么地位,信口乱说就被人讥笑;何况作为一个文人学者,怎么随便乱发议论呢?由此看来,有见识高超而不免崇古非今的人,那就是秦始皇和汉武帝; 才实鸿懿,而崇己抑人者,班、曹是也;学不逮文,而信伪迷真者,楼护是也。

文心雕龙 神思 原文 翻译 分析

神思第二十六 【原文】 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①,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②,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③,神居胸臆,而志气④统其关键;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⑤。枢机方通,则物无隐貌;关键将塞,则神有遁⑥心。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⑦,疏瀹五藏,澡雪⑧精神;积学以储宝⑨,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⑩,驯致以怿辞,然后使元解之宰11,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 【注释】 ①悄:静寂无声。动:变化。容:容颜。用容颜的变动来代替眼神的变动。 ②睫:眼毛。眉睫之前:即眼前。 ③神与物游:神,神思,指想象活动。物,物象,指作家头脑中主观化了的形象。精神和外物一起活动,即思维想象受外物的影响。 ④志气:情志、气质。情志和气质支配着构思活动。 ⑤辞令:语言或文辞。作家头脑中的形象和语言总是交织在一起的。枢机:关键,即主要部分。 ⑥遁:隐避,逃遁。 ⑦虚:虚怀。静:安静。贵在虚静:刘勰从先秦道家和荀子那里引入文学创作并加以改造的理论,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虚才能全面接纳各种事物并很好地认识事物形象的各方面,二是虚才能在文学创作过程中排除干扰,专心一意,更好地驰骋想象,释放感情。 ⑧澡雪:洗涤。以上三句是要求作者思想净化,毫无杂念。 ⑨宝:指知识。 ⑩研阅:研究观察。照:察看,理解。这句是说通过观察研究尽量去明白事理。 11元:杨校作“玄”。元解:懂得深奥的道理。宰:主宰,指作者的心、脑。 【译文】 古人说:“身子住在江海的边上,心思却想到朝廷中去了。”这就是说的想象的方法!文章的构思,它神奇的想象可以不受任何约束,飞翔得十分遥远。只要默默地聚精会神的思考,那念头便可以接通千年之间;悄悄地改变容颜,视线便好像能够看到万里之外。在吟哦咏唱中间,可以发出如珠似玉般的悦耳声音;在你凝神思想之间,眼前就展现出风云变幻的景色。这些都是作文构思时发挥想象力所构成的啊。所以写作构思很奇妙,可以使内心的想象与外物相交接。神奇的想象由作者内心来主宰,而意志和体气是支配它们活动的关键;外物由作者的耳目来接触,而语言是掌管它们的表达机构。当这个机构灵活通畅的时候,那事物的形貌便可以描绘出来,没有隐蔽得了的;如果支配想象的机构受到阻塞,那神奇的想象就会逃遁隐蔽,也就精神涣散了。所以酝酿文思,着重在虚静心志,清除心里的成见,宁静专一。这就要努力学习,积累学识来储存珍宝,要斟酌辨析各种事理来丰富增长自己的才学;要研究阅历各种情况来进行彻底的观察;要顺着作文构思去寻求恰当美好的文辞。然后才能使深通妙道的心灵,按照声律来安排文辞;就像有着独到看法的工匠能自如挥斧一样,凭着想象来进行创作:这就是驾驭文思的首要方法,也是谋篇作文的重要开端。 【原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