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教学设计及反思

小学四年级数学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教学设计及反思
小学四年级数学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教学设计及反思

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教学设计及反思四年级数学教案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水小数同样适用,并会应用加法运算定律和减法的运算性质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能应用加法运算定律和减法的运算性质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观察法、讲解法,合作交流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师生互动备注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以前我们学习了哪些加法运算定律?

生: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师:你能用字母把它们表示出来吗?(学生说,教师板书)

生: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

师:我们学这些运算定律的目的是什么?

生:学这些运算定律是为了帮助我们进行简便计算。

师:下面的每组算式两边的结果相等吗?计算后,你发现了什么?

3.2+0.5○0.5+3.2 (

4.7+2.6)+7.4○4.7+(2.6+.4)

生:相等,两个小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三个小数相加,先把前两个小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一个数,结果不变。

师: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和减法的性质在小数加减法的运算中同样适用。应用这些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小数计算简便,我们今天就学习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板书)

二、自主探究

出示例4.计算0.6+7.91+3.4+0.09

师:上面的算式属于什么算式?我们应该怎样计算呢?

生:上面是连加算式。按照运算顺序,从左往右计算,计算出的小数如果末尾有0要去掉。

师:自己试着计算一下。(学生独立完成,板演展示)

0.6+7.91+3.4+0.09 =8.51+3.4+0.09 =11.91+0.09 =12

师:观察上面的算式,想到其他的计算方法吗?

生:整体观察算式发现,如果交换7.91和3.4的位置,这样0.6与3.4、7.91与0.09都可以凑整计算,也就是说在运用加法交换律后,再继续使用加法结合律就可以使计算更简便些。

师:你会解答吗? (学生独立完成,板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四则运算》优秀教案设计-精选教育文档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四则运算》优 秀教案设计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谈话揭题 我们学过哪些运算?这些运算的意义是怎样的?相关的知识都有哪些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系统地归纳、整理四则运算的知识。(板书课题:四则运算) ⊙回顾与整理 1.四则运算的意义。 (1)谁能结合算式,举例说明每种运算的含义?(注意引导学生全面思考,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下表) 四则运算 举例 意义 加法 12+8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减法 12-8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

算。 乘法 12×8 1.2×5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8× ×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运算。 除法 12÷8÷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整数、分数、小数运算的哪些意义相同?哪些意义有拓展? 预设 生1:整数、分数、小数的加法、减法、除法的意义相同。生2:乘法的意义在小数乘法和分数乘法中有拓展。 (3)谁知道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相互间的关系? (加法是最基本的运算,整数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除法和减法分别是乘法和加法的逆运算) (4)如何应用这些关系对加法、减法或乘法、除法进行验算?(加法用减法验算,减法用加法验算,乘法用除法验算,除法用乘法验算) 2.四则运算的计算法则。

(1)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①整数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 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 ③它们有什么相同点?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完成下面的表格) 名称 不同点 相同点 整数的加、减法 加、减时,数位对齐。 计数单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减。 小数的加、减法 加、减时,小数点对齐。 分数的加、减法 加、减时,分数单位相同。 (2)乘、除法的计算法则。 学生结合具体的例子说明计算法则,教师重点强调,使学生明确整数、小数、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 3.四则运算中的一些特殊情况。 结合下题,想一想0与1在四则运算中有哪些特性。 a+0=( ) a×0=( ) 0÷a=( ) a-0=( ) a×1=( ) a÷a=( )

小学数学二年级,计算能力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二年级,计算能力教学反思精品文档 小学数学二年级,计算能力教学反思小学数学二年级,计算能力教学反思:二年级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二年级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2011-03-09 16:50:34| 分类: | 标签: |举报 |字号大中小订阅 “混合运算”一课是在小学生学习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并且学习了用分步解决乘加、乘减两步计算的问题的内容.。根据二年级小学生年龄小,思维直观的特点,课堂上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的教学手段,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了解到在一道算式中有乘法和加法时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或减法,体会混合运算的意义,逐步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在解决具体问题中,理解运算顺序,掌握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的技能。 2、在具体情境中,提出运用混合运算解决的问题。 3、树立学习的信心,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本节课的教学重、 1 / 84 精品文档 难点是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一、重视情境的引入。 数学源于生活,课堂上我利用书中的情境图——旅游, 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习的兴趣,从中自然地提出数学问题,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计算教学紧密结合。这样不仅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便于学生积

极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解决问题,而且情境的创设更能促进学生对运算顺序的理解。 二、注意新知识与旧知识的矛盾冲突。 课堂上在解决第一个问题时,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出现了很多种解题方法,课堂上随之也出现了不同的想法。当一个学生说出5 4×9这道算式时,显然不能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这与学生在一年级原有的认识产生冲突,抓住这个时机的运算顺序的教学,我除了安排请学生来讲解,又安排了同桌交流等学习方法,学生自然而然的认识到要先用乘发算出分好组的人数,再加上没分的5人。突破了难点。在解决第二个问题时,将问题放手给学生,让他们在交流中发现出运算顺序,在这点的处理上,感到处理的有 2 / 84 精品文档 点老师引的过多,教学机智还有待提高。 三、灵活用好练习题。 在练习题中设计了说运算顺序,计算,解决问题和给小马虎改错几中类型,根据学生中出现的典型错误选取,问题从学生中来,让学生自己解决,学生即能纠正自己的错误,有能体验到帮助他人解决问题的乐趣,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在准备这节课时,我心中一直也存在着一点困惑,在教材中一直没有出现加或减在前乘在后的算式,但在本学期的期末的综合练习试卷中都已出现这种综合算式,为了更能突出先算乘的优越性,在课堂上我大胆做了一 小学数学二年级,计算能力教学反思: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1、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教学反思

小学四年级数学四则运算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数学四则运算教学设计 加、减法的定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对算式变换的比较,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过程与方法在探索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况的能力,进一步建立代数的思想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用抽象文字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内在逻辑性,体会数学的价值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三、教学准备课件、学习单四、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被誉为“天路”的工程是什么吗?预设:生:青藏铁路2.师:青藏铁路的建设创造了很多高海拔地区铁路建设的奇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数学的角度一起走近青藏铁路预设:生1: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生2:格力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生3:西宁到格里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4自主探究,加减定义1.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能够解决吗?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问题,请每个同学自己动手试一试2.学生独立解题3.汇报交流,展示解题过程:预设: 814+1142=19564.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预设:生:把两段合在一起计算5.师:你还能提出什么用加法计算的问

题.师: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加法?预设:生:6吗?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加法7.师:你知道加法算式中这些数都叫什么名字吗?介绍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称8.师:刚才同学们还提出了两个问题,他们能解决吗?请大家试一试,看看谁的速度快9.学生列式计算 1956-814=11421956-1142=81410.师:同学们计算的真快,没看到大家列竖式呀,你们是怎样计算的?预设:生:参考加法算式解可以11.师:为什么用减法计算?4预设:生:因为知道了两段的和求一段就可以减去另一段12.师:你能提出一个用减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吗?13.师: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减法?预设:生: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减法14.师:你知道减法算式中这些数又叫什么名字吗?介绍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小 组交流,明确关系1.师:观察黑板上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预设:数都一样,运算不同2.师:我们能根据一个加法算式很快的写出两个减法算式,加、减法各部分到底有怎样的关系?看来我们这节课除了要知道什么是加、减法,还需要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3.师:根据黑板上的三个算式和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你能发现加、减法各部分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吗?4.小组讨论并组内交流5.全班交流预设:生:被减数-减数=差差=被减数-减数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差+减数=被减数4减数+差=被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第四节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同步测试(I)卷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第四节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同 步测试(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一定要仔细哦! 一、填空题 (共7题;共18分) 1. (1分)59× 2.5×0.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算式利用了乘法________。 2. (1分)直接写出得数 (1) 1.36+2.87+3.64=________ (2)1.8×0.4×0.25=________ (3)6.4×0.2+3.6×0.2=________ 3. (3分)(7.89+ 4.62)×15=(________ )×15+4.62×(________ ) 4. (4分)两个因数的积是72.46,如果其中一个因数扩大到它的30倍,另一个因数缩小到它的,这两个因数的积是________. 5. (1分)根据学过的运算定律,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运算符号。 42.3×________=1.5×________ (3.5+4.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 (2.5×1.4)×________=1.4×(________×4) 6. (4分)计算: 0.125×7.2=________ 7. (4分)下面一组题只做一次笔算,其他的两题通过小数点移位来解决.

36×29=________ 0.36×29=________ 2.9×36=________

小学数学计算课教学反思完整版

小学数学计算课教学反 思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我结合自己平日的计算教学谈谈自己的一点心得。 一、要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 算理是计算的依据。正确的运算必须建筑在透彻地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生的头脑中算理清楚,算法掌握牢固,计算时就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 小学生遇到的算理如: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凑十法和破十法,相同数连加的概念,十进制计数法,有关数位的概念,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积、商的变化规律,分数的意义与性质,分数单位的概念,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约分与通分等概念。 二、要让学生弄清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小学数学教材中,关于运算顺序这部分知识是分散出现的,一年级就出现了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二年级出现了两步计算的式题(没有括号),三年级学习两步计算的式题(有小括号),四年级学习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三步计算式题,五、六年级继续巩固。 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学生会出现下列问题: 第一,脱式计算时,学生会出现如下错误的情况。 如:36-135÷9 或 36-135÷9 =15(没有把“36-”照抄下来) =15-36(颠倒了两个数的位置) =21 36-135÷9 =135÷9 (不理解脱式计算的含义) =15 这类错误常在低中年级学生中出现。教师要反复讲清,为什么不能改变顺序,为什么未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的道理。

第二,不认真审题,出现了感知性错误,或抄错数字符号等。 如,+(应等于3,而误得0);236-36×5(应等于56,而误得400), 756÷4×25(应等于4725,而误得),都是没按运算顺序计算造成的。 类似这样的题,在教学中应加强练习,也可以进行对比练习,以引起学生对运算顺序的注意。如:75÷25×4, 75÷(25×4); 240-15×6+10,240-(15×6+10)。 三、要让学生弄清运算定律的意义 小学教材中主要讲了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减法的一个性质:“从一个数里减去两个数的和等于从这个数里依次减去两个加数。”以及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这几个定律对于整数、小数和分数的运算同时适用,用途是很广泛的。讲解时,首先要使学生理解这几个定律的意义。鉴于学生难掌握减法性质和乘法分配律,教学时,可举学生熟悉的事例,并配合画一些直观图加以说明。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要求他们记熟定律的意义。应要求他们会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其次,要使学生能根据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要启发学生根据题目的数字特征和运算符号进行简便运算。为了提高学生合理灵活的计算能力,还可以指导学生变化一些题目的运算顺序和形式,使计算简便。如,240×18÷72=240÷(72÷18)=240÷4=60(根据除数是乘数18的4倍,直接除以4);560×15÷8=560÷8×15=70×15=1050(运用交换律);240÷15×60=240×(60÷15)=240×4=960(根据乘数是除数15的4倍,直接乘以4);18×35=18×5×7=630(将35分解成5和7相乘);81÷36=81÷9÷4=9÷4=(将除以36变成先除以9再除以4)。 四、教师要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 有些知识,要通过课堂教学的训练,使学生能脱口而出,并做到准确无误,只有这样,计算起来才能正确迅速。如,20以内的加减法,乘法口诀等。在四则混合运算中,加强基本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加强口算教学和练习。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笔算的技能技巧是口算的发展,笔算是由若干口算按照笔算法则计算出来的。如987×786一

【精选】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公开课教案

《小数乘法》教学设计(第5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12页教学内容、例7及“做一做”,练习三第4~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有关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类推能力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孩子们大部分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课堂上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因此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性,让他们通过亲自探索和体验来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同时,感受数学中的奥妙,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 教学难点:能根据数据特点,应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PPT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铺垫迁移 1.不计算,直接把上、下两排得数相等的算式用线连起来。 7×12 8×(5×4)(24+36)×5 (8×5)×4 24×5+36×5 12×7 (1)指名学生口答。 (2)说明连线理由。 2.指名学生说一说在整数乘法中学过了哪些运算定律? (1)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三个乘法运算定律,并用字母表示。 (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演示课件。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3.师:我们知道应用乘法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整数乘法计算变得更为简便,那么在小数乘法计算中是否也能应用这些运算定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相等算式连线和用字母表示乘法运算定律,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顺势联想,以旧引新,不仅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更让学生有目标地去思考,为方法的迁移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猜测验证,发现规律 (一)引导观察,提出猜测 1.出示教材第12页的教学内容(PPT课件演示)。

四年级数学四则运算教案大全

四年级数学四则运算教案大全 四年级学生要学四则运算了,身为老师的你要提前准备好教案,那么大家会写四年级数学下册《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吗?以下是为大家准备的,希望你们能喜欢,四年级数学四则运算教案大全一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对算式变换的比较,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况的能力,进一步建立代数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用抽象文字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内在逻辑性,体会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课件、学习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被誉为“天路”的工程是什么吗? 预设: 生:青藏铁路 2.师:青藏铁路的建设创造了很多高海拔地区铁路建设的奇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数学的角度一起走近青藏铁路。 3.师: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预设: 生1: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生2:格力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生3:西宁到格里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随着学生提出问题,课件随机显示)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课的开始,引导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在激发学生研究兴趣的同时,引出研究问题。 (二)自主探究,加减定义 1.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能够解决吗?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问题,请每个同学自己动手试一试。 2.学生独立解题 3.汇报交流,展示解题过程: 预设:814+1142=1956 4.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预设: 生:把两段合在一起计算。 5.师:你还能提出什么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6.师: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加法?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一的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一的教学反思 四则运算(一)的教学反思 计算虽然在上一学期“关注细节”的要求下很多孩子的学习习惯 有了可喜的变化和进步,但这个教学内容是在新学期刚开始学,学生 经过一个假期的放松和嬉闹指望今天一下把他们拉回来,还是需要时 间的.在课堂上,我们先一起做了几个简单的两步计算的题目,孩子 们先尝试,然后让学生起来讲解怎么做,确定“顺序”是最重要的. 虽然没有给他们分类,但是第一层的练习题是同级运算的,在做题时 让学生慢慢体会这种类型的题目该怎么去做,先学会方法再去追求正 确率.在做题过程中,我还时时表扬那些算完知道验算检查习惯好的 同学的做法,以便带动更多的孩子尽快地适应学校生活.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这节课教学的成功之处在于: 1.教学时,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动情境,放手让学生独立 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再求什么?又用什么方法计算?最后求 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使解题的步骤与运算的顺序结合起来.当学 生列出综合算式后,还要追问每步算式列出的依据及表示的实际意义,促进学生正确地概括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给予学生发展思维的空间,交给学生思考的主动权. 在教学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把思考的主动权交 给学生.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放心地让学生去想、去做. 让学生有进行深入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使每个人的思维能

力都得到发展.当然,由于知识经验的不足,有些学生会得出错误的答案,但这些“错误答案”闪烁着学生智慧的火花,是孩子学生们最朴实的思想、经验最真实的暴露,是学生真实的思维过程,反映出学生建构知识时的障碍.我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让学生做完后互相讲解,找出错误加以改正.面对错误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在思考中感悟,获得新的启迪.在感悟中牢固地建立知识体系. 3.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 本单元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其中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又是重点和难点之一.教学时,我注重加强数量关系的分析,在叙述解题思路时,引导学生透过数看到量,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说清道理在计算.可能开始时学生不习惯,但要逐步培养这种分析方法,解决问题就不会再成为难关了.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整数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练习题

《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习题 一、运算,能用简便算法就用简便算法。 63.5+32.45-26.5 70.6-(4.7+17.5) 57.1-43.26+21.75 19.25+3.7-5.25 35.68+14.93+24.32 30-3.15-12.85 二、辩对错,并改正。 (1)13.54-2.45-0.55 ﹦13.54-(2.45+0.55) ﹦13.54-3 ﹦10.54 () (2)32.43-(5.43+12.76) ﹦32.43-5.43+12.76 ﹦27+12.76 ﹦39.76 () 三、解决问题 1、许老师身高1.70米,张老师比许老师高0.04米,王老师比张老师矮0.12米,王老师身高多少米? 2、灰太狼为红太狼买了一束花,付给售货员50元,找回了14.6元,灰太狼发现售货员多给了他9.6元,这本书的实际价钱是多少? 3、熊大和熊二采集树种,第一天采集了3.2千克,第二天比第一天多采集了1.59千克,两天一共采集了多少树种? 答案

一、运算,能用简便算法就用简便算法。 63.5+32.45-26.5 ﹦63.5-26.5+32.45 ﹦37+32.45 ﹦69.45 70.6-(4.7+17.5) ﹦70.6-12.2 ﹦58.4 57.1-43.26+21.75 ﹦13.84+21.75 ﹦35.59 19.25+3.7-5.25 ﹦19.25-5.25+3.7 ﹦14+3.7 ﹦17.7 35.68+14.93+24.32 ﹦35.68+24.32+14.93 ﹦60+14.93 ﹦74.93 30-3.15-12.85 ﹦30-(3.15+12.85) ﹦30-16 ﹦14 二、辩对错,并改正。 (1)13.54-2.45-0.55

(完整word版)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四则运算》教学设计

加、减法的定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对算式变换的比较,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况的能力,进一步建立代数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用抽象文字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内在逻辑性,体会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课件、学习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被誉为“天路”的工程是什么吗? 预设: 生:青藏铁路 2.师:青藏铁路的建设创造了很多高海拔地区铁路建设的奇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数学的角度一起走近青藏铁路。 (出示主题图) 3.师: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预设: 生1: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生2:格力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生3:西宁到格里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随着学生提出问题,课件随机显示)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课的开始,引导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在激发学生研究兴趣的同时,引出研究问题。 (二)自主探究,加减定义 1.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能够解决吗?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问题,请每个同学自己动手试一试。 2.学生独立解题 3.汇报交流,展示解题过程: 预设:814+1142=1956 4.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预设: 生:把两段合在一起计算。 5.师:你还能提出什么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6.师: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加法? 预设: 生: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加法。 (板书:加法定义) 7.师:你知道加法算式中这些数都叫什么名字吗? 介绍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加数+加数=和) 8.师:刚才同学们还提出了两个问题,他们能解决吗?请大家试一试,看看谁的速度快。 9.学生列式计算。 (2)1956-814=1142 (3)1956-1142=814 10.师:同学们计算的真快,没看到大家列竖式呀,你们是怎样计算的? 预设: 生:参考加法算式解可以。 11.师: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反思

二年级速算竞赛教学反思 南街小学王婷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是一项严重任务,就是培养计算能力,数学计算教学贯穿于小学数学的始终,学习时间最长,分量也最重。培养学生正确而迅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一项严重任务,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石。所以,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尤为严重。新的课程教材实施以来,由于教学内容多,课时减少,课堂上计算的训练时间明明减少。目前在计算教学方面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一是由于教学内容多,课时减少,许多老师忽视了基本的口算训练。二是许多老师感到计算教学枯燥无味,无话可讲,缺少合理、灵敏的解题技能的指导。三是学生计算技能、技巧、分析综合能力差,计算正确率低,总体速度慢且计算速度大。为尽快改变这一局面,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总结出了以计算着眼,口算着手,加强课堂内计算教学,探寻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有用途径与方法。 我结合学生实际进行了计算教学研究。 一、以口算的基本训练作为计算教学的突破口。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任何笔算四则计算,实际上都是分解成一群基本口算题进行运算的。专家研究表明,如果基本口算烂熟的学生,笔算速度就快,正确率也高。笔算四则计算的烂熟程度是受基本口算的数量程度所制约。 因此,计算教学中,口算能力的培养十分严重。 (1)坚持每节课2-4分钟的基本口算训练。口算的技能、技巧的形成和烂熟程度,不是一朝一夕可以一蹴而就的,需要在教学中长期不懈地训练,所以我每节数学课必须在开始时安排2-4分钟地口算基本训练。 (2)口算内容有计划,要求有层次。口算的内容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新、旧知识必须交.......混合训练,针对学生现状及大纲对计算内容的例外要求、分层要求学生达到一定的口算速度,制订相应的口算量表。

【K12学习】小学数学四则运算教案

小学数学四则运算教案 小学数学四则运算教案根据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并结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制定了“四则运算”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方案。按照“复习旧知识——导入新知识——学习新知识——巩固新知识——布置作业”五个环节来设计课堂的。在导入中给学生留下问题情境,再带领学生继续学习四则运算的第二条定律。通过讲解例题和例题拓展学生自己找出运算定律: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接着学生练习、巩固今天的学习内容,知道如何将分步运算写成综合式子,并且按运算定律计算结果。 “四则运算”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章的内容。本节课内容通过爸爸妈妈带玲玲去“冰天雪地”游玩买门票这一具体生活实例,引发出有关四则运算的运算法则的数学问题。在活动中让学生了解这一知识的生成过程,提高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混合运算赋予了生活中的现实意义,从而达到在感悟、理解的基础上尝试概括总结,掌握运用。 教学重点 学生理解掌握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学生理解归纳:“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运算规律。 学习者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归纳总结的能力。上节课已经学习了四则运算的第一条定律: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这节课需要学生自己总结出运算定律: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 法。这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的算式的运算顺序及格式。通过对运算顺序的了解,结合本节课内容,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以及基本的运算能力和技巧。 过程与方法:会把分步算式写成综合算式,学生理解和自主探讨归纳正确的运算步骤和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对科学的热爱,能够在生活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能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多媒体、网络 四则运算 老师讲解例题时的重点数学信息和运算步骤,练习题的讲解时会有运算步骤。

【教学反思】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反思

《长方形面积计算》教学反思 《长方形面积计算》是在学生认识面积单位和会用面积单位量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重视直观教学,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合作探究和合作交流,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1、以旧唤新,开好头。 本节课开始师生在交流中,复习旧知识的同时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从而较好地把握了教学起点,设计描述并比划面积单位的大小,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对开展新教学内容开了一个好头。 2、方法比知识更重要。 本课设计从教学方法上进行了改革,采用自主探究型教学模式。教师能充分发扬民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给学生创设自由、自主的学习活动空间,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提出问题,然后由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10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一拼摆一摆,观察发现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的有关。又通过观察表格中的数据,发现长与宽的乘积正好等于长方形的面积,从而得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课堂中,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学生动脑、动手和动口,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

生,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注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学习方法的积累,思维方法、科学探究方法的获取,不仅让学生体验到了自主学习的快乐和成功,同时注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品质,充分体现了“知识固然重要,但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这一新的教学价值观。 3、学会与人分工合作 本节课通过小组合作,运用不同的实验材料和方法,共同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开放了获取新知的整个教学过程。小组合作学习是指根据学生能力、性格等因素将学生异质分组,以学生学习小组为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开展合作学习,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学习的动力和能力,并达成团体目标。由于小组成员各有其职,且职责分明,因此学生都主动投入;学生的全面互动,也可以弥补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小组合作学习又是以个体学习为基础的,让不同个性、不同学力的学生都能自主地、自发地参加学习和交流,真正提高了每个学生的学习效率,真正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4、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 通过自主探究,获得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后,练习中设计了一些应用性练习,如计算学校篮球场的面积等,引导学生将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

1.5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练习题及答案

1 推广到小数(2) 不夯实基础,难建成高楼。 1. 口算下面各题。 0.25×4=0.125×8= 0.125×0.8×4=0.2×5+0.5= 50×0.32×0.2=9.8×7+3×9.8= 2. 填上合适的数。 (1)0.125×1.3×0.8=(____×____)×____ (2)2.3×(100+2)=____×____+____×____ (3)(7.5-1.25)×0.8=____×____-____×____ (4)3.26×102=3.26×(____+____)=3.26×____+3.26×____ (5)4.3×9.8=4.3×(____-____)=4.3×____-4.3×____ (6)30.8×10.1=30.8×(____+____)=30.8×____+30.8×____ 3. 用简便方法运算。 1.25×4.8×0.08 9.54×101 2.6×4.3+5.7×2.6

0.89×2.4-0.39×2.4 3.64×0.8+6.36×0.8-3.8 4. 学校为庆祝“教师节”举行文艺演出,做了36套合唱服,64套舞蹈服。如果平均每套用布料1.8米,一共需要布料多少米? 5. 一辆汽车一天节约汽油1.25千克,照如此运算,8辆汽车一个月(按31天运算)可节约汽油多少千克? 重点难点,一网打尽。

6. 一桶油连桶共重5.6千克,用去一半油后连桶还重3.1千克,油重多少千克?桶重多少千克? 7. 大货车每小时行35千米,面包车的速度是大货车速度的1.2倍,小轿车的速度是面包车速度的1.5倍,小轿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8. 一根铁比刚好围成周长是0.8米的正方形,另一根铁丝刚好能围成长0.25米,宽0.15米的正方形。这两根铁丝哪根长?是围成的正方形面积大,依旧围成的长方形面积大?大多少? 举一反三,应用创新,方能一显身手!

小学四年级数学:四则运算(一)教案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四则运算(一)教案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Four operations (1) lesson plans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四则运算(一)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6的例2以及例3(部分)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理解“先乘除,后加减”,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出同级运算和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正确进行运算。 2、培养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概括出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先乘除,后加减”的原因。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老师:冬天,同学们最喜欢什么运动? 学生:滑雪、堆雪人、打雪仗......

这里是新开业的滑雪场。(出示大屏幕)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有关滑雪场的情况。 二、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一)发现、总结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1、出示信息:滑雪场开业第一天上午有230人,中午有70人离去,又有150人 到来。 老师: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下午有多少人? (学生列式解答并指名板演) 230-70=160人160+150=310人230-70+150=310人 汇报交流:请列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的学生分别说说解答思路。 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两者思路是相同的,只是第三位同学列出了一道加减混合的综合算式,这样写比较简单。 老师:由于数目越来越大,直接写出最后得数容易出错,如果我们把第一步的计算结果记录下来就不容易算错了。(教学脱式书写格式) 2、出示信息:开业前三天共接待900人,照这样计算,5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老师:同学们能根据信息列出综合算式并脱式计算吗? (指名学生板演)90?3′5

第5课时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教案教学设计)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 学习目标: 1.通过探究推出整数乘法运用定律对小数乘法同样适用,体会类比的思想方法在数学中的应用。 2.能灵活的运用乘法整数的乘法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3.在探究活动中培养推理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学习重点: 乘法运算定律中数(包括整数和小数)的适用范围。 学习难点: 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的简便运算。 一.前提测评: 问题1: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8×125 25×64×4 103×15 57×63+57×37

问题2:说说在整数乘法中我们已学过哪些运算定律?并用字母表示出来。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问题3:0.7×1.2○1.2×0.7 (0.8×0.5)×0.4○0.8×(0.5×0.4) (2.4+3.6)×0.5○2.4×0.5+3.6×0.5 (1)计算并比较上面三组算式的结果。 (2)观察每组算式,口头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归纳:上面三组算式说明整数乘法的()、()和(),对于小数乘法也()。 问题4:怎么算比较简便呢?试着算一算? 0.25×4.78×4 0.65×202 35.62+35.62×99

三.达标检测: 1.填空。 4.2×1.69=□×□ 2.5×0.77×0.4=(□×□)×□ 6.1×3.6+3.9×3.6=(□+□)×□ 2.简算。 15×0.4×25 27×3.7+3.7×73 3.5×103 8.4×101.3-8.4×1.3 3.学校买来125包练习本,每包55本,每本0.8元,买这些练习本一共需要多少钱? 4.食堂买来白菜和萝卜各28千克,白菜每千克0.84元,萝卜每千克1.16元。买白菜和萝卜一共花了多少钱?

小学数学教案:四则运算的定律和性质复习

小学数学教案:四则运算的定律和性质复习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掌握四则运算的五大定律和两个性质。 2.掌握积、商的变化规律。 3.能运用这些定律、性质和规律进行简便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定律、性质和规律进行简算。 教学难点 如何灵活运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判断牌、选择牌。 教学过程设计 (一)揭示课题 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在学习整数四则运算时,已经学过了哪些运算定律?哪些运算性质?(指名回答)(板书) 加法交换律减法的性质 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除法的性质 结合律 分配律

很好,今天我们就来复习这些定律和性质及其应用。(板书:四则运算的定律和性质复习) (二)复习五大定律 1.提问:这些定律用字母怎样表示?用语言怎么叙述?(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字母公式。) 2.判断下面应用运算定律的过程有没有错误,没错举,有错举,并指出错误所在,改正过来。 投影出示: (1)(43+25)4=434254 (2)(700+1)68=70068+68 (3)153(220+57)=153220+57 (4)45+(54+55)=54+(45+55) (5)638+378=(63+37)(8+8) 3.小结:我们运用这些定律时要注意正确。 (三)复习两大性质 1.提问:我们还学习了哪些运算性质?你能把它们用字母表示出来吗?说说它们表示的意思。(学生边说老师边板书。)减法运算性质:a-(b+c)=a-b-c 除法运算性质:(a+b)c=ac+bc(c0) 强调除法性质中的a,b都要能被c整除,且除数c不能是0。 2.做一做:在等号后面的横线上填数,○里填运算符号。(1)157-(27+68)=157-27○_________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学习中的计算能力的教学反思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学习中的计算能力的教学反思 一、存在的现象 在一节四则混合运算应用题的复习课上,我共让8位学生上台板演,但结果让人大跌眼镜:8位学生式子全部正确,但有7位学生的计算结果错了,而且这7位学生根本不是学困生,有些甚至是成绩比较好的学生。事后我与办公室的同事聊起了这件事,大家都有同感:现在学生的计算能力的确差多了。由此看来,学生的计算能力薄弱,不仅仅是我所遇到的困难,或许是整个数学教学中的普遍现象。 二、思考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将“合理、准确、迅速的运算能力”作为四大基本能力之一鲜明地提出来。由此不难看出运算能力在学生数学综合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 培养学生准确而迅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也是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努力完成的重要任务,更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础。 因此,作为数学教师,一定要认真分析、准确找出学生计算能力弱的原因,以便对症下药,确保教学质量。 三、调查 经过班级调查,总结出学生的计算错误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习惯不好,粗心大意 (1)题目抄错。如将“÷”看成“+”;将“0.93”写成“0.98”;将“645”误写成“6 54”等。 (2)答案抄错。如把验算的结果抄写成计算的结果,或者算对了结果却写错了等。

还有的学生书写不规范,导致数字变形,就把变形了的数字看成其他数字,以致出错。 2.口算不强,基础较弱 如20以内加减口算不熟练,造成在完成进位加和退位减时出错较多。有些学生的乘法口诀还不能熟练背诵,导致试商出错。 3.算理模糊,张冠李戴 如:857-298=857-300-2=557-2=555,已经从857 中多减2了,应该加上2;再如,在教学小数加减法时,我们常强调小数点要对齐,但学生在学习小数乘法时,常常就把末位对齐变成小数点对齐了。 4.态度不端正,求快出错 部分学生由于懒惰,只求完成任务,不仔细审题,从而造成错误,如单位未统一、用错公式或未挖掘题意中的隐含条件等。另有部分学生一味求快,急于求成,导致运算错误。 四、对策 我们根据以上的原因,制定了相应的措施,以对症下药,解决实际问题。 1.兴趣引路,提升计算欲望 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使学生乐于计算。我以介绍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在计算题的教学中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开展计算比赛活动等形式来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同时,改善评价的方法,像分小组竞赛、个人加分、评选计算标兵、计算不出错的免去当天晚上的家庭作业等方法,也确实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的感受。当计算出现错误时,学生会产生自责感;当自己找到错误的原因时,他们会有喜悦感;当计算正确时,他们会产生成功感;当连续几

整数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加减法解读

教学内容:书P104例4,做一做,练习十八1-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和减法运算性质也适用于小数加减法。 2.使学生会应用加法运算定律和减法运算性质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教学重点:能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能正确、灵活应用整数加减法运算定律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 教具准备:课件,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迁移。 1、口算(小组开火车。 6.52+0.48= 3.6+6.4= 2.54-0.54= 0.17+3.83 = 5.47-2.47= 4.8-1.8= 2、计算 35+28+72 125+49+75 156-47-53 137+98+2+43 1、在刚才的计算中我们运用了那些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 2、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汇报: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减法的性质 (1 用字母表示就是:a+b=b+a (a+b+c=a+(b+c a-b-c=a-(b+c (2让学生说说它的实质内容 3、揭示课题:整数的加减法有简便运算,小数的加减法有简便运算吗?这节课我们来探

究这个问题。 二、自主探究,探索新知: 1、观察、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0.4+0.8 £8+0.4 (2.6+5.3+1.7 O 2.6+(5.3+1.7 14.6-5.743 014-65.7+4.3 (1观察、比较,你发现了什么?(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2把你的发现与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3组织学生进行验证。(板书:验证可以怎样验证呢? 师生共同计算,发现O勺左右两边相等。 (4从这三组算式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小结: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和性质,对于小数加减法同样适用。学生把规律读一遍。 2板书课题:小数加减法简便运算 应用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和性质可以使一些小数计算简便。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 习 小数加减法简便运算。 .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 出示例4这是五年级一个班四个男生50米跑的最优秀成绩(出示信息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