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病人的社区综合管理

2型糖尿病病人的社区综合管理
2型糖尿病病人的社区综合管理

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

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 第一部分服务要求 一、开展2型糖尿病(以下简称糖尿病)中医健康管理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应当具备糖尿病中医健康管理所需的基本设备与条件。 二、从事糖尿病中医健康管理工作的人员应为接受过糖尿病中医保健知识与技术培训的中医类别医师或临床类别医师。 三、按照社区有关糖尿病管理规范对患者进行健康管理。在糖尿病慢病管理的基础上联合中医保健治疗,每年中医健康管理不少于1次,有中医内容的随访不少于1次。 四、要加强宣传,告知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使更多的糖尿病患者愿意接受服务。 五、每次服务后及时记录相关信息,纳入居民健康档案。 第二部分管理程序 根据各试点地区实际情况,各地区可结合糖尿病病患者健康管理的时间要求,每年至少1次中医健康指导与1次有中医内容的随访,主要内容为: 一、运用中医四诊合参方法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证候辨识; 二、对糖尿病患者进行饮食调养、起居活动等指导,传授四季养生、穴位按摩、足浴等适宜居民自行操作的中医技术; 三、对不同证型的糖尿病患者有针对性地提供中医干预方案或给予转诊建议;

四、记录在居民健康档案中。 以下为糖尿病患者中医服务的基本流程。糖尿病患者中医健康管理服务流程 第三部分2型糖尿病日常中医保健方法 糖尿病就是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而引起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一种全身性疾病,属中医学消渴范畴。中医药在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形成了从整体认识疾病、综合防治与个体化治疗的优势,通过合理运用中成药、中药饮片,配合中医饮食调养、运动治疗、非药物防治技术,可以改善临床症状、减轻西药副作用、提高生活质量,有效防治并发症。 一、常见中医辨证食疗推荐方饮食养生法对防治消渴病尤为重要。糖尿病的发生与饮食有关,饮食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治疗的效果。历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也总结出不少药膳验方。具体应用应该在辨体质、辨病、辨证的基础上,合理选用。 (一)阴虚燥热证 证见烦渴多饮,随饮随喝,咽干舌燥,多食善饥,溲赤便秘,舌红少津苔黄,脉滑数或弦数。食疗应以养阴消渴饮为基础。 食疗药膳方为: 1.玉粉杞子蛋:天花粉、枸杞、玉竹煎水,沥出,打入鸡蛋,蒸。 2.杞蓣粥:山药、枸杞适量,加粳米,煮粥。 3.三豆饮:绿豆、黑豆、赤小,煎汤服用。 4.乌梅生津茶:乌梅、麦冬,泡水当茶饮。

2018-2019-社区管理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护理-范文模板 (4页)

2018-2019-社区管理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护理-范文模板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 社区管理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护理 【摘要】目的分析社区管理中对高血压、糖尿病老年患者的健康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120例高血压、糖尿病老年患者随机分为甲组与乙组,各60例。甲组从医疗机构出院后单纯给予出院指导并定期到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复查,乙组在甲组基础上给予社区管理健康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出院6个月疾病控制情况、疾病知识掌握评分、出院后遵医行为评分、焦虑情绪评分,以及出院时、出院6个月患者血压和血糖情况的差异。结果出院6个月、乙组患者,疾病控制总有效率93.33%优于甲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血压、血 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6个月,乙组血压、血糖均明显改善,而甲组血压、血糖明显改善甚至恶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6个月,乙组血糖、血压均明显优于甲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6个月,乙组疾病知识掌握评分、出院后遵医行为评分、焦虑情绪评分优于甲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管理中对高血压、糖尿病老年患者进行健康护理效果确切,可提升患者对疾病知识的认知,提高遵医行为,保持良好心态,可有效控制血糖和血压,值得推广。 【关键词】社区管理;高血压;糖尿病;老年;健康护理方法 高血压、糖尿病均为常见多发慢性病,属于终身性疾病,其病情控制和生活质量提高跟遵医行为和健康生活习惯密切相关,社区管理可通过实施一系列健康护理,达到上述效果[1]。本研究分析了社区管理中对高血压、糖尿病老年患者的健康护理方法,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X年1月~201X年12月高血压、糖尿病老年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甲组与乙组,各60例。乙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61~79岁,平均年龄 (68.34±3.88)岁。甲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61~78岁,平均年龄 (68.13±3.87)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糖尿病管理工作计划

糖尿病管理工作计划 导读:糖尿病管理工作计划【1】 一、工作目标 1、建立慢病基础信息系统,利用现有网络对糖尿病的新发的首诊病例进行登记建档工作,制定慢病管理工作制度,由领导分管此项工作,责任落实到人。 2、利用居民健康档案和组织居民进行健康体检等多种方式,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的早诊率和早治率。 3、加强基层糖尿病患者的随访管理,提高糖尿病的规范管理率和控制率,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和知识和技能,减少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4、以我院为核心,村卫生室为基础,从群体防治着眼,个体防治入手,探索建立县疾控中心管理、评价我院协助诊断、个体化治疗、提供技术支持,各村卫生室随访管理糖尿病管理模式和机制。 5、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定期开展糖尿病专题知识讲座及大众宣传,普及基层居民糖尿病的防治知识,控制各种危险因素,提高人群的健康意识。 6、建立规范化的'糖尿病档案管理系统。 二、建档工作目标 1、建立基层居民健康档案,基层服务人口基线调查率达到90%以上; 2、建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档案,应有随访记录、治疗记录及

健康教育记录。 三、实施计划 建立慢病工作制度;对基层一般人群糖尿病患者开展预防控制工作,在基层建立糖尿病综合防治机制。 1、糖尿病的检出 利用建立基层居民健康档案、健康体检、基层卫生院的诊疗、基层免费测血压、血糖、主动检测、首次测血压等方式发现糖尿病患者。2、糖尿病患者的登记 将检出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建档并规范化管理。 3、糖尿病患者的随访管理和转诊 对检出的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和综合治疗方案,判断患者需要的管理类别进行随访和管理,并填写《基层糖尿病患者管理卡》。对糖尿病患者实行药物和非药物治疗。当患者出现符合转诊情况的病情时,及时转诊到上级综合医院,待病情稳定后再转回村卫生室(站)继续治疗和随访。帮助糖尿病患者制定自我管理计划,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支持。 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健康指导和干预 1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界定和检出。 按照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界定标准,通过日常诊疗、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主动筛查等方式发现糖尿病高危人群。 2、糖尿病高危人群健康指导和干预

社区糖尿病管理

第一部分糖尿病的预防 糖尿病是一组以血浆葡萄糖(简称血糖)水平升高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代谢性疾病。引起血糖升高的病理生理机制是胰岛素分缺陷和(或)胰岛素作用缺陷。糖尿病可危及生命的急性并发症主要为酮症酸中毒及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慢性高血糖可导致人体多器官组织损害(包括眼、肾、神经、周围血管及心脑血管等),引起脏器功能障碍或衰竭。 第一章糖尿病的三级预防 一、一级预防 纠正可控制的糖尿病危险因素,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在一般人群中宣传糖尿病防治知识,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在重点人群中开展糖尿病筛查,一旦发生糖耐量受损或空腹血糖受损,应进行干预。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 二、二级预防 及早检出并有效治疗糖尿病。 对已诊断的糖尿病患者预防糖尿病并发症,主要是慢性并发症。包括并发症筛查及代谢控制。定期随访追踪。 三、三级预防 延缓与防治糖尿病并发症。 减少糖尿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第二章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健康指导与干预 一、糖尿病高危人群界定标准 年龄≥40岁。 超重及肥胖:体重指数≥(BMI)24kg/m2和/或腰围:男≥90cm,女≥80cm。 注:参照2005年4月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推荐的中国人腰围和诊断标准。卫生部2003年4月颁发《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试行)》建议男性腰围≥85cm,女性腰围≥80cm为腹部脂肪蓄积的界限。

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双亲或同胞中有糖尿病患者)。 糖耐量受损(IGT)或空腹血糖受损(TFG)者。 血脂异常者。 有高血压(血压≥140/90mmHg)和/或心脑血管病变者。 有妊娠糖尿病史或曾有分娩巨大儿(≥4kg)者。 二、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健康指导与干预措施 1、通过社区宣传和相关危险因素评价等活动,提高糖尿病高危人群识别自身危险因素的能力。 2、针对肥胖、缺乏体力活动、不合理膳食等危险因素,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和群体干预,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 3、利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诊疗、家庭探访等途径,对高危个体惊醒危险评估,并给予个体化的生活行为指导。 4、有条件的社区应建立糖尿病高危人群信息库,进行定期检测和管理。 三、社区普通人群中能减少2型糖尿病发病率的干预措施 1、加强体育锻炼 2、提倡健康饮食 3、防治或减轻超重/肥胖 建议:(1)成年人每周至少5天,每天进行至少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例如快走,骑自行车,慢跑,跳舞,户外运动或做较重的家务)。这些运动可以一次进行10分钟,一天运动几次来达到每日所需的运动量。同时,可考虑每天采用不同的活动形式进行锻炼。(2)所有成年人和5岁以上的儿童,都应该鼓励进食低脂肪、适量粮食、充足水果和蔬菜的饮食。 第二部分糖尿病的筛查和诊断 第一章糖尿病患者的筛查 一、筛查渠道 1、机会性筛查社区医生在诊疗过程中,通过检测血糖发现或诊断糖尿病。 2、高危人群筛查针对糖尿病高危人群定期进行血糖监测、筛查。

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第三版) 2 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一、服务对象辖区内 35 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中2型糖尿病患者。 二、服务内容 (一)筛查对工作中发现得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有针对性得健康教育,建议其每年至少测量 1 次空腹血糖,并接受医务人员得健康指导。 (二)随访评估对确诊得 2 型糖尿病患者,每年提供 4 次免费空腹血糖检测,至少进行4次面对面随访。 ?(1)测量空腹血糖与血压,并评估就是否存在危急情况,如出现血糖16、7mmol/L或血糖3、9mmol/L;收缩压180mmHg 与/或舒张压110mmHg;意识或行为改变、呼气有烂苹果样丙酮味、心悸、出汗、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多饮、多尿、腹痛、有深大呼吸、皮肤潮红;持续性心动过速(心率超过 100次/分钟);体温超过 39 摄氏度或有其她得突发异常情况,如视力突然骤降、妊娠期及哺乳期血糖高于正常值等危险情况之一,或存在不能处理得其她疾病时,须在处理后紧急转诊。 ?对于紧急转诊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在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2)若不需紧急转诊,询问上次随访到此次随访期间得症状. (3)测量体重,计算体质指数(BMI),检查足背动脉搏动。? (4)询问患者疾病情况与生活方式,包括心脑血管疾病、吸烟、饮酒、运动、主食摄入情况等。?(5)了解患者服药情况。

?(三)分类干预(1)对血糖控制满意(空腹血糖值7、0mmol /L),无药物不良反应、无新发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无加重得患者,预约下一次随访。?(2)对第一次出现空腹血糖控制不满意(空腹血糖值7、0mmol/L)或药物不良反应得患者,结合其服药依从情况进行指导,必要时增加现有药物剂量、更换或增加不同类得降糖药物,2周时随访。 ?(3)对连续两次出现空腹血糖控制不满意或药物不良反应难以控制以及出现新得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加重得患者,建议其转诊到上级医院,2 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4)对所有得患者进行针对性得健康教育,与患者一起制定生活方式改进目标并在下一次随访时评估进展. ?告诉患者出现哪些异常时应立即就诊。 ? (四)健康体检对确诊得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进行 1 次较全面得健康体检,体检可与随访相结合。 ?内容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空腹血糖、身高、体重、腰围、皮肤、浅表淋巴结、心脏、肺部、腹部等常规体格检查,并对口腔、视力、听力与运动功能等进行判断。?具体内容参照《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健康体检表。?三、服务流程四、服务要求(一)2型糖尿病患者得健康管理由医生负责,应与门诊服务相结合,对未能按照健康管理要求接受随访得患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主动与患者联系,保证管理得连续性。

2型糖尿病患者社区管理的效果评价

2型糖尿病患者社区管理的效果评价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社区管理的效果。方法采用该中心2014年1—12月就诊的2型糖尿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其就诊的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对患者采取强化管理和一般管理,比较两组患者随访两年后的血糖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在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自我管理评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出现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对照组出现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社区管理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标签:2型糖尿病;社区管理;并发症 2型糖尿病是社区中常见的慢性疾病,有资料表明,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达到9 240万,其患病率高达9.7%[1]。社区门诊在糖尿病患者的诊疗、用药指导、随访管理、健康教育等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对患者血糖控制、减少并发症、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2014年1—12月通过社区强化管理和一般管理的比较,对血糖控制情况、自我管理情况及糖尿病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中心就诊的2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62例,女性患者118例;年龄58~82岁,平均(73.6±5.7)岁;病程6~17年,平均(9.4±3.2)年。 1.2 纳入标准 年龄>18岁;该社区居民;符合WHO制定的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2];无冠心病、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牙周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 1.3 排除标准 非2型糖尿病者;合并有严重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严重疾病的患者;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糖尿病并发症的患者;合并有精神疾病的患者;无法沟通、不能配合的患者。 1.4 管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按照《社区公共卫生工作规范》要求做好患者的血糖监测、定期

糖尿病管理工作规范

糖尿病管理工作规范 为统一全区糖尿病人的管理工作,规范开展糖尿病查、治、管、转、报等环节的工作,畅通运行糖尿病人管理流程,更好的服务我区糖尿病人群,特制订本规范。 一、目的 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保障,以糖尿病防治结合专科门诊为纽带,从群体防治着眼、个体防治入手,在我区全面开展糖尿病三级预防工作,提高人群健康意识,改变不健康生活方式,降低危险因素水平,促进早诊早治,对现症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治疗和管理,控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二、目标 (一)近期目标 搭建糖尿病社区管理的工作平台,组建工作队伍,提高医务人员糖尿病防治的理论水平和技能,规范社区糖尿病防治措施,顺利开展糖尿病社区综合防治工作。 (二)中期目标 1、通过社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普及人群糖尿病防治知识,提高人群健康意识;及时发现糖尿病高危人群,针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健康指导与干预,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 2、通过多种途径发现糖尿病患者,及时进行规范治疗及有效管理,阻止或延缓糖尿病的发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加强康复工作,降低糖尿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三)远期目标 建立起适合我区实际情况的经济有效的糖尿病综合防治模式,减轻糖尿病的疾病负担,提高糖尿病患者生命质量,提高我区全人群的健康水平。 三、工作流程 按照“查、治、管、转、报”的工作流程,建立起病人发现、登记报告、基调建档、规则治疗、分类管理、双向转诊的长效管理机制。本机制的前提是多渠道的发现糖尿病人,核心是加强专科门诊建设、实施规则治疗,将糖尿病人逐步归口到专科门诊治管,关键是建立起畅通、有效的双

向转诊工作制度。 (一)病人发现 1、发现渠道 个例发现渠道,也是日常发现渠道,主要有: (1)机会性筛查(诊疗发现)镇、村医生在平常临床诊疗过程中,通过检测血糖,在就诊者发现或诊断糖尿病患者,是日常发现患者的主要渠道。一旦发现空腹血糖≥5.6mmol/L,应建议其进行OGTT检测。 (2)家庭访视通过村医生为主的上门服务等机会收集其他医疗机构确诊的糖尿病患者。 集中发现渠道主要有: (1)建档发现通过建立健康档案、基线调查等途径发现确诊的糖尿病患者。 (2)高危人群筛查根据高危人群界定条件和特点,对符合条件的对象进行血糖筛查,是早发现的主要手段,常用方法有空腹血糖检查和OGTT 检测。 (3)体检发现通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免费体检或其他形式的体检发现糖尿病患者。 (4)主动检测通过健康教育和宣传,促使高危人群甚至一般人群主动检测血糖来检出患者。 2、糖尿病诊断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04年版): (1)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或 (2)空腹血浆葡萄糖(FPG)水平≥7.0mmol/L或 (3)OGTT中2小时血糖水平≥11.1mmol/L 3、糖调节受损诊断 (1)空腹血糖受损(IFG):空腹静脉血糖≥5.6mmol/L~<7.0mmol/L (2)糖耐量减低(IGT):OGTT中2小时血糖≥7.8mmol/L~<11.1mmol/L 4、高危人群界定 符合下列一项条件者即为高危人群: (1)曾经有轻度血糖升高者(即空腹血糖受损者和糖耐量减低者) (2)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双亲或同胞患糖尿病) (3)肥胖和超重者(体重指数≥24kg/m2) (4)妊娠糖尿病患者或曾经分娩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的妇女

社区糖尿病患者现状分析

社区糖尿病患者现状分析 本文通过分析本社区管理的糖尿病患者现状,从而找出基层慢性病管理存在的不足,并就提高本社区糖尿病管理的质量和效益进行了探讨。 标签:糖尿病;现状;分析 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致的,以持续血糖升高为特征的全身代谢性疾病。高血糖是因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缺陷,或者两者同时存在而引起。糖尿病末出现并发症以前,患者的器官功能无障碍,日常活动不受影响,一旦出现慢性并发症则会伴有相应的器官功能障碍,日常活动不受影响,一旦出现慢性并发症则会伴有相应的器官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的参与。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规范管理,可以有效地控制血糖,避免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1]。笔者近两年在社区从事糖尿病患者的管理工作,通过对本辖区所管理的糖尿病患者现状进行分析,明确认识到,要真正做好糖尿病的防治工作,还有很多有待解决和完善的问题。 1本辖区管理的糖尿病患者现状 1.1糖尿患者群性别与年龄分布特点,见表1。 1.2管理方式由一名全科医生负责管理275个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档案,将糖尿病管理手册发给患者,患者每季度凭手册到社区进行免费测血糖,测血压,并将所测结果记录在册,医生视具体情况为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医疗指导。每2年为管理的糖尿病患者做1次免费体检,内容包括血、尿常规,空腹血糖,血脂四项和肾功能,常规心电图。对未到社区复诊者进行电话回访。 1.3糖尿病患者现状275例糖尿病患者,伴高血压的有165例,占糖尿病患者的60%,患有精神病1例;2年间已经死亡的糖尿病患者5例。在今年的体检中,应到270例,实际来检查的为138例,其中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的92例,血糖在6.1~7.8mmol/L的为38例,血糖在7.9mmol/L以上的有8例,且这8例中有2例自行停止药物治疗。 2现状分析 2.1管理缺失研究表明大于20岁的中国居民中,糖尿病患病率为9.7%,高血压患者糖尿病的患病率为13~31%[2]。成都地区进行的中老年高血压糖代谢异常调研发现,高血压人群糖代谢异常患病率为5 3.4%,不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将漏诊中老年高血压人群72.9%的糖尿病前患者和5 4.4%的新诊断糖尿病患者[3]。本辖区登记的20岁以上常住人口为17331例,大致估算糖尿病患者有1600例左右,而本社区登记在册管理的仅为275例,管理率仅为17%。在我们对高血压人群的管理中,从未进行OGTT检查。

ⅱ型糖尿病患者社区管理服务指南-20171115

Ⅱ型糖尿病患者一体化管理服务指南 一、定义 糖尿病是指由于胰岛素分泌功能缺陷和(或)胰岛素作用缺陷所引起,以慢性高血糖伴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代谢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病因异质性的代谢性疾病。本指南所指糖尿病为Ⅱ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或胰岛素分泌缺陷为主伴胰岛素抵抗所致,是最常见的糖尿病类型。 二、范围 本指南适用范围为实施世行贷款中国医疗卫生改革促进项目并建立一体化糖尿病服务包管理的设区市。 (一)服务人群 辖区内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并签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常住人口,经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或通过实验室资质认证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明确诊断的Ⅱ型糖尿病患者。 (二)患者界定 1. 已登记患者:目前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中已登记在册的Ⅱ型糖尿病患者,经过信息核实、确认后纳入管理对象范围。 2. 新发病例: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通过实验室资质认证的基层医疗机构在诊疗过程中或从业人员健康体检中发现的血糖异常者,按《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诊断标准确诊后,确定纳入基层医疗机构管理的Ⅱ型糖尿病患者。

(三)诊断标准 糖尿病的临床诊断应依据静脉血浆血糖而不是毛细血管血的血糖检测结果。若无特殊提示,文中所提到的血糖均为静脉血浆葡萄糖水平值。血糖的正常值和糖代谢异常的诊断切点主要依据血糖值与糖尿病特有的慢性并发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发生风险的关系来确定。 诊断糖尿病的血糖切点: A)空腹血糖≥7.0mmol/L(126mg/Dl); B)OGTT 2h 血糖≥11.1mmol/L(200mg/Dl); C)随机血糖≥11.1mmol/L(200mg/Dl); 有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等),并符合上述任一条者即可诊断为糖尿病。无明确的糖尿病症状者,只有符合A)或B)才可作为诊断条件,并且需在另一条进行复查核实。 应激状态(感染、创伤、手术等)下出现的高血糖可能是暂时性的,不应立即做出糖尿病诊断,应在应激状态消失后再次复查血糖,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三、疾病管理路径 (一)辖区内确诊Ⅱ型糖尿病患者的确定 1.根据糖尿病诊断标准确诊的辖区内既往的Ⅱ型糖尿病患者。 2.根据糖尿病诊断标准在日常医疗工作及高危人群筛查中确诊的辖区内新发Ⅱ型糖尿病患者。 (二)家庭医生签约对象危险因素监测和高危人群筛查 1.家签对象危险因素监测

2型糖尿病患者综合管理的效果分析研究

2型糖尿病患者综合管理的效果分析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综合管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等相关指标的效果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6月在我院住院的80例临床已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n=40)和对照组(n=40),干预组在使用常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强化综合管理,对照组实施常规糖尿病的健康宣教。整个干预过程是6个月,观察综合管理前后两组患者糖尿病防治知识及自我管理能力,以及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糖尿病的综合控制目标以及低血糖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与结论:糖尿病综合管理可以明显增加患者对糖尿病防治知识的了解及增强糖尿病的自我管理能力,同时可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等代谢紊乱,并且能够有效的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 【关键词】2型糖尿病综合干预健康管理 Study on the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n blood glucose and other related indexe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thods: 80 patients with clinically confirmed type 2 diabetes who were hospitaliz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June 2019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intervention group (n = 40) and the control group (n = 40).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egular drugs while strengthening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and providing diversified health management intervention s inside and outside the hospital.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health education on conventional diabetes. The whole process of intervention was 6 months. Before and after the health management intervention, the knowledge of diabete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nd the ability of self-management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s well as the comprehensive control objectives of fasting blood glucose, 2 hours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nd the difference of hypoglycemia incidence.Results & Conclusion: The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diabetes can increase the knowledge of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diabetes and enhance the ability of self-management of diabetes. It can also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metabolic disorders such as blood glucose and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hypoglycemia. [Keyword] Type 2 diabetes,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Health management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以高血糖为主要表现,可影响全身大、小血管及神经,造成多种脏器的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给家庭及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1]。宁光教授团队在中国 18 岁以上的人群中调查的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分别达到11.6%和 50.1%[2]。然而糖尿病的知晓率、治疗率、达标率却不及1/3[3],呈“三低一高”的现状。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管理干预在糖尿病的预防和控制中是无可替代的,可以控制血糖,预防和延缓并发

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第三版)样本

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第三版) 2 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一、服务对象辖区内 35 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中 2 型糖尿病患者。 二、服务内容(一)筛查对工作中发现 2 型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有针对性健康教诲,建议其每年至少测量 1 次空腹血糖,并接受医务人员健康指引。 (二)随访评估对确诊 2 型糖尿病患者,每年提供 4 次免费空腹血糖检测,至少进行 4次面对面随访。 (1)测量空腹血糖和血压,并评估与否存在危急状况,如浮现血糖16.7mmol/L 或血糖3.9mmol/L;收缩压180mmHg 和/或舒张压110mmHg;意识或行为变化、呼气有烂苹果样丙酮味、心悸、出汗、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多饮、多尿、腹痛、有深大呼吸、皮肤潮红;持续性心动过速(心率超过 100次/分钟);体温超过 39 摄氏度或有其她突发异常状况,如视力突然骤降、妊娠期及哺乳期血糖高于正常值等危险状况之一,或存在不能解决其她疾病时,须在解决后紧急转诊。 对于紧急转诊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在 2 周内积极随访转诊状况。 (2)若不需紧急转诊,询问上次随访到本次随访期间症状。 (3)测量体重,计算体质指数(BMI),检查足背动脉搏动。 (4)询问患者疾病状况和生活方式,涉及心脑血管疾病、吸烟、饮酒、运动、主食摄入状况等。

(5)理解患者服药状况。 (三)分类干预(1)对血糖控制满意(空腹血糖值7.0mmol/L),无药物不良反映、无新发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无加重患者,预约下一次随访。 (2)对第一次浮现空腹血糖控制不满意(空腹血糖值7.0mmol/L)或药物不良反映患者,结合其服药依从状况进行指引,必要时增长既有药物剂量、更换或增长不同类降糖药物,2 周时随访。 (3)对持续两次浮现空腹血糖控制不满意或药物不良反映难以控制以及浮现新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加重患者,建议其转诊到上级医院,2 周内积极随访转诊状况。 (4)对所有患者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诲,与患者一起制定生活方式改进目的并在下一次随访时评估进展。 告诉患者浮现哪些异常时应及时就诊。 (四)健康体检对确诊 2 型糖尿病患者,每年进行 1 次较全面健康体检,体检可与随访相结合。 内容涉及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空腹血糖、身高、体重、腰围、皮肤、浅表淋巴结、心脏、肺部、腹部等常规体格检查,并对口腔、视力、听力和运动功能等进行判断。 详细内容参照《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健康体检表。 三、服务流程四、服务规定(一)2 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由医生负责,应与门诊服务相结合,对未能按照健康管理规定接受随访患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积极与

社区卫生中心高血压、糖尿病规范管理

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一、服务对象 辖区内35岁及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二、服务内容 (一)筛查 1.对辖区内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每年在其第一次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就诊时为其测量血压。 2.对第一次发现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的居民在去除可能引起血压升高的因素后预约其复查,非同日3次血压高于正常,可初步诊断为高血压。如有必要,建议转诊到上级医院确诊,2周内随访转诊结果,对已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纳入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对可疑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及时转诊。 3.建议高危人群每半年至少测量1次血压,并接受医务人员的生活方式指导。 (二)随访评估 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年要提供至少4次面对面的随访。 (1)测量血压并评估是否存在危急情况,如出现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意识改变、剧烈头痛或头晕、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眼痛、心悸、胸闷、喘憋不能平卧及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同时血压高于正常等危急情况之一,或存在不能处理的其他疾病时,须在处理后紧急转诊。对于紧急转诊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在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2)若不需紧急转诊,询问上次随访到此次随访期间的症状。 (3)测量体重、心率,计算体质指数(BMI)。 (4)询问患者疾病情况和生活方式,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吸烟、饮酒、运动、摄盐情况等。 (5)了解患者服药情况。 (三)分类干预 (1)对血压控制满意(收缩压<140且舒张压<90mmHg)、无药物不良反应、无新发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无加重的患者,预约进行下一次随访时间。 (2)对第一次出现血压控制不满意,即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或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结合其服药依从性,必要时增加现用药物剂量、更换或增加不同类的降压药物,2周内随访。 (3)对连续两次出现血压控制不满意或药物不良反应难以控制以及出现新

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一、服务对象 辖区内35岁及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 二、服务内容 (一)筛查 员的健康指导。 (二)随访评估 对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提供4次免费空腹血糖

(三)分类干预 预约进行下一次随访。 (2)对第一次出现空腹血糖控制不满意(空腹血糖值≥7.0mmol/L)或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结合其服药依从情况进行指导,必要时增加现有药物剂量、更换或增加不同类的降糖药物,2周内随访。 (3)对连续两次出现空腹血糖控制不满意或药物不良反应难以控制以及出现新的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加重的患者,建议其转诊到上级医院,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4)对所有的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与患者一起制定生活方式改进目标并在下一次随访时评估进展。告诉患者出现哪些异常时应立即就诊。

(四)健康体检 对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进行1次较全面的健康体检,体检可与随访相结合。内容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身高、体重、腰围、皮肤、浅表淋巴结、心脏、肺部、腹部等常规体格检查,并对口腔、视力、听力和运动功能等进行粗测判断。具体内容参照《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健康体检表。 三、服务流程

四、服务要求 (一)2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由医生负责,应与门诊服务相结合,对未能按照健康管理要求接受随访的患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主动与患者联系,保证管理的连续性。 (二)随访包括预约患者到门诊就诊、电话追踪和家庭访视等方式。 (三)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通过本地区社区卫生诊断和门诊服务等途径筛查和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掌握辖区内居民2型糖尿病的患病情况。 (四)发挥中医药在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防治并发症中的特色和作用,积极应用中医药方法开展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 (五)加强宣传,告知服务内容,使更多的患者愿意接受服务。 (六)每次提供服务后及时将相关信息记入患者的健康档案。 五、考核指标

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1)

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一、服务对象 辖区内35岁及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 二、服务内容 (一)筛查 对工作中发现的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建议其每年至少测量1次空腹血糖,并接受医务人员的健康指导。 (二)随访评估 对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提供4次免费空腹血糖检测,至少进行4次面对面随访。 (1)测量空腹血糖和血压,并评估是否存在危急情况,如出现血糖≥L或血糖≤L;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有意识或行为改变、呼气有烂苹果样丙酮味、心悸、出汗、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多饮、多尿、腹痛、有深大呼吸、皮肤潮红;持续性心动过速(心率超过100次/分钟);体温超过39摄氏度或有其他的突发异常情况,如视力突然骤降、妊娠期及哺乳期血糖高于正常等危险情况之一,或存在不能处理的其他疾病时,须在处理后紧急转诊。对于紧急转诊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在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2)若不需紧急转诊,询问上次随访到此次随访期间的症状。 (3)测量体重,计算体质指数(BMI),检查足背动脉搏动。 (4)询问患者疾病情况和生活方式,包括心脑血管疾病、吸烟、饮酒、运动、主食摄入情况等。 (5)了解患者服药情况。 (三)分类干预 (1)对血糖控制满意(空腹血糖值

2型糖尿病与心力衰竭的临床综合管理

2型糖尿病与心力衰竭的临床综合管理 糖尿病(DM)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在T2D患者中,心力衰竭(HF)的主要原因包括冠心病(CAD)和高血压,且T2D对心肌也会产生直接的有害影响,DM是心力衰竭(HF)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2型糖尿病(T2D)与心力衰竭(HF)并存是在临床实践中是很常见的,而且与HF住院、全因和心血管死亡率风险增高相关。DM可进一步恶化HF的预后,显著增加HF患者的住院率及死亡率,二者并存,预后极差。与此同时,射血份数降低的心衰(HFrEF )是T2D 患者致命性和非致命性临床预后的一项独立的预测指标。本文重点综述DM合并HF 患者临床管理的建议和教育。 1.流行病学 在一般人群中T2D合并HF 的全球患病率已经从1980 年的4.7%增加到2014年的8.5%。最近,1项基于人群包括190万没有明显心血管病的T2D研究,随访5.5年,证明伴发的HF要比血管事件包括心肌梗死或卒中更常见(14.1%),T2D 是发生HF的1项独立的危险因素。 2. HF 合并T2D患者临床状态和预后

合并HFrEF和HFpEF的T2D 患者与无T2D 的患者相比,即使射血份数相同,NYHA 心功能分组也更差,且有更多的HF 相关的症状和体征,T2D患者更容易进展到症状性HF。在对T2D 新治疗的心血管预后试验中,HF的发生与死亡率显著增高相关(特别是在RECORD 和SAVOR-TIMI53),发生了HF的T2D 患者比没有HF的患者死亡率增高到10-12倍。此外,与没有HF的T2D 患者相比,他们还存在2.45 倍高心血管死亡风险。 3.糖尿病心功能不全发病机制 DM并发心功能不全的机制十分复杂,除冠心病心肌缺血与高血压左室劳损使之恶化外,还可能与糖尿病性心脏损害有关。包括:①糖尿病性心肌病变;②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发生微循环障碍;③糖尿病性自主神经病变,出现心脏神经原性调节障碍;④出现心肌生物电活动障碍,发生心律失常或猝死。此外,DM患者高动力循环、循环血容量增加,也是有发HF的重要因素。 高血糖对T2D 的心血管改变也有广泛的影响,并能直接引起心肌细胞收缩功能不全、线粒体网格碎片化和蛋白激酶C活性增强。此外,高

社区糖尿病患者现状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511886591.html, 社区糖尿病患者现状分析 作者:袁湘萍 来源:《医学信息》2015年第02期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本社区管理的糖尿病患者现状,从而找出基层慢性病管理存在的不足,并就提高本社区糖尿病管理的质量和效益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糖尿病;现状;分析 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致的,以持续血糖升高为特征的全身代谢性疾病。高血糖是因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缺陷,或者两者同时存在而引起。糖尿病末出现并发症以前,患者的器官功能无障碍,日常活动不受影响,一旦出现慢性并发症则会伴有相应的器官功能障碍,日常活动不受影响,一旦出现慢性并发症则会伴有相应的器官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的参与。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规范管理,可以有效地控制血糖,避免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1]。笔者近两年在社区从事糖尿病患者的管理工作,通 过对本辖区所管理的糖尿病患者现状进行分析,明确认识到,要真正做好糖尿病的防治工作,还有很多有待解决和完善的问题。 1本辖区管理的糖尿病患者现状 1.1糖尿患者群性别与年龄分布特点,见表1。 1.2管理方式由一名全科医生负责管理275个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档案,将糖尿病管理手册发给患者,患者每季度凭手册到社区进行免费测血糖,测血压,并将所测结果记录在册,医生视具体情况为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医疗指导。每2年为管理的糖尿病患者做1次免费体检,内容包括血、尿常规,空腹血糖,血脂四项和肾功能,常规心电图。对未到社区复诊者进行电话回访。 1.3糖尿病患者现状 275例糖尿病患者,伴高血压的有165例,占糖尿病患者的60%,患有精神病1例;2年间已经死亡的糖尿病患者5例。在今年的体检中,应到270例,实际来检查的为138例,其中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的92例,血糖在6.1~7.8mmol/L的为38例,血糖在7.9mmol/L以上的有8例,且这8例中有2例自行停止药物治疗。 2现状分析 2.1管理缺失研究表明大于20岁的中国居民中,糖尿病患病率为9.7%,高血压患者糖尿病的患病率为13~31%[2]。成都地区进行的中老年高血压糖代谢异常调研发现,高血压人群 糖代谢异常患病率为53.4%,不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将漏诊中老年高血压人群72.9%的糖尿病前患者和54.4%的新诊断糖尿病患者[3]。本辖区登记的20岁以上常住人口为

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工作计划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慢病管理工作计划参考模板,供大家学习。 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慢病管理工作计划 2013年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工作计划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的加速,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发病率和患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致残率、致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并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慢病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而慢病的防治的重心则在基层社区,慢病的预防是慢病防治最有效的手段,社区慢病的防治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慢病患者防治的效果。为此我院将慢病防治工作纳入年度考核目标,创造支持性的环境,走“防治结合,预防为主”的道路。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有关高血压、糖尿病规范管理的要求,特制定今年慢病规范管理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1、利用现有慢病基础信息管理系统网络对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新发的首诊病例进行登记建档工作,制定慢病管理工作制度,由领导分管此项工作,责任落实到人。 2、利用居民健康档案和组织居民进行健康体检等多种方式,严格贯彻执行35岁级以上患者首诊测血压制度,早期发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的早诊率和早治率。 3、加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随访管理,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的规范管理率和控制率,提高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和知识

和技能,减少或延缓高血压、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4、以我院为核心,村卫生室为基础,从群体防治着眼,个体防治入手,探索建立县疾控中心管理、评价我院协助诊断、个体化治疗、提供技术支持,各村卫生室随访管理高血压、糖尿病管理模式和机制。 5、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定期开展高血压、糖尿病专题知识讲座及大众宣传,普及基层居民高血压、糖尿病的防治知识,控制各种危险因素,提高人群的健康意识。 6、建立规范化的高血压、糖尿病档案管理系统。 二、建档工作目标 1、建立本区居民健康档案,服务人口基线调查率达到90%以上; 2、建立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档案,应有随访记录、治疗记录及健康教育记录。 三、实施计划 建立慢病工作制度;对社区一般人群、高血压和糖尿病高危人群开展健康教育和预防工作,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综合防治和健康生活方式指导。 1、高血压、糖尿病的检出 利用建立基层居民健康档案、健康体检、卫生院的诊疗,免费测血压、血糖、主动检测、首次测血压等方式发现高血压、糖尿病的疑似病人,建立跟踪复诊机制。 2、高血压、糖尿病新病例的建档并规范化管理 将已诊断高血压、糖尿病新的病人进行登记建档,纳入系统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